杨花是什么漫漫一一八十年代初的一篇游孔林的作文

1. 交通:全程空调旅游车一人一囸座;

2. 导游:全程优秀导游服务;

3. 门票:所列景点首道大门票;

4. 住宿:一日游不含住宿;

5. 保险:旅行社责任险;

1. 餐饮不含,敬请自理;

4. 因茭通延阻、罢工、天气、机器故障、更改时间等不可抗力原因所导致的额外费用

5. 其他:持军官证、老年证、学生证、残疾证以及其它优惠证件的游客请选择儿童价格;

如产生门票,导游协助现场购买产生多少支付多少。

6. 以上“费用包含”中不包含的其它项目

1. 交通:全程空调旅游车,一人一正座;

2. 导游:优秀导游服务;

3. 门票:所列景点首道大门票华山北峰往返索道以及北峰往返进山车;

4. 住宿:一日游鈈含住宿;

6. 保险:旅行社责任险;

1. 餐饮不含,敬请自理;

2. 儿童价不含门票;

3. 因交通延阻、罢工、天气、机器故障、更改时间等不可抗力原洇所导致的额外费用

4. 其他:持军官证、老年证、学生证、残疾证以及其它优惠证件的游客请选择儿童价格;

如产生门票,导游协助现场購买产生多少支付多少。

5. 以上“费用包含”中不包含的其它项目

6.温馨提示:行程默认北峰往返,可根据个人需求调整登山线路需补楿应差价。

1. 交通:全程空调旅游车一人一正座;

2. 导游:全程优秀导游服务;

3. 门票:所列景点首道大门票;

4. 住宿:一日游不含住宿;

5. 保险:旅行社责任险;

1. 餐饮不含,敬请自理;

4. 因交通延阻、罢工、天气、机器故障、更改时间等不可抗力原因所导致的额外费用

5. 其他:持军官证、老年证、学生证、残疾证以及其它优惠证件的游客请选择儿童价格;

如产生门票,导游协助现场购买产生多少支付多少。

6. 以上“費用包含”中不包含的其它项目

1. 交通:全程空调旅游车,一人一正座;

2. 导游:全程优秀导游服务;

3. 门票:所列景点首道大门票;

4. 住宿:┅日游不含住宿;

5. 保险:旅行社责任险;

1. 餐饮不含敬请自理;

2. 景区电瓶车;耳麦使用费

4. 因交通延阻、罢工、天气、机器故障、更改时间等不可抗力原因所导致的额外费用。

5. 其他:持军官证、老年证、学生证、残疾证以及其它优惠证件的游客请选择儿童价格;

如产生门票導游协助现场购买,产生多少支付多少

6. 以上“费用包含”中不包含的其它项目。

}

    何离心之可用兮吾将远适以自疏。

    屯余车其千乘兮齐玉绂而奔驰。

    驾八龙之婉婉兮载云旗之委蛇。

  大哉龙之为德变化屈伸,隐则黄泉出则升云,圣贤其似の乎!惟天神上帝之马含胎春夏,房心所作轩照形角尾规矩。

  岁在析木时惟仲春;灵威统方,勾芒司辰阳升九四,或跃于渊有蜿之龙,来游郊甸应节合义,象德效仁;纡体鞶萦摛藻布文。青耀章采雕琢璘玢;燥若罗星,蔚若翠雲光舄弈以外照,水清景而内分圣上观之无射,左右察之既精;聊假物以拟身忽神化而无形。泉含物而不澹固保险而常宁。

  盖青龙者火辰之精,木官之瑞

  懿矣神龙,其知惟时览皇代之云为。袭九泉以潜处当仁圣而觌仪。应令月之风律照嘉祥之赫戏。敷华耀之珍体耀文采以陆离。旷时代以稀出观四灵而特奇。是以见之者惊骇闻之者崩驰。观夫仙龙之为形也盖鸿洞轮硕,丰盈修长容姿温润,蜲蜿荿章繁蛇虬蟉,不可度量远而视之,似朝日之阳迩而察之,象列缺之光爚若鉴阳,和映瑶琼对若望飞,云曳旗旌或蒙翠岱,戓类流星或如虹之垂耀,或似红兰之芳荣焕璘彬之瑰异,实皇家之休灵奉阳春而介福,赉乃国以嘉祯

伤哉龙受困,不能越深渊

仩不飞天汉,下不见于田

蟠居于井底,鳅鳝舞其前

藏牙伏爪甲,嗟我亦同然!

衔烛耀幽都含章拟凤雏。

西秦饮渭水东洛荐河图。

帶火移星陆升云出鼎湖。

希逢圣人步庭阙正晨趋。

  黑潭水深黑如墨传有神龙人不识。潭上驾屋官立祠龙不能神人神之。丰凶沝旱与疾疫乡里皆言龙所为。家家养豚漉清酒朝祈暮赛依巫口。神之来兮风飘飘纸钱动兮锦伞摇。神之去兮风亦静香火灭兮杯盆冷。肉堆潭岸石酒泼庙前草。


    不知龙神享几多林鼠山狐长醉饱。狐何幸豚何辜?年年杀豚将喂狐狐假龙神食豚尽,九重泉底龙知無

  尔其矫首陆梁,拖尾回翔蹈流鸣跃劈波腾骧。饮清澜之澹澹喷素浪之汤汤;颔而碎珠迸落,奋鬓而细雨飞扬;詟水族则鳣鲔奔走骇泉室则鼋鼍伏藏;信可符帝王之度,叶邦家之光;表三秦之嘉瑞呈二汉之祯祥。

天昏地黑蛟龙移雷惊电激雄雌随。

清泉百丈囮为土鱼鳖枯死吁可悲。

  灵海汹汹爰有泉兮,其深九重中有明珠。上蟠骊龙难犯之物兮不可触,希代之宝兮不可逢矧奫沦の莫究,曷揭厉之能从爰有海客,贲然来適利实诱衷,举无遗策乃顾而言曰:“见机而作,未索何获我心苟专,而至宝可取我仂苟定,而洪波可擘”既览川媚之容,遂探夜光之魄伊彼勇者,吁可骇也;俯身於碧沙泉底挥手於骊龙颔下,所谓明浅深断取舍而巳观其发迹潜往,澄神默想俄径寸以盈握,倏光辉而在掌初辞碛砾,讶潭下星悬;稍出涟漪谓川旁月上。鄙鲛人之慷慨殊赤水の罔象。然则冒险不疑怀贪不思,幸窃其宝幸遭其时。向使龙目不寐龙心自欺,则必夺尔魄啖尔肌。救苍黄之不暇何采掇而得の?想夫人不亦危矣!验乎事良亦凄其则知计非尔久,利非尔有必以其道。亮自至而无胫是忽其生,奚独虞於伤手亦犹贪夫狥财,自贻伊咎君子远害,惟俭是守是故车乘见骄於宋客,骊珠垂诫於庄叟於戏!我躬不保,虽宝谓何彼险不陷,虽珍则那子产常譏於狎水,仲尼昔叹於凭河因政则来格,感恩则匪他汉武受报於昆明之岸,孟尝反辉於合浦之波岂与彼而同科哉!骊龙之泉,物不敢入纬萧之子,一以何急其父乃锻其珠,勖其习能往也可及,不能往也不可及

  山川之气曰雲,寂尔虚无倏尔韬映。虽无心洏既出终有感而协庆。鳞虫之长曰“龙”道符於神,德合於圣时变化而无极,在阴阳而应令是知雲为佐,龙为主龙无雲不可以陟烟霄,坛无龙不可以降时雨始霭霭於山泽,俄骙々於天宇有若鱼水相须,君臣夹辅而已原夫或跃在泉,道契元默未始出岫,时囿通塞及夫顺天地之功,赞生成之德吟空山而奋扬其状,触幽石而蓊渤其色然後蹈乎寥廓,自彼南北何往而不济?何施而不得潤万物岂待崇朝,控千里才逾瞬息故曰“气感则应,有开必先”臣良而圣主垂拱,雲起而飞龙在天以类相从,罕闻不合惟後作乂,孰曰非贤!是以殷丁得其傅说吉甫佐於周宣。品物咸泰寰海晏然,则雲龙之义明矣!君臣之道一焉於以辨物理,於以通人伦;运囿智兮事有因如羽翼之相假,同股肱之相亲则当今得贤共理,岂不冠前代之君臣

  惟彼龙兮,潜水府翔天路,何叶公之多尚獨神物之是慕?假手於绘对蜿蜒以好之;其形在堂,俄惝恍而反惧初其终朝念兹,寤寐求之嗟豢氏之莫遇。望雲津之远而载雕其宇,爰写其姿周屋壁,环阶墀辉辉之章,不离其行坐;矫矫之质常在於梦思。至於春风启序自暄而暑,则谓仰重阴而可伫;雨歇雲收杳不知其处所。其求虽阻其志无沮。及其寒律方凝自霜而冰,则谓窥濬壑而可徵;天高日朗空有见於泓澄。其睹未能其诚益增。

  既而天纵其欲物应其好,龙乃拖其尾而登其堂矫其首而窥其奥。垂锦带张翠鳞,光流电转声发雷振;起雲而栋凝积气,乘水而庭若通津而况於斯人,得不挠其性而骇其真触类而广,可明其徵惟龙也,世好之必归;惟士也国招之必依。姑务乎辨真詓伪宁求乎似是而非。故好龙如之何期真假无变;好士如之何,在贤愚无眩蜿蜒之状,且逢子高之仪;堂堂之贤莫失哀公之眷。勉矣!凡今君子必审之於闻见。

有美为鳞族潜蟠得所从。

标奇初韫宝表智即称龙。

大壑长千里深泉固九重。

奋髯云乍起矫首浪還冲。

荀氏传高誉庄生冀绝踪。

仍知流泪在何幸此相逢。

石激悬流雪满湾五龙潜处野云闲。

暂收雷电九峰下且饮溪潭一水间。

浪引浮槎依北岸波分晓日浸东山。

回瞻四面如看画须信游人不欲还。

亦知清戒守仙规燕血尘埃岂嗜宜。

自许身躯脱梭木淹从螭蛟困拳池。

为虚化实是何日弃甲成林会有时。

已笑痴儿执凡铁驱云驾雾奈何之。

矫矫渊下龙潜神在灵府。

云卧虽有时泥沙可长处。

阴崖寒气腥峭壁烟痕古。

潺潺出乱峰演漾绿萝风。

浅濑寒难涉危槎路不通。

朝云起潭侧飞雨遍江中。

更欲寻源去山深不可穷。

嗟龍之知谁可拘出入变化何须臾。

坛平树古潭水黑沉沉影响疑有无。

四山云雾忽昼合瞥起直上拿空虚。

龟鱼带去半空落雷訇电走先後驱。

倾崖倒涧聊一戏顷刻万物皆滋濡。

青天却埽万里静但见绿野如云敷。

明朝老农拜潭侧鼓声坎坎呜山隅。

野巫醉饱庙门阖狼籍乌鸟争残余。

  龙之为物能合能散,能潜能见能弱能强,能微能章惟不可见,所以莫知其乡;惟不可畜所以异于牛羊。变而鈈可测动而不可驯,则常出乎害人;而未始出乎害人夫此所以为仁。为仁无止则常至乎丧己;而未始至乎丧己,夫此所以为智止則身安,曰惟知几;动则物利曰惟知时。然则龙终不可见乎曰:与为类者常见之。

不操千金宝思观九色虬。

负图钟上圣衔烛照穷幽。

但仰飞天大宁闻战野忧。

沃焦须霈泽莫道我无求。

泉水循除明中坻龙矫首。

振足化仙陂回晴窥画牖。

应当岁时旱嘘吸云雷赱。

成都六月天大风发屋动地声势雄。

黑云崔嵬行风中凛如鬼神塞虚空。

霹雳迸火射地红上帝有命起伏龙。

龙尾不卷曳天东壮哉雨点车轴同。

山摧江溢路不通连根拔出千尺松。

未言为人作年丰伟观一洗芥蒂胸。

环湫巨木老不花奫沦千尺龙所家。

爪痕入木欲数団观者心掉不敢哗。

去年大旱绵千里禾不立苗麦垂死。

林神社鬼无奈何老龙欠身徐一起。

隆隆之雷浩浩风倒卷江水倾虚空。

鳞间絀火作飞电金蛇夜掣屠云中。

明朝父老来赛雨大巫吹箫小巫舞。

祠门人散月娟娟龙归抱珠湫底眠。

  予先人墓在香岩有湫二。湫常现一龙时显时隐。世传古有樵人见有老人坐石上近之即隐。又尝有两龙髯现水中大如象鼻,水沸激而上复流湫中,水不盈也因号其山为龙须山。今名龙舒以下多舒姓也。

曾见老人潭上坐忽然不见石泓深。

至今月白风清夜潭底时闻似笛吟。

  蛟峰先生鉯《猩猩歌》、《鸡雏吟》二章见寄所以兴起人心,维持世教甚切切也。其发明比兴已无馀蕴,后有作者无能再出新意矣。今辄鉯《蛟龙歌》答赋《猩猩歌》《希有鸟吟》答赋《鸡雏吟》。前章以招蛟峰先生之心后章以广可庵老子之意。

  生物具角齿每每與物抗。蹈阱虎以刚触藩羊以壮。世间怪物有蛟龙三百六十虫之长。神灵出嘘吸变化互来往。布爪曾云兴鼓鬐电放。无欲不受刘累驯假形岂被叶公诳。时飞则飞潜则潜所以随时知得丧。莫道鱼虾性不灵相依煦沫岂敢嗔。江濆鳣鲸久失水闻此鼓舞咸相亲。世無刑醢受时非法网秦。然匪藉馀荫安能逃世人。亡象齿与革亡猩血与唇。有身即有患谁能无其身。安得此身化为云随龙上下云無心。

蛟龙潜匿隐苍波且与虾蟆作混和。

等待一朝头角就撼摇霹雳震山河。

云如车轮风如马雷鼓砰訇电旗奓。

其中踊跃何尔为无乃蜿蜒作霖者。

古来善画此者谁叶翁所画称最奇。

笔端挥洒绝相似亦有风云雷电随。

大梁徐公生卓荦自少以来深好学。

挥毫洒墨运忝机鬼泣神愁日光薄。

斯须缟素腾真龙莽苍直夺造化工。

恍如列缺引霹雳欻若巽二驱丰隆。

枯木槎牙头角露鳞拂雪花骇成怒。

划嘫威掣海门开劲望层空欲飞去。

我时见画心胆豪拔剑起舞翻绒袍。

波涛万顷东溟阔瘴烟千丈南衡高。

嗟哉徐公天相尔后恐无继前無比。

酒酣神气益洒然白日风云窗户起。

为君一作画龙歌雷风激烈云嵯峨。

鱼虾混处不可久龙兮龙兮奈尔何!

朝天宫里老居士,曾赱方壶探弱水

收拾灵怪入笔端,先学小仙役道子

等闲不肯轻挥毫,不称神画称酒豪

求画定载一石酒,一斟一酌心陶陶

酒酣兴发重引满,左执酒杯右执管

千纸万纸顷刻成,牛鬼蛇神态怪诞

落笔好写蛟龙图,腾身时作龙跃跃

神来拂纸一挥霍,笔势早巳凌云衢

东鄰老翁冬作屋,四壁白板新斩木

板间双节点漆圆,炯炯有光若张目

居士就目作龙形,攫掣夭矫龙如生

草屋时时作云气,爪牙鳞角生咣明

一朝风雨晚大作,雷轰电制火欲灼

雨止已失龙所在,眼眶空洞如椎凿

一时画龙俱无存,素幅不见笔墨痕

当是乘云各飞去,成群引队翔天门

自古画龙夸神助,叶公泯没僧繇著

叶公画龙龙飞来,僧繇画龙龙飞去

画笼龙来龙笑人,画龙龙去龙乃真

真龙即在三団管,取多用宏推通神

层士画不恃烘染,妙技肯为古人掩

精神凝聚生色相,睛自能飞何待点

居士本是神仙宗,画图偶尔留遗踪

仙蹤渺渺不可即,吾知居士其犹龙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曰:“龙,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长能短,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淵。”

  两千三百年前一位诗人同时又是哲人的士大夫在洞庭湖畔徘徊。他时而低首思索时而仰天咏叹。在珠走玉盘级的诗句中怹把积郁在心头的那种疑惑一泻而出:

  那远古的初态,是谁传告下来

  天地还未成形,凭什么来考证

  日夜水分,一片黑暗

  天气运动,克盈无形

  如何可以识得天地?

  应龙怎样以尾划地

  江河流向海洋,有何经历

  神树为何闪耀光华?

  这位士大夫就是春秋时期的著名诗人屈原

  上面的诗句来自他的《天问》。在诗中屈原一口气提出了百余个问题,从自然到社會从历史到传说,他都大胆地提出了怀疑自然,“龙”这个神物也没逃脱他那敏锐的目光因为传说当年大禹治水时,曾有应龙(一種有翼的龙)以尾划地为禹指出疏导洪水的路线,于是才有后世江河的浩荡 

  在屈原的时代,对龙敢于疑问的人毕竟是少数因為龙具有神的意象。但屈原提出的这类问题却一直在历史的山谷中激起回响。当我们倘佯于九龙壁前漫步于紫禁城中,或仁立在太和殿内时威武神奇、神态各异的龙的形象,使人有一种栩栩如生的感觉真像它们就要喷云吐雾、腾空而去。但科学与理性告诉我们龙昰一种虚构的神物,它的形象是吸收了许多动物形象中最神奇的部分组合而成汉代学者王充就曾指出过,龙的角像鹿头如驼,眼睛如兔颈如蛇,腹似蜃鳞如鲤,爪似鹰掌如虎,耳朵像牛龙的这种形象是如何形成演变和发展的?要回答这类问题需要我们把目光迻向遥远的史前时代。

  我们的先民从猿转化为人类时面对的是十分艰苦的自然环境。由于生产能力的低下和知识的落后原始人类┅方面要竭尽全力,从自然界中获取赖以生存的食物和其它资源一方面又对强大而神秘的自然界产生崇拜与敬畏,这样便逐渐产生了原始的宗教和巫术原始宗教认为自然万物都是有灵的,而且冥冥之中还有主宰自然界的“神”。这个(或多个)神掌握着宇宙间的一切權力可以福佑人类,也可以惩罚人类但人们可以通过巫与神相通,求得神的庇护和帮助

  在原始宗教中,对动物的崇拜是其重要嘚内容之一人类最初的经济活动是狩猎,因而动物是人类在自然界中最感兴趣的对象原始人要靠捕捉到动物果腹,还要躲避那些对自巳生命构成威胁的凶猛动物的袭击在这个过程中,原始人对某些动物的体态如鳄、鲵、蛇、鸟及某些昆虫等,以及这些动物奇异的能仂如可以翱翔于天空、潜游于水底,可以无足而行可以蛰伏而届等,产生了崇拜和幻想

  对动物的崇拜和对自然现象的崇拜,成為巫术活动中的极重要的内容原始人类往往把狩猎的成功与失败、是否遭到猛兽的危害与主宰自然界的神联系起来,看作是神意志的表達而这些动物就成了神意志的体现。由此产生了原始人的献祭活动即在狩猎归来后,先要以猎获动物的一部分祭神对神的赐予表示感谢,然后才食用在这种活动中,献祭的动物就成为人与神联系的中介在这些动物身上表达着原始人对神的祈望和崇拜之情。当原始囚类由狩猎经济向农业与畜牧业经济过渡后虽然猎获动物作为食物来源的重要性逐渐减弱,但在献祭中以动物为祭物这一点并没有变化动物依然作为人神沟通的工具。

  由此献祭的动物也逐渐神圣化。

  这种献祭活动最初可能是简单的但逐渐演化成一种庄严的儀式,并且广泛地应用于各种需要向神祈求的事项如部族成员疾病、死亡,部族之间的冲突狩猎、耕种采集、迁徒等等。仪式上除了鉯动物作为祭物外还要使用大量的祭器和礼器。在这些祭器和礼器上原始人类以极为虔诚的心情,绘出或刻出他们所崇敬的各种自然形象如日、月、山、川、云、动植物等。这些彩绘或雕刻虽然是一种摹拟但不少摹拟,特别是对动物的摹拟进行了夸张在夸张中体現了创造者的宗教观念。因此这些由摹拟而形成的图案、饰纹或雕刻不仅与原型动物有了某种差别,而且具有了神圣的宗教含义正是茬这种具有宗教性的动物形象中,出现了最初的带有龙特征的动物纹饰专家们把这种纹饰称为原龙纹。

  1987年考古学家在河南濮阳西沝坡的一处距今六千五百年左右的古墓中,发现了墓主身旁有一具用白色蚌壳摆塑的“龙”的图案在甘肃也出土过绘有鲵纹的彩陶,在東北的辽河流域发现过距今五千年的玉“龙”山西出土过带有“蟠龙纹”的彩陶。当然这种“龙”与今天我们见到的龙形象还有很大嘚差距。  

  远古“龙”的起源除了上述原始宗教与巫术的原因外,还与图腾崇拜有一定的联系图腾是原始社会中一个氏族的标誌,又称为族徽氏族社会中,人们往往相信自己的祖先是一种特定的动物、植物或其它无生命的东西这种物种就成为氏族祖先的象征囷保护神。据古代文献记载中国不少氏族曾以龙为图腾,如远古的黄帝、炎帝的氏族共工氏、祝融氏、尧、舜、禹的氏族,以及吴、樾等氏族但是,这些文献成书较晚属后人的追述,文献产生时龙的观念已经形成,因而不可避免地在记述上有附会和渲染加工的可能性古代氏族的图腾传说往往变成了神话故事,不过还是留下了一些蛛丝马迹据专家考证,这些所谓的龙图腾实际上是与后来的龙形象相近的蛇、鳄、蜥蜴等动物。这些动物在氏族的祭祀中不仅被赋予了神圣的意义,而在形态上也被神化在漫长的远古岁月中,动粅图腾形象与其它原始宗教中动物崇拜形象融和在一起形成了原始的龙形象。

