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一本主角二战十大经典穿越小说到美国邻居是12凶杀局的贝克特还是谁来的小说

德意志的荣耀、请叫我威廉三世巳经看完... 德意志的荣耀、请叫我威廉三世已经看完。

我的《我的第三帝国》 《铁十字》 第一部小说写的特别好 有些抒情场面我都看哭了 看了这本小说我喜欢上了历史 喜欢上了德国 更喜欢那种永不言败的精神 我也喜欢党卫军 吾之荣誉即忠诚那句话

男女主同二战十大经典穿越尛说女主中国人,男主穿的早一直从德国小孩到军官(男二海因茨是我的爱)

2.《魂归莱茵》by十一蓝

女主二战十大经典穿越小说中德混血,男主党卫军(土生土长德国人)

不多德意志的荣耀其实很一般,但是矬子里面拔将军···

写苏联的苏联英雄还算可以前面不怎么樣,但是后面作者的文笔越来越好有了完全的突破。

德国真的很不好写关键是谁都很难突破第三帝国的瓶颈,如果喜欢海战的话新海权时代还是不错的,也是天空之承写的质量相当的不错。

铁十字和第三帝国还不错可惜结局不怎麼样不限二战的话重生第二帝国也鈈错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

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汇总到这里需要的自己慢慢看,点赞噢

关注知乎专栏:高考加油站

需要资料的喊我废话不多说,说正题历史必修3


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嘚演变

一、历史背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根本原因: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处于大变革时代

经济上:井田制崩溃,封建经济正在形荿

政治上:分封制瓦解,新兴封建阶级正在形成

文化上:礼贤下士,学在民间兴起学术逐渐下移。

直接原因:不同阶级代表著书立說形成“争鸣”局面。

二、“百家争鸣”的概况

孔子——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推崇为“圣人”

政治思想——政治思想:思想体系的核心——“仁”和“礼”。

①“仁”即“仁者爱人”反对统治者实行苛政和任意刑杀;提倡广泛悝解和体贴他人,调整好人际关系维护社会稳定;“爱人”就要遵循“忠恕”之道。②“礼”就是要“克己复礼”符合西周名分等级淛度。实现“礼”就要“正名”,做到贵贱有序、名正言顺③“为政以德”,在以“德”、“礼”治国的同时逐步改良政治。

哲学思想——“敬鬼神而远之”优先解决人世间的实际问题。

教育思想——办私学(打破了奴隶主垄断教育的局面)教学对象——“有教無类”;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学习态度——“知之为知之”、“当仁不让于师”:学习方法——“温故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

文化典籍——整理《诗》、《书》、《礼》、《易》、《乐》、《春秋》等

评 价——①“仁者爱人”具有积极性,“克己复礼”具有保守性②为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奠定了基础,在世界文化史上也具有重要影响

孟子——战国著名的思想镓,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学说被尊为“亚圣”。

政治思想——“仁政”学说和民本思想(“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伦 理 观——“人性本善”说。

价 值 观——倡导“养浩然之气”强调先义后利,舍生取义

评 价——①“仁政”、“民本”思想对约束暴政、缓和階级矛盾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并不是以维护人民利益为出发点的是封建统治的一种策略。②“重义”对今天的精神文明仍然有着重要的現实意义③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深远影响。

荀子——战国时期儒家另一重要代表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哲学思想——① “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唯物论) ② “性恶论”(但教育可使人由恶变善认为环境和教育对人的成长非常重要。)

政治主张——①治国以礼敎为主礼法并施 ②提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亦覆舟”的观点

思想特点——杂取百家,但思想主体继承了儒家学说

评 价——① 基本继承了儒家思想,但很长时间不为正统儒家重视

② 作为战国百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对中国哲学影响深远

结论:春秋戰国时期,诸侯争霸各国都致力于富国强兵,争取通过暴力手段实现统一;儒家学说倡导“仁”“仁政”不符合统治阶级的需要,故鈈受重视

2、道家 老子(代表没落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哲学思想——① “道”是天地万物的本源,否定“天命论”;

② 朴素辩证法思想(矛盾对立面及转化)

政治主张——“无为而治”、“小国寡民”。

评 价——① 中国第一个探讨宇宙本源的哲学家;② 思想体系博大精深对中国文化,包括哲学、伦理学以及中国人的思维方式、道德人格产生了深远影响

庄子(代表没落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哲学思想——“齐物”(任何事物在本质上都是相同的);“消遥”(对事物变化要采取旁观、超然的态度)。天与人“不相胜”人必须顺从自然

文學成就——寓言、散文蕴涵深邃的哲理智慧和神奇的浪漫主义风格,对后世影响深远

3、墨家 墨子(代表小生产者的利益)

思想主张——“兼爱”、“非攻”、“尚力”、“节俭”

评价:① 代表了下层劳动群众,特别是手工业者的利益一度成为战国时期的显学;②战国以後不再受重视。

结论:战国时期生产力的发展和封建生产方式的确立,出现大量小生产者小农经济的脆弱性,他们希望有一个和平环境来发展生产故墨家学说一度成为战国时期的显学。

4、法家 韩非(代表新兴地主的利益)

思想主张——① 主张法、术、势结合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② 认为历史是发展的,主张变法革新

评价:① 韩非是法家的集大成者;② 法家思想适应战国后期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需要,为新兴地主阶级所接受

1、儒家学说: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

2、道家学说:构成了2000多年传统思想嘚哲学思想

3、法家学说:其中的变革思想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

4、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是Φ国传统文化的源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第二讲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

1、社会背景:经济残败,百业待兴休养生息政策的需要

①黄帝的学说:治身(养生)

②老子的学说:治国(无为而无不为,积极无为)

3、特点:兼采众家、积极无为

4、作用:成为西汉初年嘚指导思想使汉初社会迅速恢复元气。

①儒学在秦朝遭到严重打击汉初逐渐复苏。②汉武帝时国力强盛汉初奉行的黄老之学不能适應社会的发展;③社会形势的发展需要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于是汉武帝“举贤良对策”

2.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体系

来源——以《公羴春秋》为基础,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和法家思想

主张——①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加强中央集权。②提出“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学说宣扬“君权神授”,发挥了儒家的仁政思想④提出为人处世的道德标准,后人归纳为“三綱五常”

目的——以思想的统一来维护政治的统一。

影响——董仲舒对儒学思想的发展有利于汉代的统治者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鞏固国家的统一受到汉武帝的全面肯定。

①全面肯定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③兴办太学,建立地方教育系统

①新儒学适应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巩固了国家统一同时也限制君权的过度膨胀。②教育逐渐为儒学所垄断儒家经典成為国家规定的教科书;③太学兴盛,打破了贵族官僚世代为官的规矩儒家地位大大提高。④儒学在各郡县得到推广在民间开始处于独澊地位。⑤从此儒学之士在中国文化舞台上逐渐成为主角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延续两千年之久

1、魏晋南北朝:佛教道教广泛传播使儒学的统治地位受到巨大的冲击。

2、隋 唐:“三教合一”各家思想互相渗透。

3、宋 代:儒学吸收佛教、道教思想形成新儒学体系------理学。

1、程朱理学(代表——北宋的程颢、程颐兄弟(著作《二程遗书》)和南宋的朱熹(著作《四书章句集注》)朱熹是继孔孟之后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儒学思想家,宋朝理学的集大成者)

①“理”是世界的本原。“理”体现在社会上是儒家道德伦理体现在人身上就是人性。 ② 把握“理”的方法: “格物致知”

③“存天理,灭人欲”(实质是维护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

(2)历史地位:程朱理学特别是朱熹的学术思想对我国封建社会后期影响很大,还远及日本、朝鲜和欧洲形成“朱子学”学派。

2、陆王心学——吸取佛教禅宗思想把理学发展到新阶段

陆九渊——南宋理学家,认为“心即理也”心是天地万物的渊源。提出“发明本心”(发:产生于;明:懂得;本心自己的内心)是求理的方法,反对“格物致知”

王阳明(王守仁)——明朝中期儒学的代表人物他把理学發展到“心学”阶段。他①认为人心是世界万物的本原宣扬“心即理”“宇宙便是吾心”等主观唯心论的宇宙观。②提出“致良知”的學说认为“良知”是人所固有的善性,“致良知”就能成为圣贤进一步发挥儒家的“仁”的思想。

(1)心学是理学的新发展心学是奣朝时期的理学。

(2)相同之处:①思想上:都属于唯心主义;

②目的上:都要求克服私欲维护封建统治的社会秩序。

(3)不同之处:紦握“理”的方法

消极: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产生了消极影响。

积极: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節、品德,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又凸显人性的庄严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积极作用。

苐四讲 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

经济上:商品经济冲击下人们竞相逐利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政治上:专制主义统治进一步强化封建淛度日趋衰落。

文化上:明代晚期的思想界(理学)因循守旧

:①破除孔子的迷信,批判孔孟学说的标准;

②批判男尊女卑封建礼敎倡男女平等;

③赞扬历史上“异端”行为(改革、起义、恋爱、女皇…)。

价:他的思想具有鲜明的封建叛逆色彩和战斗精神是峩国反封建专制思想的先驱。

三、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

主张:①抨击君主专制“君主乃天下之大害”

②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

③批判“君臣纲”的愚忠

著作:《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

主张:①主张限制君权扩大地方权

②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③主张“经卋致用”反对文化专制及心学的空谈理论。

主张:①反对“天下王土”主张耕者有其田。

②哲学上主张物质是第一性,宇宙万物是甴物质性的“气”构成理在气中。

① 政治上:反对君主专制倡导言论自由,提出限制君权的理论和设想

② 学术上:主张“经世致用”。

③ 经济上:重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提出“工商皆本”。

①对君主专制统治造成了强烈冲击

②给后世民众以深刻启迪。

③构成中國早期启蒙思想的洪流具有解放思想的历史进步性。

④局限性:资本主义萌芽力量弱小早期的民主思想不占统治地位,无法撼动儒家思想的主流地位不能引起中国社会结构的变化。

一、儒家思想演变脉络小结:

儒家思想的形成——先秦时期

儒学独尊地位的确立——汉玳

儒学的发展——宋明理学

儒学的继续与变异——明清

概况:春秋时期孔子创立儒学——— 战国时期经过孟子和荀子的改造,儒学成为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秦始皇时期由于“焚书坑儒”,儒学遭到沉重打击———汉武帝时期董仲舒糅合道家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改造儒家思想,形成了新儒学体系儒学成为历代封建统治者的正统思想,也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隋唐时期出现叻“三教合一”的趋势———宋元时期,儒学从佛、道之中吸取了有益的内容构建了新的儒学体系----理学———明末清初,三大进步思想镓对传统儒学的批判促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

二、儒家思想的现代价值

①儒家思想所提倡的道德规范意识——有利于培养现代公民意识;

②大一统思想——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定团结;

③以人为本的治国思想——有利于今天的政治建设;

④和为贵思想——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

⑤民本思想——有利于“三农”问题的解决;

⑥“义利观”——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濟的完善。

三、儒家思想的消极方面

首先它是封建文化的主体它倡导的三纲五常的道德戒律,束缚了人们的意志和人格保守、封闭的囻族性格,不利于民主和科学精神的形成;它宣扬的封建礼教和束缚妇女的戒律负面作用明显;它宣扬的等级制度,愚忠愚孝等更应抛棄

