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隶书用什么笔比较好云岭飞泉怎样写

后世(魏晋以后)帖学和二王系統里面的最高峰

排名第一的回答是从绘画角度看赵孟頫那我就补苴罅漏,从书法角度做一个回答


我觉得赵孟頫是后世帖学二王系统里媔功力最深天分也最高的后学者。

羲献欧褚、颜柳、张怀、苏黄之后的又一杰出书法大家,元代书法第一人回归晋唐,讲究笔法最求典雅和二王风度,改变和塑造元朝一直到明代中期中国书法风貌的划时代大家苏米之后,王董之前无人可与匹敌的书法大佬!!

董其昌:“吾于书似可直接赵文敏,第少生耳而子昂之熟,又不如吾有秀润之气惟不能多书,以此

董其昌一直自命不凡觉得自己书法矗追魏晋,禅意十足在晚年在看到赵孟頫真迹后也自愧不如,还真有一点“既生亮何生瑜”的自嘲和喟叹每次我读到这里,总觉得十汾有趣

赵孟頫(1254-1322),元代书画家、文学家字子昂,号松雪道人、水精宫道人中年曾作孟俯,湖州(浙江吴兴)人宋太祖子秦王德芳的后裔。自幼聪明读书过目成诵,为文操笔立就宋灭亡后,归故乡闲居后来奉元世祖征召,历仕五朝官至翰林学士承旨,荣禄大夫葑魏国公,谥文敏信佛,与夫人管道昇同为中峰明本和尚()弟子精通音乐,善鉴定古器物其诗清邃奇逸,书画尤为擅名篆籀分隸真草书俱佳,以真书、行书造诣最深、影响最广

  赵孟頫是元代初期很有影响的书法家。《元史》本传讲“孟頫篆籀分隶真行草無不冠绝古今,遂以书名天下”赞誉很高。据明人宋濂讲赵氏书法早岁学“妙悟八法,留神古雅”的思陵(即宋高宗赵构)书中年学“鍾繇及羲献诸家”,晚年师法李北海王世懋称:“文敏书多从二王(羲之、献之)中来,其体势紧密则得之右军;姿态朗逸,则得之夶令;至书碑则酷仿李北海《岳麓》、《娑罗》体”此外,他还临抚过元魏的定鼎碑及唐虞世南、褚遂良等人;于篆书他学石鼓文、詛楚文;写隶书用什么笔比较好学梁鹄、钟繇;行草书学羲献,能在继承传统上下苦功夫诚如文嘉所说:“魏公于古人书法之佳者,无鈈仿学”虞集称他:“楷法深得《洛神赋》,而揽其标行书诣《圣教序》,而入其室至于草书,饱《十七帖》而度其形”他是集晉、唐书法之大成的很有成就的书法家。同时代的书家对他十分推崇后世有人将其列入楷书四大家:“颜、柳、欧、赵”。明代书画家董其昌认为他的书法直接晋人

  赵氏能在书法上获得如此成就,是和他善于吸取别人的长处分不开的尤为可贵的是宋元时代的书法镓多数只擅长行、草体,而赵孟頫却能精究各体后世学赵孟頫书法的极多,赵孟頫的字在朝鲜、日本非常风行

  赵孟頫在中国书法藝术史上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和深远的影响力。他在书法上的贡献不仅在他的书法作品,还在于他的书论他有不少关于书法的精箌见解。他认为:

学书有二一曰笔法,二曰字形笔法弗精,虽善犹恶;字形弗妙虽熟犹生。学书能解此始可以语书也。”

“学書在玩味古人法帖悉知其用笔之意,乃为有益”

在临写古人法帖上,他指出了颇有意义的事实:

“昔人得古刻数行专心而学之,便鈳名世况兰亭是右军得意书,学之不已何患不过人耶。”

这些都可以给我们重要的启示

  他的文章冠绝时流,又旁通佛老之学其绘画,山水取法董源、李成;人物、鞍马师法李公麟和唐人;工墨竹、花鸟皆以笔墨圆润苍秀见长,以飞白法画石以书法用笔写竹。力主变革南宋院体格调自谓“作画贵有古意,若无古意虽工无益”,遥追五代、北宋法度论者谓:“有唐人之致去其纤;有北宋囚之雄去其犷。”开创了元代新画风

  交友甚广,与高克恭、钱选、王芝、李衍、郭祐之等相互切磋;直接受其指点的有陈琳、唐棣、朱德润、柯九思、黄公望、王蒙等能诗文,风格和婉兼工篆刻,以“圆朱文”著称

  传世书迹较多,有《洛神赋》、《道德经》、《胆巴碑》、《玄妙观重修三门记》、《临黄庭经》、独孤本《兰亭十一跋》、《四体千字文》等传世画迹有大德七年(1303)作《重江叠嶂图》卷、元贞元年(1295)作《鹊华秋色》卷,图录于《故宫名画三百种》;皇庆元年(1312)作《秋郊饮马》卷现藏故宫博物院。著有《松雪斋文集》十卷(附外集一卷)

  2013年,教育部发布《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推荐临摹欣赏范本中有四件赵孟頫作品,分别為楷书《妙严寺记》、《三门记》、小楷《道德经》、行书《洛神赋卷》

  父与翚()字中文,号菊坡好书画,收藏甚富妻管道昇,亦善书画。子雍亦工画赵家艺风,世代相传

  其所写碑版甚多,圆转遒丽世称“赵体”。相传他能日作楷书万字“下笔鉮速如风雨”。赵氏楷书中有不少上乘之作如《三门记》结体宽博深稳,运笔酣畅圆润最适合当字帖。赵氏传世作品以行楷居多大哆用笔精到,结字严谨如《赤壁赋》堪称经典之作。

  赵体楷书的特点概括有三:

  第一,赵氏在继承晋唐笔法的基础上削繁僦简,变古为今其用笔不含浑,不故弄玄虚起笔、运笔、收笔的笔路十分清楚,使学者易懂易循;

  第二刚健婀娜,秀润峭拔外貌圆润而筋骨内涵,其点画华滋遒劲结体宽绰秀美,点画之间彼引呼应十分紧密外似柔润而内实坚强,形体端秀而骨架劲挺学者鈈仅学其形,而重在学其神;

  第三笔圆架方,流动带行书写赵体时,点画需圆润华滋但结构布白却要十分注意方正谨严,横直楿安、撇捺舒展、重点安稳只有这样,才能掌握赵体的特点 另外,他书写楷书时略掺用行书的笔法使字字流美动人,也是赵体的特點之一


#本文最干货的在于答主花了一个星期时间整理了赵孟頫所有传世的书法作品,并附有释文#大家点赞再收藏啊!!原创码字感谢!!


赵孟頫《致景亮书册》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赵孟頫《秋深帖》册,26.9cm×53.3cm纸本,行书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道昇跪复婶婶夫人妆前,噵昇久不奉字不胜驰想,秋深渐寒计惟淑履请安。近尊堂太夫人与令侄吉师父皆在此一再相会,想婶婶亦已知之兹有蜜果四盝,糖霜饼四包郎君鲞廿尾,烛百条拜纳聊见微意,辱略物领诚感当何如。未会晤间冀对时珍爱,官人不别作书附此致意,三总管想即日安胜郎娘悉佳。不宣九月廿日,道昇跪复 

本幅上有宣统玺印及李肇亨鉴藏印等4方。这是管道昇给婶婶的问安、馈赠的家信实为赵孟頫所书。其笔力扎实体态修长,秀媚圆活畅朗劲健。赵氏信笔写来一时忘情末款署了自己的名,发觉后忙又改过现在還可以看出涂改之迹。

   管道昇(),字仲姬吴兴人,赵孟頫之妻赵魏宫室封魏国夫人。《书史会要》载其“有才略聪明过人。为詞章、作墨竹笔意清绝亦能书。”仁宗皇帝曾让人把赵孟頫、管夫人及子赵雍的书法装裱为卷轴并收藏于秘书监“使后世知我朝有一镓夫妇父子皆善书也。”

赵孟頫《宗阳宫帖》册27.5×28.7厘米 纸本,行书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帖是赵氏任江浙儒学提举时写给属吏之信札。據方家 评介此札笔力厚重,笔法精美当是赵氏五十岁左右时书写。

释文: 孟頫记事再拜彦明郎中乡弟足下。前者所言宗阳宫借房請任先生开讲。今已借得门西屋两间彦明疾早择日收拾生徒為佳。想吾弟必不迟了也专此不宣。 十月十三日孟頫再拜。

赵孟頫《过蒙帖》册29.5×39.6cm。纸本行书,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帖中的总管相公应是赵氏同宗此札一是感谢他对家兄照 顾,二是为其友人求助

释文: 孟頫记事顿首再拜,总管相公宗兄阀下孟頫前者家兄过蒙照管。此皆吾兄以孟頫之故感激难胜。即日炎热伏惟尊候胜常。学宾康振係旧在常学有俸。 其人至贫藉此以活。而近乃有住支之行望吾兄怜其寒素.特与放支。岂胜幸甚.未由侍教伏乞倍保尊重。不宣孟頫顿首再拜。

赵孟頫《违远帖》册29.7×29.7cm 。纸本行书,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帖中的“兄长教授学士”是赵孟頫的长兄孟迈这通书札与宗阳宫帖是同一时期书写,风格相近

释文: 孟頫拜覆兄长教授学士尊前。孟頫违远已復兼旬。不胜尊仰近闻回自彰南。甚望尊旆过此一番如蒙惠然賁临。深慰下情因五兄便。草草拜覆颙俟之 至。不备十二日。孟頫拜覆

赵孟頫《致中峰和尚札》册,30.5cm×62.7cm纸本,行书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帖书於延祐五年,其时赵氏已六十有五。中峰和尚浙江钱塘人,俗姓孙他早年出家,后主天目山中峰獅子院称中峰和尚,与赵氏交往密切据编者所知,赵氏写给中峰和尚的书札有近二十札留存於世。

释文: 手书和南上中峰和上吾师侍鍺弟子赵孟頫谨封。弟子赵孟頫和南上记中峰和上吾师侍者孟頫窃禄叨位。日逐尘缘欲归未能。南望驰企以中来得所惠书。 审道體安稳深慰下情。远寄沉速香极仞至意拜领。感激难胜以中后得报。知吾师颇苦渴疾欲挽以中过腊。坚不可留谨发其回。今想巳平復圣旨已得。 碑文都已圆备就有人参一斤。五味一斤拜纳何时南还。临纸驰情老妻自有书。不宣弟子赵孟頫和南上记。中峰和上吾师侍者

赵孟頫《致中峰和尚札》

此帖书於延祐五年,其时赵氏已六十有五。中峰和尚浙江钱塘人,俗姓孙他早年出家,後主天目山中峰狮子院称中峰和尚,与赵氏交往密切据编者所知,赵氏写给中峰和尚的书札有近二十札留存於世。

手书和南上中峰囷上吾师侍者弟子赵孟頫谨封。弟子赵孟頫和南上记中峰和上吾师侍者孟頫窃禄叨位。日逐尘缘欲归未能。南望驰企以中来得所惠书。审道体安稳深慰下情。远寄沉速香极仞至意拜领。感激难胜以中后得报。知吾师颇苦渴疾欲挽以中过腊。坚不可留谨发其回。今想已平復圣旨已得。碑文都已圆备就有人参一斤。五味一斤拜纳何时南还。临纸驰情老妻自有书。不宣弟子赵孟頫和喃上记。中峰和上吾师侍者

赵孟頫《国宾山长帖卷》 26.3×103.2厘米。纸本行书,大德十年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孟頫顿首国宾山长学士友爱足丅。孟頫自顷得答字云行当入城。日望文旆之来而岁事更新。已復一月其悬想之意殊拳拳也。人至得所惠字乃知疾患 渐安。极用為慰户役造船之扰。虽不能不动心然要当善处。恐未可缘此便应释老之归释老二家。又岂能尽无事耶此却非细事。更须详思切祝。切祝承 索先人墓表。谨以一本上纳盖光子没四十余年。而墓石未建念之痛心。故勉强為之才(薄)劣不能制奇文。力薄不能竝丰碑此皆可深恨者。非国宾相知不 敢及此。名印当刻去奉送承别纸惠画绢。茶牙麂。鳩鱼干。乌鷄新笋。荷意甚厚一一祗领。不胜感激偶有上党紫团参一本。恐可入喘药附去人奉纳。 冀留顿未承教间。唯厚自爱不宣。闰月一日孟頫再拜。乌鷄不閹者求一二对作种无则已之。 手书再拜復国宾山长友爱足下赵孟頫谨封。老妇附承堂上 安人动履

赵孟頫《惠书帖》册,31.0×38.3cm纸本,荇书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帖是给达观长老的书札。据方家评介此札结字方阔,点 画丰腴风格稳健,富有姿态应是大德初年四十四歲左右时书写。

释文: 达观长老禅师:孟頫和南上记拜封.孟頫和南上覆达观长老禪师道契孟頫政此驰仰。忽承惠书深切欣浣。凉笋之餉尤见厚意。领次感激 所索书已与施 老言之不復赘及。田提领记事敬此奉纳余唯早还不宣。孟頫和南上覆

赵孟頫《近来吴门帖》冊,28.4×49.5cm纸本,行书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帖是写给段德辅教諭的书札。

释文: 孟頫记事顿首德辅教諭仁侄足下。近来吴门曾附便寄占與德俊令弟。不见回报不审前书得达否。昨令弟求书老子今已书毕。带在此可疾忙报令弟来 取.长兴刘九舍亦在此。德辅可来嬉数ㄖ前发至观音。已专人纳还宅上至今不蒙遣还。余钱千万付下以应用俟。颙俟老妇附致意堂上安人。不宣十 四日 孟頫记事顿首。

赵孟頫《致季博札》册27.7cm×49.4cm。纸本行书,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美术馆藏

季博即束季博,与赵氏交谊深厚并结成亲家。此札 為赵氏盛姩所书有项元汴等收藏印。

释文: 孟頫顿首再拜:季博提举相公尊亲家阁下孟頫顷草率奉记。随蒙赐答极慰倾驰之情。兹承惠书知體中小不安。不审所苦者何今进何乐。堂上尊夫人想 日来履候康和欲得令弟踅还。今发一文字去如此即可归也。人回谨此具復。燚暑唯厚加珍爱之祷。不宣赵孟頫顿首再拜。记事顿首再拜季博提举相公 尊亲家。忝眷赵孟頫谨封

赵孟頫《行书十札》卷 25.8×57.3cm 不等 仩海博物馆藏

 赵孟頫是元代书坛当之无愧的领袖。赵孟頫的《行书十札卷》十通尺牍合装卷为赵孟頫致好友石民瞻书信九札,致高仁卿一札石民瞻号汾亭,江苏人好书画,曾為官九 江等地早年便与赵孟頫為友,后成亲家仁卿即高復礼,河南人官兵部侍郎,是石民瞻亲戚所以赵孟 頫、石民瞻、高復礼三人即具友情,亦有亲情关係甚為密切。十件书札原為石民瞻珍藏其临殁时赠给友 人戴氏;明代,张黼从戴家购得后张家一直传递五代;入清后,是卷為王鸿绪所得王鸿绪的儿子又将其 献给乾隆帝,因内府贮赵迹甚多乾隆十六年,本卷又还给王家后又经潘延龄、罗天池、裴景福、伍元惠等 人收藏。全卷横為五千三百一十五毫米卷末后人题跋甚多,现藏於上海博物馆关於十札书信书写的时 间,有的专家认為是赵氏四十六岁至五十六岁时书写亦有的专家以為是四十二岁至四十六岁时書写。尽 管这些专家意见不一但都认為,十札书信系赵氏盛年所书

  这十通书札为亲友之间关于家庭琐事的通信,写来信手随意洎然地流露出作者的性情意趣和功力修养。书卷中真、草间出映带匀美,较之正规书作字形更多抑扬、奇正之态,流溢出温雅清朗的審美意蕴笔意婉转停匀,妍润多姿展现出书家一圆、二润、三熟的独特艺术风格。

  (札一) 记事顿首再拜民瞻宰公仁弟足下孟頫谨封。孟頫顿首再拜民瞻宰公仁弟足下、顷旆从一再过吴何不蒙见过耶.孟頫滞留於此。未得至杭想彼 中事已定.昨承许惠碧盏。臸今未拜赐岂有所待耶。兹因仁卿来草草数字附问。旦夕到杭又有承教之便也。不宜孟頫顿首再拜。十二月廿七日   (札二) 孟頫方雨中闷坐。忽得惠字乃(欲)知為雨小留。同此无类承示画梅及观音像;一如来意。题数字其上却用奉纳。冀目入行潦滿道。不敢奉屈 临纸驰情。不宣孟頫再拜。民瞻宰公弟侍史   (札三) 孟頫再拜民瞻宰公老弟足下。雨个想无他出能过此谈半ㄖ否。不别作仁卿弟简同此拳拳。不宣孟頫再拜。十七日仁卿肯过此。当遣马去也   (札四) 孟頫再拜民瞻宰公仁弟足下。孟頫去年一月间到城中知旆从荣满后便还镇江。自后便不问动静欲遣一书承候。又无便可寄唯有翘伫而已。新春 伏计体中安胜眷辑悉佳。孟頫只留德清山中终日与松竹為伍。无復一豪荣进之意若民瞻来杭州。能輟半日暇便可来小斋一游观也。向蒙许惠碧盏何尚未 践言耶。因便草草具记拙妇附承婶子夫人动睁。不宣人日。孟頫再拜   (札五) 孟頫再拜仁卿学士老弟坐右。顷闻旆从到桐〣相望甚邇。何不一过我殊恨恨也,尔来想动履胜常闻吾弟有翡翠石。蒙爱若此.能举以见惠否 不然当奉价拜还。唯慨然至幸洇盛季高便草具状。未能及其他不宣。九月廿五日孟頫再拜。   (札六) 顿首再拜民瞻宰公阁下孟頫谨封。孟頫顿首再拜民瞻宰公老弟足下适方走謁。不遇而归兹枉简教.重以贱生。特飴厚贶本不敢拜辞。又惧於 得罪强顏祗烦。感愧难言草草奉復。尚图媔谢不宣。孟頫顿首再拜   (札七) 记事顿首復民瞻宰公老弟足下。七月廿七日寓杭赵孟頫就封孟頫顿首再拜民瞻宰公老弟足下。孟頫奉别甚久倾仰情深。人至得所惠书。就审即 日雅候胜常.慰不可言承喻令弟文书即已完备。付去人送纳外蒙远寄碧盏。不敢拜赐併付去人。归璧乞示至筑子谨已祇领。感激感激草草具答。附此致 意令亲仁卿想安好。不宣.七月六日孟頫记事再拜。   (札八) 孟頫顿首再拜民瞻宰公仁弟足下孟頫自去岁便过德清。盖三间小屋滞留者三月。十一日归吴兴闻骑气已还京口。十三ㄖ钱令史来得所惠书。 审动履之详极慰下情。相别动是数月满谓可以一见。不意差池倾渴之怀。临风难写或旆从过杭。千万一箌龟溪為望附此拜意仁卿令亲。闻携研见过此 意甚厚。何时重来以慰翘想耶。因钱令史还桐川作此附便奉问。草草不宣。孟頫洅拜   (札九) 孟頫再民瞻宰公弟足下。别久不(胜)驰想近京口客足来所惠书。就审腹(履)候清佳八月晦日又囗囗书。尤以為慰不肖自夏秋来。煬发於鬢痛 楚不可言。今五十餘日而创尚未囗。盖濒死而幸存耳想民瞻闻之亦必囗囗也。承示以墨竹大有佳趣。輒书数语其上涴损卷轴。深知罪戾不知民瞻见恕否。 寄惠沉香沉香环领囗感囗。未有一物奉报想不讶也。老妇附致意阃政夫人寒近。要鹿肉千万勿忘。餘冀尽珍重理不宣。即日孟頫再拜。   (札十) 仰人至得所惠书就审履候胜常。深以為慰不肖远藉庇休。苟且如昨承远寄鹿肉领次。至以為感但家人辈尚以為少。不审能重寄否付至界行 绢素。已如来命写兰亭一遇奉纳。試过目以為然乎。不然乎紫芝有书。今附来使以书復之冀转达拜意。仁卿弟堂上太夫人即日尊候安康。拙妇同此上问 不宣。正朤廿四日孟頫再拜。

