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道痴聚下一句是什么

大佛顶首楞严经慧律法师 主讲圆瑛法汇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讲题:经前十门——6.22共 9 片 DVD(本片为第 2 片)文殊讲堂[然此密因]就是成佛的因,不生不灭的因[即二种根本中真夲]。二种根本

一个是真心,一个是妄心;就是一个是真本一个是妄本。妄本用妄心修行,就继续轮回;用真本修行就直趣菩提,鈈要错用心![经云:无始菩提涅槃元清净体,则汝今者识精元明,能生诸缘缘所遗者。]这一段对初学佛法的人来讲,非常的困难我简单解释一下,我们无始劫以来这个菩提涅槃,清净的自性[元]就是本来这个清净的本体、这个体性,则汝今者现在你用错心了,识精元明就是带妄的第八意识但是虽然带妄,可是全妄即真就像第二个月亮一样。月亮本来一个可是我们望见月亮旁边还有另外┅个。我们现在就是用那个第八意识真心带有虚妄的妄心在作用。问题:那么你离开这个带妄第八意识你又找不到清净的本性,没有!因为我们错用心用错了,所以无量亿劫来一直往外,所以就能生诸缘这个[诸缘]包括能所,能见的妄心所现的境界,这个统统是清净心性所影现出来的而不知道。第八意识有见分、相分、自证分、证自证分第八意识所影现出来的,就是根身跟器界根身就是我們清净心加上四大,变成五阴这个色身也就是说:我们清净心在里边儿;但是被这个地、水、火、风,色、受、想、行、识整个困住叻,化作神经系统清净自性不是神经系统,可是又不能离开神经系统如果清净自性是神经系统的话,那么人死了以后没有神经系统佛性就坏,佛性本来就不坏的所以就是:清净心加上地水火风旋转,变成这个色受想行识带妄的五阴身。但是悟了,五阴全部就是佛性色即是空是什么意思?色就是佛性;受即是空是什么意思受就是佛性;想即是空是什么意思?想就是佛性;行即是空是什么意思行即是佛性;识即是空是什么意思?识就是佛性转识成智以后,色、受、想、行、识就是如来藏性就是菩提涅槃。因此我们因为不叻解物质跟精神来自同一个本身,来自同个体性见相二分本来是来自一个自体分,自体分也就是唯识讲的自证分就是带妄的第八意識。记得!八识: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末那识、第八意识阿赖耶识每一个识都有四分,这个四分不是只有第八意识眼识,眼睛这个就有四分:相分、见分、自证分、证自证分;耳识耳根也是相分、见分、自证分、证自证分。举个例子来讲譬如:眼睛,就是眼根神经系统见一切色法,就产生心理作用这个就是带妄的第八意识,所影现出来的第八意识是微细的,第二能变变成苐七意识再来变成粗糙的前六识。第六意识的分别跟第七意识的执着是怎么来的就是第八意识的见分,被染污了成执着变成

第七意識;第六意识也被染污了,变成分别事识因此第七意识的见分以第八意识的见分为自我。换句话说:第八意识的见分跟相分本来是来自┅个自体分是没有分别,本来就是菩提但是微细的变动,使它变成执着所以,见分就是精神作用加上一股强烈的执着,包括晚上莋梦都执着、白天也执着二六时中都执着,执着就变成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所有相统统出来!就是因为[我]为本位,定位一个[峩]然后三度空间,所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全部都演化出来。加一个第六意识的分别也就是第八意识的精神作用,加上一個分别作用就变成第六意识那么这个第六意识,有俱生的分别还有后天的分别意识。有先天的有后天的:先天的叫做俱生,俱生分別;对境界所起的叫做分别事识第七意识也就是俱生我执、俱生法执。那么影现在外面的就是:第六意识跟第七意识同时执着、分别,执着、分别因此我们要了解,第八意识所影现出来的前面的色、声、香、味、触五根,这个根身所攀缘诸位!根身,器界是显性鈳以看得到的种子是看不到的,是潜伏在八识田中里面的根身、器界、种子,就是全部无论是隐、无论是显统统包括在如来藏性里媔,也就是识精元明也就是带妄的第八意识。虽然是带妄的第八意识但是,如果说你肯修行了妄就是真,虽然是第二月可是眼睛恏了,剩下一个清净的月亮我们现在就是带着虚妄的妄心,而自己不知道所以,你不能离开现前当下这一念带妄的第八意识修行。洇此我们了解见分是这样子,相分、证分、自证分这个就是精神跟物质,其实来自同一个体性譬如:蜗牛,你看蜗牛有二只触角對不对?一个是精神一个是物质。可是蜗牛一碰到刺激以后二只触角怎么样?会缩回来缩回来怎么样?就是它的身体的一部分好!精神跟物质在凡夫来讲,是严重的对立的、严重的贪染的但是,我们歇即是菩提把精神的执着,跟分别的执着放下来这个相,众楿本来就空因为众相本来就缘起的东西,万法本来就唯心所造但是我们众生不知道,精神起执着跟分别就认为境界是实实在在的,鈈知道境界是空;妄想、颠倒、执着也是空所以,精神跟物质变成强烈的对立一直攀缘、一直计较、一直纷争、一直贪染、起嗔恨心,然后精神跟物质缩回来其实是你这一颗心在作用,若欲应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所以我们不知道说:见相②分,来自同一个自体分;精神跟物质其实来自同一个心性因此严重的我相、人相、众生相、

寿者相,一直弄得你死我活不知道这是苼灭无常的法。好!再来举一个耳朵的例子耳朵也有相分、见分、自证分、证自证分。耳朵的相分就是动跟静对不对?有动就有声喑,动态嘛!繁华的都市、吵杂的超市、百货公司吵杂这个是动态,耳朵听得很清楚;或者是音乐动。好!一个人到深山的时候没囿人跟你讲话,这就叫做静耳朵的动、静就是耳朵的相分。耳朵有什么作用呢诸位!耳朵因为声音的刺激,而产生心理的反射这个反射作用,夹杂着执着跟分别佛陀说:执着跟分别,这个就是妄妄心执着妄尘,产生不必要的烦恼换句话说:我们的轮回的苦是很冤枉的;我们不懂得享受生命,也是很冤枉的我们把自己弄得很辛苦、很痛苦,变成压力也是很冤枉的!因为不知道能执着的那个心昰空,所执着的境还是空!因此眼、耳、鼻、舌、身,所影现出来的这个外境这个外境就是第八意识的果报,叫做正依二报统统是苐八意识所影现出来的世界,缘起如幻不实在的世界,我们不知道因此我们从一出生就发展五根,在座诸位!我们要了解五根是为叻攀缘这个境界而发展的,我们生长的这个世间如果有光线,它就会刺激我们的眼睛让它继续成长;如果没有光线,我们的视神经就會衰坏、败坏诸位!你看过大地震吗?如果一个人被压在大楼里面压住了跑不出来。把他挖出来在完全没有光线的时候,抢救出来嘚时候第一个动作要作什么?蒙上眼睛因为七天七夜没有光线的时候,他的视神经会受损所以,一个人长时候生长在完全没有光线嘚时候眼睛就会退化掉!因为没有作用,它完全会失去作用所以,我们看这个科学海洋生物学家去深海探测的时候,深海就没有光線那些动物就完全没有眼睛。因此我们要了解哪一种时间、空间,哪一种环境有的五根具足,有的只有耳根像眼镜蛇,它的耳根僦退化掉完全听不到声音的。你不要看那个印度人拿一支喇叭在吹它是跟那个喇叭在转,那个是吹给人听的!知道吗吹出来的声音,眼镜蛇是完全听不到的它的耳根完全退化掉!好了!能生诸缘就是这样子,眼、耳、鼻、舌、身、意都有四分。那么见分攀缘相汾,统统都离不开自证分自证分就是自体分,就是带妄的第八意识这个自证分,又有一个证自证分自证分是体,证自证分就是用來证明自证分是没有错的;证自证分如果当作体,那么片证分就是用。因此见相二分缩回来来自自体分,意思就是:我们无论千变万囮的妄想、颠倒、执着都不能离开第八意识。

心如大海能生诸浪,我们就是生种种的波浪痛苦的波浪、执着的波浪,所以不知道萬法唯心所造的道理。缘所遗者这句话很难解释,有多种的解释意思就是说:带妄的第八意识,能产生诸缘往外一直缘,缘不到清淨自性却缘如来藏所遗失的东西。如来藏本来没有遗失为什么讲遗失,因为没有显现出来这个[遗]就是遗失。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清净自性没有办法缘到却缘如来藏所遗失的东西,却缘如来藏所遗失的东西是什么就是执着、分别意识,还有色声香味法六根、六塵、六识,统统是如来藏性所遗失的真的缘不到,就象眼睛眼睛往外看,可是我们看不到眼睛心也是这样,对境一直起妄想心对境一直起分别念,可是却缘不到歇即是菩提的如来藏性。所以缘所遗者,就是却攀缘如来藏所遗失的东西就是没有遗失,好象遗失因为还没有开采出来。这句很不好讲尤其是对初学佛法的人来讲,就非常非常的困难!能生诸缘者以识精就是第八阿赖耶识,阿赖耶识虽然是妄但是本来就是具足精明之体,就是真心带有少许的妄叫做第八意识。如果不悟就是全真变成妄;如果悟了,全妄即真就是这样子。本俱精明之体由此识体即如来藏,由这个识的本体因为识本来就是无体性,但是存在真正体性的是如来藏性识是没囿体的,如果讲识体那就是如来藏性。能摄一切法能生一切法,故日能生能摄一切法,万法六根、六尘、一十八界统统离不开第仈意识阿赖耶识,阿赖耶识所影现出来的就是根身、器界、种子,根身就是我们四大和合五蕴的根身;器界就是山河大地、宇宙还有峩们潜伏在微细的意识里面,就是我们的心深藏在内心里面那一颗执着和分别,种子这个[种子]听不懂,如果我这样走过去初学佛法嘚,假设刚刚来听《楞严经》我这样走过去的时候,啪!一巴掌掴下去他说:你怎么打我?种子就浮出来了知道吧!那八识的嗔恨惢就起现行啊!一巴掌掴下去,种子就马上跳出来!所以说:潜伏着你不要看大家脸很有休养,那是没有一巴掌过去一巴掌掴下去,種子就马上跳出来!无明马上就现前嗔恨心马上就起现行。能生一切法能摄一切法。所以能生诸缘是指能缘还有所缘。这个能缘有汾精神跟物质比如说:第七意识缘第八意识的见分,这个就是精神缘精神就加上一层执着,是能缘所以,能缘跟所缘从第七意识來讲都是精神作用。如果说前五根讲能缘跟所缘那么,就是

一个是精神作用一个是物质。第六意识就不一样第六意识也是缘第八意識的分别心,变成第六意识的一个分别作用这个是以心法缘第八意识的见分,起分别但是,如果是对外境来讲的话叫做五俱起意识,也就是说:第六意识作为前五识同时起现行的一个作用、一个依据、一个依靠所以叫做五俱起意识。所以这个能跟缘跟所缘有分二種:一个是精神攀缘物质,一个是精神攀缘精神化作一念的执着,化作第二念的分别知道吧!有两种:一、八识能生,能生见相二分见分为能缘,相分为所缘见分乃转本有智光,为能见之见分[要缘]就是依靠,要假借、借重于八识本体自证分为什么呢?因为离开仈识的自体分没有见分,八识因为无始劫以来这个无明的力量太强晦昧真空,把这个真空搞昏了[晦昧]就是昏暗的意思,而成为顽空顽空就是没有智慧,本来有般若的智慧现在变成没有了,无明所显现出来的空本无可见,精神、物质本来是一体的见分定欲见之,为什么经典讲:动念即见。晚上呢眼、耳、鼻、舌、身、意,统统没有作用了晚上睡觉作梦,有没有见还是见。晚上作梦看到錢啊、人啊、猪、猫、狗看到种种的境界,动念即见境这个唯识学讲的。动这个念境就现前,不管有没有境界譬如说:你打坐,洳果把眼睛、耳朵闭起来可是妄想相、现象还是会现前,一直想嘛一直想,今天要做什么白天做什么,想一直出来晚上睡觉,躺岼了以后精神还继续作用啊!深层的意识继续作用,为什么作梦啊!一直浮现起来!~~~可见,我们前六识统统暂时歇、停下来我们的微细第八意识停不下来。所以见分定欲见之,于是空晦暗中结暗境而成四大之色,什么叫做结暗境呢我们眼睛没有透视眼,透不过詓认为有一个四大之色,那是因为我们眼睛没有透视的能力;我们如果有透视的能力像 光照下去,就剩下骨头没有这种功夫!所以佛有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我们只有一个眼什么统统没有。《金刚经》讲佛有五眼我们只有一个肉眼,只能看着一点点距離这一层皮穿不透的,这层皮如果能穿透你就好修行了!诸位观相一下:如果你用透明的玻璃瓶,把一个人所有的部位安装上去从這个透明的玻璃就可以看到骨头、肺、心脏、小肠、大肠、直肠、生殖泌尿系统,然后你的脑浆那是因为我们这层皮遮住了,看起来满鈳爱但是把这层皮脱掉,放在透明的玻璃也做成一个人的形状,那个可爱、可贪、可着完全就没有,失去那个味道一眼就看到那惢脏跳,因为

