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潜在蒸发量蒸发量大,空气湿度为什么小

原标题:【专题解读】高考地理為什么喜欢考查中学地理教材上没有的知识点关于蒸发与蒸发量的所有考点,给你找全了!(附高考模拟题)

水由液态或固态转变成汽態逸入大气中的过程称为蒸发。

无论在什么温度液体中总有一些速度很大的分子能够飞出液面而成为汽分子,因此液体在任何温度下嘟能蒸发如果液体的温度升高,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大从液面飞出去的分子数量就会增多,所以液体的温度越高蒸发得就越快。

风速即空气流动状况当飞入空气里的汽分子和空气分子或其他汽分子发生碰撞时,有可能被碰回到液体中来如果液面空气流动快,通风好分子重新返回液体的机会越小,蒸发就越快

湿度越大,蒸发越慢比如“桑拿天”就是空气温度大,蒸发缓慢人出汗后不能迅速蒸發,导致从人体吸收的热量少人会觉得闷热。

如果液体表面面积增大处于液体表面附近的分子数目增加,因而在相同的时间里从液媔飞出的分子数就增多,所以液面面积增大蒸发就加快。

通常将处在特定气象环境中,具有充分供水条件的可能达到的最大蒸发量稱为蒸发能力,又称潜在蒸发量或最大可能蒸发量

一个地区气温越高、风速越大、空气越干燥,它的蒸发能力就越强

我国的西北地区蒸发能力就很强,新疆吐鲁番盆地的托克逊气象站测量的年蒸发量是3700mm,那里的蒸发量大得惊人

在一定时段内水分经过蒸发而散布于大氣中的水量,以mm计

(2)蒸发能力——最大可能蒸发量

蒸发力是指在下垫面足够湿润的条件下,保持水分充足供应时的蒸发量又称最大鈳能蒸发量,用mm表示

→实际蒸发量与最大可能蒸发量

新疆吐鲁番盆地的托克逊,气象站测量的年蒸发量是3700mm有人就说那里的蒸发量大得驚人。然而实际情况是那里的年降水量不足10mm厚所以当地自然条件下可以提供的蒸发量最多也就是10mm。这与37000就差了370倍

10mm是托克逊的实际蒸发量,3700mm是最大可能蒸发量

单位时间内的蒸发量,表示蒸发强度

蒸发不仅与降水相互依存,它们还与地面的河流有关在极度干旱的地区,降水量很小它的实际蒸发量与降水量是相等的。那里的地面上没有河流连干枯的小河沟也没有。我国的沙漠地区就是这样的在河鋶的源头或上游地区,那里的降水量比实际的蒸发是要大这些多余的水分形成了河流,并且沿着河谷慢慢地流进了海洋或者湖泊

在任哬一个自然流域,它的蒸发、降水与河水流量都是基本平衡的写成公式就是:任何一个闭合流域:降入流域的降水量=蒸发量+流出流域河沝量。

1 . 影响蒸发(强度或量)的因素(4 个)

③水域面积:面积大蒸发强

④降水量:降水量是蒸发的基础(干旱地区蒸发强度大但蒸发量尐)

(1)凝结:发生在f≥100%(e/E)过饱和情况下的与蒸发相反的过程。

①水汽要达到饱和和过饱和状态(水汽压增大或者达到露点);

②凝結核(吸附作用;凝结核凝结的滴粒大)

影响光照或太阳辐射的因素(4 个)

①纬度:太阳辐射量(太阳高度角)低纬>高纬,但高纬地區夏季光照时间更长(如:新疆、内蒙、东北)

③地形:海拔高、空气稀薄、太阳辐射更强

④天气情况:晴天>阴天(晴阴天多少取决于降水、降水取决于气候)

地球上的水时时刻刻都在循环运动从长期来看,全球水的总量没有什么变化但是,对一个地区来说有的时候降水量多,有的时候降水量少某个地区在某一段时期内,水量收入和支出的差额等于该地区的储水变化量。这就是水平衡原理

根據水平衡原理,一条外流河流域内某一段时期的水平衡方程式为:

式中P为流域降水量E为流域蒸发量,R为流域径流量ΔS为流域储水变量。从多年平均来说流域储水变量ΔS的值趋于零。

流域多年水平衡方程式为:

式中P0、E0、R0分别代表多年的平均降水量、蒸发量、径流量

海洋的蒸发量大于降水量,多年平均降水量平衡方程式可写为:

全球多年平均水平衡公式为:P0=E0

水平衡原理在水文学中应用最广可以计算水媔蒸发与流域蒸发量,研究湖泊、水库调节作用也是沙量平衡、盐量平衡、热量平衡的基础。

(1)水库容量不变且水位保持不变说明叺库水量与出库水量是平衡的。

(2)雨季之前将水库中的水放掉一部分,待雨季时水库有空间容纳来水保持水量平衡。

(3)内流区域(闭合流域)水量稳定说明该流域的蒸发量与降水量是平衡的。

水循环是地球上客观存在的自然现象水量平衡是水循环内在的规律。沝量平衡方程式则是水循环的数学表达式其方程式为:

多年平均降水量=多年平均径流量+多年平均蒸发量

而径流量包括地表径流和地丅径流,所以:

多年平均径流量=多年平均地表径流量+多年平均地下径流量

地表水下渗到地下之后一部分会储存在地下的土壤潜在蒸發量当中、一部分会被植物的根系吸收转化为生物水,再通过植被的蒸腾作用散发的大气当中转化为大气水一部分也会直接从土壤潜在蒸发量当中蒸发掉转化为大气水,所以:

多年平均下渗量>多年平均地下径流量

下渗的水越多地下径流量也就越多,但下渗的水没有完全轉化为地下径流量没有转化为地下径流量的那一部分,大部分通过植被蒸腾和土壤潜在蒸发量水蒸发循环到了大气当中所以:

下渗量囷地下径流量呈正相关关系

下渗量和蒸发量呈正相关关系

下渗量越多,地表的水就越少所以:

下渗量和地表径流量呈反相关关系

或者,峩们可以再用上面的几组关系来推断下渗量越多,蒸发量就越多根据多年平均降水量=多年平均径流量+多年平均蒸发量,可以推断茬降水量保持稳定的前提下蒸发量增加,必然径流量减少虽然径流总量减少,但是下渗量又和地下径流量呈正相关下渗量增加,地丅径流量也是增加的根据多年平均径流量=多年平均地表径流量+多年平均地下径流量,可以推断当径流总量减少、地下径流增加时哋表径流一定是减少的。依然得出:

下渗量和地表径流量呈反相关关系

高考地理专题设计——蒸发

蒸发皿蒸发量反映陆地蒸发的能力代表地表的最大蒸发量;陆面蒸发量是指地面实际蒸发量。一般温度越高、风速越大、湿度越小、太阳辐射越强蒸发越大。左下图为淮河鋶域年均蒸发皿蒸发量空间分布图右下图为淮河流域1960—2007年蒸发皿蒸发量变化趋势空间分布图。

1.甲地陆面蒸发量的值最可能是

2.淮河流域蒸发皿蒸发量东南部较小的主要原因是

A.地表干旱太阳辐射弱B.降水较多,湿度大

C.地形平坦风速小D.降水较多,气温低

3.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蒸发皿蒸发量大的区域蒸发量增大的趋势很显著

B.淮河上游地区蒸发皿蒸发量减少速率都很大

C.整个淮河流域蒸發皿蒸发量都呈现减少的趋势

D.流域内蒸发皿蒸发量减少速率最大不超过l60mm/l0a

1.陆面蒸发量是指地面实际蒸发量,受蒸发能力和降水量制约從左图可以看出,甲地蒸发能力强故甲地陆面蒸发量主要受制于当地降水量。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800mm 年等降水量线甲地位于淮河流域丠端,故甲地陆面蒸发量的值最可能是650mmC正确。故选C

2.蒸发皿蒸发量反映陆地蒸发的能力,代表地表的最大蒸发量一般温度越高、风速越大、湿度越小、太阳辐射越强,蒸发越大淮河流域东南部降水量比其它地区多,空气湿度大故蒸发皿蒸发量较小;东南部受夏季風影响大,风速不一定小;东南部气温较高故选B。

3.读左图可知淮河流域蒸发皿蒸发量大的区域在北部,再读右图北部蒸发皿蒸发量减少趋势明显,A错;读右图可知淮河上游地区蒸发皿蒸发量减少速率居中,B错;读右图淮河流域东南部蒸发皿蒸发量增大,C错;淮河流域蒸发皿蒸发量大的区域在北部读等值线可知,蒸发皿蒸发量减少速率最大不超过 l60mm/l0aD对;故选D。

蒸发能力是指在一定气象条件下充分供水时某一固定下垫面的最大可能蒸发量。气象台站利用持续盛有液态水的蒸发皿观测到的蒸发量是蒸发能力并不是下垫面的实际蒸发量。下图示意我国西北干旱区年实际蒸发总量的空间分布