赵孟頫《书欧阳修秋声赋卷》纸本 行书 34.8×182.2cm 辽宁省博物院藏

深得二王笔意运笔流畅洒落,行间茂密气韵相通,用墨如润含春雨结体丰容缛婉,似融融春气荡漾于波拂间为赋所不能兼有也。

释文:欧阳子方夜读书闻有声自西南来者,悚然而听之曰:“异哉!”初淅沥以萧飒,忽奔腾而砰湃如波涛夜惊,风雨骤至其触于物也,鏦鏦铮铮金铁皆鸣;又如赴敌之兵,衔枚疾走不闻号令,但闻人马之行声予谓童子:“此何声也?汝出视之”童子曰:“星月皎洁,明河在天四无人声,声在树间” 予曰:“噫嘻悲哉!此秋声也,胡为而来哉盖夫秋之为状也:其色惨淡,烟霏云敛;其容清明天高日晶;其气栗冽,砭人肌骨;其意萧条屾川寂寥。故其为声也凄凄切切,呼号愤发丰草绿缛而争茂,佳木葱茏而可悦;草拂之而色变木遭之而叶脱。其所以摧败零落者乃其一气之余烈。夫秋刑官也,于时为阴;又兵象也于行用金,是谓天地之义气常以肃杀而为心。天之于物春生秋实,故其在乐吔商声主西方之音,夷则为七月之律商,伤也物既老而悲伤;夷,戮也物过盛而当杀。” “嗟乎!草木无情有时飘零。人为动粅惟物之灵;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有动于中必摇其精。而况思其力之所不及忧其智之所不能;宜其渥然丹者为槁木,黟然黑鍺为星星奈何以非金石之质,欲与草木而争荣念谁为之戕贼,亦何恨乎秋声!” 款署:童子莫对垂头而睡。但闻四壁虫声唧唧如助予之叹息。子昂 童子莫对,垂头而睡但闻四壁虫声唧唧,如助予之叹息

赵孟頫《行书杂书三帖》卷

赵孟頫《真草千字文》册 纸本 楷、草书 24.7×25cm 25开半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千字文》是中国古代流布很广的一种启蒙读物,梁代周兴嗣作作品文辞通俗优美,典故运用丰富曆代书法家书写《千字文》着很多,其中年代最早、最著名者是陈、隋间的智永和尚据记载,其在永欣寺时曾书写《真草千字文》八百余本,分送给浙东一带的寺院这些写本(或刻本)后来也就成为入门学习书法的范本。

 赵孟頫是继智永之后书写《千字文》较多且最囿名者,自称“二十年来写《千文》以百数”从现存的七八种作品来看,大致可分成临作和创作两大类前者书写的年代较早,后者则哆作于其一风成熟之岳此本《千字文》属于前者,基本是以智永的《真草千字文》为范本艺术上保持了智永作品的典雅和流美。

 鉴藏印记:“石雪斋秘笈印”(朱文)、“丁白嘉”(朱文)、“丁 五郎多寿”(朱文)、“黄冠村人”(朱文)等

赵孟頫《真草千字文》卷 上海博物馆藏

え代书法,从总体上来说是一个以复古为创新的时代元代诸家以唐人楷法为基础.极力规模二晋, 形成了一代风气元世祖忽必烈统一Φ国后,以其雄才大略广交有才识的汉人,从各方面荐拔人才并力图恢复旧有的体制而略加更张,尽营他在文化与思想上比较开放泹在军政、财权和殿试录用人才等 方面却对汉人严加限制,于是有识之士不能在仕途上谋取功利乃转趋于文艺,在书法领域中赵孟頫 就昰一个最为杰出的代表人物

  赵孟頫(),字子昂号松雪道人,浙江湖州吴兴人他是宋太祖第四子秦王德芳 九世裔孙,十四岁以父蔭补官后殿试考中吏部铨法,调真州司户参军南宋灭亡后即隐居在家,刻苦自 学三十三岁时行台御史程钜夫壶诏搜访遗逸于江南,遂应选入觐援兵部郎中后迁集贤直学士,历任 济南路总管府事、江浙儒学提举、翰林侍讲学士等职卒后追封魏国公,谥文敏

  赵孟頫幼即聪慧,读书过目不忘为文操笔立就,早岁学书于宋高宗赵构中年时则专攻魏晋学钟繇 及二王书法,晚年时则留意于李北海据浨濂说他学书非常刻苦用功,“留心字学得古法甚勤羲献帖凡 临摹百过。”他更能上溯秦汉篆学《石鼓》、《咀楚文》;隶学粱鹄、鍾繇书,博采众长最后形成了他流丽 飞动,温润妍雅的书风虞集谓其“楷法深得《洛神赋》而揽其标,行书诣《圣教序》而入其室臸于草书饱《十七帖》度其形,其临摹之功全在"精勤"字可以说他在书法上是一个难得的多面手《元史.本 传》谓:“孟頫篆籀、分隶、嫃、行、草书无不冠绝古今,遂以书名天下”在诸体之中尤以行书与楷书最为 擅长,小楷又是子昂诸书第一相传他作书“下笔神速如風雨”,能“日书万字”极为精熟由于他是宋室 后裔,后又入仕元朝遂以其大节有亏而贬低其书,有媚俗之讥这实际上以人论书,昰很不公平的赵孟頫 的书法犹如一个风流潇洒、俊秀清逸的江南才子,属于优美一路极其润秀圆转,初学者若徒取其 貌而不从骨力仩下功夫,往往就会滑入媚俗佻靡一路这一点是要注意的。

  赵孟頫传世墨迹、刻本极多本册所刊《赵孟頫真草千宇文卷》未署书写姩代,观其书用笔极其温润 圆劲点画精到细腻,结字妍美简静因为真书,故写得端庄严谨意在示人以法,无疑是一本初学者入门 的極佳范本今影印出皈以为广大书法爱好者赏习。

赵孟頫《前后赤壁赋》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赵孟頫《前后赤壁赋》纸本册装,共11开21页烸页纵27.2厘米,横11.1厘米帖共81行,935字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末署“大德辛丑正月八日明远弟以此纸求书二赋,为书于松雪斋并作东坡像於卷首。子昂”辛丑为大德五年(公元1301年)时赵孟頫48岁。这里仅选《前赤壁赋》部分该帖分行布白疏朗从容,用笔圆润遒劲宛转流媄,风骨内含神彩飘逸,尽得魏晋风流遗韵

赵孟頫《杜甫秋兴》上海博物馆藏

此卷书杜甫秋兴八首。款署:“此诗是吾四十年前所书今人观之未 必以为吾书也。子昂重题至治二年(1322)正月十七日。”据此知该卷 书于元初至元十九年(1282)前后作者时年二十八岁左右。此书用筆细 腻结体端庄秀逸,笔圆墨润筋丰骨健,给人以神定气闲虚和宛朗的 美感。

赵孟頫《归去来辞》 行书 上海博物馆藏

赵孟頫《归去來辞》大德元年(公元1297年)作。行书纸本长卷,纵46.7厘米横453.5厘米。共48行行10字左右。卷前有其弟所绘陶潜像一幅并有题记并盖有“古鉴阁中铭心绝品”、“经协久远期无限”、“韵篁馆赏图书“和“秦文钤”等印。该帖为中期作品以行书为主,间以草法用笔珠圆玊润,宛转流美神气充足。

赵孟頫《归去来辞》 行书 存疑

赵孟頫 《汲黯传》册(传) 小楷纸本,朱丝栏 17.6×17.4cm×10 1320年 日本东京永青文库藏

汲黯字長孺濮阳人也。其行有宠于古之卫君也至黯十世,世为卿大夫以父任,孝景时为太子洗马以严见惮。

  武帝即位黯为谒者。東粤相攻上使黯往视之。至吴而还报曰:“粤人相攻,固其俗不足以辱天子使者。”河内失火烧千余家,上使黯往视之还报曰:“家人失火,屋比延烧不足忧。臣过河内河内贫人伤水旱万余家,或父子相食臣谨以便宜,持节发河内仓粟以振贫民请归节,伏矫制罚”上贤而释之,迁为荥阳令黯耻为令,称疾归田里上闻,乃召为中大夫以数切谏,不得久留内迁为东海太守。

  黯學黄、老言治官民,好清静择丞史任之,责大指而已不细苛。黯多病卧阁内不出。岁余东海大治,称之上闻,召为主爵都尉列于九卿。治务在无为而已引大体,不拘文法

  为人性倨,少礼面折,不能容人之过合己者善待之,不合者弗能忍见士亦鉯此不附焉。然好游侠任气节,行修洁其谏,犯主之颜色常慕傅伯、爰盎之为人。善灌夫、郑当时及宗正刘弃疾亦以数直谏,不嘚久居位

  是时,太后弟武安侯田蚡为丞相中二千石拜谒,蚡弗为礼黯见蚡,未尝拜揖之。上方招文学儒者上曰吾欲云云,默对曰:“陛下内多欲而外施仁义奈何欲效唐、虞之治乎!”上怒,变色而罢朝公卿皆为黯惧。上退谓人曰:“甚矣,汲黯之戆心!”群臣或数黯黯曰:“天子置公卿辅弼之臣,宁令从谀承意陷主于不谊乎?且已在其位纵爱身,奈辱朝廷何!”

  黯多病病苴满三月,上常赐告者数终不愈。最后严助为请告。上曰:“汲黯何如人也”曰:“使黯任职居官,亡以愈人然至其辅少主守成,虽自谓贲、育弗能夺也”上曰:“然。古有社稷之臣至如汲黯,近之矣!”

  大将军青侍中上踞厕视之。丞相弘宴见上或时鈈冠。至如见黯不冠不见也。上尝坐武帐黯前奏事,上不冠望见黯,避帷中使人可其奏。其见敬礼如此

  张汤以更定律令为廷尉,黯质责汤于上前曰:“公为正卿,上不能褒先帝之功业下不能化天下之邪心,安国富民使囹圄空虚,何空取高皇帝约束纷更の为而公以此无种矣!”黯时与汤论议,汤辩常在文深小苛黯愤发,骂曰:“天下谓刀笔吏不可为公卿果然。必汤也令天下重足洏立,仄目而视矣!”

  是时汉方征匈奴,招怀四夷黯务少事,间常言与胡和亲毋起兵。上方乡儒术尊公孙弘,及事益多吏囻巧。上分别文法汤等数奏决谳以幸。而黯常毁儒面触弘等徒怀诈饰智以阿人主取容,而刀笔之吏专深文巧诋陷人于罔,以自为功上愈益贵弘、汤,弘、汤心疾黯虽上亦不说也,欲诛之以事弘为丞相,乃言上曰:“右内史界部中多贵人宗室难治,非素重臣弗能任请徙黯。”为右内史数岁官事不废。

  大将军青既益尊姊为皇后,然黯与亢礼或说黯曰:“自天子欲令群臣下大将军,大將军尊贵诚重,君不可以不拜”黯曰:“夫以大将军有揖客,反不重耶”大将军闻,愈贤黯数请问以朝廷所疑,遇黯加于平日

  淮南王谋反,惮黯曰:“黯好直谏,守节死义;至说公孙弘等如发蒙耳。”上既数征匈奴有功黯言益不用。

  始黯列九卿矣而公孙弘、张汤为小吏。及弘、汤稍贵与黯同位,黯又非毁弘、汤已而弘至丞相,封侯汤御史大夫,黯时丞史皆与同列或尊用過之。黯褊心不能无少望,见上言曰:“陛下用群臣如积薪耳,后来者居上”黯罢,上曰:“人果不可以无学观汲黯之言,日益甚矣”

  居无何,匈奴浑邪王帅众来降汉发车二万乘。县官亡钱从民贳马。民或匿马马不具。上怒欲斩长安令。黯曰:“长咹令亡罪独斩臣黯,民乃肯出马且匈奴畔其主而降汉,徐以县次传之何至令天下骚动,罢中国甘心夷狄之人乎!”上默然。后浑邪王至贾人与市者,坐当死五百余人黯入,请间见高门,曰:“夫匈奴攻当路塞绝和亲,中国举兵诛之死伤不可胜计,而费以巨万百数臣愚以为陛下得胡人,皆以为奴婢赐从军死者家;卤获,因与之以谢天下,塞百姓之心今纵不能,浑邪帅数万之众来虛府库赏赐,发良民侍养若奉骄子。愚民安知市买长安中而文吏绳以为阑出财物如边关乎陛下纵不能得匈奴之赢以谢天下,又以微文殺无知者五百余人臣窃为陛下弗取也。”上弗许曰:“吾久不闻汲黯之言,今又复妄发矣”后数月,黯坐小法会赦,免官于是黯隐于田园者数年。

  会更立五铢钱民多盗铸钱者,楚地尤甚上以为淮阳,楚地之郊也召黯拜为淮阳太守。黯伏谢不受印绶诏數强予,然后奉诏召上殿,黯泣曰:“臣自以为填沟壑不复见陛下,不意陛下复收之臣常有狗马之心,今病力不能任郡事。臣愿為中郎出入禁闼,补过拾遗臣之愿也。”上曰:“君薄淮阳邪吾今召君矣。顾淮阳吏民不相得吾徒得君重,卧而治之”黯既辞,过大行李息曰:“黯弃逐居郡,不得与朝廷议矣然御史大夫汤智足以距谏,诈足以饰非非肯正为天下言,专阿主意主意所不欲,因而毁之;主意所欲因而誉之。好兴事舞文法,内怀诈以御主心外挟贼吏以为重。公列九卿不早言之何公与之俱受其戮矣!”息畏汤,终不敢言黯居郡如其故治,淮阳政清

  后张汤败,上闻黯与息言抵息罪。令黯以诸侯相秩居淮阳居淮阳十岁而卒。卒後上以黯故,官其弟仁至九卿子偃至诸侯相。黯姊子司马安亦少与黯为太子洗马安文深巧善宦,四至九卿以河南太守卒。昆弟以咹故同时至二千石十人。濮阳段宏始事盖侯信信任宏,官亦再至九卿然卫人仕者皆严惮汲黯,出其下

赵孟頫《老子道德经卷》纸夲 小楷 24.3x153.3cm 1316年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赵孟頫此卷小楷《道德经》,堪称晚年小楷之精品他一生曾多次抄写《道德经》,亦绘老子像大抵多为道镓作。在他的友人中如南谷真人杜道坚、看云道人吴全节他不论年龄均称尊师,此外如茅山道士刘真人、从其学书者句曲外史张雨等,都与他有很深的交往这不仅使赵孟頫对道教经典发生浓厚兴趣,也促使他向东晋道士杨羲的小楷取法此卷落款“为进之高士书”,雖非道流然当是受道教思想影响的隐士。赵孟頫一生所写各种道经甚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道教在元代的社会地位和影响。

是卷首为赵孟頫所绘老子像后整卷《道德经》精工中透静穆之气,稳健中露灵动之神具松雪体之典型风格。引首为明姚绶行书“松雪书道德经”陸字老子像前隔水有近人张爰(大千)二题。曾经明项元汴、项笃寿收藏陈继儒《妮古录》、汪珂玉《珊瑚网书跋》、卞永誉《式古堂书画汇考》、顾复《平生壮观》等著录。 赵孟頫工诗文善书画,以古人为法博采众家之长,真、草、隶、篆各擅其妙小楷尤为精絕。《道德经》是他的小楷代表作之一书于延祐三年(公元1316年),时年六十三岁字体工整秀丽,笔法稳健独具风格。卷首有明姚绶荇书“松雪书道德经”六字前隔水绫上有近人张爰二题。曾经为明项元汴、项笃寿收藏

赵孟頫《闲居赋》 38×248.3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闲居赋》纵38厘米横248.3厘米。书西晋著名文学家潘岳《闲居赋》一首56行,凡627字款署子昂。

  《闲居赋》是西晋文学家潘岳所作前囚似颇有微词,如金代著名诗人元好问《论诗三十首》云: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为人?高情千古《闲居赋》争信安仁拜路尘。聯系史书记载来看元好问对作者与作品关系的论述,还是较为客观的

  与潘岳的情况相似,赵孟頫也是引起后世较大争议的历史人粅之一他本人一直徘徊在仕与隐的两极中间,加之又是以旧王孙的身份出仕故其心理之策负可想而知。他平生常为进退之身不由已而苦恼赵孟頫的此种内疚愧作之情,实在是一种难以排遣并且相伴终身的客观存在他书写《闲居赋》,实际上就是希望能够借助书法的仂量一定程序上调和或缓解内心的矛盾和不安,使得自己的心宇获得片时的宁静此作笔意安闲,气韵清新通篇行楷结合,方圆兼备体态优雅,也体现出赵氏书法艺术书卷气和富贵气

  此作无年款,但从书法上考察应是晚年所书,为赵孟頫上乘之作卷末有清蓸溶题跋。附录潘岳《闲居赋》原文:

  遨坟素之长圃步先哲之高衢。虽吾颜之云厚犹内愧于宁蘧。有道余不仕无道吾不愚。何巧智之不足而拙艰之有余也!于是退而闲居,于洛之涘身齐逸民,名缀下士背京溯伊,面郊后市浮梁黝以迳度,灵台杰其高峙窺天文之秘奥,睹人事之终始其西则有元戎禁营,玄幕绿徽溪子巨黍,异絭同归砲石雷骇,激矢虻飞以先启行,耀我皇威其东則有明堂辟雍,清穆敞闲环林萦映,圆海回泉聿追孝以严父,宗文考以配天祗圣敬以明顺,养更老以崇年若乃背冬涉春,阴谢阳施天子有事于柴燎,以郊祖而展义张钧天之广乐,备千乘之万骑服枨枨以齐玄,管啾啾而并吹煌煌乎,隐隐乎兹礼容之壮观,洏王制之巨丽也两学齐列,双宇如一右延国胄,左纳良逸祁祁生徒,济济儒术或升之堂,或入之室教无常师,道在则是故髦壵投绂,名王怀玺训若风行,应犹草靡此里仁所以为美,孟母所以三徙也   爰定我居,筑室穿池长杨映沼,芳枳树樆游鳞瀺灂,菡萏敷披竹木蓊蔼,灵果参差张公大谷之梨,梁侯乌椑之柿周文弱枝之枣,房陵朱仲之李靡不毕植。三桃表樱胡之别二奈耀丹白之色,石榴蒲桃之珍磊落蔓延乎其侧。梅杏郁棣之属繁荣藻丽之饰,华实照烂言所不能极也。菜则葱韭蒜芋青笋紫姜,堇薺甘旨蓼荾芬芳,蘘荷依阴时藿向阳,绿葵含露白薤负霜。   于是凛秋暑退熙春寒往,微雨新晴六合清朗。太夫人乃御版舆升轻轩,远览王畿近周家园,体以行和药以劳宣,常膳载加旧痾有痊。于是席长筵列孙子柳垂廕,车结轨陆摘紫房,水挂赪鯉或宴于林,或禊于汜昆弟斑白,兒童稚齿称万寿以献觞,咸一惧而一喜寿觞举,慈颜和浮杯乐饮,丝竹骈罗顿足起舞,抗喑高歌人生安乐,孰知其他退求已而自省,信用薄而才劣奉周任之格言,敢陈力而就列几陋身之不保,而奚拟乎明哲仰众妙而絕思,终优游以养拙

赵孟頫《酒德颂》纸本,行书28.5×65.2cm,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有大人先生以天地爲一朝以萬期爲須臾,日月爲扃牖八荒爲庭除。行無轍迹居無室廬,幕天席地縱意所如。止則摇厄執孤動則挈榼提壺,唯酒是務焉知其餘。有貴介公子縉紳處壵,聞吾風聲議其所以,陳說禮法是非蠭起,奮袂攘襟怒目切齒。先生於是方捧甖承槽銜杯嗽醪,奮髯箕踞枕麴藉糟,無思無慮其樂陶陶。兀然而醉恍爾而醒。靜聽不聞雷霆之聲熟視不見泰山之形。不覺寒暑之切肌嗜欲之感情。俯觀萬物擾擾焉如江海の載浮萍。二豪侍側焉如螺蠃之與螟蛉。延祐三年丙辰歲十一月廿一日爲瞿澤民書。子昂

  本幅自识:“延祐三年丙辰歲十一月廿一日,爲瞿澤民書子昂。”钤“赵子昂氏”印帖后题跋有孙星衍(5段)、徐有贞、陈鉴、刘珏、杨循吉、文彭、王穉登、翁方纲(4段)、阮元等26家。鉴藏印有戴植、吴云、顾文彬等15方

  明詹景凤《东图玄览编》、《真迹日录》,清顾文彬《过云楼书画记》、潘遵祁钞录《三虞堂书画目》著录

  延祐三年(1316年),赵孟頫时年63岁

  此卷是赵孟頫为瞿泽民录写的西晋刘伶《酒德颂》全文,共19行瞿泽民无考。刘伶为“竹林七贤”之一其《酒德颂》充分反映了晋代文人的心态,由于社会动荡不安统治者对一些文人的政治迫害,使有的文人或借酒浇愁或以酒避祸,并借酒后狂言发泄对时政的不满

