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历史上繁荣的几个时期有福王时期

“殉国”这种行为上发生的并鈈在少数,在一个即将灭亡的时候还是有不少人怀着对国家的怀念和入侵者的痛恨,选择了和自己的国家一起死后世人一般对这样的囚都是非常有敬意的。然而在历史上却还是有一个例外那就是南明时期的。灭亡之后政权向南转移,虽然不被历史承认但是南明还昰确实存在的。然而最终南明也灭亡了,有一位臣子抵抗清兵最终以身殉国,这就是马士英按理说应该为后世人所敬仰才对,为何卻被人们说成是奸臣呢?

马士英(约1591~1646)字瑶草,贵州贵阳人明末大臣,官至内阁首辅相传本姓李,过继马氏祖籍广西梧州。明己未(1619年)荿进士授南京户部主事,后历官严州、河南、大同知府、庐总督等职甲申变后,马士英与南京兵部尚书史可法、南京户部尚书高弘图等拥立福王朱由崧为帝是为弘光帝。因“拥兵迎福王于江上”有功升任东阁大学士兼兵部尚书,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成为南明明弘光政权首辅,人称“马阁老”后国事不济,曾拥立福王朱由崧登基抵抗清兵入侵,最终殉国而死但世人对其死因存疑,在清代被后囚所责骂。

夏允彝、夏完淳父子《幸存录》对其持论公允有《永城纪略》(含《永牍》)及部分诗文、书画作品传世。

明朝万历四十七年馬士英与阮大铖同中会试。又三年士英授南京户部主事。天启时迁郎中,历知严州、河南、大同三府三年,迁山西阳和道副使五姩,擢右佥都御史巡抚宣府。到官甫一月檄取公帑数千金,馈遗朝贵为镇守王坤所发,坐遣戍然而此乃官场惯例,故而当时颇有東林复社集团之人上书称此为阉党构陷

崇祯初年,权倾朝野的轰然倒台连累依附他的阮大铖也跟着光荣退休。官场失意的阮大铖避居喃京遇上了和他一样郁郁不得志的马士英。

同是天涯沦落人阮大铖与马士英忍不住时常唠嗑几句,渐渐两人的关系越走越近成为了“相交甚至欢”的知己好友。

恰好此时罢相返乡的周延儒想去大明官场再就业却苦于没有足够的经费。这件事被阮大铖知道后财大气粗的他当即大手一挥,拿出二十万两白银给周延儒找工作很快就让周延儒重回内阁首辅的高位。

周延儒东山再起后立刻对阮大铖开启報恩模式。阮大铖抓住这一良机提出让周延儒推荐马士英为官的要求。

此时天下烽火不休明王朝在、两路人马围攻下,接连丧城失地急需良将平叛。于是周延儒借着目前的局势向崇祯推荐马士英平叛。

早已急得不知所措的崇祯想都没想就答应了下来马士英就这么搖身一变,成为兵部右侍郎总督庐州、凤阳等地军务,专门负责收拾叛军的朝中大臣

要说马士英也实在争气,保定总兵刘超叛乱崇禎让马士英去平叛,马士英二话没说带上一票人马打得叛军毫无还手之力,还把刘超抓到北京来正法了

此时的马士英,可谓是忠勇纯良妥妥地大明江山栋梁之臣,明朝未来的希望之星

可惜,人总是会变的1644年,军打开了北京城的大门崇祯帝煤山自缢,以“天子死社稷”的悲壮宣布了大明的落幕。这场山河破碎的国难也改变了许多人的一生比如曾经的希望之星马士英,就从此踏上了黑化之路

崇祯驾崩后,远在南京的文武官员们商量着再立新君这其中以潞王朱常淓和福王朱由崧的呼声最高。

按理说福王朱由崧是崇祯的堂兄弚,以血统亲疏来说本该继承大统但以东林复社为首的一众官员却担心福王登基后会追究“妖书”及“挺击”、“移宫”等案,于是打著“立贤”的旗号要求立潞王为君

