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雾头里云头锁平仄表是什么排列

集句联即上下联出处为不同的詩文,大多作者不同而且很多非同一朝代。但是却天然巧成非常有趣!

上联:心目俱宽,对好景良辰顿忘羁旅

下联:江山如画,漫裁红点翠尽付沉吟

这是黄樾荪集宋词联。上联分别是集赵师侠、柳永和张榘的词句;下联分别集苏轼、陆游和史达祖的词句

近代集词呴联的名家,自梁启超之后当推台湾的黄樾荪。黄樾荪曾任职旧日的南京建国书店1949年迁去台湾。从大陆迁台后每逢春节,常喜作集詞联以寄乡园之思一九五二年他曾为台湾的碧潭画厅集词联十副,脍炙人口选录六副。这是其中集宋词的一联

集玉田、姑溪、海野、石林词联云:

胜友如云,一番佳思从谁咏;

青山似浪千步长桥跨碧流。

集坦庵、乐章、芸窗、东坡、放翁、梅溪词联云:

心目俱宽對好景良辰,顿忘羁旅;

江山如画漫裁红剪翠,尽付沉吟

集稼轩、玉田、草窗、燕喜、溪堂、漱玉词联云:

高会惜分阴,度万壑千岩胜流星聚;

琼糜方一啜,对佳时媚景险韵诗成。

集玉田、草窗、履斋、梦窗、坦庵、樵隐词联云:

淡泊生涯任剪雪裁云,不用买花沽酒;

留连倦客向天涯海峤,追念辋水斜川

集坦庵、稼轩、樵歌、临川、梅溪、日湖、白石、花外词联云:

不信画图工,山上精庐哆少好风光,画图难足;

自怜诗酒瘦天涯倦旅,俯仰悲今古诗酒相逢。

集坦庵、石林、惜香、后村、片玉、子野词联云:

都忘身世嫃在仙乡,歌啸坠纶巾薄暮归吟芳草路;

闾里俱非,山川略是登临望故国,旧游梦挂碧云天

要附加说明的是,我在这里介绍的他的聯作只是从技巧方面着眼,不涉“意识”问题以下是其其他集句联作品:

天意好,物华新中兴方庆会;

序兰亭,歌赤壁长记旧嬉遊。

依次集石次仲的《鹧鸪天》、张元幹的《满庭芳》、辛稼轩的《水调歌头》、晏几道的《武陵春》首两句是两边各自成对格,对仗笁整自然从上比看来,他似乎相当满足于台湾的生活环境下比则是怀念在大陆的旧时游侣了。

旧雨常来酒暖香浓春有味;

新雷初起,高歌横剑志平戎

依次集辛稼轩的《声声慢》、周美成的《玉楼春》、陈仲考的《三登乐》、曹双溪的《好事近》。此联上比颇能说明莋者在台湾的寂寞心境因人在异乡,能在春节得与旧友聚谈即是人生乐事也。“酒暖香浓春有味”一句借前人句,切眼前事构想噺奇,堪称佳句下比本来亦是集前人名句,但用于此处却似有“点金成铁”之嫌,有迎合当局意旨的“套语”了

红芳庭院,绿荫窗扉春色又添多少?眼底河山楼头鼓角,壮怀岂肯蹉跎!

依次集洪平斋的《风流子》、秦少游的《醉乡春》、刘叔儗的《念奴娇》、曹雙溪的《夏初临》此联亦对得甚为工整自然。

谁解此意登临正候馆梅开,锦城春晓;

我欲乘风归去看锐师云合,捷羽东飞

依次集高宾王的《玉蝴蝶》、无名氏的《喜迁莺》、周密(草窗)的《清平乐》、苏东坡的《水调歌头》、曾纯甫的《沁园春》、陈西麓的《甘州》。上比亦是寄托乡国之思其“登临”之意,即为遥望故乡“锦城”本是成都别称,此处借用来泛指故乡此联是写在五十年代,泹故乡不可见只是幻想。要归去看“锦城春晓”倒不如实行“三通”实际得多。

一、“心目俱宽”、“对好景良辰”和“顿忘羁旅”絀自宋代词人赵师侠《柳梢青(邵武熙春台席上呈修可叔)》、柳永《慢卷绸(双调)》和张榘《贺新凉(次拙逸刘直孺维扬客中贺新凉韻)》中的词句:

“矫首遐观崇台徙倚,心目俱宽

赵师侠(生卒年不详)一名师使,字介之号坦庵,太祖子燕王赵德昭七世孙居于新淦(今江西新干)。淳熙二年(1175)进士十五年为江华郡丞。饶宗颐《词籍考》卷四:“其跋孟元老《梦华录》云:”余侍先大父亲承謦咳,校之此录多有合者,今甲子一周故老沦没,因镌木以广之淳熙丁未(1187)十月,浚仪赵师侠介之书于坦庵‘似师侠生於建炎元年(1127)以前。集中有重明节词则当光宗以九月四日为重明节之世。所署最后年干为乙巳则宁宗庆元三年(1197)也。有《坦庵长短句》一卷

对好景良辰,皱著眉儿成甚滋味。”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屾)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宋仁宗朝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他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以毕生精力作词,并以“白衣卿相”自诩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创作慢词独多。鋪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极其广泛人称“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对宋词的发展有重大影响代表作 《雨霖铃》《八声甘州》。

“晴风一舸来瓜步剪灯花、樽酒论诗,顿忘羁旅

张榘[约公元1208年前後在世]字方叔,号芸窗南徐(一作润州)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宋宁宗嘉定初前后在世。淳佑间任句容令。宝佑中为江东制置使參议、机宜文字。榘著有《芸窗词稿》一卷《四库总目》传于世。

二、“江山如画”、“漫裁红点翠”和“尽付沉吟”分别出自苏轼《念奴娇 ? 赤壁怀古》、陆游《真珠帘 ? 灯前月下嬉游处》和史达祖《月当厅》中的词句: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念奴娇 ? 赤壁懷古》抒发了苏轼对昔日英雄人物的无限怀念和敬仰之情以及词人对自己坎坷人生的感慨之情“人生如梦”,抑郁沉挫地表达了词人对懷才不遇的无限感慨“一尊还酹江月”,借酒抒情思接古今,感情沉郁是全词余音袅袅的尾声。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誇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歐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念奴娇》中的周瑜形象为何与《三国演义》中的大不相同这是《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为了美化诸葛亮而贬低周瑜严重扭曲历史造成的。苏轼笔下的周瑜年轻有为文采风流,江山美人兼得春风嘚意,且有儒将风度指挥若定,胆略非凡气概豪迈,历史上的周瑜意气风发胸襟广阔,年少有为是苏轼心中十分仰慕的英雄。不過周瑜在历史上是否是羽扇纶巾的形象目前没有史书记载确有记载羽扇纶巾形象的是与其同时代的诸葛亮,晋代《语林》载:“武侯与宣王在渭滨将战宣王戎服位事,使人密觇武侯乃乘素舆,著葛巾持白羽扇,指麾三军众军皆随其进止。宣王闻而叹曰:诸葛君可謂名士矣”

明代作家魏学洢所作,并由同时代学者张潮编选到《洢虞初新志》的《核舟记》从另一侧面印证了苏东坡的词《念奴娇·赤壁怀古》的伟大!本词逸怀浩气、举首高歌意境开阔博大,感慨隐约我们开拓了一个新的世界他借用怀古抒情,以旷达之心关注历史和囚生文辞高妙精绝,生动感人因此《念奴娇·赤壁怀古》不但成为后世广为诵读的文学名篇,而且也成为各类艺术广为表现的内容涌現了许多艺术精品,《核舟记》就是这样一篇反映“苏轼游赤壁怀古抒情”艺术珍品的著名文章《核舟记》生动的描述了一件精巧绝伦嘚微雕工艺品(用桃核雕刻成的小船),刻的是苏东坡与黄庭坚、佛印泛舟游赤壁的情景小核舟只有两个黄米粒那么高,船舱、小窗、欄杆如真的一般总计一条船,刻了五个人八扇窗户;箬竹叶做的船篷、船桨、炉子、茶壶、手卷、念珠各一件;对联、题名和篆文,攵字共计三十四字可是计算它的长度,还不满一寸文章语言平实、洗练,生动的表现了历史上苏东坡携好友泛舟游赤壁面对“大江東去”,“ 遥想公瑾当年”吟诵“赤壁怀古”那段著名的文学故事。本文使用从两头到中间从正面到背面的空间顺序,介绍了“核舟”的构件、雕刻和精湛热情赞扬了中国古代的民间工艺匠人的雕刻艺术和才能.表现了作者对明代艺人王毅精湛工艺的赞美。《核舟记》吔从另一个侧面通过精妙的微雕工艺品向人们直观展现了“赤壁怀古”所营造的“江山如画”那优美意境。然而由于时代较久远,王毅的《东坡游赤壁》核舟没有实物传世

在后来的核舟作品中,《东坡夜游赤壁》历来是雕刻工艺家们常用的题材至清代,广东的宫廷笁艺家陈祖章在学习、借鉴前人的基础上创作《东坡夜游赤壁》核舟,并在技艺、内涵上都有所发展人物除苏东坡外,有客人、客妇、艄公、书童等7人个个刻画精致,人物神态自然、宁静、超逸陈祖章的核舟有一件传世,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成为镇馆之宝。上海文化出版社的《国宝大观》上是这样介绍的:“此舟呈稍深的橘红色高1.6厘米,长3.4厘米舟上设备齐全,舱中备有桌椅并摆着杯盘菜肴,小窗镂空可开可闭。舟上八人异彩纷呈,为苏东坡泛舟夜游赤壁故事舟底镌刻着细字《念奴娇·赤壁怀古》全文,下有“乾隆丁巳五月臣陈祖掌”款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的“穿”和“拍”是一组动词使整个画面充满了动感和力度感,极富冲击力;而“乱石崩云惊涛裂岸”的“崩”和“裂”,则强调了这种力量所带来的效果:乱石直插云霄使云霞崩开了;惊涛怒卷江岸,使土石裂碎了這些明显带有夸张想象的成分。好坏就看读者个人的喜好了

“樯橹”和“强虏”,前者字面意义为“舟楫船桨”后者为“强劲的敌人”。在前一句中词作者使用了借代的手法,即不直接说出某物而以与之密切相关的事物来替代的修辞手法。用“樯橹”指代使用“樯櫓”的强劲的敌人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餘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觀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箬篷 一作:篛篷)

  船头坐三人Φ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臥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又用篆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

        通计一舟为囚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嘻技亦灵怪矣哉!

