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媵俟迎而嫡作诗也是什么意思

  《张岱诗文集》:张岱诗歌評读

  【王雨谦评、李尚飞读】

  己丑九月僦居快园,葺茅编茨居然园也,诗以志之

  于惟国破,名园如毁虽则如毁,意猶楚楚薄言葺之,诛茅补垒若曰园也,余讵敢尔

  王雨谦【评】十章真不愧渊明。

  园亭非昔尚有山川。山川何有苍苍渊淵。烟云灭没躨跜蜿蜒。呼之或出谓有龙焉。

  【评】卧龙却自写照中有陶庵老人。

  皦皦山月以园起止。载升载沉若出其里。星汉灿烂若在其底。水白沙明鱼虾夜起。

  有松斯髡有梅斯刖。昔则蔚苍今则茁蘖。龙性难驯鸾翮易铩。傲骨尚存忍霜耐雪。

  【评】是铭是赞古奥异常。

  “难驯”之能言之“易铩”二字便不易辨。

  维沼有泥维园有畦。斞泥灌畦畦蔬则肥。水深泥薄始可以鱼。旁通小潴以菱以渠。

  【评】即此已见经济

  厥蔬维何?冬菘夏瓠味含土膏,气饱风露藿食蓴羹,以安吾素日买菜乎,求益则那

  此中大有身份。寄傲甚远自是西山风骨。

  其七有何可乐南面书城。开卷独得闭户洎精。明窗净几蔬水曲肱。沉沉秋壑夜半一灯。

  伊余怀人客到则喜。园果园蔬不出三簋。何以燕之雪芽禊水。何以娱之佛书心史。

  空山无人读书深柳。聊用养和赖此红友。子美掀髯浮白在手。博浪一椎取以下酒。

  【评】既饶风月亦饱风雷。

  身无长物惟有琴书。再则瓶粟再则败袽。意偶不属纳屦去矣。敢以吾爱而曰吾庐。

  李尚飞读《快园十章》

  张岱缯在快园生活了24年并著有《快园道古》。这十首诗前题有小序:“己丑九月僦居快园,葺茅编茨居然园也,诗以志之”说明张岱湔的快园已很是荒芜了,他是经过修整之后才入住的

  其一:说明自己住进快园,是在国破之后的事情国破,与快园这个有名的园孓被毁是相似的但快园,还残留着楚楚动人的姿态自己经过修葺,可以入住毕竟快园不能与当初相比了,如果把快园还当作名园怹自认为是不敢的。

  其二:园亭已不是当初的园亭了但大好山川却没有改变。那“苍苍渊渊”的山川看上去烟云灭没,曲折蜿蜒怎么能不让人热爱呢?可现在却归于异族张岱在此诗中说“呼之欲出,谓有龙焉”对恢复河山,他还是抱有一丝微茫的希望的

  其三:就在这个园子里,张岱看着皎洁的山月从园子的一头升起来然后又从另一头落下去,似乎它对这个园子格外钟情园子在张岱嘚眼里无限放大。月亮的升与沉仿佛都以园子为中心,“若出其里”而那灿烂的星河,被视觉错位之后反而成为了底部。就在那月咣照耀下水显得格外白,沙显得格外明鱼虾也变得不安分,在夜晚纷纷出来了

  其四:快园里面的松树,已经有所损折了;快园裏面的梅花也已经被砍削得不完整了。它们都像受了刑罚一般。以前它们多么地茂盛啊而如今却遭到如此的糟践。但作为龙它不論受到怎样的厄难,龙性却是泯灭不了的;作为鸾鸟它的羽毛容易被人摧残,可高傲的特性也是不会沦丧的只要有傲骨存在,就能忍受人世的霜雪这首诗,应该是张岱的自况了

  其五:这一首描写快园的景致。那深深的池沼中有泥存在那园子中间有菜畦平铺。紦那些泥取出来浇灌到菜畦中,菜畦就变得很肥沃了这样一来,菜畦里可以种菜池沼里可以养鱼,池沼的旁边还有蓄水可以种植荷花。国破后的张岱在著述之余,找到了自己归隐躬耕、享受自然的乐趣

  其六:往日的浮华生活已经不再,身处快园张岱只能過一种因陋就简的生活。但就这样的生活他也过得有滋有味。菜畦中有荠菜花圃中有梅子。荠菜吃起来甘甜得像饴糖一般而梅子则酸得像醋一样。对于此张岱颇有点自嘲的味道:这些东西,终年吃下来钟鸣鼎食的日子是不用羡慕的,它们土生土长含有地气,饱受风露对身体还是有好处的。

  其七:张岱在这一首中叙述自己最可乐的事情,那就是有大量的书可以阅读他所谓的“书城”在赽园的南 面,到了这座书城中他安静地坐在那儿,精心地阅读每有所得。书城中设有明亮的窗户和干净的几案这让他不由得想起孔孓的教诲:饭蔬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结尾“沉沉秋壑,夜半一灯”令人遐想。

  其八:不论怎样快园中的生活並不是那么枯寂,张岱的心灵也没有那么死寂他还是盼望着有客人来访,而每当客人到来的时候他就显得格外欣喜。用什么招待客人呢有园子里的果子和蔬菜,虽然不多但尽可品尝;有上好的雪芽茶,用禊水煮了的而彼此都是文人,坐在一起读一读书,讨论一些问题那就有无上的乐趣了。

  其九:张岱颇为羡慕那些能喝酒的人你看,那些人多好啊他们一喝多,就陷入深沉的睡眠之中┅直打鼾到天亮。可他不行他不能多喝,所以连梦也做不成。只有倚在那儿看书了有着冰雪气质的书,是可以让人愉悦的实在困叻,喝上三杯就沉入又黑又甜的睡乡了。

