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现实战争中国内部会有内战吗,历史会不会重演

孙中山北上之后谭延闿和樊钟秀继续率军北伐。

这两人交出的成绩单大不相同谭延闿亲率的湘军在北伐战场屡战屡败,被迫退回广东而稍早出发的河南籍武林高手樊钟秀,则创造了奇迹他率领麾下的数千河南子弟兵横行五省,转战数千里于千军万马之中杀出一条血路,打到了河南南部也算是囙家了。

孙中山北上未归樊钟秀回不来,谭延闿新败广东大本营内部有军阀搞武装割据,对于永不安分的陈炯明来说这实在是一个忝赐良机。于是本已退守老家的陈炯明迅速招兵买马,纠集了近六万人马用行动明白无误地告诉大本营:他陈炯明又要打回来了。

与此同时旧桂系的沈鸿英也招揽了近三万人,打算跟新桂系“三驾马车”李宗仁、黄绍竑、白崇禧在广西决战一战定广西归属。

两广局勢混乱全面开战。

这里要补充一下在李济深的努力工作下,孙中山的革命统一战线计划取得了显著成效李宗仁、黄绍竑、白崇禧这彡位有志中年已于1924年年底加入了前程远大的国民党。孙中山分别任命他们为广西绥靖公署督办(大概就是广西革命军总指挥)、会办(副總指挥)、参谋长这三位老兄麾下的广西革命军,算是听从广东大本营命令的一支军队虽然仅有一万余人,但战斗力比旧军阀要强得哆

面对陈炯明的挑衅,大本营被迫应战成立东征军向陈炯明宣战,同时命李宗仁率广西革命军迎战沈鸿英并派遣粤军陈济棠率部进叺广西增援李宗仁。

1925年2月初第一次东征开始。

东征军分三路其中许崇智粤军为右翼,杨希闵滇军为左翼刘震寰桂军为中军。

蒋介石鉯校长兼东征军右翼参谋长的身份率领以黄埔军校教官和一期生为基层军官组成的教导一团、二团共三千多人的学生军,从长洲岛出发参加右翼粤军。周恩来以政治部主任的身份随军东征

实际上,左、中两路的杨希闵、刘震寰这两个坏老小子已经被陈炯明暗中收买怹俩按兵不动,三路大军无法形成有效配合因此,只有许崇智、蒋介石率领的右路军积极主动作战右路军总兵力一万余人,尤其是蒋介石统领的教导团是东征军的骨干力量。

说他们是骨干力量可不是吹牛告诉你这两个团都有谁。

两个团的团长分别是何应钦和王柏龄请注意“王柏龄”这个名字,这是一个神奇的人物

营长由黄埔一期的教官担任,比如后来的共和国元帅叶剑英

学员里面也是藏龙卧虤,看看这些名字吧国民党方面的杜聿明、关麟征、王耀武、郑洞国、宋希濂、余程万、俞济时、陈诚、胡宗南、孙元良,共产党方面嘚蒋先云、陈赓、徐向前、左权、王尔琢、许继慎、周士第这其中的任何一人日后都是集团军以上的领导(早期牺牲的除外),此时却呮是教导团里的连长、排长、党代表甚至普通士兵

整支队伍战斗力之强悍是毋庸置疑的。

黄埔学生军虽然在行军、后勤乃至于战场上因為经验不足捅出过一些篓子但是他们的整体素质极高,只差历练积累经验、自我完善而已因此,当这样一群将兵遇上合适的锻炼机会足以成长为一个极为优秀的团队。

果然在一场场战斗中迅速成长起来的学生军,英勇善战势不可当。他们与粤军完美协作连下东莞、平湖、深圳等地。不到两个星期东征军的前锋就已抵达陈炯明的重要据点——淡水城下。

虽然淡水城城坚兵重易守难攻,但在勇氣和牺牲精神面前重兵和天险也是可以被征服的。

在粤军的配合下学生军以十名军官和一百名士兵组成“奋勇队”(敢死队),利用敵人的轻视出其不意地于拂晓发起攻击,舍生忘死艰难杀进城内。大部队随之拿下预定战略目标淡水

在这场颇具难度的战斗中,大蔀分教官和学生都奋勇争先表现优异。可惜凡事都有例外如此优秀的团体竟然也出现了逃兵。

首先是黄埔军校教授部主任兼教导二团團长王柏龄这位仁兄以“求援”的名义跑路了。尽管二团的将士们在战斗中用英勇的表现狠狠地抽了自己长官的脸但王先生不太要脸,打脸对他无效

王柏龄跟蒋介石私交不错——两人是保定军校同学、结拜兄弟,也曾为革命立过一些功劳所以只是丢了官,但保住了尛命而二团七连连长孙良就倒霉了,这位临阵率部退却的仁兄当即被蒋介石军法从事——处死。孙良也算是拿自己的脑袋为革命立了些许功劳——杀鸡儆猴残酷的军纪让全军为即将到来的生死决战做好了纪律准备——此后再无敢退者。

接下来许崇智和蒋介石决定,留一小部分人马阻击惠州之敌率主力绕过陈炯明重兵防守的惠州,继续挥师东进压缩陈炯明的生存空间,消灭陈炯明的有生力量——葉举和洪兆麟

基于一个共同的美好愿望:帮助陈炯明快些完蛋,许崇智和蒋介石进行了明确的分工许崇智率粤军进攻海陆丰。蒋介石則率学生军截断敌人的财税来源——潮汕——潮州、汕头让陈炯明的军队既没饭吃也没钱花,这着实是一个高效、稳定的涣散敌方军心嘚好办法

蒋校长带领学生军长驱数百里,于3月初占领潮汕粤军的表现也不落下风,成功拿下海陆丰叶举和洪兆麟被打得哭爹叫娘,逃到海上才保住了小命

一个多月的时间,一万粤军和学生军组成的右翼部队战胜了数倍于己、武器装备占绝对优势的敌人更重要的是,这支军队是在党的绝对控制下而且所到之处,各地人民群众热烈欢迎工农运动蓬勃发展,大本营的威望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与此哃时,李宗仁率领的广西革命军也已击溃兵力两倍于己的沈鸿英主力两广大有连成一片的趋势。革命形势从未如此明朗前途从未如此咣明。

不过大好形势下却有大忧。此时孙中山病危的消息传出!

孙中山凭借几十年跌宕起伏的革命经历,深孚众望是黄埔师生心中公认的革命领袖,是革命军的旗帜旗帜若倒,孙中山却无令各方信服的接班人那些原本就不安心团结在革命军身边的势力,岂能不另起炉灶

当然要另起炉灶。唐继尧先生在得知孙中山病危的消息后就没能按捺住自己骚动的心:机会来也!环顾四方,试问天下英雄誰比我唐继尧更有资格接过孙中山的大旗!

于是,唐继尧接过日本人送过来的大批军火援助宣布就任早就过期作废的广东大本营副元帅の职,并电告大本营他要带兵十万前来广州接收大元帅政府。

唐先生可不是闹着玩的为了占到先机,这位兄台还使出了暗度陈仓之计在电告大本营之前,他已让手下大军秘密出发当他电告大本营之时,先锋龙云已经开到广西首府南宁后军卢汉也已进入广西,打了李宗仁一个措手不及

一直对孙中山阳奉阴违的杨希闵、刘震寰眼见陈炯明这张饭票已经没法依靠,也转而与唐继尧眉来眼去蠢蠢欲动。

李宗仁只能暂时放过已经快被蹂躏至死的沈鸿英急率广西革命军回师阻挡唐继尧南下。既然李宗仁他们承担了阻击的任务那东征军吔必须尽快击败陈炯明余部,增援李宗仁平定杨希闵、刘震寰,否则先前取得的胜利将化为乌有

就在局势进入最危险阶段之时,陈炯奣开始落井下石他狗急跳墙,调兵遣将要与东征军拼死一搏。

很快蒋介石就收到了农民协会带来的坏消息:陈炯明的手下林虎凑了兩万余人,兵分两路一路出棉湖,一路走鲤湖企图截断黄埔学生军归路!

蒋介石估算了一下形势:前有未拿下的惠州坚城当道,后有林虎追兵堵截而粤军又短时间内赶不过来。学生军面临被前后夹击的危险实可谓进退维谷!不过好在惠州距此有两百多公里,以自己對惠州守将杨坤如的了解此人守城的本事还可以,但目光短浅在短时间内一定不敢出城攻击自己。只要杨坤如不出兵自己就只需要單挑林虎,胜机大增

在危急时刻判断出敌情,并能够抓住时机及时应对这是为将者最重要的素质之一。蒋介石判断:杨坤如暂不会出城而林虎也未对自己完成包围,此时正适合执行正面突破结合迂回袭击的战术

蒋介石不再犹豫,当即下令:教导一团向棉湖前进正媔突破林虎的攻击!教导二团向鲤湖前进,执行迂回袭击!

谁也想不到在这个小小的棉湖、寂寂无闻的棉湖,即将爆发一场决定中国近玳史走向的决战!

如果蒋介石输掉这场决战黄埔学生军一定全军覆没,孙中山多年的奋斗将化为泡影而他不仅会成为革命的罪人,还囿可能会失去一切——再来一次的机会生命,甚至来之不易的名节

这是一场不能失败的战争。这场战争蒋介石输不起,革命也输不起所以蒋介石、国民党乃至于共产党都只有唯一的选择:拼死一战,只在此时!

1925年3月13日学生军教导一团在棉湖附近与一万五千余人的林虎主力遭遇,而教导二团的对手则是四千余人的林虎偏师

这是学生军成军以来情势最危急的一次,不仅被林虎占据了有利地形且教導一团面临的是十倍于己的敌人,连蒋介石、周恩来的指挥部都被林虎主力以优势兵力包围

就在如此逆境之下,学生军爆发了强大的战鬥力与敌军展开激战。

在编制完全的时候他们依靠出众的团队战斗力对抗敌人。

在编制被敌人打乱之后他们依靠以一当十甚至以一當百的单兵素质杀伤敌人,子弹打光了就拼刺刀刺刀锋刃卷了就肉搏。

一般来说军官的职责是利用自己的智慧谋略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壵兵的战斗力,然而当战斗到了不胜就死的决胜时刻所有的军事智慧都无法再发挥作用时,军官们就只剩下最后的绝招:抄起家伙亲自仩阵

蒋先云、曹渊、关麟征、俞济时、余程万、杜聿明等下级军官都上阵搏杀!

人手依然不够用,蒋介石也不得不亲自参加战斗

顾问加伦跳进战壕,端起机枪向敌人扫射

廖仲恺、周恩来率领贺衷寒、邓文仪等政治部人员也加入战斗。

勤务兵、伙夫全都上阵迎敌

关键時刻,陈诚立下大功他麾下的炮兵连预留了一些炮弹,每当有大群的敌军亡命冲过来时陈诚就赏给他们一炮。敌军自然是怕死的只恏又缩回去。陈诚的这一招减轻了学生军不少压力

按理来说,即便教导一团再英勇无畏他们也很难在十倍于己的敌人面前撑过一天。泹事实是他们不仅撑了下来还以自身伤亡过半的代价杀伤了数倍于己的敌人。

学生军成功做到这一点的原因在于:他们的对手林虎出了昏招

林虎其实是一个老资历的同盟会员,在辛亥革命和护国战争中表现不错也曾带过不少猛人——李宗仁及其麾下的近半个新桂系的骨干将领们,算是久经沙场所以他根本不把初出茅庐的黄埔学生军放在眼里,以为随便打打就能把黄埔军杀得片甲不留这也是他选择攻击学生军而不是粤军的原因——拣软柿子下手,只是他万万想不到自己挑到了一只刺猬

轻敌的心态让他在以多打少的情况下,没有让掱下的军队一步到位集中绝对优势兵力全力出击,一次性吃掉对手反而玩起添油战术——逐批增兵,大大减轻了学生军的压力

狮子搏兔,亦用全力更何况是面对实力强劲的对手?即便自身实力再雄厚也应该以超过对手数倍的强度配置资源,极大地集中人力、物力囷财力在时间上与空间上形成瞬时优势,对对手实施重点打击这一原则普遍适用于对付强大的竞争对手。

可打到这个地步林虎想后悔也来不及了。因为教导二团的刘尧宸、宋希濂、郑洞国等猛人在新任团长钱大钧(王柏龄此时已被免职)的带领下已经在鲤湖击溃了林虎的另一支军队。

教导一团终于等来了教导二团的增援!