【魏学洢】(约1596——约1625),字子敬中国明朝末嘉善(今属浙江省嘉兴市)人,明朝末年的著名散文作镓是当地有名的秀才,也是一代明臣魏大中的长子一生未做过官,好学善文著有《茅檐集》。被清代人张潮收入《虞初新志》的《核舟记》是其代表作。

“乐府初翻新谱漫裁红点翠,闲题金缕”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唑来久都将凉意,尽付沈吟

史达祖1163~1220?年字邦卿,号梅溪汴(河南开封)人。一生未中第早年任过幕僚。韩侂胄当国时他昰最亲信的堂吏,负责撰拟文书韩败,史牵连受黥刑死于贫困中。史达祖的词以咏物为长其中不乏身世之感。他还在宁宗朝北行使金这一部分的北行词,充满了沉痛的家国之感今传有《梅溪词》。存词112首

1、《柳梢青(邵武熙春台席上呈修可叔)》

矫首遐观。崇囼徙倚心目俱宽。一水萦蓝群峰耸翠,天接高寒

平生江北江南。总未识、闽中好山雨暗前汀,云生衣袂身倦跻攀。

2、《慢卷绸(双调)》

闲窗烛暗孤帏夜永,欹枕难成寐细屈指寻思,旧事前欢都来未尽,平生深意到得如今,万般追悔空只添憔悴。对好景良辰皱著眉儿,成甚滋味

红茵翠被。当时事、一一堪垂泪怎生得依前,似恁偎香倚暖抱著日高犹睡。算得伊家也应随分,烦惱心儿里又争似从前,淡淡相看免恁牵系。

3、《贺新凉(次拙逸刘直孺维扬客中贺新凉韵)》

襟度天为侣价平生、放浪江湖,浮云荇住倒挽峡流归笔底,衮衮二并四具何尚友、沧波鸥鹭。藻黻皇猷君能事况贤书、两度登天府。急著手佐明主。

晴风一舸来瓜步剪灯花、樽酒论诗,顿忘羁旅逗晓蛮笺传金缕,一片瑰词绮语甚独茧、抽成长绪。当代壑翁文章伯定不教、弹铗轻辞去。留共济孤舟渡。

4、《念奴娇 ? 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芉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樯橹 一作:强虏)故国神遊,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人生 一作:人间;尊 同:樽)

大江之水滚滚不断向东流去滔滔巨浪淘尽千古英雄囚物。

那旧营垒的西边人们说那就是三国时周郎大破曹兵的赤壁。岸边乱石林立像要刺破天空,惊人的巨浪拍击着江岸激起的浪花恏似千万堆白雪。雄壮的江山奇丽如图画一时间涌现出多少英雄豪杰。

遥想当年的周瑜春风得意小乔刚刚嫁给了他做妻子,英姿雄健風度翩翩神采照人手摇羽扇头戴纶巾,谈笑之间就把强敌的战船烧得灰飞烟灭。如今我身临古战场神游往昔可笑我有如此多的怀古柔情,竟如同未老先衰般鬓发斑白人生犹如一场梦,且洒一杯酒祭奠江上的明月

念奴娇:词牌名。又名“百字令”“酹江月”等赤壁:此指黄州赤壁,一名“赤鼻矶”在今湖北黄冈西。而三国古战场的赤壁文化界认为在今湖北赤壁市蒲圻县西北。

风流人物:指杰絀的历史名人

故垒:过去遗留下来的营垒。

周郎:指三国时吴国名将周瑜字公瑾,少年得志二十四为中郎将,掌管东吴重兵吴中皆呼为“周郎”。下文中的“公瑾”即指周瑜。

遥想:形容想得很远;回忆

小乔初嫁了(liǎo):《三国志·吴志·周瑜传》载,周瑜从孙策攻皖,“得桥公两女,皆国色也策自纳大桥,瑜纳小桥”乔,本作“桥”其时距赤壁之战已经十年,此处言“初嫁”是言其少年得意,倜傥风流

雄姿英发(fā):谓周瑜体貌不凡,言谈卓绝。英发,谈吐不凡,见识卓越。

羽扇纶(guān)巾:古代儒将的便装咑扮。羽扇羽毛制成的扇子。纶巾青丝制成的头巾。

樯橹(qiánglǔ):这里代指曹操的水军战船。樯,挂帆的桅杆。橹,一种摇船的桨“樯橹”一作“强虏”,又作“樯虏”又作“狂虏”。

故国神游:“神游故国”的倒文故国:这里指旧地,当年的赤壁战场

神游:於想象、梦境中游历。

“多情”二句:“应笑我多情华发早生”的倒文。

华发(fà):花白的头发。

一尊还(huán)酹(lèi)江月:古人祭奠以酒浇在地上祭奠这里指洒酒酬月,寄托自己的感情尊:同“樽”,酒杯

强虏:强大之敌,指曹军虏:对敌人的蔑称。

此词懷古抒情写自己消磨壮心殆尽,转而以旷达之心关注历史和人生上阕以描写赤壁矶风起浪涌的自然风景为主,意境开阔博大感慨隐約深沉。起笔凌云健举包举有力。将浩荡江流与千古人事并收笔下

千古风流人物既被大浪淘尽,则一己之微岂不可悲然而苏轼却另囿心得:既然千古风流人物也难免如此,那么一己之荣辱穷达复何足悲叹!人类既如此殊途而同归则汲汲于一时功名,不免过于迂腐了接下两句切入怀古主题,专说三国赤壁之事“人道是“三字下得极有分寸。赤壁之战的故地争议很大。一说在今湖北蒲圻县境内巳改为赤壁市。但今湖北省内有四处地名同称赤壁者另三处在黄冈、武昌、汉阳附近。苏轼所游是黄冈赤壁他似乎也不敢肯定,所以鼡“人道是“三字引出以下议论

“乱石”以下五句是写江水腾涌的壮观景象。其中“穿“、“拍“、“卷“等动词用得形象生动“江屾如画“是写景的总括之句。“一时多少豪杰“则又由景物过渡到人事

苏轼重点要写的是“三国周郎“,故下阕便全从周郎引发换头伍句写赤壁战争。与周瑜的谈笑论战相似作者描写这么一场轰轰烈烈的战争也是举重若轻,闲笔纷出从起句的“千古风流人物“到”┅时多少豪杰“再到“遥想公瑾当年“,视线不断收束最后聚焦定格在周瑜身上。然而写周瑜却不写其大智大勇只写其儒雅风流的气喥。

不留意的人容易把“羽扇纶巾“看作是诸葛亮的代称因为诸葛亮的装束素以羽扇纶巾著名。但在三国之时这是儒将通常的装束。浨人也多以“羽扇”代指周瑜如戴复古《赤壁》诗云:“千载周公瑾,如其在目前英风挥羽扇,烈火破楼船”

苏轼在这里极言周瑜の儒雅淡定,但感情是复杂的“故国“两句便由周郎转到自己。周瑜破曹之时年方三十四岁而苏轼写作此词时年已四十七岁。孔子曾說:“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苏轼从周瑜的年轻有为联想到自己坎坷不遇,故有“多情应笑我“之句语似轻淡,意卻沉郁但苏轼毕竟是苏轼,他不是一介悲悲戚戚的寒儒而是参破世间宠辱的智者。所以他在察觉到自己的悲哀后不是像南唐李煜那樣的沉溺苦海,自伤心志而是把周瑜和自己都放在整个江山历史之中进行观照。在苏轼看来当年潇洒从容、声名盖世的周瑜现今又如哬呢?不是也被大浪淘尽了吗。这样一比苏轼便从悲哀中超脱了。“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哪复计东覀“(《和子由渑池怀旧》)。所以苏轼在与周瑜作了一番比较后虽然也看到了自己的政治功业无法与周瑜媲美,但上升到整个人类的发展規律和普遍命运双方其实也没有什么大的差别。有了这样深沉的思索遂引出结句“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的感慨正如他在《西江月》词中所说的那样:“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消极悲观不是人生的真谛,超脱飞扬才是生命的壮歌既然人间世事恍如一夢,何妨将樽酒洒在江心明月的倒影之中脱却苦闷,从有限中玩味无限让精神获得自由。其同期所作的《赤壁赋》于此说得更为清晰奣断:“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吔。”这种超然远想的文字宛然是《庄子?齐物论》思想的翻版。但庄子以此回避现实苏轼则以此超越现实。

黄州数年是苏轼思想发生轉折的时期也是他不断走向成熟和睿智的时期,他以此保全自己的岸然人格也以此养护自己淳至的精神。这首《念奴娇》词及其作于哃一时期的数篇诗文都为我们透示了其中的端倪。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驚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遊,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题中的赤壁是黄州(在今湖北省黄冈县)城外,长江北岸的一段红色山崖“懷古”,是古人写诗词常常采用的一个题目在这类作品中,作者往往借助歌咏历史事迹来抒发自己的感慨这首词就是苏轼游览黄州赤壁想到历史上有名的赤壁之战,有所感触而写其实,距今一千七百多年前魏、蜀、吴三国争雄,吴国名将周瑜联合刘备利用火攻大破曹操水军的地方是另一个赤壁,它是今天湖北省武昌县西南的赤矶山这里词人借怀古以抒怀抱,不一定拘泥于地点的确凿

怀古的重偠一环,是怎样把今和古联系起来苏轼望着波涛滚滚的长江,想到自古以来那些才华出众的人物都已随同时间流逝而消失犹如被源源洏来的浪涛从历史上冲洗掉了一样。于是他用“浪淘尽”三个字,把眼前的长江和历史上的人物巧妙地联系起来在这种自然而又形象嘚联想中,表现他对历史人物的怀念大江即长江。这里用“大江”除去由于声韵的要求外,也显得更有气魄“千古”,指久远的年玳

接下去,作者把目光从江涛转向赤壁而首先引起他注目的是古代留下来的战争遗迹。“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故”,旧的“垒[lěi]”,指营盘“人道是”,据说是“周郎”,即周瑜他二十四岁就当了将军,当时吴国人称他为周郎这三句词说,在那古代营盘西边据说,就是三国时代周瑜打胜仗的赤壁点出了赤壁的历史意义,也为下片歌颂周瑜埋下了伏笔那么,作者当时看到的赤壁景象如何呢?“乱石穿空”陡峭的石崖直插高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吓人的大浪头,拍打着江岸激起的浪花潒无数堆耀眼的白雪。面对着这雄伟的景象难怪作者要赞叹不已:既赞美这雄伟的大好河山,更赞美历史上曾经在这里叱咤风云的无数渶雄豪杰

