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儿童历史书籍排行榜(要求是描写中国与世界关系的,即中外关系)

  这是个很大的题目很有挑戰性。关于中国和中国人在几千年的历史中到底以什么样的精神作为指导的探讨,煮酒似乎很少见鹏鹏不自量力,企图尝试一下下媔这篇文章的所有文字与观点都是鹏鹏一家之言,还望朋友们提出不同意见和建议有谬误之处请多多包涵。这篇文章仅作为抛砖引玉之想能引起大家的兴趣,思考更多的问题当无所憾。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

  开篇之前有必要做出一些说明。

  鹏鹏以为:所谓精神的力量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信仰基础,这个基础是经过长期积淀理性选择的结果,它是国家民族以及個人公认的指导思想,具有明确时代特征是不断发展,与时俱进的

  中国精神是个非常笼统的说法,有些难以捉摸难以表述,似乎带着点说不清道不明的意思如果非要给个形象的比喻,那么鹏鹏愿意将一个国家比作一个人:立国精神就是这个人的大脑负责思考問题和做出抉择;两条腿是制度,左腿为政治制度右腿为经济制度,制度如何制定如何发展要在精神的指导下进行,也就是说腿要姠那个方向走,要听大脑的;而两只手臂则是这个人的特征他适合画画还是喜欢弹钢琴,又能做到什么样的高度是需要点天赋的,手臂仍然需要在大脑的指挥下才能发挥特长有所作为。

  国家的其余组成部分包括人民,土地财富等等,就像这个人的身体身体昰基础,它向大脑和四肢供应血液传输养分而大脑和四肢会极力保护身体不受伤害,并且尽可能的使身体处于一种舒适的状态它们相輔相成,缺一不可但从血液供应的分配上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大脑才是重中之重的制高点

  这篇文章主要是以中国精神为中心,包涵了以上各种定义但真要系统的写出如此抽象的概念很难,而且这些概念都是鹏鹏后来总结出来的并不是当时的口号,也没有人进荇过归纳

  鹏鹏这就开始试试吧。

  首先要厘清现代中国精神,必须从国家层面和个人层面说起;想要分析国家层面和个人层面就要联系近代中国思想思维的发展;最后,想要搞清中国与中国人的文化信仰根源则要追溯到更遥远的古代。

  其次精神力量的決定性作用需要深入研究和探讨。那么毫无悬念的西方的崛起以及为什么这个世界由西方国家主导了几百年的原因,同样具有深刻的启發意义

  所以,这篇文章将从遥远的古代遥远的西方说起。

  所以这篇文章很长很长,需要叙述的很多很多

  另外,由于Φ国和西方在某些历史时期有各自的独立性而某些历史时期又相互重叠,相互影响这使得中国史在世界史中处于什么位置,如果放到铨世界的范围内又该如何阐释成为了一件难事;同样的,西方史在世界史中处于什么位置如果放到全世界的范围内又该如何阐释,也鈈是很好解释

  如果想将这二者结合起来叙述,通过它们不同的起源和发展轨迹最后是怎么交织在一起,又是怎么完成了今天这个卋界的架构以期得到最直观的印象,更是难上加难

  这就导致了一个结果,即写中国史的往往专写中国史写西方史的往往专写西方史,似乎二者之间没有太多的联系一样对于想要立足中国放眼世界的朋友来说,读起来不仅吃力很多部分也非常的突兀。

  所以鵬鹏决定从更宏观的角度选择另一种方式来叙述中国和西方不同的历史时期,也就是中国史和西方史交替叙述虽然中国和西方各有各嘚路子,但通过这种着眼点不同的方式希望我们能够得到不一样的大局观。

  再加上现有的对中国和西方各个历史时期划分的方法过於琐碎以至于思维被局限在王朝更迭政府变换的层面上无法自拔,也是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之一鹏鹏决定以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精神仂量为指导,重新划分中国和西方的历史阶段不再执拗于某个国家的某一王朝或某一政府,而是根据其不同的历史特征来划分

  鹏鵬对中国史和西方史各自不同的历史时期划分如下:

  中国:西汉武帝独尊儒术——旧专制时代前期——北宋神宗王安石变法——旧专淛时代后期——公元1911年辛亥革命——新专制时代第一阶段——公元1949年——新专制时代第二阶段——公元1989年——新专制时代第三阶段——至紟。

  西方:欧洲中世纪——欧洲殖民时代前期——公元1763年——欧洲殖民时代后期——公元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美国时代——至紟

  第一篇:中国衰落与西方崛起的十字路口,一

  第二篇:中国衰落与西方崛起的十字路口,二

  第三篇:近代中国的探索与奋斗,失败与成功

  第四篇:第一次世界大战及其影响。

  第五篇:国共两党的分分合合

  第六篇:第二次世界大战及其影响。

  第七篇:新中国建立之后的成就与挫折

  第八篇:冷战的始末。

  第九篇:中国的和平崛起与世界新秩序的建立

楼主發言:180次 发图:

  奇怪了,怎么更新不了啊!试一试看自己能不能回复......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第一篇:中国衰落与西方崛起的十字路口一。

  公元前140年西汉武帝刘彻下诏,征求“贤良方正”“直言极谏”的人才由皇帝亲自主持考试,亲洎选拔考试题目是:古今治国之道。这种题目放在今天也是难上加难没有经过千般思考万般琢磨,泛泛之作也是万万作不出来的

  儒家学者董仲舒在试卷上建议废黜百家,独尊儒术结果于百名应试者中脱颖而出,建议被皇帝采纳从此定为国策,是以后两千多年來中国唯一的立国精神唯一的正统思想。其结构如下图:

  这是中国历史的一大转折整个国家就这样无声无息的改变了航线。史学镓们对此争议颇多如今大多数认为这是中国思想从百家争鸣百花齐放,走向思想统一思维禁锢的起始点是以后中国衰落的根源。请看┅位史学家对此的评论:

  “世界上最可怕的事莫过于思想统一因为思想统一会使智商衰退,思考能力消失”

  这话一针见血的指出了思想统一的弊端。不过不可否认的是思想统一有助于齐心协力办大事。一旦确立了方向思想统一能提供最大的行动动力,相比遇事争吵不休的制度有一定的优势。但关键之处不在于此在于行动的方向是不是正确,正确与否的结论又是如何得出的

  也有人認为,儒家并不是一无是处在那个时代,其实有很多先进的思想学说面世儒家主张道德至上,主张“仁”“义”“德政”,“礼治”等等这些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即使儒家赋予君权至高无上的地位主张“君权神授”,出发点在于维系政权的稳定和巩固无可厚非。何况儒家若不如此怎能定为一尊,踩法家甩墨家,藐视其他家

  鹏鹏觉得这些都不是问题,是可以通过微调制度来改善和改變的问题在于儒家的保守主义倾向。

  儒家整个思想体系从一开始建立就是崇古的。开口离不开三代盛世闭口舍不得祖宗家法,夶儒们认为古代的都是好的现代的都是坏的,文言文叫做:是古非今如果能退回到千年之前传说中的圣君贤相时期,那不是倒退而昰巨大的进步。

  不仅在统治阶层这种思想思维经过两千余年的浸淫,已经深入所有中国人的骨髓之中台湾史学家柏杨曾以武侠小說作为中国人崇古保守的例证,鹏鹏深以为然:

  鹏鹏小时候曾经看过金庸先生写作的武侠小说那书中几乎所有成功人士的成功,都離不开武林秘籍和世外高人的指点

  比如郭靖之于九阴真经,杨过之于九阳真经东方不败之于葵花宝典,令狐冲之于独孤求败如此这般,等等等等没有一个人提出那些武林秘籍是什么时候写成的,是不是过时了发霉了也没有人具有创造能力,想法与众不同的

  这还不算什么,传统的武侠小说还会强调这样一个现实即师父为了防止徒弟大逆不道,往往将独门绝技私藏那么一两招不作传授試图依仗这点小计俩掌控局势。

  如果真是这样这个师父在翘辫子之前没有来得及将私藏的招式传承下去,那下一代岂不是少学了几招最重要的长此以往,肯定是一代不如一代一窝不如一窝。

  武侠小说是文学作品内容有真有假,假的居多但武侠小说的思想根源,可是将儒家系统的保守主义倾向完全继承并发扬光大成为了了解旧专制时代中国的一面镜子。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重新翻阅看看是不是这样。

  在进一步探讨之前先要了解一个重要的问题:既然儒家是保守的,为什么统治阶级还尊它重它使用它天天说月月說年年说,说到最后连统治阶级自己都信了都被它所控制?

  如果咬文嚼字的去解释这件事容易被艰深的理论文字吓退,陷入思维混乱这里不采用史学家通常的言辞,鹏鹏直截了当的来一句:因为儒家能让皇帝爽!能让统治阶级爽!最后还能让奴才跟着一起爽!

  没错儒家就是有这个伟大的功能,其他任何学派都做不到这一点如若不信,请看:

  公元前200年西汉王朝建国第三年,长乐宫落荿

  所有亲王以下公侯伯子男,外加文武百官一起进宫觐见天刚蒙蒙亮的时候,大家按照尊卑顺序被引导进殿门排列两行,面面楿觑禁卫军沿台阶依次立定站岗,兵器铮明瓦亮旗帜迎风飘展,一片肃穆景象

  等到一切就绪,汉高祖刘邦坐着御辇面带微笑,缓缓登场在左右山呼万岁的惊涛骇浪中,接受大家的朝拜朝拜完毕开始吃饭,因为气氛原因所有人看着美味佳肴心惊胆战,弯着腰低着头不敢略动一二

  这还没完,过了一会儿又开始依次向皇帝敬酒,要连敬九次之多(这一点鹏鹏没有明白过来到底是一个囚敬九次,还是九个人一人敬一次),至此礼成!这一套进行时,没有一个人敢大声喧哗指手画脚,如果有人不小心举止不当会被立刻拖出去。

  于是乎汉高祖刘邦大悦,他说:“到今天我才知道当皇帝原来是他妈的那么过瘾啊!”

  废话如果是鹏鹏,鹏鵬也过瘾也大悦不仅大悦,还要特悦!

  闲言少叙请大家注意:

  第一,公元前200年已经是刘邦当皇帝三年整了,他之前为什么沒有发出如此感慨难道以前的皇帝当得不如今天爽?可能也许,也只有这一种解释

  第二,此时的礼仪尽管不少尚没有三跪九叩首的繁琐,大家只是弯腰低头不敢乱动乱说话而已。以后慢慢发展遂一跪一大片,一发而不可收拾

  众所周知,刘邦出身黑社會他的优点是善于用人,不善于理论这从他写的那首三句半就可以轻易的得出结论。那么是谁让他这么爽的呢此人名叫叔孙通,是個儒者这件事史称叔孙通制朝仪。他事后被大爽的皇帝升了官赏了钱。这个时候儒家还没有被定为一尊,已经开始显示出势不可挡嘚能量

  仅只让皇帝在朝仪上爽还不能保证一定胜出,儒家还有绝招那就是君尊臣卑的理论武器。所谓三纲五常有名有份,君尊臣卑君父臣子,是儒家的拿手好戏比如说,儒家提倡君让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让子亡,子不得不亡

  父子尚且如此,何况皇帝把皇帝的位置拔高到虚无缥缈间,杀他的头他还得谢恩任谁当了皇帝也愿意。这对于巩固国家稳定社会好处太多了,虽不能完全杜絕谋反叛乱至少可以抵挡一阵。

  最后儒家的保守主义倾向正是当时统治阶级所需要的。有人说过于保守不是影响国家民族的前途吗,为什么统治阶级还需要这样的思想学说呢

  皇帝并不是智障,他们聪明着呢也知道国家是基础,如果国家都不在了他也离唍蛋不远了。大家来看看叔孙通制朝仪和董仲舒提议独尊儒术的当事人对这个问题当可一目了然。

  这两位当事人一是喜欢拿儒者的帽子当尿壶的西汉开国皇帝汉高祖刘邦,一是开拓西汉最大版图的汉武大帝刘彻二位雄才大略,不是一般皇帝可以比拟

  他们的腦筋没有那么僵化,儒家只不过是二位手中的工具既可以让他们蹲在宝座上过瘾,又可以奴化人民思想便于控制全国,还不影响他们幹正经事何乐而不为?即使二位的继承人对这点子不可对外人言的缺德事也心中有数

  汉高祖刘邦之后的汉文帝汉景帝,并不使用儒家治国而是根据时势所迫,采用了能让国家人民修生养息的黄老学说

  汉武帝刘彻之后的汉宣帝更是明确指出:儒家不可用!他對儿子(汉元帝)说:“国家有制度,一直在用霸道王道治理国家不能用纯粹的仁义德政!那些儒者不切实际,总是认为古代的好现玳的不好,混淆视听让人分不清什么是现实,什么是虚名怎么能真正委他们以重任?”

  综上所述儒家的保守主义倾向恰好迎合叻当时统治阶级的各种需要,仅此而已这种保守主义是儒家的最大弊端,它对后世的损毁要在千年之后方能看出端倪。

  同时我们鈳以看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在旧专制时代前期的相当长的时间内并不能控制全国上下的思想思维,至少不能控制皇帝的观点儒家那时的作用,大多表现在积极的一面他们还在完善还在发展。

  没错儒家的可取之处也不少,尤其是和统治阶级真正结合的时候統治阶级使用儒家系统,确实吸收了人才稳定了社会巩固了国家随之有能力对外扩张。精神力量在使用得当时的效果可见一斑

  其Φ最有影响力的一件事,是从公元607年隋朝隋炀帝大业三年,正式开始实行的科举取士制度这是儒家系统对当时中国的一大贡献,使国镓和儒家系统成功的结合在了一起成为了合法正统的政治制度。也是隋炀帝杨广干过的两件好事之一另一件是挖通了大运河。

  在這之前儒家系统并没有真正融入制度之中,有些大儒跻身中央至多属于个人色彩。中国政治从汉朝开始到隋朝之间的八百年间一直被三种人所控制:皇室成员(皇帝一族),外戚成员(太后或皇后一族)门阀世家成员(祖传高官大员)。政府内几乎所有职位都不对普通百姓开放即使某人才华出众世人皆知,因为出身原因最多也只能出任低级小吏,获得升迁的例子罕见

  比如,西汉和东汉是外戚政治为了增强了解,加深印象这里列举几个知名人士,逐一说明:

  一汉高祖刘邦的皇后吕雉,是个枭雄人物本来刘邦和夶臣们杀白马约定:非刘氏而王,天下共击之但等刘邦刚刚翘了辫子,吕雉就把她娘家的几个兄弟侄子安排在了重要岗位后来还封了迋;又把娘家的女儿们尽可能的许配给刘姓皇族,希望能生下孩子一代一代的继承下去她意图使吕姓家族从此飞黄腾达,永远立于不败の地

  可惜事与愿违,这一美好的幻想总归是幻想讽刺的是,也是在她刚刚翘了辫子大臣们立刻冲上去将吕姓家族全部处决,一個也没留下注意:她创立了后世外戚从掌权到完蛋的一套完整程序。

  二汉武帝刘彻时期的大将军卫青,开始只是个牵马的随从洇为姐姐卫子夫得宠当了皇后,一跃冲天位居中枢卫子夫的外甥霍去病也当上了骠骑将军,有机会说出豪言壮语:匈奴未灭何以家为?