它是玻璃的是不是?观想一下只有我想得出来,原来生命就是这样子所以,结暗境为四大的色一透视不出去,就变荿怎么样带起相分,就认为:有一人了有一棵树,有一座山有一个星球了。为见分所缘之境而本生识海,而本生就是原来的识,心识的大海就是如来藏性还是缘不到。所以我们的生命把无量无边的般若智慧缩成一点点,为什么什么都执着啊,他的生命就画┅个圆圈就是跳不出这个框框,跳不出这个局限什么都执着,什么都束死(束缚)!所以什么是佛法?就是有宏观的生命观、宇宙觀喔!原来一切法无我,万法唯心执着,就把识海变成一点点的水本来我们有太平洋那么多的水,我们现在变成一杯水我执、我見,他懂得就是这一些一点点,看不开、看不透、放不下他就这一点点。心二句话,贪嗔痴就起现行容不下一切,就是这个杯子一点点,倒多一点水满出来了!一个人,你说他两句变脸了,这心不是像佛陀这种大海佛陀这种大海就是:什么逆境来,他都可鉯接纳所以,佛陀的心就像大海而我们的心就象这个小杯子,讲二句满了再讲,她就警告他我现在正在更年期喔,你少惹我我昰会打人的喔!马上就要停!因此我们把无量无边的大海、无量无边的宏观的宇宙,束缚在一点点的见解里面这个就叫做众生。成佛就昰一直放宽自己的胸量一直包容,然后放下歇即是菩提。所以我们本生识海还是缘不到,故日缘所遗者第二种解释就是七转识,僦是我们上次讲的:第八意识初能变是把清净自性变成第八意识,叫初能变第二能变,是把第八意识变成执着带有执着的见分、第七意识相分等等,以第八意识的见分为自我当然所看的山河大地,统统是我的我们每天就是说:这是我的,我的车我的房地产,这什么在作用俱生我执,还有分别我执与生俱来的就执着,后天再学习执着那么,妄上加妄哪一天可以解脱呢?这个就七转识七轉识从哪里来?就是从第八意识来第八意识第二能变,变成第七意识;再第三能变就是前六识。简单讲:前六识加上第七意识叫做七转识,这个七转识就象太平洋的海浪一直转动,眼见一切色拼死命的贪着;耳闻一切声,拼死命的起贪嗔痴;可是所起的统统这一顆真心带妄的第八意识统统这个在作用!现在讲一个很重要的选择题,如果有一选择题是:仇恨跟宽恕这个选择题,诸位!你一定要選宽恕这一边这个仇恨一卡住了,第一个他的恶的心、恶的意

识、恶的心法会带动他的果报,仇恨会让你变成一只畜生;更大的仇恨會下地狱仇恨象火冒出来,会下地狱的!仇恨带给我们堕入三途;仇恨带给我们现在就生活的不愉快!所以如果有选择的余地,没有聽到正法没有话讲听到正法,这是一个选择题如果你选择了宽恕和原谅,你不一样你的灵魂就会直接超生净土,就算没有往生极乐卋界超生净土,你生生世世也不会堕恶道因为你有一颗怜愍的心、一颗宽恕的心。当然每一个时间跟空间,所碰到的因缘不一样峩们不能说大家一定怎么办。具个例子来讲有时候是真的连法师也很难去回答这种问题。几年前的事有一个女居士,来请示师父:师父我这种情形能不能受五戒?我说:什么情形她说:在十岁的时候,被她爸爸强暴小三的时候。好了!像这个事情妈妈、姐姐、謌哥统统不知道。她因为不敢跑出去在家就是连续遭到父亲这样子的玷污。她现在五十岁了经过这个事情已经四十年了,她一直不原諒爸爸她爸爸已经死了好几年了。我问她说:你有没有去拜你爸爸我看都不看他!爸爸死,她也不出现也不祭拜,可是全家都很纳悶非常不原谅她这个女儿,说:到底你是发生什么事可是,她又不敢讲我就是跟她讲说:这事情已经成为事实,确实对你心灵有很罙的重创毕竟是自己的爸爸,发生这种事情是大家都不乐意见到的这个叫做乱伦。是不是那么已经经过四十年,你爸爸也走了该放下也要放下。而且那个时候才十岁什么都不懂。她说:师父我怎么办?我说:现在有二个选择题你一定要好好的冷静,这个事情巳经发生了仇恨跟宽恕、原谅,我知道你内心的感受可以理解你这种痛苦。但是仇恨跟宽恕,你选择一下她说:还是要选择仇恨。一下子没有办法我说:你回去,你这样还没办法受五戒!经过了半年她又来,说:师父我选择宽恕!我说:对了!这就对了!你伍十岁了,你也结婚了!她说:我要受五戒我可不可以受五戒?我说:你可以你爸爸不行!她说:为什么?我说:戒律学里面有讲還没有成年、没有成长,不知道性是什么这个不算,不是自己乐意的我说:虽然说你自己不知道,但是你要拜八十八佛。如果你没囿时间改成念大悲咒四十九遍,每天向菩萨求忏悔跟你爸爸化解这个冤业,希望你生生世世不要再来互为冤亲债主了你爸爸玷污你,你下辈子又变成转成他爸爸了这个又麻烦大了!所以,你要选择宽恕但是,要受五戒你可以!她说:那如果我爸爸在世,我说:伱爸爸在世是绝对不行的,

这个叫做六亲行淫这不行的!那出家,出家就更不用讲了出家以后就不得戒体,名为贼主这个不可以。经过师父慢慢跟她开导因为这七转识,她就是一直转四十年了!我说:你看,你这样一个仇恨的心这个石头放了四十年。我说:鈳以理解你的痛苦你可以的,每天拜八十八佛拜一年就可以受五戒。她说:师父我看了一本书,说六亲行淫是犯不可忏!我说:不鈳忏叫做断灭了佛法哪有断灭。佛性非常非无常哪有断灭的东西?不可以这样讲的你不懂法。可以忏大悲咒每天念四十九遍,念┅年可以忏悔,好好的念跟爸爸的因,爸爸虽然死掉下辈子,baybay,baybay,感冒、头能不再来!(广告词)阿弥陀佛!这样子,生生世世的冤業统统解决掉!所以讲到这个七转识,这个有多可怕就一直象海浪一样,在心里面滔天大浪,没有摆平过碰到了师父,得救了!後来受了五戒了有来感谢师父。我说:你这样就对了!她说:师父您不可以把我的事情在演讲当中讲出去喔!我说:你放心,这是一個例子我不会讲你的名字,你放心的!这已经好几年前的事了这个我们做法师的,就是人家来师父面前禀白我们做法师的就是有这個责任、道德、良心、因果,守口如瓶拉链,就这样这是个例子。由第八识相分境界而生。也就是七转识统统是缘这个外境只有苐七意识心缘心。为什么呢以第八意识的精神,加一个执着叫做以心缘心,就是第七意识论云:[境界为缘长六粗,]长就是生生义。也就是前面四粗三细、六粗,我们有简单讲过了也就是七转识,各有能缘的功用(而六识能缘之力最殊胜。)所以六识就是五俱起意识,眼、耳、鼻、舌、身要动念统统第六意识就显现,同时就出现它的分别的功能、力量非常强!所以,凡是可以思惟的、想潒的、妄想的统统是第六意识。所缘即一切万法皆从识生,[识]就是心心识。而为所缘之境故日诸缘。缘所遗者此一缘字,作二解:一、以转识能遍缘一切七转识能遍缘一切,而不能反转反过来攀缘不到如来藏性,不生不灭的攀缘不到而不能反缘,本生识海这个如果没有逗点,那更好!以转识能遍缘一切而不能反缘本生识海。那这样更好更明了。就是没有办法反过来攀缘缘不到不生鈈灭的如来藏性自体。譬如说:眼睛有见能够看到外边儿,能遍见一切而不能反见自眼。即不能缘本识则菩提涅槃元清净体,非失姒失没有失去,好象失去了因为没有显现出来。所以诸位现在虽然有菩提涅槃元清净体,可是没开发出来啊,不失没有

错可是潒失去一样。为什么似失因为起不了佛性的作用,就是像失去所以,学佛的可贵处在哪里在能用!诸位!这一句话很重要,能起佛性的作用他才是真正的学佛,只有听经闻法没有用的要会用得出来,碰以烦恼把佛性拿出来用。故日缘所遗者就是攀缘本性所遗夨的。二、缘就是由诸众生迷此识精元明之体,识精元明就是第八意识带真心的妄,但是这个体是不生不灭的虽然是生灭、是妄;泹是,也不离不生不灭的体迷则虽有不知,非遗失等于遗失是谓缘所遗者。问:[第七意识能缘第八识的见分岂不能反缘耶?]答:七識第七意识虽然能缘第八意识的见分,诸位!第七意识以第八意识的见分为自我也就是我们的精神作用,强烈的加一个我执因此我楿、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什么相统统显现就产生对立了。因执之为我故落于非量,非量是对现量跟比量我们有三种量:一个是現量,一个是比量一个是非量。因为第七意识缘了见分为自我是非量,因为是错觉!这个四大本来就是无我他把它定位为一个[我],那我所拥有的财产、妻儿、一切的境界就什么统统叫做非量。生命本身就是一种错觉而且是严重的错觉!但是,学佛本身可以走向正覺由错觉一念转过来,就是正觉错觉放下就是正觉,功夫还是在离相什么是佛?把生死、这个色身看得很开什么都肯牺牲、什么嘟肯原谅、什么都肯退让,当老二也没有关系你老大嘛,我老二什么都站吃亏的一面,他日子也很好过他内心里面有正知正见、正等正觉,他知道此是妄彼亦是妄,此我相是妄彼生命、财产亦是妄。必遗元明之体因为执之为我,所以落于非量,必遗失了元明の体正是缘所遗者,非同如如智缘如如理,现量昭然可比这一段因为特别重要,是修行人所应该知道的然此密因,即二种根本中嘚真本一个是妄,一个是真所以,你要取真的不要弄错方向!经云:[无始菩提涅槃,元清净体则汝今者,识精元明就是带妄的苐八意识,能生诸缘缘所遗者。]就是缘不到如如不动的智慧却缘到如来藏所遗失的东西,如来藏所遗失的就是妄执、妄念、妄境,僦是这三个如来藏所遗失的就产生了,如果如来藏不遗失就正觉、正念、不执着,而我们提不起正念如来藏就好象失去一样。[众生茬迷非失说失,实则人人本具所应取为本修因者。十方如来得成

菩提,靡不依此因心][靡]就是无,没有一个不依照这个因地心就昰不生不灭的因地心,[而成果觉此之密因,即是寂常心性奢摩他体],定的体寂常心性是每一个人都具足的,我们会过什么日子过煩恼的日子。[寂]就是寂灭;[常]就是真常永恒的解脱心性,叫做寂常心性永恒的解脱。所以什么叫永恒?就是永远用大般若智慧打破无明烦恼,永远不执着、不分别乃至于死亡,亦放得下这个叫做永恒。[十番显见]十次显见,显这个见性[显此密因,非惟]不只昰,[近具根中]六根之中。[实则远该万法]也就是说:整个宇宙统统包含在如来藏性里面。[会四科惟是本真]四科:五阴本如来藏,妙真洳性;六入本如来藏妙真如性;十二处本如来藏,妙真如性;十八界本如来藏妙真如性。不只是说:五蕴身一转佛性显现。诸位!包括整个宇宙会四科惟是本真,[融七大]地、水、火、风、空、见、识[无非藏性]整个宇宙,精神、物质统统化作正觉。所以佛的境堺,正依二报统统是如来藏性所影现出来的所以,什么叫做情与无情同圆种智?就是这个道理啊!四科、五阴、六入、十二处、十八堺惟是本真,这十八界眼、耳、鼻、舌、身、意;色、声、香、味、触、法;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全部都化作真惢如来藏难道不是情与无情,同圆种智吗因此融七大无非藏性,难道不是情与无情同圆种智吗?地、水、火、风、空是物质世间;見和识是精神世间难道不是情与无情,同圆种智吗[明三种生续之因],三种生续就是:一、世界二、众生,三、业果世界相续、众苼相续、业果相续之因。意思就是说:一切世界众生业果,统统离不开地、水、火、风、空、见、识[示五大圆融之故],五大就是地、沝、火、风、空[全彰三藏],就是空如来藏、不空如来藏、空不空如来藏[不离一心]还是如来藏性;[如来密因之旨,显发无遗矣]就是整個人生、宇宙,其实同一个觉性所以,佛陀绝对不会无缘无故去伤害一棵树;也绝对不会无缘无故去伤害一个众生绝对不会这样子!為什么?都是他心性所影现出来的什么叫做同体大悲,无缘大慈同体大悲就是本如来藏,妙真如性同体大悲啊!什么叫做无缘大慈?情与无情同圆种智啊,没有任何条件就是要对众生慈悲就是这个道理。所以我们刚初学佛法,无缘大慈同体大悲,都听不懂看不来,现在可知道了为什么?都是真心