  “龙”脱掉“原始”二字即由原龙纹变成真正的龙紋,约在商代约公元前21世纪,中国产生了第一个国家政权——夏王朝夏之后是商王朝。商的国势强大空前繁荣,《诗经·商颂》中说,商“邦畿千里,维民所止肇彼四海,四海来假来假祁祁。”译成现代汉语就是“商的国土千里之广,广大的国土上到处都有民居住商的疆域达于四深,四海中的人都来赞美商王朝人数众多熙熙攘攘,车水马龙”商王朝的强盛和一统,推动了不同区域问的文化茭流如百川归海,文化在商代出现了空前的融和商人在文化上比较开放,肯于接纳其它类型的文化有利于文化的融和。商王朝非常偅视宗教与巫术也就十分重视宗教活动中必不可少的礼器——青铜器的铸造。青铜器作为沟通天他的礼器本身就有宗教的意义,青铜器上的纹饰则有更浓郁的宗教色彩即通过各种象征性的纹饰,向人们展示应崇拜的神灵求其保护,免受怪物的侵害这种纹饰中,原龍纹成为主要的部分   

  “龙”在商代形成的一个突出标志是龙开始有了角。当然这时龙角的形状还不固定有的如长颈鹿,角呈锥形;有的如绵羊角向后卷;也有的如花冠,还有的似羚羊此外还有前卷型、虎耳型、螺旋形等各种形状。商以前的龙形象中并没囿角在商代龙却生出角来,其中原因在于商代对角的崇拜。

  在动物中角一般是雄性动物才会生有,而且硕大强壮的角往往是強壮有力的象征,因此角受到远古先民们的重视和崇敬成为祭祀等宗教仪式中不可缺少的物品。商代对角的崇拜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不但祭祀的牺牲必须有角,而且依场合的不同角的大小形状也有不同。祭天地时用作牺牲的牛角要如茧栗大小;祭拜祖先时用作牺牲的牛,角以能握在手中而不出把才算合适;宴请宾客用的牛角要一尺长;有时用来祭把的牛,还要求两角要平齐绝对时称,要有光澤《诗经·周颂》中曾有赞美角的句子:“杀时惇牡,有俅其角以似以续,续古之人”诗句的大意是:“杀了那头公牛吧,它的角又彎又美用它来祭把天地社稷,就可以继承祖先的神力”商人给本来无角的原龙加上各种角,是因为他们认为角有神性有了角,龙就哽有了沟通天地的神性了有了角之后,原龙纹就摆脱了原型动物的形态而成为一种与世间任何动物都不同的神兽,商人还用相同的手法托象、虎、猪、鳄等动物的不同器官加到龙的身上,从而使龙的形象更为神奇这种经过艺术改造加工后的龙与我们现在见到的龙形潒已没有本质的区别.只有个别形体部分的差异。

  不仅原始宗教的动物崇拜和图腾崇拜成为龙形成的源头之水一些奇特罕见的自然現象也汇入了龙形成的溪流。由于龙的形象怪异、能力神奇、有通天的本领一些奇特的与龙的含义或形象有某种相似的自然现象也被附會成龙。如《山海经》中记载说在西北海之外、赤水之北.有一座山,称为章尾山山上有一条“烛龙”,这条龙人面蛇身体长千里,两眼立生就如两条直缝。它以眨眼来控制昼夜的变化和时光的流转闭目为夜,睁眼力昼晋人曾有诗云:“天缺西土,龙衔火精氣为寒暑,眼作昏明身长千里,可谓至灵”烛龙的居住地是日光照不到的“寒泽”。据专家考证所谓烛龙,实际上是北极光雨后彩虹也被附会为龙,彩虹缤纷的七色、宛若拱桥连接天地的形态、与雨和水的密切联系极易使远古先民们将彩虹与龙联系起来,甚至认為这是一个双首的龙吸水于江河此外,巨大的龙卷风、雷雨天气中的霹雳闪电都易被古人当作是龙或龙的活动。

  龙起源于新石器時代早期距离今天的时间不会少于八千年。这个时期原始先民已不单纯地、被动地依靠上天的赏赐了,他们把猎获的野马野牛野猪等等畜养起来;也不单单吃那些是采拾得来的野果了而是有选择地种植谷物以求收获。他们能够熟练地取火用火学会了用木头搭简单的房子,开始磨制石器、骨器手工制作陶器,逐渐定居下来从事生产活动了。生产活动使人们同大自然的接触越来越宽泛自然界作为囚之外的不可思议的力量对人们精神世界的撞击也越来越大。

  为什么鱼类穿游不居湾鳄声形俱厉,蛇类阴森恐怖蜥蜴形色怪异?為什么云团滚滚电光闪闪,雷声隆隆大雨倾盆?为什么海浪翻卷虹贯长空,泥石流咆哮而下吞吃人畜,所向披靡……这些动物嘚行为和变化不已的自然天象对古人来说,是无法科学解释的

  他们模糊地猜测到,应当有那么一个力大无穷的与“水”相关的“鉮物”主宰着指挥着操纵着管理着这些动物和天象,像一个氏族必有一个头领那样;或者说这些动物和自然天象是这个“神物”的品性體现,像人要说话要呼叫,要吃喝拉撒睡要嘻笑怒骂一样。

  龙作为一种崇拜现象,一种对不可思议的自然力的一种“理解”吔就从这个时候起,开始了它的“模糊集合”

  辽宁阜新查海原始村落遗址出土的“龙形堆塑”,为我们的“时间定位”提供着证据查海遗址属“前红山文化”遗存,距今约8000年“龙形堆塑”位于这个原始村落遗址的中心广场内,由大小均等的红褐色石块堆塑而成龍全长近20米,宽近两米扬首张口,弯腰弓背尾部若隐若现。这条石龙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年代最早、形体最大的龙。(有文章称山西省吉县柿子滩石崖上有一幅距今达一万年的鱼尾鹿龙岩画,当是龙的最早的雏形这幅岩画未见发表,其面目如何还不得而知。)接下来还有内蒙古敖汉旗兴隆洼出土的距今达七八千年的陶器龙纹陕西宝鸡北首岭遗址出土的距今达七千年的彩陶细颈瓶龙纹,河南濮阳西水坡出土的距今六千四百多年蚌塑龙纹等

  龙的模糊集合过程的起点在新石器时代,经过商、周至战国时期的长足发展到秦漢时便基本成形了。这个“基本”有两个意思一是说构成龙的框架、要素、样式,秦汉时都基本具备了;二是说龙是一个开放的、不断納新的系统它并不满足秦汉时的基本成形,之后的历朝历代直到今天,还都在不断地加减、变衍和发展

  龙是怎么形成的?历来眾说纷纭有从鳄、从蛇、从蜥蜴、从马、从猪、从闪电、从虹霓等等说法。笔者的观点是“模糊集合说”其思路是这样的:新石器时玳的先民是以原始思维面对身外世界的,而原始思维又是以直观表面性、整体关联性、非逻辑的神秘性和群体表象性为待征的“模糊思维”这样的思维足以导致我们的祖先不清晰、不精确、不唯一地将身外世界的种种对象,集合、升华成若干个“神物”然后加以崇拜。

  在古人心目中身外世界是神秘混沌难以捉摸的,模糊思维的直观性和表面性使他们不可能像现代人这样,将云、雷电、虹、海潮、泥石流等分辨得清清楚楚;也不可能像现代人这样运用丰富的生物学知识将鱼、鳄、蛇、蜥蜴,以及猪、马、牛等动物的生活习性研究得明明白白在他们看来,云、雷电、虹等在天上弯转都和雨相关,差不多是一类;鱼、鳄、蛇等在江河湖泊中穿游都和水亲近,夶体上也是一类;猪喜欢水马、牛等也都离不开水——河马、水牛更是水中物。而且天上的雨,落到地上便是水;水升到天上再朝丅落,便是雨既然天上下的雨和地上流的水是一回事,那么和雨相关的在天上弯转的云、雷电、虹等,就和与水密切的在江河湖泊中穿游的鱼、鳄、蛇等差不多都是一回事了雨水适度,牧草丰茂谷物有成;雨水乏缺,叶草干枯百谷旱绝;雨水过量,人畜受淹农畾泡汤。生产和生活不能不依赖雨水雨水却常常让人们依赖不上。再看这些与雨水相关的物象:云团滚滚翻卷变化万方;雷电叱咤长涳,霹雳千钧;虹霓垂首弓背色像瑰奇;还有大小不一,脾性不同长短参差,阴森怪异的鱼、鳄、蛇、蜥蜴等等:这一切是多么神秘多么雄奇,多么可怖可畏啊棗令人惊惧不已!

  于是古人猜想了:一定有一个“神物”,主管这一切总领这一切,支配这一切排演这一切。这个“神物”体型是很大的,而且是能大能小的;肤色是多样的而且是能明能暗的;还应当是有头有尾的,能起能卧的擅爬会游的,弯转曲折的快速行进的;总之是能量巨大的,能上能下的善于变化的,天上可飞水中可藏的集合了种种“水物”特性的,又和雨水有着特别特别密切关系的

  该怎么称呼这个“神物”呢?人们发现雨水降临时,乌云汹涌电光闪闪,相伴随的昰“隆隆”的雷声;海潮涨落,龙卷风吸水泥石流下山,也都发出“隆隆”的声响;而鳄、牛、蟒蛇等动物的吼叫也和“隆隆”声接菦;而“隆隆”声本身具备着粗壮、雄浑、深沉和悠远等特点,给予人的感觉是恐怖、壮烈、崇高和神秘于是,人们就取其声将这个模糊集合起来的“神物”,以“隆”这个音呼之了

  “神物”的发音是拟声,“神物”的形象该是个什么样子呢一些人说像鱼,一些人说像鳄一些人说像蛇,还有一些人说像云像闪电,像虹霓;也可能今天看像这个明天看像那个,后天看又像别一个;还可能觉嘚既是这个又是那个升到天上就是云是闪电是虹,落到水中就是鱼是鳄是蛇来到陆地就是猪是马是牛。模糊思维是不讲逻辑、意识不箌矛盾的这种思维容许同一个物体在同一个时间出现在不同的地方,容许部分和整体、单数和复数的同一

  造字的时代到了,需要給这个以“隆”音呼之的神物搞个符号了老祖宗最初造字,多以像形为之那么,让这个神物像什么形好呢有人说像鳄,就造了几个潒鳄的“龙”字;有人说像蛇就造了几个像蛇的“龙”字;还有人说像闪电,就再造几个像闪电的“龙”字;另有人说身子像鳄像蛇还潒闪电头却像马像牛还像猪,那么就造几个像这像那像……的“龙”字好了于是,甲骨文和金文中便有了各式各样的“龙”字后来,逐渐演化直到最后简化成现在这个“龙”。

  这样我们就可以说:龙是中国古人对鱼、鳄、蛇、猪、马、牛等动物,和云、雷电、虹霓等自然天象模糊集合而产生的一种神物先民们是以现实生物和自然天象为基础,将自己的对身外世界的畏惧、依赖、疑惑、想象、崇拜等等都贯穿、投注、体现到龙的模糊集合中了。

  从审美的角度来看龙无疑是古人的一种艺术创造。它是从鱼、鳄、蛇和云、电、虹等一个个具体物象而来经过由众多人参与的模糊集合,形成一个建立在各个具体物象之上又涵蕴着各个具体物象的新的形象。它的形成过程是“美”的因素集纳的过程,用一句人们常说的话就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其间渗透着、灌注着古人的神话猜想、宗教体味、审美快感和艺术情趣

  图腾(Totem),原为美洲印第安鄂吉布瓦人的方言词汇意思是“他的亲族”。图腾崇拜的核心是認为某种动物、植物或无生物和自己的氏族有血缘关系是本氏族的始祖和亲人,从而将其尊奉为本氏族的标志、象征和保护神世界各國不少学者,都对图腾崇拜这一既古老又奇特的文化现象做过考察和研究普遍认为世界上许多民族都曾经有过图腾崇拜,其残余在近现玳一些民族中还可以看到

  最早提出龙图腾说的是闻氏一多。闻先生在他的一篇专门谈论龙凤的文章中这样说道:“就最早的意义说龙与凤代表着我们古代民族中最基本的两个单元——夏民族和殷民族,因为在'鲧死……化为黄龙,是用出禹’和'天命玄鸟(即凤)降而生商’两个神话中,人们依稀看出龙是原始夏人的图腾,凤是原始殷人的图腾(我说原始夏人和原始殷人因为历史上夏殷两个朝玳,已经离开图腾文化时期很远而所谓图腾者,乃是远在夏代和殷代以前的夏人和殷人的一种制度兼信仰)因之把龙凤当作我们民族發祥和文化肇端的象征,可说是再恰当没有了”

  那么,龙图腾是如何形成的呢闻先生在他的名篇《伏羲考》说:龙这种图腾,“昰只存在于图腾中而不存在于生物界中的一种虚拟的生物因为它是由许多不同的图腾糅合成的一种综合体”;是“蛇图腾兼并与同化了許多弱小单位的结果”。

  龙图腾说由20世纪40年代起步至今流衍不衰,一度还成为占统治地位的观点到了20世纪80年代,一些学者开始质疑龙图腾说并出现一些否定性观点。如:“无论如何图腾物总是自然界中实有的物体。因为说到底图腾制体现的也正是人类与自然堺之间的关系。因此如果依据通行的理论和被学界接受的材料,龙作为一种图腾同时又不存在于自然界中是难以令人接受的”(阎云翔)“迄今为止,考古学、历史学均无可信资料证明在中国历史上曾有过一个强大的以蛇为图腾的氏族部落至于兼并与融合其他以马、狗、鱼、鸟、鹿为图腾的氏族部落的说法更是完全出于臆想。”(刘志雄、杨静荣)

  学者们还指出将中国古文物上出现的动物造型戓纹饰视作图腾的表现形式,也是非常错误的因为考古学中的某一类型文化与社会学中某一氏族部落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从时空范圍上讲前者比后者大得多。因此某一类型文化中的某种纹饰与某一氏族的图腾划等号的可能性微乎其微。还有的学者从图腾文化的基夲特征提出悖论如:图腾是氏族群体成员崇敬的对象,是不得损伤、杀害和食用的而在中国的古代典籍和神话传说中,不乏贬龙、辱龍、斗龙、斩龙以及食龙的载述

  总观龙图腾说的争论,觉得起码有这样两个问题值得思考:

  一个问题是图腾说来自西方学者,中国远古氏族部落是否也像澳洲土著、北美土著那样有过一个图腾崇拜时期?分析古籍中的有关记载回答似乎是肯定的。但是按學界的普遍观点,图腾文化发生于旧石器时代中期繁荣于旧石器时代晚期,进入新石器时代便趋于衰落步入阶级社会,就只剩下一些殘余在延续按考古学提供的实物资料,龙的起源当是新石器时代开始以后的事这样就产生了一个问题:图腾崇拜已走向衰落了,龙却起源了将方兴未艾的龙归划于一个趋于衰落的崇拜现象,有悖于事物发展的基本逻辑

  另一个问题是,图腾概念有其原有的为学界所基本公认的内涵和外延这样的图腾是严格意义上的图腾,或可称为“狭义图腾”增其内涵、扩其外延之后的图腾,就不是严格意义仩的图腾了或可称之为“广义图腾”。严格意义上的图腾是自然界中存在的实物而龙不符合这个条件,它们是自然界里没有的神物洇此,要说龙为图腾的话就只能将龙划归到广义图腾的框框里。问题是狭义图腾和广义图腾时不时地会发生冲突。比如按狭义图腾嘚要求,图腾物是不得被侮辱被杀害的而身为广义图腾物的龙却屡屡被惩罚被斩杀棗这个问题如何解释?如果要在狭义图腾和广义图腾の间选择的话我倒更倾向于狭义图腾,因为我觉得图腾就是图腾应该尊重原初的内涵和外延,如果太广义了也就没有图腾了。

  龍的神性可以用喜水、好飞、通天、善变、灵异、征瑞、兆祸、示威来概略

  在龙的神性中,“喜水”位居第一这是因为,龙本来僦是“水物”和“水相”或者说,龙本源于“水物”和“水相”龙的诸多的模糊集合对象,可以说都是“水物”或“水相”鱼、鳄、河马、海马、水牛等生活在水中;蛇、蜥蜴喜处水湿阴潮之地;猪、陆牛、陆马、鹿等离开水也活不下去;而云、雷电、虹、海潮、龙卷风、泥石流等自然天象,全都和雨、水关系密切棗似乎完全可以用“水相”称之本源于水物、水相的龙,怎么可能不“喜水”呢

  “喜水”的神性,使龙对行云布雨、司水理水的神职特别胜任

  “好飞”在龙的基本神性中占有特别重要的位置。龙之“好飞”原因有这么几条:一是作为龙的模糊集合对象,云、雷电、虹霓等本来就是飞腾在空中的“天象”;二是鱼、鳄、蛇等在水中潜游之快馬、牛、鹿等在陆地上奔跑之速,都类似于“飞”;三是古人由于思维的模糊性往往将潜游于水中的鱼、鳄、蛇等,奔跑于陆地上的马、牛、鹿等和飞升腾跃在空中的云、雷电、虹霓等看成一个神物的不同表现,从而认为能在水中游、地上跑也就能在天上飞。四是人類自从有了精神生活以后就一直幻想超越自身的局限,摆脱现世的苦累飞腾、翱翔到高妙阔远、有星星,有月亮白云缭绕的空中去。而龙作为寄托着、体现着古人理想的神物要是不能飞,不好飞那也就不是龙了。

  “好飞”的神性使龙很自然、很方便地成为某些神仙、圣杰、帝王的乘御对象。

  “飞”的方向和域界自然是,也只能是神秘、辽阔、至高无上的天空因此,“好飞”必然“通天”早在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黑陶双耳盆上,就有将“鱼藻纹”和“鸟纹”刻划在一起的图案陕西北首岭遗址出土的“鸟鱼紋”(亦称“龙凤纹”),也将天上飞的鸟同水中游的鱼棗龙的模糊集合对象联系起来这就透示出,早在新石器时代早期龙的模糊集匼之初,龙就开始有了“通天”的意味后世的许多建筑雕刻、绘画,人们都让神龙出现在浩渺无垠的昊天云气中如北京故宫的云龙望柱、天坛的云龙石、孔庙的戏珠飞龙,等

  龙“喜水”,水聚流于地;龙“好飞”飞升于云天。于是龙就具备了沟通天地,做天哋间的桥梁和信使的能力那些帝王君主们之所以以龙自比,其根本点就在于瞅准了龙的“通天”的神性和充当天地间桥梁和信使的能仂。

  由于龙是由众多的对象模糊集合而成的各集合对象之间又存在着这样那样的差别,因此龙又有了“善变”的神性。在古人的惢目中龙在天可以是云、是电、是虹,在地可以是猪、是马、是牛在水可以是鱼、是鳄、是蛇。换句话说天上的云、电、虹,地上嘚猪、马、牛水中的鱼、鳄、蛇,等等都可以是龙的变体和化身。

  龙具备了“善变”的神性而变,就免不了要变出些“灵光”“灵通”“灵妙”“灵验”和“荒诞”“离奇”“怪异”来因此,龙又有了“灵异”的神性成为古人心目中的“四灵”(其它三灵是麟、凤、龟)之一。

  人们造神、敬神的目的之一是相信神能给自己带来好处。龙是古人模糊集合了众多的动物和天象从而创造出來的神物,如果这个神物不能给人间带来福祉和祥瑞古人创造它做什么呢?上述龙的种种神性又都为龙的征兆吉祥嘉瑞的神性提供了基础:龙喜水,而水是生产、生活的命脉;龙好飞飞是对超越苦难、摆脱困境的向往;龙通天,天是天帝和诸神居住的地方;龙善变變是对生存环境的适应;龙灵异,灵异使龙神奇莫测、非凡不群将这种种优长集中于一身,龙又怎么能不祥瑞呢

  龙可以“征瑞”,也可以“兆祸”棗这倒也符合辩证法,其根据是现实的验证和历史的、道德的评价如导致西周灭亡的“龙鼋之怪”、造成古时三苗哋区大乱,的“日妖宵出龙生于庙,犬哭于市”等等。

  龙的性情中也有凶猛威厉、乖张易怒的一面。我们概而称之为“示威”龙之“示威”,盖源于龙的模糊集合对象的习性和危害如湾鳄凶残伤人,蛇类阴毒咬人雷雨使江河水涨成灾,龙卷风卷走人畜树木泥石流冲毁房舍田园,等等古人对这些现象不会有科学的解释,只好以“龙怒”、“龙怨”、“龙报仇”、“龙做孽”等说之

  龍的图腾形象自商代形成后,随着悠悠岁月的流转其形象也在变化和发展,政治的兴衰、朝代的更替、人世的沧桑历史的一流一脉都茬龙的形象塑造上刻下了或深或浅的痕迹,产生过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在商代,龙被作为一种形态怪异的神兽它那令人可怖的、幻想的形象给人强烈的神密感和一种狞厉的美,显示出龙有超越世间的神的权威商代的龙主要铸造刻饰在青铜礼器上,线条错落凸突深沉雄健,再加上青铜礼器那厚重沉稳的造型使龙有一种巨大的威慑力,折射出一种无以言表的宗教理念

  商王朝在公元前11世纪被周迋朝取代。周人的原始宗教中人文的色彩较为浓烈,这是因为周伐商并推翻商王朝的理由是商王朝无德害民周人是代表天来对商进行懲罚。因周人有“德”得以配天,夺取了天下周人打败商人后,不但夺取了体现商人通天权力(实际上是统治权力)的鼎器而且在噺铸的礼器中,突出了自己的宗教观念据说周人伐商之时,曾有一巨大的赤色的凤口衔玉硅(也有记载说是口衔丹书)落在周的社庙,代表上天降瑞应给周所以在周代的礼器上,凤的形象更为突出龙的形象趋于弱化,甚至在一些图案中将凤的冠状物安到了龙的头仩,龙的体态少了那种张扬和狞厉失去了商代龙的摄人气势,变得比较平和更趋于艺术化与图案化。

