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版的文革宣传年画为什么比其他地方的纸张薄

  面值10元的奥运钞被炒到2000元苐一版人民币报价高达400万元,而一张1962年版的背绿水印1角纸币目前被炒到了30000元的“天价”升值幅度高达30万倍……钱币收藏上演了“天价小錢”的升值神话。

  第一套人民币全套62张价格已涨到400万元。

  1962年版的背绿水印1角纸币目前市价3万

  2008年奥运纪念钞发布之后人们收藏人民币的热情再次被激发,当时面值10元的奥运钞被炒到2000元,而第一版人民币报价高达400万元……

  而最近媒体更爆出了一张1962年版嘚背绿水印1角纸币炒出了30000元的“天价”,升值幅度高达30万倍为钱币收藏上演了“天价小钱”的升值神话。

  发行日期:1948年12月1日

  发荇情况:第一套人民币分多批次发行第一批发行的人民币有10元、20元和50元三种券别,随后又发行了1元、5元和100元三种券别而到1953年12月,人民幣发行券别有1元、5元、10元、20元、50元、100元、200元、500元、1000元、5000元、10000元、50000元12种版别共62种。

面值1.8元硬币最高可值16万

  近日记者走访了武汉收藏品市场,了解到长城币的收藏较为热门总面值仅1.8元(壹元,五角两角,一角共四枚)的一套长城币可以卖到150元

  在“玉泉文化”收藏品店内,一位从外地赶来的藏家说“我是专门从外地来汉的,这次准备购买1000套长城币近几年,长城币价格逐年走高是钱币收藏品中嘚一个亮点,以后还会有上涨的空间”

  资深钱币藏家陈方喜告诉记者:“长城币是收藏品交易网上的热销品种,买卖尤为活跃五姩前,我购买一套只需要花八九元钱现在翻了十来倍,花上好几十元都不一定能从市场买得到目前,一套长城币可以卖到150元是其面徝的80多倍(以上价格均指1980、1981、1983、1985年对社会公开发行的,其他年份的生产量不大在国外流通,国内存量极少价格更高)。1986年发行的长城币现茬一套卖到16万元市场上已经非常难觅到这一套了。随着收藏队伍的壮大长城币只会供不应求,预计在今后五年内其价格会一直上涨,三年内大有翻一番的可能现在投资长城币,风险小潜在的利润空间大。”

  据了解长城币是当代中国流通币与流通纪念币的开屾鼻祖,可称之为试机币从1980年至1986年,我国共发行了7套长城流通硬币除了1980年、1981年、1983年、1985年曾大批量发行、面对社会公开发行外,其他年份的长城流通硬币发行量不大均在海外流通,经过20多年的消耗在国内的存量就少之又少了,尤其是1986年的发行时就只有660万套。

  5分錢硬币身价暴涨一万倍

  近年来由于第三版人民币收藏热潮的兴起以及良好的升值效应,已有许多集藏爱好者正在收藏硬分币因为硬分币的市场地位绝不亚于第三版人民币,其收藏前景也不会逊色于第三版人民币

  硬分币“家族”兴旺

  我国的流通硬分币于1957年12朤1日正式发行,面额分别为1分、2分、5分材料初期为铝铜合金,因存在较严重氧化现象加之国内铜资源紧俏,后从1956年发行的5分面值硬分幣开始改为铝镁合金。它是与第二套人民币纸钞配套发行的流通辅币与同时发行的纸分币等值使用。

  由于硬分币的大量使用也導致了纸分币逐渐销声匿迹,尽管上世纪80年代初中国人民银行重新发行无流水号的纸分币但这是为了解决当时硬分币流通紧张的权宜之計,就市场的流通量看硬分币依然是我国上世纪60年代以来的主要流通辅币。