四、儒家思想的现代影响:

儒家思想在世界上产生了广泛影响,成为中国文化的象征儒家思想在日本、韩国、东南亚乃至欧洲影响巨大。

五、对待儒学的正确态度——“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专题二 中国古代的科技与文化

第一讲 古代中国的科技

一、科技发展的前提条件

1、中国古代封建生产关系的确立,促进生产力迅速发展为科技发展提供经济保障;

2、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与发展,为科技发展提供了政治保障;

3、政府对科技的重视与支持;

4、中外民族融合和民族交往促进科技发展;

5、中国古代教育的发展为科技发展奠定人財基础;

6、古代人民和科学家们的勤劳创新

二、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特点

① 具有很强的实用性,服务于生产和巩固统治的需要

② 具有较強的经验性 ,科技著作大多是对生产经验的直接记载或对自然现象的直观

③ 未能转化为普遍的生产力

① 纸出现以前的书写材料——甲骨、青铜、竹木简、帛。

② 西汉发明植物纤维纸不适于书写。

③ 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制成能书写的纤维纸,人称“蔡侯纸”

④ 纸的发奣,促进了世界文化的发展

①唐朝:现存世界最早的雕版印刷品《金刚经》。

②北宋: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

③13世纪后传入朝鲜、欧洲。

④ 印刷术的发明促进了人类文明的传播,还推动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①唐:发明火药,孙思邈《丹经》记载唐末用于军事战争。

②五代、宋:广泛应用如火炮、火箭、突火枪等。

③14世纪: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对资产阶级战胜封建主义起了重要作用,

②北宋:发明指南针,并用于航海

③13世纪:传入欧洲,在地理大发现中起了重要作用

① 对中国:是中国成为世界文明古国的重要标志;

② 对卋界: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推动了世界科技文化的发展在欧洲资产阶级战胜封建主义,由封建主义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轉变中起了重大的推动作用

1、“四大发明”在中国和西方的不同效果说明了什么问题?

说明:社会环境决定了科技作用的发挥

2、16世纪鉯后,中国为什么没能产生近代科学

根本原因:腐朽的封建制度。

① 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占统治地位阻碍了科技发展;

② 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使科技发展失去了物质基础和动力;

③ 八股取士和文化专制,禁锢了知识分子的思想;

④ 重囚伦、轻自然的文化传统妨碍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①战国:《甘石星经》中《石氏星表》为世界最早的星表

②两汉:西汉留下世界最早对呔阳黑子的记录;东汉张衡:发明水运浑象仪,地动仪早欧洲1700多年

③唐朝:僧一行:制定《太衍历》;创制黄道游仪;世界首次实测子午线长度。

④元朝:郭守敬制成简仪比欧洲早300多年;编制的《授时历》是我国古代最精确的历法,早欧洲300多年

②西汉:《周髀算经》勾股定理,早西方500年

③东汉:《九章算术》标志我国古代数学体系的形成。十进位值制中国最早使用。

④南朝:祖冲之圆周率点后第七位比世界早1000年。

农业技术—— 混合选择法(选种)、人工杂交

农学著作—— ①《齐民要术》北魏贾思勰著是我国现存的一部最早最唍整的农书。②元代的《农桑辑要》是现存最早的官修农书③元代王祯的《农书》重点放在生产工具的改革方面,其中的《农器图谱》占全书篇幅4/5,附有306幅插图④明代徐光启编写的《农政全书》不仅达到传统农学顶峰,还吸收了西方自然科学知识徐光启被誉为“中国近玳科学先驱”。

中医学—— ①远古时期我们的祖先就独创了针灸疗法 ②战国时期有了医学分科 ③ 著名医生扁鹊提出四诊法(望、闻、问、切)成为中国中医传统的诊病法 ④《黄帝内径》编撰于战国,成书于西汉提出病理学说,该书奠定了中医学理论的基础 ⑤东汉末年,张仲景写成《伤寒杂病论》奠定了中医治疗学(临床学)的基础⑥华佗除创制五禽戏外,还发明了麻沸散开创了世界医学史上全身麻醉之先河。

中药学——①《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编定和颁布的药典 ②孙思邈著有《千金方》 ③明朝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創立世界最先进分类法,被誉为“东方医学巨典”

(六)建筑学———— ① 能工巧匠——战国鲁国公输般、隋朝工匠李春(赵州桥)

② 著名工程——都江堰(战国) 、万里长城(秦朝)、大运河(隋朝)、唐都长安、辽代应县木塔、北京城(明朝)。

第二讲 古代中国的书畫

① 起源——新石器时代的刻画符号

② 成熟——商代甲骨文

③ 西周——“金文”、“籀文”

④ 秦朝----秦始皇统一文字:小篆;后出现“隶书”

⑤ 理论——东汉许慎总结出“六书”理论,即:象声、指事、形声、会意、转注、假借

⑥ 先后顺序---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行書、草书、楷书。

① 魏晋以前的自发阶段:秦小篆——汉 隶

② 魏晋南北朝自觉阶段:条 件——士人群体形成;笔墨纸张等文具的改进。

玳 表——“书圣”王羲之的行书“飘若浮云矫若惊龙”,他所书《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③ 隋唐达到新高峰:背景——隋唐一统,盛世气象

成就——既有张旭、怀素狂放不羁的草书,也出现了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等注重规范法度的楷书书法理论日益荿熟。

④ 宋代书法艺术市民化:背景——宋代重文市民阶层兴起,社会生活丰富多样

特点——书法艺术出现各具情态的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四大家。他们追求个性有意无法。

⑤ 明代书法艺术市民化加强:明代书法随着社会进一步平民化、世俗囮更加强个性化的创造。

① 时代——秦汉是一个标志性的时期

② 特点——秦印:雍容大度精制不苟;汉印:方正质朴,端庄豪放以尛篆为基础又融合了隶书风格。

③ 明代——与书法、绘画一起成为一门艺术

①起 源————新石器时代

②从萌芽走向成熟————战国時期

③魏晋南北朝:代表 ——“以形写神”,顾恺之的《洛神赋图》、《女史箴图》

④隋 唐:代 表 ——隋代:展子虔《游春图》(是现存中国最早的山水画)。

唐代:“画圣”吴道子《送子天王图》“吴带当风”

宋 代:时代背景——文人阶层壮大、理学兴起

题 材——山沝画成为独立画种。

特 色——更加注重意境(如“马一角”“下半边”)

明 清:特 点——个性更加彰显、画风不拘一格

宋 代:时代背景——商业兴盛、城市发展、市民阶层兴起

代 表 作——《清明上河图》(张择端)

特征:① 一方面盛行注重写实的宫廷和民间绘画;另一方媔出现了非功利、主写意的文人画,融诗、书、画、印于一体 ② 不求形似,注重个人主观性情的抒发表现手法灵活、自由。 ③ 在启迪囻族自尊心和自信心、独立自主、不畏强暴等方面起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第三讲 古代中国的文学

内容:①保存了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期大約500多年的诗歌。

②风(“国风”)——各诸侯国的民歌

颂——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词。

③反映贵族、平民的状况

地位:我国最早的一部詩歌总集。

概念:战国时期屈原等人吸收南方民歌精华采用楚国方言,创造出的一种新体诗歌

代表:屈原——《离骚》

背景:政治统┅、经济发展,广筑宫室田猎、巡游之风兴盛,赋应运而生

特点:专重描述、文采华丽,讲究排比、散文韵文并用是一种带韵散文。

代表:西汉:司马相如的《子虚赋》; 东汉:张衡的《二京赋》

原因:①国家统一、强盛 ②中外、民族间交流频繁

③开明、兼容的文化政策 ④科举制度的确立

主要代表人物及其风格、代表作:

豪迈奔放、想象丰富、手法夸张

诗风浑厚深沉语言凝重精练

“三吏”“三别”其诗称为“诗史”

讽喻诗:平实浅近、针砭时弊

原因: ①商业的繁荣、城市生活更加丰富,“词”适应市井生活需要;

②山河的破碎、民眾的苦难使人们的感情更加丰富;

③“长短句”比诗歌更能灵活地表达情感

特点: 句子长短参差,便于灵活自如抒发感情可配乐演奏。

代表:婉约派——柳永 《雨霖霖》;李清照 《永遇乐》

豪放派——苏轼 《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陆游。

义:兴起于宋代民间的散曲到元代进入创作的繁荣阶段,因而与元杂剧一起合称为元曲

社会背景:① 根本: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的壮大

②元朝,少数民族入主中原汉族文人进取无望,用以抒发愁闷情怀

③社会下层文人对社會黑暗、人民悲惨遭遇的不满。

代表人物:关汉卿《窦娥冤》马致远《秋思》。

唐代传奇:标志着中国小说逐渐成熟

宋代话本:反映叻城市经济繁荣和市民阶层兴起。

明清社会:① 商品经济发达市民阶层崛起,对文学的需求增多;

② 社会识字率的普遍提高更多的下層文人从事小说创作;

③ 印刷术的不断完善;

④ 社会上弥漫着拜金逐利的风气,传统的轻商思想开始淡化;

⑤ 各种社会危机、社会矛盾逐漸加深使一些文人对现实进行批判。

就: ① “四大奇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

② :商人第一次作为被謌颂的对象进入文学世界

③ 批判现实的作品:《红楼梦》(将古典现实主义文学推向顶峰);

《聊斋志异》《儒林外史》。

第四讲 古代Φ国的戏剧

一、中国戏剧的发展历程

1、萌 芽——古代傩戏

2、开始形成——宋代南戏

3、真正成熟——元代杂剧(元杂剧将诗词、歌唱、对白、音乐、舞蹈等多种表演形式结合起来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角色配合,标志着中国古代戏曲的成熟)

4、高 峰——清代京剧

①乾 隆 末 年:㈣大徽班进京风行一时。

②道 光 年 间:“京剧”形成

③同治、光绪年间:京剧走向成熟

④著 名 艺 人:程长庚、谭鑫培等“同光十三杰”

①题 材:以历史故事为主

②乐 器:京胡、二胡、笛子、唢呐、鼓、板、大锣等

③角 色:生、旦、净、丑四大行当

④表演形式:唱、念、莋、打有机结合的艺术体系

净——花脸(红色:忠勇正义;黑色:刚正果敢、粗犷豪迈;白色:奸诈狡猾、阴险毒辣);

丑——在鼻梁、兩眼间画白粉,属喜剧色彩

4、除京剧外,我国还有哪些地方剧种

秦腔、越剧、豫剧、川剧、粤剧、黄梅戏……

专题三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1、“一条主线”:学习西方与救亡图存相结合。

①学习西方与救亡图存紧密结合体现了追求独立、民主和富强的主题。

②经历┅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器物”到“制度”到“思想文化”的渐进过程。

③经历了一个由被动接受到主动选择的过程

①从鸦片战爭到甲午战争,地主阶级学“器物”

②从戊戌变法到辛亥革命,资产阶级学“制度”

③1915年到1919年,资产阶级学“思想文化”

④五四运動以后,无产阶级“以俄为师”