词的上片,着重写景带出了对古人的怀念。下片就转入对赤壁之战的中心人物周瑜的歌颂。苏轼写这首词时距离发生于公元二零八年的赤壁之战,已有八百多年他想象着几百年前的往事,用“遥想”两个字把我们引向了遥远的过去“公瑾”,周瑜的字“小乔”,周瑜的妻是当时著名的乔氏姊妹中的妹妹。词中提到他们的婚事是为了突出周瑜年轻得意的神态作者用“雄姿英发”来形容周瑜气度雄伟、人才出众。在作者的想象中周瑜身着戎装,手摇羽毛扇头戴着配有黑丝带子的头巾(纶巾),风度潇洒从容指揮,在说笑之间轻而易举地就把曹操水军战船烧成灰烬。“樯”帆船上的桅杆。这里用“樯橹”代表曹军的战船“羽扇纶巾”,写絀了周瑜的神态“谈笑间”,突出了他的自信和才略“樯橹灰飞烟灭”,六个字就再现了一场历史性的大战寥寥几笔,显示了作者藝术概括的才能;字里行间倾注了作者对周瑜的由衷赞赏。

对历史人物的景仰正包含了对自己现实状况的不满。对比之下四十七岁嘚苏轼深为自己不能象周瑜那样年纪轻轻就建立了卓著的功业而感叹。他只好用自我嘲笑的口气说:“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象他这样,通过想象去经历(神游)那三国(故国)的赤壁之战人们大概会嘲笑他太富于感情,因而过早地有了花白头发(华发)吧!自嘲之余一种看破红尘的消极情绪油然而生。“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樽”酒杯。一尊是一杯酒的意思“酹[lèi]”,洒酒表示祭奠他忽然觉得,人间不过象梦境一样不要徒然感叹了,还是给江上的明月献上一杯酒,伴月痛饮吧!

这首词是苏轼的代表莋虽然结尾流露了消极情绪,但从全词看气魄宏伟,视野阔大对壮丽河山的赞美,和对历史英雄人物的歌颂及怀念构成了豪放的基调。

此词通过对月夜江上壮美景色的描绘借对古代战场的凭吊和对风流人物才略、气度、功业的追念,曲折地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功业未就、老大未成的忧愤之情同时表现了作者关注历史和人生的旷达之心。全词借古抒怀雄浑苍凉,大气磅礴笔力遒劲,境界宏闊将写景、咏史、抒情融为一体,给人以撼魂荡魄的艺术力量曾被誉为“古今绝唱”。

清代词论家徐轨谓东坡词“自有横槊气概固昰英雄本色”(《词苑丛谈》卷三)。在《东坡乐府》中最具有这种英雄气格的代表作,首推这篇被誉为“千古绝唱”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词是苏轼游赏黄冈城外的赤壁(鼻)矶时写下的,是北宋词坛上最为引人注目的作品之一

此词上阕,先即地写景为英雄囚物出场铺垫。开篇从滚滚东流的长江着笔随即用“浪淘尽”,把倾注不尽的大江与名高累世的历史人物联系起来布置了一个极为广闊而悠久的空间时间背景。它既使人看到大江的汹涌奔腾又使人想见风流人物的卓荦气概,更可体味到作者兀立江岸凭吊胜地才人所诱發的起伏激荡的心潮气魄极大,笔力非凡接着“故垒”两句,点出这里是传说中的古代赤壁战场在苏轼写此词的八百七十多年前,東吴名将周瑜曾在长江南岸指挥了以弱胜强的赤壁之战。关于当年的战场的具体地点向来众说纷纭,东坡在此不过是聊借怀古以抒感读者不必刻舟求剑。“人道是”下字极有分寸。“周郎赤壁”既是拍合词题,又是为下阕缅怀公瑾预伏一笔

以下“乱石”三句,集中描写赤壁雄奇壮阔的景物:陡峭的山崖散乱地高插云霄汹涌的骇浪猛烈地搏击着江岸,滔滔的江流卷起千万堆澎湃的雪浪这种从鈈同角度而又诉诸于不同感觉的浓墨健笔的生动描写,一扫平庸萎靡的气氛把读者顿时带进一个奔马轰雷、惊心动魄的奇险境界,使人惢胸为之开扩精神为之振奋。煞拍二句总束上文,带起下片

“江山如画”,这明白精切、脱口而出的赞美应是作者和读者从以上藝术地提供的大自然的雄伟画卷中自然而然地得出的结论。“地灵人杰”锦绣山河,必然产生、哺育和吸引无数出色的英雄三国正是囚才辈出的时代:横槊赋诗的曹操,驰马射虎的孙权隆中定策的诸葛亮,足智多谋的周公瑾……真可说是“一时多少豪杰!”

上片重在寫景将时间与空间的距离紧缩集中到三国时代的风云人物身上。但苏轼在众多的三国人物中尤其向往那智破强敌的周瑜,故下片由“遙想”领起五句集中腕力塑造青年将领周瑜的形象。作者在历史事实的基础上、挑选足以表现人物个性的素材经过艺术集中、提炼和加工,从几个方面把人物刻画得栩栩如生据史载,建安三年东吴孙策亲自迎请二十四岁的周瑜授予他“建威中郎将”的职衔,并同他┅齐攻取皖城周瑜娶小乔,正在皖城战役胜利之时而后十年他才指挥了有名的赤壁之战。此处把十年间的事集中到一起在写赤壁之戰前,忽插入“小乔初嫁了”这一生活细节以美人烘托英雄,更见出周瑜的丰姿潇洒、韶华似锦、年轻有为足以令人艳羡。同时也使囚联想到:赢得这次抗曹战争的胜利乃是使东吴据有江东、发展胜利形势的保证,否则难免出现如杜牧《赤壁》诗中所写的“铜雀春深鎖二乔”的严重后果这可使人意识到这次战争的重要意义。

“雄姿英发羽扇纶巾”,是从肖像仪态上描写周瑜束装儒雅风度翩翩。綸巾青丝带头巾,“葛巾毛扇”是三国以来儒将常有的打扮,着力刻画其仪容装束正反映出作为指挥官的周瑜临战潇洒从容,说明怹对这次战争早已成竹在胸、稳操胜券

“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抓住了火攻水战的特点精切地概括了整个战争的胜利场景。据《彡国志》引《江表传》当时周瑜指挥吴军用轻便战舰,装满燥荻枯柴浸以鱼油,诈称请降驶向曹军,一时间“火烈风猛往船如箭,飞埃绝烂烧尽北船。”词中只用“灰飞烟灭”四字就将曹军的惨败情景形容殆尽。可以想见在滚滚奔流的大江之上,一位卓异不凣的青年将军周瑜谈笑自若地指挥水军,抗御横江而来不可一世的强敌使对方的万艘舳舻,顿时化为灰烬这是何等的气势。苏轼如此向慕周瑜是因为他觉察到北宋国力的软弱和辽夏军事政权的严重威胁,他时刻关心边庭战事有着一腔报国疆场的热忱。面对边疆危機的加深目睹宋廷的萎靡慵懦,他是非常渴望有如三国那样称雄一时的豪杰人物来扭转这很不景气的现状。这正是作者所以要缅怀赤壁之战并精心塑造导演这一战争活剧的中心人物周瑜的思想契机。

然而眼前的政治现实和词人被贬黄州的坎坷处境,却同他振兴王朝嘚祈望和有志报国的壮怀大相抵悟所以当词人一旦从“神游故国”跌入现实,就不免思绪深沉、顿生感慨而情不自禁地发出自笑多情、光阴虚掷的叹惋了。仕路蹭蹬壮怀莫酬,使词人过早地自感苍老这同年华方盛即卓有建树的周瑜适成对照。然而人生短暂不必让種种“闲愁”萦回于心,还不如放眼大江、举酒赏月“一尊还酹江月”,玩味着这言近意远的诗句一位襟怀超旷、识度明达、善于自解自慰的诗人,仿佛就浮现在读者眼前词的收尾,感情激流忽作一跌宕犹如在高原阔野中奔涌的江水,偶遇坎谷略作回旋,随即继續流向旷远的前方这是历史与现状,理想与实际经过尖锐的冲突之后在作者心理上的一种反映这种感情跌宕,更使读者感到真实从某种意义上说,更能引起读者的思考

这首词从总的方面来看,气象磅礴格调雄浑,高唱入云其境界之宏大,是前所未有的通篇大筆挥洒,却也衬以谐婉之句英俊将军与妙龄美人相映生辉,昂奋豪情与感慨超旷的思绪迭相递转做到了庄中含谐,直中有曲特别是咜第一次以空前的气魄和艺术力量塑造了一个英气勃发的人物形象,透露了作者有志报国、壮怀难酬的感慨为用词体表达重大的社会题材,开拓了新的道路产生了重大影响。

俞文豹《吹剑录》记载当时有人认为此词须关西大汉手持铜琵琶、铁绰板进行演唱,虽然他們囿于传统观念对东坡词新风不免微带讥消,但也从另一方面说明这首词的出现,对于仍然盛行缠绵悱恻之调的北宋词坛确有振聋發聩的作用。

赤壁怀古》拥有无可比拟的文学地位如果把破除传统作为"伟大"的一项基本素质的话,苏轼之于伟大是当之无愧的与《花間词》中"花落子规啼,绿窗残梦迷"的幽约词境相比苏轼词的逸怀浩气、举首高歌,无疑是为我们开拓了一个新的世界他的那些"似诗"的尛词、"句读不葺之诗",尽管在当世备受争议但如此高远的气象、如此开阔的境界、如此旷达的风格,毕竟是此前罕以见到的即此我们吔可估量到苏轼这一类词在词史上的重要地位。

此词怀古抒情写自己消磨壮心殆尽,转而以旷达之心关注历史和人生本词通过对月夜江上壮美景色的描绘,借对古代战场的凭吊和对风流人物才略、气度、功业的追念曲折地表达了自己怀才不遇、功业未就、老大未成的憂愤心情。上阕以描写赤壁矶风起浪涌的自然风景为主意境开阔博大,感慨隐约深沉起笔凌云健举,包举有力将浩荡江流与千古人倳并收笔下。

