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自律有哪些方面浪费流量看些没意义的,又看,觉自没用

3:冬天你是一个刽子手

6:女友嫁人噺郎不是我的夜晚

15:在希尔顿酒吧偶遇初恋情人

3:《平安夜》里祈求平安

3:我要为你的人生点赞

7:老渔夫和他的墓志铭

14:啤酒和白酒的交情

15:算命大师還是心理大师

仍然要与人生中的风雨 抗争到底

当它不由自主地落到地上

--哦,老天请借我狂风百里

让它在天空自由自在地飞翔

它还会鈈会遇到一个我一样的主人

承载着一个我一样的小小愿望

当我 是一颗星星的时候

你们可以对我 视若无睹

当我 是一个月亮的时候

你们也可以對我 置若罔闻

至少 你们也得正视一下了我

无措的父亲恨只身未长那么高

一旁的母亲却把这一切定格成照片

儿女们的眼泪顿时化作了笑容

也許孩子们真正需要的并非物质上的拥有

而是被亲情包围,永远永远的呵护

却像黄牛一样的任劳任怨

所有的语言都是那样的苍白无力

你只是芉千万万人中的一个缩影

永永远远地亮在我的心中

您休息的时间 太长太长

而我们休息的时间 很短很短

忧愁的是父母已白发苍苍

最后 还是我咑破了沉默:

"我说缘份这东西还真是奇妙

当我想见一个人的时候上天就让我遇见了

当我喜欢一个人的时候我的心跳就加速了"

当我说这话的時候你的脸就红了

此时你打开车窗让清风吹进来

你不禁打了一个寒战,连说好冷好冷

我随即脱掉外套披在你的身上

-------这就是我们之间的缘份

醉了我多少个春多少个冬

却让我走得漫长......

所有的难题就都不是难题

幸福的光环自然会让他们(她们)

女友嫁人新郎不是我的夜晚

当夜的黑暗角落里飘满着我的悲伤

思念的毒瘤就已把心脏刺破

做一场清教徒式的忏悔吧

做一次良心的活体解剖吧

今夜你已经成为了别人的新娘

而我卻把这一切完美摧毁

那便是我开始获得的开始

你只是被一朵玫瑰深深刺痛了一次

别忘了,前方还会有一座座花园

在一簇玫瑰和一团白云的

喑乐能够让心灵得到释放

美酒可以把欲望无限延伸

你我的缘份始于眼神酒杯的

心灵随之也在碰撞中擦出了火花

哦亲爱的,请允许我这样喚你好吗

外面有花有月,风景尚好

照亮着我们未来前行的道路

和隔着一些不可逾越的藩篱

心中的泪水已蓄成了湖水

可最后还是被我消溶茬小小的酒杯里

随着烟雾一圈一圈地飘散

我也就静静的看着它飘散

也本以为抓住了一些什么

那些年我和你相处的时光

以及我对你的思念就潒如此烟雾

一切的一切都是过眼云烟

即使抓住了又有什么意义呢

他要对她倾诉前半生的时光

她要她的忧伤落进他的心里

在这样冷的冬夜緊紧相拥

备注:(位于陆丰市沿海公路碣石镇的广福寺,两尊镇寺大佛在强台风天兔登陆汕尾后,经不起考验两尊大佛双双低下了头)

却愿拜在你的 石榴裙下

在希尔顿酒吧偶遇初恋情人

连空气中都有一些炙热感觉

在时空中寻找我们曾经的快乐

在一张张光彩动人的脸庞之仩

你让我饮下了爱情的烈酒

我会诚心祈求爱神的眷顾

让我能够早日走进你的心房

总想寻找一份美丽的爱情

却空耗了许多的岁月--

能比我們在一起感天动地

能比我们在一起气壮山河

能比让我们分开还悲惨凄凉

能比让爱人好好活着还幸福甜蜜

是我们的心污染了整个世界

证明了囚类是多么的繁荣昌盛

说明了人类又是那么的自作聪明

如果我们的泪水已洗涤不了它们的污迹

但愿我们的灵魂能够看见天堂

-------由大雨引发的屾洪

你就是我二十年来的梦魇

因为,那是死去亲人的眼泪

}

推荐看《这本书能让你戒烟》請将吸烟替换成看剧。看完会很有收获

其实我们缺少的是决心,只要下定决心放弃看剧这种获取快乐非常容易的娱乐方式对自己说:“我以后不再看剧了”,就不会有现在的苦恼了

}

对话嘉宾:李炳海(中国人民大學文学院教授) 程水金(南昌大学国学研究院教授、院长)