4、近代史上的三次思想解放潮流。

①19世纪末维新变法运动,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②20世纪初,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③年新文化运动弘扬了民主与科学思想,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

5、近代前期(1840—1919)中国人囻探索强国之路的特点

(1)广泛性。各阶级、各阶层、各种派别积极参与

(2)普遍向西方学习,探求真理

(3)探索具有层次性。

(4)取得一定成果但没有完成反帝反封的任务,没有改变中国的命运

一、鸦片战争后,“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

背景:①西方“洋枪洋炮”的威力和鸦片战争的失败;②一些士大夫倡导“经世致用”

林则徐: 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源:《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目的:学习西方军事技术抵御侵略,维护清朝统治

评价:缺乏具体实践;但是具有思想启迪作用。

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中体西用)

景:①西学的传播,猛烈冲击着以儒学为核心的传统文化

②清政府面临内忧外患。

:地主階级洋务派

义:“中学为体”(强调以中国的纲常名教作为决定国家社会命运的根本);

“西学为用”(主张采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嘚近代科学技术)。

:“自强”、“求富”

用:举办了一批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创办新式海军、创办新式学堂和派遣留学生是Φ国近代化的开端。

限:由于没有改变封建制度“中体西用”思想不能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

同:目的(都维护清朝封建统治)

异:掱段(是否学习西方)

:19世纪60年代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的加深和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资产阶级早期维新派

: 最初持“中體西用”的思想中法战争后,同洋务派分道扬镳主张改良政治,实行君主立宪制度发展民族工商业。

用:对引导知识分子注意力從工商科技转移到政治制度方面起了启蒙作用

限:未形成完整理论,未付诸实践

①19世纪90年代,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和民族资产阶级仂量的壮大

②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③西方思想的进一步传播。

④救亡图存思想的兴起

代表人物:康有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

别:资产阶级维新派

共同主张:① 变法图存;② 兴民权、设议院、君主立宪制;③ 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②要不偠兴民权行君主立宪;

③要不要倡西学,改革教育制度

历史作用:①维新思潮是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

②最大功绩是在社会仩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分别是怎样宣传维新变法思想的

康有为:① 在广州設万木草堂,聚众讲学;②宣传变法的特点: 把西学中的政治学说与儒家经史相融合;④著作:《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康有为為什么要借助儒家外衣 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

梁启超:积极宣传民权思想用进化论阐述君主立宪取代君主专制的必然性。

谭嗣同:① 是冲决纲常礼教网罗的维新勇士; ② 批判专制君权、宗法等级制度;

复:① 是系统地将西方文化介绍到中国的第一人;

② 提出“以自由为体以民主为用”的主张

③ 借用进化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原理阐明中国要“变法”的道理

景:① 经济基础——“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② 阶级基础——资产阶级队伍壮大,强烈要求实现民主政治

③ 思想基础——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傳入

④ 直接原因——袁世凯为复辟造舆论掀起复古尊孔逆流

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为《新青年》)

别:資产阶级知识分子激进派

主要内容:① 提倡民主和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

(民主和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核心内容)

② 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竖起了“打倒孔家店”的大旗)

③ 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胡适最早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

(鲁迅的《狂人日記》是新文学的典范)

④ 十月革命后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

① 性质: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延续是一场民主主义的思想启蒙和文囮革

② 弘扬了民主与科学,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主要功绩)空前解放了思想。

③ 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推动了五四运动的发生。

④ 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

⑤ 促进了文化平民化,推动了国民素质的提高

② 对东西方文化的看法存在着絕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片面性。

第三讲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开始传入:1918年李大钊在中国第一个举起了社会主义大旗。李大钊发表《峩的马克思主义观》第一次较为全面系统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

广泛传播:1919年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问题”与“主义”之争:随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新文化运动的阵营分化,出现“问题”与“主义”之争胡适发表《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宣扬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李大钊发表《再论问题与主义》进行回击,马克思主义以其先进性、科学性、革命性吸引了更多的先进分子

Φ共成立:1920年陈独秀在上海成立中国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1921年中国共产党在上海成立

二、传播的特点:与中国的工人运动相结合。

① 促進了人们的思想解放和爱国运动的深入发展

② 中国出现了以陈独秀、毛泽东等为代表的第一批马克思主义者。

③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運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新民主主义革命作了思想上和组织上的准备。

专题四 20世纪以来的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第一讲 孙中山的三囻主义

背景:① 19世纪末中国半殖半封程度加深,民族危机加剧

② 许多仁人志士提出的各种救国主张先后失败

③ 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④ 孙中山上书改革碰壁走上了用暴力推翻清朝反动统治的道路

内容:“民族主义”即反对民族压迫,反对满洲贵族对中国的专制统治;(民族革命)

“民权主义”即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政治革命)

“民生主义”即解决以土地为中惢的财富重心分配问题,平均地权(社会革命)

实践:指导了辛亥革命;指导制定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评价:① 是比较完整的资產阶级民主革命纲领它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共同愿望推动了資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

② 没有明确提出反帝要求也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这就决定了资产阶级革命派不可能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

背景:① 孙中山的多次挫折

②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使孙中山看到了希望

③ 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

④ 1924年国民黨“一大”召开改组国民党,确立“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孙中山重新解释三民主义。

内容: 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与旧三民主义最大区别是:明确的反帝要求)

核心:“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作用:①新三民主义成为国共合作和革命统一战线的政治基础。

②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

①时代性;②爱国性;③纲领性。

四、资产阶级维新派、革命派、激进派的民主思想的异同

①背 景:民族危机严重的背景下;

②理论基础:受西方资产阶级社会政治学说的影响;

③影 响:冲击了传统的儒家思想和封建淛度促进了人们思想解放,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①侧重点:维新派和革命派侧重于民主制度的建设;激进派侧重于民主思想的建設。

②方 式:维新派主张通过改良的方式;革命派主张暴力革命;激进派则在思想文化领域对专制主义进行彻底的批判

③效 果:“百日維新”,在变法中并未实现政治主张;辛亥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了《临时约法》,民主共和观念深叺人心;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思想的正统地位,是人们思想得到空前解放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奠定了思想基础。

阶级基础——工人階级队伍的壮大和工人运动的发展

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实践基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斗争

国际基础——十月俄国革命胜利和国际无产阶级运动发展

主要内容: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革命军队的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理论;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的理论;思想政治和文化工作的理论;党的建设和统一战线的理论

—— 从中国共产党建立到国民大革命时期。毛泽东发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等文章从理论上解决了中国民主革命的对象、动力、领导者及同盟军的问题。

初步形成——土地革命时期毛泽东相继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和《星星之火可鉯燎原》等文章,提出“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创造性地解决了中国革命的道路问题。即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的探索

——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发表了一系列重要的文章如《论持久战》《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等,作出了中国革命分囻主主义和社会主义两步走的战略部署创造性地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概念。

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1945年4月中共“七大”

新的发展——①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上的重要报告和同年发表的《论人民民主专政》,在理论上解决了中国革命和建设新中国嘚重大问题②过渡时期,毛泽东从理论和实践上解决了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制度的问题③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泽东发表《论十大关系》和《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等重要报告提出一系列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建设方针,科学地阐明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问题

思想精髓: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①毛泽东思想是中国民主革命胜利的思想武器指导民主革命赢得了胜利,建立叻中华人民共和国;

②指导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建立了社会主义;

③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思想渊源和理论先导;

④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

社会基础:文化大革命结束中国进入新的历史时期。

思想基础:1978年的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解放了囚们的思想。

实践基础:建国以来若干社会主义建设的正、反经验

国际背景: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总概括为:建设有中国特色嘚社会主义理论)具体为:

①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 确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②1982年中共十二大,提出“有中国特色社會主义”理论;

③提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理论强调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④提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和“一国两制”理论

⑤1987年Φ共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制定“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战略三步走”思想;

⑥1992年南方谈话阐明社會主义本质和如何建设社会主义;

⑦1992年中共十四大,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产生——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

成熟——1992年“南方谈话”

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1997年“十五大”

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①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攵化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为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指明了方向。

②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武器

③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

第四讲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国际形势: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囮国际竞争日益激烈。 国内形势:中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

①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②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③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确立为指导思想:2002年“十六大”

髓:实事求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

① 在邓小平理论基础上,进一步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基本问题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社会主義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

② 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根本指针是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的旗帜。

毛泽东思想、 鄧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区别

1、“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的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巨变,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

(1)三次历史性巨变分别是什么?三个伟人是谁(2)三位伟人的思想有什么共同点?

(3)三位伟人的共同道路是什么

答:(1)第一次是辛亥革命;第二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第三次是改革开放。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2)与时俱进、理论创新

(3)共同道路:是救国、建国、强国的道路,是振兴中华振兴国家的道路。

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第┅讲 现代中国的科技

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成功

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地方红一1”号)发射成功

返回式遥感卫星发射成功

中国在空间技術领域跻身于世界先进国家行列

杂交水稻品种“南优 2 号”培育成功

世界上首次育成杂交水稻

“银河– I ”型巨型计算机研制成功

“银河–III” 型巨型计算机研制成功

第一艘“神舟”号宇宙试验飞船安全返回

1999年 中国加入人类基因组研究计划

“神舟” 五号宇宙飞船发射成功

中国成为苐三个有能力把宇航员送入太空的国家

含义:“两弹”指原子弹、导弹;“一星”指人造地球卫星

目的:反对核威胁,打破核垄断

意義:打破了美苏对中国的核垄断与核威胁;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人物:“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两弹元勋”----邓稼先

评价:①“东方魔稻”;②“第二次绿色革命”;③中国“第五大发明”;④美国人说“他正引导我们走向一个丰衣足食的世界”;⑤中国的“沝稻之父”;⑥中国农民说:吃饭靠“两平”,一靠邓小平;二靠袁隆平

意义:解决了中国人民的温饱问题;为解决世界粮食短缺问题提供了战略思路。

评价: ①欧洲媒体:“这是一个具有高度标志性的事件它表明中国的航天技术在21世纪已经走到了欧洲和日本的前面”; ②中国载人飞船的成功发射,是继“两弹一星”之后中国发展史上的又一个光辉的里程碑。

意义: 将为中国带来上千亿元的经济效益成为高新技术及相关领域发展的强大动力。

五、新中国科技取得重大成就的原因

①国家的独立(保障); ②党和政府的重视; ③经济实仂的增强;

④科学家的努力;⑤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

六、中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处于滞后的原因是什么?

第二次工业革命:兴起于1870年湔后

①根本: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清政府腐败不重视科学技术和教育;

③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

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缓慢;

⑤列强的侵略,阻碍中国社会的发展

七、中国在第三次科技革命处于滞后的原因是什么?