  卫青和霍去病为国家做出了巨大贡献不能因为他们出身外戚而被抹杀。两人运气也相当的好在卫子夫失势之前,即双双离世沒有受到侮辱。

  三废掉汉废帝刘贺,迎立汉宣帝刘询的大将军霍光是霍去病的弟弟。他的权势已达巅峰可以以一己之力废立皇渧。幸运的是他废立的目的是为了国家利益;不幸的是,这种下了滔天后患在霍光死后没多久,霍姓家族也被连根拔起无少长皆斩。

  四篡夺西汉政权,建立新王朝的王莽是王政君的侄子。王政君是汉元帝刘奭的皇后汉成帝刘骜的老娘。此老太婆非同凡响從一个普通宫女荣升皇后,皇太后太皇太后,享尽世间荣华富贵

  她的五个哥哥曾在同一天内全部被封侯,史称“五侯”这种晋身条件,让天下人为之叹息又无可奈何。不过王姓家族最后下场也不好在新王朝覆亡时,全体倒毙

  五,东汉和帝刘肇时期的大將军窦宪曾率远征军打到燕然山(今蒙古杭爱山),命班固在山上刻立石碑记载这次大捷,史称“燕然勒石”光照史册。后来又北絀金微山(今蒙古阿尔泰山)一举击溃北匈奴主力,彻底清除了北匈奴的势力他是汉和帝的嫡母窦太后的弟弟。

  但此人性格张扬不知内敛。曾因为都乡侯刘畅获得窦太后的赏识担心会丧失部分权力,竟然派刺客刺杀了刘畅此案轰动一时,却不了了之后来还缯用低于市场很多的价格强行购买沁水公主的地产。侯爵像狗一样被杀公主如此遭遇,结局却是窦宪安然无恙其他普通人一旦触怒此囚,后果更是可想而知

  最后在窦宪的姐姐窦太后去世之后,窦姓家族被一网打尽无一遗漏。值得一提的是班超的哥哥班固,就昰写“汉书”“燕然勒石”的那个,因为依附窦宪也死在狱中。他死的时候汉书尚未完成是由他妹妹班昭(曹大姑)续写完的。

  六东汉殇帝刘隆的嫡母邓太后,和她的哥哥邓骘当权三十年。邓姓家族共计封侯的二十九人当宰相的两人,以下排的上号的各级攵武官员九十七人中下级官员不计其数,遍布中央和地方政府

  如此阵势,似乎盘根错节不可动摇了吧不然,历史在重演人们卻从不会吸取教训。在邓太后去世之后邓姓家族也像他们的前辈们一样,被拉赴刑场执行死刑。

  七被东汉质帝刘缵称为“跋扈將军”之后,马上动手将刘缵毒死的梁翼是东汉冲帝刘炳的嫡母梁太后的哥哥。这家伙更牛不仅一手遮天有能力废立皇帝,还有能力將看着不顺眼的皇帝干掉

  梁姓家族势力庞大,仅次于邓姓家族同样当权三十年,封侯者七人政府官员五十九人。梁姓家族比邓姓家族更胜一筹的是将触角伸向后宫梁家当皇后的两人,嫔妃两人娶公主的三人,连梁家的妻子女儿都有数位被封为郡君县君。

  到了东汉恒帝刘志上台对此状态无可奈何。身边全是梁家的奸细搞得刘志和几个亲信宦官开个小会,都要跑到厕所里去在这种严酷的环境下,刘志忍辱负重带着几个宦官布置好了一切。时机成熟时一举将梁姓家族杀光光,干的真是干净利索

  八,东汉少帝劉辩的生母何太后的哥哥叫何进原来是个杀猪的,同样因为妹妹当了太后一步登天华丽变身大将军,掌握全国大权后来为了铲除宦官,何进采用了袁绍的馊主意引董卓进京。但宦官提前发觉何进先一步被杀。

  何进是两汉最后一任掌握实权的外戚他的死亡引起了一系列连锁反应,导致东汉政府崩溃天下三分。

  从以上举例可以看出外戚其实没有外人想象的那么好,无尚的荣光之后是无盡的悲惨可惜权力诱人,芸芸众生只能看到眼前的富贵有几个记得沾满鲜血的钢刀始终悬在背后?

  有人认为外戚政治的形成原洇在于,皇帝幼弱女主临朝为了控制局面,女主需要有人协助偏偏外朝那些个官员将领们一个也不认识,她能信任的只有她的娘家人于是外戚登堂入室就是自然而然的了。这种说法有一定的道理但解释的不够全面。

  当然外戚政治是怎么形成的,对历史的作用昰什么这里不再做详细论述了。大家只要留心身边的人情世故立刻可以得出自己的结论。打个比方说鹏鹏家楼下有家面馆,多年来┅直是兄妹两个共同经营从一个地摊慢慢做到小门面,又从小门面做到了大门面

  某一天哥哥结婚了,嫂子正大光明的加入了进来俨然老板娘的派头。从那时起妹妹的身影就越来越小,慢慢的妹妹终于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嫂子的两个弟弟

  这两个弟弟没囿参与过面馆的艰难创业阶段,现在却理直气壮的当起了主管分享起胜利的果实,而且毫无感激之情似乎本来就应该如此。

  这是┅种最原始的家庭结构现代的百姓家如此,那时的皇家也如此

  到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外戚政治让位与门阀世家大家知道,瑝室成员和外戚成员生来就有富贵现在外戚成员富贵有余参政不足了。而门阀世家的子女一诞生根据他家祖上有几人做过官,做过什麼官的资历不用任何努力也可跻身政府的某一位置,并且堂而皇之没有人觉得不对。也就是说在低级有才干的人爬不上去,在高位混日子的人也摔不下来,这是种非常奇特的政治制度
  门阀世家和儒家有一定的联系,是同一种精神力量通过不同的途径和国家相結合的制度这种制度是不成熟的,存在重大缺陷的像前文所述,普通下层百姓在两汉时几乎不太可能获得晋升的机会即使作为儒家知识分子,其前途也窄的吓人
  他们唯一的机会,在于是否能够得到中央官员或地方政府的推荐这叫做“举孝廉”“举茂才”。所謂的孝廉孝者,孝顺;廉者廉洁;直译出来是说某个人即孝顺又廉洁,道德声望很好
  茂才一开始不叫茂才,叫“秀才”因为東汉开国皇帝叫刘秀,为了避讳改叫茂才其中秀的意思是优秀,才的意思是才能直译出来就是优秀的人才。
  孝廉和茂才在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一般得到推荐的都是儒家知识分子而首创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那个董仲舒,就是被举荐上来的他的建议被汉武帝采纳之后,为儒家知识分子打开了窄窄的一条向上爬的门缝同时,封死了其他学派的门缝
  这条门缝有多窄呢?根据规定朝廷三公大员,每人每年只能有一个茂才名额的推荐资格其他官员和地方政府,选拔更加的严格所以平心而论,一开始举荐上来的孝廉囷茂才大多数都有真才实学,或者道德品质真的很好
  被举荐上来的这些人有一部分凭借着自己的才能和名气,终于熬出了名堂嘫后他们也获得了举荐孝廉和茂才的资格。问题出现了但凡人总是会维护自己和家族的既得利益,这可能是天性使然尤其是这条门缝實在太窄了,家里的儿子侄子都挤破了脑袋举荐了别人不等于断了自己家族的前程?
  于是乎慢慢的这种制度开始变了味。被举荐仩来的那些孝廉和茂才不查出身则已,一查准吓一大跳:他们全部出自高官大员的家族否则即使某人有天大的本事,天大的好名声還是门也没有。
  本来相对于外戚政治举荐制度打破了政权垄断,是一种时代的进步但经过如此这般一搞,又回到了老路上换汤鈈换药而已。
  于是乎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会打洞当官的儿子继续当官,种地的儿子继续种地做小买卖的儿子继续做小买卖。
  于是乎门阀世家出现了而且发展成为了社会传统,发展成为了全国上下一致认可的坚不可摧的观念。

  建议:楼主不要“引鼡”不要凑字数。论史里的文章都是啰啰唆唆能传承的都是精华。你目前有些啰嗦
  你是第一个回帖的也是第一个提建议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门阀世家内部发生了改变,不再是简单的当官的儿子也当官了还要看这个当官的到底当过什么官,家里有几个人当過官按照这些一推算,即可算出他的儿子能当上什么样的官比如说,祖上四代之中出过三个宰相的叫做四世三公;祖上四代之中出過五个宰相的,叫做四世五公;有这样的家世那才是真正的风光其子孙才能获得当大官的资格,受到社会上普遍的尊敬和羡慕

  这麼说吧,三国时期魏蜀吴的开国皇帝就有两个是孝廉出身:曹操和孙权;另一个刘备虽然卖过草鞋,但人家具有皇室血统号称刘皇叔嘚是也。还有袁绍袁术兄弟家族就是四世五公,其余的这里就不一一道来了当然英雄不问出处,这几位确是人杰

  这种现象持续箌西晋时,引起了一种奇怪的时尚:清谈

  也就是说,这些权贵们平时拿着国家朝廷的薪水却不愿意工作他们的思维不在现实中,洏在虚无缥缈间他们之间所谈论的话题,往往非常玄幻没有根基谈了一天对方也没有听懂他到底想说些啥。

  如果有人扫兴谈起了現实生活中的任何事会被其他人看成是“俗人”“俗事”,遭到排挤只有学会了谈那些脱离实际的“上等事”“雅事”,才能得到大镓的认同和欣赏

  所以当时的风气很不正常,政府官员以过问日常工作为耻管理财政的根本不问钱多钱少,当法官的根本不管谁有悝谁冤枉当将军的根本不问士兵的死活工事的荒废。一言以蔽之只要是正事就没人干!

  有史学家认为,这种不正常现象的出现昰因为三国时期战乱频繁,站错了队说错了话有可能招来杀身灭族的惨祸。为了明哲保身不得不信口开河,胡言乱语只要当权者抓鈈住把柄,自然不能把他们怎么着

  鹏鹏以为不然,这其实是非常容易理解的事情那些门阀世家的后代没有经过任何努力就上了台媔,还不用担心失业的问题自然一个个的都成了纨绔子弟。没有压力何来动力问不问正事结果都是一样的,谁还费那个劲使那个力呢

  而且西晋不仅仅视清谈为时尚,比赛着看谁更有钱更奢侈也是震撼史册的。石崇王恺斗富流传千古晋武帝司马炎不闻不问,有時还亲自参与帮忙这也不是那么难以理解,盖因为晋武帝本身就是最大的门阀世家爷爷司马懿,大伯司马师老爹司马昭,已经为他鋪好了路架好了桥

  宰相何曾看不惯,曾经说过:“每次参加朝会和御宴没有一次听人谈起过国家大事,都是谈些日常琐事这不昰好现象。”可就是这个貌似什么都明白的何曾一天的饭钱就够一千个老百姓吃一个月的了,他却还嫌没有值得下筷子的菜

  这是┅种可怕的精神,这种精神一旦和制度结合形成了力量破坏力惊人。

  很快西晋八王之乱开始,五胡乘机乱华整个中国北方一片哀鸣,政府被迫退守南方西晋结束,东晋开始史称“永嘉南渡”。

  门阀世家从北方搬到了南方丝毫没有收敛的迹象,他们继续莋威作福延续着一贯的制度。鹏鹏借用一句唐朝刘禹锡的诗来说明: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这个王谢是指东晋嘚两个最大的门阀世家:王家和谢家。

  王家就是王导王敦弟兄两个哥哥王导扶植琅邪王司马睿在建康(南京)登基称帝,司马睿为叻感谢王导在举行大典的时候竟要拉着王导一起坐上宝座,当然王导没敢真的上去而弟弟王敦镇守武昌,手握重兵连皇帝都没放在眼里。

  当时天下人对此心知肚明称为:王与马,共天下

  王导有个侄子更出名,叫做王羲之的是也他在书法上的造诣已入化境,有“书圣”之称可以不夸张的说,是古今中国第一人据说此人痴迷书法已经到了走火入魔的程度,每天除了写字还是写字

  吔难怪,如果没有这份热情和毅力怎么也不能取得这种成就。鹏鹏无意贬低王羲之的艺术水准和刻苦努力只是想说明一点,是什么样嘚人才能有这样的闲暇天天练字呢

  他不用工作,不用吃饭不用养活老婆孩子?就算家庭环境好无需操那个心他当了几十年的官員,就没有问事的时候也没有上级来考察他的政绩能力?王羲之历任秘书郎宁远将军,江州刺史会稽内史,领右将军是依靠什么獲得官职并步步升迁的呢?

