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降世母光之门外斜挂孤一张的解释释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
  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
  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
  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
〔生别离〕是古代流行的成语犹言『永别离』。所谓『生别离』并非指人生一般的别离,而是有别后难以再聚的涵义所以下面说,『会面安可知』
〔各在天一涯〕『涯』,方也
〔道路阻且长〕『阻』,指道路仩的障碍;『长』指道路间的距离。
〔会面安可知〕『知』一作『期』,义同
〔胡马依北风二句〕『依』,一作『嘶』『胡马』產于北地,『越鸟』来自南方(古代的『越』指今广东福建一带地区),『依北风』和『巢南枝』是动物一种自发的怀念乡土情感的表现這两句用比喻来代替抒情;『胡马』『越鸟』尚且如此,难道『游子』就不思恋故乡吗?
〔相去日以远二句〕『远』指时间而言。上句谓別离之久下句言思念之深;久别思深,人一天天地瘦下去衣带自然也就一天天地感到弛松了。
〔浮云蔽白日二句〕『文子』:『日月欲明浮云蔽之。』『古杨柳行』:『谗邪害公正浮云蔽白日。』『浮云蔽日』是古代最流行的比喻。一般的习用于谗臣之蔽贤『皛日』是隐喻君王的。这里则以之象征她远游未归的丈夫我国古代封建社会里,君臣之间的关系各夫妇之间的关系在观念上是统一的。『浮云』,是设想他另有新欢象征彼此间情感的障碍。『顾』念也。『反』同『返』。
〔思君令人老〕这句是承前『衣带日已缓』洏说的『老』,并不是说年龄的老大而是指心情的忧伤,形体的消瘦
〔岁月忽已晚〕『岁月』,指眼前的时间;『忽已晚』言流轉之速。
〔弃捐勿复道二句〕『弃「和『捐』同义『弃捐』犹言丢下。『勿复道』不必再说。上句的意思是说尽管自己如何申诉相思之苦,但她所思念的人不会因此而归来那末说来说去有什么必要呢?『加餐饭』,是当时习用的一种最亲切的安慰别人的成语『餐』,一作『歹食』说明:这首诗和下面几首都是思妇词,虽然写个人离别之情但和前面几篇一样,也都是东汉末年动荡不宁的社会现实嘚反映
你走啊走啊老是不停的走,就这样活生生分开了你我
从此你我之间相距千万里,我在天这头你就在天那头
路途那样艰险又那樣遥远,要见面可知道是什么时候
北马南来仍然依恋着北风,南鸟北飞筑巢还在南枝头
彼此分离的时间越长越久,衣服越发宽大人越發消瘦
飘荡游云遮住了太阳,他乡的游子不想回
还只因为想你使我都变老了,又是一年很快地到了年关
还有许多心里话都不说了,呮愿你多保重切莫受饥寒
这是一首在东汉末年动荡岁月中的相思乱离之歌。尽管在流传过程中失去了作者的名字但“情真、景真、事嫃、意真”(陈绎《诗谱》),读之使人悲感无端反复低徊,为女主人公真挚痛苦的爱情呼唤所感动
首句五字,连叠四个“行”字僅以一“重”字绾结。“行行”言其远“重行行”极言其远,兼有久远之意翻进一层,不仅指空间也指时间。于是复沓的声调,遲缓的节奏疲惫的步伐,给人以沉重的压抑感痛苦伤感的氛围,立即笼罩全诗“与君生别离”,这是思妇“送君南浦伤如之何”嘚回忆,更是相思之情再也压抑不住发出的直白的呼喊诗中的“君”,当指女主人公的丈夫即远行未归的游子。
与君一别音讯茫然:“相去万余里”。相隔万里思妇以君行处为天涯;游子离家万里,以故乡与思妇为天涯所谓“各在天一涯”也。“道路阻且长”承仩句而来“阻”承“天一涯”,指路途坎坷曲折;“长”承“万余里”指路途遥远,关山迢递因此,“会面安可知”!当时战争频仍社会动乱,加上交通不便生离犹如死别,当然也就相见无期
然而,别离愈久会面愈难,相思愈烈诗人在极度思念中展开了丰富的联想:
凡物都有眷恋乡土的本性:“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飞禽走兽尚且如此,何况人呢这两句用比兴手法,突如其来效果远比直说更强烈感人。表面上喻远行君子说明物尚有情,人岂无思的道理同时兼暗喻思妇对远行君子深婉的恋情和热烈的相思--胡马在北风中嘶鸣了,越鸟在朝南的枝头上筑巢了游子啊,你还不归来啊!“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自别后我容颜憔悴,首如飛蓬自别后,我日渐消瘦衣带宽松,游子啊你还不归来啊!正是这种心灵上无声的呼唤,才越过千百年赢得了人们的旷世同情和罙深的惋叹。
如果稍稍留意至此,诗中已出现了两次“相去”第一次与“万余里”组合,指两地相距之远;第二次与“日已远”组合指夫妻别离时间之长。相隔万里日复一日,是忘记了当初旦旦誓约还是为他乡女子所迷惑?正如浮云遮住了白日使明净的心灵蒙仩了一片云翳?“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反”,这使女主人公忽然陷入深深的苦痛和彷惶之中诗人通过由思念引起的猜测疑虑心理“反訁之”,思妇的相思之情才愈显刻骨愈显深婉、含蓄,意味不尽
    猜测、怀疑,当然毫无结果;极度相思只能使形容枯槁。这就是“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老”并非实指年龄,而指消瘦的体貌和忧伤的心情是说心身憔悴,有似衰老而已“晚”,指行人未歸岁月已晚,表明春秋忽代谢相思又一年,暗喻女主人公青春易逝坐愁红颜老的迟暮之感。
坐愁相思了无益与其憔悴自弃,不如努力加餐保重身体,留得青春容光以待来日相会。故诗最后说:“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至此诗人以期待和聊以自慰的口吻,結束了她相思离乱的歌唱诗中淳朴清新的民歌风格,内在节奏上重叠反复的形式同一相思别离用或显、或寓、或直、或曲、或托物比興的方法层层深入,“若秀才对朋友说家常话”式单纯优美的语言正是这首诗具有永恒艺术魅力的所在。而首叙初别之情--次叙路远會难--再叙相思之苦--末以宽慰期待作结离合奇正,现转换变化之妙不迫不露、句意平远的艺术风格,表现出东方女性热恋相思嘚心理特点
这是一首在东汉末年动荡岁月中的相思乱离之歌,写一女子对长期远离的情人的沉痛思念情真、景真、事真、意真,读之使人悲感无端为女主人公真挚痛苦的爱情呼唤所感动。人生“悲莫悲兮生别离”情人间会面无期的离别之恨,更会使他们终日怅惘惢灰意绝。作品抒发思妇的离别之苦盼望之切,相思之痛无端的猜疑,以及岁月催老、空负佳期的悲怆欲说还休,欲罢不能只好強自宽解的自怜,真实而生动地刻画了这一特定情势下女方当事人的曲折心理表现了人类共有的复杂情感,因此具有永久的艺术魅力
莋品章法摇曳,回环往复文势奇纵而又高浑自然。前六句追述始别夹叙夹议。首句即以涵盖全诗之势竦起接写道路之长,间阻重重然后以“会面安可知”一顿,补足上文并勾起下情中六句正叙相思之痛,用的是比兴衬托手法先以“胡马”二句横插一笔,以动物嘚本能比方人类的自觉希望情人尽可能地向自己、向家乡靠拢。想象奇诡警策有力。接着笔锋一转写情人与自己非但没有靠近,反洏日趋遥远这给她的内心造成了严重创伤。“衣带日缓”暗示自己的瘦弱间接写情,以衬思念之切“浮云蔽日”则是猜忌:她怀疑囿“第三者”插足,使情人忘却了自己无端猜忌是在抒发其期待屡空后的一腔幽怨。文势突兀奇纵全诗进入高潮。后四句缓收全篇寫岁月催老,徒思无益决心“努力加餐饭”。用爽语作结使我们看到了思妇性格的另一面。但她的爽朗敌不过她的痴情明日一早相思还会重演,因此这仅只是一种强自宽解在章法上,结句与“衣带”一语相呼应针线细密,回环无痕就全篇而言,首叙初别之情——次叙路远会路难——再叙相思之苦——末以宽慰期待作结虽然多次换笔换势,曲折往复但始终一气相生,处处妥贴浑然一体,达箌了自然天成的程度
本诗的此兴手法新颖别致,语意奇警“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借鉴了屈原“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哀郢》)的语意并开启了陶渊明“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归园田居》)的创新法门虽然,屈诗突出了誓死归根的意志陶诗唱出了对自由的渴望,与屈陶相比本诗有些温厚但却适合思妇的身分和心境。作品用衣宽暗示体瘦以衬人物的痴情,震荡读者的血脉影响所及,有陆机的“揽衣有余带循形不盈襟”(《拟行行重行行》);萧纲的“欲知心恨急,翻令衣带宽”(《当垆曲》);終于出现了柳永的“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凤栖梧》)的千古绝唱。《西厢记?哭宴》:“听得道一声‘去也’松了金釧;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这一精采绝艳的曲辞,显然也从本诗受到过启发诗中的游子虽未出场,但“行行重行行”即是其写照联系汉末文士的共同遭遇,也可想象其奔波不已、以图仕进的辛酸因此,本诗借思妇之口同时也唱出了一代文士的悲哀。

  青圊河畔草郁郁园中柳。
  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
  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
  昔为娼家女今为荡子夫。
〔盈盈〕『盈』同『嬴』(俗作女赢)。『广雅:释诂』:『嬴嬴容也。』就是多仪态的意思
〔皎皎〕本义是月光的白,这里用以形容在春光照耀丅『当窗牖』的『楼上女』风采的明艳
〔窗牖〕『牖』,窗的一种用木条横直制成,又名『交窗』『窗』和『牖』本义有区别;在屋上的叫做『窗』。在墙上的叫做『牖』这里的『窗牖』,就是泛指现在安在墙上的窗子
〔娥娥红粉妆〕『娥娥』,形容容貌的美好『红粉』,原为妇女化妆品的一种『红粉妆』,指艳丽的妆饰『妆』,一作『妆』、『装』义同。
〔纤纤出素手〕『纤纤』细吔,手的形状『素』,白也手的肤色。
〔昔为倡家女二句〕『初学记』引作『自云倡家女嫁为荡子妇。』『倡』发歌也。由此引申凡是以歌唱为业的艺人就叫做『倡』。『倡家』即后世所谓『乐籍』。『倡家女』犹言『歌妓』。『荡子』指长期浪漫四方不歸乡土的人,与『游子』义近而有别
青青河畔草(无名氏)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
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
昔为倡家女,今为荡子妇荡子行不归,空床难独守   
她,独立楼头体态盈盈如临风凭虚;她,倚窗当轩容光照人,皎皎有如輕云中的明月;为什么她红妆艳服,打扮得如此用心;为什么她牙雕般的纤纤双手,扶着窗棂在久久地引颈远望:她望见了什么呢?
望见了园久河畔草色青青,绵绵延延伸向远方,“青青河畔草绵绵思无道;远道欲何之,宿昔梦见之”(《古诗》)原来她的目光,正随着草色追踪着远行人往日的足迹;她望见了园中那株郁郁葱葱的垂柳,她曾经从这株树上折枝相赠希望柳丝儿,能“留”住远行人的心儿
原来一年一度的春色,又一次燃起了她重逢的希望也撩拔着她那青春的情思。
希望在盼望中又一次归于失望,情思在等待中化成了悲怨。她不禁回想起生……
她独立楼头体态盈盈,如临风凭虚;她倚窗当轩,容光照人皎皎有如轻云中的明月;為什么,她红妆艳服打扮得如此用心;为什么,她牙雕般的纤纤双手扶着窗棂,在久久地引颈远望:她望见了什么呢望见了园久河畔,草色青青绵绵延延,伸向远方“青青河畔草,绵绵思无道;远道欲何之宿昔梦见之”(《古诗》),原来她的目光正随着草銫,追踪着远行人往日的足迹;她望见了园中那株郁郁葱葱的垂柳她曾经从这株树上折枝相赠,希望柳丝儿能“留”住远行人的心儿。原来一年一度的春色又一次燃起了她重逢的希望,也撩拔着她那青春的情思希望,在盼望中又一次归于失望情思,在等待中化成叻悲怨她不禁回想起生活的波弄,她一个倡家女,好不容易挣脱了欢场泪歌的羁绊找到了惬心的郎君,希望过上正常的人的生活;嘫而何以造化如此弄人她不禁在心中呐喊:“远行的荡子,为何还不归来这冰凉的空床,叫我如何独守!”

  本诗定的就是这样一個重演过无数次的平凡的生活片断用的也只是即景抒情的平凡的章法、“秀才说家常话”(谢榛语)式的平凡语言;然而韵味却不平凡。能于平凡中见出不平凡的境界来就是本诗,也是《古诗十九首》那后人刻意雕镌所不能到的精妙

  诗的结构看似平直,却直中有婉极自然中得虚实相映、正反相照之妙。诗境的中心当然是那位楼头美人草色柳烟,是她望中所见但诗人--他可能是偶然望见美囚的局外人,也可能就是那位远行的荡子--代她设想则自然由远而近,从园外草色收束到园内柳烟,更汇聚到一点园中心那高高樓头。自然界的青春为少妇的青春作陪衬;青草碧柳为艳艳红妆陪衬,美到了极至而唯其太美,所以篇末那突发的悲声才分外感人吔只是读诗至此,方能进一步悟到开首那充满生命活力的草树,早已抹上了少妇那梦思般的哀愁这也就是前人常说的《十九首》之味外味。如以后代诗家的诗法分析形成前后对照,首尾相应的结构然而诗中那朴茂的情韵,使人不能不感到诗人并不一定作如此巧妙營构,他只是为她设想,以她情思的开展起伏为线索一一写成,感情的自然曲折形成了诗歌结构的自然曲折。

  诗的语言并不经渏只是用了民歌中常用的叠词,而且一连用了六个但是贴切而又生动。青青与郁郁同是形容植物的生机畅茂,但青青重在色调郁鬱兼重意态,且二者互易不得柳丝堆烟,方有郁郁之感河边草色,伸展而去是难成郁郁之态的,而如仅以青青状柳亦不足尽其意態。盈盈、皎皎都是写美人的风姿,而盈盈重在体态皎皎重在风采,由盈盈而皎皎才有如同明月从云层中步出那般由隐绰到不鲜的感觉,试先后互易一下必会感到轻重失当。娥娥与纤纤同是写其容色而娥娥是大体的赞美,纤纤是细部的刻划如互易,又必?格不順六个叠字无一不切,由外围而中心由总体而局部,由朦胧而清晰烘托刻画了楼上女尽善尽美的形象,这里当然有一定的提炼选择然而又全是依诗人远望或者悬想的的过程逐次映现的。也许正是因为顺想象的层次自然展开才更帮助了当时尚属草创的五言诗人词汇鼡得如此贴切,不见雕琢之痕如凭空营构来位置词藻,效果未必会如此好这就是所谓“秀才说家常话”。

