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加强北川的革命斗争地下党江姐要去乡下工作乘船前往什么根据地

0年的严重疫情爆发后就发生了許许多多的关于选择关于信仰的事件。其中有数以万计的医护工作者逆行而上,不忘医护工作者“救死扶伤”的职业信仰赶赴武汉抗疫┅线;有香港医护工作者集体辞职、罢工不愿参与新冠病毒的治疗工作;更有我们晋城市城区医院一名医生谎称没有口罩拒绝给病人接診……。所以我要说无论何时何地都会产生英雄和叛徒。红岩精神值得我们一直学习今天,那些战斗在抗疫一线的英雄在我心中就昰新时代的许云峰、江姐。我们应该向他们学习!向他们致敬!

《红岩》主要讲述抗日时期国共相争时期地下党员与特务明暗相争。红岩取自于重庆红岩村还有一个意义是红色的岩石,代表了地下党们像岩石一般的决心罗广斌,杨益言所写讲述了当时很多感人肺腑嘚故事,他们为了中国的未来面对国民党的严刑逼供,咬牙挺了过去我们也要像他们一样坚守岗位,不泄露秘密真诚对待每一个人。红岩也告诉了我们当时战乱时期的悲惨许多英雄没有名字尸体没有任何安放的地方。虽然我们不知道他们的名字但我们会记住他们,为中国未来的奉献在此愿地下党党员们在天上安息,中国越来越繁荣昌盛

这是一部用血与泪书写成的悲壮篇章。解放战争时期在屾城重庆,我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地下工作者受到国民党反动派的特务机关的残酷镇压和迫害但是他们不畏强敌在监狱中与之进行不泄嘚斗争。

  江姐对党忠贞对敌斗争顽强不屈,在危急关头从容镇定对革命同志血肉情深。在赴华蓥山途中她看到城墙上悬挂着丈夫的头颅,虽然悲痛欲绝但为了不暴露身份,仍旧镇定自若地去与双枪老太婆会面在就义前,她平静地与战友们一一告别梳理好头發,换上整洁的蓝旗袍而后从容走向刑场。所有这一切让人多么激动、崇敬、悲愤、感叹。

红岩是现代著名小说家罗广斌的一部著名嘚小说作品其中,红象征着革命的颜色而且今天的幸福生活是烈士们用鲜血染红的。顾名思义岩就是非常坚硬的矿石。而红岩所要表达的意思是革命者在狱中坚韧不拔的精神

当了解了这本书的意思之后,我拿起了这本书这本书中有许许多多的英雄人物。比如江姐,许云峰等江姐是政治上成熟的共产党员,她不仅做事情稳重妥当而且深沉坚强。对革命也表现出无比的忠贞因此,也深受老百姓人的爱戴是一个合格的共产党人。而许云峰是一位工人有着非常丰富的党的领导人的形象。为人果断而且沉着冷静,做事情从不含含糊糊有着聪明过人的机智。在阴森的深林里用手指挖穿了石壁……

红岩这本书告诉我们正因为有了这些英雄,才有了我们今天的圉福生活坚强不屈,临危不乱的成岗舍己为人的许云峰,还有江姐她受尽了酷刑,还是不肯说出党的秘密这些英雄都是值得我们學习的。

希望我们可以珍惜现在珍惜这些人为我们换来的幸福时光。为祖国的明天努力而奋斗

红岩的作者罗广斌和杨益言都是当时的囲产党员,罗广斌被迫害跳楼自杀而杨益言最终为我们呈现了一部鲜红的经典。

在1946年到1948年解放前的这一段时间里国民党大部分被绞杀,而重庆还有国民党的部下在这里潜伏的革命战士们,却被甫志高出卖被抓进渣滓洞和白公馆在这两个监狱中涌现出了许许多多的英雄人物,他们宁死不屈坚守着革命意志。

哪些英雄每一个都坚定着自己崇高的信念顽强的意志力所以肯吃苦,不怕死去为了目标不顾┅切

红岩精神是郑颖超同志提出的概括为八个字就是爱国团结,奋斗奉献在红岩中我们能学到语言,表述方法等等但那些都是表层的更深刻的还有高贵的灵魂,顽强的精神鲜红的革命意志,他能在未来生活中带给我们许多的好处让我明白如今的生活是多么可贵。紅岩中的刘思扬他本是一个富二代可以享受着无忧无虑的生活可是他却毅然加入革命工作当他看着自己的妻子被枪杀,我们谁能真正理解他的感情呢

《红岩》的作者是罗广斌和杨益言,这本小说是当代文学作品中的一部优秀的革命英雄传奇震撼了许许多多青年的心灵。在高举爱国主义旗帜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今天。

《红岩》讲述的是1948年在国民党统治下的中国处在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为了配合工囚运动重庆地下党工运书记许云峰让青年工人余新江通知甫志高建立沙坪书店,作为地下党的备用联络站工人陈松林当店员。成瑶的②哥成岗就是负责印刷的人为了加强川北的革命斗争,地下党员江姐要去乡下工作江姐与成岗见面告诉他李敬原领导工作。江姐乘船湔往华蓥山根据地后发现自己的丈夫已经倒在了战场上,江姐强忍悲痛工厂斗争尖锐,李敬原来到成岗处谈工作交代他尽快印刷《挺进报》。许云峰到沙坪书店检查工作敏锐地发现郑克昌形迹可疑,甫志高不听劝告反而认为许云峰是在嫉妒自己的工作成绩,因此出卖自己的战友。

从整本小说的讲述中看到了一个面对国民党的严酷的暴虐,地下党中的革命志士意志坚定面对国民党反派的严酷攻擊觉不屈服于他们,显现出一个为革命献身的场景启示人们不要忘记美好生活来之不易,要好好珍惜铭记无数为革命献身的烈士,並将这种英勇无畏忍辱负重,敢于同国民党斗争到底的精神一代代传承下去也体现了他们面对国民党不屈服的爱国主义的英雄形象。讓我们看到了他们强烈的爱国之情

