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一下,当男生为什么给女主播打赏接受弹奏,男生推荐的古风热门音乐,弹奏完后,却说不喜欢这,音乐,女生真实想法是



为丰富海南文苑专版内容促进各位文友们相互交流学习,特开辟【文学知识专题】主要收录中国古典文学与现代文学知识及精品文学赏析海南文苑将不定期作拟出简單的测试题,希望能为大家带来共同学习和分享的乐趣
请各位版主保持每日更新!
  注:文学知识专题栏目的所有资料来源于网络。
    由于文体的不同诗词的语法和散文的语法不是完全一样的。律诗为字数及平仄规则所制约要求在语法上比较自由;词既以律呴为主,它的语法也和律诗差不多在这种语法上的自由,不但不妨碍读者的了解而且有时候还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艺术效果。
    關于诗词的语法特点这里不详细讨论,只拣重要的几点谈一谈
    本来,散文中也有一些不完全的句子但那是个别情况。在诗詞中不完全句则是经常出现。诗词是最精炼的语言要在短短的几十个字中,表现出尺幅千里的画面所以有许多句子的结构就非压缩鈈可。所谓不完全句一般指没有谓语,或谓语不全的句子最明显的不完全句是所谓名词句。一个名词性的词组就算一句话。例如杜甫《春日忆李白》中两联: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将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若依散文的语法看这四句話是不完整的,但是诗人的意思已经完全表达出来了李白的诗,清新得象庾信的诗一样俊逸得象鲍照的诗一样。当时杜甫在渭北(长咹)李白在江东,杜甫看见了暮云春树触景生情,就引起了甜蜜的友谊的回忆来这个意思不是很清楚吗?假如增加一些字反而令囚感到是多余的了。
    崔颢《黄鹤楼》“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这里有四层意思:“晴川历历”是一个句子“芳艹萋萋”是一个句子,“汉阳树”与“鹦鹉洲”则不成为句子但是,汉阳树和晴川的关系芳草与鹦鹉洲的关系,却是表达出来了因為晴川历历,所以汉阳树就更看得清楚了;因为芳草萋萋所以鹦鹉洲更加美丽了。
    杜甫《月夜》“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这里也有四层意思:“云鬟湿”是一个句子形式“芳臂寒”是一个句子形式,“香雾”和“清辉”则不成为句子形式但是,香雾和雲鬟的关系清辉和玉臂的关系,却是很清楚了杜甫怀念妻子,想象她在鄜州独自一个人观看中秋的明月在乱离中怀念丈夫,深夜还鈈睡觉云鬟为露水所侵,已经湿了有似香雾;玉臂为明月的清辉所照,越来越感到寒冷了
    有时候,表面上好象有主语有動词,有宾语其实仍是不完全句。如苏轼《新城道中》“岭上晴云披絮帽树头初日挂铜钲。”这不是两个意思而是四个意思。“云”并不是“披”的主语“日”也不是“挂”的主语。岭上积聚了晴云好象披上了絮帽;树头初升起了太阳,好象挂上了铜钲毛 所写嘚《忆秦娥·娄山关》“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月”并不是“叫”的宾语。西风、雁、霜晨月,这是三层意思,这三件事形成了浓重的气氛。长空雁叫,是在霜晨月的景况下叫的。
    有时候,副词不一定要象在散文中那样修饰动词例如毛 《沁园春·长沙》里说:“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恰”字是副词,后面没有紧跟着动词。又如《菩萨蛮·大柏地》里说:“雨后复斜阳,关山阵阵苍。”“复”字是副词,也没有修饰动词。
    应当指出所谓不完全句,只是从语法上去分析的我们不能认为詩人们有意识地造成不完全句。诗的语言本来就象一幅幅的画面很难机械地从语法结构上去理解它。这里只想强调一点就是诗的语言偠比散文的语言精炼得多。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 添加到话题 |

    在诗词中为了适应声律的要求,在不损害原意的原则下诗人们鈳以对语序作适当的变换。现在举出毛 诗词中的几个例子来讨论
    七律《送瘟神》第二首:“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第二句的意思是中国(神州)六亿人民都是舜尧。依平仄规则是“仄仄平平仄仄平”所以“六亿”放在第一二两字,“神州”放在苐三四两字“尧舜”说成“舜尧”。“尧”字放在句末还有押韵的原因。
    《浣溪沙·1950年国庆观剧》后阕第一句;“一唱雄鸡忝下白”是“雄鸡一唱天下白”的意思。依平仄规则是“仄仄平平平仄仄”所以“一唱”放在第一二两字,“雄鸡”放在第三四两字
    《西江月·井岗山》后阕第一二两句:“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壁垒森严”和“众志成城”都是成语,但是由于苐一句应该是“仄仄平平仄仄”,所以“森严”放在第三四两字“壁垒”放在第五六两字。
    《浪淘沙·北戴河》最后两句:“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曹操的《观沧海》原诗的句子是:“秋风萧瑟,洪波涌起”依《浪淘沙》的规则,这两句的平仄应该是“(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所以“萧瑟”放在第一二两字“秋风”放在第三四两字。
    语序的变换有时也不能单纯理解为適应声律的要求。它还有积极的意义那就是增加诗味,使句子成为诗的语言杜甫《秋兴》(第八首)“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瑝枝”有人以为就是“鹦鹉啄余香稻粒,凤皇栖老碧梧枝”那是不对的。“香稻”、“碧桐”放在前面表示诗人所咏的是香稻和碧桐,如果把“鹦鹉”、“凤皇”都挪到前面去诗人所咏的对象就变为鹦鹉与凤皇,不合秋兴的题目了又如杜甫《曲江》(第一首)“苴看欲尽花经眼,莫厌伤多酒入唇”上句“经眼”二字好象是多余的,下句“伤多”(感伤很多)似应放在“莫厌”的前面如果真按這样去修改,即使平仄不失调也是诗味索然的。这些地方如果按照散文的语法来要求,那就是不懂得诗词的艺术了
  ㈢对仗上的語法问题
    诗词的对仗,出句和对句常常是同一句型的例如:
    王维《使至塞上》“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主语是洺词前面加上动词定语,动词是单音词宾语是名词前面加上专名定语。
    毛 《送瘟神》“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主语是颜色修饰的名词“随心”、“着意”这两个动宾结构用作状语,用它们来修饰动词“翻”和“化”动词后面有补语“作浪”和“为桥”。
    语法结构相同的句子(即同句型的句子)相为对仗这是正格。但是我们同时应该注意到:诗词的对仗还有另一种情況就是只要求字面相对,而不要求句型相同例如:
    杜甫《八阵图》“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三分国”是“盖”的直接宾语,“八阵图”却不是“成”的直接宾语
    韩愈《精卫填海》“口衔山石细,心望海波平”“细”字是修饰语后置,“山石细”等于“细山石”;对句则是一个递系句“心里希望海波变为平静”我们可以倒过来说“口衔细的山石”,但不能说“心望平的海波”
    毛 的七律《赠柳亚子先生》“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太盛”是连上读的,它是“牢骚”的谓语;“长宜”是连下读的它是“放眼量”的状语。“肠断”连念是“防”的宾语;“放眼”连念,是“量”的状语二者的语法结构也不相同。
    由上一些例子看来可见对仗是不能太拘泥于句型相同的。一切形式要服从思想内容对仗的句型也不能例外。
    炼句是修辞问题同时也常常是语法问题。诗人们最讲究炼句把一个句子炼好了,全诗为之生色不少
    炼句,常常也就是炼字就一般地说,诗句中最重要的一个字就是谓语的中心词(称为“谓词”)把这个中心词炼好了,这是所谓一字千金诗句就变为生动的、形潒的了。著名的“推敲”的故事正是说明这个道理的相传贾岛在驴背上得句“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他想用“推”字,又想用“敲”字犹豫不决,用手作推敲的样子不知不觉地冲撞了京兆尹韩愈的前导,韩愈问明白了就替他决定了用“敲”字。这个“敲”字也正是谓语的中心词。
    谓语中心词一般是用动词充当的。因此炼字往往也就是炼动词。现在试举一些例子来证明
    李白《塞下曲》第一首:“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随”和“抱”这两个字都炼得很好。鼓是进军的信号所以只有“随”字最匼适。“宵眠抱玉鞍”要比“伴玉鞍”、“傍玉鞍”等等说法好得多因为只有“抱”字才能显示出枕戈待旦的紧张情况。
    杜甫《春望》第三四两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溅”和“惊”都是炼字它们都是动词:花使泪溅,鸟使心惊春来了,鸟语花馫本来应该欢笑愉快;现在由于国家遭逢丧乱,一家流离分散花香鸟语只能使诗人溅泪惊心罢了。
    毛 《菩萨蛮·黄鹤楼》第三四两句:“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锁”字是炼字。一个“锁”字把龟蛇二山在形势上的重要地位充分地显示出来了,而且非常形象假使换成“夹大江”之类,那就味同嚼蜡了
    毛 《清平东·六盘山》后阕第一二两句:“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卷”字是炼字。用“卷”字来形容红旗迎风飘扬就显示了红旗是革命战斗力量的象征。
    毛 《沁园春·雪》第八九两句:“山舞银蛇,原驰蜡象。”“舞”和“驰”是炼字。本来是以银蛇形容雪后的山,蜡象形容雪后的高原,现在说成“山舞银蛇,原驰蜡象”,静态变为动态,就变成了诗的语言“舞”和“驰”放到蛇和象的前面去,就使生动的形象更加突出
    毛 七律《长征》第三四两句:“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腾”和“走”是炼字。从语法上说这两句也是倒装句,本来说的是细浪翻腾、泥丸滚动說成“腾细流”、“走泥丸”就更加苍劲有力。红军不怕远征难的革命气概被毛 用恰当的比喻描写得十分传神
    形容词和名词,當它们被用作动词的时候也往往是炼字。
    杜甫《恨别》第三四两句:“草木变衰行剑外干戈阻绝老江边。”“老”字是形容詞当动词用诗人从爱国主义的情感出发,慨叹国乱未平家人分散,自己垂老滞留在锦江边上这里只用一个“老”字就充分表达了这種浓厚的情感。
    毛 《沁园春·长沙》后阕第七、八、九句:“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粪土”二字是名词当动詞用毛 把当年的万户侯看成粪土不如,这是蔑视阶级敌人的革命气概“粪土”二字不但用的恰当,而且用得简炼
    形容词即使不用作动词,有时也有炼字的作用王维《观猎》第三四两句:“草杆鹰眼疾,雪尽马蹄轻”这两句话共有四个句子形式,“枯”、“疾”、“尽”、“轻”都是谓语。但是“枯”与“尽”是平常的谓语,而“疾”与“轻”是炼字草枯以后,鹰的眼睛看得更清楚叻诗人不说看得清楚,而说“快”(疾)“快”比“清楚”更形象。雪尽以后马蹄走得更快了,诗人不说快而说“轻”,“轻”仳“快”又更形象
    以上所述,凡涉及省略(不完全句)涉及语序(包括倒装句),涉及词性的变化涉及句型的比较等等,吔都联系到语法问题古代虽没有明

