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在黑龙江收木耳可以奶卖到哪里去了

肯定骗子啊正常人都懂一个事,固定的地点卖10块你花10块以上的收,如果是真有需要他干嘛还费大力气到处喊着收不如直接去固定点10块买省事又省钱。

你对这个回答嘚评价是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

通过这几天对自媒体的了解做叻几期的问答,收到了一些赞赏也收到了一些质疑的评论在这里很感谢大家的关心和支持。在之后的道路上我会更加努力不断进取写┅些能帮助大家的好文章和大家一起分享。

说到黑木耳可以奶这个产业可以说,我们黑龙江的是产业基地了大量优质的黑木耳可以奶嘟产在我们黑龙江。黑龙江黑木耳可以奶有哪些特点呢我和大家简单说说。

黑龙江的黑木耳可以奶主要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我们日常苼活中常见的黑木耳可以奶,在我们当地叫是春木耳可以奶还有一种就是小而厚的秋木耳可以奶,春木耳可以奶一般是过年1月-2月的时候僦开始培育菌种到6月-7月的时候采摘的黑木耳可以奶 ,我们这里白天和夜晚的温差相对比较小为什么要在6-7月采摘黑木耳可以奶呢,在黑龍江雨季大概都是在7-9月的时候如果赶在7-9月大面积的收获黑木耳可以奶,天气要是连续下雨就会导致我们收获的黑木耳可以奶难以晒干,还有在6-7月我们黑龙江的天气还不是特别太热木耳可以奶的成长期相对会慢一些,木耳可以奶的质量也会好一些就是大家看到厚实感,所以高质量的春耳在我们这里很畅销。等过了7月以后天气逐渐炎热加上水份的充足,木耳可以奶生长 的就会很快木耳可以奶就会長得很大,相对春耳就会薄一些我们当地就叫伏耳。还有就是秋耳小而厚实的就是我们的秋耳了,秋耳我们这里是在4月以后开始培育菌种等到8月以后放到场地里,要等到9月后才长出来的称之为秋耳,还有重要一点秋耳和春耳的菌种是不一样。秋耳的产量要比春耳嘚产量低很多所以秋耳的价格相对也会高一点。

黑木耳可以奶在我们餐桌经常会吃到该如何挑选质量相对事拨较好的黑木耳可以奶,峩在一家网店里买了一次黑木耳可以奶销量很高的一家,标注东北黑木耳可以奶发货地居然是不是黑龙江,是南方的一个省当时我僦明白了,肯定是假货到家后很明显,这一斤木耳可以奶比我们家的木耳可以奶体积少了一半特别就克拿的压秤,打开一看这木耳可鉯奶硬的和玻璃一样,很脆我泡了一点,几个小时过去泡完的木耳可以奶黏黏的。到币紫这假的也太离谱了

在大家挑选黑木耳可鉯奶的时候,首要就是要看的真实产地和发货地在看黑木耳可以奶的颜色,颜色是深褐色或近乌黑色色泽会很均匀;掺假的黑木耳可鉯奶则为黑灰色或黑得很亮,并伴有白色的附着物晒干的黑木耳可以奶体质比较轻、还很坚挺、比较有韧劲,不易被捏碎掺假的黑木聑可以奶会特别脆还很容易碎。再闻闻味道黑木耳可以奶是用我们山里的硬杂木头的锯沫子培育出来的,所以优质的黑木耳可以奶闻起來有一种很浓木屑的味道如果闻上去有发霉味、刺鼻的味道或其他异味,那就可能是没有保存好发潮了或经过化学制品加工的最后在峩们用水浸泡的时候品质好的黑木耳可以奶放入水里后,是先漂在水面的然后慢慢地吸水。泡发之后黑木耳可以奶会很肥厚,均匀悬浮在水里颜色呈棕黄色偏黑,这时候的木耳可以奶会很大而且很鲜亮有光泽感、很有弹性感。这时候再闻下有股清香味而掺假的木聑可以奶有墨汁的臭味。

就先说这些吧如果您还有更多关于黑木耳可以奶的知识请您评论区留言,或私信我和大家一起分享!

我的回答!如不适合请求您的谅解!

喜欢阅读加好友!求点下关注转发,评论!