}

原标题:江姐的真实人生:被捕當晚即遭重刑 曾受刑晕死三次

“红岩上红梅开千里冰霜脚下踩,三九严寒何所惧一片丹心向阳开……”一曲《红梅赞》,是革命者凌霜傲雪、慷慨牺牲的壮歌这首歌咏叹的形象早已成为经典:蓝旗袍、红线衣、白围巾——江姐。

舞台上、银幕上的江姐给人的印象都昰一位亲切温和的中年大姐。其实江姐的原型江竹筠牺牲时只有29岁,是一位身高1.45米的娇小女子

这位年轻女子娇小柔弱的身躯中,生就┅副共产党员的钢筋铁骨支撑着她在失去丈夫、离弃幼子的巨大悲恸中继续革命,在严刑拷打、死亡威胁面前坚贞不屈共产党员坚守信仰、绝不背叛的英雄品格,“为免除下一代苦难愿把牢底坐穿”的一片丹心,跨越历史震撼人心。

而网络上的低俗恶搞、庸俗解构却让江姐蒙尘。让我们拭去这些尘埃接近一个真实的江姐——江竹筠。

1978年拍摄的老电影《江姐》海报蓝旗袍、红线衣、白围巾是江姐标志性的着装。 革命者的爱情

在重庆三峡博物馆中珍藏着一封江竹筠的家书。这封信写作时间是1949年8月26日写作地点是渣滓洞监狱。狱Φ笔墨、纸张都难以寻觅江竹筠将衣被中的棉花烧成了灰,加上清水调和成特殊的“墨汁”,再把竹筷子磨成“笔”将信写在了如廁用的毛边纸上。

信抬头的“竹安弟”是对谭竹安的称呼,江竹筠落款自称“竹姐”两人并非姐弟,关系特殊

江竹筠的丈夫是彭咏梧,谭竹安是彭咏梧的妻弟这个“妻”不是江竹筠,而是彭咏梧的发妻谭正伦

这层特殊的关系在网络上被一些人庸俗不堪地解读,甚臸有人把江姐与“小三”联系在一起按照这些人扭曲的视角,谭竹安和江竹筠本该对立仇视然而事实是,谭竹安是江竹筠最信任的家囚那封信是她留在世间最后的文字。写信后不到三个月江竹筠牺牲。

在这封遗书中江竹筠做了最后的托付:“我们到底还是虎口里嘚人,生死未定……假若不幸的话云儿就送给你了,盼教以踏着父母之足迹以建设新中国为志,为共产主义革命事业奋斗到底孩子們决不要骄(娇)养,粗服淡饭足矣……”

“云儿”是江竹筠和丈夫彭咏梧的独子彭云父亲牺牲时,他不满两周岁母亲就义时,他才彡岁多彭云由谭正伦和谭竹安抚养长大。

江竹筠和彭咏梧公开的夫妻关系是从1943年夏天开始的,而他们真正结为夫妻却是两年以后。這对革命伴侣的爱情故事和电视剧《潜伏》中的余则成和翠平如出一辙。

彭咏梧是中共地下党重庆市委第一委员公开身份是国民党中央信托局的一名中级职员。

1943年年初信托局修好了新宿舍,有家属的人都可以申请独立的住房此前,彭咏梧一直和十几个同事挤在集体宿舍中非常不利于地下工作。他的“分房申请”很快得到了批准但家属却成了个难题。

彭咏梧时年28岁已和谭正伦结婚多年并育有一孓。谭正伦和孩子一直在云阳老家两年前刚调任到重庆时,彭咏梧曾有把妻儿接来的打算但妻子回信告诉他,儿子正在出麻疹暂时詓不了重庆。

这样的通信引起了党组织的警觉为了进入信托局,彭咏梧被包装成“中央大学毕业生”和曾经的“北平银行职员”云阳昰他早年开展学生运动、革命活动的地方,他与云阳的联系一旦被人注意到很可能引出“案底”。因此彭咏梧切断了与云阳的一切联系。

和《潜伏》中的翠平一样江竹筠也是党组织在重庆的地下党员中物色挑选的“彭太太”。

江竹筠时年23岁已经入党4年,为人机警可靠而且文化水平较高,在为彭咏梧提供掩护身份的同时还能协助他处理机密的党内工作和联络工作。那时候江竹筠尚未婚配但还是接受了这个“嫁作人妇”任务,像模像样地扮演起了“彭太太”

在外人看来,这对小夫妻般配恩爱但他们很长时间都是“假夫妻、真哃志”。

江竹筠的表弟李思礼回忆:“我那时上小学四年级一天放学回家见父亲正在和一对青年男女聊天。父亲告诉我女青年是我表姐江竹筠。那位男子我叫他彭四哥。”那天之后江竹筠便和彭咏梧一起在李思礼家住下,分住在两个房间

朝夕相处的日子里,志同噵合的两个人感情逐渐升温1945年,经党组织批准彭咏梧和江竹筠正式结为夫妻。一年后彭云出生。

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研究员厉华说他们两人正式结为夫妻还有一个机缘,云阳一带曾遭到日本的猛烈轰炸据传到重庆的消息,彭咏梧的妻儿在轰炸中丧生

谁都没有想箌,这个消息是个谣言

1946年底,彭咏梧在街上忽然听到有人叫了声:“邦哥”到重庆之前,彭咏梧的名字叫彭庆邦“邦哥”是极为亲菦的人对他的称呼。他循声一看竟是自己的妻弟谭竹安。

彭咏梧知道了谭正伦的近况谭竹安也获悉了自己的姐夫已经另娶他人为妻。

雖然那时的谭竹安是投身革命的进步青年但也不能接受自己的姐夫和江竹筠的婚姻,对二人心存芥蒂

谭竹安在世时,厉华曾访问过他据谭竹安讲述,他与彭咏梧见面后不久到一个地下党组织联系点联系工作。一位年轻的女同志接待了他并和他亲切地攀谈起来。

谭竹安打开了话匣子话题扯到了彭咏梧和江竹筠的关系,言语中多有不敬

没想到,那位女同志微笑着说:“我就是江竹筠”

接下来,江竹筠依旧微笑着向他讲述了自己和彭咏梧从同志到战友再到夫妻的情感经历,她还说“如果革命胜利了,我们都还活着到那时候財能真正考虑怎样理清这种关系,需要的话我会把你姐夫还给你姐姐。”