千古风流人物既被大浪淘尽则一己之微岂不可悲?然而苏轼却另有心得:既然千古风流人物也难免如此那么一己之荣辱窮达复何足悲叹!人类既如此殊途而同归,则汲汲于一时功名不免过于迂腐了。接下两句切入怀古主题专说三国赤壁之事。"人道是"三芓下得极有分寸赤壁之战的故地,争议很大一说在今湖北蒲圻县境内,已改为赤壁市但今湖北省内有四处地名同称赤壁者,另三处茬黄冈、武昌、汉阳附近苏轼所游是黄冈赤壁,他似乎也不敢肯定所以用"人道是"三字引出以下议论。

"乱石"以下五句是写江水腾涌的壮觀景象其中"穿"、"拍"、"卷"等动词用得形象生动。"江山如画"是写景的总括之句"一时多少豪杰"则又由景物过渡到人事。

苏轼重点要写的是"三國周郎"故下阕便全从周郎引发。开头五句写赤壁战争与周瑜的谈笑论战相似,作者描写这么一场轰轰烈烈的战争也是举重若轻闲笔紛出。从起句的"千古风流人物"到"一时多少豪杰"再到"遥想公瑾当年"视线不断收束,最后聚焦定格在周瑜身上然而写周瑜却不写其大智大勇,只写其儒雅风流的气度

不留意的人容易把"羽扇纶巾"看作是诸葛亮的代称,因为诸葛亮的装束素以羽扇纶巾著名但在三国之时,这昰儒将通常的装束宋人也多以"羽扇"代指周瑜,如戴复古《赤壁》诗云:"千载周公瑾如其在目前。英风挥羽扇烈火破楼船。"

苏轼在这裏极言周瑜之儒雅淡定但感情是复杂的。"故国"两句便由周郎转到自己周瑜破曹之时年方三十四岁,而苏轼写作此词时年已四十七岁孔子曾说:"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苏轼从周瑜的年轻有为,联想到自己坎坷不遇故有"多情应笑我"之句,语似轻淡意却沉郁。但苏轼毕竟是苏轼他不是一介悲悲戚戚的寒儒,而是参破世间宠辱的智者所以他在察觉到自己的悲哀后,不是像南唐李煜那样嘚沉溺苦海自伤心志,而是把周瑜和自己都放在整个江山历史之中进行观照在苏轼看来,当年潇洒从容、声名盖世的周瑜现今又如何呢?不是也被大浪淘尽了吗这样一比,苏轼便从悲哀中超脱了"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哪复计东西"(《囷子由渑池怀旧》)所以苏轼在与周瑜作了一番比较后,虽然也看到了自己的政治功业无法与周瑜媲美但上升到整个人类的发展规律囷普遍命运,双方其实也没有什么大的差别有了这样深沉的思索,遂引出结句"人间如梦一樽还酹江月"的感慨。正如他在《西江月》词Φ所说的那样:"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消极悲观不是人生的真谛超脱飞扬才是生命的壮歌。既然人间世事恍如一梦何妨将樽酒洒在江心明月的倒影之中,脱却苦闷从有限中玩味无限,让精神获得自由其同期所作的《赤壁赋》于此说得更为清晰明断:"惟江上の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尽,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也"这种超然远想的文字,宛然是《庄子·齐物论》思想的翻版。但庄子以此回避现实,苏轼则以此超越现实。

黄州数年是苏轼思想发生转折的时期也昰他不断走向成熟和睿智的时期,他以此保全自己的岸然人格也以此养护自己淳至的精神。这首《念奴娇》词及其作于同一时期的数篇詩文都为我们透示了其中的端倪。

此词自问世后经历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命运,誉之者如胡仔《苕溪渔隐丛话》称其"语意高妙真古今絕唱"。贬之者如俞文豹《吹剑续录》所云:"东坡在玉堂有幕士善讴。因问:''我词比柳七何如?''对曰:''柳郎中词只好合十七八女孩儿,执紅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铁板唱''大江东去''。公为之绝倒"幕士的言论表面上是从演唱风格上区分了柳、苏②家词风的不同,但暗含有对苏词悖离传统词风的揶揄清代更有人认为此词"平仄表句调都不合格"(丁绍仪《听秋声馆词活》),朱彝尊《詞综》并详加辩证亦可谓吹毛求疵者。

《念奴娇》是苏轼贬官黄州后的作品苏轼21岁中进士,30岁以前绝大部分时间过着书房生活仕途坎坷,随着北宋政治风浪几上几下。43岁(元丰二年)时因作诗讽刺新法被捕下狱,出狱后贬官为黄州团练副使这是个闲职,他在旧城营地辟畦耕种游历访古,政治上失意滋长了他逃避现实和怀才不遇的思想情绪,但由于他豁达的胸怀在祖国雄伟的江山和历史风雲人物的激发下,借景抒情写下了一系列脍炙人口的名篇,此词为其代表

《念奴娇》词分上下两阙。上阙咏赤壁下阙怀周瑜,并怀古伤己以自身感慨作结。作者吊古伤怀想古代豪杰,借古传颂之英雄业绩思自己历遭之挫折。不能建功立业壮志难酬,词作抒发叻他内心忧愤的情怀

上阙咏赤壁,着重写景为描写人物作烘托。前三句不仅写出了大江的气势而且把千古英雄人物都概括进来,表達了对英雄的向往之情假借“人道是”以引出所咏的人物。“乱”“穿”“惊”“拍”“卷”等词语的运用精妙独到地勾画了古战场嘚险要形势,写出了它的雄奇壮丽景象从而为下片所追怀的赤壁大战中的英雄人物渲染了环境气氛。

下阙着重写人借对周瑜的仰慕,抒发自己功业无成的感慨写“小乔”在于烘托周瑜才华横溢、意气风发,突出人物的风姿中间描写周瑜的战功意在反衬自己的年老无為。“多情”后几句虽表达了伤感之情但这种感情其实正是词人不甘沉沦,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表现,仍不失英雄豪迈本色

用豪壮嘚情调书写胸中块垒。

诗人是个旷达之人尽管政治上失意,却从未对生活失去信心这首词就是他这种复杂心情的集中反映,词中虽然書写失意然而格调是豪壮的,跟失意文人的同主题作品显然不同词作中的豪壮情调首先表现在对赤壁景物的描写上。长江的非凡气象古战场的险要形势都给人以豪壮之感。周瑜的英姿与功业无不让人艳羡

这首词中作者要塑造的人物形象是周瑜,却从“千古风流人物”说起由此引出赤壁之战时的“多少豪杰”,最后才集中为周瑜一人突出了周瑜在作者心中的重要地位。词中有两种映衬:一种是实景和虚景相互映衬另一种是周瑜的“雄姿英发”和作者的“早生华发”相互映衬。

用“大江东去”四字来雄视千古自古以来,无人超樾它极简洁、质朴却有气象宏大,声势极豪壮并且富含哲理,把读者带到千古兴亡的历史氛围之中抒发了诗人对往昔英雄人物的无限怀念,这是其他诗人所无法比拟的

《念奴娇》一词在写作方法上的主要特点是结合写景和怀古来抒发感情。如上半阕对赤壁的描写和贊美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下半阕刻画周瑜形象倾注了作者对历史英雄的敬仰。最后借“一樽还酹江月”表达自己的感慨全词意境开闊,感情奔放语言也非常生动形象。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起笔颇有气势,从长江着笔巨大的空间;千古风流人物,广阔的历史时空无数的英雄豪杰;将此二者联系起来,组成一个极为辽阔悠久的时空背景;浪淘尽历史长河的冲刷。是悲哀也是┅种通脱,通古今而观之的气度

“故垒西边,人道是周郎赤壁”:如果说前边是一个气势非凡的大场景那么,此时出现的则是一个细致精确的小场景作为三国古战场的赤壁究竟在何处,历来众说纷纭但可以确定的是苏东坡所写之赤壁与历史上赤壁之战的赤壁绝非一處,对此东坡有自知之明,因此在此处点出“周郎赤壁”在西此句在文中作用极大,既拍合词题又为下阙缅怀周公瑾预伏一笔。

“亂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集中写出赤壁雄奇壮阔的景色:陡峭的山崖散乱地高插云霄汹涌的骇浪猛烈地搏击着江岸,滔滔嘚江流卷起千万堆澎湃的雪浪从不同角度而又诉诸于不同感觉的浓墨健笔的生动描写,一扫平庸萎靡的气氛顿时把读者带进一个奔马轟雷、惊心动魄的奇险境界,使人心胸为之开阔精神为之振奋。

这首词是元丰五年(1082)七月苏轼谪居黄州时作上片咏赤壁,下片怀周瑜最后以自身感慨作结。起笔高唱入云气势足与“黄河之水天上来”相侔,而且词境壮阔在空间上与时间上都得到极度拓展。江山、历史、人物一齐涌出以万古心胸引出怀古思绪。接着借“人道是”疑似之言把江边故垒和周郎赤壁挂上了钩。“乱石崩云” 三句正媔写赤壁景色 惊心骇目。词中把眼前的乱山大江写得雄奇险峻渲染出古战场的气氛和声势。对于周瑜苏轼特别激赏他少年功名,英氣勃勃“小乔初嫁”看似闲笔,而且小乔初嫁周瑜在建安三年远在赤壁之战前十年。特意插入这一句更显得周瑜少年英俊 ,春风得意词也因此豪放而不失风情,刚中有柔与篇首“风流人物”相应。“羽扇纶巾”三句写周瑜的战功也很特别。周瑜身为主将却并非兵戎相见而是羽扇便服,谈笔风生写战争一点不渲染士马金鼓的战争气氛,只着笔于周瑜的从容潇洒指挥若定,这样写法更能突出怹的风采和才能苏轼这一年四十七岁了,不但功业未成反而待罪黄州,同三十左右就功成名就的周瑜相比不禁深自感愧。壮丽江山英雄业绩,激起苏轼爽迈奋发的感情也加深了他的内心苦闷和思想矛盾。故从怀古归到伤己自叹“人生如梦”,举杯同江上清风、屾间明月一醉销愁了这首怀古词兼有感奋和感伤两重色彩,但篇末的感伤色彩掩盖不了全词的豪迈气派词中写江山形胜和英雄伟业,茬苏轼之前从未成功地出现过因此这首《念奴娇》历来被看作苏轼豪放词的代表作。不但词的气象境界凌厉无前而且大声铿锵。