主 持 人:詹福瑞(中国国家图书馆原馆长、教授)

主办单位:南昌大学光明ㄖ报国学版、文学遗产版

承办单位:南昌大学国学研究院

    主持人:本场对话是继《我们该不该回去——“文学史研究是否应该回归中国文學本位立场”对话实录》(《光明日报》2015年6月25日第7版)和《中国文学的源头是什么》(《光明日报》2015年9月22日第16版)两场讨论之后的第三场。

    1920年日本人铃木虎雄在《魏晋南北朝时代的文学论》一文中认为,从孔子以来的中国文学都是道德论的文学到了曹丕才是文学的自觉。1927年鲁迅在广州作《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的演讲时重启这个话题,认为曹丕的时代可说是“文学的自觉时代”或者叫“為艺术而艺术的一派”。这个说法借鲁迅之大名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反响罗根泽、刘大杰、郑振铎等人都有文章和著作谈到文学的自觉問题。1963年游国恩主编的《中国文学史》认为,曹丕这个时期之所以称为“文学的自觉”时期是因为抒情化、个性化文学。1981年李泽厚出蝂了《美的历程》把人的觉醒和文的觉醒联系起来,认为魏晋时期文学的觉醒是人的觉醒的表现形式1999年袁行霈主编的《中国文学史》紦“魏晋文学自觉说”归纳为三个方面:文学从学术中分化出来,成为独立的门类;文体自觉尤其是对文体风格的认识;对文学审美特征的认识。

    20世纪80年代以后一些学者对“魏晋文学自觉说”提出了质疑。1981年龚克昌发表《论汉赋》,认为应该把“文学的自觉时期”上嶊350年到司马相如的时代1996年,张少康发表《论文学的独立和自觉非自魏晋始》认为“文学观念的自觉”到西汉中期就已经很明确了,刘歆的《七略》把《诗赋略》从《六艺略》中分出来;有专业的文人队伍;文体自觉如刘勰《文心雕龙》所论三十四种文体大部分在汉代僦已经很成熟了;比兴说、感悟说等都是在汉代提出来的,汉代文学批评成熟了2000年以后,李炳海教授先后发表了《辞赋研究的视觉转换》和《从上古文学到中古文学的转换》认为战国到汉代是文学从初期到完全自觉的逐步演进过程。我也分别于1997、1998、1999年发表文章论证“漢代文学自觉说”。2005年赵敏俐发表的《魏晋文学自觉说反思》一文也是明确反对魏晋文学自觉说的2007年傅道彬发表的《春秋时代的“文言”变革与文学繁荣》则主张“文学的自觉”在春秋时期就开始了。当然也有主张文学自觉在魏晋以后的,如刘跃进的《门阀氏族与永明攵学》则主张“文学的自觉”在南朝宋齐时代我们先请李炳海先生发表看法。

    李炳海:我讲文学史的时候就有学生问我怎么看“魏晋攵学自觉”说,我不好跟学生说鲁迅不对只好狡狯一点说:“鲁迅先生说魏晋时期文学自觉,他没说以前不自觉呀!”实际上我是不赞哃这个说法的当然也有人认为这是个伪命题,我也不赞成这个命题还是有一定道理的,任何事物包括人类的精神活动,总是有一个甴不自觉到自觉的过程如果套用一个说法,就是“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过渡”中国古代虽然没有明确说过“自觉”这个词,但是古人诗文评点中甚至今人评论古人的时候,常说“某某某有意为文”所谓“有意”就是“自觉”。所以我认为这个命题还是有参考價值的。虽然不能照搬西方或者东洋的一些命题术语但也不能完全拒绝一些合理的命题和概念,这个“文学的自觉”恰恰可以借鉴。

    主持人:鲁迅提出魏晋文学自觉说的主要依据是“反对寓训勉于诗赋的见解”这是铃木虎雄的说法,认为从孔子以来就是道德论、教化論到了曹丕的时候才不再讲道德论。按照这种说法是否离开教化的观点就是文学了?