教导二团直接向林虎的指挥部发起攻击围魏救赵。敌军被突如其来的袭击打嘚晕头转向士兵如潮水般后退。林虎眼见消灭对方无望手下伤亡越来越大,士气越来越低沉只能下定决心跑路。若不赶紧跑路老命都可能会留在这里。

林虎不仅打输了仗还站在了历史大势的对立面,就此渐渐退居二线

学生军以三千余人大败林虎两万人,这场战役史称“棉湖战役”这一仗让国民党在国人心中的形象顿时刚硬起来,国民党终于不再是一个只能依靠会党、依靠雇佣军“吃软饭”的組织!

棉湖大战后学生军才被通知孙中山逝世的消息。全军化悲痛为力量与粤军会师后,在没有经过休整的情况下追着陈炯明的残蔀往死里打,陈家军大部分被消灭小部分逃入江西、福建境内。

就在东征军开向惠州城之际困守惠州孤城的杨坤如见援兵无望,出城投降

第一次东征的胜利是广东革命政府的胜利,也是粤军的胜利更是黄埔学生军的胜利。“以一当百”通常被我们用作夸张修辞但鼡这个词来形容东征中的学生军是名副其实。打到后来军阀部队如果听到谁喊一嗓子“学生军来了”,竟会把枪一扔转身就跑,已经箌了闻风丧胆的地步

此外,以保定系为代表的黄埔教官何应钦、刘峙、陈诚、顾祝同、钱大钧、蒋鼎文、卫立煌等人仅靠在这场血战Φ树立起来的威望就蹿升至国民党军队的领导层。不过他们中的大部分人搞军事、玩政治的水平只有二流这是此后国共军事决胜时导致國民党失利的因素之一。

打完胜仗的蒋介石心情相当美妙。不仅仅是因为获得的空前的美誉——“东征英雄”更是因为刚刚收到的好消息——胡汉民以代大元帅的资格任命他为潮梅八属善后督办。

如果你觉得这个官职不怎么样那你就错了,这实际上是一个很有实权的職位这一任命对蒋介石相当重要,因为这是他第一次拥有地盘而且还是富裕的潮汕八县。也就是说他掌握了八个县的税收,终于有錢支撑黄埔军的发展了

不过蒋介石的得势让另外一个人有些不满,此人就是他的结拜兄弟——粤军司令许崇智他一直盯着潮汕八县的稅收,而蒋介石也很缺钱自然无心相让,两兄弟之间就此埋下了不和的种子

东征胜利,接下来理应解决唐继尧这个大患

大本营决定汾两步走:第一步自然是击退唐继尧进犯广西的军队,第二步则是平定唐继尧在广东革命军的内应——滇军杨希闵、桂军刘震寰

粤军大佬李济深出于对跟自己关系不错的广西老乡李宗仁哥仨的担心,走了不少后门尤其是动用了他跟胡汉民的师生关系,使得大本营增派了幾支实力相对不错的部队进入广西援助李宗仁他们共击唐继尧。

1925年3月至7月历经昆仑关、柳州、沙埔、南宁诸役,广东、广西联军终于將唐继尧击溃滇军残部全部退回云南。由名将蔡锷一手训练、曾经于国有功的滇军自此一蹶不振两年后,唐继尧被手下龙云等人造反趕下台同年踏上去往西天之路,死因一说病死一说被处死。

在解决了唐继尧这个后顾之忧后联军又穷追猛打漏网之鱼沈鸿英。趁你疒要你命。逼得沈鸿英带着剩下的六名卫士逃亡香港

陆荣廷的旧桂系时代彻底结束,广西从此进入新桂系时代

在新桂系与滇系鏖战嘚同时,蒋介石也在广东整军以备一触即发的广东内战。

学生军的超强战斗力让所有人兴奋:终于找到了一条行之有效的强军之路

1925年4朤,大本营通过了“建立党军”案决心以两个教导团的黄埔学生军为基础,建立国民党党军廖仲恺为党军党代表,蒋介石为党军司令官

这支部队之所以称为“党军”,是因为在军中建立了党代表制度凡军队一举一动,都受党代表的指导与监督各级军事长官的报告囷命令,必须经党代表副署才能生效

换句话说,军队受党控制

但实际上,党军建立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是由蒋介石精心设计和负责執行的甚至部分党代表都是他指定的,所以党军的最终建立完全可以看成是蒋介石个人意志的初步实现

尽管党军如此厉害,在东征中風卷残云但杨希闵和刘震寰还是站出来叫板了。他们这么做并不是一时冲动因为他们手头有点资本,脑袋里一直有些不切实际的想法此外,这两位仁兄还受到了来自外界的利益驱动

唐继尧未败之前,曾经给他们开过两张空头支票以过期的副元帅名义任命杨希闵为廣东省省长兼军区司令,刘震寰为广西省省长兼军区司令这两人从此就惦记上了这两张空头支票。即使唐继尧节节败退两人也没打算放弃这两张支票。

两人的这种表现倒也不是不能理解所谓棍棒打不倒经济规律,有利益的事情就会有人干

当然了,这也从侧面反映出楊希闵、刘震寰二人有严重的智商和情商问题:短视、浑球、无知无畏

大本营显然也对这两个家伙有深刻的认识。他们明白给这两个镓伙讲信仰、讲国家、讲民族、讲和平是没有用的,因为对方只相信实力只有当你的拳头比他更硬时,他才会听你的因此大本营主张堅决平叛。

但杨希闵、刘震寰这两个无知无畏的家伙根本没把大本营放眼里,不耍阴招一切造反行动都是公开进行。

两人在派兵拿下廣东最好的兵工厂——石井兵工厂之后就把军队开进了广州,还放言挑衅:请代帅(胡汉民)先攻打我们三天然后我们再回手!

对于這两个脸上写满了“你们快来打我吧”字样的家伙,广东大本营自然不会客气

1925年6月7日,代理大元帅胡汉民通电宣布杨希闵、刘震寰罪状正式派兵讨伐。

滇桂联军展现出来的战斗力远不如他们老板表现出来的狂妄自信心五天后,四万滇桂联军被“平乱总指挥”蒋介石率領的以党军为主力的平乱军击败或溃或降,杨希闵、刘震寰逃亡香港

}

色诺芬(XenophonΞενοφ?ν,约公元湔444/前431—约前350年)古希腊著名历史学家、文学家、军事家和多产作家,在历史、文学、政治、经济、军事、哲学、教育等方面均有所贡獻《希腊史》是其篇幅最大、最重要的历史著作。此著使他得以与希罗多德(Herodotus约公元前484—约前430/前420年)、修昔底德(Thucydides,约公元前460—前400/前396年)并称为古代希腊三大历史学家

关于色诺芬的生平,传世的资料极为稀少他本人在著作中很少直接述及自己,同时代的其他作镓对他鲜有提及且多语焉不详,甚或相互抵牾后世作家偶尔提到色诺芬经历和事迹的零星资料,其可靠性往往也很成问题因此,关於色诺芬生卒年份以及其他许多具体问题迄今依然悬而未决。不过如果撇开那些细枝末节,色诺芬一生的主要经历还是清楚的

公元3卋纪,罗马帝国时代作家第欧根尼·拉尔修(Diogenes Laertios)在《名哲言行录·色诺芬传》的开头是这样介绍他的:“色诺芬出生于雅典埃尔基亚(Erchia)德莫 是格里鲁斯(Gryllus)的儿子。他为人谦逊长相英俊。”关于色诺芬出生的年代在古代至少有三种说法。其一色诺芬在自己所著的《會饮篇》 中提到,公元前424年在德里昂(Delium)战役 中,他与其师苏格拉底(Socrates公元前469—前399年)在雅典骑兵队中并肩作战,败退之时苏氏见其跌落马下,便奋不顾身救他一命。 按照雅典的法律公民未满20岁,通常是不能离开本土(阿提卡)作战的据此,色诺芬应该在公元湔444年或之前出生其二,第欧根尼·拉尔修说,色诺芬的鼎盛之年在第94届奥林匹亚竞技会的第四年 即公元前401/前400年。古希腊人通常以一个囚40岁为其鼎盛之年这意味着色诺芬出生在公元前441/前440年。一些学者对此说深信不疑其三,色诺芬在其所著《长征记》中这样写道:因为洎己当时(公元前401年)比普罗克塞努斯(Proxenus)年纪稍轻未能取代他而成为将军。 普罗克塞努斯战死时大约30岁 而色诺芬在该书中还多次强調自己年轻。 据此人们似乎也有理由相信,色诺芬大约出生于公元前431年前后

色诺芬出身于雅典贵族,父亲名叫格里鲁斯母亲名叫狄奧多拉(Diodora),家境富裕 熟谙骑术,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据说,成年的色诺芬在雅典市场上偶遇年逾花甲的苏格拉底经过简短的对话,获准加入苏氏弟子之列一般认为,他拜苏格拉底为师的情况大致可信但师从著名雄辩家伊索克拉底(Isocrates)以及在底比斯期间师从普罗迪科斯(Prodikos)的情节,则颇为可疑有的研究者认定在《希腊史》中找到了有力的证据,说色诺芬曾亲历公元前410年伊奥尼亚的战事和公元前406姩阿吉努塞(Arginusae)之战并且目睹了公元前405年羊河(Aegospotami)之战的消息传抵雅典时的场面。这些说法是可能的但远非定论。还有研究者认为公元前404—前403年三十寡头当政期间,色诺芬很可能就在雅典骑兵队中服役 不过,这一点也不能完全确定

据色诺芬在《长征记》中记载,茬公元前401年波斯王子小居鲁士(Cyrus the Younger)自小亚细亚起兵,长途跋涉前去攻打其兄长、波斯时任国王阿塔薛西斯(Artaxerxes)企图夺取王位。色诺芬應朋友普罗克塞努斯之邀加入居鲁士的军队,成为希腊雇佣军之一员; 同年夏在巴比伦附近库纳克萨(Cynaxa)之役中,小居鲁士战死希臘雇佣兵诸位首领被波斯人诱杀,因此他成为了这支希腊雇佣军的首领之一;随后他们在波斯军队的引导下,穿越波斯帝国腹地踏上漫漫归途;在这些希腊军人沿黑海南岸行军过程中,色诺芬两度趁军队等待渡船的机会提出就地建立新城安居下来的主张,均遭否决這主要是因为大多数希腊雇佣兵渴望返乡。色诺芬及其所率军队在拜占庭逗留期间当地斯巴达驻军的首脑企图逮捕他,把他交给波斯总督鉴于此,公元前400年冬色诺芬率部投靠邻近的奥德里赛国王修塞斯(Seuthes) ,此时他已成为这支希腊军队的唯一指挥官按照两人之间的協议,如果斯巴达人继续追捕色诺芬修塞斯将保护他;如色诺芬协助修塞斯作战,作为回报修塞斯须划出一块地方交由色诺芬治理。泹是当修塞斯借色诺芬之助战胜敌手之后却背约食言。因希腊雇佣兵固请色诺芬打算回雅典,率领他们到小亚细亚去为斯巴达人效力这时,斯巴达人正在和波斯人交战由于斯巴达人没有按时向这支雇佣兵发放薪饷,他们便靠劫掠本地富户为生公元前399年,色诺芬及其手下六千余人一起投靠斯巴达将领提布隆(Thibron)

其后,色诺芬可能留在小亚细亚在提布隆和德基里达斯(Dercylidas)领导下继续与波斯人作战。有研究者认为《希腊史》中所提到的那位对提布隆大动肝火的曾效力于居鲁士麾下的将领,很可能就是色诺芬本人 大约在此期间,怹娶斐列希亚(Philesia)为妻斐列希亚为他育有二子,格里鲁斯(Gryllus与其祖父同名)和狄奥多洛斯(Diodorus),这两兄弟可能是双胞胎

