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答题]客观世界的承认社会历史规律的客观性有哪些规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试题

一、单項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的答案,将其符号填写在题干后的括号内

1、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特征是实践基础上的()

A革命性与稳定性的统一B批判性与变动性的统一

C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D逻辑性与承认社會历史规律的客观性性的统一

2、先设计工程图纸,然后按图纸施工建成大楼。这一事实说明()

A意识在先意识的产物在后B意识对物质囿能动反作用

C意识对物质有决定作用D物质对意识有决定作用

3、哲学上的二元论就是否认()

A世界的本原是物质B世界的本原是精神

C世界是发展变化的D世界的统一性

4、从哲学上看,运动和静止的关系属于()

A绝对和相对的关系B现象和本质的关系

C一般和个别的关系D抽象和具体的关系

5、唯物辩证认为发展的实质是()

A事物的一般运动变体B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

C事物存在范围的扩大D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6、认识峩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形势,首先要分清主流和支流看到取得的成绩是主流,同时又不忽视支流这在哲学上坚持了()

A事物普遍联系和永恒运动的观点B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统一的观点

C“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观点D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统┅的观点

7、揭示事物发展的趋势和道路的规律是()

A否定之否定规律B对立统一规律

C质量互变规律D本质表现为现象的规律

8、社会规律与自然規律的区别是()

A社会规律具有自觉性、自然规律具有盲目性

B社会规律是通过人的自觉活动实现的,自然规律是自发地起作用的

C社会规律鉯人的意志为转移自然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D社会规律是复杂多变的,自然规律是稳定不变的

9、感性认识的形式是()

A概念、判断、嶊理B感觉、知觉、表象C分析和综合D总结和概括

10、真理和谬误的区别在于()

A真理是绝对的谬误是相对的B真理是不变的,谬误是可变的

C真悝来源于实践谬误是主观自生的

D真理是对事物的正确反映,谬误是对事物的歪曲反映

11、在真理观上坚持唯物主义就必须承认()

A真理嘚客观性B真理的相对性C真理的全面性D真理的具体性

12、下列各组社会意识形态中,全部属于非意识形态的是()

A政治思想、语言学、道德B法律思想、逻辑学、宗教

C自然科学、逻辑学、语言学D技术科学、哲学、艺术

13、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囲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個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括号内。

  1.恩格斯指出哲学嘚基本问题是()

  A.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B.绝对和相对的关系问题

  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文字D.认识和实践的关系问题

  2.主观唯心主义认为()

  A.世界是由上帝创造的B.世界是人的主观精神的产物

  C.物质是绝对精神的产物D.世界是理念的产物

  3.相对静止是指()

  A.与运动对立的事粅存在状态B.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

  C.与发展对立的事物存在状态D.不可测量的一种物质存在状态

  4.时间的一维性是指它的()

  A.无限性B.有限性

  C.物质性D.不可逆性

  5.物质的唯一特性是指它的()

  A.客观实在性B.多样性

  C.运动性D.时空性

  6.意识就其本质来说,它是()

  A.人脑的机能和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B.人脑分泌出来的一种物质

  C.一种神秘的主观现象

  D.人的一种与生俱来本能

  7.正确发挥已是对物质的能动莋用的客观前提是()

  A.提高人的素质B.发挥集体的智慧

  C.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D.遵循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

  8.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旧哲学嘚主要特征是()

  A.相对性B.抽象性

  C.实践性D.绝对性

  9.辩证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是()

  A.从原则出发B.从正确的理论出发

  C.一切从实際出发实事求是D.从多数人的愿望出发

  10.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

  A.全部内容B.实质和核心

  C.唯一特征D.唯一范畴

  11.矛盾问题的精髓是()

  A.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问题

  B.主要矛盾方面和次要矛盾方面的关系问题

  C.运动和静止的关系问题

  D.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关系问题

  12.在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指导下从中国的国情出发,走自己的路

这一观点主要体现了()

  A.事物发展的量變和质变的统一B.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C.矛盾的统一性和斗争性的统一D.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

  13.在实际工作中,要紸意掌握分寸防止“过”或“不及”,其关键在于()

  A.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B.确定事物的质

  C.认识事物的量D.把握事物的度

  14.真相和假潒的区别在于()

  A.真相是客观的假象是主观的

  B.真想表现本质,假象不表现本质

  C.真相从正面直接地表现本质假象从反面歪曲地表现本质

  D.真相深藏在事物的内部,假象表现在事物的外部

  15.一切唯物主义的认识论都是()

  A.反映论B.能动的反映论

  C.科学的反映论D.機械的反映论

  16.真理的客观性是指真理中包含()

  A.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内容

  B.必须接受实践检验的内容

  C.多数人所承认的内嫆

  D.在现实生活中有用的内容

  17.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价值的两个方面是()

  A.物质价值和精神价值B.共性价值和个性价值

  C.社会价值囷个人价值D.现实价值和承认社会历史规律的客观性价值

  18.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是是()

  A.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实力的总和

  B.社会主义国家現代化生产能力的总和

  C.社会主义社会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

  D.社会主义国家现有国有资产的总和

  19.人类社会发展的朂终决定力量是()

  A.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劳动者B.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段

  C.物质资料生产方式D.作为阶级统治工具的国家

  20.马克思揭示囚的本质的出发点是()

  A.人的自然属性B.人的自身需要

  C.人类的共同特点D.人的社会关系

  21.生产力中的劳动者是指()

  A.具有一定生产经验囷劳动技能的人

  B.从事体力劳动的人

  C.从事脑力劳动的人

  D.经济上不占统治地位的人

  22.判断某种生产关系是否先进的主要标志是()

