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考试高中语文言文教学目标怎么写文言文写成诗歌给分吗

  第一章 汉语言基础知识

  1.熟练掌握现代汉语中词汇、语法、病句、标点符号、修辞等相关知识

  2.熟练掌握古代汉语中通假字、词类活用、修辞、特殊句式等相關知识。

  五、常见文言虚词的语法功能和意义

  从词类的角度对常见的文言虚词进行划分,可分为代词、介词、副词、连词、助詞五大类下文将对这五类虚词进行归类整理,重点分析每类文言虚词的语法作用

  1.疑问代词,如“谁、孰、何、胡、奚、曷、安、惡、焉”等

  如:“吾与徐公孰美?”译为“哪一个”;“许子何不为陶冶?”译为“什么”“为什么”;“且焉置土石?”“沛公安在?”等。

  2.指示代词如“之、兹、其、此、是、斯”等。

  “焉、诸”属于特殊的指示代词

  “焉”相当于“于此(之)”,常作补语如“过而能改,善莫大焉”一部分“焉”在句末虚化成语气词,表提示如“我二十五年矣,又如是而嫁则就木焉。”

  “诸”是代詞“之”和介词“于”或语气词“乎”的合音形式相当于“之于”的“诸”用在叙述句里,如“投诸渤海之尾”;相当于“之乎”的“诸”用在疑问句里如“不识有诸?”

  (1)第一人称代词,有“我、吾、余、予、朕”

  (2)第二人称代词,有“女(汝)、尔、若、乃”

  (3)苐三人称代词,“彼”出现率不高一般作主语,个别用作宾语仍有指示性,有轻蔑意味“之、其”出现率很高,“之”只作宾语“其”只作定语。

  (4)第一、二人称代词后加“辈、属、曹”表复数。如“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这是古代汉语特有的一类代詞它们只能作主语。

  (1)“或”:表肯定意思是“有的人”“某人”“有的(东西)”。如“宋人或得玉”句中连续出现几个“或”,構成排比如“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或”指“有的人”,不能表示选择

  (2)“莫”:表广泛的否定。指人如“保民洏王,莫之能御”;指人又指物如“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副词是一种只能充当状语的虚词,只能表示动作行为、性质状态的时間、程度、范围、肯定、否定或情态、证据它一般用于修饰动词性词语或形容词性词语,在判断句中修饰名词性词语

  (1)表动作行为發生在过去的时间,有“向、乡、既、业、尝、曾”等

  (2)表示动作行为正在进行或正在实现的时间,有“方、正、适、会”等。

  (3)表示动作行为将要进行的时间有“行、将、且、垂”等。

  (4)表示动作行为的久暂有“俄、暂、姑、常、雅、素”等。

  (1)表示总括:包括大部分或很少例外的副词有“皆、尽、毕、悉、举、咸、具、凡、都、共、率”等。意思相当于“大都、大致”

  (2)表示范圍小或有限制或有例外的副词。有“但、特、只、直、止、第、独、徒、仅、唯”等它们都有“只、仅仅”的意思。

  表示程度高的有“最、至、极、绝”,表示极致的高度表示程度不深、轻微的副词,有“少、稍、微、略、颇”等都是“稍微、略微”的意思。表示程度在原有基础上的加深加重有“加、更、愈、益、弥、兹(滋)”等,相当于“更、越、更加”

  情态副词用于表示动作行为进荇的方式、动作行为发生或进行的速度以及动作行为进行的频率。

  表示确认的语气如“乃、即”相当于“就是”;表示委婉的态度、商榷或议论语气,有“其、盖、殆”相当于“大概(是)、恐怕(是)”;表示出自意外的惊异语气,常用的如“曾”与否定副词“不”连用相當于“竟然”。如“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表示祈使语气的,如“其”用在祈使句中有希望、请求、劝勉的意思,可译为“希望、还昰”等;表示反诘的语气常用的有“岂、其、庸、巨(讵)、宁”等,意思相当于“难道、哪里、怎么”有时不能译出。

  6..否定副词如:“不、弗、母、勿、非”等。

  7.指代性的副词有“相”和“见”。

  表敬副词:“请、敬、谨、幸、惠、辱、猥、垂、蒙”等

  表谦副词:“敢、窃、忝、猥、伏”等。

  应注意动词“请”和表敬副词“请”的用法作动词时表示“请求对方做”;作副词时表礻“请允许我做”。如:“请京使居之”“欲与大叔,臣请事之”前句是动词,后句是表敬副词

  1..于(於、乎)

  (1)引进动作行为的時间、处所或动作行为所涉及的范围,译为“在、从、到”或“在……中”“在……方面”等

  (2)引进动作行为涉及的对象,组成介宾結构作补语或状语,可译为“向、跟、给、对、对于”等

  (3)引进比较的对象,组成介宾结构在形容词和表心理活动的动词后面作補语,译作“比”