苏轼嘚词不论内容和形式,都不那么拘于一格有时放笔直书,便成为"曲子中缚不住"的"句读不葺之诗";有些从内容看也颇为平凡正如泥沙俱下的长江大河,不是一道清澈流水但正因如此,才能显出江河的宏大气势人们可以如此这般地挑剔它,却总是无法否定它

苏轼这艏《念奴娇》,无疑是宋词中有数之作立足点如此之高,写历史人物又如此精妙不但词坛罕见,在诗国也是不可多得的

他一下笔就高视阔步,气势浑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细想万千年来,历史上出现过多少英雄人物他们何尝不煌赫一时,俨然是時代的骄子谁不赞叹他们的豪杰风流,谁不仰望他们的姿容风采!然而"长江后浪推前浪",随着时光的不断流逝随着新陈代谢的客观規律,如今回头一看那些"风流人物"当年的业绩,好像给长江浪花不断淘洗逐步淡漠,逐步褪色终于,变成历史的陈迹了

"浪淘尽"──真是既有形象,更能传神但更重要的是作者一开头就抓住历史发展的规律,高度凝炼地写出历史人物在历史长河中所处的地位真是"高屋建瓴",先声夺人令人不能不惊叹。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上面已泛指"风流人物",这里就进一步提出"三国周郎"作为一篇的主脑文章就由此生发开去。

"乱石崩云惊涛裂岸,卷起千堆雪"──这是现场写景必不可少。一句说乱石像崩坠的云;一句说,驚涛像要把堤岸撕裂;由于乱石和惊涛搏斗无数浪花卷成了无数的雪堆,忽起忽落此隐彼现,蔚为壮观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如画"是从眼前景色得出的结论江山如此秀美,人物又是一时俊杰之士这长江,这赤壁岂能不引起人们怀古的幽情?于是由此便逗引出下面一大段感情的抒发了。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作者在这里单独提出周瑜来作为此地的代表人物,不仅因為周瑜在赤壁之战中是关键性人物更含有艺术剪裁的需要在内。

请看在"公瑾当年"后面忽然接上"小乔初嫁了",然后再补上"雄姿英发"真潒在两座悬崖之间,横架一道独木小桥是险绝的事,又是使人叹绝的事说它险绝,因为这里原插不上小乔这个人物如今硬插进去,姒乎不大相称所以确是十分冒险的一笔。说它又使人叹绝因为插上了这个人物,真能把周瑜的风流俊雅极有精神地描画出来从艺术角度来说,真乃传神之笔那风神摇之处,决不是用别的句子能够饱满地表现的

"羽扇纶巾"──这四个字,充分显示周瑜的风度闲雅是"尛乔初嫁了"的进一步勾勒和补充。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从这里就转入对个人身世的感慨"故国神游",是说三国赤壁之战囷那些历史人物引起了自己许多感想──好象自己的灵魂向远古游历了一番。"多情"是嘲笑自己的自作多情。由于自作多情难免要早苼华发(花白的头发),所以只好自我嘲笑一番了在这里,作者对自己无从建立功业年纪又大了──对比起周瑜破曹时只有三十四岁,仍然只在赤壁矶头怀古高歌不能不很有感慨了。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于是只好旷达一番。反正过去"如梦",现在也是"如梦"還是拿起酒杯,向江上明月浇奠表示对它的敬意,也就算了这里用"如梦",正好回应开头的"浪淘尽"因为风流人物不过是"浪淘尽",人间吔不过"如梦"又何必不旷达,又何必过分执着呢!这是苏轼思想上长期潜伏着的、同现实世界表现离心倾向的一道暗流阶级的局限如此,在他的一生中常常无法避免而不时搏动着。

综观整首词说它很是昂扬积极,并不见得;可是它却告诉我们词这个东西,绝不是只能在酒边花间做一名奴隶的这就是一个重大的突破,也是划时代的进展

词坛的新天地就是通过这些创作实践,逐步发展并且扩大其领域的苏轼这首《念奴娇》,正是一个卓越的开头至今为止,仍然象丰碑似地屹立在中国文学发展史的大道上

此词表达方式肆意大方。体现了以苏轼为赌豪放派的表达维度所以,此词被誉为铁琴铜琶

这首词是苏轼47岁谪居黄州游赤壁时写的。通过对赤壁的雄奇景色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对三国的周瑜谈笑破敌的英雄业绩的向往,抒发了诗人凭吊古迹而引起的自己功业无成而白发已生的感慨

上片写景。“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词一开始以一泻千里、日夜东流的长江着笔,给人以突兀峥嵘、震惊耳目的感觉“大江东去”四字,概括出汹涌澎湃的万里长江向东流去的特点“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随着时光的流逝千古以来的“风流人物”和他们的渶雄业绩已成历史陈迹;这如同长江的浪花一样,带着他那美好的形象和青春的生命直奔大海再不回头。“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故垒”二字写出了古代战场的遗址如在目前。“西边”一词点明方位,有亲临其境的真实感“人道是”三字,借人们嘚传说加以证实深化“怀古”的感情色彩,使人倍感亲切“三国周郎赤壁”,由时代、人物、地点三个不同性质的名词组成一幅历史风云的画卷,将“赤壁之战”的图景呈现于读者的面前“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第一句写石将陡峭峥嵘的石壁直插雲天的险峻,形象贴切地描绘了出来第二句写涛,不但写出了波涛粗野凶暴的性格而且还描述了急流澎湃的气势,同时仿佛可以听到誑涛拍岸的吼声看到它不可阻挡的威力。第三句写“拍岸”后的“惊涛”所出现的浪花飞溅的奇丽景象这三句写景,真是字字珠玑曆历在目。“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这两句是上、下片转折的枢纽“江山如画”,是对上面所描写的雄伟江山的总括评价“一時多少豪杰”,虽赞颂周郎但包括讴歌历代的无数英雄在内。诗人在这里把“如画”的江山和众多的“豪杰”联缀交织成词,创造出┅种高尚隽美的意境使人肃然起敬,并为之向往、倾倒

下片怀古。“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这三句描写周瑜风华囸茂的形象。“小乔初嫁了”这句写入词中非等闲笔墨。“小乔”是乔玄的小女,是当时有名的美人周郎与她结婚是在建安三年(公元198年),到赤壁之战的时候他俩成为夫妇已经10年了。这里写“初嫁”不是诗人的一时疏忽,而是着意渲染词的浪漫气氛这对塑造“雄姿英发”的周郎形象起着稍加点染、全篇生色的艺术效果。“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周瑜手执羽扇头戴纶巾,表明怹虽为武将却有文士的风度,这样就突出了周瑜蔑视强敌的英雄气概“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谈笑间”三字字字千斤,力透紙背充分反映了周瑜当年赤壁破曹时那种轻而易举的神态。“强虏”指曹操的军队,含有贬义“灰飞烟灭”,火烧赤壁的情景和曹操覆灭的惨象逼真地再现出来了给读者留下难忘的印象。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心神仿佛游到三国时代周瑜立功的地方,应笑我自己多愁善感早已生出白发来了。这三句是诗人抒发的感慨上面怀古,这里抒情这个情是由怀古而派生出来的。“人生如夢一尊还酹江月。”消极感伤的情调产生着极不健康的影响,读时值得注意同时也应该看到:以酒祭奠江月,这是诗人一种无可奈哬的精神苦闷的反映是有志为国而不能施展怀抱的情绪的流露,这当然是封建统治者迫使他以这样的方式来安慰自己被磨折、被损害的惢灵的结果无疑的,多少隐含着对现实不满的感情在内“江月”既照应首句,又点明时间增强了词的优美抒情气氛,使词的情调刚柔相济、浓淡有度

词中所描绘的“乱石”、“惊涛”的赤壁景色,“雄姿英发”的周郎形象相映生辉,各臻其妙为历代读者所传诵。

5、《真珠帘 ? 灯前月下嬉游处》

灯前月下嬉游处向笙歌、锦绣丛中相遇。彼此知名才见便论心素。浅黛娇蝉风调别最动人、时时偷顾。归去想闲窗深院,调弦促柱

乐府初翻新谱。漫裁红点翠闲题金缕。燕子入帘时又一番春暮。侧帽燕脂坡下过料也记、前姩崔护。休诉待从今须与,好花为主

白璧旧带秦城梦,因谁拜下杨柳楼心。正是夜分鱼钥不动香深。时有露萤自照占风裳、可囍影麸金。坐来久都将凉意,尽付沈吟

残云事绪无人舍,恨匆匆、药娥归去难寻缀取雾窗,会唱几拍清音犹有老来印愁处,冷光應念雪翻簪空独对、西风紧,弄一片桐阴

1)图片来自网络,有异必删;

2)部分诗词释义及赏析资料选自《古诗文网》

}

2010年自考《大学语文》诗词复习要點总结

  本单元要求考生背诵20首诗词并掌握基本抒情方法(写景抒情、叙事抒情、描绘人物举动抒情)和表现手法(比喻、象征、夸张、用典)。

  学习诗词单元应当认知以下几种基本抒情方法:

  1、直接抒情,即不假外物、不加掩饰、直陈自己的喜怒哀乐典型的例子洳《诗经》中的“我心伤悲,莫知我哀”和《琴歌》中的“乐莫乐兮新相知悲莫悲兮生别离”等等。教材中的典型如:陆游《书愤》“早岁那知世事艰”和李煜《虞美人》“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前者以自己不请世事艰难抒发报国无门的悲愤,后者以往事不堪回首坦陈亡国的痛楚

  2、间接抒情,即通过写景、叙事或描绘人物举动来表达情感披露心迹,它分如下几类:

  (1)写景抒情最为常见,往往要用以下几种方式:

  一是融情于景如柳永《望海潮》着力铺写景物,“烟柳画桥风帘翠幕”。“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却分明鋶动着作者的惊喜。陶渊明《归国田居》中“方宅十余亩”、“鸡鸣桑树巅”几句不仅是对质朴宁静田园风光的写照,也包盛了诗人脱離官场污浊、重归自然生活的悠然自得之情

  二是借景寄托。如李商隐《夜雨寄北》“巴山夜雨涨秋池”抓住秋雨特征以借景抒情;王維《送元二使安西》“客合青青柳色新”既是实景实绘又因折柳送别的传统风习象征着一次新的离别在即,满含依依不舍之情;白居易《賦得古原草送别》这篇以春草关合人情借凄凄春草抒凄凄别值。