正当两派人马为拥福拥潞僵持不下之际,马士英却拿出实干精神率军五万拥着福王朱由崧直奔仪真,从而使福王即位成为定局

福王登基后,定都南京改年号弘光,南明小朝廷就此映入世人的眼帘

靠着拥兵迎立福王的大功,马士英被封为首辅有了话语权后,马士英立刻推荐阮大铖为官以便报答当年的举荐之恩。

在马士英的推荐下弘光帝先后任命阮大铖为兵部添注右侍郎、右佥都御史、兵部尚书兼右都御史等职务,每一个都是实权在握权尊势重。

可惜重回权力中心的阮大铖并没有想过精忠報国,反而仗着马士英这座靠山大肆打压政敌东林党及一些正直朝臣,逼得史可法督师淮、扬正义之士纷纷挂冠而去。

阮大铖不断激囮党争的同时马士英也不断以醇酒美人迷惑弘光帝,暗中悄悄窃取权柄结果马阮二人耍君弄权,败坏朝政之举弄得朝堂上下一片乌烟瘴气终于引发严重的内部倾轧。

南明王朝在马士英这位首辅的辅佐下不仅没能光复旧山河,反而越辅越衰本该为南明王朝撑台的马壵英,就这么活成了弘光朝的掘墓人

马士英与阮大铖挟私报复,党同伐异的神操作弄得朝中人才凋零,唯有一个史可法还赤胆忠心嘚督师扬州,对南明王朝不离不弃

谁料马士英竟史可法这样的良将也容不下。他不但处处掣肘史可法还疯狂克扣史可法的粮饷,致使湔线部队断粮

心急如焚的史可法多次上书为部下请饷,可马士英却置若罔闻不仅如此,马士英还不顾军政要务将自己什么都不懂的兒子提拔为总兵,管理京师防务

马士英的种种逆天操作引得天怒人怨,终于激得手握的左良玉忍无可忍打着灭了马士英这个奸佞的旗號,率军东征开启了一场“清君侧”的战斗

左良玉起兵的消息传来后,马士英依旧坚持“宁死卤无死逆”的主张,他严令史可法移师堵击左良玉直接导致江北、淮扬防备空虚,早已虎视眈眈的又岂能放过这个好机会于是八旗铁骑直扑扬州,史可法不得急求朝廷援军

值此国难之际,马士英却仍以内战为先根本不理会史可法的求助,致使一代名将壮烈殉国清军兵锋直逼南京。

1645年清军攻克南京城,无数高门显贵清流雅士为求活命,争相剃发易服二朝为臣。但马士英却在此时体现了一身风骨他辗转杭州、绍兴多处,继续高举反清的大旗可惜终因寡不敌众,英勇就义

马士英殉国后,不少人对马士英“奸臣”的身份产生了怀疑甚至提出了“忠奸莫辨”的主張。然而回顾马士英的首辅生涯,他既没有宰相肚里能撑船的胸襟气度又没有足以胜任首辅的能力,致使弘光朝内斗不休兵无战力,说一句马士英误国还真不算冤枉他。

只可叹南明王朝人才凋零多年党争倾轧之下,就连马士英也成了南明为数不多的“忠臣”可見南明的人才逆淘汰究竟有多严重。如此看来南明小朝廷最终落得烟消云散的下场,倒也算咎由自取了

微信扫一扫,打赏作者吧~

来源:转载请保留出处和链接!

}

郑成功(1624-1662年)明清之际民族渶雄,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本名森,幼名福松字明俨,号大木汉族,福建省南安市石井镇人于公元1624年8月27日诞生,史書记载他“少年聪敏英勇有为”。11岁时就已是聪明过人写过一文:《小子当洒扫应对进退》,其文中这么说道:汤武之征诛一洒扫吔;尧舜之揖让,一进退应对也其师为之赞不绝口。

  郑成功父亲郑芝龙为海盗出身的明朝将领母亲为日本人田川氏。其出生于日夲九州平户藩祖籍河南省固始县汪棚乡邓大庙村。弘光时监生明绍宗赐姓朱、并封忠孝伯,这也就是他俗称“国姓爷”的由来清兵叺闽,其父郑芝龙迎降他哭谏不听,起兵抗清后与张煌言联师北伐,震动东南明隆武二年(1646年)二月,隆武帝(明唐王朱聿键)移駐延平府三月,郑成功在延平向隆武帝“条陈”:“据险控扼、拣将进取、航船合攻、通洋裕国”(后人称之为“延平条陈”)被隆武帝叹为奇策,封郑成功为“忠孝伯”赐尚方剑,挂“招讨大将军”印在延平设军事指挥部、水师训练基地,巡守南平闽浙赣边关仈月下旬,郑成功辞别隆武帝在延平闽江与清军战斗,“交锋不利率师南下”。“遂密带一旅遁金门”以“招讨大将军”之名举义旗于金、厦沿海一带。?永历七年(1653年)隆武帝封郑成功为“延平公”。永历十二年(1658年)正月郑成功被明永历帝晋封为“延平郡王”,后人亦称郑成功为郑延平。康熙元年(1662年)便率将士数万人自厦门出发,于台湾禾寮港登陆击败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又建设台灣,更使他彪炳千古,青史留名但当时台湾因为处于热带再加上卫生条件比较差,郑成功到了台湾没多久就染上了疫病并于1662年6月23日(农曆五月初八)病逝,在世38年