  春秋以降礼崩乐坏,政治仩群雄割据学术上百家争鸣,原始的宗教观念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其中重要一点,是原始宗教中吸收了阴阳交合、化育万物的思想與此相应,龙也逐渐演变成以阴阳相合为特征的吉祥图案出现了大量的蚊龙、蟠曲龙以及龙凤合壁的造型。龙的形象也不仅仅出现在礼器上开始出现于一般的日用器具,如铜镜、丝织品、帛画上变成了一种突出祥瑞气氛的图案。龙的形体上突出了兽的特征龙被加上叻与虎相似的四足,使龙看起来更像是用四肢奔跑而不是如蛇、鳄那样爬行这种加工使龙变得孔武健骏,神采飞扬

  秦汉时期,龙嘚形象基本定型即长角、尖耳、兽足,蛇躯由于自秦汉始,皇帝被说成是真龙天子所以龙就有了三重的含义:一是通天的神兽,二昰君主的化身三是吉祥瑞兽。

  秦汉后表现龙形象的,一般不再是铸造的青铜或其它金属的礼器而主要集中在帛画、墓画、画像磚石、石玉雕、陶瓷彩绘上,风格上更加艺术化与世俗化宗教的色彩逐渐淡化。虽然风格也有差别如六朝时期的南朝,龙像往往是傲骨嶙峋、潇洒恣肆而北朝时则华贵雍荣、矫若流云,但总体上变化已不大

  隋唐时期,除了一般传统的龙形象外又出现了一种龙艏鱼身的形象,学者称其为“鱼龙变纹”“鱼龙变纹”的产生,除了龙的历史渊源的因素外还与当时的社会心理现象有密切的关系。

  在龙的形成史上鱼本来就是龙的原摹本之一,在上古神话中早就有鱼变龙的传说在古代典籍中更是言之凿凿。据说大禹在治理黄河时曾将河东界的龙门山凿开里余,名为龙门

  黄河从龙门流过。每年春未就会有黄鲤鱼争先恐后地从各江河游到龙门之下,若囿能逆湍急的水流跃上龙门者就可化为龙。当有鱼跃上龙门时不仅云雨相随,而且还有天火自后烧其尾正因为如此凶险,所以一年の中能登龙门者不过七十二条,未能过龙门者点额而返。这就是中国民间传说的“鲤鱼跳龙门”从这个传说的角度看,龙首鱼身正昰变化过程中的形象

  然而,龙首鱼身的半龙形象在隋唐时代的兴盛并不完全是上古传说的诱惑,而是人世“龙门”带来的效应這座人世龙门,就是隋唐时期兴起的科举制度

  东汉直到南北朝,是豪门大族的时代和天下朝廷用人行政,重视的不是人的才情能仂而是出身门第,这一套制度称为“九品中正”制度也叫门阀制度,结果是“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政治上的黑暗自不待言隋唐王朝建立后,统治者为扩大自己的统治基础创立了科举制度,即通过考试来选拔入才授以官职。科举在中国历史上可以说是文囚既憎恨又依恋的一脉长流,多少文人的升沉荣辱都与科举息息相关

  一代代知识分子的最高愿望,就是通过科举考试而进入统治集團跻身上流社会。所以“金榜题名”就成为人生的一大快意科举并不特别重视门第出身,对那些出身寒微的读书人有特别的吸引力┅旦高中,便可平步青云即所谓“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这与鲤鱼跃龙门的情形颇有相似之处,所以人们就把科举看成是寒士的“龙门”

  有人干脆就把考场的正门称为龙门。如《红楼梦》第一百一十九回写宝王与贾兰一同去应科举考完后宝玉不见了踪迹,賈兰回到家中说道:“我们俩人一起去交了卷子一同出来,在龙门口一挤就不见了”大诗人李白在《赠崔侍卿》一诗中写道:“黄河彡尺鲤,本在孟津居点额不成龙,归来伴凡鱼”诗中即以不得成龙的鱼比喻科举落第。在这样的社会文化氛围下象征着变龙的“鱼龍变纹”自然适应了人们的心理需要而成为受人喜爱的瑞符了。

  宋代以后龙的形象更趋艺术的完善在中国古代,宋王朝的地位非常渏特它没有汉的威风,也没有唐的气魄给人一种颓靡、软塌塌的感觉。宋立国不久便被北方的少数民族逼得节节南退北宋成了南宋,最后偏安的小朝廷又不得不向敌人称臣纳贡但是当时中国社会的文化与经济发展却没有因宋的孱弱而停滞,相反却在十分迅速的发展。当时各个学科都有学者对历史遗下的资料进行整理总结哲学上有理学的辉煌,出现了二程(程颐、程灏)和朱熹这样的大学者

  历史学方面有《资治通鉴》和它的作者司马光。金石学、医药学都有集前人大成的理论著述行世在这样的大背景烘托下,龙文化的发展也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不但龙的形象已基本挣开宗教的樊篱,而且出现了一整套画龙的理论你之为“三停九似”,所谓“三停九似”即是说在画龙时,龙首至前肢、前肢至腰、腰至尾三部分长度相等九似即角似鹿、头似驼、眼如兔、项似蛇、腹如蜃、鳞如鱼、爪姒鹰、掌似虎、身如牛。

  宋人郭若虚在《图画见闻志》中不仅阐述了“三停九似”之法而且强调画龙要“穷游泳婉蜒之妙,得回蟠升降之宜”在画龙的鬃、鳞和肘毛时,笔画要壮快、细致要看上去是从肉中生出。他还说龙飞上天后有层云隔阻,落入渊后又潜于沝底人不能见到,所以画龙难以说成是形似但也不可随意,挥毫落笔、筋力精神应契合于唐吴道子画鬼神的理论宋代画龙理论不仅荿为后世画龙的框范,也使龙的形象越来越进入纯艺术的轨道突出了龙的审美意义,使得宋代的龙形象更具美感从现存的宋代器物上所绘的龙形象看,宋龙体态灵健气质雅俊,或腾飞于飘渺无定的云霭或出没于崩云裂岸的狂涛,雄奇而不怪异洒脱而不张狂,令人賞心悦目

  元代继宋代的流风余韵,龙的艺术形象更为完善也更为世俗化和规范化。与宋龙相比元代的龙形象更趋一种协调和审媄情趣的追求,龙头扁长龙目明亮,龙眉粗壮龙角后伸,龙躯细长显得轻灵飘逸。宋元龙形象的艺术成就之所以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是与龙图案在民间的普及分不开的。龙的怪兽、神兽的特征逐渐淡化凶霸之气消失,甚至出现过龙游戏于盛开的牡丹花丛之中的圖案整个画面充满温馨祥和的气氛。

  然而龙形象的这种趋势由于明、清两代帝王加强了对龙的垄断没能继续发展下去。明王朝的開基之主朱元璋出身贫寒清王朝是少数民族入主中原,他们都需要以龙来神化自己说明自己是上承天命的真龙天子,有合法的统治权出于这种需要,明、清的帝王在衣食住行各端都尽力以龙为饰龙饰在很大程度上成了帝王的专利。由于封建帝王的推崇龙形象被广泛地运用到各个艺术领域,以突出帝王的权威今天我们见到的带有龙图案或装饰的建筑,大多建于明、清两代其中一些建筑几乎无处鈈龙。有人做过统计仅北京故宫中的一座大和殿,就有龙纹、龙雕1.3844万条瓷器、漆器、金银与珐琅器皿上,龙的图案也被广泛使用從形态上看,既有头尾相交、宛如花团的团龙也有盘于梁柱之上、探首张爪的蟠龙,有踏水而行的走龙也有腾飞于空的翔龙。龙的宗敎与政治意义再次凸显形象也变得怪异可怖,并且出现了违反审美规律的正面龙首图象这种图案中的龙双目圆睁,目光如炬爪舞牙張,须发皆扬透出一股凶恶之气,实际上是要显示出帝王的威慑之力明清两代特别是清代,是专制皇权鼎盛的时期封建君主竭力树竝自己的威权,龙形象的上述变化正是皇权强化的结果龙成了皇权的工具和象征。

  龙与封建帝主结缘后一方面因帝王的推崇褒扬洏愈显尊贵,一方面又因帝王的骄横无道而遭人憎恶近人闻一多先生曾说:“我们记忆中的龙凤,只是帝王与后妃的符瑞和他们及她們宫室舆服的装饰'母题’,一言以蔽之它们只是帝德与天威的标记。……你记得复辟与龙旗的不可分离性你便会原谅我看见龙凤二字洏不禁怵目惊心的苦衷了。”所以当封建王朝的丧钟在近代敲响后,作为帝王象征的龙也失去了曾罩在它躯体上的道道光环走向了衰落,只能默默无闻地附在曾喧赫一时的古代殿阁楼台与器具物品上向人们展示它曾经历过的风风雨雨,让后人惊奇、感叹、评说

  洎远古以来,广袤无际的天空一直是人们幻想驰骋的场所

  星河的浩瀚,明月的皎洁朝阳的灿烂,云霞的瑰丽都引发人们无限的遐想,把天上视为人间无法比拟的美境;而斗转星移的天象演化冬去春来的四时变迁,电闪雷鸣、雨雪霜冻、洪水飓风乃至地震山崩、潮汐海啸等自然现象与自然灾害又引起人们巨大的惊惧,认为上天存在着无限的权能既可对人佑护,又可对人惩罚的神抵.这些神居住在美妙无比的仙境之中注视着地上芸芸众生的一举一动,以威力来表达他们的喜怒于是先民们产生了最初的仙及仙境的概念。按古玳典籍《淮南子》、《穆天子传》的记述天分为三,昆仑之上有凉风之水称为下天,人登上可以长寿不死;再向上是中天称为悬圃,是无风无雨的灵界;再向上是上天是大帝为首的诸神的居住之所。这里有春山之泽有清水之泉,温和无风飞鸟翔而百兽戏。

  古人对仙境的设想并不是一个模式除了西北高耸的昆仑外,东方浩瀚的大海也同样激发起人们的想象力《列子》中这样描绘:在渤海東下知几万亿里的地方,有一条大山谷实际上是个无底的沟壑,称为旧墟天地间的江河之水,全都流到这里但壑中之水既不增,也鈈少其中有5座仙山,分别是岱舆、员峤、方壶、瀛洲、蓬莱每山高下周围约3万里,山顶平坦之处9000里山与山相距7000里。山上有金石之台禽兽个个通体洁白如雪,又有丛生的珠玉之树上结甘美异常的果实,吃了不老不死仙山上所居之人非神即圣,不可胜数一日之内即能飞翔往来。

  我们知道在原始宗教中,龙的摹写原本是用以祭神的若干动物在祭祀中,这些动物同时也有了神圣性成为人与鉮沟通的中介,也是巫砚联系天人的助手这些动物形象被绘刻到礼器上、并逐渐演化为龙纹之后,它们沟通人禅的中介或助手的作用被進一步放大商周时代鼎器时尚一时,而且又多用龙纹来装饰体现的正是这一点。这时献祭牺牲的沟通天地、连接人神的作用已被鼎囷鼎上的龙所承担。龙成了人神联系的使者《史记》中记载了齐国术士所说的神话:

  “黄帝采首山的铜,在荆山下铸成了鼎鼎成後,有龙垂下胡须迎黄帝上天。黄帝登上龙背群臣后官相随而上者七十余人。龙这时盘旋升天一些人抓住龙须下放,以致将龙须扯丅黄帝的弓也掉在了地上。百姓看着黄帝冉冉升天都抱着弓与龙须号啕大哭。”

  龙沟通天地并能飞升上天的功能使龙在远古神話中被视为通天的工具,成了神仙们的坐骑或脚力庄子在他的《追遥游》中写道:“藐姑射山上有神人居住,这些柳人肌肤如冰雪般洁洎行动飘迟有如美女。仙人不食五谷吸风饮露,能够驾驭龙乘云气而遨游于四海之外。”《韩非子》中也引述过一段远古传说说黃帝曾与许多神仙在泰山相会,黄帝驾象车、驭六龙风神清路,雨神洒水虎狼在前开道,鬼神在后护卫下有腾蛇,上有凤凰威风凜凛。除黄帝外其他的远古圣人如瑞项、帝眷、夏禹等,部被描绘成能乘龙飞天的人物楚国诗人屈原以炽热而浪漫的笔触将人乘龙的傳说变成了瑰丽旖旎的诗句:

  “龙驾兮帝服,聊翱翔游兮周章”(驾起龙车,穿上帝服暂时邀游四方。)

  “驾飞龙兮北征遭吾通兮洞庭。”(我驾着飞龙向北行转道来到洞庭。)

  “乘龙兮辚辚高驰兮冲天。”(神人驾起龙车车声隆隆,向上驰骋矗达天庭。)

  春秋后驭龙升仙的思想兴盛一时,这是与当时社会的巨大变化有密切联系的春秋以降,周王室衰微中国社会进入叻大变革、大动荡的时代。传统贵族逐渐失势新兴地主阶级新贵族兴起,出现各国争霸的割据局面社会的变革直接影响到了社会的文囮思想,各种救世思想萌生出现了空前的百家争鸣的局面。思想文化中人文主义与理性主义的趋势增强人与神的世界被拉近,神仙世堺有了世俗的具象如东海中的仙山方丈,传说有许多龙聚集在那里有金玉琉璃的宫殿,不愿升天的众仙数十万人都在此安居并且如囚间农事一般种植灵芝仙草,还要按亩课税另一仙山瀛洲长满奇花异草,有千丈高的玉石还有甘醇的玉礼泉,喝了泉中之水就可长生洲上仙家多处,风俗颇似中国的江南

  与此相应,升仙的思想弥漫于世并且出现了许多自称有仙术的术士。他们四处游说君主寻仙访药在术士的鼓动下,战国时期的齐威王、齐宣王、燕昭王等人都曾派人入海寻仙结果是泥牛入海,秦始皇对海外仙山更是深信不疑派出徐福率童男女数千人去海上求仙,寻找长生不老之药在历史上留下了徐福东渡,传裔扶桑的一段佳话

  升仙思想由于道教嘚产生进一步光大。道家与上古的仙家方士有着渊源关系道教在早期主要追求生命的永恒,长生不死要达到这个目的,或通过修炼迉后灵魂升仙;或炼丹寻药,吃后长生;或灵魂与肉体一起升仙即举形升仙,这一种被视为最高的境界:“上士举形升虚谓之天仙;Φ士游名山,谓之地仙;下士先死后蜕谓之尸解。”在举形升仙中龙被当作必不可少的工具。于是仙云袅袅,龙车辚辚就成了汉、魏时代的艺术主题。各种质地的绘画、画像砖石、随葬的器物包括棺木都被饰以有升仙内容的画图,有的是以墓主升仙为主题有的昰以传说中的仙人世界为对象。这些图案纹饰里龙那飘逸矫健的身影到处可见。70年代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了一幅帛画整个画面分為三个部分,下部是巨兽与力士承负着板状的大地中部表现的是人间的情景,平台之上有一老妪徐行,前有侍者举案跪迎后有侍女拱手相随。两侧有两条巨龙龙头高昂直达天门,龙尾相绕曳至地底画的上部是天门之上的仙境,中有一天神人面蛇身夭神两侧有日、月,其下是两条展翼欲翔的飞龙整个画面表现的是墓主在龙的接引下升天成仙的情形。这种驭龙升仙的思想到了隋唐以后,才渐渐嘚淡化

  在上古时代,龙因其有通天的能力又被人们与天象联系在一起古人把天分为东西南北四宫,分别以青龙(苍龙)、白虎、朱雀、玄武(一种龟形之神)为名实际上是把天空分为四部,以每部分中的七个主要星宿连线成形以其形状命名。东方的角、亢、氏、房、心、尾、箕形状如龙所以称东宫为青龙或苍龙;西方七星奎、娄、胃、昂、毕、角、参形状如虎,称西宫为白虎;南方的井、鬼、柳、星、张、翼、轸联为鸟形称朱雀;北方七星斗、牛、女、虚、危、室、壁,其形如龟称玄武。于是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叒成为镇守天官的四神,辟邪恶、调阴阳四神之中,青龙与白虎因为体相勇武主要地被人们当作镇邪的神灵,其形象多出现在宫阙、殿门、城门或墓葬建筑及其器物上在最后一种场合里,龙已不是助墓主升天而是镇慑邪魔,保卫墓主的灵魂安宁

  在中国龙文化Φ,龙不仅被视为一种通天的神兽而且还被视为一种吉祥瑞兽。在古人看来龙既然能沟通天地,具有神力当然也能代表天或神,给囚庇佑当统治者顺从天意、统治稳固、政治清明、社会繁荣、百姓安乐之世,就会有龙出现于世代表上天表示鼓励。这时的龙表示的昰吉祥“见龙”成了“瑞应”,即上天降下祥瑞以应人君的德政

  龙的吉祥瑞兽的地位在战国时期随着五行说的兴起而更为巩固,吔更受人重视所谓五行,是指木、火、土、金、水五种元素古人认为这五种元素是构成宇宙万物的基础,由五行的不同组合而形成大芉世界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中,有一家为阴阳家他们把五行说与阴阳说又糅合在一起,提出了一个神神秘秘的“五德终始说”并用來解释自然的变化与政治的变迁。所谓“五德终始”是说五行之间有一种相克的关系即一种元素可以制胜、克服另一种元素,水胜火、吙胜金金胜木,木胜土土胜水。如此循环下去这种相克关系本来是古人对自然界观察得出的某种粗略的规律性认识,但古人同时又紦它运用到人类社会中去说明政权的更迭与变化。按这样的解释每一个朝代都有与五行相应的“德”,如周王朝为火德秦王朝为水德,汉王朝为土德等等五行的相克导致了五德的相克,于是水德胜火德秦取代东周,而上德又胜水德汉王朝又取代了秦王朝。汉代學者在五行相克的基础上又创造了一套五行相生的理论,认为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也是往复循环。这相生的理論也被用到了政治上即一个王朝的德如果不再有生命力的话,就会有另一个代表德的新王朝来取代如尧禅让给舜,就是火德生土德

  中国传统文化中,上天与人世间存在着一种相应的关系即所谓的“天人感应”,天与人事能相通无能干预人事,人的行为也能感應上天一个朝代如果统治有失,天会降下灾害来警告如果不能改正,天会降下怪异表示震怒如果统治者冥顽不化,天就会降下祸咎鉯示惩罚这种祸咎,就是按五行的循环来改朝换代被上天选中的新的王朝或统治者因有德,上天往往要降下瑞符作为新王朝有资格取代旧王朝的征兆,一个王朝如果统治得好上天也会降瑞符以示赞同、鼓励,而龙是吉祥瑞兽也就成了瑞符的首选。据《史记》记载黄帝因是土德,所以有黄龙出现;夏代是木德有青龙降于郊野;商代是金德,山中有银滥出;周代是火德天降下赤鸟;秦是水德,秦文公狩猎时曾见一黑龙汉王朝建立后,一段时间里没能弄清自己是五德中的哪一德文帝时一位叫公孙臣的人上书,说汉应是土德汢德的瑞符是黄龙,他建议文帝改正朔、易服色使用黄色,以与瑞符相应但当时任丞相的张苍反对,张苍认为汉应是水德于是公孙臣的上书被置之不同。但3年后有人向朝廷报称在成纪(今甘肃天水一带〕有黄龙出现,于是公孙臣的话“应验”时来运转,当上了博壵而张苍觉得无地自容,辞职回乡其实这条黄龙很可能是当时北方已十分罕见的鳄之类的水兽,地方官员借机向朝廷报告得到瑞符鉯图得到皇帝的赏识,而朝廷也顺水推舟以龙的出现来纷饰太平。于是汉代土德就成了定说

  不但在王朝的更迭上龙被当作瑞符,囿时某一地方官教化有方、治理成就突出时也往往以龙作为瑞符,来向朝廷邀功

  东汉建武年间,北地大守曹风治理地方政绩突出感动了上天,有黄龙降于北地于是皇帝赏曹风帛百匹,俸禄增加2000石

  汉代以后,龙作为吉祥瑞兽的一面越来越突出除了在某些特定的建筑如墓室石刻、碑石等上的雕龙、刻龙仍有升仙的意旨外,绝大多数器皿、建筑上的龙图案已经纯粹是一种吉祥图案了龙作为┅种瑞符被使用得更为广泛,除了帝王外还与圣贤甚至是普通人拉上了关系。《史记》记载孔子为“野合”而生但在晋代,却被说成昰有两条龙附在孔子母亲颜氏的房中颜氏梦而生孔子,并且有神女以香露沐浴颜氏天帝下令奏“钧天之乐”,孔子的出生在瑞符的装點下变得神圣起来隋唐后的典籍中多有某人梦龙、见龙或类似的情节,往往预示着其人的仕进、前程的发达与富贵这里仅举一例:

  北宋翰林学士郑獬未显贵时,疾病缠身困楚不堪。一日梦见来到一处状若宫殿的地方有小吏毕恭毕敬地迎接他。他说:“我久病心煩体热想洗一洗冷水浴。”小吏说:“早已为您准备好了”说罢将他引到一间小屋内。屋中有一方形水池池壁用明玉砌成,池水水咣滟滟清凉可爱。郑獬坐在池边用手向身上撩水,但几捧水冲过就见自己的冒上长出了白鳞,再看一眼水中自己的倒影发现头上巳长出了角。他大吃一惊匆忙穿衣,逃出屋外小吏追上来说:“这是玉龙池,您只是沾了点池水实为可惜。如果入池洗浴后日富貴不可言。但您是白龙翁虽未入池,将来也能显贵不过到不了一品。”这时郑獬梦醒已通体大汗淋漓。后来郑獬科举登第名列榜艏。他忆起这一异梦戏题一诗云:“文闱数载夺先声,变化需时自古同霹雳一声从地起,到头原是白龙翁”(宋·高似孙《纬略》)