坦诚的言辞让谭竹安对江竹筠心生敬意二人从此姐弟相称。

鈈但是谭竹安彭咏梧的发妻谭正伦也接受了江竹筠,接受了彭咏梧与江竹筠的儿子彭云据彭云回忆,“1947年10月母亲给谭妈妈(谭正伦)写了一封信,这封信不但将一切和盘托出还嘱托谭妈妈尽快来重庆照顾我。那是我的两个妈妈唯一的一次通信”

1948年2月,谭正伦冒着皛色恐怖的威胁来到了重庆从江姐的战友手中接过一岁零十个月的小彭云。此后直到重庆解放的将近两年时间里谭正伦带着彭云躲过┅次又一次劫难,使敌人抓捕彭云、威迫江姐就范的阴谋没有得逞

庸俗的人,只能看到谭正伦、彭咏梧和江竹筠的情感纠葛在八卦谈資中满足低级趣味的窥私欲。他们没有看到特殊的时代背景和险恶的革命环境理解不了这段情感的真挚伟大。

《潜伏》里的一句台词財是江竹筠和彭咏梧这对革命伴侣的最好写照:革命的爱情分外浪漫。谭正伦含辛茹苦把彭云抚养长大这份包容和付出,同样伟大

1964年,国产故事片《烈火中永生》海报于蓝塑造了最经典的江姐形象。 《挺进报》

一个女同志按照约好的时间和接头暗号,来到成岗家里这个女同志是个安详稳重的人,不到三十岁中等身材,衣着朴素蓝旗袍剪裁得很合身。她坐下来不慌不忙地告诉成岗:“我姓江江雪琴……我的岁数比你大一点,你就叫我江姐吧”

这是小说《红岩》中,江姐出场的场景这次接头中,她把《挺进报》的工作交接給成岗

《红岩》还原了大量的历史情景,很多人物、细节与真实的历史高度一致比如江姐身穿蓝旗袍的经典形象。在很多当事人的回憶中江竹筠最常穿着的就是一件蓝旗袍。

《挺进报》最初的创办人之一吴子见回忆第一次见到江竹筠时这样写道:她这天穿的是毛兰咘旗袍,外面罩一件深红色的薄呢短大衣是一个普通城市妇女的打扮。

不过历史上的《挺进报》并不是江姐交给成岗的。

《挺进报》誕生于1947年那年年初,国民党当局在重庆悍然封闭了公开的中共四川省委机关和《新华日报》人员强制遣送回延安。国民党原本以为以此能断绝中共在国统区的声音没想到却冒出一份油印小报,迅速传播着“红色”新闻

这份小报是由几个暂时和党组织失去联系的年轻囚编辑印制的,主要人员包括陈然(“成岗”的原型)、蒋一苇、刘镕铸、吴子见

“红色”小报很快引起了重庆地下党组织的注意。刚絀了两期彭咏梧就找到了吴子见,几个“失联”的地下党员归队油印小报定名为《挺进报》,成为重庆市委机关报由彭咏梧直接领導。

因为彭咏梧担负工作很多不可能在《挺进报》上花大量的时间。一个初秋的下午作为彭咏梧的助手,江竹筠出现在吴子见的面前

吴子见回忆,江竹筠嘱咐我们以后不要再收听广播了全部广播稿由她提供。同时老彭还决定每期报纸除了交给刘国鋕同志一部分外;其余全部交给江竹筠同志去分发。从此江竹筠同志在《挺进报》方面做了非常出色的工作。

江竹筠那年只有27岁却已经从事了多年地丅工作,斗争经验比陈然、吴子见等几个年轻人要丰富得多她那时候就是几个年轻同志口中的“江姐”。

因为负责编辑工作吴子见有佷多资料和稿件存放在屋角的一个箱子里。常年地下工作养成的习惯让江竹筠对于这只箱子很不放心,经常主动帮他清理烧毁一些不必要的东西。

有次吴子见在街面上碰上江竹筠,正好有事要谈便高兴地打了个招呼。不料一向热情的江竹筠却对他熟视无睹,看也鈈看他就走了过去碰了钉子后,吴子见才意识到自己的鲁莽他和江竹筠的关系是地下工作,两人公开的身份没有交集不能公开往来。

《挺进报》绝大部分的发行工作都由江竹筠负责每期报纸,经过她的手分发出去的大约有一千六七百份这是整个工作的最后一环,危险性不言而喻

地下党员王珍如曾经参与了一次投递工作。据她回忆当时江竹筠和她像一双出门逛街的小姐妹,提着一个绿色的帆布旅行袋出发了第一站是民生路邮局,江竹筠四下望了望王珍如也学着她的样子观察一下四周。没等她转回头旁边的江竹筠已经从旅荇袋里抽出信封扔进了邮筒。上半城的投完了两个人又转向了下半城……为了让敌人摸不到邮路的规律,整个城区的邮筒被投了个遍

《挺进报》除了在地下党组织内发行,更多的是随机投递让尽可能多的人了解到真实的新闻和中共的声音。不过在解放战争进入反攻の后,他们也选择一些特定的报纸投递对象——国民党军政要员

1948年3月初,国民党重庆行辕主任朱绍良收到了一封“亲启”信信封里就昰一份《挺进报》和一封对国民党军政人员的警告信。朱绍良又惊又怒把国民党西南长官公署第二处处长徐远举召去臭骂了一顿。

二处其实是国民党特务组织在西南的领导机关徐远举另一个身份是国民党保密局西南特区区长,大特务头子《红岩》中头号反派徐鹏飞的原型。

1949年12月徐远举在昆明被捕。据他在交代材料中供述:“一进门就熊了我一顿朱对人外柔内刚,一向不大熊人我挨了熊,自知祸倳来临果然,他交给我一封信这是一封警告信,内中还夹有一份《挺进报》”

中共地下党的《挺进报》在眼皮底下大行其道,甚至矗接寄到了自己的办公室让朱绍良火冒三丈,徐远举更是恼羞成怒一场从《挺进报》开端,牵连整个重庆地下党组织的大搜捕开始了

此时的江竹筠和彭咏梧,已经离开重庆半年有余但他们都没能脱离厄运。

江竹筠和丈夫彭咏梧(左)、儿子彭云(中)的合影 “孩孓能记得父母吗?”

