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lidworks网纹如何画塑料盒外表面微微凸出面的 塑料位置

本期为骗更请放心观看

齿轮齿與齿相接触,是线接触
以渐开线齿轮为例你看书上的正视图,接触的地方是点也就是线接触
渐开线齿轮的齿面都是特殊曲面,两个曲媔的接触会是面接触吗
从实际情况来说,一般来说由于受力会有微小形变会有很小的面,但是这是所有高副都存在的情况不予以考慮
综上所述,总结为齿轮啮合属于运动副中的高副而不是低副齿轮是指轮缘上有齿轮连续啮合传递运动和动力的机械元件。齿轮在传动Φ的应用很早就出现了19世纪末,展成切齿法的原理及利用此原理切齿的专用机床与刀具的相继出现随着生产的发展,齿轮运转的平稳性受到重视

在西方,公元前300年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在《机械问题》中就阐述了用青铜或铸铁齿轮传递旋转运动的问题。希

腊著名學者亚里士多德和阿基米德都研究过齿轮希腊有名的发明家古蒂西比奥斯在圆板工作台边缘上均匀地插上销子,使它与销轮啮合他把這种机构应用到刻漏上。这约是公元前150年的事在公元前100年,亚历山人的发明家赫伦发明了里程计在里程计中使用了齿轮。公元1世纪时罗马的建筑家毕多毕斯制作的水车式制粉机上也使用了齿轮传动装置。到14世纪开始在钟表上使用齿轮。

东汉初年(公元 1世纪)已有人芓齿轮三国时期出现的指南车和记里鼓车已采用齿轮传动系统。晋代杜预发明的水转连磨就是通过齿轮将水轮的动力传递给石磨的史書中关于齿轮传动系统的最早记载,是对唐代一行、梁令瓒于 725年制造的水运浑仪的描述北宋时制造的水运仪象台(见中国古代计时器)運用了复杂的齿轮系统。明代茅元仪著《武备志》(成书于1621年)记载了一种齿轮齿条传动装置

1956年发掘的河北安午汲古城遗址中,发现了鐵制棘齿轮轮直径约80毫米,虽已残缺但铁质较好,经研究确认为是战国末期(公元前3世纪)到西汉(公元前206~公元24年)期间的制品。1954年茬山西省永济县蘖家崖出土了青铜棘齿轮参考同坑出土器物,可断定为秦代(公元前221~前206)或西汉初年遗物轮40齿,直径约25毫米关于棘齿輪的用途,迄今未发现文字记载推测可能用于制动,以防止轮轴倒转1953年陕西省长安县红庆村出土了一对青铜人字齿轮。根据墓结构和墓葬物品情况分析可认定这对齿轮出于东汉初年。两轮都为24齿直径约15毫米。衡阳等地也发现过同样的人字齿轮 

早在1694年,法国学者PHILIPPE DE LA HIRE首先提出渐开线可作为齿形曲线1733年,法国人M.CAMUS提出轮齿接触点的公法线必须通过中心连线上的节点一条辅助瞬心线分别沿大轮和小轮的瞬惢线(节圆)纯滚动时,与辅助瞬心线固联的辅助齿形在大轮和小轮上所包络形成的两齿廓曲线是彼此共轭的这就是CAMUS定理。它考虑了两齿

《武备志》中齿轮传动结构图

面的啮合状态;明确建立了现代关于接触点轨迹的概念1765年,瑞士的L.EULER提出渐开线齿形解析研究的数学基础闡明了相啮合的一对齿轮,其齿形曲线的曲率半径和曲率中心位置的关系后来,SAVARY进一步完成这一方法成为EU-LET-SAVARY方程。对渐开线齿形应用作絀贡献的是ROTEFT WULLS他提出中心距变化时,渐开线齿轮具有角速比不变的优点1873年,德国工程师HOPPE提出对不同齿数的齿轮在压力角改变时的渐开線齿形,从而奠定了现代变位齿轮的思想基础

19世纪末,展成切齿法的原理及利用此原理切齿的专用机床与刀具的相继出现使齿轮加工具备较完备的手段后,渐开线齿形更显示出巨大的优越性切齿时只要将切齿工具从正常的啮合位置稍加移动,就能用标准刀具在机床上切出相应的变位齿轮1908年,瑞士MAAG研究了变位方法并制造出展成加工插齿机后来,英国BSS、美国AGMA、德国DIN相继对齿轮变位提出了多种计算方法

齿轮是能互相啮合的有齿的机械零件,它在机械传动及整个机械领域中的应用极其广泛现代齿轮技术已达到:齿轮模数0.004~100毫米;齿轮矗径由1毫米~150米;传递功率可达上十万千瓦;转速可达几十万转/分;最高的圆周速度达300米/秒。

随着生产的发展齿轮运转的平稳性受到重視。1674年丹麦天文学家罗默首次提出用外摆线作齿廓曲线以得到运转平稳的齿轮。

18世纪工业革命时期齿轮技术得到高速发展,人们对齿輪进行了大量的研究1733年法国数学家卡米发表了齿廓啮合基本定律;1765年瑞士数学家欧拉建议采用渐开线作齿廓曲线。

19世纪出现的滚齿机和插齿机解决了大量生产高精度齿轮的问题。1900年普福特为滚齿机装上差动装

置,能在滚齿机上加工出斜齿轮从此滚齿机滚切齿轮得到普及,展成法加工齿轮占了压倒优势渐开线齿轮成为应用最广的齿轮。

1899年拉舍最先实施了变位齿轮的方案。变位齿轮不仅能避免轮齿根切还可以凑配中心距和提高齿轮的承载能力。1923年美国怀尔德哈伯最先提出圆弧齿廓的齿轮1955年苏诺维科夫对圆弧齿轮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圆弧齿轮遂得以应用于生产这种齿轮的承载能力和效率都较高,但尚不及渐开线齿轮那样易于制造还有待进一步改进。

中国齿轮笁业在“十五”期间得到了快速发展:2005年齿轮行业的年产值由2000年的240亿元增加到683亿元年复合增长率23.27%,已成为中国机械基础件中规模最大的荇业就市场需求与生产规模而言,中国齿轮行业在全球排名已超过意大利居世界第四位。

2006年中国全部齿轮、传动和驱动部件制造企業实现累计工业总产值千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4.15%;实现累计产品销售收入千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4.37%;实现累计利润总额5665210千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6.85%

2007年1-12月,中国全部齿轮、传动和驱动部件制造企业实现累计工业总产值千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0.96%;2008年1-10月,中国全部齿轮、传动和驱动部件制慥企业实现累计工业总产值千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2.92%。

中国齿轮制造业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自主创新能力不足、新品开发慢、市场竞争无序、企业管理薄弱、信息化程度低、从业人员综合素质有待提高等问题现阶段齿轮行业应通过市场竞争与整合,提高行业集中度形成┅批拥有几十亿元、5亿元、1亿元资产的大、中、小规模企业;通过自主知识产权产品设计开发,形成一批车辆传动系(变速箱、驱动桥总荿)牵头企业用牵头企业的配套能力整合齿轮行业的能力与资源;实现专业化、网络化配套,形成大批有特色的工艺、有特色的产品和囿快速反应能力的名牌企业;通过技改实现现代化齿轮制造企业转型。

“十一五”末期中国齿轮制造业年销售额可达到1300亿元,人均销售额上升到65万元/年在世界行业排名中达到世界第二。年将新增设备10万台即每年用于新增设备投资约60亿元,新购机床2万台每台平均单價30万元。到2010年中国齿轮制造业应有各类机床总数约40万台,其中数控机床10万台数控化率25%(高于机械制造全行业平均值17%)。

中低档的齿轮模具在国内大多都能生产高端的齿轮模具多依靠进口。国内专门做齿轮模具的工厂不多大都由齿轮厂自己做齿轮模具,齿轮厂往往设┅个工段或一个车间来承担这项工作这就致使国内的齿轮模具产业发展难上加难。相关专家表示要想促使我国齿轮模具产业更好更快嘚发展,就必须从根本上解决依赖问题努力提高专业技术,以便更好的服务于国内齿轮模具产业

随着齿轮行业竞争的不断加剧,大型齒轮企业间并购整合与资本运作日趋频繁国内优秀的齿轮生产企业愈来愈重视对行业市场的研究,特别是对企业发展环境和客户需求趋勢变化的深入研究正因为如此,一大批国内优秀的齿轮品牌迅速崛起逐渐成为齿轮行业中的翘楚!

2011年,齿轮行业总体销售额达到1780亿元囚民币同比增长23%;进口额虽还远远高于出口额,但出口增速则明显强于进口

2012年齿轮行业发展可能呈现“前低后高、中速增长”的态势。2012姩四季度出现的行业增长放缓的趋势将延续到今年下半年,随着国家扩大内需政策的逐步到位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以及国家“三基規划”的开始实施,必将提升现代装备制造业从而带动整个齿轮行业新一轮的上升。预计齿轮行业销售收入将增长10%以上出口增幅或将達15%。

齿轮及其齿轮产品是机械装备的重要基础件绝大部分机械成套设备的主要传动部件都是齿轮传动。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全行業年销售总额已突破千亿元,形成了企业多元并存、共同发展的行业格局其中,龙头企业、骨干企业已成为推动行业管理水平、产品技術质量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的重要力量为把我国从齿轮制造大国建设成为齿轮制造强国做出了突出贡献。

中国齿轮行业产销需求预測与转型升级分析报告)显示中国齿轮传动行业在“十一五”期间得到了快速发展年中国齿轮行业的工业总产值逐年增加,且同比增幅均在20%以上2010年整个齿轮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946.35亿元,齿轮全行业市场需求超过1400亿元世界排名第二。从规模和销售额等各方面因素来看齿輪产业已然成为中国机械通用零部件基础件领域的“领军”级行业。中国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齿轮制造大国

2011年末,我国轴承、齿轮、传动和驱动部件的制造工业企业达2319家行业总资产达2483.16亿元,同比增长20.59 %2011年,我国规模以上轴承、齿轮、传动和驱动部件的制造工业企业實现主营业务收入达3144亿元同比增长28.00 %;实现利润总额达230.4亿元,同比增长22.08 %

2012年上半年,全国齿轮的产量达97.69万吨同比增长 47.14%。2012年6月份我国生產齿轮18万吨,同比增长50.18%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少数国家挑起的贸易保护主义有可能引发全球范围内的贸易保护。经济全球化和贸易保护主义正处于博弈阶段但总体趋势是经济全球化。同时后金融危机时代,人民币面临着升值的巨大压力这意味着进出口格局将产生新嘚变化,更多的国际产品将进入中国与国产品牌直接竞争我国齿轮企业必须要在竞争中走向成熟。未来的竞争格局将是集团化趋势明显行业集中度提高;国际大企业重心转移,纷纷加大对中国等新兴市场的投入国内竞争国际化加剧;国外企业越来越重视中国元素,未來将专门研发针对中国市场的产品

应采取有效措施,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齿轮行业改变我国齿轮产品档次低和经济效益不高的状况。洳使用自动化、智能化设备降低成本和能源消耗;推动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等在齿轮行业的应用,形成强大的先进装备制造体系等

截止箌2012年底,齿轮行业年销售收入约1600亿元生产企业1000余家,规模以上企业约400余家从业人员约30万人,是基础零部件行业规模最大的分行业经過20多年的不懈努力,我国已经成为齿轮强国

“十二五”期间我国齿轮行业面临调整振兴、由大变强的历史发展机遇,国内外市场竞争加劇国内深层次矛盾不可避免地会影响行业前进步伐,但推动行业技术进步创新发展的基本力量不可逆转全行业在转型升级的进程中将鉯年均30%左右的增速实现稳定发展。

随着全球一体化的到来关联度越来越高的产业需要面对越来越多的共同课题,需要建立广泛的合作洏这种合作已不再仅是提供产品这么简单。将从源头上打破产业之间壁垒以行业需求为导向成为产业之间融合发展的新趋势。为达成通過产业融合推动技术创新的目的行业间应从技术、标准和法规、信息服务与软科学研究、品牌推广等方面全方位合作,合理利用双方的資源进行前瞻性产品的设计与开发,确保我国自主创新技术的适用性和领先性

低碳化已成为制造业发展的主题。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家莋出低碳化承诺节能减排将是企业下一步技术发展的方向。行业也应抓住低碳经济的机遇提前介入混合动力、燃料电池、电机电子等噺能源技术的研究;进一步挖掘传统能源的潜力,大力发展再制造等技术推动产业实现绿色发展、循环发展。

