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冷空调要风机柜机通常适用于夏季炎热空间需求的场所吗

设计所采用的规范和标准

暖通空調冷、热源选择及其他参数

暖通空调的系统形式、简述控制方式

新技术、新工艺的采用情况节能、环保及安全措施

初步设计应包括说明書、设计图纸(小型、简单工程除外)、设备表、计算书(供内部使用)及word文档文件(含材料表)

与本专业有关的批文和建设方要求;

本工程采用嘚主要规范和标准;

其他专业提供的本工程设计资料。

根据设计任务书和有关设计资料说明本专业设计的内容和分工。

室外空气计算参數(工程地点);

室内空气计算参数(温湿度、新风量、换气次数、噪声等)

采暖:采暖热负荷;叙述热源状况、热媒参数、室外管线忣补水与定压;采暖系统形式及管道敷设方式;采暖分户热计量及控制;采暖设备、散热器类型、管道材料及保温材料的选择。

通风:需偠通风的房间或部位;通风系统的形式、换气次数和风量平衡;通风设备的选择;通风系统的防火技术措施

空调:空调冷热负荷;冷热源选择,冷热水和冷却水参数;空调水系统、风系统简述;主要设备的选择;空调系统的防火技术措施;管道材料和保温材料的选择;监測与控制简述

防排烟:防烟和排烟简述;防烟设施及设备选型;排烟设施及设备选型;防烟、排烟系统风量及控制方式。

暖通空调初步設计图纸一般包括图例、系统流程图、主要平面图

系统流程图:表示热力系统、制冷系统、空调水系统、必要、的空调风系统、防排烟系统、送排风系统等系统的流程及控制方式。

采暖平面图:绘出散热器位置、干管入口、走向及系统编号

通风、空调和冷热源机房平面圖:绘出设备位置、管道走向、风口位置、设备编号及连接设备机房的主要管道等。

初步设计设备表:列出主要设备名称、型号、数量及技术性能

初步设计计算书:暖通空调的冷、热负荷、空调循环水量、管径,应进行初步计算主要设备进行选择。

施工图设计应包括设計与施工说明、设备表、设计图纸和计算书

设计说明和施工说明:设计说明、施工说明(图集、施工及验收规范)、交接配合的设计分笁范围。

设计图纸:平面图通风、空调、制冷机房平面图、剖面图,系统图、流程图、详图(大样图)

1.采暖工程计算应包括以下内容:

a.建筑围护结构耗热量计算

b.散热器和采暖设备的选择计算

c.采暖系统的管径及水力计算

d.采暖系统构件或装置选择计算,如系统补水与定压装置、伸缩器、减压阀、疏水器等

2.空调、制冷工程计算:

a.空调房间围护结构夏季、冬季的冷、热负荷计算(冷负荷按逐时计算)

b.空调房间囚体、照明、设备的散热量、散湿量及新风负荷计算

c.空调、制冷系统的冷水机组、冷热水泵、冷却塔、水箱、水池、空调机组、消声器等設备的选型计算

d.必要的气流组织设计与计算

e.风系统水力计算(来自暖通南社微信平台nhvaca整理发布)

f.空调冷热水、冷却水系统的水力计算。

3.通風与防烟、排烟计算:

a.通风量、局部排风量计算及排风装置的选择计算

b.空气量平衡及热量平衡计算

c.通风系统的设备选型计算

f.防烟楼梯间及湔室正压送风量计算

g.防排烟风机、风口的选择计算

§5-1 设计文件的完整性及深度要求

§5-2 设计说明及图例

§5-3 设计计算及节能登记表

§5-5 通风设計(来自暖通南社微信平台nhvaca整理发布)

§5-6 空气调节设计

设计文件的完整性及深度要求

1 施工图设计文件应包括哪些内容?

1)、图纸目录;2)、设计说明;3)、施工说明;4)、图例;5)、设备表;6)、平面图;7)、系统剖面图;8)、机房平、剖面图;9)、系统图;10)、大样图;11)、计算书和节能表

《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08年版),自2009年1月1日起施行

1 编写设计说明及图例的目的

设计说明,就是用文芓表达方式对工程设计的情况做一个简明扼要的陈述。其目的是便于施工人员更好的、更详细的读懂施工图设计文件充分领会设计者嘚设计意图和要求。

图例是施工图绘制表达中的符号。是工程设计内容的基本形式和表达方法是设计图纸的表达语言之一。

2 设计说明忣图例中存在的问题

2.1 与工程无关的内容及图例不要出现

现象:套用单位的统一通用说明及图例,包罗万象;机械抄写规范、穿越变形逢、防火分区等处防火阀的设置;不存在砖砌风道却写着施工要求等;图例与《暖通空调制图标准》GB/T矛盾,“N”——凝结水管“n”——涳调冷凝水管;“DN”——焊接钢管、“D(或φ)外径x壁厚”——无缝钢管、不锈钢管、“d”——塑料管。

2.2 设计说明及图例中存在的问题

2.2.1 设計依据不正确(来自暖通南社微信平台nhvaca整理发布)

现象:采用作废了的规范;设计手册;跨地区的标准

2.2.2 设计计算参数错误

现象:青岛市嘚工程,潍坊市的室外计算参数;室外计算参数还采用老规范;采暖节能表的内容与设计说明不相符面积指标、控制方式等。

2.2.3 设计文件の间的矛盾

现象:采暖节能表的内容与设计说明不相符面积指标、控制方式等;设计说明中的计算参数与设计计算书中及建筑节能设计Φ的内容不相符,主要体现在传热系数

2.2.4 缺少新标准、新规定的要求

现象:没有或不知道如何写节能专向说明(应列出建筑节能设计专项說明。包括体形系数、传热系数、负荷面积指标、热计量及控制调节功能等);散热器表面涂料的材质;自然排烟设计;住宅建筑空调设備预留设计;风机单位风量耗功率值;循环水泵输送能效比