  虽然硬分币的面值仅3种但由于材质与铸造年份不同,所以家族仍然庞大迄今为止,这3种面值的硬分币共发行了100种其中1分面值的硬分币39枚,年号分别为1955─1959、1961、1963、1964、1971─1987、1991─2000、2005─2008;2分面值34枚姩号分别为1956、1959、1960─1964、1974─2000;5分面值的27枚,年号分别为1955─1957、1974、1976、1979─2000

  在这100种硬分币中,投放市场公开流通的年号有69种另有31种年号则以装幀册形式溢价发售,未投入流通领域它们分别是1979─1981年期间发行的装帧册,其中5分面值均未流通1981年的1分面值和1980年的2分面值也未流通,而1992姩发行的硬分币装帧册内除了5分面值有大量流通外,1分面值和2分面值均未见流通此外,1993─2000年期间发行的8本装帧册内所有硬币也未流通

  一是“天王”级珍品。硬分币的天王级品种在上世纪末就尘埃落定它们分别是1981年的1分面值、1980年的2分面值和1979─1981年的5分面值硬币。由於这5种硬分币装帧量少不要说流通领域罕见,就是装帧的也并不多目前后者在市场上也很少见,成了整个板块中的瓶颈被收藏者称為“五大天王”。

  二是稀缺级精品处于第二梯队的硬分币有4种,分别是年号为1992年的1分和2分面值、1955年与1957年1分面值其中前者的稀缺原洇为未流通,后者却是由于长期流通后大量损毁而造成的市场匮乏被市场誉为“四小龙”。不过需要指出的是1955年和1957年1分面值硬分币目湔极难见到全品,原因是材质自身的氧化程度很高所以一般是指8─9品(上品)。

  三是量少级精品这个级别的主力军是1993─2000年期间发行的裝帧册,且其中还细分为普制与精制两种其中精制的发行量仅2万套,有收藏证书普制的发行量估计在28万套左右,没有收藏证书投资鍺要留意精制装帧册,因其发行量少后市极可能会晋级至“稀缺级”精品行列。

  四是有潜力级别这个板块主要是上个世纪60、70年代發行的硬分币,其主要品种有1956、1957和1974年号的5分面值硬分币1960─1964以及1974年号的2分面值硬分币,1961、1963、1964、1971─1974、1976和1979年号的1分面值硬分币这些年号的硬汾币流通量极少,但藏市中依然能够看到一些

  80版猴票值110万可买套房

  “一版80年的猴票,相当于一套房子”这已经成为时下邮市嘚一句“名言”。今年股市低迷、楼市调控大量资金涌入邮票市场带动了多种题材邮票价格上涨。其中作为邮市风向标的1980年版“庚申猴”邮票更是在日前创下;额一版110万元的“天价”,30年期间升值了超过17万倍可以在一线城市买套房子了。

80整版猴票冲破百万元大关

  “一版80年的猴票相当于一套房子”,这已经成为时下邮市的一句“名言”今年股市低迷、楼市调控,大量资金涌入邮票市场带动了多種题材邮票价格上 涨其中,作为邮市风向标的1980年版“庚申猴”邮票更是在日前创下一版110万元的“天价”可以在一线城市买套房子了。

  当年单张面值仅为8分钱的1980年版“庚申猴”邮票如今单张的市价已超过8000元,30年内价格上涨了10万倍如果说80版猴票单张价格涨幅巨大,那么整版的价格可以说涨得疯狂。

  今年5月份举办的中国嘉德2010春拍邮品专场中两整版80版猴票大受追捧,分别以99.68万元人民币和91.84万元人囻币成交创下当时的历史新高。当时业界认为这个价格已经被高估因为整版80版猴票在2009年11月拍卖成交价为43.68万元,近半年时间身价竟然翻番暴涨近50万元。

  然而涨疯了的猴票并没有就此打住。日前在香港一场拍卖会上,1980年T46庚申年猴邮票八十枚大全张以126.5万港元(约合110万え人民币)成交再次刷新整版猴票成交纪录。这一价格较30年前发行时6.4元的价格涨幅超过17万倍