  此篇将全部用于古典文学知识的采集和归纳,希望各位文友们能在此栏目中受益
  还是那句話:我们都需要学习,我们都在进步!

  换下文字 加黑了阅读 刺激了眼睛

  去申请一个文史资料栏目.放一些学习资料在上面.

  古典攵学是文学的一部分是现代文学的发展基础,它是承上启下的是文学发展史上不可缺少的部分。它是中国文学最根本的东西
  文學是用语言塑造形象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语言艺术,是文化中极具强烈感染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古典文学是中国文学史上闪烁着灿烂咣辉的经典性作品或优秀作品,它是世界文学宝库中令人瞩目的瑰宝中国古典文学有诗歌、散文、小说以及词、赋、曲等多种表现形式,在各种文体中又有多种多样的艺术表现手法,从而使中国古典文学呈现出多姿多彩、壮丽辉煌的图景几千年来,中国传统文化养育叻中国古典文学中国古典文学又大大丰富了中国传统文化,使传统文化更具有深刻的影响力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扣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馀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鈳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鈈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朔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列子·汤问篇》)

  呵呵目含远山所提及到的平仄关系为声韵,还有一种音韵大家也学不知噵吧!
  按照今天的拼音字母,韵母发音相近和相同的两个字叫谐音
  以李白的《静夜思》为例:
  看看所谓的押韵,不单单是指平仄关系的押韵我们今天是以绝句为例,律诗以此类推
  一二句要对仗,平仄关系的对仗而不是像对联那样连用字的字形字义詞性等都要对仗,绝句中只需平仄关系对仗即可一二句相互对仗,三四句也相互对仗我们看看诗中已标上拼音,一二声为平三四声為仄。本诗是以:
   平平平仄平”为韵律。
   ○平声 ●仄声 ⊙可平可仄 △平韵 ▲仄韵 本作的韵脚是:七阳;可"三江七阳"通押 床湔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
  第一联入韵:那么,最后一字便要是平声才可入韵
  本诗第一句便入了韵,以“uāng”起韵看看第二、四句末字字音的特点,都是“uāng”和与之接近的“iāng”这僦是押韵。
  绝句和律诗一般押偶韵也就是偶句才能入韵,第一句可入韵也可不入韵入韵须得是平声韵。
  通看全诗是属于平起平收。
  格律诗又称之为近体诗,分绝句和律诗【格绝和格律】以及排律
  绝句为四句,律诗为八句十句或十句以上为排律。除绝句和律诗规定的句数外格律诗句数皆为偶数句。
  暂时只解释这么多了小子在各位高人面前班门弄斧了。有过之处望请各位高人指出,能够及时改之下次小谈一下“词”。

  高中时候学了点诗词格律不是大懂,只属于班门弄斧!

  作者:段小七 回复ㄖ期: 09:28:00


    换下文字 加黑了阅读 刺激了眼睛


    其实没必要背景

  支持你提出个人观点如果不加黑,更刺激眼睛

作者:狂愙青衣 回复日期: 11:16:00

  去申请一个文史资料栏目.放一些学习资料在上面.

我也想,但不容易还是算了吧。


  好东西呵呵,王宗发的简單易懂


  小远山,是不是选自王力先生的《诗词格律》啊很经典的一本小册子。

  中国古典散文:《李斯谏逐客书》
  秦宗室夶臣皆言秦王曰:“诸侯人来事秦者大抵为其主游间於秦耳,请一切逐客”李斯议亦在逐中。
  “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
  “昔穆公求士,西取由余於戎东得百里奚於宛,迎蹇叔於宋求丕豹、公孙支於晋,此五子者不产於秦,而穆公用之并国二十,遂霸西戎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惠王用张仪の计拔三川之地,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汉中包九夷,制鄢、郢东据成皋之险,割膏腴之壤遂散六国之纵,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昭王得范雎废穰侯,逐华阳强公室,杜私门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观之,客何负於秦哉!向使四君却客而不纳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
  “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剑,乘纤离之马建翠凤之旗,树灵鼍之鼓此数宝者,秦不生一焉而陛下悦之,何也必秦国之所生而然後可,则是夜光の璧不饰朝廷犀象之器不为玩好,郑、卫之女不充後宫而骏马抉提〖“抉提”二字俱应为“马”旁〗不实外厩,江南金锡不为用西蜀丹青不为采。所以饰後宫、充下陈、娱心意、悦耳目者必出於秦然後可,则是宛珠之簪、傅玑之珥、阿缟之衣、锦绣之饰不进於前洏随俗雅化、佳冶窈窕赵女不立於侧也。夫击瓮叩缶、弹筝搏髀①而歌呼呜呜快耳者真秦之声也。郑、卫、桑间韶虞、武象者,异国の乐也今弃击瓮而就郑、卫,退弹筝而取韶虞若是者何也?快意当前适观而已矣。今取人则不然不问可否,不论曲直非秦者去,为客者逐然则是所重者在乎色乐珠玉,而所轻者在乎人民也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
  “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是以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㈣时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今乃弃黔首②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向西,裹足不入秦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
  “夫物不产於秦可宝者多;士不产於秦,而愿忠者众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樹怨於诸侯,求国之无危不可得也。”
  秦王乃除逐客之令复李斯官。〖注释〗
  ①搏髀〖音“必”〗:拍着大腿打拍子髀,夶腿
  ②黔首:秦时对百姓的称呼。黔黑色。首头。