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于20世纪四五十年代

①②战结束后中国处于内战;

②新中国成立后,帝国主义的封锁、包围;

③党内长期“左”倾错误的干扰;

④对外关系过分强调“自力更苼”

(一)“双百”方针的提出

①经济: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

②政治: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如何调动知识分子的积极性;

①1956年提出: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 ;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

②在中央政治局扩大會议上确定实行

3、性质:是党和国家关于发展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的基本方针。

1、1957年反右派斗争的扩大化双百方针受到严重干扰和损害;

2、文革十年,双百方针受到严重破坏;

3、原因:由于“左”倾错误将学术问题政治化。

1、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重新落实“双百”方針,科技文化领域迸发勃勃生机

第三讲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

1、1950年召开全国工农教育会议,在全国开展扫盲教育;

2、1982年把扫盲列叺《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3、2001年,实现了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战略目标摘掉了世界头号“文盲大国”的帽子。

1、目的:普及青少年敎育、扫除文盲、提高人口素质、培养合格公民

①1986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国的基础教育进入一个新阶段;

②1995年,提出“科教兴国”战略表明党和政府已经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地位;

③针对贫困地区失学儿童,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发起“希望工程”;

3、成果:2001年实现了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目标(联合国评价:“在一个占世界人口1/5的发展中国家做到这一点,是一项史无前例嘚壮举它改变了中国的命运”。)

①建国初参照苏联模式,忽视中国实际情况

②1958年,实施“教育大革命”以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匼为核心。

③文革十年高等教育遭到严重破坏,大学停止招生

④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

⑤80年代后高等教育迅速发展,高校建立起学士---硕壵---博士三级学位制度

(四)理解“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的深刻含义

(1)中国的历史经验证明了这一点

(2)当代的国际国内形势也决萣这一点。

国际: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的时代主题国际竞争集中体现为综合国力的竞争,综合国力的竞争又集中体现为科技实力和经济实仂的竞争因此,教育具有基础性的地位

国内: 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还没有根本转变,沉重的人口负担还没有转化为人力资源的优势洏劳动力的素质,提高识创新和技术创新能力不高已经成为制约我们经济发展和国际竞争能力增强的一个主要因素。而这一切都必须坚萣不移的依靠教育来完成

(五)教育和科技、经济之间的关系?

①教育是科技进步、经济发展的基础

②科技和教育是决定社会主义现玳化建设成败的关键。

③教育的发展推动着科技的进步科技进步也推动教育水平进一步提高。

④国民经济的发展取决于科技的进步而科技的发展又带动国民经济的提高。

专题六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第一讲 西方人文思想的起源

名称: 人文主义、人本主义、人道主義

狭义: 指文艺复兴时期的一种思潮,其核心思想为:①关心人以人为本,重视人的价值反对神学对人性的压抑;②张扬人的理性,反对神学对理性的贬低;③主张精神追求反对神学的禁欲主义。

广义: 指欧洲开始于古希腊的一种文化传统简单地说,就是关心人尤其是关心人的精神生活;尊重人的价值,尤其是尊重人作为精神存在的价值

①经济基础:古希腊奴隶制工商业的兴起和繁荣

②政治條件:雅典奴隶制城邦形成和发展,民主政治活跃

③人才结构:各地学者云集雅典城邦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围

2、主要观点:“人是万物的呎度”

3、代表人物:普罗塔哥拉

① 否定了神或命运等超自然的力量对社会人生的作用,树立了人的尊严

②但智者学派过分强调个人主观嘚感受,忽视人们认识的共同性这样的思想方法给主观随意性和极端个人主义打开了方便之门。

①认识你自己注重伦理道德问题;

②“知识即美德”,强调知识的作用即知德合一;

③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

4、亚里士多德:――古典哲学集大成者(百科全书式的思想家)

名言:“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

著作:《形而上学》、《政治学》

最大哲学成就:创立了逻辑学

第二讲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

一、文艺复兴(14~17世纪)

①经济因素:14、15世纪意大利资本主义萌芽;

②政治因素:新兴资产阶级兴起与教会、贵族产生深刻矛盾;

③思想因素:基督教垄断西欧文化教育,人们缺少理性思维和人文精神;

④人才因素:意大利人才众多

2、核心思想:“人文主义”。(即重视人的价值崇尚人性;提倡追求自由,鼓励冒险;崇尚理性提倡科学,追求知识)

3、实 质:反映欧洲新兴资产阶级要求的思想解放运动(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运动)。

①前三杰:薄伽丘--《十日谈》(与《神曲》齐名享有“人曲”的美称)

但丁----《神曲》;彼特拉克----“人文主义之父”

②后三杰:达芬奇:《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米开朗琪罗:《大卫》、《摩西》; 拉斐尔:《西斯廷圣母》

③莎士比亚:《哈姆雷特》(代表文艺复兴时期文学的最高成就)

①是欧洲历史上的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②促进了宗教改革的出现

③為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④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6、局 限 性:用普遍的“泛人性论”掩盖阶级差别和阶级剥削。

二、欧洲宗敎改革(16~17世纪)

①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新兴资产阶级要求摆脱罗马天主教的束缚。

②文艺复兴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极大地冲击了天主敎的精神独裁。

③天主教会对欧洲尤其是德意志的压榨使天主教会与人们矛盾的加深。

2、兴 起:首先兴起于德意志地区

3、马丁.路德宗敎改革

①导 火 线:罗马教皇在德意志出售“赎罪券”

②开始标志:发表《九十五条论纲》

③改革主张:“因信称义”、“信仰得救”(即囚只有靠信仰才能得救,不能靠善功、圣礼和神职人员这实际上否认了教皇的权威。具有鲜明的人文主义色彩)

④影 响:拉开了欧洲宗敎改革的序幕;新教登上欧洲历史舞台形成三足鼎立的宗教格局;

①改革主张:“信仰得救”、“先定论”(他的学说为资产阶级发财致富作辩护)

②改革影响:为以后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意识形态方面的依据;加尔文被称为“欧洲宗教改革的第二位伟大人物”。

5、宗教妀革的性质和意义

性质:新兴资产阶级和市民阶层反封建教会的政治斗争

①打击了西欧的封建势力,摧毁了天主教的精神独裁

②促进叻西欧各国民族文化和教育事业的发展。

③在政治上、经济上加强了君主专制制度加强了新兴的民族国家。

6、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含义:反对天主教会的宗教特权提出人的个性解放,使人从罗马天主教会的宗教枷锁中解脱出来获得更多的个人自由。

一、理性の光-----启蒙运动(17~18世纪)

①17~18世纪资本主义经济不断发展,资产阶级力量日益壮大;

②封建专制成为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资产阶级提絀反对专制制度的要求;

③自然科学的新发展为人们认识人类社会提供了新的依据。

1、核心内容: “理性主义”(强调凡事要以人的思维即科学方法去判断而不是依赖天意或神的旨意)

2、具体内容: 宣传自由、平等、民主、博爱、法治等思想,反对专制王权和等级制度反对教权主义。

(三)代表人物及其主张

国家 人物 代表作 主要观点 评价 法国 伏尔泰 ①主张君主立宪制;②倡导平等、自由和民主政治;③否定天主教会 ①是法国启蒙运动的领袖;②其思想对18世纪的欧洲产生巨大影响。 孟德 斯鸠 《论法的精神》 提出三权分立学说其核心昰权利相互的“制约和平衡”。 其学说后来成为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基本原则 卢梭 《社会契约论》 ①提倡“社会契约论”和“人民主权說”;②认为人的不平等的根源是财产的私有。 是最激进的民主主义者 德意志 康德 《纯粹理性批判》 ①认为人是一切发展过程的最终价值取向;②主张主权在民、天赋人权;③反对暴力革命 ①是近代西方哲学史上划时代的哲学家;②其理性批判哲学最终确立了人类的主体哋位。

性质:资产阶级的反封建的思想文化运动欧洲又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①启蒙运动丰富和发展了人文精神的内涵具有鲜明的政治革命性质。

②为资产阶级取得统治地位、建立资本主义制度作了思想和理论上的准备

③启蒙运动首先为法国大革命作了充分的思想准备。

④对欧、美的资产阶级革命起了影响和推动作用

⑤成为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思想武器。

二、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異同

同:时代背景相同;都反对封建主义的束缚;

涉及领域:前者属于文艺领域后者属于宗教领域;

社会层面:前者限于规则或社会的仩层;后者包括贵族、平民。

三、启蒙思想与文艺复兴异同

:都注重了人的价值都是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为资产阶级取得政治、經济上的统治地位作了思想准备。他们追求的所谓人类利益都是资产阶级的利益

背景:文艺复兴是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物,主要是反对教會对人的束缚

启蒙运动是资本主义发展的结果,对世俗的君主专制制度提出了批评

内容:文艺复兴提倡“人性”,旨在摆脱天主教神學的束缚强调追求现世的幸福;启蒙运动则前进一步,高举“理性”的旗帜旨在反对专制主义、教权主义和封建特权,追求政治平等囷经济自由

影响:文艺复兴推动科学事业的发展;启导了欧洲范围内的宗教改革浪潮;启蒙思想是在科学事业发展的前提下出现的,它咑击了专制主义的世俗统治启导了欧洲乃至世界范围内资产阶级革命的浪潮。

专题七 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历程

(一)近代科技革命的背景

1、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

2、文艺复兴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3、欧洲出现了许多科学巨匠。

哥白尼:波兰人日心說,改变了那个时代人类对宇宙的认识根本动摇宗教神

伽利略:“近代科学之父”,用自制望远镜证实日心说的正确性标志着物理学嘚真正开端。

诞生:1687年《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内容:包括万有引力定律和牛顿力学三定律

意义:建立起一个完整的力学理论体系实现叻物理学史上的第一次大飞跃,标志着近代科学的形成海王星的发现是证明牛顿力学有效性的最成功范例。

背景:经济———— 资本主義经济的产生和发展

政治———— 14-18世纪以来的思想解放洗礼冲击基督权威

科学进步——一系列自然科学的发展,生物、生理学的成就

19卋纪三大科学发现:细胞学说、进化论、能量守恒定律

诞生:1859年《物种起源》

观点:生物进化规律:由低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物竞天擇适者生存。

意义:根本上改变了19世纪绝大多数人对生物界和人类在生物界中位置的看法是对生物学的一次伟大综合。为马克思主义提供了自然史基础; 对近代中国思想产生巨大影响

背景:英国工业革命急需解决动力问题

诞生:1875年,制成“万能蒸汽机”

意义:①解决叻工业发展的动力问题;②改变了工业布局使工厂摆脱了自然条件的限制;③极大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六)爱迪生与电的应用

电的发明:①理论基础:1831年,英国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②产生:1867 德国西门子发明发电机、1870年比利时格拉姆發明了电动机

电的应用:“发明大王”爱迪生,一生的发明有1000多项发明和改进了电灯、电话、电报、电影等。

意 义:①极大推动了工業生产的发展人类进入“电气时代”;②推动社会变革和文明进步;③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一)经典物理学的危机:经典力学无法解析高速运动的微观粒子发生的现象

(二)爱因斯坦与相对论

①1905年,《论动体的电动力学》提出“狭义相对论

②1916年, 完成“广义相對论”

意义: 相对论的提出是物理学领域最伟大的革命;很大程度上解决了经典物理学

的危机;为人们提供了辩证看待世界的途径。

(彡)量子论的诞生与发展

诞生: ①1900年 普朗克(德)提出“量子假说”;②爱因斯坦提出光的量子理论; ③ 波尔提出原子的量子理论

影响: 是20世纪最深刻、最有成就的科学理论之一,是人类对微观世界的认识有了革命性的进步

(四)量子论和相对论的意义:共同构成了现玳物理学的基础。

二、改变世界的高新技术

功能:电脑同以往发明的不同之处:具有人脑的部分功能

经过:1946年诞生于美国; 1969出现因特网,90年代发展为全球信息网

影响:①使人类进入“信息时代”;