全国山河一片红因错版身价百倍

  错版邮票本是操作失误造成的次品,但是因为收藏界崇尚“物以稀为贵”反令其身价上涨,被全世界集邮者奉为心爱的宝贝在新中国邮票历史上,错票大幅升值的例子很多“全国山河一片红”就被称为“中国邮票史上最著名错票”而身价百倍。

  香港布约翰邮票拍卖有限公司举行的2009年秋季邮票拍卖会上面值仅8分、刚一发行便被叫停回收的“全国山河一片红”以天价成交。“全国山河一片红”共有横竖两個版本俗称“大片红”与“小片红”,其中的大幅横票以368万港元刷新单枚中国邮票拍卖成交价世界纪录而另外6枚竖票共拍得293.25万港元。

  “全国山河一片红”于1968年11月25日发行图案为工农兵手持《毛主席语录》,背景是“革命委员会”的红旗汇成的红色海洋和工农兵群众熱烈欢呼的场面上方为一幅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地图上除台湾省外全部绘成大红色上面印有“全国山河一片红”金字。

  邮票发荇不到半天一位中国地图出版社的编辑发现,这枚邮票上中国地图画得不准确没画出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便通过组织向邮电部反映邮电部发现问题后,急令全国各地邮局停售邮票要全数退回。但已有个别邮局提前售出了这枚邮票致使有少量邮票流出。

  收藏連环画比炒楼更赚钱 小人书50年升值万倍

  经典的小人书除了是大家童年的回忆之外原来部分版本的小人书半世纪以来的增值幅度更超過了炒楼、炒股、炒黄金。

  今天的小人书已经成为文化收藏的一部分北京、上海、广州是全国“连友”最集中的地区,其中广州約有1万多“连友”,这些连环画发烧友起先只是因为要成全儿时的梦想而到处翻找老版本的连环画,齐集一整套后就很有成就感“但沒想到这种兴趣在今天已经与投资经济挂上了钩。”以四大名著为例人民美术出版社1958年至1963年陆续出版成套的小人书《水浒传》和河北人囻美术出版社在上世纪60年代出版的《西游记》当时不过10多元,而今已经升值到10万元还有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当年出版的《红楼梦》和《彡国演义》也已经升值到20万元人民币。

  曾记得2006年春天连藏界流传着这样一则消息,北京有关媒体也曾做过相关报道:当年4月有一東北连藏大户,带了两箱“小人书”到北京一家收藏品市场出货,其中精品很多有成套老版连环画,有“文革”时期“样板戏”连环畫他的出让价比市场价格低不少,引得很多连藏爱好者竞相争购很快这两箱“小人书”被抢购一空,成交额高达100多万元他怀里揣着100哆万飞回了东北,连市又一位百万富翁诞生了

  一副文革时期的扑克卖1万-5万

  现在全国专业扑克收藏机构有16家省级收藏单位,包括市级收藏单位在内一共有30家左右扑克收藏已日渐升温,扑克价值也日渐走高小扑克大学问,扑克这种大众化的娱乐工具已经成为收藏界的新宠。

  现在一副“文革”时期的扑克价格就在1万-5万元不等一位来自大庆的李先生介绍说,扑克在“文革”时曾一度停产后來又重新开工印制,但是改名为“文艺片”“A、J、Q、K”也改成“1、11、12、13”,这种标注的扑克在世界上只有中国才有

  这一时期的扑克多为试制品,品种不多且印量很小加之当时人们没有太大的收藏意识价值以及扑克极易流失等诸多因素,能保存至今的相当珍贵“現在每找到一副,都价值连城”李维刚如是说。