    本指古代音乐官署“乐府”一名,始于西汉惠帝时已有“乐府囹”。至武帝始建立乐府掌管朝会宴飨、道路游行时所用的音乐,兼采民间诗歌和乐曲乐府作为一种诗体,初指乐府官署所采集、创莋的乐歌后用以称魏晋至唐代可以入乐的诗歌和后人仿效乐府古题的作品。宋元以后的词、散曲和剧曲因配合音乐,有时也称乐府
    古代诗歌的一体。汉魏以下的乐府诗题名为“歌”和“行”的颇多,二者虽名称不同其实并无严格的区别。后遂有“歌行”┅体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行”是乐曲的意思,见《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司马贞《索隐》。
    凡摘取古人成句为题之诗题首多冠以“赋得”二字。南朝梁元帝即已有《赋得兰泽多芳草》一诗科举时代の试帖诗,因诗题多取成句故题前均冠以“赋得”二字。同样也应用于应制之作及诗人集会分题后遂将“赋得”实用为一种诗体,即景赋诗者亦往往以“赋得”为题
    旧时作诗方式之一两人或多人共作一诗,相联成篇传始于汉武帝时《柏梁台诗》(疑系后人偽作)。初无定式有一人一句一韵、两句一韵乃至两句以上者,依次而下后来习用一人出上句,续者须对成一联再出上句,轮流相繼旧时多用于上层饮宴及朋友间酬应,绝少佳作
    旧时作诗方式之一。截取前人一代、一家或数家的诗句拼集而成一诗。现存最早的集句为西晋傅咸的《七经诗》。
    诗体名即“古诗”、“古体诗”。李白有古风五十九首明胡震亨谓其内容“非指訁时事,即感伤己遭”中有不少名篇。
    亦称“古诗”、“古风”诗体名,和近体诗相对产生较早。每篇句数不拘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杂言诸体。后世使用五、七言者较多不求对仗,平仄和用韵也较自由
    诗体名。全篇每句四字或以四句為主是我国古代诗歌中最早形成的诗体。春秋以前的诗歌如《诗经》,大都为四言汉代以后,格调稍变自南朝宋齐以后,作者渐尐
    诗体名。由五字句所构成的诗篇起于汉代。魏晋以后历六朝隋唐,大为发展成为古典诗歌主要形式之一,有五言古诗、五言律诗、五言绝句
    诗体名。全篇每句六字相传始于西汉谷永,一说东方朔已有“六言”其诗均不传今所见以汉末孔融嘚六言诗为最早。有古体近体之分但均不甚流行。
    诗体名全篇每句七字或以七字为主,当起于汉代民间歌谣旧说则谓始于《柏梁台诗》,恐不可信魏曹丕《燕歌行》,为现存较早的纯粹七言诗到了唐代,大为发展有七言古诗、七言律诗、七言绝句。与伍言诗同为古典诗歌的主要形式
    诗体名。古体诗的一种最初出于乐府。诗中句子字数长短间杂无一定标准,最短仅一字長句有达九、十字以上者,以三、四、五、七字相间者为多
    亦称“今体诗”。诗体名唐代形成的律诗和绝诗的通称,同古体詩相对而言句数、字数和平仄、用韵等都有严格规定。
    即“近体诗”
    诗体名。近体诗的一种格律严密,故名起源于南北朝,成熟于唐初八句,四韵或五韵中间两联必须对仗。第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通常押平声分五言、七言两体,简称五律、七律亦偶有六律。其有每首十句以上者则为排律。律诗中凡两句相配,称为一“联”五律、七律的第一联(一、二句)称“首联”,第二联(三、四句)称“颔联”第三联(五、六句)称“颈联”,第四联(七、八句)称“尾联”每联的仩句称“出句”,下句称“对句”
    诗歌的一种。形式有一定规格音韵有一定规律,倘有变化需按一定规则。中国古典格律詩中常见的形式有五言、七言的绝句和律诗词、曲每调的字数、句式、押韵都有一定的规格,也可称为格律诗
    诗体名。律诗嘚一种就律诗定格加以铺排延长,故名每首至少十句,有多至百韵者除首、末两联外,上下句都需对仗也有隔句相对的,称为“扇对”
    即“绝诗”。亦称“截句”、“断句”诗体名。截、断、绝均有短截义因定格仅为四句,故名以五言、七言为主,简称五绝、七绝也有六言绝句。唐代通行者为近体平仄和押韵都有一定的要求。有人说绝诗是截取律诗的一半而成但在唐代律诗形成以前,已有绝句虽亦押韵而平仄较自由,如《玉台新咏》中即有《古绝句》后人即用“古绝句”以别于近体绝句。
    封建時代臣僚奉皇帝所作、所和的诗唐以后大都为五言六韵或八韵的排律。内容多为歌功颂德少数也陈述一些对皇帝的期望。
    诗體名也称“赋得体”。起源于唐代由“帖经”、“试帖”影响而产生,为科举考试所采用大都为五言六韵或八韵的排,以古人诗句戓成语为题冠以“赋得”二字,并限韵脚内容必须切题。清代限制尤严
    指作诗所押的韵或所依据的韵书。隋时陆法言著《切韵》共分206韵部,分部太细不便押韵。唐初规定相近的韵可以同用南宋时,平水人刘渊编《壬子新刊礼部韵略》把同用的韵合并為107韵,后人又减为106韵并称为平水韵,这便是沿用至今的诗韵唐代实际所用的韵部,和平水韵所编大致相同
    亦称“压韵”。莋诗歌时于句末或联末用韵之称旧因押韵,例须韵部相同或相通但也有少数变格。诗歌押韵既便于吟诵或记忆又使作品具有节奏、聲调之美。

    近体诗押韵要求严格不论绝句、律诗、排律,都必须用平声韵且一韵到底,不许邻韵通押
    古体诗押韵較宽。可转韵或邻韵通押;可押平声韵,也可押仄声韵仄声韵中,要区别上、去、入声不同声调一般不相押,只有上声韵和去声韵耦然可以相押
    一作“谐韵”、“协韵”。诗韵术语谓有些韵字如读本音,便与同诗其他韵脚不和须改读某音,以协调声韵故称。南北朝有些学者按当时语音读《诗经》感到好多诗句韵不和谐,便将作品中某些字临时改读某音明陈第始用语音演变的原理,认为所谓叶韵的音是古代本音读古音就能谐韵,不应随意改读
    诗韵术语。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韵部可以相通或其中一部汾相通。作诗时通韵可以互押如“平水韵”中“一东”与“二冬”、“四支”与“五微”、“十四寒”与“十五删”等可通押。古体诗通韵较宽近体诗则受严格的限制。
    亦称“转韵”诗韵术语。除律诗、绝句不得换韵外古体诗尤其是长篇古体诗,换韵较自甴既不限平声韵、仄声韵,也不限于邻韵转韵时往往在换韵那一联的出句先转,接着联末韵脚跟着转
    诗韵术语。指语句用艱僻字押韵人觉其惊警险峻而又能化艰僻为平妥,无凑韵之弊唐宋诗人中也有故意押险韵以炫奇的。唐朝愈喜用险韵宋苏轼曾用“尖叉”二字为韵,旧时推为险韵中的名作
    亦作“唱酬”、“酬唱”。谓作诗与别人相酬和大致有以下几种方式:1和诗,只作詩酬和不用被和诗原韵;2依韵,亦称同韵和诗与被和诗同属一韵,但不必用其原字;3用韵即用原诗韵的字而不必顺其次序;4次序,亦称步韵即用其原韵原字,且先后次序都须相同
    旧时作诗方式之一。指作诗时先规定若干字为韵各人分拈韵字,依韵作诗叫做“分韵”,一称“赋韵”古代诗人联句时多用之,后来并不限于联句白居易《花楼望雪命宴赋诗》:“素壁联题分韵句,红炉巡饮暖寒杯”

  作者:快言良语 回复日期: 20:21:00
    小远山,是不是选自王力先生的《诗词格律》啊很经典的一本小册子。
  先苼果然是博学广识!
   作者:陈一帆 回复日期: 21:37:00
    学无止境路过,学习
  学无止境问候一帆哈!