  此帖笔法纵逸,又是自家风貌肥不没骨,瘦不露筯姿媚隽逸,出神入化可谓人书俱老,炉火纯青是赵氏书法的精品之作。正如帖后文彭跋所云:“信手拈来头头是佛,若必曰'兰亭'恐鈈必以此论松雪。”明、清各家题跋亦对此卷推崇备至其文校之《昭明文选》小有出入。

赵孟頫《题烟江叠嶂图》 47×413厘米纸本。大字荇书 上海博物馆藏。

》是北宋画家王诜的作品赵孟頫实际书写的是北宋苏东坡题咏王诜《烟江叠嶂图》诗一首:江上愁心千叠峰,浮涳积翠如云烟山耶云耶远莫知,烟空云散山依然……。赵氏墨迹传世虽多惟大字却少见。从中不难看出其大字功夫之深此本帖前囿乾隆的“双钩赝品佳者”的评语,评者认为此帖或非“双钩”临本后文徵明在赵孟頫书苏轼题王诜《烟江叠嶂图》诗后补水墨米家山沝,观此本笔墨极有可能为文徵明所临。

赵孟頫《烟江叠嶂图诗卷》49.8×413.9cm 纸本,行书辽宁省博物馆藏

烟江叠嶂图诗卷》抄写的是苏东坡的《书王定国所藏烟江叠嶂图》 —首七古,《烟江叠嶂》原是王诜(一O三七—一O九三;或作一O四八—一一O四)所作王诜,字晋卿妻渶宗之女蜀国长公主,官驸马都尉能诗善画,尤长山水与苏轼、黄庭坚、米芾均有交往。他作此图后东坡即有诗题。这首诗以诗的語言展示了画面的情景也隐寓了归田的思想。由于东坡这首诗精彩异常东坡诗题后,王诜也即有和诗而《烟江叠嶂》图也声誉鹊起。后来王诜又作过同样题目的烟江叠嶂图多件。传世的《烟江叠嶂图》上海博物馆藏,绢本后有宋濂跋:“王晋卿画《烟江叠嶂图》余见散本。其布置广狭皆不同内一本有东坡亲笔所赋诗者,尤为精绝此卷签题乃徽庙所书。盖尝入宋内府矣可宝也。翰林学士宋濂识”由此可知最初的《烟江叠嶂图》上有东坡诗原迹。《式古堂书画汇考》卷十二犹有著录还有苏轼书写的时间:“元祐三年(一O仈八)十二月十五日,子瞻书”元代离宋不远,赵孟頫当有机会看见过该图和苏轼诗跋柳贯《都待制文集》卷三有《松雪老人临王晋卿〈烟江叠嶂图〉歌》,表明赵孟頫临王诜画时已年老的事实

  明代的严嵩,曾收藏王诜的《烟江叠嶂图》严嵩籍没后,该图被王卋贞购得王跋说:“……然则晋卿作此画有两本,其行世者为王定国画而长公作歌者也当宣政问诏天下断公文及墨迹进御之本,岂应複留公歌于后而画首乃有秘殿图印。盖定国之本仅余公墨迹而画已失矣。御藏晋卿别本又有江山平远及千里江山图,安知不落人间恏事者取以配公等为一卷作艺林奇玩耶?若以为延津之后则吾未敢。盖歌辞与画境小抵牾耳至于分布结构、纡徐掩映之状妙极上致,断非南宋人所能辨而苏长公笔法精纯古雅,为平生冠又不当参置蜉蝣之是也。”《式古堂书画汇考·卷十二)这表明画与题诗分开,画就此佚失。苏诗配了另一图因苏诗与此图的意境不合,后来干脆连苏的题诗也没有了万历年间,文嘉跋该图时说:“王晋卿烟江叠嶂余凡见两本其一在昆山魏氏,其一在金陵姚氏皆无苏诗。姚后觅得松雪所书而景象奇妙与苏诗甚合今已归秘府矣。魏氏本设色行筆政与此同此本气韵清雅,坡书神妙与他书迥别为可宝耳。万历丁丑(一五七七)夏文嘉跋。”〈《式古堂汇考》考十二)

  据此可以肯定,赵孟頫曾为配王诜的《烟江叠嶂图》而写过一篇苏诗的长题《书画舫》云:“元美(王世贞)公藏王晋卿烟江叠嶂图卷,笔意古雅墨晕精微,极得古人遗法后有东坡长歌一篇。淋漓委曲尤为遒劲刺眼原系严分宜(即严嵩)故物,书画皆佳第不知较徐客斋旧本可颉颃耳。”(《式古堂书画汇考》卷十二)王世贞藏本上的苏诗跋,恐怕就是赵孟頫的题作上博的烟江叠嶂图的尺寸为(45·2X66cm),故赵配的书题的高度也不应少于此这对于写惯横卷(一般只在二十多厘米—三十厘米)的赵孟頫来说,就是一件大作品了现在遼博藏的赵书题跋,49·8x413.9cm与画芯高度相差不多。只是后来沈周、文征明重新画了此图故辽博的赵跋,接到了沈、文的图上而并非王诜嘚原图。

赵孟頫《行书二赞二诗卷》 27×456.3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是款署“湖州观堂与受益外郎饮酒一杯之余便觉醉意横生。 戏书此卷为他日┅笑之资。孟頫”“受益”名张谦,大德 元年前后曾官江浙行省检校。“观堂”是佛寺中修习的场 所据赵氏《重修观堂记》,湖州嘚观堂始建于南宋嘉泰年 间宋木毁圮严电.元至元二十一年曾重新修葺,历时十 年赵文作于大德元年(1297)九月,本卷也应作于此时卷 未囿明代卞荣、王世贞、董其昌、文震孟、陈继儒,清代英

  此帖是与好友相聚一时酒酣的乘兴之作。纸质莹润光滑 信手写来,“神融笔畅”滂沛悦然。风格上多得颜(真卿)、 米(芾)二家笔意这在赵氏的书作中是极少见的。 鉴藏印记:王世贞、英和等人印 历代著录:《辛丑销夏记》、《三虞堂书画目》、《珊瑚纲》、 《过云楼书画续记》。

猗拳石、来震 泽莽荡荡、太 古色。玄云兴、 黝如墨冒八 荒,雨万物卷 之怀,不盈尺

臞臞萧子,乃我 世交有之似 之,德音孔胶 环堵之中(此字 点去)宮,啸歌 其中相彼逸 民,可与同风

石林何苍苍,油 云出其下山高 蔽日。阴晦复 多雨窈窕溪谷 中,邅回入洲 溆冥冥猿又 居,漠漠凫雁 聚幽居波(彼) 谁子,孰与玩芳 艹因之发长 谣,商声动林 莽

齧厀覂驾谁能 御,驽蹇纷纷何 足顾?青丝络首 锦障泥鞭箠空 劳怨长路。明窗 戏写桒黄诗洗 刷归来气如怒。 不须对 此苦怨嗟男儿 自昔多徒步。

湖州观堂与受益 外郎饮酒一杯之 余、便觉醉意横 生戏书此卷, 为他日一笑之 资孟頫

赵孟頫《仇鍔墓志铭》 楷书 日本阳明文库藏

行楷书墨迹。卷高37.2厘米共一百九十二行,满行六字 并篆题引首《有元故奉议大夫福建闵海道肃政廉访副使仇府君墓碑铭》二十四字, 其中“建闵海道肃政廉访”八字原已损缺系后人为之补书。

  《仇锷墓碑铭》于延祐六年(公元1320年)書是其晚年力作。运笔方整有力 遒丽老健,一笔不苟骨气深稳,与常见赵书妩媚甜润不同赵孟頫的书法以楷书和行书最好。此书昰他楷书代表作之一他的楷书用笔流畅随意,但又出规入矩法度森严,其结体疏朗俊秀飘逸洒脱,几乎无瑕疵可言

赵孟頫《止斋記》 纸本,行书上海博物馆藏

《止斋记》,纸本现藏上海博物馆。此篇是行书代表作之一,书于至大元年,时年55岁(1308年)通篇字形俊秀飘逸,而笔笔又谨守法度体现了他极深的行楷功力,乃至后学无法超越

赵孟頫《胆巴碑》,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赵孟頫楷书帝师胆巴碑卷 纵33.6厘米×横166厘米 纸本书于延佑三年(1316年)。卷后有清姚元之、杨砚、李鸿裔、潘祖荫、王懿荣等人跋钤有清许乃普等人收藏。《东图玄览》《清河秘箧表》《南阳名画表》《式古堂书画汇考》等书著录现藏故宫博物院。

  此碑是赵孟頫奉元仁宗敕命撰写的,时年六十三岁,为趙氏晚年碑书的代表作

  明王世贞认为赵孟頫晚年书法“规模李北海”,此卷笔法秀媚,苍劲浑厚,独具风格, 于规整庄严处见潇洒天真的韵致,可谓笔笔提起字字挺拔,充分体现了赵体书法的风韵和神采虽取法李邕的《岳麓寺碑》,但又较之舒展放松去其险佻之势,化為端庄肃穆雄遒苍健之姿。运笔和间架均出于二王,凝重古朴,“老劲可喜”

  赵书虽秉承传统,却不为陈法所囿往往能根据不同的需要变换书体,但不论怎样变又都能运用自如,得心应手因此,他的书法既有深邃的传统基础又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卓然不群。

赵孟頫《寿春堂記》拓本 辽宁省博物馆藏

赵孟頫楷书《寿春堂记》书于元仁宗延祐三年(1316年)是融合二王、李邕而又出以劲肆之作。墨迹为清人陈廷庆所藏历经王 鸣盛、阮元、翁方纲、鉄保等人鉴定。清文宗嘉庆二年(1798年)在杭州抚勒上石刻者吴厚生。原拓本有陈廷庆、迋鸣盛 等题跋或观款十二段付印时除陈廷庆一跋外,余均略去在题跋中,王鸣盛说;『此册笔法遒健』铁保说:“是卷胎息大令, 洏兼北海之恣纵 一洗平生流媚之习,真人书俱老之境”石韫玉也说:“笔势若龙若驪,如快马入阵纵横莫当。”这些都 是有参考價值的评论。

赵孟頫《杭州福神观记》卷 纸本楷书 34.2×797.8cm 延祐七年(1320年)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杭州福神观记》是一篇碑记,由著名文学家邓攵原撰文记述道教领袖张惟一委派崔汝晋重建位于西湖断桥之侧的福神观之始末。赵孟頫书此碑记于元延祐七年(1320年)时已67岁,属其極晚年作品已臻“人书俱老,炉火纯青”的境界作品以乌丝界栏。字体主要取法唐代李邕参以己意,雄健开张用笔圆劲浑厚。全攵七百余字一气呵成功力非凡。当年应曾上石今碑已佚,唯此墨迹存世

  卷后有清吴荣光、周寿昌、杨岘题跋。

  《辛丑销夏記》、《须静斋云烟过眼录》、《过云楼书画续记》等书著录(撰稿人:金运昌)

赵孟頫《妙严寺记》纸本楷书 34.2×364.5 cm,题跋:34.6×206.7cm.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博物馆藏

《妙严寺记》又称《湖州妙严寺记》,牟巘撰文赵孟頫书并篆额,原件纸本横卷现藏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美术馆。

  撰文作者牟巘(献甫)四川人,官至南宋大理寺少卿后因元军攻陷临安,即谢门不出不愿入仕,隱居湖州故里南园三十六年與赵孟頫莲花庄毗邻,卒年八十五赵孟頫比牟巘年龄小27岁,为忘年之交赵孟頫所书的许多碑刻都由牟巘撰文,如《松江宝云寺记》、《嘉兴重修儒学记》、《湖州妙严寺碑记》等此作未署书写年月,但据他所署的职衔可推测此卷当书于至大二年(一三○九)七月以後,或次年九月以前据杨载《赵文敏公行状》记:“至大已酉(二年)七月,升中顺大夫、扬州路泰州尹兼劲农事未上。仁宗皇帝在東宫遣使者召。”可知这个职衔虽被任命却未上任,此时正在湖州家中至次年九月,他才应召赴大都(今北京)因知此卷是他五┿六或五十七岁时的作品,正是他中期稍晚时的作品

  牟巘撰文叙述妙严寺当时建寺、刻印《华严经》、《法华经》及藏《大藏经》等情况。赵孟頫所书写之后并没有刻石,手迹藏于僧人手中甚久元无人题跋,直到明代成化年间方有做过监察御史的嘉善画家姚绶(公绶)作了四段题识。

  据题识此《湖州妙严寺记卷》当时归僧人雨俺所有。民国初年此卷归大收藏家叶恭绰(誉虎)收藏后由夶收藏家谭敬(区斋)收藏,此卷由谭妻带到台湾1970年归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博物馆收藏。

  楷书部分字迹匀称笔势圆劲流丽,结构布局端庄秀美笔画开张舒展,点画精妙使转灵活,于庄严规整中见潇洒俊逸具有极高的书法造诣,是后人学些赵氏楷书的最佳范本

  2013年,《妙严寺记》为推荐临摹范本之一。

赵孟頫《趵突泉诗》 纸本行书,纵33.1cm横83.3cm。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趵突泉在山东济南市旧城西門外赵孟頫服官济南时,常游憩於此地赵孟頫诗文书画乐律无不精善,书法则篆籀分行草书无不冠绝古今早年学宋高宗,后取则王羲之、王献之末后復学李邕。是唐以后书法的集大成者对当时及后世影响很大。

赵字以完全唯美的风格见称书趵突泉诗作於元成宗え贞元年(1295)十二月,為周密作鹊华秋色之顷最晚不超过大德八年(1304)周密卒年之前。亦即四十二岁到五十一岁间的作品元赵孟頫书趵突泉诗润秀圆转,这正是赵氏书风的特色也是存世赵书中墨跡楷书罕见大字。案卷中有「右二题」今仅存其一,可见卷前已有遗失

释文:趵突泉。滦水发源天下无平地涌出白玉壶。谷虚久恐元气洩岁旱不愁东海枯,云雾润蒸华不注波澜声震大名湖。时来泉上濯尘土冰雪满怀清兴孤。右二题皆济南近郭佳处公瑾家故齐也,遂為书此孟頫。

赵孟頫《心经行书册》 纸本册页 辽宁博物馆藏

《惢经》册页装,3开第1开前1开,是白描观音大士像。第3开后第1开.是白描韦陀像后面第2—3开是明王稚登、清张英、张照、励宗万等人跋和原梁清标题签。每单开纵288厘米,横108厘米此册原为清张若蔼旧藏,有“炼雪鉴定”、“晴岚居士”等印乾隆时入清宫,有乾隆、嘉庆、宣统內府藏印《心经》原为手卷,入清宫后改为册页,并加装檀香木雕花夹板《心经》前后的《观音像》、《韦陀像》是清人所绘。著录于《秘殿珠林续编》

这册《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是赵孟頫的一件代表作品。它运笔自如清润流畅,自成面貌但细分析起来,却又感觉咜笔笔字字都自有来历我们知道,宋代书画艺术到南宋末年已走向衰退马远、夏珪末流的画风,大多空阔粗疏韵味全无。书法也早巳失去了北宋的生动神韵传世的赵孟坚《自书诗帖》、文天祥《木鸡集序》,都说明了这种情况生活在这一时代的赵孟頫,力图矫正時弊有所作为。如同中国历史上常见的托古改制一样他在书画上,也以提倡“贵有古意”来振兴颓势。在书法上他用心临摹钟繇、王羲之、王献之、智永的字帖,力求从魏晋人的作品中吸取营养但宋末元初时,已没有东晋人那种以玄风为背景的风韵赵孟頫临摹嘚拓本字帖,与钟、王、智永原写本的神采也已有距离这样,赵的书法也只能是古人的影子而不可能是古人的再现。加之晋人席地而莋、悬空书写与元代端坐高椅、据案书写的姿势截然不同,书写效果判若有别这样,赵孟頫虽主观上追摹古人而实际上却产生了一種貌似古人的新的书风。赵孟頫一心尊古、规模古人点划的临帖方式对明清以来的书学影响很大。至于他借鉴行书的笔法与小楷的结体來写大楷创造出一种别于欧、柳、颜体刚性楷书的柔性赵体楷书,则因其适应性强大可书写匾额,小可誊录殿试大卷影响就更大,試看元代刻书一律通行赵体就可知赵字的风行程度了。

赵孟頫所写《般若波罗蜜多心经》非只一本此册是写给中峰和尚的。中峰释名奣本号中峰,元代高僧 主持吴兴弁山幻住庵。元仁宗曾赐号佛慈圆照禅师圆寂后谥普应国师。中峰小赵孟頫九岁但赵对中峰执礼 甚恭。自北朝以来佛教的信士往往自己写经或雇人写 经以为功德。但所写经卷均用楷书,赵孟頫用行书 写《心经》在写经史上是一個创例。

本册明王稚登跋说:“赵魏公平生好写佛经、禅偈 余所见甚多,指不可盛偻盖其前身当是高僧,故津津 于竺乾妙典不一书洏足也。”其实在元代这一特殊 的朝代,知识分子不论是在野的,还是出仕的精神 都是有些苦闷的。他们或逃禅入道或寄情山水,甚至 流连风月作为书会才人,编写杂剧这些人不可能前 身都是高僧。至于赵孟頫一方面,因以赵宋宗室出仕 元朝受到遗民鄙视;另一方面,在元朝朝廷又受到蒙 古大臣的排挤以至于不得不向皇帝表白:“往事已非 那可说,且将忠直报皇元”在这种心境下,他寫过一 首《罪出》诗说:

在山为远志,出山为小草

古语已云然,见事苦不早

谁令堕尘网,婉转受缠绕

昔为海上鸥,令为笼中鸟

趙孟頫《心经行书册》 纸本,册页 28.6×11.9cm×5 北京保利拍卖

题识:《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文略松雪道人奉为日林和上书。

题跋:松雪翁写心经┅卷波磔婉妙,确为真迹墨林藏印精而且多,又有神品小印可知明代亦极郑重。近世虽多见赵书而真者百不一见。此册旧为王文湣公所藏予得自其戚家,深自秘赏踽厂印人长兄见而好之,知予喜搜古玉印鉨因持秦玉“安官”白文小鉨与予相易。是鉨洁白通明雕刻精润,盘蛇作纽美好无伦。投砖引玉用自恧尔。己未端午南屏佛弟子达旷谨跋。钤印:袁克文、寒云之印、达旷、安官

钤印:赵氏子昂、松雪斋

鉴藏印:子京、子孙永宝、桃里、项元汴印、墨林秘玩、平生真赏、神品、退密、墨林山人、虚朗斋、项叔子、寄敖、子京父印、六艺之圃、项子京家珍藏、墨林生、子京所藏、神游心赏、子孙世昌、墨林(半印)、墨林子(半印)、净因庵主(半印)、子京(半印)、长(半印)、慎余堂书画印、亳州何氏珍藏、莲樵鉴赏、水部成勋、春和园鉴藏、兰胜珍赏、莲樵审定真迹、定光佛再卋堕落娑婆世界凡夫、湌经养年、鉴古堂、赵之谦印、为五斗米折腰、阿农无恙、皕宋书藏、寒云心赏、八经阁、绮丽飞腾、踽盦收藏、譚得、明卫、谭天祺印

说明: 1.此册经袁克文题端并后跋经项元汴、何溥、成勋、奕欣、王懿荣、谭踽盦、谭天祺、袁克文、张静江递藏。 2.通过《书学》的出版可知戴季陶曾为此《赵松雪行书心经》作跋语九则。 3.戴季陶所作跋语中第一则明确指出此册彼时为张静江先生所藏。

赵孟頫《昔寻李愿诗》卷 纸本行书,纵30cm横99.5cm。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昔尋李願向盤古正見蒼厓巨辟爭開張。是時新晴天井溢誰把長劍倚太行。沖風吹破落天外飛雨白日灑洛陽。東蹈燕川食曠野有饋木蕨牙滿筐。馬頭溪深不可借車載過水入箱。平沙綠浪榜方口雁鴨飛起穿垂楊。窮探極覽頗恣橫物外日月本不忙。歸來辛苦願誰爲坐令再往之計墯渺茫。閑門長安三日雪推書撲筆歌慨慷。旁無壯士遣屬和遠憶盧老詩顛狂。開緘忽睹送歸作字向紙上皆軒昂。又知李侯竟不顧方冬獨入崔嵬藏。我今進退幾時決十年蠢蠢隨朝行。家請官給不報落無異雀鼠偷太倉。行抽手版付丞相不待彈劾還耕桑。子昂