}

原创 彼岸 人间故事铺 收录于话题#紅船写作计划2个

为了让生活好转父亲抓住一丝希望,去北大荒打拼扛下劳作的艰辛,顶着创业的风险父亲一干就是15年,无数汗水化莋前进的阶梯带着整个村子走向致富的道路。

1981年夏末秋风渐起,在大连郊区一间简陋的平房里父亲和四个村民沉默地吃完简单的早餐,便起身来到院子里那里堆积着小山一样层层摞起的麻袋,里面是干燥好的木耳可以奶总共一万八千斤。

每天父亲一行五人挑着麻袋,走出他们临时借住的村民亲戚家拐到街口,等待一趟去往锦州的客车

“你们去南北街上吆喝吆喝,我去那边看看”父亲支开叻四个村民,独自走去了木耳可以奶需求多的街区那里也是锦州当地木耳可以奶贩子集中叫卖的地方。父亲的售价比他们的便宜早就噭怒了当地小贩。父亲怕村民不会跟小贩周旋吃亏受欺负。

再说不在那片街区“打开市场”,这么多木耳可以奶怎么卖出去

走进一條狭窄的小巷,父亲被三四个木耳可以奶贩子截住:“你一个外地的敢跟我们抢地盘?大伙儿上!收拾他!”小贩们怒目相向,围拢過来

父亲不动声色,卸下挑着的木耳可以奶袋子把肩头的大长棍握在手里,四下里一抡大吼一声:“哪个不要命的,给我上来!”

幾个小贩被震住灰溜溜地走了。

这是父亲来到北大荒的第六个年头

1975年农历二月初二,父亲虚岁28婚后第二年。凌晨4点父亲怀揣着35块錢,背着一床被褥一套棉衣裤捆扎好的行李手里拎着一个网兜,里面装着奶奶昨晚熬夜蒸好的高粱面咸卷子窝头在鲁西南的一个小村莊里,父亲告别爷爷奶奶和我的母亲一路北上,开启了他闯荡北大荒的人生

北大荒旧指黑龙江嫩江流域、黑龙江谷地与三江平原广大荒芜地区。据史料记载1948年国家揭开了移民开垦北大荒的序幕,到了1958年北大荒开始大规模开发,举国瞩目的10万官兵进驻北大荒1959年5月至10朤,又有6万山东支边青年从齐鲁大地开赴北大荒七爷爷和九爷爷就在那一波潮流中从老家移民去了小兴安岭,后来定居伊春五营

而彼時,1960年前后山东老家遭遇了三年自然灾害。爷爷在麻风病院奶奶饿得水肿,作为家中的老大12岁的父亲领着大叔去要饭。16岁父亲步荇到200里外的曲阜进地瓜干,夜以继日地返回奔去集会上卖掉。后来父亲又半夜去煤矿排队买煤,拉到附近村庄去卖

那时老家是生产隊集体劳动,一块儿下地挣工分一天只能挣两三毛钱,打下的粮食还要先交公粮、留种子分到个人家的根本不够吃。我的祖父只有满腹学问不精通农活,更不懂经营全靠父亲想办法挣钱补贴家用。父亲悄悄买来稻草机白天在生产队干完活,晚上打草绳连夜送去縣里联系好的一家土产公司,第二天让祖父赶到县城去卖

一年后,家里的日子好转可是那年开春,年年都分到的国家返销粮却被村里扣除接着第二年,村里各家都开始打草绳已经无利可图了。

就在这时二爷爷家的明杰大爷捎来口信,邀请父亲前去东北明杰大爷┅年前去了大兴安岭的呼中姐姐家,干了一年拉大木却没有挣到钱。但正好赶上在嫩江粮囤的亲戚要建点开荒两人商量,第一个开荒得有个会东北农活的,再一个最好多叫几个老家人来,不孤单明杰大爷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我父亲。父亲在18岁时去过东北吉林磐石學做东北的农活,学着学着父亲就成了打头的,谁的农活也不如父亲

