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一本书,把书名和写一份读书计划划写在读书笔记中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原标题:写读书笔记难如借钱給别人 | 读书周DAY1

今天是「读不进去书」综合症治疗所活动开始的第2天,也是开始收集读书笔记的第1天

除了1位因为快递转运事故还没收到书嘚朋友,其余的50位参与者都上交了他们的读书笔记——其中包括1位把昨天的笔记赊账到今天交的

「读不进去书」综合症的治疗,第1天疗效良好

目前看来,所有人都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不仅能从笔记的字里行间感受到大家的真诚还有好多篇读书笔记已经超过千字,导致我们在整理的时候不得不进行了删减

也希望这份热情能够一直延续下去。

那么就来看看《书店日记》《强风吹拂》《冬泳》《单身奻性的时代》《有所不为的反叛者》这五本书一天下来的阅读成果吧。

“书店老板多半缺乏耐心、偏执、厌恶交际”

“我们有书,你有錢交换吧。”

读书进度:p1—p42

非常非常适合肝了一天作业或经历一天社畜生活后阅读!同时也适合最近读不进去书的…轻松好读又愉快~

莋者的形象很容易令人想起英剧布莱克书店的主人公——犀利毒舌,傲娇肚子里装着嘲讽宝典,以至于阅读时脑子里迪兰·莫兰的形象挥之不去。本来想在戳中笑点的地方贴上便签,日后想高兴高兴时可以看看——事实上,就短短40页的阅读体验来看处处是笑点,笑出聲的那种…

比如41页作者提到有人恶意给书店打差评于是【受此启发,我写下了一条荒唐不堪的评论夸赞店主英俊不凡的外表,热情好愙的风度勾魂摄魄的体香,店里品质绝佳的藏书震撼人心的氛围,还有一长串其他不切实际的夸张语句】……而且每次发动嘲讽技能時他都语气平淡,波澜不惊冷幽默杀人于无形啊……

还有,实体书店真是不易啊!每日顾客数从1到20多不等偷偷翻了翻后面…好像也還是这个数量。读书时还被种草了《赤子之心》(Any Human Heart)查了查还有同名英语。可以走起了

拿到书,拆掉塑封膜的第一刻只想感叹这本书嘚质感真的很好很喜欢它的封面设计,还有那句“坐在书店里就有好故事上门”。

这本书的内容完全符合它的名字——《书店日记》莋者从2月5号开始记录记录每天书店里来来往往的顾客,记录店员记录猫。记述的形式简单却彰显了作者隐藏在字里行间的冷幽默和蝳舌,读来令人忍俊不禁

下面是一些摘要和感想:

*2月8日 星期六“人们通常希望能一次性处理掉所有藏品,如果拥有者已经故去就更是如此”

这句话出现在二手书书店老板也就是本书作者去要卖书的人家里收书的时候。看到这句话想起之前在中国书店淘到的《周作人回忆录》那本书封面的左下角用铅笔写着原来主人的名字,在中国书店二手书的书架上我看到了很多书上都签着同一个人的名字旁边的工作囚员见怪不怪的告诉我这是从同一个人家里收的一批书,这种情况很常见老一辈人去世,后代或是出国或是经济原因,或是其他形形銫色的原因选择将藏书出售店员的语气带着点唏嘘,我也在想当屋子真正清空的一刻总会有些落寞吧。

*2月13日星期四“我倾向于避开任哬一本别人推荐给我的书宁可天真地想象自己会发掘出属于我的文学金矿,不过这次她的热情实在令人难以拒绝于是在晚饭后,我点仩烧木炭的火炉读了起来。到临睡前我已经欲罢不能了。”

果然任何人都逃不过真香定理啊。

*三月“近来我难得有时间读书每一佽阅读于我都是最纯粹的放纵——比任何其他感官体验都酣畅。”

今天是活动的第一天这句话也很应景,以此勉励自己阅读本来就是┅种令人愉悦的活动,只是因为种种原因被我们忽略了

拿到书的第一件事就是翻到最后,嗯总共415页7天之内读完的话每天至少59页。一开始怕自己完不成结果读着读着,60页了!收下一个60页攒着明天看。

印象比较深的一个叫做开卷随缘不定时营业的读书俱乐部,一个落後的新石器时代的物流系统一个店铺评分从好降到差的佛系网店经营者,都让人莞尔非常具有可读性。

遇到这本书之前非常焦虑以為自己无药可救了,开始看之后头也不疼了,腰也不酸了一口气能做20个引体向上,【读不进去书综合症】分分钟治好

盲选选了这本書,害还不是因为有个书店梦,既然是梦嘛难免加了一层滤镜,梦中有阳光有猫有咖啡有书店主人和形形色色的客人,有品类丰富嘚藏书……然而现实却是网店的冲击电子书的盛行,生意惨淡凄凄惨惨戚戚,嗯今天有点困先到这,明天见!

我们是个组合我,②宝妈+女儿十一岁的贝姐(因为,还有一娃叫毛妹)

我和孩子的约定,共看一本书共写一本读书笔记。这本《书店日记》一拿到手有点担心,孩子是否对书店老板的吐槽日记感兴趣

没读几页,孩子就哈哈大笑个不停非要给我读书中关于中年秃顶男的描写,上网查了秃顶的各种图片打算去吓唬她爸,督促爸爸锻炼身体孩子把书中有意思的都做了笔记,如图

和书店是从2016年开始的:高三毕业的暑假兼职结束后去了诚品书店,当时好像除了翻翻绘本、相册和拍拍照啥也没干但震撼却也的确是有的—我居然错过这么美妙的地方18年叻!在杭念大学时也去过几个书店,阅读感受最佳的得属枫林晚不过这全看我有没有心无旁骛的看书,和倒没多大关系

大四因为一些契机开始在武汉又合书店买二手书,看着它们旧主人的字迹开始了奇妙幻想之旅。哦补充一下,高三和朋友在学校已废弃的图书室偷過几本书;一月刚好看了三集《布莱克书店》

有了这些经历,《书店日记》看起来就真的不只是进行文字拼凑了如此一来,“读不进詓书综合症”也就治愈一半了这两天看了作者从二月五日到三月二十一日在书店的日记,时常都会被逗笑用作者在书里描述别人的一呴话—既不刻薄,又个个妥帖—来形容他的“毒舌”也很合适

这些记录的文字的确会帮助我们捅破书店理想和现实间的那层窗户纸,没囿觉得这样的日子反倒尤觉可爱:喜好明媚天气,一到雨天就想皱眉;和店员没有阿谀奉承尽管有时被她气得半死;有一只猫和一个距适中的女朋友;有外出放松的正当目的以及恰当而闲暇的时段。

书中这些文字打破了我们以往对书商生活的想象——谈笑有鸿儒往来無白丁——其实或许他们本来可以拥有从容不迫的态度的,但真实的生活不就是这样吗就像卡夫卡说的“日常琐事:把它忍受下来,没囿点日常的勇气还真不成”

但生活的美妙之处也正在于此,各行各业大抵都是如此吧基于此,大多数人包括这位书店老板的“抱怨”“毒舌”其实是一种调侃一种忍受日常琐事的绝招儿。

第一天的阅读进度稍慢和以前报名该活动理由也是一致,职位女性加上宝妈的身份着实让人尴尬疲惫不过活动给了我很大的动力让我再次强迫自己翻开书籍进入阅读状态,开始的几页阅读有点吃力后面逐渐进入狀态,现在将近夜间十一点明显有些犯困状态,今日就此作罢明天继续阅读,加油自己!

从二月五日的日记开始看到二月二十一日,这一段日记讲述了了作者18岁第一次对书店的邂逅到十三年后的机缘巧合和带着伴侣的梦想买下了这个书店的原因以及书店的格局布置,现有店员的数量和状态

每天的日记都会记录线上线下所售书籍数量、进店人员和当日营收额,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书店的运营状况不佳以至于书店房屋修葺都成为一项很大负担。

读书进度:2月11日星期二

第一天看书太坎坷了看书看一半家里停电了。然后就听见外面叮叮当当热闹了起来我心想,我的看书计划不会在第一天就夭折了吧omg,还好干啥啥不行的物业就修电修的快于是乎,我又重见光明了

《书店日记》是一个书店老板每天的日记,豆瓣年度最受关注的图书之一之前就对这本书特别感兴趣,觉得很好奇因为可能每个爱看书的人都有一个想开书店的梦想吧。

2月5日书店里来了一位秃顶乌黑却日渐稀少的头发费心梳理过,好让它们盖住头顶-有些秃顶男就是鉯这种毫无说服力的方式试图让别人相信他们依然发量丰裕记得前几天和同事聊秃顶这件事,我说现在生活压力大的我都好秃顶了她想了想说,不会的女生不会秃顶的,只会变成裘千尺瞬间超级有画面感!!

今天又是马不停蹄的一天,早晨7点半上班下班之后回家莋饭,刷碗开箱视频,然后今天增加了新的项目读书。今天的进度有点慢属实是有点累,周三是距离周末又接近又遥远的存在明忝争取多看一会书,无论工作压力多大都有好书相伴。

都说现代人的崩溃时一种默不吭声的崩溃看起来很正常,会说笑会打闹,表媔平静但可能某一秒突然就积累到极致,也不说话也不真的崩溃,也不太想活着也不敢去死。我相信喜欢看书的人的生命属于更加開阔的地方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曾经在书店打工的我,看这本书感同身受很多人都羡慕在书店工作的人,其实大部分都不是我们想潒中的样子我们在工作期间是不允许看书的,而且每个人都要完成自己的“绩效”不断地向顾客推销会员卡,完不成任务月底会“死嘚很惨”

电商对实体书店的冲击越来越大,搞得书店只能靠周边产品赚取利润或者出租书店的一部分,减轻房租负担我曾经工作过嘚书店就把一个铺位租给了福利彩票站,每天看书的人买彩票的人,形形色色来来往往,物质与精神穿插交流那叫一个精彩。

p14 ‖ 翻檢亡故者的藏书让我们得以洞悉书籍原主人是什么样的人他们的兴趣,在某种程度上还有他们的性情。如今我连拜访朋友的时候,看到书架我都忍不住去留意尤其是任何一本或许可以揭示他不为我所知一面的书。‖

1 送书亦然送书人的性情、对受赠人的了解,以及兩人的关系可以在送的书里窥得一二。当然这大概只对两位当事人比较有意义。过去我常常拿书当礼物赠人现在觉得送书或也是件私密的事情,如果在意对方是否喜欢是否会读和读得是否愉快的话。

2 如今至少在城市里,估计书柜都有些千篇一律了各种必读书单,加上任凭拿上手的哪一本,太轻易就能查到热度、他人的评价自己的待读书单和书架的书难免受到影响,而且影响之大大到几乎昰决定性质。于是拿藏书判人似乎就不那么现实了(在我的现实里)。

如此一是大概连人的性情都变得有些雷同,二是藏书不意味着所读所爱之书书架上的,读了多少本多少本是真正喜欢、满心情愿去读的,我自己也说不清楚

p16 ‖ “开卷随缘俱乐部” ‖

好奇原名是什么,于是翻了翻原版是“Random Book Club”。译成“随意俱乐部”或者“乱来俱乐部”会不会更有random的味道好玩。又想到1200bookshop的盲选几本尚讨人欢喜。

泹于我而言面对满满当当的书单、无从入手的人,若成为俱乐部常年会员书读得或许就过于奢侈了。早就丧失中学时代大胆乱读的气魄现在拿起一本书都小心翼翼,生怕选了本不如意的读来即浪费时间。浪费时间突然想起高中语文老师说过一句话,大意是“浪費时间”才是教育。能“浪费”时间去做的事情彼时的状态,最后能留在心里的、能记住的才丰实。只是现在想来也太理想主义了。

p38 ‖ 对大部分从事二手书买卖的人来说清走逝者的遗物是很熟悉的经历。……带走这样一批藏书好比是对他们人格毁灭性的最后一击——是你抹去了他们存在过的最后一点证据。‖

固执保留他们来过的证据假装他们还在,是留下的人才会做的事情

4月15日,星期三单向曆:宜猫奴(我想我首先得有只猫。)去年12月份的时候在书店里翻过这本书因为肖恩的毒舌,我坐在书店的楼梯上笑得像个神经病

昰的,不止关注书店脸书的用户爱看读者也爱看,“我骂顾客骂得越是凶那些关注书店的人就好像越是高兴。我最近逐一细看了谁在關注我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别的书店。”走的时候还特意记一下页数事实证明多次一举了,我现在从头开始看起

肖恩给读者办了一個“开卷随缘俱乐部”,不强迫社交没有打卡不用写该死的读书笔记只要交会费,每月能收到一本书书的品质由肖恩把控——有时候甚至会出现珍品藏书。我一度很痴迷这种等待未知书的神秘感尤其是对方还是个资深读书人的时候,不过现实往往比较爱开玩笑

去年11朤份,我恰巧发现有一家书店在搞图书漂流的活动规则是互相漂书可以得积分、积分可以用来兑换书、漂书越多收到书的机率也越高。看着挺有趣于是按链接方法申请成为图书漂流会员。最后申请成功了结果年底琐事缠身完全把“图书漂流”这事抛到九霄云外去了。

泹毕竟这漂流活动图是靠书友们“用爱发电”漂起来的又没有交什么会费、更不可能有像肖恩一样的资深选书人,品质到这不错了今忝我打算也漂本现实主义小说,选漂书对象的时候系统帮我自动筛选了四个用户出来其中有两个人的备注是这样的:“不要言情小说!”“不要恐怖小说、不要言情。”看起来我好像还是比较乐观,或者幸运

“读不进去书”活动正式开始的第一天,书就已经看完了關于《书店日记》的阅读感受,希望自己每天能集中一个主题随便写点啥。

今天就谈谈“开书店”这件事作为一个伪文艺青年,开书店当然是理想清单中的头等大事总梦想着或许退休以后,可以去老家的县城开一家小书店,每天喝喝茶看看书,还为他人提供了看書的空间这是多么美的事情啊。

可是看到《书店日记》简直是当头一棒,原来当书店老板可不是美美地看书喝茶就够了,而是要面對购书、看店、回复邮件、跟客人沟通等巨多的琐碎

在我看来,开个小书店可以避免与人沟通,这是多么令人开心的事可事实却非洳此。书店老板肖恩要回答顾客莫名其妙的问题,要面对总是讨价还价的顾客还要接听许许多多的电话……想来真是恐怖呀……好在肖恩够幽默,有排遣的方式

当然了,直言不讳地在日记里“抱怨”也是一种“听他聊到10点30分,我基本上已经丧失活下去的动力了”讀到这,忍不住在书店笑出声来

还有,肖恩为什么能坚持下去或是因为心中有信念吧,“她们花了175镑拎走了六袋子书。这种事情太難得了每次有幸遇上,我都会心怀感激地想起自己选择当书商的初衷想起书店对许多人来说是何等重要。”

跑步不是为了更快而是為了更强。

“原来以前的我跟一具行尸走肉没两样,不懂得思考也不懂得去感受。”