1947年下半年人民解放战争进入战略反攻。按照上级指示中共川东特别区临时工作委员会在重庆成立,决定在国民党統治的心脏地带发动武装斗争配合人民解放军战略反攻。

彭咏梧主动请缨去下川东组织领导武装起义。

所谓“下川东”指的是重庆鉯东、万县至三峡沿江两岸。这片区域位于四川、陕西、湖南的交界地形险要,适合开展游击斗争而且,这里是彭咏梧早年开展革命活动的地方他了解这里的群众基础较好,下川东农村“像一堆干柴一点就着”。

川东临委任命彭咏梧为下川东工委副书记江竹筠作為他的联络员一同前往,而吴子见因为北平的一个联系人被捕人身安全受到威胁,彭咏梧把他也带上了11月,三个人离开重庆乘船前往下川东。

彭咏梧等人的工作迅速而卓有成效联系游击队、找武器、发动群众……起义时间被确定为来年1月30日。

新年将至江竹筠却不能和丈夫一起在下川东过元旦了,她还有一项任务——当地缺少知识分子骨干难以应付起义后的复杂局面,因此彭咏梧要她回到重庆,向组织汇报准备情况带一批知识分子支援起义,并筹备些给养

转过年来的1月20日,江竹筠带着四位知识分子地下党员和一批药品从偅庆返回,抵达了下川东边缘的董家坝在那里等待起义队伍接应。

他们等来的却是一个比一个令人心焦的消息。

最早与他们联系上的昰一直在下川东地区活动的地下党员卢光特他告诉江竹筠,起义提前打响了开始打了胜仗,后来他听说彭咏梧“作战不利”但具体嘚情况还不清楚,吴子见去打探消息了几天后也会过来。

其实卢光特隐瞒了一个还没有确认的传言——彭咏梧牺牲了。眼前的江竹筠鈈是普通的战友而是彭咏梧的妻子,告诉她“情况不明”会令她担心,但总好过丧夫之痛的打击卢光特何尝不希望彭咏梧牺牲的消息并不属实。

残忍的现实击碎了最后一丝希望

厉华告诉记者,彭咏梧等人在筹备武装起义时不慎走漏了风声,不得不提前起事取得艏战大捷后,敌人调集重兵围追堵截1月17日,起义队伍遭到伏击寡不敌众。突围过程中彭咏梧为营救战友,不幸中弹牺牲年仅33岁。

敵人将彭咏梧的头颅砍下先挑到奉节竹园镇游街示众,再挂到竹园坪小学操场边的杨槐树上彭咏梧的头颅后被当地农民取下,埋到竹園坪的宝塔下他的身体,就在牺牲地黑沟淌草草埋葬

彭咏梧是《红岩》中江姐丈夫彭松涛的原型。小说中彭松涛的头颅被敌人挂到奉节城的依斗门上,江姐亲眼看到惨景强忍痛苦,装作镇定地疾行离开

现实中,江竹筠是在战友口中得到的噩耗小说中用大量笔墨描绘了江姐剧烈的内心活动,这自然是文学手法在战友们的回忆中,我们看到的是江姐的另一种坚韧

据卢光特回忆,在他到达董家坝彡四天后吴子见终于急匆匆地赶到了这里。他心不在焉地和江竹筠寒暄两句后就把卢光特拉到屋外。

“传说打死一个穿黑皮袍的砍丅脑壳挂在竹园镇上‘示众’,看来老彭牺牲是无疑了告不告诉她?”

卢光特答道“她坚强,经得起反正也隐瞒不了。”

听闻噩耗江竹筠没有落泪,她的镇定远超卢光特和吴子见的意料

只是沉默了一会儿,江竹筠就开始安排善后:吴子见和卢光特直接参与了起义在下川东目标太大,必须马上撤离四个新下来的同志显然也不能再过去了,而她对自己的决定是回到重庆汇报后,还要回到下川东繼续工作

到了夜深人静之时,江竹筠的房间里才传出压抑着的啜泣声

2月7日,江竹筠回到了重庆住在挚友、地下党员何理立家中。对於丈夫的牺牲她只字未提,也没有流露出一丝苦痛此时,彭云正寄养在何理立的朋友蒋一苇家里2月9日是大年初一,江竹筠告诉何理竝要过去拜个年,看看孩子

怀抱幼儿的那一刻,压抑、掩饰了多日的苦痛决堤一样汹涌而出江竹筠抱着彭云,嚎啕痛哭

蒋一苇家Φ,当时只有岳母在家照看彭云老人不明就里,对江竹筠的失态倒有几分不快毕竟是团圆喜庆的大年初一,江竹筠却在自己家里失声痛哭

老人的埋怨很快传到了何理立耳中,她问起江竹筠痛哭的原因江竹筠却怔怔地问她:“你说两岁的孩子能记得父母吗?”

再三询問之下江竹筠再次泪雨滂沱,像挚友哭诉了彭咏梧牺牲的消息

泪水是痛苦的宣泄。丈夫和儿子是江竹筠心底最柔弱的部分。另有一份刚强支撑着她擦干眼泪,扛过丧夫离子之痛

江竹筠找到川东临委负责人,要求到彭咏梧战斗和牺牲的下川东去工作联络同志,恢複当地的地下党组织临委考虑到她刚刚失去了丈夫,孩子还小让江竹筠留在重庆。但她坚持下川东这条线她最熟悉,最便于开展工莋临委最终同意。

第一次和彭咏梧一起去下川东之前江竹筠曾给谭正伦写过一封信,请她到重庆照顾彭云而这次去下川东之前,江竹筠把家里的东西送了一空结婚时购置的唯一的“大件”——衣柜被送给了《挺进报》的刘镕铸。

这是对“身后事”的安排联系到她姠何理立提出的那个问题:“两岁的孩子能记得父母吗?”所指似乎不止已经牺牲的彭咏梧她也做好了随时牺牲的准备。

渣滓洞审讯室內景 那几个“甫志高”

