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故事》晋国公子重耳简介被迫在外逃难了多少氏于终干回到晋国当了国君的

晋公子重耳之及于难也(1)晋人伐諸蒲城(2)。蒲城人欲战重耳不可,曰:“保君父之命而享其生禄(3)于是乎得人。有人而校(4)罪莫大焉。吾其奔也”遂奔狄(5)。从者狐偃、趙衰、颠颉、魏武子、司空季子(6)

狄人伐廧咎如(7),获其二女叔隗、季隗纳诸公子。公子取季隗生伯鯈(8)、叔刘;以叔隗妻赵衰(9),生盾将適齐,谓季隗曰:“待我二十五年不来而后嫁。”对曰:“我二十五年矣;又如是而嫁则就木焉(10)。请待子”处狄十二年而行。

过卫衛文公不礼焉(11)。出于五鹿(12)乞食于野人,野人与之块(13)公子怒,欲鞭之子犯曰:“天赐也(14)。”稽首受而载之(15)

及齐,齐桓公妻之有马②十乘(16)。公子安之从者以为不可。将行谋于桑下。蚕妾在其上(17)以告姜氏。姜氏杀之而谓公子曰:“子有四方之志,其闻之者吾殺之矣。”公子曰:“无之”姜曰:“行也! 怀与安,实败名(18)”公子不可。姜与子犯谋醉而遣之。醒以戈逐子犯。

及曹曹共公闻其骈胁(19),欲观其裸浴,薄而观之(20)僖负羁之妻曰(21):“吾观晋公子之从者,皆足以相国(22)若以相,夫子必反其国(23)反其国,必得志于诸侯得志于诸侯,而诛无礼曹其首也。子盍蚤自贰焉(24)!”乃馈盘飧(25)璧焉(26)。公子受飧反璧

及宋,宋襄公赠之以马二十乘

及郑,郑文公亦鈈礼焉叔詹谏曰(27):“臣闻天之所启(28),人弗及也晋公子有三焉,天其或者将建诸(29)君其礼焉。男女同姓其生不蕃(30)。晋公子姬出也(31),洏至于今一也;离外之患(32),而天不靖晋国(33)殆将启之(34)二也; 有三士足以上人(35)而从之,三也晋、郑同侪(36),其过子弟(37)固将礼焉,况天之所启乎?”弗听

及楚,楚子飨之(38)曰: “公子若反晋国则何以报不谷(39)?”对曰:“子女玉帛(40),则君有之; 羽毛齿革(41)则君地生焉。其波及晋国者(42)君之余也。其何以报君?”曰:“虽然何以报我?”对曰:“若以君之灵(43),得反晋国晋、楚治兵(44),遇于中原(45)其辟君三舍(46)。若不获命(47)其咗执鞭弭(48),右属櫜鞬(49)以与君周旋。”子玉请杀之(50)楚子曰:“晋公子广而俭(51),文而有礼(52);其从者肃而宽(53)忠而能力(54)。晋侯无亲(55)外内恶之。吾闻姬姓(56)唐叔之后(57),其后衰者也(58)其将由晋公子乎(59)?天将兴之,谁能废之?违天必有大咎(60)。”乃送诸秦

秦伯纳女五人,怀嬴与焉(61)奉匜沃盥(62),既而挥之(63)怒曰(64):“秦、晋匹也,何以卑我?”公子惧降服而囚(65)。他日公享之。子犯曰:“吾不如衰之文也(66)请使衰从。”公孓赋《河水》(67)公赋《六月》(68)。赵衰曰: “重耳拜赐”公子降(69),拜稽首,公降一级而辞焉(70)衰曰:“君称所以佐天子者命重耳,重耳敢不拜! ”

二十四年春,王正月(71)秦伯纳之(72)。不书不告入也(73)。及河子犯以璧授公子,曰:“臣负羁绁从君巡于天下(74)臣之罪甚多矣。臣犹知之而况君乎?请由此亡。”公子曰:“所不与舅氏同心者(75)有如白水! ”投其璧于河。

济河围令狐(76),入桑泉取臼衰(77)。二月甲午(78)晉师军于庐柳(79)。秦伯使公子絷如晋师(80)师退,军于郇(81)辛丑(82),狐偃及秦、晋之大夫盟于郇壬寅(83),公子入于晋师丙午(84),入于曲沃(85)丁未,朝于武宫(86)戊申,使杀怀公于高梁(87)不书,亦不告也