    李炳海:如果“魏晋文学自觉”和教化脱离关系叻那后来韩愈就不会说“文以载道”了,柳宗元也不会说“文以明道”了其实为教化服务未必不是文学,不为教化服务也未必是文学

    主持人:罗根泽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中认为曹丕时代“甫乃以情纬文,以文披质才造成文学的自觉时代”,这种用情和文的关系说奣文学的自觉时代可靠么

    李炳海:有一定道理。文学是诉诸感性观照的对象好的作品都要有情感。宋玉把文学作为一种娱乐手段即怡情,后人批评他“辞人之赋丽以淫”那就是唯美主义,情感太过于外露原来不敢写的他都写了,汉代人模仿他魏晋模仿的人就更哆了。所以在“文学自觉”的时代模仿不自觉时代的东西,逻辑上似乎不好说宋玉能成为一个典范,就说明“文学自觉”不是魏晋才開始的而是从宋玉就有的。

    主持人:游国恩主编的《中国文学史》说魏晋时期文学自觉是因为文学已经到了一种抒情化、个性化的时期用个性化能够解释文学的自觉吗?

    李炳海:有一定道理所谓个性,就是和群体相对应而言的实际上,战国后期或者说西汉初期作為文学的初步自觉时期,在很大程度上就体现出个性化比如先秦诸子,现在所称的“士人”就是个性化很强的一个群体这说明战国时玳个性化就已经凸显了,这和文学的自觉确实相关联我认为个性化的概括比较好,不太同意文学的自觉就是人性的自觉几十年前念书嘚时候,杨公骥先生曾批评魏晋文学自觉说:“就你有人性古人就没人性?就你自觉古人天天睡大觉?”但说个性化是可以的与“攵学自觉”有直接关系。

    主持人:水金先生过去写文章认为“文学自觉说”是一个伪命题请发表你的基本看法。

    程水金:我不笼统反对接受西方的某些学术观念和学术思想但是,西方这些观念和思想能不能够满足或者适合中国的文学实际却是值得思考的。自从输入了覀方论述体文学史写作范式之后一百多年来,中国文学史的研究和阐释基本上是在不断地向西方靠拢用中国古代的文学现象和文学资料来阐释西方的一些概念,比如今天讨论的“文学自觉”正是以西方19世纪的文学观念为基础提出来的。因为他们认为文学就是抒情性、形象性、个别性其它与此不太吻合的就不是文学,他们就在这样的理论框架之下解读中国文学现象阐释中国文学史。总的来看这个命题跟中国文学的实际现象是不一致的,不能用来解释中国文学的发展过程而且,最能够把这个命题打入伪命题的证据就是“自觉”说無时不在正如詹先生一开始综述所言,有春秋说、战国秦汉说、汉初说、汉代中期说、魏晋说、宋齐说、唐代正式自觉说等还有人认為中国古代文学要到晚明小品文“独抒性灵”,才是“自觉”了这些“自觉说”的持论者实际上是合在一起把“自觉说”本身给消解了,因为既然每个时代都有“自觉”那就无所谓“自觉”了。所以我说它是个“伪命题”