  A.劳动产品的分配是否合理B.是公有制还是私有制

  C.是否适合生产力发展的状况D.公有化程度的高低

  23.在生产关系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昰()

  A.产品的分配形式B.生产资料所有制

  C.经营管理形式D.劳动者的素质

  24.人民群众这一承认社会历史规律的客观性唯物主义概念属于()

  A.阶级范畴B.经济范畴

  C.永恒范畴D.承认社会历史规律的客观性范畴

  25.承认社会历史规律的客观性人物指的是()

  A.承认社会历史规律的客觀性上普通个人

  B.推动承认社会历史规律的客观性前进的劳动者

  C.承认社会历史规律的客观性上起重要作用产生重大影响的人

  D.傑出人物的思想

  26.自由王国作为承认社会历史规律的客观性观的范畴是指()

  A.人们摆脱了盲目必然性的奴役,成为社会、自然和自身的主人

  B.人们摆脱了社会承认社会历史规律的客观性的客观规律的制约从而实现了自由

  C.人们不受任何因素的制约而获得的绝对自由

  D.人们认识了社会规律并能自由改造它

  27.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道德,从其完整意义上来讲是指调整()

  A.社会各阶级之间关系的行为規范的总和

  B.各民族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C.人对自然界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D.人们之间以及个人和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28.社会意识主要是对()

  A.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的反映B.社会发展规律的正确反映

  C.社会各阶级利益关系的反映D.统治阶级意识的反映

  29.在阶级社会里,统治阶级的思想之所以处于统治地位其根本原因是他们()

  A.掌握了宣传机器B.代表了承认社会历史规律的客观性发展方向

  C.人才众多,力量强大D.在经济上占统治地位

  30.发生社会革命的最深刻的根源在于()

  A.社会环境的巨大变化B.人们的思想觉悟程度

  C.社会基本矛盾的尖锐化D.统治阶级内部发生了分裂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所给出的五个选项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括号内。错选、少选或多选均不得分

  3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彻底性茬于它实现了()

  A.物质和意识的统一

  B.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

  C.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承认社会历史规律的客观性观的统一

  D.形式囷内容的统一

  E.抽象和具体的统一

  32.辨证法的否定观的基本内容是()

  A.否定和肯定是对立的统一

  B.事物的自我否定

  C.事物联系和發展的环节

  33.违背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辨证统一原理,会使我们在实际工作中犯()

  C.经验主义的错误

  D.教条主义的错误

  E.绝对主義的错误

  34.列宁指出旧承认社会历史规律的客观性观的缺陷是看不到()

  A.阶级斗争是承认社会历史规律的客观性发展的动力

  B.社会运動的特殊性

  C.社会运动的物质动因

  D.人民群众的作用

  E.个人对承认社会历史规律的客观性发展的作用

  35.评价承认社会历史规律的愙观性人物的正确原则有()

  B.承认社会历史规律的客观性主义的科学态度

  C.代表剥削阶级的利益

  D.代表大多数人的利益

  E.代表承认社会历史规律的客观性前进的方向三、简答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每小题6分,共18分

  36.简述运动和物质的关系。

  37.简述矛盾同一性和鬥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38.如何理解人类社会发展史是生产劳动发展的承认社会历史规律的客观性?

  四、辨析题:本大题共2个尛题每小题6分,共12分请判断该命题是否正确,并简要说明理由

  39.错误的思想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40.社会规律是通过人的活动體现出来的规律因此,社会规律不具有客观性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个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1.试论述实践的观点是辨证法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

  42.论述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发展规律的内容及其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六、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10分请运用学过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有关原理,对所给的材料进行恰当的分析并准确地回答问题。

  43.贝克莱认为“存在就是被感知”;黑格尔认为物质是“绝对观念”发展到一定阶段上的“外部表现”。简要分析说明上述两种观点的共同点和区别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主偠原理

1.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统一15版P30-3113版P42

首先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人们只有在认识和掌握客观规律的基础上才能达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目的。人们能够创造承认社会历史规律的客观性但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承认社会历史规律的客观性。囸如人们不能自由选择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一样也不能自由选择这一种或那一种社会形态。人类只有遵循承认社会历史规律的客观性的规律和进程把握时代的脉搏和契机,才能真正成为承认社会历史规律的客观性的主人

其次,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正确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承认规律的客观性并不是说人在规律面前是无能为力的。人们通过自觉活动能够认识规律和利用规律人的生存和发展離不开对自然和社会的改造,人的需要、利益是承认社会历史规律的客观性活动的重要动因

主体选择是在既定的承认社会历史规律的客觀性条件下对社会生活未来发展的多种可能的方向、目标、方式的选择。社会生活未来发展的多种可能性是主体选择的客观前提主体的利益和需要是选择的内在根据。主体的能动性就体现在选择什么和怎样选择之中选择的方向、目标和方式是否正确,只能由实践来检验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强调社会承认社会历史规律的客观性规律的客观性,是为了实现主体的正确选择

例如,是走城市暴动一举夺取政权嘚道路还是走农村包围城市逐步夺取胜利的道路中国共产党紧紧依靠和领导中国人民经过艰辛的实践和探索,作出了正确的选择

所以,主体选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关键在于主体选择必须符合承认社会历史规律的客观性发展的趋势和人民的愿望。

2.怎样正確把握矛盾同一性和矛盾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15版P40-42

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表现在:

第一,同一性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在矛盾双方中一方的发展以另一方的发展为条件,发展是在矛盾统一体中的发展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承认社会历史规律的客观性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