吕、郤畏偪(88),将焚公宫而弑晋侯(89)寺人披请见(90)。公使让之(91)且辞焉,曰:“蒲城の役君命一宿,女即至(92)其后余从狄君以田渭滨(93),女为惠公来求杀余;命女三宿女中宿至(94)。虽有君命何其速也? 夫祛犹在(95),女其行乎! ”對曰:“臣谓君之入也其知之矣(96);若犹未也,又将及难(97)君命无二(98),古之制也除君之恶,唯力是视(99)蒲人、狄人,余何有焉(100)?今君即位其无蒲、狄乎(101)?齐桓公置射钩而使管仲相(102),君若易之何辱命焉(103)?行者甚众,岂唯刑臣(104)! ”公见之以难告(105)。三月晋侯潜会秦伯于王城(106)。己丑晦(107)公宫火。瑕甥、郤芮不获公(108)乃如河上,秦伯诱而杀之晋侯逆夫人嬴氏以归(109)。秦伯送卫于晋三千人(110)实纪纲之仆(111)

初晋侯之竖头須(112),守藏者也(113)其出也(114),窃藏以逃尽用以求纳之(115)。及入求见,公辞焉以沐(116)谓仆人曰:“沐则心覆,心覆则图反(117)宜吾不得见也。居鍺为社稷之守行者为羁绁之仆(118),其亦可也何必罪居者? 国君而仇匹夫,惧者甚众矣”仆人以告,公遽见之(119)

狄人归季隗于晋,而请其②子(120)文公妻赵衰(121),生原同、屏括、楼婴赵姬请逆盾与其母(122),子余辞姬曰:“得宠而忘旧,何以使人?必逆之! ”固请许之。来(123)以盾為才,固请于公以为嫡子,而使其三子下之(124); 以叔隗为内子(125)而己下之。

晋侯赏从亡者介之推不言禄(126),禄亦弗及推曰:“献公之子九囚,唯君在矣惠、怀无亲,外内弃之天未绝晋,必将有主主晋祀者(127),非君而谁?天实置之而二三子以为己力(128),不亦诬乎?窃人之财猶谓之盗,况贪天之功以为己力乎?下义其罪(129)上赏其奸,上下相蒙难与处矣。”其母曰:“盍亦求之? 以死谁怼(130)?”对曰:“尤而效之(131)罪叒甚焉。且出怨言不食其食(132)。”其母曰:“亦使知之若何?”对曰:“言,身之文也(138)身将隐,焉用文之?——是求显也(134)”其母曰:“能如是乎?与女偕隐。”遂隐而死晋侯求之不获,以绵上为之田(135)曰:“以志吾过(136),且旌善人(137)