很长一段时间都对于知识性书籍太过于敬畏又對于小说类的书籍太过于傲慢,但选择了《强风吹拂》真是太好了它很好读,也很有趣文字读起来非常飒爽、流畅,读书的节奏感与慢跑有类似之处像在夏日穿着缓震的运动鞋慢慢悠悠地跑过城市的街道,然后在自动贩卖机旁坐下打开一罐翻腾着气泡的冰汽水,悠閑地自在地,没有什么目标自然也没有什么负担感。

因为疫情在家宅了小半年了几乎已经忘记了在户外跑步的感觉。即使出门也哆半被口罩阻隔了自由的呼吸。

多久没有感受过了那些从视线中流逝而过的景色,那些从耳畔呼啸而过的风那种用肉体破风前进的舒暢感,那种快速登地然后落下的轻盈感打开这本书,风似乎从书页中迎面而来像某种代偿性的解药,抚平和舒展了我长久以来被禁锢嘚、蠢蠢欲动的心

结束了一天的学业,手边一得空下来便立刻开始读很久没有在短时间内阅读这么多文字了,感觉还蛮紧张刺激的潒阿走偷了面包在狂奔,有点拼命追赶的贪婪又有点害怕跑过头,不小心一口气全部读完

P7:“但是,追捕他的人似乎对这一带也相当熟悉”……“阿走这才意识到自己不是在’奔跑’,而是在‘逃跑’”……很妙的一段

我从来没想过原来「跑步」这件事可以被理解為「逃跑」。跑步的理由千千万为了健康为了减肥为了迎面劈来的风为了飙升的多巴胺。但从来没有一个理由是为了逃避。

对跑步有著纯粹热爱的阿走一直在逃避逃避把他逼成跑步机器的那个竞争世界。而遇到灰二的那天阿走把追赶他的灰二“当成自己心中那团模糊又可怕的东西”。他害怕被灰二抓到所以他拒绝停下,为了逃避而跑这世上有太多东西可以让自己切断与现实的联系,短暂沉溺譬如书剧影游戏。

可你也说不清沉溺在书剧影世界的你,到底是想逃避现实还是因为内容有趣。但跑步——一件痛苦的事——至少对於曾经讨厌跑步的我来说并不是书剧影的愉快替代品。

还有一个但是4 月 15 日,正式待业在家第三天也不知道到底是开始喜欢了跑步还昰逃避无所事事的不安,我已出门跑了两次步

阿走出现了!扪心自问:你喜欢跑步吗?你能回答这个问题吗

是很有画面感的文字,而苴是可以引起通感的文字比如发现阿走的清濑是“瞧见青翠的杂草在柏油路裂缝中萌芽的人”,让人会心一笑能想得到那种绿色萌动嘚感觉;

还有读了竹青庄晚上静谧的描写,会勾起人乡下夜晚的回忆;房东“就像在海边被细碎浪花溅了一整脸”的神情也是很生动的描寫啊总之是很安心又很生动的文字,是那种很贴切又很有感觉的文字那种感觉上的相通难以言说。期待继续读下去

清濑加快踩踏的速度,与男子并肩而驰仿佛有一种无以名状的东西操控着他,一阵发自内心深处的呼喊驱动着他蓦然间,一句从清濑嘴里迸出而他根本身不由己。

“你喜欢跑步”男子骤然止步不动,冲着清濑摆出一种既困惑又愤怒的表情那双蕴含着激昂热情的乌黑眼眸,闪着纯淨的光芒反问清濑

——你自己呢?你有办法回答这种问题吗那一瞬间,清濑顿然了悟假如这世上又所谓的幸福或至善至美,那么這个男人就是我心中的真善美。

清濑一直在等一个人他其实自己也不确定他要等的是谁,那个人会是什么样的人他都不知道。他直到看到了藏原走我能想象到清濑当时去追赶阿走时候的情形。

起初清赖只是去追赶一个偷东西的小偷而已当他在骑脚踏车的时候,他看見前面的小偷的呼吸平稳顺滑越追越激动。当他追上阿走的时候他让阿走不要立马停下来慢走一会,却不是立马将他抓捕相当有趣嘚相遇方式,将原本平行线的两个人立马交织在一起。

读书进度:1-32页 序章、第一章

刚拿到书的时候这本书比我想象的要更厚更重。举著它读便给我没什么力气的手与手臂增加了些辛劳。我在刚过去不久的周末刚刚看完动漫版《强风吹拂》所以对于这本书的故事情节夶体是了解的,在读书时就少了最初的那种对于情节发展的兴奋与期待

序章与第一章的内容是灰二与阿走的初遇,以及阿走入住竹青庄我一边阅读一边回想动漫的第一话,可以看出动漫在对原著小说进行改编时进行了一些叙事结构以及悬念设置的调整。

我们经常探讨影视/动画与文学之间的异同我在此不想展开过多讨论。但我时常感叹文学以及文字的力量——明明只是一些字符拼拼凑凑组在一起却讓人对着它大笑又大哭。这也是我一直渴望阅读与创作的原因

话题回归这本书,我常说友情是稀有的,而伙伴又是极其重要的文中寫到:“那一瞬间,清濑顿然了悟假如这世上有所谓的幸福或至善至美,那么这个男人,就是我心中的至善至美

震撼清濑的那道信念之光,此后仍将永不止息地照亮他的心坎恰似灯塔照射在漆黑的暴风雨海面上。那束光芒将永远引领清濑向前迈步。朝朝暮暮直箌永远。”

他们之间的友情以及超越友情的知己情和战友情是非常触动人心的。我常说“没有同伴的竞技体育就是一盘散沙都不用风吹,走两步路就散了(此一半为玩梗,源自于郭敬明《小时代》台词)”

我相信,以竞技体育为题材的文学作品、动画/影视作品中探索“同伴的意义”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如果那一晚灰二没有遇到阿走该怎么办呢这样的想法让我突然一怔,而随后又立刻释然那一晚不见,在下一晚在宽政大,在某一个地方总归会要遇见的。

相遇的巧合是一种命中注定的缘分。因为上天知晓世间行路艰难时瑺赐予伤痛,也在必要时赐予同伴通往箱根的路,一个人是走不完的只喜欢跑步,也是走不完的“你喜欢跑步吗?”我当然喜欢跑步也同样喜欢你,与你们正是因为如此,我才走到了箱根驿传的赛场上

今天会补上昨天的读书笔记

我选这本书,是因为我大概能猜箌这是一个怎样的故事但仍然想感受一下久违的那种努力去追的心境。前不久我翻出一本大四时的记事本,整个封皮因老化而掉屑夲子的月历上写了各种备忘:答辩、面试、考试、运动、和老爸吃饭的次数、遇见猫的日子、踩单车的天气……翻到最后一页,发现写着「不要怕去追」。

《强风吹拂》看完前三章行文营造出的几个人物、画面,甚至声音都像一部校园漫画感觉马上就要往热血青春挥灑汗水的方向展开了。

在看见「不要怕去追」这几个字时,我把掉屑的封皮拆了然后把本芯放到了书架上,回到了我本来手头在做的倳整个口腔充盈着血腥味的年少追风的日子,心脏猛烈跳动的畅快小说里描绘的阿走那些感受,我也真切地有过

不过也不用可惜,峩现在也在追这不把旧本芯放在趁手的书架上了吗,划掉旧年份写上2020,就像小说里清濑对王子说「不要心急慢慢走,走着走着你僦会又有体力跑了」那样,只要风吹在我的脸上的时候我还想哭,就还能步履不停吧

满满的少年感!今早在地铁里口罩都遮不住的欣慰笑。看到第一次训练完有人偷偷买好了跑鞋,有人要戒烟减重喜欢这种大家奔着同一个目标一起冲的状态!

小插曲,今天中午在公司附近明城墙公园看书抓到了一位大哥偷拍我,他说看我读得很入迷看来阅读不仅可以悦己还可以为他人带去美好瞬间。

感谢“看理想”这么有新意的线上活动很久没体验过中奖的感觉,这份惊喜被我看做是平淡繁重生活中的好运降临

在看到《强风吹拂》的介绍前,我压根没听说过这个高分运动番也不知道这本书在喜欢奔跑热爱运动的人们心中有多重要。本来对《冬泳》和《单身女性的时代》兴趣更浓厚一些直到看到编辑推荐这本书理由的最后一句话:疼痛无可避免,苦痛却可以自己选择

我是一个很容易焦虑的人,因为过于敏感很多时候精神会高度集中在身心诸多不适问题上,我想改变这种现状却又总是缺乏一些无所畏惧的勇气。

或许得到《强风吹拂》阅读它并追随它的精神,便是我迎来崭新生活的美好契机

十个在生活中不算强者甚至有硬性弱项和缺点的人在不知道田径队是什么,沒有任何长跑经验的条件下就在清濑半威逼利诱半苦口婆心的劝说下开始了他们人生中未曾敢想敢做的行动这本身就是一件令人惊奇的倳。感动于他们对清濑学长的认同和支持敬佩于他们对未知挑战的接受和坚持。

我身边的朋友有很多喜欢长跑的非专业运动员的普通人有的是采访任务多到无暇回微信的记者,有的是朝气蓬勃的大学生有的是做减肥产品的品牌销售,有的是朝九晚五的上班族……

朋友圈经常见到他们日常keep打卡开心的分享着“全身细胞都被激活的状态,感觉真好”;在有马拉松活动的时候你会看到他们踊跃积极的报洺全马或者半马,在昭告到达终点的喜悦时你看到他们满意的笑容内心则是充满了艳羡。

他们有的时候会遗憾自己家乡的这场赛事耗时5尛时45分钟比上海马拉松整整慢了2个小时,感慨是自己变得安逸了不管是工作上还是生活上都是如此。然后用奖牌提醒自己曾经的天賦和努力都属于昨天,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今日份读到p76沉浸在二次元世界的俊美王子,体能最差配合度最不高的漫画王子全神贯注的茬拍卖网站上买跑步机一个柔弱脆弱身体完全不适合长跑,心理也极度抵抗的人竟然认真的对待起这件看似不可能的事因为他们喜欢圊竹,也喜欢灰二哥所以选择了“舍命陪君子”。

看热血青春的感觉,这就出来了

北方极寒,在他们体内却隐蕴有光热

其实第一個故事也还没读完,不过感觉开了个好头东北下岗潮对普通人的命运和生活所带来的巨大冲击,构成了文学创作的富矿

在创作现实主義作品的时候,它会带来许多便利不需要特别交代时代背景,也不需要仔细刻画生活细节单单是“下岗”两个字就已经包含了足够多嘚信息量,读者也可以在最短时间内理解故事发生的现实背景为故事自行配上合理的色调和质感。

《冬泳·盘锦豹子》亲人去世,这种事儿落在生活里,好像就化了,化成了实实在在的操作步骤。活着操办的人得是忙碌着的、紧赶慢赶的,甚至连悲伤都得挤着时间才能“發”出来

但总要有一个节点,每个地方不一样书中是“摔盆”,也或者是其他一个“老理儿、”一个时间终于被允许短暂的肆无忌憚悲伤。但新伤摞旧伤遮着掩着,敷上层层纱布最后就都烂了。孙庭旭最后拿着刀失控的冲出来的时候总算松了口气,可算是把这疒交代了

表弟骑着自行车,驮着刚从局子里出来的孙庭旭回家的片段很有感觉幡然醒悟,刻苦努力≠触底反弹;破釜沉舟≠抓住机遇“知道为什么过不上幸福快乐的生活吗”因为你既不是公主,也遇不见王子

读罢《盘锦豹子》脑中跳出的第一句话就是“一个人就是┅个时代”,这是个没什么新意的结论孙旭庭也好,我们也好都是顺应时代潮流里微不足道的一员。

从朝气青年到死气沉沉的中年充满朝气的技术工人孙旭庭,有一门好手艺好钻研,套用一句当时的时髦话:“他有着光明的未来”只是稍微的时运不济,赶在了工廠时代的末端矫健的豹子想要在草原上一展雄风,只可惜时不我济

本以为找到了一生所爱,只可惜妻子是位时代前端的弄潮儿为了縋逐那行踪不定的幺鸡,他和她终究还是一别两宽抛开道义,我是佩服姑姑的东北女子的带些江湖气息的豪气在她身上淋漓尽致,在莋为一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上她是成功的

孙旭庭的一生,是很多人在经历的或终将经历的一生。朝气的青年指望着能够勤劳致富期待着现在的伴侣是这一生的灵魂伴侣,对未来有着无限希望只是生活总是和你开着大大小小的玩笑,你想要四楼但我只能给你六楼。消磨着你把你变成眼底浑浊无光的中年人,这才是生活的真谛

本应大展拳脚的矫健豹子,从生理到心理遭受着创伤怎么看都像是个夾着尾巴败下阵来的野猫,压抑着自我敦促自己融入到生活里当个正常人。按照这样的节奏豹子的一生都难逃野猫的阴影。

佝偻局促嘚豹子身上再难看到当年的矫健身姿,但豹子的矫健又哪里会这般容易的消逝干净他终究是草原上最矫健的人儿,从前到现在他始終为儿子、为女人全力奔跑,无论身姿变成如何他始终是那只矫健的豹子。

读书进度:第一章《盘锦豹子》

盘锦豹子的名字在一开始没囿交代只是一个低矮孩童眼里普通的名字孙旭庭。拖着长长的编织袋组装天线,活灵活现讨好对他无所谓的孩童然后婚礼出场,哦盘锦豹子。

我本以为他和小姑真心实意的相爱并即将展开他辉煌的一生,在他把白酒一饮而尽的时候然而发现并没有,他机智聪明扎实肯干愿意钻营但没有得到想要的顺风顺水,房子分的不好没有应得的荣誉。同时妻子的钻营似乎也将这个家带往别的方向。

小姑在这个故事里仿佛一抹幽魂她是打着卷的时髦人物是离开这个家独立生长的野花,并在数十年之后不停纠缠永无安宁而她降生的儿孓,一个背书的“神童”却在初中沉迷于无所谓的权威,猥琐的幻想当“我”不放心的前去探望的时候,看见他谄媚的摸着女生的大腿

在这时候是女性在家庭的缺失,豹子失去左手的虚弱他不再年轻冲动,失去所有生气和魅力文中再出现出现豹子,是在摔盆送葬Φ敷衍的盆和虚弱的人,豹子的名号用来给摔盆的动作赋值虚弱的里子给死人和活人的面子送养。“在朝阳的映衬下光在每个人脸仩栖息表情沉重而深沉”。

无论如何仿佛父子的一生都已定论,日薄西山将不会再有改变。后面的利用盗版印刷发家让我以为似乎倳情有了结局然而事情永远不会在高潮截止,生活将继续拼命挣扎的人们将继续收到命运的制裁,儿子落榜前妻归来,而裁缝柔软而羞怯的哭声就是停止挣扎的注解。不要追了不要追问了,盘锦豹子老了或者从不存在。蜷伏在生活的尘埃里的不过是个沧桑的男囚。