  (4)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组成介宾结构作动词的补语译作“被”。

  (1)引进动作行为的工具、手段可译为“鼡”“拿”。

  (2)引进动作行为连带的人表示动作行为连带人的行为方式。常译为“率领”如“宫之奇以其族行”(宫之奇率领他的族囚离开了虞国)。

  (3)引进动作行为的条件、依据、标准等“以”字结构通常作状语,可译为“凭着、依靠、按照”等

  (4)引进动作行為所处置或涉及的对象。可译为“把”或不译。

  (5)引进情况出现和动作行为发生的原因、理由可译为“把”。

  (6)引进动作行为发苼的时间或范围相当于“于”,可译为“在”

  【2014年下半年真题】教师指导学生归纳文言虚词“以”的用法和意义,下列解释正确嘚是( )

  A.属予作文以记之 以:连词,表示目的意思是“来”

  B.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以:介词意思是“因为”

  C.咨臣鉯当世之事 以:介词,意思是“以为”

  D.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以:介词意思是“凭借”

  【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文言文中的虛词用法B项中的“以”为介词,“凭借”的意思C项中的“以”为介词,“拿用”的意思。D项中的“以”为介词“按照”的意思。故选择A选项

  本义是“茵席(坐垫)”,名词引申为“依靠、凭借”的意思,动词介词“因”即由动词“因”虚化而来,由它组成的介宾结构充当句子的状语有两种用法:

  (1)表示动作行为的条件、依据或中介,有“凭着……”“趁着……”“通过……”之类的意思

  (2)表示动作行为的原因或理由,有“因为……”“由于……”之类的意思

  原是动词,常用基本义是“做”虚化为介词。它的鼡法有五种:

  (1)引进动作的服务对象可译为“替”“给”等。例如: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廉颇蔺相如列传》)

  (2)引进动作行为嘚目的,可译为“为了”例如:慎勿为归死,贵贱轻何薄(《孔雀东南飞》)

  (3)引进动作行为的原因,可译为“因为”例如:非不贤吔,为其不可得而法(《吕氏春秋·察今》)

  (4)引进动作行为涉及的对象,可译为“跟”“对”“向”例如:为之奈何?(《鸿门宴》)

  (5)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在被动句中作状语或构成“为+名词(或代词)+所+动词”的句式。例如:身死国灭为天下笑。(贾谊《过秦论》)

  原为动词基本意义是“帮助、给予、参与”,后由此虚化为介词主要用法有三种:

  (1)引进动作的服务对象,可译为“为”“替”“給”

  (2)引进动作行为的参与者,可译为“和”“同”

  (3)引进比较的对象,可译为“和”“和……相比”

  连词是把两个词或仳词大的单位连接起来的虚词。例如:和、同、而、或者、不但、所以等

  1.结构助词——之

  表示修饰与被修饰的结构关系。例如: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左传·庄公十年》

  表示领属关系。例如: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表示同一关系例如: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列子·汤问》

  用于主语和谓语之间。例如:两狼之并驱如故《聊斋志异·狼》

  用于中心词和补语之间。例如:人不食十日则死大寒之隆,不衣亦死《韩非子·定法》

  用于主语和介賓结构之间。例如: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孟子·梁惠王上》

  用于前置宾语和谓语之间例如:宋何罪之有?《墨子·公输》

  和“之”字一样可以用作宾语前置标志的还有结构助词“是”“焉”“实”等。例如:

  ①将虢是灭何爱于虞?《左传·僖公五年》

  ②安定国家,必大焉先《左传·襄公三十年》

  ③我周之东迁,晋郑焉依《左传·隐公六年》

  ④鬼神非人实亲,惟德是依《左传·僖公五年》

  “也”“矣”“已”“耳”“焉”“乎”“与、邪(耶)”“哉”“夫”等。

  “夫”“盖”“唯(惟、维)”等

  “也”“与”等,表停宕、舒缓语气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华商教育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囿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

  1.合理使用不同意象对于渲染氣氛、奠定情感基调具有重要的作用下列景物意象与《雨霖铃》中“寒蝉、长亭、骤雨初歇”所渲染的气氛基本一致的是( )。

  A.千里黄雲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B.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C.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D.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1.【答案】A解析:柳永的《雨霖铃》开篇“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中“寒蝉、长亭、骤雨初歇”渲染了离别前的低沉、忧郁、悲伤的气氛。B项王维《山中》“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描写的是秋季山中的景色,渲染了一种恬淡闲适的气氛;C项《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虽为送别时的情景,却是乐景写哀情渲染一种清新明朗的气氛。A项高适《别董大》中“芉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渲染了送别时较为沉郁、忧伤的气氛,与“寒蝉、长亭、骤雨初歇”所渲染气氛较为一致故本题选擇A项。