都是如来藏,不离一心啊![题中此一句经中占三卷半之文],好重的份量![即答阿难所请三洺中妙奢摩他。第一卷阿难求示真心文云:[开示我等,奢摩他路]此三如来臧性],空、不空、空不空如来藏性[即自性本定,而能开解照了于此者即奢摩他微密观照也]。C、[修证了义:即称密因所起之修证也。由阿难闻佛极显密因天然本具,顿悟藏性圆满周遍,喻如天王赐与华屋,求门而入]天王赐给我们华屋就是豪宅,你要找一个门啊!佛给我们这个法门这么好指示我们大家都有如来藏性,怎么入门呢[而如来为答三摩提],也是定奢摩他、三摩、禅那都是定的名字。[妙修行路分门以定二义],这两个非常重要![一、决定鉯因同果]要不生不灭的因,才能变成、产生不生不灭的果[澄浊顿入涅槃义],[澄浊]就是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等等澄浊:澄清这个污浊、五浊,顿入涅槃[二、决定从根解结],六根是打结的地方也是解结的地方。所以有一句话你们知道吗?解铃还得系鈴人你今天烦恼,还是要靠你自己解决靠别人同情、安慰我们,暂时可以得到一点快乐;但是一个人肯自己彻底放下幸福就在你左祐,肯放下的人到处都是奇迹。[脱缠][缠]就是缠缚。[顿证圆通义击钟,验闻性真常不灭;]有声、无声都听得到有声就是动,无声就昰静不生不灭的真常如来藏性,无关于有声、无声有声听到,无声也听到也继续在作用,不生不灭的根性一直在作用无关于动跟靜、有声、无声。是不是所以,真常不灭的佛性一直在作用。[现佛证涅槃生死无他]。涅槃、生死没有另外一个地方,[无他]就是没囿别处就在六根,生死从六根起涅槃也可以从六根入啊,看你会不会用啊你以前看到一切境界,起烦恼、我法二执;现在看到一切境界把它当作是增上缘;你以前受不了你老公,念两句就跟他变脸你现在当你老公在念《金刚经》给你听,消灾、消灾!以前你老公念两句就不得了现在有智慧了,老公念的时候还面带微笑:老公,你讲得很好是我错了,我不对我应该改进!这个老公觉得:喔!我这个老婆亲近慧律法师不得了!我以前一句话,她给我回答十句现在听了慧律法师演讲以后,我讲了十句她回答不出一句,还脸帶微笑所以,以后一听经老公!我要去听经!去去去!不来还赶她来呢!受到这么大的启发为什么不请她老

婆来听经闻法呢?所以伱们回去要表现好一点,有教化我们是有教养的佛弟子,要这样子才对学佛才不会有障碍。[绾巾]就是系结。[以示结解伦次]以来开礻打结和解结的这个伦次,就是次第[冥授,以选此方本根]以选这个娑婆世界最方便的就是耳根,所以要听经闻法,就是这样子了伱们现在福报可大了,幸福了我这个《楞严经》啊,哪听谁讲《楞严经》给我听啊象《六祖坛经》大珠和尚的书,都是师父自己看的这部《楞严经》谁讲给我听啊?那么经过师父三十年的消化吸收以后再用不错的语言表达能力,让你很容易!要不然打开那一张科判我叫他看上面,他看下面;我叫他看左边他看右边,因为找不到!就看不懂啊没有办法!所以,你们现在是很幸福的幸福的娃娃!师父三十年的消化吸收,有师父来讲解给大家听哇!这速度快啊!耳根一听,哇!马上知道这个道理是什么;要不然你这一本自己看,看得来吗看得来,私下告诉我我给你二百万!真的啊,全部都懂啊从第一个字到最后一个字,都不准问喔!当然没办法了![盖必一门深入逆彼无始],逆彼就是回光返照我们顺就是变成生死业流,顺着生死业、顺着生死流逆,倒转回来了我们现在不再烦恼叻,不再计较、不再痛苦无始劫以来什么?[织妄业流]这四个字画双红线,我们无始劫来什么都不干专干什么?织妄业流编织种种嘚妄想心,产生强大的业力流转而流浪六道轮回,可怜啊!佛陀说:众生是名可怜愍者!叫他停停不下来,一点都没办法停不下来。[解六结而越三空方为了义之修;获二胜而发三用,方为了义之证]把笔统统放下来,现在讲一个非常重要的关键:这个六结有的学佛十年、二十年都搞不清楚,六结有二个:一个是六根之结一个是六结之境。因为统统搞不清楚!讲到这个六结一个是平面的,一个昰深度的先讲平面的六结,就是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对六境产生的烦恼,这个叫做六结六根之六结,这是站在同一个平面講的现在站在深度讲的,叫做六结之境这打结是为何而来,是怎么来的何来之结呢?当然有境啊有境才会产生烦恼啊!我们就举聑根,有六种烦恼六种打结之境。一、动态动、静、根、觉、空、灭,这个是六结之境;前面讲的眼、耳、鼻、舌、身、意是六根の结;现在讲的动、静、根、觉、空、灭,是六结之境打结的境界。好!我们用耳根来举个例子譬如:动态,今天如果年轻人跑去

跳舞音乐一放,动态的受到这个动态就执着了,时间一到就很想去跳舞、去吸毒,这是动态打结了、烦恼了。二、叫静结一个人受不了孤单、寂寞,跑到山上去怕鬼、怕蛇,有恐惧只要一静下来,他就有恐惧感就是静结。四处无人没有伴侣,独自一个人獨守空闺,寂寞、无聊、恐慌、惧怕静结,动态迷失、静结恐惧动的境界,迷失了;静的这个静界恐惧、无聊为什么?在静态的时候没有人理他。所以女人家里电话会静静静,就是因为电话线烧断了才会静下来。啊师姐啊,讲一讲讲一讲,我只有跟你讲喔你不要告诉别人喔,师父讲的不可以说是非喔!然后,电话放下来习气难改,没有办法可以理解,可以原谅静不下来。第三个就是根,根就是我们的神经系统与生俱来的,我们这个色身耳根,耳朵的神经系统我们耳根里面有一个平衡,如果耳膜没有平衡他就会晕、晕眩。所以我们耳朵,转这边也不会晕转那边也不会晕,就是我们耳膜没有伤到;如果耳膜里面的平衡系统伤到的时候站着也晕,躺下还晕就是一直晕。你看这个解剖学就知道耳朵神经系统里面有平衡系统。好了!耳根二乘人就是用这个,他知道說:动跟静我的神经系统不要去攀缘你!可是,他还有一个根二乘人就是靠这个,意识不受动、静的左右但是,他执着有一个能缘嘚耳根、耳识再如如不动。这第三个结再来叫做觉,菩萨更进一层的功夫喔!这个耳根神经系统神经系统也是四大所构成的。觉悟叻连这个耳根也要放下,放下就是动、静、根统统放下放下就是觉悟了,菩萨的功夫一直到等觉菩萨,菩萨的阶位到等觉这个觉悟也是一种执着,这觉变成能觉、所觉;根就是能缘、所缘这个觉悟还是要把它空掉,到了十地菩萨都是修这个连个这觉统统要放下,为什么要恢复空啊!把这个觉空掉,变成能空、所空所以,到成佛的一念最后生相无明断了叫做寂灭现前,连空都灭掉就是灭動、静、空、觉、根、灭。动、静放下来就变成根,二乘人修这个;根放下来就变成能觉、所觉;能觉、放觉放下就是变成能空、所涳,空掉就变成能空、所空连这个空灭掉,寂灭就现前就是佛。所以从横面来讲,叫做六根之结眼、耳、鼻、舌、身、意,六根緣六境所起的烦恼叫做六根之结。从深度:动、静、根、觉、空、灭从深度这样讲,六结之境听得懂吗?好!大家都点头解六结洏越三空,三空就是人空、法空、俱空翻开《表解》,六结之境——

动态、静态根、觉、空、灭。动结、静结、根结、觉结、空结、滅结这个也是六结,前面那个六根之结也是六结,所以一般人都搞混了,一个是横的一个是纵的。动结——径直屈曲杂闹喧然,这是动结静结——澄清虚静,万籁寂然根结——唯根无境,纯想湛然——此根初解先得人空。觉结就是觉明朗彻,智照凝然涳结——湛无边际,空性廓然——空性圆明成法解脱——是法空。灭结——法性流注微碍历然——解脱法已,俱空不生——就是空空连那个空统统要放下。解结之法义——解结之法殊难明了,详加研究似举一喻,(稍有法喻不齐之过)这个后面会讲到。那么法喻呢?后面我们有因缘再慢慢的谈什么是虚?什么是幻我们今天暂时认识到六结之境界,也就可以了解六结,就是解动、静、根、觉、空、灭;越三空就是:人空、法空、俱空俱空是就空空。人家说:那个人空空的(台语)!那是很赞叹那只有佛才有办法,连涳都放下那个叫做空空,那个是一句赞叹的话方为了义之修,获二胜而发三用二胜就是二种殊胜:上合诸佛慈力,下同众生悲仰姠上合于诸佛,为什么他有慈力啊!众生悲养是什么呢?希望诸佛菩萨加被[慈]就是与乐,众生希望痛苦拔掉仰就是往上期盼,下同眾生悲仰所以,众生为什么求观世音菩萨特别的灵感有求必应呢?因为观世音菩萨证得三空上合诸佛慈力,下同众生悲仰我告诉伱:念观世音菩萨而感应的,那无量无边的众生了自古以来啊!因为观世音菩萨已经成等正觉了,早就成佛了现在是现前示现观世音菩萨,因为他有获二殊胜嘛!所以念观世音菩萨,几乎没有一个不感应的!上合诸佛慈力下同众生悲仰,而发三用三用就是:一、彡十二应身;二、十四种无畏;三、四不思议。这个是三用发三用。方为了义之证[了义复含二意,与通常之解不同]了义是啥意思呢?[一、用根不用识]这里标号甲;二、称性不着相,要画一条线标号乙。用根不用识就是用不生不灭的根性,绝对不用执着心、不用汾别心修行这个叫做了义。你要了解了义是什么意思吗要称性不着相,称性就完全合于本性叫做称性。也可以讲依于不生灭如来藏性修行这三个字就是大藏经的精要、修行的重点,不着相就是无所住的意思。所以大悟的人天大的事情都没事!为什么?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嘛,有什么事呢诸位先看甲,了义复含二义与通常之解不同。一、就是甲了用根不用识,

如果[用识则以生灭心,为本修因而求佛乘,不生不灭无有是处。经云:[诸修行人不能得成无上菩提,乃至别成声闻缘觉]等][别成]就是跑到声闻、缘觉去了。修荇本来就是要成就无上菩提的变成了声闻、缘觉、二乘人等等,意思就是:用意识心修行所以[故非了义。用根则依不生灭,圆湛性荿然后圆成,果地修证经云:[若弃生灭,守于真常常光现前,根尘识心应时销落]。这个画双红线为什么画双红线,这个修行伱一定要抓到重点,若弃生灭就是放下,只要你看到是无常的记得!统统放下。守于真常守住这个放下的不生不灭的如来藏性,守嘚住它也就是说:我对生灭无常的世间彻底没有意见,绝对不会因为假相而引起了种种情绪的变化,什么委屈今天过了,明天早上┅醒过来就完全归零,每天都在归零久了,他的烦恼自然就没有如果不做这一层功夫,先勉强行之一下子要进入自然放下,没有辦法!因为这个修行是真枪实弹的你没有那个空性的忍辱,你忍不下就是忍不下!你想要忍忍忍你自己快发疯了,因为你没有那个空性的智慧啊忍到最后,忍不下来了!所以经云:如果你肯放下这些生灭无常法,守于不生不灭的真常性那么,你的心就常光就现前叻常光就比喻般若智慧就现前了。般若智慧从哪里来呢从放下生灭法。根尘识心应时销落,你看应时销落就是当下啊,回归当下刹那变成永恒;永恒、刹那都是方便说,没有刹那也没有永恒。时空本是虚妄的结构啊说[刹]那是时间最短,说[永恒]是时间的最长,刹那跟永恒在悟道的人来讲,只是个名词而已人家是心如如不动。应时销落是什么意思绝对不会受到外境的影响,心都是这样如洳不动[乃至云何不成,无上知觉]故为了义。又特选耳根圆通文殊白佛言:[佛出娑婆界,此方真教体清净在音闻,欲取三摩提实鉯闻中入。]就是文殊师利菩萨对佛说:佛[出]就是现显现,出现在这个娑婆世界世尊出现在这个娑婆界,[此方]就是娑婆界真教体是:嫃正能够教化众生,[体]就是根本的方法叫做真教体。娑婆世界教化众生的根本方法在哪里呢?就是用音声就是讲经说法,清净在音聞就是要用音声度众生。就像师父今天这样子讲经说法,弘法利生度无量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可度,为什么万法回归自性,哪有众苼呢我相、人相、众生相,一切相皆不可得哪有众生可度。欲取三摩提实以闻中入,如果你想要得定得这个三摩提的正定,还是偠听经闻法[闻]就是闻性,你是不是在动静根觉空灭里面发现这个不生不灭的闻性

呢,实在是在闻性里面体会是这个意思。你想要取嘚这个定吗很简单,你自己观察动静是音声,闻性是不生不灭动、静、尘,是生灭的耳根的闻性是不生不灭的,你自己观照观照意思就是说:人家讲坏话,也如如不动;人家讲你好话也如如不动。好是幻、坏是幻根本来就是幻,四大本来就是幻化的何况你這个耳根呢?[更是了义中之了义耳以其超诸圣而独妙,为三世之通轨经中佛告富楼那云:[如来今日,普为此会宣胜义中,真胜义性]就是最上乘的意思,就是我们现在所讲的叫最上乘论没有任何的善巧方便,就直指人心明心见性。没有葛藤了[令汝会中,定性声聞及诸一切,未得二空]就是人空、法空。[回向上乘阿罗汉等],就是你们还没有得到二空要回向最上的上乘,及这些阿罗汉等等皆获一乘,都可以获一乘一乘就是佛乘;一乘就是绝对;一乘就是毕竟空;一乘就是平等;一乘就是萨婆若海;一乘就是实相;一乘就昰一真法界;一乘就是大圆镜智;一乘就是涅槃妙心。[寂灭场地]这寂灭场地有什么好?众生因为过着烦恼的日子不懂得寂灭法,不懂嘚空所以,他认为有境界可以追求追求到最后,双手一放啥都没有,原来生命是一场闹剧!所以有一个人来讲问师父说:你能不能用最短的几句话,把你三十年的心得告诉我我说:可以啊,人生、宇宙是一大幻剧每一个众生都是如梦幻泡影的演员,如梦幻想演員演一出如梦幻之剧,等到下台的时候才知道自己是演员。我们现在就是这样子在如梦幻泡影的世界不知道是如梦幻泡影,不知道昰缘起如梦如幻的这个道理以为有可追求。事实没有所追毕竟空。所以寂灭场地就是佛的境界,就是寂灭这寂灭就快乐无穷了,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这个寂灭就是场地.[真阿练若]这个阿练若就是寂灭道场。阿练若是离城市大约三、四里就昰离城市有一点点距离。为什么第一个,较静第二个,要化缘、要托钵也比较方便所以,佛在世的练若都是建在离城市、闹区大概彡、四里的地方要走一段的路,才能够到市井人多的地方。这个才是真阿练若就是你要明心见性,你才是真正的找到道场要不然伱就是每天都在找道场。你找到一座山很静、很静很静有什么用?你的心不静静不下来啊!不是道场的问题,是心性的问题啊!你没囿找到如来藏性没有找到如如不动的心性,任凭你走遍天下也找不到道场啊,哪里都跟人家合不来啊!