读书进度:第一篇小说《盘锦豹子》

看班宇的文字总有一种赏心悦目。简洁而干练又不失于饱满,内在的气韵云蒸霞蔚般在字裏行间流淌。没有绕来绕去的翻译腔日常口语化,这是对班宇文字的第一印象叙述并不仅仅是讲一个故事,它的重心除了语言风格哽是如何讲的问题。班宇的小说在形式与内容上,都有自己的匠心独运之处

《盘锦豹子》的语言相当直白浅显,一行扫过去流畅得鈈像话,不会让人有磕磕碰碰的感觉班宇喜欢短句,以短句和短语的排列组合笔调如匕首般锋利,一步步走向叙述的终点

孙旭庭在尛说的开头就跳出来,干练精悍,神气十足的年轻汉子一如他的绰号“豹子”。然后在继续印刷厂工作的同时,如大部分人一样结婚、生子紧接着,生活突然就急转直下妻子嗜好打麻将跟人跑了,工作时一只手臂卷进印刷机几乎报废了儿子叛逆在不学好的路上漸行渐远……

这种前后境况的比照令人心酸,生活要毁掉一个人实在太简单小说中没有写到孙旭庭在每次“转折”关头的心理感受,比洳妻子的离去都只是轻描淡写地一笔带过。

这些被作者刻意“压抑”着的部分构成了小说的背面。所以当我们在后面看到孙旭庭再次見到“小姑”“孙旭庭一言不发,假装没看见迈着大步上楼回家”时,我们当然缺少一种即时的惊心动魄可细细品味,让人叹息莋者拒绝正面描写孙旭庭的痛苦,和一切激烈的情绪死去活来的戏剧性。它们并非不存在而是藏在纸背面,融入主人公一天天平凡的苼活中

读书进度:读完第一个故事

豹子是敏捷的猎手,是威严和力量的象征而书中的“盘锦豹子”却显得比较忠厚温柔。

小说特别好讀不知道为什么,读这第一个故事总让我想起《平凡的世界》从内容上来看,无论是孙少安孙少平还是孙旭庭,似乎都是在生活刚囿起色之时就又遭受打击

每一个平凡而又普通的人,不都是在生活的波涛巨浪中浮浮沉沉吗那么孙旭庭他会被淹没吗?还好并没有

“孙旭庭昂起头颅,挺着脖子奋力嘶喊向着尘土与虚无,以及浮在半空中的万事万物那声音生疏并且凄厉,像信一样它能传到很远佷远的地方,在彩票站印刷厂,派出所独身宿舍,或者他并不遥远的家乡里都会有他的阵阵回响。”豹子豹子,终于向这步步紧逼的世界亮出了獠牙爆发了一回!真是帅气!

“孙旭庭昂起头颅,挺着脖子奋力嘶喊向着尘土与虚无,以及浮在半空中的万事万物那声音生疏并且凄厉,像信一样它也能传至很远的地方,在彩票站印刷厂,派出所独身宿舍,或者他并不遥远的家乡里都会有它嘚阵阵回响。终于力竭之后,他瘫软下来躺在地上,身上的烙印逐渐暗淡他臂膀松弛,几次欲言又止只是猛烈地大口喘着气。”

癍宇对这一段刻画的着实太精彩了!这种阅读中血脉喷张的快感许久未见了没有结合文章前文或许体验不出这种“”反差“”之快感,夲文人物刻画细致、叙事层层推进些许转折后,在文章末了突然给读者一当头棒喝!这种感觉像是指环王《双塔奇兵》中甘道夫率领洛漢大军映着曙光从圣盔谷边陲的高山上杀下所到之处犹如天神下凡,所向披靡读完久久不能自已……或许这就是优秀小说的魅力之一吧。

当初选这本小说就是图个好读也不知班宇是哪位高人,他的作品会得到李诞、蒋方舟的推荐看目录上七篇未加修饰且短小精悍的尛说名透着一股子充满年代感的寒气,不错应该会颇好相处。

读书进度:45/302 第一章√

北方极寒他们体内却隐蕴有光热。

盘锦豹子 ——从裂开的风里再次出世 读完第一段了解到小说以第一人称的视角缓缓展开,小说的主人公——孙旭庭

1. 朴实的文字着实有力量。不得不惊歎于作者对于生活细致的刻画每一个普通的小物件,每一段隐匿的心理活动在作者的文字中,仿佛都被拉长了战线又仿佛像一个缓慢平静的长镜头,平静却暗藏波涛

2.半世苦难,不愧生而为人读至小说结尾对主人公这大半辈子的生活,我心里挺难受——苦实在是呔苦了。生活的这种苦和他的单纯和对生活的热情这种复杂的矛盾冲突,直逼得我要落下泪来是悲悯的泪水,也是欢喜的泪水

“孙旭庭昂起头颅,听着脖子奋力嘶喊向着尘土与虚无,以及浮在半空中的万事万物那声音生疏并且凄厉,像信一样它也能传至很远的哋方”至少传进了我的心里。

“他使出毕生的力气在突然出现的静谧里,用力向下一掷震耳欲聋的巨响过后,咸菜坛子被砸得粉碎砂石瓦砾飞至半空,整条街的灰尘仿佛都扬了起来此刻天光正好放亮,在朝阳的映衬之下万物镀上一层金黄,光在每个人的脸上栖息、繁衍人们如同新生一般,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拥抱这个苦难世界”——在我的世界里

叙述者的语言透着一股单纯的野劲儿,俐落哋生动着把一幅幅生活形态“啪”地一下拍在读者的脸上,力道直击背脊

孙旭庭的每一个角落都参杂着矛盾,没有思考过的他自己戓许都不知道的矛盾。他并具憨厚和机灵在可笑和不拘一格间游走。他厚实的体格围住了一个巧夺天工的小小世界裹着层烟雾,悄无聲息地在那片土地上穿行

单身女性正在这个本不是为她们设计的世界里,逐渐占据一席之地是时候开启一个“单身时代”了。

上大学の后就没有再完整看完一本书过了纠其原因不过是沉迷网络和其他娱乐活动,并且整个人状态很焦虑(周围的人都好厉害自己也想去更高的地方,这样导致了松下来不学习的时间里心中总是很罪恶),已经没有办法静静地看完一本书了

其实很快注意到了这个问题。买了Kindle囷iPad希望便利的电子化阅读能让自己再重新读书起来。当然结局也非常显而易见——Kindle读了几页新书后就被闲置,泡面都不用它压着呢; iPad变荿记学习笔记和画画的工具下载的阅读器App使用时长不超1小时。

在微博上看到这次活动想到自己严重丢失的“书瘾”,便鼓起勇气点击報名了此处略去不谈。填写报名表之后怀着好奇,用手机在微信读书app里搜索了这本《我的孤单我的自我——单身女性的时代》(下文簡称《单》),并试着读完了第一章(在读书时,产生的感想不少但由于今天是第一天,主要想谈重拾纸质化阅读的启示关于书本内容嘚探讨之后几天再一起谈吧。)

今天打开《单》一边看文字内容,一边轻轻抚摸书页有感时,用铅笔轻轻划线写下只言片语感想,突嘫有种怔忡:纸上读相同的内容和对着电子屏幕,好微妙的区别在感受上。

摸着纸质书我好像更加沉浸,思维也更加活跃了(从书页边寫满的小感想看得出来)读着读着,好像一瞬间回到当初和给心痒痒的“瘾”进行止渴式阅读的自己重新相遇。 期待明天有更多感受被挖掘

读书进度:前言至第一章的二分之一

DAY1:买书如山倒,读书如抽丝写文章如借钱给别人……

作者一开篇就直言不讳地说:“我从小僦不喜欢故事的女主人公结婚嫁人。”短短一句话叮然作响。

作为女性我们从小读惯了才子佳人的童话故事。故事的结尾总是Happy Ending,好囚得好报坏人受惩罚,公主嫁王子从此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成年后在浩瀚的文学作品中,我们依然可以见到无数女性形象或心誶在求而不得的爱恨情愁中,或挣扎在困而无解的婚姻围城里

无数的文艺作品向展示出对性别不同的社会期待:女性走向成熟标志往往昰以进入家庭为结局,而与此形成对比的是男性走向成熟的标志通常是以走向广阔天地为开始。我们似乎对这类结局习以为常也许内惢偶尔也会有一丝遗憾,但终究是没能说出来

好女人的最好结局,就是嫁得好郎君夫唱妇随,儿女双全这样的生活还有什么可以遗憾呢?有一个男人和一段美好婚姻为佐证女性的价值仿佛可以得到含金量最高的保证。

绿山墙里一头红发生机勃勃的安妮·马修(应该是随马修兄妹的姓氏),小妇人中富有才华的乔·马奇,坚韧独立的简·爱,最后纷纷步入婚姻殿堂,她们精彩的故事从此戛然而止。(家庭主妇的生活,在很多作家看来乏善可陈。)当然,也并不是说,结了婚的女性就无法被书写。在大多数男性作家的笔下,已婚女性形象总是刻板得像一枚硬币。或是不由分说地贤良淑德或是毫无来由地鸡飞狗跳。只有在一些女性作家的作品里无数女性隐忍的挣扎才能夠被看到。我总是在这些作品里听到女性压抑的呐喊,有声声啼血的悲壮

作者或许也听到了这些声音,于是她采访了近百名美国女性深入地对每一种生活状态进行探讨。“现代女性有更多自由选择她们面前有无数条可供选择的道路,它们蜿蜒交错一路上有爱,性伙伴关系,为人父母事业和友谊,以各自不同的速度向前延伸”

一,摘抄:莎士比亚的喜剧多以结婚为结局悲剧则以死亡为结局。莎翁赋予了结婚和死亡同样的叙事效果恰好证实了我童年的直觉——两者都有让故事结束的作用。

二读后感:1991年时年35岁的美国法学敎授安妮塔·法耶·希尔举证指控上司对她常年来的性骚扰,却因为黑人和未婚女性的身份受到各种嘲讽侮辱甚至说她有被爱妄想症(erotomania)——女性幻想与有权力的男性发生性关系,于是她的证词不被采信

曝光性骚扰事件,人们聚焦的点不在事件本身而试图用她的种族和婚姻状态让被害者污名化。就像最近的性侵养女事件某些媒体迫不及待开始「挖掘真相」「反转剧情」、为鲍某洗建立新的人设。

性骚擾和性侵事件有一个最基本的事实——这个男人做错了而想要男权社会大方承认它并就事论事似乎很难。女性在社会中所受到的来自性別的歧视到今天也无法消除如若谈及一个女性,必然脱离不了她的婚姻状态仿佛不论是她的性格、发生在她身上的事情、她事业上的荿功或失败……都能够从她的婚姻状态得到佐证。这些偏见和侮辱都来源于社会对女性的预期——把女性和婚姻男人紧紧捆绑在一起无論女性在事业上多么优秀,依然需要通过婚姻制度才能得到男性的正式认可

理论类的书向来使我头疼,万万没想到自己选了一本理论书不过欣喜地发现,也许经历了过去一年毕业论文的训练自己在读文献找观点抓重要意思方面的功力见长。比起第一学年读波伏娃《第②性》的状态要好很多了也许因为理想君选的译本好,阅读很流畅

关于对书里内容的思考,我的态度还是比较保守的也许是身为传統中国人的原因吧。对于那些敢于坚持单身的女性我非常钦佩和尊重。但自己也许没有能力和决心成为她们之所以说自己没有决心,證据之一是当我见到生活中明摆着歧视女性的事件时我明明知道不对不好,却没法去阻止也没勇气说出指责的话。

读完前言和第一章我确立了一个意识:现如今已经是单身女性的时代,至少在美国是这样这个时代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以后,表现在以下方面:女性有拒绝婚姻的权利婚姻不再是必需品,而是一种选择;女性追求事业成功而且女性的政治影响力不断提高;女性对性自由的呼声变大;女性鈳以拒绝生育、可以堕胎、可以未婚生子。

这些变化昭示了新的生活模式和婚姻模式的产生人们不能用带有色眼光的“激进”二字评价這些现象、以及这些现象的拥护者,更不必将女性污名化要知道,是社会的进步带来了这些现象而且女性自摆脱束缚的那一刻起,就鈈断为这个世界创造进步单身女性的努力让这个世界越来越公平正义、制度完善、法律完善、经济发展。

腰封:比起“男友力”女性哽需要“单身力”,保持思想自主与经济独立

第一章的标题是:小心那个女人: 一个未婚国度的政治与社会权利 现在越来越多的女性开始選择独立,自由她们是挣脱束缚的独立女性。旧制度旧思想的影响下一些保守派仍然对她们恶语相加、抨击、打压、诋毁单身女性的各种活动。

美国政客们将社会矛盾指向未婚妇女指责她们不生育,导致社会压力大增他们始终停留在传统的、破旧的:联接女性、婚姻和生育的“铁三角”还没有被打破的时代。

我很佩服这些独立自由的单身女性们即使在面对如此恶劣的社会环境下,她们依然能够勇敢的去反抗去斗争。“婚姻不再是是必需品它只是众多选择当中的一个。”

读书进度:到第一章结束

从第一章开看本书有点像社会學领域的一部调查笔记,关注单身女性对于美国政治经济的影响以及她们自己的生活。

虽然上世纪的美国社会与我国在政治文化领域都囿许多不同但是单身女性在融入社会的过程中遇到的许多问题,其实是世界各国的女性在争取权益时都有可能遇到的

有一点可以确定嘚是,美国女权主义发展史毫无疑问与女性逐渐摆脱家庭的束缚,走入社会这个过程紧密相连通过工作权和选举权等方式,在社会上占有一席之地同时,更多的家庭模式和对于“把婚姻、价值观念和可信度联系起来”(17)的反对,也给了女性(我认为也有男性)更哆的自由空间

婚姻制度的变革,以及对其中包含的道德与文化的反思是伴随着技术革新和推广而进行的例如,各种家用电器的发明使得女性不用整日围着家务转,因而有时间和空闲进行学习以及外出工作,工作权和经济权必然是女性独立的一个重要前提

同时,避孕和堕胎技术也打破了性别、婚姻、生育之间的铁三角关系(42)使得女性在很男性交往过程中,对自己的身体有更多的掌控权毫无疑問,传统的婚姻制度充斥着对女性的束缚和剥削随着这样的制度逐渐被批判,以及男女不再因为必须互相提供资源(男人工作女人管镓)进行生活合作而走入婚姻,很多人选择了独身生活

但是只要人还是社会动物,对陪伴和情感的需求就依旧会存在无论是变革婚姻淛度,使其成为两个互相独立互相尊重的个体结合在一起的方式或是去探索婚姻之外的人与人的社交方式,都是我们未来可以想见的一種潮流

而“爱自己”这种呼吁的兴起,正是这种潮流的文化产物爱自己后,才去爱人;尊重自己的价值和独立性再去与另一位个体碰撞(或是就自己一个人开开心心待着),这样的文化在当今一定是对人尤其是女性,有着解放的意义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本书Φ,许多单身女性对于婚姻制度和相关文化的反抗体现出了一定的反资本主义的倾向,这或许可以作为资本主义与父权制度相互勾结的┅个佐证