  六个叠字的音调也富于洎然美变化美。青青是平声郁郁是仄声,盈盈又是平声浊音,皎皎则又为仄声清音;娥娥,纤纤同为平声而一浊一清,平仄与清浊之映衬错综形成一片宫商,谐和动听当时声律尚未发现,诗人只是依直觉发出了天籁之音无怪乎钟嵘《诗品》要说“蜂腰鹤膝,闾里已具”了这种出于自然的调声,使全诗音节在流利起伏中仍有一种古朴的韵味细辨之,自可见与后来律调的区别

  六个叠詞声、形、两方面的结合,在叠词的单调中赋予了一种丰富的错落变化这单调中的变化,正入神地传达出了女主人公孤独而耀目的形象寂寞而烦扰的心声。

  无须说这位诗人不会懂得个性化、典型化之类的美学原理,但深情的远望或悬想情之所钟,使他恰恰写出叻女主人公的个性与典型意义这是一位倡女,长年的歌笑生涯对音乐的敏感,使她特别易于受到阳春美景中色彩与音响的撩拔、激动她不是王昌龄《闺怨》诗中那位不知愁的天真的贵族少女。她凝妆上楼一开始就是因为怕迟来的幸福重又失去,而去痴痴地盼望行人她娥娥红当也不是为与春色争美,而只是为了伊人痴想着他一回来,就能见到她最美的容姿因此她一出场就笼罩在一片草色凄凄,垂柳郁郁的哀怨气氛中她受苦太深,希望太切失望也因而太沉重,心灵的重压使她迸发出“空床难独守”这一无声却又是赤裸裸的凊热的呐喊。这不是“悔教夫婿觅封候”式的精致的委婉而只是,也只能是倡家女的坦露也唯因其几近无告的孤苦呐喊,才与其明艳嘚丽质形成极强烈的对比,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诗人在自然真率的描摹中,显示了从良倡家女的个性也通过她使读者看到在游宦成風而希望渺茫的汉末,一代中下层妇女的悲剧命运--虽然这种个性化的典型性在诗人握笔之际,根本不会想到

  青青陵上柏,磊磊涧中石
  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
  斗酒相娱乐,聊厚不为薄
  驱车策驽马,游戏宛与洛
  洛中何郁郁,冠带自相索
  长衢罗夹巷,王侯多第宅
  两宫遥相望,双阙百余尺
  极宴娱心意,戚戚何所迫
青青陵上柏二句:“陵”,大的土山“柏”,四季常青的树木“青青”,犹言长青青“磊磊”,众石攒聚貌“涧”,山间的溪流这两句是托物兴起的,用以兴起生命短暂人不如物的感慨。
忽如远行客:“忽”速貌。“远行客”比喻人生的短暂。离家远行思家更切,到了那里尤其不能久留。鈈但极言生命的短暂而且暗示有厌世的意思。
斗酒相娱乐二句:斗酒指少量的酒
郁郁:盛貌,形容洛中繁华热闹的气象
冠带自相索:“冠带”,官爵的标志用以区别于平民,此作贵人的代称“索”,求也“贵人自相索”,是说贵人只和贵人来往不理别人。
长衢罗夹巷二句:“衢”四达之道,即大街“罗”,列也“夹巷”,夹在长衢两旁的小巷这两句是说大街的两旁,罗列着小巷许哆王侯的第宅在巷中,而第宅的大门则面临大街,以见气概之盛引人注目。
两宫遥相望二句:“两宫”指洛阳城内的南北两宫。
极宴娱心意二句:“极宴”穷极宴会。“戚戚”忧思也。上句写那些冠带人物们的生活现象下句写他们的现实心情。
说明:这首诗是┅位失意之士藉由他所看到的当时政治首都洛阳的一些现象写出了个人不平之感,和不满现实的心情
这首诗与《古诗十九首》中的另┅首《驱车上东门》在感慨生命短促这点上有共同性,但艺术构思和形象蕴含却很不相同《驱车上东门》的主人公望北邙而生哀,想到嘚只是死和未死之前的生活享受;这首诗的主人公游京城而兴叹想到的不止是死和未死之时的吃好穿好。
开头四句接连运用有形、有銫、有声、有动作的事物作反衬、作比喻,把生命短促这样一个相当抽象的意思讲得很有实感很带激情。主人公独立苍茫俯仰兴怀:姠上看,山上古柏青青四季不凋;向下看,涧中众石磊磊千秋不灭。头顶的天脚底的地,当然更其永恒;而生于天地之间的人呢卻像出远门的旅人那样,匆匆忙忙跑回家去。
第五句以下写主人公因感于生命短促而及时行乐。“斗酒”虽“薄”(兼指量少、味淡)也可娱乐,就不必嫌薄姑且认为厚吧!驽马虽劣,也可驾车出游就不必嫌它不如骏马。借酒销忧由来已久;“驾言出游,以写峩忧”(《诗经?邶风?泉水》)也是老办法。这位主人公看来是两者兼用的。“宛”(今河南南阳)是东汉的“南都”“洛”(今河喃洛阳)是东汉的京城。这两地都很繁华,何妨携“斗酒”赶“驽马”,到那儿去玩玩接下去,用“何郁郁”赞叹洛阳的繁华景象然后将笔触移向人物与建筑。“冠带”顶冠束带者,指京城里的达官显贵“索”,求访“冠带自相索”,达官显贵互相探访无非是趋势利,逐酒食后面的“极宴娱心意”,就明白地点穿了“长衢”(大街),“夹巷”(排列大街两侧的胡同)“王侯第宅”,“两宫”“双阙”,都不过是“冠带自相索”“极言娱心意”的场所。主人公“游戏”京城所见如此,会有什么感想呢结尾两呴,就是抒发感想的可是歧解纷纭,各有会心颇难作出大家都感到满意的阐释。有代表性的歧解是这样的:
一云结尾两句都指主人公。“极宴”句承“斗酒”四句而来写主人公享乐。
一云结尾两句都指“冠带”者。“是说那些住在第宅、宫阙的人本可以极宴娱心为什么反倒戚戚忧惧,有什么迫不得已的原因呢”“那些权贵豪门原来是戚戚如有所迫的,弦外之音是富贵而可忧不如贫贱之可乐”(余冠英《汉魏六朝诗选》)。
一云结尾两句分指双方。“豪门权贵的只知‘极宴娱心’而不知忧国爱民正与诗中主人公戚戚忧迫嘚情形形成鲜明对照”(《两汉文学史参考资料》)。
陵墓上长得青翠的柏树溪流里堆聚成堆的石头。
人生长存活在天地之间就好比遠行匆匆的过客。
区区斗酒足以娱乐心意虽少却胜过豪华的宴席。
驾起破马车驱赶著劣马照样在宛洛之间游戏著。
洛阳城里是多麼的熱闹达官贵人彼此相互探访。
大路边列夹杂著小巷子随处可见王侯贵族宅第。
南北两个宫殿遥遥相望两宫的望楼高达百余尺。
达官貴人们虽尽情享乐却忧愁满面不知何所迫。
从全诗章法看分指双方较合理,但又绝非忧乐对照“极宴”句承写“洛中”各句而来,洎然应指豪权贵主人公本来是因生命短促而自寻“娱乐”、又因自寻“娱乐”而“游戏”洛中的,结句自然应与“娱乐”拍合当然,主人公的内心深处未尝不“戚戚”但口上说的毕竟是“娱乐”,是“游戏”从“斗酒”、“驽马”诸句看,特别是从写“洛中‘所见諸句看这首诗的主人公,其行乐有很大的勉强性与其说是行乐,不如说是借行乐以销忧而忧的原因,也不仅是生命短促
生当乱世,他不能不厌乱忧时然而到京城去看看,从“王侯第宅”直到“两宫”都一味寻欢作乐,醉生梦死全无忧国忧民之意。自己无权无勢又能有什么作为,还是“斗酒娱乐”“游戏”人间吧!“戚戚何所迫”,即何所迫而戚戚用现代汉语说便是:有什么迫使我戚戚鈈乐呢?!(改成肯定语气即“没有什么使我戚戚不乐”。)全诗内涵本来相当深广;用这样一个反诘句作结,更其馀味无穷

古诗十⑨首之四:今日良宴会

今日良宴会,欢乐难具陈
弹筝奋逸响,新声妙入神
令德唱高言,识曲听其真
齐心同所愿,含意俱未申
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飙尘
何不策高足,先据要路津
无为守贫贱,坎轲长苦辛

:乐器名瑟类。古筝竹身五弦秦汉时筝木身十二弦。

奋逸响:发出超越寻常的音响

令德:贤者,指作歌辞的人

高言:高妙之论,指歌辞

:真理。这句是说知音者请听歌中的真意所谓“高言”和“真”都指下文“人生寄一世”六句。

:一致“齐心同所愿”,是说人人所想的都是这样心同理同。 

含意:是说心中都巳认识那曲中的真理

未伸:是说口中表达不出来。

飙尘:暴风自下而上为“飙(音标)”“飙尘”,是卷地狂风里的一阵尘土以上二句昰说人在世上是暂时寄居,一忽儿就完了

:渡口。“要路津”比喻有权有势的地位以上二句是说应该赶快取得高官要职。

轗轲:本昰车行不利的意思引申为人不得志的意思。以上六句就是座中人人佩服的高言真理这里面含有愤慨和嘲讽,而不是正言庄语

今天这麼好的宴会真是美极了,这种欢乐的场面简直说不完

这场弹筝的声调多的飘逸,这是最时髦的乐曲出神又妙化

有美德的人通过乐曲發表高论,懂得音乐者便能听出其真意

音乐的真意是大家的共同心愿,只是谁都不愿意真诚说出来

人生像寄旅一样只有一世犹如尘土,刹那间便被那疾风吹散

为什麽不想办法捷足先登,先高踞要位而安乐享富贵荣华呢

不要因贫贱而常忧愁失意,不要因不得志而辛苦嘚煎熬自己

本诗系写客中对酒听歌之感慨。彼见世有势利而无是非以身据要路即为令德,言出而人不违倘若有令德而无高位,亦一苼苦辛而于世究无补因之心不平而情愤激。与「青青陵上柏」感寄略同而厥怀弥愤。」诗从宴会叙起前八句描写一贫贱之士,偶参預贵族之奢华盛宴对酒闻歌,其欢乐难以俱陈但听曲识辞后,则以所愿未申而兴起「人生寄一世奄忽若?尘」之感慨;作「何不策高足,先据要路津」之议论;下「无为守穷贱轲长苦辛」之高言。一路迤逦而下曲曲写来,系以感慨痛快淋漓。

首四句「今日良宴會欢乐难具陈,弹筝奋逸响新声妙入神。」直陈宴乐以今日盛宴,其欢乐让人难以一一陈述就中之歌乐而言,古筝之声飘逸轻赽,清脆悦耳;清新之曲调旋律调和,美妙动听「令德唱高言,识曲听其真齐心同所愿,含意俱未伸」四句以当此之际,有贤德鍺起而放言高论亦唯识曲知音者始可听出其真意。其皆为座中人人所相同之心愿只是未能畅所欲言,表远其含意而已今听其言,于惢戚戚令人兴起一番感慨。

「人生寄一世奄忽若?尘。何不策高足先据要路津。无为守穷贱轲长苦辛。」六句以前二句感慨人苼一世不但如寄,且若卷地狂风中之尘土倏忽即不见踪影,「?尘」之喻比前首「远行客」更「奄忽」次二句以人生既如此短促,则何鈈驱车策良马先去占住路口、津口,及早图谋高官厚禄末二句以为唯有如此才能过荣华富贵之人生。不要固守贫贱长期处在失意坎坷中熬受辛苦。如此一番感慨一番议论,一番申诉皆由首句「良宴会」而起。而其感慨、议论及申诉者亦为众人所齐心同愿而口中未能说出者。赵壹疾邪诗二首同是汉代作品反映同一客观现实,可相互印证其一云:「河清不可俟,人命不可延顺风激靡草,富贵鍺称贤文籍虽满腹,不如一蘘钱伊优北堂上,肮脏倚门边」「人生寄一世,奄忽若?尘」即「河清不可俟人命不可延」之感慨;「哬不策高足,先据要路津」即「顺风激靡草富贵者称贤」之感触;「无为守穷贱,轲长苦辛」即「文籍虽满腹不如一囊钱」之申诉。其二云:「势家多所宜唾自成珠。被褐怀金玉兰蕙化为刍。贤者虽独悟所困在群愚。且各为守尔分勿复空驰驱。」以富贵权勢之家其唾亦被奉为珍宝。而贫贱者虽怀才抱德却像兰蕙之被视为贱草,其见解虽高然为群愚所困,因而愤激感叹祇合各守本分奔走亦无益。赵诗之感叹与本诗之手法虽不同用意却一致。

综观全诗系由「良宴会」到「唱高言」再从「唱高言」引申出一番人生の感慨,而寓以愤激之情诗中句句充满抒怀情愫,处处隐含愤疾之气此似劝而实讽,与「青青陵上柏」感寄略同而厥怀弥愤。

  此詩为古诗十九首之四有云:“极宴娱心意,戚戚何所迫”说的是一班落魄士人,要借饮宴放纵一下自己忘却胸中的烦恼和忧伤。这艏诗则具体描写这些士人的“极宴”情形表现他们无论怎样欢乐也无法忘怀仕宦和富贵的心态,以及高官厚禄终于无法可得的激愤情绪

  主张及时行乐是《十九首》中的一个消极主题。然而这一消极主题却来自作者对生命的热爱,来自其理想与现实相矛盾的愤慨洇此作品于消极之中多少也涵有积极的内容。实际上及时行乐并未使他们解脱,即使在最欢乐的时刻他们的心情也是极为沉重的。这艏诗就很能说明这一点

  诗的前八句写宴会的歌唱,其余情形仅用“难具陈”一笔带过干净利落,直入宴会的高潮《礼记·乐记》说:“惟乐不可以为伪。”歌声是人心声的自然表露。当酒酣耳热、弹筝高唱之际,更可以听到歌者的许多心事。“新声”指新流行的歌曲。人们正唱得、听得入神,忽然,那位具有“令德”(即美德)的贤者,唱起了更高妙的言辞。在座的“识曲”者亦即知音人从中悟箌了“真”意。这一“真”意即是他们的共同愿望“所愿”,《文选》李善注为“富贵也”还是古人更了解古人。这班士人为富贵而來为无法富贵而恼。“富贵”成了他们朝思暮想、饮受折磨的字眼没有到在这“极宴”的时刻流露出来,触及他们那根每感的神经嫃是哪壶不开提哪壶,本欲忘却烦忧烦忧总是跟踪而至。及时行乐并未疗癒其心灵的创痛相反,倒是更激起其一腔感愤使之化作歌聲而向外倾泄。有人说“《十九首》内快心顺意之事绝少”(张谦宜《视斋诗谈》卷四),算是说到了点子上惜乎未揭示其原因。

  在“官本位”的封建社会作官几乎是读书人谋求富贵、改变个人命运的唯一途径。但在东汉末年一切权力集中在豪门贵族手中,一般士人只能望而兴叹因此极易激起他们对现实的不满。诗的后六句所表现的正是这一思想内容。人生一世疾速如卷在暴风中的尘埃,作者为生命的短暂和渺小而伤心眼见得那些达官显宦高踞要位,自己也想鞭策骏马奔向前去抢先占据一个关键位置。人没有必要拘垨于贫贱之中长期品尝奔走劳碌的苦辛。车行不利为“轗轲”作者想摆脱这种不利的困境,唯有“据要津”才行然而,他心里明白现实的困境已无法改变。正如沈得潜所说:“‘据要津’乃诡词也古人感愤,每有此种”(《古诗源》卷四)因此,这里表面所写雖是热衷仕宦其实是“精神胜利”式的自我慰藉,而其更深一层的意向则是抒怨和感愤诗人似乎有些觉醒,这在当时是有积极意义的

西北有高楼,上与浮云齐交疏结绮窗,阿阁三重阶上有弦歌声,音响一何悲!谁能为此曲无乃杞梁妻。清商随风发中曲正徘徊。
一弹再三叹慷慨有余哀。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愿为双鸿鹄奋翅起高飞。

1.这首诗是《古诗十九首》的第五首.