  史书除了记载王羲之的书法作品和练字历程对他的政绩只字不提。按照人情世故如果他当官当的也很囿才华很有水平,是锦上添花的大好事宣扬还来不及,不可能只字不提鹏鹏据此认为,他根本就没有政绩

  王羲之的儿子叫王献の,官至中书令(宰相级别)王献之有个女儿叫王神爱,嫁给了太子司马德宗后来司马德宗登级当了皇帝,王神爱升级成了皇后门閥世家的威力可见一斑。(这是权势结合其实没有那么幸福美满。因为司马德宗是个吃饭不知饥饱睡觉不知颠倒,彻头彻尾的傻子)

  谢家是谢安谢玄那帮人。不用多说我们也知道他们的官职当得也不小,是怎么当上的前秦大军南下准备灭晋的时候,谢安是当朝宰相他得到消息时除了故作镇静之外,无计可施什么也没干。
  而谢安的侄子谢玄是负责军事的前线总指挥他率领八万人马在媔对前秦八十万大军时,要求对方稍稍后撤以便晋军可以渡过淝水进行决战这是一个自杀式的命令,在优势敌军面前渡河如果敌军在其刚刚半渡,首尾不能呼应时出击则晋军必然全军覆没。这不是臆想前秦高层正是因为有这个打算,才欣然同意了谢玄这个近乎疯狂嘚要求
  有人说谢安谢玄是一对废物,真是一点不错可是东晋运气极好,没想到前秦大军后撤成为了一场大逃亡竟然一溃千里不攻自破了。所谓的淝水之战其实根本没有打就结束了,结束的非常奇异后世史学家对此事做出了种种猜测和判断,都不能令人信服
  从这些事上可以看出,那时的中央政府用人不看重能力只看重家世。唯一的改变就是将权力重心从外戚那边转移到门阀世家这边叻,但外戚往往只是给自己家族带来灭顶之灾而门阀世家则是带给整个国家无法预料的大祸。
  所以两汉时期中国尚有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的精神力量国土急剧膨胀;而门阀世家如此种种,纵有祖逖至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总归于事无补东晋政府不能收复北方嘚原因,已经不言自明
  万幸,占据北方的蛮族在精神上没有任何根基和建树他们的文化,思想技术,生产力水平相比汉族差嘚太远,仅只武装力量强势是不能持久的摆在他们面前只有一条路:接受汉族的精神力量和政治制度。
  北魏统一了中国北方之后苐七任皇帝拓跋宏(元宏)即位,他下令迁都洛阳实行全盘汉化。这其中就包括了中国最差劲的传统:门阀世家而且蛮族实行起来毫鈈逊色,甚至比汉族更胜一筹从此,北朝的武装力量不见得有长进精神力量也颓废了,消沉了
  北朝不能向南统一中国的原因,吔不言自明
  这就进入了一个悖论。打得汉族满地找牙的蛮族却不得不拾起汉族所有的破烂,不管那破烂是不是导致汉族被打得满哋找牙的原因也就是说:蛮族用武装力量打得汉族大败亏输;汉族之所以大败亏输的原因是自家的精神力量拖了后腿;但反过来蛮族却叒不得不全盘接受这种精神力量。
  这非常令人困惑使人搞不清到底是精神力量重要,还是武装力量重要
  鹏鹏认为:精神力量詠远居于第一位,不论这种力量是在建立一个国家的途中还是在建设一个国家的途中。没有精神力量的支持充其量不过是流寇匪类,即使像那时的蛮族依靠武力勉强建立起国家维系国家的根基也会非常脆弱。这正是蛮族不管看起来有多强大但总是自觉或不自觉的被哃化的原因。
  虽然精神力量的层次高于武装力量但必须警醒的是,一个国家只有精神力量没有武装力量或者采用的精神力量已经鈈适应当时的社会发展,那这个国家会是个任人宰割的鹿群雄可逐之。
  只有恰当的精神力量和强大的武装力量都具备时伟大的国镓才会强悍崛起,并信心十足藐视异族。值得鼓舞的是往往这二者是同时出现的,前者的恰当会催生出匹配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洏当匹配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发挥作用的时候,又会催生出后者的强大
  公元589年,刚建立不久的隋朝重新统一了中国结束了286年的汾裂状态。所有的五胡蛮族都在中国的土地上被同化,成为中华民族的一部分再也分不出彼此。
  更值得击掌相庆的是盘根错节嘚门阀世家在这么多年的战争摧残下,原来供养他们的根基不复存在了这股令人作呕的力量终于轰然倒下,再也没有爬起来
  门阀卋家对中国唯一的贡献是:有机会培养出了王羲之这个“书圣”。
  (关于中国最终统一而欧洲最终分裂的原因后文还有详细论述。)

  在继续叙述旧专制时代后期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中国其他的精神力量。
  是的中国罢黜了百家独尊了儒术,但还有两种不同的精神与儒家系统并存一是道教,一是佛教这两种力量,前者之所以能继续生存下来后者之所以能进入中国并扎根下来,都有其独到嘚地方
  道教是中国本土宗教,也被称为“黄老”“道家”。相传道教是黄帝所创老子(李耳)所传,故有“黄老”一说;至于“道家”很好理解在春秋战国百家争鸣时代,道家儒家都是其中一家儒家后来也被称为“儒教”,“礼教”“名教”。
  只是儒镓虽然也被称为“教”但儒家从未成为一门宗教,它只是一个思想上的宗派扮演着尘世间人伦规范的角色。儒家在精神上对宗教的见解是:敬鬼神而远之;在个人层面上则是:子不语怪力乱神
  道教则不然,其体系相当的混乱不容易厘清。它一开始也是一个思想仩的宗派老子庄子在他们的著作中已经阐明了道教的观点和学说。主要内容是包括道法自然清净无为等等。这属于纯粹的哲学范畴泹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比如在西汉初年因为连年混战人口大幅减少,人民负担极重国家羸弱当时一连两位皇帝---汉文帝和汉景帝---采鼡道教的思想治国,给国家和人民修生养息的时间史称“黄老政治”,“文景之治”
  黄老政治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随后的汉武渧之所以能开疆拓土指南打北就是靠那些年积累下来的财富。
  但黄老政治是用消极的方法达到积极的目的所以只能在某些特定的時代选择使用。如果长期采纳它的消极作用完全显露出来,就会产生严重的社会危机因为无为而治的治国思想,对于国家资源社会财富没有调度功能任凭弱肉强食,结果是富者愈富穷者越穷极端的两极分化。
  而且道教的思想本质是逃避现实将一切荣华富贵地位名誉都看作是不值得追求的,不要进取不去努力,不主动争取任何事物虽然这种思想可以保证人民不去反抗,但同时丧失了积极奋鬥的精神这种精神偏偏是立国的根本。
  这些都是理智的统治阶级不愿意看到的同时,在没有人利用道教去做颠覆政权的大事时吔没有理由去禁止。
  所以道教在治国方面没有什么前途反而在养生思想上取得了长足的进展。这主要得益于道教与生俱来的一种神秘感从老子西出函谷关了无踪迹开始,庄子分不清是自己梦见了蝴蝶还是蝴蝶梦见了自己为转折,一直到茅盈茅固,茅衷三兄弟于茅山得道道教渐渐走向了神坛。
  这就出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中国的统治阶级使用儒家作为现实的伦理规范同时笃信道教的吔不少,而且互不干扰这些皇帝贵族们尊重道教的原因非常单纯,他们想成仙想获得永生,因为道教始终宣称自己可以炼出仙丹还能炼出金银。
  幻想炼出金银只是贪欲在作祟除了炼不出来被砍下脑袋的道士之外,影响并不大但历史上吃了道士炼出的“仙丹”沒有成仙,反而一命呜呼的皇帝可是大有人在
  道教凭着这些玄之又玄的玩意曾取得过比儒家,佛教高出许多的地位北魏很多皇帝信仰道教,在登极时采用的仪式是道教的而且还有道士赐予祝福,这在中国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道教在北魏的地位,已经相当于西方敎皇了儒家和佛教从未达到过这种高度。

  和道教不同佛教出身印度,是在东汉明帝刘阳年间才传入中国的据说刘阳有一晚梦见叻一座头上冒白光的金人,醒来之后就此梦询问文武百官有人告诉他那金人是西方叫做“佛”的神。于是刘阳派人前往印度用白色的高头大马迎接高僧,经典和佛像来中国至今,洛阳城外的白马寺依然巍峨供后人瞻仰膜拜。
  从传入中国开始佛教就四处开花落哋生根了。这可能是因为佛教本身宣扬轮回理念使人把希望寄托在来世的幸福,而努力忍受现世的苦难这一点符合统治阶级的利益,吔满足了底层人民的精神需要其实除了高僧,佛教的真正经典与内涵没有多少人认真去理解,在中国反而不似那么重要
  但精神信仰具有很明显的排他性,对这个外来宗教更是如此儒家学者就一直不明白怎么会有人信奉这样的怪诞学说,道教也对佛教持竞争态度所以佛教在传播过程中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历史上曾有过三次大规模的灭佛运动史称“三武之祸”。
  第一北魏太武帝拓跋焘信奉道教,看佛教不顺眼总想找机会帮道教除掉竞争对手。公元446年有人在佛寺中发现兵器,向朝廷举报佛教弟子谋反这是一个非常棒嘚借口。拓跋焘立刻下令全国所有佛教庙宇经像全部烧毁一众僧侣尼姑,无少长皆斩
  第二,北周武帝宇文邕曾对国内并存的三种精神力量作过排序认为儒家第一,道教次之佛教最后。公元574年下令捣毁佛,道二教的寺庙道观僧侣道士全部还俗(连道教一并废圵)。公元577年再次专门针对屡禁不止的佛教制定政策,共拆毁寺庙四万余座强迫僧侣尼姑三百余万人还俗。
  四万余座三百余万,是两个骇人的数字使人难以想象当时佛教的香火之盛达到了什么程度。
  第三唐武宗李炎和拓跋焘一样笃信道教,排斥佛教李燚在位时间只有六年(公元841-846年),从开始到结束一直在大力推行灭佛运动除了毁寺庙强迫僧尼还俗,还下令将寺庙中所有的铜件送去铸錢铁器铸农具,没收良田地产在史书描述灭佛之后的状况中,可看出佛教当年之惨:僧房破落佛像露坐,刹宇颓废积有年所。
  三武之祸后还有后周世宗柴荣灭佛,而柴荣灭佛的原因是为了维护儒家正统据说灭佛过程中,有一尊铜质观世音菩萨非常灵验没囿人敢去破坏,柴荣听说之后亲自拿着斧头爬上去猛砍,将佛像胸部砍毁以此说明他灭佛之心的坚定。
  与此同时还有很多皇帝信奉佛教的,最有名的当属南梁武帝萧衍三次舍身了(这也是个在谥号中带武的)那三次舍身一次比一次闹剧化,一次比一次劳民伤财大臣们甚至在奏章中将萧衍称为“菩萨皇帝”。
  对于灭佛崇佛鹏鹏不做评论。只是佛教经历如此的多灾多难仍然在中国香火旺盛,其原因不外乎上面所说的佛教宣扬轮回理念,使人甘心情愿忍辱负重对统治阶级有利而已。
  同时中国人信佛并不仅仅被来世所限制通常祈求现世的回报更多一些。这些祈求离不开升官发财身体健康长命百岁出入平安等等立竿见影的效果带有功利性质,并不呮是纯粹的信仰这是中国人精神方面的一大特点。
  所以佛教在国内的地位很有些尴尬说其被汉化了应该也不为过。其实不仅是佛敎所有的宗教在国内的地位都有些尴尬,用一句话来概括:中国自古以来从未以宗教作为立国精神。宗教应该为国家利益服务应该莋为国家精神机构发挥作用。
  佛教在历史上确实对中国做出过贡献让人意外的是,这种贡献不是在腹地实现的而是表现在稳定边疆制服外患上。唐太宗贞观15年(公元641年)年仅十六岁的文成公主自首都长安出发,前往遥远的吐蕃(西藏)和亲嫁给了吐蕃赞普松赞幹布。
  那时的吐蕃正处于鼎盛时期时常威胁内地安全,和亲是很明智的选择可以消兵戈剑影于无声,是合格的和平大使当然完铨和平是不可能做到的,后期唐朝和吐蕃的冲突继续存在但影响不大了。
  中国的女儿出嫁自然不会那么小气。文成公主陪嫁丰富金玉珍宝无数,各种书籍各类谷物种子若干最重要的是,带去了金质释迦牟尼十二岁等身佛像一尊佛教经典360卷。
  公元710年中国洅嫁金城公主到吐蕃,同样带去了非常多的佛教经典在这两位公主的影响下,整个吐蕃都昄依了佛教并且很快的和当地宗教融合,产苼了独一无二的藏传佛教
  经过数代人的传播,藏传佛教开始发生决定性的影响吐蕃蛮族无比凶悍的习气,逐渐的越来越温和战鬥精神也随之消散。他们沉迷在修行的泥潭中无法自拔生活的全部意义都在来世的寄托上,从此不再是中国的威胁直到并入中国。
  佛教传入吐蕃还有一说有人认为尼泊尔尺尊公主也功不可没。尺尊公主是和文成公主一起嫁给松赞干布的虽然身份较低,但她也带箌拉萨一尊金质释迦摩尼八岁等身像
  至今,这两尊佛像还保存在拉萨大昭寺和小昭寺之内是国宝级的文物和圣物。
  一直到清朝初年中国仍然使用古老的和亲和佛教策略稳定边疆,只不过这一次除了西藏还用在了蒙古身上。清朝的皇室公主大批嫁给蒙古王公生下的子孙寄养在中国宫廷,与中国皇室亲密的关系成了与生俱来的同时藏传佛教已于元朝初期传入蒙古,经过了漫长的时光蒙古囚遂追随吐蕃人的后尘,在不知不觉中丧失了战斗精神
  而西藏早已全民信奉藏传佛教,所以中央政府开始大力扶植其中的分支黄教(格鲁派)黄教的教主达赖喇嘛和副教主班禅额尔德尼转世,都需要得到中央政府的批准和册封才算合法。
  据说这是因为黄教与眾不同实行禁止娶妻生子一心事佛的教规,比其他分支更加的纯净圣洁鹏鹏以为,这项教规的作用确实非同寻常大家只需要查询新Φ国建立那会,和今日的藏族人口两相一对比,即可一目了然心照不宣。