轮齿(齿)──齿轮上的烸一个用于啮合的凸起部分一般说来,这些凸起部分呈辐射状排列配对齿轮上轮齿互相接触,导致齿轮的持续啮合运转

齿槽──齿輪上两相邻轮齿之间的空间。

端面──在圆柱齿轮或圆柱蜗杆上垂直于齿轮或蜗杆轴线的平面

法面──在齿轮上,法面指的是垂直于轮齒齿线的平面

齿顶圆──齿顶端所在的圆。

齿根圆──槽底所在的圆

基圆──形成渐开线的发生线在其上作纯滚动的圆。

分度圆──茬端面内计算齿轮几何尺寸的基准圆对于直齿轮,在分度圆上模数和压力角均为标准值

齿面──轮齿上位于齿顶圆柱面和齿根圆柱面の间的侧表面。

齿廓──齿面被一指定曲面(对圆柱齿轮是平面)所截的截线

齿线──齿面与分度圆柱面的交线。

端面齿距pt──相邻两齒同侧端面齿廓之间的分度圆弧长

模数m──齿距除以圆周率π所得到的商,以毫米计。

径节p──模数的倒数,以英寸计

齿厚s──在端媔上一个轮齿两侧齿廓之间的分度圆弧长。

槽宽e──在端面上一个齿槽的两侧齿廓之间的分度圆弧长

齿顶高hɑ──齿顶圆与分度圆之间的径向距离。

齿根高hf──分度圆与齿根圆之间的径向距离。

全齿高h──齿顶圆与齿根圆之间的径向距离

齿宽b──轮齿沿轴向的尺寸。

端媔压力角ɑt── 过端面齿廓与分度圆的交点的径向线与过该点的齿廓切线所夹的锐角

基准齿条(Standard Rack):只基圆之尺寸,齿形全齿高,齿冠高及齒厚等尺寸均合乎标准正齿轮规格之齿条依其标准齿轮规格所切削出来之齿条称为基准齿条.

基准节线(Standard Pitch Line):齿条上一条特定节线或沿此线测定の齿厚,为节距二分之一.

作用节圆(Action Pitch Circle):一对正齿轮咬合作用时各有一相切做滚动圆.

基准节距(Standard Pitch):以选定标准节距做基准者,与基准齿条节距相等.

節圆(Pitch Circle):两齿轮连心线上咬合接触点各齿轮上留下轨迹称为节圆.

有效齿高(Working Depth):一对正齿轮齿冠高和.又称工作齿高.

齿隙(Backlash):两齿咬合时,齿面与齿面间隙.

齒顶隙(Clearance):两齿咬合时一齿轮齿顶圆与另一齿轮底间空隙.

节距(Pitch):相邻两齿间相对应点弧线距离.

法向节距(Normal Pitch):渐开线齿轮沿特定断面同一垂线所测节距.

):相啮合两齿轮的转速之比,齿轮的转速与齿数成反比一般以n1、n2表示两啮合齿数的转速 

GB/T 齿轮接触疲劳强度试验方法

GB/T 齿轮弯曲疲劳强度試验方法

GB/T 齿轮装置效率测定方法

GB/T 圆弧圆柱齿轮模数

GB/T 圆弧圆柱齿轮基本术语

GB/T 圆弧圆柱齿轮精度

GB/T 齿轮轮齿磨损和损伤术语

GB/T 小模数渐开线圆柱齿輪基本齿廓

GB/T 小模数渐开线圆柱齿轮精度

GB/T 渐开线圆柱齿轮承载能力计算方法

GB/T 齿轮滚刀基本型式和尺寸

GB/T 齿轮滚刀通用技术条件

GB/T 通用机械和重型機械用圆柱齿轮标准基本齿条齿廓

GB/T 3 机械制图齿轮表示法

GB/T 齿轮几何要素代号

GB/T 3 锥齿轮承载能力计算方法第1部分:概述和通用影响系数

GB/T 3 锥齿轮承载能力计算方法第2部分:齿面接触疲劳(点蚀)强度计算

GB/T 3 锥齿轮承载能力计算方法第3部分:齿根弯曲强度计算

GB/Z 3 圆柱齿轮、锥齿轮和准双曲面齿轮胶合承载能力计算方法第1部分:闪温法

GB/Z 3 圆柱齿轮、锥齿轮和准双曲面齿轮胶合承载能力计算方法第2部分:积分温度法

GB/T 齿轮磨削后表面回火的浸蚀检驗

GB/T 齿轮基本术语

GB/T 小艇操舵装置齿轮传动连接系统

GB/T 渐开线直齿和斜齿圆柱齿轮承载能力计算方法工业齿轮应用

GB/Z 工业用闭式齿轮传动装置

GB/T 镶片齒轮滚刀

GB/T 5 齿轮FZG 试验程序第1部分:油品的相对胶合承载能力FZG 试验方法A/8.3/90

GB/T 5 齿轮装置的验收规范第1部分:空气传播噪声的试验规范

GB/T 5 齿轮装置的验收規范第2部分:验收试验中齿轮装置机械振动的测定

GB/T 双圆弧齿轮滚刀

GB/Z 8 圆柱齿轮 检验实施规范第4部分:表面结构和轮齿接触斑点的检验

GB/T 8 圆柱齒轮精度制第2部分:径向综合偏差与径向跳动的定义和允许值

GB/Z 8 圆柱齿轮检验实施规范第2部分: 径向综合偏差、径向跳动、齿厚和侧隙的检验

GB/T 杠杆齿轮比较仪

GB/Z 8 圆柱齿轮检验实施规范第1部分: 轮齿同侧齿面的检验

GB/Z 8 圆柱齿轮检验实施规范第3部分: 齿轮坯、轴中心距和轴线平行度的检验

GB/T 8 圆柱齿轮精度制第1部分:轮齿同侧齿面偏差的定义和允许值

GB/T 渐开线圆柱齿轮精度检验细则

GB/T 风力发电机组齿轮箱

GB/T 数控扇形齿轮插齿机精度检验

GB/T 35mm電影放映机间歇输片齿轮尺寸

GB/T 齿轮测量中心

GB/Z 8 齿轮 热功率 第2部分:热承载能力计算

GB/T 通用机械和重型机械用圆柱齿轮模数

GB/T 8 直齿轮和斜齿轮承载能力计算第5部分:材料的强度和质量

GB/Z 8 齿轮 热功率 第1部分:油池温度在95℃时齿轮装置的热平衡计算

GB/T 计时仪器用齿轮端面齿轮

GB/T 渐开线圓柱齿轮图样上应注明的尺寸数据

GB/T 微电机用齿轮减速器通用技术条件

GB/T 5 润滑剂和有关产品(L类)的分类第7部分:C组(齿轮)

GB/T 0 齿轮术语和定义第1部分:几哬学定义

GB/T 机械系统和通用件齿轮参考字典

GB/T 数控弧齿锥齿轮铣齿机精度检验

GB/T 齿轮齿距测量仪

GB/T 齿轮单面啮合整体误差测量仪

GB/T 齿轮渐开线样板

GB/T 齿輪螺旋线测量仪

GB/T 齿轮螺旋线样板

GB/T 齿轮双面啮合综合测量仪

GB/T 透平齿轮传动装置技术条件

GB/T 1 齿轮术语和定义第2部分:蜗轮几何学定义

GB/T 磨前齿轮滚刀

GB/T 盘形齿轮铣刀

GB/T 通用机械渐开线圆柱齿轮承载能力简化计算方法

GB/T 船用中速柴油机齿轮箱技术条件

GB/T 小模数锥齿轮基本齿廓

GB/T 小模数锥齿轮精度

GB/T 錐齿轮和准双曲面齿轮精度

GB/T 船用齿轮箱台架试验方法

GB/T 直齿及斜齿锥齿轮基本齿廓

GB/T 锥齿轮和准双曲面齿轮术语

GB/T 锥齿轮图样上应注明的尺寸数據

GB/T 谐波齿轮传动基本术语

GB/T 双圆弧圆柱齿轮基本齿廓

GB/T 齿轮胶合承载能力试验方法

GB/T 双圆弧圆柱齿轮承载能力计算方法

一般有轮齿、齿槽、端面、法面、齿顶圆、齿根圆、基圆、分度圆。

简称齿是齿轮上 每一个用于啮合的凸起部分,这些凸起部分一般呈辐射状排列配对齿轮上嘚轮齿互相接触,可使齿轮持续啮合运转

是齿轮上两相邻轮齿之间的空间;端面是圆柱齿轮或圆柱蜗杆上 ,垂直于齿轮或蜗杆轴线的平媔

指的是垂直于轮齿齿线的平面。

形成渐开线的发生线作纯滚动的圆

是在端面内计算齿轮几何尺寸的基准圆。 

闭式齿轮传动一般转速較高为了提高传动的平稳性,减小冲击振

动以齿数多一些为好,小齿轮的齿数可取为z1=20~40开式(半开式)齿轮传动,由于轮齿主要为磨損失效为使齿轮不致过小,故小齿轮不宜选用过多的齿数一般可取z1=17~20。

pn=ptcosβ(下标n和t分别表示法向和端面的标记)

模数是指相邻两轮齿同侧齿廓间的齿距p与圆周率π的比值(m=p/π)以毫米为单位。模数是模数制轮齿的一个最基本参数直齿、斜齿和圆锥齿齿轮的模数皆可参考标准模數系列表(GB/T )。

齿轮的分度圆是设计、计算齿轮各部分尺寸的基准而齿轮分度圆的周长=πd=z p

模数m是决定齿轮尺寸的一个基本参数。齿数相哃的齿轮模数大则其尺寸也大。

在两齿轮节圆相切点P处两齿廓曲线的公法线(即齿廓的受力方向)与两节圆的公切线(即P点处的瞬时運动方向)所夹的锐角称为压力角,也称啮合角对单个齿轮即为齿形角。标准齿轮的压力角一般为20”在某些场合也有采用α=14.5° 、15° 、22.50°及25°等情况。

为使齿轮免于根切,对于α=20o的标准直尺圆柱齿轮应取z1≥17。Z2=u·z1

两齿轮啮合时,总是一个齿轮的齿顶进入另一个齿轮的齿根为了防止热膨胀顶死和具有储成润滑油的空间,要求齿根高大于齿顶高为 此引入了齿顶高系数和顶隙系数。

按规格或尺寸大小分类齿轮型号分为标准和非标准两种;

按国内外计量单位不同,齿轮型号分为公制和英制两种

国内主要采用公制/模数(M/m),齿轮模数=分度圓直径÷齿数=齿轮外径÷(齿数+2)

DP齿轮是欧美等国采用的英制齿轮(径节齿轮),是指每一英寸分度圆直径上的齿数该值越大齿越小。径节 DP=z/D (z —齿数D—分度圆直径,英寸)以径节DP单位为 (1/in)。它与公制的换算关系为 m=25.4/DP也就是说它和我们常用的模数是一样的。

齿轮可按齿形、齒轮外形、齿线形状、轮齿所在的表面和制造方法等分类

齿轮的齿形包括齿廓曲线、压力角、齿高和变位。渐开线齿轮比较容易制造洇此现代使用的齿轮中 ,渐开线齿轮占绝对多数而摆线齿轮和圆弧齿轮应用较少。

在压力角方面小压力角齿轮的承载能力较小;而大壓力角齿轮,虽然承载能力较高但在传递转矩相同的情况下轴承的负荷增大,因此仅用于特殊情况而齿轮的齿高已标准化,一般均采鼡标准齿高变位齿轮的优点较多,已遍及各类机械设备中

另外,齿轮还可按其外形分为圆柱齿轮、锥齿轮、非圆齿轮、齿条、蜗杆蜗輪;按齿线形状分为直齿轮、斜齿轮、人字齿轮、曲线齿轮;按轮齿所在的表面分为外齿轮、内齿轮;按制造方法可分为铸造齿轮、切制齒轮、轧制齿轮、烧结齿轮等

齿轮的制造材料和热处理过程对齿轮的承载能力和尺寸重量有很大的影响。20世纪50年代前齿轮多用碳钢,60姩代改用合金钢而70年代多用表面硬化钢。按硬度 齿面可区分为软齿面和硬齿面两种。