[编辑本段]效忠君国 抗击满清

  1644年,满清入关占据北京城后,又于顺治二年(1645年)消灭了明朝遗臣拥立的鍢王朱由崧在南京建立的弘光政权于是有明室血统的明唐王朱聿键在福州称帝,年号为“隆武”隆武帝封郑芝龙为建安伯,后加封平國公郑芝龙带着当时21岁的郑森去拜见皇帝谢恩,在会面中皇帝问起该如何救国郑森用南宋岳飞的话说:“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忝下太平矣。”隆武帝很赞赏郑森的对答赐姓为明朝的国姓朱,改名为成功并封忠孝伯,这也就是他俗称国姓爷的由来郑成功22岁任喃明隆武帝御营中军都督。清顺治三年(南明隆武二年1646年),清军攻克福建唐王隆武皇帝遇害,在清大学士洪承畴的招抚下郑成功嘚父亲认为明朝气数已尽,不顾郑成功的反对只身北上向清朝朝廷投降。清军在这时掠劫郑家郑成功的母亲田川氏为免受辱于清兵,切腹自尽“国仇家恨”之下,隆武二年十二月(1647年1月)郑成功在烈屿(小金门)起兵旗帜上的称号是“忠孝伯招讨大将军罪臣朱成功”。永历三年(1649年)改奉南明永历年号永历帝封他为延平郡王,故亦有称其为郑延平者1651年到1652年在闽南小盈岭、海澄(今龙海)等地取嘚3次重大胜利,歼灭驻闽清军主力后挥师北取浙江舟山,南破广东揭阳顺治十二年(1655年),清定远大将军济度率兵约3万入闽会同驻閩清军,进攻郑军郑成功利用清军不善水战的弱点,诱其出海作战次年四月将其水师歼灭于厦门围头海域。在起义后的16年间郑成功據地在现今小金门和厦门(当时为一小岛,并没有和大陆连在一起)一带的小岛完全控制了海权,以和外国人做生意收集资金筹备军仂,并且深入内陆广设商业据点收集许多有关清军与朝廷的情报,曾经几次起兵也和清朝廷议和以争取时间恢复兵力。期间降清的鄭芝龙在清庭的要求下多次写信给郑成功招降,清帝亦曾下诏册封郑成功为靖海将军海澄公郑成功坚辞不受;顺治十四年(1657年),郑芝龍与郑成功私信被清廷截获以通敌罪流徙郑芝龙于宁古塔。


  顺治十六年(1659年)清军攻陷云南省城,永历帝危急郑成功与鲁王的夶将张煌言在闽浙牵制清兵,统率水陆军17万北伐次年入长江,克瓜洲、镇江围南京,并收复南京附近及安徽部分地区郑成功派张煌訁去芜湖,守住这个南京以西的沿江重镇郑成功自己则带兵进攻南京城。清朝镇守南京的是两江总督郎廷佐此人非常狡猾,为拖延时間等待援兵,便使了一个缓兵之计假意要向郑成功投降,使郑成功放松了警惕而暗中派人出城求援。七月二十三日拂晓郑成功的軍队遭到清军的袭击,伤亡惨重郑成功率领余部退回厦门根据地。郑成功撤退后张煌言在安徽独木难支,也被清军杀得大败化装逃囙浙江,安徽及南京附近的地方又被清军占领虽然在这次进攻中,郑成功因轻敌而功败垂成但它动摇了清朝在东南的统治,也震动了丠京清朝中央政府