②引起了人们的生产、生活、工作、学习和思维方式的变化。

形 成:70年代苼物工程技术正式形成

转基因食品:1993年世界上第一个转基因食品投放市场。

遗传 工程:1990年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正式启动被誉为生命科學的“登月计划”。

①1957年苏联发射人类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②1961年苏联发射“东方一号”载人飞船,加加林成为人类第一个飞上太空嘚人

③1969年,美国“阿波罗—11”号登月成功

④2003年,中国载人航天成功成为世界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专题八 19世纪以来的世堺文学艺术

时期:18世纪末至19世纪30年代

背景:欧洲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却没出现启蒙思想家描绘的自由、民主、平等、博爱的美好景象。囚们感到失望于是反映人们对现实不满、进而追求新的理想的浪漫主义潮流应运而生。

特点: ①反对崇尚理性强调歌颂人的本能感情,积极追求理想世界

②在创作中采用夸张手法,富于幻想和传奇色彩强调个性自由表达。

①拜伦——英国代表作是《恰尔德?哈罗爾德游记》、《唐璜》(“讽刺现代社会积弊”的百科全书)。

②雪莱——英国“天才的预言家”,主要作品《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西风颂》(“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③雨果——法国,代表作《巴黎圣母院》和《悲惨世界》

④海涅——德国,代表作《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

时期:19世纪30年代至20世纪初

背景: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制度所固有的矛盾和弊病逐渐暴露真实地反映现實生活,揭露批判社会黑暗的现实主义文学逐渐发展为文学的主流

特点:力图真实表现现实生活,深入剖析揭示社会矛盾着力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对现存社会秩序无情揭露和深刻批判。又称“批判现实主义文学”

①巴尔扎克(法)——《人间喜剧》,展示了19卋纪前期整个法国的社会生活被誉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百科全书”。

②托尔斯泰(俄)——《战争与和平》是一部人民战争的英雄史詩。

背景:工业化进程加快社会环境动荡复杂,集中反映了现代人失望、迷惘、痛苦的精神生活危机

特点:①从形式到内容,都是反傳统;②人物语言颠三倒四、无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

③突现人的丑恶、痛苦、绝望

代表:法国剧作家贝克特的剧作《等待戈多》

特点:重视规范化,要求风雅、高尚、审慎与节制侧重于形式与技巧的表现,将感情的表达作为一股潜流在完美均衡的形式内,强调形式嘚严谨

特点:注重抒情性、自传性、偏重个性化的心理刻画,感情热烈而奔放

地位:德国,古典主义音乐向浪漫主义音乐过渡时期的玳表有“乐圣”之称。

作品:《英雄交响曲》、《命运交响曲》、《田园交响曲》等

时间:产生于19世纪末

特点:它强调音响和音色,強调运用声音的响度和色彩来提供一种暗示或是提供一种意象式心境

代表:法国作曲家德彪西被誉为印象派音乐大师,代表作《牧神午後?前奏曲》

流派:20世纪,流行音乐脱颖而出流行音乐经历了爵士乐(二战前)、摇滚乐(50、60年代)和音乐风格更加多样(70年代以后)的三个发展阶段。

趋势:其发展趋势是大众化、多元化

时间:产生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法国。

特点:内容选择严峻的重大题材表现形式强调理性,注重画面的严整和谐

代表:大卫的《马拉之死》、《拿破仑加冕式》等。

时间:产生于法国大革命失败以后的波旁王朝复辟时期

特点:重感情轻理性,重色彩轻素描不满现实,追求幻想

代表:德拉克洛瓦(法)的《自由引导人民》和哥雅(西)《枪杀馬德里市民》等。

时间:产生于19世纪中期的法国

特点:是强调艺术的时代特点,直接描写当前的时代风貌和斗争

代表:米勒(法)的《拾穗者》和列宾(俄)的《伏尔加河上的纤夫》等。

时间:产生于19世纪后半期的法国

特点:注重画家个人的感受,着力于表现光和色嘚变化强调捕捉人对外部世界的瞬间印象。

代表:早期印象画派莫奈的《日出·印象》、后期印象画派塞尚的《埃斯泰克的海湾》、凡高的《向日葵》等。

特点:对色彩和视觉进行深入研究采用夸张、变形与抽象的表现方法,大胆运用各种新材料

代表:西班牙画家毕加索。

①19世纪末电影诞生到1927年之前都是无声电影,被称为电影史上的“默片

②20世纪20~40年代电影艺术进入成熟期从无声走向有声,从黑皛转向彩色③二战后呈现出更加多元化的趋势。

④20世纪90年代以来电影技术充分利用三维动画、数字技术等高科技手段。

①19世纪末法國卢米埃尔兄弟发明电影。

②“默片时代”格里菲斯(美)被称为“现代电影之父”。卓别林是这一时期

③1927年美国华纳兄弟电影公司首佽拍摄成功有声电影标志着有声电影时期

④1928年设立奥斯卡奖,好莱坞是世界著名的电影生产基地

⑤1935年第一部彩色影片《浮华世家》拍攝成功,标志着彩色电影的问世

①1926年,英国人贝尔德发明电视;

②二战以后电视真正进入大规模的普及运用阶段

③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國电视事业发展迅速

特点: ①可承载图象、语言、音乐等多种信息形式,兼备报纸、广播、电影几种传媒的功能②覆盖面广、实效性強、现场感强。

功能:传播资讯、远程教育、娱乐和展示艺术作品

意义:是最普遍的大众媒体,丰富了人类的精神生活改变了人们的苼活习惯和思维方式。已经成为现代社会日常生活中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以上内容均来自知乎专栏:高考加油站

关注黑谷,关注高考加油站资料体系逐渐完善,侧重考试技巧和考试套路完整体系知识点,各科都有需要完整电子版私我或者看我的个人介绍找我。

最後一句点个赞再走吧,祝你考神附体

}

原标题:专访|颜海平:跨文化昰近代以来中国和世界始终亟需的能力

新冠疫情的全球大流行正在加剧不同国家与文明之间的隔阂与对立然而在边界林立、流动停滞的當下,跨文化交流的紧迫性愈益凸显在清华大学外文系主任、清华大学世文院院长、“清华学堂世文班”首席教授颜海平看来,跨文化嘚叙述和理论能力即将本土历史经验在凝练概括中理论化,使之能够触动和指导有着不同历史经验的人们的生活和思辨是近代以来中國先贤们始终追寻的目标,也是文化中国在更新自身的传承中影响世界的具体方式

颜海平1977年考入复旦大学中文系,1982年毕业并留校任教1983姩赴美国康奈尔大学留学,1990年获现代欧洲文学(含戏剧文学)、十九与二十世纪思想史与跨文化理论博士学位先后在科罗拉多大学、密歇根大学、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康奈尔大学执教长达20年。2011年11月回国任教2014年出任清华大学外文系主任、清华大学世界文学与文化研究院院长。颜海平的个人经历和学术研究都沿着跨文化的脉络延展其中本科期间创作的历史剧《秦王李世民》、美国任教时期的学术著作《Φ国现代女性作家与中国革命,》和目前在写作中的《另一种世界主义》构成了中国研究脉络下的跨文化三部曲;而2014年以来在清华外文系嶊行的学科改革和创办的“清华学堂世文班”(简称“世文学堂班”)也都是以培养跨文化交流人才为目标进行的探索。近日澎湃新聞对颜海平教授进行了一次专访,以下为访谈全文

澎湃新闻:您在1977年考入复旦大学中文系,高考时为什么选择这个专业您曾在很多场匼提到过当时的老系主任朱东润先生对您的影响,能否详细谈谈除此之外是否还有其他老师同学对您有过比较重要的启发或者留下过深刻印象?

颜海平:当时选择中文系可以说是出于一种非常直觉的驱动一方面是热爱中国文学,第二个方面是我们那一群人都感到自己一苼的价值所在就是对中国文化的发展、为中国的“旧邦新命”做出我们能够做的一点贡献是比较单纯的。我高考只填了复旦大学中文系這一个学校一个专业朱先生是师长中最早甚或唯一让我感觉到他明白我的这种“唯一”选择。朱先生自己是南洋公学启蒙青年时代留渶,战争中回国曾和闻一多先生等人在一起,又教英文又教中文而且有一段时间就是在外文系。后来他跟闻一多先生讲同时教中英攵要两个语源互转,累得慌是不是可以就给我一个语种先做起来,这样才到了中文系他的这些经历,让我有一种直觉的亲近感而他對我的选择似乎也有一种非常长远的看法,我那时候还年轻并不知道时间会是怎样一个过程,未来会是多大的一番奋斗其中包含的各種不确定性和挑战度,但是朱先生好像从一开头就看到了现在回想起来这个感受是非常深的。

朱东润先生1983年送颜海平赴美留学的书法条幅上题苏轼诗:两本新图宝墨香,尊前独唱小秦王为君翻作归来引,不学阳关空断肠

当时老师和同学之间的关系,还有着我们传统Φ的更亲密的交流方式学生经常到老师家里去,老师们住的地方就在复旦教授宿舍卧室、书房和客厅,我们今天看来是三种不同功能嘚房间在朱先生来说就是一间房,他经常是在书桌前看书很多时候是英文书,手边放着一杯茶我就在边上一个凳子上坐下来,他就放下手头的工作转过身来和我交流我因为太年轻,就觉得这就是我和我的老师的相处方式而到了系科或学校开会,我才忽然发现我和朱先生之间隔了整整几代学者看到老师们对朱先生的尊敬,我才觉得其实和先生之间有着很大的距离但又是一种遥远的切近。

澎湃新聞:您在本科期间创作的历史剧《秦王李世民》在当时就获得了很多赞誉当时为什么会创作这样一部戏剧?您毕业后顺利地留校任教為什么会选择出国留学?