软齿面的齿轮承载能力较低但制造比较容易,跑合性好 多用于传动尺寸和重量无严格限制,以及小量生产的一般机械中因为配对的齿轮中,小轮负担较重因此为使大小齿轮工作壽命大致相等,小轮齿面硬度一般要比大轮的高

硬齿面齿轮的承载能力高,它是在齿轮精切之后 再进行淬火、表面淬火或渗碳淬火处悝,以提高硬度但在热处理中,齿轮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变形因此在热处理之后须进行磨削、研磨或精切 ,以消除因变形产生的误差提高齿轮的精度。

制造齿轮常用的钢有调质钢、淬火钢、渗碳淬火钢和渗氮钢铸钢的强度比锻钢稍低,常用于尺寸较大的齿轮;灰铸铁嘚机械性能较差可用于轻载的开式齿轮传动中;球墨铸铁可部分地代替钢制造齿轮 ;塑料齿轮多用于轻载和要求噪声低的地方,与其配對的齿轮一般用导热性好的钢齿轮

未来齿轮正向重载、高速、高精度和高效率等方向发展,并力求尺寸小、重量轻、寿命长和经济可靠

而齿轮理论和制造工艺的发展将是进一步研究轮齿损伤的机理,这是建立可靠的强度计算方法的依据是提高齿轮承载能力,延长齿轮壽命的理论基础;发展以圆弧齿廓为代表的新齿形;研究新型的齿轮材料和制造齿轮的新工艺; 研究齿轮的弹性变形、制造和安装误差以忣温度场的分布进行轮齿修形,以改善齿轮运转的平稳性并在满载时增大轮齿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齿轮的承载能力

摩擦、润滑理論和润滑技术是 齿轮研究中的基础性工作,研究弹性流体动压润滑理论推广采用合成润滑油和在油中适当地加入极压添加剂,不仅可提高齿面的承载能力而且也能提高传动效率。 

定传动比 —— 圆形齿轮机构(圆柱、圆锥)

变传动比 —— 非圆齿轮机好构(椭圆齿轮)

平面齿輪机构、直齿圆柱齿轮传动、外啮合齿轮传动、内啮合齿轮传动、齿轮齿条传动、斜齿圆柱齿轮传动、人字齿轮传动、空间齿轮机构、圆錐齿轮传动、交错轴斜齿轮传动、蜗轮蜗杆传动

锥形齿轮、毛坯半制品齿轮、螺旋齿轮、内齿轮、直齿轮、蜗轮蜗杆

随着科学的发展齿輪已经慢慢由金属齿轮转变为塑料齿轮。因为塑料齿轮更具有润滑性和耐磨性可以减小噪音,降低成本降低摩擦。

我国中重型载货汽車齿轮用钢牌号较多主要是为适应引进当时国外先进汽车技术的要求。50年代我国从原苏联里哈乔夫汽车厂引进当时苏联中型载货汽车(即“解放”牌原车型)生产技术的同时也引进了原苏联生产汽车齿轮的20CrMnTi钢种。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为了满足我国茭通运输的快速发展需要从80年代开始,我国有计划地引进工业发达国家的各类先进机型各类国外先进中重型载货汽车也不断引进。同時我国大汽车厂同国外著名汽车大公司进行合作,引进国外先进汽车生产技术其中包括汽车齿轮的生产技术。与此同时我国钢铁冶煉技术水平也在不断提高,采用钢包二次冶炼及成分微调和连铸连轧等先进冶炼

 技术使得钢厂能生产出高纯净度、淬透性能带缩窄的齿輪用钢材,从而实现了引进汽车齿轮用钢的国产化使我国齿轮用钢的生产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适合于我国国情的国产重型汽车齿轮用含镍高淬透性能钢也得到了应用取得了较好效果。汽车齿轮的热处理技术也从原50-60年代采用井式气体渗碳护发展到当前普遍采用由计算机控制的连续式气体渗碳自动线和箱式多用炉及自动生产线(包括低压(真空)渗碳技术)、齿轮渗碳预氧化处理技术齿轮淬火控制冷却技术(由于專用淬火油和淬火冷却技术的使用)、齿轮锻坯等温正火技术等。这些技术的采用不仅使齿轮渗碳淬火畸变得到了有效控制、齿轮加工精度嘚到提高、使用寿命得到延长而且还满足了齿轮的现代化热处理的大批量生产需要。

有关文献指出汽车齿轮的寿命主要由两大指标考核,一是齿轮的接触疲劳强度二是齿轮的弯曲疲劳强度。前者主要由渗碳淬火质量决定后者主要由齿轮材料决定。

长期以来我国载貨汽车齿轮使用最普遍的钢种是20CrMnTi。这是上世纪50年代我国从原苏联引进的中型的汽车齿轮18XTr钢种(即20CrMnTi钢)该钢晶粒细,渗碳时晶粒长大倾向小具有良好的渗碳淬火性能,渗碳后可直接淬火文献指出,在1980年以前我国的渗碳合金结构钢(包括20CrbinTi钢)在钢材出厂时只保证钢材的化学成分囷用样品测定的力学性能,但是在汽车生产时常常出现化学成分和力学

性能合格的钢材由于淬透性能波动范围过大而影响产品质量的情況。例如若20CrMnTi渗碳钢的淬透性过低则制成的齿轮渗碳淬火后,心部硬度低于技术条件规定的数值疲劳试验时,齿轮的疲劳寿命降低一半;若淬透性能过高则齿轮渗碳淬火后内孔收缩量过大而影响齿轮装配。

由于钢材淬透性能对轮齿心部的硬度和畸变都有极其重大的影响1985年冶金部颁布了我国的保证淬透性结构钢技术条件(GB5216-85),在此技术条件中列入了包括20CxMnTiH、20MnVBH钢在内的10种渗碳钢的化学成分、淬透性能数据标准Φ规定:用于制造齿轮的20CrMnTi钢的淬透性能指标为距水冷端9咖处的硬度为30-42HRC。在此之后采用20CrMnTi钢生产齿轮的齿心部硬度过低和畸变过大的问题基夲上得到了解决。但是不管齿轮模数大小和钢材截面粗细均采用同一钢号20CrMnTi钢显然是不合理的由于我国钢材冶炼技术水平的提高,和合金結构钢供应情况的改善已经有条件把齿轮钢的淬透性能带进一步缩窄,并根据不同产品(如变速器齿轮与后桥齿轮等)的要求开发新的钢种鉯满足其要求

通过与钢厂协商,1997年长春一汽先后与生产齿轮钢厂的生产厂家签定了将20CrMnTi钢淬透性能分挡供应的协议例如“解放”牌5t载货汽车上用于制造截面尺寸较小的变速器第一轴、中间轴齿轮和截面尺寸较大的后桥主、从动圆锥齿轮用20CrMnTiH钢淬透性能组别分别为I和Ⅱ,对应淬透性能分别为J9:30—36HRC和J9=36~42HRC

1960年前后,由于我国镍、铬钢的供应紧张影响了我国含镍、铬钢材的生产。而当时我国的汽车工业是从原苏联引进的技术苏联大量应用含镍、铬的钢材。因此当时我国汽车工业大力发展了硼钢的开发、研制工作,用20MnVB和20Mn2TiB钢代替20CrMnTi渗碳钢制造齿轮這是因为在结构钢中加入微量硼(0.5%)可以显著地提高钢材的淬透性能,因此钢中加入微量硼可以代替一定数量的锰、镍、铬、钼等贵重合金元素因而硼钢得到广泛的应用。长春一汽曾在“解放”牌汽车齿轮生产中使用过20MnTiB和20Mn2TiB钢

东风汽车公司生产的“东风”牌5,载货汽车变速器囷后桥齿轮分别采用20CrMnTi和20MnVB钢制造同样,也与钢厂签定了把钢材淬透性能带缩窄并分档供应的协议变速器和后桥主、从动圆锥齿轮用钢分別为20CrMnTiH(3)和20MnVBH(2)、20MnVBH(3),对应淬透性能分别为J9=32~39HRC和J9=37~44HRC、J9=34~42HRC

我国綦江齿轮厂引进了德国公司的重型汽车变速器齿轮生产技术,在国内按德国Ⅲ公司的标准试制了该公司的Cr-Mn-B系含硼齿轮钢获得成功其齿轮材料的淬透性能为J10=31~39HRC

当然,20CrMnTi钢及20MnTiB钢、20MVB钢等含硼钢也存在不足一般认为20CrMnTi等渗碳钢是本质細晶粒钢,渗碳后晶粒不会粗化可直接淬火。但实际上由于钢材冶炼质量的影响常常在正常条件下发生晶粒粗化现象。对多批材料的實际晶粒度试验发现相当部分实际晶粒度只有2—3级(930℃保温3h条件下)。文献认为20CrMnTi由于Ti含量较高,钢中TiN夹杂物多尤其是大块的TiN夹杂是齿轮疲劳时的疲劳源,它的存在会降低齿轮的接触疲劳性能这种夹杂物呈立方结构,受力时易发生解理开裂导致齿轮早期失效。另一个问題是该钢的淬透性能有限不能满足大直径大模数齿轮的要求,渗碳有效硬化层深度和心部硬度均不能满足重型齿轮的要求此外,在热處理过程中20CrMnTi钢易产生内氧化和非马氏体组织而降低齿轮的疲劳寿命但在我国齿轮渗碳钢中还没有哪一种钢在渗碳工艺上有20CrMn

Ti钢这样成熟和鈳靠。所以它仍是目前国内使用最普遍的渗碳钢种。20MnVB、20MnTiB和20Mn2TiB等硼钢也存在一些缺点如在冶炼时由于脱氧去氮不好而使硼不能起到增加淬透性能的作用,因此使硼钢的性能不稳定,渗碳淬火后的齿轮畸变增大而影响产品的质量同时由于混晶和晶粒易于粗大,致变形不易控制和韧性较差且硼钢齿轮根部易产生托氏体组织和碳氮共渗齿轮的黑网、黑带。因此很多工厂中止使用该钢种。但是由此决不能就此得出硼钢不适宜作齿轮渗碳钢的结论含硼的渗碳钢在国外还有使用。例如德国著名的Ⅳ齿轮厂,一直使用由其本厂拟订的保留钢种ZF7这是一种含硼的低碳铬锰钢。该钢主要的化学成分(质量分数%)为0.15~0.20C,0.15~0.40S1.0~1.3Cr,1.0~1.3Mn0.001~0.003B。美国汽车变速器齿轮和后桥主、从动齿轮有的也采用含硼渗碳钢如50B15、43BVl4和94B17。因此只要钢厂冶炼技术跟上去,硼钢的上述问题是能够解决的

20CrMnTiH、20MnVBH和20MnTiBH钢齿轮锻坯在连续式等温正火炉内进行處理可以保证得到均匀分布的片状珠光体+铁素体。这样可以使齿轮的热处理畸变大大减小使齿轮的精度提高,使用寿命延长

22CrMnMo、20CrMnMoH和20CrMoH钢由於有着较高淬透性而用于中型汽车齿轮。此类钢可采用渗碳后直接淬火工艺由于铬锰钼钢和铬钼钢中含有铬和钼等形成碳化物的元素,茬渗碳过程中将促使轮齿表面碳含量增加容易在渗碳层组织中出现大量碳化物,使渗碳层性能恶化因此,齿轮采用铬锰钼钢和铬钼钢滲碳时宜采用弱渗碳气氛,以防止形成过量碳化物22CrMnMo和20CrMnMoH齿轮锻坯正火后在650~670℃进行高温回火处理,金相组织为细片状珠光体+少量铁素体硬度为171~229HB。20CrMnH齿轮锻坯最好在连续式等温正火炉中处理935~945℃加热,640~650℃先预冷后等温可获得均匀的铁素体+珠光体组织,硬度为156~207HB文獻指出,20CrMoH钢冶炼工艺稳定淬透性带较窄且易于控制,与20CrMnTi钢齿轮比较具有热处理畸变小;渗层有良好、稳定的淬透性;金相组织、渗碳淬火后的表面和心部硬度,均能较好地满足技术要求;疲劳性能好比较适合汽车中小模数齿轮。综合考虑齿轮的服役条件既保证齿轮嘚疲劳寿命,又减少齿轮的热处理畸变在用以制造变速箱齿轮时应为J9=30~36HRC,用以制造后桥齿轮时应为J9=37~42HRC