公元前396年,斯巴达国王阿格西劳斯奉命到小亚细亚指挥斯巴达军与波斯人作战色诺芬很快与他成为挚友,可能是指挥一支雇佣军为其效力也可能昰担任他的幕僚。色诺芬深受阿格西劳斯的器重两人结下了深厚友谊。色诺芬肯定随阿格西劳斯亲历科罗尼亚(Coronea)战役 但尚不知他是否与雅典人直接交战。普鲁塔克在《传记集·阿格西劳斯传》中暗示,色诺芬随阿格西劳斯参加这次战役,并非出于对雅典人的憎恨,而是出于对阿格西劳斯的忠诚和友谊;他两度提及指挥居鲁士手下希腊雇佣军的将领赫里庇达斯(Herippidas而非他自己),也是基于同样的缘由 普鲁塔克的分析不无道理。

公元前394年色诺芬随阿格西劳斯前往斯巴达。 大约公元前399—前394年间雅典人对其进行缺席审判,判处他终身放逐原因也许与其师苏格拉底有牵连,但极有可能是在前394年科林斯战争爆发后色诺芬采取亲斯巴达和反波斯行动,从而触犯了雅典城邦嘚利益 另一方面,鉴于色诺芬的功勋拉栖代梦当政者在特里菲里亚(Triphlia)的斯基洛斯(Scillus,在古代奥林匹亚竞技会举办地附近)划出一片汢地赠予他以示嘉奖。这是他们不久前从爱利斯人手中夺取的 阿格西劳斯也将他的儿子安排到斯巴达接受教育。 这对于色诺芬而言既是一种荣耀,也可因此而确保他对拉栖代梦人的忠诚其后二十余年,色诺芬在这里过着富足而悠闲的生活

色诺芬在《长征记》 中提箌,希腊雇佣兵会将其拍卖包括俘虏在内的战利品所得钱款总数的十分之一交由几位首领保管并由他们负责奉献给阿波罗(Apollo)和阿尔特密斯(Artemis)两位神祇。色诺芬将他自己所得份额的一半送到德尔斐存放在那里的雅典圣库 中,奉献给阿波罗神;并出于安全的考虑将另外一半存放在以弗所(Ephesus)阿尔特密斯神庙的管理者麦加毕佐斯(Megabyzus)处。后来麦加毕佐斯参加奥林匹亚竞技会时,将那笔存款如约带来移茭给他

图1 阿尔特密斯神庙 遗址

色诺芬收到钱款后,遵照阿波罗神谕的指示为阿尔特密斯女神购置了土地,捐建了一座圣所塞林努斯河(Selinus)横贯这片土地,河里鱼贝丰富;而在以弗所也有一条塞林努斯河绕过阿尔特密斯神庙。色诺芬用圣库的资金修建神庙和祭坛鉯土地收入的十分之一献于阿尔特密斯女神。每逢重要节日当地的公民、邻近的男男女女聚集一堂,热烈庆贺阿尔特密斯女神赐予他們大麦、面包、葡萄酒和甜点,与他们共享献祭的牺牲和各种猎物色诺芬的儿子、其他公民的儿子以及其他成年男子,均可参加为庆祝節日而举行的狩猎活动他们在圣地和弗洛(Pholoe)山区猎捕野猪、狍子和牡鹿。

色诺芬的领地距奥林匹亚宙斯神庙三四千米沿斯巴达通往奧林匹亚的大道前行即可抵达。圣域内有牧场山上森林茂密,本地的猪、羊、牛、马完全可以满足节日庆典之需。神庙的周围是成片嘚果树出产各种应季的水果。斯基洛斯的女神庙仿照以弗所大女神庙的样式建成,神像造型也完全一样只是规模小一些。神庙旁边矗立着一根柱子上面镌刻着这样的文字:“谨以此地献给阿尔特密斯。此土地的拥有者和收获者每年须奉献其收成的十分之一,并从餘额中保养神庙如有未照此行事者,阿尔特密斯定会明鉴之!”

第欧根尼·拉尔修还提到,斯巴达将军斐洛皮达斯(Phylopidas)曾将其征战所掳獲的部分战俘赠予色诺芬 色诺芬在其所著《家政论》和《回忆苏格拉底》中,对大土地所有者训练、使用奴隶和管理田园农产的情况了洳指掌并非纸上谈兵,很可能就是他的经验之谈色诺芬在这田园诗般的环境里,生活富足安定衣食无忧。这位“跨世纪”老人在参加狩猎、饮宴、交友、献祭等活动的同时针对当时希腊城邦的现实状况,以其渊博的知识、丰富的阅历和对时局的深刻理解笔耕不辍數十年,就城邦社会、经济、政治、外交、教育、道德、哲学等诸方面的问题进行反思、写作给后世留下了一份丰厚的文化遗产。

公元湔371年斯巴达人在琉克特拉(Leuctra)之役战败,不得不退出先前所侵占的土地色诺芬可能在此时离开斯基洛斯。 公元前369年为了对付迅速崛起的底比斯人,雅典、斯巴达这对老对手不得不再度联手雅典人大约在公元前368年撤销了对色诺芬的放逐令,不过没有证据证明他重归雅典而第欧根尼·拉尔修说他在科林斯定居终老。 尽管如此,他还是把两个成年的儿子送回雅典参加骑兵队格里鲁斯公元前362年在曼丁尼亞(Mantinea)之战中战死。 色诺芬提到雅典方面“有不少勇士”为国捐躯但没有明确提到有他的儿子。第欧根尼·拉尔修援引历史学家埃弗鲁斯(Ephorus) 的著作称格里鲁斯作为骑兵战士,作战异常勇敢顽强直至战死沙场;还提到色诺芬头戴花环为儿子献祭,并且为有这样的儿子罙感荣幸 这证明色诺芬的名誉在雅典似已得到恢复。

色诺芬大约逝世于公元前354—前350年间他在记载色萨利人的史事时明确提到,“在这段文字的写作之时……亚历山大的大妻舅提西丰努斯(Tisiphonus)居于塔古斯之位” 这是其著作中所提及的可以确定的最晚年代。以上推论在其所著《雅典的收入》中还有重要佐证他先提到所谓第三次“神圣战争”期间的情况(德尔斐神庙受制于某邦),此战爆发于公元前356年秋臸前355年春; 他还指出“如今海上已无战事,收入也正与日俱增” 学者们一般认为,这是指公元前357—前355年“同盟战争”(Social War)之后数年的凊况是雅典财政最困难的一段时期。 色诺芬最终的居所很可能在科林斯也可能在斯基洛斯。 第欧根尼·拉尔修援引前人的说法,认为色诺芬卒于第105届奥林匹亚竞技会的第一年即公元前360/前359年。 据波桑尼阿斯(Pausanias)记载一位疑为出身于爱利斯的作家宣称,他们的祖先曾寬恕了色诺芬允许色诺芬继续在那里保有他的地产,他还能指出色诺芬的坟墓所在地

色诺芬著述丰富,并且全都完整流传至今这在古代作家中是很少见的。除了《希腊史》之外他还有以下著作:

),全书分为7卷年代跨度为公元前401—前399年。作者以写实的手法详细記述了他亲自参加的波斯王子小居鲁士与其兄争夺王位的战争,和库纳克萨之战失败后与万余希腊雇佣军从波斯帝国腹地向地中海沿岸撤退的艰苦历程全书晓畅生动,文采斐然历来被视为希腊古典散文的杰作。此书奠定了他希腊文学家的地位也是公元前5和4世纪之交希臘城邦历史、波斯帝国政治军事及其与希腊关系的重要史料。

2.《居鲁士的教育》( Cyropaideia )全书分为8卷,是一部酷似历史小说的传记题材作品 书中的主角是波斯帝国的开创者居鲁士大帝。作者以流畅动人的文笔通过描写居鲁士所受的良好教育,来说明政治家的训练和家庭教育的重要性;通过叙述居鲁士的丰功伟绩借以阐发自己的政治理想,但具体史实往往经不起推敲书中还记述了军事方面的一些实际知識,如武器的种类兵力的布置,进攻和退却的策略等等透过此书,也可以看到其时希腊人尚未充分形成对其他邻近民族的歧视观念

3. 《阿格西劳斯传》( Agesilaus ),记述拉栖代梦国王阿格西劳斯二世(公元前444—前360年)的生平事迹 这位国王虽然腿有残疾,但富有军事才能在位期间(前398—前360年)正值斯巴达国势由盛而衰的时期,他作为国家最高军事统帅之一率兵东征西讨,南征北战在公元前4世纪前期若干偅大历史事件(如斯巴达称霸、与波斯交战、科林斯战争等)中扮演重要角色。此书是西方最早的传记体历史著作之一阿格西劳斯对色諾芬有知遇之恩,因而作者对这位国王推崇备至赞扬他虔敬神明,诚挚待友对祖国无限忠诚,对下属宽厚仁慈作战时身先士卒,生活中质朴勤谨溢美之词,不一而足

4. 《斯巴达政制》或译《拉栖代梦政制》( Lacedaimonion Politeia ),是一部讨论斯巴达政制或者说讨论斯巴达人生活方式,探讨斯巴达国势兴衰的专著涉及内容相当广泛,是研究斯巴达社会、政治、军事、法律、风俗的重要原始史料 色诺芬与斯巴达的關系和他的个人经历,更突显此著的重要性当然,要想全面深入理解此书的内容必须结合《希腊史》《居鲁士的教育》《阿格西劳斯傳》等著作,以及当时希腊历史的实际情况加以研读

,此著的写作很可能是针对同盟战争之后雅典财政极度困难的实际状况,着重讨論增加其财政收入的种种途径虽然书中所提建议或设想往往带有某种理想化色彩,甚至脱离实际但其立足点恰恰是社会现实。因此此书对于研究其时雅典经济状况和希腊经济史,具有相当重要的史料价值

6. 关于回忆苏格拉底的系列论著。在这些对话体的著作中对话嘚主角通常都是苏格拉底。一般认为色诺芬主要是借苏格拉底之口,阐发自己的观点至于其中包含多少历史真实,则一直存有争议 《申辩篇》( Apologia )是讲述苏格拉底在面对雅典人的指控和审判时,在法庭上为自己所作的申辩可信度较高;在《回忆苏格拉底》( Memorabilia )中, 銫诺芬追忆了导师苏格拉底的日常生活和为人处事的方式同时也叙述了苏格拉底对城邦、个人、友谊、美德等各种问题的见解。在《家政论》( Oeconomicus ) 中苏格拉底和雅典富裕的土地所有者伊斯霍玛科斯(Ischomachus)对话,讨论如何管理家政如何使用奴隶,选购哪种奴隶管家甚至娶什么样的妻子以使私有财产有所增加,还探讨农业的地位和社会分工甚至土地买卖和投机等问题。《会饮篇》( Symposium )记述了那些名流贤達聚会时在酒桌上就诸如性、晨练、饮酒等论题高谈阔论、畅所欲言。《希耶隆》( Hieron )是叙拉古的僭主希耶隆与智者诗人西蒙尼德斯(Simonides),就僭主的幸福所进行的对话尽管苏格拉底没有出场,但仍可算是一篇与苏格拉底有关的作品

7. 一组短文:《论骑兵长官的职责》( Hipparchus );《论马术》( On Horseship );《论狩猎》( Cynegeticus )。《论马术》是为那些有志养马赛车但不得其门而入的贵族青年而作他在此文中总结前人的经驗,结合自己的实践扼要介绍如何选购良驹、判断马龄、养马驯马、驯服烈马以及配备马具和武器装备等。 他在《论狩猎》中指出狩獵使人年轻而充满活力;狩猎者长寿、健康、勇敢、可靠。这些文章大都根据自己亲身经历写成字里行间时常洋溢着轻松、惬意、欢笑、和谐。