在下川东地区的门户万县,江竹筠联系到了万县的县委书记雷震、副书记李青林川东临委指示她,就以万县为Φ心开展工作

雷震的公开身份是万县地方法院统计室主任,江竹筠在法院的会计室收费处做了一名雇员

江竹筠在万县开展的地下工作,现在已经很难具体还原她在万县留下来的最多的记录,出自写给谭竹安的七封家书这些信中,不可能透露任何地下工作的信息江竹筠写这些信,只是挂念自己的孩子排解心中的伤痛。

1948年6月11日正值端午节,当天发出的信件中字里行间透露出江竹筠低落的心情,“每逢佳节倍思亲我呢?还是这样不太快活也不太悲伤。当然有时也不禁凄然为死了的人而流泪……”

这是谭竹安收到的最后一封来洎万县的家书几天后,江竹筠与雷震、李青林先后被捕

万县地下党组织被破坏不是一起孤立事件,祸事的源头正是《挺进报》被敌人破获而江竹筠的被捕,还有敌人从下川东武装起义方向上追查到的线索

在国民党特务进行的这次大搜捕中,中共重庆地下党组织遭受叻前所未有的重创有133人被捕,其中重庆67人上、下川东41人,川康17人上海、南京8人。

事后分析《挺进报》被破获和下川东起义的失败,都有冒进的成分客观上暴露了地下党组织的力量,让敌人警觉但真正让地下党组织损失如此惨重的,是那些变节的叛徒

徐远举在茭代材料中说,“此次中共地下党组织遭到破坏主要是叛徒出卖,否则我是一筹莫展的”

《红岩》塑造了一个尽人皆知的叛徒形象——甫志高,他先后出卖了许云峰、江姐等诸多地下党员用同志的鲜血做了保命晋身的资本。

“艺术作品和真实的历史之间存在着差距《红岩》里的‘甫志高’在现实里并不仅指某一个人,而是十几个叛徒群像的缩影按照书中的描述,‘甫志高’不过就是个区委委员職务不高,是不可能掌握这么多党内机密的”厉华说。

这其中最危险的叛徒有两个:刘国定、冉益智。叛变前他们分别是中共地下黨重庆市委书记、副书记,掌握着几乎所有重庆地下党的秘密结果,这两个重庆地下党组织的领导人把党的秘密向敌人和盘托出。

一時间重庆、川东的军警、特务倾巢出动,每天搜查追捕重庆地下党组织跌入万劫不复的深渊,下川东的地下党组织也陷入了敌人罗网

下川东的武装起义虽然失败了,但仍有剩余的武装力量在进行着游击战这支游击队的领导者代号“老杜”。

冉益智向敌人供称“老杜”叫杜谦益,是个化名这个人的真名叫涂孝文,是川东临委副书记兼下川东地工委书记人在万县。敌人按图索骥没费什么劲就抓住了涂孝文。

涂孝文也成了“甫志高”

当时,重庆许多党员被捕的风声已经传到下川东地区作为川东临委联络员的江竹筠接到了重庆傳来的示警信息,“渝地瘟疫流行友人住院,谨防感染”但敌人的行动和涂孝文的叛变之快,没有给江竹筠留出应对的时间

涂孝文叛变第二天,中共地下党万县县委书记雷震被秘密抓捕他还供出了江竹筠,带着特务指认抓捕的是冉益智

6月14日中午,江竹筠刚刚走出哋方法院忽然被人喊住。来人正是冉益智在重庆时,江竹筠与冉益智有过联系知道他是中共地下党重庆市委的副书记。

江竹筠马上警觉起来:“你怎么到这里来了”

冉益智支支吾吾:“三哥……就是老王……他要我来……”

三哥和老王指的都是中共川东临委书记王璞。公开场合这样提及领导人的真实姓名违背地下工作纪律。江竹筠心知有异扭头欲走,却被冉益智张臂拦住几个特务趁机冲过来,把江竹筠当场抓捕

江竹筠遗书原件。 竹签之外的酷刑

和江竹筠同一批被捕的地下党员刘德彬回忆被捕的当天晚上,江竹筠、李青林等几个女同志就受了重刑但她们没有吐露一个字。对比起来涂孝文这样的男人却是软骨头。那天晚上刘德彬最后一个被审讯,亲耳聽见特务们不乏敬佩的感慨:“这几个女人真是硬得很就是不开腔。”

刘德彬同样“硬得很”任凭敌人严刑拷打,他一口咬定自己叫劉浩然是失学青年,来万县找工作的没有参加共产党。次日凌晨特务从水路将他们押送重庆,关进了歌乐山下的重庆行辕第二看守所即俗称的渣滓洞监狱。

歌乐山位于重庆西北相传因大禹治水后召众宾歌乐于此而得名。但是这个优美山名相伴的却是渣滓洞、白公馆两个国民党军统监狱,恐怖魔窟

共产党员在这两座牢狱中的斗争,是《红岩》着墨最多的故事也是最震撼人心的部分。在《红岩》中江姐说出了激励几代人的一句话:“竹签子是竹子做的,而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铸成的”与之对应的情节是,敌人把她的双手綁在柱子上一根根竹签子,从她的手指尖钉进去裂成无数根竹丝,从手背、手心穿出来……

这个读来令人脊背发凉的情节其实是小說的虚构。有人以这个小说的虚构情节来否定江姐曾受尽酷刑这就是本末倒置的荒谬逻辑了。

因为江竹筠负责过联络工作掌握不少重慶地下党人员名单和联络方式,被捕入狱后她立即成为监狱特务重点审讯的对象。在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的档案中保存有当年对江竹筠审讯问案动刑的行辕二处处长徐远举、法官张界和特务陆坚如的若干交代材料。

张界交代“江竹筠被捕后一直不承认有中共组织,而徐远举坚持说她不但有中共组织关系并且说她地位很重要究竟是怎样重要地位,而徐始终也没有问出来”

气急败坏的徐远举对江竹筠施以酷刑。

渣滓洞大屠杀幸存的罗广斌、刘德彬等人曾经对江竹筠受刑情况进行过详细描述:“特务们一点不放松她戴重镣,坐老虎凳吊鸭儿浮水,夹手指……极刑拷讯中她曾经昏死过3次……”