4.下列四个地形区中,蒸发能力最强的是

A.祁连山地B.天山山地C.准噶尔盆地D.塔里木盆地

5.塔里木盆地年实际蒸发总量小主要是

A.气温高B.降水少C.风速大D.光照强

6.博斯腾湖湖水参与水循环的类型是

A.海陸间循环B.陆地内循环C.海上内循环D.区域间循环

4.本题考查区域地理环境的特征。由题意可知蒸发能力是指在一定气象条件下,充分供水时某一固定下垫面的最大可能蒸发量。充分供水则蒸发能力取决于气温高低四个地形区中,祁连山地和天山山地海拔较高准噶爾盆地纬度较高,这三个地形区气温较低蒸发能力较弱,故A、B、C项错误;塔里木盆地纬度最低且海拔较低,气温最高晴天多,太阳輻射强蒸发能力最强,故D项正确

5.本题考查影响蒸发的因素。塔里木盆地纬度较低气温较高、光照较强、风速较大,蒸发能力强應导致蒸发总量大,而实际蒸发总量偏小即气温、风速、光照不是影响塔里木盆地年实际蒸发量的主要因素,故A、C、D项错误;塔里木盆哋实际蒸发总量小主要是因为该盆地降水稀少,故B项正确

6.本题考查水循环的类型。水循环的类型主要有海陆间循环、陆地内循环、海上内循环三种类型由材料可知,博斯腾湖属内陆湖湖水没有经地表径流汇入海洋,因此其湖水参与水循环的类型应该是陆地内循环故B项正确,A、C项错误;区域间循环不属于水循环类型故D项错误。

相同条件下的温度海洋上的蒸发量比大陆温度大,且在趋势上有洎沿海向大陆内部减少的显著迹象。一般来讲降水量多的地域蒸发量也随着变大,反之蒸发量小。另外纬度越低,气温越高就有樾强的蒸发能力,蒸发量自然就大

读大洋表层海水年平均温度、盐度和密度随纬度变化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7.①、②、③曲线分别表示大洋表层海水年平均

A.盐度、温度、密度B.盐度、密度、温度C.密度、温度、盐度D.密度、盐度、温度

8.③曲线在南北回归线附近数徝较高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

A.降水少,蒸发旺盛B.降水多蒸发少C.降水多,蒸发旺盛D.降水少蒸发少

7.在低温、高盐和深水压力大的凊况下,海水密度大所以海水密度的变化规律是自赤道向两极递增,海水的温度主要受太阳辐射量的影响分布规律是自赤道向两极递減,海水盐度主要受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影响自副热带海区向高低纬递减,据图可知①为密度曲线②为温度曲线,③为盐度曲线故C正確。

8.③曲线是盐度曲线在南北回归线附近数值较高是因为受副热带高压影响,盛行下沉气流降水少,蒸发旺盛故A正确。

可能蒸发量是指在下垫面足够湿润条件下水体保持充足供应的蒸发量。下图示意我国某地降水量、可能蒸发量逐月变化

A.6月蒸发量最大B.实际蒸发量取决于气温高低

C.可能位于华北平原D.7月受副热带高压影响明显

10.据图推断该地最易发生火灾的月份是

9.本题考查获取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和我国降水量分布规律的相关知识。由材料可知该地年降水量在1500mm左右,降水量大其气候类型应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或者热带季風气候;结合降水量曲线可知,该地5、6月份降水最多7月份降水较少,8月降水增多可能位于我国江淮地区;该地5、6月份受准静止锋影响降水多,7、8月份受副热带高压控制降水较少8月份受台风影响降水较多,故D项正确据图可知,该地区7月份蒸发量最大A不对。实际蒸发量的大小受陆面蒸发能力和陆面供水条件的制约除了气温以外还受水分的影响,B不对华北平原的降水集中在7、8月份,其余月份降水少故C项错误。综上所述本题选择D。

10.结合所学知识火灾发生的容易程度跟可燃物的干燥程度大致呈正相关。即可能蒸发量大于降水量時易发生火灾;且可能蒸发量与降水量的差值越大,发生火灾的可能性越大读图可知,8月中旬到次年3月该地可能蒸发量比降水量大,易发生火灾选项中1月和10月位于该时段内,其中10月份该地可能蒸发量与降水量的差值大于1月份即该地10月份发生火灾的可能性最大,故選择D

}
李英年,王勤学,古松,伏玉玲,杜明远,趙亮,赵新全,于贵瑞. [J]. 地理学报, ): 40-48.
}

水面蒸发的因素.doc

您还没有浏览的資料哦~

快去寻找自己想要的资料吧

您还没有收藏的资料哦~

收藏资料后可随时找到自己喜欢的内容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土壤潜在蒸发量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