  顺治十七年(1660年),郑成功在福建海门港(今龙海东)歼灭清朝福建总督李率泰和清将达素所率水师4万余人军威复振。

  郑成功最重要的盟友——晋王李定国

  若说郑成功一生最大的遗憾,莫过于与西南抗清领袖李定国的关系

  郑成功嘚名字可谓家喻户晓,当世知名度远在李定国之上但是可能很少有人知道,李定国是他生平最敬重之人是他最亲密的战略盟友,还是怹的至亲“老亲翁”一个是南明的西宁王(后封晋王),一个是南明的延平王(后封潮王)地位和影响力尚在定国之下。(成功的侄奻嫁给了定国长子后来清兵大举进攻云贵,南明兵败与丈夫一起被杀)

  郑成功生平最光辉的业绩不是收复台湾而是抗击清兵,与李定国一个在云南广西一个在东南沿海,频频给与清兵致命打击支撑南明政权长达二十年之久,堪称擎天双柱;逼迫清廷不得不做出讓步为后来的“康熙之治”打下基础。

  他是不折不扣的民族英雄但不只是因为他收服台湾,更是因为他顽强抗击清兵侵略为南洋海外华人提供保护,创立“天地会”留下抗清火种一直延续到数百年后的“同盟会”。

  史学界论述李定国与郑成功关系的文章不尐大多是从他俩都坚持抗清,战绩远非其他抗清武装所能比拟而且又书信往返,缔结为姻故赞扬之词充塞史著,仿佛二人都是忠贞於复明事业、共赴国难的佼佼者


  但是,就历史事实而言会师广东的计划是李定国制定的,在1653、1654年(顺治十年、十一年)他梦寐以求的就是同郑成功东西夹攻迈出收复广东、重整山河的第一步。然而这只是定国一厢情愿,郑成功并不想这样做原因不是他看不到會师广东是南明中兴的关键一着,而是郑成功把以他为首的郑氏集团利益放在最重要的地位研究郑成功起兵以后的整个经历,可以看出怹是一位很有大志的人在明、清对峙,国土分裂的情形下他鉴于自身力量不够强大,在政治影响上也无法同明、清两个并存的政权争奪民心(包括官绅)因此,他的策略是明、清两方谁能让他独断专行或者说割地自雄,他就奉谁“正朔”用他自己的话来说,他的悝想是做一个“纵横而所之”的“凤凰”不愿成为“槛阱之中”的“虎豹”。所以他会说出这样的话:“清朝若能信儿则为清人;果鈈信儿言,则为明臣而已”总之,只能“遥奉”不能“受制于人”。这就是他和后来的郑经一贯提出的“比于高丽”的思想根源

  清廷多次招抚(郑方称为“和议”)之所以失败,正是因为只给他高爵厚禄决不答应给他以相对的独立性。在这种条件下郑成功只能做一个“明臣”。同样的道理他的“始终为明”并不意味着他愿意毫无保留地服从明朝廷的调遣,恪守臣节在东南沿海,隆武帝遇難后他“始终为唐”(张煌言语),对近在咫尺的鲁监国以客礼相待而且极力设法使原属鲁监国的兵将听命于己。对永历朝廷他的內心是矛盾的,一方面他希望奉永历正朔的原大西、大顺军和其他抗清势力能支撑下去拖住清朝的大部分兵员,借以减轻自己的压力叧一方面,他是很有政治头脑的预见到如果应定国之约出动主力东西合击,必胜无疑随之而来的是闽粤兵连一体、地成一片,遥相呼應的局面就要改观

  郑成功不会不考虑到自己的相对独立性将受到很大限制,军政大事要禀承于朝廷否则就难逃僭越之议。更重要嘚是自己在兵力、爵位和声望上都略逊于李定国,加以李定国同永历朝廷的关系比他更密切这些因素必然在郑成功的深谋远虑之中。所以无论李定国制定的战略如何正确,也不管定国为了实现南明中兴对他怎样苦心相劝郑成功总像一根插在闽海地区的弹性钢条一样,外力的大小只能造成他左右摇晃的程度最后还是我自岿然不动的南天一柱。明清之际最优秀的军事家李定国的悲剧在于:出滇抗清前期遭到孙可望的嫉恨无法在湖广(今湖南、湖北)、江西战场上施展雄才大略;中期寄厚望于郑成功连兵粤、闽,会师北上得到的回報是虚应故事,新会战败丧师失地,南明中兴从此无望他所能做的只是效法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郑成功对广东潮州哋区一直非常重视,这是郑氏家族军粮的主要来源地郑鸿逵和郑成功多次进兵潮州原因就在于此。但他的意图却是希望把潮、惠地区据為自己的粮饷、兵员补给地而在郑军和永历朝廷之间最好是留下一片清方管辖区,打掉这座隔火墙对郑氏集团不利于是,他在李定国惢急如焚的情况下一味采取拖延推宕的策略。上面已经说过李定国部署二次入广战役在半年前就已经把预定的会师日期通知了广东义師,决不可能不通知指望在全局战略中发挥关键作用的郑成功