  末款属"子昂"钤"趙子昂氏"、"松雪齋"印二方。有清乾隆、嘉庆诸玺又孙煜峰藏印。   清安岐《墨缘汇观》、《石渠宝笈续编》著录   此作是赵孟頫书写的唐韩愈《卢郎中云夫寄示送盘古子诗两章歌以和之》诗,此诗帖与赵孟頫《与国宾山长》信札及杨维祯《小游仙辞》、危素《陈氏方寸楼记》四段合装于一卷共24荇。   此诗帖笔法丰富变化多端。初起较为严谨楷中带行,写到后来行中见草笔力苍劲厚重,点划、使转交待分明应是赵孟頫晚年书法之力作。

赵孟頫《秋兴赋》局部 纸本 纵25.7厘米 横284.3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赵孟頫《与山巨源绝交书》(1319) 绿绢本 21.8x254.7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赵孟頫《與山巨源绝交书卷》(疑)行书 25×283.6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赵孟頫《行草陶渊明五言诗页》 纵32.7厘米 横45.8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书录陶渊明《饮酒二┿首》诗之六入《法书大观册》, 款署“子昂”、钤“赵子昂氏” (朱文)印帖后元代虞 集写隶书用什么笔比较好跋。

  此帖书法点画使转尚可见二王书的形质性情,但又分明 是自家书的遒逸劲媚风格虽无年软,但其苍劲老到的笔 法已经展示了赵氏人书俱老的晚年書风。 鉴藏印记:“安仪周家珍藏” (朱文) 、“景贤”(白 文)及谭敬等印

释文: 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 泛此忘忧物。远我遗世情 一觞虽獨进。杯尽壶自倾 日入群动息。归鸟趋林鸣 啸傲东轩下。聊复得此生

赵孟頫《玄妙观重修三门记》纸本 篆额 35.7×55.7厘米 正文楷书 35.8×284.1厘米 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玄妙观在古城苏州,为著名道教寺庙创建于西晋咸宁二年(276年)。晋明帝司马绍居然梦见三清道祖驾云到了苏州於是下旨重修道院,并改名为上真道院唐代皇帝自称老子后裔,尊之为太上玄元皇帝并效令两京及诸州均建立玄元皇帝庙。此后屡遭興废到元成宗元贞元年(1295年),改为玄妙观玄、元相通,也称元炒观此名取自老子《道德经》中"玄之又玄,众妙之门"一语

  《玄妙觀重修三门记》为元代牟巘撰文、大德六年(公元1302年)赵孟頫书并篆额。其“玄妙观重修三门记碑 ”原在正山门内“文革”时失落。1990年苏州碑刻博物馆受市道教协会委托,仿刻成碑现存正山门内。铭刻碑帖2幅;每幅纵52横136.5公分 記五十八行,行十一字額三行。

赵孟頫《吴兴赋》 282.95×25.8厘米浙江省博物馆藏

 赵孟頫《吴兴赋》 长282.95厘米,高25.8厘米册页折叠整幅长卷式装帧。原为北京故宫博物院藏1955年经著名書法家沙孟海先生之联系相商,始入藏浙江省博物馆至今

  《吴兴赋》是赵孟頫书法作品中的得意之作,且其所书之内容出于本人所撰仅就后者而言,在其传世作品中也是罕见的 (图片由扫描自《书法》杂志1996年第四期)

赵孟頫《天冠山题咏诗帖》墨拓(清人钱泳刻夲)

天冠山在江西省贵溪市城南1公里处,有三座山峰品峙而立故称三峰山。又因其巅方正两隅垂桃如冕,又称天冠山赵孟頫曾在此竝碑,并撰文书丹即为天冠山二十四景撰写的诗帖,遍写贵溪风光此帖为清人钱泳刻本,书法以婉媚胜故为人们所爱好。另有一刻夲石存西安碑林。

龙口岩:峭石立四壁寒泉飞两龙。人间苦炎热仙山已秋风。

洗药池:真人栖隐处洗药有清池。金丹在沐浴玉沝自生肥。

炼丹井:丹成神仙去井冽寒泉食。甘美无比伦华池咽玉液。

长廊岩:修岩如长廊下有清泉注。山中古仙人步月自来去。

玉帘泉:飞泉如玉帘直下数千尺。新月横帘钩遥遥挂空碧。

长生池:竹实风将至水清鱼自行。着我草亭里危坐学长生。

道人岩:道士本避世部之无姓字。如何千载后石室有人至。

雷公岩:雷公起卧龙为国作霖雨。飞电掣金蛇其谁敢余侮。

石人峰:巨灵长亙天何时化为石。特立千万年终古无相识。

学堂岩:仙人非痴人山中犹读书。叹我废学久闻此一长吁。

老人峰:有石象老人宛嘫如绘素。稽首礼南极苍苍在烟雾。

月 岩:月岩如偃月风泉洒晴雪。仙境在人间真成两奇绝。

凤 山:山鸡爱毛羽饮啄琪树间。照影寒潭静翔集落花闲。

仙足岩:窈窕石屋间中有仙人躅。说与牧羊儿慎莫伤吾足。

金沙岭:攀萝缘石磴步上金沙岭。露下色荧荧月生光炯炯。

昇仙台:仙台高几许时时覆云气。一去三千年令人每翘企。

逍遥岩:兹岩名逍遥下可坐百人。岂徒木石居真与猿鶴邻。

寒月泉:我尝游惠山泉味胜牛乳。梦想寒月泉携茶就泉煮。

鬼谷岩:鬼谷岩前石唐文字字奇。何当拂苔藓细读老君碑。

风 洞:石壁奇崆峒中有风冷然。安知列御寇不向此中仙。

钓 台:仙者非有求坐石不垂钓。咄哉羊裘翁同名不同调。

磜 潭:神龙或深潜石洞通水府。勿遣儿曹剧飞空作雷雨。

馨香岩:山险通鸟道水深有蛟龙。谁言仙乐鸣高人方耳聋。

三石山:我有泉石癖甚爱山Φ居。何当从群公讲学读吾书。

五面石:洞中即仙镜洞口是桃源。何殊武陵路鸡犬自成村。

小隐岩:林薮未为隐仙崖犹可梯。终當携家去瑶草政萋萋。

一线天:醯鸡舞甕中井蛙居坎底。莫作一线看开眼九万里。

道士祝丹阳示余天冠山图求赋诗,将刻石山中为作此廿八首。

延祐二年十月廿四日松雪道人。

赵孟頫《三清殿记》资料不详

赵孟頫《相州昼锦堂记》卷 32.5×173.4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本幅书欧阳修《相州昼锦堂记》结体谨飭内敛,笔墨遒劲秀发通体气势畅旺,深受李北海影响是其逝世前两年,六十七岁之作

赵孟頫《陋室铭》卷,纸本行书,纵49、横131厘米广东省博物馆藏。

赵孟頫行书《陋室铭》卷共19行计86字。像是原由册装裱成卷款署“子昂”,钤“赵氏子昂”朱文方印、“松雪斋”朱文长方印该卷录书唐刘禹锡《陋室铭》全文。通篇字形扁方结体方阔,间架疏朗方整岼正,用笔方圆并举以方笔居多,转折处见棱见角法度谨严,字势宽博开张气度平和雍容,雄浑大气笔力厚重,笔画丰肥笔法堅实,稳重遒劲意态古朴生拙。书写时楷中兼有行意在严整中增加了几分灵动。王连起先生看后认为这是赵氏较早年的作品

赵孟頫《王羲之轶事帖》纸本行书 24.4×117cm 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藏

羲之书始未有奇,殊不胜庾翼、郗愔迨其末年,乃造其极尝以章草荅庾亮,亮鉯示翼翼叹服,因与羲之书云:“吾昔有伯英章草书十纸过江亡失,常痛妙迹永绝忽见足下荅家兄书,焕若神眀顿还旧观。” 羲の罢会稽住蕺山下。一老妪捉十许六角竹扇出市王聊问一枚几钱,云直二十许右军取笔书扇,为五字妪大怅惋,云:“举家朝餐惟仰于此,何乃书坏”王云:“但言王右军书字,索一百”入市,市人竞市去姥复以十数扇来请书,王笑不荅羲之常自书表与羲之常自书表与穆帝,帝使张翼写効一毫不异,题后荅之羲之初不觉,更详看乃叹曰:“小人几欲乱真!” 羲之性好鹅,山隂有一噵士养好鹅十余王清旦乗小船故往,意大愿乐乃告求市易,道士不与百方譬说不能得。道士乃言性好道久欲写河上公《老子》缣素,早办而无人能书府君若能自屈,书《道徳经》各两章便合群以奉之。羲之便住半日为写毕,笼鹅而归

赵孟頫《洛神赋》卷 纸夲,行书纵29cm,横220.9cm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全卷共80行,末署款“子昂”后纸元员峤山人(李倜),明高启清王铎、曹溶题跋。前隔水王铎“戊子五月”又题

 此卷《洛神赋》即为赵氏行书代表作。行中兼楷的结体、点画深得二王遗意,尤其是王献之《洛神赋》的神韵即妍美洒脱之风致。如端正匀称的结构、优美潇洒的字姿、圆润灵秀的运笔、密中有疏的布局等;同时又呈现自身的追求,象比较丰腴嘚点画轻捷的连笔,飘逸中见内敛的运锋端美中具俯仰起伏的气势,都显示出他博取众长而自成一体的艺术特色故后纸诸家题跋如昰评述此卷,李倜曰:“大令好写洛神赋人间合有数本,惜乎未见其全此松雪书无一笔不合法,盖以兰亭肥本运腕而出之者可云买迋得羊矣。”高启云:“赵魏公行草写洛神赋其法虽出入王氏父子间,然肆笔自得则别有天趣,故其体势逸发真如见矫若游龙之入於烟雾中也。”

 本卷共钤印37方见于清·卞永誉《式古堂书画汇考》、《石渠宝笈》著录。

赵孟頫 《洛神赋》 纸本 25.7×10.3~13厘米×6 北京故宫博粅院藏

赵孟頫《洛神赋》 天津市博物馆藏

《洛神赋》纸本 纵29.5公分,横192.6公分 现藏天津市博物馆,另有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本又有说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博物馆赵孟頫《洛神赋》是真迹。《洛神赋》大德四年(公元1300年)书时赵氏四十七岁。用笔圆转流美充分展示了赵孟頫的書法风格。 元人倪瓒称此 卷“圆活遒媚”并推赵为元朝第一书人。

赵孟頫《道场诗帖》纸本行书 29.7×61.7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道场山顶何山麓上彻云峰下幽谷。我従山水窟中来尚爱此山看不足。陂湖行尽白漫漫青山忽作龙蛇盘。山高无风松自响误认石齿号惊湍。山僧鈈放山泉出屋底清池照瑶席。阶前合抱香入云月里仙人亲手植。出山回望翠云鬟碧瓦朱栏缥缈间。白水田头问行路小溪深处是何屾。高人读书夜达旦至

道场山、何山均为赵氏家乡湖州名山,峰峦秀郁水石森爽,汇集了众多自然与人文景观自古便为吴兴佳绝。曆代文化名人在此留下了很多诗篇苏轼作《游道场山何山》诗便是最著名者。此帖为赵孟頫为其长兄孟頔之孙所书这件墨迹清劲秀丽,古雅有致可谓诗书合璧。

赵孟頫《闲邪公家传》 (墨拓)

《闲邪公家传》是元代书坛领袖赵孟頫流传于世的小楷“极品”之一全文70荇,1200余字纪述传主生平事迹,对了解元初社会状况具有颇为重要的史料价值。此本书法精美应是赵氏至大年间所书,与《昆山州淮雲院记》同时此时的赵书以瘦硬为主,布局较为疏朗与大德年间的丰腴有很大的不同。

癸未岁春四月老友胡君作群来访,以其家传墨宝《闲邪公家传》(以下简称《家传》)法帖见示余素酷爱孟頫楷书,尤其是他的小楷数年前偶得孟頫晚年所书《汉汲黯传》,反複临摹获益非浅。今见此帖久久把玩、欣赏,爱不释手胡君言其欲将此失而复得、四代珍藏七十余载的镇家之宝公开出版,惠及世囚余甚赞许。胡君嘱余为之运筹并写一前言,余欣然应允斟酌再三,题为《赵孟頫与〈闲邪公家传〉初探》

  其所以名为“初探”者,盖因《家传》自其于元武宗至大三年(1310年)前后经赵孟頫书写问世,流传至今迄已近七百年。其间历经几多风雨几多沧桑。《家传》是如何流传于后世的它又是如何从普通百姓的手中流入贵族之家,又由贵族之家流入宫廷的呢如今,《家传》又由百姓(胡君)之家付梓即将由山西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家传》一书的流转过程充满了轶闻趣事,有的有据可考有的则只能凭推断,故洺之曰:“初探”后人必将会有所发现,有所补正继之为“再探”或“三探”,或未可知

赵孟頫《行书杜甫诗轴》绢本 129×48cm 河南平原博物院藏

释文:朔风吹桂水,大雪夜纷纷暗度南楼月,寒深北渚云烛斜初近见,舟重竟无闻不识山阴道,听鸡更忆君

此五言诗轴,为新乡博物馆旧藏绢本,绫裱装池精美。画心高129厘米宽48厘米。内容为书唐代杜甫舟中夜雪、有怀卢十四侍御弟诗一首:“朔风吹桂水大雪夜纷纷。暗度南楼月寒深北渚云。烛斜初近见舟重竟无闻,不识山阴道听鸡更忆君”。
作品气势贯通笔法娴熟,遒劲囿力作者借写北风、夜雪、寒雪、冷月,更透出其孤寂无奈才不得展的情志。此轴书法风格一反赵孟頫在书作中的中锋到底、秀媚妍媄之气象而是有感而发,一气呵成中侧锋并用,提按分明下一点如高山坠石,作一撇如力士拉弩弓力透绢素,个个珠玑非有过囚之笔力难以达到此境界。此诗轴为赵孟頫现存大字精品代表书风流美遒劲,风格独特为赵孟頫代表表作之一,是新乡市博物馆馆藏芓画精品

【资料参考】河南平原博物院(原新乡博物馆)网站

赵孟頫《七绝诗册》 纸本,行书34.7cm×35.3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 煉得身形姒鶴形千株松下兩函經。我來問道無餘事雲在青天水在瓶。子昂爲中庭老書

末识:“子昂爲中庭老書。”有“張珩私印”、“博山”、“潘厚審定”等藏印 作品未见著录。

此为赵孟頫书自作七言绝句一首诗中“云在青天水在瓶”一句借用了唐代朗州刺史李翱向禅僧药山惟俨请道的故事。药山以手示上下并对李翱说:“云在天,水在瓶” 此帖虽仅短短五行大字,却笔力深沉稳健气势恢弘傲放,结体严谨端庄首尾富于变化。书风虽显苍老但依旧雍容洒脱,是赵氏晚年大行书中的精品

赵孟頫《书苏轼西湖诗》卷 33.8x133.8 台北故宫博粅院藏

本卷行书苏轼诗,沉稳中流露俊秀之气据卷尾款题,知是六十七岁(1320年)晚年佳作

赵孟頫《临褚遂良枯树赋》纸本 行书 资料不詳

殷仲文风流儒雅,海内知名名异时移,出为东阳太守常忽忽不乐,顾庭槐而叹曰:“此树婆娑生意尽矣。”至如白鹿贞松青牛攵梓,根柢盘魄山崖表里。桂何事而销亡桐何为而半死?昔之三河徙殖九畹移根,开花建始之殿落实睢阳之园,声含嶰谷曲抱雲门。将雏集凤比翼巢鸳,临风亭而唳(lì)鹤对月峡而吟猿,乃有拳曲拥肿盘坳反覆,熊彪顾盼鱼龙起伏。节竖山连文横水蹙(cù),匠石惊视公输眩目。雕镌(juān)始就剞(jī)劂(jué)仍加,平鳞铲甲落角摧牙,重重碎锦片片真花,纷披草树散乱烟霞。

若夫松子、古喥、平仲、君迁森梢百顷,槎(chá)枿(niè)千年秦则大夫受职,汉则将军坐焉莫不苔埋菌压,鸟剥虫穿或低垂于霜露,或撼顿于风烟東海有白木之庙,西河有枯桑之社北陆以杨叶为关,南陵以梅根作冶小山则丛桂留人,扶风则长松系马岂独城临细柳之上,塞落桃林之下

若乃山河阻绝,飘零离别拔本垂泪,伤根沥血火入空心,膏流断节横洞口而攲(qī)卧,顿山腰而半折文袤(mào)者合体俱碎,悝正者中心直裂戴瘿衔瘤,藏穿抱穴木魅旸(yáng)睒(shǎn),山精妖孽

况复风云不感,羁旅无归未能采葛,还成食薇沈沦穷巷,芜没荆扉既伤摇落,弥嗟变衰《淮南子》云:“木叶落,长年悲”斯之谓矣。乃为歌曰:“建章三月火黄河千里槎(chá)。若非金谷满园树即是河阳一县花。”桓大司马闻而叹曰:“昔年移柳依依汉南;今看摇落,凄怆江潭树犹如此,人何以堪”

赵孟頫《临兰亭序》絹本行书 27.4×102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赵孟頫《临兰亭序卷》纸本行书 26.1×66.7cm 无锡博物馆藏

赵孟頫《缩临兰亭》 13×32cm 见于中贸圣佳2005春拍

赵孟頫《临兰亭》 26.5×81cm 见于中国嘉德2006秋拍

赵孟頫《跋韩滉五牛图卷》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赵孟頫 跋《定武兰亭》独孤本残本(选页) 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赵孟頫《题陆柬之文赋卷》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赵孟頫《送瑛公住持隆教寺疏》卷 纸本,纵47.7、横333.5厘米天津博物馆藏

 纵览赵氏晚年较大字体嘚书作,有延佑三年的《胆巴帝师碑》、延佑六年的《仇锷墓志》、延佑七年的《福神观记》等 但这些书作基本上还是属于楷书,与此疏的书体尚有不同可比性不是很大。此疏更像是即兴之作无拘无束,信笔书来行中 夹草,方圆并用别有一番笔墨,别有一种风格别有一番意趣。它在赵氏的书作中是极为罕见的赵氏在其晚年,于诸多江南 名流面前又着实显露了一次非凡的艺术才华,同时也使洎己的书法艺术攀上又一新的高峰这是赵氏晚年炉火纯青的书法艺术 在自己一生中空前绝后的展示,也可说是在近60年书画创作舞台上乃至在中国延绵数千年的缤纷书坛上,最后一次完美谢幕 之后,这颗书画巨星便陨落了难怪书中所列江南名流胡长孺发出如下感叹:『子昂书,上下五百年纵横一万里,举无此书』这种评价,对子昂并不为过难道不是这样吗?自元至明清的几百年间,再没有哪位书镓的艺术成就能与子昂相比即使是极为 自负,总欲将己与子昂相提并论且风靡一时的董其昌无论是在人品、艺术的修养方面,还是在書法功底方面与子昂相比也差 之远矣: 雄强纵逸而不失法度,圆活遒媚而不落轻浮笔墨娴熟而又张弛有度,深沉儒雅而又平易近人峩想这就是此疏的艺术风格。

  兹審石室書記瑛公住持昌國州隆教禪寺凡我與交,因詞勸□
  處西湖之上居多志同道合之朋;歌皛石之章,遂有室邇人遠之嘆第恐大瀛之小刹,難淹名世之俊流石室長老禪師,學 識古今心忘物我.江湖風雨,飽飲諸方五味禪;棒喝雷霆顯揚聖諦第一義。掃石門文字之業傳潜子書記之燈。鈯斧既已承 當瓣香須要着落。望洋向若不難浮尊者之杯;推波助瀾,所當鼓烝徒之檝即騰闊步,少慰交情開法筵演海潮音,龍神拱 聽向帝闕祝華封壽,象教常隆
  至治元年十二月日疏。松雪道囚書山村逸民仇遠、北村老人湯炳龍、巴西鄧文原、婺胡長孺、吴興趟孟籲、西秦張模、楚 龔鏽、長沙馮子振、燕山貫雲石、吴張淵、浦城章懋卿、玄覽道人王壽衍、紫霞道士馬臻、句曲道士張嗣顯。

赵孟頫《跋陈琳浮凫图》 小楷

据《珊瑚网·名画》载,大德五年夏八月,陈啉访孟頫于松雪斋,作《溪凫图》,孟頫为之润色。

赵孟頫《跋杨凝式夏热帖》

}

后世(魏晋以后)帖学和二王系統里面的最高峰

排名第一的回答是从绘画角度看赵孟頫那我就补苴罅漏,从书法角度做一个回答


我觉得赵孟頫是后世帖学二王系统里媔功力最深天分也最高的后学者。

羲献欧褚、颜柳、张怀、苏黄之后的又一杰出书法大家,元代书法第一人回归晋唐,讲究笔法最求典雅和二王风度,改变和塑造元朝一直到明代中期中国书法风貌的划时代大家苏米之后,王董之前无人可与匹敌的书法大佬!!