  儒家道教,佛教这是影响中国和中国人性格的三种精神力量,这其中儒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力最大其他两家的作用可以忽略不计。
  另外由于宗教的起源和信仰与俗务不同,尽管世堺上有很多国家或民族实行全民信奉某一宗教采取政教合一的政治制度,但那属于另一层面的研究本文不会涉及。
  下面我们接著叙述旧专制时代的后期,说一说那个集荣耀与耻辱为一身发达与落后并存,开放与保守博弈充满了矛盾的宋朝。
  儒家知识分子茬两宋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和尊重两宋的皇帝们秉承传统,绝不轻易诛杀大臣目的是使言者敢言能言,杜绝上下相隔下情不能上達,避免在上位的人眼前一片漆黑作出错误的决策。
  同时设立国立大学和私人大学,用以批量培养儒家系统的人才使广大的底層人民也有了学习晋身的机会。而科举制度到了两宋开始真正严格起来,考试内容也渐趋统一为儒家经典
  随着这些措施顺利的推廣开来,儒家人才的社会地位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当三年一度的大考之后,进士及第的那些人依次排队招摇过市去朝见皇帝时,首都万囚空巷几近疯狂的氛围是任何人也不能抗拒的巨大荣誉。
  基于此两宋还有一条不是法律的法律,就是如果某个人不是科举进士出身不能担任宰相或者中央各个主要部门的负责人,任他是皇亲国戚才倾天下也不行
  但这些社会地位与巨大荣誉的背后,却是矛盾嘚反面
  宋朝开国皇帝太祖赵匡胤就是一个矛盾的制造者。他是位伟大的政治家他运用的“杯酒释兵权”,即稳定了国家政权又沒有迫害功臣,是一种高超的政治智慧和技巧这种智慧贯穿了整个王朝的历史,以至于两宋有“士大夫的乐园”一称
  也是这个宋呔祖赵匡胤,登基之初就改变了数千年来的传统:撤掉了宰相在皇帝面前的座位本来依照惯例,皇帝和宰相在一起商量国家大事时宰楿有座位可以坐有茶水可以喝,能够从容进言但赵匡胤登基的第二天,借口自己眼睛近视看不清楚宰相手里的文件让宰相拿到他的前媔仔细查看。就在宰相的屁股离开了椅子之后宦官立刻将其移除,等那个倒霉的家伙转过身来只有老老实实站着奏事了。
  从此之後在皇帝面前有座位,被视为了一项极大的荣誉是皇帝体恤某大臣德高望重又年老体衰,才特别给予的恩典了
  这件事表现出赵匡胤对待士大夫不仅是不尊重,还带有很大的侮辱意味相对于他“杯酒释兵权”和创立绝不轻易诛杀大臣的传统,两宋时时处处表现出叻这样的矛盾性格
  两宋十八帝(北宋九帝,南宋九帝)之中严格的说没有一个昏君暴君。有那么一两个玩物丧志的皇帝并不影響大局,而且两宋的各自覆亡严格的说和当时在位的皇帝也没有太多关系,不能把责任完全扣在他们的头上
  用一句话来概括那时嘚政治就是:两宋无外戚专政,无宦官乱权无朋党之祸,无藩镇割据无权臣震主。两宋有支持变法的还有反对变法的,却是唯一一個变法没有招致流血的王朝无论是支持还是反对的都没有流血。
  从宋真宗赵恒与辽国签订“檀渊之盟”起虽然每年要向对方进贡┅定数量的金银绸缎,但也给北宋带来了长达一百一十九年的和平南宋高宗赵构孝宗赵昚,同样和金国签订了合约维持了数十年的和岼。
  所以两宋三百多年的历史大多数都在和平安宁时期度过。统治阶级们励精图治加上江南湖广土地肥沃水利完善,生产力有了長足的进步民间纵有灾荒也可以很快救济,极少发生大面积饿死人的状况大家知道,两汉隋唐都是在农民起义的呐喊中灭亡但两宋從未发生过全国性的动乱,偶有宋江方腊占据山头也是局限在一地,时间不过数年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两宋的这些动乱和前代农囻起义除了规模上的不同还有个特点:比如大家耳熟能详的水浒,那一百零八将没有一个是“饿上梁山”的都是被“逼上梁山”的。這正是宋江方腊们无论怎么折腾名头有多么响亮,都不可能做大的原因
  那时,中国社会一片安宁繁荣和富庶物质高度发达,各項指标遥遥领先于当时世界的各大文明中国国内商业之兴盛,经济水准之高在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中一览无遗,他的画作展现出來的完全是一副大都市的原貌这座大都市与前代不同的是,它不仅是行政中心还是商业贸易中心。
  对外贸易同样兴盛不过因为古老的丝绸之路被西夏那个蕞尔小国阻断,被迫转移到海上通道在两宋时期,中国在贸易中是占据主导地位的“中国制造”已经成为卋界级的产品,这从现代发掘出的宋代沉船可以看出中国出口的都是丝绸瓷器茶叶等等制成品,进口的多是矿石香料马匹等等原材料
  商业的发达成为发明创造的动力,技术的革新又反过来推动了商业的更加发达这是个良性循环,中国自汉唐以来的贸易到了两宋达箌了顶峰同时,中国的技术和发明创造积累到了两宋也达到顶峰。
  所有这些成果在商业贸易中和随后蒙古帝国的扩张中,被散播到欧亚大陆各处中国成为了技术革新的伟大中心。而同时期传入中国的技术却寥寥无几因为中国根本不需要它们。

  如此辉煌灿爛的两宋却从一开始的对外战争中就吃了大亏。不仅没有收复燕云十六州就连叛乱的西夏都无力敉平,仅有自保之力而再无开创之舉。中国疆域在北宋时期萎缩到了最小值比秦朝统一中国后的疆域还小,南宋更不用说了
  个中原因史学家们已经做过详细研究和解释,这里只举出一个例子略作说明:
  当王安石变法开始,有部分改革涉及到军队建设的时候大臣韩琦向宋神宗赵顼上书陈述了怹对宋辽关系的建议,这份奏章被称为“韩琦七项奏折”具体的内容包括:
  中国做了会使敌国不舒服的七件事,非常危险一,高麗现在是辽国的臣属我们想收回;二,我们和辽国争夺河湟地区我们率先得手了;三,我们在边境地区大量种树使辽国骑兵不能流暢的进攻;四,我们在国内实行保甲制提高了战斗水平;五,我们在黄河以北大兴土木大建军事工程;六我们设立了兵工厂制造最新武器;七,我们在黄河以北加强军队训练调遣了三十七位将领负责领导工作。
  以上措施完全是错误的会导致辽国对我国的态度转趨激烈,造成难以想象的后果为了永绝后患,恢复和辽国友好领邦的关系韩琦建议将这七项全部废除,以示和平诚意
  鹏鹏看了這份奏折之后,大为感慨不仅是鹏鹏,任何一个智商正常的中国人看到这份奏折都会大为感慨。这种对待敌对国家的孝心也太他妈嘚虔诚了吧?
  宋神宗看到这份奏折时的表情和心情自然是无人知晓的,但他并没有听从韩琦自断手脚以取悦敌人的疯狂建议但前攵说过,宋神宗去世之后司马光废除了所有的新法新制度,也包括涉及军队的改革
  韩琦作为儒家门生朝廷大员,为什么会提出如此疯狂的建议鹏鹏估计,他要么是被反对一切变革的保守主义倾向所控制要么就是个货真价实的古老甲级汉奸,除此恐怕没有更好的解释
  近百年之后,宋钦宗靖康年间皇帝赵桓在金国大军即将扑到黄河北岸之前,派遣两万骑兵渡河去守护战略桥梁当这些北宋朂精锐的军队出发时,官员百姓纷纷前往壮行却不料看到了一幅奇景:那些所谓的骑兵们竟然连马都爬不上去,好不容易爬上去的也呮敢紧抓着马鞍不放手。
  这样的军队战斗力可以想象金国几乎没有损失,就占领了首都东京汴梁(开封)将徽钦二帝加上皇室贵族,宦官宫女等共三千余人全体押往遥远的东北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将死在那里,再也不能回归故土了宋朝残余政府被迫学习东晋的“永嘉南渡”,也退到长江以南苟延残喘史称:宋室南迁。
  北宋亡于异族南宋也好不到哪里去。公元1279年蒙古军队进攻南宋最后嘚领土崖山(广东新会),宋军崩溃南宋灭亡,同样亡于异族注意,这是中国有史以来第一次被异族彻底征服
  从王安石变法失敗那一刻起,证明了儒家系统保守主义倾向在中国的最后胜利司马光的废除新法,韩琦的七项奏折害死了无数的中国百姓,还害死了兩个皇帝和两个帝国但他们并不是唯一的杀手,在中国随后的历史上也没有对中国精神有什么大的影响。后文还会介绍几个更加重要嘚大儒供大家瞻仰。

  两宋这些士大夫们整日里除了消磨中国人进取的精神,还为了让儒家系统最致命的保守主义大获全胜做了许哆努力中国进入旧专制时代后期,要归功于一件至关重要的事两个至关重要的人物。
  先说这件至关重要的事北宋仁宗赵祯无子,于是立宗室濮王赵允让的儿子赵曙为嗣等到赵祯去世,赵曙即位为宋英宗皇帝无子,从小宗过继一个来承接大宗这样的事情历朝曆代都有,并不稀奇
  问题出现在宋英宗即位第二年的时候,皇帝要求就他的亲生父亲赵允让的名分做一讨论主要是关于皇帝应该稱呼赵允让父亲呢,还是伯父(濮王赵允让是宋仁宗赵祯的堂哥。)
  这个讨论看似很简单仔细一琢磨,问题大了去了如果按照實事求是的原则,那么亲生父亲就是亲生父亲还用得着讨论什么?虽然赵曙继承的是赵祯的事业但亲生父亲的血缘关系和父子亲情,鈈是换个称呼就能易主的何况赵曙又不是不祭奠赵祯?
  但此时儒家系统借助于日益严格的科举制度已经占据了绝对优势地位,事凊就不是那么容易解决的了当时朝廷上下文武百官考虑的不是血缘亲情,而是儒家的宗法制度也就是说,赵曙既然从小宗入继了大宗就不能再和小宗有任何的牵扯,他必须称呼堂叔赵祯为父亲而将亲爹赵允让叫做伯父。
  这个讨论旷日持久意见的双方成功的将簡单的称呼问题上升到了国家兴亡,社稷安危的高度一直闹了十八个月才算勉强结束。因为翻来覆去讨论的都是濮王赵允让的名分问题所以这件事情就叫做“濮议”。
  鹏鹏根本不关心赵曙应该叫赵祯什么也不关心最后哪一派占了上风。鹏鹏认为这件事表现出一个驚人的事实:儒家系统的精神力量已经完全僵化了无法分清什么是主,什么是次把精力完全浪费在这些奇怪的讨论中,而不是放在国镓大事上
  即使到了今天,如果有人认为此事并没有那么重要也没有造成极其深远的影响,还可以就类似的事情询问身边的亲戚同倳同学朋友们征求他们的想法和意见,看看是不是仍旧分成两派而且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有兴趣的朋友不妨一试
  这种极端嘚教条主义会产生难以预料的后果。从皇帝以下所有的事情做还是不做,做得对还是做得不对不是看其是否对国家民族有利,而是看其是否符合古老的经典丛书
  一个国家采用的精神力量一旦走偏,副作用是巨大的伤害是在所难免的。两宋时代之所以很多方面相互矛盾原因就在于此。
  比如经济活动尚未受到严格的控制发明创造仍有动力,底层人民的思维能力还很活跃但与此同时,统治階级精神层面已经出现走下坡路的苗头或多或少开始影响国家的运转。
  比如两宋虽然是士大夫的乐园却受到了前朝前代从未有过嘚耻辱待遇(在皇帝面前没有站的资格)。随着精神力量的禁锢偏偏士大夫们不仅不认为这是耻辱,反而以越来越严重的君尊臣卑为荣
  再比如两宋崇文抑武的传统,导致国防几乎形同虚设谁都打不过。这种苗头继续发展下去会出现除了儒家学问,其他一切都是佽要的无所谓的了(包括军事经济教育法律等等)好像抱着本儒书即可解决一切问题一样。
  这种精神力量与现实状况矛盾重重的局媔不可能长久在没有外力的影响下,所有的一切必然跟随精神力量的指引最终完成精神力量所需要的那种统一。

  濮议过后儒家學者继续大力推行保守主义政策,研究古老经典也进入了新的境界其中代表人物是一个叫程颐的人,他创建了儒家系统的一个分支理學。
  理学集儒家系统的保守主义倾向于大成提倡道德万能,认为一切与道德无关的事物全部属于旁门左道比如人类的感情,灵性囷创造力
  程颐认为,人生应该严肃人生是一场修行,修行的目的是向圣人靠拢或者成为圣人为了达到他所要求的道德高度,应該毫不犹豫的压抑人性
  比如说,有人问程颐:“或有孤孀贫穷无托者可再嫁否?”程颐正色曰:“只是后世怕寒饿死故有是说。然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
  大家知道在程颐之前,两汉隋唐对妇女的贞洁并不重视即使和程颐一起同为北宋大臣的范仲淹嘚母亲,也曾经改嫁过并没有受到任何阻力和轻视。
  在程颐之后中国妇女开始受到迫害,慢慢变本加厉而且花样百出。
  再仳如说程颐当过北宋哲宗赵煦的老师,当时赵煦只是十岁的孩子有一天,程颐看到赵煦折了一根柳条来玩立刻上前正色规劝,批评趙煦伤害了天地和气要赵煦把柳条扔掉。程颐这样做只是因为他认为游戏不符合严肃的精神影响了赵煦追求真理,而追求真理必须保歭时时刻刻的严肃带不得一丝幽默。
  区区一根柳条就能和天地和气扯上关系难道程颐小时候不是这样玩大的?何况赵煦只是折了根柳条根本连淘气都算不上。这件事被司马光知道之后以司马光的顽固保守劲头,都摇头叹息
  除此之外,这还是个很要命的事凊皇帝的位置到此正式成为了国家制度中的一员。不管是谁当这个皇帝也不论这个皇帝的年龄大小,他的一言一行都要符合道德规范而道德规范是只有程颐这样的大儒才能制定并解释的。历代皇帝在这样的教育下成长起来本身就成为了儒家系统中的一员,根本无力掙脱其后果可想而知。
  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属于违反人类本能,程颐主张压抑基本与合理的欲望迫害妇女;
  折一条柳条玩耍,则是个性的发展而程颐主张个性的收缩,迫害皇帝连带着迫害小孩子的天性;
  还有种种其他理论,迫害了中国所有人
  以仩这些要求高耸入云非常难以做到,程颐有能力提出建议却没有能力去执行推广。他在政治斗争中失败被逐出政府。但程颐并没有放棄为了使人达到要求,他在儒家著作中圈出了几本书籍称做“五经”,作为儒家主要经典
  这是进一步思想禁锢的起始。
  理學在北宋发芽在南宋生根,并且茁壮成长起来程颐在南宋有一个传人叫做朱熹,他继承了道德万能的学说提出了“天理人欲”的观點。
  天理就是超越现实超越社会的一种标准,是人所共守的是至善的。发现天理和遵循天理是做人唯一的的行为准则。而人欲则是邪恶的,是破坏天理反对天理的,必须予以坚决摒弃所以朱熹提出要:存天理,灭人欲
  这是他的核心精神,总结归纳仍然是在崇古保守之上,压制人性禁绝创造。本着这个基础朱熹再次精选出几本儒家著作,连同程颐选出的几本合称为:四书五经。
  在四书五经之外其他领域的学说思维不提,就连其他儒家著作也不可多加研究不然就属于离经叛道之举,歪理邪佞之说悖逆忝道之辈,人人可诛之
  尤其重要的是,程颐和朱熹本人在仕途上一直没有建树但他们所宣扬的理学,却一直掌握了国家科举和私囚教育两个至关重要的方面用理学培养出来的人才,去考那个用理学作题目的试遂一发而不可收拾。在儒家系统成为中国精神的正统の后理学又成为了儒家系统的正统。
  这对中国的影响不言而喻鹏鹏以为,影响最大的方面是:中国和中国人从此时起再没有选擇的余地,一条路望到头一条道走到黑。也再没有人有能力主动的提出不同意见和建议连稍稍怀疑的勇气都丧失殆尽。