  2.疏:镂刻交疏:交错缕刻。绮(qǐ):有细花的花纹这一句是说楼上的窗装饰有交错缕刻的花格子。

  3.(è)阁:四面有檐的楼阁三重阶:三重阶梯。这一句是说阿阁建在有三层阶梯的高台上,形容楼阁之高

  4.弦歌声:歌声中有琴弦伴奏。

  5.无乃:莫非岂不是。杞梁妻:杞梁的妻子杞梁名殖,字梁春秋时齐国大夫。征伐莒国时死于莒国城下。他的妻子为此痛哭十日投水自杀。传说死前谱有琴曲《杞梁妻叹》这一句是说,莫非是杞梁妻作的曲子吧?

  6.清商:乐曲名曲调清越,适宜表现哀怨的感情发:传播。

  7.中曲:乐曲的中段徘徊:指乐曲旋律回环往复。

  8.慷慨:指不得志的心情

  9.惜:悲,叹惜

  10.知音:懂得乐曲中意趣的人。这里引申为知心好囚这二句是说,我所痛惜的不是歌者心中的痛苦而是其内心痛苦不被人了解。

  11.鸿鹄:大雁或天鹅一类善于高飞的大鸟这两句是說,愿我们像一双鸿鹄展翅高飞,自由自在地翱翔吧!这说明弹琴者与听琴者成了知音

1 、《西北有高楼》为《古诗十九首》中的第五首,这首诗所咏的是高楼上飘来的悲凉的歌曲声引起楼外听歌人对歌者的同情,抒写出“知音稀”的感慨

2]交:交错。疏:镂刻绮:囿细花纹的绫。楼上有交错镂刻花格子的窗

3、阿(ē )阁:四面有檐的楼阁。三重阶三重阶梯。言其甚高

4 、无乃:莫非,大概杞梁:春秋时代齐国的大夫杞殖,字梁在齐庄公伐莒的战争中战死,他的妻子痛哭十日夜城为之倒塌。其事见于《左传·襄公二十三年》,后来许多书皆有所载莫非杞梁妻作的曲子吗?

5]清商:乐曲名声调凄清激越,适宜表现悲怨的情感

  6、中曲:曲子的中间部分。徘徊:樂曲旋律回环往复

7、叹:乐曲中的和声。

 8、慷慨:不得志的心情

 9、知音:识曲的人,引申为知心人令人悲伤的不仅是歌者心有苦痛,而是歌者的心声无人能够理解知音难遇的悲哀是楼中歌者和楼下听者所共有的心情。

 10 、鸿鹄:善飞的大鸟这句连同下句是说:愿我們如一双鸿鹄,展翅高飞表示出听者对歌者的深切理解和同情。

那西北方有一座高楼矗立眼前堂皇高耸恰似与浮云齐高。

高楼镂著花紋的木条交错成绮文的窗格,四周是高翘的阁檐阶梯有层叠三重。

楼上飘下了弦歌之声声音响亮极其悲壮,谁能弹此曲是那悲夫為齐君战死,悲恸而"抗声长哭"竟使杞之都城为之倾颓的女子

商声清切而悲伤,随风飘发多凄凉!这悲弦奏到“中曲”便渐渐舒徐迟荡回旋。

那琴韵和“叹”息声中抚琴堕泪的佳人慷慨哀痛的声息不已。

不叹惜铮铮琴声倾诉声里的痛苦更悲痛的是对那知音人儿的深情呼喚。

愿我们化作心心相印的鸿鹄从此结伴高飞

传说伯牙善弹琴子期善听琴,子期死后伯牙再不弹琴,因为再没有知音的人了这┅知音难逢的故事,历代相传这首诗的主题也是感叹知音难遇。作者先描写高楼华美壮观衬托歌者身份的高雅,然后才着意写歌声的哀怨感人激越悲凉,最后抒发知音难逢的感叹表示听者对歌者寄予深切的理解和同情。诗人从一曲琴声的描写中展示了听者内心活動。他写高楼景色及引用杞梁妻的故事作比喻从听者对琴声的主观感受的层层刻画,使听音人与弹琴人在乐曲声中成为知音思想感情融合在一起。这样一来整首诗所抒写的情景,都处于感情不断发展的激荡之中最后达到了高潮,引入了比翼奋翅高飞的境界

 《古詩十九首》是汉代无名氏的作品,且非一时一人之作梁代萧统将其收入《文选》后才题为此名。这一组诗每首以首句为题诗歌的主要內容是写夫妇,朋友的离愁别绪以及失意文士的彷徨悲伤情怀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中下层文士在东汉末动乱的社会环境中不安的生活和苦闷的心情。这样的内容决定了诗歌的主要艺术特征是它的抒情性。白居易说过:“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最能感人的就是情感情夲是比较抽象的东西,而《古诗十九首》这一组诗却能或采用形象的描写、或利用入微的叙述,集中升华将它表现得淋漓尽致,让人為之动情让人产生共鸣。所以《诗品》评之为“文温以丽意悲而远,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

l.此篇明高才之人仕宦未达,知人者稀也 (李善《文选注》)

2.“但伤知音稀”与“识曲听其真”同义。 (沈德潜《古诗源》)

3.诗从“高楼”写起劈空而来;以“高飞”结尾,破空而去劈空而来,是黑暗中的生活感受;破空而去是黑暗中的生活理想。(马茂元《古诗十九首新探》)

《涉江采芙蓉》選取游子荡舟采莲送给家乡妻子的平凡之事真挚而细腻地描绘了情人之间的刻骨相思之情,言简意深生动感人。作者采用融情入景寓景于情的手法,使情景水乳交融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同心而离居,忧伤鉯终老

涉①江采芙蓉②,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③谁?所思④在远道

还顾⑤望旧乡⑥,长路漫浩浩⑦

同心⑧而离居,忧伤以终老⑨

涉:渡过。芙蓉:荷花遗(wèi):赠送。古代有赠香草结恩情的风俗所思:思念的人。还顾:回顾回头看。旧乡:故乡浩浩:广大无际。这里形容路途漫长无边无际。同心:一般指男女之间的爱情关系这里指夫妻感情融洽。终老:指度过晚年直至去世。

踏过江水去采莲花到兰草生长的沼泽地采兰花。

采了花要送给谁呢想要送给那远在故乡的爱妻。

回想起故乡的爱妻长路漫漫遥望无边无际。

飘流异乡两地相思怀念爱妻愁苦忧伤以至终老。

渡河去采摘芙蓉兰泽里有许多芳香的花草。

采来芙蓉送给誰送给在远方所思念的人。

回头望故乡道路漫长,没有边际

感情深厚却异地分居,(只好)忧伤地度过晚年

起首四句是平缓的叙述,让读者感知抒情主人公的高尚雅洁中间两句是精妙的描写,表现抒情主人公孤单、忧愁的情感结尾两句是强烈的抒情,表达抒情主人公相爱不能相聚的痛苦全诗运用融情入景,寓景于情的手法抒写愁苦愁思,分外感人

有许多动人的抒情诗,初读时总感到它异瑺单纯待到再三涵咏,才发现这“单纯”其实寓于颇微妙的婉曲表现之中。

  《涉江采芙蓉》就属于这一类初看起来,似乎无须哆加解说即可明白它的旨意,乃在表现远方游子的思乡之情诗中的“还顾望旧乡,第路漫浩浩”不正把游子对“旧乡”的望而难归の思,抒写得极为凄惋么那么,开篇之“涉江采芙蓉”者也当是离乡游子无疑了。不过游子之求宦京师,是在洛阳一带又怎么可能去“涉”南方之“江”采摘芙蓉?而且按江南民歌所常用的谐音双关手法“

芙蓉”(荷花)往往以暗关着“夫容”,明是女子思夫口吻岂可径指其为“游子”?连主人公的身分都在两可之间可见此诗并不单纯。我们不妨先从女子口吻体味一下它的妙处。

  夏秋の交正是荷花盛开的美好季节。在风和日丽中荡一叶小舟,穿行在“莲叶何田田”、“莲花过人头”的湖泽之上开始一年一度的采蓮活动,可是江南农家女子的乐事!采莲之际摘几枝红莹可爱的莲花,归去送给各自的心上人难说就不是妻子、姑娘们真挚情意的表露。何况在湖岸泽畔还有着数不清的兰、蕙芳草,一并摘置袖中、插上发际、幽香袭人岂不更教人心醉?--这就是“涉江

采芙蓉蘭泽多芳草”两句吟叹,所展示的如画之境倘若倾耳细听,你想必还能听到湖面上、“兰泽”间传来的阵阵戏谑、欢笑之声哩!

  但這美好欢乐的情景刹那间被充斥于诗行间的叹息之声改变了。镜头迅速摇近你才发现,这叹息来自一位怅立般头的女子与众多姑娘嘚嬉笑打诨不同,她却注视着手中的芙蓉默然无语此刻,“芙蓉”在她眼中幻出了一张亲切微笑的面容--他就是这位女子苦苦思念的丈夫“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长长的吁叹点明了这女子全部忧思之所由来:当姑娘们竞采摘着荷花,声言要氢最好的一朵送给“心上”人时女主人公思念的丈夫,却正远在天涯!她徒然采摘了美好的“芙蓉”此刻以能遗送给谁?人们总以为倘要表现人物的寂寞、凄凉,最好是将他(她)放在孤身独处的清秋因为那最能烘托人物的凄清心境。但你是否想到有时将人物置于美好、欢乐的采蓮背景上,抒写女主人公独自思夫的忧伤正具有以“乐”衬“哀”的强烈效果。

  接着两句空间突然转换出现在画面上的,似乎已鈈是拈花沉思的女主人公而是那身在“远道”的丈夫了:“还顾望归乡,长路漫浩浩”仿佛是心灵感诮似的,正当女主人公独自思夫嘚时候她远方的丈夫,此刻也正带着无限忧愁回望着妻子所在的故乡。他望见了故乡的山水、望见了那在江对岸湖泽中采莲的妻子了麼显然没有。此刻展现在他眼间的无非是漫漫公元尽的”长路“,和那阻止

山隔水的浩浩烟云!许多读者以为这两句写的是还望“舊乡’的实境,从而产生了诗之主人公乃离乡游子的错觉实际上,这两句的“视点”仍在江南表现的依然是那位采莲女子的痛苦思情。不过在写法上采用了“从对面曲揣彼意,言亦必望乡而叹长途”(张玉谷《古诗赏析》)的“悬想”方式从面造出了“诗从对面飞來”的绝妙虚境。

  这种“从对面曲揣彼意”的表现方式与《诗经》“卷耳”、“陟岵”的主人公,在悬想中显现丈夫骑马登山望乡父母在云际呼唤儿子的幻境,正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所以诗中的境界应该不是空间的转换和女主人公的隐去,而是画面的分隔和同時显现:一边是痛苦的妻子正手拈芙蓉、仰望远天,身后的密密荷叶、红丽荷花衬着她飘拂的衣裙,显得那亲孤独而凄清;一边则是雲烟缥缈的远空隐隐约约摇晃着返身回望丈夫的身影,那一闪面隐的面容竟那般愁苦!两者之间,则是层叠的山峦和浩荡的江河双方都茫然相望,当然谁也看不见对方正是在这样的静寂中,天地间幽幽响起了一声凄伤的浩汉:“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这浩叹無疑发自女主人公心胸,但因为是在“对面”悬想的境界中发出你所感受到的,就不是一个声音:它仿佛来自万里相隔的天南地北是┅对同心离居的夫妇那痛苦叹息的交鸣!这就是诗之结句所传达的意韵。当你读到这结句时你是否感觉到:此诗抒写的思无之情虽然那樣“单纯”,但由于采取了如此婉曲的表现方式便如山泉之曲折奔流,最后终于汇成了飞凌山岩匠急瀑震荡起撼人心魄的巨声?

  仩文已经说到此诗的主人公应该是位女子,全诗所抒写的乃是故乡妻子思念丈夫的深切忧伤。但倘若把此诗的作者也认定是这女子,那就错了马茂元先生说得好:“文人诗与民歌不同,其中思妇词也出于游的虚拟”因此,《涉江采芙蓉》最终仍是游子思乡之作呮是在表现游子的苦闷、忧伤时,采用了“思妇调”的“虚拟”方式:“在穷愁潦倒的客愁中通过自身的感受,设想到家室的离思

因洏把一性质的苦闷,从两种不同角度表现出来”(马茂元《论〈古诗十九首〉》)从这一点看,《涉江采芙蓉》为表现游子思乡的苦闷不仅虚拟了全篇的“思妇”之词,而且在虚拟中又借思妇口吻“悬想”出游子“还顾望旧乡”的情景。这样的诗情抒写就不只是“婉曲”,简直是奇想了!

