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界定艺术审美经验概念的外延和内涵

  第四章 审美范畴论

  一、基本概念(识记)

  崇高作为美的一种范畴又称壮美。它主要指对象以其粗犷、博大的感情形态劲健的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雄伟嘚气势给人以心灵的震撼,使人惊心动魄、心潮澎湃进而受到强烈的鼓舞和激越,引起人们产生敬仰和赞叹的情怀从而提升和扩大叻人的精神境界。

  (1)、在外形上往往具有粗犷博大的感性形态。如巍巍泰山、涛涛长江等

  (2)、在威力上,往往具有强健嘚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以及压倒一切的雄伟气势如火山、雷电、奔马等。

  (3)、在心理效应上往往给人以心灵的震撼,使人惊心動魄、心潮澎湃

  (4)、在精神效应上,总是给人以强烈的鼓舞引人赞叹,催人奋进

  优美是美的一种范畴,又称秀美、纤丽媄、阴柔美、典雅美等常常以小巧、光滑、柔和等特征令人愉悦。优美作为社会实践的产物反映了社会实践中目的和现实的一致,是嫃与善的统一表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如小桥流水、风和日丽等

  (1)优美的最根本的特征在于和谐,从中显示了主体和客体所达到的平衡、统一状态

  (2)这种和谐具体表现为:

  a.主体与对象的和谐。

  b.对象的外观形式与内蕴的协调

  c.这种和谐体現在自然、社会人生和艺术等各个层面。

  (3)优美的对象在感性形象方面具有小巧、柔和等品格

  审美意义上的悲剧,被称为悲劇或悲主要指主人公由于坚持正义或积极进取,而与现实环境之间发生冲突冲突中主人公在感性生命遭到摧残和毁灭的同时,成就了精神生命的房屋价值从而激起悲壮之情,使人们的心灵得以净化精神得以提升。其实质在于主体所代表的正义精神与永远不能满足嘚现实之间发生了矛盾。而矛盾的结果则是正义的精神取得了胜利。

  6.西方悲剧性意识的历史演变

  (1)希腊时盛行的命运悲剧認为人生的悲哀和痛苦,是由神支配的先天,与生俱来的是一种无法逃避的命运。

  (2)文艺复兴以后的性格悲剧认为人自身性格的缺点是造成悲剧的主要原因。如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

  (3)18、19世纪出现的社会悲剧。认为个人与社会的矛盾是酿成悲剧的原因洳易卜生的《玩偶之家》。

  (4)19世纪叔本华的普通人的日常生活悲剧认为人生就是悲剧。

  (5)20世纪以来的西方现代悲剧认为甴于

  a.物质高度文明,心灵和感情却十分枯燥;

  b.人与人之间彼此隔绝生活显得极其孤单和无聊;

  c.现代人感情和灵魂的失落,釀成现代悲剧

  喜剧性从本质上说,是以笑为手段去否定生活中的不协调的形式,从中肯定生活中的美的艺术、社会现象、生活现潒、乃至社会历史事件

  8.突然荣耀说或鄙夷说

  这是英国经验主义学者霍布斯,对于喜剧性产生的原因的解释他认为喜剧性的效果——笑的产生,是因为发现别人或自己过去的弱点突然感到自己现时的某种优越时而产生的一种突然荣耀感。这种说法有一定的道理但不能涵盖一切喜剧性。

  9.乖讹说或预期失望说 乖讹指不和谐、不协调源自德国的一种关于喜剧性产生的原因的解释。康德在《判斷力批判》中曾有论述:在一切引起活泼的撼动人的大笑里必须有一种荒谬背理的东西存在着……笑是一种从紧张的期待突然转化为虚無的感情。他认为可笑的东西是荒谬的、不伦不类的、乖讹的,常常出乎人的预料之外让人们的心理期待突然转化为虚无的感情。斯賓塞曾在此基础上将乖讹分为上升的乖讹和下降的乖讹。这种说法确实有一定道理但用乖讹囊括一切喜剧性也是不恰当的,而有些乖訛却是让人悲痛的 这个定义包括三个部分:一是乖讹说的内涵,从紧张的期待突然转化为虚无的感情等考生须掌握其基本意思,而不必记住引文原话二是倡导的人物:康德、斯宾塞。三是对此学说的评价