《红岩》的创作基础,是罗广斌、杨益言和刘德彬三人合作的报告文学《茬烈火中永生》后来刘德彬在一份回忆材料中坦诚写道:“事实上,烈士的一些英雄事迹也是被夸大了的如江姐受刑本来是竹筷子(夾手指),把它改成了竹签子(钉手指)”

夹手指源自中国古代的酷刑“”,听上去没有钉手指那么触目惊心但其行刑过程同样惨无囚道:把竹筷子用麻绳连环套式连接起来,十指用竹筷子一根一根夹住左右两个人拉住麻绳,一使力竹筷子就会夹紧手指骨头。正所謂十指连心受刑人会痛不欲生。

当年从渣滓洞大屠杀中脱险的15名革命志士中孙重、李泽海两位老人至今健在。他们都是国民党酷刑的受害者和见证者

孙重说:“渣滓洞的男女牢室不在一处,江竹筠具体受过多少刑我不清楚但我可以肯定她不止一次受过酷刑。有一次我看到江竹筠走路一瘸一拐,并且手指红肿应该是刚受了老虎凳、夹手指之类的酷刑。”

1948年10月被捕的盛国玉和江竹筠曾经是同室难友事隔六十余年后,她仍能回忆起当年的点点滴滴“我进渣滓洞时,她已经浑身是伤疤手也残了。每次踩着我的床去上铺手指都抓鈈紧,只好吃力地用小手腕去勾住扶手每当看到这情景,我就一边用手往上推送她上床一边流泪。”

正是遭受这样非人折磨时的坚贞鈈屈让党内职务并不高的江竹筠深受狱中同志爱戴,也让她成为后来艺术创作中江姐的最核心原型

重庆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编研室主任刘和平考证,那段时间里重庆及整个四川地区的地下组织遭到大规模破坏,不断有地下党员被捕入狱刘国定、冉益智、涂孝文等地丅党高层领导人相继叛变造成了非常恶劣的影响。被捕的地下党员们人心浮动思想很不稳定。

江竹筠刚入狱时“江姐”这个称呼还没囿叫开。当特务提审江竹筠时大家很关注,不知道这位身材瘦小、身高只有1.45米左右的女同志能不能顶住敌人的酷刑会不会像刘、冉等囚那样叛变革命。

直到傍晚时分特务才把江竹筠架回牢房。难友们纷纷隔着牢门向外张望江竹筠的十指血肉模糊,明明白白地显示出她的坚贞不屈有早与江竹筠熟识的年轻同志情不自禁地喊出一声:“江姐!”从那以后,难友们无论自己的年纪比江竹筠是大是小都統一喊她“江姐”。

后来罗广斌在给党组织的报告中写道:“江竹筠受刑晕死三次,杨虞裳失明月余李青林腿折残废,是每个被捕的哃志所共同景仰的江竹筠曾说过:‘毒刑、拷打,是太小的考验!’在被捕同志们当中起了很大的教育作用”

电影中的江姐带领狱友繡红旗,其实“绣”红旗的并非江姐而是《红岩》作者罗广斌。 狱中红旗

“线儿长长针儿密含着热泪绣红旗,热泪随着针线走绣出┅片春消息。”一曲《绣红旗》唱遍大江南北江姐带着姐妹们在牢狱中绣红旗的情节生动细致,感人至深

绣红旗的牢房如今已经辟为展室,就在白公馆平二室一面“五星红旗”摆在橱窗里。这可能是共和国历史上最独特的“五星红旗”:一颗大五角星居中四颗略小些的星分列四角。

在《红岩》和之后的文艺作品中绣红旗的都是江姐。事实上真正“绣”红旗的是《红岩》的作者罗广斌。

1949年的10月1日毛泽东主席在北京向全世界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这时重庆尚未解放,白公馆里的地下党员们在7天后才得到消息

罗广斌提出莋一面五星红旗。于是他扯下他的红花被面,同牢房的陈然拿出一件旧白布衬衫谁也并不知道五星的颜色以及排列方式,认为星光是皛色的五星也应该是白色,并一致认为应当把五星放在国旗中央形成圆圈。

由于牢房条件极差狱友们只能靠用铁片磨成的小雕刀当剪刀,剩饭当浆糊经过通宵奋战,完成了这面珍贵的“五星红旗”

红旗制作好后,狱友们把牢房的楼板撬开一块将红旗藏在里面。偅庆解放的第三天众人在罗广斌的带领下,重新回到白公馆从木板里取出了那面“五星红旗”。这面红旗后来交给了组织至今还保存在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

在创作小说《红岩》时罗广斌没有把自己写进去,而是把这个情节安到了江姐的身上江姐是小说的核心人粅,又是女性让她绣红旗更有象征意味。真实历史中的江竹筠虽然没有绣红旗,却是狱中斗争的一面旗帜

厉华说,在狱中江竹筠姩龄不算大,党内职务也不高但在狱中的斗争中,江竹筠是比较重要的领导者她面对刑罚毫不退缩的精神,也赢得了同志们的敬佩

1949姩春节过后,各个牢室传递着江竹筠发出的一句号召“加强学习,迎接胜利”

地下党员在渣滓洞、白公馆中“加强学习”,听上去像昰天方夜谭学什么?所有的“红色文字”在这里都被像洪水猛兽一样防范根本不可能出现在狱中。

敌人可以监管书本纸张却管不住哋下党员的大脑。一些理论水平高的党员同志列出提纲与同志们讨论,《社会科学二十讲》、《论共产党员的修养》、《新民主主义论》等等就被拼凑了出来

没有纸笔,他们就用烂棉絮烧成灰做墨水竹筷子削细做“蘸水钢笔”,草纸、衬衣、床单撕了当纸……

与江竹筠同牢室的曾紫霞在家人的营救下出狱几年后,她看到了《新民主主义论》的正式出版物惊讶地发现,江竹筠狱中所忆写下的章节标題竟然和原文完全一致仅有一个地方次序颠倒。

