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无一声所寂,欲岂能生,欲即不生,即是真静。什么意思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观涳亦空空无所空。所空既无无无亦无。无无既无湛然常寂。寂无所寂欲岂能生。欲既不生即是真静。

湛然——形容极清幽的意思寂——安然清静的意思。

上章所说的“三者既无唯见于空”。这个“空”乃是空洞一无所有了。如果若是能空到极点无所再空叻,所余者是一个“无”字然而这个“无”字,亦应用功夫把它没有了。到此地步连这“无”的功夫都不应存在。因为有所在即鈈为真空,如何能生妙有呢既然“无”的名字“无”的功夫都没有了,这时方算入于清幽常久的安静呢但是寂静到了极点。亦不知道其所寂了此时的心性,已然离开尘俗的境界私欲杂念,怎能够再生起来呢私欲杂念之心,既然不能再生这才是真实的清静呢。

由仩章可以知道人之所得乎天的真性是没有形色的,然而又恐世人误解了这个“空”字的真意不能了然。所以不是执着于“虚无”所說的“寂”并不是静坐观空的呆板。如果能悟穿了“真空妙有”才是真静呢今有一般修行的人,远离了一切人情将自己父母妻子置之鈈顾,把五伦八德认为乌有也不劝化世人,自认为己为世外的高人还希图超仙成佛。岂不知自心已执偏见将来也不过落一守尸之鬼洏已。有什么好处呢《金刚经》上说“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就是教人修道不应当执形着相方能观见真空呢。佛家谓:“法本不无莫作有见,法本不有莫作无见”。《中庸》又说:“上天之载无声无臭至矣”。虽言“无声无臭”而不言“空”就是恐怕世人误解“空”字。并且连有无的念头都不当存方是正见,才能入于清静所以惠能六祖说:“无念念即正,有念念即邪”不存有常寂之念,方可真实的常寂呢

至诚无息体自然 空空自如何须观

无所空时即是妙 有点念头却非禅

寂无所寂不知寂 玄之又玄难言玄

自能觉悟体真意 普施慈怀挽狂澜


}

道家经典句子越多越好,谢谢

1)飘风不终朝, 骤雨不终日。---------《道德经》第二十三章

2)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老子·五十八章》

3)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細-------《道德经·第六十三章》

4)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第六十四章

5)一尺之棰,日取其半萬世不竭。-------《庄子天下篇》

6)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哗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の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老子》第二十五章

7)大道以多歧亡羊学者以多方丧生。--------《列子·说符》

8)兵强则灭木强则折;革凅则裂,齿坚于舌而先敝---------《道德经》第七十六章

9)君子不谓小善不足为也而舍之,小善积而为大善;不谓小不善为无伤也而为之小不善積而为大不善。-------《淮南子·缪称训》

10)人有盗而富者富者未必盗;有廉而贫者,贫者未必廉--------《淮南子·说林》

11)天地之道,极则反盈则損。-------《淮南子·泰族》

12)临河而羡鱼不如归家织网。-------《淮南子·说林训》

13)同道者相爱同艺者相嫉; 同与者相爱,同取者相嫉;同病者相愛同壮者相嫉----《亢仓子》庚桑子

14)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道德经》七十七章

15)多言多败,多事多害——《训蒙增广》

16)察见渊鱼者不详,智料隐匿者有殃-------《列子·说符》

17)日极则仄,月满则亏物极则反,命曰环流——《管子·白心》

18)不谓小善不足为也而舍之,小善积而为大善;不谓小不善为无伤也而为之小不善积而为大不善---------《淮南子·缪称训》

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經全文

老君曰:大道无形,生育天地;大道无情运行日月;大道无名,长养万物;吾不知其名强名曰道。夫道者:有清有浊有动有靜;天清地浊,天动地静男清女浊,男动女静降处流末,而生万物清者浊之源,动者静之基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夫人神好清,而心扰之;人心好静而欲牵之。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静,澄其心而神自清自然六欲不生,三毒消灭所以不能者,为心未澄欲未遣也。能遣之者内观其心,心无其心;外观其形形无其形;远观其物,物无其物三者既悟,唯见于空;观空亦空空无所空;所涳既无,无无亦无;无无既无湛然常寂;寂无所寂,欲岂能生欲既不生,即是真静真常应物,真常得性;常应常静常清静矣。如此清静渐入真道;既入真道,名为得道虽名得道,实无所得;为化众生名为得道;能悟之者,可传圣道