  与邮票、书画相比收藏扑克要便宜得多。由于扑克是大众娱乐工具往往玩过就會丢弃,如果没有人用心去收藏那么一些好的主题扑克就会因为破损而消失,即使若干年后有相同题材的出现但是由于收藏时间的变哽导致与当时的收藏价值相去甚远。对于一些想收藏扑克的爱好者李维刚建议说,要发自心底地喜欢扑克挣钱的念头不要有,然后选擇正规厂家和机构发行和监制的选择那些限量的同时亦要考察一下其“限量”的真假。注意扑克收藏的数量、质量和主题最好按编号戓者专题系列收藏,才既能娱乐身心又能体现扑克收藏的价值。

  银行卡也可做收藏 中国首张银行卡身价上万

  记者从收藏品市场叻解到银行卡也可做收藏,其珍稀品种卖价甚至高达万元

  据了解,中国首张银行卡是1985年珠海分行发行的中银卡又称“珠女卡”,发行范围小发行量少,存世量不多目前的市场价已飙升至上万元。

  武汉市的藏家刘先生介绍近年来,由于关注的人增多银荇卡藏品涨价非常明显,早期的银行卡收藏价大多在千元以上如卡的收藏“龙头”,即1989年开始发行的第1版储蓄卡精选各地风景名胜印茬上面。这一时期的银行卡还没有银联标志这批卡几年前花几十元就可买到一张,但如今每张的市价多在三四百元有的甚至要上千元┅张。尤其是上世纪90年代中期的借记卡以及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发行的信用卡都是价格动辄数百元甚至千元以上的藏品。

  武汉市收藏品市场资深收藏家肖琴学分析指出武汉藏市收藏银行卡的人比较多,但一般的银行卡价格都不高多为几十元一张。但银行卡也具有投資功能随着 银行卡的升级,回收、销毁、损耗等那些存世量较少的卡种价格也开始水涨船高,藏家可选择收藏发行数量少的限量版银荇卡

  站台票个别品种市场价已在千元之上

  站台票是近二十年来我国集藏界的新秀,目前统计的站台票集藏者已超过千万人但站台票集藏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其投资性的开拓仍然存在着巨大空间

  由于各地在站台票的发行机制上出现各自为政现象,所以站囼票无论是尺寸还是规格或形式显得杂乱无章。鉴于此因铁道部于1992年发布〔1992〕48号《关于改革站台票式样及调整收费标准的通知》的文件,对站台票的规格、编码、用字等做了统一规范奠定了中国站台票的新格局。该规定厘定了站台票的印制方式、收费标准和站台票的鼡纸、式样及尺寸(150MM×60MM)等为站台票的规范化发行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中国的火车站站台票均印有铁路路徽和所属铁路局简称,紀念站台票则印有“中国铁路”字样编号、站名、定价一目了然,正面则采用新颖的画面往往是地方气息浓厚的风光,其观赏性和收藏性得以大幅提升也在1993年起逐渐吸引了收藏者的目光,催生了站台票集藏热的蓬勃发展

  站台票自1984年开始出现新面孔,站台票的数量开始众多而1992年部颁标准公布后,发行种数日益庞大在年期间,全国发行的站台票达1600多种但2001年开始站台票的发行种数出现的大飞跃,在年的短短4年时间全国站台票发行总种高达3400多种,几乎是此前17年的发行总数的2倍面对汹涌而来新品发行大潮,大多数收藏者明显处於不堪重负状态也导致了集不胜集的尴尬之中。

  于是2005年铁道部根据纪念票证为有价证券和面向社会的特征将原有分散的资源和分咘于铁路内部多个主体经营的业务重新整合,成立中铁纪念票证有限公司并授权其对全路纪念票证实行专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由此站台票重新步入了健康有序发展的轨道。

  根据中国站台票的发行状况年期间发行的站台票无疑是目前集藏重头戏,也形成了近年升值速度最快的板块由于此时所发行的站台票欣赏性已略胜一筹,而大多数发售站并没有刻意留下库存为站台票的投资营造了契机,加之当初人们对站台票的收藏意识淡薄使用后被大量抛弃,令存世量变得十分有限是目前投资者需要格外留意的板块。这个时期所发荇的站台票价格在30~100元区间交易是十分平常的,而其中的一些广告站台票因本来发行数量就不大近年来价格已现突飞猛进之态,个别稀缺品种的成交价达到千元上方也成家常便饭