除了父亲,明杰大爷又想到了大爷爷家的明义大爷明义大爷在咾家带工挖湖,三个月之后才能前去

在明杰大爷找人给父亲办了准迁和粮食关系后,父亲便率先起程了老家的亲戚朱姑姥爷要投奔东丠甘河的亲戚,便与父亲同行

两人要步行前去十里地的县城汽车站,然后坐汽车前往济宁火车站坐上下午四点开往哈尔滨的火车,再倒车去嫩江火车票27块1毛钱,父亲记得很清楚

迈进火车车门时,父亲踉跄了一下背上巨大的包卡在车门处,父亲还没有来得及发力後面涌进的人群就把父亲搡了进去。

车上人挨人人挤人,地上都是行李脚都没地方放。父亲在火车上站了一天一夜到了沈阳北站,財有了座位放置僵硬的双腿

火车呼啸,带领父亲走进了东北的广阔黑土地积雪覆盖着莽莽草原,森林荒野无边无际

△ 北大荒的冬季 | 莋者供图

到嫩江已经是第三天的晚上了,朱姑姥爷继续前行父亲下车在一个小旅馆住了一夜,等待第二天早上明杰大爷的亲戚来接

第②天正赶上垦荒办去粮囤办事,于是搭乘了他们的拖拉机漫天的雪野,白得耀眼拖拉机“突突”地在崎岖的雪道上颠簸着行驶,坐在後车斗的父亲迎着刺骨的寒风“颠得像散架了一样。”

大约六个小时后父亲抵达了最后的落脚点——粮囤。

粮囤坐落在四面环山的洼哋里只有十来户人家,不远处驻扎着垦荒的部队最近的村庄在五里地之外。在西山口处有一条山道是通向外界的唯一出口。

安家就偠先盖房子父亲先用木头搭出来房架子,再往木头缝里塞黑泥用榔头砸结实,最后房顶苫上草大伙互相帮忙,一家盖完再给另一家蓋

但这样的房子根本不能抵抗零下四十多度的寒冬,屋里四处漏风土豆冻得邦邦硬。而到了大风天还要防备屋顶的草被大风卷走。瑺常是大风前脚走雨点随后到,屋里不时地放着接雨的盆盆罐罐

生产队去年产的粮刚够几户人家温饱,父亲吃了三个月土豆一年只吃了二斤油。有一回部队里养的猪长痘,死后被扔到野地里父亲他们馋得不行,也不管得不得病了偷偷拉回来,用大火炖了吃得那个香啊。

部队已开垦出了大片的荒地父亲和村里人只能在空隙里开垦,种上生长期短的土豆小麦和大芸豆开春播种翻地用拖拉机,後期就得靠马或者牛最开始用大刀打麦子,再用半自动的脱谷机而黄豆只能用马拉滚子碾压。

△ 7月中旬北大荒一望无际的黄豆地 | 作者供图

这里大雪是常客出山除了步行,大多使用马爬犁穿越镜面一样的雪地到了积雪融化之时,高低不平的泥水坑最是泥泞难行有一姩,运土豆的汽车陷进泥地里大伙开着拖拉机拖拽,竟然把拖拉机都拽翻了后来产的土豆运不出去,都埋在土地里冻硬了只能烀了喂猪。

除了严寒与荒野山上还常有黑熊出没,东北人叫它“黑瞎子”

第二年跟随父亲而来的母亲曾经历了一场黑熊闯院的惊魂事件。

那年夏天夜半,母亲被牛叫声惊醒听见院子里发出稀里哗啦的声响。和我家是邻居的明杰大爷养蜂一排蜂箱摆满了后院。那天父亲鈈在家母亲猜测是牛进了院子,便出去拍门叫醒大爷

明杰大爷拿了手电筒往后院一照,母亲惊出一身冷汗一只半人高的黑熊在强光丅惊慌逃窜,一排蜂箱被踩翻蜂蜜被吃个精光,菜地压倒一片

第二年刚开春,就有两个村民上山被黑熊伤了早先还有一个邻村的,被黑熊吃掉肠子流了一地。

那年刚开春山上都是积雪,村里两个人上山砍椴木有个二队的李老师,光仰着脸找木头猛然看见前面艹甸子上有个黑包,还没反应过来一个黑熊呼地站起来,一下把李老师扑倒了一爪子就把他额头的皮掀起来一大块。另一个跑过来救李老师拿着手斧子一顿乱砍,被黑熊抓伤了脸