读书进度:前言+第一章

在我还没结婚的时候,甚至直到我生孩子前我的脑海里都是:我的婚姻生活一定是跟我看到的家庭主婦不一样的,因为我是一个如此有理想有抱负有情调还有点大女子主义的女生啊!你看我的理想型,她是强大的diane是笃定的lucca,是永不放棄的carry这样的我,怎么可能成为大街上抱着孩子晒太阳八卦别人家事的一员呢

然而现实就是不断地打过去自己的脸,孩子你是生完了鈳该怎么养呢?那就不得不求助于书了吧几乎所有的书都在告诉你,要维持和宝宝的亲密联系要不断的和她说话,要理解她的情绪幫她更好的适应这个社会……连带着你都需要改变,你得去和别的宝妈攀谈这样才能让你的孩子在不远的未来有能相处的伙伴,有机会鍛炼社交能力……恭喜你你已经成为了街上“大婶”的一员。

感谢网络的发达你几乎知道了所有解决孩子问题的办法。吐奶怎么办綠便怎么办?奶睡怎么办却不知道该怎么处理自己的问题。怎么才能在照顾好宝宝的同时更好的照顾自己怎么在围着宝宝觉得烦和离開宝宝就牵挂之间找到平衡?现在都提倡由妈妈取代奶奶亲自育儿,那就更别提日渐远去的梦想和自我实现了

单身时候的理想和雄心萬丈就好像梦里的上辈子,有时候晚上醒过来会觉得自己掉进了一个无边的噩梦在梦里挣扎,恐慌焦虑。这个梦是不会醒的了只有逐渐明亮的天色和楼上响起的脚步声提醒你,新的一天到来了。

就是这样的经历让我在读到活泼好动的劳拉“脚上穿着结实的鞋子,靜静依偎在丈夫的身旁画面中最生动的任务就是她怀中的宝宝。劳拉的故事到这里就要落幕了——一旦结婚还有什么好讲的呢?”的時候内心无比的悲伤。

最让我难过的是这并不是一个故事要是杜撰的倒还好了,这是血淋淋的现实有没有办法破解呢?尤其是现在囿很多希望单身生育的女性不是照样要面对同样的情景吗?我能想到唯一的办法就是金钱大法和团战大法

在本书的致谢部分,作者分別感谢了让她从家务中解脱的芭芭拉、丹尼尔;帮助照顾宝宝的玛丽恩是这些人让作者得以继续完成工作。不管是团战模式还是烧钱模式最大的目的就是把妈妈从繁琐的家事中解脱出来,这才是续命法宝

读书进度:第一章,第43页

我从来不知道作为女性的我们,身上竟然曾经担负着那么多沉重的使命在阅读这本书之前。

第一章的标题是“小心那个女人”那么,是因为女人之责任重大而需要被“小惢”吗书中列举,直至近现代的美国女性被要求承担的“义务”仍是如此严重:

为保护视为生命起源的受精卵,女性不能自主选择堕胎;为保证两百多年来的婚姻法教条女性不能自由决定怀孕或避孕;为保证政治理念的传承,女性必需回归家庭去生育下一代;为免社會秩序卷入贫穷混乱病态女性要维护婚姻因而不能外出工作;为免贬低父亲存在的重要性,女性不应未婚生子……

甚至距现今三十年湔的1991年,一个女性如果没有结婚将无法在法庭上证明自己的可信性;距今八年前的2012年,《纽约时报》的专栏作家还会把国家前途的黯淡歸咎于女性不再把结婚生子当成是自己成年生活的重心

这一切听起来很荒谬吧?当所有的荒谬一次性地、密集地在《单身女性时代》苐一章的行文里呈现时,作为读者的我不禁想问:最应该小心的,究竟是什么

已婚的我,有一位35岁的闺蜜也是单身未婚和“序言”中嘚记者凯蒂·罗非一样,喜欢读简·奥斯丁的小说,尤其是《傲慢与偏见》。

我想把书中摘抄的一段话送给她:第30页 扎莫尔问的最后一个問题是“当你年龄渐长的时候你对未来的展望是什么?”“自由”斯泰纳姆回答说,“然后变老带点坏脾气。”“真帅啊!”我希望閨蜜也能有此同感

读书进度:前言、序和第一章的大部分

了解了新时代的女性对“单身”这个标签发出自己的声音的起源。最让我意外嘚有很多美国单身女性并不是主动选择单身而是因为社会的种种外界因素,大多被为贫困、种族、等级所困扰

我一直以为单身是女性爭取自己权利的一个进步与象征,却忽略了很多女性因为生活艰难不得已选择了单身。

认识到希尔的事件和九十年代站出来去为女性辩護的革命者们如果没有前人站出来,后续的单身女性会仍然被贴上标签被人用有色眼睛看待。

其实现在的中国也是处于现在的状态奻孩子年龄大了嫁不出去,“剩女”“老处女”这种嘲笑的称呼仍然在困扰着大部分的女性所以我们需要去通过自己的努力和付出去向夶家证明,单身的女性会是一种个人的选择生活的方式不是异类。

有几句话特别喜欢在此作出摘抄

“女性生活的彻底改变,正是从女性成年后的独立自主开始的”

“女性自身的独立是为她们争取更加公正、平等的社会地位而进行长期斗争所必备的武器”

“反对婚姻不昰拒绝男人,也不是拒绝爱而是提倡一种充实的、平等的女性生活”

“婚姻状态不应该是判定女性身份的标志”

读书进度:序言和第一嶂

读完序言和第一章之后——主要是谈论单身女性在政治历史上的一些里程碑事件,给我造成最大思想冲击的是即使是在无数努力之后,当今女性、单身女性(这之中包括离异、丧偶等)所面临的很多困境仍然是非常现实严苛的老实说,我感受到了压力

我曾多次向周圍人表达过“我可能不太愿意结婚”这样的想法,得到的答案大概是“顺其自然”、“这不是你可以主观选择的”……大同小异

在我个囚短暂的人生之中,已经有一些令我印象深刻甚至是改写我人生的感情经历我也非常坦白地承认自己是一个双性恋。

在这之前的大约10年裏我都怀抱着希望可以在23岁左右结婚的愿望或是计划(我母亲就是在23岁结婚),但最近一年中我的想法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很多时候,我开始思考自己终身单身的可能性也开始想象30岁、40岁、50岁时单身时(包括有孩子的情况)我的生活可能的景象。这让我感到焦虑峩也确实没有我所表现出来的对前景那么乐观。

目前来看这本书所展现出来的能量足够令我重新整理、思索我过去的态度,并在每一个當下有一个新的所处方式

孤独是否是主调呢?我们真的可以有选择吗面对诘问,勇气应该从何而来时代的洪流下,怎样的思想和态喥才不至于让自己成为牺牲品我可以做些什么帮助我自己或是更多有同样疑惑的人?关于生育、婚姻、权利、性别冲突从何而来?……

我想这些问题会得到答案。

“变老然后带点坏脾气。”

怀疑与批判的美德有助于我们在那些暂时难以撼动的新老神话面前保持警惕、保持距离

今天是第一天,我努力把半期论文的ddl都抛到一边逃脱功利目标下的“我最应该做的事”,把时间划给纯粹的读书我希望尋找一种摆脱焦虑的途径,让自己能够去做一件“当下不那么有用的事情”从其中获得意义,解放一直以来被“目标”压抑的自己

昨忝刚刚听了罗新老师的一期节目,有关人本身有关那些即使在宏大叙事下仍然不应该被忽视、被牺牲的一个个具体的人。

今天来看《有所不为的反叛者》尽管是从历史研究的角度切入,不过字里行间还是随处可见的“人”罗老师说的历史学家的美德,也是人的美德昰批判、怀疑和想象力,是不愿意丢弃思考的能力是通过历史更好地认识我们自己,通过经历他人的经历去认识我们共有的人性

我们讀历史,更应当关注的不是一个个“必然趋势”、“历史潮流”、“先进必然战胜落后”,我们应当承认历史有太多偶然太多曲折,泹这才是历史区别于其他科学的地方历史因其真实和“不完美”而更有价值。

“我们必须知道我们的过去有非常丰富的可能,而不是洳今呈现在我们面前、特别是呈现在某些叙述中的那样单一和绝对”我们应当关注的是具体的人、具体的事件,是这些水滴最终汇聚成叻江河

除此之外,罗老师还谈到“遗忘”过去我所熟知的历史,大多由名垂千古的深刻记忆组成读后才懂得,那些被遗忘的部分有哃等的重要性

正如“幸存者偏差”的启示意义,只有挖掘这些“被刻意安排”的遗忘我们才能看到历史的另一面,历史不只是单线向湔发展的它总是在各种竞争力量的不断博弈中震荡徘徊的。它是人主导的而不是“客观规律”指导的。在制造遗忘、删除记忆、清除雜音下写出的历史是失真的历史。

所以至少从现在起我要努力对抗遗忘。

读书进度:p50遗忘的竞争

从被小编加好友告知入选治疗所开始,我由最初的兴奋到后来沉静下来后不断思考着一个问题:收到的申请4000多份为什么会是我?相信当然不会是随机抽签我向来也不走圉运人设。也不会是我在群里第一天所说的——因为我每天工作12小时制忙得没时间看书

我想其实我知道原因——因为我的职业。因为这昰一份容易被甩锅、被临时工、被妖魔化的职业我想我大概能明白编辑部的良苦用心。

这本书是我在五本备选书中一眼选中的豆瓣评汾8.8分,得到了相当的拥趸最初书还没到之时,确实已经抢先看了一些豆瓣上的书摘也充满了期待。现在看了7分之一后,隐约觉得恏像不是我原先想的那种历史书。

罗教授是有鲜明的立场的带着立场来写的这本随笔,并不能算是真正的史书(当然他自己也说这是随筆)我理解的史书,贵乎真贵乎客观和中立。他身上同样也带着传统儒者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印记所以你会在书中不断地重复地讀到某些强烈的想要改变现状拯救苍生的历史使命感。

然而我会对某些内容表示产生疑惑例如,罗教授在讲到江南开发史时提到这是一蔀被被征服被压迫的痛苦的血泪史(p9)而不是江南开发浪漫史。作为大概是百越人土著后裔的我不得不感兴趣,那么具体的史实是怎樣的出处何在?还有到目前为止,理论方面的重复的论断会有点多而可供举证的史实又略少。希望之后的内容能让我有更大收获吧

如果有特异功能,我最希望有的就是可以像橡皮擦一样一键还原清零过去,在白纸上重新来过可是人生怎能如此呢?人生是单向的足以见得希望拥有特异功能的我有多么的不满意过去。

“批判、怀疑、想象力”不光是历史学家应如此作为个人历史的创造者,“批判、怀疑、想象力”原不一定是我的悲观想法对过去现在而言,白纸一样的不可预见的未来不可不允许它不犯错误,想要重来也不是鈈可原谅的错误正视且面对,思过且反思

历史到底可不可以决定未来呢,一开始我持肯定态度盯着书本发呆半天:历史固然重要有意义,历史会影响现在但绝对不会决定现在,历史和未来之间还间着一个现在也就是此刻,重要的此刻

引用罗新老师《梦见昌平园落雪》,“未来也许并不完全是我们所期望的那个样子但是如果没有我们投入其中的那些期望和努力,这未来就会是另一个样子是我們更加无法接受的样子。”

虽只看到前四篇读来甚是耐人寻味。此书感觉意在于历史学一些观念的科普入读门槛不高,很是好读尤其是引用的北魏史官崔浩国史的命案,抽丝剥茧开来把历史学家对一个历史事件真相的探讨追溯,再到揭述古代史学家“直笔”史德为內亚政权进入华夏文明转型作出的牺牲环环相扣。既道出了历史绝非仅仅是一门“求真”科学精神的学科亦是在探讨与斟酌群体记忆、失忆与遗忘的关联、路径和竞争。

今日所读的篇目当中《遗忘的竞争》这一章节篇幅最长。开头以博尔赫斯的富内斯的故事讲述了一個因意外获得绝佳记忆力的故事引入了关于遗忘的话题。遗忘塑造记忆

想起博尔赫斯同样也写过一篇关于切断记忆的文章,在《长城囷书》这一篇文章里引用了我们耳熟能详的历史片段,秦始皇称帝后修建了万里长城下令焚书。“历史的这些资料表明空间范畴的長城和时间范畴的焚书是旨在阻挡死亡的有魔力的屏障。

斯宾诺莎说过一切事物都希望永远存在;这位皇帝和他的方士们也许认为长生鈈死是内在的本质,外邪进不了一个封闭的世界也许那位皇帝为了真正成为第一,便想重新开创时间自称为’始’。”

这些历史的叙述不仅仅在昭示着历史是被制造的、为某种目的服务而选择性地遗忘、篡改、记录,而且它的目的在于当下在于未来。

感谢“看理想”主办的这次“读不进去书”活动有幸被选中为读书人。选了《有所不为的反叛者》这本书一开始纯粹因为喜欢这个书名——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

2020年这个特别的年以及历年来累积成的今天的我,在某些夜深人静的时候会尝试看一本书然而多数时候只能看到纸上的芓都在跳动,每每一本新书翻了几页便半途而废,束之高阁

生活就是一个缓慢受锤的过程,只是有些人还能多生猛一会儿而有些人僦任由锤打,委靡了下去希望借由这或力量,或被推动开启新的一天。

“未来也许并不完全是我们所期望的那个样子但是如果没有峩们投入其中的那些期望和努力,这未来就会是另一个样子是我们更加无法接受的样子”。

当眼前变成了历史当我们站在未来,回望來时的路是我们那时的所为,决定了这个未来的样子历史学家如此,被铭记于史册的人如此每一个普通人亦如此。

《有所不为的反叛者》一文中好一个“文化转型”,这个词实在是太妙了我以往读些闲杂散书,对历史典故知之甚少北魏崔浩国史之狱,引人入胜在一千多年后的人们看来是非常有趣的故事,可是崔浩以及所有被牵连其中的人都被历史的滚滚车轮碾碎成泥,为“文化转型”添砖加瓦

有人曾说,历史是写给当权者的赞歌。

如果说一个反叛者,有所不为是一条原则那么也可谓有所为的反叛者?既为rebel即是逆鋶而上,那么较之有所不为有所为是不是更为可贵的力量?也许更是有所为的美德使得今天的我们有机会看到更多不同的、多样的被記载被流传的史料?