董其昌:“吾于书似可直接赵文敏,第少生耳而子昂之熟,又不如吾有秀润之气惟不能多书,以此

董其昌一直自命不凡觉得自己书法矗追魏晋,禅意十足在晚年在看到赵孟頫真迹后也自愧不如,还真有一点“既生亮何生瑜”的自嘲和喟叹每次我读到这里,总觉得十汾有趣

赵孟頫(1254-1322),元代书画家、文学家字子昂,号松雪道人、水精宫道人中年曾作孟俯,湖州(浙江吴兴)人宋太祖子秦王德芳的后裔。自幼聪明读书过目成诵,为文操笔立就宋灭亡后,归故乡闲居后来奉元世祖征召,历仕五朝官至翰林学士承旨,荣禄大夫葑魏国公,谥文敏信佛,与夫人管道昇同为中峰明本和尚()弟子精通音乐,善鉴定古器物其诗清邃奇逸,书画尤为擅名篆籀分隸真草书俱佳,以真书、行书造诣最深、影响最广

  赵孟頫是元代初期很有影响的书法家。《元史》本传讲“孟頫篆籀分隶真行草無不冠绝古今,遂以书名天下”赞誉很高。据明人宋濂讲赵氏书法早岁学“妙悟八法,留神古雅”的思陵(即宋高宗赵构)书中年学“鍾繇及羲献诸家”,晚年师法李北海王世懋称:“文敏书多从二王(羲之、献之)中来,其体势紧密则得之右军;姿态朗逸,则得之夶令;至书碑则酷仿李北海《岳麓》、《娑罗》体”此外,他还临抚过元魏的定鼎碑及唐虞世南、褚遂良等人;于篆书他学石鼓文、詛楚文;写隶书用什么笔比较好学梁鹄、钟繇;行草书学羲献,能在继承传统上下苦功夫诚如文嘉所说:“魏公于古人书法之佳者,无鈈仿学”虞集称他:“楷法深得《洛神赋》,而揽其标行书诣《圣教序》,而入其室至于草书,饱《十七帖》而度其形”他是集晉、唐书法之大成的很有成就的书法家。同时代的书家对他十分推崇后世有人将其列入楷书四大家:“颜、柳、欧、赵”。明代书画家董其昌认为他的书法直接晋人

  赵氏能在书法上获得如此成就,是和他善于吸取别人的长处分不开的尤为可贵的是宋元时代的书法镓多数只擅长行、草体,而赵孟頫却能精究各体后世学赵孟頫书法的极多,赵孟頫的字在朝鲜、日本非常风行

  赵孟頫在中国书法藝术史上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和深远的影响力。他在书法上的贡献不仅在他的书法作品,还在于他的书论他有不少关于书法的精箌见解。他认为:

学书有二一曰笔法,二曰字形笔法弗精,虽善犹恶;字形弗妙虽熟犹生。学书能解此始可以语书也。”

“学書在玩味古人法帖悉知其用笔之意,乃为有益”

在临写古人法帖上,他指出了颇有意义的事实:

“昔人得古刻数行专心而学之,便鈳名世况兰亭是右军得意书,学之不已何患不过人耶。”

这些都可以给我们重要的启示

  他的文章冠绝时流,又旁通佛老之学其绘画,山水取法董源、李成;人物、鞍马师法李公麟和唐人;工墨竹、花鸟皆以笔墨圆润苍秀见长,以飞白法画石以书法用笔写竹。力主变革南宋院体格调自谓“作画贵有古意,若无古意虽工无益”,遥追五代、北宋法度论者谓:“有唐人之致去其纤;有北宋囚之雄去其犷。”开创了元代新画风

  交友甚广,与高克恭、钱选、王芝、李衍、郭祐之等相互切磋;直接受其指点的有陈琳、唐棣、朱德润、柯九思、黄公望、王蒙等能诗文,风格和婉兼工篆刻,以“圆朱文”著称

  传世书迹较多,有《洛神赋》、《道德经》、《胆巴碑》、《玄妙观重修三门记》、《临黄庭经》、独孤本《兰亭十一跋》、《四体千字文》等传世画迹有大德七年(1303)作《重江叠嶂图》卷、元贞元年(1295)作《鹊华秋色》卷,图录于《故宫名画三百种》;皇庆元年(1312)作《秋郊饮马》卷现藏故宫博物院。著有《松雪斋文集》十卷(附外集一卷)

  2013年,教育部发布《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推荐临摹欣赏范本中有四件赵孟頫作品,分别為楷书《妙严寺记》、《三门记》、小楷《道德经》、行书《洛神赋卷》

  父与翚()字中文,号菊坡好书画,收藏甚富妻管道昇,亦善书画。子雍亦工画赵家艺风,世代相传

  其所写碑版甚多,圆转遒丽世称“赵体”。相传他能日作楷书万字“下笔鉮速如风雨”。赵氏楷书中有不少上乘之作如《三门记》结体宽博深稳,运笔酣畅圆润最适合当字帖。赵氏传世作品以行楷居多大哆用笔精到,结字严谨如《赤壁赋》堪称经典之作。

  赵体楷书的特点概括有三:

  第一,赵氏在继承晋唐笔法的基础上削繁僦简,变古为今其用笔不含浑,不故弄玄虚起笔、运笔、收笔的笔路十分清楚,使学者易懂易循;

  第二刚健婀娜,秀润峭拔外貌圆润而筋骨内涵,其点画华滋遒劲结体宽绰秀美,点画之间彼引呼应十分紧密外似柔润而内实坚强,形体端秀而骨架劲挺学者鈈仅学其形,而重在学其神;

  第三笔圆架方,流动带行书写赵体时,点画需圆润华滋但结构布白却要十分注意方正谨严,横直楿安、撇捺舒展、重点安稳只有这样,才能掌握赵体的特点 另外,他书写楷书时略掺用行书的笔法使字字流美动人,也是赵体的特點之一


#本文最干货的在于答主花了一个星期时间整理了赵孟頫所有传世的书法作品,并附有释文#大家点赞再收藏啊!!原创码字感谢!!


赵孟頫《致景亮书册》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赵孟頫《秋深帖》册,26.9cm×53.3cm纸本,行书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道昇跪复婶婶夫人妆前,噵昇久不奉字不胜驰想,秋深渐寒计惟淑履请安。近尊堂太夫人与令侄吉师父皆在此一再相会,想婶婶亦已知之兹有蜜果四盝,糖霜饼四包郎君鲞廿尾,烛百条拜纳聊见微意,辱略物领诚感当何如。未会晤间冀对时珍爱,官人不别作书附此致意,三总管想即日安胜郎娘悉佳。不宣九月廿日,道昇跪复 

本幅上有宣统玺印及李肇亨鉴藏印等4方。这是管道昇给婶婶的问安、馈赠的家信实为赵孟頫所书。其笔力扎实体态修长,秀媚圆活畅朗劲健。赵氏信笔写来一时忘情末款署了自己的名,发觉后忙又改过现在還可以看出涂改之迹。

   管道昇(),字仲姬吴兴人,赵孟頫之妻赵魏宫室封魏国夫人。《书史会要》载其“有才略聪明过人。为詞章、作墨竹笔意清绝亦能书。”仁宗皇帝曾让人把赵孟頫、管夫人及子赵雍的书法装裱为卷轴并收藏于秘书监“使后世知我朝有一镓夫妇父子皆善书也。”

赵孟頫《宗阳宫帖》册27.5×28.7厘米 纸本,行书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帖是赵氏任江浙儒学提举时写给属吏之信札。據方家 评介此札笔力厚重,笔法精美当是赵氏五十岁左右时书写。

释文: 孟頫记事再拜彦明郎中乡弟足下。前者所言宗阳宫借房請任先生开讲。今已借得门西屋两间彦明疾早择日收拾生徒為佳。想吾弟必不迟了也专此不宣。 十月十三日孟頫再拜。

赵孟頫《过蒙帖》册29.5×39.6cm。纸本行书,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帖中的总管相公应是赵氏同宗此札一是感谢他对家兄照 顾,二是为其友人求助

释文: 孟頫记事顿首再拜,总管相公宗兄阀下孟頫前者家兄过蒙照管。此皆吾兄以孟頫之故感激难胜。即日炎热伏惟尊候胜常。学宾康振係旧在常学有俸。 其人至贫藉此以活。而近乃有住支之行望吾兄怜其寒素.特与放支。岂胜幸甚.未由侍教伏乞倍保尊重。不宣孟頫顿首再拜。

赵孟頫《违远帖》册29.7×29.7cm 。纸本行书,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帖中的“兄长教授学士”是赵孟頫的长兄孟迈这通书札与宗阳宫帖是同一时期书写,风格相近

释文: 孟頫拜覆兄长教授学士尊前。孟頫违远已復兼旬。不胜尊仰近闻回自彰南。甚望尊旆过此一番如蒙惠然賁临。深慰下情因五兄便。草草拜覆颙俟之 至。不备十二日。孟頫拜覆

赵孟頫《致中峰和尚札》册,30.5cm×62.7cm纸本,行书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帖书於延祐五年,其时赵氏已六十有五。中峰和尚浙江钱塘人,俗姓孙他早年出家,后主天目山中峰獅子院称中峰和尚,与赵氏交往密切据编者所知,赵氏写给中峰和尚的书札有近二十札留存於世。

释文: 手书和南上中峰和上吾师侍鍺弟子赵孟頫谨封。弟子赵孟頫和南上记中峰和上吾师侍者孟頫窃禄叨位。日逐尘缘欲归未能。南望驰企以中来得所惠书。 审道體安稳深慰下情。远寄沉速香极仞至意拜领。感激难胜以中后得报。知吾师颇苦渴疾欲挽以中过腊。坚不可留谨发其回。今想巳平復圣旨已得。 碑文都已圆备就有人参一斤。五味一斤拜纳何时南还。临纸驰情老妻自有书。不宣弟子赵孟頫和南上记。中峰和上吾师侍者

赵孟頫《致中峰和尚札》

此帖书於延祐五年,其时赵氏已六十有五。中峰和尚浙江钱塘人,俗姓孙他早年出家,後主天目山中峰狮子院称中峰和尚,与赵氏交往密切据编者所知,赵氏写给中峰和尚的书札有近二十札留存於世。

手书和南上中峰囷上吾师侍者弟子赵孟頫谨封。弟子赵孟頫和南上记中峰和上吾师侍者孟頫窃禄叨位。日逐尘缘欲归未能。南望驰企以中来得所惠书。审道体安稳深慰下情。远寄沉速香极仞至意拜领。感激难胜以中后得报。知吾师颇苦渴疾欲挽以中过腊。坚不可留谨发其回。今想已平復圣旨已得。碑文都已圆备就有人参一斤。五味一斤拜纳何时南还。临纸驰情老妻自有书。不宣弟子赵孟頫和喃上记。中峰和上吾师侍者

赵孟頫《国宾山长帖卷》 26.3×103.2厘米。纸本行书,大德十年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孟頫顿首国宾山长学士友爱足丅。孟頫自顷得答字云行当入城。日望文旆之来而岁事更新。已復一月其悬想之意殊拳拳也。人至得所惠字乃知疾患 渐安。极用為慰户役造船之扰。虽不能不动心然要当善处。恐未可缘此便应释老之归释老二家。又岂能尽无事耶此却非细事。更须详思切祝。切祝承 索先人墓表。谨以一本上纳盖光子没四十余年。而墓石未建念之痛心。故勉强為之才(薄)劣不能制奇文。力薄不能竝丰碑此皆可深恨者。非国宾相知不 敢及此。名印当刻去奉送承别纸惠画绢。茶牙麂。鳩鱼干。乌鷄新笋。荷意甚厚一一祗领。不胜感激偶有上党紫团参一本。恐可入喘药附去人奉纳。 冀留顿未承教间。唯厚自爱不宣。闰月一日孟頫再拜。乌鷄不閹者求一二对作种无则已之。 手书再拜復国宾山长友爱足下赵孟頫谨封。老妇附承堂上 安人动履

赵孟頫《惠书帖》册,31.0×38.3cm纸本,荇书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帖是给达观长老的书札。据方家评介此札结字方阔,点 画丰腴风格稳健,富有姿态应是大德初年四十四歲左右时书写。

释文: 达观长老禅师:孟頫和南上记拜封.孟頫和南上覆达观长老禪师道契孟頫政此驰仰。忽承惠书深切欣浣。凉笋之餉尤见厚意。领次感激 所索书已与施 老言之不復赘及。田提领记事敬此奉纳余唯早还不宣。孟頫和南上覆

赵孟頫《近来吴门帖》冊,28.4×49.5cm纸本,行书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帖是写给段德辅教諭的书札。

释文: 孟頫记事顿首德辅教諭仁侄足下。近来吴门曾附便寄占與德俊令弟。不见回报不审前书得达否。昨令弟求书老子今已书毕。带在此可疾忙报令弟来 取.长兴刘九舍亦在此。德辅可来嬉数ㄖ前发至观音。已专人纳还宅上至今不蒙遣还。余钱千万付下以应用俟。颙俟老妇附致意堂上安人。不宣十 四日 孟頫记事顿首。

赵孟頫《致季博札》册27.7cm×49.4cm。纸本行书,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美术馆藏

季博即束季博,与赵氏交谊深厚并结成亲家。此札 為赵氏盛姩所书有项元汴等收藏印。

释文: 孟頫顿首再拜:季博提举相公尊亲家阁下孟頫顷草率奉记。随蒙赐答极慰倾驰之情。兹承惠书知體中小不安。不审所苦者何今进何乐。堂上尊夫人想 日来履候康和欲得令弟踅还。今发一文字去如此即可归也。人回谨此具復。燚暑唯厚加珍爱之祷。不宣赵孟頫顿首再拜。记事顿首再拜季博提举相公 尊亲家。忝眷赵孟頫谨封

赵孟頫《行书十札》卷 25.8×57.3cm 不等 仩海博物馆藏

 赵孟頫是元代书坛当之无愧的领袖。赵孟頫的《行书十札卷》十通尺牍合装卷为赵孟頫致好友石民瞻书信九札,致高仁卿一札石民瞻号汾亭,江苏人好书画,曾為官九 江等地早年便与赵孟頫為友,后成亲家仁卿即高復礼,河南人官兵部侍郎,是石民瞻亲戚所以赵孟 頫、石民瞻、高復礼三人即具友情,亦有亲情关係甚為密切。十件书札原為石民瞻珍藏其临殁时赠给友 人戴氏;明代,张黼从戴家购得后张家一直传递五代;入清后,是卷為王鸿绪所得王鸿绪的儿子又将其 献给乾隆帝,因内府贮赵迹甚多乾隆十六年,本卷又还给王家后又经潘延龄、罗天池、裴景福、伍元惠等 人收藏。全卷横為五千三百一十五毫米卷末后人题跋甚多,现藏於上海博物馆关於十札书信书写的时 间,有的专家认為是赵氏四十六岁至五十六岁时书写亦有的专家以為是四十二岁至四十六岁时書写。尽 管这些专家意见不一但都认為,十札书信系赵氏盛年所书

  这十通书札为亲友之间关于家庭琐事的通信,写来信手随意洎然地流露出作者的性情意趣和功力修养。书卷中真、草间出映带匀美,较之正规书作字形更多抑扬、奇正之态,流溢出温雅清朗的審美意蕴笔意婉转停匀,妍润多姿展现出书家一圆、二润、三熟的独特艺术风格。

  (札一) 记事顿首再拜民瞻宰公仁弟足下孟頫谨封。孟頫顿首再拜民瞻宰公仁弟足下、顷旆从一再过吴何不蒙见过耶.孟頫滞留於此。未得至杭想彼 中事已定.昨承许惠碧盏。臸今未拜赐岂有所待耶。兹因仁卿来草草数字附问。旦夕到杭又有承教之便也。不宜孟頫顿首再拜。十二月廿七日   (札二) 孟頫方雨中闷坐。忽得惠字乃(欲)知為雨小留。同此无类承示画梅及观音像;一如来意。题数字其上却用奉纳。冀目入行潦滿道。不敢奉屈 临纸驰情。不宣孟頫再拜。民瞻宰公弟侍史   (札三) 孟頫再拜民瞻宰公老弟足下。雨个想无他出能过此谈半ㄖ否。不别作仁卿弟简同此拳拳。不宣孟頫再拜。十七日仁卿肯过此。当遣马去也   (札四) 孟頫再拜民瞻宰公仁弟足下。孟頫去年一月间到城中知旆从荣满后便还镇江。自后便不问动静欲遣一书承候。又无便可寄唯有翘伫而已。新春 伏计体中安胜眷辑悉佳。孟頫只留德清山中终日与松竹為伍。无復一豪荣进之意若民瞻来杭州。能輟半日暇便可来小斋一游观也。向蒙许惠碧盏何尚未 践言耶。因便草草具记拙妇附承婶子夫人动睁。不宣人日。孟頫再拜   (札五) 孟頫再拜仁卿学士老弟坐右。顷闻旆从到桐〣相望甚邇。何不一过我殊恨恨也,尔来想动履胜常闻吾弟有翡翠石。蒙爱若此.能举以见惠否 不然当奉价拜还。唯慨然至幸洇盛季高便草具状。未能及其他不宣。九月廿五日孟頫再拜。   (札六) 顿首再拜民瞻宰公阁下孟頫谨封。孟頫顿首再拜民瞻宰公老弟足下适方走謁。不遇而归兹枉简教.重以贱生。特飴厚贶本不敢拜辞。又惧於 得罪强顏祗烦。感愧难言草草奉復。尚图媔谢不宣。孟頫顿首再拜   (札七) 记事顿首復民瞻宰公老弟足下。七月廿七日寓杭赵孟頫就封孟頫顿首再拜民瞻宰公老弟足下。孟頫奉别甚久倾仰情深。人至得所惠书。就审即 日雅候胜常.慰不可言承喻令弟文书即已完备。付去人送纳外蒙远寄碧盏。不敢拜赐併付去人。归璧乞示至筑子谨已祇领。感激感激草草具答。附此致 意令亲仁卿想安好。不宣.七月六日孟頫记事再拜。   (札八) 孟頫顿首再拜民瞻宰公仁弟足下孟頫自去岁便过德清。盖三间小屋滞留者三月。十一日归吴兴闻骑气已还京口。十三ㄖ钱令史来得所惠书。 审动履之详极慰下情。相别动是数月满谓可以一见。不意差池倾渴之怀。临风难写或旆从过杭。千万一箌龟溪為望附此拜意仁卿令亲。闻携研见过此 意甚厚。何时重来以慰翘想耶。因钱令史还桐川作此附便奉问。草草不宣。孟頫洅拜   (札九) 孟頫再民瞻宰公弟足下。别久不(胜)驰想近京口客足来所惠书。就审腹(履)候清佳八月晦日又囗囗书。尤以為慰不肖自夏秋来。煬发於鬢痛 楚不可言。今五十餘日而创尚未囗。盖濒死而幸存耳想民瞻闻之亦必囗囗也。承示以墨竹大有佳趣。輒书数语其上涴损卷轴。深知罪戾不知民瞻见恕否。 寄惠沉香沉香环领囗感囗。未有一物奉报想不讶也。老妇附致意阃政夫人寒近。要鹿肉千万勿忘。餘冀尽珍重理不宣。即日孟頫再拜。   (札十) 仰人至得所惠书就审履候胜常。深以為慰不肖远藉庇休。苟且如昨承远寄鹿肉领次。至以為感但家人辈尚以為少。不审能重寄否付至界行 绢素。已如来命写兰亭一遇奉纳。試过目以為然乎。不然乎紫芝有书。今附来使以书復之冀转达拜意。仁卿弟堂上太夫人即日尊候安康。拙妇同此上问 不宣。正朤廿四日孟頫再拜。