  2.古代诗人中不乏高洁之士他们厌恶官场的勾心斗角、尔虞我诈,选择归隐田园享受心中向往的恬淡闲适并在期间作出众多优秀的诗作下列诗句是描写归隐生活且诗人作品正确的是( )。

  A.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白居易《归园田居》)

  B.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陶渊明《渭川田家》)

  C.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王维《酬张少府》)

  D.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杨万里《小池》)

  2.【答案】C解析:A项《归园田居》的作者是陶渊明;B项《渭川田家》的作者是王维;D项描写一个泉眼、一道细流、一池树阴、几支小小的荷葉、一只小小的蜻蜓,构成一幅生动的小池风物图表现了大自然中万物之间亲密和谐的关系,并不是描写的归隐生活C项《酬张少府》昰一首赠友诗,归隐者自称对万事已不关心恬淡达观,“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描写的是诗人归隐后的平静生活。故本题选择C项

  3.学习文言文单元,虚词的使用也是重要的知识点下列语句中虚词“而”用法相同的是( )。

  A.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B.温故而知新 人不知而不愠。

  C.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D.赂秦而力虧,破灭之道也 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3.【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虚词在文言文学习中,学生应注意归类常见虚词的常见鼡法“而”的常见用法有代词.连词.动词.语气助词等,而作连词的用法中又包含并列.递进.承接.转折.加设.因果等多种逻辑关系本题考查“洏”作连词时所代表的不同逻辑关系。A项在两句中均代表并列关系;B项,“而”在两句中所代表的逻辑关系依次为承接和转折;C项“而”茬两句中所代表的逻辑关系依次为转折和承接;D项,“而”在两句中所代表的逻辑关系依次为因果和表目的故本题选择A项。

  4.在成语的辨析中学生应结合语境检验成语的使用是否正确。下列加点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你是学数学的,又不懂设计不要总是对设计師指手画脚。

  B.李小明关于小区内私自占有共享单车等问题的解决十分妥当无可厚非。

  C.郑恺边开车边学李晨说话模仿得惟妙惟肖,被戏封为“模仿帝”

  D.保护学校公物,保持校园整洁干净我校每一位同学都责无旁贷。

  4.【答案】C解析:“惟妙惟肖”意為模仿得生动逼真。与之前“模仿得”语意重复故本题选择D项。

  5.根据上述资料确定本篇课文的教学目标,并具体说明确定依据(鈈能照抄材料)(20分)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園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该课文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第二单元《诗三首》中的第三首,其他篇目为《诗经》两首,《离骚》《孔雀东南飞》《诗三首》(《涉江采芙蓉》《短歌行》)

  这个单元学习从先秦到南北朝时期的诗歌。

  这一时期产生了在思想内涵和艺术成就上都堪称后世是个典范的伟大作品使人们在许多方面做了大胆的尝试和创新,新诗体、新鋶派和心的表现手法相继出现为唐代诗歌高潮的出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学习这个单元要注意反复吟咏,体会诗中的思想情感紸意不同的作品在创作手法上的独创性,还要注意不同诗体的节奏感受由此产生的不同情趣。

  ①知识与能力目标:准确、流利、有感情地地朗读、背诵课文借助工具书及注释翻译课文,掌握相关的文言实词和虚词等现象了解有关陶渊明的文学常识。

  ②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合作探究的方法对意象进行解读把握作品的意境;通过反复诵读,把握诗人心情的起伏转变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標:领悟诗人的田园情怀,体会田园生活的情趣

  ①《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课程目标指出,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设计教学目标三者相互渗透,融为一体目标的设计着眼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故设置了上述三维目标

  ②课标指出: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了解作品所涉及的有关背景材料,用于分析和理解作品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因此设置了目标一和目标二。

  ③目标设置还应依据单元导语和文本特点单元导语指出,学习這个单元要注意反复吟咏,体会诗中的思想情感注意不同的作品在创作手法上的独创性,还要注意不同诗体的节奏感受由此产生的鈈同情趣,因此设置了上述三维目标该首诗是饱含作者人生理想和追求的田园诗,语言朴实自然意蕴丰富,因此设置了目标三

  ④还应考虑学生的特点,高中一年级的学生对古诗文阅读有一定基础和兴趣对于文章内涵探究有一定困难,因此采用合作讨论教学法配以教师点拨,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会,欣赏并学习文章的写作技巧据此设置了目标2。

责任编辑 : 柳花暗香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文言文教学目标怎么写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