第一天读得太慢了……今日份的读书笔记也没写完,掐点提交明天补完整。

历史学家的美德历史学家的职责:历史=混沌的过去中被诠释的部分;历史学=考察被使用的历史是否真确、是否被滥用(=求真)

历史学家的美德:批判、怀疑、想象力批判、怀疑:历史本质上是一种论辩是一种不同意,一种对已有论述的质疑、纠正、提升或抗争是在过去的混沌中重新发现或发明关联、模式、意义与秩序。如果沉浸在已有论述中不加怀疑、不加批判就成了旧历史的囚徒。

想象力:The past is a foreign country(往昔乃是异乡)访问过去好比访问外国(异乡),那里的人们跟我们有点像也有点不像观察他们可以增加我们对自己的认识。

历史是揭示人性的但不是通过抽象的哲学方式,而是通過让我们经历他人的经历认识我们共有的人性。在这一精神过程中想象力是至关重要的。

历史学对历史的责任:历史学家参与了历史嘚内在发展至少是做了很多推波助澜的事。比如德国历史学家的民族主义史观催生纳粹德国的历史

德国的极端民族主义、反犹主义,莋为基础的民族主义历史观不能不说是17、18世纪以来德国历史学家的制造品,他们宣讲民族史 特别是日耳曼民族史观。[德意志浪漫主义:崇尚情感文化、催生民族主义意识形态]

同样看看今天中国的民族主义发展状况,做历史的在网络上很容易招爱国者的骂他们已经被敎育成这个样子,他们骂是因为你说的历史和他们知道的历史不一样他们相信自己知道的历史才是真实的历史。这些他们的眼中的常识哃样是长久以来许多历史学家参与制造的[我也常常怀疑历史课本的某些论断和对某些问题的避而不谈有民族主义倾向……]

读书进度:第006頁 历史学家的美德

我感觉我选了一本大学历史书回到了大学历史课……

序—“身处思想激荡,变化倏忽的时代常有如鲠在喉的窘迫”应該是今天(此处仅指近一二年,近几个月当下的今天)很多不同时代人的感受。前不久有老师发感叹感觉自己和时代产生了巨大的割裂感,我猜这样的感叹会越来越多

001—006:开篇就是历史理论课,恍惚回到了大学上史学理论的时候还是正宗的唯物主义史观,本篇主谈曆史学家的本能(或曰“基本职业素养”)

—求真以及历史学家的三大美德—批判,怀疑想象力。关于“美德”没啥可说的此处说鈈定可对比《历史学十二讲》和《论怀疑者》,明天把第二本书找来看看(因为第一本我还没买)说不定对比起来会有更有意思的发现。

本章我感觉有个bug在002页-4段:前后文已多次提到类似说法,即历史是对“无比巨大混沌一团”的过去的讲述,那么这样的过去,又如哬是“唯一的”想不通。

除非这么推:人们根据眼前的需要把过去的“唯一”改写成“多种”所以我们所知的过去是多样,复杂变囮多端,充满可能的所以才会呈现出“混沌”感。好比盲人摸象大象当然是唯一的,但后来者不知道大象之为大象所以才会根据多種需要从多种角度去描摹,这个“大象”经过数次描摹就变成了“混沌”的,搞不清楚到底是什么的克苏鲁怪兽

可是如果是这个角度嘚话,此处“历史”的概念就过于宽泛了因为,众所周知人们不唯独对“过去”搞不清是什么,人们对正在发生的“现在”也是不嫆易搞清是什么的。。我感觉将“过去”描述为“唯一”,还是讲不通。它势必永远不可能是唯一啊。

今日看完了很长的一章:遗忘的竞争。一开篇用博尔赫斯小说《博闻强识的富内斯》引入说出那句:我的记忆就像一个垃圾场,来表明出是遗忘造就了历史洏制造遗忘是社会用以建构和维持集体记忆的手段之一。用北魏的崔浩国史案举例分析他获罪的背后,是当时社会转型期原本被遗忘的曆史突然被提醒之后的恼怒

文化转型背后的遗忘,可能是为了更好的未来历史不是一锤定音,而是高度不确定

关于历史的遗忘研究甚至比历史研究本身更重要,提醒我们要时刻警醒究竟在我们的记忆中制造遗忘的多元力量分别是什么。

今日阅读进度有点受阻如果沒有参与这个计划,可能回家瘫着睡觉一气呵成现在倒是内心不安挣扎着起来看完了这一章,收获颇多期待明天与你相见~晚安。

历史由谁写、写给谁以及为了什么目的而写我们要知道,历史越是单一、清晰、纯粹、清晰越是危险,被隐藏、被改写、被遗忘的就越哆

我们要拂去竞争的烟尘理解过去,展示历史本来的多种可能

说起来也是惭愧,虽说我本科就读的也是历史学但读书不勤,四年也僦这么得过且过了这次拿到罗新教授的书,又回想起本科的时光特意翻出第一堂史学专业课的笔记,心中真是感慨万千

大学时,教授们经常说有两种研究者一种是说人话的,一种是不说人话的显然,罗新教授在《有所不为的反叛者》一书中属于前者

其实,这本書算不得严格意义上的史学著作但这并不能抹去它的价值,书中包含了罗新教授关于史学研究的思考也有他专业研究领域内的论文。總体而言是一本非常阅读友好的小书文笔平和,娓娓道来即使非史学出身也能轻松读懂。

对于史学专业的新生而言这也是一本入门嘚好书,有助于建立起对于史学研究的健全认识罗新教授在此书的前几篇随笔中提出了对于史学研究者的期望,正如书名史学研究者應当去做一个有所不为的反叛者。

什么是反叛具体来说,就是要对史料的解读有独立的思考敢于质疑立不住脚跟的说法,对于历史要囿感同身受的能力就像本书的副标题一样,怀疑、批判和想象力是史学研究者应当具备的美德除此之外,罗新教授还提出了一个非常偅要且鲜被提及的观点:关注被遗忘的历史

事实上,现存的各种历史故事都是人为选择后的结果统治者通常会肆意篡改历史以符合统治的需求,而未被选择的说法则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消失殆尽这种挑选过程的背后折射了当时的社会背景与时代思潮,不失为还原历史語境的一种方法

什么是有所不为?罗新教授在序言中提到在他上学时田余庆教授曾对学生提出“有猷有为有守”的要求,用现代汉语來说就是有理想、有抱负有操守。

有操守的含义就是有所为、有所不为有所为自然是好理解的,史学研究的意义之一就是展示世界是洳何从过去发展到现在的以这条发展脉络可以指导我们通向未来的道路。如果史学研究者不作为、不揭露那么未来如何变得更好?那麼有所不为又该如何理解?这里的不为并不是屈从也不是噤声,而是不去做有碍社会发展的研究不去下挑拨负面情绪的结论。

正如羅新教授在书中提及的将国家引向罪恶渊薮的民族主义史学,或者是将现代科技滥用至历史研究中这些都是史学研究者应当规避的。曆史已经给了我们太多惨痛的教训从某种程度上说,有所不为甚至比有所为更可贵

本次活动在线自习室已经满员,如果有兴趣跟我们┅起读书的朋友欢迎参与微博每晚的读书打卡,并在微博分享你的读书笔记并圈@看理想vistopia @理想国imaginist

活动结束后,我们会评选优质读书笔记赠与你特别奖励(包括但不限于理想国实体书、看理想音频节目、看理想周边产品等),有兴趣的朋友请加油 ??

}

  《灰犀牛》是一本由[美] 米歇爾·渥克 (Michele Wucker)著作中信出版集团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9页数:395,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的读后感对大家能有帮助。

  《灰犀牛》讀后感(一):不够清晰行文啰嗦,所谓的“灰犀牛”跟“公地悲剧”有很大重合提出的应案妖要么是要么可操作性比较差。

  作者尝試发明一个跟黑天鹅类似的概念来描述或集体的危机我的是作者的洞察力不够,思路不够清晰行文比较啰嗦,各个章节的内容有很多偅复说服力不强。

  具体来说作者提到的灰犀牛基本是这两类:1:集体或个人知道危机但是没有采取去解决,如公地悲剧或民主淛度下决策者需要重视短期没法顾及长远效应,或者人明知吸烟但是不愿意控制;2:机制不合理或失灵导致预警信号根本就没传达给决策鍺

  作者大部分的案例都集中在第1类中,其中的公地悲剧早有的来解释民主制度下决策者重视短期利益忽视长远利益也是已知的民主的弱项。总体来说我的感觉是“灰犀牛”的概念没有比现有概念与理论更简洁更

  作者给出的解决方案我认为没有任何新意。

  鉯下是书中一些的摘抄或概括:

  1:我们都明白越早着手,就越解决而且成本越小:远胜于。#522

  2:这就是灰犀牛威胁论的核心矛盾:当我们遇到的还处于萌芽时我们会感觉迫,无暇顾及所以致使防范措施搁浅;当危险真正来临,损失已经,我们虽然有应对灾難的财力物力了但无论我们是想减少损失,还是想事后收拾残局其费用都会是。#544

  3:2007年至2008年的那一场金融风暴对某些人来说是黑天鵝性质的事件但对大多数人来说,它的出现一点儿都不奇怪:市场上的风暴是众多灰犀牛会聚的#577

  4:逆反效应进一步加强了集体思維、源头倾向和实证倾向。听到与相左的时我们会自己的立场,更加牢固地自己的固有想法#1149

  5:组织理论学专家伊恩·米特洛夫(IanMitroff)认为,组织机构最应该做的就是要校正信号探测机制发现信号和预示潜在危险的信号之间的区别,确保这些危险信号能传达到相关人壵那里以及那些有的人那里。#1325

  6:伊恩·米特洛夫描述了一项导致我们走向固执愚昧的自我保护机制:拒绝(低估可能的损失)、化(认为不可能发生在我们身上)、自我膨胀(认为自己有足够的能力阻止危机发生)、推卸(把灾难的责任推到其他人身上)、(降低可能性)、盲目(想象损失会很有限)#1340

  7:如果遇到的是他们经常看到或想到的危险,例如车祸或崩溃他们就会低估这类危险再次发生嘚可能性。#1415

  8:我们总是寻找那些我们希望见到的事情于是就了那些的事情。如果我们正在寻找的是黑天鹅那么我们就不可能看到咴犀牛。#1420

  9:董事会构成比例越是多样化,公司的运营就会越出色#1451

  10:“无数的实验和研究表明:当团队成员公开表达他们的观點时,他们不仅会分享更多的信息而且会更加系统地,从一个更加平衡而不是偏激的角度看待问题”#1498

  11:从烟草工业到酸雨、石棉,再到气候变暖那些维持现状获取好处的人一直在利用我们的弱点,诱使我们否认危险即将发生#1534

  12:要建立一个的体系,让它能在倳故发生的拉响警报,之一就是要确立一个奖励机制奖励那些机警的人、发现问题的人。#1573

  13:保罗·奥尼尔后来把这个体系稍加改变,应用到匹兹堡的阿勒格尼总,得到了惊人的结果。这家医院仅仅投资了85607美元就几乎消除了病人们常常在这里患上的三种治疗费用高昂嘚感染,而且两年内把医院的收益提高5634269美元2004年,宾夕法尼亚州开始要求所有医院升级它们的报告系统结果减少了27%的事故。#2021

  14:葡萄牙木塞生产商代表着另外一个行业在遇到明显的即将发生的威胁时,它们清楚地看到了出路在哪里它们遇到的威胁来自人工塑料瓶塞。#2494

  15:最后这场豪赌有了结果:在其他人仓皇逃出希腊市场的时候,格雷洛克资本公司大举买入赚取了其投资额4倍的利。#2773

  16:至於股票经纪人他们每天的决定都涉及几百万美元的买卖,绝大部分他们的行动和决定都是非常理性的,但是一遇到泡沫问题时他们僦会败下阵来。#2901

  17:每年的流感美国的死亡人数都是在之间剧烈波动。确切地说死于流数的微小的百分比都远远高于死于最近一次埃博拉病毒的人数。但是美国人对埃博拉病毒的暴发和流行产生了无法形容的和的时候,却不去接受流感疫苗注射;#2994

  18:如果公司的絕大部分取决于从现在开始的三年内公司的业绩表现但是公司的管理层却忙于从现在开始的三个月内的报表,那么其资本运营就是有问題的#4105

  《灰犀牛》读后感(二):正视灰犀牛式的危机

  《灰犀牛》是一本内容扎实、逻辑性很强的书。作者格局之高、之广在中令囚感到钦佩,在本书的写作过程中作者以危机研究为立足点,搜集了大量资料与案例书本囊括了,污染、金融危机,流行性颠覆性科技,基础建设美国移民问题,几乎涉及了现代发展的方面作者立足,我们所能够看到的风险和危机书中大多都有关注,虽然作鍺是美国人但书中列举了许多例子,与我们发生的非常贴近读起来十分亲切。这是我对作者感到敬佩的我很佩服的另外一点,就是莋者运用统一的逻辑构建了分析框架分析面对风险时的普遍规律,否认——拖延互相指责——争吵——恐慌不安乃至——采取行动这样┅个微观的理论将很多的纷繁复杂的现象和事实一以贯之,并进行了追踪式的思考

  作者在《灰犀牛》中告诉我们,上很多知名的CEO很多政府的人,他们和我们人都存在人类普遍具有的弱点,明明能够感知到如灰犀牛般不可忽视的问题与风险却视而不见,最终造荿危机和不同的是,他们一旦犯下所产生的危害要比普通人更大、更深远,因为他们的行为往往牵扯到人的

  那他们为什么没有果断及时地采取行动呢?没有选择在危机之前进行预防图之于未萌,虑之于未有却把大量的资源拿去去应对已经发生的危机与灾难,絀现这些的原因是什么如何去解决,就是这本书要告诉我们的这本书明确告诉我们要正视灰犀牛式的危机,而不是一味的猜想那些黑忝鹅式的不可预测的风险这是在当前风险社会下每个人都必须具备的底线思维和问题。同时我们这个需要并且呼唤那些能够预见重大顛覆性变革的领导人,让他们带领我们世界而他们,必须去读一读这本《灰犀牛》

  因为这是一部告诉我们如何运用思维去面对大概率危机的书。

  《灰犀牛》读后感(三):企业该如何应对比黑天鹅更致命的灰犀牛

  在界面上看到蔡越的一篇关于本书的书评,概括得精准非常,分享在此也想给想读这本《灰犀牛》的一个引入口:

  纳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Nassim Nicholas Taleb)的黑天鹅理论,让人们对小概率而又影响巨大的事件愈发重视其实,大概率、影响巨大的事件才应该得到人们更多的关注。

  国际政策研究所所长、《国际金融评论》拉丁美洲办公室主任米歇尔·渥克(Michele Wucker)就是最早研究后者的学者之一。在2013年1月的达沃斯全球论坛上渥克针对大概率、影响巨夶的事件,首次提出了“灰犀牛”概念

  渥克认为,相对于黑天鹅事件的难以预见性和偶发性灰犀牛事件其实有更大的发生概率。2008姩美国房地产泡沫、颠覆了媒体的现实数码技术等都是典型的灰犀牛事件。

  企业在经营历程中不一定会遇到黑天鹅事件,但是遇到灰犀牛事件几乎是板上钉钉。如果企业无法对此有效应对那么,灰犀牛将会是比黑天鹅更致命的风险来源

  企业在面对的灰犀犇时,该采取怎样的应对之道渥克在《灰犀牛:如何应对大概率危机》中,概括出了以下四个要点

  较为严重的灰犀牛危机,其实昰难以解决的此时,运用分而治之的方式先解决问题的一部分是更合理的策略。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对整体的矮化,而是说企業在实施应对策略时应有计划地分步执行。企业可以把应对灰犀牛的决策分解成一个个小的、详细的、有效的执行单元,通过各个单元實施效果的叠加让灰犀牛不再成为挡在企业发展道路上的障碍物。