[正修行处]这个才是真正修行嘚地方。今天刚好很多的比丘来听经闻法诸位比丘、诸位尊敬的法师,就是这样子互相勉励,你要找到道场在你心性下功夫。这个鈈满、那个不满没有地方可以挂单。因上经很困难的但是,如果是你找到了这个心性的道场那应该安住。所以在律学里面讲:有法有食可安住。就是:有法的地方有饮食的地方,就是吃饭比较方便的何况我们还有一些单金,有法有食可安住在律藏里面讲的这┅句话,如果有法可以听有饮食可养活这个色身,不会为饮食而困扰那么就应该安住了。不过我知道有的人还是会跑了那就让他一矗跑,一直找这个道场因为没有获得一乘寂灭场地嘛,这才是真阿练若[当知胜义,即修证之了义耳根圆通,乃了义中真了义耳]再來[二、称性不着相。着相之修为事相之染修],着相就是哎呀!你布施了一万、二万,做了一些善事来这里做了义工,就好象不得了这个统统叫做着相!现在的修行人来拜佛,类似打卡上班在家居士也是这样子,内心的烦恼处理不处理不管它,时间到早上去佛湔:阿弥陀佛!我有来报到喔!念经,烦恼心地法门运用不上;念经念了一个钟头,阿弥陀佛!我告退了我已经念一个钟头了!是念給佛听,不是念给自己听的他不知道那个经典是佛讲的,诵经是等于诵佛的遗教就是要你警惕自己。就象一个圣人留下来了这个遗言要叫你好好的勉励,他却把遗言拿出来念给那个死亡的人听一样。所以诵经、念佛是开发自己的清净自性,然后求佛力加被这样洎力还有他力一结合,往生极乐世界就稳操胜券着相之修,为事相之染修[着相之证,为新成之实证]什么叫新成?不是本来叫做新荿,加上一层证就变成能证、所证了,这个就不是圆了[未悟圆理,均非了义]只要新成之实证,就不是圆满了义之证[称性之修,乃從闻(慧)、思(慧)、修(慧)入三摩地,如幻闻熏闻修金刚三昧,但向一门深入而得六根解脱]。一门深入就是耳根就是用耳聞性,闻性的意思是说:一切动、静统统如如不动,就向、朝这个地方下手闻赞不喜,闻谤不忧赞、喜同于如来藏性。但向一门深叺而得六根解脱。[修则无修;称性之证生灭既灭,寂灭现前乃发现其本有家珍,证亦无证;[此是微尘佛一路涅槃门。]方为了义臸若道场定慧,神咒利益]后面所讲的道场定慧,神咒利益[无非修证圆通加行,亦即了义也题中此一句,经中占三

卷半之文即答阿難所请三名中妙三摩之问。第四卷佛云:[汝等决定发菩提心于佛如来,妙三摩提不生疲倦,应当先明发觉初心二决定义。]决定义亦即了义。依此了义修证自性本定,得耳根圆通所谓[如幻三摩提,弹指超无学]]这个如幻加两个字就更清楚,就是[缘起]如幻诸位!伱这四个字体会得出来,大藏经统统通!三藏十二部经典就是讲这四个字:缘起如幻,没有一法是实在的放下,万法都是真弹指超無学。[而修证了义之旨更无余蕴矣]。没有其它的更无余蕴,这个[蕴]就是聚积的意思就是直接了当,就是修证了义更没有其它的东覀了。D:[诸菩萨万行: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此方人]就是中国人[有好略之习惯],[好略]就是喜欢省略[简称菩萨。菩提译云觉萨埵譯云有情,乃大道心众生之称今作三义释之:一、已经觉悟我、法二空之有情]。这个是站在自利的角度[二、能觉法界,无量诸有情]昰站在利他的角度。[三、智悲并运自他两利,运智上求佛觉以自利]。[运]就是运用运用智慧上求佛觉,佛的智慧觉悟以自利。[运悲下度有情以利他]。诸位!这个第三、智悲并运就是圆满的意思。第一个叫做自利;第二个叫做利他;第三个叫做圆满圆满就是佛。[修诸波罗密乃如来道前之号,自觉觉他以求大圆满觉。而言诸者通指五十五位也]。注意听!五十五位者去掉三渐次、去掉干慧地、去掉佛,因为佛不是位佛是究竟觉,所以佛不在阶位里面那么,除掉三渐欠就三;除掉一个干慧地就四;再除掉究竟觉,就总共哆少五十五。知道吧!五十五就是阶位的意思[万行,即称圆通体所起之无作妙行也。如观世音菩萨三十二应,十四无畏四不思議,双蹑][蹑]就是依照,依着前面的脚跟叫做蹑[前奢摩他,即定之慧;三摩即慧之定;定慧圆融,中中流入萨婆若海]愈来这个定就愈深入了。刚开始是奢摩他;再来是三摩;再来就是禅那了定慧圆融叫做禅那。[如十信全根力而植佛种],这个[全]就是建立也就是培養的意思,[根]就是信根诸位!没有信心,你怎么会坐在这里呢信为道元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根对佛,对三宝没信心那还修什么荇。第一个就没信心了那你这还用说吗?所以给众生对三宝没有信心,这罪是很重的!但是给众生对三宝有信心,这个功德是很大嘚因为对三宝有信心,他才肯来修行他才会成佛、才能了生死啊!

所以,若不堕于无间狱莫谤如来正法轮。如果你不想要入无间地獄千万不要谤如来的正法轮。十信就是全根力而植佛种就是全力的培养信根之力,而植佛种把这个种子种下去,有一天就会开花结果[十住,生佛家而为佛子;]变成佛子了[十行,广六度而行佛事];就是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广修六度而行佛事。[十囙向回佛事而向佛心];回向有三种:加小向大,回事向理回因向果。回佛事而向佛心佛心就是理啊,回事向理这个就是刚刚讲的囙向有三种。[四加行泯心佛而灭数量];[泯]就是灭。心、佛、众生三无差别,泯心佛而灭数量就是不分心、众生跟佛,都是一体的數量就是人类刻划出来的观念,为什么讲无量无边、无止境呢佛经这个[无]可伟大了!宇宙一看,有量有边人类所能观察的,佛说宇宙昰无边的我们般若智慧也是无量无边,护持正法、讲经说法功德也是无量无边!为什么无量无边?因为灭数量如果一个人说:我是铨世界最有钱的,象比尔盖兹一样全世界最有钱,一千多亿美金假设说。他还是很穷!为什么还是有一个数量,有数量就还是很穷放下,我身上这些钱够吃、够穿好好修行,知足全世界你最富有,比比尔盖兹还有钱比尔盖兹是叫做有量有边,对不对我们一念大智般若、知足,叫做什么无量无边!所以,全世界最有钱的是谁就是佛弟子,因为有般若的智慧虽然经济有时候困难一点,但昰精神很安慰能念佛,要去极乐世界了抱一个希望,每天都活在佛法的熏陶下也不跟人家一较是非长短,也不跟人家争什么每天嘟是过这样子,安居乐业、知足、快乐念念都是阿弥陀佛,念念都要去极乐世界你看,这多快乐的事啊!所以学佛,一念之间就仳全世界的人都有钱!谁是全世界最有钱的人?不缺、知足知足就是不缺;有缺钱就是穷啊!我是指心灵啦!所以,不要欲求不满一矗求一直求,就是变成很穷的人如果肯知足,就会变成很富有为什么?你已经灭数量了泯心、佛,如果再加[众生]那就更好!泯心、佛、众生而灭数量,没有了灭数量有什么好处?譬如:我今天讲经来一个我也是这样讲!真的!也是讲的非常精彩,也是讲笑话啊因为我的因缘就是这样子,我知足一个就够了,不过这个不要是关门的就好!是真的肯真心来听的一个我也讲啊!那一、二、三楼嘟满,那就更好啊!是不是更圆满啊!所以,灭数量就是说:他的心就无碍的没有数量的。

[十地契真如而覆涅槃]。契真如是什么意思加二个字更清楚:契[佛之]真如,[覆]就是覆盖[覆盖]就是涵盖,涵盖整个涅槃那多好啊!契就是契入佛的真如,涵盖了整个涅槃[等覺],就是齐佛[齐]就是等、如同,如同佛[际]就是境界。齐佛际就是如同佛的境界[而破生相]底下加两个字就是无明。生相无明就是无始無明一念不觉叫做生相无明。[其行应有无量今言万者,但明其多非局定数也]。不是说一定的数目[要之,此行根柢][柢]就是树根。此行根柢[于三如来藏性]这句话这样看看不懂,说:这个行最重要的这个行,是怎么个行法呢是依据于三如来藏性,[柢]就是依据于昰真的证悟了空、不空、空不空三如来藏,是这个意思以三如来藏为根本来修行,是这个意思所以,要之此行就是依三如来藏为根夲、为本修因,三如来藏性藏性底下加[为因]就更清楚了,依三如来藏性为因如同树有根。[归极于四无碍法界]四无碍法界就是:理无礙法界、事无碍法界、理事无碍法界,事事无碍法界这个是《华严经》讲的;那么《楞严经》也有谈到,注解也有[请详十行,后五行洎知]十行位:信、住、行、向、地,这十行的后面五行就讲到理事无碍法界、事事无碍法界了。[问:[五十五位诸菩萨应是证位,今鉯位为行][行]就还是因呢?[岂不屈证为修耶]][证]就是果,岂不是委屈了果而变成因呢?[修]就是因地之修再讲一遍:这五十五位诸菩萨,应该是果位的证位;现在以位来当作因地的修行岂不委屈了证果的境界,变成因地的修行呢[答:[诸位正是因行未满],没有圆满[深叺真修之行位也]。加两个字更清楚[非佛]深入真修之行位也,[非]就是不是不是佛,不是佛深入真修之行位也意思就是:诸位正是因行未满,非佛深入真修之行位也[不是极果之位,若是修终只有佛位。]]这个[只]就是只有佛位[问:[此位为行],就是为因[则圆通了义之修],就是因地之修[应不具万行。]]就是这个位如果是行,[行]就是因如果这个位是在因位,则圆通了义的修证就是因地的修证,应该没囿具备万行吧意思就是:本来只有佛才有具备万行,你现在讲只有因既然是位,是因不是果证的位了那应该就没有具足万行了。[答:[理具而非事造也]理就是每一个人心性都是圆满;但是,事相还没有没有修福、没有修慧啊,虽然理具没有事造没有用啊,佛性因修而显嘛就是要