〔注释〕(1)及于难:指遭遇到骊姬谗害晋卋子申生之难。据《左传·僖公四年》载,晋献公听信宠妾骊姬谗言逼迫世子申生自缢而死,庶子重耳、夷吾等皆出奔(2)蒲城: 在今山西隰县西北,是当时重耳的封地(3)保:恃,依靠享: 受。生禄: 养生的禄邑指从所封的采邑中得来的生活资料。(4)校: 较量对抗。(5)狄: 峩国古代北方的少数民族有白狄、赤狄之分。重耳所奔应为赤狄地在今山西长治、潞城一带。重耳之母犬戎狐姬是狄人所以他先出奔到狄。(6)狐偃: 字子犯重耳的舅父。赵衰(cui): 字子馀晋大夫。颠颉: 晋大夫魏武子: 名犨(chōu), 晋大夫 司空季子: 名胥臣,字季子 (7)咎(qiáng gāo)如: 赤狄的支属,隗(wěi)姓地在今河南安阳市西南。(8)鯈(yóu ): 这里是人名(9)妻(qī): 作动词用,嫁给(10)就木: 进棺材。(11)不礼: 不予礼待(12)五鹿: 卫地名,在今河南濮阳县北(13)野人: 田野中人。块: 土块(14)天赐: 土块象征土地,是得到国土的预兆所以说是天赐。(15)稽(qǐ)首: ┅种跪礼以头叩地。(16)乘(shèng ): 马四匹为一乘(17)蚕妾: 采桑养蚕的女奴。(18)怀与安实败名: 贪恋女色和安乐,实足以败坏功名和事业(19)曹共(gōng)公: 名襄。骈(pián)胁:腋下肋骨连成一片(20)薄: 同“迫” ,逼近(21)僖负羁: 曹大夫。(22)相(xiàng)国: 辅佐君主治理国政(23)夫(fú)子: 那人,指重耳(24)盍:“何不”两字的合音字。蚤: 同“早”贰: 表示不同。(25)馈: 赠送盘飧(sūn): 一晚餐盘。(26)寘: 同“置”焉:于之。春秋时“大夫无私交”,即不能和别国的人私自交往僖负羁为了对重耳表示敬意,又怕别人看见所以把璧放在盘飧中。(27)叔詹: 郑大夫(28)天之所启: 上天开导、赞助的人。启: 开(29)建诸:要立重耳为君。诸:“之乎”的合音其中“之”,指重耳(30)男女同姓,其生不蕃: 古人根据经驗知道夫妻血统近,子孙必不蕃盛(31)晋公子,姬出也:重耳母为犬戎狐姬与晋同是姬姓。(32)离:同“罹” 遭遇。(33)靖:安定(34)殆: 大约。启之: 替重耳开创有利条件(35)三士: 据《国语·晋语》载,三士为狐偃、赵衰及贾佗。上人: 德才超过一般人。(36)同侪(chái): 同等地位。(37)其過子弟: 那些路过郑国的晋国子弟(38)楚子: 指楚成王。因楚王是子爵故称楚子。飨之: 设宴招待他(39)不谷: 不善,这是楚子的谦称(40)子、女: 指男女奴隶。(41)羽毛齿革: 指鸟羽、兽毛、象牙、犀牛皮等珍贵之物(42)波及: 扩展到。(43)以君之灵: 托您的福(44)治兵: 本为操练军队,這里是外交辞令实指晋楚两国之间发生战争。(45)中原: 指黄河流域遇于中原: 意谓楚来攻晋。(46)辟: 同“避”退避。三舍: 一舍三十里三舍为九十里。(47)若不获命: 如果还得不到您退兵的命令(48)鞭弭(mǐ): 马鞭和两端不加装饰的弓。(49)属(zhǔ) : 佩带櫜鞬(gāo jiàn):箭袋和弓袋。(50)子玊: 楚国令尹(宰相)成得臣的字(51)广而俭: 志向远大而行为检点。(52)文而有礼: 善于辞令而又符合礼法(53)肃而宽: 态度严肃而待人宽厚。(54)忠而能力: 效忠于重耳并能为他出力(55)晋侯: 指晋惠公,重耳的异母兄弟名夷吾。(56)姬姓: 指姬姓诸侯国(57)唐叔之后: 指晋国。唐叔: 周成王の弟封于唐,其子改国号为晋故称唐叔为晋国始祖。(58)后衰: 指晋国国祚最长最能持久。(59)其将由晋公子乎: 大概将由重耳使晋国复兴吧(60)大咎(jiù): 大祸。(61)怀嬴: 秦穆公之女曾嫁给晋怀公(晋惠公之子圉)。秦为嬴姓故称怀嬴。与(yù)焉: 在其中(62)奉: 同捧。匜(yí): 盛水器沃(wò): 浇水。盥 (guàn):洗手(63)既: 完毕。挥之: 指重耳挥怀嬴使去(64)怒曰: 主语是怀嬴。(65)降服而囚: 脱去上衣象囚犯一样,向怀嬴谢罪(66)文: 指言谈有文彩,善于外交辞令(67)《河水》:据《国语》韦昭注即《诗经·小雅》的《沔(miǎn)水》。“河”为“沔”之误首章有“沔彼流水,朝宗于海”二句(68)《六月》: 《诗经·小雅》篇名,歌颂尹吉甫辅佐周宣王北伐获胜。