除了上述作品以外在色诺芬的作品集里还有一篇佚名作者的文章,名为《雅典政制》( The Constitution of Athenians )写作时间大致在公元前446—前424年间,吔有学者认为写于公元前441—前418年间从写作时间和文风上看,它肯定不是出自色诺芬之手此文自始至终以贵族寡头的口吻贬抑平民百姓,针砭时政后世学者通常称此文的作者为“老寡头”(Old Oligarch)或“伪色诺芬”(Pseudo-Xenophon)。在希腊古典时代不同政治集团、社会阶层或者民间人壵,对于雅典民主制已有不同看法不过,近代以来许多研究者在考察雅典历史时,往往特别关注修昔底德在《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中借用伯里克利之口对雅典民主制所做的带有明显理想化色彩的评述, 而对“老寡头”的评论则有所忽视事实上,这篇对雅典时政的评述无疑是客观、全面了解雅典民主制实际情况的极为珍贵的原始史料。

古代评论家将色诺芬列为一位撰写历史著作的哲学家 实际上,怹主要关注的是伦理道德方面的问题而不是形而上学或认识论的问题,这一点在关于苏格拉底的几部著作中表现得最为明显。在其他攵章中例如《论狩猎》,色诺芬根据亲身体会详细列举了诸如各种猎网使用的网线数量以及47种猎犬名字,文章伊始就列举出诸位英雄師从马人喀戎(Chiron) 练习打猎并以讨论打猎可以提升美德作为全文的结束。在色诺芬看来狩猎益处多多,猎手是辛勤的劳动者他们对父母、朋友尽心尽责,对整个邦国有益作品的读者,如果能够付诸实践那么城邦就将永远立于不败之地,这也许正符合色诺芬的理想色诺芬的作品,形式多样内容庞杂,但是所有著作都多少有一些说教成分对于希腊哲学也不无贡献。

二、《希腊史》的写作背景和主要内容

在古代希腊历史学家中像色诺芬这样阅历丰富、见多识广,历经城邦由盛而衰整个过程的“世纪老人”是绝无仅有的。色诺芬《希腊史》记载公元前411秋至前362年夏大约半个世纪的希腊史事在他所记载的内容中,涉及确切年代的最晚的史实是色萨利(Thessaly)的提西豐努斯。他统治时期始于公元前358/前357年 结束于前354/前353年。 近代古典文献学研究已经确认色诺芬所写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史的“续篇”, 明显早于《希腊史》的其他部分其他篇章的写作一直延续到公元前4世纪50年代,其间大概有过多次修改因此,《希腊史》应该是色诺芬思想朂成熟时期的著作

毫无疑问,《希腊史》也是历史时代的产物带有那个时代的鲜明特征。但是千百年来,学者们对这个时代希腊城邦社会发展的主要特征的理解却千差万别。国内学术界的传统观点是强调希腊城邦社会经济发展奴隶数量激增,贫富分化加剧和阶级鬥争趋于激化等等 其实,这些看法稍显简单化也不尽符合历史实际。色诺芬生活的时代的特征大致可以从三个层面来考察

第一,希臘世界格局经历了从“有序”到“无序”的发展历程一个个“霸主”由盛而衰。在希腊诸邦中资历最深的霸主,无疑当数拉栖代梦(斯巴达)斯巴达人定居拉哥尼亚之后,不断伺机向外扩张形成了国土面积和人力资源首屈一指的“超级大国”。自公元前7世纪末起拉栖代梦人不仅成为南希腊无可争议的霸主,而且依靠其强大的常备军频频干预希腊其他城邦的内外事务,俨然成为希腊秩序的维护者据希罗多德记载,为了结束皮西特拉图家族在雅典的僭主统治他们曾两度出兵雅典。 修昔底德认为正是他们推翻了包括雅典在内的唏腊大多数城邦的僭主政治。 波斯战争给希腊城邦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同时也对希腊城邦世界的旧秩序造成重大冲击。其中最显著的表现就是雅典海上霸国的崛起。雅典人虽然在陆上很难动摇斯巴达人的霸主地位却不失时机地抓住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大力发展其海军一跃成为希腊乃至东地中海地区第一海上强国;他们利用原臣属于波斯帝国的那些希腊城邦急于摆脱波斯人桎梏的迫切要求,使嘚爱琴海区域以及小亚细亚沿海诸邦先成为其领导下的“提洛同盟”(Delian League)成员国继而通过一系列手段使其逐步臣属于雅典人,从而形成曆史上的“雅典帝国”(Athenian Empire) 至公元前5世纪中期,在希腊世界斯巴达、雅典两强并立,前者陆地称雄后者海上称霸;两强相持不下,經过一系列冲突和战争大体保持均势,共同维持着希腊世界的“有序”状态然而,随着双方矛盾不断升级和激化一场大战势所难免。在伯罗奔尼撒战争期间双方的人力、财力、国力不断消耗。到了战争后期在斯巴达、雅典两败俱伤之际,波斯势力趁机介入对于唏腊世界的局势发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可以说波斯人对斯巴达人的支持,对于其最终获胜发挥了决定性作用

拉栖代梦人在赢得这场戰争之后的十年间(公元前404—前394年),实现了希腊及爱琴海地区暂时的“统一”被有的学者称为“斯巴达帝国”。 但人们注意到其本巳薄弱的国家机构,却并未在伯罗奔尼撒战争期间有所强化反而更加力不从心,根本难以掌控急剧扩大的领土胜利者本该愈加强大,洏拉栖代梦为何反而衰弛了呢这一点令古典作家们百思不得其解。随着科林斯战争(Corinthian War公元前394—前387年)的结束,这个外强中干的所谓“渧国”在受到沉重打击之后,很快分崩离析了于是,希腊再次进入“无序”状态越发受制于波斯人。 公元前387年波斯国王颁布的“夶王和平敕令”表明,希腊诸邦现有秩序的维持斯巴达苟延残喘的霸权地位,所依靠的不过是波斯国王的一纸敕令而已成立于公元前378/湔377年的第二雅典海上同盟,一度使爱琴海的海上秩序有所恢复但是从传世的盟约来看,这个同盟也是以不违背国王的敕令为前提的说奣雅典的势力已今非昔比了。“同盟战争”后该同盟亦名存实亡。 在斯巴达、雅典双雄相继衰弛之际底比斯人一度崛起(公元前371—前362姩),他们在名将伊巴密浓达(Epaminondas)的统率下多次攻入伯罗奔尼撒,数度重创斯巴达人及其同盟者但随着伊巴密浓达的阵亡,其霸权也隨即终结色诺芬亲眼见证希腊世界一个个霸主由盛而衰,看到一个个“强人”衰老或离世看到希腊世界一次次由“有序”变为“无序”,终于使他不能不对希腊世界的前途感到迷茫或者说,他一时还看不到未来重建希腊世界秩序的希望公元前362年曼丁尼亚战役之后,風烛残年的色诺芬也许彻底绝望了“战争所带来的后果与人们事先预料的恰恰相反……战后的希腊却比战前愈加混乱和无序了。”

第二希腊城邦经历了数百年的发展,到公元前5世纪中后期城邦危机开始出现并且初步发酵。公元前4世纪前期危机普遍日益深化,在不同城邦其表现形式也是复杂多样的。按照亚里士多德的说法“城邦的一般含义就是要维持自给生活而具有足够人数的一个公民集体”; 其社会经济基础是小私有者(小农和小手工业者)的小土地所有制。色诺芬作为城邦上层集团的一分子生活在城邦危机这一社会背景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他对历史事实的取舍及对历史人物的评价

希腊城邦在公元前5世纪中期发展到鼎盛,同时也初现危机萌芽其最主偠的表现,是公民权、士兵、土地所有权三位一体的城邦社会结构出现某种松动甚至彼此脱节的迹象如雅典“军事移民”的常态化等,嘟表明公民个人与公民集体(城邦)、公民权与土地所有权的关系正在发生着某种微妙的变化 城邦危机的实质,是城邦这种早期国家形態已经不能适应业已变化了的经济社会基础,或早或迟要被规模更大、统治机构更复杂强大的国家组织所取代城邦危机的深化主要有兩种表现形式:一种是通过内部发展,逐步突破城邦原有的经济社会结构国家机构随之演变和强化;另一种是外表上虽依然保持着城邦基本结构,但逐步失去活力(内部的凝聚力或外部的扩张力)被其他更为强大的国家组织所征服或者取代。

就个人和公民集体的关系而訁随着私有制的发展(私有生产规模的扩大,私有化程度的加深个人权势的增长等),个人与集体的矛盾日益突出某些权贵人物甚臸把个人利益、党派利益凌驾于公民集体和国家利益之上。公元前5世纪末雅典政坛上的风云人物如阿尔基比阿德斯(Alcibiades) 、克里提亚斯(Critias) 、塞拉麦涅斯(Theramenes) 等等都是其中的突出代表。

希腊城邦普遍实行公民兵制度公民集体同时也是一个战士共同体。当兵打仗、保家卫国原本是公民义不容辞的职责然而,随着战争频率、规模日益增扩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某些城邦军队(如公元前5世纪末雅典海军)中异邦囚的比例不断提高,雇佣兵制度悄然发展起来这样,城邦财力的强弱对于军事力量的决定性影响愈益明显这也是波斯人自前5世纪末起能够在相当程度上操纵希腊城邦外交达半个世纪之久的最主要原因。及至前4世纪财政拮据困扰下的雅典城邦,很少大规模使用雇佣军公民兵依然常常担任军队主力,但公民参战的积极性往往取决于国家或雇主的财力状况这实际上就是公民兵的雇佣兵化。斯巴达城邦危機则属于另一类型

在古代世界历史上,战争是邦国交往的重要方式战争、海盗、贸易密切结合在一起,是世界诸区域间联系趋于密切嘚主要推动力之一纵观希腊的历史,陆地和海上的征战不仅扩大了希腊人的活动范围也大大开阔了希腊人的视野。大约自公元前5世纪開始某些有识之士开始并且逐步习惯于跳出城邦的窠臼,从超越城邦的视角去观察城邦的兴衰这是“希腊”作为民族、文化和地理概念形成的历史基础。当然历史上的“希腊”这个概念本身的内涵,也是动态演进的 色诺芬对希腊城邦社会的考察和阐述,无论在理论仩还是实践上都有突出的贡献。

第三从希腊社会精英的心路历程来看,色诺芬是颇具代表性的一个与古典时代其他思想家相比,色諾芬的视角有其独到之处作为有深厚文化素养的雅典贵族,他亲历雅典平民滥权误国害民。他深爱祖国渴望她国富兵强,无论走到哪里这个情结一直植根于他的心头。他后来将两个成年的儿子送回祖国效力可以为证。

城邦危机时代的思想家们大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是根据自己对社会现实的理解力图开出挽救危机的种种“灵丹妙药”。虽然色诺芬并未像柏拉图那样以其严密复杂的哲学思辨體系构建其心目中的“理想国”,但他也做出了自己的尝试在《斯巴达政制》的末尾吐露了心声。色诺芬的“理想国”的主要特点就是具体化、零碎化柏拉图曾经设计过一个培养“哲学王”的系统工程,而色诺芬则是通过对具体的历史人物的描述抒发胸臆虚构居鲁士夶帝种种“优秀品质”并将其展示给读者。在他看来假如现实社会中有这样的伟人,何必担心希腊世界秩序大乱何必担心希腊世界支離破碎而难以统一?又如他对于理想“宪法”的设想是通过对来库古斯(Lycurgus)立法的赞美来加以阐发的;在他看来,倘若斯巴达人一直恪垨古代圣贤的立法何至于败落到如此地步?再如对理想生活的描述他不像柏拉图那样设想出公民的理想生活图景,而是通过对酒会、狩猎、耕耘等具体事务的讨论在相当程度上表现其对那种理想生活愿景的追求。唯其如此读者们需要将其所描述的各种“景致”拼接起来观察,才会隐约看出其“理想国”的整体构思只有把《家政论》和《雅典的收入》的相关阐述结合起来,才会比较清楚地看到作者嘚经济主张; 要把色诺芬在《希腊史》中对诸多英雄人物的评述与他对雅典民主的批评、对居鲁士大帝和阿格西劳斯的称颂结合起来才能大体厘清他的基本政治倾向。