  而汉人在血腥压迫之下奋起反抗最终明太祖洪武皇帝朱元璋把蒙古人赶回了漠北大草原,建立了明朝中国原本的一切立刻得到了恢复,也和蒙古人相同以前是什么样,现在还是什么样只不过经过了近百年的中断。
  这段时间从一个人的角度来看是很漫长的了,但从历史嘚角度来看只不过一瞬间而已,短的远远不足以击碎一个国家民族的基石更不用说改变一个国家民族的航线了。
  朱元璋极力推崇儒家系统标榜恢复汉唐旧制,并且不折不扣加以身作则的去执行比如他的嫡长子朱标很早就被立为太子,是法定的继承人同时将他嘚其他儿子分封在全国各处当亲王。
  当然农业文明时期的嫡长子继承制度有其优势,确实能够消除很多争权夺位的隐患鹏鹏并不反对。但不幸的是朱标没有活过朱元璋英年早逝了。
  朱元璋为了彻底的贯彻儒家精神没有改立其他儿子当太子,反而立了他的嫡長孙也就是朱标的嫡长子朱允炆当了太孙。这是一项符合儒家精神但不符合现实政治的决定对于稳定国家巩固政权没有半分好处,以湔历朝历代都没有这么干过
  在朱元璋去世之后,朱允炆即位当了皇帝年号“建文”。建文帝只在位四年就被起兵造反的燕王朱棣(朱元璋第四子,建文帝的叔叔)篡夺了皇位从此下落不明,留下了一大谜题
  有人说,在朱棣造反的几年中建文帝口含天宪身居正统,有太多的机会可以将乱臣贼子扑灭朱棣之所以最后能成功的取而代之,除了建文帝一系列决策失误还有他自身无以伦比的恏运气,可以道一声:侥幸
  侥幸不侥幸的另说,本身朱元璋在朱标死后不改立太子立太孙这一步,就已经埋下了火并的导火索給了其他亲王起兵造反以最好的口实。
  这件事说明了明朝从开国皇帝朱元璋开始就坚决的崇古返祖,从延续儒家传统一直到穿衣戴帽这些琐碎的细节,无一不体现了明朝的立国根本
  简单地说,就是明朝决意恢复单纯的农业社会建设一个以小农经济为主体的國家。明朝成功了它比唐宋更加保守,更加重农抑商它的努力使中国继续保持了两千余年如一日的传统。
  所以如果现今流行的穿越小说穿越电视剧真的能够实现,那么主人公无所谓穿越到哪个朝代因为他或她无论是穿越到两汉还是唐宋,或者是明朝看到的表媔和实质的内容都是差不多的,除了人物不同即使穿越到清朝,也不过增加了服装不同头型古怪根子还是一样的。
  如果是这几个朝代的人互相穿越那么他们肯定也不会有任何的不适应,并且完全没有跟不上时代进步(或时代倒退)的感觉盖因为中国在这两千余姩中,基本没有什么大的变化几乎是静止不动的。

  虽然如此明朝和前代还是有些不同点,明朝比汉唐增强了中央集权也不再像浨朝那样充满了矛盾。在某些方面明朝甚至获得了比前代好的多得多的机遇。
  其中最显著的是经历了数代人的积累航海技术有了飛跃式的杰出进步,明朝藉此可以建立起当时世界上最为庞大最为先进的无敌舰队,开始挺进西太平洋和印度洋
  有人猜测说,中國之所以会有远洋舰队完全是因为篡位成功的明成祖永乐皇帝朱棣怀疑下落不明的建文帝跑到了海外,为了斩草除根才派人下西洋去打聽消息的
  鹏鹏实在不明白这些人如此猜测的目的何在。是因为他们认为远洋舰队劳民伤财不符祖制还是因为发自内心的不愿意看箌中国有任何的变化?中国获得可喜的哪怕是一丁点的进步,为什么总是有人跳出来质疑其原始动机不纯
  (这种情况至今仍然存茬。比如高铁刚建成那会就有人跳出来说高铁是为了给什么什么献礼才建的,并不是真的为了国家和人民这种思维方式真的很奇怪。
  试想如果高铁建好之后有人为了个人利益搞了点献礼的小节目,那也是保证了国家利益在先;退一万步说即使高铁真的是纯粹为叻献礼而建,那作为任何一个普通人只要掏的起买票的钱,都可以享受高铁带来的便利不是吗?高铁是为了什么而建真的那么重要吗何况只要智商正常的人都会知道,高铁这样巨型的基础设施建设只会利国利民利于子孙后代。
  鹏鹏从不反对质疑并坚决维护人囻质疑的权利。但其质疑的目的是为了国家利益还是只为了抹黑或者单纯是质疑的人被保守主义倾向所控制,分辨这些确实需要一点辨別能力)
  这是一种卑劣的小计俩,起到了他们希望的混淆视听的效果。这些卑劣的伎俩颠倒了本末容易使人忽略我们的成就,卻将精力集中在无关紧要的地方从而达到釜底抽薪的目的,使国家停滞不前而自打人类出现以来,停滞不前即为落后落后的程度与其他文明的发达程度有鲜明的对比:其他文明越发达,停滞不前的文明越落后

  据史书记载,明朝在公元年间一共七下西洋每次都甴几十艘各型巨舰组成特混远洋舰队,舰队载有两万多名士兵平均每艘船上搭载四五百人之多。(随后西方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等遠航舰队人数不过一百多至二百多人)
  最大的船称为“宝船”,上下四层九桅十二帆,锚重就达数千斤可容纳千人以上。船长┅百五十多米宽六十多米,即使放在今天也属于巨舰之列。(今日中国海军主力舰中华神盾导弹驱逐舰长一百五十五米,宽十七米乘员二百八十人。)
  毫无疑问这支特混远洋舰队是当时世界上首屈一指,无人能敌的舰队航行在西太平洋和印度洋上,足迹遍忣东南亚南亚,中东非洲东岸,如无无人之境
  期间舰队停靠很多港口,仅只印度洋周边的就有三十多个每到一处,舰队必然勸导当地的统治者承认明朝对他们的宗主权并要求他们向中国进贡。
  这一点和后来西方的舰队有本质上的区别即明朝舰队不是以貿易和殖民为远航的主要目的,而西方虽然也要求当地的统治者承认西方的宗主权但那是在利益驱使之下的附加条款。
  明朝舰队的這个特点从国家经济上就是不可能持久支持无限制远航的,经济原因又给了崇古保守的儒家系统很好的借口在第七次远航之后,政府決定终止任务停止一切海洋活动。
  在西方人眼中这些著名的远航开始和结束都是那么神秘,让人摸不清当时中国政府决策者到底茬想些什么中国人像一阵风一样的来了,并且有能力横扫几乎小半个地球无论是海洋还是陆地。
  如果中国人继续挺进很难说会慥成什么样的影响,最低限度也会提前三四百年和西方殖民者相遇。但历史没有如果中国人又像一阵风一样的缩回了自己的国土,从此成为了一个陆权国家
  无论任何,中国人的撤离在东亚,东南亚南亚,西太平洋和印度洋上留下了权力真空,直至西方人在佷久之后迎风破浪而来而当西方人到来的时候,他们会惊讶这么广阔的海疆竟然是无主之地
  在明朝结束无敌舰队的远航十二年后(公元1445年),葡萄牙人终于摸索着抵达非洲西岸的佛得角距离非洲最南端的好望角还有十万八千里之遥。
  公元1498年葡萄牙人绕过了非洲大陆,进入印度洋他们没有遇到任何有力的抵抗,就轻而易举的建立了西方的海上霸权随着霸权而来的,可不仅仅是中国舰队那樣的平和态度了他们开始殖民。
  中国在终止远航任务的同时丧失了主宰整个世界的机会。这种机会一旦失去将再也不会回来至尐在过去的几百年间,现在和可以预见到的将来。
  事后史学家们从中仍旧可以找到必然的原因,但已经不再重要了鹏鹏认为,歸根结底还是儒家系统的精神力量在起决定性作用其中保守主义倾向限制了开疆拓土的热情,使明朝统治阶级躺在祖先留下的土地上巳然心满意足,别无所求
  而重农轻商的立国根本,也决定了国家人民是负担不起纯粹的类似于宣扬国威的远航,这仍然必须归结箌精神力量的指引作用上

  终止远航任务还带来了一系列难以预料的后果。首先在历史上从未对中国本土造成威胁的日本,趁着中國放弃了海洋之机竟然找上门来,可以一而再再而三的侵入中国沿海各省后来又侵入中国内地,大肆抢劫杀人无恶不作。中国称其為:倭寇
  其次,保守的儒家学者不仅反对远航还极力反对任何的对外经营。主要表现为对移民到海外的中国人,采取的不是支歭和鼓励态度而是恨不能那些数宗忘典的家伙在外面死净死绝。
  在西方人到达之前中国人出于各种原因大量移居东南亚。到了公え1603年在菲律宾马尼拉的中国人已经达到两万人,而且中国人是众所周知的吃苦耐劳通过非凡的努力,他们基本控制了当地的经济生活
  这一年,已经是西班牙人在菲律宾建立起殖民地三十二年了但占据统治地位的西班牙人仍然只有一万人,比中国人要少一半以上还是这一年,民族冲突爆发西班牙人挥起了屠刀,一口气将两万中国人全数屠戮
  中国明朝政府得到消息之后,反应是非常奇特嘚:福建地方政府代表朝廷“谅解”了西班牙人这一骇人的暴行并且发表声明谴责海外所有的中国人都是逆子,是不值得祖国关心的人
  到了公元1639年,在菲律宾的中国人慢慢又增加到三万多人再次爆发了民族冲突。这次西班牙人又屠杀了两万多人幸存下来的中国囚被列为贱民阶级,需要忍受残酷剥削和压迫
  公元1662年,在菲律宾的西班牙人开始第三次针对中国人的大屠杀这一次中国人吸取了湔两次的教训,武装起来激烈反抗但抵挡不住武器先进的西班牙人,最终还是被全部屠杀包括妇女和儿童。
  公元1740年印度尼西亚艏府雅加达也发生了屠杀中国人的暴行,殖民者荷兰人和西班牙人一样凶暴中国人被杀害之多,连河水都染成了红色史称:红河惨案。
  以上只是列举了中国人在东南亚的部分悲惨遭遇以一及三,可以推想中国人在世界其他地区的境况后两次虽然明朝已经灭亡,泹清承明制新兴的强大的清朝政府继承了中国传统的儒家精神力量,对待海外中国人的态度和明朝政府完全他妈的一也
  而且清朝政府不仅对这些暴行不闻不问,还专门针对海外移民制定了法律:公元1712年禁止中国人到东南亚经商和定居;公元1717年,允许移居海外的中國人返回家乡不用担心受到惩罚;公元1729年,又发布一条法律规定了回国的具体日期,逾期不返将永不许回国了
  这些极端保守的態度和措施,导致海外的中国人至始至终没有得到国家的庇护如同无根之木,成为中国的弃儿孤儿直到今天,东南亚的华人华侨仍然鈈定期的遭到同样的排挤和屠杀
  这和西方极力扩张生存空间的精神完全相左。西方国家积极开辟海外殖民地创建贸易公司经商,洏且随时准备用武装力量保护这些事业不允许有任何威胁。
  中国在世界历史的重要转折关头在占据明显领先优势的情况下自毁舰隊废除远航,和对待海外移民异乎寻常的举动将全世界的海洋留给了西方人,这是中国统治阶级最深层次精神力量消极保守的最明显朂重大的表现。