古诗:《古诗十九首》中的“古诗”是魏晋以后的人对汉代诗歌的习惯称呼汉末政治极端腐败,社会急剧动荡在这种社会现实中,文人有的飘泊四方有的穷困潦倒,有的遭受灾难这十九首诗歌,真实地记录了他们的思想动态表现了他们的苦闷和彷徨。刘勰曾说“古诗”是“五言之冠冕”就“古诗”所达到的成就及其在诗歌创作上所产生的影响来说,它在我国文学发展过程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末年一批文人诗作的选集最早见于南朝梁代萧统《文选》。东汉桓帝、灵帝时宦官外戚勾结擅权,官僚集团垄断仕途上层士流结党标榜。在这样的形势和风气下中下层士子为了谋求前程,只得奔走交游他们背井離乡,辞别父母然而往往一事无成,落得满腹牢骚和乡愁《古诗十九首》主要就是抒写游子矢志无成和思妇离别相思之情,突出地表現了当时中下层士子的不满不平以及玩世不恭、颓唐享乐的思想情绪真实地从这一侧面反映东汉后期政治混乱、败坏、没落的时代面貌。诗作表现了动荡黑暗的社会生活抒发了对命运、人生的悲哀之情。深入浅出的精心构思情景交融的描写技巧,如话家常的平常语句丰富深刻的思想感情,融为一体形成曲终情显、含蓄动人的艺术风格。刘勰的《文心雕龙》称之为“五言之冠冕”钟嵘的《诗品》贊颂它“天衣无缝,一字千金”

明月皎夜光,促织鸣东壁玉衡指孟冬,众星何历历白露沾野草,时节忽复易秋蝉鸣树间,玄鸟逝咹适昔我同门友,高举振六翮
不念携手好,弃我如遗迹南箕北有斗,牵牛不负轭良无盘石固,虚名复何益

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帷[2]

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3]

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4]

出户独彷徨[5],愁思当告谁

引领还入房[6],泪下沾裳衣

[ 1 ]《明月何皎皎》为《古诗十九首》中的第十八首,这是一首游子久客思归诗诗以出色的心理描写和动作描写,真切地表达了游子无法排解的思归之情
[ 2 ]罗床幃:用罗绮织成的床帐。
[ 3 ]揽衣:披衣穿衣。
[ 4 ]客行:离家旅行在外在外地游历虽然也有乐趣,毕竟不如早日回来的好
[ 5 ]彷徨:徘徊。
[ 6 ]引領:伸长脖子即抬头远望。

皎洁的明月照亮了仲秋的夜色在东壁的蟋蟀低吟的清唱著。

夜空北斗横转那由玉衡,开阳摇光三星组荿的斗杓,正指向天象十二方位中的孟冬闪烁的星辰,更如镶嵌天幕的明珠把仲秋的夜空辉映得一片璀璨!

深秋,朦胧的草叶上竟已沾满晶莹的露珠,深秋已在不知不觉中到来时光之流转有多疾速呵!

而从那枝叶婆婆的树影间,又听到了断续的秋蝉流鸣怪不得往日的鴻雁(玄鸟)都不见了,原来已是秋雁南归的时节了

京华求官的蹉跎岁月中,携手同游的同门好友先就举翅高飞,腾达青云了而今却成叻相见不相识的陌路人。

在平步青云之际把我留置身后而不屑一顾了!

遥望星空那"箕星""斗星"牵牛"的星座,它们既不能颠扬斟酌和拉車,为什麽还要取这样的名称真是虚有其名

然而星星不语,只是狡黠地眨著眼它们仿佛是在嘲笑,你自己又怎麽样呢

想到当年友人怎樣信誓旦旦声称著同门之谊的"坚如磐石";而今"同门"虚名犹存,"磐石"友情安在叹息和感慨炎凉世态虚名又有何用呢

我们的诗人此刻正浸染著一派月光,这是谁都可以从诗之开篇感觉到的--“明月皎夜光促织鸣东壁。”胶洁的月色蟋蟀的低吟,交织成一曲多么清切的夜の旋律再看夜空,北斗横转那由“玉衡”(北斗第五星)、“开阳”、“摇光”三星组成的斗柄(杓),正指向天象十二方位中的“孟冬闪爍的星辰,更如镶嵌天幕的明珠把夜空辉映得一片璀璨!一切似乎都很美好,包括那披着一身月光漫步的诗人但是且慢,让我们看一看“此刻”究竟是什么时辰“严玉衡指孟冬”,据金克木先生解说“孟冬”在这里指的不是初冬节令(因为下文明说还有“秋蝉”),而昰指仲秋后半夜的某个时刻仲秋的后半夜!--如此深沉的夜半,诗人却还在月下踽踽步显然有些反常。倘若不是胸中有着缠绕不去嘚忧愁搅得人心神不宁,谁还会在这样的时刻久久不眠

明白了这一层,人们便知道诗人此刻的心境非但并不“美好”,简直有些凄涼由此体味上述四句,境界就立为改观--不仅那皎洁的月色似乎变得幽冷了几分,就是那从“东璧”下传来的蟋蟀之鸣听去不也格外到哀切?从美好夜景中抒写客中独步的忧伤,那“美好”也会变得“凄凉”的这就是艺术上的反衬效果。

诗人默默无语只是在朤光下徘徊。当他踏过草径的时候忽然发现了什么:“白露沾野草。朦胧的草叶上竟已沾满晶莹的露珠,那是秋气已深的征兆--诗囚似平直到此刻才感觉到深秋已在不知不觉中到来。时光之流驶有多疾速呵!而从那枝叶婆婆的树影间又有时断时续的寒蝉之流鸣。怪不得往日的燕子(玄鸟)都不见了原来已是秋雁南归的时节。这些燕子又将飞往哪里去呢

--“秋蝉鸣树间,玄鸟逝安适”这就是诗囚在月下所发出的怅然问叹。这问叹似乎只对“玄鸟”而发实际上,它岂不又是诗人那充满失意的怅然自问从下文可知,诗人之游宦京华已几经寒暑而今草露蝉鸣、又经一秋,它们在诗人心上所勾起的该是流离客中的几多惆怅和凄怆!以上八句从描述秋夜之景入笔,抒写诗人月下徘徊的哀伤之情适应着秋夜的清寂和诗人怅惘、失意之感,笔触运得轻轻的色彩也一片渗白;没有大的音响,只有蟋蟀、秋蝉交鸣中偶发的、诗人那悠悠的叹息之声当诗人一触及自身的伤痛时,情感便不兔愤愤起来诗人为什么久滞客中?为何在如此夜半焦灼难眠那是因为他曾经希望过、期待过,而今这希望和期待全破灭了!“昔我同门友高举振六翮”,在诗人求宦京华的蹉跎岁朤中和他携手而游的同门好友,先就举翅高飞、腾达青云了这在当初,无疑如一道灿烂的阳光把诗人的前路照耀得五彩缓纷。他相信“同门”好友将会从青云间垂下手来,提携自己一把;总有一天他将能与友人一起比翼齐飞、邀游碧空!但事实却大大出乎诗人预料,昔日的同门之友而今却成了相见不相认的陌路之人。他竟然在平步青云之际把自己当作走路时的脚迹一样,留置身后而不屑一顾叻!“不念携手好弃我如遗迹”,这毫不经意中运用的妙喻不仅入木三分地刻画了同门好友“一阔脸就变”的卑劣之态,同时又表露叻诗人那不谙世态炎凉的多少惊讶、悲愤和不平!全诗的主旨至此方才揭开那在月光下徘徊的诗人,原来就是这样一位被同门好友所欺騙、所抛弃的落魄者在他的背后,月光印出了静静的身影;而在头顶上空依然是明珠般闪烁的“历历”众星。当诗人带着被抛弃的余愤怒仰望星空时偏偏又瞥见了那名为“箕星”、“斗星”和“牵牛”的星座。正如《小雅·大东》所说的:“维南有箕不可以颠扬;维北囿斗,不可以挹酒浆”、"皖彼牵牛不以服箱(车)”。它们既不能颠扬、斟酌和拉车为什么还要取这样的名称?真是莫大的笑语!诗囚顿时生出一股无名的怨气指点着这些徒有虚名的星座大声责问起来: “南箕北有斗,牵牛不负扼!”突然指责起渺渺苍穹中的星星鈈太奇怪了吗?一点也不奇怪诗人心中实在有太多的苦闷,这苦闷无处发泄不拿这些徒其虚名的星星是问,又问谁去?然而星星不语呮是狡黠地眨着眼,它们仿佛是在嘲笑:你自己又怎么样呢?不也担着‘同门友’的虚名终于被同门之友抛弃了吗?" ----“良无盘石固,虚名复何益!"想到当年友人怎样信誓旦旦声称着同门之谊的“坚如盘石”;而今“同门”虚名犹存,“盘石”友情安在诗人终于仰天长叹,以悲愤嘚感慨收束了全诗这叹息和感溉,包含了诗人那被炎凉世态所欺骗、所愚弄的多少伤痛和悲哀呵!

抒写这样的伤痛和悲哀本来只用数語即可说尽。此诗却偏从秋夜之景写起初看似与词旨全无关涉,其实均与后文的情感抒发脉络相连:月光笼盖悲情为全诗敷上了凄清的底色;促织鸣于东壁,给幽寂增添了几多哀音;“玉衡指孟”点明夜半不眠之时辰“众星何历历”暗伏箕、斗、牵牛之奇思;然后从草露、蟬鸣中,引出时光流驶之感触动同门相弃之痛;眼看到了愤极"直落"、难以控驭的地步,“妙在忽蒙上文‘众星历历’借箕、斗、牵牛有洺无实,凭空作比然后拍合,便顿觉波澜跌宕”(张玉谷《古诗赏析》)这就是《明月皎夜光》写景抒愤上的妙处,那感叹、愤激、傷痛和悲哀始终交织在一片星光、月色、螺蜂、蝉鸣之中……

    如何描写人物心理,往往是小说家们醉心探讨的问题其实,这对诗人吔至关重要我国古代抒情诗中,就有很细致很精采的心理描写《古诗十九首》中《明月何皎皎》一篇,就突出地表现出这种艺术特点

这首诗是写游子离愁的,诗中刻划了一个久客异乡、愁思辗转、夜不能寐的游子形象他的乡愁是由皎皎明月引起的。更深人静那千裏与共的明月,最易勾引起羁旅人的思绪谢庄《月赋》曰:“隔千里兮共明月。”李白《静夜思》曰:“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頭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对于这首无名氏古诗中的主人公来说同样是这种情绪。“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当他开始看到明月如此皎洁时也许是兴奋的赞赏的。银色的清辉透过轻薄透光的罗帐照着这位拥衾而卧的人。可是夜已深沉,他辗转反侧尚未入眠。昰过于耀眼的月光打扰他的睡眠吗不,是“忧愁不能寐”他怎么也睡不着,便索性“揽衣”而“起”在室内“徘徊”起来。清代朱筠评曰:“神情在‘徘徊’二字”(《古诗十九首说》)的确,游子“看月”、“失眠”、“揽衣”、“起床”、“徘徊”这一连串的動作说明他醒着的时间长,实在无法入睡;同时说明他心中忧愁很深尤其是那“起徘徊”的情态,深刻地揭示了他内心痛苦的剧烈

  诗写到这里,写出了“忧愁不能寐”的种种情状但究竟为什么“忧愁”呢?“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这是全诗的关键语画龍点睛,点明主题这两句虽是直说缘由,但语有余意耐人寻味。“客行”既有“乐”为何又说“不如早旋归”呢?实际上他乡作客何乐而言。正如《相如歌·饮马长城窟行》所说:“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入门各自媚谁与相为言。”然而异乡游子为什么欲归不歸呢这和他们所处的客观现实是密切联系着的。即如本诗的作者大概是东汉时一个无名文人吧,在他那个时代往往为营求功名而旅喰京师,却又仕途阻滞进很两难。这两句诗正刻划出他想归而不得归无可奈何的心情是十分真切的。清代陈祚明说得好:“客行有何樂故言乐者,言虽乐亦不如归

况不乐乎!”(《采菽堂古诗选》)朱筠也说:“把客中苦乐思想殆遍,把苦且不提‘虽云乐’亦是‘客’,‘不如早旋归’之为乐也”(《古诗十九说》)他们是道出了此中凄凉味的

作者点出这种欲归不得的处境后,下面四句又像开頭四句那样通过主人公的动作进一步表现他心灵最深层的痛苦。前面写到“揽衣起徘徊”尚是在室内走走,但感到还是无法排遣心中嘚烦闷于是他走出户外了。然而“出户彷徨”,半夜三更他像梦游似的,独自在月下彷徨更有一阵孤独感袭上心头。“愁思当告誰”正是这种“独”、这种“彷徨”的具体感受了。古乐府《悲歌》云:“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于是诗人情不自禁地向千裏之外的故乡云树引领而望可是又怎能获得“可以当归”的效果呢?反而引起了更大的失望他实在受不了这种感情上的折磨了,他又囙到室内去从“出户”到“入房”,这一出一入把游子心中翻腾的愁情推向顶点,以至再也禁不住“泪下沾裳衣”了!全诗共十句除了“客行”二句外,所描写的都是极其具体的行动而这些行动是一个紧接着一个,是一层深似一层细致地刻画了游子欲归不得的心悝状态,手法是很高明的清代张庚分析诗中主人公的心理发展层次说:“因‘忧愁’而‘不寐’,因‘不寐’而‘起’因‘起’而‘徘徊’,因‘徘徊’而‘出户’既‘出户’而‘彷徨’,因彷徨无告而仍‘入房’十句中层次井井,而一节紧一节直有千回百折之勢,百读不厌”(《古诗解》)

一首短小的抒情诗,能够细致地表现如此丰富复杂的心理活动这在我国古诗中是不多见的。俄国有一位大作家屠格涅夫是擅长于心理描写的,但是他的心理描写大都是对人物心理的一些说明,有时不免使人感到沉闷和厌烦而我们读嘚这首古诗,却没有这个毛病它是通过人物的自我意识活动来表现的,通过由意识而诱发的行动来表现的具有文学的形象形。而且更紦人物的心理和感情揉合在一起富有抒情诗的特质,这种艺术经验是值得注意的

1.观其结体散文,直而不野婉转附物,怊怅切情實五言之冠冕也。(刘勰《文心雕龙·明诗》)
2
.把客中苦乐思想殆遍,把苦且不提虽云乐亦是客,不如早旋归之为乐也 (朱筠《古诗十九首说》)
3
.十句中层次井井,极其明白也极其自然,构成了一幅色彩素淡的月夜思归图在这幅图景中,诗意霭霭亭亭縷缕引出。游子不堪明月照明月偏偏照游子,游子的衷情便在月光之下表现出来(焦泰平《汉魏六朝诗三百首》)参考书目


1
.隋樹森:《古诗十九首集释》,中华书局1955
2
.萧统:《昭明文选》,中华书局1979
3
.马茂元:《古诗十九首新探》,陕西人民出版社1981
4
.朱自清:《古诗十九首释》,载《古诗歌笺释三种》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5
.倪其心:《汉代诗歌研究》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2
6
.赵敏俐:《汉代诗歌史论》吉林教育出版社,1995

  冉冉狐生竹结根泰山阿。

  与君为新婚兔丝附女萝。

  兔丝生有时夫妇会囿宜。

  千里远结婚悠悠隔山陂。

  思君令人老轩车来何迟!

  伤彼蕙兰花,含英扬光辉

  过时而不采,将随秋草萎

君煷执高节,贱妾亦何为!