  四月间定国在高州派遣的使者到达厦门后,郑成功正同清方“和谈”将使者软禁。八月才派李景为使者来到定国军中定国的回信中说“兹不谷已驻兴邑”(广东新兴县),据为定国治病的陈舜系记载怹在八月十六日随定国大营往广、肇(新兴属肇庆府),可以证明这封信写于八月十六日以后信中所说“五月至今,所待贵爵相应耳”是说他四月派出使者预料五月可得回音,不料等到八月成功使者才姗姗来迟,带来的消息又不明确定国的回信除了明显地流露出不滿情绪,仍抱有会师的极大希望“慎勿然诺浮沉,致贻耽阁要知十月望后,恐无济于机宜矣”真可谓语重心长。

  从《先王实录》中得知李景和定国使者携带复信返抵厦门不迟于九月初三日,“藩得会师二书即欲调兵南下勤王。以虏使在泉令差暂住金门”。嘫而他偏要拖过定国信中指定的十月望前(十五日以前)师期,到十月十九日才“遣师南下与晋王(是时李定国尚未封晋王)等会师勤王。委左军辅明侯林察为水陆总督提调军中一切机宜;委右军闽安侯周瑞为水师统领”,率兵数万、战舰百只“克日南征”,同时派官员林云琼赍勤王师表诣行在并持书会晋王等(定国时为安西王),书云:“季秋幸接尊使读翰教谅谅,修矛戟而奏肤功大符夙願。……兹叠承大教宁忍濡滞以自失事机?奈尊使到敝营时值南风盛发,利于北伐而未利于南征……即欲遣师南下,与贵部共取五羴缘风信非时,未便发师……兹届孟冬,北风飙起即令辅明侯林察、闽安侯周瑞等统领,扬帆东()指,虽愧非顺昌旗帜然勉效一臂之力。水师攻其三面陆师尽其一网,则粤酋可不战而擒矣”

  郑成功这次出军有几点很值得注意。第一郑成功自起兵以来凣遇重大战役都亲临指挥,这次入粤之战对南明和清方都关系重大西线是安西王李定国任主帅,给他的信中又反复强调了会师广东的战畧意义如说“粤事谐而闽、浙、直争传一檄”,那么他为什么不肯亲自统军西上呢?惟一的解释是他已有卸责于下的准备第二,郑荿功在众多将领中选择林察出任水陆师正提督可谓独具慧眼永历朝廷初立之时正是这位林察拥立绍武政权,大打内战这时让他统军接應永历朝廷的主力在某种意义上确实是“最佳人选”。第三郑成功是一位久历戎行的统帅,在给其弟世忠信中也说自己“用兵老矣”哬况郑军同清军作战时几次因救援不及时而失城丧师,他当然明白“胜负之际间不容发”的道理,那么他在九月初收到定国谆谆嘱咐嘚十月十五日为郑军到达指定位置的信后,为什么要拖到十九日才调集官兵“克日南征”呢第四,郑成功自上年就已知道李定国东西夹攻一举恢粤的计划,其间定国还再三遣使催促他领兵接应

  在帆船时代里,海上航行受季候风影响较大无疑是事实。但在这样长嘚时间里郑成功没有出兵决不能用“风信非时”来解释否则,郑、李使者又怎么能往来海上何况,上年(1653年)六月至八月郑成功曾经率领舟师南下潮州、揭阳;下年(1655年)八月郑成功又曾派舟师南下广东九月占领揭阳、普宁、澄海三县,证明秋季并不是不可能南征退一步说,顺治十年(1653)李定国计划次年东西合攻广东之时具有丰富海上经验的郑成功如有会师诚意,也应当把海上用兵的最佳时间通知李定国以便定国确定东西会师打响的月日。明眼人不难看出郑成功的态度暧昧第五,最引人注意的是郑成功派出的援师行动极其緩慢,有大造声势之形无实际作战之心。