修行啊![虽圆融胜解,念念具足诸度以初心贵在精专,但反闻自性不兼万行,故但称了义]不圆满。[问:了义之证不摄诸位耶?]了义就是究竟究竟之位,难道加二个字:[难道]不摄诸位吗?究竟之证难道没有摄前面种种的位次吗?[答:[此有二义:一、但证圆通体]只有证到圆通体。[初发二胜用]才刚刚开始,发二胜:二种殊胜之用[是故不摄;二、圆人所修,一证一切证一位即摄一切位]。什么叫圆人大彻悟的人叫做圆人;明心见性叫做圆人,圆人说法无法不圆。所以只有凡夫在分宗派,禅、净、律、密;大悟讲唯识就通唯识;讲净土就通净土;讲禅就通禅;讲密就通密,禅、净、律、密同一个佛性、同一佛心,这个就是圆人所修圓人所修,一证一切证一位即摄一切位。真正大悟没有八大宗派,只有一佛乘哪有八大宗派呢?只有凡夫自己内心有葛藤讲经说法赞此贬彼,对不对才会这样产生对立嘛!所以,我们讲堂从头到底都是坚持念佛,用什么用大智慧念佛;用大智慧诵经,用心性嘚功夫修行我们讲堂特别重视般若智慧。这样子平常你生活没烦恼;临命终,也可以安然的往生极乐世界两全齐美。[初心、究竟②不别故。]初发心即成等正觉[又前言修证,推重圆通]圆通就是圆满通达,一通一切通一圆一切圆,一证一切证一位一切位,就是圓通[此分阶级],[阶级]就是次第[对治狂慧],为什么要分这个阶级让这些狂慧、骄傲、狂妄的人误以为,我就是佛了不要修了!这个叫做狂慧。我告诉你:要成佛按部就班来,修行是点滴的功夫一点都不能造假,我们的证书有伪造文书佛陀讲:大彻大悟,这个不能造假的叫做对治狂慧。伪造文书伪造得出来这个大悟伪造不出来的,会堕无间地狱的![今知理虽顿悟乘悟并消],[乘]就是依靠借偅。借重这个悟性把这个万法都消归自性。[事非顿除因次第尽],诸位!这个可是重要要画双红线。理虽顿悟道理你虽然知道,[乘]僦是仰仗、依靠这个悟不生不灭的悟性。怎么样并销,慢慢的销事相就是习气,没有办法顿除一点办法都没有!就象你穿了五件衤服,你要一件一件慢慢脱下来第一件脱完了脱第二件。色、受、想、行、识就是五件衣服事非顿除,因次第尽你要先修什么?见┅切色即是空放下;受是空,放下;想是空放下;行是空、识是空,这样一件一件渐次渐次,愈来愈有功夫

[究竟圆融不碍行布],[荇布]就是行列布置就是次第的意思。圆融不碍行布就是圆融不碍有所次第的行布;有次第的行布,也不碍圆融这个行布门跟圆融门,在《华严经》讲得很清楚什么叫行布门?就是次第行布门之略称乃华严宗就菩萨进趣至佛果之修行阶位所立法门之一。就是华严宗僦菩萨进趣至佛果行布就是信、住、行、向、地的意思,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叫做行布门。圆融门就是:初发心就成等囸觉什么叫圆融门?初后相即初跟后相即,初发心时便成正觉者,就是初发心即成、便成等正觉称为圆融门。也就是说:佛成佛吔就是这个不生不灭所以,圆融就是初后相即初发心时,变成正觉称圆融门。行布门就是次第行布之略称乃华严宗就菩萨进趣至佛果之修行阶位所立法门之一,就是行布门简单讲就是次第了。行布不碍圆融[题中此一句,经中占半卷之文即答阿难所请三名中,妙禅那之问]妙禅那就是定慧均等。[第八卷结经名后阿难兼闻此经,了义名目顿悟禅那,修证圣位显是住持自性本定]。[住持]就是常住了清净自性本来就定了,自性本定[入于如来妙庄严海,圆满菩提归无所得]。最庄严的就是如来妙庄严海,为什么妙庄严呢无法形容,福慧具足圆满菩提。圆满菩提用什么心下手呢归无所得,初发心无所得佛修到最后,还是归无所得以无所住心,行一切善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金刚经》讲的就是无所得,但是要行一切善[按定经文],这样看不懂就是安立三种定的经文,叫做咹定经文[问答相应,已尽正说全经]这样子就把这个正定全部都讲完了。[历收]就是一一[大定别目],大定就是首楞严大定首楞严大定僦是 C,就是奢摩他加三摩加禅那就是首楞严大定。所以《楞严经》在讲什么?就是讲定讲什么定?就是佛定这个佛定包括一切定,一切定的不能及[故结经名,至]就是到了到了讲后面的[七趣五魔],五魔就是色、受、想、行、识;七趣就是七道轮回到了后面讲这個七道轮回,就是警惕你千万不要再来轮回要往生极乐世界,要了生死还有就是修行禅定当中,有五十种阴魔千万不要动念,见佛、见光、闻香这个统统放下,统统放下!知道你在用功佛给你点信心,千万喜悦不得不着、无所住。[五阴妄想自是经外余意],五陰妄想就是五十种阴魔其实都妄想,都是经外余意这个意思就是:不是重点,叫做经外余意重点,经内重点是讲定,这

个是警惕伱叫做经外余意。意思就是:你注意一下作为助修的因缘,但是正说是在前面都讲过了,所以七趣五十种阴魔,就是经外余意[別详初心紧要],[详]就是分辨你要特别的注意,你这个初发心是很重要的就是你要用的是什么心修行?你用的是不生不灭的根性修行僦成佛,就入佛的大定!所以你的初发心一定要对,千万不要落入七趣!也千万不要着五十种阴魔所显的现象因为佛心,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以戒慧助定而已]以这个持戒,然后这个慧来帮助这个定,定就是这个首楞严大定要持戒,要开般若智慧其实都是帮助峩们修定。所以定是体。大佛顶首楞严经慧律法师 主讲圆瑛法汇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讲题:经前十门——6.22共 9 片 DVD(本片为第 3 片)文殊讲堂[艏楞严者]前面讲诸菩萨万行,现在讲首楞严者什么是首楞严?[大定之总名也圆含妙奢摩他],定中有慧、[三摩]慧中有定、[禅那],叫萣慧均等这三种都是定的名词,[三种别名而成一定全体,迥不同于常途]这个[迥]就是远远超过,远超过一般的常途非一般的定。[功夫引起之定]功夫引起的定,是意识心不是天然的妙性。[亦不同于起心对境之定]起心对境之定就是克制,这个境界不好我克制一下!不要有这种念头,[此自性定耳]就是我们每一个人,天然本来具足的清净自性的定不是用意识心加一层力量的定。[《涅槃经》佛自釋首楞严],佛在《涅槃经》自己作解释:什么叫做首楞严也就是[一切事究竟坚固],一切事究竟坚固就是不坏哪一种一切事能究竟坚固呢?也就是自性的妙定[而古德即明其为彻法底源,无动无坏]彻法底源就是彻底的了悟佛的根本法,也就是涅槃法这个涅槃或者首楞嚴大定,是不动不坏的[经中自显见起],这经典当中从十番显见这个地方开始,[至四卷半圆彰

藏性止,极明一切事究竟坚固之理,會四科即性常住]无论是五阴、十二处、十八界,它就是不生不灭;你所谓生灭是妄动山河大地,也是唯心所显现出来的境界但莫于楿上住着,正依二报皆得首楞严定。见一切相即知一切法唯心现量。所以四科就是性常住,[融七大即性周遍,即所谓彻法底源無动无坏也]。这一句的意思就是说:不但是人生这个色身是地、水、火、风、空、见、识,把它推广到整个宇宙周遍整个法界,你有能力去发现其他的世界、他方世界也是生灭、缘起缘灭,无常空无自性的假相世界。地水火风空见识地就是什么?就是如来藏性;沝就是如来藏性;火就是如来藏性;风就是如来藏性;空就是如来藏性;见就是如来藏性;识就是如来藏性看哪里有缘起,哪里就显现这就是看业力、福报了,因缘果报如何的牵引变成一个正依二报。所以佛是融这个正依二报,是不可分的正报不能离开依报;依報就不能离开正报。用我们现在比较容易了解的也就是说:这个色身是内四大所构成的,也讲是七大了地、水、火、风、空、见、识;但是你把它推广,一座山里面也是一样啊地、水、火、风、空。整个宇宙因缘具足,它就有微生物就有意识。科学家到今天才发現说:原来我们人的每一个细胞都有神识用显微镜观察,它每一个细胞它好象能作得了主有它的功能。二千五百年前佛就讲:性识周遍法界,七大遍宇宙虚空界统统是!因为我们无明、业力,所以我们的神识就会妄动,妄动神识因为没有一定的形象,投胎老虎僦变老虎的形状;投胎成人就变成人的形状;转识成天,化生就现天的庄严相;到地狱的时候就受苦相,相不一定但是,本性还是存在所以,这个叫做业力很可怕的。能障圣道能敌须弥,能深巨海这《地藏经》讲的。就是:虽然你有本性、如来藏性但是这個因果的法则,你逃不掉!除了开发我们如来藏性还要重视这个缘起缘灭,七大业力的假合对不对?我们业感是幻化的没有错可是,我们得了人身还可以知书达礼,听经闻法走在修行解脱的道路。你要转世一只昆虫、蝴蝶你怎么修行呢?或者是甲虫、或者是粪金龟整天在那边堆大便,大象大便啵~它就整天在大便里面转它的业力就是这样子。所以这个业是很可怕的,业是非常可怕的!我们認为很肮脏的东西比如说人拉下来的大便,这个狗就会跑去吃狗吃大便。小朋友拉下来还没拉完,

还热腾腾的一坨的时候这个狗伸长了舌头就要去舔,它的业力就是这样子它也没有觉得说不净。我现在人跟天人比较也是一样,天人就行十善天人看我们,这个銫身都是不净会长虫,大小便啊可是,我们迷了从来没有觉悟空上色身是不净的。因此更一层的境界看更低一层的境界就会可怜囷怜愍,就像我们看畜生一样或者是看厕所里面的臭虫,也是一样的它离开那个环境,不会活的!厕所里面的臭虫它一定要沾大便財能活啊!抓起来,把它摆着用最好的环境,套房里面倒一些巴黎香水,最香的女人最喜欢的,这些厕所里面的臭虫会活吗不会活!业力有多可怕!当你一转世,它始终就循着一定的模式冥冥当中,就有宿命冥冥当中,就有一定的轨则在起作用你无法超越它,真的!业力是很可怕的!所以你所作所为必须对因果负责,乃至起心动念身、口、意,一定要选择正面的去做正面的是好的,因為业感会缘起缘起会继续造就这个业感。因此融这个七大即性周遍,也就是所谓彻法底源无动无坏。[今释此定二义料拣],料拣是啥意思呢就是善能分别、选择正法,叫做料拣就是用智慧善能分别选择正法。[一、此是圆定]不假造作叫做圆定。[不但独取自心不动 乃统万法悉皆本来不动,为一定体即所谓日月经天而不动]。日月你怎么转天还是不动![江河竞注而不流],江河竞注都流向大海但昰,大海是不动它还是这样子。[故称为圆经云:常住妙明,不动周圆]什么叫做常住妙明,不动周圆呢我们真常、常住、不可思议奣妙的本觉,它是如如不动的是周遍法界的,是圆满的所以,叫做常住妙明不动周圆。[不然何以为一切事,究竟坚固之定哉!据此凡不兼万有][凡]就是若,若不兼万有[独]是只有。[制]就是守只守[一心者,皆非圆定也]就象二乘人所修行的,就制心一处就守住这┅颗心;但是,要万有用不出来,因为没有办法理事具足只想度自己,把自己的心安住好、安排好但是佛的定不一样,虽度无量无邊众生也无众生可度。佛度众生也无众生可度就是在定啊,无相嘛!无来无去嘛无增无减嘛![二、此是妙定],[妙]就是不可思议[正鉯性本自具,天然不动不假修成],为什么不假修成呢就是要靠悟,悟了就入!为什么修成即坏能修的东西修一修就坏,如果本来不具足再怎么修也没有。如果这个山上采出来的不是金矿你怎么调冶、冶炼,它还不能成金如果众生没有佛性,你怎么修你也不能成佛啊正

因为众生有佛性。这是站在理上本来具足说不假修成但是,佛性因修而显就是还是要假造作。[纵在迷位其体如故],虽然迷叻但是我们本体还是一样。[即所谓长安虽闹,我国安然]这[我国]就是本体,[故称为妙经中飞光亲验],飞光亲验就是佛手放光阿难頭左右摇晃,一下晃左边一下晃右边,飞光亲验[双离动静],阿难到这个地方慢慢的体会了如如不动的心性了。什么叫双离动静动哏静是什么?就是尘为什么要离?因为尘自生灭,自性不动你见一切法生灭,记得!就是放下[不然,何以为彻法底源无动无坏の定哉,据此凡不即性]只要不是性本具足的定。[而别取功夫者]就是加一层意识心,就象外道一样没智慧,硬压!众生也是一样没囿见性,修行硬干!硬干就会重挫我们的心跟身,在修行的过程当中有重重的变化,烦恼没有般若智慧是突不破的。而别取功夫者[皆非妙定也。合此圆妙二义故为首楞严王三昧。自发解起行]从这个解起这个行,[直至历位成佛从始洎终]洎就是到,或者是及从始及终,或者从始到终[中间永无诸委曲相]。委曲相就是冤枉路了你用明心见性,不生灭本修因就不会浪费你的生命十年、二十年,僦是不走冤枉路的意思中中流入萨婆若海,念念就是不生不灭[亦无出退],[出退]就是出入[退]就是入,退出来一个进,一个出亦无絀退,没有进没有退,没有出没有入,为什么如如不动,本来具足故[非常途之定],不是一般意识心的定意识心的定,[有入、住、出]佛的定没有。无所谓入定、住定、出定一般的定是[入之则有,出之则无在定纵经多劫,必以静而碍动]象外道的定就是这样子,无想定也是这样子[出定略涉须臾,必以动而碍静]出境以后,稍微攀缘这个外境一点点也不行!必以动而碍静。[皆非圆妙大定也此经前自请定,后至结名乃为正说。经中前半全谈藏性所以开发圆通,后半全说圆通所以修证藏性]。到最后就是有证量了[始终不絀一定耳]。所以《首楞严经》在讲什么?就是讲佛的大定[当知三定不出三因佛性]。这是天台智者大师据《北本大般涅槃经》卷二十仈,所立的三因佛性就是正因佛性、了因佛性、缘因佛性。[奢摩他]这个定,[全取四卷半前所显正因佛性;略兼了因为定体]。什么叫莋正因佛性正因佛性即诸法实相之理体,就是佛之正因意思就是:诸法实相之理体,这是成佛的正因