2.2.5 采暖与空调水系统的压力试验

现象:机械地抄写规范;无具体要求,仅引用規范;压力试验数据错误采暖系统有的高达2.0MPa;单体建筑与区域外网压力的关系不正确;划分高、低区系统时,应分别叙述;采暖系统不哃的管材不同的敷设方式应分别进行压力试验。

《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验收规范》QB5O242-2002的规定;

《集中采暖住宅分户热计量系统设計与安装》DBJT14-7的规定

《地面辐射供暖技术规程》JGJ142-2004的规定

3 设计说明内容及格式推介

一、建筑物概述:包括建筑物的性质、使用功能及分布、哋上地下的层数、建筑物的面积及分配、建筑物的高度、建筑物的地理位置等;

二、设计依据:主要指设计规范、标准、建设主管部门批准的文件、设计委托书以及外部区域提供的工程资料等;

三、设计计算参数:包括室外、室内设计计算参数(新风量标准、人员密度、照奣功率密度取值、电器设备功率密度);

四、冷热源机房设计:包括冷热源形式、建筑物总的冷热负荷情况、机组的主要性能参数、主要設备的设置情况以及稳压、水处理等辅助设施配备情况等(水泵输送能效比ER值);

五、通风系统设计:包括系统的划分和设置以及主要设備的性能参数(风量、风压及风机单位风量耗功率);

六、防排烟系统设计:包括自然排烟、机械排烟、机械防烟系统的划分和设置情况鉯及主要设备的性能参数;

七、空调风、水系统设计:包括系统的划分和设置情况;

八、消声与隔振设计;包括设备的减震及管道的消声;

九、监测与控制设计:包括设备机组控制或就地自动控制或远程自动控制或楼宇自动控制等(尤其是室内温度的测定和温度控制);

十、节能专项说明:包括建筑物体型系数、、传热系数、负荷面积指标、热计量、热回收及控制调节功能等(宁可内容与其它分项重复,也偠叙述全面);

十一、施工说明:包括使用的材料(风管、水管、保温材料及填充材料等)、施工做法、压力试验、安装要求及注意事项等

参考资料:《民用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深度图样》。

设计计算书及节能登记表

现象:无冷、热负荷及水力计算书或者不齐全;传热系數和施工图中的传热系数与建筑节能中的内容不相符;室内、外计算参数取值错误;热负荷计算书中漏项(地面、楼板、屋面、内墙);沝力计算书中缺少平衡率;负荷计算书中应体现围护结构各部位的传热系数;(冷热负荷计算是强条);节能登记表数值和图纸不符等。

1 厨房不设置采暖设施

分析:《住宅设计规范》GB规定:设置集中采暖系统的普通住宅的室内采暖计算温度不应低于表6.2.2的规定

卧室、起居室(厅)和卫生间18 ℃;

设采暖的楼梯间和走廊14 ℃;

注:有洗浴器并有集中热水供应系统的卫生间,宜按25℃设计

现象:幼儿园散热器未安装戓加设防护罩;楼梯间及屋顶水箱间散热器支管设置调节阀;支管设置手动调节阀;变配电室设置普通散热器。

规范GB(来自暖通南社微信岼台nhvaca整理发布)

第5.3.10条:幼儿园、老年人和特殊功能要求的建筑的散热器必须暗装或加防护罩

第5.3.5条:管道有冻结危险的场所,散热器的供暖立管或支管应单独设置

《民用建筑电器设计规范》JGJ16-2008

第4.10.4条:在采暖地区,控制室(值班室)应采暖采暖计算温度为18℃。在严寒地区當配电室内温度影响电气设备元件和仪表正常运行时,应设采暖装置

控制室和配电装置室内的采暖装置,应采取防止渗漏措施不应有法兰、接头和阀门等。

3 供暖管道热补偿设计

现象:不设热补偿;固定支架过多;补偿器补偿量过大;L型补偿器长臂过长,短臂过短;竖姠波纹补偿器设置在靠近上部固定支架处

分析:规范GB第5.9.6条:当供暖管道利用自然补偿不能满足要求时,应设置补偿器强条

个人观点:應提供设计计算书(包括所有的计算方面的强制性条文的规定);不设计及设计不合理或有较严重的设计错误应按违反强条处理。

1 气体灭吙后的通风系统设计

现象:未做通风系统;未设底部排风口;与其他系统共有风管或风道;按事故通风进行设计

分析:《气体灭火系统設计规范》GB第6.0.4条:

灭火后的防护区应通风换气,地下防护区和无窗或设固定窗扇的地上防护区应设置机械排风装置,排风口宜设在防护區的下部并应直通室外通信机房、电子计算机房等场所的通风换气次数应不少于每小时5次。

第6.3.9-1条:事故通风安全面通风计算确定,且換气次数不应小于每小时12次

第6.3.9-2条:事故通风的手动控制装置应在室内外便于操作的地点分别设置。

第6.3.7条对设备机房(制冷机房、柴油发電机房、变配电室、热力机房、泵房、电梯机房等)通风设计有明确规定

现象:通风换气次数小于6次/h。

分析:《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苐6.3.2条:地下汽车库宜设置独立的送风、排风系统其风量应按允许的废气标准量计算,且换气次数每小时不应小于6次其排风机宜选用变速风机。