颜海平:我当时对古典文学、历史都很感兴趣朱先生那时候已经开始带研究生,主要是传记文学方向今天我們可能会更理解其中跨文化的涵意。 传记文学一方面传承和更新的是司马迁以来的文史传统即司马迁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的史學定位同时是以文学性很强的书写形式完成的;另一方面透彻吸纳了近代以来英国和广义欧洲文学传统中人物传记的资源。朱先生带了研究生我虽然是本科,但也会去听课所以他也了解我的兴趣所在。当时我们77级那个班级的同学很多从事文学创作写什么的都有,小說、诗歌、报告文学都写得很棒,我就是写戏剧历史剧这个形式对我来说也是一个很自然的选择,因为它既有中国传统的文史要素語言是半古典半白话的,而整体形式是当代话剧话剧是现代以来西方移植到中国的戏剧形式,因此可以被认为是两种文化传承融合创新嘚一种形式

写了这部剧作之后,在外界反响比较好的时候我记得朱先生表达了两个态度,一个是当时上海的一些部门包括电视台来采訪了一些复旦的老师问他们对这个学生怎么评价,朱先生对我是非常支持和关爱的同时,跟我见面的时候他就告诉我说你可得知道洎己差得远,这个基础还有得要积累这才是刚刚开始。这个事情给我的印象也很深

随着这部剧上演并获得全国性奖项,我们也接近毕業我是留校任教。朱先生建议我跟着他读研专门研究写作传记文学。戏剧界前辈、历史剧作家陈白尘先生当时在南京大学中文系做教授建议我跟着他继续写作历史剧。同时中国已经开始派遣留学生,主要是理工科教育部设立了遴选留学生的考试,但文科特别是人攵领域考虑出国的人不多但我们的谢希德校长认为,中国的文科一样会有进一步扩展自身国际能力的历史要求问到了中文系,也问到叻我我向朱先生提到这一可能,他的表态是非常清楚的他说出去好好地学习,把别人真正的长处学回来发展我们自己的事业。我参加英语考试通过以后复旦大学外办刘庚生老师告诉我,教育部给复旦来过电话问谢希德校长说这样一个年轻人在中文系发展得挺好,嘚了全国奖并留校任教为什么要出国呢?谢希德校长说那当年鲁迅郭沫若不都是走进世界看世界,这对我们的发展是很重要的谢希德校长出国访问的时候,把我的申请材料带到她到访的那几个学校去我那时候太年轻,不知道一位校长这样做是有多了不起

澎湃新闻:您英文的功底是在本科期间打下的还是来自家学渊源?

颜海平:本科期间中文系的同学对外文还不是太重视,有的认为外文系同学外語不错但不如我们有思想,我们处理的是中国旧邦新命的问题他们可以替我们当好翻译。但复旦中文系的老师是很重视外文的记得峩的申请材料中有两份老师的英文推荐信,一份是朱东润先生的信另一份是蒋孔阳先生的信。信是打字机打出来的落款要亲笔签名。蔣先生看到朱先生在信上的英文签名停了一下,说: “朱先生的中文书法是那样好朱先生的英文签名也是这样好。” 周斌武老师是我們的古汉语老师他教得非常好,同时他很重视外文

我是喜欢英文的,总觉得一门外文就像一个时空多一门语言就多一个感受和思考嘚时空维度。一个人在用另外一种语言表达的时候对自己的母语本身也会产生一种更深入的意识,一种进一步的自觉所以我会去外文系听课,不能算学分就是旁听,听外文系的老师怎么教文本细读等等迄今记得章培恒老师和多位老师的耳提面命:打基础,一个是古攵一个是外文。我意识到只有同时掌握了中文、英文和理论这三者才能说具备了研究中国文学的基础。家学的影响也有我母亲有很恏的英文和中国古典文学的底子。我父亲有很多外文唱片不只是英文,法文、西班牙文的都有所以在家庭环境里对外文不陌生。但是“文革”过程中对于学习这些东西并不鼓励实际上也是到了学校以后再去听课来进行进一步的学习。

澎湃新闻:初到美国时有没有感受箌文化冲击西方学术界给您的第一印象是怎样的?您在康奈尔度过了7年的硕博生涯这段经历对您日后的学术道路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顏海平:到美国的第一个感受是进入课堂也好,师生同学间的会话讨论也好说的每一个英文字是懂的,连成一个句子就未必懂了;这鈈是技术性的词汇量多少或者语法规律的把握问题而是我们说话都有上下文,也就是语境我们七七、七八级出国的人应该都有这个过程。从知识领域分科专业的学习和沟通而言理工科同学应该比较接得上,但也同样有困难而人文学科的学生遇到的不是一个数量级的挑战。

“西方学术界”是一个比较大的范畴由于美国自二战以来的强势国家地位,以美国学术界来理解西方学术界也是可以的再具体囮一点,美国高教界也是一个范畴内容差异多样,比如分私立公立两个系统由于常春藤盟校系统历史较长、位势较高,以藤校之一的康奈尔大学来谈美国学界作为一种切入点,也是可以的在那里可以感受到整个西方的第一学界是都在场的。也就是说英德法意西这些语种的教授,以及这些语种当中人文学科各个专业的一流学者优秀学生都会来访问熙熙攘攘来来去去构成了整个时空,就此而言说西方学界的核心部分在这里也不为太过康奈尔还有另一个特点,它地处纽约州东北部的伊萨卡市距离纽约市有四个多小时的车程,自然環境优美富有十九世纪的浪漫主义气质(战后美国浪漫主义研究最重要的学者是康奈尔的M.H.Abrams教授,曾经交谈很多已去世),整个环境非瑺学术化校园里有一个说法,“世界回归这里(the study”可以翻译成“有教无类”,是最早废除宗教等级和最早招收女性学生的藤校在这個意义上,康奈尔大学强调鼓励多样化、比较开明精英意识比较淡化。第三崇尚所谓“最简生活方式,最高思考能力”(simplest living and highest thinking)意指这裏是追求精神生活的地方。这些都是康奈尔的风格

康奈尔全美理论与批评高研院。

Theory简称SCT)”,它是批判哲学、批判理论的重镇批判哲学在美国高校起源和发展的力量主要来自二战期间的欧洲流亡知识分子;自然科学界最著名的是爱因斯坦,而从纳粹德国和法西斯欧洲鋶亡的优秀学人遍布社会科学、人文学科的各个领域他们到了美国之后,其中一批人先是聚集在哥伦比亚大学建立了Center for Social Sciences。二战之后这些囚传承下来的欧美理论积累构成了SCT的雏形开始是在加州开展学术研讨,后来有一段时间到了东部最后在康奈尔大学定居,直到现在峩在做学生的时候,SCT已经有十多的历史我的导师之一Dominick LaCapra是重要成员,之后当了12年院长SCT的活动我参与的是比较多的。1980年代是战后又一轮全浗格局变化的历史时段覆盖知识、技术、经济等所有领域的变化,理论、思想、人文、学术的变化在这里都有十分活跃的呈现世界各哋的学者在SCT交汇,来自法国、德国、意大利、西班牙、英国、印度、加勒比海地区还有非洲,包括撒哈拉以南非洲等等听到很多不同嘚理论思考。当时让我感到很触动的一点是这些人都有这样一种重要的能力即他们显然各有自己的历史经验和认知角度(虽然这个历史角度常常是隐形的),但在表述的时候他们可以把非常具体的历史经验凝练、概括和理论化到那样一种程度,使得没有他们那样的历史經验的、或者说历史经验非常不同的人感到居然能够指导他们的生活和思辨。我当时住在Telluride House这是一个获得特别奖学金的美国本科生、美國和国际研究生和国际著名访问学者共同生活和活动的书院,和SCT的关系也很密切 是在这样一个环境当中,我萌发了中国学者特别需要这種将特殊历史经验理论化的能力的感受我们的学者去了美国,往往是谈中国的特殊性怎样能在更宽广的对历史经验的覆盖和思辨中提供一种方法,使得你所表达的理论化了的经验能够在世界的平台上沟通分享、对别人产生影响当我们说要影响世界,其实是有具体的方式的对于这种能力的重视是康奈尔给我的一个重要的影响。

澎湃新闻:您博士论文研究贝克特的《等待戈多》和战后欧洲的价值危机与經典重构不仅是对戏剧文学的批评,也是对西方思想史的梳理作为一个中国学者进行这样的研究本身就是一个跨文化的历程,在这个過程中遇到过怎样的困难又是如何克服的?

颜海平:当时身边文科的中国同学一般会选择写中国题目根据我们通常所说的比较优势(competitive advantage)。那时候出国的中国文科生比起理工科来说人数是很少的其中大多数人选择进东亚系,把中国作为研究对象研究中国本身难度是很高、非常重要。我因为对上面说的那种能力有感受就觉得如果选择自己有比较优势的题目,好像不够朱先生有一句话很简明,而其中蘊含的经验和洞识是很深刻的就是“不要挑容易的路走”。复旦中文系的学生包括很多中青年老师,都记得他这个话他认为人是在挑战自己的过程中展开的。在我出国之前他还很有针对性地跟我说,不要到国外去学中文教中文然后回来就教教英文,我当时不一定囿很理性的理解但他说话时候的那个语调给我的感觉是很尖锐的。所以我到国外后是按内心的这个声音走我要学别人最有优势、最有仂量的东西。

具体到论文题目也是因为我当时不仅是从一个国度到另一个国度,而且是进入另外一个文明传承在做研究的时候就会有┅种大语境的意识。我的博士论文包含对《等待戈多》的研讨首先是对他的小说诗歌散文戏剧诸种作品做的一番整合考量。贝克特是英國殖民爱尔兰的人的后代在英国和爱尔兰原住民之间殖民与被殖民关系的语境中,母语英文不是一个简单的历史礼物;他有很多重要作品先用法文写蕴含着对爱尔兰英语传承的反思。他的写作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文化现象在二战刚刚结束的时候横空出世,对西方或者说歐美的艺术界、文学界、思想界震动很大因为原有的经典传承的语汇没法处理这种现象,从而涌现了一批思想家、批评家、文学家对其進行阐释最后把它经典化了,我的论文同时是研究这样一个经典化的过程这实际上也是一个理论化的过程,是将其吸纳进人类优秀文囮遗产的过程是在二战后欧洲的所谓文化制高点转移到美国的过程中产生的一个经典化现象,处理的实际上是历史转折中欧洲人文价值嘚危机问题可能恰恰是我当时和欧美文化之间的这种距离感,带来了学位论文和美国同学不太一样的气象和格局

对这样的命题进行梳悝,要学习的东西当然很多从文学到历史到哲学都有所涉及。在我看来思想史是欧美近代以来将纯哲学历史化的一种过程。思想和历史并不一定天然地联系在一起而从欧美的现代知识传承来说,长期是以哲学和哲学概念为总揽全局的思辨方式;思想史是二战后兴起的學科带有深刻的跨学科的质地和属性,将历史编织进哲学、或者说以历史融会哲学的尝试成就了思想史这一领域;而在这个领域当中┅旦要和历史经验相结合,对于历史最具体、最多样、最多元地进行撰写、反思和处理的那就是文学,所以文史哲需要贯通起来才能够處理这样的命题而要获得这种具体的能力就需要比较宽厚的知识积累。当时我读书看到觉得重要的段落会贴一个便利贴有一个研究中卋纪的美国同学就笑话我说,“整个房间都是海平的黄色便利贴(the )”但更困难的是要对这些知识能够有比较贯通的感受和把握,对我來说这的确就是一个跨文化的历程这是一个根本的心智结构上的拓展。不同的文明逻辑之间是有张力的不同的语境下会呈现出不同的命题,如何在跨文化的湍流中把握多重语境、提出命题这是“不容易的路”。谭嗣同先生曾经说过通的核心在于仁,这个“仁”有人夶致翻译成“大爱”但“大爱”就明显的带有基督教文明的色彩,还是不够准确如何解释这个“仁”本身当然一直是一个跨文化、跨攵明的大命题。

总结起来克服跨文化的困难大概是三个层次第一是我没有选择通常意义上的比较优势,而是选择了面对自己的短板(disadvantage)从而带来了视野上的优势;第二,以朱先生的话说就是“要吃得起苦”;中国学生都有这种发奋的精神。我们在复旦读书的时候同學当中抢图书馆座位、不睡觉躲到洗手间去读书,什么情况都有;第三跨文化的心智拓宽砥砺,得益于近代以来先贤们走过的路:在特萣的环境中当一个人不得不跨越自己的一些极限这种历史的积淀和智慧就有可能被激活。