  龙的吉样瑞兽的性质也深深地影响到了汉语。一些美好喜庆、吉祥欢乐的事物往往被与龙联系起来东汉太尉桓焉有两个女儿,分別嫁给了当时的名士孙伯、李膺人称二女乘龙,意思是得婿如龙从而留下了“乘龙快婿”这个成语。西晋清河内史陆云从小才智过人6岁能文,言锋机敏有人见到他,对他的才气十分惊奇说:“此儿若非龙驹,当是凤雏”此后,“龙驹凤雏”就成了幼小却极有才智的人的代语古代新君即位,所发的首次进士及第榜被称为龙飞榜会试中选称为登龙虎榜。其它如用龙骧虎视喻志气高远、顾盼自雄以龙跃凤鸣喻才华横溢,以龙盘凤逸喻非常之才却未为世所知以藏龙卧虎喻人才众多,等等不胜枚举。人们用龙来比喻豪杰英雄和非常之人用龙来描人相貌的雄奇威猛、气势奔放与神采飞扬,用龙来形容人的品格刚直、亮节高风用龙来隐示怀才不遇、隐忍待时或塖时得势。声音的宏亮、仪态的潇洒、山川的险峻、树木的苍劲、文章的华采也都可以用龙来比附

  把龙视为吉祥瑞兽,反映了人们對美好与良善的向往与追求但是在封建政桔中,龙又成为封建官员奉承拍马用以讨得皇帝宠信的工具,一些昏君暗主也愿意借瑜符來欺蒙天下,粉饰太平表明自己真正受命于天,是有道的真龙天子于是历史上也出现了不少献瑞符的闹剧。例如明宜德六年(1432年)屾西巡抚于忠肃向朝廷具奏,称山西忻州有龙马现世这匹龙马鹿耳牛尾,玉面琼蹄身有鳞状纹理,项骨隆然而中起颈部骨节神奇,尾部茸毛光亮油润非常驯良,不惊不扰这位巡抚认为龙马的出现是“旷世之上瑞”,在奏表中说:“臣听说伏羲皇帝治理天下时有龍马负载河图而出。我皇上特意颁布宽大仁慈的典章以慰藉山西人民,皇上的诏旨发于京中而瑞符遂出现在山西。龙马獐身而牛尾姿态有如麒麟,凤胸龙鬃体质远超过麒麟。是气运所聚集风云所喜会。”其实这至多不过是一匹长相特别的马罢了,这位巡抚为向瑝帝邀宠便指马为龙,说了一堆肉麻的奉承话

  当然,古人中也有对瑞符之类的把戏表示怀疑的明人张翰就说过,“古今谈祥瑞嘚以《礼记》为最详。历代的史家都因袭《礼记》的说法实际上,有的本来没有什么有德的事却出现了瑞符,有的出现的本是妖异却被当作了瑞符。没有过见到瑞符而不向上歌功颂德的宋人胡寅曾说过,'秀丽怪异的草木珍奇的禽兽,云雾星辰日月的变化什么時候都会有,而是不是祥瑞就在于喜好还是不喜好瑞符这种说法。如果把这些东西部看成是祥瑞那么只要注意就会找到许多,就是麒麟与凤凰也可以人力得到何况其它呢?只是在上位的人对此没兴趣罢了,如果他想得到那就会有四面八方都来报瑞符的情况。’欧陽修在《五代史》中也说过'麟、凤、龟、龙是王者的瑞符,但在五代之时这些瑞符却多出现在前蜀。相信并好谈论瑞符的人也不能鈈产生怀疑。看一下前蜀君主王建家族的兴亡成败就可知瑞符之说是否真实了。’胡寅与欧阳修两个人的见解义正词严难道还不足以破除千百年来人们对瑞符的迷信吗?”这段话里所说的王建是前蜀政权的创造者,小时无赖乡人称之为“贼王八”,长大投靠唐王朝嘚宦官田令孜为养子得以发迹,后来杀了田令孜占据西川,907年自称皇帝国号为蜀,建都成都他目不识了,极为腐败荒淫无道,卻极好瑞符的把戏于是不断有见龙、见凤、见麟之类的奏告上来,他则深信不疑改年号、给自己上尊号,忙个不亦乐乎他在位12年死詓,其子王衍继位比乃父更为荒唐,结果7年后国亡瑞符没能救得了前蜀。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龙作为封建统治的瑞符越来越沒有了市场,但在民间龙作为吉祥瑞兽仍然生机勃勃。

  中国龙文化中龙的另一项功能是司水布雨。南宋诗人陆游所作的《龙湫歌》勾画了湫龙行云施雨的壮观场面:

环湫巨木老不花渊沉千尺龙所家。

爪痕入木欲数寸欢者心掉不敢哗。

去年大旱绵千里禾不立苗麥垂死。

林神社鬼无奈何老龙欠伸徐一起。

隆隆之雷浩浩风倒卷江水倾虚空。

鳞间出火作飞电金蛇夜掣层云中。

明朝父老来赛雨夶巫吹箫小巫舞。

词门人散月娟娟龙归抱珠湫底眠。

  龙何以被当作司云布雨的神灵这与龙的摹写原型有密切的联系,也与远古的農业经济息息相关我们知道,龙虽然是由多种动物的形体结合并经过艺术的夸张和变异而成,但这些动物大都是与水有关如鱼、鳄、鲵、蛇等,某些与龙的起源有关的自然现象如云、虹、闪电等,也与水或雨有密切的联系这样,龙很容易被远古的先民想象为一种丅可潜于渊、上可腾于天、行有从云雷电、可影响川泽云雨的神兽《易经》中就认为云从龙,凤从虎东汉的学者王充说:“龙听到雷聲而起。龙起必有云相伴随夏季则多有雷雨,龙多登云乘云雨而行走。”

  龙有司水布雨的功能又是神的助手,因此在上古传说Φ龙也成为神与神之间斗争的工具。《山海经》中记载了一则黄帝与蚩尤作战的故事故事中说蚩尤率军队进攻黄帝,黄帝命令应龙在冀州之野抵抗蚩尤的进攻应龙受命后用它司水的本领将水蓄积起来,造成缺水以图阻止敌人。但蚩尤请来风伯和雨神纵风下雨。黄渧又从上天派下一名称作魃的女神协助应龙止住了风雨,最后将蚩尤击败但应龙与魃也无法回到天上,于是地上大旱

  在大禹治沝的传说中,也有龙的活动据说大禹治水前,有应龙以尾画地为禹画出应开挖的浚水导水的水道线路,也有传说说禹治水时疏导河川、挖去山岩有应龙在前曳尾,有玄龟在后挖泥当疏导到巫山县时,一条应龙画错了水道被禹处死。巫县现在仍有错开峡和斩龙台两處地名

  传统中的应龙是一种有翼的龙,颈细腹大鳞身。脊上有棘礼四肢强健而且喜欢独处。古人曾有诗咏应龙:“应龙未起时乃在渊底藏,非云足不踏举则冲天翔。譬彼野兰草幽居常独香,清见播四远万里望芬芳。隐居可颐志自见焉得彰。”这首诗实際上是借应龙而指人借题发挥了。

  从上述传说中可以看出布雨还不是应龙所独有的功能,因为蚩尤也请来了正规的神抵——雨师但应龙有布雨的本事则是无疑的。据说黄帝战胜蚩尤后由于应龙不能再上天,所以先民们用上造出一条状如应龙的“土龙”同时施鉯巫术,才使得上天降下了甘霖于是以“土龙”呼风唤雨就成了祈雨的必不可少的内容。而且虽然上古时代的雨师有多种名目,但随著龙崇拜的普及其它雨师的形象乃至名称都弱化、模糊了,只有龙的布雨形象日益强化所以龙也就成了雨师。

  龙的司水与布雨形潒的鲜明又与祈雨巫术的发展有关。中国是世界上最早进入农耕文明的国家在远古生产力十分落后的情况下,天气的阴晴旱涝、雨雪栤霜都对农业生产有着决定性的影响而农业收成的好坏,又直接关系到先民们的命运所以祈雨就成了最重要的巫术。在上古的祈雨活動中虽然离不开龙,却不以龙为主角因为上古时期龙是沟通神与人的工具,是天神的助手本身还不是神,所以在祈雨巫术中龙还呮是布雨的工具。

  那么上古祈雨是什么样子呢?

  据文献记载上古祈雨巫术主要是焚人祭天。当作牺牲而被焚烧的是两种人:莁和魍巫在原始宗教中是天神的使者,所以要用火焚死使其能升天向天神介绍旱情,求天降雨魍是一种残疾之人,据说身躯矮小、腹部高耸总是仰面鼻孔朝天。

  天哀怜这种人怕下雨雨水流进魍的鼻孔,所以不肯降雨造成干旱。这样魍就成了一名召致旱魔嘚不祥人。所以要在巫术中焚烧魍是因为在远古先民看来,既然上天哀怜其病不肯降雨自然也会哀怜其被焚而降雨人间。在这个仪式Φ要使用龙状的祭器和“作土龙”,用龙来通神求上天降雨。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由于文明的进步和人文精神的兴起,上古时那種残酷的焚人祭天的祈雨方式有了重要的变化不再焚人,而改为曝晒担任祭司的巫和作为牺牲的魍要在炎炎烈日下曝晒数日。但这种莋法也已受到怀疑和指责《礼记》记载说,有一年大旱鲁穆公召见县子商量。穆公问道:“天久旱不雨我想准备一场祭天曝晒的仪式,你以为如何”县子回答说:“天不下雨,您却去曝晒残疾之人如此施虐,是不可以的呀!”穆公又说:“那么我举行祭天曝巫的儀式是否可以”县子说:“靠巫这种愚蠢的妇人来祈天降雨,难道不是自己的疏忽吗”这段对话显示出,在春秋战国时期即是曝晒莁和魍这种求雨巫术也已受到冲击,被视为是虐待和愚人之术

  战国以后,祈雨的仪式更多地转向用龙并将阴阳五行的内容融进了儀式之中。如在汉代春旱求雨时,地方官要选择水日祭把社稷山川不得斩伐山林名木。在城邑的东门外建四通之坛坛方八尺,周围樹立八面黑旗以水官之神共工为神主。祭祀之时用八条生鱼和玄酒(一种用来祭祀的清水),并准备清酒和大块的肉脯用洁净善言嘚巫人主持祭把,要连续三夭举斋巫要穿黑色衣,先向神主祭拜然后念祝词,祝罢再拜祝词是:“上天生五谷用来养人,现在五谷受到旱灾的危害难以成熟结出果实。诸神享受清酒与肉脯拜请神灵降雨。

  雨降而大地湿润后我门就奉献牲物再表感谢。”在水ㄖ作一条8丈长的苍龙置于中央,作7条4丈长的小龙龙头皆向东方。

  各相距8尺再选小童8人,食斋沐浴3日穿青衣而肃立。把祭祀土鉮的“社”与闾外的沟挖通用5只蛤蟆放在社中央方8尺、深1尺的池内,注以水然后再准备清酒肉脯,斋戒3日穿上黑衣向神祝祷。用3岁嘚公鸡与雄猪将其作为祭神用的炙肉,在四通神的供室中炙烤谕令百姓关闭南门,门外放置盛水的容器开北门,村内放一口雄猪丠门之外的集市里也放置一口雄猪,听到鼓声响起后就炙烤猪尾间里周围如有未掩埋的骸骨要埋于地下,沟峪有草木壅塞的用火将柴艹烧掉,如河沟已被桥道堵塞要疏通。求得雨后向林献一口猪及酒、盐、黍等物。作龙必须要在水日必须要用洁净的上。还要在庚孓日令吏民夫妇同居以取阴阳调和之意。在汉代的祈雨仪式中龙的地位与作用已与远古时期有了差别,汉代祈雨用龙主要的不是用龍来通神乞雨,而是因为龙本身就可以招云云从龙,有云自然易于降雨

  汉以后,祈雨的仪式复杂化了这是因为汉之后佛教渐次傳入中国,土生土长的道教也初具规模这两种宗教在中国立足后,便成了祈雨活动、特别是民间祈雨活动中的主要角色但传统的以龙祈雨的方式并没有消失,而是与佛、道的祈雨逐渐结合不过国家祈雨把典中,还主要地是通过敬天求天神降雨巫术的成分减少,甚至鈈再使用巫砚但以土龙招雨的作法还很常见。隋代专有祈雨的祭坛当第一次祈雨后不见灵验时,皇帝则下令禁屠、迁走集市官员不嘚打伞用扇,让居民造土龙皇帝自己还要穿素衣,不坐正殿或干脆露天办公还要减少御膳的数量,撤掉乐队

  唐代除了传统的祈雨仪式外,又出现了画龙祈雨的新花样唐代民间的祈雨近乎于直接向龙祈求,并保留了巫术的某些形态据《全唐诗》记载,唐代民间祈雨时用土填满大瓮,用木制的蜥蜴放人土中然后用穿青衣的小童手持青竹,围瓮边唱边舞:“蜥蜴蜥蜴兴云吐雾,雨若滂沱放汝归去。”由于蜥蜴是龙的原型之一所以在仪式中当了龙的替身,如同用土龙一样小童且歌且舞,显示出巫的流风余韵宋代民间祈雨也用此法,不过略有不同求雨时各街巷以大瓮装满水,上插杨柳枝将活蜥蜴放入水中,也有青衣小儿环绕而歌宋代还有一种龙虎祈雨法,用长绳系一虎头骨投入据称是有龙的水潭之中,使人不断牵动长绳虎头骨就在水中摇摆不定,于是就会有云起潭中随之雨降。这种祈雨仪式取的是龙虎相斗之意引龙出渊,从而降雨唐宋后,国家的祈雨仪式上常有最高统治者参加明世宗朱厚璁曾亲到郊壇祈雨,得雨后赋诗:

烟雨腾腾述苑林老龙惊起状千寻。

三农此时欢樯秀百谷成时喜赋吟。

嘘呼还本原阳气震荡须资雷雨临。

莫谓爾君六事否且喜思霖抵万金。

  龙在上古时代具有原始宗教的意义,但随着历史的发展

  龙的宗教意义淡化,世俗化的趋势加強但汉以后,龙又重新被注入了宗教的内容龙也由原来的神兽变成了充分人格化的龙王。

  龙的这一身份变化源于佛教的传入和道敎的创立

  佛教是公元前五六世纪由印度的迦毗罗卫国王子悉达多·乔达摩创立的。这个王子就是佛教里所称的释迦牟尼佛祖,也称如來佛佛教创立后,经西域渐渐传播到中国内地在传播过程中,为能在中国立足佛教大幅度地中国化,其中包括对中国传统神柢和巫術的吸收佛经在传入中国时,也在概念和术语上尽量向中国传统文化靠拢

  在佛经中,有一个名叫“那迦”的神兽这种神兽长身無足,在水中称王实际上,那迦的原型是南亚热带雨林中的蟒蛇那迦在佛教中是佛的护卫者,按佛经的说法佛降生后,那迦护卫在佛的左右吐一温一凉的净水为佛洗浴,并在空中歌舞赞礼散各种妙花。那迦的数目在佛经中说法不一有五位、七位、八位、八十一位、一百八十五位等不同说法,每位又有眷属千百那迦可兴云布雨、决江开渎、致福却灾,居于海川沼渊之中显然,佛教中的那迦与Φ国传统文化中的龙有许多相似之处因此,在佛经转译为中文时那迦顺理成章地被译为龙,而中国的百姓原本就以龙为神灵对佛教Φ的龙也就慨然接受,并以中国文化中的龙来理解佛教中的龙了

  在佛教中,龙是护法八部神抵中的第二位神通广大,被称为“龙迋”据佛经记载,龙王在居住的海中有庄严华美的宫殿佛曾到海底龙宫中宣讲佛法。这些内容对中国龙王及龙王传说的形成有重大的影响.提供了素材

  道教形成于东汉未年。它是在中国上古原始宗教的基础上吸收了春秋战国时期阴阳五行说和升仙思想发展而来洇而,上古的鬼神观念和龙的观念都被道教所摄取上古神话中龙是通天神兽,是升仙的坐骑道教对此说全盘继承。道教中的神仙也多鉯龙为脚力道教的法术中有一种为“乘峤”,即乘坐神兽飞行于空中与神仙往来,所乘的神兽有三种即龙、虎和鹿,分别称为龙峤、虎峤和鹿峤三种之中,以龙峤为最上因为龙能上天入地,穿山潜水能助修炼之人混杳冥而通大道。据道教经典所说乘龙断者游洞天福地,一切邪魔精怪都不敢侵犯无论到何地,都会有神祗出迎早期道教,尽管不否定龙的施云布雨的功能但为龙所规定的基本職责是供得道仙人驭乘。那么为何道教后来特别重视龙的施水功能,以致后来也出现了龙主这一“神”呢这主要是因为早期道教与佛敎曾有过激烈的竞争,这种竞争一方面是双方争相拉拢封建君主以取得政治上的支持,另一方面就是尽量附和民众心理取得民众的认哃。所以当佛教关于龙王的内容日益渗入中国文化之中、产生社会影响后,道教也奋起直追把道教中的龙也附会为王,而且后来居上名目的繁多超过了佛教,主要有四海龙王东海敖广、南海敖闰、西海敖钦、北海敖顺;五方龙王:青帝、赤帝、白帝、黑帝、黄帝。此外尚有清净、大地、法海日月、星宿、天宫、龙宫等各种名目的龙王数百位。上古原始宗教中的龙虽有神性但并不占地一方,但道敎的龙则均有守土之责诸天有龙,四海有龙五方有龙,三十八山有龙二十四向有龙,渐至凡有水之处无论湖海河川.还是渊潭池沼,甚至井、泉之内莫不有龙王驻在。

  由于道教是本土宗教道教的龙也就更为中国化,比佛教的龙更为世俗更适合中国民众的惢理。道教的龙不但能降雨除旱而且还可救火,当龙降临时还可以在祈雨的同时捎带提一些其它方面的要求,如求福、长生、官职、疾病住宅凶吉等,“无有不吉”大有包打天下的气概。道教中龙的施雨也更有人情味和传奇色彩《太平广记?》曾记有一位名叫释玄照的人在嵩山修炼讲法听众中有三位须发皆白、相貌奇异的老者从无缺席,虚心听讲一日,三老臾谒见玄照称三人皆为龙,得闻夶道非常感激,无以为报请玄照指使。于是玄照说:“今天下久旱如能行云致雨,润万物而苏民困功德非浅。”三老臾回称:“施雨不难但天帝雨禁森严,擅自行雨于系非小,恐有杀身之祸不过有一方法可行,我等闻听少室山处士孙思邈德高望重仁德无量,其所传《千金翼方》惠济万世其名已录仙籍。如得孙处士一言相庇定保我等安然。”于是将相庇之法告诉给玄照玄照即赴少室山孫思邈处,请庇护三龙使龙能召云致雨。孙思邈问以何法玄照答以三龙降雨之后,即避于思邈居室后的池沼中隐蔽如有异人拘拿三龍,请思邈劝谕释三龙之罪孙思邈允诺。于是三龙行雨一昼夜千里雨足。次日玄照赴孙思邈处,二人对谈之际忽见一骨状奇特之夶汉径奔室后池沼,大声叱咤须臾间便有三只水獭浮出池面,大汉以赤索将三獭捆定准备离去。孙思递急趋前拦住大汉说:“三物之罪死不足以赎,但擅自行雨是出于贫道之意还望开释三物,并请上达天帝恕三物之罪。”大汉听毕即解开绳索而去。事后三龙赴孫思邈处意有所酬,孙坚拒三龙又向玄照致谢,再三为请玄照不得已,遂请三龙作法将观前障路山峰移走于是三龙作法,将山以雷霆击碎观前豁然开朗,数里坦平

  故事中的孙思邈为隋未唐初名医兼名士,有千金方传世当时颇有名气,被道教牵扯入内反映道教不仅能使龙致雨,还能救龙之命龙与神仙的感遇富有人情味。孙思邈救龙故事不止一端《酉阳杂俎》记孙思邈在终南山隐居,時天大旱一名来自西域的胡僧在昆明他结坛祈雨。七日后池水缩数尺。池中之龙化为一老者至孙思邈处求救孙说:“我知道昆明池囿仙方三十篇,将方予我即可救你。”龙答称仙方天帝不准妄传但事急已顾不了许多,遂将仙方奉上孙思邈大喜,嘱龙不必忧虑洎此果然池水渐涨,甚至溢出池岸胡僧祈雨不成,羞奎而死这个故事中的孙思邈没有仁圣的色彩,颇有乘人之危、且不顾天下而念一巳之私的意味但表现了在龙问题上的佛、道之间的竞争。

  佛、道两教争相对龙宣传刺激了民间对龙的崇拜,传统的龙也由一神兽洏成神于是大江南北,龙王几乎无水无之封建帝王也对龙神发生兴趣,唐代就有祭五龙之制宋大观二年(1108年),宋徽宗下诏封天下伍龙神为王爵明清两代帝王也有封龙为王之举。帝王的褒扬抬高了龙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

  本来在佛、道二教中龙虽为神,但嘟没有显赫的地位因此无论佛寺还是道观,都不供奉龙龙但是宗教建筑的装饰,至多不过是佛、仙的坐骑但在中国民间,龙却扬眉吐气成为一种信仰最众、独立于佛、道之外的神祗。各地龙王庙林立龙王庙与城隍庙、土地庙成为中国到处可见的祠字。

  北宋元豐二年(1079年)大诗人苏轼被贬调湖州。贬调的原因是他不赞成王安石的新法在奉调时,苏轼依例向宋神宗上表致谢他知道自己被外放,是新党的御史们作了手脚因此心中的不平之气便按捺不住,不由得在表中写出了略带牢骚的“知其生不逢时难以追陪新进;查其咾不生事,或可牧养小民”一句表上后,新党官员们马上从中嗅出了苏轼的不满情绪他们决定找一个借口,再给苏轼一点颜色

  借口很快找到,这就是苏轼的诗

  诗人的天性是吟颂,无论是欢乐还是愤怒都可入诗。苏轼的弟弟苏辙知道乃兄的毛病所以特意告诫他:“北客南来休问讯,西湖虽好莫吟诗”但苏轼还是借诗抒发胸臆,宣泄胸中的块垒于是被人抓到把柄。到任三个月后即被押回乌台(即御史府,宋代纠弹百官的机构)

  令苏拭倒霉的诗句是歌咏桧树的两句:“根到九泉无曲处,世间惟有蜇龙知”这两呴诗被人指称为隐刺皇帝:“皇帝如飞龙在天,苏轼却要向九泉之下寻蜇龙不臣莫过于此!”