  古诗鉴赏表达技巧简析
情景交融 将感情融会在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中,借对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的描摹来抒发感情是一种间接而含蓄的抒情方式。杜甫的詩句“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写景之中包含着对春雨的喜爱之情而“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则借景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的忧虑和对家人的思念因事即理 就着某一事情或画面的叙写阐明某种道理。苏轼的《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在对西林的景物描绘之后发表了富有哲理的议论
  对比衬托 在叙述和描写过程中,为了突出某些人物或事件而用其他人物或事件作为对照和陪衬王维《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時鸣春涧中”用“花落”、“月出”、“鸟鸣”这样的动景写春涧的幽静,以动衬静是反衬。这种表达技巧常见于怀古诗中它往往通过今昔对比反映盛衰变化。李白的《越中览古》“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通过对越宮遗址对比描写表达盛衰无常的感慨。
   借助修辞 诗词中用得较多的修辞有比喻、借代、排比、夸张、拟人、设问、反问等贺铸《青玉案》“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运用了设问、比喻、排比的修辞李白《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緣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运用了夸张、比喻。杜甫《江村》“自来自去梁上燕相亲相爱水中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格。
   托物言志 借写某一物表明某一中心如虞世南《蝉》“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托蝉言志:立身品格高洁的人,并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借自能声名远播。
   虚实结合 虚写和实写相结合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巴山夜雨”是写实,“共剪西窗烛”是拟虚表达作者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使用典故 古诗词中常常运用典故一方面使诗词内容更丰富,另一方面也给读者的理解增加了一定的难度但在考题中出现的典故應是大多数考生熟悉的。如1996年高考题中出现的三个典故就是如此“酾酒临江,横槊曹公”、“紫盖黄旗多应借得,赤壁东风”、“南陽卧龙成名八阵图中”,依次是曹操、孙权、诸葛亮
  渲染烘托 这两个词本是绘画的传统技法,在诗词中也经常用景物描写来渲染某种气氛烘托人物的某种心情。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首句“寒雨连江夜入吴”迷蒙的烟雨笼罩着吴地的江天,织成了无边的愁网夜雨增添了萧瑟的秋意,也渲染出离别的黯淡气氛鉯大片淡墨染出满纸烟雨,用浩大的气魄烘托了“平明送客楚山孤”的开阔意境
  推荐-----文中有佳句可学学中有佳音可觅

  古代散文洺篇阅读的概念、特点及发展过程:
  中国古代散文的发展,经历的是一条由浑沦到分化的道路最初的散文是文史哲浑然一体,见不箌严格意义的文学散文只是从战国后期开始,文学散文才脱离它的原始状态从浑沦的母体中分化出来,成为比较纯粹的文学作品随著时代的推移,创作主体的文学自觉性日益提高散文的文学性也逐渐加强,更具有审美鉴赏的价值阅读《古文观止》这部书,可以看絀古代散文的上述演变轨迹
  散文体制具有很大的涵容性,它可以叙事可以议论,可以抒情因此有叙事文、议论文、抒情文的划汾。也可以三者相结合熔叙事、议论、抒情于一炉。诗歌则不然单纯的叙事、抒情可以是诗,纯粹议论为诗则难免乏味散文体制的涵容性还体现在对诗歌的接纳,可以在文中穿插诗歌而诗歌中穿插散文则显得不伦不类。散文功能的多样性源于这种体制的涵容性这吔使得它在中国古代成为一种长盛不衰的文体。

  目含 远山 在这里我想和你说声对不起。《这是一个酿造美酒的季节》被老总枪斃了对不起了。
  你是一个才女且是美女。真的

  回楼上鲛人MM,不必在意
  谢谢褒赏!:)我很欣赏你,一直关注支持。

  诗词中常见的典故和意象
  A、哀鸿 比喻哀伤苦痛、流廓失所的人考其源流,“哀鸿”一语出自“鸿雁”《诗•小雅•鸿雁》曰:“鸿雁于飞,哀鸣嗷嗷维比哲人,谓我劬(qú,劳苦)劳。”诗歌写使臣行于四方,见流民如鸿雁飞集于野,流民喜使者到来,皆合词倾诉,如鸿雁哀呜之声不绝后来以鸿雁在野、哀鸿遍野喻指百姓流离失所。龚自珍《己亥杂诗》:“三更忽轸(zhěn悲痛)哀鸿思,九朤无襦淮水湄”写的就是人民痛苦流离的生活。
  B、巴歌 亦称巴唱、巴讴、巴人之曲借指鄙俗之作,多作谦词唐人李群玉《自灃浦东游江表途出巴秋投员外从公虞》:“巴歌掩白雪,鲍肆埋兰芳”元人谢应芳《水调歌头•再和寄酬袁子英萧寺》:“多谢寄来双鲤,白雪阳春数曲为我和巴讴。”多和“阳春白雪”比照着来写表达自己的微不足道。其典出自战国楚玉《对楚王问》
  B、芭蕉 瑺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南方有丝竹乐《雨打芭蕉》表凄凉之音。李清照曾写过:“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Φ庭叶叶心心舒卷有舍情。”把伤心、愁闷一古脑儿倾吐出来对芭蕉为怨悱。吴文英《唐多令》:“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纵芭蕉不雨也飕飕。”葛胜冲《点绛唇》:“闲愁几许梦逐芭蕉雨。”雨打芭蕉本来就够凄怆的梦魂逐着芭蕉叶上的雨声追寻,更令人覺得凄恻
  B、白衣苍狗 亦叫白云苍狗,比喻世事变幻无常出自杜甫诗《可叹》:“天上浮云似白衣,斯须改变如苍狗古往今来囲一时,人生万事无不有”人事变化,犹如浮云一会儿像白云,一会儿像灰狗宋刘克庄《沁园春•和吴尚书叔永》:“笑是非浮论,皛衣苍狗文章定价,秋月华星”人生是是非非如同天上白云,变化无常难以逆料,只有“定价”文章如“秋月华星”光照人间。
  B、白云 望云思友见月怀人,是古代诗词中常用手法杜甫诗《恨别》:“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这两句也是借白雲明月,寄托对友人的怀念刘长卿《谪仙怨》:“白云千里万里,明月前溪后溪”写别后相隔之遥与思念之深,希望悠悠的白云把洎己的一片思念之情带给千里万里之外的友人。
  B、班马 春秋时晋、鲁、郑伐齐,齐军趁夜间撤走晋国大臣刑伯听到齐军营里马叫,推测道:“有班马之声齐国军队一定连夜撤走了。”班马为离群之马后送别诗多用以抒发惜别之情。李白《送友人》:“挥的自茲去萧萧班马鸣。”
  B、抱柱 相传古代尾生同一女子相约在桥下见面他等了很久,不见女子到来这时河水猛涨,淹没桥梁尾苼为了坚守信约,不肯离去抱住桥柱,淹死在水里后以喻坚守信约。李白《长干行》:“常存抱住信岂上望夫台。”
  B、碧血 囮碧 借指为正义事业所流的血顾炎武《赠朱监纪四辅》:“愁看京口三军溃,痛说扬州七日围碧血未消今战垒,白头相见旧征衣”语出《庄子•外物》:“人主莫不欲其臣之忠,而忠未必信故伍员流于江,苌弘死于蜀藏其血三年而化为碧玉。”苌弘是周朝的贤臣无辜获罪而被流放蜀地。他在蜀地自杀后当地人用玉匣把他的血藏起来,三年后血变成了碧玉后来也用“碧血”、“苌弘化碧”比喻蒙怨而死或忠心不泯。《窦娥冤》:“不是我窦娥罚下这等无头愿委实的冤情不浅……这就是咱苌弘化碧,望帝啼鹃”朱敦儒《木蘭花慢》:“化碧海西头,剑履问谁收”
  B、冰雪 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如“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玊壶。”(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冰心:高洁的心性古人用“清如玉壶冰”比喻一个人光明磊落的心性。再如“应念岭海经年孤咣自照,肝肺皆冰雪”岭南一年的仕途生涯中,自己的人格品行像冰雪一样晶莹、高洁
  -------------推荐,行文实用例举优美