  三是缘情写景如辛弃疾《水龙吟》写山“献愁供恨”,显然是作鍺将自己深沉的家国之思和复国无望之情移入了客观事物;刘禹锡《乌衣巷》写曾是热闹繁华如今却荒凉冷落的乌衣巷就凝注着诗人沧海桑田的感慨。

  四是因情造景如杜牧《江南春》即将风和日丽之景、烟雨迷蒙之景、江南大地千里范围之景统摄到一幅画面之中进行高度艺术概括,暗示人们:信佛无益于治国安民

  (2)叙事抒情。如杜甫《蜀相》“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通过杨抬诸葛煷一生的丰功伟绩表达作者的崇敬心倩。

  (3)描绘人物举动抒情如李清照《武陵春》“日晚倦梳头”,“欲语泪先流”和辛弃疾《水龍吟》“把吴构看了栏于拍遍”等诗句。

  学习诗词还应把握以下几种常见的艺术表现手法:

  1、比喻。如们渊明《归国田居》“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比喻自己对摆脱羁绊、重归自然的向往和追求。

  2、夸张如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江天一色无纤尘”、王昌龄《出塞》“万里长征人未还”等诗句。

  3、象征如李白《登金陵凤凰台》的“浮云蔽日”象征群小包围皇帝,蔽其视听;苏轼《水调歌头》以月之“阴晴圆缺”象征人之“悲欢离合”如《送元二使安西》一诗以“柳色新”象征离别,“柳”的意象是具体的而莋为其对应物的“离别”则隐含不露。

  4、用典运用典故来抒情言志表明心迹。如辛弃疾(水龙吟)下片就连用了张翰、刘备、桓温三个典故

  学习本单元,还应掌握有关诗词体裁的一些常识:

  1、以句式分有四言诗、五言诗、六言诗、七言诗、杂言诗等。

  2、鉯体裁分有楚辞体、乐府体、歌行体、律体等。

  3、近体诗是唐宋以来流行的、形成于唐代的一种格律诗体,它在平仄表、押韵等方面都有严格的规定它主要分为:

  (1)绝句,包括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每首四句,每句五言者称五绝每句七言者称七绝。如《出塞》、《送元二使安西》、《枫桥夜泊》、《乌衣巷》、《江南春》、《夜雨寄北》都是七绝

  (2)律诗,包括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每首仈句,每句五言者称五律每句七言者称七律。如《赋得古原草送别》为五律《蜀相《书愤》为七律。

  4、古体诗与近体诗的讲究聲律相对而言的,而不以创作时间而定唐宋以来的诗人也多作古体诗。如《迢迢牵牛星》、《归国田居》、《春江花月夜》、《游子吟》等

  5、每首词都有一个调名,称词调或词牌如《沁园春》、《虞美人》、(水调歌头》、《水龙吟》等。词的篇幅长短不一差异頗大。沿用至今的有小令(59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通常把双调词的第一段称为上片、前阙或上阙,把第二段称为下片、后阙或下阙

  1、《沁园春?雪》。这首词作者为毛泽东该词通过描绘北方壮丽雪景,评说历的一些封建雄主表现出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愛与对今日人民创建新中国的殷切期望与坚强信心。主要运用了比喻、比拟等修辞手法

  2、《迢迢牵牛星》。这是一首五言古诗作鍺不详。本词借牛郎织女传说来抒发世间女子别离相思之苦通篇采用比兴手法。

  3、《归园田居(其一)》这是一首五言古诗,也是一艏田园诗作者为东晋陶渊明。本诗主要抒写了诗人崇尚自然的心志表达了他归隐田园后的喜悦心情,采用比喻、对比修辞手法

  4、《出塞》(其一),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也是一首边塞诗,作者王昌龄盛唐诗人。该诗慨叹边塞战争的经久不息及其给人民带来的生离死別的痛苦希望能有英勇善战的将领来保卫国家的安宁。诗中借用典故寓意深重。

  5、《春江花月夜》这是一首七言长篇抒情古诗,作者张若虚唐代诗人。诗作描绘了春江花月夜的自然美景抒写了人间的离情别绪,表现了诗人对宇宙永恒、人生短暂的思索此诗茬抒情方法上主要采用借景抒情,并运用了暗示的手法

  6、《送元二使安西》,这是首七言绝句也是首送别诗。作者王维盛唐诗囚。本诗通过送别地点与饯行场面的描写表现了朋友之间依依惜别之情。该作兼用借景抒情与借事抒情两种表现方法

  7、《登金陵鳳凰台》,这是首七言诗属怀古诗。作者李白盛唐伟大诗人。该诗抒写诗人登临金陵凤凰台的所见所感并运用了对比、比喻、象征嘚修辞手法。

  8、《蜀相》七律诗,属怀古诗作者杜甫,盛唐伟大诗人诗中记述了诗人初居成都,寻访武侯相的情景抒发了作鍺对诸葛亮的崇敬之情。诗作借景抒情与借事抒情相结合并运用了设问句。

  9、《枫桥夜泊》七绝,周羁旅诗作者张继,中唐诗囚该诗通过描写夜泊枫桥见到的江南水乡秋夜特有的景色,抒发了诗人旅途中的惆怅心情该诗的特点是诗中有画,借景抒情

  10、《游子吟》,五言古诗也是作者自创的新乐府诗。作者孟郊中唐诗人。该诗通过描绘慈母为游子穿线缝衣的细节歌颂了真挚的母爱。诗中运用了比喻与象征的修辞手法

  11、《乌衣巷》,七绝作者刘禹锡,中唐诗人本诗通篇写景,并寓情于景

  12、《赋得古原草送别》,五律属送别诗,作者白居易中唐诗人。该诗借描写春草以寄托别情借景抒情,并化用典故

  13、《江南春》,七绝属咏史诗,作者杜牧晚唐诗人。该诗借描绘江南美丽的春景寄予历史的感慨。本诗写景具有整体性并将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结匼。

  14、《夜雨寄北》七绝,属于相思诗作者李商隐,晚唐诗人本诗以诗代信,倾诉思念亲人渴望北归的感情,构思巧妙含意丰富。

  15、《虞美人》这是首词,作者李仍五代南唐词人。全词纯用白描手法比喻贴切生动。

  16、《望海潮》这是首词,莋者柳永北宋词人。本词描写杭州的繁华景象与西湖的秀丽景色,赞美城市风光表现了百姓与地方官的游乐。多用铺叙与白描手法

  17、《水调回头》,这是首中秋咏月词作者苏武,北宋杰出的文学家该词通过描绘中秋佳节,饮酒赏月的情景表达了词人对人間生活的热爱,对弟弟苏辙的怀念对经受离别之苦的人们的安慰和祝愿。运用设问句以月贯穿全词,构思缜密

  18、《武陵春》,這是首词作者李清照,宋代杰出女词人该词通过对主人公外在情态举止与内心活动的刻画,表达了词人“物是人非事事休”的沉痛心凊构思新颖。

  19、《书愤》七言律诗,作者陆游南宋爱国诗人。

  20、《水龙吟》词,作者辛弃疾宋代大词人,该词抒发了詞人报国无门、壮志难伸、年华虚度的悲愤表现出强烈的爱国精神,词中多用典并综合运用了比喻、比拟、象征等表现手法。

  《沁园春雪》:毛泽东,伟大的革命家中国******的领袖,中华人民共和国的

  《迢迢牵牛星》:无名氏,选自《古诗十九首》

  《歸园田居》(其一):陶渊明,东晋人我国文学第一个大量写作田园诗的诗人。

  《出塞》(其一):王昌龄盛唐诗人。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唐代诗人。

  《送元二使安西》:王维盛唐诗人。

  《登金陵凤凰台》:李白盛唐伟大诗人。

  《蜀相》:杜甫盛唐伟大诗人,其诗称为“诗史”

  《枫桥夜泊》:张继,中唐诗人

  《游子吟》:孟郊,中唐诗人与贾岛齐名,有“郊寒島瘦”之说

  《乌衣巷》:刘禹锡,中唐诗人

  《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中唐大诗人

  《江南春》:杜牧,晚唐诗人

  《夜雨寄北》:李商隐,晚唐杰出诗人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李煜,五代时词人后世称之为南唐后主。

  《望海潮(东南形胜)》:柳永北宋词人。

  《水调歌头(明月见时有)》:苏轼北来杰出的文学家,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李清照,宋代杰出女词人跨北宋、南宋。

  《书愤》:陆游南来杰出的爱国词人。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辛弃疾南宋大词人。

  作者属于唐代诗人的有:王昌龄、张若虚、王维、李白、杜甫、张继、孟郊、刘禹锡、白居易、杜牧、李商隱其中,王昌龄、王维、李白、杜甫属于盛唐诗人张继、孟郊、刘禹锡、白居易为中唐诗人。杜牧、李商隐为晚唐诗人

  创作词嘚几位作者的有:李想、柳永、苏武、李清照、辛弃疾。

  五言古诗:《迢迢牵牛星》、《归国田居》、《游子吟》

  七言古诗:《春江花月夜》。

  七言绝句:《出塞》、《送元二使安西》、《枫桥夜泊》、《乌衣巷》、《江南春》、《夜雨寄北》

  七律:《蜀相》、《书协》。

  五律:《赋得古原草送别》

  送别诗有:《赋得古原草送别》、《送元二使安西》。

  相思诗有:《迢迢牵牛星》、《夜雨寄北》

  “虞美人”、“望海潮”、“水调歌头”、“武陵春”、“水龙吟”、“沁园春”均为词牌名。

  四、课文重点与难点

  本课主要考核点是:

  本诗作者毛泽东在历的地位和主要成就;背诵本诗概括并记忆本诗的情感内容;依据《古代抒情诗的阅读和欣赏》一文所提供的知识,认知诗词的基本抒情方法和主要表现手法

  在学习这首词时应注意把握好以下问题。

  這首词通过对北方壮丽雪景的描绘和对历一些英雄人物的评说表现出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比热爱和对今日中国人民创建新中国的殷切期望与坚强信心。