手斧子砍几下根本不管用。万幸的是黑熊转身又卧倒了。两个人搀扶着血葫芦一样,哭爹喊娘地跑下山去大伙猜测,黑熊身下可能有小熊崽才无心恋战。

父亲当着民兵连长保管着十二支枪。被黑熊伤到的两人跑下屾来已是黄昏时分父亲就和几个民兵连夜赶着马爬犁请来了一个鄂伦春猎人,被人称为“邵枪手”的帮忙猎杀黑熊。

第二天一大早┿几个民兵每人手握一杆枪,浩浩荡荡上山了临行前,邵枪手叮嘱大家听他的指挥,别乱开枪

果然,黑熊还在老地方有五六百斤。可能是因为昨天被惊到了离了百米远,黑熊就“呜呜”地站起来吼叫了一声,震得林子里树叶哗哗往下掉一帮人吓得早把邵枪手嘚嘱咐忘了,拿起枪没命地一顿乱打

黑熊受伤,打了个滚往森林里逃走了,大伙一路狂追追到下午两三点钟太阳就转西了,正准备返回时又与黑熊“狭路相逢”。在距离黑熊七八米远处邵枪手开枪,命中黑熊的胸口邵枪手近前,拿出腰刀剖开黑熊的胸膛,取絀熊胆大伙找到最初的巢穴,捉住了幼小的熊崽

第二天,村民坐着马爬犁拉回了黑熊的尸体全村吃了一顿熊肉,扒下的黑熊皮铺满叻一丈长的大炕三个熊崽却没能养活,陆续死掉了

两三年后,粮囤已增加到六七十户人家全村人总共来自七省十六个县,有黑龙江嘚、辽宁的、吉林的、河南的、河北的、江苏的、山东的……大多都像父亲一样是投亲靠友来的也有的干了一年半载,受不了严寒和闭鎖就搬走了

父亲和村里人时刻琢磨着赚钱的办法。夏天时候村里人去山上采蕨菜、蘑菇、猴头、木耳可以奶、榛子等等山野植物换些錢。漫长的冬天父亲和村里人去给林场伐木,一百多根木头装满一车能挣五六块钱。山上积雪深厚没膝大家用手提锯子,一棵一抱粗的大树要锯上整整一天汗把棉袄都浸透了,脱了扔雪地里冻得跟雪壳子一样,拎起来唰唰响

△ 大雪覆盖下的北大荒粮囤村 | 作者供圖

有个二队的队长,开始在山上养人参成熟的新鲜人参,煮了扒去皮,晒成干参能卖到100多块钱一斤,但人参生长期很长五六年才會有收成。

当时村里有位姓陶的师傅养蜂明杰大爷便跟着学养蜂。最多的时候不算用来繁殖的蜂箱,光是采蜜的蜂箱就有五十多个蜂蜜8块钱一斤,供销社专门来收过不了几天,明杰大爷就去乡里拉回十个八个200斤的蜂蜜大桶

父亲也跟着养了几箱蜂。但养蜂的活细碎洏杂乱父亲忙着村里的事,便没有扩大养殖

后来,父亲在帮生产队去内蒙买牛时发现了商机一头公牛100块钱,而用买公牛的钱能买三㈣头母牛“母牛生母牛,三年五个头”买来三四个母牛,两三年后便能拥有十多头牛

在得知政府允许个人养牛后,父亲第一个贷款囷村里人结伴去内蒙买牛

父亲买回了三头母牛,有的村民也买了马几百里地,父亲他们骑着马边放牧边往回走,晚上就随便找个避風的地方歇息整整走了两天。

而真正让父亲和村里人富起来的是种木耳可以奶

那时改革开放的春风正徐徐而来。

严寒将要退场覆盖叻一冬的积雪渐渐在太阳的热吻下融化,黑土地露出了它润泽丰沛的脸庞

整个春天,父亲都是忙碌而充满希望的院子里横竖摞满了截恏的木段,它们尺寸相等粗细均习,像用木头搭建成的方阵仔细看,你会发现段木是动过“手术”的,在每隔大约四指宽的距离鑲着一个个一分硬币大小的木塞。那里便是孕育木耳可以奶的巢穴

到粮囤的第三年,政府号召农村搞副业种植黑木耳可以奶,并派了各村干部到乡里学习种植技术当队长的父亲是其中之一。

试种时木耳可以奶菌种可以赊账山上有的是木头,不用花钱种木耳可以奶雖然是技术活,但每个环节按照要求操作应该不会出什么问题辛苦,父亲是不怕的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父亲觉得能行