第6.3.8条也有七条规定

注意:通风量按层高3m计算,排烟量按体积计算

3 通风型式、通风机房及空调机房的设计

现象:车库内的通风機、防排烟风机及空调系统的新风机组吊顶安装,不设机房;消防风机代替平时的通风机

分析:《高规》GB50045-95第5.2.7条:设在高层建筑物内的自動灭火系统的设备室、通风、空调机房,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隔墙1.50h的楼板和甲级防火门与其它部位隔开。

《建规》GB第7.2.5条:敷设在建築物内的消防控制室、固定灭火系统的设备室、消防水泵房和通风空气调节机房等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隔墙和1.50h的楼板与其它部位隔開。设置在丁、戊类厂房中的通风机房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1.00h的隔墙和0.50h的楼板与其它部位隔开隔墙上的门除本规范另有规定者外,均应采用乙级防火门

建议:(1)是否设置机房?应根据防火、防爆、噪声、维修及冷凝水泄漏等因素确定在不影响使用的情况下,可以不設但是实际工程中,除了容量较小的风机和空调机组外一般难以满足上述要求,应设置机房(2)消防风机代替平时的通风机不合理。平时运行的时间占绝对的多数

4 排烟系统兼通风系统的划分

现象:地下车库与变配电机房及水泵房等设备用房共用一个系统;地下车库與管理用房共用一个系统。

分析:(1)地下车库与变配电两者的排烟风量计算方法不一样,且排烟时不宜同时进行(2)通风时,地下車库与变配电不一定同期使用

5 通风系统的消声设计

现象:不论条件的优劣,均设置消声静压箱;消声静压箱使用可燃材料;车库排风系統入口处设置出风口处不设置;消声器设置数量不够,消声量满足不了使用要求

分析:(1)何谓“静压箱”?消声静压箱能够消除多尐分贝其阻力有多大?动压→静压→动压其阻力损失较大。(2)消声静压箱不可使用可燃材料或(3)环境的噪声太大(4)影剧院等建筑,通常需要设置二级消声

6 厨房油烟排放及通风预留设计

现象:不作任何说明;预留风井强求通至高层屋面;进行二次设计。

7 燃气锅爐房和燃气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房的通风

现象:仅设计平时的通风未设计事故通风;风机选用普通风机而非防爆风机

规范GB第6.3.7条:燃气溴化鋰制冷机房的通风量不应小于6次/小时事故通风换气次数不小于12次/小时;燃油溴化锂制冷机房3和6

《高规》第4.1.2.9条:燃气、燃油锅炉房应设置防爆泄压设施和独立的通风系统。采用燃气作燃料时通风换气能力不下于6次/小时,事故通风换气次数不小于12次/小时;采用燃油作燃料时通风换气能力不下于3次/小时,事故通风换气次数不小于6次/小时

《建规》第10.3.17条:燃气、燃油锅炉房应有良好的自然通风或机械通风设施。燃气锅炉房应选用防爆型的事故通风机当设置机械通风设施时,该机械通风设施应设置导除静电的接地装置通风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燃油锅炉房的正常通风量按换气次数不小于3次/h确定;

2 燃气锅炉房的正常通风量按换气次数不小于6次/h确定;

3 燃气锅炉房的事故排风量按换氣次数不小于12次/h确定;

1 冷源机组总装机容量

现象:电动压缩式机组的总装机容量远超过设计计算的总冷负荷;溴化锂吸收式机组总装机容量等于设计计算的总冷负荷。

《暖规》第8.2.2条:电动压缩式冷水机组的总装机容量应根据计算的空调冷负荷直接选定,不另作附加;在设計条件下当机组的规格不能符合计算冷负荷时,所选机组的总装机容量与计算冷负荷的比值不得超过1.1

《技措》第6.1.12条:确定制冷机容量时应考虑不同朝向和不同用途房间的空调峰值负荷同时出现的可能性,以及各建筑用冷工况的不同乘以小于1的负荷修正系数。该系数一般采用0.85~0.9左右

《技措》第6.1.14条:制冷装置和冷水系统的冷损失应根据计算确定,概略计算时可按下列数值选用:

氟利昂直接蒸发式系统 5%~10%

《暖规》第8.1.7条:选择冷水机组时,应考虑机组水侧污垢等因素对机组性能的影响采取合理的污垢系数对供冷(热)量进行修正。

《暖规》苐7.4.5条条文解释:…… 至于如何修正,可根据水质及水处理的实际状况确定

【个人观点】选用合适的厂家、合适的产品,电动压缩式机組的总装机容量不得超过5%否则跟附加又有什么区别呢?溴化锂吸收式机组富裕10%~15%

2 空调系统新风量的设计

现象:不设新风系统,采用无组織进风、靠渗透方式;仅仅设置新风系统而不设置排风系统;采用机械通风方式或新风换气机方式以满足新风量的要求室内空调末端承擔新风负荷,但新风采用单独风口直接吹向空调区域

《暖规》第3.0.6条:对公共建筑计最小新风量、居住建筑和医疗建筑换气次数、高密度囚群设计最小新风量都有明确规定:

《暖规》第7.3.22条:空气调节系统应应进行风量平衡计算。人员集中且密闭性较好或过度季节使用大量噺风的空气调节区,应设置机械排风设施排风量应适应新风量的变化。

现象:排风机与送风机等风量和风压;凝结水排放、防冻及送风管道保温;送风口单独设置直接送入空调区域;新风换气机风管、新风口及排风口的布置不合理。

分析:排风机与送风机的风量应该是鈈一样的当然,计算换热效率时应采用新风与排风量不相等时的计算公式;应有凝结水排放、防冻及送风管道保温措施;送风口单独設置,直接送入空调区域吹冷风感较强,不舒服;新风换气机难以做到风管、新风口及排风口的合理布置新风换气机适用于通风系统洏非空调系统。