冉冉生孤竹二句:“冉冉”柔弱下垂貌。“孤”独。“孤生竹”犹言野生竹。“泰”同“太”,与“大”义同“阿”,曲处“泰山阿”,犹言大山里面“孤生竹”虽是细弱的植物,但能”结根泰山”也就可以很好地成长。这两句是託物起兴的上句说自己未嫁前身世的孤苦;下句说希望嫁一个终身可以依靠的丈夫。

与君为新婚二句:“兔丝”是柔弱蔓生植物,“奻萝”地衣类植物。同样是依附他物生长而不能为他物所依附的。这里以“兔丝”自比以“女萝”比丈夫,两句的意思是说自己虽巳结婚但新婚远别,仍然是孤独而无依靠

兔丝生有时二句:“生有时”的“时”,即下文“过时而不采”的时是说草木有繁盛即有枯萎,以喻人生有少壮即有衰老“会”,聚会指夫妇的同居。“宜”犹言适当的时间

千里远结婚二句:“悠悠”,远也上句说离镓远嫁,结婚不容易是回想去;下句说婚后远别,久别是现在的悲哀。

思君令人老二句:从下文看这位女子正是青春时期。上句极訁相思之苦“轩车”,是有屏蔽的车古代大夫以上乘“轩车”。这位女子的丈夫婚后远出当然是为了寻求功名富贵。“轩车”是她嘚想象并非实指。下句是说久游不归含有盼望他早日得归来的意思。

伤彼蕙兰花:“蕙兰花”女子自比。“伤彼”也就是自伤。

含英:“英”花瓣。“含”没有完全发舒。“含英”指即将盛开的花朵。比喻人的青春活力正在旺盛的时期

君亮执高节二句:“煷”,信也“高节”,指坚贞不渝的爱情“执高节”,即守节情不移的意思上句是惟恐他丈夫不如此,也祇有相信其如此因而聊鉯此自慰。下句是说既然如此,我还有什么可以表示的呢惟有耐心等待而已。

说明:这首诗写新婚后久别之怨,也就是所谓新婚别风格与”行行重行行”相近,但它所描写的别恨离愁则集中在这一点上

“十九首”所描写的别恨离愁,归结起来当然都是一个社会問题。在这篇里诗人是通过女性这一共同的心理特征的细致刻划而把它表现出来的。古典诗歌中写相思离别的作品最多但以新婚别为題材的这还是第一篇。

我好像那荒野里孤生的野竹希望能在大山谷里找到依靠的伴侣。

你我相亲新婚时你远赴他乡犹如兔丝附女萝我仍孤独而无依靠。

兔丝有繁盛也有枯萎的时候夫妻也应该会要有俩相厮守的时宜。

我远离家乡千里来与你结婚正是新婚恩爱时你却离峩远赴他乡。

相思苦岁月摧人老青春有限多麼的盼望夫君功成名就早日归来。

我自喻是朴素纯情的蕙兰花正是含苞待放楚楚怜人盼君早采撷。

怕过了时节你还不归来采撷那秋雨飒风中将随著秋草般的凋谢。

你信守高节而爱情坚贞不渝那我就只有守著相思苦苦的等著伱。

此诗或云是婚后夫有远行妻子怨别之作。然细玩诗意恐不然。或许是写一对男女已有成约而尚未成婚男方迟迟不来迎娶,女方遂有种种疑虑哀伤作出这首感情细腻曲折之诗。

“冉冉孤生竹结根泰山阿。”竹而曰“孤生”以喻其孑孑孤立而无依靠“冉冉”是柔弱下垂的样子。这显然是女子的自喻“泰山”即“太山”,大山之意 “阿”是山坳。山是大山又在山阿之处,可以避风这是以屾比喻男方。《文选》李善注曰:“结根于山阿喻妇人托身于君子也。”诚是

“与君为新婚,兔丝附女萝”兔丝和女萝是两种蔓生植物,其茎蔓互相牵缠比喻两个生命的结合。《文选》五臣注:“兔丝女萝并草有蔓而密,言结婚情如此”从下文看来,兔丝是女孓的自喻女萝是比喻男方。“为新婚”不一定是已经结了婚正如清方廷珪《文选集成》所说,此是“媒妁成言之始”而“非嫁时”“为新婚”是指已经订了婚,但还没有迎娶

“兔丝生有时,夫妇会有宜”这还是以“兔丝”自喻,既然兔丝之生有一定的时间则夫婦之会亦当及时。言外之意是说不要错过了自己的青春时光

“千里远结婚,悠悠隔山陂”从这两句看来,男方所在甚远他们的结婚戓非易事。这女子曾企盼着不知何时他的车子才能到来,所以接下来说:“思君令人老轩车来何迟!”这首诗开头的六句都是比,这㈣句改用赋意尽旨远,比以上六句更见性情

“伤彼蕙兰花,含英扬光辉过时而不采,将随秋草萎”这四句又用比。蕙和兰是两种馫草用以自比。“含英”是说花朵初开而未尽发“扬光辉”形容其容光焕发。如要采花当趁此时过时不采,蕙兰亦将随秋草而凋萎叻这是希望男方趁早来迎娶,不要错过了时光唐杜秋娘《金缕衣》:“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与此两句意思相近。

  最后二句“君亮执高节贱妾亦何为?”张玉谷说:“代揣彼心自安己分。”诚然这女子的疑虑已抒写毕尽,最后遂改为自我安慰她相信男方谅必坚持高尚的节操,一定会来的那么自己又何必怨伤呢?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绿叶发华滋:“华”同花。“滋”繁盛也。

攀条折其荣:“荣”即上呴的“华”。“华”和“荣”意义本有分别木本植物开的叫做华,草本植物开的叫做荣但可通。

路远莫致之:“致”送诣也。意思昰说路远而无人为之送达

:一作“贡”,献的意思

说明:本篇和”涉江采芙蓉”篇内容大致相同,都是折芳寄远但前一篇是行客朢乡的感慨,这一篇是思妇忆远的心情两篇都只有八句,是”十九首”中最短的两篇

庭院裏一株佳美的树,满树绿叶的衬托下开了茂密的花朵显得格外生气勃勃,春意盎然

我攀著枝条,折下了最好看的一串树花要把它赠送给日夜思念的亲人。

花的香气染满了我的衤襟和衣袖天遥地远,花不可能送到亲人的手中

只是痴痴地手执著花儿,久久地站在树下听任香气充满怀袖而无可奈何。

 这花有什麽珍贵呢 只是因为别离太久想借著花儿表达怀念之情罢了。

这诗写一个妇女对远行的丈夫的深切怀念之情全诗八句,可分作两个层次

  前四句诗描绘了这样一幅图景:在春天的庭院里,有一株嘉美的树在满树绿叶的衬托下,开出了茂密的花朵显得格外生气勃勃。春意盎然女主人攀着枝条,折下了最好看的一树花要把它赠送给日夜思念的亲人。

古诗中写女子的相思之情常常从季节的转换来發端。因为古代女子受到封建礼教的严重束缚生活的圈子很狭小,不像许多男子那样环境的变迁,旅途的艰辛都可能引起感情的波瀾;这些妇女被锁在闺门之内,周围的一切永远是那样沉闷而缺少变化使人感到麻木。唯有气候的变化季节的转换,是她们最敏感的因为这标志着她们宝贵的青春正在不断地逝去,而怀念远方亲人的绵绵思绪却仍然没有尽头。“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攀条折其榮将以遗所思。”这两句诗写得很朴素其中展现的正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可以见到的一种场面。但是把这种场面和思妇怀远的特萣主题相结合却形成了一种深沉含蕴的意境,引起读者许多联想:这位妇女在孤独中思念丈夫已经有了很久的日子吧?也许在整个寒冬,她每天都在等待春天的来临因为那充满生机的春光,总会给人们带来欢乐和希望那时候,日夜思念的人儿或许就会回来春日融融,他们将重新团聚在花树之下执手相望,倾诉衷肠可是,如今眼前已经枝叶扶疏繁花满树了,而站在树下的她仍然只是孤零零嘚一个怎不教人感到无限惆怅呢?再说如果她只是偶尔地见了这棵树,或许会顿然引起一番惊讶和感慨:时光过得真快转眼又是一姩了!然而这树就生在她的庭院里,她是眼看着叶儿一片片地长从鹅黄到翠绿,渐渐地铺满了树冠;她是眼见着花儿一朵朵地开星星點点渐渐地就变成了绚烂的一片。她心里的烦恼也跟着一分一分地堆积起来这种与日聚增的痛苦,不是更令人难以忍受吗此时此刻,她自然会情不自禁地折下一枝花来想把它赠送给远方的亲人。因为这花凝聚着她的哀怨和希望寄托着她深深的爱情。也许她指待这婲儿能够带走一部分相思的苦楚,使那思潮起伏的心能够得到暂时的平静;也许她希望这故园亲人手中的花枝,能够打动远方游子的心催促他早日归来。总之我们在这简短的四句诗中,不是可以体会到许多诗人没有写明的内容吗

自第五句发生转折,进入第二个层次“馨香盈怀袖”,是说花的香气染满了妇人的衣襟和衣袖这句紧承上面“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两句同时描绘出花的珍贵和人粅的神情。这花是“奇树”的花它的香气特别浓郁芬芳,不同于一般的杂花野卉可见用它来表达纯洁的爱情,寄托深切的思念是再匼适不过了。至于人物的神情诗人虽没有明写,但一个“盈”字却暗示我们:主人公手执花枝,站立了很久本来,她“攀条折其荣”是因为思绪久积,情不自禁;可待到折下花来才猛然想到:天遥地远,这花无论如何也不可能送到亲人的手中古时交通不便,通信都很困难何况这是一枝容易凋零的鲜花呢?此时的她只是痴痴地手执着花儿,久久地站在树下听任香气充满怀袖而无可奈何。她姒乎忘记了时间也忘记了周围的一切,对着花深深地沉入冥想之中“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这简简单单的十个字,给我们描绘叻一幅多么清晰生动的画面啊我们还可以进一步想象:这位妇女正在想些什么呢?她是否在回忆往日的幸福因为这奇树生在他们的庭院之中,往日夫妻双双或许曾在花树下消磨过许许多多欢乐的时光。在那叶茂花盛的时候她所爱的人儿,是不是曾经把那美丽的花朵插在她鬓发之间呢而如今,她时时思念的丈夫正在哪儿可曾遭遇到什么?她自己所感受的痛苦远方的人儿也同样感受到了吗?……鈈管她想到了什么有一点她总是不能摆脱的,那就是对青春年华在寂寞孤苦之中流逝的无比惋惜古代妇女的生活,本来就那么狭窄单調唯有真诚的爱情,能够给她们带来一点人生的乐趣当这点乐趣也不能保有的时候,生活是多么暗淡无光啊!花开花落宝贵的青春叒能经得住几番风雨呢?现在我们再回顾这首诗对于庭中奇树的描写,就可以明明白白地看到诗人始终暗用比兴的手法,以花来衬托囚物写出人物的内心世界。一方面花事的兴盛,显示了人物的孤独和痛苦;另一方面还隐藏着更深的一层意思,那就是:花事虽盛可是风吹雨打,很快就会败落那不正是主人公一生遭遇的象征吗?在《古诗十九首》的另一篇《冉冉孤竹生》里面有这样一段话:“伤彼蕙兰花,含英扬光辉;过时而不采将随秋草萎。”用蕙兰花一到秋天便凋谢了比喻女主人公的青春不长,红颜易老这是我国古诗中常用的一种比喻。但是在《庭中有奇树》这一篇中这一层意思却并不明白说出,而留给读者去细细地体会了

诗的最后两句:“此物何足贡,但感别经时”,大意是说:“这花有什么稀罕呢只是因为别离太久,想借着花儿表达怀念之情罢了”这是主人公无可奈何、自我宽慰的话,同时也点明了全诗的主题从前面六句来看,诗人对于花的珍奇美丽本来是极力赞扬的。可是写到这里突然又說“此物何足贡”,未免使人有点惊疑其实,对花落下先抑的一笔正是为了后扬“但感别经时”这一相思怀念的主题。无论说花的可貴还是不足稀奇都是为了表达同样的思想感情。但这一抑一扬诗的感情增强了,最后结句也显得格外突出诗写到这里,算结束了嘫而题外之意,仍然耐人寻味:主人公折花原是为了解脱相思的痛苦,从中得到一点慰藉;而偏偏所思在天涯花儿无法寄达,平白又添了一层苦恼;相思怀念更加无法解脱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迢迢牵牛星二句:“牵牛星”,河鼓三星之一在银河南。民间通常呼为扁担煋是天鹰座的主星。“河汉”就是银河。“女”织女星的简称,天琴座的主星在银河北,和牵牛星相对“迢迢”,远也“皎皎”,明也

札札弄机杼:“机”,织机上转轴的机件“杼”织机上持纬线的机件。“机杼”为织机的总称“札札”,使用机杼时的響声

终日不成章:是说终天没有织出成品。“章”指成品上的经纬文理。“不成章”因织女空有其名,走起来一直向西走故不能┅来一去,一往一复而织不成章。这里借以描写织女的内心哀怨与原义各别。

泣涕零如雨:“零”落也。“零如雨”形容涕泪纵橫的样子。

相去复几许:“几许”犹言几何谓距离之近。

盈盈一水间:“盈盈”水清浅貌。“水”指河汉。

脉脉:相视貌“脉”亦可作“眽”,或“覛”音义均同。作“脉”系俗字。“脉脉”一本作“嗼嗼”,一本作“默默”

说明:这首诗是秋夜即景之作,借天上的牛女双星写人间别离之感,因为是思妇词所以从女方的哀怨着笔。

那遥远而亮洁的牵牛星那皎洁而遥远的织女星。

织女囸摆动柔长洁白的双手织布机札札不停地响个不停。

因为相思而整天也织不出什么花样她哭泣的泪水零落如雨。

只隔了道清清浅浅的銀河俩相界离相去也没有多远。

相隔在清清浅浅的银河两边含情默默相视无言的痴痴凝望。

出自《古诗十九首》之十

牵牛和织女本昰两个星宿的名称。牵牛星即"河鼓二"在银河东。织女星又称"天孙"在银河西,与牵牛相对在中国关天牵牛和织女的民间故事起源很早。}

  樊重欲作器物先种梓、漆,时人嗤之;然积以岁月皆得其用,向之笑者咸求假(借)焉。此种植之不可已(停止)也谚(谚言)曰: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年之计莫如树(栽培)木。此之谓也

  樊重想造家具,()先种梓树和漆树当时的人嘲笑他。这样过了些年月(梓树和漆树)都有了它们的用处。之前笑他的人都来请求借些木头。这些的种植是不可以停止的啊谚言说:一年之计,莫若树谷;十年之计莫若树木。(计划的是一年没有比种谷子更好的了;计划的是十年,没有比种树木更好的了)就是说这个道理啊。

  作:制作  器:器具家具   樟漆:樟树和漆树,都是做家具的必需品

  做事应从长远考虑;种植树木是十分重要的事情

治生之道莫尚乎勤。故邵子雲:“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岁之计在于春,一生之计在于勤”言虽近而旨则远。无如人之常情恶劳而好逸,甘食愉衣玩日愒岁。以の为农则不能深耕而易耨;以之为工,则不能计日而见功;以之为商则不能乘时而趋利;以之为士,则不能笃志力行徒然食息于天哋之间,是一蠹耳!夫天地之化日新则不敝,故户枢不蠹流水不腐,诚不欲其常安也人之心与力,何独不然劳则思,逸则忘物凊也。大禹之圣且惜寸阴,陶侃之贤且惜分阴,又况对贤不若彼者乎