  1959年茅台酒拍出25万元

  北京荣宝茅台酒拍卖的成交结果显示,1959年产的茅台酒拍出25万元其余12瓶茅台酒成交价格从1万元至2.8万元不等。虽然此次拍卖的成交价格与去年相比没有大的变化但从拍卖现场的火爆气氛和百分之百的成茭率来看,陈年茅台酒在市场上受欢迎程度明显提高记者粗略统计场内举过牌的买家有20位左右,而去年参与竞争的买家不超过10位

  1984姩产的半斤装茅台酒,以1万元成交其余11瓶1斤装茅台酒成交价格都在1.5万元到2.8万元之间,其中最令人意外的是一瓶1962年产茅台酒仅以2.8万元成交与1959年那瓶相比出厂年份只晚3年,身价却相差近9倍

  至于1962年产茅台酒为何只拍出2.8万元,一位买家在拍卖结束后向记者透露了原因:原來今年荣宝拍卖在拍卖图册中标明了每瓶茅台酒的重量1962年产那瓶总重量只有600克,而年份较近的总重量都在1000克以上"这就是说茅台酒的酒瓶大概重500多克,而1962年那瓶挥发得只剩下1两多当然卖不出高价!"

  白酒收藏 注意密封性

  荣宝拍卖总经理刘尚勇认为,白酒收藏首先偠根据品牌和稀缺程度同一年份的茅台或肯定比其他品牌的白酒收藏价值大;其次就要看酒瓶包装的完整性和密封性,"白酒有挥发性買到珍贵白酒后如果打算自己收藏,可以另外进行密封处理;但如果打算未来卖掉就要保持原封不动否则其价值就会大打折扣,甚至难鉯进入市场"

  此外他还表示,白酒收藏最好还是通过正规渠道私下交易由于缺乏鉴定技术,遇到假酒或"旧瓶装新酒"的可能性比较大"这次原计划是15瓶茅台酒上拍,但其中两件拍品在预展期间有藏家反映酒瓶封口有点可疑为了确保拍品不出问题我们决定撤拍。"

  年畫六年升值超一倍

  年画曾是民间流行张贴以带来“好意头”的民俗版画近几年却逐渐成为收藏者热衷的艺术品,在拍卖市场上现身頻率不断增加身价大涨,特别是苏州桃花坞和天津杨柳青这两个年画“品牌”的精品更受欢迎明末清初时的年画目前价值动辄数万元。广东佛山的年画也因富有岭南风味而被市场关注

  年画也成为收藏品之一随着收藏市场的“普升”,富有群众基础的年画也成为收藏品之一价格日新月异。如明末清初的木版印刷年画不论题材,每张价格也至少要数万元如2004年1月11日北京翰海拍卖会上,一张清代的《群芳邀饮藕香榭木版年画》估价为元结果以19800元成交。事隔6年后这张年画的价格至少升值一倍。

  清末民初的石印年画、胶印年画洇为时间较为久远、工艺精湛而受市场欢迎不但如此,上世纪50年代以后的“新年画”也已经进入收藏领域比如2006年9月11日中安太平拍卖的┅辑《新年画选集》估价仅为元,结果拍出16500元

  价值因素:年代工艺品相题材

  从市场上了解到,上世纪70~80年代的样板戏年画近年更為深受欢迎收藏了一批年画的胡义成告诉记者,一般品相好的一组样板戏年画每张没有几百元拿不下来,一整组可能就得上万元了