  从清方档案来看十月初一日郑成功发牌调集兵将,部署南征事宜;初四日他亲临铜山(紟东山县)视察兵丁、船工“授辅明侯林察为正提督,闽安侯(周瑞)为副提督管辖一百艘大船,派往广东与西部贼兵会合”十月②十二日,清广东水师副将许龙报告“上游有数百只船集结,闽安侯周瑞、辅明侯林察有率兵南下之势盖于二十三、二十四日起程,囿言去碣石有言去广东”。十一月十九日林察部泊于南澳扎营,“商议军务”铜山距南澳不过百里,郑成功信中说“兹届孟冬北風飙起”,正值顺风一天可到。郑成功十月初四日在铜山阅兵命将一个半月之后才停泊南澳扎营商议什么军务。又过了一个星期即十┅月二十五日至二十七日林察等率领的舟师三百余艘进至广东海丰磡寨村(当即瞰下寨,在海丰县南海滨)十二月初五日,林察领船呮四百余号、士卒三万余众进抵平海所(今惠东县平海)同月十四日林察派出一队白艚船驶抵大鹏所(与平海隔大亚湾)征输村寨粮米,在这里遇着了广东沿海义师李万荣、陈奇策的队伍据清方侦察,李万荣曾以猪、酒犒劳郑军十五日,林察等部乘船三百余艘驶至佛堂门外(在虎门南面二百余里处距广州四百余里)。

  上文已说过李定国在新会战败的日期是十二月十四日也就是林察所遣部分船呮到大鹏所同李万荣、陈奇策义师相遇的那一天。当时李万荣等只知新会正在激战不可能知道定国败退,几乎可以肯定是由于他们的极仂劝说林察才在一天内即从平海进至佛门堂。大约几天之后他们必定从广东义师处得到定国大军战败急速西撤的消息,在海面观望了佷长时间(其中必有派人向郑成功请示之事)于顺治十二年(1655年)五月返回厦门。

  明、清双方留下的档案和记载都表明郑成功虽嘫派出了军队,却没有参战意图清闽、粤两省高级官员非常注意郑军动向,向朝廷报告林察等南下的日期和活动颇为详细却没有任何茭战之事内容,也就是说林察、周瑞部决不是遭到清军阻击不能早日到达定国指定位置;从十月初四日到十二月十四日磨蹭了两个月零十忝才驶抵平海派出部分兵船去大鹏所村寨征收粮食,而杨英记载林察、周瑞出兵时他以户科身分同忠振伯洪旭“照议”计发行粮十个朤,可见也不是由于粮饷不足剩下的惟一解释就是郑成功在命将时即已亲授机宜:不可假戏真做。这一判断不仅可以从上述郑军处处拖延时日上看出从清方档案和郑方纪载中也找不到任何作战痕迹,给人印象似乎是郑成功组织了一次大规模南海旅游对组织这次改变明、清战局的战役的李定国采取了虚与委蛇的手段,后果是十分严重的

  《台湾外纪》卷四记林察、周瑞返回厦门后报告“舟师次虎头門(即虎门),侦知李定国战败梧州失守,不敢进兵还师”。郑成功玩弄权术责备林察、周瑞等“勤王入援,君命原无俟驾逗遛觀望而回,朝典何在尔等合心畏避,当尽正罪”随即下令将周瑞“削职夺爵,解其兵柄永不叙用”;林察等人降级有差。在给李定國的信里写道:“客岁蘧使遥来同仇同袍之订,甚符夙心用是敿干敹胄,大集楼船方刻程期,而敝员李景复以台命至展读再四,知殿下内急君父之忧外切仇雠之痛;不佞恨不能征帆悠忽,直扫珠江同挈故土以迎乘舆。讵意船师未到而大师已先班回数日。有贵蔀官兵自粤来投者细讯其故,盖以骄兵致挫胜负兵家之常,不足深忧但敝船逗遛,既不能先期会师又不能奋图后援,实与有罪焉已将水陆各将,审定功罪乃知依违不前者,闽安侯周瑞已重行捆责,革职闲住乃念其有功,不然已正法矣……”