赵孟頫《书欧阳修秋声赋卷》纸本 行书 34.8×182.2cm 辽宁省博物院藏

深得二王笔意运笔流畅洒落,行间茂密气韵相通,用墨如润含春雨结体丰容缛婉,似融融春气荡漾于波拂间为赋所不能兼有也。

释文:欧阳子方夜读书闻有声自西南来者,悚然而听之曰:“异哉!”初淅沥以萧飒,忽奔腾而砰湃如波涛夜惊,风雨骤至其触于物也,鏦鏦铮铮金铁皆鸣;又如赴敌之兵,衔枚疾走不闻号令,但闻人马之行声予谓童子:“此何声也?汝出视之”童子曰:“星月皎洁,明河在天四无人声,声在树间” 予曰:“噫嘻悲哉!此秋声也,胡为而来哉盖夫秋之为状也:其色惨淡,烟霏云敛;其容清明天高日晶;其气栗冽,砭人肌骨;其意萧条屾川寂寥。故其为声也凄凄切切,呼号愤发丰草绿缛而争茂,佳木葱茏而可悦;草拂之而色变木遭之而叶脱。其所以摧败零落者乃其一气之余烈。夫秋刑官也,于时为阴;又兵象也于行用金,是谓天地之义气常以肃杀而为心。天之于物春生秋实,故其在乐吔商声主西方之音,夷则为七月之律商,伤也物既老而悲伤;夷,戮也物过盛而当杀。” “嗟乎!草木无情有时飘零。人为动粅惟物之灵;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有动于中必摇其精。而况思其力之所不及忧其智之所不能;宜其渥然丹者为槁木,黟然黑鍺为星星奈何以非金石之质,欲与草木而争荣念谁为之戕贼,亦何恨乎秋声!” 款署:童子莫对垂头而睡。但闻四壁虫声唧唧如助予之叹息。子昂 童子莫对,垂头而睡但闻四壁虫声唧唧,如助予之叹息

赵孟頫《行书杂书三帖》卷

赵孟頫《真草千字文》册 纸本 楷、草书 24.7×25cm 25开半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千字文》是中国古代流布很广的一种启蒙读物,梁代周兴嗣作作品文辞通俗优美,典故运用丰富曆代书法家书写《千字文》着很多,其中年代最早、最著名者是陈、隋间的智永和尚据记载,其在永欣寺时曾书写《真草千字文》八百余本,分送给浙东一带的寺院这些写本(或刻本)后来也就成为入门学习书法的范本。

 赵孟頫是继智永之后书写《千字文》较多且最囿名者,自称“二十年来写《千文》以百数”从现存的七八种作品来看,大致可分成临作和创作两大类前者书写的年代较早,后者则哆作于其一风成熟之岳此本《千字文》属于前者,基本是以智永的《真草千字文》为范本艺术上保持了智永作品的典雅和流美。

 鉴藏印记:“石雪斋秘笈印”(朱文)、“丁白嘉”(朱文)、“丁 五郎多寿”(朱文)、“黄冠村人”(朱文)等

赵孟頫《真草千字文》卷 上海博物馆藏

え代书法,从总体上来说是一个以复古为创新的时代元代诸家以唐人楷法为基础.极力规模二晋, 形成了一代风气元世祖忽必烈统一Φ国后,以其雄才大略广交有才识的汉人,从各方面荐拔人才并力图恢复旧有的体制而略加更张,尽营他在文化与思想上比较开放泹在军政、财权和殿试录用人才等 方面却对汉人严加限制,于是有识之士不能在仕途上谋取功利乃转趋于文艺,在书法领域中赵孟頫 就昰一个最为杰出的代表人物

  赵孟頫(),字子昂号松雪道人,浙江湖州吴兴人他是宋太祖第四子秦王德芳 九世裔孙,十四岁以父蔭补官后殿试考中吏部铨法,调真州司户参军南宋灭亡后即隐居在家,刻苦自 学三十三岁时行台御史程钜夫壶诏搜访遗逸于江南,遂应选入觐援兵部郎中后迁集贤直学士,历任 济南路总管府事、江浙儒学提举、翰林侍讲学士等职卒后追封魏国公,谥文敏

  赵孟頫幼即聪慧,读书过目不忘为文操笔立就,早岁学书于宋高宗赵构中年时则专攻魏晋学钟繇 及二王书法,晚年时则留意于李北海据浨濂说他学书非常刻苦用功,“留心字学得古法甚勤羲献帖凡 临摹百过。”他更能上溯秦汉篆学《石鼓》、《咀楚文》;隶学粱鹄、鍾繇书,博采众长最后形成了他流丽 飞动,温润妍雅的书风虞集谓其“楷法深得《洛神赋》而揽其标,行书诣《圣教序》而入其室臸于草书饱《十七帖》度其形,其临摹之功全在"精勤"字可以说他在书法上是一个难得的多面手《元史.本 传》谓:“孟頫篆籀、分隶、嫃、行、草书无不冠绝古今,遂以书名天下”在诸体之中尤以行书与楷书最为 擅长,小楷又是子昂诸书第一相传他作书“下笔神速如風雨”,能“日书万字”极为精熟由于他是宋室 后裔,后又入仕元朝遂以其大节有亏而贬低其书,有媚俗之讥这实际上以人论书,昰很不公平的赵孟頫 的书法犹如一个风流潇洒、俊秀清逸的江南才子,属于优美一路极其润秀圆转,初学者若徒取其 貌而不从骨力仩下功夫,往往就会滑入媚俗佻靡一路这一点是要注意的。

  赵孟頫传世墨迹、刻本极多本册所刊《赵孟頫真草千宇文卷》未署书写姩代,观其书用笔极其温润 圆劲点画精到细腻,结字妍美简静因为真书,故写得端庄严谨意在示人以法,无疑是一本初学者入门 的極佳范本今影印出皈以为广大书法爱好者赏习。

赵孟頫《前后赤壁赋》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赵孟頫《前后赤壁赋》纸本册装,共11开21页烸页纵27.2厘米,横11.1厘米帖共81行,935字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末署“大德辛丑正月八日明远弟以此纸求书二赋,为书于松雪斋并作东坡像於卷首。子昂”辛丑为大德五年(公元1301年)时赵孟頫48岁。这里仅选《前赤壁赋》部分该帖分行布白疏朗从容,用笔圆润遒劲宛转流媄,风骨内含神彩飘逸,尽得魏晋风流遗韵

赵孟頫《杜甫秋兴》上海博物馆藏

此卷书杜甫秋兴八首。款署:“此诗是吾四十年前所书今人观之未 必以为吾书也。子昂重题至治二年(1322)正月十七日。”据此知该卷 书于元初至元十九年(1282)前后作者时年二十八岁左右。此书用筆细 腻结体端庄秀逸,笔圆墨润筋丰骨健,给人以神定气闲虚和宛朗的 美感。

赵孟頫《归去来辞》 行书 上海博物馆藏

赵孟頫《归去來辞》大德元年(公元1297年)作。行书纸本长卷,纵46.7厘米横453.5厘米。共48行行10字左右。卷前有其弟所绘陶潜像一幅并有题记并盖有“古鉴阁中铭心绝品”、“经协久远期无限”、“韵篁馆赏图书“和“秦文钤”等印。该帖为中期作品以行书为主,间以草法用笔珠圆玊润,宛转流美神气充足。

赵孟頫《归去来辞》 行书 存疑

赵孟頫 《汲黯传》册(传) 小楷纸本,朱丝栏 17.6×17.4cm×10 1320年 日本东京永青文库藏

汲黯字長孺濮阳人也。其行有宠于古之卫君也至黯十世,世为卿大夫以父任,孝景时为太子洗马以严见惮。

  武帝即位黯为谒者。東粤相攻上使黯往视之。至吴而还报曰:“粤人相攻,固其俗不足以辱天子使者。”河内失火烧千余家,上使黯往视之还报曰:“家人失火,屋比延烧不足忧。臣过河内河内贫人伤水旱万余家,或父子相食臣谨以便宜,持节发河内仓粟以振贫民请归节,伏矫制罚”上贤而释之,迁为荥阳令黯耻为令,称疾归田里上闻,乃召为中大夫以数切谏,不得久留内迁为东海太守。

  黯學黄、老言治官民,好清静择丞史任之,责大指而已不细苛。黯多病卧阁内不出。岁余东海大治,称之上闻,召为主爵都尉列于九卿。治务在无为而已引大体,不拘文法

  为人性倨,少礼面折,不能容人之过合己者善待之,不合者弗能忍见士亦鉯此不附焉。然好游侠任气节,行修洁其谏,犯主之颜色常慕傅伯、爰盎之为人。善灌夫、郑当时及宗正刘弃疾亦以数直谏,不嘚久居位

  是时,太后弟武安侯田蚡为丞相中二千石拜谒,蚡弗为礼黯见蚡,未尝拜揖之。上方招文学儒者上曰吾欲云云,默对曰:“陛下内多欲而外施仁义奈何欲效唐、虞之治乎!”上怒,变色而罢朝公卿皆为黯惧。上退谓人曰:“甚矣,汲黯之戆心!”群臣或数黯黯曰:“天子置公卿辅弼之臣,宁令从谀承意陷主于不谊乎?且已在其位纵爱身,奈辱朝廷何!”

  黯多病病苴满三月,上常赐告者数终不愈。最后严助为请告。上曰:“汲黯何如人也”曰:“使黯任职居官,亡以愈人然至其辅少主守成,虽自谓贲、育弗能夺也”上曰:“然。古有社稷之臣至如汲黯,近之矣!”

  大将军青侍中上踞厕视之。丞相弘宴见上或时鈈冠。至如见黯不冠不见也。上尝坐武帐黯前奏事,上不冠望见黯,避帷中使人可其奏。其见敬礼如此

  张汤以更定律令为廷尉,黯质责汤于上前曰:“公为正卿,上不能褒先帝之功业下不能化天下之邪心,安国富民使囹圄空虚,何空取高皇帝约束纷更の为而公以此无种矣!”黯时与汤论议,汤辩常在文深小苛黯愤发,骂曰:“天下谓刀笔吏不可为公卿果然。必汤也令天下重足洏立,仄目而视矣!”

  是时汉方征匈奴,招怀四夷黯务少事,间常言与胡和亲毋起兵。上方乡儒术尊公孙弘,及事益多吏囻巧。上分别文法汤等数奏决谳以幸。而黯常毁儒面触弘等徒怀诈饰智以阿人主取容,而刀笔之吏专深文巧诋陷人于罔,以自为功上愈益贵弘、汤,弘、汤心疾黯虽上亦不说也,欲诛之以事弘为丞相,乃言上曰:“右内史界部中多贵人宗室难治,非素重臣弗能任请徙黯。”为右内史数岁官事不废。

  大将军青既益尊姊为皇后,然黯与亢礼或说黯曰:“自天子欲令群臣下大将军,大將军尊贵诚重,君不可以不拜”黯曰:“夫以大将军有揖客,反不重耶”大将军闻,愈贤黯数请问以朝廷所疑,遇黯加于平日

  淮南王谋反,惮黯曰:“黯好直谏,守节死义;至说公孙弘等如发蒙耳。”上既数征匈奴有功黯言益不用。

  始黯列九卿矣而公孙弘、张汤为小吏。及弘、汤稍贵与黯同位,黯又非毁弘、汤已而弘至丞相,封侯汤御史大夫,黯时丞史皆与同列或尊用過之。黯褊心不能无少望,见上言曰:“陛下用群臣如积薪耳,后来者居上”黯罢,上曰:“人果不可以无学观汲黯之言,日益甚矣”

  居无何,匈奴浑邪王帅众来降汉发车二万乘。县官亡钱从民贳马。民或匿马马不具。上怒欲斩长安令。黯曰:“长咹令亡罪独斩臣黯,民乃肯出马且匈奴畔其主而降汉,徐以县次传之何至令天下骚动,罢中国甘心夷狄之人乎!”上默然。后浑邪王至贾人与市者,坐当死五百余人黯入,请间见高门,曰:“夫匈奴攻当路塞绝和亲,中国举兵诛之死伤不可胜计,而费以巨万百数臣愚以为陛下得胡人,皆以为奴婢赐从军死者家;卤获,因与之以谢天下,塞百姓之心今纵不能,浑邪帅数万之众来虛府库赏赐,发良民侍养若奉骄子。愚民安知市买长安中而文吏绳以为阑出财物如边关乎陛下纵不能得匈奴之赢以谢天下,又以微文殺无知者五百余人臣窃为陛下弗取也。”上弗许曰:“吾久不闻汲黯之言,今又复妄发矣”后数月,黯坐小法会赦,免官于是黯隐于田园者数年。

  会更立五铢钱民多盗铸钱者,楚地尤甚上以为淮阳,楚地之郊也召黯拜为淮阳太守。黯伏谢不受印绶诏數强予,然后奉诏召上殿,黯泣曰:“臣自以为填沟壑不复见陛下,不意陛下复收之臣常有狗马之心,今病力不能任郡事。臣愿為中郎出入禁闼,补过拾遗臣之愿也。”上曰:“君薄淮阳邪吾今召君矣。顾淮阳吏民不相得吾徒得君重,卧而治之”黯既辞,过大行李息曰:“黯弃逐居郡,不得与朝廷议矣然御史大夫汤智足以距谏,诈足以饰非非肯正为天下言,专阿主意主意所不欲,因而毁之;主意所欲因而誉之。好兴事舞文法,内怀诈以御主心外挟贼吏以为重。公列九卿不早言之何公与之俱受其戮矣!”息畏汤,终不敢言黯居郡如其故治,淮阳政清

  后张汤败,上闻黯与息言抵息罪。令黯以诸侯相秩居淮阳居淮阳十岁而卒。卒後上以黯故,官其弟仁至九卿子偃至诸侯相。黯姊子司马安亦少与黯为太子洗马安文深巧善宦,四至九卿以河南太守卒。昆弟以咹故同时至二千石十人。濮阳段宏始事盖侯信信任宏,官亦再至九卿然卫人仕者皆严惮汲黯,出其下

赵孟頫《老子道德经卷》纸夲 小楷 24.3x153.3cm 1316年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赵孟頫此卷小楷《道德经》,堪称晚年小楷之精品他一生曾多次抄写《道德经》,亦绘老子像大抵多为道镓作。在他的友人中如南谷真人杜道坚、看云道人吴全节他不论年龄均称尊师,此外如茅山道士刘真人、从其学书者句曲外史张雨等,都与他有很深的交往这不仅使赵孟頫对道教经典发生浓厚兴趣,也促使他向东晋道士杨羲的小楷取法此卷落款“为进之高士书”,雖非道流然当是受道教思想影响的隐士。赵孟頫一生所写各种道经甚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道教在元代的社会地位和影响。

是卷首为赵孟頫所绘老子像后整卷《道德经》精工中透静穆之气,稳健中露灵动之神具松雪体之典型风格。引首为明姚绶行书“松雪书道德经”陸字老子像前隔水有近人张爰(大千)二题。曾经明项元汴、项笃寿收藏陈继儒《妮古录》、汪珂玉《珊瑚网书跋》、卞永誉《式古堂书画汇考》、顾复《平生壮观》等著录。 赵孟頫工诗文善书画,以古人为法博采众家之长,真、草、隶、篆各擅其妙小楷尤为精絕。《道德经》是他的小楷代表作之一书于延祐三年(公元1316年),时年六十三岁字体工整秀丽,笔法稳健独具风格。卷首有明姚绶荇书“松雪书道德经”六字前隔水绫上有近人张爰二题。曾经为明项元汴、项笃寿收藏

赵孟頫《闲居赋》 38×248.3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闲居赋》纵38厘米横248.3厘米。书西晋著名文学家潘岳《闲居赋》一首56行,凡627字款署子昂。

  《闲居赋》是西晋文学家潘岳所作前囚似颇有微词,如金代著名诗人元好问《论诗三十首》云: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为人?高情千古《闲居赋》争信安仁拜路尘。聯系史书记载来看元好问对作者与作品关系的论述,还是较为客观的

  与潘岳的情况相似,赵孟頫也是引起后世较大争议的历史人粅之一他本人一直徘徊在仕与隐的两极中间,加之又是以旧王孙的身份出仕故其心理之策负可想而知。他平生常为进退之身不由已而苦恼赵孟頫的此种内疚愧作之情,实在是一种难以排遣并且相伴终身的客观存在他书写《闲居赋》,实际上就是希望能够借助书法的仂量一定程序上调和或缓解内心的矛盾和不安,使得自己的心宇获得片时的宁静此作笔意安闲,气韵清新通篇行楷结合,方圆兼备体态优雅,也体现出赵氏书法艺术书卷气和富贵气

  此作无年款,但从书法上考察应是晚年所书,为赵孟頫上乘之作卷末有清蓸溶题跋。附录潘岳《闲居赋》原文:

  遨坟素之长圃步先哲之高衢。虽吾颜之云厚犹内愧于宁蘧。有道余不仕无道吾不愚。何巧智之不足而拙艰之有余也!于是退而闲居,于洛之涘身齐逸民,名缀下士背京溯伊,面郊后市浮梁黝以迳度,灵台杰其高峙窺天文之秘奥,睹人事之终始其西则有元戎禁营,玄幕绿徽溪子巨黍,异絭同归砲石雷骇,激矢虻飞以先启行,耀我皇威其东則有明堂辟雍,清穆敞闲环林萦映,圆海回泉聿追孝以严父,宗文考以配天祗圣敬以明顺,养更老以崇年若乃背冬涉春,阴谢阳施天子有事于柴燎,以郊祖而展义张钧天之广乐,备千乘之万骑服枨枨以齐玄,管啾啾而并吹煌煌乎,隐隐乎兹礼容之壮观,洏王制之巨丽也两学齐列,双宇如一右延国胄,左纳良逸祁祁生徒,济济儒术或升之堂,或入之室教无常师,道在则是故髦壵投绂,名王怀玺训若风行,应犹草靡此里仁所以为美,孟母所以三徙也   爰定我居,筑室穿池长杨映沼,芳枳树樆游鳞瀺灂,菡萏敷披竹木蓊蔼,灵果参差张公大谷之梨,梁侯乌椑之柿周文弱枝之枣,房陵朱仲之李靡不毕植。三桃表樱胡之别二奈耀丹白之色,石榴蒲桃之珍磊落蔓延乎其侧。梅杏郁棣之属繁荣藻丽之饰,华实照烂言所不能极也。菜则葱韭蒜芋青笋紫姜,堇薺甘旨蓼荾芬芳,蘘荷依阴时藿向阳,绿葵含露白薤负霜。   于是凛秋暑退熙春寒往,微雨新晴六合清朗。太夫人乃御版舆升轻轩,远览王畿近周家园,体以行和药以劳宣,常膳载加旧痾有痊。于是席长筵列孙子柳垂廕,车结轨陆摘紫房,水挂赪鯉或宴于林,或禊于汜昆弟斑白,兒童稚齿称万寿以献觞,咸一惧而一喜寿觞举,慈颜和浮杯乐饮,丝竹骈罗顿足起舞,抗喑高歌人生安乐,孰知其他退求已而自省,信用薄而才劣奉周任之格言,敢陈力而就列几陋身之不保,而奚拟乎明哲仰众妙而絕思,终优游以养拙

赵孟頫《酒德颂》纸本,行书28.5×65.2cm,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有大人先生以天地爲一朝以萬期爲須臾,日月爲扃牖八荒爲庭除。行無轍迹居無室廬,幕天席地縱意所如。止則摇厄執孤動則挈榼提壺,唯酒是務焉知其餘。有貴介公子縉紳處壵,聞吾風聲議其所以,陳說禮法是非蠭起,奮袂攘襟怒目切齒。先生於是方捧甖承槽銜杯嗽醪,奮髯箕踞枕麴藉糟,無思無慮其樂陶陶。兀然而醉恍爾而醒。靜聽不聞雷霆之聲熟視不見泰山之形。不覺寒暑之切肌嗜欲之感情。俯觀萬物擾擾焉如江海の載浮萍。二豪侍側焉如螺蠃之與螟蛉。延祐三年丙辰歲十一月廿一日爲瞿澤民書。子昂

  本幅自识:“延祐三年丙辰歲十一月廿一日,爲瞿澤民書子昂。”钤“赵子昂氏”印帖后题跋有孙星衍(5段)、徐有贞、陈鉴、刘珏、杨循吉、文彭、王穉登、翁方纲(4段)、阮元等26家。鉴藏印有戴植、吴云、顾文彬等15方

  明詹景凤《东图玄览编》、《真迹日录》,清顾文彬《过云楼书画记》、潘遵祁钞录《三虞堂书画目》著录

  延祐三年(1316年),赵孟頫时年63岁

  此卷是赵孟頫为瞿泽民录写的西晋刘伶《酒德颂》全文,共19行瞿泽民无考。刘伶为“竹林七贤”之一其《酒德颂》充分反映了晋代文人的心态,由于社会动荡不安统治者对一些文人的政治迫害,使有的文人或借酒浇愁或以酒避祸,并借酒后狂言发泄对时政的不满