4 空调系统排风热回收的设计

现象:不设;设计新风换气机

分析:省标《公建节能》第4.4.1条:集中空调系统的排风热回收,應符合以下规定:

1 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全楼设计最小新风量大于或等于20000m3/h时,应设集中排风系统并至少有总新风量的40%设置热回收装置;

2 送风量大于或等于3000m3/h的直流式空气调节系统,且新风与排风的温度差等于或大于8℃应至少总风量的70%设置热回收装置;

3 设计新风量大于或等於4000m3/h的空气调节系统,且新风与排风的温度差等于或大于8℃宜设置热回收装置;

4 宜设置跨越热回收装置的旁通风管。

参考文献国家建筑标准设计《空气-空气能量回收装置选用与安装(新风换气机)》06K301-1和《空调系统热回收装置选用与安装(新风换气机)》06K301-2

5 空调系统监测与控淛设计

现象:不设;抄袭乱设;抓不住节能要求的重点;自己不懂或者不佳思考,让企业厂家完成结果与系统设计矛盾和不一致。

现象:空调室外机无法安装和检修窗户开启方式和大小不能满足设备的运输,甚至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室内机与散热器的安装位置矛盾;室外机设置的位置不合理,阳台内、对吹相互干扰、离对面墙太近;竖向“热岛”现象

1)《住宅设计规范》GB第6.4.5条:最热月平均室外气温高于和等于25℃的地区,每套住宅内应预留安装空调设备的位置和条件

2)外墙外保温,预留不合理后患无穷;目前的纠纷等等

要求:在說明中简述;在施工图中,绘制预留的内容

7 空调系统其他方面的问题

现象:静压箱的泛用及制作材料的防火性能;风机单位风量耗功率徝和冷热水循环水泵的输送能效比;空调水管多数穿越防火分区处应采取固定措施并可向两侧伸缩;穿越沉降缝或变形缝的风管两侧设置防火软接;防雨百叶风口的有效面积过小。

现象:内走道长度的概念不清认为是指疏散距离;内走道排烟系统排烟口距最远点的距离超過30m;计算排烟量时未计入无窗房间或设固定窗的房间面积。

参考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建筑防排烟系统设计和设备附件选用与安装》K103-1~2页号15~20汾别讲述了长直形或袋式、L型、环形、Z型、Y型内走道共5种类型的走廊排烟事例,在此不多累赘总之,内走道的长度为走道空间距离最远兩点之间的位移量且以走道的中心计算。

内走道排烟系统排烟口距最远点的距离计算时应将无窗房间或设固定窗的房间包括在内。

《高规》第8.4.2条条文解释:二、走道排烟面积即为走道的地面积与连通走道的无窗房间或设固定窗的房间之和不包括有开启外窗的房间面积。……

《建规》第9.4.6条:……;4 设置机械排烟系统得地下、半地下场所,除歌舞娱乐放映游戏场所和建筑面积大于50㎡的房间外排烟口可設置在疏散走道;……。

现象:暖通施工图未作任何说明;可开启外窗的面积不满足规范要求

《高规》第8.2.2条:采用自然排烟的开窗面积應符合下列规定:
2.1防烟楼梯间前室、消防电梯间前室可开启外窗面积不应小于2.00m
2,合用前室不应小于3.00m2
2.2
靠外墙的防烟楼梯间每五层内可开启外窗总面积之和不应小于2.00m2
2.3
长度不超过60m的内走道可开启外窗面积不应小于走道面积的2%
2.4需要排烟的房间可开启外窗面积不应小于该房间面積的2%
2.5净空高度小于12m的中庭可开启的天窗或高侧窗的面积不应小于该中庭地面积的5%。

《建规》第9.2.2条:设置自然排烟设施的场所其自嘫排烟口的净面积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防烟楼梯间前室、消防电梯间前室,不应小于2.00m2;合用前室不应小于3.00m2
2
) 靠外墙的防烟楼梯间,每5層内可开启排烟窗的总面积之和不应小于2.00m23 中庭、剧场舞台不应小于该中庭、剧场舞台楼地面面积的5%;

3) 其他场所,宜取该场所建筑媔积的2%~5%(来自暖通南社微信平台nhvaca整理发布)

3 机械加压送风防烟系统设计

现象:盲目套用表格中的数据;不计算。

建规和高规中都有一個防烟楼梯间、前室及合用前室的最小机械加压送风量的表格设计人员不看前室开启门的大小和数量,也不经过风压法和风速法的计算照表选用。

1)建规和高规规定机械加压送风防烟系统的加压送风量应经计算确定。当计算结果与表中规定不一致时采用较大值。

2)表格下方有个注明说的表中数值的计算基础为1.5×2.1m的双扇门,当采用单扇门时乘以0.75系数,当有两个门时乘以1.5~1.75系数确定。

4 地上和地下防煙楼梯间合用送风道

现象:建筑在同一个部位的垂直方向上设计地上与地下的防烟楼梯间在一层有防火门及防火墙分开,但暖通专业按照一个防烟楼梯间设计

参考文献: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建筑防排烟系统设计和设备附件选用与安装》K103-1~2页号5、6;超压时的泄压设计方法,茬K103-1~2页号12~14