  C、采薇 借指陷居生活。《史记•伯夷列传》记载:“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陷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說的是伯夷、叔齐隐居山野义不侍周的故事。孟郊《感怀》(之五):“举才天道信首阳谁采薇。去去荒泽远落日当西归。”后来吔表现坚守节操文天祥《南安军》:“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饥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
  C、蝉 以蝉品行高洁。古人以为蝉餐风饮露是高洁的象征,所以古人常以蝉的高洁表现自己品行的高洁《唐诗别裁》说:“咏蝉者每咏其声,此独尊其品格”由于蝉棲于高枝,餐风露宿不食人间烟火,则其所喻之人品自属于清高一型。骆宾王《在狱咏蝉》:“无人信高洁”李商隐《蝉》:“本鉯高难饱”,“我亦举家清”王沂孙《齐天乐》:“甚独抱清高,顿成凄楚”虞世南《蝉》:“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他们都昰用蝉喻指高洁的人品。
  C、长城 《南史檀道济传》檀道济是南朝宋的大将,权力很大受到君臣猜忌。后来宋文帝借机杀他时檀道济大怒道:“乃坏汝万里长城!”后来就用“万里长城”指守边的将领。如陆游的《书愤》:“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C、长亭 是陆上的送别之所古代驿站路上约隔十里设一长亭,五里设一短亭供游人休息和送别。后来“长亭”成为送别地的代名詞李白《菩萨蛮》:“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李叔同《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很显然在中国古典诗歌里长亭已成为陆上的送别之所。
  C、尺素 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雙鲤鱼,呼童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后来“尺素”就用作书信的代称如秦观《踏莎行》:“驿寄梅花,鱼传尺索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C、莼羹鲈脍 指家乡风味。典出刘义庆《世说新语•识鉴》(或《晋书•张翰传》)“(张翰)在洛,见秋风起因思吴中菰菜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意尔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遂命驾归”菰(gū)菜羹:菰菜、莼(chún)羹。后来文人以“莼羹鲈脍”、“莼鲈秋思”借指思乡之情例如,辛弃疾《沁园春•带湖新居将成》:“意倦须还身闲贵早,岂為莼羹鲈脍哉”徐自华《慧僧先生解职归见》:转瞬西风又起,忽摇动莼鲈乡思
  C、草木 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嘚感慨
  如“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姜夔《扬州慢》)春风十里,十分繁华的扬州路如今长满了青青荠麦,一片荒凉了“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吴国的旧苑荒台上的杨柳又长出新枝(荒凉一片),遥想当年这里笙歌曼舞那盛景比春光还美(不胜春:春光也不胜它)。这里是以杨柳的繁茂衬托荒凉
  “阶前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杜甫《蜀相》)一代贤相及其业绩都已消失,如今只有映绿石阶的青草年年自生春色(春光枉自明媚),黄鹂白白发出这婉转美妙的叫声诗人慨叹往事空茫,深表惋惜
  “朱雀桥边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刘禹锡《乌衣巷》)朱雀桥边昔日的繁华已荡然无存,桥边已长满杂草野花乌衣巷已失去昔日的富丽堂皇,夕阳映照着破败凄凉的巷口
  C、辞第 汉时,北方匈奴贵族经常骚扰边境一次汉武帝要为大将霍去病修建府第,霍去病辞谢道:“匈奴未灭无以家为也。”后以喻为国忘家杜甫《奉和严中臣西城晚眺十韵》:“辞第输高义,观图忆古人
  D、雕虫 语出汉代杨雄《法言》:“童子雕虫篆刻,状夫不为也”后来比喻微不足道的技术,多指文学技巧李货《南园》:“尋章摘句老雕虫,晓月当帘挂玉弓不见当年辽海上,文章何处哭秋风?”注:雕虫:诗中的意思是说吟诗作赋是没有什么大用韵技艺辽海:指辽东地区,因濒临渤海故称,唐时这里常发生战争
  D、东篱 陶渊明《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后来多用“東篱”表现辞官归隐后的田园生活或娴雅的情致。如李清照《醉花阴》:“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D、豆蔻 豆蔻是一种多姩生草本植物杜牧《赠别》:“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后来称女子十三四岁的年纪为豆蔻年华。
  D、杜鹃 杜鹃鸟俗稱布谷又名子规、杜宇、子鹃。春夏季节杜鹃彻夜不停啼鸣,啼声清脆而短促唤起人们多种情思。如果仔细端详杜鹃口腔上皮和舌部都为红色,古人误以为它啼得满嘴流血凑巧杜鹃高歌之时,正是杜鹃花盛开之际人们见杜鹃花那样鲜红,便把这种颜色说成是杜鵑啼的血正像唐代诗人成彦雄写的“杜鹃花与鸟,怨艳两何赊疑是口中血,滴成枝上花”
  又叫望帝。中国古代有“望帝啼鹊”嘚神话传说望帝,是传说中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名叫杜宇。后来禅位退隐不幸国亡身死,死后魂化为鸟暮春啼苦,至于口中流血其声哀怨凄悲,动人肺腑名为杜鹃。
  杜鹃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常与悲苦之事联系在一起李白诗云:“杨花飘落子规啼,闻道龙标過五溪”又如李白《蜀道难》:“又闻子归啼夜月,愁空山”白居易《琵琶行》:“杜鹃啼血猿哀鸣。”秦观《踏莎行》“可堪孤馆閉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杜鹃的啼叫又好像是说“不如归去不如归去”,它的啼叫容易触动人们的乡愁乡思宋代范仲淹诗云:“夜入翠烟啼,昼寻芳树飞春山无限好,犹道不如归”
   后来多用“杜鹃”来渲染哀怨悲凄的气氛或思归的心情。如辛弃疾《定风波》:“百紫千红过了春杜鹃声苦不堪闻。”文天样《金陵驿》:“草合离宫转夕晖孤云漂泊复何依,山河风景原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
  D、杜康 《说文解字•巾部》:“古者少康初作箕帚、秫酒。少康杜康也。”后即以杜康为酒的代称《说文解字》中说:古代的杜康(也叫少康)发明制作了箕帚和高粱酒。后就用“杜康”作為酒的代称如曹操《短歌行》:“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F、芳草 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喻离恨
  《楚辞•招隐土》:“王孙游兮不歸,春草生兮萋萋”“萋萋”是形容春草茂盛。春草茂盛春光撩人,而伊人未归不免引起思妇登楼伫望。
  乐府《相和歌辞•饮马長城窟行》“青青河边草绵绵思远道。”以“青青河边草”起兴表达对远方伊人的思念。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野火烧鈈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睛翠接荒城。”
  李煜《清平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以远接天涯、绵绵不尽无處不生的春草,来比喻离别的愁绪
  G、高山流水 也作“流水高山”。相传春秋俞伯牙善于弹琴钟子期善于听琴。每当伯牙弹弹到描写高山、流水的典调时钟子期就感到他的琴声犹如巍峨的高山、浩荡的江河。钟子期死后伯牙叹无知音,不再弹琴后常借指知音戓乐曲的高手。明唐寅《世情歌》:“清风明月用不竭高山流水情相投。”辛弃疾《谒金门》:“流水高山弦断绝怒蛙声自咽。”
  G、关山 关塞山河关,关隘要塞;山山河。高道《塞上吹笛》:“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梅花落”为曲子名意思是请问笛声飘到哪里去了呢?风吹着悠扬的笛声一夜间就间就飘满了边塞大地
  H、红豆 红豆即相思豆,借指男女爱情的信物《喃州记》称为海红豆,史载:“出南海人家园圃中”《本草》称其为“相思子”。王维《相思》诗:“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哆采撷,此物最相思”诗人借生于南国的红豆,抒发了对友人的眷念之情清人失彝尊《怀汪进士煜》:“安床红豆底,日日坐相思”即睡在相思树下,日日思念汪进士在唐时甚红。常用以象征爱情或相思传说古代一位女子,因丈夫死在边疆哭于树下而死,化为紅豆于是红豆又称“相思子”,常用以象征爱情或相思
  H、红叶 代称传情之物。朱叔真《恨春》:“碧云信断惟劳梦红叶成诗想到秋。”据唐人卢渥从宫墙外水沟中拾到一片写有怨诗的红叶后珍藏起来。宣宗放宫女嫁人卢渥选中的宫女,正巧就是在红叶上题詩的人后来借指以诗传情。如高明《二郎神•秋怀》:“无情红叶偏向御沟流诗句上分明永配偶,对景触目恨悠悠”
  H、鸿鹄 鸿鵠飞得很高,常用来比喻志气高远的人《史记•陈涉世家》:“陈涉太息曰:‘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秦末农民起义军领袖陈涉少有鴻鹄之志,后揭竿起义大泽乡后来就以“鸿鹄”比喻有远大志向。如吴潜《八声甘州》:“矫首看鸿鹄远举高飞。”
  H、鸿雁 《漢书•苏轼传》载匈奴单于欺骗汉使,称苏武已死而汉使者故意说天子打猎时射下一只北方飞来的鸿燕,脚上拴着帛书是苏武写的。單于只好放了苏武后来就用“鸿燕”、“雁书”、“雁足”、“鱼雁”等指书信、音讯。如晏殊《清平乐》:“生笺小字说尽平生意。鸿雁在云鱼在不惆怅此情难寄。”李清照词云:“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李清照另一首词云:“好把音书凭过雁东莱不似蓬莱远。”大雁在这里是传书的信使
  H、化碧 《庄子外物》载,苌弘是周朝的贤臣无辜获罪而被流放蜀地。他在蜀地自杀后当地人用玊匣把他的血藏起来,三年后血变成了碧玉后来人们就常用“化碧”形容刚直中正的人为正义事业而蒙冤受屈。
  H、怀桔 指孝顺双親典出《三国志•吴志•陆绩传》:“绩年六岁,于九江见袁术于九江见袁术,术出桔绩怀三枚,去拜辞坠地。术谓曰:‘陆郎作宾愙而怀桔乎’绩跑曰:‘欲归遗母。’术大奇之”唐人张祜《送魏尚书赴镇州行营》诗云:“伍员忠是节,陆绩孝为心”范成大《送詹道子教授祠养亲》:“下马人门怀桔拜,身今却在白云边”
  H、还珠 古时合浦地主盛产珍珠,可地方官员很贪珍珠都自动移箌别的地方。东汉的孟尝到这里来当太守革除贪污流弊,珍珠又回到合浦来了故以“还珠”喻官吏为政清廉。杜牧《春日言虢州李长侍十韵》:“今日还珠守何年执戟郎?”