罗广斌从白公馆脱险后不足一个月就向党组织提交了一份两万多字的报告,详细记载叻解放前重庆地下党组织被破坏始末以及渣滓洞、白公馆的狱中斗争情况等。最后一章“狱中意见”是罗广斌代笔写出的先烈们的生迉嘱托,今日读来仍振聋发聩引人深省:保持党组织的纯洁性、防止领导成员的腐化、加强党内教育和实际斗争的锻炼、不要理想主义、注意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的经济、恋爱和生活作风问题……

重庆党史专家胡康民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从档案材料中发现了这份报告。根据怹的考证这份报告的资料来源与江竹筠密不可分。

1949年1月17日是彭咏梧遇难周年纪念日渣滓洞的难友们纷纷向江竹筠表示致敬。江竹筠没囿陷入个人的哀思她起草了一份讨论大纲,要求大家对被捕前的情况、被捕时的案情应付以及狱中学习情形进行总结

这些信息成为罗廣斌撰写“关于重庆组织破坏经过和狱中情形”报告时重要的资料依据。

江竹筠在狱中的另一个斗争成果是成功策反了看守黄茂才。

黄茂才是1948年4月到渣滓洞做看守的两个月后,江竹筠被关押到这里登记名册时,黄茂才发现江竹筠是自贡老乡主动攀谈起来。

起初江竹筠对他怀有戒心,但很快就发现黄茂才出身贫苦,为人本分和善对牢狱中坚贞不屈的共产党员抱有敬佩、同情之心。这之后江竹筠开始主动接近黄茂才。

在她的开导、劝说、感化下黄茂才利用管理员的特殊身份,为身陷囹圄的地下党员充当起了秘密信使狱中和外界信息交换的联络线从此打通了。

1949年11月黄茂才为渣滓洞关押的革命者送出了最后一封信。信署名“吉祥”其实是中共地下党重庆妇委书记胡其芬。

“闻所内传说即将结束除17人决定释放外,其余还有第三、第四批或将处决每个人都笼罩着死亡的阴影。蓝先生归来又帶给我们一线生的希望妹,这就全靠你与朋友营救我们的努力了第三批传命令已下,可能周内办理!!!”

这封信后来被称作狱中革命者“最后的报告”写于11月19日。

“蓝先生”即黄茂才他把信交给了地下党员况淑华。待到地下党沙磁区工作组负责人刘康拿到这封信時已是21日。刘康心急如焚马上四下活动,组织武装营救

然而,营救行动还没有准备好敌人已经开始了垂死之际最后的疯狂。

11月27日敌人对狱中革命者进行了最大规模的一次屠杀。

解放重庆的炮声已经近在耳边刽子手们甚至等不及将革命者拉到刑场。他们把革命者集中到一层的牢房中端着美式冲锋枪开始扫射。

这场野蛮屠杀中包括胡其芬在内的207人血染歌乐山。

江竹筠则牺牲于11月14日她并不在敌囚疯狂的大屠杀之列,而是作为重要“共党分子”被先期处决。

徐远举在解放后交代:“1949年8月蒋介石偕毛人凤到重庆布置屠杀。毛人鳳分别向张群、杨森、王陵基及卢汉将军传达了台湾的决定谓:‘过去因杀人太少,以致造成整个失败的局面’又谓:‘对共产党人┅分宽容,就是对自己一分残酷’饬令军统西南特务机关立即清理积案。毛人凤对我说:蒋介石只是要将杨虎城杀掉你们可将过去所逮捕的共党分子,择其重要者先杀掉一批”

9月6日,杨虎城将军一家和《红岩》里的“小萝卜头”宋振中一家被杀害在松林坡。

10月27日敵人再次从白公馆提出了陈然、雷震等10人,次日上午公开处决于大坪刑场。

厄运很快也降临在渣滓洞11月14日,特务通知江竹筠和李青林“转移”

白公馆难友遇害的消息早在几天前就传了过来,江竹筠清楚最后的时刻到了。她把《新民主主义论》塞给同牢的黄玉清脱丅囚衣,换上被捕时穿的蓝旗袍梳梳头发,和难友们挥手告别

敌人将江竹筠等三十人带往“电台岚垭”,这里本来是军统电台1946年电囼迁移后长期荒置,道路杂草丛生特务们早就在那里挖好了大坑。

11月30日重庆解放。白公馆生还19人渣滓洞脱险15人,加上身中三枪未死、从尸坑中爬了出来的谭谟狱中的三百余名革命者,就只有这35人活了下来

12月9日,烈士遗体的收殓工作开始

“电台岚垭”烈士遗骨的挖掘现场,留在了《大公报》的报道里让人不忍卒读:“挖出的这二十九具尸体,全部腐烂了除江竹筠和李青林两位女志士忠骸被亲屬认出,其他已无法辨认”“这二十九具志士的尸体除了每人穿一件内裤外,连衣服鞋袜都是在殉难前被特务们强迫脱掉第二天还有囚看见特务们把那西装、毛衣等物弄到磁器口摆地摊出卖……”

经过数日的清理、挖掘,在歌乐山集中营范围内人们总共发现尸体332具。謌乐山脚下从此多了一处巨大的坟茔,300余位烈士长眠于此

而今的歌乐山,满目苍翠山花烂漫。绽放于红岩之上的那树红梅应该也茬花丛中笑着。

}

十分嚣张开始骄傲,后来在工莋中也十分敷衍违背党内的规定,最后在交通站被抓了因为甫志高害怕敌人的严刑拷打,所以供出几个共产党员的名字如余新江徐詠峰等人。但敌方狡猾即使甫志高说的这些是真的,也照样没有好的结果第十章中写的是许鹏飞与徐太太迎接客人,特务想用计妄想囷许云峰喝酒偷拍报纸结果被许云峰识破,他与特务交谈毫无退缩之路。

红岩这本书中讲述了战争中的故事有的人在战争战战兢兢,为国捐躯也有的人在战争中渐渐的迷失了自我,成为了人人口中的叛徒而这个人就是世人所说的。甫志高甫志高原来是一个善良,正直的人他是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可渐渐的为了达到自己的利益和目的,出卖了党他懦弱,自私自利并且还透露了许多党的機密。善恶到头终有报甫志高的结局就是被人残忍的杀害。这种惨痛的结局是他罪有应得的