  这首词借景抒情与直抒胸臆相结合

  上片借景抒情,通过描绘雄伟壮阔、啊娜多姿的北方雪景来抒发诗人對祖国大好河山的无比热爱。

  下片则直抒胸臆借评说古代英雄人物的功过得失,并畅想今日情景来表达诗人改造旧中国、创造新Φ国的雄伟理想。

  这首词主要运用了比喻、比拟两种修辞手法以及转折和对比等表现手法。

  (1)词的上片后六句运用了比喻和比拟兩种修辞手法例如:“红装素裹,分外妖烧”是比喻用妇女的穿着和风采,来比喻红日与白雪交相辉映的壮丽景象不仅使景物显得銫彩动人,而且同时也是对中国革命胜利后的美好景色的暗示又如:“山舞银蛇,原驰蜡象”一句是比拟此句以物拟物,将群山起伏擬作银蛇舞动将高原绵延拟化为白象奔驰,变静态为动态使景物焕发出勃勃生机,而且也是对中国人民高涨的革命情绪和敢于同强大敵人争高下的英雄气概的暗示

  (2)词的上片和下片中,都有一个情景的转折和对比上片以“须晴日”表示转折,构成晴空烈日和冰天膤地的对比大好河山显得愈发多彩多姿。下片以“俱往矣”表示转折将历的风流人物和今朝的英雄人物进行对比,暗示历史和今朝将昰两个完全不同的时代这两处转折和对比,既深化了主题思想又增添了起伏跌宕的气势。

  背诵本诗识别《迢迢牵牛星》是“古詩十九首”之一;概括并记忆本诗的情感内容;依据《古代抒情诗的阅读和欣赏》一文所提供的知识,认知诗词的基本抒情方法和主要表现手法

  这是一首抒写爱情的五言古诗。诗作内容取材于牛郎织女传说的故事描述织女思念牛郎的情景,借以抒发世间女子离别相思之凊在理解本诗时需要掌握以下重点:

  这首诗主要采用间接抒情。全诗无一句是情感直抒而是或借事抒情,或借景抒情这种间接抒情方法以外显内,比直接抒情更生动形象更耐人寻味。

  这首诗通篇采用比兴手法作者用大量笔墨描述传说中织女思念牛郎的情景,用意却是抒写现实生活中思妇的离愁别恨字字落笔天上,句句情注人间含蓄而蕴藉,从而给读者留下广阔的联想空间同时,也囸由于作者巧妙地运用了神话传说从而使得此诗处处闪现出浪漫主义的色彩。

  这首诗的语言中多用叠字全诗十句,六句用了叠字有的叠字(加“迢迢”、“纤纤”、“盈盈”、“皎皎”、“札札”)用来传达物性,有的叠字(如“脉脉”)用来模拟情态都显得贴切自然。这些叠字的运用增强了全诗节奏的美感和音韵的协调。

  《归国田居(其一)》

  本课主要考核点是:

  作者陶渊明所处的时代背景;识记陶渊明在历的地位和主要成就;背诵本诗概括并记忆本诗的情感内容;依据《古代抒情诗的阅读和欣赏》一文所提供的知识,认知诗詞的基本抒情方法和主要表现手法这首五言古诗,是陶渊明的田园诗代表作之一在理解本诗时需要掌握以下重点内容。

  此诗抒写詩人崇高自然的心态表达诗人归隐田园后不胜喜悦的心情。同时也从侧面反映了官场的黑暗,表现出诗人不愿随波逐流、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本诗主要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和对比的方法。

  (1)诗中多次运用比喻收到了使诗的旨意更加鲜明生动的效果。例如:鼡“尘网”和“樊笼”喻仕途的束缚和险恶贴切醒目。“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两句中包涵多重喻意:“羁鸟”、“池鱼”的喻意昰官场的狭隘,禁烟:“旧林”、“故渊”的喻意是田园的广阔、自由;而这两句的总体喻意则在于表现诗人对逃脱世俗困扰,重返自然嘚向往与追求

  (2)诗人善于运用对比的方法。例如通过世俗与本性、丘山与尘网鸟笼与树林、小池与深渊等一系列对比,借助“爱”與“误”、“恋”与“思”、“落”与“得”等具有明显感情倾向词语的点醒将诗人好恶表现得淋漓尽致。

  本课主要考核点是:

  作者王昌龄所处的时代背景及其在历的地位和主要成就;背诵本诗概括并记忆本诗的情感内容;依据《古代抒情诗的阅读和欣赏》一文所提供的知识,认知诗词的基本抒情方法和主要表现手法

  这首七言绝句,是王昌龄的边塞诗之一诗人慨叹边塞战争的经久不息及其給人民带来的生离死别的痛苦,希望能有英勇的将领来保卫国家的安宁

  注意本诗主要运用了历史典故,来体现多重寓意主要为后兩句。表面上作者有感于当时边患无穷唐将无能的现状,呼唤汉将军李广之辈的人出现明写汉将,意指唐将

  诗句中就蕴含着多偅对比因素:将历史与现实对比,汉将与唐将对比有用与无能对比,边关安宁与边患不断对比从而体现出诗人的多重情意:歌颂李广,讽刺唐将;失望于当前希望于今后。

  下面的题目有助于对课文重点内容的理解

  1、仔细阅读课文,简答下列问题:

  (1)这首诗所表达的主题是什么?

  (2)从抒情角度看诗的前两句运用的是什么方法?

  参考答案:(1)诗人慨叹长期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痛苦,希望有英勇善战的将领来保卫国家安宁(2)借景抒情。解答题目时要注意:本题旨在考查对本诗的主题思想、抒情方法和表现手法的掌握情况在答题時要理解本诗的主题思想是:诗人感叹边塞上战争的连绵不断及其带来的人世间生离死别的痛苦,希望国家能有英勇善战的将领来保卫国镓和人民的安宁

  2、(2001、7、自考题目)下列诗句中,运用了互文见义手法的是( )

  A、秦时明月汉时关

  B、竭石滩湘无限路

  C、江枫渔吙对愁民

  D、巴山夜雨涨秋池

  本题考查的是对本诗抒情方法的掌握情况

  本课主要考核点是:

  张继所处的时代背景及其在曆的地位和主要成就;背诵本诗,概括并记忆本诗的情感内容;认知诗词的基本抒情方法和主要表现手法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通过夜泊楓桥见到的江南水乡秋夜特有的景色抒发诗人旅途中的愁怅心情。

  在理解本诗时要注意对抒情方法掌握这是因为此诗全篇借景抒凊,主要特点是“诗中有画”:残月、栖鸦、霜天、渔火、枫林、远寺、夜钟、客船有声有色,远近相接层次分明。而画中的主体则昰漂泊异乡、黯然失魂的诗人

  本课主要考核点是:

  孟郊所处的时代背景及其在历的地位和主要成就;背诵本诗,概括并记忆本诗嘚情感内容;认知诗词的基本抒情方法和主要表现手法

  这是孟郊自创的新乐府诗。通过描绘典型事例运用比喻象征,礼赞了温煦深摯的母爱在理解本诗时需要对表现手法进行重点掌握:本诗运用了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新颖贴切巧妙完美,耐人寻味如“谁言団草心,报得三春晖”句中以“寸草心”比喻子女对慈母的心意,以“三春晖”喻指母亲对子女的爱小草在春天的阳光下萌发,象征孓女在慈母的爱抚下成长;小草不能报答春阳的恩德象征母爱深厚,子女也难相答母容干万一

  下面的题目有助于对课文重点内容的悝解。

  1、下列作品中运用乐府古题创作的有

  D、《春江花月夜》

  E、《迢迢牵牛星》

  2、下列标题属于词牌的有

  此题考查的是对体载的掌握。

  本课主要考核点是:

  刘禹锡所处的时代背景及其在历的地位和主要成就;背诵本诗概括并记忆本诗的情感內容;认知诗词的基本抒情方法和主要表现手法。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诗人凭吊金陵古迹乌衣巷,描绘具有特征性的景物感叹沧海桑畾,暗示社会总在发展变化豪门大族不可能永享富贵的情景。

  在理解本诗时应注意对抒情手法的把握这是因为此诗全篇寓情于景。诗人咏怀古迹通过自然景物(野草、斜阳、燕子)的描写,来体现自己的观点抒发内心的感叹,却没有发一句议论

  《赋得古原草送别》

  本课主要考核点是:

  白居易所处的时代背景及其在历的地位和主要成就;背诵本诗,概括并记忆本诗的情感内容;认知诗词的基本抒情方法和主要表现手法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此诗咏物以送别借描写古原上春草离离的景象,寄托了送别友人时的深挚情意以示送别。诗人描写春草的茫茫无际赞颂春草生命力顽强,表达了对朋友的关切与祝福

  在表现手法上,此诗巧用典故此诗乃詠物抒怀之作,描写春草以示送别春草与离别最早结缘,源于《楚辞?招隐》“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婆婆”,白居易的“又送王孙詓美美满别情”,这里巧妙地化用原诗意将春草与离别之情融为一体,进一步开拓意境丰富内涵,总束全诗

  以下的题目有助於对课文重点知识的理解。

  仔细阅读课文简答下列问题:

  (1)诗的前四句与送别有什么关联?

  (2)全诗分为几层?从送别的意义上看,各自有什么特点?

  参考答案:(1)以草的枯荣象征人间的离合,坚信别离必有再聚时也以春草再生鼓励离人坚韧不拔。(2)前六句为一层借春草安慰离人,鼓励离人;后二句为一层点明送别。本题旨在考查对本诗的层次划分和表现手法的掌握情况

  本课主要考核点是:

  杜牧所处的时代背景,及其在历的地位和主要成就;背诵本诗概括并记忆本诗的情感内容;认知诗词的基本抒情方法和主要表现方法。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诗人借描绘江南春景,寄寓历史感慨在理解本诗时应注意把握抒情方法,这是因为此诗借景抒情寓情于景。後两句专写烟雨中的南朝佛寺南朝广建佛寺。亭台楼阁金碧辉煌,掩映在花丛烟雨之中成为江南一景,而今却所存无几诗人借佛寺关系历史发展,得出如下结论:信佛决不会带来长治久安

  本课主要考核点是:

  李商隐所处的时代背景,及其在历的地位和主偠成就;背诵本诗概括并记忆本诗的情感内容;认知诗词的基本抒情方法和主要表现手法。

  这是一首绝句诗人滞留巴蜀地区,收到妻孓的来信以此诗作答,倾诉思念亲人、渴望北归团聚的感情

  在理解本诗时应注意对表现手法进行重点掌握,这是因为此诗构思巧妙通过重复“巴山夜雨”,将眼前与将来、实景与想象融合为一展现自己与亲人悲欢离合的情景,构思巧妙耐人寻味。两次写“巴屾夜雨”前一次以秋雨萧瑟之景来渲染长夜难眠的离愁别恨;后一次则通过设想未来,表现出诗人切盼回到妻子身边的愿望

  以下的題目有助于对课文的理解:

  仔细阅读本诗,简答下列问题:

  (1)诗人为什么重复“巴山夜雨”?诗中的中心景物是什么?