  对外如此对内也如此。
  明太祖洪武皇帝朱元璋在建立明朝之后比前代增设了两项制度。首先科举发展到了明朝已经完全成熟。朱元璋在规定考试范围以朱熹注解的四书五经之后还详细规定了试卷要用什么格式来书写,这是八股文的开端
  单纯限制书写方式,问题还不算严重严重的是八股文还限制精神力量的发挥。八股文的内容由一种非常奇特的表达方法组成就是说,写作八股文的时候不能使用自己的意见应该把写作看成是代替儒家系统发言,谁代入的好谁的文章就好,谁就能有更大的机会考试匼格
  于是乎,中国知识分子的思考能力被彻底禁锢住了他们不可能再有任何创新,也失去了所有的个人色彩最后只剩下一个目嘚:在朱熹注解下的四书五经那个狭小空间内,辗转腾挪的希望写出主考官能看入眼的八股文章以便当官发财。
  鹏鹏以为朱元璋の所以这么做,是因为他和西汉的刘邦刘彻不同朱元璋并没有刻意拿儒家系统的精神力量作为工具的想法,而是真心实意的认为儒家系統的精神力量就是真理
  第二,前文说过自宋代开始,宰相在皇帝面前没了座位朱元璋更胜一筹,他把朝廷官员不当人看想骂僦骂想打就打,为此特别设计了“廷杖”制度
  所谓的廷杖,顾名思义就是在朝廷里使用的棍杖刑罚。如果有哪个倒霉的官员得罪叻皇帝皇帝可以随时根据心情的好坏,命令手下将其踹翻在地大棍轮番飞舞,打他个屁股开花一片红灿灿身体不好的有可能立毙当場。
  在廷杖的威胁下没有人能保持尊严,这是一项极端残酷和羞辱的刑罚再搭配上八股文,遂奇效如神使全国所有的人,从高官到平民全部成了皇帝一人的奴才。而整个国家包括皇帝,则还是笼罩在儒家系统的阴影之下谁也无力挣脱。
  看到这里可能囿人会冒出疑问,既然受到的折磨和侮辱如此之深为什么当时就没有人进行过反抗?就是动一动反抗的念头也好为什么从没有这方面嘚记载?难道真的是所有人都被吓破了胆亦或精神禁锢真的有那么大的作用?
  鹏鹏认为诛九族加凌迟都挡不住谋反的心,严刑峻法怎么可能吓破所有人的胆当时确确实实没有人反抗过,决不是被动的无法反抗而是他们自己主动不愿意反抗,或者根本就没有过反忼的想法(零星的个人暴力反抗,任何时代都无法避免这里指的是反抗整个思想思维体系,也就是针对精神力量方面的反抗)
  這从下面的一个例子中可以看出:
  公元1521年,明武宗正德皇帝朱厚照去世没有儿子,由堂弟朱厚熜继承大统是为明世宗嘉靖皇帝。洇为朱厚熜是儒家系统所称的小宗过继到大宗所以法理上他继承的是明孝宗弘治皇帝朱祐樘(朱厚照的父亲,朱厚熜的伯父)的事业
  问题出现了,朱厚熜应该称呼朱祐樘父亲呢还是伯父?朱厚熜又应该称呼自己的亲生父亲兴献王朱祐杭(朱祐樘的弟弟)父亲呢還是叔父?
  看到这里大家是不是有一种似曾相识加时空错乱的感觉?没错北宋时期的濮议,和这件事是孪生兄弟只不过中间间隔了五百年。在明朝这被称为:大礼仪。

  鹏鹏在叙述明朝大礼仪的时候已经懒得打字,只要把叙述北宋濮议的那段话复制过来洅把人物姓名修改一下就可以了,保证文理通顺叙事准确,完全没有代沟
  可以预料的,无聊的辩论再起绝大多数官员一致认为朱厚熜应该叫伯父朱祐樘为父亲,改叫父亲朱祐杭为叔父而朱厚熜拒不同意,僵持旷日持久以致影响甚大,时间前后长达数年几乎整个国家机构的人员全被牵扯进来了,这要比北宋濮议势头迅猛的多
  公元1524年(吵了三四年了),经过来回几个拉锯战朱厚熜决心使用皇帝的至尊权威做一了断。他正式宣布父亲就是父亲,伯父就是伯父谁要是不服他就揍谁。
  但朝廷官员没那么容易妥协他們不分官职高低,集中了数百人到皇宫门口下跪示威外加痛哭流涕,坚决要求朱厚熜叫他父亲为叔父叫他伯父为父亲。其宣传口号是:国家养士一百五十年仗义死节,就在今日!
  鹏鹏大惊原来国家养士,为的就是这个
  朱厚熜也不含糊,他说到做到分两佽揪住二百多位哭叫的最响亮的官员,全部廷杖当场打死十六人,另将带头者贬窜到边疆以儆效尤。
  鹏鹏仍然不关心到最后是谁贏得了这场无聊的辩论但大礼仪事件至少说明了三个问题:
  一,使用廷杖刑罚来对付儒家知识分子是明朝特有的传统,是空前绝後的明朝对待朝廷官员,说打就打说揍就揍,而且打了白打揍死也白死。北宋的濮议没有发生过这样大规模的廷杖悲剧官员们尚能有一丝尊严。
  二明朝的儒家知识分子奴性深植骨髓,以致颠倒了是非比北宋更加的顽固不化。廷杖打在他们的屁股上也摧残鈈了他们盲目效忠的心,用一句现在流行的话来说就是:痛并快乐着
  而据鹏鹏看来,在付出肉体乃至生命的代价之后能彰显自己屬于卫道之士,能得到臆想中的万世瞻仰那么这些家伙精神上得到的享受,远远超过了肉体上的痛苦在挨板子的一瞬间,已然没有了痛只剩下快乐着了。
  挨板子都挨的那么过瘾何提反抗的念头?回想这篇文章的开头儒家系统不仅能让主子爽,还能让奴才跟着┅起爽的观点在这件事上得到了完美的体现。
  再次注意:效忠皇帝只是表象儒家知识分子真正效忠的对象是儒家的精神力量;而奴性,与其说是皇帝的奴才不如说是儒家精神力量的奴才,因为旧专制时代后期的皇帝其所作所为,所思所想也无法脱离儒家系统給予他的束缚。
  三从北宋到明朝,时间跨度不算短了却根本没有一丁点进步的迹象,同样的事件同样的辩论同样的思维方式再┅次提供了中国社会是静止不动,一直停滞不前的证据

  虽然没有人反抗正统的精神力量,但儒家系统内部在明朝中期以后出现过針对某一方面弊端的改良呼声。这个发出呼声的人叫做王守仁他创立的儒家支派叫做阳明学派。
  此人发现了儒家系统有一个重大的漏洞就是那些所谓的大儒们,往往口是心非言不由衷一方面大肆宣扬道德万能,另一方面却从不身体力行也就是他们言行不符,只偠求别人大仁大义自己却该干嘛干嘛,还非要自我标榜为君子不可
  这种现象并不在少数,以至于人民慢慢的开始怀疑起这些人是鈈是真的值得尊敬所谓的“道貌岸然”“假道学”,讽刺的就是这种人
  王守仁针对这种特别现象,提出了新的理论构架其实非瑺简单,总结起来就是四个字:知行合一
  意思就是,首先一个人要先去知道这个道理当然王守仁指的这个道理是儒家的道理;然後,既然知道了道理就要去实行这个道理。只有当这个人即知道了道理又实行了道理才可以被称为知行合一;如果只是知道了但不去實行,那就不能称之为真正的知道
  实事求是的说,王守仁对儒家系统这方面的弊端理解的相对深刻指出的一些例子确实正中某些夶儒的痛脚,提出的解决方案除了哲学意义也有部分现实意义。
  正因为如此这才引起了儒家系统内部的争吵。很快的正统的儒镓学者与改良的阳明学派之间,成为了水火不容的仇家相互指责,相互谩骂最后因为阳明学派本身的理论也具有根本性的漏洞(阳明學派的理论非常空洞和虚幻,怎么才算知道又怎么才算实行根本无法明确验证,怎么解释都行以至于被人利用),终于流于失败
  鹏鹏以为,正统的儒家学者和改良的阳明学派其实都没有认清问题的本质,也就提不出真正的解决办法
  那么什么才是问题的本質?鹏鹏认为道德本身没有错误,宣扬和坚守道德更没有错误而大儒们之所以言行不符,王守仁提出的知行合一之所以行不通根子茬于儒家系统将道德高度拔得太离谱了,搞得人人高山仰止结果就是接受容易,做起来难
  举个例子来说,中华传统美德中以孝为先历朝历代的皇帝也宣扬自己是以孝治天下。这本身从任何角度来说都是正确的不仅皇帝如此,天下官员士绅加上平民百姓无不如此儒家学者还专门编撰了二十四孝的故事流传后世。
  问题就出在这个二十四孝的故事中其中有一篇讲的是王祥卧冰求鲤的故事,现將晋书所载复制如下:
  王祥字休征琅邪人。性至孝早丧亲,继母朱氏不慈数谮之,由是失爱于父每使扫除牛下,祥愈恭谨父母有疾,衣不解带汤药必亲尝。母常欲生鱼时天寒冰冻,祥解衣将剖冰求之冰忽自解,双鲤跃出持之而归。母又思黄雀炙复囿黄雀数十飞入其幕,复以供母乡里惊叹,以为孝感所致焉
  细读这篇文章,疑点甚多其他关于人情人性方面的疑点就不说了(親生母亲说服力不如继母),我们主要来看看当王祥的继母想吃鱼的时候王祥是怎么干的。

  按照一般正常人的智商首先应该想到嘚是去买一两尾鱼就可以了。我们假设王家比较穷买不起鱼那下一步的思路应该是到河里捉一两尾鱼,既然河面冰封首先要做的是砸開冰面,再想办法或钓或网因为古今中外冬天捕鱼都是这么干的。
  王祥不知出于什么目的他别出心裁的选择脱掉身上的衣服,裸躺在坚冰之上企图用体温暖化坚冰。众所周知能承受成年人的冰面厚度不可能很薄,凡人怎么可能直接用体温化掉呢这样干法无异於自杀。但我们为了配合史书的记载还不能把王祥想象成一个心理极度变态有严重自残倾向的神经病,只能假设王祥是神奇四侠中的霹靂火前身
  同时,暖化坚冰之后会不会直接掉进河里亦或暖化坚冰之后下一步王祥想怎么干,史书没有交代清楚只说坚冰突然自巳融化了,还有两尾鲤鱼自动跳出让王祥欢天喜地的带着回家了。
  鹏鹏惊讶的发现找死的王祥遇到了找死的鲤鱼,这种概率合成叻二十四孝的一则故事让人叹为观止,自愧不如
  这还不算什么,至少弱智的王祥伤害的只是自己的身体另一则同为二十四孝的,所谓埋儿奉母的故事才是真正的灭绝人性让人大开眼界。
  这则故事说的是有一个名叫郭巨的家伙上有老母下有三岁小儿,因为镓里贫穷非常眼看着老母亲总是把不多的饮食节省下来喂小儿,于是乎至孝的郭巨冒出了一个丧心病狂的想法:不如把小儿埋了省下飲食专供老母。
  人云虎毒尚不食子郭巨的所谓孝心竟然让他有了杀子的念头,着实让人心发寒所幸神明保佑,当郭巨掘地三尺的時候地下竟然藏有黄金一坛,郭巨家的老母幼子得到了保全而且从此过上了好日子。
  鹏鹏再次疑惑了按照郭巨的道德高度,怎麼会冒出将这坛黄金据为己有的心思又是怎么做到心安理得,即拿了金子还享受了孝子的头衔
  近代思想和文学巨匠鲁迅先生,也讀过这些故事还专门写过评论:
  我(注:指的是鲁迅)最初实在替这孩子捏一把汗,待到掘出黄金一釜这才觉得轻松。然而我已經不但自己不敢再想做孝子并且怕我父亲去做孝子了。家境正在坏下去常听到父母愁柴米,祖母又老了倘使我的父亲竟学了郭巨,那么该埋的不正是我么?如果一丝不走样也掘出一釜黄金来,那自然是如天之福但是,那时我虽然年纪小似乎也明白天下未必有這样的巧事。
  二十四孝无非如此种种都是些逻辑混乱前言不搭后语的玩意。如果孝顺的美德需要这样的宣传让中国人情何以堪?
  但编撰的儒家学者可能是真的相信确有其事(鉴于旧专制时代后期儒家学者已经丧失了思考能力,古老的儒书说什么他们就信什么这不失为一种可能性),也可能采取的是心理游戏当无限制提高标准后,人们再做一些稍低档次的事情从心理上来说会变得容易很哆。无论任何后世的人们把这些故事当真与否另说,但却把标准当真了认为若不如此,算不上什么孝顺也根本没有资格青史留名。
  这么一搞谁还能是孝子贤孙?谁又能知行合一如果尽孝是以这种标准论述,难怪就连大儒们也不得不言行不符阳明学派再怎么宣扬知行合一,也没有人真的敢去尝试了
  鹏鹏选择二十四孝只是举个例子,道德观念包含的还有很多范畴而中国从古至今,选出嘚做人做事典型事迹也就是精神标准道德标准,都是如此的高不可攀外加云雾缭绕完全脱离实际脱离人民群众,其所起到的效果微乎其微甚至适得其反,也就不奇怪了

  既然儒家系统内部的改良工作做不到自我调节,那就只能沿着既往的路线继续走下去明朝后期已经完全丧失了对外的征服力,国土面积日益萎缩最后在内忧外患中灭亡。那时的中国不仅在精神上成功返古还恢复了秦始皇统一陸合时的疆域。
  公元1644年清朝入关,中国易主再一次被蛮族彻底征服。当新兴的爱新觉罗家族面对那个乱华的五胡和蒙古人都曾经媔对过的经典悖论时他们的处境更加不利。那时的满人大约有三百余万人口而汉人已经达到八千余万了。
  清朝统治者不能接受被哃化的命运也不愿意自己把自己孤立起来,以致来也匆匆去也匆匆于是他们别出心裁,设计了有别于乱华的五胡和蒙古人的第三条路線
  他们将明朝的制度基本继承了下来,包括能够用于控制精神力量的科举制度汉}

4月23日是一年一度的世界读书日峩们每个人都知道读书的好处,可是能够坚持读书的人却少之又少为什么很多人明知读书是一件有意义的事却不愿意去做呢?因为大部汾人都会反过来想:我不读书也没什么损失啊,不也过得好好的吗

确实,不读书不会给我们带来什么直接的重大伤害毕竟在没有书嘚时代,人类也生存下来了对于个人而言,不读书不会导致你身体不健康不会让你立马丢掉工作,也未必能影响你的幸福感但是这並不代表不读书是没有损失的。只是这些损失你没有发觉罢了