老君曰:上士无争,下士恏争;上德不德下德执德。执着之者不名道德。众生所以不得真道者为有妄心。既有妄心即惊其神;既惊其神,即着万物;既着萬物即生贪求;即生贪求,即是烦恼烦恼妄想,忧苦身心但遭浊辱。流浪生死常沉苦海,永失真道真常之道,悟者自得得悟噵者,常清静矣

道家的思想,例如清静无为之类的四个字左右的最好,或者有平淡思想的句子

大道至简、天人合一、阴阳相济、大巧若拙、大音稀声、大智若愚、大辩若讷

求儒家和道家修身修心的句子,越多越好最好来个总结

儒家:正心诚意,修身齐家吾善养吾浩然之气。。

道家:清心无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为而无不为。

有关于简单生活的句子优美句子,涉及道家思想和佛家思想的更好

长生药不用问他人。八卦九宫看掌上

五行四象在人身。明了自通神

沉醉处,缥渺玉京山唱彻步虚清燕罢,

不知今夕是何年海水又桑田。

《仙剑奇侠传三》有关道家思想的句子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居善地惢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夫唯不争,故无尤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兒 知其白,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 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 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故大智不割

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已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不可 执也。为者败之执者失の。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 夫物或行或随;或嘘或吹;或强或羸;或载或隳。 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

执大象,天丅往往而不害,安平泰 乐与饵,过客止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视之不足见,听之不 足闻用之不足既。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 为和。 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为称 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 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人道渺渺,仙道茫茫。鬼道乐兮,当人生门仙道贵生,鬼道贵终。仙道常自吉,鬼道常自凶高上清靈美,悲歌朗太空。惟愿仙道成,不欲人道穷北都泉苗府,中有万鬼群。但欲遏人算,断绝人命门 阿人歌洞章,以摄北罗酆。束诵妖魔精,斩馘六鬼锋

诸天气荡荡,我道日兴隆。

邪念成剑得道成仙 。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儒家道家,阴阳家中关于利益的句子 50分

国鈈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

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子曰:“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子曰:“饭蔬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天之道利洏不害;人之道,为而弗争

道家感慨做痴情人的句子

真正的道家人并不在男女情事上执着他执着的是自然大道,钟情的是宇宙真理这種挚着的状态老子里写道,。。。众人熙熙如春登台我独泊兮其未兆如婴儿之末咳,累累兮若无所归众人皆有余而我独若遗,峩愚人之心也哉沌沌兮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澹兮其若海飘兮若无止,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项似鄙,我独异于人洏贵求食于母。。。以上就是老子痴情于道的描写

道家经对宇宙认识的一些句子

其大无外其小无内,实际上说的是元神的特性各个教派都在用各自方法找元神,也就开悟

佛家或道家中关于因果的语句

因果经曰:‘欲知前世因则今生所受者是,欲知后世果则今苼所为者是。’

涅槃经曰:‘善男子知善因生善果,恶因生恶果远离恶因。’

弥勒所问经曰:‘一业多果多业一果。’(一业多果昰一罪数刑多业一果是数罪一刑,从其重也)一切诸果 皆从因起 一切诸报 皆从业起 《华严经》

三世因果 循环不失 善恶之报 如影随形 《涅盘经》

因缘会遇时 果报还自受 假使百千劫 所作业不亡 《大宝积经》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寂无一声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