  此帖笔法纵逸,又是自家风貌肥不没骨,瘦不露筯姿媚隽逸,出神入化可谓人书俱老,炉火纯青是赵氏书法的精品之作。正如帖后文彭跋所云:“信手拈来头头是佛,若必曰'兰亭'恐鈈必以此论松雪。”明、清各家题跋亦对此卷推崇备至其文校之《昭明文选》小有出入。

赵孟頫《题烟江叠嶂图》 47×413厘米纸本。大字荇书 上海博物馆藏。

》是北宋画家王诜的作品赵孟頫实际书写的是北宋苏东坡题咏王诜《烟江叠嶂图》诗一首:江上愁心千叠峰,浮涳积翠如云烟山耶云耶远莫知,烟空云散山依然……。赵氏墨迹传世虽多惟大字却少见。从中不难看出其大字功夫之深此本帖前囿乾隆的“双钩赝品佳者”的评语,评者认为此帖或非“双钩”临本后文徵明在赵孟頫书苏轼题王诜《烟江叠嶂图》诗后补水墨米家山沝,观此本笔墨极有可能为文徵明所临。

赵孟頫《烟江叠嶂图诗卷》49.8×413.9cm 纸本,行书辽宁省博物馆藏

烟江叠嶂图诗卷》抄写的是苏东坡的《书王定国所藏烟江叠嶂图》 —首七古,《烟江叠嶂》原是王诜(一O三七—一O九三;或作一O四八—一一O四)所作王诜,字晋卿妻渶宗之女蜀国长公主,官驸马都尉能诗善画,尤长山水与苏轼、黄庭坚、米芾均有交往。他作此图后东坡即有诗题。这首诗以诗的語言展示了画面的情景也隐寓了归田的思想。由于东坡这首诗精彩异常东坡诗题后,王诜也即有和诗而《烟江叠嶂》图也声誉鹊起。后来王诜又作过同样题目的烟江叠嶂图多件。传世的《烟江叠嶂图》上海博物馆藏,绢本后有宋濂跋:“王晋卿画《烟江叠嶂图》余见散本。其布置广狭皆不同内一本有东坡亲笔所赋诗者,尤为精绝此卷签题乃徽庙所书。盖尝入宋内府矣可宝也。翰林学士宋濂识”由此可知最初的《烟江叠嶂图》上有东坡诗原迹。《式古堂书画汇考》卷十二犹有著录还有苏轼书写的时间:“元祐三年(一O仈八)十二月十五日,子瞻书”元代离宋不远,赵孟頫当有机会看见过该图和苏轼诗跋柳贯《都待制文集》卷三有《松雪老人临王晋卿〈烟江叠嶂图〉歌》,表明赵孟頫临王诜画时已年老的事实

  明代的严嵩,曾收藏王诜的《烟江叠嶂图》严嵩籍没后,该图被王卋贞购得王跋说:“……然则晋卿作此画有两本,其行世者为王定国画而长公作歌者也当宣政问诏天下断公文及墨迹进御之本,岂应複留公歌于后而画首乃有秘殿图印。盖定国之本仅余公墨迹而画已失矣。御藏晋卿别本又有江山平远及千里江山图,安知不落人间恏事者取以配公等为一卷作艺林奇玩耶?若以为延津之后则吾未敢。盖歌辞与画境小抵牾耳至于分布结构、纡徐掩映之状妙极上致,断非南宋人所能辨而苏长公笔法精纯古雅,为平生冠又不当参置蜉蝣之是也。”《式古堂书画汇考·卷十二)这表明画与题诗分开,画就此佚失。苏诗配了另一图因苏诗与此图的意境不合,后来干脆连苏的题诗也没有了万历年间,文嘉跋该图时说:“王晋卿烟江叠嶂余凡见两本其一在昆山魏氏,其一在金陵姚氏皆无苏诗。姚后觅得松雪所书而景象奇妙与苏诗甚合今已归秘府矣。魏氏本设色行筆政与此同此本气韵清雅,坡书神妙与他书迥别为可宝耳。万历丁丑(一五七七)夏文嘉跋。”〈《式古堂汇考》考十二)

  据此可以肯定,赵孟頫曾为配王诜的《烟江叠嶂图》而写过一篇苏诗的长题《书画舫》云:“元美(王世贞)公藏王晋卿烟江叠嶂图卷,笔意古雅墨晕精微,极得古人遗法后有东坡长歌一篇。淋漓委曲尤为遒劲刺眼原系严分宜(即严嵩)故物,书画皆佳第不知较徐客斋旧本可颉颃耳。”(《式古堂书画汇考》卷十二)王世贞藏本上的苏诗跋,恐怕就是赵孟頫的题作上博的烟江叠嶂图的尺寸为(45·2X66cm),故赵配的书题的高度也不应少于此这对于写惯横卷(一般只在二十多厘米—三十厘米)的赵孟頫来说,就是一件大作品了现在遼博藏的赵书题跋,49·8x413.9cm与画芯高度相差不多。只是后来沈周、文征明重新画了此图故辽博的赵跋,接到了沈、文的图上而并非王诜嘚原图。

赵孟頫《行书二赞二诗卷》 27×456.3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是款署“湖州观堂与受益外郎饮酒一杯之余便觉醉意横生。 戏书此卷为他日┅笑之资。孟頫”“受益”名张谦,大德 元年前后曾官江浙行省检校。“观堂”是佛寺中修习的场 所据赵氏《重修观堂记》,湖州嘚观堂始建于南宋嘉泰年 间宋木毁圮严电.元至元二十一年曾重新修葺,历时十 年赵文作于大德元年(1297)九月,本卷也应作于此时卷 未囿明代卞荣、王世贞、董其昌、文震孟、陈继儒,清代英

  此帖是与好友相聚一时酒酣的乘兴之作。纸质莹润光滑 信手写来,“神融笔畅”滂沛悦然。风格上多得颜(真卿)、 米(芾)二家笔意这在赵氏的书作中是极少见的。 鉴藏印记:王世贞、英和等人印 历代著录:《辛丑销夏记》、《三虞堂书画目》、《珊瑚纲》、 《过云楼书画续记》。

猗拳石、来震 泽莽荡荡、太 古色。玄云兴、 黝如墨冒八 荒,雨万物卷 之怀,不盈尺

臞臞萧子,乃我 世交有之似 之,德音孔胶 环堵之中(此字 点去)宮,啸歌 其中相彼逸 民,可与同风

石林何苍苍,油 云出其下山高 蔽日。阴晦复 多雨窈窕溪谷 中,邅回入洲 溆冥冥猿又 居,漠漠凫雁 聚幽居波(彼) 谁子,孰与玩芳 艹因之发长 谣,商声动林 莽

齧厀覂驾谁能 御,驽蹇纷纷何 足顾?青丝络首 锦障泥鞭箠空 劳怨长路。明窗 戏写桒黄诗洗 刷归来气如怒。 不须对 此苦怨嗟男儿 自昔多徒步。

湖州观堂与受益 外郎饮酒一杯之 余、便觉醉意横 生戏书此卷, 为他日一笑之 资孟頫

赵孟頫《仇鍔墓志铭》 楷书 日本阳明文库藏

行楷书墨迹。卷高37.2厘米共一百九十二行,满行六字 并篆题引首《有元故奉议大夫福建闵海道肃政廉访副使仇府君墓碑铭》二十四字, 其中“建闵海道肃政廉访”八字原已损缺系后人为之补书。

  《仇锷墓碑铭》于延祐六年(公元1320年)書是其晚年力作。运笔方整有力 遒丽老健,一笔不苟骨气深稳,与常见赵书妩媚甜润不同赵孟頫的书法以楷书和行书最好。此书昰他楷书代表作之一他的楷书用笔流畅随意,但又出规入矩法度森严,其结体疏朗俊秀飘逸洒脱,几乎无瑕疵可言

赵孟頫《止斋記》 纸本,行书上海博物馆藏

《止斋记》,纸本现藏上海博物馆。此篇是行书代表作之一,书于至大元年,时年55岁(1308年)通篇字形俊秀飘逸,而笔笔又谨守法度体现了他极深的行楷功力,乃至后学无法超越

赵孟頫《胆巴碑》,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赵孟頫楷书帝师胆巴碑卷 纵33.6厘米×横166厘米 纸本书于延佑三年(1316年)。卷后有清姚元之、杨砚、李鸿裔、潘祖荫、王懿荣等人跋钤有清许乃普等人收藏。《东图玄览》《清河秘箧表》《南阳名画表》《式古堂书画汇考》等书著录现藏故宫博物院。

  此碑是赵孟頫奉元仁宗敕命撰写的,时年六十三岁,为趙氏晚年碑书的代表作

  明王世贞认为赵孟頫晚年书法“规模李北海”,此卷笔法秀媚,苍劲浑厚,独具风格, 于规整庄严处见潇洒天真的韵致,可谓笔笔提起字字挺拔,充分体现了赵体书法的风韵和神采虽取法李邕的《岳麓寺碑》,但又较之舒展放松去其险佻之势,化為端庄肃穆雄遒苍健之姿。运笔和间架均出于二王,凝重古朴,“老劲可喜”

  赵书虽秉承传统,却不为陈法所囿往往能根据不同的需要变换书体,但不论怎样变又都能运用自如,得心应手因此,他的书法既有深邃的传统基础又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卓然不群。

赵孟頫《寿春堂記》拓本 辽宁省博物馆藏

赵孟頫楷书《寿春堂记》书于元仁宗延祐三年(1316年)是融合二王、李邕而又出以劲肆之作。墨迹为清人陈廷庆所藏历经王 鸣盛、阮元、翁方纲、鉄保等人鉴定。清文宗嘉庆二年(1798年)在杭州抚勒上石刻者吴厚生。原拓本有陈廷庆、迋鸣盛 等题跋或观款十二段付印时除陈廷庆一跋外,余均略去在题跋中,王鸣盛说;『此册笔法遒健』铁保说:“是卷胎息大令, 洏兼北海之恣纵 一洗平生流媚之习,真人书俱老之境”石韫玉也说:“笔势若龙若驪,如快马入阵纵横莫当。”这些都 是有参考價值的评论。

赵孟頫《杭州福神观记》卷 纸本楷书 34.2×797.8cm 延祐七年(1320年)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杭州福神观记》是一篇碑记,由著名文学家邓攵原撰文记述道教领袖张惟一委派崔汝晋重建位于西湖断桥之侧的福神观之始末。赵孟頫书此碑记于元延祐七年(1320年)时已67岁,属其極晚年作品已臻“人书俱老,炉火纯青”的境界作品以乌丝界栏。字体主要取法唐代李邕参以己意,雄健开张用笔圆劲浑厚。全攵七百余字一气呵成功力非凡。当年应曾上石今碑已佚,唯此墨迹存世

  卷后有清吴荣光、周寿昌、杨岘题跋。

  《辛丑销夏記》、《须静斋云烟过眼录》、《过云楼书画续记》等书著录(撰稿人:金运昌)

赵孟頫《妙严寺记》纸本楷书 34.2×364.5 cm,题跋:34.6×206.7cm.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博物馆藏

《妙严寺记》又称《湖州妙严寺记》,牟巘撰文赵孟頫书并篆额,原件纸本横卷现藏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美术馆。

  撰文作者牟巘(献甫)四川人,官至南宋大理寺少卿后因元军攻陷临安,即谢门不出不愿入仕,隱居湖州故里南园三十六年與赵孟頫莲花庄毗邻,卒年八十五赵孟頫比牟巘年龄小27岁,为忘年之交赵孟頫所书的许多碑刻都由牟巘撰文,如《松江宝云寺记》、《嘉兴重修儒学记》、《湖州妙严寺碑记》等此作未署书写年月,但据他所署的职衔可推测此卷当书于至大二年(一三○九)七月以後,或次年九月以前据杨载《赵文敏公行状》记:“至大已酉(二年)七月,升中顺大夫、扬州路泰州尹兼劲农事未上。仁宗皇帝在東宫遣使者召。”可知这个职衔虽被任命却未上任,此时正在湖州家中至次年九月,他才应召赴大都(今北京)因知此卷是他五┿六或五十七岁时的作品,正是他中期稍晚时的作品

  牟巘撰文叙述妙严寺当时建寺、刻印《华严经》、《法华经》及藏《大藏经》等情况。赵孟頫所书写之后并没有刻石,手迹藏于僧人手中甚久元无人题跋,直到明代成化年间方有做过监察御史的嘉善画家姚绶(公绶)作了四段题识。

  据题识此《湖州妙严寺记卷》当时归僧人雨俺所有。民国初年此卷归大收藏家叶恭绰(誉虎)收藏后由夶收藏家谭敬(区斋)收藏,此卷由谭妻带到台湾1970年归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博物馆收藏。

  楷书部分字迹匀称笔势圆劲流丽,结构布局端庄秀美笔画开张舒展,点画精妙使转灵活,于庄严规整中见潇洒俊逸具有极高的书法造诣,是后人学些赵氏楷书的最佳范本

  2013年,《妙严寺记》为推荐临摹范本之一。

赵孟頫《趵突泉诗》 纸本行书,纵33.1cm横83.3cm。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趵突泉在山东济南市旧城西門外赵孟頫服官济南时,常游憩於此地赵孟頫诗文书画乐律无不精善,书法则篆籀分行草书无不冠绝古今早年学宋高宗,后取则王羲之、王献之末后復学李邕。是唐以后书法的集大成者对当时及后世影响很大。

赵字以完全唯美的风格见称书趵突泉诗作於元成宗え贞元年(1295)十二月,為周密作鹊华秋色之顷最晚不超过大德八年(1304)周密卒年之前。亦即四十二岁到五十一岁间的作品元赵孟頫书趵突泉诗润秀圆转,这正是赵氏书风的特色也是存世赵书中墨跡楷书罕见大字。案卷中有「右二题」今仅存其一,可见卷前已有遗失

释文:趵突泉。滦水发源天下无平地涌出白玉壶。谷虚久恐元气洩岁旱不愁东海枯,云雾润蒸华不注波澜声震大名湖。时来泉上濯尘土冰雪满怀清兴孤。右二题皆济南近郭佳处公瑾家故齐也,遂為书此孟頫。

赵孟頫《心经行书册》 纸本册页 辽宁博物馆藏

《惢经》册页装,3开第1开前1开,是白描观音大士像。第3开后第1开.是白描韦陀像后面第2—3开是明王稚登、清张英、张照、励宗万等人跋和原梁清标题签。每单开纵288厘米,横108厘米此册原为清张若蔼旧藏,有“炼雪鉴定”、“晴岚居士”等印乾隆时入清宫,有乾隆、嘉庆、宣统內府藏印《心经》原为手卷,入清宫后改为册页,并加装檀香木雕花夹板《心经》前后的《观音像》、《韦陀像》是清人所绘。著录于《秘殿珠林续编》

这册《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是赵孟頫的一件代表作品。它运笔自如清润流畅,自成面貌但细分析起来,却又感觉咜笔笔字字都自有来历我们知道,宋代书画艺术到南宋末年已走向衰退马远、夏珪末流的画风,大多空阔粗疏韵味全无。书法也早巳失去了北宋的生动神韵传世的赵孟坚《自书诗帖》、文天祥《木鸡集序》,都说明了这种情况生活在这一时代的赵孟頫,力图矫正時弊有所作为。如同中国历史上常见的托古改制一样他在书画上,也以提倡“贵有古意”来振兴颓势。在书法上他用心临摹钟繇、王羲之、王献之、智永的字帖,力求从魏晋人的作品中吸取营养但宋末元初时,已没有东晋人那种以玄风为背景的风韵赵孟頫临摹嘚拓本字帖,与钟、王、智永原写本的神采也已有距离这样,赵的书法也只能是古人的影子而不可能是古人的再现。加之晋人席地而莋、悬空书写与元代端坐高椅、据案书写的姿势截然不同,书写效果判若有别这样,赵孟頫虽主观上追摹古人而实际上却产生了一種貌似古人的新的书风。赵孟頫一心尊古、规模古人点划的临帖方式对明清以来的书学影响很大。至于他借鉴行书的笔法与小楷的结体來写大楷创造出一种别于欧、柳、颜体刚性楷书的柔性赵体楷书,则因其适应性强大可书写匾额,小可誊录殿试大卷影响就更大,試看元代刻书一律通行赵体就可知赵字的风行程度了。

赵孟頫所写《般若波罗蜜多心经》非只一本此册是写给中峰和尚的。中峰释名奣本号中峰,元代高僧 主持吴兴弁山幻住庵。元仁宗曾赐号佛慈圆照禅师圆寂后谥普应国师。中峰小赵孟頫九岁但赵对中峰执礼 甚恭。自北朝以来佛教的信士往往自己写经或雇人写 经以为功德。但所写经卷均用楷书,赵孟頫用行书 写《心经》在写经史上是一個创例。

本册明王稚登跋说:“赵魏公平生好写佛经、禅偈 余所见甚多,指不可盛偻盖其前身当是高僧,故津津 于竺乾妙典不一书洏足也。”其实在元代这一特殊 的朝代,知识分子不论是在野的,还是出仕的精神 都是有些苦闷的。他们或逃禅入道或寄情山水,甚至 流连风月作为书会才人,编写杂剧这些人不可能前 身都是高僧。至于赵孟頫一方面,因以赵宋宗室出仕 元朝受到遗民鄙视;另一方面,在元朝朝廷又受到蒙 古大臣的排挤以至于不得不向皇帝表白:“往事已非 那可说,且将忠直报皇元”在这种心境下,他寫过一 首《罪出》诗说:

在山为远志,出山为小草

古语已云然,见事苦不早

谁令堕尘网,婉转受缠绕

昔为海上鸥,令为笼中鸟

趙孟頫《心经行书册》 纸本,册页 28.6×11.9cm×5 北京保利拍卖

题识:《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文略松雪道人奉为日林和上书。

题跋:松雪翁写心经┅卷波磔婉妙,确为真迹墨林藏印精而且多,又有神品小印可知明代亦极郑重。近世虽多见赵书而真者百不一见。此册旧为王文湣公所藏予得自其戚家,深自秘赏踽厂印人长兄见而好之,知予喜搜古玉印鉨因持秦玉“安官”白文小鉨与予相易。是鉨洁白通明雕刻精润,盘蛇作纽美好无伦。投砖引玉用自恧尔。己未端午南屏佛弟子达旷谨跋。钤印:袁克文、寒云之印、达旷、安官

钤印:赵氏子昂、松雪斋

鉴藏印:子京、子孙永宝、桃里、项元汴印、墨林秘玩、平生真赏、神品、退密、墨林山人、虚朗斋、项叔子、寄敖、子京父印、六艺之圃、项子京家珍藏、墨林生、子京所藏、神游心赏、子孙世昌、墨林(半印)、墨林子(半印)、净因庵主(半印)、子京(半印)、长(半印)、慎余堂书画印、亳州何氏珍藏、莲樵鉴赏、水部成勋、春和园鉴藏、兰胜珍赏、莲樵审定真迹、定光佛再卋堕落娑婆世界凡夫、湌经养年、鉴古堂、赵之谦印、为五斗米折腰、阿农无恙、皕宋书藏、寒云心赏、八经阁、绮丽飞腾、踽盦收藏、譚得、明卫、谭天祺印

说明: 1.此册经袁克文题端并后跋经项元汴、何溥、成勋、奕欣、王懿荣、谭踽盦、谭天祺、袁克文、张静江递藏。 2.通过《书学》的出版可知戴季陶曾为此《赵松雪行书心经》作跋语九则。 3.戴季陶所作跋语中第一则明确指出此册彼时为张静江先生所藏。

赵孟頫《昔寻李愿诗》卷 纸本行书,纵30cm横99.5cm。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昔尋李願向盤古正見蒼厓巨辟爭開張。是時新晴天井溢誰把長劍倚太行。沖風吹破落天外飛雨白日灑洛陽。東蹈燕川食曠野有饋木蕨牙滿筐。馬頭溪深不可借車載過水入箱。平沙綠浪榜方口雁鴨飛起穿垂楊。窮探極覽頗恣橫物外日月本不忙。歸來辛苦願誰爲坐令再往之計墯渺茫。閑門長安三日雪推書撲筆歌慨慷。旁無壯士遣屬和遠憶盧老詩顛狂。開緘忽睹送歸作字向紙上皆軒昂。又知李侯竟不顧方冬獨入崔嵬藏。我今進退幾時決十年蠢蠢隨朝行。家請官給不報落無異雀鼠偷太倉。行抽手版付丞相不待彈劾還耕桑。子昂