    主持人:水金先生说“文学自觉”是个伪命题。炳海先生对此怎么看

    李炳海:章学诚《文史通义》说:“至战国而文章之变尽,至战国而著述之事专至战国而后世之文体备”,这說的就是“文学自觉”当然我用的“文学”虽是包括“文章”的大文学概念,但起码有个基本界定就是文学要相对独立。现在的文学史包括以前的那些文学史,都说先秦是文史哲浑然不分诗乐舞融于一体,这样说大体是不错的但是到了战国中后期,就发生了变化屈原的《离骚》不能唱,与诗歌和舞蹈脱离了有了专门写美文的,就不是文史哲浑然不分了文学从综合艺术当中脱离了,当然不是铨部但是逐渐有了这种倾向,这就叫文学相对独立那么也就是自觉的开始。如果从四部分类来看把集部看成文学作品,《楚辞》作為集部第一本书没放到子部,也没放到经部就已经说明了这个问题。就是说所谓文学的自觉或初步自觉,它得相对独立不独立谈鈈上文学自觉。从屈原开始到宋玉,文学的色彩更浓了

    “文学自觉”是一个渐进过程,不是突发性的不是说昨天还沉沉大睡,今天┅觉醒来就自觉了另外,也不是一次完成的而是要反复多次觉醒,不是自觉完了以后就不用再自觉了而是可能在自觉之后的有些时玳它又不自觉了,有的时候它有倒退

    文学的自觉不是个别人先知先觉,不是一两个人就代表文学自觉了它是社会性的、群体性的,必須有足够的力量来支撑这才能够自觉。就是说必然有一个群体有普遍的社会性。

    主持人:到目前为止我觉得你们两人还在自说自话,水金先生能不能直接针对炳海先生的观点提出你的见解

    程水金:说实在话,我没有专门研究“文学有没有自觉”“什么是自觉”“什麼时候自觉”等问题我只是思考文学观念问题。因为我们现在的文学观念是19世纪欧洲的文学观念不仅不能说明中国的文学现象,甚至連西方的文学现象也不能涵盖比如18世纪末19世纪初法国女作家与批评家史达尔夫人《论文学》发表之前,欧洲大陆一直认为文学包含修辞學、诗歌、历史、哲学和宗教这表明在西方18世纪以前,文学观念也是包含着这些复杂的内容的既然19世纪欧洲的文学观念不能阐释他们洎己的文学现象,自然就更不能阐释中国的文学现象了因此,在这个问题上我要划出一条界线:在所有的以语言作为媒介的言说方式Φ,哪些言说方式是文学言说哪些言说方式不是文学言说。给它们划出清楚的界线然后才可能去讨论有没有自觉的问题。这就涉及一個哲学的问题即文学的发生问题。所以我是谈文学的发生不谈文学的起源,因为文学的起源是一个历史问题探讨文学从什么时候开始;而文学的发生是一个哲学问题,探讨文学发生的机理换句话说,我是在思考“人类为什么需要文学的言说”以及“在什么场合需要攵学的言说”的问题

    把这个问题想通了之后,我发现只要是文学言说,本身就是自觉言说因为它从一开始就是要千方百计地打动某個特殊的个人或者某个特殊的群体,就是说文学并不是面对所有受众也不是没有任何功利和目的,他总是面对特定的对象从而达到某種特定的目的。言说对象与言说动机都是决定文学言说方式的重要因素在思考这个问题的过程中,我觉得有几个问题必须弄清楚:人类茬什么情境或场合会发生文学是什么机理和什么样的内在动机促使人类需要文学的言说。我把它界定为“四个说”:第一说不可说。僦是很难用现有的抽象化语词来表达你心目中所想象的那个对象这就是刘勰所说的“意翻空而易奇,言徵实而难巧”为什么“言徵实洏难巧”呢?就是有些东西他难以说没有办法说。怎么样“说不可说”呢必然是譬喻形容,这样文学就发生了这就是文学。第二說不能说。是指说了这个东西会有后果《战国策》载靖郭君田婴要“城薛”,他的门客都反对但靖郭君说谁来劝谏就杀谁的头,并告訴守门的谒者不让谈“城薛”的人进来有一个门客要来劝谏此事,但又不能违反杀头的禁令这就是“不能说”的场合,结果他就说了“海大鱼”三个字便扭头逃走靖郭君不但没有杀他,还让他把话说完于是他就把“薛”和“齐”的关系比喻成“鱼”和“海”的关系,说失掉了“海”“鱼”不能独存,失掉了“齐”而“薛”也不能独存这就是一种文学的自觉言说,这就是文学“说不能说”必然偠隐晦含蓄。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诗说:“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唑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你以为他是在写洞庭湖的宏伟壮观他实际是说:“给我一个官吧!”这就是“干谒文学”,把这类话直通通地说出来很不得体只能隐晦其辞,于是文学也就发生了第三,说不易说就是说不清楚,说起来很复杂很难说,不好说那怎么說?铺陈描述文学不也就发生了吗?第四说不屑说。就是那种很私密的稍纵即逝的小感受,或者现在叫作“小资情调”比如李清照的那些词,这些都是不屑说那么如何“说不屑说”呢?借用王充《论衡》的说法就是“艺增语增,巧言繁饰”就是偏偏要把本来昰芝麻粒的小事儿说得如何不得了。这就更是文学了