5 地下车库排烟兼通风系统的设计

现象:地下车库的通风及防排烟系统,在设计中无论是平时排风工况还是失火时的排烟工况,均利用同一个单层百叶风口进行排风或排烟;与设备用房合设一个系统

排烟系统缺少可以手动开启排烟系统的功能,详见《高层民用建築设计防火设计规范》GB50045第8.4.8条条文说明建议增设手动开启排烟系统的功能。

应复核单层百叶风口的尺寸检查风口的风速能否分别满足平時排风的使用要求和消防设计规范规定的排烟风口风速的限值要求。

系统平时排风时各风口需要进行风量调节,达到设计要求的风量平衡标准当处于“平时运行平衡”状态的排风系统,突然间转换成排烟工况时其风口的风量及风速能否到达排烟要求?或自动调节满足排烟要求建议复核系统设计的合理性。

1)地下车库与变配电两者的排烟风量计算方法不一样;

2)通风时,地下车库与变配电不一定同期使用;排烟时不宜同时进行。

}

1、通风方式(全面通风)

(1)、機械排风+无组织进风(或自然进风)(有区别么)

(2)、机械进风+无组织排风(或自然排风)

(3)、机械排风+机械排风

2、通风房间的空气量平衡、热平衡

(1)、风量平衡: 总排风量=总进风量

1)平衡通风:机械排风=机械进风量

2)负压通风:机械排风=机械进风+无组织进风(排>进)

3)正压通风:机械进风=机械排风+无组织进风(进>排)

(2)、热平衡: 排风量带走热量=进风量带进热量+内部散热

1、一般需要设排风系统的涳调房间及压力要求

(1)、客房卫生间(客房正压、卫生间负压)

(2)、餐厅包厢、大餐厅、会议室等(正压)

(3)、密闭性好的地下場所或地上无窗房间(正压或平衡)

(4)、过度季节采用加大新风比的场所

(5)、有压力控制要求的房间及场所(如净化空调环境、传染疒院等)

(1)、正压或平衡要求,连续排风:排风量=新风量×90%

(2)、负压要求,连续排风(如公卫):可按换气次数计算

(3)、间歇排风:可按换气次数计算。

(4)、压力控制要求排风:根据压力控制要求计算确定

(1)、客房卫生间排风通风方式

2)排气扇+通风竖井+屋頂风机

3)排风口+通风竖井+屋顶风机

2)防火要求:连接竖井的支管均应设70℃关闭防火阀。

3)止回要求排气扇应由止回功能。

1、常用设备用房及特点

(1)、制冷站、锅炉房、热交换站等

(2)、变配电间:变压器、高低压配电柜

(3)、水泵房、配电房

注意:一般设备用房均为独竝防火单元门均为防火门。

2、通风方式、通风量确定

1)机械排+机械进(负压或平衡)

2)机械排+自然进(负压或平衡)

(1)按排热量计算排风量;

(2)按换气次数计算排风量(详见《措施》09);

(3)进风量:一般取排风量的80-85%

(1)、系统是否可以合用?一般使用性质、时间差异大的不宜合用。

(2)、变电间:一般应按发热量计算排风量(详见《措施》09)

(3)、风管穿越墙处均应设70℃关闭防火阀。

(4)、风機可以采用吊装

(5)、是否要设机械排烟

(3)、机械立体停车库

(1)、机械排+机械进

(2)、机械排+自然进风(一般利用车道入口)

(1)、单层车库:根据停车频繁程度按换气次数计算排风量,层高>3m按3m计算层高<3m,按实际层高计算(详见《措施》09)

(2)、复式车库:根据停车频繁程度按每辆车需要的通风量计算(详见《措施》09)。

1)按防火分区和防烟分区设置一般与机械排烟合用系统。

防火分区:最大2000m2设自动喷淋可加大1倍。

防烟分区:最大2000m2

2)一般一个防火分区设2个系统(防火分区小于2000m2,也可设一个)

3)一般尽量利用车库入口自然进风,通常与车库入口相邻的防火分区,自然进风不相邻的应设机械进风(?)

(2)、关于排风口设置

2)关于1/3上部排、2/3下部排

(3)、可鉯利用采光天窗自然进风。

(1)、局部排风:产生油烟的设备上方设排油烟罩。

(2)、全面通风:其它辅助房间、灶台不使用期间的通風换气

(2)、按换气次数计算:中餐40-60次/h,西餐30-40次/h

(1)、自然进风不能满足时应设机械补风。

(2)、要求高的厨房设岗位送风岗位送風夏季降温处理。

(1)、机械排风:洗衣机、烫平机、干洗机、压烫机等散热量大的设备上方采用设排气罩的局部排风。

(2)、机械补風:岗位送风和全面送风相结合的送风岗位送风一般做降温处理。

(2)、按换气次数计算:生产用房局部排风20-30次/h全面排风5次/h;辅助用房15次/h。

1、柴油发电机的冷却方式

(1)、水冷空调要风机; 2、风冷:通过空气冷却内部循环水

(1)、柴油发电机散热:局部排风+全面补风

(2)、排烟管:一般自然排风。

(3)、储油间:机械排风

(1)、机组散热量:一般由产品样本提供散热风量。

(2)、补风量:排风量+燃燒需空气量

(1)、机组散热排风一般用土建竖井,风速控制3-5m/s

( 2)、排烟管应单独排至室外,一般应做隔热、消声处理

1、 民用建筑事故通风的主要内容

(1)、燃气锅炉房、直燃机房、燃气调压间

(2)、其它有有害气体或可燃气体泄漏场合。

机械排风+机械进风或自然进风

(1)、按要求的稀释浓度计算排风量

(2)、换气次数不小于12次/h计算排风量。

(3)、补风量不低于排风量50%

(1)、人员掩蔽所:一等、二等

(4)、固定、移动电站

参见《人民防空地下室规范》GB中的术语解释,如清洁区、染毒区、防护单元、抗暴单元、口部、扩散室、滤毒室、密闭门、防护密闭、米闭门、防毒通道、密闭通道、洗消间等

3、人员掩蔽所通风方式

(1)、通风方式:清洁通风、虑毒通风、隔绝通風。

1)外界没有染毒:清洁通风方式即直接取室外新风。

2)外界染毒但还可以处理:虑毒通风方式,取室外新风经虑毒后使用

3)隔绝通风:外界染毒不可使用:隔绝通风方式,内部空气循环但人停留时间受防护隔绝时间限制。

1)清洁通风:机械排风房间正压。

2)慮毒通风:全室超压排风(利用自动排气阀)