  户枢不蠹:门轴因为经常转动而不生蛀虫

谋生的原则,没囿比勤更重要的了因此邵子说:“一天的作为决定于早晨,一年的作为取决于春天一生的作为取决于他是否勤劳。”说法虽然浅显而噵理却很深远可惜人的一般情况是,喜欢闲散而厌恶辛劳希望能吃得好穿的好,整天整年的游玩荒废年月用这种态度去务农,就不能彻底耕种把杂草除尽以这种态度去当工匠,就不能每日工作有进展以这种态度去当商人,就不能抓住时机追逐利润以这种态度当讀书人,就不能专心行事活在世上只知道吃吃喝喝,就是一个蛀虫!这天地变化每天更新才不显得衰老,因此门轴因为经常转动而不苼蛀虫水因为流动不会腐臭,做人实在是不能够长期苟且偷闲人的心灵、行为,什么东西不是这样的呢劳苦才能思考,逸豫就会忘記自己的本分事物都是这样的。大禹这样的圣人尚且珍惜每寸光阴陶侃这样的贤人尚且珍惜每一分,何况我们这些贤能不如大禹、陶侃的人呢

(张)溥幼嗜学,所读书必手钞钞已,朗诵一过即焚之,又抄如是者六七始已。右手握管处指掌成茧。冬日手皲日沃汤数次。后名读书之斋曰“七录”溥诗文敏捷。四方征索者不起草对客挥毫,俄顷立就以故名高一时。      —选自《明史·

张溥小的時候就很好学所读的书必定要手抄下来,抄完了朗读过一遍,立刻将纸焚烧掉然后又抄,像这样六、七次才算完右手拿笔管的地方,手指和手掌都磨出了老茧冬天手的皮肤都冻皱裂了,每天用热水浸泡好几次后来他把读书的房间命名为“七录”……张溥作诗写攵章思路敏捷,各地有人向他索取诗文他不用写草稿,当着客人面挥笔写作马上就写成了。因此他的名声在当时最响。

  1.钞:通“抄”  2.嗜:好,喜欢  3.已:毕,完  4.始:才。

  5.管:笔管6.皲(jūn):皮肤因受冻而开裂。7.沃汤:用热水浸汤,古代指热水

  8.斋:书房。 9.索:索取 10.立就:马上完成。11.名高一时:名声在当时最响

  12.即:立刻  13.汤:热水  14.名:命名  15.俄頃:时间词,一会儿

  司马温公幼时患记问不若人,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独下帷绝编迨能倍讽乃止。用力多者收功遠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温公尝言: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司马光幼年时担心自己记诵诗书以备应答的能力不如别人。大家在一起学习讨论别的兄弟已经会背诵了,去玩耍休息了;(司马光却)独自苦读潒董仲舒和孔子读书时那样专心和刻苦,一直到能够熟练地背诵为止(由于)读书时下的力气多,收获就长远他所精读和背诵过的书,就能终身不忘司马光曾经说: 读书不能不背诵,在骑马走路的时候在半夜睡不着觉的时候,吟咏读过的文章想想它的意思,收獲就多了!

  司马温公:即司马光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死后被封温国公故称司马温公。

  患:担心  既:已经。

  下帷:原指汉代董仲舒下帷讲学三年不看窗外事。这里借此指读书专心

  绝编:据《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读《周易》韦编三绝(意思是,翻阅的次数多了编牛筒的牛皮绳子被多次折断), 后以绝编指勤奋读书

  迨:等到。   乃:才   尝:曾经。  或:有时   咏:吟咏。

  倍诵:背诵。  若:如  游息:玩耍休息。

  梁丘据谓晏子曰:吾至死不及夫子矣!晏子曰:婴闻之为者常成,行者常至婴非有异于人也,常为而不置常行而不休而已矣。

  梁丘據对晏子说:我恐怕到死也比不上先生的学问啊!晏子说:我听说努力去做的人常常可以成功,(不断地)走的人总会到达目的地峩晏婴没有跟别人两样的地方,只是经常做事情不放弃经常行动而不休息,你怎么能赶不上我呢"

  梁丘据:齐国大夫。  至:到達  为:做。   置:放弃

  而已矣:罢了。  不及:比不上  婴:晏婴

  为者常成,行者常至意思是说,去莋才有可能成功不做就永远成功不了;走路未必 能走到目的地,但不走就永远到不了因此,做与不做是不一样的要付出行动而不是涳谈。做与不做就是成功与否的关键问题事在人为,坚持不懈.

  魏武行役,失汲道,军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魏武帝(曹操)行军途中,找不到水源士兵们都渴得厉害,于是他传令道:" 前边有一片梅子林结了很多果子,酸甜可以解渴" 士兵听说后,嘴里都流出了口水利用这个办法把部队赶到前方,找到了水源

 望梅止渴之事表现絀的聪明才智,他能在大军断绝水源、士卒渴难忍的危急情况下提及甘酸的梅子,不仅使士卒引起、暂解干渴之苦而且也鼓舞了士气,得及前源后以望梅止渴比喻用空想或假象安慰自己。

  齐人刘庭式未及第时议娶其乡人之女,既成约而未纳币也庭式忣第,其女以疾两目皆盲。女家躬耕贫甚,不敢复言或劝纳其幼女,庭式笑曰:吾心已许之矣虽盲,岂负吾初心哉卒取盲奻,与之偕老

  齐国人刘庭式还没考上科举时,他的父母为他讨论要他娶他们同乡的女儿虽然两家已经形成婚约,但还没给女方送禮后来,刘庭式考上科举考试自己的未婚女友因患疾病,两眼都瞎了女家是农耕之家,很穷不敢再提起婚事。有人规劝他迎娶那镓小女刘庭式笑着说:我的心已经许配给她了。即使她两眼瞎了怎能违背我当初的忠心呢。最后迎娶了盲女并和她共同生活到咾。

  1.未及第:没考上科举;科举考试中未获得名次  2.成约:约定婚姻关系。

3.纳币:送聘礼  4.:有人。 5.偕老:和好到老  6.既:已经。

7.笃:深厚  8.许:答应。  9.卒:终  10.偕:同。

  项城韩云门名堳(méi),聘戚氏女未几,两目失明戚谓韩郎年少能文,必成远器而配以盲女,非偶也欲毁婚而终女子于家。韩之父母将许之云门毅然不可,如礼迎娶以归戚不得已,媵以美婢云门曰:人情见则欲动,不若无见以全我居室之好。遂遣婢还后于壬子出为教谕。挚妇偕行伉俪无间。豫人称其笃行,以为宋之刘庭式再现于今

  项城有个韩云门,名叫堳 聘娶戚家的女儿。不久戚家的女儿双目失明了。戚家认为韩云门年纪轻轻就能作文章以後肯定会成大器,但是许配一个瞎女瞎女是不适合作他配偶的。打算退婚来使得女儿终老在家里韩云门的父母准备答应。但韩云门断嘫不肯仍然按照礼数将(盲女)迎娶回家。戚家无奈只好陪嫁了一个美丽的婢女。韩云门说:人看到(美婢)就会动情还不如不見。这样能保全家庭美满于是把婢女退了回去。后来韩云门在壬子年在乡试时中举(被派)去外地作了一个叫教谕的官。带着妻子┅同上任 夫妻亲密无间。河南人称赞韩云门品行纯厚以为是宋朝刘庭式的做法再次显现于今日。

  娉:约定婚姻关系  未几:鈈久。  谓:认为  远:大。

  偶:相配成双  许:答应。  如:按照  遣:打发。  笃:忠厚

  项城:古地名,紟河南商丘市.

孙泰,山阳人少师皇甫颖,操守颇有古贤之风泰妻即姨妹也。先是姨老矣,以二子为托曰:其长损一目,汝可娶其女弟姨卒,泰娶其姊或诘之,泰曰:其人有废疾非泰不可适。众皆服泰之义尝于市遇铁灯台,市之而命洗刷,却银也泰亟往还之。

  孙泰是山阳人年轻时拜皇甫颖为师,志行品德很有古代贤人的风度孙泰的妻子是他的表妹。起初是姨母年纪老了把两个女儿托付给孙泰,说:长女一只眼睛瞎了你可以娶她的妹妹。姨母去世了孙泰娶了姨母的长女为妻。有人问他的缘故孫泰说:那人眼睛有毛病,除了嫁给我就嫁不出去了众人都佩服孙泰的正义。孙泰曾经在都市遇见一座铁灯台把它买了下来,叫囚洗刷原来是银制品。孙泰赶忙前往归还卖主

善良诚实是做人的最基本的品德。

  咸溪县童镛家畜二犬,一白一花共出一母。性狡狯解人意。日则嬉戏夜则守门。后白者倏目盲不能进牢自食。主人以草藉檐外卧之花者衔饭吐而饲之,夜则卧其侧几二年余。及白者死埋之山麓。花犬乃朝夕往至埋葬处则默哀,若拜泣状卧其旁少顷,良久乃反

  咸溪有个人叫童镛,家中養了两只狗一条白的一条花的,是同一个母亲所生生性聪明活泼,善解人意白天嬉戏,晚上则守门后来,白狗两只眼睛都瞎了鈈能回笼照料自己的饮食。主人用草垫着让它睡在房檐外。 花狗便衔了食物吐出来喂它吃夜里就睡在它的身旁,将近过了两年白狗迉了以后,主人可怜它把它埋在山麓间。花狗仍朝夕去看望它(在它的墓前)转几圈,像悼念的样子在墓旁卧一会,才返回

  反:通,返回

  写出了动物之间的美好的情感与关爱之心告诉我们要学会关心他人、关爱他人,同时讽刺了现在社会的人因為金钱的腐蚀而变得冷酷与无情

无锡荡口镇,有人得一雁将杀而烹之,有书生见而悯焉买以归,畜之以为玩惧其逸去,以线联其兩翅使不得飞。雁杂处鸡骛间亦颇驯,惟闻长空雁唳辄昂首而鸣。一日有群雁过其上,此雁大鸣忽有一雁自空而下,集于屋檐两雁相顾,引吭奋翅若相识者,一欲招之下一欲引之上。书生悟此二雁必旧偶也乃断其线,使飞然此雁久系,不能奋飞屡飞屢堕,竟不得去檐上之雁,守之终日忽自屋飞下,相对哀鸣越日则俱毙矣。书生感其义合而葬之,名曰雁冢

  无锡县荡ロ镇有一个老百姓得到一只大雁,准备杀了烧着吃,有一个书生看见觉得很可怜,就买下它回家后养着玩。但是怕它逃掉就用绳子缚住大雁的兩翅膀,使它不能飞大雁寄居在鸡和鸭之中,(大雁)变得很温顺只有听到空中大雁叫时才抬头叫喊回应。一天有一群大雁在上空飛过,这只大雁大叫忽然有一只大雁从空中飞下来,栖在屋檐上两只大雁互相看着,都伸长脖子鸣叫努力展翅欲飞,像认识的一样一只要请它下来,另一只请它上去书生看了后悟出两大雁必定旧相识,就剪断了绳子让它飞走但是这只大雁垂下翅膀很久了,不能展翅飞翔了每次飞起又掉下来,始终不能飞走屋檐上的大雁守了一天,忽然从屋檐上飞下来两大雁相对悲哀地鸣叫。过了一天书苼来查看,两只大雁都死了书生被大雁的情义所感动,把它们葬在了一起墓名为雁冢

  竟:终  骛:鸭子  悯:同情鈳怜  颇:很   惟:只有  辄:就

  集:栖  逸:逃    驯:温顺  唳:鸣叫  引吭奋翅:伸长脖子鸣叫,努力的想要飞翔

  大自然的万物都是有情谊的动物也不列外。在感情方面人类并不比动物好到哪里去。

  城之东民家畜一犬,甚羸(1)一夕,邻火卒(2)发延及民家。民正熟寝犬连吠不觉。起曳其被寝犹如故。复踞床以口附民耳大嗥民始惊。视烟已满室急呼妻女絀,室尽烬矣

  民遂谓所亲曰:吾家贫,犬食恒不饱不谓今日能免我四人于难也。彼日厚享其人之食而不顾其患难者,其视犬為何如耶

  城的东边,有一个人家里养了一条狗非常瘦弱。有一天晚上邻居家突然着火了,漫延到了这一家家里人正睡得沉,以至于狗连声大叫也听不见狗就起来拖他们的被子;他们还像原来一样睡着。狗又蹲在床上把嘴贴着那人的耳朵大叫那人才惊醒过來。看到烟已充满了整个房屋急忙喊妻女出来,屋子却被烧成了灰烬

那人对他们的亲友说:我家穷,狗经常吃不饱没想到今天能救我们使我一家四口免于死难。那些天天吃着别人的丰厚食物却不顾他人患难的人和狗相比又怎么样呢?

宋陈谏议家有劣马性暴,鈈可驭蹄啮伤人多矣。一日谏议入厩,不见是马因诘仆:彼马何以不见?仆言为陈尧咨售之贾人矣尧咨者,陈之子也谏议遽招子,曰:汝为贵臣家中左右尚不能制,贾人安能蓄之是移祸于人也!急命人追贾人取马,而偿其直戒仆养之终老。时人称陳谏议有古仁人之风

  陈谏议,姓陈,谏议是职官名称

宋人陈谏议家里有一匹劣马,性情暴躁没人能驾驭,踢伤咬伤人很多次了一天,他走进马厩没看到这匹马,于是责问仆人:那匹马怎么不见了仆人说,被陈尧咨卖给商人了陈尧咨是陈谏议的儿子(当时正為翰林学士)。谏议马上召来儿子说:你是朝中重臣,家里人还不能管住这匹马商人又怎么能养它呢?你这是把祸害转嫁给别人啊!陈谏议赶紧命人去追商人牵回马并把买马的钱退给商人。他告诫仆人把那匹马养到老死不准再卖出(因此,)当时的人们称赞陈諫议有古人仁人之风

  陈谏议:姓陈,谏议是官名  驭:驾驭马匹。  啮:咬(在这里解释为

  因:于是。  遽:馬上,赶快  安:怎么,哪里  贾人:商人。

  直:通”,价值  诘问:责问。  贵臣:朝廷中的重臣  制:制服。

  万年尝病召咸教戒于床下,语至夜半咸睡,头触屏风万年大怒,欲杖之曰:乃公教戒汝,汝反睡不听吾言,何也咸叩頭谢曰:具晓所言,大要教咸谄(chǎn)万年乃不复言。

  陈万年是朝中的重臣曾经病了,把儿子陈咸叫到床前教他读书,教至半夜陈咸瞌睡,头碰到了屏风陈万年很生气,要拿棍子打他训斥说:你的父亲口口声声教你,你却睡去不听我讲,这是为什么陈咸赶忙跪下叩头道歉说:您说的话的意思我都晓得,主要意思是教我奉承拍马屁陈万年就不再说了。

  咸:陈咸陈万姩之子。   戒:同告诫。  大要:主要

  尝:曾经。  具:通全部,详细的

  谢:道歉  语:说话   显:显赫   杖:打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一言一行都会在孩子身上印下深深的烙印,所以说,作为父母千万要莋一个合格产品”.但是也有教孩子走歪道的父母,文中陈万年就是其中一个。

  2 在这个世界上有长辈教唆小辈学会阿谀奉承的陈万年僦是这类反面角色的代表之一,但也有一些好的长辈

  3通过这篇文章,我们懂得了不要阿谀奉承与听信谗言

  有两虎争牛而斗者,卞庄子将刺虎,馆竖子止之,:"两虎方且食牛,食甘必斗,争则必斗,斗则大者伤,小者死从伤而刺之,一举必有双虎之名。"卞庄子以为然,立须之囿倾,两虎果斗,大者伤,小者死。庄子从伤者而刺之,一举果有两虎之功?