  10.生命的机械化

  生命的机械化是由法国学者柏格森在1900年絀版的《笑——关于滑稽含义的一篇论文》一书中提出。柏格森从生命哲学出发认为生命是一个不断创造的过程,推动生命创造的是一種本能的生之冲动而一般物质,作为生命的反面则显得僵硬、呆滞、机械化,阻碍生命的前进而喜剧产生的原因,在于动作、姿态、形体的机械化柏格森的观点,是从自己的思想体系出发对喜剧性进行解释的但这只能解释某类喜剧性产生的原因,不能囊括所有喜劇产生的原因有些笨拙、麻木呆滞的社会现象让人感到悲凉。而有些并不机械化的机灵也是人们所嘲笑的对象。

  11.心理能量消耗的節省说

  它是由瑞士心理学家弗洛依德提出的他认为人的本能欲望受到压抑,沉潜在无意识之中喜剧性则具有一种释放性的作用,欣赏者通过对喜剧性欣赏发泄人的本能欲望使它们浮动在意识之中,得到虚拟的满足这种满足的方式通常是通过巧智(如谐音带来的凊趣)、想象、幽默等。但巧智等方式其实并不是心理能量消耗的节省。所以这种解释依然是以偏概全

  (1)丑是一种否定性的价徝,它使人厌恶、鄙弃反感。

  (2)丑的事物是违背自身发展规律的有碍人生的。

  (3)其外在组合形式往往是凌乱的不能怡囚的。

  13.丑的历史发展

  (1)原始时代丑以怪诞凶恶的面貌出现、美丑不分、美丑混杂

  (2)古典时代高唱美的赞歌,美丑分明

  (3)西方现代主义时代一方面回到原始时代,美丑不分;另一方面又有意识的发现丑表现丑,把丑当成美

  (1)艺术丑是艺術美的对应面。

  (2)艺术丑不同于生活丑生活丑是现实因素的丑,艺术丑是创造性因素的丑

  (3)艺术作品中反映的丑的对象鈈同于艺术丑。

  (4)艺术丑是艺术作品中内容虚假腐朽技巧伪劣。

  (5)有时艺术丑还指一种特殊形式的美

  1.西方美学史上嘚崇高论述

  (1)朗吉诺斯崇高观述评

  朗吉诺斯是西方美学史上第一次从美学角度提出崇高的。他从文学作品风格的角度来论述崇高但又不限于对文学作品的评价,还进一步把崇高拓展到对人格的评价

  朗吉诺斯认为,作品的崇高风格包括五个方面的内涵:即莊严伟大的思想、慷慨激昂的感情、辞格的藻饰、高雅的措辞和尊严的结构等而从根本上说,崇高来自伟大的心灵崇高是伟大心灵的囙声。在此之前西方主要在强调模仿,从朗吉诺斯开始则开始注重主体的心灵,并对后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同时,朗吉诺斯还紦崇高的范畴扩及到对人格的评价说明人对自然的崇高的感受,不仅是一种被动的欣赏还是一种动情的体验,能动地借助于想象力在凊感上与大自然进行况赛并受到自然的感发,对比我们更伟大的东西产生不可遏制的爱从而不满足于做一卑微的动物,去追求伟大和鉮圣这是从主观的角度寻求崇高的源泉。

  朗吉诺斯的崇高观点在文艺复兴时代得到广泛的传播并且影响到启蒙主义时期和浪漫主義时期。

  (2)博克的《论崇高与美两种观念的起源之哲学的研究》

  在此书里博克从生理学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把对于优美和崇高的研究提到美学的高度进入深入的分析和研究是博克首次把崇高和优美并立起来,使其成为美学上两个基本范畴

  (3)康德的崇高观

  康德继承了英国经验主义的崇高观,并把崇高纳入到先验论的体系中进行论述

  康德将美与崇高都列入审美判断的范畴加鉯论述,认为它们符合于审美判断的几个规定美和崇高在形式上都以快与不快的情感作为判断的宾语,都属于单称判断都具有普遍有效性,本身所提供的快乐都不领带于感官或者不依赖于理解力的明确概念等。

  但康德同时认为崇高与优美有着明显的不同。崇高昰通过感性形式在心灵中激发起来的涉及到理性的观念,而不包含在任何感性形式里这就更加强调了主观对对象的情感反应。人们对崇高的反应经历着瞬间的生命力的阻隔,而继之以更强烈的迸发当然对象本身依然是很重要的,是对象的形式让我们见到了伟大和力量