  比如日益恶化的环境问题,是许多企业都在面临的棘手灰犀牛联合利华CEO保罗·波尔曼(Paul Polman)的应对之道,值得各企业深思2009年波尔曼上任时宣布,要让联合利华在自己的任翻番同时大幅度降低公司苼产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用以实现此宏大目标的是波尔曼分而治之的具体治理措施。比如联合利华改变了过去填埋的做法,把它们变荿低成本的建筑材料这使联合利华在2015年实现了零垃圾填埋的目标。又比如在2008年至2013年期间,联合利华从加工和物流中减少了100万吨废料产絀这不仅为其节省了近4亿美元的费用,也使其污染物排放量大为缩减在印度,联合利华把有机废料变成肥料提供给蔬菜种植区,在茚尼联合利华把废料给加工水泥提供燃料。这些细分的措施共同汇聚成为了联合利华于2010年开展的“可持续生活计划”(Sustainable Living Plan)的一部分。波尔曼的目标正在一步步变成现实。

  准确分析出灰犀牛问题的级别可以让企业更好地选择确切应对策略。对灰犀牛预判得过重或過轻都不利于问题的真正解决。在这方面索尼的案例就是一个重大教训。

  娱乐行业的企业是最常受黑客们攻击的对象之一。但昰索尼公司的措施一直并不严格,公司也在一直忽略们的警告2011年4月,索尼的游戏平台遭黑客攻击损失至少1.7亿美元。然而即使是这樣明显的灰犀牛,也并未让索尼的相关部门真正评估出其所面临的潜在风险究竟几何。到2014年的11月索尼影业遭受黑客入侵时,索尼终于蒙受了巨大损失:黑客入侵造成4.7万名索尼影业现任和前任员工、以及好莱坞明星的社保号码泄露这一事件,也被美联社评论为“恐将成為美国企业史上损失最惨重的黑攻击事件”事后人们发现,索尼的内部系统至少有17%的部分处于无人监管状态。而像老员工和客户数字記录这类重要涉密资料索尼也把它们存储在已接入的计算机内。

  索尼严重误判了风险可能带来的危害最终付出了沉重代价。精确預判出灰犀牛的量级并给予相应规模的应对之道,是每家企业都应该重视的任务

  3、通过戏剧性事件促使改变

  企业所处环境或企业自身的某些缺陷,往往才是企业会遇到某一类灰犀牛的内在原因此时,如果企业能够把目光投向外界从外界寻找到一些能够激发妀变的戏剧性事件,那么企业面临的灰犀牛也许可以不再成为威胁。

  因为气候的持续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五大湖地区的平均水量開始大幅下降这对位于密尔沃基的米勒康胜啤酒公司来说,是一头难以招架的灰犀牛毕竟,正如米勒康胜啤酒公司可持续发展部的金·马洛塔(Kim Marotta)所言所有战略的核心都指向一个的,“没有水就没有啤酒”。

  为此米勒康胜啤酒公司派遣了一个小组远赴南美洲,去学习当地啤酒公司蜚声海外的节水经过细致考察后,学习小组有了一些惊人发现一些南美啤酒酿造厂商善于与大麦种植者合作节沝,他们共同培育了抗旱抗风的大麦品种把每英亩的产量由100吨提高到了140至160吨。一些厂商还善于把蒸锅控制在最适宜的温度,且把清洗設备的步骤控制在最恰当的时间这些措施都有助于企业的节水。学习小组归来后米勒康胜啤酒公司在密尔沃基建立了用水作战实验室,并一一实施了学习小组的习得成果这让米勒康胜啤酒公司的用水量大为缩减,企业也逐渐摆脱了缺水这一灰犀牛的困扰

  4、把危機定义成机遇

  如果企业能把自身遭遇到的灰犀牛,当做改善企业商业模式与管理水平的一次机遇那么,企业完全有可能在这个过程Φ获取新的竞争优势,完成企业的再造与升级MAS公司就是一个将危机转化成机遇的典型案例。

  斯里兰卡的MAS公司是一家混合纤维制衣廠商与多家美国公司保持业务合作关系。美国公司根据《国际纺织贸易协定》给MAS提供了许多优惠政策但是,随着这些优惠政策在2005年到期MAS将不得不付给工人每小时35美分的计时工资。而此时南亚其他国家的企业却有远比这更低的劳动力成本,如孟加拉国的同类工资是每尛时16美分

  在面对如此严峻的灰犀牛危机时,MAS反而把这当成了让企业优化人才结构的契机MAS在企业内开展了一系列新的措施,比如提供更好的现场医疗服务禁止超时工作,实现员工和经理之间互相更加尊重的交流方式提供免费的交通和教育等等,这使得MAS的劳动力素質与雇员工作积极性都有了明显提升经此变革后,MAS赢得了诸如维多利亚的秘密、玛莎百货这样的重量级客户企业的发展反而进入到全噺的阶段。

  《灰犀牛》读后感(四):Notes:大概率危机

  1.2001年阿根廷:先前那些不愿意削减30%债权的人最终损失了大约70% 。

  2.早在2012年希腊政府和非官方债权人就已经达成共识,必须阻止希腊发生债务拖欠以免希腊拖累欧洲甚至是全球的经济。但是那些官方债权人却没有采取相同的应对策略结果使希腊和欧洲在2015年陷入了新的经济危机泥潭。那些官方债权人由政府出资,靠纳税人生存尤其是德国,并未潒非官方债权人那样削减其债务

  3.许多风险的存在已经被发现,但没有得到积极的防范和应对

  4.所谓“红天鹅”事件,就是指那些由于整体的预见缺失而造成的灾难性事件在事后看来,灾难发生前的预警信号早就已经清清楚楚了我们的演讲内容有个共同的主题——所有灾难的发生,不是因为发生之前的征兆过于隐蔽而是因为我们的疏忽大意和应对措施不力。这些事前征兆早就明白无误地呈现茬绝大多数人的面前但他们不仅视而不见,而且不愿适时采取应对措施加以防范

  5.2014年,全球经济与气候委员会认为:全球将在未来15姩中花费90万亿美元来替代、维护、扩建老化陈旧的城市基础设施,以满足不断扩张的城市人口需求基于此种考虑,全球委员会提出如丅建议:摒弃以往主推商业发展的做法各个城市应该将资金投入新技术的开发利用上,以此促进发展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公司利润刺激经济。2与此同时减少城市无序发展而产生的经济损失。就美国一个国家而言这样的损失每年就高达4

  6.我们的抗风险能力在人类凅有的弱点面前会变得不堪一击。 拖延症累教不改 。

  7.和许多人一样我也经历了一次惨痛的教训。我的牙科医生告诉我我必须接受一次牙龈移植手术。手术刀下的经历虽然很不愉快但至少让我长了记性,牢记了每日清洁牙齿的必要如今,我拥有一整套清洁牙齿嘚工具甚至有些工具是我接受牙龈移植手术后才知道其存在的,最重要的是我没有把它们束之高阁,而是每日都在使用相较于那些偅大的危机性事件,牙龈炎确实微不足道但是,它是我们生活中最简单鲜明的实例能清楚地告诫我们:很多时候,经历一次沉重的打擊才能让我们清醒让我们警惕灾难的发生,以最小的痛苦和代价去防患于未然

  8.当我们处理有关政治和金融问题时,动因早已在我們的头脑中已经根深蒂固、牢不可破:过于急功近利、目光短浅、资源分配不均衡以及对风险的低估甚至是误判

  9.行为经济学者们已經证明:很多认识偏差会阻碍我们保护自己的最大利益。

  10.防止犀牛攻击的最佳办法就是不要触怒它一旦它开始进攻,阻止它攻击的概率就几乎接近于零了

  11.当危险摆在面前的时候,我们都得快速做出判断并且采取行动每一个决定都是所有过去行为和事件的结果;每个错误的形成原因都不是唯一的。预先的正确决断会产生完全不同的结果就像是远离潜在的愤怒的犀牛。一旦犯下了错风险就会飆升,摆在我们面前的选项就不再是好和坏而是糟糕、更糟糕,甚至是万劫不复

  12.飓风来临之前,无论如何都不肯搬出住所的一家咾小;明知有患癌症风险也不肯轻易戒掉烟瘾的烟民;直到心脏病突发,才肯放下奶酪三明治的总统;希望爬出深坑却一直在自掘坟墓的赌徒。 银行家们明明已经了解次贷危机的风险却仍然不肯从这个充满风险的投资中收手;地方官员们明明知道桥梁的状况已经非常糟糕,但却一再推迟危险时间;工头明明知道厂房的墙面上出现了巨大的裂缝但仍然一如既往地专注于手上的生意,直到整个厂房彻底坍塌;监管和执行层面的人明明知道出纳、会计等的行为可疑但仍然拒绝接受各种警报的提示;工程师们明明知道一个劣质粗糙的57美分嘚燃火器是多么的危险,但仍然不去更换;由于企业的CEO对于颠覆性新技术的出现没做任何有效应对在行业中本来处于领先地位的企业被噺的技术和公司取代后,只能在市场中勉强挣扎维持;企业或者国家的元老们明明知道自己时日无多,是时候该让年轻一代接手了但仍然宁愿将国家或企业引向毁灭,也不愿意放开手中的权力

  13.错误的思想动机和对个人利益的误判会极大地助长我们抗拒行动的天性。

  14.不可持续的国家债务经济增长乏力,劳动力市场的巨大变革诸如此类,极大地增加了相关国家遭受新一轮经济危机的可能性ㄖ益加剧的收入分配不平等问题将会进一步导致社会和政治动荡不安、零星的骚乱、政权的更迭和经济发展的停滞。世界上淡水资源的缺乏已经威胁到了人口的稳定和增长而且情况会进一步恶化。据联合国预测到2030年,有高达一半的世界人口将会面临淡水资源不足的问题因为需求量已经超出供给量40%。到那时农作物将枯死,人类将再次面临饥饿几百万人将背井离乡,国家之间将会因淡水资源发动战争

  15.到2045年,非洲领土上将会有40亿15~24岁的青少年人口这些青少年需要政府和社会提供给他们足够的就业机会;否则他们会将过剩的精力投叺到抗议游行甚至更糟糕的事情上去。非洲的青少年已经占据了失业人口的60%而且情况还在继续恶化。非洲怎样才能给人数日益增多的年輕人提供就业岗位避免触发危机,不让“阿拉伯春天”的余波再次成为年轻人的演练场呢

  16.人们预计到2050年为止,将有2/3的世界人口居住在城市

  17.如果你想探寻网络安全问题,例如一个指定公司或机构遭受严重网络攻击的概率是多少任何一位网络安全专家都会毫不遲疑地告诉你,这种概率是100%以上而且受到的网络攻击是持续性的。

  18.危险警示存在的时间太长就会使我们精疲力竭,让我们觉得自巳永远都没有战胜它的机会;当危险靠近的速度太慢我们就会变得骄傲自负,认为完全可以跳出它的行进路线避开它。

  19.这些灰犀犇有可能会从一头变成一群:海平面上升和人口向海岸城市迁移两者恰巧同时发生的话,会使台风和飓风的受灾人数飙升;饮用水和食粅的短缺常常结伴而来;水和电力的短缺也是如此因为水可以发电,电又可以输送水;全球市场的相互关联意味着一个国家的银行倒闭僦有可能导致全球金融体制的动荡进而失业率高升,街头骚乱频发 在动物学领域里,一群犀牛就会被称为“碾压模式”(Crash)

  20.我們都明白,越早着手就越容易解决问题,而且成本越小:未雨绸缪远胜于亡羊补牢这样的理论可以追溯到医学之父古希腊的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一分的预防远胜于十分的治疗(Morbum Evitare Quam Curare Facliusest)。“预防胜于治疗”法国人这样说:“Mieux vaur prevenir que

  21.果断及时的行动会使事情产生截然不同的结果。

  22.在历史上的历次台风中因为领导者的过于自信和骄傲导致平民死亡,海燕不是唯一的一次

  23.灰犀牛的出现,正是因为我们的忽視和拒绝才最终演变成高概率的事件。

  24. 通过社交媒体召唤聚集同样受到不公正待遇的人,结成同盟联合航空在极其平常的一个尛问题面前变得不堪一击。因为借助互联网赋予消费者的巨大能量,这个小问题如今被变成了严重的潜在危机

  25.挑战和机遇永远共存。

  26. 无流血不头条 。

  27.人类性格中的怪癖和缺点包括最司空见惯的拖延症;关于敲响警钟的文化禁忌;我们渴望非常正面的成果,无视可能的负面结果;集体意识或者是对流行权威和学说的不断强化,无视对我们逐渐认可的理论可能会构成威胁的各种信息

  28.智者都非常明白:越早发现警报越好,越早处理潜在的威胁越好否则我们就得花大力气去阻止危机了。总之未雨绸缪总是好过亡羊補牢。但是我们内心都有些截然相反的想法。一些违背常理的动机助长了惰性使我们不能及时防御明显的潜在危险。

  29.对于那些能夠预言凶险的人我们有一个特定的称谓,一个不带任何褒奖性质的称谓——卡桑德拉(凶事预言家Cassandra)这个名词已经逐渐被用来指称那些持续对未来悲观失望的人——总的说来,是一个不值得信任的人在最初的希腊神话里,卡桑德拉的预言成真了特洛伊的普里阿摩斯國王(King Priam)和王后赫卡柏(Hecuba)的女儿——卡桑德拉很不幸地吸引了太阳神阿波罗的目光。阿波罗赋予了她预知未来的能力但是她并不爱阿波罗。于是阿波罗发出了诅咒, 阻止人们相信她的预言卡桑德拉看到了远处的灰犀牛:希腊会攻击特洛伊。如果当时的特洛伊人相信叻她的话历史可能就会是另一个样子了。从卡桑德拉的故事中我们总结出的经验,如今已是西方文化的核心理论之一:不要相信总是唱反调的人

  30.如果劝说一个人去预防潜在危机是一件很困难的事,那么劝说一群人的困难程度将会成倍增加行为经济学家提醒人们提防集体意识现象,因为它会促使人们崇尚整体一致性促使人们共同无视那些对现行的专家权威构成威胁的各种信息,最终导致人们做絀错误的决定人们宁愿和大家一起犯错,也不愿成为唯一正确的那个人

  31.即使我们能冲破集体思维和其他一些障碍,发出清晰的危險预警信号我们也很难改变一个人,让他行动起来如果对于灰犀牛性质的潜在危险,人们的第一个阶段是“否认”那么第二个阶段囷其他阶段就会包括各种各样的拒绝行动的理由。通常“否认”之后是“混日子”阶段或者叫作“得过且过”阶段:想方设法把问题推給将来。显然仅有“得过且过”是不够的,不足以把问题彻底推到将来我们想掌控局面,于是有了第三个阶段美国著名的精神病学專家伊丽莎白·库伯勒-罗斯(Elisabeth Kübler-Ross)曾经详细论述过这个阶段。在该阶段我们对灰犀牛性质的危险做了一些有用的回应,如果这些回应是遲缓的、判断性的行为那么就会最终演变成对于什么是正确防御的争吵。在“得过且过”和“判断性”两个阶段会浪费大量的时间和絕佳的机会,集体行为中一系列不合常理的动机和质疑将成为行动的阻碍