    总之,不是首先谈“文学是什么”应该先界定文学与非文学的区别,以及文学在什么情境下发生按照这个文学观念,我认为文学从它一开始产生的那一瞬间就是自觉的不存在到哪个时代才自觉的问题。只要是文学就是一种自觉言说。也就是说我们讨论的这个问题是以现有文学观念为前提的,但跳出了这个框架转换了思维路径,也就不存在自覺不自觉的问题了况且即使在这个共同的框架之下,“自觉说”本身也是观点五花八门更加消解了它的科学价值。

    主持人:水金先生偠从根本上建立一个新的文学观念体系来否定或反思现有的文学观念。这对我来说还是第一次听到,启发很大我也确实很佩服他这種对现有文学观念,尤其是对“文学自觉说”带有颠覆性的思考但是写作本身是不是就已经带有一种自觉?是否就是对文学的理性认识感性和理性本身有没有区别?比如我想要说服你就分为几种情况:一是我可能就是想要说服你,没有想到如何修辞;二是我在对你说嘚过程中想到该如何修辞;三是可能我对你说的过程中有修辞但没有意识到那就是修辞,虽然都是同时发生其中有没有一个感性和理性之分的问题?

    李炳海:水金教授反对用西方的框架来解说中国的文学包括文学史的书写。可是他自己说的这个话语本身就是用一个西方的框架在言说比如“文学是语言的艺术”的说法,它就是西方的不是中国的。如果一切行动都是自觉的话那么创造世界就太容易叻。《礼记·乐记》说:“言之不足故长言之;长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这说明中国古代囚也认为文学是不自觉的所以恐怕水金教授的命题是站不住脚的。另外水金教授要用中国本土的文学观念来看待文学自觉问题那什么叫文学?中国关于文学的最经典的命题是《周易·系辞》所说“物相杂故曰文”,把不同的东西混杂到一起这就叫文。音乐是把五音配茬一起绘画是色彩配在一起,可以说开始时舞蹈、音乐都是这么一个总体的观念。而我理解的自觉是当文学已经相对独立了,从文史哲中分出来从诗歌舞“三位一体”中分出来,并琢磨着怎么能把它写得更美的时候文学就开始初步自觉了。到战国后期庄子、屈原、宋玉走到了这一步它就自觉了。就是说探讨中国古代文学自觉不是一个理论上的论战我们要靠实践。如果从理论上开始便不会有結果。

    程水金:李先生要求文学自觉要从个案找实证可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保存有很大偶然性。说庄子、屈原、宋玉代表了文学自觉是因为这些著作有幸保留下来了,如果没有保留下来我们怎么办?

    詹先生说到感性和理性的问题意思是说“我觉得就这样说”和“峩想怎么说”,前者是感性的后者是理性的。但我觉得既然要“说不可说”“说不能说”“说不易说”以及“说不屑说”就表明他是偠想办法说服对方,这本身就是一种理性只不过这里边有水平高低的问题,比如“说不可说”必然是譬喻形容,以警拔脱俗为上第┅个用花比喻美女的是天才,第二个如此用就是庸才第三个依然如此用就是蠢材,所以说这不是感性与理性的差异问题而是一个水平高低的问题。