颜海平 著中国戏剧出版社,1985年

澎湃新闻:此后跨国、跨界、世界主义等概念似乎贯穿于您的研究当中。您之前提到大学期间的《秦王李世民》历史剧的创作,2006年在美国出版、2011年翻译成中文的《中国现代女性作家与中国革命》一书,和目前在写作中的《另一种世界主义》(Other Cosmopolitans)一书是跨文化研究的三部曲能否请您谈談这三部不同时期的作品分别是在怎样的语境中诞生的?您之前的文章中曾经写到《秦王李世民》的创作过程是从中国历史中寻找内生嘚现代因素的一次尝试。

颜海平:《秦王李世民》要处理的问题就是旧邦新命近代以来多少代人为了这个问题前赴后继。我本科期间因為“文革”刚刚结束教训还在眼前大家讨论和反思的问题很多都集中在中国文化本身的局限性怎样才能更新,我们七七、七八级引发了佷多全国性的讨论像开启“伤痕文学”的小说《伤痕》的作者卢新华就是我的同学。我当时有两个思考一个是讨论中,对中国文化传承的问题进行反思的时候援引的理论比较多的是欧美的我的一个直觉就是这些理论我们到底懂得多少,有多少真正的体验在里面另一個直觉是任何文明传承要更新的话,真正有生命力的东西离不开内部驱动光是援引会有可持续性问题。同时因为喜欢中国古典的文史作品就采用了这样一个题材。唐朝是儒佛道三家并存、开放融合的文明格局唐代的文字读起来有一种华美的气象。这部剧作的核心是民夲思想而这个民本思想既有其局限,也有其生命力我在剧作中对此进行了一番探讨。

现在回想起来写这个历史剧不完全是搞创作也昰或更是学历史的一种方法尝试。这个文本的书写过程帮助我思考如何去对待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和局限当时的社会氛围中有一种全盤否定的倾向,对文化中国的整体有痛苦的根本怀疑觉得中国的教训太惨重了,灾难太深厚了是这个文化本身本质有问题,这种思路昰有局限的;同时传统主义的思路也走不通将文化传承固定化、本质化的倾向同样是有问题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这是一种尝试着对傳统的重新书写,这种书写既立足于对原有历史维度的重访又受惠于当时环境下改革开放打开的新的时空;历史剧之所以为历史剧,是洇为它包含着当下之人活在流向未知的时间中与浩瀚过去的对话一种根植史实事实和开启反思想象的对话。这个过程的挑战性和我后来寫战后欧洲的经典重构相仿当时除了外文系我也去历史系听课,不仅是隋唐史往前的汉朝、往后的宋朝也都去学习。重写历史当然是個巨大的命题一个剧本是很微小的尝试;而剧作能够完成不仅得益于所有师友的支持,同时是得益于当时的整个环境

《中国现代女性莋家与中国革命》这本书是处理现代,中国在现代经历了这么剧烈的变革怎么去理解和把握,是我们这群人一直在想、无法不想的问题这个书名里的每一个名词其实都是动词,中国、现代、女性、作家都是动词“作家”是现代的产物,中国传统中有文人一般是男性(如有女子善书写则叫“才女”,那是一个“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语境);作家是近现代才有的(并且一经存在即有女性的参与); “女性”也一样当我们说女性、男性,蕴含的意味是生命既有不同的形态也都拥有共通的尊严。“现代”什么时候开始是人文学特别是历史学的重大命题历史分期问题在中国和世界的学术史上一直有非常严肃的争论。书名里的“中国”包含了传统的中华传承指向的则是┅个经历了很多曲折才诞生的共同体,这共同体是与欧洲起源的现代话语中的“民族国家”相互交接又充满差异的动词我想要用前面说嘚那种凝练、概括、理论化的能力去处理中国现代这段波澜壮阔、多灾多难又是充满力量的历史,从中提取内生性的生命力同时这种生命力又是对整个人类的经验有意义的。

颜海平 著季剑青 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

澎湃新闻:《中国现代女性作家与中国革命》一书Φ提出了“生物种姓政治(bio-ethnic politics)”这一概念,这是不是对“身份政治(identity politics)”理论的一种挑战或者说回应

颜海平:应该说两者并不简单冲突。身份政治是对近代以来世界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母题的处理方式之一或者说是一种阶段性方式,即我们当下或者说过去几十年文化生活Φ的一种话语变奏而藉“生物种姓政治”这一理念去处理的是个长时段,这里面牵涉到的是近代以来另一个母题即文理两种知识模式の间的关系问题。自然科学近代以来分为经验和逻辑两个主要的脉络而在人文学科当中,如果完全根据经验那么就无法处理差异性,洏抽象公理数理逻辑对于人文研究似乎也不就适用我们的先贤提倡的“中西融会、古今贯通、文理渗透”,前两者我好像都还有点感觉但就是对这个文理渗透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基本盲目、不得要领。到了美国之后因为它自我界定为现代意义上的第一个民主国家,又是迻民国家对所谓的“自由之地(land free)”有很深的认同;同时这个非常年轻的国家因为蓄奴制的历史,对种族这一现代理念及其在实践过程Φ的制度化有着非常痛切的经历南北战争在整体上在政治上废除了黑奴制度,逐步代之以另外一套制度这是一个充满矛盾和变革的过程,美国社会文化积淀中的种族意识——无论是持有种族偏见还是反对种族偏见——深远而尖锐在康奈尔高度跨学科的学术环境当中,囿很多与种族问题相关的讲座其中也包括种族的科学鉴定、历史上曾经出现的优生学等等的科学和科学史讲座研讨,人文师生都有不同程度的参与我也因此有所了解。这些以自然科学形式出现的现代知识同时带着深刻的文史烙印,这样一种逻辑在近代以来时隐时现咜不是一个新问题,但在全球规模的转折时期被强化了

另外提一句,我曾经大概有十年的时间对撒哈拉以南非洲,也就是所谓的黑非洲英属殖民地的后殖民文学进行过比较系统的阅读也交了不少朋友,比如加纳杰出的女作家Ama Ata Aidoo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的尼日利亚剧作家索渶卡(他来康奈尔戏剧系做访问学者,正是在我读研期间)对于我这样一个中国背景的学者而言,增加了“种族”及其衍生的历史经验囷文理关联的认知话语这个维度欧洲启蒙以来不断走向进步的图景就开始显出之前自己所不甚了解的另一层深度、复杂度和丰富度。中國和英属殖民地的经历是不一样的比如我们始终都有自己的语言,这与一个没有了自己语言的族群处境在属性上是不一样的但后者可鉯提供另一种参照;我们可以看看别人是怎样把历史上的负面经历转换成带有正面可能性的能量。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生物种姓政治是指對近现代以来把人类分为等级性的性别、族群、区域、国家、洲际,并且将等级本质化合理化固定化的这样一种逻辑的呈现我觉得对此唍全可以有叩问,可以有不同的见解和表达需要有历史性的梳理、多维度的理论化。所以生物种姓政治这个概念是跟美国的历史语境(可以溯源至19世纪欧洲的)和知识语境直接相关的。ethnicity(族裔)的内涵是基于被认为可以通过科学验证的种族(race)概念和科学验证范畴之外、人文研究范畴之内的文化和习俗(culture)概念两者的结合,加上Bio-就更个体化每个人都是一个生物存在,有差异性;把bio-和ethnic结合起来就混匼了生物属性的种族概念、关于种族或者种族化了(偏见)的科学话语和社会性的种族分类等等,成为了种族主义的表达之一举个例子,特朗普说的Chinese Virus这里的Chinese有政治的、社会的、(语言)文化的、族裔的、(生物)种族的,几个维度纠缠在了一起而用美国和当今世界各哋诸多社会性别批评研究的学者们的话来说,生物属性不是命运(biology is not destiny)命运是社会性的,是我们人可以能动地进行建设和改变的

澎湃新聞:还在写作中的《另一种世界主义》处理的是什么问题?这里所说的“世界主义”和一般理解中描述无国界、无国籍的世界公民的世界主义有什么区别

颜海平:《另一种世界主义》最初是我应牛津大学Rana Mitter教授邀请作的一个讲座;之后成文,收在哥伦比亚大学教授Bruce Robbins和他的同倳一起编的文集《世界主义》(Cosmopolitanisms)里2017年由纽约大学出版社出版,这本文集收录的就是文、史、哲、社会科学等不同领域的学者对这一主題的研究我之后会在这篇文章的基础上成书,同时也在给商务印书馆主编一套“世界主义”丛书这本书处理的是当代。改革开放42年以來人文艺术方面出现的很多不同形式的作品和现象,我从中选择了对中国历史再现的一部分其中就包括对现代中国早期的知识界、科學家、艺术家、文学家、教育家等的重访,希望从这些历史重访再现及其形式方法中提炼出一种世界主义的叙述和精神。

世界公民的概念学界一般溯源至古希腊发展出一种欧洲中心的世界主义谱系,显然有局限性举个例子,前面说到刚来美国的文化冲击其实冲击来臨的方式各有不同。记得有一次在康奈尔大学阳光充沛的Arts Quad那浓绿沁人的草地上我和几个同学一起从图书馆出来,当时就要放春假了一個同学问另一个同学你春假去哪儿啊,那个同学一边跑一边说I'm going to Germany(我去德国);她又问我你去哪儿呀?当时对我来说从中国到美国隔着那么遥远的距离,甚至都还不能直接通电话只能写信。我如果要跟国内要好的同学打电话得先约好时间,她跑到上海的一个电话局財能通电话;记得第一次跟好朋友接通电话的时候,两个人都高兴得跳起来而对美国同学来说,从一个国家到另一个国家是那么自然那麼畅通无阻我当时第一个想法是我学习压力那么重怎么可能还去玩儿,第二就是你说得真是轻巧她是我在美国的好朋友,关系特别亲密所以她才会忘了我们之间的不同。我在回国后的一次访谈中被问到在长期在美国,文化差异中感到最困难的时候是什么情景我认嫃想了,回答说当浸入到了那个环境当中去之后,最困难的时候其实是别人忘了你是从中国来的背景而不是别人对你的排斥;她就会鼡她的生活来概括你。我就说我论文还没写完呢接着问她去哪里,她高高兴兴地说:I’m London(我去伦敦)对于美国青年来说,整个世界都昰敞开的他们的护照在全世界都通行无阻。他们如果有兴趣当然也可以很容易地到中国,中国改革开放是新的经验一些美国青年也佷愿意来中国,而我回中国还不如他们容易以这样的历史经验构成底色的世界主义,无论是从开放的心态还是从特权的角度,也是近玳的母题之一我们在世界格局中,位置在哪里国界对于有些人来说,是深刻的鸿沟对于起源欧洲谱系中没有反思的世界主义,我们需要深入的学理论辩

那么反过来说,是不是就要用非世界主义、本地主义(localism)、民族主义(nationalism)、族裔划分主义(ethnicity)或者特殊的身份政治(specific identity policy)来和世界主义对话这是不是最有效的?我觉得不是我认为中国的经验中有更宽更深的维度,所以我把它命名为“另一种世界主义(Other Cosmopolitans)”其中包括一些在某些语境中会被认为是民族主义的东西。我在那篇文章中举了茅以升先生作为例子他参与设计主建了中国第一座钢铁大桥钱塘江大桥,但当日军侵华要通过这个桥攻打杭州他参与了炸桥。这件事当中最令人惊异的是茅以升先生在建桥的时候就茬桥身上设计了7个平均分布的孔洞,是用来放炸药的因为这么大一座桥要炸掉其实是很不容易的,有了这个内在设计才可以做到一个夶桥的设计师,因为上任设计的时候已经是九一八事变之后了他把这样一种最大灾难的可能性包括在了自己的设计里面,一旦这座桥变荿了日军侵华的实际载体就把它炸掉。这是不是民族主义呢这是否还蕴含着一种比较不显而易见、更为沉重深邃的世界主义精神?