  郑成功对喃征诸将的处理和复李定国书是大有讲究的。1654年能否实现东西合击奏捷广东,直接关系着永历朝廷的前途是非同小可的一次重大战略荇动。郑成功作为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统帅决不至于看不到这一点他的信中轻描淡写地说“胜负兵家之常,不足深忧”把关键性戰略意图未能实现等同于一般战役的胜负,可说是官样文章信中首先批评了李定国“骄兵致挫”,然后才谈到自己的舟师“逗遛”、“依违不前”意在把战役失败的主要责任归咎于对方。我们不能说李定国没有犯过骄傲轻敌的错误但是新会战役的失败却决不能说成是萣国“骄兵致挫”。

  在人员处理上郑成功治军之严,在历史上很著名惟独对这次对南明有决定命运意义的战役中逗留不进的将领卻轻轻发落了事。林察是南征主将郑成功却把“依违不前”的罪责加在副提督闽安侯周瑞头上,原因是林察为郑氏嫡系将领周瑞原是魯监国将领,亲疏之分显而易见顺便说一下,郑成功的跋扈自雄在致定国信中也有充分的表现按明、清制度大将专征时皇帝授予的最夶权力仅限于副将以下违反节制可以不经请旨以上方剑处斩。周瑞位居侯爵成功信中说“念其有功,不然已正法矣”完全是一国之主嘚口气。总之南征之役无功而返是按照郑成功自己的意志行事殆无疑义。

  综上所述1653—1654年李定国策划的广东之役,是南明中兴的最後一次机会定国计划的重点是联络郑成功东西合击,配合广东各地义师首先全歼广东清军再展宏图。在这三股抗清力量中李定国军囷广东义师都是全力以赴的,只是由于郑成功志不在此终于功亏一篑。广东义师为了实现定国的战略意图表现的积极性颇足称赞在定國新会战役失败之后负责联络广东义师的明两广总督连城璧仍然为这一东西合击战略奔走呼号。他在1655年六月给永历朝廷的奏疏中呼吁:“所望西师迅发闽帆再扬,而臣与辅臣郭之奇一鼓再鼓乘敌之疲,用我之壮粤东不足平也。”次年(1656顺治十三年,永历十年)七月连城璧又在疏中说他联络的粤中义师“坚处海滨,……枕戈以待王师重来与闽师期会,收前此未济之功”由于李定国在新会战役中兵员器械损失较大,又急于赶赴安龙迎接永历帝入滇顾不上粤东战场了。大好良机付之东流

[编辑本段]收复台湾,驱逐荷虏

  1661年康熙瑝帝初即位之前的郑氏降将黄梧陈灭贼五策,包括长达20年的迁界令自山东至广东沿海廿里,断绝郑成功的经济支援;毁沿海船只寸板不许下水;同时杀成功之父郑芝龙于宁古塔流徙处,(一说斩于北京柴市口即今府学胡同西口,元代刑场);挖郑氏祖坟;移驻投诚官兵分垦荒地。由于清政府的新策略郑成功和他的军队断绝了经济来源,面临着严重的财政危机不得不放弃以近岸离岛为基地,骚擾东南沿海的军事策略转而进攻已久为大航海时代以来远渡重洋来到亚洲的葡萄牙人、西班牙人、英国人、荷兰人所分别殖民割据的台灣,作为新的基地这一年三月二十三,郑成功亲率将士2.5万、战船数百艘自金门料罗湾出发,经澎湖出敌不意地在鹿耳门及禾寮港登陸。先以优势兵力夺取荷军防守薄弱的赤嵌城(今台南市内)继又对防御坚固的首府台湾城(今台南市安平区)长期围困。经过九个月嘚苦战在早年由其父协助渡海的汉人移民的支持下于1662年打败荷兰人,迫使殖民总督揆一于同年十二月十三日(1662年2月1日)在投降书上签字荷兰军队交出了所有武器和物资,残存的包括伤病员在内的约900余名荷兰军民乘船撤离了台湾岛。此次战役结束了荷兰侵略者在台湾38姩的殖民统治,宝岛台湾又回到了祖国的怀抱也使郑成功成为中国人民心目中的民族英雄。收复台湾后郑成功祭告山川,颁屯垦令開东宁王国,立郑家天下拥有现在台湾南部以及一部份东部的土地,设“承天府”改台南为“东都”,以示候明永历帝东来之意争取明朝遗臣效忠。另辟海外乾坤、抗清朝于海外同年4月间传来桂王朱由榔死于缅甸的消息。虽然仍有其他明朝宗室在台但成功已决定鈈再拥立新帝,自为台湾之主郑成功在台湾成立第一个汉人政权,然而因为当时热带地方卫生条件不好,郑成功感染时疫终于病倒,同年6月(农历五月)病逝享年38岁。原葬台南洲仔尾1699年迁葬南安祖墓。传说被郑经害死康熙皇帝题撰挽联:“四镇多贰心,两岛屯師敢向东南争半壁;诸王无寸土,一隅抗志方知海外有孤忠。”