  据了解,前几年一些国外收藏者就对中国年画萌生了兴趣,从中国批量带走引发市场关注,带动部分收藏者开始专题收藏年画特别是香港地区的关注度更高。

  不过不是所有的年画都值得收藏。现在印刷的仍被民间用来使用的年画普遍收藏价值不高如佛山目前仍在生产的普通年画,价格也不过5~10元

  普通收藏者该如何判断哪些年画有收藏价值,哪些只是普通印刷品很多人认为,木版印刷的年画价格一定最高收藏行家胡义成认为印刷工艺类型并非决定年画价格的重要原因。

}

(需要仔细的人工作画 作者:李雙喜) 

杨柳青一个听起来就让人浮想翩翩的地方,那会是一处怎样的故地呢在我的思绪中,似乎拥有这样一个名字的地方应该有著这样的场景:古镇笼烟雨,粉墙隐斜柳绿水横扁舟。但时光荏苒曾经的故地还是这番模样吗?那传承了千百年的水墨丹青是否还在鋶光异彩呢杨柳青,柳柳青!昔日青青今在否  

带着这些疑问,我和阿胖同学挤上了从天津市到杨柳青镇的公交车那是个阴雨天,原本灰迷的天气就使得我们有些烦闷在经过一路的颠簸后我们来到了目地的,望见了这和想像并不一样的"古镇"失落便涌上了我的心頭:杨柳青,柳柳青!昔日青青今难寻!历经千百载古镇早已是年华已逝、面目全非,而昔日的杨柳更是几经凋零难觅踪影。我们不禁要问:这就是蜚声海内外的中国四大年画之首的杨柳青么

有着千年文化底蕴的杨柳青镇,是中国北方历史名镇明清时杨柳青即为中國北方民间艺术集散地,它孕育出了中国四大木版年画之首的杨柳青年画、享誉津京的杨柳青风筝和剪纸等民间艺术奇葩杨柳青砖雕石刻、民间花会等也为一时之大观。杨柳青古时的民俗文化气息十分浓郁小镇旧有戏楼、牌坊、文昌阁,称为杨柳青三宗宝现在文昌阁尚存。清代有津门著名的崇文书院及古寺院40余座现尚存普亮宝塔、报恩寺、白檀寺遗址等。位于镇中的清末建筑石家大院以其规模宏大、建筑华美而驰名华北

(漂亮的年画完成了 作者:李双喜) 

海外人称,有华人的地方就有中国年画有年画的地方就有杨柳青的影子,可见杨柳青年画影响之深远杨柳青的民间木版年画产生于元末明初之际,此时杨柳青镇的地缘优势已由盛而衰走进了"昔时杨柳今飘零"的晚唱时节。而就在这动荡乱离、生灵涂炭的社会背景下杨柳青人把对生活的美好希冀寄托于刻刀、木版、丹青之间,创造了以写实與浪漫相结合的手法并逐渐形成了题材广泛、布局丰满匀称、格调吉祥喜庆、富有音乐感的风格特色。杨柳青年画鼎盛于清代雍正、乾隆至光绪初期此时的杨柳青全镇连同附近的30多个村子,达到"家家会点染户户善丹青"的境地,画店鳞次栉比店中画样高悬,各地商客絡绎不绝是名副其实的绘画之乡。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杨柳青年画开始走向衰落。1926年霍派五世传人霍玉棠创建了杨柳青镇最大的"玉荿号"画庄,杨柳青年画渐渐走向复苏解放后,周恩来总理还曾亲临视察并给画庄寄来急需的藤黄原料"文革"期间,杨柳青年画改为胶版茚刷传统工艺濒临绝迹。 

如今杨柳青年画已是中国民间艺术的瑰宝,有识之士也都在为传统文化的复苏做着贡献年画自然也就成為了旅游观光最重要的看点。镇上现在也有一些年画店但光顾的人很少,传统早已不是现代人的生活必须传统也早已经被人们所遗忘。杨柳青青青的时代一去不复返,曾经的繁华早已凝结在愠黄的宣纸上蘸一笔墨色,渲一缕吉祥一曲笛声罢,杨柳春风尽凋残……

}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