(1)、室内、外压力

(2)、外界、及绿毒后的空气含毒情况

1)金属风管:普通钢板风管、鍍锌钢板风管、彩色涂塑钢板风管、不锈钢风管、铝合金板风管等。

2)非金属复合风管:无机玻璃钢风管、波镁风管、酚醛风管、聚氨酯風管、玻璃纤维风管、硬聚乙烯风管等

3)土建风道:砖砌、混凝土风道(空调不提倡)

1)低压:P≤500Pa,接缝和接管连接处严密

2)中压:500<P≤1500Pa,接缝和接管连接处增加密封措施

3)高压:P>1500Pa,所有拼缝和接管连接处增加密封措施

1)圆形:节省管材,水力条件好

2)矩形:与建築配合方便;宽高比不大于4,最大不应超过10

注意:消防要求:不燃或难燃。

(1)标准;(2)特点:节省、阀门配件;(3)非标

1)关断与調节作用:插板阀、蝶阀、多叶调节阀等

2)特殊作用:止回阀、防火阀等。

(2)、在风系统中的作用

1)关断作用;2)一次调节作用;3)經常性调节;4)止回;5)防火排烟:70℃、280℃

注意:一般有控制要求或位置操作不便的采用电动阀。

}

四.空调风系统设计问题注意点

1、送、排风口的距离要适当

排风口与送风口至少保持3米的距离以防气流短路

2、 选用合适的风阀。

从原则上讲系统风压平衡的误差在10%-15%以内,可以不设调节阀但实际上仅靠调风管尺寸来调风压是很困难的,所以要设风量调节阀进行调节。

①风管分支处应设風量调节阀在三通分支处可设三通调节阀,或在分支处设调节阀

②明显不利的环路可以不设调节阀,以减少阻力损失

③在需防火阀處可用防火调节阀替代调节阀

④送风口处的百叶风口宜用带调节阀的送风口,要求不高的可采用双层百叶风口用调节风口角度调节风量。

⑤新风进口处宜装设可严密开关的风阀严寒地区应装设保温风阀,有自动控制时应采用电动风阀。

3.1要尽量减少局部阻力即减少弯管、三通、变径的数量

3.2弯管的中心曲率半径不要小于其风管直径或边长,一般可用1.25倍直径或边长

3.3为便于风管系统的调节在干管分支点前後,应预留测压孔测压孔距前面的局部管件的距离应大于5b(b为矩形风管的长边或圆形风管的直径),距后面的局部管件的距离应不小于2b通風机出口处气流较稳定的管段上宜应预留测压孔。

4.1进风口宜设在室外空气比较洁净的地方保证空气质量

4.2宜设在北墙上,避免设在屋顶和覀墙上并宜设在建筑物的背阴处这样可以使夏季吸入的室外空气温度低一些

4.3进风口底部距室外地面不宜小于两米,当进风口布置在绿化哋带时则不宜小于一米,应尽量布置在排风口的上风侧且低于排风口,并尽量保持不小于10米的间距

5.1宜采用固定百叶窗

5.2多雨地区宜采用防水百叶窗以防雨水进入

5.3为防止鸟类进入百叶窗内宜设金属网

类似酒店客房的排风系统设计可如下考虑:利用排气扇将室内风排到赱廊的吊顶内,在走廊设排风管排风,为有效利用余热,排风机可设置于卫生间.

8.1新风口,送风口用双层百叶风口

8.2回风口用格栅风口

8.3排风口用双层百叶

8.4氟系统由于风量一般比较小如要求冬季采暖需要,宜采用用双层百叶不能用散流器。

8.5风机盘管带两个风口时宜选用带调节阀的双層百叶

风口凝露是由于风口小温度低。可加大风口尺寸防止凝露

①静压箱控制风速宜不大于1.5m/s

②出风截面积A=G/V(G为送风量)各方向截面积應一样

③一般的系统可以用风口变径加消音器代替静压箱

11、防排烟换气次数的确定。

①消防水泵间不小于4次

④走廊超过60米做排烟口

⑤电梯前室用常开型多叶送风口,每层设一个

⑥楼梯间用自垂百叶风口2-3层设一个

13、房间的空气压力状态。

①建筑物内的空气调节房间应维持囸压

②建筑物内的厕所、盥洗间、各种设备用房应维持负压负压

③旅馆客房内应维持正压,盥洗间应维持负压

④餐厅的前厅应维持正压厨房应维持负压。餐厅内的空气压力应处于前厅和厨房之间

14、吊顶内的风管布置原则

从上到下依次为:排烟风管,排风管送风管,水管

15、送、排风口的相对位置

空调房间并行送排风管时,送排风口尽量不要并列布置,最好交错布置

尽量使风在送风管内不倒走,确保良好嘚管内气流流动和出风效果

17、三通与风管的搭接

和三通相接的管径要于三通的口径保持一致,不要变径,避免局部损失过大.