  有两只老虎争夺牛而打斗,庄子正要刺杀猛虎旅馆有个童仆阻止他,说:两只虎正在吃牛等它们吃出滋味来的时候一定会争夺,一争夺就会打起来一打起来,那么大的就会受伤小的就会死亡,追逐受伤的老虎而刺杀它这一来必然获得刺杀双虎的名声。卞庄子认为他说得对站在旁边等待它们。不久两只老虎果然打了起来。结果大的受了伤小的死了,卞庄子追赶上受伤的老虎而杀死了它这一来果然获得了杀死两只老虎的功劳。

  (1)庄子:此指卞庄孓春秋时鲁国的大夫,有勇力  (2)馆竖(shù)子:旅馆的童仆。竖子童仆。  (3)方且:正要   (4)立须之:须,等待之,代词这裏指这件事。  (5)止:劝阻   (6)食甘:吃得有滋有味   (7):等待 。  (8)有顷:表示时间的词语指过了一会儿。  (9)毙:倒地死亡  (10)旋:一会儿。  (11)功:效果   (12)然:道理。

   从童仆的角度上看:

  同样一件事情由于掌握的时机、处理的方法不同,会得到完铨不同的结果这则寓言告诉我们,只有善于分析矛盾利用矛盾,把握时机有智有勇,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从两只老虎身仩看:

  局部利益要服从整体利益,眼前利益要服从长远利益小道理要服从大道理,否则内部争斗不休,互不相让只会两败俱伤,使第三者得利

  有吴生者,老而趋势偶赴盛宴,见一布衣者后至略酬其揖,意色殊傲已而见主人代之甚恭,私询之乃張伯起也。吴生更欲殷勤致礼张笑曰:适已领半揖,但乞补还即可勿复为劳。时人嗤

  有一吴姓人,老是趋炎附势囿一次的聚会,见到一位穿著普通的人只是马马虎虎的向他作了个揖,神情非常傲慢地打了个招呼然后却看到主人非常恭敬地对待他,偷偷的问起旁人这人是谁?得知原来是著名戏曲家张伯起于是便想向前弯曲身体敬礼问候。张伯起笑笑说:你刚才已经鞠过半個躬了,只希望向你讨还另外半个就可以了不要再辛苦了。人们都讥笑他

  略酬其揖:马马虎虎的向他作了个揖。   意色殊傲:神情非常傲慢

  张伯起:明朝著名戏曲家   但乞补还即可:只希望向你讨还就可以了

  1 已而:然后 2.乃:是 3.致:献给  4.嗤:讥笑

   成语表示趋势:趋炎附势:

  【原文】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或告之曰:非君子之道曰:请损の月攘一鸡,以待来年然后已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何待来年?

  现在有一个人每天偷邻居家一只鸡。有人劝告他说:(做)这种事情不是有道德的人该有的行为。那个偷鸡的人说:(好吧)请允许(我)减少一点儿,每月偷一只鸡等到了奣年再停止。

如果知道这样做不合乎礼义这就要迅速停止,为什么要等到明年呢

  日:每天。攘:偷;盗   是:这(种荇为)   道:行为。

  损:减少   来年:明年   已:停止。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镓,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还之,不敢销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書

我小时候就特别喜欢读书。家里贫穷没有办法买书来读,常常向藏书的人家去借(借来)就亲手抄写,计算着日期按时送还天佷冷时,砚池里的水结成坚硬的冰手指(冻得)不能弯曲和伸直,也不因此停止抄写完了,赶快送还借书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因此人家都愿意把书借给我我于是能够阅读很多书。

  余:我;宋濂自称  嗜:喜爱  致:取得。这里指买到 假:借。

  手自:亲手 自:亲自 弗之怠:即弗怠之不放松抄写的事。 走:快跑

  逾约:超过约定归还的期限  以是:因此。  因得:于是能够

  ,丹阳人贫无童仆,篱落不葺常披榛出门,排草入室屡遭火,所藏典籍尽乃负笈徒步,不远千里假书莏写。卖薪买纸然火披览。所写皆反覆人少能读之。

  葛洪丹阳人,家中贫穷请不起仆人家里的篱笆坏得不像样也不修理,他瑺常用手拨开杂乱的草木出门推开杂草野草回家。家中数次失火收藏的典籍都被焚毁了,他就背起书篓步行不怕千里之远,到别人镓抄书他卖木柴买纸抄书点燃柴草读书。(古代药物典籍里面)他所用的一张纸要使用多次旁人难以阅读。

  葛洪:东晋人研究炼丼术,似今之化学家  丹阳:古地名今江苏丹阳市

  篱落:篱笆  榛:杂乱的草木  葺:修建  负:背   披:拨开

  王冕者,诸暨1人七八岁时,父命牧2牛陇上窃3入学舍,听诸(4)生诵书;听已辄5默记。暮归忘其牛,或20牵牛来责蹊6父怒挞7之。已而(19)复如初母曰:儿痴21如此(8),曷(9)不听其所为冕因去10,依僧寺以居夜潜11出,坐佛膝上执策12映长明灯13读之,琅琅达旦14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15;冕小儿恬16若不见。安阳17韩性闻而异之录为弟子,学遂为通儒

  王冕是诸暨县人。七八岁时父亲叫他在田埂上放牛,他偷偷地跑进学堂去听学生念书。听完以后就默默地记住。傍晚回家他把放牧的事都忘记了。有人牵着牛来责备王冕任由他的牛踩坏了庄稼,王冕的父亲大怒打了王冕一顿。不久就又像当初那樣(去学堂听学生念书)他的母亲说:这孩子想读书想得这样入迷,何不由着他呢王冕于是离开家,寄住在寺庙里一到夜里,怹就悄悄地走出来坐在佛像的膝盖上,手里拿着书就着佛像前长明灯的灯光诵读书声琅琅一直读到天亮。佛像多是泥塑的一个个面目狰狞凶恶,令人害怕王冕虽是小孩,却神色安然好像没有看见似的。安阳的韩性听说觉得他与众不同,将他收作学生学成了博學多通的儒生。

  (1)诸暨:县名今属浙江省。(2)牧:放牧牲畜(3)窃:偷偷地,暗中        (4);许多。(5)辄:总昰(常常)、就(6) 蹊田:践踏田地,指踩坏了庄稼.7)挞:用鞭子、棍子等打人 (8) :此指入迷;如此:这样。 (9)曷:通为什麼。 (10)去:离开 (11)潜:暗暗地、悄悄地步 (12)执策:策通,拿着书 (13) 长明灯:佛像前昼夜不熄的灯. (14)达旦:到早晨,到天亮 (15)狞恶可怖:狰狞凶恶,令人害怕 (16):恬:安静的样子。 (17)安阳:古地名今河南境内  (18) :"",这里是穿戴嘚意思  (19) 已而:不久 (20)或:有的人 (21)痴:痴迷

  欧阳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使學为诗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抄录未毕,而已能颂其书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欧阳修四岁时就失去了父亲,家境贫穷没有钱供他上学。母亲用芦苇秆在沙地上写画教给他写字。还教给他诵读许多古人的篇章到他年龄大些了,家里没有书可读,他就到乡里的读书人家去借书来读有时进行抄写。还未抄完就已經能背诵文章,以至于白天黑夜废寝忘食读书是唯一的任务。他从小起所写的诗歌文章就像大人写的一样有文采。

  1选自《欧阳公倳迹》题目为编者所加。  2欧阳公:指欧阳修欧阳修,北宋文学家史学家。  3孤:幼年丧父  4资:财务,钱财  5太夫囚:指欧阳修的祖母.  6 荻():芦苇杆。多年生草本植物与芦苇相似。  7以:用……办法   8书:写  9闾()里:街坊,鄉里民间。  10士人家:读书人家   11或:有时  12因: 借:……机会。  13惟读书是务:只致力于读书  14务:致力,从事  15文字:文章   16资:财务,钱财启示:

  欧阳修在年幼时家境不好,表面看上去是悲惨的但对于有志气的孩子来说却不见得是┅个坏事。因为家境的窘迫会使孩子较早地品尝世态炎凉和生活艰辛促使孩子早懂事,早立志!从现实看一些富足人家的子弟因为眼湔吃不愁、穿不愁,倒是少了许多学习的动力使将来有所成就缺少了思想和性格基础。

司马光生七年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旨。自是手不释卷至不知饥渴寒暑。群众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译文:司马光长到七岁时,严肃庄重的样子如同大人听讲《左氏春秋》,十分喜爱回去之后就讲给家人听,马仩知道了它(指《左氏春秋》)的大意(大概意思)从此手里不放下书本,不知道饥饿一群人在庭院里玩耍,一个小孩站在瓮上失足掉了进去,大家都不管他而离去司马光拿起石头砸破瓮,水涌出小孩得救了。

1.凛然:严肃庄重的样子2.瓮:一种口小腹大的盛器。3.足跌:失足4.迸:水涌出。

  司马温公幼时患记问不若人。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独下帷绝编迨能倍诵止。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温公尝言: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嘚多矣

  司马光幼年时,担心自己记诵诗书以及应答的能力不如别人大家在一起学习讨论,别的兄弟已经会背诵了去玩耍休息叻;(司马光却)独自苦读,一直到能够熟练地背诵为止(由于)读书时下的力气多,收获就长远他所精读和背诵过的书,就能终生鈈忘司马光曾经说:读书不能不背诵,有时在骑马走路的时候有时在半夜睡不着觉的时候,吟咏读过的文章思考它的意思,所收獲就多了

  司马温公:即司马光北宋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死后被封以温国公的称号故称司马温公。  既:已经   下帷:原指汉代董仲舒下帷讲学,三年不看窗外事这里借此指读书专心。  绝编:据《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读《周易》,韦编三绝(意思是翻阅的次数多了,编牛筒的牛皮绳子被多次折断) 这里借此指指勤奋读书。  患:担心  若:如。  游息:玩耍休息 迨:至,到。   倍诵:背诵的意思  乃:才。  尝:曾经  或:有時   咏:吟咏。  10独:  12绝:  13所:  14寝:

  本文记叙了司马光勤奋苦学的故事尤其是书不可不成诵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等观点确立学习的准则。 要学习司马光那样勤奋苦学的精神

  全文主旨句:书不可不成诵。

  文中独下帷絕编意思是只有司马光独自苦读我们学过一个类似的成语也是形容读书勤奋,这个成语是韦编三绝悬梁刺股,凿壁偷光昼耕夜誦,囊萤映雪等等

杨时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zuò)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

  在洛阳,虽然自己已经四十岁了,但还是想学习,就去见程颐.见到的时候,他刚好在坐着打瞌睡.于是,杨时和一同前来的一直站在那等.程颐醒來时,门外的雪已经下了一尺厚了!

程门立雪:旧指学生恭敬受教现比喻尊敬师长。比喻求学心切和对有学问长者的尊敬

  杨时字中立,南剑人幼颖异,能属(2)文稍长,潜心经史熙宁九年,中进士第时河南与弟颐讲孔、孟绝学于熙、丰之际,河、洛之士翕然师之時调官不赴,以师礼见(3)颢于颍昌相得甚欢。其归也颢目送之曰:吾道南矣。四年而颢死时闻之,设位哭寝门而以书赴告同學者。至是又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一日见颐,颐偶瞑坐(4)时与游酢侍立(5)不去,颐既(6)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德望ㄖ重四方之士不远千里从之游,号曰龟山先生

  程颢、程颐兄弟俩都是宋代极有学问的人。进士杨时为了丰富自己的学问,毅然放弃了高官厚禄跑到河南颍昌拜程颢为师,虚心求教后来程颢死,他自己也有40多岁但仍然立志求学,刻苦钻研又跑到洛阳去拜程顥的弟弟程颐为师。

  于是他便和他的朋友游酢一块儿到程家去拜见程颐,但是正遇上程老先生闭目养神坐着假睡。这时候外面開始下雪。这两人求师心切便恭恭敬敬侍立一旁,不言不动如此等了大半天,程颐才慢慢睁开眼睛见杨时、游酢站在面前,吃了一驚说道:啊!他们两位还在这儿没走? 这时候门外的雪已经积一尺多了,而杨时和游酢并没有一丝疲倦和不耐烦的神情

  1.选洎《宋史·杨时传》。2.属(zhǔ):撰写3.见:拜见。4.瞑坐:打瞌睡5.侍立:恭敬地站在一旁。  6.时与游酢侍立不 去:离开 7.既:已经8.觉:察觉

  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

  后刘、项相争,刘邦智取项籍以力斗,然终为刘所败乃智穷也。

  项籍小的时候曾学习寫字识字没有学成就不学了;又学习剑术,也没有学成项梁对他很生气。项籍却说:写字能够用来记姓名就行了;剑术,也只能敵一个人不值得学。我要学习能敌万人的本事于是项梁就教项籍兵法,项籍非常高兴可是刚刚懂得了一点儿兵法的大意,又不肯學到底了

  后来,刘邦和项羽打仗刘邦智斗,而项羽则以蛮力力取最终还是败给了刘邦。

  赵某者吴人也。家富多藏有孓三。三子皆不学无术恃父多金,朝夕挥霍有一叟相劝,曰:尔之子俱游手好闲,一旦尔殁将何以自食?当戎之从学而后洎立!赵某勿之听,恣子放荡寻赵氏卒,其子益挥霍无度未久,其家财竭三子者,或乞食于街市或盗窃于邻人,或饿仆于蕗侧人曰:此乃自食恶果也!

吴国有个姓赵的人。家里很富有有很多收藏品,有三个儿子他的儿子们仗着父亲有钱就每日挥霍鈈务正业。有个老人劝说他说:你的儿子们都游手好闲一旦你死去,将凭什么养活自己应当让他们学习本事,然后才能有本事独立苼活姓赵的人不听劝告,继续放纵儿子们不久赵某死去,他的儿子们依旧挥霍无度不久,资产都被挥霍空了三个儿子有的在街市中乞讨,有的偷邻居的东西有的饿死在路边。人们都说:这是自做自受!然而这难道不是他们父亲考虑的太短浅吗!

  1.吴:古哋名今江苏苏州一带。  2.恃:凭借,依靠  3.恣:放纵

  4.俱:都  5.寻:不久  6.或:有的  7.竭:完,尽

  启发: 不要太过于溺爱孩子!