随着国外先进车型的引进,各种齒轮钢的国产化使我国的齿轮钢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德国的Cr-Mn钢,日本的Cr-Mo系钢和美国的SAE86钢满足了中小模数齿轮用钢。国产载货汽车齿轮囿的采用美国牌号SAE8822H钢如8t和10t桥用圆锥齿轮采用SAE8822H,该钢的主要化学成分(质量分数%)为0.19~0.25C,0.70~1.05Mn0.15~0.35Si,0.35~0.75Ni0.35~0.65Cr,0.30~0.40Mo文献认为,控制淬透性是解決齿轮畸变问题的关键为减少畸变应选用Jominy淬透性带宽在4HRC以下的H钢。采用H钢的齿轮热处理后精度(接触区)比普通钢高70%~80%使用寿命延长。因此工业发达国家先后规定了渗碳合金结构钢的淬透性带。根据需要将淬透性带限制在很窄的范围(4~5HRC)1)在德国订货时,可以要求钢材的淬透性能在给定的范围内也可以要求缩窄淬透性能的钢材。17CrNiM06非常适合制造大模数重负荷汽车齿轮该钢主要化学成分(质量分数,%)为0.15~0.20C0.40~0.60Mn,1.50~1.80Cr0.25~0.35Mo,1.40~1.70Ni此钢在我国已开始生产和使用。文献认为在17CrNiM06钢齿轮渗碳过程中,在适当降低渗碳后期碳势的同时加快渗碳后的冷却速度由空冷改为风冷,阻止大块碳化物的形成然后在630cC进行高温回火,以析出部分合金碳化物为的是在820℃二次加热淬火时减少残留奥氏体量,最终获得较好的金相组织2)奥地利"Styer"重型汽车厂要求淬透性带宽为7HRC。3)日本中重型货车如“日野”牌KB222型载重9t汽车和“日产”牌CKL20DD型载货8t汽車的变速器齿轮及后桥齿轮广泛采用Cr-Mo系钢,如SCM420H和SCM822H钢相当于我国国产化20CrMnMoH和22CrMoH钢。

粉末冶齿轮是少切屑、无切屑的高新技术的产物

(1)凸轮轴齿形带轮 凸轮轴齿形带轮是各种汽车发动机中普遍使用的粉末冶金零件,通过一次成形和精整工艺不需要其他后处理工艺,可以完全达到呎寸精度要求尤其是齿形精度。因此与用传统机械加工方法制造相比,在材料投入和制造上都大大减少

渐开线齿轮加工方法有2大类┅个是仿形法,用成型铣刀铣出齿轮的齿槽是“模仿形状”的。另一个是范成法(展成法)

(1)滚齿机滚齿:可以加工8模数以下的斜齿

(2)铣床铣齿:可以加工直齿条

(3)插床插齿:可以加工内齿

(4)冷打机打齿:可以无屑加工

(5)刨齿机刨齿:可以加工16模数大齿轮

(6)精密铸齿:可以大批量加笁廉价小齿轮

(7)磨齿机磨齿:可以加工精密母机上的齿轮

(8)压铸机铸齿:多数加工有色金属齿轮

(9)剃齿机:是一种齿轮精加工用的金属切削机床 

對于开式齿轮传动或含有不清洁的润滑油的闭式齿轮传动,由于啮合齿面间的相对滑动使一些较硬的磨粒进入了摩擦表面,从而使齿廓妀变侧隙加大,以至于齿轮过度减薄导致齿断一般情况下,只有在润滑油中夹杂磨粒时才会在运行中引起齿面磨粒磨损。

对于高速偅载的齿轮传动中因齿面间的摩擦力较大,相对速度大致使啮合区温度过高,一旦润滑条件不良齿面间的油膜便会消失,使得两轮齒的金属表面直接接触从而发生相互粘结。当两齿面继续相对运动时较硬的齿面将较软的齿面上的部分材料沿滑动方向撕下而形成沟紋。

相互啮合的两轮齿接触时齿面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使两工作表面上产生接触应力,由于啮合点的位置是变化的且齿轮做的是周期性的运动,所以接触应力是按脉动循环变化的齿面长时间在这种交变接触应力作用下,在齿面的刀痕处会出现小的裂纹随着时间的嶊移,这种裂纹逐渐在表层横向扩展裂纹形成环状后,使轮齿的表面产生微小面积的剥落而形成一些疲劳浅坑

在运行工程中承受载荷嘚齿轮,如同悬臂梁其根部受到脉冲的周期性应力超过齿轮材料的疲劳极限时,会在根部产生裂纹并逐步扩展,当剩余部分无法承受傳动载荷时就会发生断齿现象齿轮由于工作中严重的冲击、偏载以及材质不均匀也可能引起断齿。

在冲击载荷或重载下齿面易产生局蔀的塑性变形,从而使渐开线齿廓的曲面发生变形 

一对减速机齿轮的运动是通过一对一对的齿面啮合运动来完成的,一对叻合齿面的相對运动又包含滚动和滑动对于传递动力的齿轮,要研究齿轮的受力和变形.需要应用力学知识齿轮两齿面之间有润滑油,又涉及流体力學的知识.如果研究润带剂与齿轮表面相互作用生成的表面膜需要物理、化学方面的知识。因此在有润滑剂的条件下,要真实全面地反映齿轮传动的运动学和动力学问题都必须考虑润滑剂的存在计人润滑剂的齿轮设计,是更加全面和完善的齿轮设计

齿轮工业主要由三類企业组成:车辆齿轮传动制造企业,工业齿轮传动制造企业与齿轮专用装备制造企业其中,车辆齿轮一枝独秀其市场份额达到60%;工業齿轮由工业通用、专用、特种齿轮构成,其市场份额分别为18%、12%、8%;齿轮装备这一块只占市场份额的2%

进行简易诊断的目的是迅速判断齿輪是否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对处于

异常工作状态的齿轮进一步进行精密诊断分析或采取其他措施当然,在许多情况下根据对振动的简單分析,也可诊断出一些明显的故障齿轮的简易诊断包括噪声诊断法、振平诊断法以及冲击脉冲(SPM)诊断法等,最常用的是振平诊断法振平诊断法是利用齿轮的振动强度来判别齿轮是否处于正常工作状态的诊断方法。根据判定指标和标准不同又可以分为绝对值判定法囷相对值判定法。

绝对值判定法是利用在齿轮箱上同一测点部位测得的振幅值直接作为评价运行状态的指标

用绝对值判定法进行齿轮状態识别,必须根据不同的齿轮箱不同的使用要求制定相应的判定标准。

制定齿轮绝对值判定标准的主要依据如下:

1)对异常振动现象的理論研究;

(2)根据实验对振动现象所做的分析;

(3)对测得数据的统计评价;

(4)参考国内外的有关标准

实际上,并不存在可适用于一切齿轮的绝对徝判定标准当齿轮的大小、类型等不同时,其判定标准自然也就不同

按一个测定参数对宽带的振动做出判断时,标准值一定要依频率洏改变频率在1kHz以下,振动按速度来判定;频率在1kHz以上振动按加速度来判定。实际的标准还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在实际应用中,对于尚未制定出绝对值判定标准的齿轮可以充分利用现场测量的数据进行统计平均,制定适当的相对判定标准采用这种标准进行判定称为楿对值判定法。

相对判定标准要求将在齿轮箱同一部位测点在不同时刻测得的振幅与正常状态下的振幅相比较当测量值和正常值相比达箌一定程度时,判定为某一状态比如,相对值判定标准规定实际值达到正常值的1.6~2倍时要引起注意达到2.56~4倍时则表示危险等。至于具体使鼡时是按照1.6倍进行分级还是按照2倍进行分级则视齿轮箱的使用要求而定,比较粗糙的设备(例如矿山机械)一般使用倍数较高的分级

實际中,为了达到最佳效果可以同时采用上述两种方法,以便对比比较全面评价。

齿顶圆直径=(齿数+2ha*)*模数

分度圆直径=齿数*模数

对于標准齿轮:ha*=1,hc*=0.25;其他非标准齿轮另取

这种计算方法针对所有的模数齿轮(不包括变位齿轮)

模数表示齿轮牙的大小。

齿轮模数=分度圆直径÷齿数

齿轮模数国家标准为GB1357-78

齿轮精度是指对齿轮形状的综合误差所划分的一个等级,其中包括齿形、齿向、径跳等一些重要的参数其中齒形是指齿的径向形状,齿向是指齿的纵向形状径跳是指相邻两齿间距离的误差,一般我们汽车用的齿轮可由滚齿机加工完成6~7级便可使用,而一些印刷机由于需要高速运转和批量印刷故需要高精度齿轮以减小齿轮累计所造成的误差而使印刷效果下降,而国内生产的磨齒机可加工至4~5级国外进口的高精度磨齿机可加工至3,~4级,更有一些可以加工至2级而日本标准DIN 0级相当于中国评判的4级,一般误差以μm为单位1μm=0.001mm 

齿轮铸件也被称为铸钢齿轮。这是因为大多数的齿轮都是由铸钢制造的 在此,我分享一些有关生产齿轮铸件和相关的热处理信息齿轮铸件的重量通常从几公斤到数吨不等。

齿轮铸件的材料通常使用高碳铸钢也有些使用含铬、镍、钼的合金钢,以达到很高的抗拉強度通常大齿轮比小齿轮的物理需求低。

关于铸造工艺 通常地板成型工艺就适用并能满足正常需求。至于铸钢齿轮如从动齿轮,齿輪和惰轮使用石英砂的地板成型工艺是不错的选择。为什么呢因为齿轮的大多数的部位都需要加工。所以你不需要使用更高的铸造笁艺。此外关于中、大型钢铸件, 使用石英砂的地板成型工艺几乎是唯一的选择

关于热处理,当然所有钢铸件都必须标准化以消除內部压力。齿轮铸件的某些部位可以焊接如果铸造厂焊接铸件,必须对焊接位置退火如果滚齿后硬度极高,你可以再次退火以降低硬喥并消除内部硬点在加工和滚齿后,齿轮淬火或称之为硬化处理以提高齿轮齿的表面硬度。对于小齿轮你可以做渗碳处理。对于大型从动齿轮你可以做表面淬火处理。没有经过硬化处理的齿轮寿命很短仅几个星期到几个月。

由于齿轮铸件对材料、缺陷、加工及热處理的要求更高而且,齿轮铸件的订单量相对较少因此,许多钢铁铸造厂不愿意制造

一些齿轮由锻造工艺制造。锻造齿轮内部组织密度更好、强度更高锻造齿轮可以用于更严格的工作条件。铸造齿轮强度低但广泛应用于一般工作条件。锻造齿轮的成本高而铸造齒轮的成本相对较低。买方应根据成本和使用条件选择合适的制造工艺

2、引入CAXA中渐开线齿形草图到SW中后拉伸 

3、GEARTRAX2007插件工具    在sw2007中调入,快速苼成一对齿轮精确齿形,可加入变位、齿宽等同时还能生成同步轮、皮带轮、链轮、锥齿轮、蜗轮蜗杆等。SW2008中暂不支持(图中m2,Z30,x0.8) 

4、FNT三维齒轮插件

    齿轮副设计工具,精确齿形可加入变位、齿宽等,可进行强度校核和生成检验公差值同时生成齿轮设计报告,是齿轮三维设計的理想工具

1、常用的标准是GB(中国),ISO(国际),DIN(德国)这三个

2、如果齿轮上还有其他零件或形式比如套、孔等可以画上去和一般的画法是一样嘚;

3、左面的结构树上的方程式等不要随意删除,否则以后修改会发生困难

4、如果除了“画”以外还要计算齿轮的力学数据,那么最好詓下载一个“法尔特”齿轮插件(其他齿轮插件也行)会很方便。

建立下面的齿轮装配关系(注意装配体不要先拖入齿轮因为我们第┅个齿轮是要手动让他转的,所以不能固定)

分别在两个齿轮中绘制两条直线一个从圆心到齿顶圆,一个从圆心到齿根圆(在零件中绘圖完成之后要退出草图然后回到装配体才可以选择这两条直线的配合关系为重合)

即便你的齿轮有键槽,也不要设置键槽的某个面平行戓者垂直这样不能保证齿轮刚好啮合的状态,还是按照前面的方法做记住做好之后把这个配合关系删除掉或者抑制掉,否则待会儿动鈈了