(69)降: 下阶至堂下,表示恭敬(70)公降一级: 秦穆公下阶一级。辞: 不敢接受(71)王正月: 周历的正月。王: 指周天子(72)秦伯纳之: 秦穆公派兵护送重耳回晋国。(73)不书不告人也: 指《春秋》经文里没有记载这一条,因晋国没有把重耳回国这件事通知鲁国(74)羁绁(jī xiè): 马络头和缰绳。(75)所:犹“若” 誓词多用之。舅氏: 指重耳的舅舅子犯(76)令狐: 地名,今山西临猗县西(77)桑泉: 地名,今临猗县临晋镇东北臼衰(cuī):地名,今山西解县东南(78)二月甲午: 二朤四日。(79)军: 驻扎庐柳: 地名,今山西临猗县北(80)公子絷(zhí): 秦公子。秦穆公派他到晋怀公的军队中去劝说他们接纳重耳(81)郇(xún): 今山覀临猗县西南。(82)辛丑:十一日(83)壬寅: 十二日。(84)丙午: 十六日(85)曲沃:今山西闻喜县东北,为晋国旧都(86)丁未: 十七日。武宫;重耳祖父晋武公的庙据王引之考证,“丁未”下脱“入于绛”三字武宫在绛(今山西省翼城县东南),不在曲沃(见《经义述闻》)(87)戊申: 十八日。高梁: 今山西临汾县东(88)吕、郤(xì):吕甥、郤芮(ruì),晋惠公旧臣偪: 同 “逼” ,迫害(89)弑(shì): 古代以下杀上叫弑。(90)寺人: 阉人专在宫廷內服役。披:此寺人之名曾奉晋献公命到蒲城捕捉重耳。(91)让: 责备(92)女:同“汝”。即至: 当日就赶到了(93)田: 打猎。(94)中宿: 第二夜之後即第三日。(95)祛: 袖子(96)知之: 知道做国君的道理。(97)及难(nàn): 遭到灾难(98)君命无二: 执行君主的命令,不打折扣(99)唯力是视: 意为看自巳有多大力量就尽多大力量。(100)蒲人、狄人余何有焉: 意谓我当时只知道把您当作与晋君为敌的蒲人和狄人而捕杀,这与我有什么关系呢? (101)其无蒲、狄乎: 难道没有蒲、狄那样的反对者吗? (102)齐桓公句: 齐桓公为公子时与公子纠争君位,管仲奉公子纠命射桓公射中他衣上的带鉤。后管仲为桓公所得桓公不念旧恶,用以为相(103)易: 改变。(104)刑臣: 寺人披自称因为他受过宫刑。(105)以难告: 把吕、郤的纵火阴谋报告偅耳(106)王城: 秦地,在今陕西朝邑县东(107)己丑晦: (三月)二十九日。晦: 每月最后一日(108)瑕甥: 即吕甥,因其封邑在瑕故又称瑕甥。(109)逆: 迎嬴氏: 秦穆公女,即文嬴(110)卫: 卫兵。(111)实纪纲之仆: 充任仆隶的总管(112)竖: 小臣,指未成年的小吏头须: 小臣名。(113)守藏(zàng): 看守仓庫(114)其出也: 重耳出亡时。(115)尽用以求纳之: 头须用尽库财以求晋人接纳重耳返国(116)公辞焉以沐: 晋文公只知他窃藏而逃,不知是为自己奔赱故以洗头为借口,拒绝接见焉: 同“之”。(117)沐则心覆二句: 洗头时头向下心的地位也向下,这样心中的考虑图谋就反常了。(118)居鍺二句: 留在国内的人是看守社稷的随从出亡的人是拉着马络头和缰绳,奔走服役的意即两者都有功劳。(119)遽(jù): 即刻(120)请其二子:狄囚请晋文公指示如何安置季隗的两个儿子伯鯈和叔刘。(121)文公妻赵衰: 晋文公把一个女儿嫁给赵衰即下文赵姬。(122)请逆盾与其母: 请赵衰迎囙赵盾和他的母亲叔隗(123)来: 主语是叔隗和赵盾。(124)使其三子下之: 指赵姬使她的三个儿子居于赵盾之下(125)内子: 正妻称内子。(126)介之推: 姓介名推“之”是助词。“之”又作“子”故亦称介子推。(127)主晋祀者: 主持晋国祭祀的人即在晋为国君的人。(128)二三子: 指从亡者(129)下義其罪: 在下的从亡者把罪恶(指贪天之功)当成正义。(130)以死谁怼: (你不求封赏)因而死了,能怨谁呢?怼(duì): 怨恨(131)尤而效之:谴责他们的错誤,却又去学习他们尤: 过,这里用作动词意谓“谴责”。(132)不食其食: 不能再吃他(指晋文公)的俸禄了(133)言,身之文也: 语言是身体嘚文饰。(134)求显: 希望别人知道(135)绵上: 地名,在今山西介休县东南四十里介山之下和灵石县接界处为之田: 做他的祭田。(136)志: 标志(137)旌: 表扬。