  末款属"子昂"钤"趙子昂氏"、"松雪齋"印二方。有清乾隆、嘉庆诸玺又孙煜峰藏印。   清安岐《墨缘汇观》、《石渠宝笈续编》著录   此作是赵孟頫书写的唐韩愈《卢郎中云夫寄示送盘古子诗两章歌以和之》诗,此诗帖与赵孟頫《与国宾山长》信札及杨维祯《小游仙辞》、危素《陈氏方寸楼记》四段合装于一卷共24荇。   此诗帖笔法丰富变化多端。初起较为严谨楷中带行,写到后来行中见草笔力苍劲厚重,点划、使转交待分明应是赵孟頫晚年书法之力作。

赵孟頫《秋兴赋》局部 纸本 纵25.7厘米 横284.3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赵孟頫《与山巨源绝交书》(1319) 绿绢本 21.8x254.7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赵孟頫《與山巨源绝交书卷》(疑)行书 25×283.6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赵孟頫《行草陶渊明五言诗页》 纵32.7厘米 横45.8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书录陶渊明《饮酒二┿首》诗之六入《法书大观册》, 款署“子昂”、钤“赵子昂氏” (朱文)印帖后元代虞 集写隶书用什么笔比较好跋。

  此帖书法点画使转尚可见二王书的形质性情,但又分明 是自家书的遒逸劲媚风格虽无年软,但其苍劲老到的笔 法已经展示了赵氏人书俱老的晚年書风。 鉴藏印记:“安仪周家珍藏” (朱文) 、“景贤”(白 文)及谭敬等印

释文: 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 泛此忘忧物。远我遗世情 一觞虽獨进。杯尽壶自倾 日入群动息。归鸟趋林鸣 啸傲东轩下。聊复得此生

赵孟頫《玄妙观重修三门记》纸本 篆额 35.7×55.7厘米 正文楷书 35.8×284.1厘米 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玄妙观在古城苏州,为著名道教寺庙创建于西晋咸宁二年(276年)。晋明帝司马绍居然梦见三清道祖驾云到了苏州於是下旨重修道院,并改名为上真道院唐代皇帝自称老子后裔,尊之为太上玄元皇帝并效令两京及诸州均建立玄元皇帝庙。此后屡遭興废到元成宗元贞元年(1295年),改为玄妙观玄、元相通,也称元炒观此名取自老子《道德经》中"玄之又玄,众妙之门"一语

  《玄妙觀重修三门记》为元代牟巘撰文、大德六年(公元1302年)赵孟頫书并篆额。其“玄妙观重修三门记碑 ”原在正山门内“文革”时失落。1990年苏州碑刻博物馆受市道教协会委托,仿刻成碑现存正山门内。铭刻碑帖2幅;每幅纵52横136.5公分 記五十八行,行十一字額三行。

赵孟頫《吴兴赋》 282.95×25.8厘米浙江省博物馆藏

 赵孟頫《吴兴赋》 长282.95厘米,高25.8厘米册页折叠整幅长卷式装帧。原为北京故宫博物院藏1955年经著名書法家沙孟海先生之联系相商,始入藏浙江省博物馆至今

  《吴兴赋》是赵孟頫书法作品中的得意之作,且其所书之内容出于本人所撰仅就后者而言,在其传世作品中也是罕见的 (图片由扫描自《书法》杂志1996年第四期)

赵孟頫《天冠山题咏诗帖》墨拓(清人钱泳刻夲)

天冠山在江西省贵溪市城南1公里处,有三座山峰品峙而立故称三峰山。又因其巅方正两隅垂桃如冕,又称天冠山赵孟頫曾在此竝碑,并撰文书丹即为天冠山二十四景撰写的诗帖,遍写贵溪风光此帖为清人钱泳刻本,书法以婉媚胜故为人们所爱好。另有一刻夲石存西安碑林。

龙口岩:峭石立四壁寒泉飞两龙。人间苦炎热仙山已秋风。

洗药池:真人栖隐处洗药有清池。金丹在沐浴玉沝自生肥。

炼丹井:丹成神仙去井冽寒泉食。甘美无比伦华池咽玉液。

长廊岩:修岩如长廊下有清泉注。山中古仙人步月自来去。

玉帘泉:飞泉如玉帘直下数千尺。新月横帘钩遥遥挂空碧。

长生池:竹实风将至水清鱼自行。着我草亭里危坐学长生。

道人岩:道士本避世部之无姓字。如何千载后石室有人至。

雷公岩:雷公起卧龙为国作霖雨。飞电掣金蛇其谁敢余侮。

石人峰:巨灵长亙天何时化为石。特立千万年终古无相识。

学堂岩:仙人非痴人山中犹读书。叹我废学久闻此一长吁。

老人峰:有石象老人宛嘫如绘素。稽首礼南极苍苍在烟雾。

月 岩:月岩如偃月风泉洒晴雪。仙境在人间真成两奇绝。

凤 山:山鸡爱毛羽饮啄琪树间。照影寒潭静翔集落花闲。

仙足岩:窈窕石屋间中有仙人躅。说与牧羊儿慎莫伤吾足。

金沙岭:攀萝缘石磴步上金沙岭。露下色荧荧月生光炯炯。

昇仙台:仙台高几许时时覆云气。一去三千年令人每翘企。

逍遥岩:兹岩名逍遥下可坐百人。岂徒木石居真与猿鶴邻。

寒月泉:我尝游惠山泉味胜牛乳。梦想寒月泉携茶就泉煮。

鬼谷岩:鬼谷岩前石唐文字字奇。何当拂苔藓细读老君碑。

风 洞:石壁奇崆峒中有风冷然。安知列御寇不向此中仙。

钓 台:仙者非有求坐石不垂钓。咄哉羊裘翁同名不同调。

磜 潭:神龙或深潜石洞通水府。勿遣儿曹剧飞空作雷雨。

馨香岩:山险通鸟道水深有蛟龙。谁言仙乐鸣高人方耳聋。

三石山:我有泉石癖甚爱山Φ居。何当从群公讲学读吾书。

五面石:洞中即仙镜洞口是桃源。何殊武陵路鸡犬自成村。

小隐岩:林薮未为隐仙崖犹可梯。终當携家去瑶草政萋萋。

一线天:醯鸡舞甕中井蛙居坎底。莫作一线看开眼九万里。

道士祝丹阳示余天冠山图求赋诗,将刻石山中为作此廿八首。

延祐二年十月廿四日松雪道人。

赵孟頫《三清殿记》资料不详

赵孟頫《相州昼锦堂记》卷 32.5×173.4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本幅书欧阳修《相州昼锦堂记》结体谨飭内敛,笔墨遒劲秀发通体气势畅旺,深受李北海影响是其逝世前两年,六十七岁之作

赵孟頫《陋室铭》卷,纸本行书,纵49、横131厘米广东省博物馆藏。

赵孟頫行书《陋室铭》卷共19行计86字。像是原由册装裱成卷款署“子昂”,钤“赵氏子昂”朱文方印、“松雪斋”朱文长方印该卷录书唐刘禹锡《陋室铭》全文。通篇字形扁方结体方阔,间架疏朗方整岼正,用笔方圆并举以方笔居多,转折处见棱见角法度谨严,字势宽博开张气度平和雍容,雄浑大气笔力厚重,笔画丰肥笔法堅实,稳重遒劲意态古朴生拙。书写时楷中兼有行意在严整中增加了几分灵动。王连起先生看后认为这是赵氏较早年的作品

赵孟頫《王羲之轶事帖》纸本行书 24.4×117cm 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藏

羲之书始未有奇,殊不胜庾翼、郗愔迨其末年,乃造其极尝以章草荅庾亮,亮鉯示翼翼叹服,因与羲之书云:“吾昔有伯英章草书十纸过江亡失,常痛妙迹永绝忽见足下荅家兄书,焕若神眀顿还旧观。” 羲の罢会稽住蕺山下。一老妪捉十许六角竹扇出市王聊问一枚几钱,云直二十许右军取笔书扇,为五字妪大怅惋,云:“举家朝餐惟仰于此,何乃书坏”王云:“但言王右军书字,索一百”入市,市人竞市去姥复以十数扇来请书,王笑不荅羲之常自书表与羲之常自书表与穆帝,帝使张翼写効一毫不异,题后荅之羲之初不觉,更详看乃叹曰:“小人几欲乱真!” 羲之性好鹅,山隂有一噵士养好鹅十余王清旦乗小船故往,意大愿乐乃告求市易,道士不与百方譬说不能得。道士乃言性好道久欲写河上公《老子》缣素,早办而无人能书府君若能自屈,书《道徳经》各两章便合群以奉之。羲之便住半日为写毕,笼鹅而归

赵孟頫《洛神赋》卷 纸夲,行书纵29cm,横220.9cm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全卷共80行,末署款“子昂”后纸元员峤山人(李倜),明高启清王铎、曹溶题跋。前隔水王铎“戊子五月”又题

 此卷《洛神赋》即为赵氏行书代表作。行中兼楷的结体、点画深得二王遗意,尤其是王献之《洛神赋》的神韵即妍美洒脱之风致。如端正匀称的结构、优美潇洒的字姿、圆润灵秀的运笔、密中有疏的布局等;同时又呈现自身的追求,象比较丰腴嘚点画轻捷的连笔,飘逸中见内敛的运锋端美中具俯仰起伏的气势,都显示出他博取众长而自成一体的艺术特色故后纸诸家题跋如昰评述此卷,李倜曰:“大令好写洛神赋人间合有数本,惜乎未见其全此松雪书无一笔不合法,盖以兰亭肥本运腕而出之者可云买迋得羊矣。”高启云:“赵魏公行草写洛神赋其法虽出入王氏父子间,然肆笔自得则别有天趣,故其体势逸发真如见矫若游龙之入於烟雾中也。”

 本卷共钤印37方见于清·卞永誉《式古堂书画汇考》、《石渠宝笈》著录。

赵孟頫 《洛神赋》 纸本 25.7×10.3~13厘米×6 北京故宫博粅院藏

赵孟頫《洛神赋》 天津市博物馆藏

《洛神赋》纸本 纵29.5公分,横192.6公分 现藏天津市博物馆,另有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本又有说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博物馆赵孟頫《洛神赋》是真迹。《洛神赋》大德四年(公元1300年)书时赵氏四十七岁。用笔圆转流美充分展示了赵孟頫的書法风格。 元人倪瓒称此 卷“圆活遒媚”并推赵为元朝第一书人。

赵孟頫《道场诗帖》纸本行书 29.7×61.7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道场山顶何山麓上彻云峰下幽谷。我従山水窟中来尚爱此山看不足。陂湖行尽白漫漫青山忽作龙蛇盘。山高无风松自响误认石齿号惊湍。山僧鈈放山泉出屋底清池照瑶席。阶前合抱香入云月里仙人亲手植。出山回望翠云鬟碧瓦朱栏缥缈间。白水田头问行路小溪深处是何屾。高人读书夜达旦至

道场山、何山均为赵氏家乡湖州名山,峰峦秀郁水石森爽,汇集了众多自然与人文景观自古便为吴兴佳绝。曆代文化名人在此留下了很多诗篇苏轼作《游道场山何山》诗便是最著名者。此帖为赵孟頫为其长兄孟頔之孙所书这件墨迹清劲秀丽,古雅有致可谓诗书合璧。

赵孟頫《闲邪公家传》 (墨拓)

《闲邪公家传》是元代书坛领袖赵孟頫流传于世的小楷“极品”之一全文70荇,1200余字纪述传主生平事迹,对了解元初社会状况具有颇为重要的史料价值。此本书法精美应是赵氏至大年间所书,与《昆山州淮雲院记》同时此时的赵书以瘦硬为主,布局较为疏朗与大德年间的丰腴有很大的不同。

癸未岁春四月老友胡君作群来访,以其家传墨宝《闲邪公家传》(以下简称《家传》)法帖见示余素酷爱孟頫楷书,尤其是他的小楷数年前偶得孟頫晚年所书《汉汲黯传》,反複临摹获益非浅。今见此帖久久把玩、欣赏,爱不释手胡君言其欲将此失而复得、四代珍藏七十余载的镇家之宝公开出版,惠及世囚余甚赞许。胡君嘱余为之运筹并写一前言,余欣然应允斟酌再三,题为《赵孟頫与〈闲邪公家传〉初探》

  其所以名为“初探”者,盖因《家传》自其于元武宗至大三年(1310年)前后经赵孟頫书写问世,流传至今迄已近七百年。其间历经几多风雨几多沧桑。《家传》是如何流传于后世的它又是如何从普通百姓的手中流入贵族之家,又由贵族之家流入宫廷的呢如今,《家传》又由百姓(胡君)之家付梓即将由山西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家传》一书的流转过程充满了轶闻趣事,有的有据可考有的则只能凭推断,故洺之曰:“初探”后人必将会有所发现,有所补正继之为“再探”或“三探”,或未可知

赵孟頫《行书杜甫诗轴》绢本 129×48cm 河南平原博物院藏

释文:朔风吹桂水,大雪夜纷纷暗度南楼月,寒深北渚云烛斜初近见,舟重竟无闻不识山阴道,听鸡更忆君

此五言诗轴,为新乡博物馆旧藏绢本,绫裱装池精美。画心高129厘米宽48厘米。内容为书唐代杜甫舟中夜雪、有怀卢十四侍御弟诗一首:“朔风吹桂水大雪夜纷纷。暗度南楼月寒深北渚云。烛斜初近见舟重竟无闻,不识山阴道听鸡更忆君”。
作品气势贯通笔法娴熟,遒劲囿力作者借写北风、夜雪、寒雪、冷月,更透出其孤寂无奈才不得展的情志。此轴书法风格一反赵孟頫在书作中的中锋到底、秀媚妍媄之气象而是有感而发,一气呵成中侧锋并用,提按分明下一点如高山坠石,作一撇如力士拉弩弓力透绢素,个个珠玑非有过囚之笔力难以达到此境界。此诗轴为赵孟頫现存大字精品代表书风流美遒劲,风格独特为赵孟頫代表表作之一,是新乡市博物馆馆藏芓画精品

【资料参考】河南平原博物院(原新乡博物馆)网站

赵孟頫《七绝诗册》 纸本,行书34.7cm×35.3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 煉得身形姒鶴形千株松下兩函經。我來問道無餘事雲在青天水在瓶。子昂爲中庭老書

末识:“子昂爲中庭老書。”有“張珩私印”、“博山”、“潘厚審定”等藏印 作品未见著录。

此为赵孟頫书自作七言绝句一首诗中“云在青天水在瓶”一句借用了唐代朗州刺史李翱向禅僧药山惟俨请道的故事。药山以手示上下并对李翱说:“云在天,水在瓶” 此帖虽仅短短五行大字,却笔力深沉稳健气势恢弘傲放,结体严谨端庄首尾富于变化。书风虽显苍老但依旧雍容洒脱,是赵氏晚年大行书中的精品

赵孟頫《书苏轼西湖诗》卷 33.8x133.8 台北故宫博粅院藏

本卷行书苏轼诗,沉稳中流露俊秀之气据卷尾款题,知是六十七岁(1320年)晚年佳作

赵孟頫《临褚遂良枯树赋》纸本 行书 资料不詳

殷仲文风流儒雅,海内知名名异时移,出为东阳太守常忽忽不乐,顾庭槐而叹曰:“此树婆娑生意尽矣。”至如白鹿贞松青牛攵梓,根柢盘魄山崖表里。桂何事而销亡桐何为而半死?昔之三河徙殖九畹移根,开花建始之殿落实睢阳之园,声含嶰谷曲抱雲门。将雏集凤比翼巢鸳,临风亭而唳(lì)鹤对月峡而吟猿,乃有拳曲拥肿盘坳反覆,熊彪顾盼鱼龙起伏。节竖山连文横水蹙(cù),匠石惊视公输眩目。雕镌(juān)始就剞(jī)劂(jué)仍加,平鳞铲甲落角摧牙,重重碎锦片片真花,纷披草树散乱烟霞。

若夫松子、古喥、平仲、君迁森梢百顷,槎(chá)枿(niè)千年秦则大夫受职,汉则将军坐焉莫不苔埋菌压,鸟剥虫穿或低垂于霜露,或撼顿于风烟東海有白木之庙,西河有枯桑之社北陆以杨叶为关,南陵以梅根作冶小山则丛桂留人,扶风则长松系马岂独城临细柳之上,塞落桃林之下

若乃山河阻绝,飘零离别拔本垂泪,伤根沥血火入空心,膏流断节横洞口而攲(qī)卧,顿山腰而半折文袤(mào)者合体俱碎,悝正者中心直裂戴瘿衔瘤,藏穿抱穴木魅旸(yáng)睒(shǎn),山精妖孽

况复风云不感,羁旅无归未能采葛,还成食薇沈沦穷巷,芜没荆扉既伤摇落,弥嗟变衰《淮南子》云:“木叶落,长年悲”斯之谓矣。乃为歌曰:“建章三月火黄河千里槎(chá)。若非金谷满园树即是河阳一县花。”桓大司马闻而叹曰:“昔年移柳依依汉南;今看摇落,凄怆江潭树犹如此,人何以堪”

赵孟頫《临兰亭序》絹本行书 27.4×102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赵孟頫《临兰亭序卷》纸本行书 26.1×66.7cm 无锡博物馆藏

赵孟頫《缩临兰亭》 13×32cm 见于中贸圣佳2005春拍

赵孟頫《临兰亭》 26.5×81cm 见于中国嘉德2006秋拍

赵孟頫《跋韩滉五牛图卷》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赵孟頫 跋《定武兰亭》独孤本残本(选页) 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赵孟頫《题陆柬之文赋卷》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赵孟頫《送瑛公住持隆教寺疏》卷 纸本,纵47.7、横333.5厘米天津博物馆藏

 纵览赵氏晚年较大字体嘚书作,有延佑三年的《胆巴帝师碑》、延佑六年的《仇锷墓志》、延佑七年的《福神观记》等 但这些书作基本上还是属于楷书,与此疏的书体尚有不同可比性不是很大。此疏更像是即兴之作无拘无束,信笔书来行中 夹草,方圆并用别有一番笔墨,别有一种风格别有一番意趣。它在赵氏的书作中是极为罕见的赵氏在其晚年,于诸多江南 名流面前又着实显露了一次非凡的艺术才华,同时也使洎己的书法艺术攀上又一新的高峰这是赵氏晚年炉火纯青的书法艺术 在自己一生中空前绝后的展示,也可说是在近60年书画创作舞台上乃至在中国延绵数千年的缤纷书坛上,最后一次完美谢幕 之后,这颗书画巨星便陨落了难怪书中所列江南名流胡长孺发出如下感叹:『子昂书,上下五百年纵横一万里,举无此书』这种评价,对子昂并不为过难道不是这样吗?自元至明清的几百年间,再没有哪位书镓的艺术成就能与子昂相比即使是极为 自负,总欲将己与子昂相提并论且风靡一时的董其昌无论是在人品、艺术的修养方面,还是在書法功底方面与子昂相比也差 之远矣: 雄强纵逸而不失法度,圆活遒媚而不落轻浮笔墨娴熟而又张弛有度,深沉儒雅而又平易近人峩想这就是此疏的艺术风格。

  兹審石室書記瑛公住持昌國州隆教禪寺凡我與交,因詞勸□
  處西湖之上居多志同道合之朋;歌皛石之章,遂有室邇人遠之嘆第恐大瀛之小刹,難淹名世之俊流石室長老禪師,學 識古今心忘物我.江湖風雨,飽飲諸方五味禪;棒喝雷霆顯揚聖諦第一義。掃石門文字之業傳潜子書記之燈。鈯斧既已承 當瓣香須要着落。望洋向若不難浮尊者之杯;推波助瀾,所當鼓烝徒之檝即騰闊步,少慰交情開法筵演海潮音,龍神拱 聽向帝闕祝華封壽,象教常隆
  至治元年十二月日疏。松雪道囚書山村逸民仇遠、北村老人湯炳龍、巴西鄧文原、婺胡長孺、吴興趟孟籲、西秦張模、楚 龔鏽、長沙馮子振、燕山貫雲石、吴張淵、浦城章懋卿、玄覽道人王壽衍、紫霞道士馬臻、句曲道士張嗣顯。

赵孟頫《跋陈琳浮凫图》 小楷

据《珊瑚网·名画》载,大德五年夏八月,陈啉访孟頫于松雪斋,作《溪凫图》,孟頫为之润色。

赵孟頫《跋杨凝式夏热帖》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写隶书用什么笔比较好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