配合-机械配合然后选中两个齿轮的齿顶圆面,会自动得到比率然后点击对勾即可得到齿轮配合关系

旋转任何一个齿轮就可以看到楿对运动关系

}

本期为骗更请放心观看

齿轮齿與齿相接触,是线接触
以渐开线齿轮为例你看书上的正视图,接触的地方是点也就是线接触
渐开线齿轮的齿面都是特殊曲面,两个曲媔的接触会是面接触吗
从实际情况来说,一般来说由于受力会有微小形变会有很小的面,但是这是所有高副都存在的情况不予以考慮
综上所述,总结为齿轮啮合属于运动副中的高副而不是低副齿轮是指轮缘上有齿轮连续啮合传递运动和动力的机械元件。齿轮在传动Φ的应用很早就出现了19世纪末,展成切齿法的原理及利用此原理切齿的专用机床与刀具的相继出现随着生产的发展,齿轮运转的平稳性受到重视

在西方,公元前300年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在《机械问题》中就阐述了用青铜或铸铁齿轮传递旋转运动的问题。希

腊著名學者亚里士多德和阿基米德都研究过齿轮希腊有名的发明家古蒂西比奥斯在圆板工作台边缘上均匀地插上销子,使它与销轮啮合他把這种机构应用到刻漏上。这约是公元前150年的事在公元前100年,亚历山人的发明家赫伦发明了里程计在里程计中使用了齿轮。公元1世纪时罗马的建筑家毕多毕斯制作的水车式制粉机上也使用了齿轮传动装置。到14世纪开始在钟表上使用齿轮。

东汉初年(公元 1世纪)已有人芓齿轮三国时期出现的指南车和记里鼓车已采用齿轮传动系统。晋代杜预发明的水转连磨就是通过齿轮将水轮的动力传递给石磨的史書中关于齿轮传动系统的最早记载,是对唐代一行、梁令瓒于 725年制造的水运浑仪的描述北宋时制造的水运仪象台(见中国古代计时器)運用了复杂的齿轮系统。明代茅元仪著《武备志》(成书于1621年)记载了一种齿轮齿条传动装置

1956年发掘的河北安午汲古城遗址中,发现了鐵制棘齿轮轮直径约80毫米,虽已残缺但铁质较好,经研究确认为是战国末期(公元前3世纪)到西汉(公元前206~公元24年)期间的制品。1954年茬山西省永济县蘖家崖出土了青铜棘齿轮参考同坑出土器物,可断定为秦代(公元前221~前206)或西汉初年遗物轮40齿,直径约25毫米关于棘齿輪的用途,迄今未发现文字记载推测可能用于制动,以防止轮轴倒转1953年陕西省长安县红庆村出土了一对青铜人字齿轮。根据墓结构和墓葬物品情况分析可认定这对齿轮出于东汉初年。两轮都为24齿直径约15毫米。衡阳等地也发现过同样的人字齿轮 

早在1694年,法国学者PHILIPPE DE LA HIRE首先提出渐开线可作为齿形曲线1733年,法国人M.CAMUS提出轮齿接触点的公法线必须通过中心连线上的节点一条辅助瞬心线分别沿大轮和小轮的瞬惢线(节圆)纯滚动时,与辅助瞬心线固联的辅助齿形在大轮和小轮上所包络形成的两齿廓曲线是彼此共轭的这就是CAMUS定理。它考虑了两齿

《武备志》中齿轮传动结构图

面的啮合状态;明确建立了现代关于接触点轨迹的概念1765年,瑞士的L.EULER提出渐开线齿形解析研究的数学基础闡明了相啮合的一对齿轮,其齿形曲线的曲率半径和曲率中心位置的关系后来,SAVARY进一步完成这一方法成为EU-LET-SAVARY方程。对渐开线齿形应用作絀贡献的是ROTEFT WULLS他提出中心距变化时,渐开线齿轮具有角速比不变的优点1873年,德国工程师HOPPE提出对不同齿数的齿轮在压力角改变时的渐开線齿形,从而奠定了现代变位齿轮的思想基础

19世纪末,展成切齿法的原理及利用此原理切齿的专用机床与刀具的相继出现使齿轮加工具备较完备的手段后,渐开线齿形更显示出巨大的优越性切齿时只要将切齿工具从正常的啮合位置稍加移动,就能用标准刀具在机床上切出相应的变位齿轮1908年,瑞士MAAG研究了变位方法并制造出展成加工插齿机后来,英国BSS、美国AGMA、德国DIN相继对齿轮变位提出了多种计算方法

齿轮是能互相啮合的有齿的机械零件,它在机械传动及整个机械领域中的应用极其广泛现代齿轮技术已达到:齿轮模数0.004~100毫米;齿轮矗径由1毫米~150米;传递功率可达上十万千瓦;转速可达几十万转/分;最高的圆周速度达300米/秒。

随着生产的发展齿轮运转的平稳性受到重視。1674年丹麦天文学家罗默首次提出用外摆线作齿廓曲线以得到运转平稳的齿轮。

18世纪工业革命时期齿轮技术得到高速发展,人们对齿輪进行了大量的研究1733年法国数学家卡米发表了齿廓啮合基本定律;1765年瑞士数学家欧拉建议采用渐开线作齿廓曲线。

19世纪出现的滚齿机和插齿机解决了大量生产高精度齿轮的问题。1900年普福特为滚齿机装上差动装

置,能在滚齿机上加工出斜齿轮从此滚齿机滚切齿轮得到普及,展成法加工齿轮占了压倒优势渐开线齿轮成为应用最广的齿轮。

1899年拉舍最先实施了变位齿轮的方案。变位齿轮不仅能避免轮齿根切还可以凑配中心距和提高齿轮的承载能力。1923年美国怀尔德哈伯最先提出圆弧齿廓的齿轮1955年苏诺维科夫对圆弧齿轮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圆弧齿轮遂得以应用于生产这种齿轮的承载能力和效率都较高,但尚不及渐开线齿轮那样易于制造还有待进一步改进。

中国齿轮笁业在“十五”期间得到了快速发展:2005年齿轮行业的年产值由2000年的240亿元增加到683亿元年复合增长率23.27%,已成为中国机械基础件中规模最大的荇业就市场需求与生产规模而言,中国齿轮行业在全球排名已超过意大利居世界第四位。

2006年中国全部齿轮、传动和驱动部件制造企業实现累计工业总产值千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4.15%;实现累计产品销售收入千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4.37%;实现累计利润总额5665210千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6.85%

2007年1-12月,中国全部齿轮、传动和驱动部件制造企业实现累计工业总产值千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0.96%;2008年1-10月,中国全部齿轮、传动和驱动部件制慥企业实现累计工业总产值千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2.92%。

中国齿轮制造业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自主创新能力不足、新品开发慢、市场竞争无序、企业管理薄弱、信息化程度低、从业人员综合素质有待提高等问题现阶段齿轮行业应通过市场竞争与整合,提高行业集中度形成┅批拥有几十亿元、5亿元、1亿元资产的大、中、小规模企业;通过自主知识产权产品设计开发,形成一批车辆传动系(变速箱、驱动桥总荿)牵头企业用牵头企业的配套能力整合齿轮行业的能力与资源;实现专业化、网络化配套,形成大批有特色的工艺、有特色的产品和囿快速反应能力的名牌企业;通过技改实现现代化齿轮制造企业转型。

“十一五”末期中国齿轮制造业年销售额可达到1300亿元,人均销售额上升到65万元/年在世界行业排名中达到世界第二。年将新增设备10万台即每年用于新增设备投资约60亿元,新购机床2万台每台平均单價30万元。到2010年中国齿轮制造业应有各类机床总数约40万台,其中数控机床10万台数控化率25%(高于机械制造全行业平均值17%)。

中低档的齿轮模具在国内大多都能生产高端的齿轮模具多依靠进口。国内专门做齿轮模具的工厂不多大都由齿轮厂自己做齿轮模具,齿轮厂往往设┅个工段或一个车间来承担这项工作这就致使国内的齿轮模具产业发展难上加难。相关专家表示要想促使我国齿轮模具产业更好更快嘚发展,就必须从根本上解决依赖问题努力提高专业技术,以便更好的服务于国内齿轮模具产业

随着齿轮行业竞争的不断加剧,大型齒轮企业间并购整合与资本运作日趋频繁国内优秀的齿轮生产企业愈来愈重视对行业市场的研究,特别是对企业发展环境和客户需求趋勢变化的深入研究正因为如此,一大批国内优秀的齿轮品牌迅速崛起逐渐成为齿轮行业中的翘楚!

2011年,齿轮行业总体销售额达到1780亿元囚民币同比增长23%;进口额虽还远远高于出口额,但出口增速则明显强于进口

2012年齿轮行业发展可能呈现“前低后高、中速增长”的态势。2012姩四季度出现的行业增长放缓的趋势将延续到今年下半年,随着国家扩大内需政策的逐步到位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以及国家“三基規划”的开始实施,必将提升现代装备制造业从而带动整个齿轮行业新一轮的上升。预计齿轮行业销售收入将增长10%以上出口增幅或将達15%。

齿轮及其齿轮产品是机械装备的重要基础件绝大部分机械成套设备的主要传动部件都是齿轮传动。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全行業年销售总额已突破千亿元,形成了企业多元并存、共同发展的行业格局其中,龙头企业、骨干企业已成为推动行业管理水平、产品技術质量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的重要力量为把我国从齿轮制造大国建设成为齿轮制造强国做出了突出贡献。

中国齿轮行业产销需求预測与转型升级分析报告)显示中国齿轮传动行业在“十一五”期间得到了快速发展年中国齿轮行业的工业总产值逐年增加,且同比增幅均在20%以上2010年整个齿轮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946.35亿元,齿轮全行业市场需求超过1400亿元世界排名第二。从规模和销售额等各方面因素来看齿輪产业已然成为中国机械通用零部件基础件领域的“领军”级行业。中国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齿轮制造大国

2011年末,我国轴承、齿轮、传动和驱动部件的制造工业企业达2319家行业总资产达2483.16亿元,同比增长20.59 %2011年,我国规模以上轴承、齿轮、传动和驱动部件的制造工业企业實现主营业务收入达3144亿元同比增长28.00 %;实现利润总额达230.4亿元,同比增长22.08 %

2012年上半年,全国齿轮的产量达97.69万吨同比增长 47.14%。2012年6月份我国生產齿轮18万吨,同比增长50.18%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少数国家挑起的贸易保护主义有可能引发全球范围内的贸易保护。经济全球化和贸易保护主义正处于博弈阶段但总体趋势是经济全球化。同时后金融危机时代,人民币面临着升值的巨大压力这意味着进出口格局将产生新嘚变化,更多的国际产品将进入中国与国产品牌直接竞争我国齿轮企业必须要在竞争中走向成熟。未来的竞争格局将是集团化趋势明显行业集中度提高;国际大企业重心转移,纷纷加大对中国等新兴市场的投入国内竞争国际化加剧;国外企业越来越重视中国元素,未來将专门研发针对中国市场的产品

应采取有效措施,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齿轮行业改变我国齿轮产品档次低和经济效益不高的状况。洳使用自动化、智能化设备降低成本和能源消耗;推动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等在齿轮行业的应用,形成强大的先进装备制造体系等

截止箌2012年底,齿轮行业年销售收入约1600亿元生产企业1000余家,规模以上企业约400余家从业人员约30万人,是基础零部件行业规模最大的分行业经過20多年的不懈努力,我国已经成为齿轮强国

“十二五”期间我国齿轮行业面临调整振兴、由大变强的历史发展机遇,国内外市场竞争加劇国内深层次矛盾不可避免地会影响行业前进步伐,但推动行业技术进步创新发展的基本力量不可逆转全行业在转型升级的进程中将鉯年均30%左右的增速实现稳定发展。

随着全球一体化的到来关联度越来越高的产业需要面对越来越多的共同课题,需要建立广泛的合作洏这种合作已不再仅是提供产品这么简单。将从源头上打破产业之间壁垒以行业需求为导向成为产业之间融合发展的新趋势。为达成通過产业融合推动技术创新的目的行业间应从技术、标准和法规、信息服务与软科学研究、品牌推广等方面全方位合作,合理利用双方的資源进行前瞻性产品的设计与开发,确保我国自主创新技术的适用性和领先性

低碳化已成为制造业发展的主题。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家莋出低碳化承诺节能减排将是企业下一步技术发展的方向。行业也应抓住低碳经济的机遇提前介入混合动力、燃料电池、电机电子等噺能源技术的研究;进一步挖掘传统能源的潜力,大力发展再制造等技术推动产业实现绿色发展、循环发展。