五.新风(换气)量计算

引入新风主要是为了改善空调房间内空气质量降低有害物质的含量和浓度,确保在内的人员的舒适度和生理健康维持工艺要求。确定需要的新风量时往往按照室内废气(尤其是CO2)的产生量以及其他的室内条件。一般来说应保证每人每小时30m2的新风量。

对于普通场合可以根据每人占用面积来计算新风量:

计算公式:必要风量(m3/h)=A*面积/人均占有面积

上式中,A表示人均新风量(m3/h)通常进行估算时可使用20m3/h

筑龙网。版權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六.中央空调系统风道风速和风口的选择

一般空调房间对空调系统的限定的噪音允许值控制在40~50dB(A)之间,即相应NR(或NC)数为35~45dB(A)根据设计规范,满足这一范围内噪音允许值的主管风速为4~7m/s支管风速为2~3m/s。通风机与消声装置之间嘚风管其风速可采用8~10m/s。

为防止风口噪音送风口的出风风速宜采用2~5m/s。风口的尺寸计算与风管道尺寸的计算基本相同一般当层高在3~4米的房间大约取风速在2~2.5米每秒。根据经验一般可将使每个风口在20~25平方米的面积其风量大约在500立方米左右。

回风口位于房间上部时吸风速度取4~5m/s,回风口位于房间下部时若不靠近人员经常停留的地点,取3~4m/s 若靠近人员经常停留的地点,取1.5~2m/s 若用于走廊回风时,取1~1.5m/s

4、风管安装注意事项及风管计算

在风管设计尽量小的情况下保证主管风速5m/s,支管风速3m/s

风管计算公式:所选设备风量÷3600÷风速=风管截面积

同时注意保证风管:长边÷短边≤4 一般不要>4 特殊情况特殊对待。风口的选择:所选房间风量÷3600÷风速=散流器喉部截面积

注意:双百叶风ロ截面积为以上公式所得面积÷0.7

1)等阻尼法(等压法)是一种方便的计算法适用于多种场合。

2)根据下表确定主风管中的基本阻尼系数

风管类型 阻尼系数(mmH2o)

因回风管位于吸风部位,主要承受外部压力应注意减轻其风管负担。对于风管系统常采用送风管0.08-0.15mmH2O/m,回风管0.06- 0.1 mmH2O/m作为基准

6、茬进行风管机的风管道设计时,注意在风管机的进、出风处加静压箱以均衡风压,减少噪音并且使静压箱内的流速保证在3米每秒以下,其长度可根据实际情况来定

? 如弯头、三通、变径等较少的情况下每米损失4pa左右。

? 如弯头、三通、变径等较多的情况下每米损失6pa左祐

8、接风管的风盘的风口设计

1)第一个送风口与风盘的出风口的距离要适当;

2)带有两个出风口的风盘送风管要变径;

3)风盘的送风口与囙风口距离要适当(≤5米)

①新风口,送风口用双层百叶风口

④氟系统由于风量一般比较小如要求冬季采暖需要,宜采用用双层百叶不能用散流器。风机盘管带两个风口时宜选用带调节阀的双层百叶

七.中央空调冷热负荷计算

QR——围护结构传热量(W)

K ——围护结构传熱量(W/㎡?℃)

C ——室外计算温度修正系数(冬季取1)

TW——室外计算温度(℃)

TN——室内计算温度(℃)

S ——围护结构外表面积(㎡)

2、通风换气耗热(冷)量

L――换气量(m3/h)

V――空气容积热容,夏季按0.46W?h/(m3?℃)计算冬季按0.4W?h/(m3?℃)计算

3、通过门窗的太陽辐射热

λ――太阳辐射热(直接辐射+散射辐射)

如果按照以往资料,多数办公室照明负荷大于20W/㎡但是采用节能灯照明负荷一般小于5 W/㎡,所以应参考照明设计进行计算

对于有门窗的房间,如果透过门窗的辐射热超过50W/㎡(按建筑面积算)房间不需电灯即可满足室内照明嘚需要。所以在设计计算时,太阳透光辐射热大于50W/㎡时一般不需要进行照明热负荷计算,但是对于跨度大的建筑还是要计算照明负荷嘚

包括室内设备散热及其它物料散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计算

以上六项计算后,把结果相加所得数值即是建筑物的总冷热负荷。但昰在计算建筑物热负荷时照明负荷、太阳辐射热、人体散热及其它散热量不能计算在内。

舒适性空调室内设计参数

要综合考虑地区、经濟条件和节能要求等因素根据我国国家标准《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J 19-87)的规定,对于舒适性空调室内设计参数如下:

夏季:温喥应采用24~28℃;冬季:温度 应采用18~22℃;

相对湿度应采用40%~65%;相对湿度 应采用40%~60%;

标准中给出的数据是概括性的。对于具体的民用建筑而言由于各空调房间的使用功能各不相同,而其室内空调设计计算参数也会有较大的差异以下为各种不同用途房间的室内空调设计计算参数可参照以下表格中的数据确定。

八.空调系统设计思路步骤

(1)夏季室外最高气温℃;

(2)冬季室外最低气温℃;

(3)如果是高原地区要掌握当哋大气压力 Pa;

如果电力充足首选电制冷机组。电制冷机组分为水冷空调要风机式和风冷(热泵型)式制冷机组若采用水冷空调要风机式淛冷机组,则要了解冷却水塔的安装位置制冷机组的机房位置和机房内梁下的净高;若采用风冷(热泵型)式制冷机组,则要了解是冷熱水机组还是直接蒸发式机组(如:分体机、柜机、风管机、VRV等)室外机的安装位置;若采用冷热水机组,还要了解软化设施、软化水箱、循环水泵等设备的安装位置

如果电力不充足,增容有困难则考虑是否有天然气或城市煤气。如果有燃气则首选燃气型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组。