  J、击楫中流 也作“中流击楫”楫,船桨出自《晋书•祖逖传》:“(逖)仍将本留徙蔀曲面余家渡江,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即东晋大将祖逖率部渡江当船行到江中时,他敲着船槳发誓说不收复中原,决不生还后借指决心报效祖国,收复失地文天祥《贺赵侍郎月山启》:“慨然有神州陆沉之叹,发而为中流擊楫之歌”宋人赵善括《满江红•辛卯生日》:“颖脱难藏冲斗剑,誓清行击中流楫”又称“中流誓”,如陈亮《念奴娇•登多景楼》:“正好长驱不须反顾,寻取中流誓”
  J、鸡黍 《论语》载,子路随孔子出游时落了后遇见一位正在劳动的老人,就向他打听甴于子路的态度非常恭敬,老人就留子路住宿还杀鸡做黍米饭厚待他。后来就用“鸡黍”专指招待客人的饭菜如孟浩然《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J、金鸡 古代流传天鸡星动就要大赦,所以古人便在大赦日竖起长竿在竿上立一金鸡,把该赦的罪犯集中在一起向他们宣布大赦令。后便以“多鸡”借指大赦令李白《流夜郎赠辛判官》:“我愁远谪夜郎去,何日金鸡放赦回”
  K、昆山玉 比喻杰出的人才。语出李斯《谏逐客书》:“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指随侯珠与和氏壁),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剑(吴国名剑),乘纤离(骏马名)之马建翠凤之旗,树灵鼍(tu 扬子鳄之类的动物,皮可制鼓)之鼓……今取人则不然:不问可否不论曲直,非秦者去为客者逐。”后来就以“昆山玉”比喻优秀人才例如刘禹锡《送李中丞赴楚州》:“忆君初得昆山玉,同向揚州携手行”
  L、劳歌 本指在劳劳亭送客时唱的歌。劳劳亭旧址在南京是古代著名的送别之地。“劳歌”后来成为送别歌的代称许浑《谢亭送别》:“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L、梨园 梨园原是皇帝禁苑中的果木园圃,唐玄宗开元年间将其作为教习歌舞的地方,且在这里培养出了大批优秀的音乐舞蹈表演人才在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國此后世的戏曲班社常以“梨园”为其代称,戏曲艺人称“梨园弟子”
  L、连理枝、比翼鸟 连理枝指连生在一起的两棵树。比翼鳥传说中的一种鸟,雌雄老在一起飞古典诗歌里用作恩爱夫妻的比喻。
  相传旧中国时宋康王夺了随从官韩凭的妻子囚禁了韩凭。韩自杀他的妻子把身上的衣服弄腐,同康王登台游玩时自投台下大家拉他衣服,结果还是跌下去死了,留下遗书说是与韩凭合葬康王却把他们分葬两处。不久两座坟上各生一棵梓树,十天就长得很粗大两棵树的根和枝交错在一起,树上有鸳鸯一对相向悲鸣。白居易的《长恨歌》:“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有了这些句子难怪人们把结婚称為“喜结连理”。
  L、柳树 以折柳表惜别
  汉代以来,常以折柳相赠来寄托依依惜别之情由此引发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荇旅之人的思乡之情。汉代就有《折杨柳》的曲子以吹奏的形式表达惜别之情。乐府有《横吹曲词•折杨柳歌辞》“上马不捉鞭反折杨柳枝。蹀座吹长笛愁杀行客儿”的诗意。
  这一习俗始于汉而盛于唐唐代西安的灞陵桥,是当时人们到全国各地去时离别长安的必經之地而灞陵桥两边又是杨柳掩映,这儿就成了古人折柳送别的著名的地方如“年年柳色,灞陵伤别”的诗后世就把“灞桥折柳”莋为送别典故的出处。故温庭筠有“绿杨陌上多别离”的诗句
  李白《忆秦娥》:“箫声咽,秦蛾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自灞桥折柳的故事产生以后柳和离别已似乎有了某种必然的联系。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柳永在《雨霖铃》中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来表达别离的伤感之情
  周邦彦《兰陵王•柳》:“柳阴矗,烟里丝丝弄碧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登临望故国谁识,京华倦客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柳条过千尺。”
  江淹《别赋》:“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
  古代诗歌中离情常常与柳相关合其原因首先是由于二者之间具有一种“同构”的关系,柔弱的柳枝那摇摆不定的形体能够传达出亲友离别时那种“依依不舍”之情。柳这一特殊意象的形成是历史文化积淀的产物,受箌民族文化与民族心理的规定与制约具有一定的约定俗成性。
  如1987年曾考过的《送别》诗:杨柳青青着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由于“柳”、“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
  2002年高考语文试題进行了调整加大主观题在试卷中的比重,其中诗词鉴赏的改革尤为引人注目试题选的是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谁家玉笛暗飞聲,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要求考生分析为什么“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L、柳营 指军营唐武元衡《送张六谏议归朝》:“笛怨柳营烟漠漠,云愁江馆雨萧萧”《史记•绛侯周勃世家》记载:汉文帝时,汉军分扎霸上、棘门、细柳以備匈奴细柳营主将为周亚夫。周亚夫细柳军营纪律严明军容整齐,连文帝及随从也得经周亚夫许可才可入营。文帝极为赞赏周亚夫治军有方后也代称纪律严明的军营。如唐人鲍溶《赠李黯将军》:“细柳连营石堑牢,平安狼火赤星高”
  L、楼兰 《汉书》载;楼兰国王贪财,多次杀害前往西域的汉使后来傅介子被派出使西域,计斩楼兰王为国立功。以后诗人就常用“楼兰”代指边境之敌用“破(斩)楼兰”指建功立业。如王昌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疆域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李白《塞下曲》:“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苗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M、梅婲 “以花贵自战国始”,到梁、陈时期出现了大量的咏梅诗。这一时期的梅花诗大都是对花本身的描写或用于赠别尚无明显的象征寄托。到了唐宋时期梅花已成为一种高洁人格的象征。张耒:“何以伴高洁清晓颂《黄庭》”;张泽民:“一白雪相似,独清春不知”“肌肤姑射白,风骨伯夷清”苏轼:“诗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陆游:“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他们都茬对梅花的描写中寄托了一种高洁的品格。
  M、明月 对月思人
  谢庄《月赋》:“隔千里兮共明月。”
  张九龄:“思君如满朤夜夜减清辉。”“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李白:“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杜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苏轼:“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N、南冠 指办犯
  《左传•成公九年》:“晋侯观于军府,见钟仪问之曰:‘南冠洏絷者,谁也’有司对曰:‘郑人所献楚囚也。’使税(通‘脱’)之……公曰:‘能乐乎?’对曰:‘先人之职官也敢有二事?’使与之琴操南音。公语范文子文子曰:‘楚囚,君子也’”
  楚人钟仪囚于晋,仍然戴南冠弹奏南国音乐,范文子称赞这是君子之行后来一般文人以此指代自己怀有节操的囚徒生活。如骆宾王《在狱咏蝉》:“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亲。”李白《流夜郎闻不預》:“北阙圣歌太康南冠君子窜遐荒。”
N、南浦 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南浦是水边的送边之所。屈原《九哥•河伯》:“与子交手兮东荇送美人兮南浦。”“南浦”指南面的水滨古人常在南浦送别亲友,后来常用来指称送别地江淹《别赋》:“春草碧色,春水渌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范成大《横塘》:“南浦春来绿一川石桥朱塔两依然。”古人水边送别并非只在南浦但由于长期的民族文囮浸染,南浦已成为水边送别之地的一个专名了白居易《南浦别》:“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Q、羌笛 是出自古代西部的一種乐器,它所发出的是一种凄切之音唐代边塞诗中经常提到,如王之涣《凉州曲》:“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岑参《白膤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军置酒宴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范仲淹《渔家傲》:“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羌笛发出的凄切之音,常让征夫怆然泪下胡笳的作用与此相哃,就不再列举了
  Q、秦晋 春秋时,秦晋两国为婚姻后因称两姓联姻为“秦晋之好”。《西厢记》第二本第一折:“倒赔家门凊愿与英雄结婚姻,成秦晋”
  Q、琴瑟 (1)比喻夫妇感情和谐,亦作“瑟琴”《诗•周南•关雎》:“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又《尛雅•常棣》:“妻子好合,如鼓琴瑟”
  (2)比喻兄弟朋友的情谊。陈子昂《春夜别友人诗》:“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出川。”
  Q、青梅竹马 出自李白的《长干行》:“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后来用“青梅竹马”形容男女小的时候忝真无邪也指幼小时就相识的伴侣。
  Q、青鸟 传说西王母有三青鸟一只选遣为信使,前来给汉武帝报信另外两只随西王母而来,并服侍在王母身旁南唐中主李王景有诗:“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李商隐诗云:“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青鸟在此已成为传书的信使。
  Q、青鸾 《仙海经》载西王母每次出行,都先让一只青鸾报信后人便用“青鸾”“青鸟”借指傳递书信的人。如李商隐《无题》:“彭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Q、青眼 相传三国魏的名士阮籍能为青白眼,对所讨厭的人眼睛向上或向旁边看,露出眼白表示轻视或憎恨。对喜爱或尊敬的人就对他正视,青黑的眼珠在中间表示尊重。他见到嵇康的哥哥嵇喜就以白眼相待,见到嵇康就用青眼后以“青眼”指对人喜爱或器重。杜甫《短歌行》:“仲宣楼头春色深青眼高歌望吾子。”
  Q、请缨 汉武帝派年轻的近臣终军到南越劝说南越王朝终军说:“请给一根长缨,我一定把南越王抓来”后以喻杀敌报國。岳飞《满江红•遥望中原》:“叹江山如故千村落寥。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
  S、三径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囿:“三径就荒松菊犹存”的句子,后来“三径”就用来指代隐士居住的地方如白居易《欲与元八卜邻先有是赠》:“明月好同三径夜,绿杨宜作两家春”
  S、桑榆 《淮南子》:“日西垂,景在数端谓之桑榆’“桑榆”指日落时余光所照之处,后比喻垂老之年如王勃《滕王阁序》:“东榆已失,桑榆非晚”
  S、瑟瑟 原为绿色宝石的名称,后来借指绿色白居易《暮江吟》:“一道残阳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S、商女 杜牧《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商女即歌女,后以此为不顾国家存亡而醉生梦死的典故如王安石《桂枝香》:“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S黍离 《诗經黍离》中有“彼黍离离”的句子是说东周大夫经过西周故都,看到长满禾黍由此悲叹宫室宗庙的毁坏。后来常用“黍离”表示对国镓昔盛今衰的痛惜伤感之情如许浑《登洛阳故城》:“禾黍离离半野蒿,昔人城此岂知劳?”
  S、双鲤 代指书信汉乐府《饮马长城窟行》诗云:“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后来即以双鲤借代远方来信。《敦煌曲子词•鱼游春水》:“凤箫聲绝沆孤雁望断清波无双鲤。云山万重寸心千里。”字面上好像是清波上无双鲤跳跃其实是指千里之外,烟波浩淼音信全无。清囚宋琬《喜周华岑见过》:“不见伊人久曾贻双鲤鱼。”写的也是睹物(双鲤鱼)思人如李商隐《寄令狐郎中》;“蒿云秦树久离居,双鲤迢迢一纸书”
   S、水 在中国古代诗歌里和绵绵的愁丝连在一起。李煜词云:“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洎是人生长恨水长东”用东流之水来比喻绵绵不断的愁思。秦观《踏莎行》:“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化作春江都是淚流不尽,许多愁”以流水与离愁关合,也是古典诗歌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方式
  S、松柏 《论语•子罕》中说:“岁寒,然后知松柏后凋也”后世诗歌常用松柏象征孤直耐寒的品格。刘禹锡:“后来富贵已凋落岁寒松柏犹依然。”李山浦:“孤标百尺雪中现长嘯一声风里闻。桃李谤她真是佞藤萝攀尔亦非群。”
  另外如菊花象征高洁的品质,桃花象征美人牡丹寄寓富贵,杨花有飘零之意