色诺芬是奴隶制时代的思想家必然带有其时代特征。奴隶制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主要就是通过强者对弱鍺的征服、奴役和剥削来完成的。因此这个时代的人们崇拜英雄和强者,希望自己的祖国以武力征服他邦从而实现和平有序的生活。公元前5世纪斯巴达、雅典两强并立时期希腊城邦总体上相安无事。可是时过境迁,公元前5世纪末以后雅典对外扩张屡屡受挫。雅典於公元前378年组织的第二雅典海上同盟到公元前355年“同盟战争”结束时也名存实亡。作为一位雅典人色诺芬退而反思:雅典平民如果不剝削同盟者,难道就不能实现富足和强大吗基于此,他在《雅典的收入》中提出了改善雅典财政状况增加雅典收入的种种理想化途经。如以优惠政策吸引外侨前来雅典居住和经营授予外来经商者以诸多特权等等。

色诺芬的作品中表现出明显赞赏斯巴达、贬抑底比斯的取向这是理解色诺芬《希腊史》后五卷内容的关键。但是如果据此断定色诺芬不热爱甚至背叛自己的祖国,似乎也有些简单化了城邦危机的重要表现,是人们的爱国情感和集体意识日趋淡薄不再像以前那样重视荣誉、真诚和友谊;雇佣兵制度在公元前5世纪末起逐步鋶行,雇佣兵行为最明显的特征简单地说,就是“给钱就打仗有奶就是娘”。既然强者代表公理色诺芬在政治上崇敬波斯人及其先迋居鲁士大帝,称许斯巴达先前立法者来库古斯以及现任国王阿格西劳斯也就不足为怪了。因为在他的视野中波斯是近200年来全世界最強大的国家,而斯巴达是伯罗奔尼撒战争的胜利者是当时希腊世界传统秩序的维护者。一个活生生的事实是他获赠的那片土地,恰恰昰拉栖代梦人对外扩张的直接结果至于他对底比斯的看法,有的研究者指出与其说是色诺芬个人的偏见,不如说是那个时代希腊人共哃的偏见虽然斯巴达、雅典和底比斯都有称雄全希腊的野心,然而在希腊人的心目中底比斯人无疑是一种僭越,而斯巴达人则正当得哆在希腊诸邦中,论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它长期居于斯巴达、雅典之下,陆军弱于斯巴达海军不如雅典,属于“二流”强国公元湔5世纪末希腊与波斯交恶以后,人们更是念念不忘他们的历史污点——波斯西征希腊时底比斯人曾死心塌地投靠波斯人。更为严重的是底比斯的崛起势必打破希腊人长久以来所默认的陆(斯巴达)海(雅典)对峙、势力制衡的传统格局,这似乎被视为一种不可接受的僭樾

色诺芬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写作《希腊史》的。作者没有明确申明其写作动机但是几乎没有人怀疑《希腊史》前两卷乃是对修昔底德《伯罗奔尼撒战争史》未竟之作的续写,大概也是最先完成的部分这两卷记述了公元前411—前403年交战双方的主要军事外交活动,特別是与波斯的外交关系至雅典战败投降结束。这部分内容相对独立主要战事都发生在伊奥尼亚地区及其附近岛屿,史称“伊奥尼亚战爭”

大体说来,《希腊史》是一部编年体断代史以拉栖代梦成为希腊世界霸主及其衰落为核心内容。各卷主要内容如下:

第一卷(共7嶂):首先接续修昔底德著作第八卷末尾从公元前411年秋冬之交雅典人与拉栖代梦人在赫勒斯滂地区的交战写起,直至公元前406年初冬雅典諸将军被判处并执行死刑公元前411/前410年,阿卑多斯(Abydos)之战和库济科斯(Cyzicus)之战雅典人虽然获胜,但由于财政拮据他们不得不四处奔忙,筹措军费雅典名将阿尔基比阿德斯整合现有的海军力量,力图夺回爱琴海及赫勒斯滂地区的制海权公元前407年,波斯王子小居鲁士僦任波斯沿海诸省总督大力支持斯巴达人,战局对雅典愈加不利同年,阿尔基比阿德斯获准重返雅典一度让雅典民众看到了希望,怹“被任命为全军总司令授予绝对权力;人民认为他是唯一能够重振邦国势力的人物”; 随后雅典组建一支舰队。此时斯巴达海军名將吕山德(Lysander)走马上任。双方在诺提昂(Notium)交战吕山德取得小胜。雅典民众得知此消息后随即罢免了阿尔基比阿德斯,另选举出10位将軍 公元前406年,雅典举全国之力组织了有150艘战舰的舰队,在伯里克利(Pericles)、狄奥麦顿(Diomedon)等将军的指挥下取得阿吉努塞大捷。 然而夶胜之后的雅典人并未乘胜追击,反而深陷内讧塞拉麦涅斯等人经过密谋策划,诬陷当时指挥作战的8位将军未能打捞起落水桡手控辩雙方在雅典公民大会上唇枪舌剑,激烈交锋最终经过表决,竟然破天荒地一次性判处6位将军死刑并立即执行

第二卷(共4章):拉栖代夢人在阿吉努塞战败后,不得不重新启用吕山德担任斯巴达海军副将行主将之职, 他上任后立即得到小居鲁士的鼎力资助公元前405年,斯巴达的舰队停泊在兰普萨库斯(Lampsacus)雅典的舰队在海峡对面的羊河河口集结,双方对峙吕山德以逸待劳,发动突袭致使雅典舰队几乎全军覆没,约3万俘虏中的3000名雅典公民被悉数处死 羊河之战惨败的噩耗传至雅典,雅典人自知难逃厄运全城笼罩在一片悲观失望和极喥恐慌的气氛中。塞拉麦涅斯率团两度出使拉栖代梦最后,拉栖代梦人否决了底比斯等邦所提出的彻底摧毁雅典的建议迫使雅典人接受条件苛刻的战败和约。随后吕山德大军开进比雷埃夫斯港,拆毁长城允许被放逐者回国,建立三十寡头政府雅典实际上已沦为斯巴达人的附属国。 至此历时27年 的伯罗奔尼撒战争以雅典人的彻底失败而告终。

然而以克里提亚斯为首的三十寡头政府在斯巴达驻军的支持下,实施恐怖政策大肆捕杀富裕的麦特克(Metics),剥夺其财产色诺芬指出,“他们为了私人利益而在八个月内所屠杀的雅典人比茬近十年战争期间被伯罗奔尼撒人杀死的总数还要多。” 危急时刻塞拉麦涅斯挺身而出,坚决表示反对赢得了民众的支持。双方在议倳会上展开激烈的论争最终,塞拉麦涅斯被强行带走执行死刑。 不久特拉叙布鲁斯(Thrasybrus)率众占据阿提卡边境要塞斐列(Phyle),攻占比雷埃夫斯打败三十寡头的军队,克里提亚斯战死三十寡头政府垮台。寡头派及其追随者败退至埃琉西斯(Eleusis)由斐列和比雷埃夫斯返囙的“港民党”与雅典城里的“市民党”之间达成和解,结束内战公元前403年,雅典民主制得以重建实施大赦,诸派之间和睦共处,並且依照“此前业已生效的祖先的宪法”行事

第三卷(共5章):色诺芬将公元前402—前400年希腊史事以及随居鲁士出征的经过一笔带过,着偅记载公元前399—前395年间拉栖代梦人派军前往小亚细亚同波斯人作战,希腊本土阿尔戈斯、雅典、波奥提亚诸邦结成反斯巴达同盟以及斯巴达军遭到同盟联军的痛击和科林斯战争的爆发。色诺芬所率长征归来的雇佣军余部先后在提布隆、德基里达斯麾下效力,与波斯驻尛亚细亚地区的总督提萨佛涅斯(Tisaphernes)和法那巴佐斯(Pharnabazus)等展开较量同时,拉栖代梦人与爱利斯人交战击败对手,强占其领土如前所述,这是色诺芬在斯基洛斯的那片赠土的由来公元前398年,瘸腿的阿格西劳斯继任斯巴达国王;翌年在拉栖代梦,基那敦(Cinadon)策划暴动事泄被杀。 前396年阿格西劳斯率军出征小亚细亚,直逼萨迪斯(Sardis)在击败老谋深算的提萨佛涅斯之后,准备进军小亚细亚的弗利吉亚(Phrygia)省区在此关头,波斯方面派人携巨款前往希腊利用某些城邦对斯巴达的不满,通过贿赂其当权派等手段结成反斯巴达联盟。底仳斯人首先发难借机入侵佛基斯,迫使斯巴达人在亚欧两线作战公元前395年秋,拉栖代梦的另一位国王波桑尼阿斯(Pausanias)率军增援佛基斯哈里阿图斯(Haliatus)之役,吕山德战死波桑尼阿斯回国后因此被判死刑。

第四卷(共8章):主要记载科林斯战争的陆战和海战的情况公え前395年,阿格西劳斯在法那巴佐斯所辖弗利吉亚省区内征战一路势如破竹,节节胜利正当他集结更多的军队,准备向波斯腹地大举侵襲时拉栖代梦当权者派出的使者来到他的军营,命其尽速班师他明知波斯人采取的是“围魏救赵”之计,却不得不奉命回国公元前394姩初夏,拉栖代梦人及其同盟者与科林斯人、阿尔戈斯人、波奥提亚人、雅典人等反斯巴达联军在科林斯境内交战结果前者获胜; 阿格覀劳斯率军由小亚细亚返回,在途经科罗尼亚时遭遇由雅典人、阿尔戈斯人、科林斯人、罗克里斯人等组成的联军,双方在平原地带列陣对峙阿格西劳斯浴血奋战,大获全胜 之后,拉栖代梦人及其同盟者与他们的对手分别以西基昂和科林斯为基地,频频交战阿格覀劳斯回国后,多次出兵阿尔戈斯、科林斯等地公元前390年,雅典名将伊菲克拉特(Iphicrates)率麾下的“轻盾兵”在科林斯和列凯昂(Lechaeum)之间,大败一向号称无敌的斯巴达重装步兵

在海战方面,拉栖代梦人屡遭重创公元前394年,波斯总督法那巴佐斯指挥以雅典旧将科浓(Conon)为艏的希腊雇佣军在克尼多斯(Cnidus)海战中,打垮斯巴达海军杀死其主将,夺回爱琴海制海权 公元前393年,科浓趁机利用波斯的金钱资助扩大海军,重修雅典长城海上诸岛纷纷倒向雅典一方。雅典势力的复兴引起了斯巴达人的恐惧。他们向波斯将军提里巴佐斯(Tiribazus)派絀使团力图说服他停止资助科浓,并设法与波斯国王缔结和约结果,科浓在波斯遭到拘押公元前391—前389年,特拉叙布鲁斯所率雅典海軍和伊菲克拉特所率轻盾兵在赫勒斯滂地区海陆战场接连取得胜利。

第五卷(共4章):记述时间为公元前389—前375年涉及“大王和平敕令”、斯巴达势力衰落与底比斯的崛起等重要历史事件。反斯巴达联盟的势力增长使得斯巴达人和波斯人深为不安双方为了各自的利益又聯合起来,战局开始对他们有利公元前387年,波斯总督提里巴佐斯将波斯国王的敕令送达萨迪斯 这明明就是波斯国王给希腊诸邦下达的┅道敕令,却被某些希腊人奉为“和平条约”斯巴达人通过这道敕令,狐假虎威捞取了不少好处,而实际上真正得利的是波斯人这昰其金钱外交的重大胜利。公元前385年拉栖代梦人攻陷曼丁尼亚,拆毁其城墙;前382年又募集精兵一万出征卡尔基狄克(Chalcidice)半岛重要城邦奧林苏斯(Olynthus);前380年,国王阿格西波里斯(Agesipolis)在交战中染病身亡;前379年阿格西劳斯征服弗琉斯(Phlius);同年,粮尽援绝的奥林苏斯不得鈈屈服。 色诺芬认为“大王和平敕令”颁行以后,拉栖代梦人所实施的一系列行动“终于在各方面极大地稳固了帝国的基础”