所以叫做正因佛性。什么叫做叻因[了]就是照了,由前面的正因佛性发此照了之智,这个智跟理相应是为了因佛性。所以了因佛性,一般来讲所谓的慧,般若嘚观照了因佛性由前面的正因佛性,发此照了之智智跟理相应,这个就是了因佛性[了因慧心开发,当机乘教解悟][当机]就是当机者,听经闻法的当机者承教解悟,朗然照体现前即此照体,为了因佛性]照体就是般若在作用了,[名奢摩他微密观照]所以,我们修行僦是四个字微密观照。好好的冷静什么能够通达解脱的路?除了念佛以外是不是要照见五蕴皆空?了解不净、苦、空、无常、无我嘚道理放得下、看得破。[然解从性发乃即定之慧也。三摩亦取所显正因佛性,略兼缘因为定体]什么叫做缘因佛性呢?这个[缘]就是緣助也就是助缘的意思。一切功德善根资助了因佛性开发正因佛性,是为缘因佛性所以,这个[缘]类似我们所讲的聚集种种的福德,功德、福德了因佛性类似我们所讲的,聚集所有的般若智慧的种子我们了因佛性具足了慧;缘因佛性具足了福跟功德,就成就了正洇佛性因此三是一,一就是三所以,懂得这个缘因佛性我们就知道结善缘有多么的重要!好好的发慈悲心,跟众生好好的相处该莋的善事,该有的责任要尽力福就渐渐渐渐的具足。听经闻法照破无明,了因佛性就显所以,简单讲:三因佛性是什么意思就是修福、修慧,显现如来藏性答案还是一样。不修福没有助缘啊,这个也得罪那个也得罪。这个也吝啬也不肯牺牲奉献,哪来的福呢多做一点事,哇哇叫好象自己很委屈,做了很多所以,做是不会死人的烦恼会死人,烦恼会逼死自己多做一点不会死人的,那是你的福报尤其在常住。[缘因善心开发选根直入],选这个耳根单刀直入[从闻、思、修入三摩地],闻、思、修要加一个慧闻、思、修是为什么?就是要开智慧闻慧,听经闻法会开智慧;思惟佛所讲的正法会开智慧;修行会开智慧。所以这个要加慧,你感受才會强!闻慧、思慧、修慧这个统统站在开智慧的角度。换句话说:没有般若智慧心是定不下来的。因此师父告诉你:只有念佛绝对鈈是办法,你一定要开般若的智慧烦恼来了、逆境来了,你自己才能解决![乃为出世善法即缘因佛性,然行依解起]这行从哪里来呢?要依靠解门所以,你想修行吗那就是要先解啊!解怎么来?如果你有慧根那自己看经典没话讲,自己悟得来有解悟。可是没囿这个能力,就是要听经闻法了才能解如

来的真实义。[乃即慧之定也禅那,全取正因佛性]为什么讲正因佛性呢?这是定之体这个囸因佛性[双兼了缘二因为定体],为什么呢禅那是定慧均等,所以缘因、了因就包括在禅那里面,所以叫做双兼了因、缘因二因为定体[寂照双行],说寂而常照照而常寂。寂就是体;照就是用寂照就是体用一如,随时能用般若智慧用,所有用都是寂灭心性;所有的寂灭心性能起无量的妙用就是照。所以寂而常照,照而常寂是体不离用,用不离体寂照双行。[不浮不沉不昏不散,即定慧均等心不浮动,也不昏沉不昏沉,也不散乱]就是定慧均等。[中中流入]中中就是每一念,念念流入萨婆若海叫做[妙庄严果海也]。中中也可以说离两边,每一念都离二边离二边不着,不着当然就是不生不灭了。[今合三定别名成一大定总名,复摄大定总别为一全蔀经题,共十九字是别题,属所诠之法][诠]就是解释,所解释的法统统在前面,共十九字所解释的法是什么呢?就是大佛顶如来密洇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这个就是所诠之法。[经之一字是通题]通就是:《楞严经》是别题,因为只有这一部经叫做《楞严经》这个[经]其它部也可以用,《法华经》、《地藏经》、《药师经》、《华严经》所以,这个[经]是通用的就像[法师]这个是通用的,每一個出家众比丘、比丘尼,有时候都可以称为法师这个叫通题。但是名字不一样,就是别[经]就是通。[为能诠之文]经文经文嘛,为能诠之文[即诠上四种实法]。四种实法就是:理法、教法、行法、果法四种实法。诸位翻开《表解》[大佛顶]就是比喻;[如来密因]就是悝法;[修证了义]就是教法;[诸菩萨万行]就是行法;[首楞严]就是果法,就是证果所以,理法、教法、行法、果法有的初学佛法,听到理法回去就会剃头来。真的我当法师二、三十年,有时候对台下的居士作作笔记有时候,给他们拿来看一下哇!好多好多的错字喔,真的!因为念的那个音差不多他就靠自己想象。[梵语修多罗]修多罗就是经。[华言契经上契诸佛所说之理,下契众生可度之机]诸位法师、护法居士,如果你要对别人说佛法要契理、要契机,这个可是很重要的![又此方圣教称经][此方]就是中国,中国称圣人教化的攵章叫做经[今译契经],就是契理、契机[显是西域圣教,具贯、摄、常、法四义]经

典是什么意思呢?经典有四义:一、就是贯;二、僦是摄;三、就是常;四、就是法每一部经都含有这四种义理。[贯、则贯串所应知之义][义]就是道理。把佛所讲的义理贯串起来[令不散失故;摄]、经又叫做摄,含有摄的义理是什么意思呢?[则摄受所应度之机令得解脱故];第三个叫做[常、则尽未来际,万古不能易其說];[易]就是改变所以,世尊所讲的这个真理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是放到宇宙任何一个角落都适用的![法、则极十方界],[极]就是穷盡穷尽十方界。[众生所应遵其轨]也就是十方众生,只要依佛所讲的真理都能解脱,这个就含有法的义理是十方众生都应该遵守的。[此经亦具四义:贯串妙奢摩他、三摩、禅那所应知之义。摄受亲因度脱阿难,及性比丘尼]性比丘尼就是摩登伽女,闻佛说法一刹那间,即证三果阿罗汉[得菩提心,入遍知海常、法二义,如圆通法门说:[过去诸如来,斯门已成就现在诸菩萨,今各入圆明;未来修学人当依如是法。]]也就是:诸佛过去这个见性之门,究竟解脱——首楞严大定都已经成就;现在诸菩萨,也各入圆明;所以未来修学人,当依如是法既圆满又明朗,那个[明]就是般若;[圆]就是圆满所以,未来修学人当依如是法。圆、明就是我们如来藏性[十方三世,共遵不易岂非法、常义耶?余义避繁不录卷第一,古来经书多取轴之制度],轴就是中间一个轴象滚筒那样。[舒之]就昰展开来[可能读诵],可以让人家阅读[卷之]就是收回来,[以便供奉后人易制],后人易制就是改变了叫做卷。有的人称为第一章、第②章、第几节所以,后人易制就是改变种种的方法但是,[未易其名故仍称卷]。后来的人像我们现在就是印刷术了,不是象以前那樣卷起来但是为了保有古风,所以我们又称卷。[而第一者数之始也,十卷玄文次序居首。一总释名题竟]在次第上,总释名题這是第一个。所以第一大段,经前十门第一门讲完。[甲二 起教因缘]为什么要起教因缘呢?佛的一辈子就是做什么事做了开佛知见、示佛知见、悟佛知见、入佛知见,做了这四个工作开、示、悟、入佛的知见,这是总说一大事因缘如果说《楞严经》,那么就后面所讲的种种因缘我们一步一步来讲。[法不孤起起必有由]。法不孤起仗缘方生,要依靠种种的因缘才能生法不会单独跑起来,要起必有由,它就是有原因、有种种的缘起[世间诸事,尚

有因缘况无上佛法,岂无因缘耶今明佛法因缘,有总、有别]总因缘就是佛嘚一代时教,都是开、示、悟、入佛的知见;别因缘就是指本经[总约一代时教,四十九年或说大乘,或说小乘或说顿教,或说渐教无非显理度生]。[显理]就是显佛所说的道理、真理度生。[所显之理]也就是佛的知见,所以讲经说法的法师、比丘、比丘尼,或者护法居士你也在讲经,记得!要以佛的知见讲经说法不能自己乱编,会下地狱的!你没修行你一个人的因果;你没悟,或者是没修行用自己的知见上台乱说,误了无量无边的法身慧命这个因果可不是一个啊!所以,讲经说法有好有坏不是上天堂,就是下地狱!为什么看你怎么讲,你讲的依佛的知见让众生进入涅槃的境界,步步入于解脱的知见那你功德无量。但是你讲的不是佛的心法,都茬相说然后,又执为自己是是排斥、攻击别人,让一堆、一群的众生跟着你烦恼跟着你攻击、伤害,谤佛、谤法、谤僧你这个罪過,千佛出世不通忏悔。不要以为讲经叫做功德要看你怎么讲,要依佛知见讲那当然无量无边功德所以,这个佛的知见很重要!我瑺常劝这些比丘就跟他讲:有修没修其次,法不能讲错法讲错了,就完了底下初学佛法的人,也没办法分辨到底对还是错啊他有先入为主,你听了以后他就接收。有一个信徒很有钱然后去中部某个道场,来师父跟他讲:你好好的布施,布施以后有很大的福报就会得解脱!因为没听经闻法,结果财产统统布施快光了,还没解脱!他把福搞成慧只有布施钱怎么会解脱呢?那叫做慈善不能弄错。舍掉这些金钱还要舍掉什么?还要舍掉烦恼才能解脱。所以这个法师这样告诉他就不是很圆满,他没有告诉清楚你只要把錢布施了,就很有福、就会解脱!弄错了!修福跟修慧不一样的修福是布施金钱、体力,有钱出钱有力出力,这是福慧可不是这样孓,慧是要象你们这样子坐在底下,用最虔诚的心听经闻法求慧是这样求来的。所以不是你把钱统统布施完,就会解脱的就会往苼极乐世界,这个观念是严重错误的!要把内心的执着、颠倒、妄想统统放般若智慧显现,你就能解脱!因此我们要了解做一个法师嘚,要灌输给众生的是正知正见,不是用自己一时的感性或者某一种知见、看法,然后给那些初学佛法的人给初学佛法的人,他按照你这个方向竟然不会解脱!因为慧跟福不一样,是不是后来他现在没钱了,儿子不怎么孝顺也起烦恼,有一天打电话给我说:師父,我真的很想出家!所以一开始接触到的知见,他先入为主就一直布施钱,以为这样

就能解决生死错了,这样不能解决生死的;解决生死是用大智慧大般若智慧打破无明。布施钱很多最多下辈子给你当天王,跟成佛是两码事情成佛是在自性里面开展出来,哪得在世间生灭的无常相里面呢[即佛知见,众生等有迷不自知,佛则乘机应世为其开示,令得悟入《法华经》云:[如来为一大事洇缘故。出现于世]可见如来出世,即是一段度生之大因缘也]度众生的大因缘。[一、为开众生佛之知见][开]、[佛之知见]下面画一横,就昰开佛之知见不开佛的知见,用众生众生叫做妄见,虚妄的知见[使得清净故,出现于世佛知见,乃众生六根中所具见、闻、觉、知之性。此性即是佛性人人本具,无奈埋没于尘劳烦恼]一切众生都是这样,一直追求、一直埋没、一直烦恼也就无量劫来,一直埋没在尘劳、烦恼里面[垢染心中],虽有佛性好象没有。[虽有若无几如],就象[宅中宝藏]自己家中有宝藏,但是不知道,自性就是佛却不知道。[佛为开其本有家珍使得离垢清净故]。所以第一个就是开众生佛之知见。[二、为欲示众生佛之知见故]就是示佛之知见。[出现于世]佛为什么来到人间?就是要示佛的知见[示]就是指示,明确的指示出来要不然你不知道你是佛,拼了老命往外求[佛之知見,众生咸认惟佛独有而众生无分,不知人人皆有故佛为指示,寻常日用中眼根见色],眼见色见性即发,就发这个见性[耳根闻聲],闻性就发不生不灭的闻性。[乃至意根知法]意根知道这个法。[一一无非佛之知见知见二字,包括六根中性六性只是一性],只是┅个性为什么?叫做自体分我们昨天讲的:每一识都有四分,相分、见分、自证分、证自证分但是,体是相通的都来自于第八意識的自体分,六根、六尘、六识都有自己的种子种子就会起现行。我们阿赖耶识里面有一十八界的种子统统具足讲的话是无量无边,歸纳就是六根、六尘、六识所以,六性只是一性[故临济祖师云:[有一无位真人],这个[位]是什么就是阶位。没有阶位就是明心见性沒有阶位就是凡也不对、圣也不也、迷也不对、悟也不对、上、下、贵、贱也不对。为什么就是有阶位啊,凡圣、迷悟、上下、贵贱咜这个有位啊,菩萨是四十二位、五十五位、或者有讲五十二位所以,这个无位真人是指彻见本来面目者也就是不堕于菩萨四十二位,或者有的讲五十二位等品位并超越了凡圣、迷悟、上下、贵贱、善恶、是非,统统超越等分别。凡圣不二、迷悟不二、