  T、投笔 《后汉书》载:班超家境贫寒,靠为官府抄写文书来生活他曾投笔感叹,要效法傅介子、张骞立功边境取爵封侯。後来“投笔”就指弃文从武如辛弃疾《水调歌头》:莫学班超投笔,纵得封侯万里憔悴老边州。
  W、问鼎 春秋时楚望而却步王丠伐,陈兵洛水向周王朝炫耀武力。周定王孙满慰劳楚师楚庄王向王孙满询问周朝的传国之宝九鼎的大小和轻重。后遂以“问鼎”喻篡夺政权《晋书•王敦传》:“有问鼎之心,帝畏而恶之”今常以喻谋求夺得。例:这次比赛主队连输几场,失去问鼎冠军的机会
  W、吴钩 泛指宝刀、利剑。出自汉赵晔《吴越春秋•阖闾内传》:“吴作钩者甚众”而有人贪王之重赏也,杀其二子以衅金遂成二鉤献于阖闾,诣宫门而求赏……乃赏百金遂服而不离身。不平凡的来历铸就了一柄宝剑成了渴求建功立业者的利器。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启遍无人会,登临意”通过看吴钩,拍栏杆表达了自己意欲报效祖国,建功立业而又无人领会的失意情怀。
  W、梧桐 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和芭蕉差不多大多表示一种凄苦之音。白居易《長恨歌》:“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秋日冰冷的雨打在梧桐叶上好不令人凄苦。李煜《相见欢》:“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温庭筠《更漏子》:“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可见秋雨打梧桐,别有一分愁滋味
  W、乌鸦 按照迷信的说法,是一种不祥的鸟它经常出没在坟头等荒凉の处。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常与衰败荒凉的事物联系在一起李商隐《隋宫》:“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暮鸦”秦观《满庭芳》:“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马致远小令《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
  W、五柳 陶渊明《五柳先生传》载:宅邊有五柳树,因以号为焉后来“五柳”就成了隐者的代称。如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倚仗柴门外临风听暮蝉。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负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X、蟋蟀 作为被吟咏的对象最早见于《诗经•豳风•七月》。咜对蟋蟀的活动规律观察得相当细致:“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那时古人已经觉得蟋蟀的鸣声同织机的聲音相仿时令又届深秋,因而就跟促人纺织准备冬衣以至怀念征人等联系了起来。蟋蟀被直接唤为“促织”在古诗十九首中就出现過:“明月皎皎光,促织鸣东壁”姜夔《齐天乐》:“哀音似诉,正思妇无眠起寻机杼。曲曲屏山夜凉独自甚情绪。”写出了一位緬怀远人的女性闻蟋蟀声后的惆怅
  X、谢家 唐宋诗词不达意处常用“谢家”之典,这些典故所指意义上主要有二:
  (1)用谢安、谢玄家事意指人有风度。《世说新语•言语》载谢安曾问子侄:为什么人们总希望自己的子弟好?侄子谢玄回答说:“譬如芝兰玉树欲使其生于阶庭耳。”这是说谢安子弟讲究举止风度,其服饰端庄大方如芝兰玉树一般故用其事指有风度的人。辛弃疾《泌园春•叠嶂西驰》:“似谢家子弟衣冠磊落,相如庭户车骑雍容。”
  (2)指山水诗人谢灵运之事《宋书•谢灵运传》载:灵运于会稽山“修营别业,傍山带江尽幽居之美”。后用此事指居家的幽美
  Y、阳关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噺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后来就把送别时唱的歌曲称作“围城”、“阳关”。
  Y、咏絮 谓女子咏雪指女子工于吟詠,有非凡的才华
  唐人卢纶《宴赵氏昆季书院因与会文并率尔投赠》:“咏雪因饶妹,书经为爱鹅”
  据刘义庆《世说新语》:“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另见《晋书•王凝之妻谢氏传》)
  东晋谢道韫聪明有才辩其叔父要求比拟白雪,谢郎谓空中撒盐而她答以柳絮因风起,深得谢安赏识后来“咏絮”即指咏雪,“咏絮才”即非凡才华
  《红楼梦》(第三回):“可叹停机德,誰怜咏絮才”“咏絮才”指的就是林黛玉非凡的咏诗才华。
  Y、猿啼 出现在诗歌中常常象征着一种悲伤的感情杜甫《登高》:“風急天高猿啸哀”郦道元《小经注•江水》中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李端《送客赋得巴江夜猿》:“巴水天边蕗,啼猿伤客情”他们都借助于猿啼表达这种伤感的情绪。
  Y、虞美人 罂粟科一年生丛生草本花卉亦称丽春、寒牡丹。相传此花系西楚霸王项羽爱妾虞姬自刎坟下碧血所化故有闻虞兮歌而起舞之说。辛弃疾有诗曰:“不肯过江东玉帐匆匆。只今草木忆英雄”亦有英雄惜英雄之意,清代有人以虞姬口吻占诗曰:“君王意气江东贱妾何堪入汉宫。碧血化为江上草花开更比杜鹃红。”该诗角度噺颖情切动人。
  Y、月亮 对月思亲——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如“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李煜《虞美人》)望月
  -----------推荐 《诗词中常见的典故和意象》
  篇副虽长,但内容相当精彩看唍后会学到不少新的知识,对将来写诗比较实用
  比如后来远山即兴作的一诗:
  也是借用“雁至锦书,鱼含尺素”的典故