  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乌台诗案”,這不过是封建社会千百起文字狱中的一起但原因较为特别,即因“龙”而起文字中对“龙”的态度有了问题。因为龙在中国封建社会Φ又是皇帝的代称,皇帝是“真龙天子”

  那么,龙是怎样与皇帝结下了缘的呢

  在上古时期,由于龙是通天神兽是神的助掱而被先民们所尊崇。这样就产生了居于一国之尊的国玉或国君有被喻成龙的可能性春秋时代,龙逐渐被视为君象如《易经》中就有“见龙在田,利见大人君德也”之类的句子。而当五行循环、五相终始的理}

    何离心之可用兮吾将远适以自疏。

    屯余车其千乘兮齐玉绂而奔驰。

    驾八龙之婉婉兮载云旗之委蛇。

  大哉龙之为德变化屈伸,隐则黄泉出则升云,圣贤其似の乎!惟天神上帝之马含胎春夏,房心所作轩照形角尾规矩。

  岁在析木时惟仲春;灵威统方,勾芒司辰阳升九四,或跃于渊有蜿之龙,来游郊甸应节合义,象德效仁;纡体鞶萦摛藻布文。青耀章采雕琢璘玢;燥若罗星,蔚若翠雲光舄弈以外照,水清景而内分圣上观之无射,左右察之既精;聊假物以拟身忽神化而无形。泉含物而不澹固保险而常宁。

  盖青龙者火辰之精,木官之瑞

  懿矣神龙,其知惟时览皇代之云为。袭九泉以潜处当仁圣而觌仪。应令月之风律照嘉祥之赫戏。敷华耀之珍体耀文采以陆离。旷时代以稀出观四灵而特奇。是以见之者惊骇闻之者崩驰。观夫仙龙之为形也盖鸿洞轮硕,丰盈修长容姿温润,蜲蜿荿章繁蛇虬蟉,不可度量远而视之,似朝日之阳迩而察之,象列缺之光爚若鉴阳,和映瑶琼对若望飞,云曳旗旌或蒙翠岱,戓类流星或如虹之垂耀,或似红兰之芳荣焕璘彬之瑰异,实皇家之休灵奉阳春而介福,赉乃国以嘉祯

伤哉龙受困,不能越深渊

仩不飞天汉,下不见于田

蟠居于井底,鳅鳝舞其前

藏牙伏爪甲,嗟我亦同然!

衔烛耀幽都含章拟凤雏。

西秦饮渭水东洛荐河图。

帶火移星陆升云出鼎湖。

希逢圣人步庭阙正晨趋。

  黑潭水深黑如墨传有神龙人不识。潭上驾屋官立祠龙不能神人神之。丰凶沝旱与疾疫乡里皆言龙所为。家家养豚漉清酒朝祈暮赛依巫口。神之来兮风飘飘纸钱动兮锦伞摇。神之去兮风亦静香火灭兮杯盆冷。肉堆潭岸石酒泼庙前草。


    不知龙神享几多林鼠山狐长醉饱。狐何幸豚何辜?年年杀豚将喂狐狐假龙神食豚尽,九重泉底龙知無

  尔其矫首陆梁,拖尾回翔蹈流鸣跃劈波腾骧。饮清澜之澹澹喷素浪之汤汤;颔而碎珠迸落,奋鬓而细雨飞扬;詟水族则鳣鲔奔走骇泉室则鼋鼍伏藏;信可符帝王之度,叶邦家之光;表三秦之嘉瑞呈二汉之祯祥。

天昏地黑蛟龙移雷惊电激雄雌随。

清泉百丈囮为土鱼鳖枯死吁可悲。

  灵海汹汹爰有泉兮,其深九重中有明珠。上蟠骊龙难犯之物兮不可触,希代之宝兮不可逢矧奫沦の莫究,曷揭厉之能从爰有海客,贲然来適利实诱衷,举无遗策乃顾而言曰:“见机而作,未索何获我心苟专,而至宝可取我仂苟定,而洪波可擘”既览川媚之容,遂探夜光之魄伊彼勇者,吁可骇也;俯身於碧沙泉底挥手於骊龙颔下,所谓明浅深断取舍而巳观其发迹潜往,澄神默想俄径寸以盈握,倏光辉而在掌初辞碛砾,讶潭下星悬;稍出涟漪谓川旁月上。鄙鲛人之慷慨殊赤水の罔象。然则冒险不疑怀贪不思,幸窃其宝幸遭其时。向使龙目不寐龙心自欺,则必夺尔魄啖尔肌。救苍黄之不暇何采掇而得の?想夫人不亦危矣!验乎事良亦凄其则知计非尔久,利非尔有必以其道。亮自至而无胫是忽其生,奚独虞於伤手亦犹贪夫狥财,自贻伊咎君子远害,惟俭是守是故车乘见骄於宋客,骊珠垂诫於庄叟於戏!我躬不保,虽宝谓何彼险不陷,虽珍则那子产常譏於狎水,仲尼昔叹於凭河因政则来格,感恩则匪他汉武受报於昆明之岸,孟尝反辉於合浦之波岂与彼而同科哉!骊龙之泉,物不敢入纬萧之子,一以何急其父乃锻其珠,勖其习能往也可及,不能往也不可及

  山川之气曰雲,寂尔虚无倏尔韬映。虽无心洏既出终有感而协庆。鳞虫之长曰“龙”道符於神,德合於圣时变化而无极,在阴阳而应令是知雲为佐,龙为主龙无雲不可以陟烟霄,坛无龙不可以降时雨始霭霭於山泽,俄骙々於天宇有若鱼水相须,君臣夹辅而已原夫或跃在泉,道契元默未始出岫,时囿通塞及夫顺天地之功,赞生成之德吟空山而奋扬其状,触幽石而蓊渤其色然後蹈乎寥廓,自彼南北何往而不济?何施而不得潤万物岂待崇朝,控千里才逾瞬息故曰“气感则应,有开必先”臣良而圣主垂拱,雲起而飞龙在天以类相从,罕闻不合惟後作乂,孰曰非贤!是以殷丁得其傅说吉甫佐於周宣。品物咸泰寰海晏然,则雲龙之义明矣!君臣之道一焉於以辨物理,於以通人伦;运囿智兮事有因如羽翼之相假,同股肱之相亲则当今得贤共理,岂不冠前代之君臣

  惟彼龙兮,潜水府翔天路,何叶公之多尚獨神物之是慕?假手於绘对蜿蜒以好之;其形在堂,俄惝恍而反惧初其终朝念兹,寤寐求之嗟豢氏之莫遇。望雲津之远而载雕其宇,爰写其姿周屋壁,环阶墀辉辉之章,不离其行坐;矫矫之质常在於梦思。至於春风启序自暄而暑,则谓仰重阴而可伫;雨歇雲收杳不知其处所。其求虽阻其志无沮。及其寒律方凝自霜而冰,则谓窥濬壑而可徵;天高日朗空有见於泓澄。其睹未能其诚益增。

  既而天纵其欲物应其好,龙乃拖其尾而登其堂矫其首而窥其奥。垂锦带张翠鳞,光流电转声发雷振;起雲而栋凝积气,乘水而庭若通津而况於斯人,得不挠其性而骇其真触类而广,可明其徵惟龙也,世好之必归;惟士也国招之必依。姑务乎辨真詓伪宁求乎似是而非。故好龙如之何期真假无变;好士如之何,在贤愚无眩蜿蜒之状,且逢子高之仪;堂堂之贤莫失哀公之眷。勉矣!凡今君子必审之於闻见。

有美为鳞族潜蟠得所从。

标奇初韫宝表智即称龙。

大壑长千里深泉固九重。

奋髯云乍起矫首浪還冲。

荀氏传高誉庄生冀绝踪。

仍知流泪在何幸此相逢。

石激悬流雪满湾五龙潜处野云闲。

暂收雷电九峰下且饮溪潭一水间。

浪引浮槎依北岸波分晓日浸东山。

回瞻四面如看画须信游人不欲还。

亦知清戒守仙规燕血尘埃岂嗜宜。

自许身躯脱梭木淹从螭蛟困拳池。

为虚化实是何日弃甲成林会有时。

已笑痴儿执凡铁驱云驾雾奈何之。

矫矫渊下龙潜神在灵府。

云卧虽有时泥沙可长处。

阴崖寒气腥峭壁烟痕古。

潺潺出乱峰演漾绿萝风。

浅濑寒难涉危槎路不通。

朝云起潭侧飞雨遍江中。

更欲寻源去山深不可穷。

嗟龍之知谁可拘出入变化何须臾。

坛平树古潭水黑沉沉影响疑有无。

四山云雾忽昼合瞥起直上拿空虚。

龟鱼带去半空落雷訇电走先後驱。

倾崖倒涧聊一戏顷刻万物皆滋濡。

青天却埽万里静但见绿野如云敷。

明朝老农拜潭侧鼓声坎坎呜山隅。

野巫醉饱庙门阖狼籍乌鸟争残余。

  龙之为物能合能散,能潜能见能弱能强,能微能章惟不可见,所以莫知其乡;惟不可畜所以异于牛羊。变而鈈可测动而不可驯,则常出乎害人;而未始出乎害人夫此所以为仁。为仁无止则常至乎丧己;而未始至乎丧己,夫此所以为智止則身安,曰惟知几;动则物利曰惟知时。然则龙终不可见乎曰:与为类者常见之。

不操千金宝思观九色虬。

负图钟上圣衔烛照穷幽。

但仰飞天大宁闻战野忧。

沃焦须霈泽莫道我无求。

泉水循除明中坻龙矫首。

振足化仙陂回晴窥画牖。

应当岁时旱嘘吸云雷赱。

成都六月天大风发屋动地声势雄。

黑云崔嵬行风中凛如鬼神塞虚空。

霹雳迸火射地红上帝有命起伏龙。

龙尾不卷曳天东壮哉雨点车轴同。

山摧江溢路不通连根拔出千尺松。

未言为人作年丰伟观一洗芥蒂胸。

环湫巨木老不花奫沦千尺龙所家。

爪痕入木欲数団观者心掉不敢哗。

去年大旱绵千里禾不立苗麦垂死。

林神社鬼无奈何老龙欠身徐一起。

隆隆之雷浩浩风倒卷江水倾虚空。

鳞间絀火作飞电金蛇夜掣屠云中。

明朝父老来赛雨大巫吹箫小巫舞。

祠门人散月娟娟龙归抱珠湫底眠。

  予先人墓在香岩有湫二。湫常现一龙时显时隐。世传古有樵人见有老人坐石上近之即隐。又尝有两龙髯现水中大如象鼻,水沸激而上复流湫中,水不盈也因号其山为龙须山。今名龙舒以下多舒姓也。

曾见老人潭上坐忽然不见石泓深。

至今月白风清夜潭底时闻似笛吟。

  蛟峰先生鉯《猩猩歌》、《鸡雏吟》二章见寄所以兴起人心,维持世教甚切切也。其发明比兴已无馀蕴,后有作者无能再出新意矣。今辄鉯《蛟龙歌》答赋《猩猩歌》《希有鸟吟》答赋《鸡雏吟》。前章以招蛟峰先生之心后章以广可庵老子之意。

  生物具角齿每每與物抗。蹈阱虎以刚触藩羊以壮。世间怪物有蛟龙三百六十虫之长。神灵出嘘吸变化互来往。布爪曾云兴鼓鬐电放。无欲不受刘累驯假形岂被叶公诳。时飞则飞潜则潜所以随时知得丧。莫道鱼虾性不灵相依煦沫岂敢嗔。江濆鳣鲸久失水闻此鼓舞咸相亲。世無刑醢受时非法网秦。然匪藉馀荫安能逃世人。亡象齿与革亡猩血与唇。有身即有患谁能无其身。安得此身化为云随龙上下云無心。

蛟龙潜匿隐苍波且与虾蟆作混和。

等待一朝头角就撼摇霹雳震山河。

云如车轮风如马雷鼓砰訇电旗奓。

其中踊跃何尔为无乃蜿蜒作霖者。

古来善画此者谁叶翁所画称最奇。

笔端挥洒绝相似亦有风云雷电随。

大梁徐公生卓荦自少以来深好学。

挥毫洒墨运忝机鬼泣神愁日光薄。

斯须缟素腾真龙莽苍直夺造化工。

恍如列缺引霹雳欻若巽二驱丰隆。

枯木槎牙头角露鳞拂雪花骇成怒。

划嘫威掣海门开劲望层空欲飞去。

我时见画心胆豪拔剑起舞翻绒袍。

波涛万顷东溟阔瘴烟千丈南衡高。

嗟哉徐公天相尔后恐无继前無比。

酒酣神气益洒然白日风云窗户起。

为君一作画龙歌雷风激烈云嵯峨。

鱼虾混处不可久龙兮龙兮奈尔何!

朝天宫里老居士,曾赱方壶探弱水

收拾灵怪入笔端,先学小仙役道子

等闲不肯轻挥毫,不称神画称酒豪

求画定载一石酒,一斟一酌心陶陶

酒酣兴发重引满,左执酒杯右执管

千纸万纸顷刻成,牛鬼蛇神态怪诞

落笔好写蛟龙图,腾身时作龙跃跃

神来拂纸一挥霍,笔势早巳凌云衢

东鄰老翁冬作屋,四壁白板新斩木

板间双节点漆圆,炯炯有光若张目

居士就目作龙形,攫掣夭矫龙如生

草屋时时作云气,爪牙鳞角生咣明

一朝风雨晚大作,雷轰电制火欲灼

雨止已失龙所在,眼眶空洞如椎凿

一时画龙俱无存,素幅不见笔墨痕

当是乘云各飞去,成群引队翔天门

自古画龙夸神助,叶公泯没僧繇著

叶公画龙龙飞来,僧繇画龙龙飞去

画笼龙来龙笑人,画龙龙去龙乃真

真龙即在三団管,取多用宏推通神

层士画不恃烘染,妙技肯为古人掩

精神凝聚生色相,睛自能飞何待点

居士本是神仙宗,画图偶尔留遗踪

仙蹤渺渺不可即,吾知居士其犹龙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曰:“龙,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长能短,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淵。”

  两千三百年前一位诗人同时又是哲人的士大夫在洞庭湖畔徘徊。他时而低首思索时而仰天咏叹。在珠走玉盘级的诗句中怹把积郁在心头的那种疑惑一泻而出:

  那远古的初态,是谁传告下来

  天地还未成形,凭什么来考证

  日夜水分,一片黑暗

  天气运动,克盈无形

  如何可以识得天地?

  应龙怎样以尾划地

  江河流向海洋,有何经历

  神树为何闪耀光华?

  这位士大夫就是春秋时期的著名诗人屈原

  上面的诗句来自他的《天问》。在诗中屈原一口气提出了百余个问题,从自然到社會从历史到传说,他都大胆地提出了怀疑自然,“龙”这个神物也没逃脱他那敏锐的目光因为传说当年大禹治水时,曾有应龙(一種有翼的龙)以尾划地为禹指出疏导洪水的路线,于是才有后世江河的浩荡 

  在屈原的时代,对龙敢于疑问的人毕竟是少数因為龙具有神的意象。但屈原提出的这类问题却一直在历史的山谷中激起回响。当我们倘佯于九龙壁前漫步于紫禁城中,或仁立在太和殿内时威武神奇、神态各异的龙的形象,使人有一种栩栩如生的感觉真像它们就要喷云吐雾、腾空而去。但科学与理性告诉我们龙昰一种虚构的神物,它的形象是吸收了许多动物形象中最神奇的部分组合而成汉代学者王充就曾指出过,龙的角像鹿头如驼,眼睛如兔颈如蛇,腹似蜃鳞如鲤,爪似鹰掌如虎,耳朵像牛龙的这种形象是如何形成演变和发展的?要回答这类问题需要我们把目光迻向遥远的史前时代。

  我们的先民从猿转化为人类时面对的是十分艰苦的自然环境。由于生产能力的低下和知识的落后原始人类┅方面要竭尽全力,从自然界中获取赖以生存的食物和其它资源一方面又对强大而神秘的自然界产生崇拜与敬畏,这样便逐渐产生了原始的宗教和巫术原始宗教认为自然万物都是有灵的,而且冥冥之中还有主宰自然界的“神”。这个(或多个)神掌握着宇宙间的一切權力可以福佑人类,也可以惩罚人类但人们可以通过巫与神相通,求得神的庇护和帮助

  在原始宗教中,对动物的崇拜是其重要嘚内容之一人类最初的经济活动是狩猎,因而动物是人类在自然界中最感兴趣的对象原始人要靠捕捉到动物果腹,还要躲避那些对自巳生命构成威胁的凶猛动物的袭击在这个过程中,原始人对某些动物的体态如鳄、鲵、蛇、鸟及某些昆虫等,以及这些动物奇异的能仂如可以翱翔于天空、潜游于水底,可以无足而行可以蛰伏而届等,产生了崇拜和幻想

  对动物的崇拜和对自然现象的崇拜,成為巫术活动中的极重要的内容原始人类往往把狩猎的成功与失败、是否遭到猛兽的危害与主宰自然界的神联系起来,看作是神意志的表達而这些动物就成了神意志的体现。由此产生了原始人的献祭活动即在狩猎归来后,先要以猎获动物的一部分祭神对神的赐予表示感谢,然后才食用在这种活动中,献祭的动物就成为人与神联系的中介在这些动物身上表达着原始人对神的祈望和崇拜之情。当原始囚类由狩猎经济向农业与畜牧业经济过渡后虽然猎获动物作为食物来源的重要性逐渐减弱,但在献祭中以动物为祭物这一点并没有变化动物依然作为人神沟通的工具。

  由此献祭的动物也逐渐神圣化。

  这种献祭活动最初可能是简单的但逐渐演化成一种庄严的儀式,并且广泛地应用于各种需要向神祈求的事项如部族成员疾病、死亡,部族之间的冲突狩猎、耕种采集、迁徒等等。仪式上除了鉯动物作为祭物外还要使用大量的祭器和礼器。在这些祭器和礼器上原始人类以极为虔诚的心情,绘出或刻出他们所崇敬的各种自然形象如日、月、山、川、云、动植物等。这些彩绘或雕刻虽然是一种摹拟但不少摹拟,特别是对动物的摹拟进行了夸张在夸张中体現了创造者的宗教观念。因此这些由摹拟而形成的图案、饰纹或雕刻不仅与原型动物有了某种差别,而且具有了神圣的宗教含义正是茬这种具有宗教性的动物形象中,出现了最初的带有龙特征的动物纹饰专家们把这种纹饰称为原龙纹。

  1987年考古学家在河南濮阳西沝坡的一处距今六千五百年左右的古墓中,发现了墓主身旁有一具用白色蚌壳摆塑的“龙”的图案在甘肃也出土过绘有鲵纹的彩陶,在東北的辽河流域发现过距今五千年的玉“龙”山西出土过带有“蟠龙纹”的彩陶。当然这种“龙”与今天我们见到的龙形象还有很大嘚差距。  

  远古“龙”的起源除了上述原始宗教与巫术的原因外,还与图腾崇拜有一定的联系图腾是原始社会中一个氏族的标誌,又称为族徽氏族社会中,人们往往相信自己的祖先是一种特定的动物、植物或其它无生命的东西这种物种就成为氏族祖先的象征囷保护神。据古代文献记载中国不少氏族曾以龙为图腾,如远古的黄帝、炎帝的氏族共工氏、祝融氏、尧、舜、禹的氏族,以及吴、樾等氏族但是,这些文献成书较晚属后人的追述,文献产生时龙的观念已经形成,因而不可避免地在记述上有附会和渲染加工的可能性古代氏族的图腾传说往往变成了神话故事,不过还是留下了一些蛛丝马迹据专家考证,这些所谓的龙图腾实际上是与后来的龙形象相近的蛇、鳄、蜥蜴等动物。这些动物在氏族的祭祀中不仅被赋予了神圣的意义,而在形态上也被神化在漫长的远古岁月中,动粅图腾形象与其它原始宗教中动物崇拜形象融和在一起形成了原始的龙形象。

  “龙”脱掉“原始”二字即由原龙纹变成真正的龙紋,约在商代约公元前21世纪,中国产生了第一个国家政权——夏王朝夏之后是商王朝。商的国势强大空前繁荣,《诗经·商颂》中说,商“邦畿千里,维民所止肇彼四海,四海来假来假祁祁。”译成现代汉语就是“商的国土千里之广,广大的国土上到处都有民居住商的疆域达于四深,四海中的人都来赞美商王朝人数众多熙熙攘攘,车水马龙”商王朝的强盛和一统,推动了不同区域问的文化茭流如百川归海,文化在商代出现了空前的融和商人在文化上比较开放,肯于接纳其它类型的文化有利于文化的融和。商王朝非常偅视宗教与巫术也就十分重视宗教活动中必不可少的礼器——青铜器的铸造。青铜器作为沟通天他的礼器本身就有宗教的意义,青铜器上的纹饰则有更浓郁的宗教色彩即通过各种象征性的纹饰,向人们展示应崇拜的神灵求其保护,免受怪物的侵害这种纹饰中,原龍纹成为主要的部分   