如果电力不充足又没有天然气和城市煤气,则首选燃油型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组

夏季是否有废蒸汽或废热水,如果有则选蒸汽型或热水型溴化锂直燃机组。(如:钢铁公司或化工厂等)(以上问题需要业主或使用方明确也可向业主或使用方提出明确嘚建设性方案,供业主或使用方选用)

3、冬季供热热源形式的确定:

向业主或使用方了解:是否有城市集中供热或独立锅炉房供热若有則要了解一次热水的供回水温度或换热站设在何处。

如果无城市集中供热或锅炉房供热就要选用风冷热泵型冷热水机组或直接蒸发式机組,并根据实际情况考虑是否设置辅助电加热装置

明确供热管道接口的预留平面位置和标高,应向业主或使用方提出供热管道的接口尺団和所需供水压力及供热量

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是否设计新风系统,应由业主或使用方明确)了解新风口引入位置及标高,明确风機盘管的形式(卧式暗装、卧式明装、立式暗装、立式明装、吸顶式等)

若采用全空气系统,就要了解建筑的层高、梁下净高及吊顶和梁之间的高度尺寸(一般应不小于400mm)确定组合式空调机组的放置位置。

了解空调房间的使用特点(如:对噪声、洁净等有无特殊要求)

了解是否需要设置排风系统(地下室必须设排风系统)。

5、送、回风管道材质应由业主或使用方明确:

镀锌铁皮风道;玻璃钢风道;铝箔复合玻纤管道;板材粘接管道;

6、空调冷热水管道的材质应由业主或使用方明确:

普通焊接钢管;无缝钢管;镀锌钢管;PP-R管;铝塑管;紫铜管;

7、空调冷凝水管道的材质应由业主或使用方明确:

镀锌钢管;PP-R管;铝塑管;PVC管;

8、空调送回风管道保温材质的选材应由业主或使鼡方明确:

铝箔超细玻璃棉;聚乙烯泡沫塑料板;

9、空调冷热水管道保温材质的选材应由业主或使用方明确:

铝箔超细玻璃棉管壳;聚乙烯泡沫塑料管壳;聚氨脂泡沫塑料管壳;橡塑管壳;

10、送回风口形式和材质应由业主或使用方明确:

单层百叶、双层百叶、散流器、格栅、条形风口等;铝合金(喷塑)、塑料、木制等;

11、软化装置形式应由业主或使用方明确:

全自动软化装置;半自动软化装置;电子水处悝器;其它;

12、循环水泵形式应由业主或使用方明确:

13、应向业主或使用方索取各层建筑平面图和剖面图明确空调冷热水总立管的位置戓管道井的位置。

九.空调水系统管件附件的安装

1.水泵在系统的设计位置:

一般而言冷冻水泵应设在冷水机组前端,从末端回来的冷冻水經过冷冻水泵打回冷水机组;冷却水泵设在冷却水进机组的水路上,从冷却塔出来的冷却水经冷却水泵打回机组;热水循环泵设在回水干管上从末端回来的热水经过热水循环泵打回板式换热器。

2.冷却塔上的阀门设计:

(1)冷却塔进水管上加电磁阀(不提倡使用手动阀)

(2)管泄水阀应该设置于室内,(若放置在室外,由于管内有部分存水,冬天易冻)

a水过滤:无论开式和闭式系统水过滤器都是系统设计中必须考虑的。目前常用的水过滤器装置有金属网状、Y型管道式过滤器直通式除污器等。一般设置在冷水机组、水泵、换热器、电动调节阀等设备的叺口管道上

b闭式水系统:冷、热水系统中必须设置软化水处理设备及相应的补水系统

电子水处理仪的安装位置:放置于水泵后面,主机湔面

1水泵进水管依次接:蝶阀-压力表-软接

2水泵出水管依次接:软接-压力表-止回阀-蝶阀

多于两路供应的空调水系统,宜设置集分水器集分水器的直径应按总流量通过时的断面流速(0.5-1.0m/s)初选,并应大于最大接管开口直径的2倍;分汽缸﹑分水器和集水器直径D的确定:

a按断面流速確定D分汽缸按断面流速8-12m/s计算;分水器和集水器按断面流速0.1m/s计算

c分\集水器之间加电动压差旁通阀和旁通管(管径一般取DN50)

d集水器的回水管仩应设温度计.

布置温度表,压力表及其他测量仪表应设于便于观察的地方阀门高度一般离地1.2-1.5m,高于此高度时,应设置工作平台

压力表:冷水机组、进出水管、水泵进出口及集分水器各分路阀门外的管道上,应设压力表;

温度计:冷水机组和热交换器的进出水管、集分水器上、集水器各支路阀门后、新风机组供回水支管应设温度计。

7.水系统的泄水与排气

a在水系统的最低点应设置排水管和排水阀门,放水时间为2-3h

b在水系统的最高点,应设计集气罐在每个最高点(当无坡度敷设时,在水平管水流的终点)设置放空器

在变水量水系统中,为保证流经冷水机组中蒸发器的冷冻水流量恒定在多台冷水机组的供回水总管上设一条旁通管。旁通管上安有压差控制的旁通調节阀最大的设计流量按一台冷水机组的冷冻水水量确定,管径直接按冷冻水管最大允许流速选择

两台压缩机突出部分之间的距离小於1.0m,制冷机与墙壁之间的距离和非主要通道的距离不小于0.8m, 大中型制冷机组(离心螺杆,吸收式制冷机)其间距为1.5-2.0m制冷机组的制冷机房的上部最好预留起吊最大部件的吊钩或设置电动起吊设备。

欢迎加入暖通Q交流群:.交流讨论.

有兴趣了解课程详情QQ :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水冷空调要风机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