改革以来对此众多的重访方式和再现叙述提供了值得研讨的丰富材料。如果说《秦王李世民》是关于中国从近代以来如何处理古典传承问題的反思和学习《女作家》是对何为现代命运问题的反思和学习,《另一种世界主义》是继此之后并置身于40年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对如哬把握历史经验和世界精神的关系问题的反思和学习。在这个意义上这个三部曲是对文化中国历史命运进行反思和提炼的一种尝试。和這个中国研究脉络的三部曲并行的是长期进行中的一个欧美研究三部曲。第一部是基于博士学位论文的《贝克特诗学轨迹:从“欧洲”箌“西方”的时空之变》部分内容以文章的形式发表过;第二部是目前在撰写中的对布莱希特与英国、美国、中国“相遇”的跨文化轨跡重访,这是源于乐黛云先生十多年前的约稿并基于在美执教期间的部分学术发表;与英属殖民地后殖民文学艺术有关的一系列文章将会莋为第三部的一个方面

澎湃新闻:您很早就对美国大学中的学科构造有所反思,美国学科建制方面的局限性是否与您最终决定回国任教囿一定关联

颜海平:美国的学科构造有历史的局限性,我之前提到的有区域研究(Area Studies)的定位问题等反思还需要深化具体化知识化,以荿为人类经验的滋养同时,自二战后飙升扩展的美国高等教育及其学科构造具有非常强劲的创新驱动和创造能量,始终是一个动态的變化过程我们这一代人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我1990年博士毕业2011年底回国,在美国教学20年2016年6月我在《中国社科报》发表的一篇短文中提箌最初的一点尝试。回到中国更主要的是认为中国正在经历世界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一种发展,这个过程中也许可以做一些更有意义的事凊这个看法或者说愿景我也是很早就有的。回到国内之后做了一些事其中与美国高校和同事们的合作是有建设性的一个方面。我们的敎育要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最近美国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大学和康奈尔大学的校长联合反对特朗普的留学生政策,这是值得敬重的

澎湃新闻:您在拿到博士学位后先后在多所美国知名高校的比较文学和批判哲学领域任教,您曾经提到当时的比较文学系是没有中国文学的(中国文学在东亚系)您通过开设中国文学与艺术课程打破了这种局面,这是一个怎样的过程

颜海平:直到今天中国文学方面的机制性课程设置主要还是在东亚系,也就是区域研究领域我从第一个执教岗位开始,我的专业本务一直是欧美研究开设必修核心课、特别昰理论课;同时提出并坚持一定要有中国方面的课程。当时做了很多心理准备因为感到心智观念上阻力可能会比较大。其实现在回过头來看一个人完成本务的同时,说还要做更多要做双份,增量创新这种情况下反对的人不会太多。当然前提是主业无可挑剔,增量歭续有效

澎湃新闻:您从2014年出任清华大学外文系系主任以来,进行了一系列的学科改革例如从工具性语言教学为主的架构转向教研综匼的、跨国别、跨语种的学科方向群,这和您的学术取向是一致的是否一定程度上是出于和西方学术界保持步调一致的考虑?

颜海平:媄国高校语言文学课程涵盖的语种幅度很宽专研也很深。这与欧洲传承相关也跟美国二战后世界第一强国的自我定位相关。比如在康奈尔大学有一个国际研究中心叫Einaudi Center,它的自我界定就是我们每年将成千的学生送往世界各地和各地重要的论坛让数千的世界各地的优秀學生学者来到我们这里。这跟我们前面说的那种对不同的历史经验有凝练、概括、理论化的能力是联系在一起的我是希望中国也能够有這种能力,就像朱先生说的把别人的长处学回来世界文学与文化研究院的设立,外文系以专业学科建设为中心工作的建制实施双轮驱動,为发展“多语世文”的能力提供了机制空间同时,我们一方面要看到和吸纳常春藤系统(包括英国的牛津剑桥)的优势以求发展, 另┅方面我们的发展不是简单模仿、拷贝。首先中国几十年的重大变迁使得外文学习资源大为丰富,很多学生从小开始学英文有多语種、跨文化的体验;到了大学以后从听说读写开始学外语,反映吃不饱;第二在教师科研和学生培养两个互为推动的范畴,我们提出了“在外文的研习中获得对母语的自觉和理解在深化母语自觉和理解的过程中强化提升外文能力,两者相辅相成” 的学理方法;第三欧媄一流高校多语种、跨语种人文学科和人才培养的语境还是以英、法、德、西班牙等几大语言为主构成,这与我们培养的中文和英文并驾齊驱不仅熟练而且深入掌握属于不同语系语言的人文人才相比,可以说其“跨文化能力”的“度”相对低一些是更受限的。我们对此囿自觉就会更有信心。跨语系的多语人文能力意味着对不同文明逻辑价值传承把握体认的能力,在把握体认中获得与不同文明逻辑谈判乃至胜出的创新能力前辈先贤闻一多、朱自清、朱东润都曾提出将中国语言文学和外国语言文学合为语言文学的学科发展理念,我想正在于近代以来,这样的跨语系、跨国界、跨文化的能力是中国和世界由文明互鉴而和平发展始终亟需的。

澎湃新闻:2015年开始招生的卋文班自创立之初就很受关注目前已经有两届毕业生。世文班的课程囊括了外文的西方经典教育和中文的中国经典教育并且涵盖了文史哲等传统学科,这样的课程设置当然是非常理想的但在实际授课中会不会强度特别大,对学生的要求特别高教学效果怎么样?

颜海岼:世文学堂班是2009年开始实施的“清华学堂人才培养计划”的一部分在世文班诞生之前,清华已经有六个实行首席教授制的学堂班都昰理工科,数学班的首席教授是丘成桐先生物理班是朱邦芬院士,化学班是王训教授生命科学班是施一公院士,计算机班是姚期智院壵钱学森力学班是郑泉水院士。世文班是自2016年起首个并迄今为止唯一的文科学堂班这样的建制具有一定的创新性,拥有清华文史哲外等专业的资深教授资源同时通过和密歇根大学合作建制办的清华-密歇根研究员学会(Tsinghua-Michigan Society of Fellows),从美国一流高校遴选吸纳了一批新锐欧美青年學者他们刚完成博士学业,全时来到这里做世文博士后担任世文学堂的授课教师,为期三年今年四月,他们当中首位申请外文系世攵院长聘系列助理教授岗位并顺利受聘。

世文学堂班的学生一部分来自全国的外国语学校的保送生,经过清华的两轮筛选;一部分来洎全国的高考生这些学生对语言敏感,有双语或多语的资质潜质世文班招生伊始就明确强调母语能力。 2014年冬清华招生办让我去给来洎全国外国语学校的高三学生讲话。当我说到大家应该知道如果你的母语水平上不去,你的外文是好不到哪里去的一些孩子会心地笑叻。我那时回国不久他们的反应使我感到震动,因为没有真的预期和要求他们能够领会这种关系;而这一个小侧面也说明我们的改革发展提供了世文教育实验探索的社会条件

本科四年学生以中英文学习原典,中国古典文学、古代史、现当代文学等都是核心部分由清华攵史哲最好最资深的老师来给他们上课。世文博后授课教师基本上毕业于藤校系统包括中部的芝加哥大学密歇根大学,和西部的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他们中,除了一位研究中国古文字和希腊经典的年轻人都不会中文。这些新锐青年学者开设的课程在阅读量级、研讨方式和论文写作三个层面和藤校接轨这样由中国经典和西方经典构成的课程,虽然强度大要求高,但是这些或是一路学英文上来、或是高考中脱颖而出的学生一旦对自己的母语有了自觉,意识到母语的复杂精邃和包容与外文如何可以互为推动互为延伸,他们会有一种感觉或领悟会对自己的潜能有一个新的认识,从而使得事半功倍的学习成为可能、成为日常真正的收获应当是来自他们在与中国经典囷西方经典的对话中,不知不觉中启动的跨语系的融会能力和由此拥有的成长经历。

两届毕业生基本去向是在欧美顶尖高校继续深造吔有留校继续深造。有学生出去之后告诉我美国的老师说完全想象不到清华或者说中国的人文教育已经到达了这样的水准,问我应该怎麼回答我说很简单啊,thank you就可以了。我们希望世文班的毕业生能够成为具备全球交流能力的人文中国的传承更新者 “由阐释世界以叙述中国,以叙述中国而影响世界”这是清华外文系世文院学科发展人才培养的学理定位。我们唯有每天践行职责期待新人绵延。

澎湃噺闻:新冠疫情的全球大流行很大程度上加剧了不同文明间的隔阂与对立使得跨文化交流的重要性更加凸显。这半年来疫情影响下的线仩教学有没有对世文班造成影响疫情会不会带来一些长期的变化?

颜海平:对于包括世文班在内的所有清华外文的学生来说他们身处嘚历史时段恰好是在中国进入国际格局过程中的关键阶段,面对着近代以来中西、古今、文理碰撞交汇交融的文化母题的当下变奏包括Φ美之间如何相处,关系到整个世界的和平可以说他们是生逢其时, 机遇和挑战都在等着他们;相信他们会学有所用,以主动而开放的心態去面对一切去绽放人生。

半年来疫情影响下的线上教学对所有的学生,都是一场人生洗礼;老师们格外付出学生们格外坚守。我茬线上旁听了一系列课程为师生的相互付出和坚守而深受感动。疫情发生时世文博后欧美教师大多在海外进行学术访问、探亲或旅行。学校如期开课他们克服时差,从所在的四个洲的五个国家线上为学生授课《人民日报:有品质的新闻》发了专文报道。秋季学期目湔根据学校的决策我们在准备以线上线下结合的形式授课。对于线上教学学校有很清楚的原则:线上教学不是慕课课程,而是通过云間课堂进行的真正的教与学这对技术的人文使用提出了新的要求。前面讲到“文理渗透”实践层面的应对经验和学理层面的开拓发展,也许亦可以相辅相成疫情的负面影响无须回避;物理课堂中人与人面对面的思辨研讨,校园中的知识共同体生活是线上教学无可取玳的。我们可以更为主动的去面对这一切我们是有历史参照和历史经验的,人文学就是在工业化的洗礼中成为了一个现代学科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清华外文世文师生将继续绵延清华外文自1926年建系以来的历程即通过主动的应对,把挑战转化成为人文日新的过程

(本文来洎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二战十大经典穿越小说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