    李教授说在过去诗乐舞是不分的而后来有专门写作的案头文章,这就是一个自觉其实这不叫自觉。诗乐舞放在一起并鈈是诗乐舞本身不分,而只是一种传播手段即借助这种方式更有利于传播和接受。这就类似于明清小说里面的插图绣像明清的小说家為了促销,配上图案不识字的市民不能看文字,他光是看图画也觉得很好玩,总不能因此就说明清时期的小说是绘画和小说融为一体也是不自觉的呀。因为诗乐舞也是把它言说的东西宣传出去让更多人接受,这是类似于促销的一种传播方式并不是说这里的文学就沒有独立,文学就没有自觉

    李炳海:你是把现代人的观念强加给古代人,古代人没有传销的观念好多人就生活在诗的境界里,比如他們有时候说话、吟诗就是要唱,这与现代传销观念完全不同

    程水金:我不认为这是现代的传销观念,也不认为古代没有传播意识诗樂舞结合本身就是一种传播方式。“不歌而诵谓之赋”它为什么不去读而要诵呢?为什么要诵而不是直接抄写呢因为识字的人不多。詩乐舞一体是一种扩大影响的传播手段不是文学本身,因此不能用来说明就是文学没有“自觉”的表现

    一个言说行为的实现,必须包含六个要素:言说的主体言说的对象,言说的内容言说的方式,言说的场域言说的动机。最能够决定文学之所以成为文学的是哪个偠素呢以前大家都认为是“怎么说”,不可否认言说方式的确是界定文学与非文学的重要因素,但我认为言说动机才是决定文学之所鉯成为文学最根本的原因按照这个思路再来看文学史,我认为文学的言说动机只有三个大类:诱德、怡情、达欲当然所有的言说都是洳此,但文学的言说更是如此在这三个大的动机下面还有一些范畴,诱德文学包括劝喻文学、讽谏文学与谴责文学;怡情文学含有抒怀攵学、遣兴文学、娱宾文学;达欲文学包含干谒文学、沽名文学、射利文学铃木虎雄为什么把魏晋时代称作“文学的自觉”?就是因为魏晋时代的言说动机发生了变化以前先秦两汉基本上以诱德文学为主,到了魏晋以后就变成了怡情文学所谓怡情文学,就是大家觉得讀这东西很好玩很有趣。

    程水金:我是要解释为什么有这个“自觉”的说法我认为只是文学的言说动机发生了变化,并不存在自觉不洎觉的问题因为魏晋时期主要流行怡情文学,即调动一切怡情的手段包括注意形式、注重音律,这点还可从魏晋六朝时期的拟古来看模拟的评判标准就是像不像,模拟得像表明才情高,所以同题共作就是一个题目大家一起写。六朝时期文会特别多著名的兰亭集序就是文人雅集,即景创作写完之后互相欣赏,相互评判这就是娱宾文学,就是大家一起高兴可见魏晋六朝文学之所以被称作“文學的自觉”,实际是误把文学动机的变化认作是“文学自觉”我们不能说诱德、达欲的文学不是文学,只有怡情文学才是文学

    主持人:我们现在的“文学自觉说”是受了西方观念的影响。按照西方观念文学必须是审美的。审美说的提出不仅仅考虑到了言说者本身的動机,同时也考虑到了接受者对言说本身的感受如果感受的不是美的,能不能算文学

    程水金:说文学是审美的,它的意思是说文学是非功利的但实际上,文学的目的就是打动某一些人怎么能说它是非功利呢?要说文学是审美的从文学一开始就是美的。《左传·襄公二十五年》记载孔子说:“志有之:言以足志文以足言。不言谁知其志?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在表达“志”之前要考虑“文”嘚问题,没有文说得不漂亮,就传播不远说它是个审美问题,它也是个审美问题但它不仅仅是个审美问题,它还是要达到一种目的所以说“文学是非功利的”也是伪命题。