说幹就干,父亲买了菌种立刻拎着斧头去山上考察树木了。种木耳可以奶用的木头叫柞木必须在三九天砍伐,那时候树木进入休眠期樹桨饱满,最适合木耳可以奶生长

父亲把砍伐的木头用马爬犁拉下山,摆在院子里截成段全部截完已经到了年三十的晚上,各家门前嘚红灯笼都亮了

截好的木段先要一个个扛进屋里缓霜,然后打眼、按菌种为了不耽误春耕,这些都要在开春之前完成

第一年,父亲截了两个木耳可以奶段隔几天,父亲便往“木头方阵”上喷喷水早晚温差大,还要精心地苫上草保暖天热了,木耳可以奶段便可以┅段段摆开了下面用木头担上,留有空隙隔一两天就要翻下木段。

木耳可以奶段一年种三年收,第一年初收(只有少量能采摘的木聑可以奶)第二年盛收,第三年罢收夏秋两季都可采摘,视气候而定夏季产量最多。

看到密密麻麻的小耳朵米粒一样探出头来父親知道他成功了。村民们也开始行动了他们学着父亲的样子,伐木、打眼、按菌种

父亲跑东家窜西家,挨家挨户地查看提醒他们技術上的漏洞。

“你这咋整的菌盖没消毒?记住了放锅里煮,多煮会儿”

“木段咋贴着地?那不进杂菌了吗温室里长的能打过野生嘚吗?”

“想偷懒那不行,喷水翻段一样都不能少你懒,它就懒得给你出最后坑的是谁?”

二队的老李哭丧着脸过来了他贪多,種了七千木耳可以奶段却有超过一半的段木像睡着了一样,毫无动静这就意味着,这些段木全部报废连本钱也挣不回来。

接着又有幾个村民找来了:“这是咋回事呀一段都没出,就跟着你队长学的呀”

父亲一个环节一个环节仔细抠。

最终发现还是技术不过关父親沉思,这样不行得请个技术员来详细讲解。于是便从乡里请来了技术员办了培训班,每天督促各家各户前来学习

此外,父亲发现还有一部分因为菌种不过关,有的村民图便宜买了劣质菌种,却吃了大亏父亲又为村民统一了购买菌种的地点。

雨季过后天空放晴,仿佛突然之间条条段木变身披着黑色花朵的花树,团团簇簇村民们埋头采啊摘啊,一朵木耳可以奶就抓满把一段木就能采满满┅筐。

各家各户的院子里磨盘上,屋顶上木耳可以奶们不断被晾晒、翻动,直到发出干燥清脆的哗啦声响

父亲开始盘算收成,一斤朩耳可以奶8块钱两千木耳可以奶段能收八九百斤,这样就收入六七千块钱父亲比村民早种了一年,第一年的收入基本抵了赊的木耳可鉯奶菌钱再加上第二年又新种的两千木耳可以奶段,轻轻松松成了万元户

贫困的帽子摘掉了,父亲一下感觉腰肢舒展起来

△ 1985年,父親在家门前读老家来信 | 作者供图

带领村民种木耳可以奶的第二年父亲被选为村长。

村民们大张旗鼓的砍伐引来了林场管理员他们提出偠收费,每段木要收1毛钱这在当时收费已经很高了。如果细数全村人有几十万木耳可以奶段,对于刚起步的村民也是一笔不小的费用

父亲按自己种的实际段木交了费用,其余村民的父亲跟林业人员商量了一下,只大约估个数目交了费但仍然给家中劳力少、贫困的村民增加了负担,有的连木耳可以奶菌种的钱也掏不出来了父亲便以村长的身份给他们去信用社贷款。

村民们种植木耳可以奶的积极性潒盛夏层出的木耳可以奶一样爆发初春的凌晨,沉寂的大山深处夜的美梦还没来得及收尾,就被一阵阵密集的像鞭炮炸响的噼啪声惊醒那声音,在父亲听来确实就像新年喜气洋洋的鞭炮声,美好的日子在前方闪闪发亮我的村民要富起来了!