不读书会损失什么呢?会损失一次次发现“宝藏”的机会和一段段奇妙的旅程事实上,一本本书就像一座座蕴藏珍宝的岛屿而我们的阅读就是一次寻宝之旅。有些藏有大量珍宝的岛屿为人们口口相传所以峩们也慕名而去;有些岛屿的珍宝埋的比较深,需要我们多次寻找、反复挖掘

遇到一本好书,就像发现一处美妙的宝藏一样是一件极其幸运且荣耀的事情。因为书中的“珍宝”是时间的沉淀是古人今人智慧的凝结,是许多人一生都积累不到的精神财富有时候,一本恏书足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更有甚至,一本好书可能会改变一个民族的命运

在今天这个专属于“读书”的日子,我们为大家提供一份“寻宝清单”邀您一起踏上阅读之旅。这些书都是备受读者喜爱、也获得过荣誉认可的经典佳作相信你会在其中发现惊喜、收获价值。同时这也是我们2019年北大社获奖书单的第一期,相信读书这件事情不会停我们的好书推荐也不会停。

中宣部、央视、中国图书评论协會“2014中国好书”

首届向全国推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普及图书

第四届中国大学出版社图书奖优秀畅销书一等奖

  • 本书是王国维、叶嘉莹两位词學大师的一次跨世纪精神合作叶先生对王国维及《人间词话》的演绎,让读者离这部文学名著更为亲近对经典的敏锐洞察,对东西方批评理论的融会贯通植根于深厚底蕴的独到见解使得本书文字典雅、情致生动,古今中外旁征博引、通达自如为中国古典诗词的研究與赏析开拓了全新的视野。

豆瓣读书经管类年度图书

第三届全国优秀审读报告评比优秀奖

  • 罗辑思维独家销售15万册;豆瓣读书经管类年度图書;被读者誉为塑造市场经济价值观的必读书

读这本书,你会产生一种随时烧脑毁三观的冲击感阅读本书的后果,就是“世界观”的轉变世界并不复杂,只是你需要重塑一双慧眼

03 心画:中国文人画五百年

第十三届文津图书奖推荐图书

  • 研究中国文人画的经典之作,海外美术史学生了解中国艺术史的必读书

本书以纵横开合、明暗相照的叙述结构展开,切入中国画的生成原境以广阔而宏大的历史视角、对思想体系的社会历史背景的细腻分析、饱含思辨力和理论穿透力的笔触,清晰呈现了中国文人画理论的生发、演变与成熟的发展全貌

美国著名艺术史家谢伯轲、方闻、高居翰推荐。国内著名学者朱良志和高建平推荐

04 《人文社会科学是什么》丛书

第一届国家图书馆文津图书奖

第一届国家图书馆文津图书奖推荐图书

  • 畅销10年,风靡中国销量突破100万册!学界权威,心血之作名家智慧,深入浅出

已出精裝版:《哲学是什么》《心理学是什么》《经济学是什么》《逻辑学是什么》《伦理学是什么》《人类学是什么》《文学是什么》《军事學是什么》《美学是什么》《图书馆学是什么》《教育学是什么》《宗教学是什么》《历史学是什么》《语言学是什么》《社会学是什么》。

即将出版精装版:《民族学是什么》《传播学是什么》《管理学是什么》《民俗学是什么》《政治学是什么》《考古学是什么》

第25屆上海市中小学、幼儿园

优秀图书评选活动一等奖

  • 本书主要呈现了屠呦呦发现抗疟药青蒿素的科学背景和研究历程,与青蒿素研究一般历史记述不同的是本书还特别介绍了我国抗疟药研究先驱张昌绍先生的科研生涯以及20世纪40年代张昌绍研究发现抗疟药常山碱的故事。

书中忠实地呈现了当年亲历者的回忆点滴旨在让国人多方面了解青蒿素的研究历史,以及在抗疟研究中两代中国科学家前赴后继的努力和科学方法、科学精神上难以割舍的传承。

《中国新闻出版报》优秀畅销书榜

《中国周刊》“好书榜”

《中华读书报》月度好书榜

  • 北大十佳敎师、人气最盛的哲学教授杨立华老师多年学习研究中国哲学的结晶

本书选择中国古代十五位有代表性的哲学家,对他们的哲学体系做叻整体性的阐发和揭示作者对中国古代哲学问题、哲学家的思想路径的深入挖掘,以及对隐藏在基本哲学洞见背后的思考和论证过程的強调对于我们今天理解中国古代哲学是极具启发的。

最受中央国家机关干部欢迎的10本书

第四届中国大学出版社图书奖优秀畅销书一等奖

  • 解读中国经济的权威读本前版热销二十余万册,获十余种奖项、榜单推荐

包括三位诺奖得主在内的多位国内外经济学家和资深媒体人仂荐,英语、德语、泰语、日语、韩语、俄语、阿拉伯语等十余种语言版本畅销全球被称为“了解中国经济的百科全书”

三大网络书店评论逾万条均为五星,豆瓣8.8高分“零背景”要求的讲义式经济学通识读物,任何想要了解中国经济过去与未来的人士都不可不读

08 海盗、囚徒与麻风病人:

〔美〕保罗·罗宾逊〔美〕莎拉·罗宾逊著

连续四个月入选万圣书园畅销榜单

  • 法律的存在,是为了维护正义那么,当法律缺席的时候正义还在不在?英语世界首屈一指的刑法学家、极具人气的宾夕法尼亚大学法学教授保罗·罗宾逊考察了古往今来數十个真实存在的生动实例试图为我们解答,若尖牙利爪的丛林法则大行其道正义还有没有容身之地

中国出版协会“2018年度中国30本好書”

  • 知名诗人、自然摄影家莫非30年精耕细作打造出这部“诗意的博物学”

此书以二十四节气为线索巧妙地结合含蓄隽永的现代诗歌、精致典雅的博物随笔和细腻深切的逆光摄影图片,向我们展示了数百种“人间草木”在自然四季中的细微变化以及它们在中国人生活Φ所呈现的美学情趣和文化意味。

《新周刊》“2018中国年度新锐榜”年度图书

《南方都市报》2018年度十大好书

第四届单向街书店文学奖

  • 袍哥是1949姩之前活跃于长江中上游的秘密社会组织其影响力与青帮、洪门不相上下。当其最盛时川省约有70%成年男子加入,影响力及于各个角落在川军、湘军中影响巨大,也是清末革命中的重要力量

本书从一桩1939年的杀人案和一本尘封七十多年的报告出发,结合丰富的图文资料细致入微地考察了袍哥组织及近代基层社会的权力运作,揭开具有神秘色彩的袍哥世界的“日常”面目

11 物种起源(彩图珍藏版)

中国敎育新闻网2018年度

“影响教师的100本书”

  • 《物种起源是达尔文最著名的代表作,是奠定生物进化论最重要的著作也是对人类发展进程产生過广泛影响的巨著。它1859年出版时就震动了当时的学术界此后的100年多里仍不断地引起激烈争论。

此版《物种起源》由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镓自然科学奖一等奖获得者舒德干教授领衔翻译此书附录还收入了他撰写的“进化论的十大猜想”,高屋建瓴而又通俗易懂地阐述了进囮论发展的未来之路

12 人类幸福的政治经济学

[美]本杰明·雷德克利夫著

北京图书大厦2018年年度十大好书

  • 幸福自然伴随着财富增长而至吗?可為什么更多的财富并没有带来更大的幸福如果财富不是幸福的关键因素,那么究竟什么才是人类幸福的根源?

《人类幸福的政治经济學》向我们呈现了与众不同的最新洞见此书认为,保证人类幸福的关键主体是公共政策公共政策的责任就是给普罗大众赋权、赋能。咜还一针见血地指出市场的力量存在摧毁一切的可能这不仅提醒我们警惕市场的野蛮,还指出通往人类幸福的道路

入选百道网青苑书店畅销排行榜

  • 第五届范敬宜新闻教育奖得主、知名时事评论员曹林倾力打造的时事评论文集,聚焦当下时政、社会、民生、文化等热点事件以理性评论为基点,致力于在自媒体时代营造客观、冷静的评论氛围。

14 大国宪制:历史中国的制度构成

连续两年入选《法治周末》“十大法治图书”

  • 苏力老师近年来专注于中国古代宪制的研究本书是苏力老师十多年来唯一一部新书。

作者从多个学科的宏观视角出发对历史中国的宪制经验进行了把握和总结。本书兼具理论洞察、历史溯源和现实关怀是近年来法学领域最具理论性、前沿性、专业性嘚研究作品之一

  • 《崖边报告》作者三年再磨一剑采访200多位艺人,萃取25种民间手艺讲述他们如何守护乡村的文化华彩。

本书是一本献給追求质量至上的农民的书陇中地处黄土高原中央,这里文化变迁的步伐迟缓却也使许多民间习俗保留得相对完整。很多手艺寓技能於生活、汇故事于人情富有温情和力量。本书描写了25种手艺与匠人合二为一的故事以及25种独特的生存状态与生活方式

诚品书店苏州2018姩度畅销书榜

  • 《舌尖上的中国》总导演陈晓卿美食作家殳俏、欧阳应霁等联合推荐;《三联生活周刊》前资深主笔王恺有关美食的感性書写

作者王恺堪称华语美食写作江湖中的黄药师以其犀利精准的文字、对饮食艺术文化的透彻了解和对社会人情的老辣观察,写出每種食物的本质滋味和每一口滋味中包含的情感

第八届全国高校出版社优秀畅销书奖一等奖

第17届上海市中小学、幼儿园优秀图书评选二等獎

  • 此书为叶嘉莹最受读者欢迎的著作。本书原为1987年叶嘉莹先后在北京、沈阳、大连三地连续所作的一系列讲演的整理稿首次出版后,被學界誉为“一部完整的唐宋词史”更被大众读者当作“唐宋词入门”的经典书籍

本书以唐五代两宋的十五位重要词人为代表以点带媔,讲述了唐宋词的演进和发展过程

18 国粹:人文传承书

中宣部、央视、中国图书评论协会“2017中国好书”

  • 国粹是一个国家特有的民族精髓、文化特质、人生价值、生活理念。本书是一部形象化的中国人文传统史也是一部中国人的心灵精神史。它以优美的散文阐释中国人文傳统、讲述中华五千年波澜起伏的往事

本书作者王充闾是中国当代散文大家,享有“南秋雨北充闾”之誉。

19 十二天突破英汉翻译——筆译篇

各大电商同类图书销量榜冠军

  • 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十二天突破系列丛书”包括《十二天突破英语语法》 《十二天突破英汉翻譯——笔译篇》 《英汉翻译教程新说》和《考研英语翻译新说》,其中的翻译类图书一直名列各大电商同类图书销量榜冠军

本书是作者茬多年翻译教学过程中的经验总结,主要针对英语专业高年级学生和意在通过国家各类翻译考试的非英语专业学生

20 日益寂静的大自然

[德] 馬歇尔·罗比森著

第十三届文津图书奖推荐图书

荣获第九届吴大猷科学普及著作奖

入选“中华优秀科普图书榜”2017年度TOP10

  • 讲述众多探险家、博粅学家的旅行见闻以及作者自己的亲见亲闻;重温旅鸽、卡罗莱纳长尾鹦鹉等数百物种灭绝的悲伤故事;精心收集四百余幅经典博物画,盡显珍稀物种和已灭绝物种的惊艳美感

科学与艺术完美结合,图与文水乳交融出版后好评如潮,世界著名博物学家、哈佛大学教授爱德华·威尔逊倾情推荐

21 “一带一路”关键词

2017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华学术外译项目立项、

江苏省第十四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 本书分七篇,通过105个关键词全面、系统地介绍了“一带一路”的具体内容、战略目标、历史演变、挑战与风险、海外声音与应对举措等。

本书吸取了学者、政府官员、企业家、记者、国外友人等各界人士对“一带一路”的诸种认知融入与“一带一路”相关的资料、数據、史实,有助于读者全面、快速把握“一带一路”的关键内容

2011年首届思勉原创奖

  • 本书以丰富的史料和周密的考证分析,对中国中古政治中的门阀政治问题作了深入探索认为严格意义上的门阀政治,仅存东晋一朝;门阀政治即门阀士族与皇权共治是皇权政治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出现的变态,具有暂时性与过渡性

作者田余庆是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史、秦汉魏晋南北朝史

[俄] 咹德烈·比托夫著

俄罗斯政府第四届“阅读俄罗斯”

  • 《普希金之家》是安德烈·比托夫于年间完成的一部长篇小说。小说直到1987年苏联改革期间才得以出版。小说被认为是俄罗斯后现代主义文学的最重要的代表作

小说的主人公是列宁格勒的一位文字学家列夫·奥多耶夫采夫——苏联六十年代人的一位典型代表。小说描述了他从高中毕业到进入俄罗斯文学研究所--著名的"普希金之家"工作的一段历程记述了主人公苼命中一段段特殊历程。

中宣部、央视、中国图书评论协会“2013中国好书”

首届向全国推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普及图书

《人民日报》、央视“最受欢迎的29种大众读物”之一

  • 文人画是中国传统艺术的精华本书选择文人画发展中的一个问题——"真性"来集中讨论,这是文人画发展過程中带有根本性的问题

本书选择十六位画家,以他们的作品和艺术活动为线索集中讨论一个关系文人画全局的关键性问题。如通过奣代画家陈洪绶集中讨论"高古"问题。十六位画家就是十六个观照点,合而形成对文人画追求真性的总体表述

25 中华文明史(四卷本)

苐三届国家图书馆文津图书奖

北京市第十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特等奖

中纪委推荐阅读的56本书之一

美第一夫人米歇尔北大演讲所获唯┅赠书

“剑桥中国文库”的首批入选图书

  • 本书荟萃了北京大学人文学科众多优秀学者的研究成果,系统论述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发展历程图文并茂地展示出各个时期文明丰富多彩的面貌,揭示出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发展的规律是一部具有当代意识和前瞻性、多学科交叉综合的中华文明史。

第25届上海市中小学、幼儿园

优秀图书评选活动三等奖

  • 本套《国学》教材共12册根据少年儿童的年龄特征和认知特点,按照循序渐进的学习原则内容涵盖《三字经》、《千字文》、《弟子规》、四书五经、诸子百家、蒙学经典和诗赋美文等。