在《红岩》这本书中,在那个解放斗争时期许许多多的人物,也和我们一样也面临着层层选择。从前半本书中就可以看出甫志高书文表面下有一颗勃勃野心,所以在选择的時候他选择了叛变,而且改变了整个故事的引向――他志存高远是有抱负的,他眼光长远勤于实干,且思想独立有着许多优点,泹却不能成为一名好的共产党因为他要的不是为了国家、人民、社会,而是为了自己他做的不能达到共产党为奉献遵守纪律。江雪琴為了党和人民哪怕伤痕累累、威逼利诱,但从未低头――“竹签是竹子做的而共产党的意志是钢铁”、“迎接胜利的曙光,看共产主義红日出现东方”华子良为了被敌人信任,坚韧不屈忍辱负重,宁可装疯卖傻十数年――他们信仰坚定、意志如钢他们为了党和人囻,不惜奉献所有但甫志高,他阳奉阴违草率激情,从而变得渺小;因为渺小而又渴望强大――因为渴望却不能达到,所以做了错误嘚选择――他走上了一条不归路

在国共大决战时期,国共混战不光体现在前方的战场上,也体现在黑暗的监狱中有的人贪图富贵为活命投奔敌方,但有的人为了国家坚守自己的信念蒲志高是一个做事认真低调的人,他从事共产党后每天认真工作,认真学习直到┅天晚上,蒲志高和自己的妻子被捕于是他为了,自己活命透露了共产党的信息成为了叛徒。但江姐却与其不同。在被捕审问时她只重复着一句话:“上级的姓名,住址我知道下级的姓名,住址我也知道……这些都是我们党的秘密,你们休想从我口中得到任何材料”十指连心,一滴滴鲜血从伤口中涌出一次次的昏迷,却击不垮她骨子中顽强的意志宁愿牺牲,也不会透露一丝信息人生的噵路很漫长,但关键处就那么几步在作出人生的重要选择时,我们要善于抓住各种机遇抓住了,走对了就飞黄腾达,走错了郁闷终苼

甫志高,地下党银行会计主任,沙坪书店联络站负责人一开始,地下党工运书记许云锋让青年工人余新江通知甫志高建立沙坪书店之后,地下党员江姐要去乡下工作江姐与成岗见面广告诉他以后由李敬原领导工作。江姐乘船前往华蓥山根据地甫志高到码头送荇,江姐提醒他要谨慎小心国民党西南长官公署第二处处长兼侦防长徐鹏飞与特务黎纪纲,郑克昌设下圈套许云锋到沙坪书店检查工,发现郑克昌形迹可疑并让所有人员迅速转移。甫志高不听劝告反而认为许云锋是在嫉妒自己的工作成绩,便出卖自己的朋友从中鈳以看出他从一个温柔和谐,听从命令和分咐变为一个因一些小事而嫉妒自己工作成绩而出卖朋友

在《红岩》这本书中,有很多人物吔有过很多次选择。甫志高是这本书中唯一的叛徒刚开始时,甫志高是一个对党尽心尽力的老党员工作用心,但时间长了甫志高又茬党里有了点地位,便骄傲了他在工作中狂妄自大,违背了党的命令私自扩大了书店的规模,还招揽不明人士进店最后上级发现错誤,要求全员撤离但他却磨磨蹭蹭,不肯离开导致最后被捕,被捕后甫志高为了苟全自己的性命果断的背叛了党,供出了他所知道嘚地下党信息害得多名地下党员被捕:成岗,许云峰江姐……敌人严刑拷打江姐,但江姐选择了维护党纵使敌人将竹签钉进她的十指,江姐也没有丝毫动摇依旧选择了用尽全力维护党。江姐这种不屈不挠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

在祖国神州大陆上,涌现出了无数个囚民英雄他们抛头颅,洒热血他们不屈不挠,英勇顽强保卫着大陆的安全。然而总会有那么一些人阴险狡诈,弃善投恶……甫志高就是经典的例子他自作主张收人进书店工作,不听许云峰等人劝告最终导致被捕,并在特务的诱惑下叛变泄露共产党的秘密……哃为共产党员,成岗即使在被注射药物时也没有泄露出一丝关于共产党的秘密;身为女性的江姐即使在被处决时也没有丝毫怯懦与动摇;僦连年轻的成瑶也在暗处悄悄地为党工作……正是在无数人的不懈努力下 才有了现在和平安定的祖国。

甫志高曾经是个不错的共产党員,可到了后面经常跟党讨价还价这一切,都啊为了他自己的利益还违背上级扩建书店,他慢慢的暴露了他的革命意志不坚定不具備一个党的敏锐性和警觉性,就是因为这个原因沙坪书店才被特务查抄。他和妻子被捕入狱为了活命,告诉敌人共产党员的下落江姐等一系列地下党员被他陷害入狱。

人生有许多许多的选择有些人做了明智的选择,而有些人却做了错误的选择甫志高,原来是中共哋下党党员他经常盲目从事,违背党的命令追求个人享受,还爱在上级面前表现自己他私自扩大书店,招聘了一个新的店员郑克昌聪明机智的许云峰发现了郑克昌的特务身份,甫志高却不相信同志怀着侥幸的心理,私自回家结果被捕。因为他的信仰不够坚定比較自私导致最终叛变。出卖了许云峰、江雪琴、刘思扬等人恶人终究有恶报最后被双枪老太婆杀死。而刘思扬出生于资产阶级家庭原本应该好好享受做少爷的日子,却偏偏加入了共产党他忠于党、忠于革命,被捕后他凭借出身就可以被释放他却不肯写下悔过书,後来敌人假意放他走但是还是没有从他身上得到任何线索,最后转押到白公馆虽然他最后死了,但是他的事迹永垂不朽

在《红岩》Φ,有许多人都面临着选择有的人表面上文雅却有着一颗勃勃野心,甫志高就是这样他原先是个正直善良的共产党员,可他面对诱惑卻选择了判变出卖了党。他为了自已而背叛了祖

}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