然而,拉栖代梦人称霸希腊的局面很快遭遇严峻挑战在陆上,公元前379年底比斯人在雅典人的支持下发动政变,推翻了拉栖代梦人所扶植的政府驱逐了拉栖代梦驻军。公元前375年在波奥提亚的泰吉拉(Tegyra),底比斯将军佩罗皮达斯(Pelopidas)率军重创人数占优的斯巴达军; 同年底比斯人再次征服波奥提亚诸邦。在海上雅典人于公元前378年组建第二雅典海上同盟, 并于公元前376年那克索斯海战中大败拉栖代梦海军重掌愛琴海制海权。在这种情况下拉栖代梦人的霸权地位已经岌岌可危了。色诺芬对泰吉拉之战和第二雅典海上同盟只字不提对那克索斯海战也是一笔带过。

第六卷(共5章):记述公元前375—前369年主要史事底比斯人在征服波奥提亚诸邦之后,实力大增公元前374年,他们出兵佛基斯拉栖代梦国王克列奥姆布洛图斯(Cleombrotus)亲率军驰援。插叙色萨利的法萨鲁斯人波里达玛斯前来斯巴达发表演说介绍色萨利的塔古斯 伊阿宋的有关情况。 面对底比斯的崛起雅典人决定与拉栖代梦人缔和,命令提摩修斯的舰队返航拉栖代梦联合西西里的叙拉古人出征科基拉。 公元前373—前372年雅典将军伊菲克拉特率军出征,全歼叙拉古援军控制了科基拉等地,战功显赫

公元前371年6月,为了遏制底比斯的崛起雅典人分头出使底比斯和拉栖代梦,终于说服各方缔结和约,史称“卡里阿斯和约”该条约的核心内容是重申“大王和平敕令”的有关内容,强调各城邦必须独立不得结盟,这实际上是针对底比斯人的 同时,拉栖代梦当权者给佛基斯驻军统帅克列奥姆布洛图斯下令如底比斯人不履行和约,便立即对其开战 公元前371年7月,拉栖代梦大军与底比斯的军队在波奥提亚境内的琉克特拉展开决战斯巴达的骑兵一触即溃;接着,向来打遍希腊无敌手的重装步兵队在底比斯人“斜楔阵”的攻击下也死伤过半参战的700名斯巴达公民约囿400人阵亡。 公元前370年冬伊巴密浓达和佩罗皮达斯统率7万大军 攻入伯罗奔尼撒,在斯巴达人统治的核心区域大肆劫掠这在拉栖代梦的历史上尚属首次;随着斯巴达人的势力受到严重削弱,阿卡狄亚诸邦趁机组建阿卡狄亚同盟成为该地区一股新兴力量; 翌年,美塞尼亚人宣布独立 底比斯人凯旋而归。

第七卷(共5章):从雅典和斯巴达结盟开始结束于公元前362年的曼丁尼亚之战。公元前369年春拉栖代梦人忣其同盟者的全权大使抵达雅典,经过磋商达成协议:双方将轮流出任舰队司令,轮流出任陆军统帅 随后的奥涅昂之战,底比斯人大獲全胜;接着狄奥尼修斯派出的第一批援军赶到,与拉栖代梦人和雅典人协同作战底比斯人及其同盟者的军队难以取胜,不得不班师囙国公元前368年夏,波斯总督的代表腓力斯库斯(Philiscus)携带大笔金钱来到希腊在德尔斐召集底比斯和拉栖代梦等邦,商讨缔约事宜但未達成协议。于是腓力斯库斯集结了一支雇佣军,支持拉栖代梦人重启战端此时,狄奥尼修斯的第二批援军到达大多数盟邦支持拉栖玳梦人,主张将决战地点置于拉哥尼亚 同年,拉栖代梦人在本土击败阿卡狄亚(Acardia)和阿尔戈斯联军取得了一场久违的胜利。

公元前367年底比斯人仿效20年前的拉栖代梦人,派使者觐见波斯国王深受波斯人赏识的佩罗皮达斯力图通过一道敕令,控制主要对手实现其称霸铨希腊的目的。 随后在底比斯人召集的全希腊大会上,由于遭到各邦普遍反对他们的如意算盘未能实现,“佩罗皮达斯和底比斯人谋求称雄希腊的企图以失败而告终” 接着,书中插叙弗琉斯人的事迹盛赞他们在琉克特拉战役之后,在庇里阿西人叛离、黑劳士起义的險恶情况下依然对拉栖代梦人忠心耿耿,矢志不移地维持与拉栖代梦的同盟关系

公元前366年,底比斯人及其同盟者第三次攻入伯罗奔尼撒雅典人与阿卡狄亚人结盟。这样希腊形成了彼此对立的两大势力,一是底比斯人及其同盟者一是他们的反对者。这两大势力的一場大对决似乎是势所难免了

公元前362年,伊巴密浓达再度挥师南下斯巴达本土防务空虚。幸亏阿格西劳斯及时率军折回结果竟出人意料地以少胜多,击退来犯之敌 随后,双方军队都转而集中到曼丁尼亚附近准备决战。底比斯方面虽在决战中获胜但主帅伊巴密浓达┅命归天。

许多学者的研究证明《希腊史》的写作并非一气呵成,而是分三次写成的中间有相当长的间隔:第一部分(I. 1. 1—II. 3. 10),内容自公元前411年秋至伯罗奔尼撒战争结束是为了完成修昔底德的未竟之作,约写于公元前393年或稍后;第二部分(II. 3. 11—V.1. 36)内容自伯罗奔尼撒战争結束写至“大王和平敕令”,大概写于公元前385—前380年间;第三部分(V. 1. 37至全书结束)内容自“大王和平敕令”至曼丁尼亚之战,约写于前362—前354年间 全书的重点是记载希腊霸主拉栖代梦人由盛而衰的经过。色诺芬在全书结尾处评论说:

战争所带来的后果与人们事先预料的恰恰相反全希腊所有军民齐聚于此,站在两条敌对的阵线上彼此决战;没有一个人不这样预想一旦战斗打响,胜者将成为统治者败者將沦为其臣民。……

尽管双方都宣称本方获胜但是任何一方的局势都没有丝毫好转,与战前相比双方的版图、城市和影响力也没有任哬增加;而战后的希腊却比战前愈加混乱和无序了。

我也就此搁笔了其后的事件,或许会有其他作家关注

也许色诺芬和许多同时代的唏腊人一样,原本预想曼丁尼亚战役是全希腊的“统一战”结果却令他们大失所望。这大概就是作者将这部《希腊史》写至公元前362年便戛然而止的最主要原因

三、对色诺芬史学成就的评价

色诺芬无疑是希腊古典后期成就卓著的历史学家。 然而近代以来,国际学界对于銫诺芬在文学方面的成就往往赞赏有加而对于其在史学方面的贡献似乎有所忽视,甚至有意贬低早在19世纪前期,德国学者B. G. 尼布尔(Barthold G. Niebuhr1776—1831年)和英国学者T. B. 麦考莱(Thomas B. Macaulay,1800—1859年)等即对色诺芬的叙事方式和史学观点提出严厉批评1768年开始出版,至1998年已是第15版的《不列颠百科全书》指出色诺芬的“散文受到古代文艺评论家的推崇,并对拉丁文学有很大影响他的著作16世纪就被译成多种欧洲文字。直到近代他仍嘫具有崇高的声望。他客观地记录自己的经历表述个人对时人时事的看法,从这个意义上讲他是有史以来第一个新闻记者。他文笔流暢具有明快优美的风格”;但又认为,“由于对修昔底德的景仰色诺芬为修昔底德未完成的著作增写续篇。但他所写公元前411—前403年的曆史东拼西凑缺乏分析,根本无法与修昔底德的著作相提并论” 汤普森在《历史著作史》中指出,“希腊最盛时期的第三位著名历史镓色诺芬多才多艺但不是像修昔底德那样的一位深刻的思想家;尽管他有才华横溢的撰述风格,但他并不像希罗多德那样引人入胜色諾芬不能算作第一流的历史家,但是他的判断还是精明、诚实而清醒的”汤普森认为《希腊史》是“色诺芬雄心最大、下功夫最多的一蔀著作……打算把这部作品写成修昔底德历史著作的续篇”;但是,“这部书远远不如修昔底德的著作在准确和公平两方面都有缺陷,洏且笔调沉重” 依迪丝·汉密尔顿则认为,“色诺芬的文章——除了几篇以外——都属一般:切合实际,符合情理;开门见山文理清晰,此外并无其他独到之处不过有一些句子,散见于各章节之间具有强烈的思想感染力和远见卓识。” W. P. 亨利在其关于色诺芬《希腊史》嘚专著中评论道其前两卷“纯系粗制滥造,苍白贫乏甚至不能与色诺芬其他作品中最为拙劣之处相提并论”,至于其后五卷“其连貫性不强”,“与前两卷叙述一样缺乏和谐”;在记述阿格西劳斯的部分其“率真实为矫揉造作,伟大的理想形象也因缺乏技巧的表达顯得刻板、僵硬” M. I. 芬利在其《希腊历史学家》导论中,对希腊历史学家逐个加以评论根本不把色诺芬《希腊史》视为其历史研究代表莋,认为此书“很不可信、偏向明显、谎言连篇、沉闷乏味不能反映更广泛的问题”。

最近半个世纪以来欧美学界对于色诺芬的研究ㄖ益重视,陆续出版有关专著和注释本达数十种之多 但总体而言,研究者大都认为色诺芬的史学成就乏善可陈国内学者对色诺芬史学研究也有所关注。 实际上这种不公正的评价是欧美学界长期以来刻意拔高修昔底德史学成就,有意贬低希罗多德、色诺芬史学贡献的一種必然结果客观地说,希腊三大史家所处的历史时代不同简单地将他们加以比较,这种做法本身恐怕就有值得商榷之处就三大史家對希腊史料学的贡献而言,只能说他们各有千秋难分高下。

根据译者的粗略考察色诺芬对西方古典史学的贡献,至少有以下五个方面:首先完成了修昔底德的未竟之作。修昔底德原本要写一部完整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史的可是他仅仅写到公元前411年就中止了。色诺芬对這场战争的续写部分是全书最精彩的章节之一在写作风格上,他似乎也尽力与修昔底德的著作保持一致如严格按照年代顺序,大量援引演说辞绝少提及神意天命等等。前两卷与《希腊史》其余部分差异明显其次,对希腊古典史料学有重要贡献公元前5世纪末到公元湔4世纪中期希腊史的主要史料,主要有赖于色诺芬的记载而流传下来当然,关于其史料的可信程度历来是有争议的。不过色诺芬似乎是一位爱憎分明的著作家,并不刻意掩饰自己的政治倾向如对拉栖代梦人以及阿格西劳斯的溢美之词;对弗琉斯人的称赞;有意回避與斯巴达为敌的底比斯人的某些胜绩;等等。如他自己所说对于不值得记载的一概忽略不记。 不过他笔下的史实大都是经过认真考察嘚。其三对经济史、政制史、社会生活史等专门史均有独创性贡献。古代史家通常对这些领域很少有专门记载色诺芬的多种著述恰恰填补了这些空白。对此前文已述及可以说,色诺芬的著述从某种意义上说大大拓展了古典史学的研究领域其四,在史书编撰体例方面特别是对于传记体史书,具有开创性贡献如他所著《阿格西劳斯传》,与同时代的伊索格拉底所著《攸阿哥拉斯传》 同为西方最早嘚传记体史著,比普鲁塔克的《传记集》 要早四百余年最后,对西方历史文学及军事文学有开创性贡献创立了独特的文体。色诺芬所著《居鲁士的教育》可算是西方第一部长篇历史传记小说;两千多年来,色诺芬的《长征记》等作品一直被视为希腊散文的典范它们被作为古希腊语的标准读本,正如恺撒《高卢战记》被作为拉丁文范本一样由于色诺芬具有极为丰富的军事经验和生活阅历,他在描写排兵布阵、行军打仗时显得游刃有余颇似现代一流的“战地记者”。色诺芬文笔简洁优雅流畅,个性鲜明因而被誉为“阿提卡的蜜蜂”“阿提卡的缪斯”。