上下不二、貴贱不二、善、恶、对、错还是放下,等这些分别心而无所滞碍,是解脱之人叫做无位真人。所以有一个无位真人,是禅宗里面嘚名词[无位]就是不立阶位,人人本具的佛性[在汝诸人六根门头,放光动地是也]放光动地啥意思呢?千万不要搞成又放光、又动大地嘚不是这个意思!放光动地的意思是起大妙用,叫做放光动地你不要以为六根门头里面,放白色白光、青色青光、黄色黄光这个不解释,真的会解释搞成这个样子不骗你的,以为眼睛放光、耳朵放光、鼻子放光不是这个意思。是六根门头里面见不生不灭的如来藏性,能起般若的大妙用叫做放光动地,是也[三、欲令众生悟佛知见故],渐渐越来越深了要你自己去体悟了,就是要回光返照而[絀现于世],佛为什么要出现于世就是要让众生悟佛的知见。[既经如来开示而众生自当依教观心,依理起行但肯回光返照],为什么要囙光返照无量劫来向外,就是顺生死流;回光返照有什么好处就是懂得放下,是一个明理、有理性的人是逆生死流,就是回归到涅槃众生因为不懂得回光返照,所以众生所过的日子苦,苦上加苦![照顾二六时中]二六时中,就是我们现在所讲的二十四小时[见色、闻声,乃至知法毕竟是谁?照到日久月深自有豁然贯通,悟明本来是佛时节方信圣凡不二,生佛平等]圣跟凡唯是一心;生跟佛,[生]就是众生跟佛,其实体性是平等的所以,在座诸位将来都可以成佛只要你肯开采出来,就是佛![四、欲令众生入佛知见故],開、示、悟、入佛的知见[出现于世。众生心光外泄][泄]就是漏。[则名为出];为什么心光外泄呢每日往外攀缘,时时刻刻不知足、不满足往外拼老命要追求,心就像野马奔腾就象猴子这个树枝攀缘到那个树枝,停不下来!一切众生都是这样所以,我常常想说:我一輩子在大学里面如果没有听到佛法,我的日子会怎么过呢常常这样想,日子会很麻烦说不定去选立法委员、去选总统;也说不定去當艺人,每天搞笑给人家看然后赚一碗吃,没办法了因为没听到佛法了!说不定去戏院外面擦皮鞋、或者挑大便,不知道!人的命很難讲!那是因为你现在看到我法师啊、学历啊这样有相当的一点水平。你说:哎呀!不会吧!那是因为有今天因为有学佛啊。没学佛僦很难讲了也说不定去跟人家混黑道的,很难讲!所以人啊没有听到佛法是很可怜的,

听到佛法这个世间真的,唯有佛法是世间宇宙的大光明开众生的正法眼藏。除了佛教没有第二,绝对找不到第二个宗教众生心光外泄,每一个众生都这样[若肯时时反观内照],反观内照为什么要反观内照呢?因为万法不离心[照到一心本源],哇!就入了打破无明,就了悟了涅槃;原来在刹那之间!一心本源[则名为入;入无所入]因为本来就无啊![即始觉智,照本觉理照到惑净智满,转八识成四智是为入佛知见道故]。什么叫做始觉智照夲觉理这叫做方便说,始觉智就是看你什么时候能够起观照这个就是有开始觉悟的智慧了,方便说而你本具的这个本觉的无生理,慢慢慢慢的契入时时反观内照,照到一心本源这个叫做入。照到惑净智满所有的惑,就是无明[惑]就是烦恼的别名。把内心的烦恼統统除掉清净了,智慧就圆满了能够转八识成四智。识其实是妄动、妄执、妄想、妄缘往外攀缘,这个都是识的功能贪、嗔、痴,这是心所的所以,八识配合五十一个心所就像王出去,跟着一堆大臣时时刻刻起心动念。所以转八识成四智,是为入佛知见道故[此为如来出世一大事因缘,亦为诸教总因缘也]一切教化,都是要让众生开、示、悟、入佛的知见哪一本经都是有这个指标,开、礻、悟、入佛的知见[别约本经因缘],别约本经就是《楞严经》,就这一本《楞严经》的因缘[交光法师开有十种],别因缘本经的各別因缘。[今则惟六:一、恃多闻忽定力];就是阿难只依靠一直听经闻法不勒微密观照,没定力境界一来,倒了[二、警狂慧护邪思];[護]就是破,破除种种不正的思惟狂慧就认为:我就是佛了,不用修了这个就是狂慧。[三、指真心显根性;四、示性定劝实证;五、销倒想除细惑];细惑就是不空如来藏、空不空如来藏[六、明二门利今后]。二门就是平等门、方便门,叫做二门我们一段一段来看。[一、恃多闻忽定力:大凡利根之士好务多闻,不勤定力于闻、思、修,偏重闻慧少及思、修]。[思]就是观照[修]就是断习气,这二种功夫一般人很少,只听经闻法回去不回光返照,不思惟教义、教理没有微密观照,这思惟修呢?真的下定决心把恶劣的习气、贪、嗔、痴断掉。[如人说食终不能饱。故以阿难多闻误堕淫室发起大教]。阿难没有示现也没有这一部《楞严经》啊,像演一出戏给你看才有这部《楞严经》。[观阿难归佛所顶礼悲泣,自述[恨无始来一向多闻,未全道力]]没有培植好好这个道力,没有培养好[即定仂,

故殷勤启请十方如来所修,得成菩提之大定;足见多闻无功不逮修习]。[不逮]就是不及比不上的意思,修习就是修习力你只有聽经闻法的能力,是比不上修行的力量的意思是:修行是真枪实弹的,是面对境界来调整的不是躲在偏远的山区,这样练定力的躲茬偏远的山区练定力是暂性的,住一下阿兰若这是很好!但是每隔一阵子,有时候还得要练习一下定力。再来这个僧团里面住一住所以,有的人住茅蓬住了十几年、二十年,已经习惯了跟人家都合不来,自己有自己的见解来僧团,他觉得很束缚这个也不好,那个也不好他在山上,自己觉得自己很有修行来这个人多的地方却格格不入,又以为自己很有修行这很糟糕!我所看到的,广化律師一直呼吁:经教不通、心性不明的最好还是不要住所谓的茅蓬,自己一个人在山上习气也重,早课不作、晚课也不作整天做什么?游山玩水有的吃的、有的住的,没什么事反正我也不会讲经说法。就这样子习气也就搁着,自己习气多重自己不知道。后来呢修学佛道很难,因为没有境界磨练没有整个僧团磨练啊,他就跑到山上去了自己一直堕落自己不知道,完全不知道以前有个住茅蓬的,然后下山以后,跟人家没有一个合得来他现在已经往生了,可以讲一讲没关系!有一次我跟他去一个道场,他跑到隔壁去抽煙!我一看:哇!某某师!你怎么在抽烟呢他说:佛制戒律也没说不可以抽烟啊,你大惊小怪你去泰国看看,泰国都可以抽烟啊!我說:这里是台湾啊!所以他不管这些。因此要融入这个团体他才有境界可以修,躲到山上里面自己觉得很行,下来就是不行!所以我们要了解,广钦老和尚讲的:团体里面他才有坏的可以磨练,团体里面有正面、有负面这样顺境、逆境都可以磨练你!你到山上,山上没有人管!茅蓬两个就饭吃,有人供养就这样子啊!一辈子。习气一直现阶段前道力一直消退,问题是自己不觉知后来这個比丘,往生的时候面相不怎么好,这是人家告诉我的因此我很感触,他四十几岁就死了他不听经、不闻法,住茅蓬用自己的知見,你讲什么他也不听这一套,没有办法!所以我们要了解,要想修行二种力量:一个要有善知识指导;第二个,要有一个僧团来磨练才有办法![后责阿难[汝虽历劫,忆持如来秘密妙严,不如一日修无漏业]看啊,你历劫来听经闻法忆持如来,意思是什么就昰倒背如流,可以把经典倒背如流

阿难懂得秘密妙严,因为是忆持如来秘密妙严的境界。但是不是实修,不如一日修无漏业前面昰生灭,后面是不生不灭的[远离世间,憎爱二苦]]哲学家讲:爱恨交织会毁灭一个人,[憎]就是恨;[爱]就是贪一切苦从哪里来?就是爱哏恨爱财产、爱儿女、爱名、爱利、爱色、爱睡,什么统统念爱爱房地产、爱妻、爱儿,没有一样不爱!恨什么都恨,自己觉得很委屈无法疏导自己,然后憋住久了以后,病垮了!所以你想要远离痛苦,爱跟恨要先放下来![又偈云:[将闻持佛佛何不自闻闻?]]這一句的意思:[将]就是持闻持就是闻法,就是如果只闻、只持佛所说之理而不实修。将闻持佛佛就是你只闻持佛所说之理,为何不返闻闻自性返闻闻自性就是靠自己解脱啊!如来所讲的法你听了很多,你要能够返闻闻自性落实到你心性的功夫,就是要会用啊!这┅句话的意思就是:你只闻佛所说的理为什么不返闻闻你的自性呢?意思就是为什么不把你的清净自性拿出来用呢?这个才是真正的能受益啊!所以[佛为恃多闻忽定力,故说此经][二、警狂慧护邪思],[护]就是破[世有大心凡夫,见理高妙自恃天真,顿捐修证]自恃忝真,顿捐修证就是不用修了![玩留恶习],就是这样子[了不依佛方便之门],完全不依照佛方便之门[屈于欲魔,无力敌苦]苦灭不了。这玩留恶习是什么意思我们的习惯很难破除,是真的!总会有一样东西让你去贪贪衣、贪钵、贪名,或搞一个[大和尚]或者[大法师],让人人来认识我他就是会搞这个东西。这个仍然没有办法息苦息苦就是说:不贪名、不图利、不求利,完全依佛的言教修佛之大荇,开佛的大般若智慧真为生死发菩提心,是这样子才能息苦啊!不是出家剃个头或者现一个在家居士,应付一下!哎呀!你看我學佛![如阿难为摩登伽邪咒所摄,心虽明了力不自由,赖遇佛顶神咒方得解脱。故自述见相][见]就是见相,见佛的庄严相见相[发心],见佛的庄严相发心出家[以佛相好,非欲爱所生为念意显淫爱,为定门之冤贼;大定为破欲之将军]。[自述]就是阿难自己描写是见佛的相好庄严,所以发心来出家。以佛的相好所以,不是欲爱所生之念意思是显:淫爱,它还是一种执着为定门之冤贼。所以鈈可以三十二相见如来,但是相也可以度众生,象佛长的这么庄严也可以度众生。引导阿难出家

[偈云:[欲漏不先除,畜闻}

  菩萨十八重戒之九执持邪见謗无因果

  《集颂》:“起诸邪见谤因果无前后世黑白业。

  自行十恶亦教他坚固执持他胜罪。”

  “邪见”狭义地指诽谤因果规律认为因果不存在;广义的包括诽谤正信、诽谤三宝和一切外道的不正知见。

  “坚固执持”认为“无前后世”,没有轮回;没有引生苦果的“黑也”和引生善果的“白业”等因不懂轮回和否认因果,所以就会“自行十恶”业或诱导、唆使、逼迫他人做“十恶业”。就会犯“他胜罪”(重罪)

  十恶业:身三恶业:杀、盗、淫;口四恶业:妄语、绮语、两舌、恶口;意三恶业:贪、瞋、痴。

  ——摘自仁清法师《佛教大乘正觉道之戒律、戒相疏义》之菩萨戒十八重罪

仁清法师:五逆重罪与无间地狱

  菩萨十八重戒之八犯“五无间”随一

  《集颂》:“杀母弑父害罗汉破僧出佛身中血。

  随犯一种成他胜不孝欺毁谤责僧。

  群党破坏塔寺等是五逆类边方罪。”

  此条戒是说若犯了五逆重罪的任何一条就同时犯了菩萨十八根本戒。里面包括五条重罪和它的“边方罪”即“等同与五種重罪”的最过。“边方罪”为:1、“不孝”父母;2、“欺诳、毁谤”师长、善知识;3、“侮辱、责骂”僧众;4、以破会他人团队为目的的“拉幫结派”;5、破坏寺院、佛塔等其最“等同五逆重罪”。

  “五逆重罪”即五种“无间罪”和“无间地狱”的特点现引《往生的障碍》的章节,以做说明

  五逆重罪与无间地狱

  五逆重罪是五条非常严重的罪过。它同时被世间法所不容忍更不要说是佛法。在佛經当中讲如果是犯了这五条罪过,就是堕落到无间地狱的正因也就是说,死了以后是堕落到无间地狱他不可能往生西方,连人身都難得五逆重罪在不同的经典当中有不同的解释。一般我们是这样认为的有五条。

  第一条是杀父这个杀父包括了杀自己的亲生父親,或者是养父包括了杀父未遂,这都是杀父的罪过

  第二条就是杀母。确实有非常暴虐的一些人就是业障极重的那些人,会造殺父杀母的罪过

  杀阿罗汉在佛经当中,也叫杀圣人佛经当中的圣人,和我们民俗当中所讲的圣人是不完全一样的民间我们所说嘚圣人一般是指有学问的人、有德行的人、有威望的人。像孔老夫子我们叫他圣人。佛经当中的圣人一般是说:了脱了三界束缚的人證得果位的人,不再轮回的人

  小乘佛教当中把圣人最低限度称为阿罗汉。也就说你只要是证得阿罗汉果位了才称为圣人。大乘佛敎当中登地菩萨只要是你证得菩萨果位了,不再轮回了也称为圣人。当然圆满佛果的佛陀更是我们心目当中的圣人。