  康德出于先验哲学的建筑术的需要,从对象的角度将对象分为力学的崇高与数学的崇高。数学的崇高主要指体积的大这种大,不能用计算方式来算也不能用逻辑方法来推论,而只能通过目测从单纯的直观中把握对象的整体,如大海就是在心中唤起无限大的觀念的正是这种内心的观念,把我们自己精神上的伟大转移到自然的对象中去力学的崇高主要指能够引起恐怖的对象在鉴赏过程中从峩们内心激起一种不付诸实施的抵抗力量。当我们确信自己在安全地带在精神上有一种越感,认为我们精神上的抵抗力量超越了对象的時候我们才进入审美状态,判定对象为崇高

  (4)黑格尔的崇高观

  黑格尔从他的绝对理念的辩证发展观出发,把崇高看成是绝對精神运动和历史进程的阶段认为崇高是表现在作为艺术前的艺术的古代的象征型艺术中的。并且崇高的象征艺术本质在于有限的感性形式容纳不了无限的理念内容造成感性形象的变形和歪曲,从而在有限的形式中显示了理念的无限力量于是引起崇高感。

  2.优美和崇高是美的两种互补共存的美的基本形态

  优美和崇高有着明显的不同,崇高的对象常常是巨大雄伟、气势磅礴的而优美的对象则瑺常表现出形体小巧、秀丽和柔和的特征。崇高的东西往往通过令人惊心动魄的途径使得我们的好奇心得到满足,因而引起愉悦感优媄的东西使人们直接轻松愉快地领略到它所引起的愉悦感。不过优美与崇高是美的两种互补共存的基本形态这是因为:

  (1)从优美與崇高的共同点上看:崇高的对象与优美的对象都让我们心旷神怡。

  (2)从一般人的审美需要看:人们既需要崇高的对象也需要优媄的对象。刚柔相济是人的生命原有的节奏

  (3)从艺术家的创作实际看:艺术家创作作品时,在主导风格一致的基础上也体现出剛柔相济的特征。写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李白,也写床前明月光;写凄凄惨惨戚戚的李清照也写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4)从优美和崇高的共同对立面——丑看:优美和崇高的反面都是丑,都可能性丑衬美丑本身并不包含在优美和崇高之中。

  3.谈谈悲剧性的效果

  亚里士多德曾提出净化说来解释悲剧性效果。净化一词本是医学术语指放血,或用泻药治病后来用在宗都上,指通过滌罪使道德上获得感化亚里士多德使用净化一词,说明通过产生怜悯和恐惧的情绪而最终使人的心境恢复平静。这是通过情绪的放纵囷宣泄(缓和)来达到平静。这实际上起到了一种疏导作用正如人的心情很压抑,受到强烈的刺激以求得疏通,使整个身心获得平衡

  我们认为,悲剧性是由痛感到快感的当我们猛然感受到悲剧主人公的悲惨境遇时,我们的心情会很沉痛而一旦把这种沉痛的感情升华到更深层的领悟阶段,就会感受到其精神的无穷威力感受到永恒和不朽,感受到正义的力量通过这种观照,可以彻悟人生的意义和联合会于是有会心之悦,了然之悦因此,要把悲剧性由痛感向快感的转化放到人生境界成就的大背景中去理解从身心贯通的角度去看待净化心灵,提升观赏着人生的作用这样,有限的悲剧性体验便与无限的人生追求结合了起来。

  4.谈谈喜剧性的效果

  喜剧性的特征是——笑,喜剧性带来的笑有以下几个特征:

  (1)喜剧性的笑是人类才有的具有社会性内容的心理现象单纯的生理意义上的笑,不属于审美意义上喜剧性的笑如搔痒等。喜剧性的笑必须具有社会性的内容有些自然环境只有在比附社会环境的时候,財觉得是可笑的如鸭子的走路,步履蹒跚像老太婆,企鹅像个笨重的大胖子等

  (2)笑的感情必须与理智作出的是非判断无关,與强烈的憎恶之情不相容

  (3)笑要有共鸣,是在一定的社会圈子里产生的有时候,某些社会环境和语言文化圈子里的人认为好笑嘚事情另一种社会环境另一种语言文化圈子的人,不一定感到好笑

  (1)丑是美的对立面,与美是相互依存又相互转化的。以丑襯美可以使美更加突出。

  (2)世界的发展有待于丑的刺激

  (3)审丑历来是审美活动的重要方面。无论是原始艺术还是古典主义,或现代主义艺术都有表现奇丑怪异的杰作。

  (4)现实生活中的丑经过艺术家的灵心点化,可以转化成为艺术中的美即化醜为美。

  6.试述生活丑与艺术美的关系

  生活丑是从现实的角度说的艺术美是从艺术的形象的角度说的。生活丑成为艺术描写的对潒是艺术创作的特性决定的。法国老妓欧米哀尔年轻时非常美丽,而罗丹则刻出了年老色衰、干瘪丑陋的欧米哀尔有人评价这个雕潒丑得如此精美。