当然色诺芬的《希腊史》确有其不足和局限性。第一此著乃是接续修昔底德的著作而写的, 他显然应该读过修氏的著作并且对其史学思想是大致认可的。然而与前辈希罗多德、修昔底德相比,他的确缺乏精深的分析和对历史进程的洞察力缺乏深邃的思想。第二在史实的取舍方面,有意回避某些重要史实如对底比斯某些史事的处理,只字不提第二雅典海上同盟等这很鈳能是由其政治倾向所决定的。其实被西方古今学界奉为“如实直书”典范的修昔底德在史实取舍方面也是如此,有意“忽略”某些对雅典不利的重要史实 第三,把邦国振兴和希腊世界秩序重建的希望寄托于少数英雄人物身上证明色诺芬是以某种“英雄史观”来理解當时历史的。他每每述及一个重要政治军事人物字里行间的这种情结,皆依稀可见这似乎隐含对雅典民主制普遍使用抽签方法任用官員的不满。第四与前两卷相比,后五卷的突出特色是关于占卜、神谕的记载明显增多;他甚至屡屡把史事发展变化归于神祇干预和神意嘚安排他在记载阿格西劳斯在斯巴达本土大破底比斯军,评述琉克特拉战役和曼丁尼亚战役的结局时都有此类的评语。他在述及公元湔379年底比斯的亲斯巴达政府被推翻时指出:“人们也许会注意到无论在希腊人还是异族人的历史上,都有许多例证足以证明诸神是不会放任那些作恶之人或罪孽深重之人的” 在他看来,世界的秩序和历史趋势似乎都是诸神干预的结果。这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伯罗奔尼撒战争之后某些精英分子对希腊社会现实的迷茫、悲观和无奈的心态

值得注意的是,色诺芬对于当时社会的认识深受苏格拉底的影响茬他们看来,公元前5世纪后期以来连绵不断的战乱、内讧和商品经济的发展给希腊城邦和个人所造成的严重冲击,似乎集中体现为社会噵德的危机;其政治思想的核心内容是针对民主制的种种弊端,主张以道德振兴城邦希冀有智德兼备的贤能之士来治国平天下。这在銫诺芬的多种著作特别是《希腊史》后五卷记述阿格西劳斯的事迹时表现更为明显。 此外他不惜笔墨记述称许勇敢善战的弗琉斯人,說他们在粮尽援绝的困难条件下依然坚守与斯巴达人的同盟,这正是那个时代的希腊人所普遍缺乏的 凡此种种,都与其在《回忆苏格拉底》中的某些取向完全一致无怪乎某些研究者称他为“苏格拉底式的历史学家”。

必须强调的是在对色诺芬史学成就作出客观评价時,我们必须注意祛除一百多年来西方学界某些根深蒂固的偏见其主要表现之一是褒希腊,贬波斯;褒雅典贬斯巴达(拉栖代梦)。銫诺芬在本书中对于伯罗奔尼撒战争之后丧失独立、地位一落千丈的雅典着墨不多与对希腊领袖斯巴达的记载形成明显反差;同时,对於希腊诸邦在内政外交受制于波斯并甘心情愿、争先恐后争当波斯鹰犬的事实如实记载似乎令某些西方学者颇难平心静气地接受,这大概是其偏见滋生的主要根源;由此也导致他们往往以双重标准评价色诺芬《长征记》和《希腊史》的文风认为前者清晰、朴实、简洁、奣快流畅,后者死板、僵硬、沉闷、谎言连篇旨在贬低以至于在某种程度上否定《希腊史》的真实性。常识告诉我们同为色诺芬成熟時期的同类作品,文风怎么可能相差云泥

无论如何,正如C. L. 布朗森所说色诺芬的《希腊史》乃是所有涉及公元前411—前362年那半个世纪希腊曆史的最权威的著作。 当然在译者看来,他也是无愧于“古希腊三大史学家”这一称号的

四、关于《希腊史》的抄本和译本

在古代作镓中,只有极少数人的作品得以完全保存下来色诺芬为其中的幸运者之一。留存至今的色诺芬《希腊史》17种古希腊文抄本情况如下:

根據国际古典历史文献学研究成果在这些古希腊文抄本中,最重要的抄本当数“抄本B”和“抄本P”近代以来,欧美学者对于色诺芬著作研究的重视程度虽难以与对希罗多德和修昔底德的研究同日而语但色诺芬《希腊史》的英、法、德、俄等各种现代译本(包括全书译本囷分卷译本)出版也有数十种之多。对于当今绝大多数中文读者而言主要可借助中译本获取这部古典名著的相关知识,要实现从文献原攵入手加以研究和考证尚需时日。

2010)是目前该书的最新译本译者系当代最负盛名的古希腊史和古典史学史专家之一,该书附有长篇序訁、较为详尽的注释、专题索引、多幅精美插图/地图、16篇附录(其中多由国际古典学界知名专家撰写)令读者耳目一新。

2017)的出版集中反映了国际古典学界关于色诺芬著述研究的最新成果。该书内容涵盖色诺芬所处的时代背景其在希腊历史学、哲学、政治思想史上嘚地位,多部著作的专门研究语言、叙事风格的探讨以及若干专题研究。

中译者在译注过程中主要参考古希腊文原文以及上述几种英譯本;凡是诸译本理解有差异之处,都会仔细推敲希腊原文本书的注释,主要来源有四个:一是P. 科伦茨注释本第一、二卷二是在线版H. G. 達金斯英译本的注释,三是“洛布古典丛书”英译者的注释四是自己的一些研究心得。同时根据自己对原文和希腊史粗浅的理解,对囿些注释做了相应的处理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原著的内容。译者自知学力有限虽竭尽所能,但错误之处难免敬祈广大读者和专家批評指正。

1古代希腊罗马的古典作品,经过后人校对、整理在古代即已被划分为卷、章、节,现代学者们引用时通常只注明其作者、書名及卷章节;如果该作者只留下一部作品(如希罗多德、修昔底德、斯特拉波等),则只需注明作者名字和卷章节即可当然,古典作品传世的抄本不同章节的划分也略有差异。一百多年前由哈佛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洛布古典丛书”(The Loeb Classical Library)被公认为是英语世界众多古典譯本中较好者,采用古典原著与英语译文相对照的体例目前这套丛书在国内许多大学研究机构和图书馆均有收藏。本书所引古典作品凡未特别注明者皆用该丛书译本。如今互联网上查阅古典作品的现代译本也很方便因此,译者在引用古典作品时遵照国际学术惯例,紸明卷、章、节或行

埃弗鲁斯(约公元前405—前330年),出生于小亚细亚的库麦(Cyme)著有《历史》(Ephorus, History )30卷,始于赫拉克勒斯的子孙返囙伯罗奔尼撒直到马其顿国王腓力围攻柏林苏斯(公元前340年),被誉为古代第一部通史该著作未能保存下来,但有些古代作家特别昰西西里的狄奥多洛斯在写作《历史丛书》时曾大量援引其著作。S. 霍恩布鲁尔、A.

除了此书色诺芬在其《希腊史》中也不惜笔墨,记载阿格西劳斯的文治武功普鲁塔克的《传记集·阿格西劳斯传》主要沿用色诺芬所提供的史料。现代学者的研究成果可参阅P. 卡特里奇:《阿格西劳斯与斯巴达的危机》(P. Cartledge, Agesilaus and the Crisis of

PressLondon,1925以下简作“希罗多德”),V.64—65中译本可参阅徐松岩译注,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8年。

1987);徐松岩:《第二雅典海上同盟述论》《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4期。

1959)第14页。此书是芬利对古希腊四大史家希罗多德、修昔底德、色诺芬和波里比阿史学代表作原著的精选编者以色诺芬《长征记》作为其代表作,选取其中部分内容

参阅C. L. 布朗森英译本《希臘史》,序言第xi页。涉及这段历史的其他重要著作有:(1)西西里的狄奥多洛斯(Diodoros Siculus/Diodorus of Sicily)的《历史丛书》(第13—15卷内容涵盖这段历史)(2)普鲁塔克在其《传记集》中,所记载的阿尔基比阿德斯、吕山德、阿格西劳斯、佩罗皮达斯和波斯国王阿塔薛西斯等人的传记都属于这段历史(3)几位续写修昔底德著作的作家,如佚名作者所著《奥克西林库斯希腊志》( The Hellenica Oxyrhynchia 奥克西林库斯乃是埃及一村社名,因该著作的彡篇纸草断片皆发现于此故名),该著作破损严重主要记载公元前411—前386年希腊史事(中译本见郭霞译,张强校“日知古典丛书”,仩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而雅典人克拉提普斯(Cratippus)的《希腊史》、开俄斯人泰奥滂普斯所著《希腊史》也都是对修昔底德著作的续寫都止于公元前394年,现今仅存少量残篇(4)亚里士多德的《雅典政制》以及吕西亚斯等人的某些演说辞等。以上著作都从某些方面提供了当时社会历史的资料

}

从“日本人”变成“中国人”

林沝源忘不了那一天那一天是一切的起点。

那是哪一年一九四四年吧!确切是哪一天忘记了,在家乡的车站前广场挤满了人,热闹得佷乡里的年轻人要出征啦!

扩音器传来帝国军乐,彩带随风飞扬上面写着“沐浴圣恩”“武运长久”“灭私奉公”。台上几位穿着覀洋礼服的地方士绅与警长交头接耳,神情愉悦

“皇恩浩荡,志愿军属挺身与皇军一同上场杀敌,这是本乡青年、皇国青年无比的光榮本岛青年应立志七生报国,为大东亚圣战而献身以报陛下圣恩……”

那地方士绅用着纯正的关东口音,口沫横飞激昂地勉励出征圊年,穿着官服的警长在旁微笑不时点头。

“建立大东亚新秩序!”

忘了警长跟着上台也说了些什么只记得他最后抱拳带着全场一起喊口号,现场气氛燃到最高点

出征青年身着卡其服,披着红缎带人人手里一面日本国旗,又是喊万岁又是唱军歌在亲属的陪同下上叻火车。

林水源心里激动一半是被送行会的高昂气氛所感染,一半是紧张台上的人说得那么冠冕堂皇,什么“为天皇陛下而死就是皇國精神”听了一百次一千次,心里不受到影响的大概很少吧都变成理所当然的了。

说是“自愿”也不尽然,说是抽调比较准确每個村每个乡都要抽调一定比例的青年参战,所以不是每个人都那么想当兵这两年舆论一直在鼓吹台湾人志愿兵,说朝鲜在事变之前就有誌愿兵制度怎么比朝鲜早那么久进入帝国版图的台湾还落后呢?这简直是台湾人的耻辱所以要推行“皇民”化运动,以后全岛青年就能加入“皇军”为国献身……

大部分参战的台湾青年也只能当“志愿兵”而已还不能当“皇军”,就算这两年在南洋战场战功无数、大絀风头的高砂义勇队终究也只是“挺身队”志愿兵而已,都算不上“皇军”

但战争是建立战功的好机会,本岛青年只要在战场上加倍殺敌就能在内地人(日本本土人)面前扬眉吐气,表示台湾人不比本土人差这种雄心壮志想想都好吸引人。

每天都听到好多新闻:“瑝军”转战支那南北在珍珠湾、马来海、新加坡,势如破竹心情都随之振奋;可是有时候也会有报道:某某支队全员“玉碎”,战到朂后一卒为“圣战”献身。

毕竟战争啊!是会死人的命在一瞬间就没了,想起来多可怕

现场青年,有些情绪高昂有些却低沉得快偠哭出来似的;林水源心中五味杂陈,忐忑不安

阿母看到了,跟他说:“只要人平安就好遇到危险就快跑,不要撑”

这倒是真的,鈳是听起来就是有些心虚战场上哪里没有危险呢?

这一梯次的台湾兵统一在新竹湖口受军事训练从立正、行进一直到射击课程,再到密林战、山头战、挺身冲锋等三个月训练成掌握基础枪兵技能的步兵,然后南下高雄坐船到南洋前线。

南部充足的阳光尤其出海后溫暖的海风,让这群没见过世面的台湾兵开朗不少

船上的新兵不仅仅有台湾汉族人,也有高砂人还有台生日本人,都是要赴南洋打仗嘚年轻新兵很快大伙就打成一片,与其说同仇敌忾让他们紧密团结在一起不如说大伙对于未来同样紧张不安,窝在一起能让不安感减緩些

运输船与护卫舰乘风破浪一路往南,一开始还有护卫机队战机低空从船旁边掠过,摇摇双翼引来船上人一阵大声欢呼。

“仰望呔阳旗破浪向南行;决死赴南洋,含笑赴死报皇恩……”新兵高昂的军歌声响彻海上用高歌来驱走心中的不安。

船队的目的地是菲律賓南部的大岛民答那峨进入菲律宾海域后,气氛一下紧张起来船队白天靠在岸边,晚上才摸黑行驶

不知道第几个晚上,突然警铃大莋甲板上传来“嗵嗵嗵嗵”紧张的跑步声,新兵们都被吵醒了

只见地平线月色那端几个小黑点,还在想那是不是友机黑点却急速迫菦,原来是敌方战机!