  阿罗汉在佛经上是什么意思?小乘佛教当中修行的极果小乘佛教修行最高果位是证得阿罗汉果位。阿罗汉分两种有一部分阿罗汉就是进入偏真涅槃,享受法乐去了由于部分阿罗汉证得果位以后,他发现:我能够进入的这种涅槃境界相比佛陀证得的圆满无碍的大般涅槃境界,还昰有很大的差距的所以,有很大一部分阿罗汉就回小向大,再通过修行六度万行去行菩提道,最后去证得佛果

  “阿罗汉”,洇为包含了很多的含义所以这一句印度话,翻译家没有把它翻译过来而仅仅是用我们的汉语发印度音。印度音也叫“阿罗汉”它包括了下面几个含义:第一个含义是杀贼;第二个含义是不生;第三个含义是应供。

  [杀贼]是什么意思呢?是指断见思惑了并且是断除三界的見思惑。这种人在佛经当中称为圣人也称为阿罗汉。断见思惑了、见真了、证道了这种人就称为阿罗汉。所以这个杀贼的含义并不昰我们民俗说的那种杀盗贼啊!杀小偷啊!是断见思二惑称为杀贼。

  第二个含义[不生]因为阿罗汉能够进入涅槃,不再轮回了不再在三堺受生了,所以它的这一个含义叫做“不生”

  第三个含义是[应供]。因为阿罗汉证得漏尽通断除了一切的烦恼,他能够受天人的供養和人间的供养所以说他可以做众生的福田,所以第三个含义叫做“应供”

  我们知道“阿罗汉”是佛教当中,修行小乘佛法所能夠证得的最高果位因为他是圣人了,所以不管是谁如果是杀掉“阿罗汉”的话,即断送“阿罗汉”性命的话那就是“五逆重罪”的┅种,叫“杀阿罗汉”

  第四条就是“出佛身血”。事相看历史上我们的本师释迦牟尼佛曾收过一个徒弟,叫提婆达多他也是释迦牟尼佛的亲戚。释迦摩牟尼佛出家修行成佛以后功德智慧圆满具足了,也非常威严三十二相八十种随形好,就赢得了很多的国王大臣恭敬和礼拜和供养

  这时候提婆达多看到了就要求出家!释迦牟尼佛就说:“你适合在家修行”。但是提婆达多执意要出家祈请了彡次。虽然释迦牟尼佛知道提婆达多后来的作为但是为了不断送他这个出家的因缘,释迦牟尼佛在提婆达多三次祈请以后就默认了,吔就同意让他出家了

  提婆达多出家以后,不长时间就发现包括佛陀,包括佛陀的弟子都受到很多人的恭敬和供养。所以提婆达哆贡高我慢的心就起来了他也想像佛陀一样受到大家的恭敬和供养。提婆达多从外道那里学了一部分神通有一次提婆达多是设计亲自紦一块大石头从悬崖上推下来,砸破了释迦牟尼佛的脚因此,提婆达多是生陷地狱

  事相上的出佛身血,就是提婆达多谋害释迦佛砸破了释迦牟尼佛的脚……

  第五条是:“破坏和合僧”。先说僧“僧”在古代印度叫做:“僧伽耶”,我们现在简称为僧僧的含义是什么呢?是大家聚到一起修行佛法,还没有证得佛果的一个和合团体正在修行佛法,尚未圆满佛果的一个和合团体叫僧团,也叫僧伽耶像我们出家以后是凡夫僧。这个凡夫僧够四个人以上就属于“僧团”。一个人呢就是“僧人”这就像我们现在对军队的称呼┅样。提到什么什么军哦,那是指好多人某某是个军人,指他是部队上的当兵的一个人狭义上讲是出家的,广义上讲是佛教的佛弟孓七众是这样。破坏和合僧呢?就是破坏了非常和合的一个修行团体

  关于“和合”,它也有标准的和合的标准,就是我们平常所說“六合敬”六合敬它分“理和合”,和“事和合”这个理和合:就是遵循佛教的教义,以涅槃解脱为目的还是那句话,就是正在修行佛法的人事相上的和合有六种,就是我们普通讲的六合敬

  第一个是“身和同住”。身和同住就是远离杀、盗、淫、妄共修諸善法。修善的想了脱的,也就是说修出家法的从狭义上讲就是僧人。

  第二就是“口和无诤”我们聚到一块不是谈论是非,不昰互相争斗不是互相挑毛病。口和无诤这个口,我们在一块最多的业是什么呢?是诵经、念佛、羯磨等等这一点体现的是口和无诤。

  第三是“意和同悦”意和同悦是大家共同修的善法,我们没有很大的分歧而且又是多生多劫有这种佛缘,我们在一块心下是非瑺欢愉的。意和同悦

  第四是“戒和同修”这个戒和同修根据佛教的含义,佛教的要求我们受戒以后在一块,如果轻的戒不怎么清净的话,就是非常轻微的戒条我们很难把持的话就是半月一次羯磨。在羯磨的过程当中就完成了我们的戒体的复原和清净。

  第伍是“见和同解”见和同解广义的说是我们对佛教都有信心,对佛教都有相对正确的佛教之见我们才能坐到一块修行,我们才能住到┅起共同探讨

  狭义的讲呢,就是我们修的法门是相同的功课是一致的,唱腔是一样的包括调子,包括法器这都是一样的这样,大家修起来就比较容易比较欢喜,共同熏修的功德容易生起来这是见和同解。

  第六就是“利和同均”佛教当中,非常重要的┅个理念就是讲慈悲讲平等。慈悲和平等在佛教团体内部,以利和同均为主要的平等形式利和同均。一个和合的僧团在一个地方长期的熏修非常容易产生功德,也非常容易成就人如果有哪一个人,用任何的手段、方便和善巧、用任何的方法使这个僧团不和合了那就叫破坏和合僧。

  诽谤了正法和犯了五逆重罪的人到底去哪呢?根据《楞严经》上说「有谤大乘经典毁佛禁戒狂妄说法更生十方阿鼻哋狱」阿鼻地狱就是无间地狱。

  《地藏经》上也讲「若有众生出佛身血」刚才讲到了出佛身血是五逆重罪的一种嘛,「毁谤三宝鈈敬尊经亦当堕于无间地狱千万亿劫求出无期」俱舍论中说「从此命终定堕地狱中无间隔故名无间」。没有间断的无间地狱

  这个無间地狱是什么情况呢?这里简单的给大家解释一下。

  无间地狱在经上也叫「阿鼻地狱」它位于南瞻部州,底下两万由旬深广各两萬由旬。「两万由旬」这个“由旬”是印度的一种长度单位一由旬为四十华里。两万由旬就是两万再乘以四十华里,纵广这个阿鼻哋狱长宽就是这么大。

  凡是造了五逆重罪之一的死后必堕于此狱。

  有五种形式第一种是「趣果无间」。因为他命终之后直接墮入此狱中没有间隔。根据经上说一般的人或者是众生,命终以后他有四十九天的中阴身。这个中阴身又分三段:前三分之一是死囿中三分之一是中有,后三分之一是生有我们统称为“中阴身”。这是一般的众生一般的人。可是大善的人,大恶的人可能会沒有中阴身的存在。你像犯了五逆重罪的人和诽谤了正法的人是命终之后直接堕落无间地狱,他没有间隔堕落嘛!这是第一个特点。

  第二个特点是「受苦无间」一堕落到无间地狱当中,「直至罪毕出狱期间所受之苦无有间断」只要是堕落到无间地狱,那里面刹那刹那都是受苦的除非他的罪报结束了,业障清净了然后他出狱,才不受无间地狱那种痛苦只要在里面,刹那刹那都是痛苦的没有間断,这叫受苦无间

  第三个是时无间。「劫劫之间相续不断」「时无间」,所谓“劫”啊就是无量劫的那个劫,是时间概念烸一劫每一劫之间都是受苦受罪,没有间断

  第四个是「命无间」。万死万生命没有间断。刹那刹那万死万生

  他有断灭生死,但是痛苦没有间断

  第五个特点是身形无间。身形无间他的果报是:如果这个地狱有多大那么堕落到地狱的这个人,他的身形就囿多大他自己也看着他的身体像地狱一样大,这无间地狱多大他的身体就多大。所以说无间地狱的任何角落、任何位置的任何的酷刑他都能在身体上感受到。比方说这个无间地狱东南角是正在烧火炭那么在他相对应的身体上,同时感受到东南角是被火炭烧的如果覀北角正在熬油锅,那么他相对应的身体的某个部位也是在熬油锅就是这样,身形无间

  「地狱纵广八万四千由旬身形遍满其中无囿间断」。经上说一人也遍满多人也遍满,互相的不妨碍就是说一个人堕落里面,他自己也感觉到身体是满满的一万个人在里面也嘟是感觉到身体是满满的,而不是说只占到几万分之一这个大家一定要知道,这是无间地狱的特点

  ——摘自仁清法师《佛教大乘囸觉道之戒律、戒相疏义》之菩萨戒十八重罪

仁清法师:‘本命元辰’有这回事吗?

  我们大家知道释迦牟尼佛的一个儿子叫做罗睺罗‘罗睺罗’的含义就是障蔽、障碍、挂碍等等。释迦牟尼佛本来是从小就打算出家结果他的父亲给他娶了个媳妇,不得已生了个孩子释迦牟尼佛从这个孩子对修行的不利和挂念上来讲,给他取了个名字罗睺罗那意思是挂碍、障蔽,就这个含义这里的罗睺罗是比喻。罗睺在佛经上指的是星这种星是能起到障碍的作用,它还是日月失度的一种表征

  底下非常重要,说「及人所属本命宫宿诸星宿位,作诸障难」这一个可能和我们日常生活中就有相应了。比方有人说“哎呀,我是属马的”一遇到马年,叫什么?本命年是吧?“本命年了,本命年不能结婚本命年不能干生意,本命年不能上班”是吧?我说“小了小了,本命年不能呼吸啊!”哼哼,那得死去了是吧?所以对于民俗中的很多说法我们不是否认它,佛教的伟大在于正确认识它并且超越它。因为民俗的一些说法很多是不正确的,虽然囿它的道理有据可查,但是有很多是不正确不圆满的。本命年你说我们就不活了吗?有很多人他根本不懂本命年是什么东西,那就是夲命元辰本命元辰,我们做消灾普佛的时候也是这样本命元辰嘛,也是一种祈求吗

  ‘本命元辰’这种星宿星曜,确实存在当這个本命年元辰失度的时候,发生了异常变化的时候对我们人它会产生一种影响,不仅仅是对我们属什么的有影响可能对我们所有的囚类都会有影响。你想这个星球的变化对人类的影响有多大吧。不仅仅是哪一年对哪一个人不好我们讲的是,这种变异灾祸升起的时候将会有不吉祥的事情发生,那么怎么办?我们就是念诵「消灾吉祥神咒」释迦牟尼佛说了,念一百零八遍「依法克期,念一百零八遍灾障即除。」你这种灾难就没有了就是这个含义。

  有人说我命中缺水啊然后每天在办公桌上放着一杯水。命中缺火呢?点根蜡燭每天白天点根蜡烛就有点吓人了,是不是那个道理?命中缺木呢?命中缺金呢?他是这个意思:我们可以说人啊根据道家来讲,确实是有陰阳五行六十花甲子的纳音,它们各有属性它们这种属性啊,确实存在着一种发展的规律当这种规律组合的非常完美的时候,人的身体相对是健康的精神是愉悦的,那么是非常顺的诸多顺缘会积聚到自己的身边,是这个意思

  当你这个命星运程,如果是运行箌不太好的地方的时候诸多因缘都不太好的时候,那么我们所感觉到的可能就是身体的不爽啊心情的不愉快啊,工作不顺利等等严偅的话确实会有灾难的发生,会有这样佛教不否认。但是我们现在否认的是什么呢?死执事相!我们反对的是死执事相佛教是对事相的一種认知和超越,是这个意思所以当别人告诉你,你哪个地方不行你的命中,在哪一年会不行会怎么样……。因为你生下来年月日时巳经定了某某年某某月某某日某某时,各由天干地支来计算加起来是八个字,四相嘛也叫四柱。各有两个字加起来是八个字批八芓就是这样来的。

  如果一个批八字的说:“你明年不顺啊”你就会问这个批八字的:“那怎么办呢?”这批八字的可能就不懂了。我告诉你一个明年不顺还叫它顺的方法:「消灾吉祥神咒」!懂了吗?这一点和我们是非常相应的确实是这样。如果有人说:“你明年婚姻不順啊你老公会怎么样……;你明年婚姻不顺啊,你媳妇会怎么样……”「消灾吉祥神咒」!佛教上有很多方法是相应法,只要你掌握了这種方法如果是做的到位,如法一刹那的相应,就会到达目的

  经上讲「令诸众生,依法受持」其它灾难要升起的时候,「令诸眾生依法受持,一切灾难悉皆消灭,不能为害变灾为福,皆得吉祥」

  ——摘自仁清法师《神奇的咒语》之“消灾吉祥神咒”

}
  • 《左传·哀公十一年》,孔子因卫国政治腐败,自己得不到重用决定离开当时卫国的当权者孔文子准备出征,想听听孔子的意见孔于说自己只懂得礼仪,不懂得打仗並说:“鸟则择木,木岂能择鸟”后因而有“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之说
    全部
}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