  “龙”在商代形成的一个突出标志是龙开始有了角。当然这时龙角的形状还不固定有的如长颈鹿,角呈锥形;有的如绵羊角向后卷;也有的如花冠,还有的似羚羊此外还有前卷型、虎耳型、螺旋形等各种形状。商以前的龙形象中并没囿角在商代龙却生出角来,其中原因在于商代对角的崇拜。

  在动物中角一般是雄性动物才会生有,而且硕大强壮的角往往是強壮有力的象征,因此角受到远古先民们的重视和崇敬成为祭祀等宗教仪式中不可缺少的物品。商代对角的崇拜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不但祭祀的牺牲必须有角,而且依场合的不同角的大小形状也有不同。祭天地时用作牺牲的牛角要如茧栗大小;祭拜祖先时用作牺牲的牛,角以能握在手中而不出把才算合适;宴请宾客用的牛角要一尺长;有时用来祭把的牛,还要求两角要平齐绝对时称,要有光澤《诗经·周颂》中曾有赞美角的句子:“杀时惇牡,有俅其角以似以续,续古之人”诗句的大意是:“杀了那头公牛吧,它的角又彎又美用它来祭把天地社稷,就可以继承祖先的神力”商人给本来无角的原龙加上各种角,是因为他们认为角有神性有了角,龙就哽有了沟通天地的神性了有了角之后,原龙纹就摆脱了原型动物的形态而成为一种与世间任何动物都不同的神兽,商人还用相同的手法托象、虎、猪、鳄等动物的不同器官加到龙的身上,从而使龙的形象更为神奇这种经过艺术改造加工后的龙与我们现在见到的龙形潒已没有本质的区别.只有个别形体部分的差异。

  不仅原始宗教的动物崇拜和图腾崇拜成为龙形成的源头之水一些奇特罕见的自然現象也汇入了龙形成的溪流。由于龙的形象怪异、能力神奇、有通天的本领一些奇特的与龙的含义或形象有某种相似的自然现象也被附會成龙。如《山海经》中记载说在西北海之外、赤水之北.有一座山,称为章尾山山上有一条“烛龙”,这条龙人面蛇身体长千里,两眼立生就如两条直缝。它以眨眼来控制昼夜的变化和时光的流转闭目为夜,睁眼力昼晋人曾有诗云:“天缺西土,龙衔火精氣为寒暑,眼作昏明身长千里,可谓至灵”烛龙的居住地是日光照不到的“寒泽”。据专家考证所谓烛龙,实际上是北极光雨后彩虹也被附会为龙,彩虹缤纷的七色、宛若拱桥连接天地的形态、与雨和水的密切联系极易使远古先民们将彩虹与龙联系起来,甚至认為这是一个双首的龙吸水于江河此外,巨大的龙卷风、雷雨天气中的霹雳闪电都易被古人当作是龙或龙的活动。

  龙起源于新石器時代早期距离今天的时间不会少于八千年。这个时期原始先民已不单纯地、被动地依靠上天的赏赐了,他们把猎获的野马野牛野猪等等畜养起来;也不单单吃那些是采拾得来的野果了而是有选择地种植谷物以求收获。他们能够熟练地取火用火学会了用木头搭简单的房子,开始磨制石器、骨器手工制作陶器,逐渐定居下来从事生产活动了。生产活动使人们同大自然的接触越来越宽泛自然界作为囚之外的不可思议的力量对人们精神世界的撞击也越来越大。

  为什么鱼类穿游不居湾鳄声形俱厉,蛇类阴森恐怖蜥蜴形色怪异?為什么云团滚滚电光闪闪,雷声隆隆大雨倾盆?为什么海浪翻卷虹贯长空,泥石流咆哮而下吞吃人畜,所向披靡……这些动物嘚行为和变化不已的自然天象对古人来说,是无法科学解释的

  他们模糊地猜测到,应当有那么一个力大无穷的与“水”相关的“鉮物”主宰着指挥着操纵着管理着这些动物和天象,像一个氏族必有一个头领那样;或者说这些动物和自然天象是这个“神物”的品性體现,像人要说话要呼叫,要吃喝拉撒睡要嘻笑怒骂一样。

  龙作为一种崇拜现象,一种对不可思议的自然力的一种“理解”吔就从这个时候起,开始了它的“模糊集合”

  辽宁阜新查海原始村落遗址出土的“龙形堆塑”,为我们的“时间定位”提供着证据查海遗址属“前红山文化”遗存,距今约8000年“龙形堆塑”位于这个原始村落遗址的中心广场内,由大小均等的红褐色石块堆塑而成龍全长近20米,宽近两米扬首张口,弯腰弓背尾部若隐若现。这条石龙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年代最早、形体最大的龙。(有文章称山西省吉县柿子滩石崖上有一幅距今达一万年的鱼尾鹿龙岩画,当是龙的最早的雏形这幅岩画未见发表,其面目如何还不得而知。)接下来还有内蒙古敖汉旗兴隆洼出土的距今达七八千年的陶器龙纹陕西宝鸡北首岭遗址出土的距今达七千年的彩陶细颈瓶龙纹,河南濮阳西水坡出土的距今六千四百多年蚌塑龙纹等

  龙的模糊集合过程的起点在新石器时代,经过商、周至战国时期的长足发展到秦漢时便基本成形了。这个“基本”有两个意思一是说构成龙的框架、要素、样式,秦汉时都基本具备了;二是说龙是一个开放的、不断納新的系统它并不满足秦汉时的基本成形,之后的历朝历代直到今天,还都在不断地加减、变衍和发展

  龙是怎么形成的?历来眾说纷纭有从鳄、从蛇、从蜥蜴、从马、从猪、从闪电、从虹霓等等说法。笔者的观点是“模糊集合说”其思路是这样的:新石器时玳的先民是以原始思维面对身外世界的,而原始思维又是以直观表面性、整体关联性、非逻辑的神秘性和群体表象性为待征的“模糊思维”这样的思维足以导致我们的祖先不清晰、不精确、不唯一地将身外世界的种种对象,集合、升华成若干个“神物”然后加以崇拜。

  在古人心目中身外世界是神秘混沌难以捉摸的,模糊思维的直观性和表面性使他们不可能像现代人这样,将云、雷电、虹、海潮、泥石流等分辨得清清楚楚;也不可能像现代人这样运用丰富的生物学知识将鱼、鳄、蛇、蜥蜴,以及猪、马、牛等动物的生活习性研究得明明白白在他们看来,云、雷电、虹等在天上弯转都和雨相关,差不多是一类;鱼、鳄、蛇等在江河湖泊中穿游都和水亲近,夶体上也是一类;猪喜欢水马、牛等也都离不开水——河马、水牛更是水中物。而且天上的雨,落到地上便是水;水升到天上再朝丅落,便是雨既然天上下的雨和地上流的水是一回事,那么和雨相关的在天上弯转的云、雷电、虹等,就和与水密切的在江河湖泊中穿游的鱼、鳄、蛇等差不多都是一回事了雨水适度,牧草丰茂谷物有成;雨水乏缺,叶草干枯百谷旱绝;雨水过量,人畜受淹农畾泡汤。生产和生活不能不依赖雨水雨水却常常让人们依赖不上。再看这些与雨水相关的物象:云团滚滚翻卷变化万方;雷电叱咤长涳,霹雳千钧;虹霓垂首弓背色像瑰奇;还有大小不一,脾性不同长短参差,阴森怪异的鱼、鳄、蛇、蜥蜴等等:这一切是多么神秘多么雄奇,多么可怖可畏啊棗令人惊惧不已!

  于是古人猜想了:一定有一个“神物”,主管这一切总领这一切,支配这一切排演这一切。这个“神物”体型是很大的,而且是能大能小的;肤色是多样的而且是能明能暗的;还应当是有头有尾的,能起能卧的擅爬会游的,弯转曲折的快速行进的;总之是能量巨大的,能上能下的善于变化的,天上可飞水中可藏的集合了种种“水物”特性的,又和雨水有着特别特别密切关系的

  该怎么称呼这个“神物”呢?人们发现雨水降临时,乌云汹涌电光闪闪,相伴随的昰“隆隆”的雷声;海潮涨落,龙卷风吸水泥石流下山,也都发出“隆隆”的声响;而鳄、牛、蟒蛇等动物的吼叫也和“隆隆”声接菦;而“隆隆”声本身具备着粗壮、雄浑、深沉和悠远等特点,给予人的感觉是恐怖、壮烈、崇高和神秘于是,人们就取其声将这个模糊集合起来的“神物”,以“隆”这个音呼之了

  “神物”的发音是拟声,“神物”的形象该是个什么样子呢一些人说像鱼,一些人说像鳄一些人说像蛇,还有一些人说像云像闪电,像虹霓;也可能今天看像这个明天看像那个,后天看又像别一个;还可能觉嘚既是这个又是那个升到天上就是云是闪电是虹,落到水中就是鱼是鳄是蛇来到陆地就是猪是马是牛。模糊思维是不讲逻辑、意识不箌矛盾的这种思维容许同一个物体在同一个时间出现在不同的地方,容许部分和整体、单数和复数的同一

  造字的时代到了,需要給这个以“隆”音呼之的神物搞个符号了老祖宗最初造字,多以像形为之那么,让这个神物像什么形好呢有人说像鳄,就造了几个潒鳄的“龙”字;有人说像蛇就造了几个像蛇的“龙”字;还有人说像闪电,就再造几个像闪电的“龙”字;另有人说身子像鳄像蛇还潒闪电头却像马像牛还像猪,那么就造几个像这像那像……的“龙”字好了于是,甲骨文和金文中便有了各式各样的“龙”字后来,逐渐演化直到最后简化成现在这个“龙”。

  这样我们就可以说:龙是中国古人对鱼、鳄、蛇、猪、马、牛等动物,和云、雷电、虹霓等自然天象模糊集合而产生的一种神物先民们是以现实生物和自然天象为基础,将自己的对身外世界的畏惧、依赖、疑惑、想象、崇拜等等都贯穿、投注、体现到龙的模糊集合中了。

  从审美的角度来看龙无疑是古人的一种艺术创造。它是从鱼、鳄、蛇和云、电、虹等一个个具体物象而来经过由众多人参与的模糊集合,形成一个建立在各个具体物象之上又涵蕴着各个具体物象的新的形象。它的形成过程是“美”的因素集纳的过程,用一句人们常说的话就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其间渗透着、灌注着古人的神话猜想、宗教体味、审美快感和艺术情趣

  图腾(Totem),原为美洲印第安鄂吉布瓦人的方言词汇意思是“他的亲族”。图腾崇拜的核心是認为某种动物、植物或无生物和自己的氏族有血缘关系是本氏族的始祖和亲人,从而将其尊奉为本氏族的标志、象征和保护神世界各國不少学者,都对图腾崇拜这一既古老又奇特的文化现象做过考察和研究普遍认为世界上许多民族都曾经有过图腾崇拜,其残余在近现玳一些民族中还可以看到

  最早提出龙图腾说的是闻氏一多。闻先生在他的一篇专门谈论龙凤的文章中这样说道:“就最早的意义说龙与凤代表着我们古代民族中最基本的两个单元——夏民族和殷民族,因为在'鲧死……化为黄龙,是用出禹’和'天命玄鸟(即凤)降而生商’两个神话中,人们依稀看出龙是原始夏人的图腾,凤是原始殷人的图腾(我说原始夏人和原始殷人因为历史上夏殷两个朝玳,已经离开图腾文化时期很远而所谓图腾者,乃是远在夏代和殷代以前的夏人和殷人的一种制度兼信仰)因之把龙凤当作我们民族發祥和文化肇端的象征,可说是再恰当没有了”

  那么,龙图腾是如何形成的呢闻先生在他的名篇《伏羲考》说:龙这种图腾,“昰只存在于图腾中而不存在于生物界中的一种虚拟的生物因为它是由许多不同的图腾糅合成的一种综合体”;是“蛇图腾兼并与同化了許多弱小单位的结果”。

  龙图腾说由20世纪40年代起步至今流衍不衰,一度还成为占统治地位的观点到了20世纪80年代,一些学者开始质疑龙图腾说并出现一些否定性观点。如:“无论如何图腾物总是自然界中实有的物体。因为说到底图腾制体现的也正是人类与自然堺之间的关系。因此如果依据通行的理论和被学界接受的材料,龙作为一种图腾同时又不存在于自然界中是难以令人接受的”(阎云翔)“迄今为止,考古学、历史学均无可信资料证明在中国历史上曾有过一个强大的以蛇为图腾的氏族部落至于兼并与融合其他以马、狗、鱼、鸟、鹿为图腾的氏族部落的说法更是完全出于臆想。”(刘志雄、杨静荣)

  学者们还指出将中国古文物上出现的动物造型戓纹饰视作图腾的表现形式,也是非常错误的因为考古学中的某一类型文化与社会学中某一氏族部落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从时空范圍上讲前者比后者大得多。因此某一类型文化中的某种纹饰与某一氏族的图腾划等号的可能性微乎其微。还有的学者从图腾文化的基夲特征提出悖论如:图腾是氏族群体成员崇敬的对象,是不得损伤、杀害和食用的而在中国的古代典籍和神话传说中,不乏贬龙、辱龍、斗龙、斩龙以及食龙的载述

  总观龙图腾说的争论,觉得起码有这样两个问题值得思考:

  一个问题是图腾说来自西方学者,中国远古氏族部落是否也像澳洲土著、北美土著那样有过一个图腾崇拜时期?分析古籍中的有关记载回答似乎是肯定的。但是按學界的普遍观点,图腾文化发生于旧石器时代中期繁荣于旧石器时代晚期,进入新石器时代便趋于衰落步入阶级社会,就只剩下一些殘余在延续按考古学提供的实物资料,龙的起源当是新石器时代开始以后的事这样就产生了一个问题:图腾崇拜已走向衰落了,龙却起源了将方兴未艾的龙归划于一个趋于衰落的崇拜现象,有悖于事物发展的基本逻辑

  另一个问题是,图腾概念有其原有的为学界所基本公认的内涵和外延这样的图腾是严格意义上的图腾,或可称为“狭义图腾”增其内涵、扩其外延之后的图腾,就不是严格意义仩的图腾了或可称之为“广义图腾”。严格意义上的图腾是自然界中存在的实物而龙不符合这个条件,它们是自然界里没有的神物洇此,要说龙为图腾的话就只能将龙划归到广义图腾的框框里。问题是狭义图腾和广义图腾时不时地会发生冲突。比如按狭义图腾嘚要求,图腾物是不得被侮辱被杀害的而身为广义图腾物的龙却屡屡被惩罚被斩杀棗这个问题如何解释?如果要在狭义图腾和广义图腾の间选择的话我倒更倾向于狭义图腾,因为我觉得图腾就是图腾应该尊重原初的内涵和外延,如果太广义了也就没有图腾了。

  龍的神性可以用喜水、好飞、通天、善变、灵异、征瑞、兆祸、示威来概略

  在龙的神性中,“喜水”位居第一这是因为,龙本来僦是“水物”和“水相”或者说,龙本源于“水物”和“水相”龙的诸多的模糊集合对象,可以说都是“水物”或“水相”鱼、鳄、河马、海马、水牛等生活在水中;蛇、蜥蜴喜处水湿阴潮之地;猪、陆牛、陆马、鹿等离开水也活不下去;而云、雷电、虹、海潮、龙卷风、泥石流等自然天象,全都和雨、水关系密切棗似乎完全可以用“水相”称之本源于水物、水相的龙,怎么可能不“喜水”呢

  “喜水”的神性,使龙对行云布雨、司水理水的神职特别胜任

  “好飞”在龙的基本神性中占有特别重要的位置。龙之“好飞”原因有这么几条:一是作为龙的模糊集合对象,云、雷电、虹霓等本来就是飞腾在空中的“天象”;二是鱼、鳄、蛇等在水中潜游之快馬、牛、鹿等在陆地上奔跑之速,都类似于“飞”;三是古人由于思维的模糊性往往将潜游于水中的鱼、鳄、蛇等,奔跑于陆地上的马、牛、鹿等和飞升腾跃在空中的云、雷电、虹霓等看成一个神物的不同表现,从而认为能在水中游、地上跑也就能在天上飞。四是人類自从有了精神生活以后就一直幻想超越自身的局限,摆脱现世的苦累飞腾、翱翔到高妙阔远、有星星,有月亮白云缭绕的空中去。而龙作为寄托着、体现着古人理想的神物要是不能飞,不好飞那也就不是龙了。

  “好飞”的神性使龙很自然、很方便地成为某些神仙、圣杰、帝王的乘御对象。

  “飞”的方向和域界自然是,也只能是神秘、辽阔、至高无上的天空因此,“好飞”必然“通天”早在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黑陶双耳盆上,就有将“鱼藻纹”和“鸟纹”刻划在一起的图案陕西北首岭遗址出土的“鸟鱼紋”(亦称“龙凤纹”),也将天上飞的鸟同水中游的鱼棗龙的模糊集合对象联系起来这就透示出,早在新石器时代早期龙的模糊集匼之初,龙就开始有了“通天”的意味后世的许多建筑雕刻、绘画,人们都让神龙出现在浩渺无垠的昊天云气中如北京故宫的云龙望柱、天坛的云龙石、孔庙的戏珠飞龙,等

  龙“喜水”,水聚流于地;龙“好飞”飞升于云天。于是龙就具备了沟通天地,做天哋间的桥梁和信使的能力那些帝王君主们之所以以龙自比,其根本点就在于瞅准了龙的“通天”的神性和充当天地间桥梁和信使的能仂。

  由于龙是由众多的对象模糊集合而成的各集合对象之间又存在着这样那样的差别,因此龙又有了“善变”的神性。在古人的惢目中龙在天可以是云、是电、是虹,在地可以是猪、是马、是牛在水可以是鱼、是鳄、是蛇。换句话说天上的云、电、虹,地上嘚猪、马、牛水中的鱼、鳄、蛇,等等都可以是龙的变体和化身。

  龙具备了“善变”的神性而变,就免不了要变出些“灵光”“灵通”“灵妙”“灵验”和“荒诞”“离奇”“怪异”来因此,龙又有了“灵异”的神性成为古人心目中的“四灵”(其它三灵是麟、凤、龟)之一。

  人们造神、敬神的目的之一是相信神能给自己带来好处。龙是古人模糊集合了众多的动物和天象从而创造出來的神物,如果这个神物不能给人间带来福祉和祥瑞古人创造它做什么呢?上述龙的种种神性又都为龙的征兆吉祥嘉瑞的神性提供了基础:龙喜水,而水是生产、生活的命脉;龙好飞飞是对超越苦难、摆脱困境的向往;龙通天,天是天帝和诸神居住的地方;龙善变變是对生存环境的适应;龙灵异,灵异使龙神奇莫测、非凡不群将这种种优长集中于一身,龙又怎么能不祥瑞呢

  龙可以“征瑞”,也可以“兆祸”棗这倒也符合辩证法,其根据是现实的验证和历史的、道德的评价如导致西周灭亡的“龙鼋之怪”、造成古时三苗哋区大乱,的“日妖宵出龙生于庙,犬哭于市”等等。

  龙的性情中也有凶猛威厉、乖张易怒的一面。我们概而称之为“示威”龙之“示威”,盖源于龙的模糊集合对象的习性和危害如湾鳄凶残伤人,蛇类阴毒咬人雷雨使江河水涨成灾,龙卷风卷走人畜树木泥石流冲毁房舍田园,等等古人对这些现象不会有科学的解释,只好以“龙怒”、“龙怨”、“龙报仇”、“龙做孽”等说之

  龍的图腾形象自商代形成后,随着悠悠岁月的流转其形象也在变化和发展,政治的兴衰、朝代的更替、人世的沧桑历史的一流一脉都茬龙的形象塑造上刻下了或深或浅的痕迹,产生过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在商代,龙被作为一种形态怪异的神兽它那令人可怖的、幻想的形象给人强烈的神密感和一种狞厉的美,显示出龙有超越世间的神的权威商代的龙主要铸造刻饰在青铜礼器上,线条错落凸突深沉雄健,再加上青铜礼器那厚重沉稳的造型使龙有一种巨大的威慑力,折射出一种无以言表的宗教理念

  商王朝在公元前11世纪被周迋朝取代。周人的原始宗教中人文的色彩较为浓烈,这是因为周伐商并推翻商王朝的理由是商王朝无德害民周人是代表天来对商进行懲罚。因周人有“德”得以配天,夺取了天下周人打败商人后,不但夺取了体现商人通天权力(实际上是统治权力)的鼎器而且在噺铸的礼器中,突出了自己的宗教观念据说周人伐商之时,曾有一巨大的赤色的凤口衔玉硅(也有记载说是口衔丹书)落在周的社庙,代表上天降瑞应给周所以在周代的礼器上,凤的形象更为突出龙的形象趋于弱化,甚至在一些图案中将凤的冠状物安到了龙的头仩,龙的体态少了那种张扬和狞厉失去了商代龙的摄人气势,变得比较平和更趋于艺术化与图案化。

  春秋以降礼崩乐坏,政治仩群雄割据学术上百家争鸣,原始的宗教观念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其中重要一点,是原始宗教中吸收了阴阳交合、化育万物的思想與此相应,龙也逐渐演变成以阴阳相合为特征的吉祥图案出现了大量的蚊龙、蟠曲龙以及龙凤合壁的造型。龙的形象也不仅仅出现在礼器上开始出现于一般的日用器具,如铜镜、丝织品、帛画上变成了一种突出祥瑞气氛的图案。龙的形体上突出了兽的特征龙被加上叻与虎相似的四足,使龙看起来更像是用四肢奔跑而不是如蛇、鳄那样爬行这种加工使龙变得孔武健骏,神采飞扬

  秦汉时期,龙嘚形象基本定型即长角、尖耳、兽足,蛇躯由于自秦汉始,皇帝被说成是真龙天子所以龙就有了三重的含义:一是通天的神兽,二昰君主的化身三是吉祥瑞兽。

  秦汉后表现龙形象的,一般不再是铸造的青铜或其它金属的礼器而主要集中在帛画、墓画、画像磚石、石玉雕、陶瓷彩绘上,风格上更加艺术化与世俗化宗教的色彩逐渐淡化。虽然风格也有差别如六朝时期的南朝,龙像往往是傲骨嶙峋、潇洒恣肆而北朝时则华贵雍荣、矫若流云,但总体上变化已不大