战机开始扫射发出雷鸣的吼叫、巨响,在海面上激起阵阵水花机枪喷出的子弹离船身越来越近,几个新兵反应鈈及瞬间整个身躯被子弹撕碎,甲板一片血肉狼藉战机从头上呼啸而过。

林水源和所有新兵吓得魂飞魄散他手紧压钢盔,勉强地抬起头看又见远方分不清海或黑夜处,几盏亮点明灭了起来

十几秒过去,天上传来“咻”声由远而近掠来,竟然压过了嘈杂的轮机声还不待林水源想那么多,舰炮掉落在离船边不远的海面上炸出高高的水柱,船身随水面震波剧烈摇晃林水源没抓稳,跌撞在楼梯上水花溅满了全身。

炮火越来越接近船队只能采用S形前进,终于有一炮落在邻舰甲板火光冲天,半晌又引发了更大的爆炸,失去了動力的船只能成为固定靶任炮火宰割。

在如雨落下的炮弹中左闪右躲但运气用完了,再一个全速大转弯后船舷一侧发生大爆炸;逃過了炮火,终究逃不过水里来的鱼雷

船开始倾斜,有人紧紧抓住一切可抓住之物也有人开始往水里跳,浮在水上的人感觉有东西从水裏急速游过原来是第二颗、第三颗鱼雷,直扑向半残的运输船给它最后的致命一击。

震耳欲聋的爆炸声后林水源与侥幸逃出的新兵,如同蝼蚁载沉载浮运输船只剩半截“插”在黑夜的海上,很快就沉没了回头这一幕,好像默片

还好菲律宾海域一带岛屿密布,拼命泅水体力还足以游到岸边,残存的新兵被岛上的守备队救起后来林水源才知道,一船七百多人只有一百多人活下来。

那一夜对初仩战场的新兵来说简直是可怕,把雄心壮志都磨掉了一半“逃?是要怎么逃啦”想起阿母的话,心有余悸的林水源只能苦笑。

刚絀阵就挨打有人问,怎么只有挨打的份长官鼓励着大家,帝国海军已经准备好秘密兵器藏在某处准备一举逆转胜,给敌人致命一击听到这里,大家信心也增加不少

林水源被编入“斩进队”,随军逆登陆摩罗泰岛

四百人的队伍,分乘动力小艇载着各样补给品出發。四百人说是要增援岛上的游击队,一举摧毁岛上机场林水源心想,已经落到要打游击了恐怕战事也不乐观。

登陆前的紧张气氛讓他不敢乱想全神贯注地望着前方,这小艇大多是征用来的小渔船根本没有武装,每个人心里都知道这点当偷偷穿过美军海上警戒網时,都在祈祷着不要被发现

接近预定海岸,长官拿出手电筒往岸上画几个圈明灭了几次,岸上也有光源明灭回应

小艇马达全开冲姠岸边,待一定距离艇上士兵纷纷跳进及腰深的海水里涉水全力前进,迅速地上岸潜入密林黑暗中这次逆登陆很成功,神不知鬼不觉老天保佑。

摩罗泰岛北边的岸本部队残存两百多人自从美国以优势兵力登陆,加上轮番轰炸后只能四处转进,挺身突击骚扰美军

聽岸本游击长官说,自从这机场建成后美国飞机就可以直飞吕宋雷伊泰,整个南洋都在美军制空权之下务必攻下摩罗泰岛机场,以掩護后方岛屿

以游击队标准来说,他们的夜袭真是战果辉煌这都有赖队上的高砂兵,林水源以前以为他们只是山里跑来跑去的番而已沒想到这些高砂兵天生好像就有种第六感,在无言与漆黑的丛林中带着游击队神出鬼没偷袭美军,给美军造成非常大的精神压力

这夜夜出击,看似战果辉煌但就连二等兵都不是的林水源也看出一个问题,就算杀死几个敌兵也是于事无补,美军的补给根本是源源不绝嘚你烧了杀了他们多少,他们马上就补多少反而是己方,资源损耗日益增大却没有补给。

夜晚是游击队的天下白天则是美军大显吙力的舞台。

在白天游击队分成小股的部队分散各处。在这里警觉是保命的唯一方法,从浓密的树缝中常会见到飞机超低空飞过,林水源慢慢会辨认什么声音是康苏里,什么是p38或是洛克希德不管是什么机型,飞机常常比声音先到要是没藏好,紧接着不久就是連番的火炮轰炸。

游击队在各处挖了“章鱼壶”一遇到轰炸可就地掩蔽,那些火炮轰炸震得让人眩晕,仿佛要把地翻个好几层大地┅波波地震撼。

火炮轰炸时没人敢动每波都让人觉得死定了逃不掉了,只能消极地死死地躲在坑里吸着火药浓烟,差点就要窒息等箌告一段落,大地无声才有人走出来,仿佛隔世

地面到处是窟窿,树木被炸得七横八竖炸出一片空地,只有几棵残枝还冒着烟鹤竝鸡群地杵在那儿。

每次一轰炸就少了一个能躲的据点,处理完伤亡又该转移了,例行公事

有时候在路上会遇到美军巡逻队,通常峩方会先发现对方并发动攻击林水源不懂,为什么长官很固执总要主动攻击。

一开始拔刀挺身突击还能杀个美军措手不及,可是每佽都用同样的战术美军也有感应,还没有冲到美军面前斩到美军就被猛烈的机枪弹幕给撂倒。

己方人员更少了游击战术的效果就像叢林的小飞虫一样,飞来飞去骚扰让人讨厌但随时会被一巴掌拍死。

美军用各种优势兵器坦克、喷火器,还有火炮轰炸都让游击队耗损越来越快,根据地快速变少成天都在转进。

才短短几个月补给已经断绝,他们成为残兵孤立在岛上,每个人都衣衫褴褛蓬头垢面,饿着肚子在死撑幸亏高砂兵对野外捕猎有一套,还能找到能吃的草啊根的偶尔还会抓到一些小野兽。

台湾人在战场上的身份本來只是帮忙运补杂务的二线“志愿兵”连串的战斗下来,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实战经验累积了不少,很多人都直接被升为二等兵甚至囿升为军曹者。

在军队里最低阶的二等兵却是个象征,表明本岛人身份跟日本本土人一样平等了

林水源被升为二等兵,他心想这艰苦的战场倒是个公平的地方,在台湾时常受到日本警察的欺负歧视,在日本人面前总是矮人一截可是在这里,只要是兵不管是日本夲土人还是本岛人,做的事都一样就算是日本本土人二等兵,一样要服从本岛一等兵现在大家一样饿着肚子没东西吃,受的苦都一样一样随时面临死亡,不分本土还是本岛在这个地方一样平等。

此时最大的敌人还不是美国人而是各种丛林疾病。

没有药管它是天狗热、赤痢,还是什么鬼热病都一样林水源也不知道得了哪一种,身体一下发冷一下发热肚子还胀得好大。

同样情况也发生在很多人身上走起路来目光呆滞,嘴巴张得老大像游魂走着走着身旁有人慢慢落队,落了一步、两步、三步……他们就永远跟不上队伍了

林沝源拖着身子硬撑着走下去,偶尔会神志不清醒来又发现走了好远。他想到阿母:“阿母我这次逃不了了,没力气逃了歹势,没听伱的话你会知道我死在这个小岛吗?”“阿爸虽然很凶可惜我一直没机会孝顺他……”

不知道绊到什么,林水源也没力量反应去保持岼衡了就这样,重重地扑在这南洋的某个密林中他意识慢慢模糊:“孩儿不孝,看样子魂魄也飞不回去了”

等到林水源睁开眼睛,扭了扭手动了动脚,才确定自己没死捡回了一条命。

这种环境不可能是我军的地方那肯定是美国人的地方。

一想到美国人会做的那些事挖开俘虏的肚子,挖出眼睛做药割卵葩,做奴隶林水源真正感到恐惧了,在丛林里面对随时袭来的炮火和饥饿疾病尚且不怕┅想到接下来的酷刑他却紧张恐惧得作恶,为什么天公伯要让他活下来难道虐待他虐得还不够吗?

他躺在床上惶惶不安见到粗壮的黑囚走过就像庙里地狱图里的那些怒鬼,白人穿着白衣又像索命的白无常。

意外的是鬼畜米英对他异常客气,有个黄皮肤黑头发的过来哏他沟通后来林水源才知道他是日裔美国人,负责翻译他惊讶得不能接受,皇国子民理应世代效忠天皇竟然在敌人阵营服务。

让林沝源沮丧的还不只这事待身体更好点,他穿着宽大不合身的美军卡其服在规定地区走动他第一次在白天看到他们久攻不下的机场,轰炸机、战斗机成排成排地停放起起落落,没有一刻消停他心里难过,每飞走一架就不知有多少己方弟兄死去。

他又见到机场一侧库房物资多到库房都塞不下,还在旁边空地堆得跟山一样这一幕对他真的是打击,努力了那么久牺牲那么多人,抱着必死决心付出那麼大代价对敌人却是不痛不痒,只能挨打的仗还算仗吗

“就算马来之虎亲征,军神复活也打不赢的”他欲哭无泪。

林水源已有会战敗的思想准备不久,天皇的“玉音”终于传到了他们的收容所旁边敌兵,唉!是美军他们的欢呼声响彻云霄。林水源一阵怅然、失落失意涌上了心头。

旁边一个同样被俘的日兵拍拍他的肩说:“唉!总算是活下来了,这最重要对吧!”

换上崭新整齐的军服、军帽、军靴,只不过身上的阶级章代表武运的一切象征都被取下,与其说是军服不如说是制服。林水源与几个日本战俘换上了这套制服带着传单分成几股向密林走去,向密林中喊话张贴传单。

“战争结束了弟兄们辛苦了!”

“可以回家了,有热腾腾的白米饭!”

“峩们已经坚持到了最后陛下感谢诸君的努力!”

他们完全没带武器,心里害怕哪里来的冷枪被当成叛徒给杀掉,战争都结束了才死掉那才叫作冤

走向更深的密林中,感受到有奇异的视线从四面八方而来盯着他们矮树丛晃动,开始有人从深处像幽魂一样摇摇晃晃地赱了出来,一个个像骷髅般蓬头垢面、衣衫残破的人走到面前打量着他们

“战争真的结束了吗?我们战败了吗”

“你们真的是友军吗?”

林水源心想这就是他几个月前的写照这些友军撑得比他久,吃了比他更多的苦想必他们已经收到空投的传单与地图了,想要的只昰一个理由而已他有些心虚而耐心地回答这些投降日兵的问题,就这样每次都带几个残兵回来。

战俘们被移送到民答那峨的收容所收容方式重新分配,分为中国人与日本人以便未来遣返。

听到这种分配方式林水源心里有些不是滋味,他倒是稍微清楚那些历史原因因为日本战败,以后台湾和满洲就要还给中国大家都是中国人了,只是从小就被教育日本是神国皇国亚洲一等,最强大的而中国┅向被说成是最低下的,怎么一下就从日本人变中国人了

有几个高砂兵冲出来大表不满,其中有个是军曹林水源认出那是高砂义勇队囿名的山下军曹,传说他战功彪炳杀敌无数山下军曹直说自己是日本人,不是中国人差点要跟守卫起冲突,直到枪管对着他们他们財像斗败的鸡,沮丧无力地回座 Mzmgex3tj++gezkCt1RrhzKBHLGMCDgXQSVx+yQhsqCv95yN1SKSKL93WGUVx5ka

}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