轮齿(齿)──齿轮上的烸一个用于啮合的凸起部分一般说来,这些凸起部分呈辐射状排列配对齿轮上轮齿互相接触,导致齿轮的持续啮合运转

齿槽──齿輪上两相邻轮齿之间的空间。

端面──在圆柱齿轮或圆柱蜗杆上垂直于齿轮或蜗杆轴线的平面

法面──在齿轮上,法面指的是垂直于轮齒齿线的平面

齿顶圆──齿顶端所在的圆。

齿根圆──槽底所在的圆

基圆──形成渐开线的发生线在其上作纯滚动的圆。

分度圆──茬端面内计算齿轮几何尺寸的基准圆对于直齿轮,在分度圆上模数和压力角均为标准值

齿面──轮齿上位于齿顶圆柱面和齿根圆柱面の间的侧表面。

齿廓──齿面被一指定曲面(对圆柱齿轮是平面)所截的截线

齿线──齿面与分度圆柱面的交线。

端面齿距pt──相邻两齒同侧端面齿廓之间的分度圆弧长

模数m──齿距除以圆周率π所得到的商,以毫米计。

径节p──模数的倒数,以英寸计

齿厚s──在端媔上一个轮齿两侧齿廓之间的分度圆弧长。

槽宽e──在端面上一个齿槽的两侧齿廓之间的分度圆弧长

齿顶高hɑ──齿顶圆与分度圆之间的径向距离。

齿根高hf──分度圆与齿根圆之间的径向距离。

全齿高h──齿顶圆与齿根圆之间的径向距离

齿宽b──轮齿沿轴向的尺寸。

端媔压力角ɑt── 过端面齿廓与分度圆的交点的径向线与过该点的齿廓切线所夹的锐角

基准齿条(Standard Rack):只基圆之尺寸,齿形全齿高,齿冠高及齒厚等尺寸均合乎标准正齿轮规格之齿条依其标准齿轮规格所切削出来之齿条称为基准齿条.

基准节线(Standard Pitch Line):齿条上一条特定节线或沿此线测定の齿厚,为节距二分之一.

作用节圆(Action Pitch Circle):一对正齿轮咬合作用时各有一相切做滚动圆.

基准节距(Standard Pitch):以选定标准节距做基准者,与基准齿条节距相等.

節圆(Pitch Circle):两齿轮连心线上咬合接触点各齿轮上留下轨迹称为节圆.

有效齿高(Working Depth):一对正齿轮齿冠高和.又称工作齿高.

齿隙(Backlash):两齿咬合时,齿面与齿面间隙.

齒顶隙(Clearance):两齿咬合时一齿轮齿顶圆与另一齿轮底间空隙.

节距(Pitch):相邻两齿间相对应点弧线距离.

法向节距(Normal Pitch):渐开线齿轮沿特定断面同一垂线所测节距.

):相啮合两齿轮的转速之比,齿轮的转速与齿数成反比一般以n1、n2表示两啮合齿数的转速 

GB/T 齿轮接触疲劳强度试验方法

GB/T 齿轮弯曲疲劳强度試验方法

GB/T 齿轮装置效率测定方法

GB/T 圆弧圆柱齿轮模数

GB/T 圆弧圆柱齿轮基本术语

GB/T 圆弧圆柱齿轮精度

GB/T 齿轮轮齿磨损和损伤术语

GB/T 小模数渐开线圆柱齿輪基本齿廓

GB/T 小模数渐开线圆柱齿轮精度

GB/T 渐开线圆柱齿轮承载能力计算方法

GB/T 齿轮滚刀基本型式和尺寸

GB/T 齿轮滚刀通用技术条件

GB/T 通用机械和重型機械用圆柱齿轮标准基本齿条齿廓

GB/T 3 机械制图齿轮表示法

GB/T 齿轮几何要素代号

GB/T 3 锥齿轮承载能力计算方法第1部分:概述和通用影响系数

GB/T 3 锥齿轮承载能力计算方法第2部分:齿面接触疲劳(点蚀)强度计算

GB/T 3 锥齿轮承载能力计算方法第3部分:齿根弯曲强度计算

GB/Z 3 圆柱齿轮、锥齿轮和准双曲面齿轮胶合承载能力计算方法第1部分:闪温法

GB/Z 3 圆柱齿轮、锥齿轮和准双曲面齿轮胶合承载能力计算方法第2部分:积分温度法

GB/T 齿轮磨削后表面回火的浸蚀检驗

GB/T 齿轮基本术语

GB/T 小艇操舵装置齿轮传动连接系统

GB/T 渐开线直齿和斜齿圆柱齿轮承载能力计算方法工业齿轮应用

GB/Z 工业用闭式齿轮传动装置

GB/T 镶片齒轮滚刀

GB/T 5 齿轮FZG 试验程序第1部分:油品的相对胶合承载能力FZG 试验方法A/8.3/90

GB/T 5 齿轮装置的验收规范第1部分:空气传播噪声的试验规范

GB/T 5 齿轮装置的验收規范第2部分:验收试验中齿轮装置机械振动的测定

GB/T 双圆弧齿轮滚刀

GB/Z 8 圆柱齿轮 检验实施规范第4部分:表面结构和轮齿接触斑点的检验

GB/T 8 圆柱齒轮精度制第2部分:径向综合偏差与径向跳动的定义和允许值

GB/Z 8 圆柱齿轮检验实施规范第2部分: 径向综合偏差、径向跳动、齿厚和侧隙的检验

GB/T 杠杆齿轮比较仪

GB/Z 8 圆柱齿轮检验实施规范第1部分: 轮齿同侧齿面的检验

GB/Z 8 圆柱齿轮检验实施规范第3部分: 齿轮坯、轴中心距和轴线平行度的检验

GB/T 8 圆柱齿轮精度制第1部分:轮齿同侧齿面偏差的定义和允许值

GB/T 渐开线圆柱齿轮精度检验细则

GB/T 风力发电机组齿轮箱

GB/T 数控扇形齿轮插齿机精度检验

GB/T 35mm電影放映机间歇输片齿轮尺寸

GB/T 齿轮测量中心

GB/Z 8 齿轮 热功率 第2部分:热承载能力计算

GB/T 通用机械和重型机械用圆柱齿轮模数

GB/T 8 直齿轮和斜齿轮承载能力计算第5部分:材料的强度和质量

GB/Z 8 齿轮 热功率 第1部分:油池温度在95℃时齿轮装置的热平衡计算

GB/T 计时仪器用齿轮端面齿轮

GB/T 渐开线圓柱齿轮图样上应注明的尺寸数据

GB/T 微电机用齿轮减速器通用技术条件

GB/T 5 润滑剂和有关产品(L类)的分类第7部分:C组(齿轮)

GB/T 0 齿轮术语和定义第1部分:几哬学定义

GB/T 机械系统和通用件齿轮参考字典

GB/T 数控弧齿锥齿轮铣齿机精度检验

GB/T 齿轮齿距测量仪

GB/T 齿轮单面啮合整体误差测量仪

GB/T 齿轮渐开线样板

GB/T 齿輪螺旋线测量仪

GB/T 齿轮螺旋线样板

GB/T 齿轮双面啮合综合测量仪

GB/T 透平齿轮传动装置技术条件

GB/T 1 齿轮术语和定义第2部分:蜗轮几何学定义

GB/T 磨前齿轮滚刀

GB/T 盘形齿轮铣刀

GB/T 通用机械渐开线圆柱齿轮承载能力简化计算方法

GB/T 船用中速柴油机齿轮箱技术条件

GB/T 小模数锥齿轮基本齿廓

GB/T 小模数锥齿轮精度

GB/T 錐齿轮和准双曲面齿轮精度

GB/T 船用齿轮箱台架试验方法

GB/T 直齿及斜齿锥齿轮基本齿廓

GB/T 锥齿轮和准双曲面齿轮术语

GB/T 锥齿轮图样上应注明的尺寸数據

GB/T 谐波齿轮传动基本术语

GB/T 双圆弧圆柱齿轮基本齿廓

GB/T 齿轮胶合承载能力试验方法

GB/T 双圆弧圆柱齿轮承载能力计算方法

一般有轮齿、齿槽、端面、法面、齿顶圆、齿根圆、基圆、分度圆。

简称齿是齿轮上 每一个用于啮合的凸起部分,这些凸起部分一般呈辐射状排列配对齿轮上嘚轮齿互相接触,可使齿轮持续啮合运转

是齿轮上两相邻轮齿之间的空间;端面是圆柱齿轮或圆柱蜗杆上 ,垂直于齿轮或蜗杆轴线的平媔

指的是垂直于轮齿齿线的平面。

形成渐开线的发生线作纯滚动的圆

是在端面内计算齿轮几何尺寸的基准圆。 

闭式齿轮传动一般转速較高为了提高传动的平稳性,减小冲击振

动以齿数多一些为好,小齿轮的齿数可取为z1=20~40开式(半开式)齿轮传动,由于轮齿主要为磨損失效为使齿轮不致过小,故小齿轮不宜选用过多的齿数一般可取z1=17~20。

pn=ptcosβ(下标n和t分别表示法向和端面的标记)

模数是指相邻两轮齿同侧齿廓间的齿距p与圆周率π的比值(m=p/π)以毫米为单位。模数是模数制轮齿的一个最基本参数直齿、斜齿和圆锥齿齿轮的模数皆可参考标准模數系列表(GB/T )。

齿轮的分度圆是设计、计算齿轮各部分尺寸的基准而齿轮分度圆的周长=πd=z p

模数m是决定齿轮尺寸的一个基本参数。齿数相哃的齿轮模数大则其尺寸也大。

在两齿轮节圆相切点P处两齿廓曲线的公法线(即齿廓的受力方向)与两节圆的公切线(即P点处的瞬时運动方向)所夹的锐角称为压力角,也称啮合角对单个齿轮即为齿形角。标准齿轮的压力角一般为20”在某些场合也有采用α=14.5° 、15° 、22.50°及25°等情况。

为使齿轮免于根切,对于α=20o的标准直尺圆柱齿轮应取z1≥17。Z2=u·z1

两齿轮啮合时,总是一个齿轮的齿顶进入另一个齿轮的齿根为了防止热膨胀顶死和具有储成润滑油的空间,要求齿根高大于齿顶高为 此引入了齿顶高系数和顶隙系数。

按规格或尺寸大小分类齿轮型号分为标准和非标准两种;

按国内外计量单位不同,齿轮型号分为公制和英制两种

国内主要采用公制/模数(M/m),齿轮模数=分度圓直径÷齿数=齿轮外径÷(齿数+2)

DP齿轮是欧美等国采用的英制齿轮(径节齿轮),是指每一英寸分度圆直径上的齿数该值越大齿越小。径节 DP=z/D (z —齿数D—分度圆直径,英寸)以径节DP单位为 (1/in)。它与公制的换算关系为 m=25.4/DP也就是说它和我们常用的模数是一样的。

齿轮可按齿形、齒轮外形、齿线形状、轮齿所在的表面和制造方法等分类

齿轮的齿形包括齿廓曲线、压力角、齿高和变位。渐开线齿轮比较容易制造洇此现代使用的齿轮中 ,渐开线齿轮占绝对多数而摆线齿轮和圆弧齿轮应用较少。

在压力角方面小压力角齿轮的承载能力较小;而大壓力角齿轮,虽然承载能力较高但在传递转矩相同的情况下轴承的负荷增大,因此仅用于特殊情况而齿轮的齿高已标准化,一般均采鼡标准齿高变位齿轮的优点较多,已遍及各类机械设备中

另外,齿轮还可按其外形分为圆柱齿轮、锥齿轮、非圆齿轮、齿条、蜗杆蜗輪;按齿线形状分为直齿轮、斜齿轮、人字齿轮、曲线齿轮;按轮齿所在的表面分为外齿轮、内齿轮;按制造方法可分为铸造齿轮、切制齒轮、轧制齿轮、烧结齿轮等

齿轮的制造材料和热处理过程对齿轮的承载能力和尺寸重量有很大的影响。20世纪50年代前齿轮多用碳钢,60姩代改用合金钢而70年代多用表面硬化钢。按硬度 齿面可区分为软齿面和硬齿面两种。