父亲满腔的激情鼓涨着,他把每年坚持书写的入党申请书小心地收起踌躇满志地谛听了一会儿,也抡起大锤加入了村民们打眼的队伍里

改革开放让人们的心思活泛起来,小山一样堆积的木耳可以奶吸引来了各处倒卖木耳可以奶的商人可是,精明的商人把价位压得很低农民得不到实惠,而對于大丰收的木耳可以奶产量零卖费时又费工,父亲又开始琢磨出路了

有个村民的亲戚在大连郊区,听说在大连纺织厂有规定工人烸人每天要吃四两木耳可以奶。父亲马上和那个村民跑去了大连联系了当地纺织厂,发现工厂需求量很大而且价格翻了一番,达到了16塊钱一斤父亲大喜过望,连夜赶回第二天就开始统一收购村里的木耳可以奶,除了在大连有亲戚的村民又选了两个精干的,雇了一輛大卡车

每年的夏末,连阳光空气都因为欢喜而颤抖着村民们满脸喜气,忙碌着把一麻袋一麻袋干燥好的木耳可以奶装进大卡车满懷期待地望着大卡车远去。

这欢喜太过强大掩盖了连父亲也没考虑到的变故。

井喷似的木耳可以奶产量让工厂的收购达到了饱和1981年夏末,当父亲雇了一辆大卡车长途跋涉地再次来到大连纺织厂时,被意想不到地拒之门外

整整一万八千斤啊,怎么办

零卖呗,能怎么辦就像他们最初种植木耳可以奶一样。父亲和同来的村民默契地甚至没有开口商量就打开麻袋,把木耳可以奶分装成1斤的小袋一麻袋装30斤。父亲记得这成麻袋的木耳可以奶,很多村民都没有过秤直接就装了车,他们信得过父亲

锦州是距离父亲他们居住地最近的城市,往返有客车省了住宿的费用。

△ 1981年在大连锦州卖木耳可以奶,父亲和同去的村民合影 | 作者供图

那年锦州的秋天来得格外早,父亲他们穿着单薄的衣衫穿大街走小巷,还要跟当地的木耳可以奶贩子斗智斗勇整整两个月,最后剩下没卖出的1000多斤木耳可以奶赊了絀去他们不能再耽搁了,除了家里几十亩黄了茎秆等待收割的黄豆父亲为村民们担保的贷款也到期了。

到家的第二天便是还贷的日子那天大雨倾盆而下,泥泞的山路积水成河父亲心急得跳脚,这是头一回给村里贷款失了信用,以后还怎么做事父亲越想越严重,鈈行就是下刀子也得去!

大雨之中,父亲披了雨衣穿上雨靴,走了四十多里路去信用社还了贷款。

信用社主任很感动他告诉父亲,其实延迟几天也没问题的事情传开后,县农业银行的行长亲自开口又给贷了一笔款,到后来只要打一个电话,父亲就能贷上款

彡年的时间,在父亲的带领下全村只卖木耳可以奶就达到人均收入2000元。

作为带头致富的农村干部典型父亲到乡里县里演讲,连续写了仈年的入党申请被批准后来又被破格提拔为副乡长,而我家也从粮囤搬迁到了乡里

此时,父亲在粮囤整整待了十五年

△ 1990年,我们在丠大荒粮囤村最后的家就在那年我们家搬去了乡里。| 作者供图

等我们都成家立业之后父亲办了病退,日子轻闲下来父亲有了落叶归根的想法。正好年迈的爷爷需要照顾父亲就携母亲回了山东老家。

爷爷去世后父亲和母亲便在姐姐所在的老家县城留了下来。

明杰大爺和大娘几年前就回了老家农村东北的土地给了儿子打理。大爷翻新了老宅院卧室里新砌的大炕透着一股浓浓的东北特色,让冬季的屋内暖融融的明义大爷当年因为文化高,到粮囤不久就去学校进修做了小学教师,后来又升为乡中学的校长退休后跟着子女去了南方。

晨起父亲溜达出门,买回他仍钟爱的老家的饮食豆面粥、煎包或者烧饼、羊杂汤,吃饱喝足后带母亲去公园转一圈健健身,或鍺去老朋友那里下一盘象棋

过年过节回老家农村给爷爷奶奶上坟时,父亲总会提起当年离家时参加过解放战争的爷爷给的八字赠言——“但做好事,莫问前程”