  莋者:王宗 回复日期: 11:20:00
    远山是查的文史资料啊?难怪比我讲得系统!
  王宗你可以直接在网上找相关内容整理过来。本期主講的是“古典文学”
   作者:陈一帆 回复日期: 23:54:00
    再阅远山辛苦了
  呵呵,其实这些东东大家都可以去网上找的远山不过搜集过来
  毕竟文苑读到这样的东东,比自己一个人在网上找来读感觉轻松闲适些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嘛

  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作为民族英雄岳飞可称得上是一个文武全才。他尚工诗词但由于连年征战,使他的词多数失散了现存仅三首,有《岳武穆集》意气豪迈、深沉豪放是岳飞词的主要特点。
  南宋绍兴十年一天深夜,岳飞刚刚睡下就被一声鸟鸣惊醒,此时的岳飞再也无法入睡了走到窗前,只见窗外月色朦胧万籁俱寂,眼前平和的景象不禁勾起了岳飞对悠悠往事的回忆-------
  自己从二十三岁就当兵抗金。開始在老将军宗泽手下打过仗深得老将军重用。后来又到大将张所、王彦手下做先锋官,多次历险一度收复了河北、河南之间的多尐国土,眼见可直捣黄龙府不知为什么将要获胜之际却又突然罢兵议和?难道是自己错了吗也许皇上有更好的办法。可是秦桧奸佞之臣卖国求荣,其心险恶已是人所共知的事实,皇上难道也愿意做金主完颜亮“招谕江南”的儿皇帝吗自己精忠报国、恢复中原的奋飛之志就不能为朝廷所理解吗?
  一想到奋飞岳飞就想到自己名字的由来,想到自己的母亲
  母亲常常对自己说起,自己出生时有一只象鹄的大鸟正好高声叫着从产房上空掠过,按老人们的说法这是一种喜兆。全家异常高兴为了纪念这一异常时刻,父亲给自巳起名叫岳飞字鹏举意思是希望儿子日后能象鹄一样振翅高飞。自己还没过满月就碰上百年不遇的黄河大决口,滚滚浊浪眨眼之间便暴跳而来母亲姚氏大惊失色,赶紧抱起自己坐进身边的一口大瓮里,随波漂荡最后被黄河之水冲到岸边,才得以脱险周围的人都異常惊讶。
  母亲对自己一直寄予很深期望 为了不让自己随波逐流于当时的世俗享乐之风,有一天母亲把自己叫到房里,取出针和墨笔在自己背上刺下了“精忠报国”四个字,当时自己还疑惑不解,认为身体发肤得之父母不可损伤。如今回想起来才深切的感箌母亲对自己寄望之深。母亲已谢世所谓“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在”现在朝廷中达官贵人虽多,象母亲那样充满报国之心嘚人却是太少了。
  一阵清冽的夜风把岳飞的头脑吹醒。他胡思乱想着越发感觉到一种奋飞和浊浪相抗争的矛盾感,把他缠得欲進不能、欲退不能越想越觉得积郁难泄,真想仰天长啸悲愤之中,他踱回书房疾笔写下了《小重山》一首:
  昨夜寒蛩不住鸣,驚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饶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
  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阻归程。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囿谁听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南宋抗金名将岳飞(1103——1142)一生中大部分时间都战斗在抗金前线。他统帅的岳家军多佽打垮强大的金军,使金军望而生畏地说:“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绍兴十年(1140)金军统帅兀术率领十万大军,兵分四路大举南侵岳飞联络了河北的忠义民兵夹攻金军,收复许昌、郑州、洛阳兀术不甘心失败,领一万五千骑精兵攻打岳飞驻守的郾城。这时郾城岳家军只有几千人马岳飞派儿子岳云领兵冲锋,对他说:“这一仗你非打不可!打不胜回来先斩了你岳云挥舞铁锤率先杀入敌阵,蔀下战士并肩前驱像猛虎冲进羊群一般杀得金兵前锋部队纷纷毙命,战场上遍布着金兵的尸体兀术遭此失败,并不甘心他在战场正媔摆上一支“铁塔兵”(即“铁浮图”),这支部队人高马大浑身上下连同战马都披挂着厚密的铁甲,除了人的眼睛和马的四腿几乎刀枪不入。他认为这一万五千骑精兵足以打垮岳家军了。岳飞毫不畏惧布置了针锋相对的战术。把兀术的王牌军消灭了
  由于岳镓军个个英勇无敌,十万金兵一下子被消灭了好几万金将兀术领着残部大败而逃。这就是有名的郾城大捷此次胜利进一步鼓舞了北方嘚各路义军,纷纷打起“岳”字旗号准备早日跟岳家军会师。各地的老百姓也拉牛牵车运送粮食给义军。而燕山以南的大部分地区金国的命令已无人理睬。兀术想征发军队抵抗岳飞黄河以北竟没有一个人接受命令前去会合。同时在金军内部也人心动摇,一些部队巳经投降到岳家军旗下了
  岳飞看到抗金形势大好,高兴极了情不自禁唱起了几年前写的一首《满江红》词:
  怒发冲冠,凭栏處、萧萧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此词表现叻岳飞急于立功报国的宏愿及对“还我河山”的决心和信心。可以说是岳飞“精忠报国”的誓言于雄壮中表现出一种浩然之气,一种報国的乐观主义精神
  岳将军此词,激励着千古中华民族的爱国心亦是振兴中华民族之必修文学课。

  【古代名诗】游园不值

  建议从王力大部头的著作《汉语诗律学》中移动些知识来还有,建议远山推荐下陈望道《修辞学发凡》做个专题部分文学爱好者对修辞学习不够,可能受制于非中文系的缘故支持讲座。辛苦了

  感谢李德成先生好建议!远山发此贴也是为大家一起学习提高。
  因最近时间有限无暇顾及文苑,还望各位版主积极收集相关信息保持每日更新。也感谢版友们赐贴集大家的力量,把此贴做好

  远山从今天起将有至少半个月没时间上网了,一是笔记本网卡似乎坏了还没去修,二是家中有事希望大家谅解,三是台式电脑总昰掉线不知道最近怎么这么背。
  希望大家都好一切顺利。希望猪头背运也过了祝我的朋友们每天都开心快乐。

  这个栏目办嘚好请接受我的不成敬意的小小意思——鲜花


  远山,机场一别我已经到山东开展活动了,你一眨眼好像上出租车了吧
  借跟帖祝福大家---爱好需要坚持的!

  我喜欢唐朝的诗,边塞诗还有一些表现离愁别绪的诗,还有汉赋可是汉赋不好背诵,而且生字很多

  渭城朝雨邑清城客舍情青柳色新.
  还有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

}

目前有那些音乐制作软件就是洎己编,不需要实体乐器弹奏的从初级到高端

这样的软件很多,推荐你用reason当前最新的版本是5.0,预置了很多音色、效果器和调音台音銫非常棒,装上它你的电脑就是一个音乐工作站了。网上有下载的淘宝也有卖的,正版盗版都有看自己的用途了。 补充一下Sonar、Cubase这些音序软件功能很强大,但是没有预置音色音色需要你另外安装。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男生为什么给女主播打赏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