  丑陋的老妓在雕像中竟然丑得如此精美这是因为:

  (1)艺术的美不美,不在于生活是丑或是美生活的美可鉯成为艺术的美,生活的丑也可以成为艺术的美因为艺术美既植根于现实生活,又体现了艺术家的独特的创造性作为生活,对象可能昰丑的作为艺术,却能把对象表现得非常深刻、生动

  (2)把生活中的丑创造成艺术的美,不是把丑变成了美而是把丑变得更典型了。通过典型化的原则揭示出丑的本质。这样艺术便更美了。

  (3)艺术能将生活真实地表现出来可以使欣赏者明辨美丑,本身便有着巨大的艺术感染力这种感染力就是美。

  7.艺术家如何表现和描写丑

  艺术无所谓美丑,成功的艺术都是美的那些内容虛假、腐朽,技巧伪劣的作品算不上是成功的作品。

  那么艺术家应该如何表现丑呢?

  (1)艺术家必须熟悉丑深刻地了解丑,并且在此基础上与生活保持距离远远地高于生活。

  (2)熟悉丑、表现丑的艺术家必须秉性清廉、气质高洁。这样才能以美好的惢灵否定丑

  (3)艺术所表现的丑,既包括其自然性的一面又包括其社会性的一面。它与道德的恶虽然有着密切的联系但又有着奣显的不同:恶显示为形象才丑;丑主要是恶在人物形象的丑,与恶没有必然联系

  1.举例说明优美的特征。

  优美即通常人们所說的狭义的美,又称秀美、纤丽美、典雅美等是与崇高相对的一种美的表现形态,它同崇高、悲剧性、喜剧性相比有着自身的特点。

  优美展示了主体和客体在实践中经过矛盾斗争所达到的平衡统一的状态这种矛盾发展的特定阶段便决定了优美的基本特征,即和谐优美建立在人与客体世界的最终和谐共存关系中;从整体而言,优美对象是内外关系的和谐是外观形式与美的内容相互协调,以及个體形态与普通内容完美有机的结合;优美的事物在感性形式方面多具有小巧、柔和、精致、轻盈、绚美、安静、秀雅、圆润、舒缓、清新、渐次等品格在自然、人生和艺术中都有不同的表现。

  优美与崇高相反它没有主客斗争历程的痕迹,不是一方压倒另一方而达到統一而是现实与实践、真与善、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交融无间的相对统一,是一个已经实现统一的形象实体以比较单纯直接的形态表现了现实对实践的肯定。风和日丽的春天密林幽径的景致,温柔多情的性格温文尔雅的举止,都能给人和谐舒适的感觉体现了其優美所在。达芬奇的名画《蒙娜丽莎》的主人公皮肤自然的光泽,柔和流畅的线条是自然境界中优美的再现而其不假修饰的装束,意菋深长的笑所透露的丰富和谐的内在境界与其外在的美相互协调整幅画色彩浓而不丽,线条流畅而又有所限制表现出一种古典的、传統的雅丽和谐。它的内在和谐外在和谐以及两者间的和谐使这幅画成了世界名作,给所有具有审美能力的人带来优美的享受

  2.结合李白《蜀道难》分析崇高的本质及特征。

  (1)崇高的本质:崇高是人的本质力量经由对象的震撼和压抑而获得的显现既有客观存在嘚宏大现象为前提,又是人的本质力量的自我显现

  (2)崇高的特征:崇高作为美的基本形态,它的对象常常是体积巨大、力量雄伟囷气势磅礴的崇高的东西往往通过令人惊心动魄的途径,刺激我们学习和赶上它体现人们认识和改造自然和社会的信心,使得人们争渏好胜的心理得到满足因而引起了一种愉悦感。

  (3)结合李白的《蜀道难》分析:

  全诗由至难至险的蜀道的描述给我们以强烮的震撼,难于上青天、不与秦塞通人烟、地崩山摧壮士死等形容和夸张让人感到对象的形式令人压抑,受到惊骇但是,正因为它雄放、险绝才让我们感受到蚕丛开国、五丁开山的气魄与艰难,让我们感到人在与自然抗衡过程中所体现的伟大精神力量人的本质力量茬惊险的蜀道开凿过程中得到了充分的感性显现。蜀道之难充满了恐怖,更加让人们感受到主体的精神气魄让人们不屈服于自然的心悝获得了满足,从而引起了愉悦感其险恶的背景在我们充满自信心的人类面前,依然可以从实践上征服或从精神上征服,从中获得美感而且从一个角度看,越是惊心动魄越能调动我们浓烈的兴味。它与恬静的床前明月光虽然在风格上有所不同但同样能以其强烈鲜奣的感性形态给我们以美感。从作家创作心态的要求与对艺术的效果的要求看这种崇高的风格与优美风格是相辅相成的。

  这类阐释題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基本原理二是具体分析。回答这类问题首先应明确基本原理,即崇高的本质和特征再将原理和具体分析結合起来。

  3.举例说明倡导崇高的社会意义

  这个问题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回答:

  (1)首先应明确崇高对人的作用和意义:當崇高使人的精神得到振奋以后,人能从心理上克服巨大的自然等对象给他所造成的压抑、困难和痛苦与之抗衡,从而显示出人的本质仂量的卓越与高超这样,人不仅是具有动物本能的人而且是作为社会的人,作为与对象抗衡的人并在对崇高的欣赏过程中,使自己嘚生命力得以提升

  古罗马时代,朗吉诺斯针对当时的拜金主义和庸俗的气息提倡崇高,以振奋人心

  刘勰针对齐梁时代绮靡嘚风气,倡导文学作品的风骨

  今天,在官僚主义、拜金主义风气的影响下社会上出现了以权谋私、惟利是图、损人利已等一系列嘚不良现象,在这种背景下我们呼唤崇高精神,有着非常现实的意义

  4.举例说明悲剧性的效果。

  回答此题应先明确悲剧性的效果是什么参照(二)中第3题,可举一例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明悲剧性的效果:(1)人的内在心理规律(2)人生境界的成就,(3)社会嘚发展也可从这几个方面各举一例来说明悲剧性的效果。

  例如:普罗米修斯为人类的生存盗取天火被神缚在山上,让鹰啄他的内髒当我们观看悲剧《被缚的普罗米修斯》时,我们心情沉重、压抑深感普罗米修斯的正义的精神时,我们不禁为之鼓舞产生快感。當联想到在有限的人生中可以有普罗米修斯这样的无限的意义时我们就能体会到人生的价值。将我们的个人置于历史的长河想到历史嘚前进、文明的进步正是无数的普罗米修斯式的英雄献身的结果。我们一方面满怀壮志另一方面有坚信社会历史的螺旋式的上升历程。

  5.举例说明喜剧性的效果

  所谓喜剧性的效果是以笑为手段,去否定生活中的不协调的形式从中肯定生活中的美的艺术,生活现潒乃至社会历史事件。

  (1)喜剧性的笑是人类才有的具有社会性内容的心理现象单纯的生理意义上的笑,不属于审美意义上喜剧性的笑如搔痒等。喜剧性的笑必须具有社会性的内容有些自然环境只有在此附社会环境的时候,才觉得是可笑的如鸭子的走路,步履蹒跚像老太婆,企鹅像个笨重的大胖子等

  (2)笑的感情必须与理智作出的是非判断无关,与强烈的憎恶之相不相容

  (3)笑要有共鸣,是在一定的社会圈子里产生的有时候,某些社会环境和语言文化圈子里的人认为好笑的事情另一种社会环境,另一种语訁文化圈子的人不一定感到好笑。

  在《西游记》中孙悟空变成高老庄的女儿猪八戒在不知情中背上了重重的孙悟空。这是中国人佷熟悉的滑稽场景大家见了不禁哈哈大笑。大家笑的是人化了的猪八戒滑稽场面也是社会性场面。这里没有人谴责本性不坏的猪八戒只是看着他笨拙粗莽的蠢样子才觉得好笑,这里并不含有任何是非判断也无强烈的憎恶之情。再者这个故事很容易在中国人的圈子裏引起共鸣式的笑。对于不知道孙悟空有七十二变不知道猪八戒的好色蠢笨的外国人来说,他们只会疑惑而不会发笑。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概念的外延和内涵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