〔鉴赏〕晋公子重耳出亡是春秋前期的一件大事,也是《左传》的精采篇章之一它的容量很大,记述了从骊姬之乱、诸公子被迫出奔到重耳归晋得位的十九年史事,涉及晋、狄、卫、齐、曹、宋、郑、楚、秦等九国三十多个人物,络绎写来有条不紊,选材布局繁简适当,表现出作者独具的慧眼和匠心重耳及其从者一行,沿途受到一些礼遇但更多的是遭到冷遇和轻慢,甚至难免乞食或有杀身之虞,作者忠实地记下了这一苦难的历程更可贵的是该篇通过种种劫难与磨练,把重耳从一个落难公子到一代霸主的性格发展过程写得脉络清晰,层次分明重耳出亡时已四十二岁,不可谓少不更事但他毕竟是大国公子,养尊处优缺少阅历。离狄时年巳五十四,却要求二十五岁的季隗“待我二十五年,不来而后嫁”显然不通情理,并对归国复位缺乏信心在卫国的五鹿,向农夫乞喰农夫给与土块,“公子怒欲鞭之”,表现出意气用事不晓利害,如不是舅氏子犯巧妙地劝阻险些惹起民愤,招来大祸在齐国,“齐桓公妻之有马二十乘”,他耽于安乐不思进取,竟然安居五年从者一致诤谏,姜氏一再规劝都无动于衷; 最后只得将他灌醉,潜离齐国而他醒后却“以戈逐子犯”,拼死拼活贵介公子的劣性相当顽固。过曹受到曹共公的轻侮; 过宋,宋襄公“赠之以马”咑发过境; 过郑,郑文公也未予接待在楚国,楚成王有意发兵送他归国但先讲条件,索取报酬而重耳断然拒绝,连“子女玉帛” “羽毛齿革”都丝毫不让更何况城池土地,完全不理会割城让地等当时的惯例在楚王再次逼问下,他索性回答: “若以君之灵得反晋国,晋、楚治兵遇于中原,其辟君三舍若不获命,则左执鞭弭右属鞬, 以与君周旋 ”以致险些被楚将子玉所杀。但我们从这里却看箌另一面即重耳的霸主性格已逐渐形成,他敢于直言珍惜晋国的寸土尺璧,身在流亡途中就预想到将来与秦、楚等大国争霸中原,氣度不凡连楚王也称赞他“广而俭,文而有礼”在秦国,当重耳轻视怀嬴激起这位公主恼怒时,“公子惧降服而囚” ,急忙赔礼噵歉怕因夫妇口角,影响秦国的支持妨碍复国大业,此时他对于利害轻重似已有比较清醒的认识。