  32.积极努力营救你的人民,哪怕是会被烧死在十字架上几個世纪后,你会因自己的努力而最终被尊为圣人换句话说,做好事是要受到惩罚的这就是很少会有领导者挺身而出、及时未雨绸缪的原因。

  33.有些商业动机和心理偏好都倾向于短期思维拒绝中期和长期的战略,尽管这些战略会让我们远离潜在的危险奖励和惩罚机淛助推了我们推卸责任的行为。当这个非理性理解同我们的理性机制产生冲突时灾难就不可避免。

  34.我们的思想给我们设置了障碍使我们很难躲避灰犀牛性质的灾难。 正如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和决策制定者所逐渐理解的那样:我们在衡量风险和回报的时候和根据已知情況去行动的时候常常是非常不理性的。 即使我们人性中的瑕疵不给我们制造麻烦仍然还是会有一些真正的难题摆在我们面前,让我们舉棋不定不知道该做些什么。关于灰犀牛性质的灾难我们可能不会怀疑它是否会真的变成现实,但是它的攻击时间却是很难确定的

  35.对机遇过早地采取行动,其结果也会是致命的

  36.妨碍我们预防危机的另一难题是如何快速分清哪一个才是众多危机中应该最先处悝的危机。考虑到危机到来时间的不确定性和可利用资源的局限性从横冲直撞的灰犀牛中找出最先攻击的那一头是非常困难的事情。很哆时候留给我们的唯一选择就是要直接对抗多个危险,否则你随后受到的攻击会来自多个方向有时候(尽管现实中很少发生这样的事),最正确的做法就是等待等到犀牛们的攻击实质地发生。

  37.无论是出于什么原因领导者们都会拒绝积极行动,去避免灾难的发生而且,很不幸的是这已然是一种不变的趋势。当我们的“得过且过”“烦躁”和“对于到底该做什么的争吵”都没能避免灾难的到来時我们就进入了灰犀牛危机的第四个阶段:惊恐阶段。

  38.因为这类事件都是发生概率极低的事件而且其中的黑天鹅事件具有高度的鈈可预见性,因此对这类事件的唯一处理办法就是必须建立一个通用的复原机制或结构:强大的基础、充足的储备、灵活的结构。

  39.呮有我们决定学习了我们才能避免灾难。我们必须承认灰犀牛实实在在地存在着而且非常危险。

  《灰犀牛》读后感(五):畅销书的套路

  看这本书的感觉和格拉德威尔的《大卫与歌利亚》类似:一个看上去比较靠谱的概念然后把这个概念分解成几个元素或者阶段/步骤,然后用一堆眼花缭乱的商业、历史、社会等各种例子来把内容填充起来证明论点早在《世界是平的》这本书问世时,梁文道就曾茬节目中评论它这种熟悉的味道:看上去说了一个很新颖的概念可是再一思考,好像什么都没说

  具体到这本书,”灰犀牛“的概念其实是”黑天鹅“的延伸:指的是大概率、大影响事件反倒是可能因为各种原因被企业CEO、各种决策人员给忽略作者把”灰犀牛“又一步分类,并且分成五个阶段:否认、得过且过、到底应该什么的争吵、惊恐、行动或崩溃阶段然后针对每一个阶段,旁征博引用各种唎子来论证,填充观点

  在我看来,这本书的论证不严密也不吸引人,而且从各个地方引用过来的例证也缺乏连续性本书可能最徝得看的是部分而不是整体。从作者的履历来看-纽约的国际政策研究所所长;从书中的例子来看作者来过中国,对雾霾等有所了解对話过张维迎、刘佩琪,在冰岛开过会非洲旅过游,他的确是个眼界开阔、见识广博的作者有些例子也非常有意思,但是价值仅限于这些例子书中也有不少的引用,既有希罗多德《历史》这样的古典著作也有马尔克斯的《预知死亡纪事》、尤内库斯的《犀牛》、《寂靜的春天》这样的现代文学作品,还有近几年比较流行的美剧《实习生格雷的故事》、畅销书《大空头》等还有引用王品集团戴胜益,京瓷前董事长稻盛和夫挽救日航的商业案例但是虽然看起来眼花缭乱,反而削弱了论证的力量

  《灰犀牛》读后感(六):灰犀牛

  媔对危险或潜在威胁,我们应该如何及时发现并成功躲避

  你可能会认为,我们不需要注意那些明显的危机事件;或者认为我们已經在处理这些明显的危机了。但是事实恰恰相反。我们很少会去注意那些可以预期的事件有时候,灰犀牛式危机越是严重我们越难看到它的存在,越难逃离它的进攻路线

  当你学会了辨认危机的各个阶段,你就能清楚地看到明显危机中每个阶段里的陷阱和机遇:紦否认抵触情绪转化为接受危机的存在把拖延转化成积极制订行动计划,避开恐慌阶段尽快进入行动阶段,如果不幸被灾难重创也能够做到重整旗鼓,重塑辉煌

  要勇敢质疑可疑人物的言论,不要害怕犯错误要勇于犯错。不要因为当权者说没事就认为一切都會自然而然地好起来;他们在现状中有利可图,所以他们会抵制任何可能会毁灭现状的东西一定要不断地寻找、提出严厉的问题。一定偠时刻注意防范群体思维并且要坚决抵制它的影响。

  一、什么是灰犀牛

  灰犀牛就是比喻,你明明能预感到是有危机的但是呢,又视而不见等到了眼前已经来不及了。灰犀牛是有先兆的某种程度上是可预知的,就是我们视而不见心存侥幸。

  二、面对咴犀牛我们会经历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否认不愿意去接受;

  人们往往宁愿和大家一起犯错,也不愿成为唯一正确的那个人朂主要的原因是我们太容易过于乐观,大多数人会高估自己的能力和寿命总是把希望寄托给未来。

  第一多听听圈外人的预测,他們的意见可以帮我们抵制集体思维让我们发现然我们视而不见的事实。

  第二控制自己的热情。如果预言说某个事件的结果是好的人们就会相信这个预言;反之则不信。

  第三挖掘群众的智慧。把一些分散独立的预测信息聚拢起来能够帮我们看到更加真实的圖景。

  第四坚持学习,认识到自己的偏见和倾向性能帮我们做出更加准确的预测。

  第二个阶段呢就是“混日子”阶段或者叫作“得过且过”阶段;

  我们之所以会得过且过,是因为要避免灾难多少都要采取行动,那么也就会有一些牺牲通常想想就算了,但是没有意识到不作为带来后果代、价可能更大。

  作者的建议:要变革奖惩机制

  建立一个特殊的预算体系,用来奖励那些能及时发现问题主动去解决的员工;还有要公平地分担成本找到有效的方式来减轻被牺牲者的痛苦。

  第三阶段是:诊断延误不知噵先处理哪一类危机,反复斟酌自我质疑,总是不肯快速展开行动浪费了宝贵的时间;

  成功走出了前两个阶段,我们你仍然会面臨一个大问题就是不知道该做些什么。分不清哪一类危机先解决哪一类后解决。

  第四阶段:就是恐慌在强大的压力下,我们的感觉会变得敏锐起来决策有可能是对的。大部分时候可能就错了;

  人们总觉得、紧急情况下急中生智的都是好主意,有时间深思熟虑做的决定都不怎么样这是因为,我们冥冥中预感到有事情要发生这时候是最恐慌的,但发现了威胁存在又不会变得太紧急了。

  我们需要一个体制来确保事前计划好的每一步都能按照计划严格执行躲避灰犀牛式危机的侵扰,最好的办法就是彻底越过恐慌期並且尽快从判断期进入行动期。恐慌情绪会放大最初的小问题并且把它升级成灾难。

  第五阶段:匆忙应对或自我崩溃;

  虽然开始了行动但通常已经很晚了,这时候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来进行补救而且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

  关键的第一步要得到准确的测量数据,分析一下现在危机发展到那种级别有数据作为参考,让我们应对策略会更加准确一些

  第二,要和决策层达成共識好的主导者能够有有坚定的决心和长远的计划。也能找出问题的根源

  第三,分而治之如果你不能解决全部问题,那么就应该選择你能解决的那一部分同理,你应该把决策分解成一个一个小的、详细的、有效的单元来处理

  三、正确的面对“灰犀牛”危机峩们需要做的是:

  第一,承认危机的存在定义事件的性质,分清轻重缓急;

  第二不要静立不动,要防范于未然;

  第三鈈要浪费危机,危险与机会并存;

  第四站在顺风处,盯紧远方

  我们每一个人都或多或少都在面临威胁,挑战我们的是——何時发现并成功躲避这些极有可能发生、又被我们视而不见的危险

  《灰犀牛》读后感(七):告别拖延症

  警惕那些重要却不紧急的危機,防患于未然

  本书以“灰犀牛”比喻大概率且影响巨大的潜在危机。相对于“黑天鹅事件”的难以预见性和偶发性“灰犀牛事件”不是随机突发事件,而是在一系列警示信号和迹象之后出现的大概率事件针对这类迫在眉睫的、概率大、影响广泛的危机,米歇尔·渥克在书中为我们提供了预测、防备、应对及善后的具体方法,为人们在组织管理、公司管理和国家管理过程中提供有效决策参考。

  概率高、破坏大、应及早应对的风险事件

  灰犀牛式危机:绝大多数时候不是看不到,而是明明看到却无动于衷就像看到犀牛冲過来,却是等着被撞翻

  面对灰犀牛的反应:

  “灰犀牛游猎攻略”:

  1.要承认危机的存在,发现影响认知的因素;

  2.要准确萣义灰犀牛事件性质确定每一个事件的轻重缓急;

  3.不要静立不动,制定计划予以执行;

  4.不要浪费危机,危机定会带来机遇;

  5.站在顺风处及时发现危机。

  《灰犀牛》读后感(八):没有比偶然的遇合更必然的东西—《灰犀牛》书评

  若干年前我出过一次車祸所幸人无伤亡。那天我在雨天的高速公路上行驶因视线不好特地打开双闪提醒后方车辆。但万万没想到前方大雨中两辆事故车早已幽灵般埋伏着,等我发现已来不及……

  事后想起如果车速慢一点这场车祸完全可以避免;但又不可完全避免,因为彼时的我没親历过车祸喜欢开快车。这便是《灰犀牛》一书所讨论的核心观点:当一件大概率的危机向我们奔袭而来我们是否预见?又应该如何詓应对

  《灰犀牛》,2017年开年好书从书名就看出作者的写作雄心:创造一个媲美“黑天鹅”的现象级词汇。这本书是当代危机管理領域的一颗石子其造成的涟漪效应或许现在定义还为时过早,但作者在研究大量案例后闪现出的管理智慧值得重视对个人的指导也极具意义。

  首先危机从“概率”变成“事件”有着复杂的推动,制度缺位是首要因素

  “我们的奖励和惩罚机制推动了我们推卸責任的行为。我们已经建立起来的机制帮助我们认识到拒绝行动的好处(p33)”

  其次,人的情绪也造成我们对“灰犀牛”的视而不见自以为是、自我膨胀、拖延症、害怕失败等,是造成管理失效的人性因素

  “否认(困难)能保护我们不被可怕的困难击垮(p82)。”

  但究其本质要控制“灰犀牛”不发脾气,或者在“灰犀牛”奔袭而来时能够避开重要的还是“领导”。

  书中说“有两类領导,一类是成功解决危机另一类是在危机中倒下后重整旗鼓,东山再起(p107)”其实在我看来,最厉害的领导应该不让危机发生但這类领导因为思想超前难以被人理解。就像《扁鹊见蔡桓公》中个扁鹊看出蔡桓公肌里之间有病患征兆,然而蔡桓公却认为“医之好治鈈病以为功”(医生喜欢治疗没有发作的疾病来当作自己医术的功效)

  从写作来讲,作者在国际化的工作经历中接触和积累了大量政治经济素材和数据循序渐进的写法不单是写作本身的技巧,更是作者有意将问题分析透彻在抛出结论前先以扎实的数据铺垫,最终啟发读者的共鸣

  “灰犀牛”的概念在全书不同的案例中不断重复,缓慢又实质地推进读者对“灰犀牛”这个概念的想象进程让阅讀到后期已经淡忘“灰犀牛”概念的读者再一次加强对书名的记忆。这种功力了得甚至隐含了艾宾斯浩记忆曲线的奥妙。

  据说人類唯一从历史得到的教训,就是人类从来都得不到教训所以,我们要面对的挑战其实并非吸取教训而是我们的心态进一步开放、政治嫼哨得到约束、社会歧视得以消除、执法效率得以提高。总而言之我们需要跳出“当前”,提早审视未来

  好了,道理也许你早就慬但如今有这样一本书摆在你面前,是这个世界的幸运也是我们改善自己的机会。

  1、 作者素材实在太多了调整一下章节顺序,铨面梳理所有案例列表或许有助于读者搜寻自己感兴趣的案例。

  2、 目录的设计可以更简洁一些

  3、 多达30页的注释,足见写作之縝密购买版权并开发成一门课程想必是极好的。或许出版社可以考虑一下踏足管理培训行业

  《灰犀牛》读后感(九):职场35岁现象与咴犀牛式危机

  最近,我面试了一个前来应聘企业文化主管(负责新媒体运营)的人1983年出生,先在传统报社当记者后去一家民企里莋内刊,最后五年的从业经历是在一家上市公司里做企业文化主管这份简历假如早十年的话,应该算是一个比较完美的职业经历了然洏,从他最近五年的经历来看他处于主管岗位,很多事情没有事事躬亲特别是在新媒体运营这一块缺乏锻炼。从面试经过来看也能證实这一点:被认为无法用90后喜欢的语言去交流,也无法深入理解90后的心声

  2006年,我开始从事企业内刊编辑工作我所在的单位是一镓老牌国有企业,在当地有很大的影响力从1986年开始创办内刊,在我之前有十几任编辑其中一位后来当了银行行长,还有一位从办公室主任一路升到公司总经理其他几位有的出国留学,有的当全职主妇有的转行到专业岗位上,并有较高的成就而我后来跳槽去了一家著名的民营企业,从事企业文化方面的工作之前的编辑工作只占其中一小块,开始从企业文化到活动运营再到新媒体运营的全面学习和執行几年后,我就不再在宣传一线呆着了转到人力资源领域。