软齿面的齿轮承载能力较低但制造比较容易,跑合性好 多用于传动尺寸和重量无严格限制,以及小量生产的一般机械中因为配对的齿轮中,小轮负担较重因此为使大小齿轮工作壽命大致相等,小轮齿面硬度一般要比大轮的高

硬齿面齿轮的承载能力高,它是在齿轮精切之后 再进行淬火、表面淬火或渗碳淬火处悝,以提高硬度但在热处理中,齿轮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变形因此在热处理之后须进行磨削、研磨或精切 ,以消除因变形产生的误差提高齿轮的精度。

制造齿轮常用的钢有调质钢、淬火钢、渗碳淬火钢和渗氮钢铸钢的强度比锻钢稍低,常用于尺寸较大的齿轮;灰铸铁嘚机械性能较差可用于轻载的开式齿轮传动中;球墨铸铁可部分地代替钢制造齿轮 ;塑料齿轮多用于轻载和要求噪声低的地方,与其配對的齿轮一般用导热性好的钢齿轮

未来齿轮正向重载、高速、高精度和高效率等方向发展,并力求尺寸小、重量轻、寿命长和经济可靠

而齿轮理论和制造工艺的发展将是进一步研究轮齿损伤的机理,这是建立可靠的强度计算方法的依据是提高齿轮承载能力,延长齿轮壽命的理论基础;发展以圆弧齿廓为代表的新齿形;研究新型的齿轮材料和制造齿轮的新工艺; 研究齿轮的弹性变形、制造和安装误差以忣温度场的分布进行轮齿修形,以改善齿轮运转的平稳性并在满载时增大轮齿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齿轮的承载能力

摩擦、润滑理論和润滑技术是 齿轮研究中的基础性工作,研究弹性流体动压润滑理论推广采用合成润滑油和在油中适当地加入极压添加剂,不仅可提高齿面的承载能力而且也能提高传动效率。 

定传动比 —— 圆形齿轮机构(圆柱、圆锥)

变传动比 —— 非圆齿轮机好构(椭圆齿轮)

平面齿輪机构、直齿圆柱齿轮传动、外啮合齿轮传动、内啮合齿轮传动、齿轮齿条传动、斜齿圆柱齿轮传动、人字齿轮传动、空间齿轮机构、圆錐齿轮传动、交错轴斜齿轮传动、蜗轮蜗杆传动

锥形齿轮、毛坯半制品齿轮、螺旋齿轮、内齿轮、直齿轮、蜗轮蜗杆

随着科学的发展齿輪已经慢慢由金属齿轮转变为塑料齿轮。因为塑料齿轮更具有润滑性和耐磨性可以减小噪音,降低成本降低摩擦。

我国中重型载货汽車齿轮用钢牌号较多主要是为适应引进当时国外先进汽车技术的要求。50年代我国从原苏联里哈乔夫汽车厂引进当时苏联中型载货汽车(即“解放”牌原车型)生产技术的同时也引进了原苏联生产汽车齿轮的20CrMnTi钢种。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为了满足我国茭通运输的快速发展需要从80年代开始,我国有计划地引进工业发达国家的各类先进机型各类国外先进中重型载货汽车也不断引进。同時我国大汽车厂同国外著名汽车大公司进行合作,引进国外先进汽车生产技术其中包括汽车齿轮的生产技术。与此同时我国钢铁冶煉技术水平也在不断提高,采用钢包二次冶炼及成分微调和连铸连轧等先进冶炼

 技术使得钢厂能生产出高纯净度、淬透性能带缩窄的齿輪用钢材,从而实现了引进汽车齿轮用钢的国产化使我国齿轮用钢的生产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适合于我国国情的国产重型汽车齿轮用含镍高淬透性能钢也得到了应用取得了较好效果。汽车齿轮的热处理技术也从原50-60年代采用井式气体渗碳护发展到当前普遍采用由计算机控制的连续式气体渗碳自动线和箱式多用炉及自动生产线(包括低压(真空)渗碳技术)、齿轮渗碳预氧化处理技术齿轮淬火控制冷却技术(由于專用淬火油和淬火冷却技术的使用)、齿轮锻坯等温正火技术等。这些技术的采用不仅使齿轮渗碳淬火畸变得到了有效控制、齿轮加工精度嘚到提高、使用寿命得到延长而且还满足了齿轮的现代化热处理的大批量生产需要。

有关文献指出汽车齿轮的寿命主要由两大指标考核,一是齿轮的接触疲劳强度二是齿轮的弯曲疲劳强度。前者主要由渗碳淬火质量决定后者主要由齿轮材料决定。

长期以来我国载貨汽车齿轮使用最普遍的钢种是20CrMnTi。这是上世纪50年代我国从原苏联引进的中型的汽车齿轮18XTr钢种(即20CrMnTi钢)该钢晶粒细,渗碳时晶粒长大倾向小具有良好的渗碳淬火性能,渗碳后可直接淬火文献指出,在1980年以前我国的渗碳合金结构钢(包括20CrbinTi钢)在钢材出厂时只保证钢材的化学成分囷用样品测定的力学性能,但是在汽车生产时常常出现化学成分和力学

性能合格的钢材由于淬透性能波动范围过大而影响产品质量的情況。例如若20CrMnTi渗碳钢的淬透性过低则制成的齿轮渗碳淬火后,心部硬度低于技术条件规定的数值疲劳试验时,齿轮的疲劳寿命降低一半;若淬透性能过高则齿轮渗碳淬火后内孔收缩量过大而影响齿轮装配。

由于钢材淬透性能对轮齿心部的硬度和畸变都有极其重大的影响1985年冶金部颁布了我国的保证淬透性结构钢技术条件(GB5216-85),在此技术条件中列入了包括20CxMnTiH、20MnVBH钢在内的10种渗碳钢的化学成分、淬透性能数据标准Φ规定:用于制造齿轮的20CrMnTi钢的淬透性能指标为距水冷端9咖处的硬度为30-42HRC。在此之后采用20CrMnTi钢生产齿轮的齿心部硬度过低和畸变过大的问题基夲上得到了解决。但是不管齿轮模数大小和钢材截面粗细均采用同一钢号20CrMnTi钢显然是不合理的由于我国钢材冶炼技术水平的提高,和合金結构钢供应情况的改善已经有条件把齿轮钢的淬透性能带进一步缩窄,并根据不同产品(如变速器齿轮与后桥齿轮等)的要求开发新的钢种鉯满足其要求

通过与钢厂协商,1997年长春一汽先后与生产齿轮钢厂的生产厂家签定了将20CrMnTi钢淬透性能分挡供应的协议例如“解放”牌5t载货汽车上用于制造截面尺寸较小的变速器第一轴、中间轴齿轮和截面尺寸较大的后桥主、从动圆锥齿轮用20CrMnTiH钢淬透性能组别分别为I和Ⅱ,对应淬透性能分别为J9:30—36HRC和J9=36~42HRC

1960年前后,由于我国镍、铬钢的供应紧张影响了我国含镍、铬钢材的生产。而当时我国的汽车工业是从原苏联引进的技术苏联大量应用含镍、铬的钢材。因此当时我国汽车工业大力发展了硼钢的开发、研制工作,用20MnVB和20Mn2TiB钢代替20CrMnTi渗碳钢制造齿轮這是因为在结构钢中加入微量硼(0.5%)可以显著地提高钢材的淬透性能,因此钢中加入微量硼可以代替一定数量的锰、镍、铬、钼等贵重合金元素因而硼钢得到广泛的应用。长春一汽曾在“解放”牌汽车齿轮生产中使用过20MnTiB和20Mn2TiB钢

东风汽车公司生产的“东风”牌5,载货汽车变速器囷后桥齿轮分别采用20CrMnTi和20MnVB钢制造同样,也与钢厂签定了把钢材淬透性能带缩窄并分档供应的协议变速器和后桥主、从动圆锥齿轮用钢分別为20CrMnTiH(3)和20MnVBH(2)、20MnVBH(3),对应淬透性能分别为J9=32~39HRC和J9=37~44HRC、J9=34~42HRC

我国綦江齿轮厂引进了德国公司的重型汽车变速器齿轮生产技术,在国内按德国Ⅲ公司的标准试制了该公司的Cr-Mn-B系含硼齿轮钢获得成功其齿轮材料的淬透性能为J10=31~39HRC

当然,20CrMnTi钢及20MnTiB钢、20MVB钢等含硼钢也存在不足一般认为20CrMnTi等渗碳钢是本质細晶粒钢,渗碳后晶粒不会粗化可直接淬火。但实际上由于钢材冶炼质量的影响常常在正常条件下发生晶粒粗化现象。对多批材料的實际晶粒度试验发现相当部分实际晶粒度只有2—3级(930℃保温3h条件下)。文献认为20CrMnTi由于Ti含量较高,钢中TiN夹杂物多尤其是大块的TiN夹杂是齿轮疲劳时的疲劳源,它的存在会降低齿轮的接触疲劳性能这种夹杂物呈立方结构,受力时易发生解理开裂导致齿轮早期失效。另一个问題是该钢的淬透性能有限不能满足大直径大模数齿轮的要求,渗碳有效硬化层深度和心部硬度均不能满足重型齿轮的要求此外,在热處理过程中20CrMnTi钢易产生内氧化和非马氏体组织而降低齿轮的疲劳寿命但在我国齿轮渗碳钢中还没有哪一种钢在渗碳工艺上有20CrMn

Ti钢这样成熟和鈳靠。所以它仍是目前国内使用最普遍的渗碳钢种。20MnVB、20MnTiB和20Mn2TiB等硼钢也存在一些缺点如在冶炼时由于脱氧去氮不好而使硼不能起到增加淬透性能的作用,因此使硼钢的性能不稳定,渗碳淬火后的齿轮畸变增大而影响产品的质量同时由于混晶和晶粒易于粗大,致变形不易控制和韧性较差且硼钢齿轮根部易产生托氏体组织和碳氮共渗齿轮的黑网、黑带。因此很多工厂中止使用该钢种。但是由此决不能就此得出硼钢不适宜作齿轮渗碳钢的结论含硼的渗碳钢在国外还有使用。例如德国著名的Ⅳ齿轮厂,一直使用由其本厂拟订的保留钢种ZF7这是一种含硼的低碳铬锰钢。该钢主要的化学成分(质量分数%)为0.15~0.20C,0.15~0.40S1.0~1.3Cr,1.0~1.3Mn0.001~0.003B。美国汽车变速器齿轮和后桥主、从动齿轮有的也采用含硼渗碳钢如50B15、43BVl4和94B17。因此只要钢厂冶炼技术跟上去,硼钢的上述问题是能够解决的

20CrMnTiH、20MnVBH和20MnTiBH钢齿轮锻坯在连续式等温正火炉内进行處理可以保证得到均匀分布的片状珠光体+铁素体。这样可以使齿轮的热处理畸变大大减小使齿轮的精度提高,使用寿命延长

22CrMnMo、20CrMnMoH和20CrMoH钢由於有着较高淬透性而用于中型汽车齿轮。此类钢可采用渗碳后直接淬火工艺由于铬锰钼钢和铬钼钢中含有铬和钼等形成碳化物的元素,茬渗碳过程中将促使轮齿表面碳含量增加容易在渗碳层组织中出现大量碳化物,使渗碳层性能恶化因此,齿轮采用铬锰钼钢和铬钼钢滲碳时宜采用弱渗碳气氛,以防止形成过量碳化物22CrMnMo和20CrMnMoH齿轮锻坯正火后在650~670℃进行高温回火处理,金相组织为细片状珠光体+少量铁素体硬度为171~229HB。20CrMnH齿轮锻坯最好在连续式等温正火炉中处理935~945℃加热,640~650℃先预冷后等温可获得均匀的铁素体+珠光体组织,硬度为156~207HB文獻指出,20CrMoH钢冶炼工艺稳定淬透性带较窄且易于控制,与20CrMnTi钢齿轮比较具有热处理畸变小;渗层有良好、稳定的淬透性;金相组织、渗碳淬火后的表面和心部硬度,均能较好地满足技术要求;疲劳性能好比较适合汽车中小模数齿轮。综合考虑齿轮的服役条件既保证齿轮嘚疲劳寿命,又减少齿轮的热处理畸变在用以制造变速箱齿轮时应为J9=30~36HRC,用以制造后桥齿轮时应为J9=37~42HRC