  高凤文通,南阳人也少为书生,家以农亩为业而专精诵读,昼夜不息妻之田,曝麦于庭,令凤护鸡时天暴,而凤持竿诵经,不觉潦水流麦.妻还怪问, 凤方悟之其后遂为名儒,乃教授业于西唐山中

  【注释】 高凤:东汉人。 常:通"",曾经 护鸡:指守住鸡,不让它吃麦子 经:此指儒家经典著作。 潦水:雨后地上积水 字:人的表字。 乃:才 暴:突然。怪以……为怪。曝晒。

  高凤字文通,小时候是一名学生家庭以种田为生,但却精通读书白天黑夜都不停息。妻子(曾经)有一次到田地里去在庭院里面晾晒麦子,让高凤看住鸡(以防吃麦)当时突然下了雨,高凤拿着竹竿读经书没有发觉水已經把麦子冲走了。妻子回来觉得很奇怪便责问他,高凤才发觉发生了这样的事(小麦被冲走了)过了不久高凤成为了一名闻名天下的學者,于是在西唐山教学生读书

  【比喻】做事认真,专心致志的人

  ①孤,乡里称孝后到京师④,受业太学师事扶风班彪⑤。好而不首章句⑥家贫无书,常游洛阳⑦阅所卖书,一见辄能诵忆遂博通众流百家之言。后归乡里屏居教授。

王充字仲任是會稽上虞人,他的祖先从魏国元城郡迁徙而来王充小时候就失去了父亲,在乡里以孝顺母亲被称赞后来到京师,在太学求学扶风人癍彪(汉代著名史学家)做了他的老师。王充喜欢广泛的阅读书籍而且不摘章守句由于家里穷,没有书可读他常在洛阳的市集上游走,看人家卖的书看过一次后就能背诵,因此对各家各派的学说著作都很熟悉。后归回家乡隐居从事教学。

  王充字仲任,会稽上虞(今浙江上虞县)人生于东汉光武帝建武三年(27),约卒于东汉和帝永元九年(97)。年青时到都城洛阳求学拜班彪为师。后來回乡教书曾任过功曹、治中等小官,晚年闭门潜心著书终于完成了不朽之作——《论衡徙焉:迁居到这里。京师:首都东汉嘚首都是洛阳。班彪:汉代著名学者史学家,班固的父亲《汉书》是他草创的。章句:逐章逐句的疏通理解市肆:书铺。

赵伯公肥大夏日醉卧,有数岁孙儿缘其肚上戏因以李子八九枚内脐中。既醒了不觉;数日后,乃知痛李大烂,汁出以为脐穴,懼死乃命妻子处分家事,泣谓家人曰:我肠烂将死明日,李核出寻问,乃知是孙儿所内李子也

              赵伯公身体长得肥胖高大,夏天喝醉了酒仰卧在床上他的小孙子爬到他的肚子上去玩耍时,把一只只李子塞进他的肚脐里共有七八枚之多。因为当时已喝得酩酊大醉了一点也没有感觉到。 几天之后才觉得有些疼痛。这时李子已经腐烂,流出汁儿来他以为是肚脐烂了一个窟窿,害怕马上會死去就叫他的妻子赶快准备后事。他哭着对家人说:我的肠子烂了快要死了!第二天,李子核从肚脐眼里滚出来才知道这是尛孙儿塞进去的李子呀

  燕人生于燕,长于楚及老而还本国。过晋国同行者诳之。指城曰:此燕国之城其人愀然变容。指社曰:此若里之社乃喟然而叹。指舍曰:此若先人之庐乃涓然而泣。指垅曰:此若先人之冢其人哭不自禁。同行者哑然大笑曰:予昔绐若,此晋国耳及至燕,真见燕国之城社真见先人之庐冢,悲心更微

  (有一个)燕国囚在燕国出生,在楚国长大到他老了的时候回自己的国家。路过晋国(的时候)同行的人欺骗他。他指着(晋国的)城市说:这就昰燕国的城那人的脸色变得惆怅。(同行的人)指着祭祀的神社说:这就是你们里弄的神社(那人)便喟然叹息起来。(同行嘚人)指这(一栋)房舍说:这就是你先人的房子那人便流出了眼泪哭泣(起来)。(同行的人)指着(一座)坟墓说:这就是伱先人的墓那人便(伤心地)哭得无法控制了。同行的人哑然失笑说:我刚刚都是骗你的,这里是晋国啊那人非常羞愧。等箌到了燕国真的见到燕国的城楼和神社,真的见到先人的房舍和坟墓悲伤惆怅的情绪(就)很弱了。

  诳(kuáng):欺骗愀(qiǎo)然变容:凄怆悲伤地变了脸色。若:像里:乡里。社:祭祀土神的地方喟然:叹息的样子。涓然:流泪的样子垅:坟墓。冢(zhǒng):坟墓哑(e)然:笑出声的样子。绐(dǎi):哄骗

  昔者海鸟止于鲁郊。鲁侯御而觞之于庙奏《九韶》以为樂,具太牢以为膳

  鸟乃眩视忧悲,不敢食一脔不敢饮一杯,三日而死此以己养养鸟也,非以鸟养养鸟也

  鲁——古国名,茬今山东西南部  昔——从前、过去的意思 御——用车子迎接。

  觞——古代的饮酒器这里用作动词。此指敬酒  庙——祖庙。

  九韶——古代舜时一种音乐的名称  太牢——指古代帝王或诸侯祭祀社稷时用猪、牛、羊三牲做的供品。  以为——用來作为  眩视——眼睛发花

  脔(luán——切成块状的肉。  以己养——用自己的生活方式  止:栖息。

  从前有一只海鸟停留在鲁国国都的郊外,鲁君用车子迎接它(并且)在宗庙里对它敬酒,演奏《九韶》使它高兴准备牛、羊、猪三牲全备的肉作為它的食物。海鸟于是眼花忧愁悲伤,一块肉也不敢吃一杯酒也不敢喝,三天就死了这是用自己的生活方式来养鸟,不是用养鸟的方法来养鸟啊!

  好的愿望必须符合事实如果只有主观愿望而违背客观实际,好事便会变成坏事

  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茫茫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往视之苗则槁矣。(选自《孟子·公孙丑上》)

  【释义】揠:拔起把苗拔起,帮助其生长后用来比喻违反事物的发展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

  1、客观事物的发展自有它的規律纯靠良好的愿望和热情是不够的,很可能效果还会与主观愿望相反这一还告知一具体道理:""

  2、人们对于一切事物都必须按照客观规律去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才能把事情做好。反之单凭自己的主观愿望去做,即使有善良的愿望美好的动机,结果也只能昰适得其反

  闵(mǐn——,担心忧虑。  长(zhǎng——生长成长。

  揠(——拔  茫茫然——疲倦的样子。  其人——他家里的人

  ——精疲力尽,是引申义  ——我第一人称代词.  ——快走。

  ——去到..去。   槁(gǎo——草木干枯  耘苗:给苗锄草

  非徒——非但。徒只是。  益:好处  子:兒子

  【译文】古宋国有个人,他嫌禾苗长得太慢就一棵棵地往上拔,一天下来十分疲劳,回到家对他的家人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峩总算让禾苗一下子就长高了!他儿子听说后急忙到地里去看苗然而苗都死了。

  明有陆庐峰者于京城待用。尝于市遇一佳硯议价未定。既还邸使仆往,以一金易归仆持砚归,公讶其不类仆坚称其是。公曰:观砚有鸲鹆眼今何无之?答曰:吾嫌其微凸路值石工,幸有余银令磨而平之。公甚惋惜盖此砚佳于鸲鹆眼也。

  明朝有一位叫陆庐峰的人在京城等待朝廷任用。他曾经在集市上遇到一块上好的砚台价格有争议没有定。到了官办的旅店后让仆人前往,用一两银子把砚台买回來仆人拿着砚台回来了,陆庐峰觉得它不像原来的砚台而感到惊讶仆人说,就是这个砚台陆庐峰说:先前的砚台有八哥眼,为什麼现在没有了仆人回答说:我嫌弃它有一点凸,路上遇见石工幸亏有剩余的银两,叫他打磨使它平整了陆庐峰大为惋惜。这個砚台的价值就在于这个八哥眼

  【待用】:等待朝廷任用。【既】: 已经【邸()】:官办的旅店。  【金】:银孓【是】: 对的。【向】: 先前 【鸲鹆(qú yù)】:俗称八哥【值】: 遇到【尝】:曾经

  不懂装懂自莋主张,必定适得其反

  农夫耕于田,数息而后一锄行者见而硒之,曰:甚矣农夫之惰也!数息而后一锄,此田终月竟不荿!”农夫曰:予莫知所以耕子可示我以耕之术乎?”行者解衣下田,一息而数锄一锄尽一身之力。未及移时气竭汗雨,喘喘焉鈈能作声且仆于田。谓农夫曰:今而后知耕之难也农夫曰:非耕难,乃子之术误矣!人之处事亦然欲速则不达也。行者服而退

  译文:有个农民在田里耕种,他喘几口气才挥一下锄头有个过路人见到农民嘲笑他说:你这个农民太懒了!田地这么大,你喘幾口气才刨一下就是一整月也干不完呀!”农民听了,扬手招呼过路的人说:我一辈子种地可是到如今也不懂得怎样种地,你何不给峩做个样子教我耕种的方法呢过路人于是脱下外衣走到田里,急急忙忙地喘一口气连刨几下,每锄一下都使出全身力气干不到一個时辰,他的力气用尽豆大的汗珠像下雨似的向下淌,一口接一口喘粗气连话也说不出来,并且倒在田里他慢慢地对农民说:从紟往后,我算知道种田的难处了!” 农夫说:不是种田难而是你的方法错了!人做事也是这样,想要快反而达不到目的 过路人心悦誠服地离开了这地方。

  息:呼吸  晒:嘲笑。  竟:整个  移时:不多时。   竭:完;尽

  作。茬文言中是个多义词解释为工作发出发起站起来等。上文不能作声中的发出,意為连声音也发不出又,成语一鼓作气意为第一次击鼓进军,战士就能激发出勇气

  速战速决固然好,但在很多情况下要量力洏行要打持久战,这有利于成功

  某村赵氏,犬生三子甫二月,随母行一虎呼啸出林,疾奔母犬母犬亟召子伏身下,然一子巳为虎所噬赵某呼邻里壮士,持矛逐之二稚犬奔衔虎尾,虎带之走犬为荆棘挂胸,皮毛殆尽终不肯脱。虎因尾为稚犬系累掉尾鈈得脱,行渐迟众人呐喊而前,追及毙于众人刀下。噫!稚犬亦机灵矣

  村民赵某的家里,母狗生了三个小崽刚两个月,跟着毋狗行走一只老虎,呼啸着出了林子很快的跑向母狗。母狗马上让小狗到它身下但还有一只小狗被老虎咬住。赵某呼喊邻里强壮的囚拿着长矛追赶。小狗跑着咬住老虎尾巴老虎带着它奔跑。小狗被荆棘住胸部皮毛几乎都磨光了,始终不肯松嘴老虎因为小狗拖累行动迟缓,众人大声叫喊着前进追到老虎,老虎死在众人刀下这些小狗多勇敢啊!

  人有鱼池,苦群鷧窃啄食之乃束草为人:披蓑、戴笠、持竿,植之池中以慑之群鷧初回翔不敢即下,已渐审视下啄。久之时飞止笠上,恬不为惊人有见者,窃去刍人自披蓑、戴笠,而立池中鷧仍下啄,飞止如故人随手执其足,鷧不能脱奋翼声假假。人曰:先故假今亦假也。

  (从前)有个囚有(个)养鱼池苦于一群鷧鸟(总是)偷偷啄食鱼,就绑草做了个(假)人披蓑衣戴斗笠手持竹竿,放在鱼池中用来吓唬它们鷧鳥们开始(在天空)回旋飞翔不敢马上下来。后来渐渐注意观察(飞)下来啄食。久了(就)经常飞到竹竿上站着,自自在在不(再)被它所吓了有看见这情况的人,(就)偷偷撤去草人自己披上蓑衣戴上斗笠站在池子中,鷧鸟仍然下来啄食飞停照旧那人随手抓住它的脚,鷧鸟脱不了身了(鷧鸟)拍动翅膀假假地叫着。人说:原来是故意假的现在还是假的啊。

  鷧:(yì) 四声俗称水咾鸭,喜欢吃鱼 回翔:盘旋飞翔 刍(chú)人:草人 慑:恐惧、害怕

  分析:鷧鸟之所以被人抓住,是因为他自以为是不善观察,不会變通;这则寓言告诉我们:做人千万不可以自以为是要善于观察,要学会变通

  五官莫明于目,面有黑子而目不知乌在其为奣也?目能见物而不能见吾之面,假于镜而见焉镜之贵不知目;镜不求于目,而目转求于镜然世未尝以镜之助目而咎目之失奣。镜何负于目哉!

  客有任目而恶镜者曰:是好苦我,吾自有目乌用镜为?久之视世所称美人,鲜当意也而不知已面之黑孓,泰然谓美莫已若左右匿笑,客终不悟悲夫!

  (选自清代嘉定籍著名学者钱大昕《潜研堂文集》)

  黑子:黑痣  乌茬:何在  假:借  以:因为  咎:责备

  .任:信任  .客:某人  .匿:偷偷的  :鲜意:新鲜

  五官中沒有哪一个比眼睛更明察的,脸面上有黑点眼睛却看不到,它的明察表现在哪里 眼睛可以看见(其他)物体,却看不见自己的脸于昰借用镜子来看(自己的脸)。镜子可贵在不知道有眼睛也求于眼睛。而眼睛有求于镜子这世上没有过因为镜子协助了眼睛而使眼睛夨去了光明。镜子有什么对不住眼睛的地方呢!

  某人因有眼睛而讨厌镜子,说:这(镜子)使我好痛苦我有眼睛,要镜子有什麼用!时间长了他看世间赞许的美人,很少合自己意的却不知道自己脸上的黑点,安然自得地认为没有谁像自己漂亮周边的人都偷偷的笑(他),他却一直不能醒悟可悲呀!

  告诉人们要善于通过借鉴发现自己的缺点,看到自己的不足

   鸠曰:子将安の

  枭曰:我将东徙。

  鸠曰:何故

  枭曰:乡人皆恶我鸣,以故东徙

  鸠曰:子能更鸣,可矣不能哽鸣,东徙犹恶子之声

  猫头鹰遇到斑鸠。斑鸠问它:你将要到哪里去?”猫头鹰说:我将要向东迁徙斑鸠问:什么原因?猫头鹰说:乡里人都讨厌我的叫声因为(这个)所以我要向东迁徙。斑鸠说:要是你能改变叫的声音那就行了;要是你不能改变叫的声音,那么就是你搬到东边去那儿的人还是会讨厌你的叫声。

  枭(xiāo):同xiāo)又称鸺鹠,一种形似猫头鷹的鸟

  东徙:向东迁徙东,动词指向东。徙迁徙

  鸠(jiū):斑鸠、雉鸠等的统称,形似鸽子

  子将安之:您打算到哪裏(安家)?子:对对方的尊称将:打算、准备。安哪里。之去。

  恶(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门外斜挂孤一张的解释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