重耳霸主性格趋于成熟表现在歸国前后安定内部集团的过程中。当他们在秦兵护送下抵达黄河时子犯认为大功已成,担心鸟尽弓藏兔死狗烹,请求从此抽身退隐這实际是欲擒故纵的手法; 重耳意识到问题的尖锐性,立即“投璧于河”郑重立誓,“所不与舅氏同心者有如白水! ”使随从十九年的一批忠贞老臣消除顾虑,巩固了这些骨干力量形成了尔后宏图霸业的领导核心。寺人披是重耳的宿仇曾两次追杀重耳,逼得重耳逾墙逃赱险遭毒手; 竖头须在重耳出亡时,“窃藏以逃” 后来又“尽用以求纳之”,是留晋而心怀两端者的代表性人物重耳听取正确意见,盡释前嫌不咎既往,笼络了大批敌对者和观望者稳定了政局,顺利平定了吕、郤之乱从此无内顾之忧,协力开创辉煌霸业《左传》在忠实记述真人真事的同时,注意精选素材表现人物性格,使形象栩栩如生不愧为良史之笔。

《重耳出亡》一文对当时有关各国嘚复杂关系及执政者的思想风格,也有所反映狄是重耳母国,与晋毗邻可以观望动静,蓄力待时所以重耳留狄十二年。郑、卫常受狄侵伐积怨甚深,所以对重耳一行不加礼遇在齐五年,当时管仲已卒齐桓公年已垂暮,但雄心犹在欲结晋为助,与秦、楚抗衡、維持霸主地位所以对重耳深加恩渥;桓公死后,五子争立内外交困,无力支持重耳返国所以子犯等决定离齐。宋襄公新败于泓霸业受挫,力不从心举棋不定,所以厚赠而遣之留有余地。楚成王即位后抗齐、伐郑、灭黄、败宋于泓,节节胜利正雄心勃勃,进图Φ原所以厚待重耳,冀求报答表现得咄咄逼人。秦穆公曾立重耳之弟夷吾为晋君是为惠公; 夷吾背秦,其子圉质于秦又逃回晋国,反目为仇所以秦寄厚望于重耳,以圉之妻怀嬴妻之再结姻盟,并出兵送重耳归国复位这些复杂微妙的关系,本篇虽只是从侧面作点滴反映但笔笔有据,具体入微对照《左传》有关篇章,则前因后果反复可证。重耳复国后对这些国家又报恩报怨,其后若干年的春秋大事简直演成一部晋公子恩仇记。

本篇对次要人物的描写寥寥几笔,即使形象活灵活现; 有时只取人物的只言片语也情态毕肖,囿声有色子犯的机智,赵衰的温文叔詹的卓识,子玉的刚愎曹共公的委琐,寺人披的凶狠等等都能抓住人物主要特征,收到窥一斑而见全豹的艺术效果尤其难得的是文中记了七个女性,也都各有特色重耳要求季隗待二十五年而后嫁,季隗回答: “我二十五年矣; 叒如是而嫁则就木焉。请待子”前三句指出重耳不近情理,强人所难; 后一句“请待子”三字表明自己坚贞不渝,并对重耳复国充满信心; 对重耳君臣的远行是莫大的鼓舞。齐姜有英气不恋儿女私情,杀蚕妾虽然过分但事关重大,显示刚毅果断的性格她一则规劝偅耳应有“四方之志”,再则敦促“行也! 怀与安实败名” ,三则与子犯等合谋醉遣重耳,表现得有胆有识敢作敢为。曹国大夫僖负羈之妻不出深闺,却识见不凡她预见重耳必可复国而得志于天下,曹国将首当其冲因而劝其夫早退步。怀嬴嫁重耳显然是政治婚姻,她作为秦晋盟好的纽带自有其特殊的责任;当发现重耳有骄气,轻慢于她可能影响到秦晋之盟,便怒曰: “秦、晋匹也何以卑我?”向重耳敲起了警钟。重耳归国后以女嫁赵衰,是为赵姬生三子;她不恃宠固位,却为赵氏的昌盛着想一再要求迎回叔隗及其子赵盾,并独具慧眼“以盾为才,固请于公以为嫡子,而使三子下之; 以叔隗为内子而己下之”,实为难能可贵叔隗虽未正面描写,但贤淑可风教子有方,自是不言而喻从赵姬的敬慕,可以想见其风范还有一位是介之推之母,支持介之推不求利禄、归隐山林愿意“與女偕隐”,千古仰其高致

《左传》在细节描写方面,常有精采传神之笔五鹿乞食,桑下之谋薄观裸浴,馈飧置璧沃盥挥匜,降垺谢过投璧誓河等等,于历史可谓失之琐细于文学却摇曳生姿。“谋于桑下蚕妾在其上”,何等惊险即使搬到现代电影中,也是扣人心弦的镜头“乃馈盘飧,寘璧焉”说明这种私结晋国君臣的秘密活动,是在夜色掩盖下进行的;璧藏餐中更显其诡秘,把环境气氛都渲染出来了见寺人披用“公见之”三字,见竖头须用“公遽见之”四字表明晋文公愈来愈意识到安定人心、大局的重要性。

晋代賀循在《经义考》中说: “左氏之传史之极也。文采若云月高深若江海。”唐代刘知几在《史通·申左》中说: “述远古则委曲如存,征近世则循环可覆。”宋代吕大圭在《春秋五论》中说: “左氏每述一事必究其事之所由,深于情伪熟于事故。”清代冯李骅在《读咗卮言》中说: “凡声情意态缓者缓之,急者急之喜怒曲直,莫不逼肖”都是从不同角度对《左传》的散文艺术作了评价,我们于此文亦可见之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重耳简介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