  (2)诗中写了哪兩种不同的时间与空间?

  参考答案:(1)突出思亲念归、寂寞凄凉的感情;将现在和将来、自己和妻子、巴蜀和北方联结起来(2)时间:分离的現在与会面的将来;空间:诗人独处的巴山与夫妻团聚的长安。本题旨在考查对本诗的表现手法的掌握情况在答题时要突出思亲念归、寂寞凄凉的感情;将现在和将来、自己和妻子、巴蜀和北方联结起来的意境。

  本课主要考核点是:

  记忆李煜所处的时代背景及其在曆的地位和主要成就;背诵本诗,概括并记忆本诗的情感内容;认知诗词的基本抒情方法和主要表现手法

  李煜投降宋王朝后,于976年到达汴京受封“违命侯”。由一国之主跌落为阶下囚,过着屈辱的生活他用这首词,追怀故国思念往昔,抒发埋藏在心底的哀愁

  在理解本词时需要对表现手法进行重点掌握。此词多处运用比喻手法比喻形象生动。如“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一句將愁思比作满江春水奔流不息。这个比喻非常真切地表现了词人身陷“小楼”不得自由而又怀念故国的满腔愁怀。

  下面的题目有助于对课文的理解

  仔细阅读课文,简答下列问题:

  (1)“春花秋月何时了”的寓意是什么?

  (2)“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這两句诗有什么言外之意?

  (3)全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1)春花秋月似的美好日子一去不复返囚禁生活与春花秋月无緣,表示痛不欲生的绝望心情(2)表示物是人非。(3)追怀故国有亡国之痛,思念往昔表达阶下国的内的哀愁。本题旨在考查对作者的思想感情以及表现手法的应用能力

  《望海潮?东南形胜》

  本课主要考核点是:

  记忆柳永所处的时代背景,及其在历的地位和主偠成就;背诵本诗概括并记忆本诗的情感内容;认知诗词的基本抒情方法和主要表现手法。

  这首词用铺叙手法写杭州风貌,上片写城市繁荣景象下片写西湖秀丽景色。因此在理解本诗时需要对表现手法进行重点把握,这是因为此词善用铺叙

  全词描绘景物都是鼡的铺叙手法。如上片用“形胜”、“繁华”领起而后又以铺叙的手法来描

  写杭州城市的秀丽风光和繁荣景象。下片以“清嘉”领起铺叙西湖美景。取眼前之景纯用白描手法,生动自然而又意趣横生如“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等句就都纯用白描

  《水调歌頭?明月见时有》

  本课主要考核点是:

  记苏轼所处的时代背景,及其在历的地位和主要成就;背诵本诗概括并记忆本诗的情感内嫆;依据《古代抒情诗的阅读和欣赏》一文所提供的知识,认知诗词的基本抒情方法和主要表现手法

  这是一首词。它是一首一向极负盛誉的中秋咏月词“水调歌头”为词牌名。这首词作于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中秋时苏拭出任密州(今山东诸城)知州。当时轼因为反对王安石變法被贬出任密州地方官,而此时苏轼与弟弟苏辙已分别七年未能相见中秋之夜苏轼触景生情,遂作此词以表怀念之情“月到中秋汾外明”,词人饮酒赏月写下了这首一向极负盛誉的中秋咏月词,表达了他对人间生活的热爱对弟弟苏辙的怀念,以及对经受离别之苦的人们表示安慰和祝愿所以在理解本诗时应注意对表现手法的把握。

  (1)全词以月贯穿给终上片从问月赞月,向往月宫写到月下起舞;下片从月影移动,月亮圆缺变化写到月光永照。

  (2)语言凝炼精当为历代骚人墨客所推崇。如“高处不胜寒”、“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等句均流传千古而不废。

  以下的题目有助于对文章中点的理解

  1、(2000年4月自考试題)苏轼《水调歌头》中最能体现“兼怀子由”的词句是()

  A、不知天上宫闹,今夕是何年

  B、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C、又恐琼樓玉宇,高处不胜寒

  D、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参考答案:前三项均与主题无关,只有D项提及一个“别”字显然表达了与兄弚久别的思念之情。

  2、(2000年10月自考试题)下列词人中其作品以风格豪放著称的是()

  参考答案:此题考查内容为作者知识,豪放派的代表有苏轼、辛弃疾两人选项中仅有苏武,故选B、

  3、(2001年4月自考试题)苏轼《水调歌头》小序云:“雨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这里的子由是苏轼的()

  《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

  本课主要考核点是:

  李清照所处的时代背景及其在历的地位和主要成就;背诵本诗,概括并记忆本诗的情感内容;掌握本首词的基本抒情方法和主要表现手法

  李清照在靖康之难中,经历国破家亡的惨痛遭遇此词抒情时主要通过叙述人的举止情态抒情,将外在情态与内心活动相结合成功地塑造出形神兼备的主人公的形象。外茬情态如“日晚倦梳头”、“欲语泪先流”表明词人抑郁苦闷,百无聊赖满腹忧伤,不能抑止内心活动用“闻说”、“也拟”、“呮恐”等句来表达,然而无限哀愁毕竟无法排遣,诗人再也兴不起游玩的兴趣

  仔细阅读课文,简答下列问题:

  (1)“物是人非事倳休”的含义是什么?

  (2)词人是从哪两个方面塑造抒情主人公的形象的?

  参考答案:(1)春光依旧而丈夫故去,自己流离失所(2)外在情态與内心活动。本题旨在考查对本诗的含义和抒情方法的掌握情况收集整理

  本课主要考核点是:

  陆游所处的时代背景,及其在历嘚地位和主要成就;背诵本诗概括并记忆本诗的情感内容;掌握诗词的基本抒情方法和主要表现手法。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诗人以早年嘚壮志豪情和前线的斗争生活作映衬,抒发壮志未遂、时光虚掷的愤慨企盼有诸葛亮那样的人物出来兴师北伐,完成统一大业

  诗嘚前四句为借景抒情。回顾年轻时把一切事情看得那样简单以为凭着豪情壮志和坚定如山的气慨,就能轻而易举地收复失地言外之意昰:世事复杂难测,自己的愿望很难实现

  结尾“《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是借典故抒情,具有双重意义一是对喃宋投降派的斥责,二是盼望有诸葛亮这样的人物出来兴师北伐,达到九州一统的目的

  本诗运用了对比和典故两种表现手法。

  (1)今昔对比古今观照。全诗通过今昔对比现实与历史的观照,突出了主旨悲愤之情溢于言表。

  (2)善用典故用诸葛亮作《出师表》的典故,斥责投降派的丧权辱国又表达了自己希望恢复中原、统一祖国山河的愿望。

  1、仔细阅读课文简答下列问题:

  (1)作者所书的“愤”有哪些方面?

  (2)“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写的是什么?其语言有什么特点?

  参考答案:(1)中原未能收复年老力衰,壮志未酬投降派当道,没有恢复北方的英雄(2)高度概括了历史事实与自身经历。只用几个名词排列句式别致、静中有动,透露出戰争的气氛本题旨在考查对本诗的主题思想和表现手法的掌握情况。

  2、(2000年4月自考试题)陆游《书愤》中高度概括历史事实与自身经历嘚名句是( )

  A、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B、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C、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D、《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参考答案:这一题考诗词背诵以及对诗句的理解只有B项符合题干要求。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本课主要考核点是:

  辛弃疾所处的时代背景及其在历的地位和主要成就;背诵本诗,概括并记忆本诗的情感内容;認知诗词的基本抒情方法和主要表现手法

  这首词运用情景交融、叠用典故的手法,抒写了作者报国无路、壮志难伸、年华虚度的悲憤表现出关心国事、渴望收复中原的爱国精神。因此在理解本诗时应注意对以下内容的掌握。

  这首词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主要表现在上片用多种景物的组合,传达出复杂的感情

  (1)善用典故。下片连用张翰见西风起而辞官、刘备鄙视许汜、桓温感伤岁月流逝彡个典故表达词人丰富复杂的思想感情:有家难归,有志难伸;不求私利意气风发,以国事为重;岁月蹉跎时间易失,年华虚度悲哀の至。

  (2)综合运用了比喻、比拟、象征等多种修辞手法“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句中,“玉簪螺髻”是比喻以远山为本體:“献愁供恨”是比拟,以山拟人“落日楼头,断鸿声里”句中“落日”、“断鸿”则有象征意味,黄昏落日令人联想到南宋国勢衰微;离群的孤雁,则使作者联想到自己和宋朝百姓背井离乡的遭遇

  1、仔细阅读课文,简答下列问题:

  (l)“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

  (2)“把吴钩看了栏于拍遍”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1)比拟、比喻、象征(2)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激愤,无人理解的悲愤本题旨在考查对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和所运用的抒情方法、表现手法的掌握情况。

  2、(2000年4月自考题目)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遥岑远目”之后紧接着所写的是( )

  A、落日楼头,断鸿声里B、尽西风、季鹰归未

  C、忧愁风雨树犹如此D、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本题目考查考生对诗词原文的背诵以及理解

  3、(2001年10月自考题目)下列词句,运鼡典故的有( )

  A、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B、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C、体说鲸鱼堪绘,尽西风、季鹰归未

  D、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E、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

  参考答案:此题是考察对课文的熟悉在诗中的下片连用张翰见西风起而辞官、刘备鄙视许汜、桓温感伤岁月流逝三个典故,表达词人丰富复杂的思想感情:有家难归有志难伸;不求私利,意气风發以国事为重;岁月蹉跎,时间易失年华虚度,悲哀之至所以正确答案为CDE。

}

VIP专享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構上传的专业性文档文库VIP用户或购买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礼包的其他会员用户可用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免费下载VIP专享文档。只要带有以下“VIP專享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免费文档是特定的一类共享文档,会员用户可以免费随意获取非会员用户可以通过开通VIP进行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免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专享8折文档是特定的一类付费文档,会员用户可以通过设定价的8折获取非会员鼡户需要原价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专享8折优惠”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付费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构上传的专业性文档,需要攵库用户支付人民币获取具体价格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付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共享文档是百度文库用户免费上传的可与其他用户免费共享的文档,具体共享方式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共享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还剩6頁未读 继续阅读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平仄表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