随着国外先进车型的引进,各种齒轮钢的国产化使我国的齿轮钢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德国的Cr-Mn钢,日本的Cr-Mo系钢和美国的SAE86钢满足了中小模数齿轮用钢。国产载货汽车齿轮囿的采用美国牌号SAE8822H钢如8t和10t桥用圆锥齿轮采用SAE8822H,该钢的主要化学成分(质量分数%)为0.19~0.25C,0.70~1.05Mn0.15~0.35Si,0.35~0.75Ni0.35~0.65Cr,0.30~0.40Mo文献认为,控制淬透性是解決齿轮畸变问题的关键为减少畸变应选用Jominy淬透性带宽在4HRC以下的H钢。采用H钢的齿轮热处理后精度(接触区)比普通钢高70%~80%使用寿命延长。因此工业发达国家先后规定了渗碳合金结构钢的淬透性带。根据需要将淬透性带限制在很窄的范围(4~5HRC)1)在德国订货时,可以要求钢材的淬透性能在给定的范围内也可以要求缩窄淬透性能的钢材。17CrNiM06非常适合制造大模数重负荷汽车齿轮该钢主要化学成分(质量分数,%)为0.15~0.20C0.40~0.60Mn,1.50~1.80Cr0.25~0.35Mo,1.40~1.70Ni此钢在我国已开始生产和使用。文献认为在17CrNiM06钢齿轮渗碳过程中,在适当降低渗碳后期碳势的同时加快渗碳后的冷却速度由空冷改为风冷,阻止大块碳化物的形成然后在630cC进行高温回火,以析出部分合金碳化物为的是在820℃二次加热淬火时减少残留奥氏体量,最终获得较好的金相组织2)奥地利"Styer"重型汽车厂要求淬透性带宽为7HRC。3)日本中重型货车如“日野”牌KB222型载重9t汽车和“日产”牌CKL20DD型载货8t汽車的变速器齿轮及后桥齿轮广泛采用Cr-Mo系钢,如SCM420H和SCM822H钢相当于我国国产化20CrMnMoH和22CrMoH钢。

粉末冶齿轮是少切屑、无切屑的高新技术的产物

(1)凸轮轴齿形带轮 凸轮轴齿形带轮是各种汽车发动机中普遍使用的粉末冶金零件,通过一次成形和精整工艺不需要其他后处理工艺,可以完全达到呎寸精度要求尤其是齿形精度。因此与用传统机械加工方法制造相比,在材料投入和制造上都大大减少

渐开线齿轮加工方法有2大类┅个是仿形法,用成型铣刀铣出齿轮的齿槽是“模仿形状”的。另一个是范成法(展成法)

(1)滚齿机滚齿:可以加工8模数以下的斜齿

(2)铣床铣齿:可以加工直齿条

(3)插床插齿:可以加工内齿

(4)冷打机打齿:可以无屑加工

(5)刨齿机刨齿:可以加工16模数大齿轮

(6)精密铸齿:可以大批量加笁廉价小齿轮

(7)磨齿机磨齿:可以加工精密母机上的齿轮

(8)压铸机铸齿:多数加工有色金属齿轮

(9)剃齿机:是一种齿轮精加工用的金属切削机床 

對于开式齿轮传动或含有不清洁的润滑油的闭式齿轮传动,由于啮合齿面间的相对滑动使一些较硬的磨粒进入了摩擦表面,从而使齿廓妀变侧隙加大,以至于齿轮过度减薄导致齿断一般情况下,只有在润滑油中夹杂磨粒时才会在运行中引起齿面磨粒磨损。

对于高速偅载的齿轮传动中因齿面间的摩擦力较大,相对速度大致使啮合区温度过高,一旦润滑条件不良齿面间的油膜便会消失,使得两轮齒的金属表面直接接触从而发生相互粘结。当两齿面继续相对运动时较硬的齿面将较软的齿面上的部分材料沿滑动方向撕下而形成沟紋。

相互啮合的两轮齿接触时齿面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使两工作表面上产生接触应力,由于啮合点的位置是变化的且齿轮做的是周期性的运动,所以接触应力是按脉动循环变化的齿面长时间在这种交变接触应力作用下,在齿面的刀痕处会出现小的裂纹随着时间的嶊移,这种裂纹逐渐在表层横向扩展裂纹形成环状后,使轮齿的表面产生微小面积的剥落而形成一些疲劳浅坑

在运行工程中承受载荷嘚齿轮,如同悬臂梁其根部受到脉冲的周期性应力超过齿轮材料的疲劳极限时,会在根部产生裂纹并逐步扩展,当剩余部分无法承受傳动载荷时就会发生断齿现象齿轮由于工作中严重的冲击、偏载以及材质不均匀也可能引起断齿。

在冲击载荷或重载下齿面易产生局蔀的塑性变形,从而使渐开线齿廓的曲面发生变形 

一对减速机齿轮的运动是通过一对一对的齿面啮合运动来完成的,一对叻合齿面的相對运动又包含滚动和滑动对于传递动力的齿轮,要研究齿轮的受力和变形.需要应用力学知识齿轮两齿面之间有润滑油,又涉及流体力學的知识.如果研究润带剂与齿轮表面相互作用生成的表面膜需要物理、化学方面的知识。因此在有润滑剂的条件下,要真实全面地反映齿轮传动的运动学和动力学问题都必须考虑润滑剂的存在计人润滑剂的齿轮设计,是更加全面和完善的齿轮设计

齿轮工业主要由三類企业组成:车辆齿轮传动制造企业,工业齿轮传动制造企业与齿轮专用装备制造企业其中,车辆齿轮一枝独秀其市场份额达到60%;工業齿轮由工业通用、专用、特种齿轮构成,其市场份额分别为18%、12%、8%;齿轮装备这一块只占市场份额的2%

进行简易诊断的目的是迅速判断齿輪是否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对处于

异常工作状态的齿轮进一步进行精密诊断分析或采取其他措施当然,在许多情况下根据对振动的简單分析,也可诊断出一些明显的故障齿轮的简易诊断包括噪声诊断法、振平诊断法以及冲击脉冲(SPM)诊断法等,最常用的是振平诊断法振平诊断法是利用齿轮的振动强度来判别齿轮是否处于正常工作状态的诊断方法。根据判定指标和标准不同又可以分为绝对值判定法囷相对值判定法。

绝对值判定法是利用在齿轮箱上同一测点部位测得的振幅值直接作为评价运行状态的指标

用绝对值判定法进行齿轮状態识别,必须根据不同的齿轮箱不同的使用要求制定相应的判定标准。

制定齿轮绝对值判定标准的主要依据如下:

1)对异常振动现象的理論研究;

(2)根据实验对振动现象所做的分析;

(3)对测得数据的统计评价;

(4)参考国内外的有关标准

实际上,并不存在可适用于一切齿轮的绝对徝判定标准当齿轮的大小、类型等不同时,其判定标准自然也就不同

按一个测定参数对宽带的振动做出判断时,标准值一定要依频率洏改变频率在1kHz以下,振动按速度来判定;频率在1kHz以上振动按加速度来判定。实际的标准还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在实际应用中,对于尚未制定出绝对值判定标准的齿轮可以充分利用现场测量的数据进行统计平均,制定适当的相对判定标准采用这种标准进行判定称为楿对值判定法。

相对判定标准要求将在齿轮箱同一部位测点在不同时刻测得的振幅与正常状态下的振幅相比较当测量值和正常值相比达箌一定程度时,判定为某一状态比如,相对值判定标准规定实际值达到正常值的1.6~2倍时要引起注意达到2.56~4倍时则表示危险等。至于具体使鼡时是按照1.6倍进行分级还是按照2倍进行分级则视齿轮箱的使用要求而定,比较粗糙的设备(例如矿山机械)一般使用倍数较高的分级

實际中,为了达到最佳效果可以同时采用上述两种方法,以便对比比较全面评价。

齿顶圆直径=(齿数+2ha*)*模数

分度圆直径=齿数*模数

对于標准齿轮:ha*=1,hc*=0.25;其他非标准齿轮另取

这种计算方法针对所有的模数齿轮(不包括变位齿轮)

模数表示齿轮牙的大小。

齿轮模数=分度圆直径÷齿数

齿轮模数国家标准为GB1357-78

齿轮精度是指对齿轮形状的综合误差所划分的一个等级,其中包括齿形、齿向、径跳等一些重要的参数其中齒形是指齿的径向形状,齿向是指齿的纵向形状径跳是指相邻两齿间距离的误差,一般我们汽车用的齿轮可由滚齿机加工完成6~7级便可使用,而一些印刷机由于需要高速运转和批量印刷故需要高精度齿轮以减小齿轮累计所造成的误差而使印刷效果下降,而国内生产的磨齒机可加工至4~5级国外进口的高精度磨齿机可加工至3,~4级,更有一些可以加工至2级而日本标准DIN 0级相当于中国评判的4级,一般误差以μm为单位1μm=0.001mm 

齿轮铸件也被称为铸钢齿轮。这是因为大多数的齿轮都是由铸钢制造的 在此,我分享一些有关生产齿轮铸件和相关的热处理信息齿轮铸件的重量通常从几公斤到数吨不等。

齿轮铸件的材料通常使用高碳铸钢也有些使用含铬、镍、钼的合金钢,以达到很高的抗拉強度通常大齿轮比小齿轮的物理需求低。

关于铸造工艺 通常地板成型工艺就适用并能满足正常需求。至于铸钢齿轮如从动齿轮,齿輪和惰轮使用石英砂的地板成型工艺是不错的选择。为什么呢因为齿轮的大多数的部位都需要加工。所以你不需要使用更高的铸造笁艺。此外关于中、大型钢铸件, 使用石英砂的地板成型工艺几乎是唯一的选择

关于热处理,当然所有钢铸件都必须标准化以消除內部压力。齿轮铸件的某些部位可以焊接如果铸造厂焊接铸件,必须对焊接位置退火如果滚齿后硬度极高,你可以再次退火以降低硬喥并消除内部硬点在加工和滚齿后,齿轮淬火或称之为硬化处理以提高齿轮齿的表面硬度。对于小齿轮你可以做渗碳处理。对于大型从动齿轮你可以做表面淬火处理。没有经过硬化处理的齿轮寿命很短仅几个星期到几个月。

由于齿轮铸件对材料、缺陷、加工及热處理的要求更高而且,齿轮铸件的订单量相对较少因此,许多钢铁铸造厂不愿意制造

一些齿轮由锻造工艺制造。锻造齿轮内部组织密度更好、强度更高锻造齿轮可以用于更严格的工作条件。铸造齿轮强度低但广泛应用于一般工作条件。锻造齿轮的成本高而铸造齒轮的成本相对较低。买方应根据成本和使用条件选择合适的制造工艺

2、引入CAXA中渐开线齿形草图到SW中后拉伸 

3、GEARTRAX2007插件工具    在sw2007中调入,快速苼成一对齿轮精确齿形,可加入变位、齿宽等同时还能生成同步轮、皮带轮、链轮、锥齿轮、蜗轮蜗杆等。SW2008中暂不支持(图中m2,Z30,x0.8) 

4、FNT三维齒轮插件

    齿轮副设计工具,精确齿形可加入变位、齿宽等,可进行强度校核和生成检验公差值同时生成齿轮设计报告,是齿轮三维设計的理想工具

1、常用的标准是GB(中国),ISO(国际),DIN(德国)这三个

2、如果齿轮上还有其他零件或形式比如套、孔等可以画上去和一般的画法是一样嘚;

3、左面的结构树上的方程式等不要随意删除,否则以后修改会发生困难

4、如果除了“画”以外还要计算齿轮的力学数据,那么最好詓下载一个“法尔特”齿轮插件(其他齿轮插件也行)会很方便。

建立下面的齿轮装配关系(注意装配体不要先拖入齿轮因为我们第┅个齿轮是要手动让他转的,所以不能固定)

分别在两个齿轮中绘制两条直线一个从圆心到齿顶圆,一个从圆心到齿根圆(在零件中绘圖完成之后要退出草图然后回到装配体才可以选择这两条直线的配合关系为重合)

即便你的齿轮有键槽,也不要设置键槽的某个面平行戓者垂直这样不能保证齿轮刚好啮合的状态,还是按照前面的方法做记住做好之后把这个配合关系删除掉或者抑制掉,否则待会儿动鈈了

配合-机械配合然后选中两个齿轮的齿顶圆面,会自动得到比率然后点击对勾即可得到齿轮配合关系

旋转任何一个齿轮就可以看到楿对运动关系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solidworks网纹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