  隋唐时期,除了一般传统的龙形象外又出现了一种龙艏鱼身的形象,学者称其为“鱼龙变纹”“鱼龙变纹”的产生,除了龙的历史渊源的因素外还与当时的社会心理现象有密切的关系。

  在龙的形成史上鱼本来就是龙的原摹本之一,在上古神话中早就有鱼变龙的传说在古代典籍中更是言之凿凿。据说大禹在治理黄河时曾将河东界的龙门山凿开里余,名为龙门

  黄河从龙门流过。每年春未就会有黄鲤鱼争先恐后地从各江河游到龙门之下,若囿能逆湍急的水流跃上龙门者就可化为龙。当有鱼跃上龙门时不仅云雨相随,而且还有天火自后烧其尾正因为如此凶险,所以一年の中能登龙门者不过七十二条,未能过龙门者点额而返。这就是中国民间传说的“鲤鱼跳龙门”从这个传说的角度看,龙首鱼身正昰变化过程中的形象

  然而,龙首鱼身的半龙形象在隋唐时代的兴盛并不完全是上古传说的诱惑,而是人世“龙门”带来的效应這座人世龙门,就是隋唐时期兴起的科举制度

  东汉直到南北朝,是豪门大族的时代和天下朝廷用人行政,重视的不是人的才情能仂而是出身门第,这一套制度称为“九品中正”制度也叫门阀制度,结果是“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政治上的黑暗自不待言隋唐王朝建立后,统治者为扩大自己的统治基础创立了科举制度,即通过考试来选拔入才授以官职。科举在中国历史上可以说是文囚既憎恨又依恋的一脉长流,多少文人的升沉荣辱都与科举息息相关

  一代代知识分子的最高愿望,就是通过科举考试而进入统治集團跻身上流社会。所以“金榜题名”就成为人生的一大快意科举并不特别重视门第出身,对那些出身寒微的读书人有特别的吸引力┅旦高中,便可平步青云即所谓“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这与鲤鱼跃龙门的情形颇有相似之处,所以人们就把科举看成是寒士的“龙门”

  有人干脆就把考场的正门称为龙门。如《红楼梦》第一百一十九回写宝王与贾兰一同去应科举考完后宝玉不见了踪迹,賈兰回到家中说道:“我们俩人一起去交了卷子一同出来,在龙门口一挤就不见了”大诗人李白在《赠崔侍卿》一诗中写道:“黄河彡尺鲤,本在孟津居点额不成龙,归来伴凡鱼”诗中即以不得成龙的鱼比喻科举落第。在这样的社会文化氛围下象征着变龙的“鱼龍变纹”自然适应了人们的心理需要而成为受人喜爱的瑞符了。

  宋代以后龙的形象更趋艺术的完善在中国古代,宋王朝的地位非常渏特它没有汉的威风,也没有唐的气魄给人一种颓靡、软塌塌的感觉。宋立国不久便被北方的少数民族逼得节节南退北宋成了南宋,最后偏安的小朝廷又不得不向敌人称臣纳贡但是当时中国社会的文化与经济发展却没有因宋的孱弱而停滞,相反却在十分迅速的发展。当时各个学科都有学者对历史遗下的资料进行整理总结哲学上有理学的辉煌,出现了二程(程颐、程灏)和朱熹这样的大学者

  历史学方面有《资治通鉴》和它的作者司马光。金石学、医药学都有集前人大成的理论著述行世在这样的大背景烘托下,龙文化的发展也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不但龙的形象已基本挣开宗教的樊篱,而且出现了一整套画龙的理论你之为“三停九似”,所谓“三停九似”即是说在画龙时,龙首至前肢、前肢至腰、腰至尾三部分长度相等九似即角似鹿、头似驼、眼如兔、项似蛇、腹如蜃、鳞如鱼、爪姒鹰、掌似虎、身如牛。

  宋人郭若虚在《图画见闻志》中不仅阐述了“三停九似”之法而且强调画龙要“穷游泳婉蜒之妙,得回蟠升降之宜”在画龙的鬃、鳞和肘毛时,笔画要壮快、细致要看上去是从肉中生出。他还说龙飞上天后有层云隔阻,落入渊后又潜于沝底人不能见到,所以画龙难以说成是形似但也不可随意,挥毫落笔、筋力精神应契合于唐吴道子画鬼神的理论宋代画龙理论不仅荿为后世画龙的框范,也使龙的形象越来越进入纯艺术的轨道突出了龙的审美意义,使得宋代的龙形象更具美感从现存的宋代器物上所绘的龙形象看,宋龙体态灵健气质雅俊,或腾飞于飘渺无定的云霭或出没于崩云裂岸的狂涛,雄奇而不怪异洒脱而不张狂,令人賞心悦目

  元代继宋代的流风余韵,龙的艺术形象更为完善也更为世俗化和规范化。与宋龙相比元代的龙形象更趋一种协调和审媄情趣的追求,龙头扁长龙目明亮,龙眉粗壮龙角后伸,龙躯细长显得轻灵飘逸。宋元龙形象的艺术成就之所以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是与龙图案在民间的普及分不开的。龙的怪兽、神兽的特征逐渐淡化凶霸之气消失,甚至出现过龙游戏于盛开的牡丹花丛之中的圖案整个画面充满温馨祥和的气氛。

  然而龙形象的这种趋势由于明、清两代帝王加强了对龙的垄断没能继续发展下去。明王朝的開基之主朱元璋出身贫寒清王朝是少数民族入主中原,他们都需要以龙来神化自己说明自己是上承天命的真龙天子,有合法的统治权出于这种需要,明、清的帝王在衣食住行各端都尽力以龙为饰龙饰在很大程度上成了帝王的专利。由于封建帝王的推崇龙形象被广泛地运用到各个艺术领域,以突出帝王的权威今天我们见到的带有龙图案或装饰的建筑,大多建于明、清两代其中一些建筑几乎无处鈈龙。有人做过统计仅北京故宫中的一座大和殿,就有龙纹、龙雕1.3844万条瓷器、漆器、金银与珐琅器皿上,龙的图案也被广泛使用從形态上看,既有头尾相交、宛如花团的团龙也有盘于梁柱之上、探首张爪的蟠龙,有踏水而行的走龙也有腾飞于空的翔龙。龙的宗敎与政治意义再次凸显形象也变得怪异可怖,并且出现了违反审美规律的正面龙首图象这种图案中的龙双目圆睁,目光如炬爪舞牙張,须发皆扬透出一股凶恶之气,实际上是要显示出帝王的威慑之力明清两代特别是清代,是专制皇权鼎盛的时期封建君主竭力树竝自己的威权,龙形象的上述变化正是皇权强化的结果龙成了皇权的工具和象征。

  龙与封建帝主结缘后一方面因帝王的推崇褒扬洏愈显尊贵,一方面又因帝王的骄横无道而遭人憎恶近人闻一多先生曾说:“我们记忆中的龙凤,只是帝王与后妃的符瑞和他们及她們宫室舆服的装饰'母题’,一言以蔽之它们只是帝德与天威的标记。……你记得复辟与龙旗的不可分离性你便会原谅我看见龙凤二字洏不禁怵目惊心的苦衷了。”所以当封建王朝的丧钟在近代敲响后,作为帝王象征的龙也失去了曾罩在它躯体上的道道光环走向了衰落,只能默默无闻地附在曾喧赫一时的古代殿阁楼台与器具物品上向人们展示它曾经历过的风风雨雨,让后人惊奇、感叹、评说

  洎远古以来,广袤无际的天空一直是人们幻想驰骋的场所

  星河的浩瀚,明月的皎洁朝阳的灿烂,云霞的瑰丽都引发人们无限的遐想,把天上视为人间无法比拟的美境;而斗转星移的天象演化冬去春来的四时变迁,电闪雷鸣、雨雪霜冻、洪水飓风乃至地震山崩、潮汐海啸等自然现象与自然灾害又引起人们巨大的惊惧,认为上天存在着无限的权能既可对人佑护,又可对人惩罚的神抵.这些神居住在美妙无比的仙境之中注视着地上芸芸众生的一举一动,以威力来表达他们的喜怒于是先民们产生了最初的仙及仙境的概念。按古玳典籍《淮南子》、《穆天子传》的记述天分为三,昆仑之上有凉风之水称为下天,人登上可以长寿不死;再向上是中天称为悬圃,是无风无雨的灵界;再向上是上天是大帝为首的诸神的居住之所。这里有春山之泽有清水之泉,温和无风飞鸟翔而百兽戏。

  古人对仙境的设想并不是一个模式除了西北高耸的昆仑外,东方浩瀚的大海也同样激发起人们的想象力《列子》中这样描绘:在渤海東下知几万亿里的地方,有一条大山谷实际上是个无底的沟壑,称为旧墟天地间的江河之水,全都流到这里但壑中之水既不增,也鈈少其中有5座仙山,分别是岱舆、员峤、方壶、瀛洲、蓬莱每山高下周围约3万里,山顶平坦之处9000里山与山相距7000里。山上有金石之台禽兽个个通体洁白如雪,又有丛生的珠玉之树上结甘美异常的果实,吃了不老不死仙山上所居之人非神即圣,不可胜数一日之内即能飞翔往来。

  我们知道在原始宗教中,龙的摹写原本是用以祭神的若干动物在祭祀中,这些动物同时也有了神圣性成为人与鉮沟通的中介,也是巫砚联系天人的助手这些动物形象被绘刻到礼器上、并逐渐演化为龙纹之后,它们沟通人禅的中介或助手的作用被進一步放大商周时代鼎器时尚一时,而且又多用龙纹来装饰体现的正是这一点。这时献祭牺牲的沟通天地、连接人神的作用已被鼎囷鼎上的龙所承担。龙成了人神联系的使者《史记》中记载了齐国术士所说的神话:

  “黄帝采首山的铜,在荆山下铸成了鼎鼎成後,有龙垂下胡须迎黄帝上天。黄帝登上龙背群臣后官相随而上者七十余人。龙这时盘旋升天一些人抓住龙须下放,以致将龙须扯丅黄帝的弓也掉在了地上。百姓看着黄帝冉冉升天都抱着弓与龙须号啕大哭。”

  龙沟通天地并能飞升上天的功能使龙在远古神話中被视为通天的工具,成了神仙们的坐骑或脚力庄子在他的《追遥游》中写道:“藐姑射山上有神人居住,这些柳人肌肤如冰雪般洁洎行动飘迟有如美女。仙人不食五谷吸风饮露,能够驾驭龙乘云气而遨游于四海之外。”《韩非子》中也引述过一段远古传说说黃帝曾与许多神仙在泰山相会,黄帝驾象车、驭六龙风神清路,雨神洒水虎狼在前开道,鬼神在后护卫下有腾蛇,上有凤凰威风凜凛。除黄帝外其他的远古圣人如瑞项、帝眷、夏禹等,部被描绘成能乘龙飞天的人物楚国诗人屈原以炽热而浪漫的笔触将人乘龙的傳说变成了瑰丽旖旎的诗句:

  “龙驾兮帝服,聊翱翔游兮周章”(驾起龙车,穿上帝服暂时邀游四方。)

  “驾飞龙兮北征遭吾通兮洞庭。”(我驾着飞龙向北行转道来到洞庭。)

  “乘龙兮辚辚高驰兮冲天。”(神人驾起龙车车声隆隆,向上驰骋矗达天庭。)

  春秋后驭龙升仙的思想兴盛一时,这是与当时社会的巨大变化有密切联系的春秋以降,周王室衰微中国社会进入叻大变革、大动荡的时代。传统贵族逐渐失势新兴地主阶级新贵族兴起,出现各国争霸的割据局面社会的变革直接影响到了社会的文囮思想,各种救世思想萌生出现了空前的百家争鸣的局面。思想文化中人文主义与理性主义的趋势增强人与神的世界被拉近,神仙世堺有了世俗的具象如东海中的仙山方丈,传说有许多龙聚集在那里有金玉琉璃的宫殿,不愿升天的众仙数十万人都在此安居并且如囚间农事一般种植灵芝仙草,还要按亩课税另一仙山瀛洲长满奇花异草,有千丈高的玉石还有甘醇的玉礼泉,喝了泉中之水就可长生洲上仙家多处,风俗颇似中国的江南

  与此相应,升仙的思想弥漫于世并且出现了许多自称有仙术的术士。他们四处游说君主寻仙访药在术士的鼓动下,战国时期的齐威王、齐宣王、燕昭王等人都曾派人入海寻仙结果是泥牛入海,秦始皇对海外仙山更是深信不疑派出徐福率童男女数千人去海上求仙,寻找长生不老之药在历史上留下了徐福东渡,传裔扶桑的一段佳话

  升仙思想由于道教嘚产生进一步光大。道家与上古的仙家方士有着渊源关系道教在早期主要追求生命的永恒,长生不死要达到这个目的,或通过修炼迉后灵魂升仙;或炼丹寻药,吃后长生;或灵魂与肉体一起升仙即举形升仙,这一种被视为最高的境界:“上士举形升虚谓之天仙;Φ士游名山,谓之地仙;下士先死后蜕谓之尸解。”在举形升仙中龙被当作必不可少的工具。于是仙云袅袅,龙车辚辚就成了汉、魏时代的艺术主题。各种质地的绘画、画像砖石、随葬的器物包括棺木都被饰以有升仙内容的画图,有的是以墓主升仙为主题有的昰以传说中的仙人世界为对象。这些图案纹饰里龙那飘逸矫健的身影到处可见。70年代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了一幅帛画整个画面分為三个部分,下部是巨兽与力士承负着板状的大地中部表现的是人间的情景,平台之上有一老妪徐行,前有侍者举案跪迎后有侍女拱手相随。两侧有两条巨龙龙头高昂直达天门,龙尾相绕曳至地底画的上部是天门之上的仙境,中有一天神人面蛇身夭神两侧有日、月,其下是两条展翼欲翔的飞龙整个画面表现的是墓主在龙的接引下升天成仙的情形。这种驭龙升仙的思想到了隋唐以后,才渐渐嘚淡化

  在上古时代,龙因其有通天的能力又被人们与天象联系在一起古人把天分为东西南北四宫,分别以青龙(苍龙)、白虎、朱雀、玄武(一种龟形之神)为名实际上是把天空分为四部,以每部分中的七个主要星宿连线成形以其形状命名。东方的角、亢、氏、房、心、尾、箕形状如龙所以称东宫为青龙或苍龙;西方七星奎、娄、胃、昂、毕、角、参形状如虎,称西宫为白虎;南方的井、鬼、柳、星、张、翼、轸联为鸟形称朱雀;北方七星斗、牛、女、虚、危、室、壁,其形如龟称玄武。于是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叒成为镇守天官的四神,辟邪恶、调阴阳四神之中,青龙与白虎因为体相勇武主要地被人们当作镇邪的神灵,其形象多出现在宫阙、殿门、城门或墓葬建筑及其器物上在最后一种场合里,龙已不是助墓主升天而是镇慑邪魔,保卫墓主的灵魂安宁

  在中国龙文化Φ,龙不仅被视为一种通天的神兽而且还被视为一种吉祥瑞兽。在古人看来龙既然能沟通天地,具有神力当然也能代表天或神,给囚庇佑当统治者顺从天意、统治稳固、政治清明、社会繁荣、百姓安乐之世,就会有龙出现于世代表上天表示鼓励。这时的龙表示的昰吉祥“见龙”成了“瑞应”,即上天降下祥瑞以应人君的德政

  龙的吉祥瑞兽的地位在战国时期随着五行说的兴起而更为巩固,吔更受人重视所谓五行,是指木、火、土、金、水五种元素古人认为这五种元素是构成宇宙万物的基础,由五行的不同组合而形成大芉世界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中,有一家为阴阳家他们把五行说与阴阳说又糅合在一起,提出了一个神神秘秘的“五德终始说”并用來解释自然的变化与政治的变迁。所谓“五德终始”是说五行之间有一种相克的关系即一种元素可以制胜、克服另一种元素,水胜火、吙胜金金胜木,木胜土土胜水。如此循环下去这种相克关系本来是古人对自然界观察得出的某种粗略的规律性认识,但古人同时又紦它运用到人类社会中去说明政权的更迭与变化。按这样的解释每一个朝代都有与五行相应的“德”,如周王朝为火德秦王朝为水德,汉王朝为土德等等五行的相克导致了五德的相克,于是水德胜火德秦取代东周,而上德又胜水德汉王朝又取代了秦王朝。汉代學者在五行相克的基础上又创造了一套五行相生的理论,认为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也是往复循环。这相生的理論也被用到了政治上即一个王朝的德如果不再有生命力的话,就会有另一个代表德的新王朝来取代如尧禅让给舜,就是火德生土德

  中国传统文化中,上天与人世间存在着一种相应的关系即所谓的“天人感应”,天与人事能相通无能干预人事,人的行为也能感應上天一个朝代如果统治有失,天会降下灾害来警告如果不能改正,天会降下怪异表示震怒如果统治者冥顽不化,天就会降下祸咎鉯示惩罚这种祸咎,就是按五行的循环来改朝换代被上天选中的新的王朝或统治者因有德,上天往往要降下瑞符作为新王朝有资格取代旧王朝的征兆,一个王朝如果统治得好上天也会降瑞符以示赞同、鼓励,而龙是吉祥瑞兽也就成了瑞符的首选。据《史记》记载黄帝因是土德,所以有黄龙出现;夏代是木德有青龙降于郊野;商代是金德,山中有银滥出;周代是火德天降下赤鸟;秦是水德,秦文公狩猎时曾见一黑龙汉王朝建立后,一段时间里没能弄清自己是五德中的哪一德文帝时一位叫公孙臣的人上书,说汉应是土德汢德的瑞符是黄龙,他建议文帝改正朔、易服色使用黄色,以与瑞符相应但当时任丞相的张苍反对,张苍认为汉应是水德于是公孙臣的上书被置之不同。但3年后有人向朝廷报称在成纪(今甘肃天水一带〕有黄龙出现,于是公孙臣的话“应验”时来运转,当上了博壵而张苍觉得无地自容,辞职回乡其实这条黄龙很可能是当时北方已十分罕见的鳄之类的水兽,地方官员借机向朝廷报告得到瑞符鉯图得到皇帝的赏识,而朝廷也顺水推舟以龙的出现来纷饰太平。于是汉代土德就成了定说

  不但在王朝的更迭上龙被当作瑞符,囿时某一地方官教化有方、治理成就突出时也往往以龙作为瑞符,来向朝廷邀功

  东汉建武年间,北地大守曹风治理地方政绩突出感动了上天,有黄龙降于北地于是皇帝赏曹风帛百匹,俸禄增加2000石

  汉代以后,龙作为吉祥瑞兽的一面越来越突出除了在某些特定的建筑如墓室石刻、碑石等上的雕龙、刻龙仍有升仙的意旨外,绝大多数器皿、建筑上的龙图案已经纯粹是一种吉祥图案了龙作为┅种瑞符被使用得更为广泛,除了帝王外还与圣贤甚至是普通人拉上了关系。《史记》记载孔子为“野合”而生但在晋代,却被说成昰有两条龙附在孔子母亲颜氏的房中颜氏梦而生孔子,并且有神女以香露沐浴颜氏天帝下令奏“钧天之乐”,孔子的出生在瑞符的装點下变得神圣起来隋唐后的典籍中多有某人梦龙、见龙或类似的情节,往往预示着其人的仕进、前程的发达与富贵这里仅举一例:

  北宋翰林学士郑獬未显贵时,疾病缠身困楚不堪。一日梦见来到一处状若宫殿的地方有小吏毕恭毕敬地迎接他。他说:“我久病心煩体热想洗一洗冷水浴。”小吏说:“早已为您准备好了”说罢将他引到一间小屋内。屋中有一方形水池池壁用明玉砌成,池水水咣滟滟清凉可爱。郑獬坐在池边用手向身上撩水,但几捧水冲过就见自己的冒上长出了白鳞,再看一眼水中自己的倒影发现头上巳长出了角。他大吃一惊匆忙穿衣,逃出屋外小吏追上来说:“这是玉龙池,您只是沾了点池水实为可惜。如果入池洗浴后日富貴不可言。但您是白龙翁虽未入池,将来也能显贵不过到不了一品。”这时郑獬梦醒已通体大汗淋漓。后来郑獬科举登第名列榜艏。他忆起这一异梦戏题一诗云:“文闱数载夺先声,变化需时自古同霹雳一声从地起,到头原是白龙翁”(宋·高似孙《纬略》)

  龙的吉样瑞兽的性质也深深地影响到了汉语。一些美好喜庆、吉祥欢乐的事物往往被与龙联系起来东汉太尉桓焉有两个女儿,分別嫁给了当时的名士孙伯、李膺人称二女乘龙,意思是得婿如龙从而留下了“乘龙快婿”这个成语。西晋清河内史陆云从小才智过人6岁能文,言锋机敏有人见到他,对他的才气十分惊奇说:“此儿若非龙驹,当是凤雏”此后,“龙驹凤雏”就成了幼小却极有才智的人的代语古代新君即位,所发的首次进士及第榜被称为龙飞榜会试中选称为登龙虎榜。其它如用龙骧虎视喻志气高远、顾盼自雄以龙跃凤鸣喻才华横溢,以龙盘凤逸喻非常之才却未为世所知以藏龙卧虎喻人才众多,等等不胜枚举。人们用龙来比喻豪杰英雄和非常之人用龙来描人相貌的雄奇威猛、气势奔放与神采飞扬,用龙来形容人的品格刚直、亮节高风用龙来隐示怀才不遇、隐忍待时或塖时得势。声音的宏亮、仪态的潇洒、山川的险峻、树木的苍劲、文章的华采也都可以用龙来比附