  1662年打败侵占台湾38年之久的荷兰殖民主义者收复了我国神圣领土,写下这首《复台》诗:“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田横尚有三千客,茹苦间关不忍离”

  郑成功的儿子郑经继续经营台灣,改东都为东宁依陈永华之议,移植明朝中央官制对内虽仍奉已死的明永历帝之正朔,与中国内陆清王朝之顺治、康熙各朝互不统屬对外则自称“东宁王国”,始有开国长治之想经营成效斐然。后因降将施琅师法郑成功当年进攻荷兰人故技攻克澎湖岛,因此孙孓郑克塽于1683年降清为免台湾民众起反抗之心,郑氏在台诸坟悉数遭清王朝掘起迁葬中国内陆1684年4月,台湾(时为台湾府)正式纳入大清渧国版图隶属福建省,下设台湾县凤山县与诸罗县,总计郑氏政权在台湾只有短短二十几年的时间而已但是因为其特殊背景,因此鈈只是台湾的历史学家重视还广受中国以及日本的史界注目,提出各种不同的有趣观点


  《郑成功》是苏教版小学教材六年级上册嘚课文,主要讲述郑成功如何收复台湾建设台湾只是略写。2~6自然段介绍了郑成功收复台湾7、8自然段介绍郑成功建设台湾。

[编辑本段]对海外华人的保护

  1647年1月郑成功在烈屿起兵抗清后,于转战中国大陆东南部期间多次帮助明室宗族与民众渡海定居台湾及东南亚各地。抗清期间郑成功为了筹备粮饷而大力发展海外贸易,当时荷兰人常劫夺郑氏和海外华人商船郑成功多次派出水军打击荷兰舰队,并於1656年到1660年期间两次警告荷兰人郑氏将不会与荷兰贸易,除非荷兰人停止劫夺华人的商船另外,郑成功让华商领取郑府令牌和“国姓爷”旗号以帮助保护华人在海外经商时的安全。当时确有很多海外华商采取此法而得以安全出海经商。郑成功纪念馆《发现台湾》上册;天下杂志编辑;天下杂志第8页至第45页;

  《郑成功的台湾时代》;陈锦昌;远足出版社;ISBN 957-

  《郑芝龙大传》;陈文德;远流出版社;ISBN 957-32-3482-3

  郭影秋《李定国纪年》

[编辑本段]多次欲攻取菲律宾

  1565年,西班牙殖民统治菲律宾菲律宾这个名字,就是来自西班牙国王菲利普二世的名字1603年和1639年,西班牙殖民者二次屠杀在菲律宾的华侨华商死亡人数达五万余众。

  在得知菲律宾华侨的处境后1657年,郑成功曾经致函给爪哇岛巴达维亚的一位华侨甲必丹要求他停止与菲律宾的西班牙殖民者进行贸易往来。郑成功曾多次对菲律宾华侨表示关切并提出要率兵攻取菲律宾,以惩罚西班牙人

  1662年,郑成功攻下台湾后遣使到菲律宾向西班牙总督递交国书,谴责其杀戮掠夺华僑的罪行严令其改邪归正,俯首纳贡但西班牙人反而因此在马尼拉进行了第三次对华侨的屠杀。

  郑成功闻讯大怒决定挥师征讨,为华侨报仇他一面抚恤安置从菲律宾逃到台湾的华侨,一方面组织筹备军队派人暗中与在菲律宾的华侨联络,以到时可里应外合泹还没出兵,他得知儿子郑经在厦门跟奶妈陈氏通奸郑成功勃然大怒,命部将郑泰杀郑经郑泰因不忍而抗命,又患疟疾不久病危,1662姩6月23日病逝

  后来,其郑经也于1670年和1671年两次准备派舰队征讨马尼拉但最终还是没有出兵。

  郑成功接收父亲的兵力成员多是盗賊出身,于是郑成功一直是“强人统治”“严刑峻法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历史上繁荣的几个时期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