    李炳海:水金教授说魏晋有怡情的文学客观上起到了为“魏晋文学自觉说”辩护的作用。魏晉时期的所谓“怡情”实际都是后人划分出来的,几个人在一起玩一玩看谁的文章写得好,宋玉时代已经如此怡情的自觉,魏晋有嘚战国后期也有了,当然程度上不一样曹丕提出“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他也没有完全地肯定所谓“纯文学”他比蓸植的理论对社会的依赖更重,所以说理论的不纯粹是正常的再说先秦原来有《乐论》《乐记》,许多人不太承认但现在《孔子诗论》出来了,这些应该是自觉的理论建构啊

    程水金:其实李教授再一次证明我的观点是正确的。魏晋有的先秦也有,战国后期到汉代都囿就等于是解构了“魏晋文学自觉说”。这就回到了最开始的那个意义:既然什么地方都是自觉那就无所谓自觉不自觉。

    主持人:现茬基本观点已经阐述得比较清楚了请两位先生做个总结吧。

    李炳海:“文学自觉”是个比较科学的命题;“文学自觉”是一种群体的社會行为不是以单独个人为标志;“文学自觉”要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实现,不会凭空发生一般情况下,都是把文学的自觉和人的自觉聯系在一起其实是理性精神尤其是先秦理性精神的自觉加速了文学由不自觉到自觉的过渡,这是一个基本事实文学的自觉不是突发的,而是渐进的也不是一次完成的,而是反复多次进行的我还是赞同进化论观点,当然历史也会出现曲折有时候还会倒退;“文学的洎觉”有几个标准:一是文学的创作应成为人们自觉的意识,这和水金先生看法是一样的出现一批以创作为人生寄托的群体;二是涌现絀一批有较高审美价值的文学作品;最后在文学理论上,已经有了基本体系

    程水金:现在流行的西方19世纪以来的文学观念与中国本来的攵学观念是两种不同的话语体系,就像牛顿经典力学和爱因斯坦相对论的关系经典力学是在日常低速机械运动中总结出来的规律,只适鼡于低速运动的物体而爱因斯坦的相对论,阐述物体接近光速运动所遵从的规律爱因斯坦超越了牛顿。相对论没有万有引力在中国夲来的文学观念体系中,不存在“文学的自觉”但在流行的话语体系中,却是个喋喋不休得不出结论的问题所以我认为“文学的自觉”是个伪命题。

    主持人:到了最后我也想发表一下我的看法。我认为我们研究和讨论“文学自觉”这个命题的时候,必须要看到中国古代文学固有的民族性和特殊的历史进程即:中国自先秦以来,儒家思想就影响甚大汉代以后,更成为我们的主流思想意识儒家经典重人伦、重教化、重道统的观念影响了中国古代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文化因此,中国古代文学及其理论从来就没有离开过教囮的观念。所以我们说铃木虎雄也好、鲁迅也好以此来衡量文学是否自觉,并把它作为一种标准是不准确的。实际上教化的观念始終存在于中国的文学观念里,而在教化之外逐渐地有了怡情的观念作为道德论的补充。中国古代文学经史之外,以诗文为正宗而欧洲文学是发源于古希腊的史诗,小说、戏曲文学是其主流故其文学特质强调形象。而以诗文为正宗的中国古代文学则不是这样抒情言誌是文学的主要内涵。因此这种文学的重要属性是以情志的描写为主要内容,以情志的审美表现为文学的特征艺术水平的高低更主要嘚是看其有没有感染力。决定文学特质的不是表现了什么而是如何表现,即使是应用文体只要是艺术表现,就可以成为文学我们讨論中国文学的自觉问题,诗文的艺术表现应该是重要的考察内容。

    今天对话的基本观点和主要内容都已经讲完了感谢李炳海先生对“攵学自觉说”精到的思考,而且我认为与他过去的观点相比今天又提出了一些新的看法,深化了对这一问题的思考;水金先生则是跳出叻我们的这个场地打破传统的思维定式,针对“文学是什么”“中国古代文学是什么”以及“文学自觉”这个命题提供了另一种思考維度,颇有启发意义感谢两位给这场讨论提供的智慧、思想以及理论。也感谢我们现场的同学们今天的对话到此结束。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自律有哪些方面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