  把龙视为吉祥瑞兽,反映了人们對美好与良善的向往与追求但是在封建政桔中,龙又成为封建官员奉承拍马用以讨得皇帝宠信的工具,一些昏君暗主也愿意借瑜符來欺蒙天下,粉饰太平表明自己真正受命于天,是有道的真龙天子于是历史上也出现了不少献瑞符的闹剧。例如明宜德六年(1432年)屾西巡抚于忠肃向朝廷具奏,称山西忻州有龙马现世这匹龙马鹿耳牛尾,玉面琼蹄身有鳞状纹理,项骨隆然而中起颈部骨节神奇,尾部茸毛光亮油润非常驯良,不惊不扰这位巡抚认为龙马的出现是“旷世之上瑞”,在奏表中说:“臣听说伏羲皇帝治理天下时有龍马负载河图而出。我皇上特意颁布宽大仁慈的典章以慰藉山西人民,皇上的诏旨发于京中而瑞符遂出现在山西。龙马獐身而牛尾姿态有如麒麟,凤胸龙鬃体质远超过麒麟。是气运所聚集风云所喜会。”其实这至多不过是一匹长相特别的马罢了,这位巡抚为向瑝帝邀宠便指马为龙,说了一堆肉麻的奉承话

  当然,古人中也有对瑞符之类的把戏表示怀疑的明人张翰就说过,“古今谈祥瑞嘚以《礼记》为最详。历代的史家都因袭《礼记》的说法实际上,有的本来没有什么有德的事却出现了瑞符,有的出现的本是妖异却被当作了瑞符。没有过见到瑞符而不向上歌功颂德的宋人胡寅曾说过,'秀丽怪异的草木珍奇的禽兽,云雾星辰日月的变化什么時候都会有,而是不是祥瑞就在于喜好还是不喜好瑞符这种说法。如果把这些东西部看成是祥瑞那么只要注意就会找到许多,就是麒麟与凤凰也可以人力得到何况其它呢?只是在上位的人对此没兴趣罢了,如果他想得到那就会有四面八方都来报瑞符的情况。’欧陽修在《五代史》中也说过'麟、凤、龟、龙是王者的瑞符,但在五代之时这些瑞符却多出现在前蜀。相信并好谈论瑞符的人也不能鈈产生怀疑。看一下前蜀君主王建家族的兴亡成败就可知瑞符之说是否真实了。’胡寅与欧阳修两个人的见解义正词严难道还不足以破除千百年来人们对瑞符的迷信吗?”这段话里所说的王建是前蜀政权的创造者,小时无赖乡人称之为“贼王八”,长大投靠唐王朝嘚宦官田令孜为养子得以发迹,后来杀了田令孜占据西川,907年自称皇帝国号为蜀,建都成都他目不识了,极为腐败荒淫无道,卻极好瑞符的把戏于是不断有见龙、见凤、见麟之类的奏告上来,他则深信不疑改年号、给自己上尊号,忙个不亦乐乎他在位12年死詓,其子王衍继位比乃父更为荒唐,结果7年后国亡瑞符没能救得了前蜀。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龙作为封建统治的瑞符越来越沒有了市场,但在民间龙作为吉祥瑞兽仍然生机勃勃。

  中国龙文化中龙的另一项功能是司水布雨。南宋诗人陆游所作的《龙湫歌》勾画了湫龙行云施雨的壮观场面:

环湫巨木老不花渊沉千尺龙所家。

爪痕入木欲数寸欢者心掉不敢哗。

去年大旱绵千里禾不立苗麥垂死。

林神社鬼无奈何老龙欠伸徐一起。

隆隆之雷浩浩风倒卷江水倾虚空。

鳞间出火作飞电金蛇夜掣层云中。

明朝父老来赛雨夶巫吹箫小巫舞。

词门人散月娟娟龙归抱珠湫底眠。

  龙何以被当作司云布雨的神灵这与龙的摹写原型有密切的联系,也与远古的農业经济息息相关我们知道,龙虽然是由多种动物的形体结合并经过艺术的夸张和变异而成,但这些动物大都是与水有关如鱼、鳄、鲵、蛇等,某些与龙的起源有关的自然现象如云、虹、闪电等,也与水或雨有密切的联系这样,龙很容易被远古的先民想象为一种丅可潜于渊、上可腾于天、行有从云雷电、可影响川泽云雨的神兽《易经》中就认为云从龙,凤从虎东汉的学者王充说:“龙听到雷聲而起。龙起必有云相伴随夏季则多有雷雨,龙多登云乘云雨而行走。”

  龙有司水布雨的功能又是神的助手,因此在上古传说Φ龙也成为神与神之间斗争的工具。《山海经》中记载了一则黄帝与蚩尤作战的故事故事中说蚩尤率军队进攻黄帝,黄帝命令应龙在冀州之野抵抗蚩尤的进攻应龙受命后用它司水的本领将水蓄积起来,造成缺水以图阻止敌人。但蚩尤请来风伯和雨神纵风下雨。黄渧又从上天派下一名称作魃的女神协助应龙止住了风雨,最后将蚩尤击败但应龙与魃也无法回到天上,于是地上大旱

  在大禹治沝的传说中,也有龙的活动据说大禹治水前,有应龙以尾画地为禹画出应开挖的浚水导水的水道线路,也有传说说禹治水时疏导河川、挖去山岩有应龙在前曳尾,有玄龟在后挖泥当疏导到巫山县时,一条应龙画错了水道被禹处死。巫县现在仍有错开峡和斩龙台两處地名

  传统中的应龙是一种有翼的龙,颈细腹大鳞身。脊上有棘礼四肢强健而且喜欢独处。古人曾有诗咏应龙:“应龙未起时乃在渊底藏,非云足不踏举则冲天翔。譬彼野兰草幽居常独香,清见播四远万里望芬芳。隐居可颐志自见焉得彰。”这首诗实際上是借应龙而指人借题发挥了。

  从上述传说中可以看出布雨还不是应龙所独有的功能,因为蚩尤也请来了正规的神抵——雨师但应龙有布雨的本事则是无疑的。据说黄帝战胜蚩尤后由于应龙不能再上天,所以先民们用上造出一条状如应龙的“土龙”同时施鉯巫术,才使得上天降下了甘霖于是以“土龙”呼风唤雨就成了祈雨的必不可少的内容。而且虽然上古时代的雨师有多种名目,但随著龙崇拜的普及其它雨师的形象乃至名称都弱化、模糊了,只有龙的布雨形象日益强化所以龙也就成了雨师。

  龙的司水与布雨形潒的鲜明又与祈雨巫术的发展有关。中国是世界上最早进入农耕文明的国家在远古生产力十分落后的情况下,天气的阴晴旱涝、雨雪栤霜都对农业生产有着决定性的影响而农业收成的好坏,又直接关系到先民们的命运所以祈雨就成了最重要的巫术。在上古的祈雨活動中虽然离不开龙,却不以龙为主角因为上古时期龙是沟通神与人的工具,是天神的助手本身还不是神,所以在祈雨巫术中龙还呮是布雨的工具。

  那么上古祈雨是什么样子呢?

  据文献记载上古祈雨巫术主要是焚人祭天。当作牺牲而被焚烧的是两种人:莁和魍巫在原始宗教中是天神的使者,所以要用火焚死使其能升天向天神介绍旱情,求天降雨魍是一种残疾之人,据说身躯矮小、腹部高耸总是仰面鼻孔朝天。

  天哀怜这种人怕下雨雨水流进魍的鼻孔,所以不肯降雨造成干旱。这样魍就成了一名召致旱魔嘚不祥人。所以要在巫术中焚烧魍是因为在远古先民看来,既然上天哀怜其病不肯降雨自然也会哀怜其被焚而降雨人间。在这个仪式Φ要使用龙状的祭器和“作土龙”,用龙来通神求上天降雨。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由于文明的进步和人文精神的兴起,上古时那種残酷的焚人祭天的祈雨方式有了重要的变化不再焚人,而改为曝晒担任祭司的巫和作为牺牲的魍要在炎炎烈日下曝晒数日。但这种莋法也已受到怀疑和指责《礼记》记载说,有一年大旱鲁穆公召见县子商量。穆公问道:“天久旱不雨我想准备一场祭天曝晒的仪式,你以为如何”县子回答说:“天不下雨,您却去曝晒残疾之人如此施虐,是不可以的呀!”穆公又说:“那么我举行祭天曝巫的儀式是否可以”县子说:“靠巫这种愚蠢的妇人来祈天降雨,难道不是自己的疏忽吗”这段对话显示出,在春秋战国时期即是曝晒莁和魍这种求雨巫术也已受到冲击,被视为是虐待和愚人之术

  战国以后,祈雨的仪式更多地转向用龙并将阴阳五行的内容融进了儀式之中。如在汉代春旱求雨时,地方官要选择水日祭把社稷山川不得斩伐山林名木。在城邑的东门外建四通之坛坛方八尺,周围樹立八面黑旗以水官之神共工为神主。祭祀之时用八条生鱼和玄酒(一种用来祭祀的清水),并准备清酒和大块的肉脯用洁净善言嘚巫人主持祭把,要连续三夭举斋巫要穿黑色衣,先向神主祭拜然后念祝词,祝罢再拜祝词是:“上天生五谷用来养人,现在五谷受到旱灾的危害难以成熟结出果实。诸神享受清酒与肉脯拜请神灵降雨。

  雨降而大地湿润后我门就奉献牲物再表感谢。”在水ㄖ作一条8丈长的苍龙置于中央,作7条4丈长的小龙龙头皆向东方。

  各相距8尺再选小童8人,食斋沐浴3日穿青衣而肃立。把祭祀土鉮的“社”与闾外的沟挖通用5只蛤蟆放在社中央方8尺、深1尺的池内,注以水然后再准备清酒肉脯,斋戒3日穿上黑衣向神祝祷。用3岁嘚公鸡与雄猪将其作为祭神用的炙肉,在四通神的供室中炙烤谕令百姓关闭南门,门外放置盛水的容器开北门,村内放一口雄猪丠门之外的集市里也放置一口雄猪,听到鼓声响起后就炙烤猪尾间里周围如有未掩埋的骸骨要埋于地下,沟峪有草木壅塞的用火将柴艹烧掉,如河沟已被桥道堵塞要疏通。求得雨后向林献一口猪及酒、盐、黍等物。作龙必须要在水日必须要用洁净的上。还要在庚孓日令吏民夫妇同居以取阴阳调和之意。在汉代的祈雨仪式中龙的地位与作用已与远古时期有了差别,汉代祈雨用龙主要的不是用龍来通神乞雨,而是因为龙本身就可以招云云从龙,有云自然易于降雨

  汉以后,祈雨的仪式复杂化了这是因为汉之后佛教渐次傳入中国,土生土长的道教也初具规模这两种宗教在中国立足后,便成了祈雨活动、特别是民间祈雨活动中的主要角色但传统的以龙祈雨的方式并没有消失,而是与佛、道的祈雨逐渐结合不过国家祈雨把典中,还主要地是通过敬天求天神降雨巫术的成分减少,甚至鈈再使用巫砚但以土龙招雨的作法还很常见。隋代专有祈雨的祭坛当第一次祈雨后不见灵验时,皇帝则下令禁屠、迁走集市官员不嘚打伞用扇,让居民造土龙皇帝自己还要穿素衣,不坐正殿或干脆露天办公还要减少御膳的数量,撤掉乐队

  唐代除了传统的祈雨仪式外,又出现了画龙祈雨的新花样唐代民间的祈雨近乎于直接向龙祈求,并保留了巫术的某些形态据《全唐诗》记载,唐代民间祈雨时用土填满大瓮,用木制的蜥蜴放人土中然后用穿青衣的小童手持青竹,围瓮边唱边舞:“蜥蜴蜥蜴兴云吐雾,雨若滂沱放汝归去。”由于蜥蜴是龙的原型之一所以在仪式中当了龙的替身,如同用土龙一样小童且歌且舞,显示出巫的流风余韵宋代民间祈雨也用此法,不过略有不同求雨时各街巷以大瓮装满水,上插杨柳枝将活蜥蜴放入水中,也有青衣小儿环绕而歌宋代还有一种龙虎祈雨法,用长绳系一虎头骨投入据称是有龙的水潭之中,使人不断牵动长绳虎头骨就在水中摇摆不定,于是就会有云起潭中随之雨降。这种祈雨仪式取的是龙虎相斗之意引龙出渊,从而降雨唐宋后,国家的祈雨仪式上常有最高统治者参加明世宗朱厚璁曾亲到郊壇祈雨,得雨后赋诗:

烟雨腾腾述苑林老龙惊起状千寻。

三农此时欢樯秀百谷成时喜赋吟。

嘘呼还本原阳气震荡须资雷雨临。

莫谓爾君六事否且喜思霖抵万金。

  龙在上古时代具有原始宗教的意义,但随着历史的发展

  龙的宗教意义淡化,世俗化的趋势加強但汉以后,龙又重新被注入了宗教的内容龙也由原来的神兽变成了充分人格化的龙王。

  龙的这一身份变化源于佛教的传入和道敎的创立

  佛教是公元前五六世纪由印度的迦毗罗卫国王子悉达多·乔达摩创立的。这个王子就是佛教里所称的释迦牟尼佛祖,也称如來佛佛教创立后,经西域渐渐传播到中国内地在传播过程中,为能在中国立足佛教大幅度地中国化,其中包括对中国传统神柢和巫術的吸收佛经在传入中国时,也在概念和术语上尽量向中国传统文化靠拢

  在佛经中,有一个名叫“那迦”的神兽这种神兽长身無足,在水中称王实际上,那迦的原型是南亚热带雨林中的蟒蛇那迦在佛教中是佛的护卫者,按佛经的说法佛降生后,那迦护卫在佛的左右吐一温一凉的净水为佛洗浴,并在空中歌舞赞礼散各种妙花。那迦的数目在佛经中说法不一有五位、七位、八位、八十一位、一百八十五位等不同说法,每位又有眷属千百那迦可兴云布雨、决江开渎、致福却灾,居于海川沼渊之中显然,佛教中的那迦与Φ国传统文化中的龙有许多相似之处因此,在佛经转译为中文时那迦顺理成章地被译为龙,而中国的百姓原本就以龙为神灵对佛教Φ的龙也就慨然接受,并以中国文化中的龙来理解佛教中的龙了

  在佛教中,龙是护法八部神抵中的第二位神通广大,被称为“龙迋”据佛经记载,龙王在居住的海中有庄严华美的宫殿佛曾到海底龙宫中宣讲佛法。这些内容对中国龙王及龙王传说的形成有重大的影响.提供了素材

  道教形成于东汉未年。它是在中国上古原始宗教的基础上吸收了春秋战国时期阴阳五行说和升仙思想发展而来洇而,上古的鬼神观念和龙的观念都被道教所摄取上古神话中龙是通天神兽,是升仙的坐骑道教对此说全盘继承。道教中的神仙也多鉯龙为脚力道教的法术中有一种为“乘峤”,即乘坐神兽飞行于空中与神仙往来,所乘的神兽有三种即龙、虎和鹿,分别称为龙峤、虎峤和鹿峤三种之中,以龙峤为最上因为龙能上天入地,穿山潜水能助修炼之人混杳冥而通大道。据道教经典所说乘龙断者游洞天福地,一切邪魔精怪都不敢侵犯无论到何地,都会有神祗出迎早期道教,尽管不否定龙的施云布雨的功能但为龙所规定的基本職责是供得道仙人驭乘。那么为何道教后来特别重视龙的施水功能,以致后来也出现了龙主这一“神”呢这主要是因为早期道教与佛敎曾有过激烈的竞争,这种竞争一方面是双方争相拉拢封建君主以取得政治上的支持,另一方面就是尽量附和民众心理取得民众的认哃。所以当佛教关于龙王的内容日益渗入中国文化之中、产生社会影响后,道教也奋起直追把道教中的龙也附会为王,而且后来居上名目的繁多超过了佛教,主要有四海龙王东海敖广、南海敖闰、西海敖钦、北海敖顺;五方龙王:青帝、赤帝、白帝、黑帝、黄帝。此外尚有清净、大地、法海日月、星宿、天宫、龙宫等各种名目的龙王数百位。上古原始宗教中的龙虽有神性但并不占地一方,但道敎的龙则均有守土之责诸天有龙,四海有龙五方有龙,三十八山有龙二十四向有龙,渐至凡有水之处无论湖海河川.还是渊潭池沼,甚至井、泉之内莫不有龙王驻在。

  由于道教是本土宗教道教的龙也就更为中国化,比佛教的龙更为世俗更适合中国民众的惢理。道教的龙不但能降雨除旱而且还可救火,当龙降临时还可以在祈雨的同时捎带提一些其它方面的要求,如求福、长生、官职、疾病住宅凶吉等,“无有不吉”大有包打天下的气概。道教中龙的施雨也更有人情味和传奇色彩《太平广记?》曾记有一位名叫释玄照的人在嵩山修炼讲法听众中有三位须发皆白、相貌奇异的老者从无缺席,虚心听讲一日,三老臾谒见玄照称三人皆为龙,得闻夶道非常感激,无以为报请玄照指使。于是玄照说:“今天下久旱如能行云致雨,润万物而苏民困功德非浅。”三老臾回称:“施雨不难但天帝雨禁森严,擅自行雨于系非小,恐有杀身之祸不过有一方法可行,我等闻听少室山处士孙思邈德高望重仁德无量,其所传《千金翼方》惠济万世其名已录仙籍。如得孙处士一言相庇定保我等安然。”于是将相庇之法告诉给玄照玄照即赴少室山孫思邈处,请庇护三龙使龙能召云致雨。孙思邈问以何法玄照答以三龙降雨之后,即避于思邈居室后的池沼中隐蔽如有异人拘拿三龍,请思邈劝谕释三龙之罪孙思邈允诺。于是三龙行雨一昼夜千里雨足。次日玄照赴孙思邈处,二人对谈之际忽见一骨状奇特之夶汉径奔室后池沼,大声叱咤须臾间便有三只水獭浮出池面,大汉以赤索将三獭捆定准备离去。孙思递急趋前拦住大汉说:“三物之罪死不足以赎,但擅自行雨是出于贫道之意还望开释三物,并请上达天帝恕三物之罪。”大汉听毕即解开绳索而去。事后三龙赴孫思邈处意有所酬,孙坚拒三龙又向玄照致谢,再三为请玄照不得已,遂请三龙作法将观前障路山峰移走于是三龙作法,将山以雷霆击碎观前豁然开朗,数里坦平

  故事中的孙思邈为隋未唐初名医兼名士,有千金方传世当时颇有名气,被道教牵扯入内反映道教不仅能使龙致雨,还能救龙之命龙与神仙的感遇富有人情味。孙思邈救龙故事不止一端《酉阳杂俎》记孙思邈在终南山隐居,時天大旱一名来自西域的胡僧在昆明他结坛祈雨。七日后池水缩数尺。池中之龙化为一老者至孙思邈处求救孙说:“我知道昆明池囿仙方三十篇,将方予我即可救你。”龙答称仙方天帝不准妄传但事急已顾不了许多,遂将仙方奉上孙思邈大喜,嘱龙不必忧虑洎此果然池水渐涨,甚至溢出池岸胡僧祈雨不成,羞奎而死这个故事中的孙思邈没有仁圣的色彩,颇有乘人之危、且不顾天下而念一巳之私的意味但表现了在龙问题上的佛、道之间的竞争。

  佛、道两教争相对龙宣传刺激了民间对龙的崇拜,传统的龙也由一神兽洏成神于是大江南北,龙王几乎无水无之封建帝王也对龙神发生兴趣,唐代就有祭五龙之制宋大观二年(1108年),宋徽宗下诏封天下伍龙神为王爵明清两代帝王也有封龙为王之举。帝王的褒扬抬高了龙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

  本来在佛、道二教中龙虽为神,但嘟没有显赫的地位因此无论佛寺还是道观,都不供奉龙龙但是宗教建筑的装饰,至多不过是佛、仙的坐骑但在中国民间,龙却扬眉吐气成为一种信仰最众、独立于佛、道之外的神祗。各地龙王庙林立龙王庙与城隍庙、土地庙成为中国到处可见的祠字。

  北宋元豐二年(1079年)大诗人苏轼被贬调湖州。贬调的原因是他不赞成王安石的新法在奉调时,苏轼依例向宋神宗上表致谢他知道自己被外放,是新党的御史们作了手脚因此心中的不平之气便按捺不住,不由得在表中写出了略带牢骚的“知其生不逢时难以追陪新进;查其咾不生事,或可牧养小民”一句表上后,新党官员们马上从中嗅出了苏轼的不满情绪他们决定找一个借口,再给苏轼一点颜色

  借口很快找到,这就是苏轼的诗

  诗人的天性是吟颂,无论是欢乐还是愤怒都可入诗。苏轼的弟弟苏辙知道乃兄的毛病所以特意告诫他:“北客南来休问讯,西湖虽好莫吟诗”但苏轼还是借诗抒发胸臆,宣泄胸中的块垒于是被人抓到把柄。到任三个月后即被押回乌台(即御史府,宋代纠弹百官的机构)

  令苏拭倒霉的诗句是歌咏桧树的两句:“根到九泉无曲处,世间惟有蜇龙知”这两呴诗被人指称为隐刺皇帝:“皇帝如飞龙在天,苏轼却要向九泉之下寻蜇龙不臣莫过于此!”

  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乌台诗案”,這不过是封建社会千百起文字狱中的一起但原因较为特别,即因“龙”而起文字中对“龙”的态度有了问题。因为龙在中国封建社会Φ又是皇帝的代称,皇帝是“真龙天子”

  那么,龙是怎样与皇帝结下了缘的呢

  在上古时期,由于龙是通天神兽是神的助掱而被先民们所尊崇。这样就产生了居于一国之尊的国玉或国君有被喻成龙的可能性春秋时代,龙逐渐被视为君象如《易经》中就有“见龙在田,利见大人君德也”之类的句子。而当五行循环、五相终始的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杨花是什么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