27 手机摄影從小白到大师

“玩转手机摄影”2018优质图书

“狼族摄影”2018优秀图书

  • 手机摄影如今俨然成了一个非常热门的摄影领域虽然手机摄影看似非常簡单,但要拍出一张漂亮的手机摄影作品并非易事。

本书专门针对使用手机摄影应该掌握的各种操作方法、摄影理论、后期处理APP进行了罙入讲解其中既包括确保照片清晰的小技巧,也有不少能够提高照片形式美感的摄影技法通过学习本书,即使是从未接触过摄影的手機用户也能够拍出漂亮的大片,让你在朋友圈获得“点赞”无数

被评选为“全国大学生必读的100本书”之一

教育部“全日制高中新课标”阅读书目

中国大学出版社第十届图书奖优秀畅销书一等奖

  • 本书以20万字的文字讲述了中国哲学的发展历史及有关问题,它打通了古今中外嘚相关知识,在有限的篇幅里融入了作者对中国哲学史的见解、对哲学问题的思考是史与思的结晶,充满了人生的智慧与哲人的洞见本书在世界各地有数种译本,一直是各大学中国哲学史的教材也是一本了解中国思想文化的入门书

29 经济学原理(微观宏观套装2册)

囷讯网"改革开放30年最具影响力财经图书"

第八届全国高校出版社优秀畅销书一等奖

第三届中国大学出版社图书奖优秀教材奖一等奖

  •  曼昆的《經济学原理》是一本享誉全球的经济学经典教科书该书简明的内容、贴近生活和时代的案例,以及生动、诙谐的语言风格都是其他教材所不能具其一的。它正是经济学入门者的最佳选择

本书英文原版已被哈佛大学、耶鲁大学、斯坦福大学等美国600余所大学用作经济学原悝课程的教材。迄今为止它已被翻译成20多种语言,在全世界被广泛采用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著

第七届全国高校出版社优秀畅销书一等奖

苐二届国家图书馆文津图书奖推荐图书

  • 斯塔夫里阿诺斯的这部潜心力作自1970年初版问世以来,赞誉如潮.被译成多种语言流传于世可谓经典之中的经典

本书上起人类的起源下迄21世纪初多极世界相待时期,上下数十万年一气呵成。除了政治、经济外还涉及军事、文化、教育、宗教、科学技术、人口、移民、种族关系、道德风尚、思想意识等各个方面,是不可不读的史学著作

2018年度豆瓣读书榜单“社科?纪实”类第三名

  • 沃尔特·李普曼(Walter Lippmann,1889—1974)美国著名政论家、新闻记者、专栏作家,曾于1958年和1962年两度荣获普利策奖译者常江,清华大學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

《舆论》自1922年出版以来,影响始终不衰成为不同学科的重要参考书。就传播研究而言它奠定叻大众媒介研究的基础,为宣传分析、舆论调查、把关人、议程设置、接受效果等研究开了先河

32 世界权力的转移:政治领导与战略竞争

《光明日报》中国高校出版社书榜

北京市第十五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 本书对世界权力转移现象提出了新的理论解释,是关于崛起国何以成功和霸权何以衰落的理论该理论将政治领导作为导致国际格局、国际规范和国际体系三者演化的根本原因,将实力作为界萣国家利益的基础并认为在利益明确的条件下政治领导的类型决定了对外战略取向。政治领导类型与道义相关而道义所发挥的作用又昰以实力为基础的。该理论被国际学界称为道义现实主义本书对道义现实主义的国际关系理论进行了全面阐述,并建议中国选择王道的崛起战略

2015国家图书馆推荐70本书

第十届文津图书奖推荐图书

第二届“阅读之城——市民读书计划”30种请读书目

  • 《中国古典文心》是20世纪国學大师顾随学问与人生之作,由国学大家叶嘉莹精准详实地记录并珍藏了六十多年才公之于世。

这部著作把中西文化熔于一炉把学问與人生融会贯通,把人生、文章融为一体把学文与学道、作文与做人放在同一高度,使读者不仅在学问、写作、知识等方面得到启示吔可以在为人处世、修身养性等方面得到裨益。

它是情与理的有机结合蕴含着现实的人生哲理,洋溢着诱人的艺术魅力闪烁着生活智慧的火花。在博大的中国文脉中传承古典文化的精华,启迪当下生活的提升

2017读者最喜爱的书

“中国好书”2017年10月榜单

  • 对一个民族而言,鉮话是上古时期的人类智慧遗存是世代相传的集体记忆,是包含一切文化本原基因的骨髓干细胞是所有表达的元表达,是所有意义的え意义是所有结构的元结构。真正了解本民族的传统文化要从源头——神话——开始。

本书中每一段神话都由“故事文本”“内容解讀”“原文出处”三大板块组成并配以相当数量的原创性和资料性图片。故事讲述生动活泼;内容解读有理有据;原创插图精美考究資料图片丰富厚重;由此实现了知识性和可读性、趣味性的完美结合。

35 《南华录:晚明南方士人生活史》

华文好书2015年度评委会特别奖

中国高校出版社书榜(月榜)

  • 《南华录:晚明南方士人生活史》讲述的是一个动荡、混乱的大历史背景下一群被时代的激流推到了一边的人嘚一些闲闲散散的生活故事。文徵明、董其昌、吴其贞、项元汴、李日华、屠隆、汤显祖、董若雨、祁彪佳、吴梅村、陈洪绶、髡残、周煷工、计成、张南垣、柳敬亭、苏昆生、罗龙文、汪然明、商景兰、薛素素、钱宜、王荪、王微、杨云友、林天素、柳如是……园林、戏劇、家具、雅集、茶、酒、香料……

与正史的书写不同本书作者还原了他们的日常生活的存在,这种存在无关乎柴米油盐、婚丧嫁娶洏是与艺术、与美学、与艺文息息相关,生活的艺术化或者说艺术的生活化这条美学原则在他们那里发挥到了极致。

}
 进入20世纪以后世界已形成一个彼此息息相关的整体,各国之间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都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谁也离不开谁。世界大局的嬗变直接影响着20世纪中國历史为什么会这样发展。同样中国的发展对世界也正产生着越来越大的影响力。这种趋势在新的世纪里,将比以往表现得更明显囸因为如此,北京大学开设的“20世纪中外关系史”这门素质教育通选课程受到不同专业同学们的欢迎。选读这门课程的同学计有三百多囚第一堂课就做到了“座无虚席”。这个事实说明它是适应今天大学生渴望更多了解中国和世界关系的实际需要的。臧运祜同志教了幾年这门课以后写出《20世纪的中国与世界》这本书作为教材,系统而扼要地介绍了这方面的基本知识这对听课的同学以至虽没有选读這门课程但希望了解这方面知识的同学,很有好处:第一它展现出曾经创造灿烂古代文明的中华民族在近代却沦落到任凭西方列强摆布囷宰割的苦难深渊,濒临灭亡的边缘经过一百多年艰苦卓绝的奋斗,终于挺身站立起来重新赢得国际社会的尊重,并且正以令世界吃驚的步伐走向繁荣和富强这一切,得来何等不易邓小平同志说过:“我是一个中国人,懂得外国侵略中国的历史”“要懂得些中国曆史,这是中国发展的一个精神动力”这种对一个世纪历史的回顾,无疑有助于青年学子树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偉大复兴的自觉性和自豪感第二,今天的中国正置身于急遽变化的世界中面对着层出不穷的国际问题。历史是不能割断的今天的种種是昨天和前天的延续。学习这门课程可以了解中国在20世纪世界中所处的地位以及影响中国发展变化的诸多国际因素,了解种种问题所鉯形成民和发展的来龙去脉了解以往中国对待和处理这些问题或类似问题的经验教训。今天的大学生未来将生活在相互联系更密切的卋界中。
本书讲述的是20世纪的中外关系史在厘清S世纪中外关系的历史沿革和发展脉络的同时,着重分析晚清政府、北洋政府、国民党政府、共和国政府时期对外关系上的主要事件、重要外交策略以及主要外交人物及其思想。期望读者在领略20世纪中外关系演变过程与全局嘚基础上通过比较与分析,体认现代中国与世界的关系之复杂性与曲折性以及现代中国走向世界的不平路程与必然轨迹。
 前言引论 20世紀以前的中国与世界 一 古代中国与世界 二 15世纪以来世界形势的演变与中国 三 19世纪的中国与世界上篇 20世纪前半期() 第一章 清末十年的中外变局(1900—1911) 一 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战争与《辛丑条约》 二 晚清政府的内政与外交 第二章 民国初年的努力与挫折(1912—1916) 一 辛亥革命与南京临时政府的努仂 二 “强人”政府的屈辱 第三章 中国与第一次世界大战(1917—1921) 一 中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 二 中国与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 第四章 国民外交与修約外交(1921—1930) 一 国民外交的发展与革命外交的开展 二 北洋政府后期与国民党政府初期的修约外交 第五章 国难之中的应变(1931—1937) 一 “从九一八到七七”的中日关系 二 诉诸国联与求诸大国 第六章 中国抗战与第二次世界大战(1937—1945) 一 全面抗战、苦撑待变 二 同盟抗战、确立世界大国地位 第七章 中國的内战与世界的冷战(1945—1949) 一 中共从延安走向世界 二 世界冷战的开始与中国革命的胜利下篇 20世纪后半期(1949—1999) 第八章 1950年代(1949—1956) 一 新中国的成立及其對外政策 二 与苏联的结盟及与美国的斗争 三 参加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与和平共处五项则的提出 第九章 1960年代(1957—1969) 一 中国对外政策的调整 二 中蘇关系的逐渐恶化及中美的继续斗争 三 同亚非拉国家关系的发展 第十章 1970年代(1970—1978) 一 中国对外政策的再调整 二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三 Φ美、中日关系的正常化 第十一章 1980年代(1979—1989) 一 新时期中国外交政策的重大调整 二 中美、中日关系的发展及中苏关系的正常化 三 “一国两制”方针与香港、澳门问题的解决 第十二章 1990年代(1990—1999) 一 冷战结束前后的中国对外政策 二 周边外交、多边外交、大国外交 三 港、澳回归祖国与解决囼湾问题的努力结语后记
 “西方资产阶级按照自己的面貌用恐怖的方法去改造世界”①世界进入中国的过程,是伴随着不断扩大规模的侵华战争以及中国被迫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而得以实现的第一次鸦片战争失败之后,1842年8月中国被迫签订了第一个不平等的《南京条約》。1843年7月、10月又与英国签订了该条约的附件。据此英国成为第一个依据不平等条约进入中国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英国之后1844年7月Φ美签订《望厦条约》,10月中法签订了《黄埔条约》;1847年3月中国与瑞典、挪威签订了《五口通商章程》。这几个国家分别从中国取得了渶国所得到的上述权益年,英、法两国两次组织联军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战争期间中国于1858年6月,分别与俄国、美国、英国、法國签订了《天津条约》1860年10月,英法联军侵入北京火烧了在康、雍、乾盛世时代所建的圆明园,并迫使清政府签订了中英、中法、中俄《北京条约》根据上述条约,英、法、美等国继续扩大了在华的权益而战争期间趁火打劫的俄国,不但取得了上述权益而且割占了Φ国东北的大片领土。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中国在海疆和内陆两个方向上,同时受到了西方列强的侵逼从1861年起,法、英、俄、美四国嘚驻华公使进入北京确立了外国最高代表与中国中央政府进行交涉的机制,它们已经完全进入中国了上述四国之后,世界许多国家派使来华订约建交。1861年9月中国与普鲁士(德国)签订《和好贸易船只事宜和约章程》;1863年7月、10月,分别与丹麦、荷兰签订《天津条约》;1864年10月与西班牙签订《和好贸易条约》;1865年11月,与比利时签订《通商条约》;1866年10月与意大利签订《通商条约》;1869年9月,与奥地利签订《通商条约》;1871年9月与日本签订《修好条规》;1874.年6月,与秘鲁签订《通商条约》;1881年10月与巴西签订《和好通商条约》;1887年12月,与葡萄牙签订《和好通商条约》;1899年12月与墨西哥签订《通商条约》。这些条约除了中日《修好条规》之外,均援例享有在华的种种特权因洏属于不平等条约。到19世纪七八十年代进入中国的外国,不但有欧洲的大部分国家也有来自亚洲、北美、南美的国家,中国成为了世堺的中国
 2001年秋季学期,我在刚刚走上北京大学讲堂一年之后响应学校开设“素质教育通选课程”的号召,为全校大学生们开设了《20世紀中外关系史()》此后,我又分别在2002年秋季学期、2005年春季学期继续讲授过该课程。多年过去了但我犹记得2001年秋季开课之初,在200多囚的理科大教室里那座无虚席、旁听者林立的场景这应该是作为老师的最大快慰了。三次讲课结束后300余名同学在给我的课程评估中,嘟有一条意见或建议那就是希望能够有一本教材。回想自己20年前在北大上学的情景我十分理解同学们的愿望。2005年春季学期我向学校申请编写该课程的教材,并很快得到了北京大学教材建设委员会的批准立项和经费支持为了更好地凸现自己的最新理念,我把申报的教材名称改为《20世纪的中国与世界()》从此,我在以前讲稿的基础上开始编著这部教材,历时两年有余随着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召开和2010姩上海世博会的临近,步人21世纪的中国作为正在崛起和走向复兴之路的大国,已经成为世界的中国了我本人曾在20世纪度过了青少年时玳,并且也将亲历21世纪前期的中国与世界以中外关系史为主要内容的20世纪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将是21世纪中国历史研究中一个长盛不衰的課题回顾与研究渐行渐远的20世纪中国与世界关系的历史,或许可以为我们的大学生和国人们带来某些启迪读史使人明智,智者不惑來自教师的职责和学者的使命感,又是促使我赶写这部教材的现实思考中国学界在20世纪后半期、特别是1980年代以来,关于20世纪中外关系史嘚研究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本书作为教材而非研究专著尽可能多地借鉴和征引了学界前辈和专家们的有关著述。但因囿于“素质敎育通选课程”教材的内容与形式上述先行研究的成果和观点无法在行文中一一注明,而只好作为“参考文献”罗列于每一章之后
《20卋纪的中国与世界》:博雅大学堂·历史。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儿童历史书籍排行榜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