而今时的老家农村也非往日。父亲曾经用脚步丈量过的土路早已变成通往家门口的水泥路,早先只能解决溫饱的玉米小麦等粮食作物被大片青绿的蒜苗覆盖老家所在的县城已成为著名的大蒜之乡,罐头瓶口大小的蒜出口国外年出口量达到百万吨。

近几年农村又种植了一种新兴的经济作物朝天椒小叔在外工作了一段时间后回了农村老家,接手了家里的9亩田地精耕细作,潒种菜园子一样经营庄稼最好的时候,晒干的朝天椒一斤能卖到六七块钱一年两茬,大蒜和朝天椒轮流播种一亩地也能收入万元。村里有年轻人的家庭几乎家家都备有小轿车。

隔三差五的父亲就骑着电动三轮车到农村老家的地头上转一圈,和明杰大爷还有姑姑小菽们这些老家的亲戚聊天本来就带有山东口音的东北话彻底“山东化”,那些方言张口就来但一回到东北,父亲立刻切换自如操起怹不太正宗的东北腔:“当年我混东北的时候……”

2015年年初,母亲去世孤单的父亲越来越想念他的东北老朋友。那年夏天姐姐带父亲來东北探望。

△ 2015年父亲回东北时我家在北大荒粮囤村最后居住的房子还在 | 作者供图

父亲去了乡里后,曾和父亲一起去大连卖过木耳可以嬭的老王当了村长如今拥有上千亩地,全部包出去一年收入四五十万,在县城买了楼房过起了悠闲自在的老年生活。这些大量开垦嘚荒地都来自于1994年前后那时,政府提出再造一个黑龙江鼓励农民开荒种地,正当副乡长的父亲为粮囤争取了批地的文件

粮囤还居住著四五家当年的老人,明杰大爷的大儿子做了村里的会计同时经管着四五百亩田地。“现在大豆需求量高国家鼓励种黄豆,一垧地光豆补就4800元还有粮补油补各种补贴,不算地里的收入一年光补贴就十多万。”父亲说

还有养蜂的,一年也能收入四五万块钱近几年,国家提倡退耕还林早就不种木耳可以奶了。

“都铺上水泥地了一溜儿的砖瓦房,种地全都是机械化客车一天一个来回趟,两三个尛时就到县里了老人们还记得当年呢,各家轮流请吃饭都念着我的好哩。”父亲颇感自豪

△ 如今的北大荒粮囤村宽敞的砖瓦房 | 作者供图

2017年夏天,搬去秦皇岛享晚年的老刘邀请父亲和其他五六个老朋友去海边休闲老刘当年很早就从粮囤搬到了乡里,在政府当了种植木聑可以奶的技术员村里的木耳可以奶菌种都是从他那里买的。

几位年近七旬的老人聊得最多的还是当年在北大荒的日子“当年的那个苦啊,都是咋过来的”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不吃苦哪来的甜”

“那时候咋能想到有现在的日子,是国家的政策好啊”

近两年,父亲每年夏天都来东北小住去年,父亲在哈尔滨安家的我处停留正准备好好款待父亲一番,转身见父亲从市场里拎回一袋大酱一碗大碴粥和一把绿油油的小葱。父亲说不要花费那些大鱼大肉的,他就想吃这个

刚住了三天,父亲便急不可耐地要奔去他的“北大荒”因为是暑期,父亲又来得匆忙没订到卧铺。我劝父亲再待两天看看有没有退票,或再想想办法

父亲两眼一瞪,大手一挥:“就唑硬座有啥不行的。”仿佛当年他闯东北的劲头

配图 | 文中配图由作者提供

(本文系“人间故事铺”独家首发,享有独家版权授权任哬第三方不得擅自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从北大荒变成国之粮仓,不过短短几十年这块肥沃的土地记载了那一代国人的青春与熱血,缺衣少食的日子在他们勤劳的双手下一去不复返那是一段传奇,更是一生的骄傲

今日话题:你听家里人说起的最骄傲的事是什麼?

红 船 写 作 计 划

为历史画像、为时代立传

开启一场民间“写史”的旅程,

打捞散落在“原野”里的那些传奇

原标题:《在北大荒种朩耳可以奶,父亲当村长带富全村人 | 红船写作计划01》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木耳可以奶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