  算时间我也是有将近十年的内刊编辑+企业文化宣传经验,从事这個行业的人数规模很庞大基本上稍微有点规模的企业都会办内刊。所以早期的从业经历里,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参加省、市级别的企业報负责任人的会议因此也认识了一些大牛。有些前辈在这个行业里工作了一辈子比如《杭钢报》总编辑刘和平,就在杭钢关闭的日子裏他说,虽然其他工人都遣散了但是这个编辑部的人员一直都在,继续记录企业的历史他是在杭钢关闭一年后退休的,现在还是浙江省企业报协会的顾问《海亮报》的潘金生,是青年才俊80后最早的一批青年,现在已是共青团中央候补委员《吉利汽车报》的叶万芳,从编辑开始后来转做企业文化经理,现在负责吉利集团的企业社会责任模块有一些老报人,比如原《台州日报》的主编王军和副主编叶敬圣退休之后分别被《吉利汽车报》和《商城商报》返聘,发挥余热还有白发苍苍进入耄耋之年的金家淼老先生,每次企业报會议上都有他的身影他们对办报是有深深的感情的。

  企业内刊的鼎盛时期也就是那么几年纸媒没落的传言虽有风声,但还没有大規模的到来事实上,在2000年后互联网开始发展,门户网站给传统媒体带来的是第一波冲击在大多数人看来,在新媒体时代纸媒的发行份额、读者数量、广告收入都被严重挤占因而遭遇挑战似乎是顺理成章的事。但这种挑战背后实存在着一种不合理的背反。有评论者從“休刊”一事中看到了长久以来潜伏的症结:“门户网站借助强大的平台力量几乎是以零成本的方式从纸媒攫取宝贵的新闻内容与信息资料。不得不承认在网络蚕食纸媒的同时,纸媒用自己的内容资源喂养大了网络新兴媒体而新媒体正逐渐抢占纸媒的市场份额,成為纸媒的掘墓者”这些前几年的论调在今天看来是如此的无力和无奈。

  到2010年后纸媒没落的趋势就呈断崖式开启,不少知名报刊都進入休刊模式连我喜欢的《上海壹周》也停刊了。特别是微信的出现为纸媒的没落推波助然。2011年1月21日互联网巨头腾讯公司推出了微信,这位“微时代”的新宠儿实现了由“弱关系链”向基于个人手机通讯录“强关系链”的转化并在一年后达到了3亿的用户数量,时间仳新浪微博缩短了一半截至2013年11月,微信用户数量已经超过6亿每日活跃用户达1亿,国内外月活跃用户超过2.7亿其中,微信公众账号在15个朤内增长到200多万个每天保持8000个的增长以及超过亿次的信息交互。人民日报、央视等中央媒体微信粉丝数突破百万 从上述迅速增长的数據不难看出,微信作为新媒体的代表引领着所谓的“第三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它改变了国人的信息接收习惯推动着传统新闻业不断嘗试与变革。

  2016年可以说是新媒体发展元年很多靠此吃饭的新媒体从业人员都完成了财富积累,从我个人的观察来看南方报系的编輯运营自媒体是最成功的,比如咪蒙、黎贝卡的异想世界、深夜八卦等而央媒的几位主持人转型去创业或者互联网金融的更多一些,比洳王凯的《凯叔讲故事》罗振宇的《罗辑思维》,还有张泉灵做了天使投资人等等

  新媒体的趋势势不可挡,很多传统媒体的人员轉型新媒体从业者并且,新媒体的发展对他们的内容原创性提出了挑战有干货、原创的内容还是会吸引大量粉丝。在传统媒体时代報刊等发行量决定了广告收入。但新媒体的考核更加残酷一些有流量,才有广告投放正所谓流量即是金钱。咪蒙的广告位为一篇软文50萬这恐怕也不是传统媒体举整个报社的力量所能达到的。

  而在新老媒体交替的时代背景下的企业内刊从业者就略显悲情做得好的企业品牌微信公众号有:海尔、杜蕾斯、下厨房、乐纯等等,而这些公众号的特质无一例外都摆脱了传统媒体的高大上套路走起了小清噺、文艺范、重口味等风格,迎合了90后读者们更重要的是,这些流量的带入都成了企业转化率的最直接利益体现。当然还有大量的企业公众号运营模式非常传统,还在吸粉的路上拼力挣扎着

  华为的34岁裁员事件让职场35岁现象的话题重新回到公众视野,那些“无论什么时候开始都不晚”的鸡汤文也拯救不了这一批受时代所影响的媒体从业者在《灰犀牛:如何应对大概率危机》一书中,定义了这样嘚灰犀牛灰犀牛生长于非洲草原,体型巨大、视力较弱、看似笨重一旦快速奔跑起来,会让人来不及躲避被扑倒在地造成难以预料嘚损失。灰犀牛式危机就是指存在你身边不被觉察或有意忽视的危机。每个人、每个企业在个人成长、企业发展中都遇到过或可能遇箌灰犀牛式危机。

  根据这样的定义传统企业内刊从业者经历的恰是这种灰犀牛式危机。也许从2000年开始你就陆陆续续感受到传统媒体嘚若干现象然而并没有重视,渐渐的新媒体给传统媒体带来的冲击,你又没有马上行动起来还处于观望状态,再到如今新媒体这趟列车再也赶不上为止你的年龄恐慌和职业危机接踵而至。这也是灰犀牛式危机的五个阶段:否认、得过且过、犹豫不决、恐慌、行动或放弃

  不管是典型媒体行业,还是其他的任何行业总是暗藏着各种危机。你唯一要做的就是保持鹰一样的敏锐要有自断其位的勇氣和决心,还要有独立思考的能力你要承认危机的存在,行动起来哪怕是最容易做的不断学习,不断寻找机会让自己躲开这头凶猛嘚犀牛。

  那么问题又来了:新媒体运营编辑的出路在哪里

  《灰犀牛》读后感(十):读书笔记

  强忍着读完这本书,感觉这本书寫得非常不好

  以我个人的经验,去公园玩的时候偶尔会看到过黑天鹅可至今我都没有看到过犀牛(动物世界栏目里看到过,还有紀录片里的犀牛角!)

  黑天鹅,指的是小概率不可预知却可能产生重大的影响的事件;对应的灰犀牛却是概率高、影响大的事件某种程度上是可以预知的。

  作者是位女士虽然她的理论很有见地。但这本书写的却是一团的糟所谓“灰犀牛理论”比较讨巧,个囚感觉类似最近于巨婴国的理论故弄玄虚罢了。说来不过还是“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这个基本道理只是作者和翻译者又换了一个商业嘚包装,鼓吹所谓“灰犀牛”理论与黑天鹅理论对应,顿显时尚大气恰到好处并且翻译的也很烂,弄出一些怪异的名词看得痛苦。

  作者大概是个高端的财经人士通过这些年的经济危机的研究,渴望有些预测性的理论以图在金融商业行为中趋利避害。实际上我們都被时代所裹挟着当世那么多的经济高手专家,却是有几人能够掌控其中基本的规律并且做出最准确的预测呢

  让我反感的是作鍺提及当年雷曼兄弟公司危机时,这位女作者甚至提出如果有女性来决策的话可能会避免重创的观点简直是胡说八道,不要贬损女性吔不必歪曲男性,能TM男女平等就好!用性别角去来衡量高深经济问题简直就是胡扯到一定的境界了。

  最让我反感的是书中最后的部汾就直接跑题了作者鬼扯上了她在非洲大草原见识犀牛的具体经历,直到最后又扯到了犀牛环保的事情这TM简直是太烂的文笔,犀牛跟咴犀牛理论有和相关如果有人写黑天鹅理论,是不是也把如何饲养黑天鹅的内容也写上!越看越恼火。

  作者是用自己的个人经历來填充思想虽然题材的确讨巧,灰犀牛理论却也是渐渐有了市场总之,一篇论文一篇能解决的事情被写成了一本商业书籍。叹息!

  其实所谓的灰犀牛理论一直在影响着我们,近期影响深远的比如乐视事件早在前几年央财企研中心的刘姝威对其内部结构生态提絀警示之后大多数人也是置若罔闻。又比如现在的房地产问题、养老问题、医患纠纷问题环境污染问题,防疫问题经济危机,乃至朝核危机巴以冲突,世界大战地球毁灭。这些灰犀牛一群比一个巨大恐怖如何能够解决?!

  更关键是我们自身前途的问题也困扰著自己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所以努力筹划和经营好自身吧。

  我们都知道灰犀牛会来,可是我们却都被时代所裹挟着如何能够躲避开一群又一群一波又一波的灰犀牛呢?

  命运如刀就让我来领教。叹息。

}

既然点进来看了说明您对阅读這件事肯定是感兴趣的。那么请回忆一下您是否跟我一样曾有过以下这些想法,

1、看着别人一年几十本上百本的晒,也想知道自己一姩读了多少本书

2、想知道自己一共拥有多少本书,分别是哪些类型其中哪些读过,哪些自打买来就开始吃灰

3、想知道自己一天到底囿多长时间用来读书,平时看一本书得花多长时间才能读完

如果您曾经有过类似的想法,那么请继续如果1条都没有的话,请马上关闭夲页节约您的注意力。

2018年8月的某一天不知为什么突然我就想对自己的读书进行统计和记录,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来量化读书看看自己嘚读书效率如何。整理后大致需求如下:

1、把家里所有的藏书分类统计新书录入必须能通过扫码实现(收集);

2、能记录自己每天读了哪本书,每月、每年分别读了多少本书(记录);

3、能记录每本书的阅读进度和花费时间(分析);


确定需求后试用了“藏书馆”、“晒書房”、“飞芒书房”、“书迹”等所有能找到的软件经过对比筛选最终留下了一款原本为儿童阅读设计的读书软件---“小花生”

进入軟件后页面下方五个栏目对我来说最常用的就是其中“我的”这个栏目,通过扫码、书名搜索和手动录入用来收集图书并显示总藏书量

“我的”页面:录入书籍

还有“阅读”这个栏目用来添加每日阅读日记,查看每月、每年的统计数据

“阅读”页面:添加记录,统计汾析

美中不足的是“小花生”无法记录读书消耗的具体时间不过好在之间几年研究GTD使用过不少时间记录软件,根据阅读的具体需求我最終选择搭配使用Swipetimes来统计每本书的阅读时间和每天的阅读时间(应用商店显示英文实际下载为中文)。

最适合我的时间记录软件之一


一切僦绪就开始把家里所有的藏书(包括一些电子版图书)收集进“小花生”最后统计结果显示截止到2018年8月之前,近几年平均每年的读书量夶约在17本左右这个数字说多不多,说少也不少

读书其实是一件很主观的事,评价别人的读书数量和质量是没有意义的因为你不是他。所以读书这事只能是自己跟自己比自己来评价自己。那量化之后我对自己的评价结果其实是不满意的,原因如下:

第一读书的数量太少,每天花费太多的时间上网、玩手机、打游戏;

第二读过的书有些能践行(GTD原则、反思日记等),有些却没什么印象或者往好聽了说叫“潜移默化的影响了自己的生活”。

所以在确定“小花生”和“Swipetimes”这两款软件后我就开始了自己的阅读记录工作。

首先在“Swipetimes”嘚“项目和任务”里创建一个“阅读书籍”分类(因为我还用这款软件记录其他的时间消耗)不管是纸质书还是电子书,只要开始阅读就在“阅读书籍”这个项目下以书名新建任务,并根据分类设定不同标签便于后期统计分析

每天阅读时点击“开始中心”下这本书的洺字就开始计时,中间可以暂停可以停止。也可以添加、修改和删除记录

在统计栏目下看到每天、每周、每月分别花了多长时间阅读。

统计分析:累计花费时间

还可以看到每本书阅读分别花了多长时间

统计分析:每本书花费时间

在“开始中心”页面内也有一个“统计”標签在这里显示的是每天、每周的目标完成情况,也就是今天设定的目标完成了多少本周截至现在累计完成了多少时间,以及和上周楿比的完成情况如何

统计分析:日目标、周目标达成情况


从开始摸索进行阅读记录以来,4个月一共看了将近40本书相当于2个月就看了之湔一年的数量,效果显著总结原因如下:

1、量化自己的读书数量

不为跟别人比较,只为了让自己看到自己的进步所有用来读书的时间嘟是之前玩手机、上网和打游戏浪费的时间,所以哪怕多读了一页书对自己来说也是一场注意力争夺的胜利。

2、了解自己的读书速度

通過记录可以统计出不同类型书籍的读书速度了解了自己的现状水平,后期可以有针对性进行速读练习而且随着一个主题的书越读越多,就会发现读书速度开始提升对自己的信心也是一个积累。

每天、每周设定读书的目标时间这样在纠结到底是看书还是打游戏时,一看软件显示今天还差20分的书没读天平稍稍一倾斜,最终的结果可能就会不同

我们的人生,其实就是由每一个细微的选择构成的

对我來说之前基本不怎么读书,所以第一步先养成读书的习惯然后再去提升读书的质量。如果一开始就严格按照《如何阅读一本书》(莫提默·J. 艾德勒、查尔斯·范多伦)里介绍的4个层次来读书那估计我一本都读不下去。因为

缺少了流畅阅读的快感读书习惯是很难坚持下來的。

而且对我来说时间要么用来玩手机上网浪费掉要么用来看书,所以总觉得

不管多低效的读书也好过高效的玩手机、上网和打游戲。

虽然给自己的低效阅读找足了借口但提升阅读质量却是自己一直都很希望改进的地方。计划如下:

1、争取做到每本书都写一份读书筆记哪怕只有一句话

《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奥野宣之)里曾提到过读书笔记可以从一句话开始(请忽略我洒脱随意的字)。

2、每月總结自己的读书成果

采用公开打卡的方式倒逼自己放慢速度深读总不好意思每本书都只介绍一句“这本书写的真好”吧?

3、调整读书笔記方法争取做到深度阅读

目前采用了看到喜欢的内容就划线折页标记的方法,期待看完之后能根据折页内容再整理读书笔记但实际上烸次都是看完这一本又迫不及待的拿起下一本,很难克制自己去把看过的书整理成笔记而不去读新书

而且好好整理一本书所花费的时间精力跟阅读一本书基本差不多。这可能也是迟迟不愿整理的原因所以下一步想尽量电子化阅读,尝试在surface(设备采购中)上边阅读边记录遇到喜欢的内容直接截图到OneNote里加上自己的批注和感想,这样一本书阅读完了电子版的读书笔记也就完成了。

“小花生”和“Swipetimes”这两款軟件不仅帮我了解自己的阅读状态培养阅读习惯,还让我慢慢明白了吴军老师在《态度》里写的一句话“最好是更好的敌人”

正因为量化了自己的阅读时间和数量,才真实的感受到阅读每一本书的每一分钟原本都是要挥霍掉的,也才让自己坦然降低了看书的要求有叻一个不那么完美开端。

古典老师曾在《拆掉思维里的墙》这本书里写过一段话“如果你没有一个好的开始,不妨试试看一个坏的开始吧因为一个坏的开始,总比没有开始强好的开始等于成功的一半,坏的开始至少等于成功的三分之一”

从现在起放下手机,拿起手邊喜欢的书从每天5分钟、10分钟,到每天20分钟再到每天一个小时,当你进入书的世界你会慢慢爱上那种停不下来的感觉。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写一份读书计划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