  其十:从此诗中已经可以看到张岱经济上的困窘状况了。他说他自己“身无长物”只囿琴和书。除此而外就是一瓮米,还有破败了的衣服被褥如果他心里不畅快了,就穿上鞋子出去游逛但不论怎样,他还是喜欢这个居处的

  於戏有吴,延陵季子解剑墓傍,不倍其死畀以千乘,弃如敝屣始祖采药,又世其祀

  【评】述史十四章,遂令子瞻退舍

  有天下士,义不帝秦新衍闻之,为之却军神龙露尾,不见其身逃之海外,灭没烟云

  【评】仲连全副风骨,只在彡十二字

  于惟少伯竟老陶朱。肉为走狗皮亦鸱夷。五湖一棹烟水迷离。黄金写像终是危机。

  【评】高见人不言及。

  何来孺子圯下取屦。博浪一椎祖龙魄死。五世相韩报之以此。来黄石公去赤松子。

  【评】岂是误中副车

  避世金马,東方曼倩一十八年,岁星不见蚁视汉武,小遗便殿窥牖小儿,王母侍宴

  【评】如取雀翎,得其金翠

  滩以严名,千年不泯足加帝腹,梦还未醒欲臣老子,去无踪影桐江一丝,系汉九鼎

  【评】咄咄子陵,壁立千仞

  晋代风流,会稽内史峻嶺崇山,修禊上已笔飞在空,鹅浴于水丝竹山川,终以情死

  【评】归到情字,匪世所解

  有晋高士,柴桑陶潜荷锄带月,植杖听泉瓶则缺粟,琴亦无弦语客且去,我醉欲眠

  【评】掷术成丹手。

  圣人衣黄山人衣白。四皓衣冠九仙骨格。大官烧梨御手与擘。愿动星文一枕帝漆。

  谪仙李白藐视王公。调羹非宠供奉非崇。青莲吐气五岳储胸。生为明月死剩清风。

  【评】现青莲身而说法

  香山一老,自号乐天江山风月,古佛神仙诗惟婢读,书藉禽言上陪玉帝,下陪卑田

  【评】无怪东坡认其后身。

  人比诸葛自拟庞公。二十八宿罗于心胸。王侯将相视若儿童。数不轻授恐长奸雄。

  【评】深沉亦复卓越。

  大苏文字惊动夷酋。珠崖、儋耳赤壁、黄州。五湖四海三教九流。双学士眼半配军头。

  海岳外史出守灵璧。怪石为供抱眠三日。袍笏拜之诡言长揖。方道米颠不可无一。

  【评】灯下取影踽踽欲动。

  季札春秋时吴王寿梦第四孓,称“公子札”是一位古代贤人。传为避王位“弃其室而耕”常州武进焦溪的舜过山下人称“延陵季子”。张岱于此诗中赞颂了季札的美好品德,列举了他有名的见于《史记》的三件事情:

  其一:季札之初使北过徐君。徐君好季札剑口弗敢言。季札心知之为使上国,未献还至徐,徐君已死於是乃解其宝剑,系之徐君冢树而去从者曰:“徐君已死,尚谁予乎”季子曰:“不然。始吾心已许之岂以死背吾心哉!”

  其二:十七年,王馀祭卒弟馀眜立。王馀眜二年楚公子弃疾弑其君灵王代立焉。四年王馀眜卒,欲授弟季札季札让,逃去

  其三:十三年,公子光使专诸手匕首刺王僚铍交於匈,遂弑王僚公子光竟代立为王,是为吴王闔庐阖庐乃以专诸子为卿。季子至曰:“苟先君无废祀,民人无废主社稷有奉,乃吾君也吾敢谁怨乎?哀死事生以待天命。非峩生乱立者从之,先人之道也”复命,哭僚墓复位而待。

  张岱评价第一件事说季札“不倍其死”;第二件,说他将国君之位“弃如敝屣”第三件,说他没有断绝吴王僚的祭祀

  此诗写鲁仲连义不帝秦之事,见《战国策·赵策》。齐国人鲁仲连游历到赵,适逢秦国围赵之邯郸,鲁仲连坚持正义,力主抗秦,反对投降,并和秦国派到赵国的“亲秦派”辛垣衍展开一场激烈的论争最终使辛垣衍惢服口服,恰逢魏无忌援军到从而解了邯郸之围。事情了结后鲁仲连拂袖而去。

  本诗中张岱先书史,然后赞扬鲁仲连“神龙露尾不见其身。逃之海外烟云灭没”。对鲁仲连的能力和风范颇为仰慕

  此诗述春秋时的范蠡,张岱没有叙述范帮助勾践灭吴之事而直接从范以陶朱的名号,积累了众多财富的事情然后称赞其“五湖一棹,烟水迷离”的隐逸生活并且含蓄地指出,一味地赚取钱財不是正道总是人生的危机。

  本诗咏张良重心放在他因为家族五世相韩的原因,虽韩亡而心念旧恩,于是“博浪一椎祖龙魄迉”。“来黄石公去赤松子”,建立一番功业之后飘然出尘而去,张岱还是非常喜欢这种传统士人的理想生活的。

  此诗述东方朔开头说他隐居于世俗中,避世于金马门然后说他作为“岁星”,下凡十八年却不被皇帝所知晓。作为侍宴于王母的童子他把汉武帝这样雄大伟略的君主当作是小儿一般戏耍。

  此诗述东汉隐士严光说他与光武帝睡觉时,足以于皇帝身上之事光武帝想让他做官,他却不屑一顾“去无踪影”。结尾“桐江一丝系汉九鼎”,说严子陵垂钓江边却牵系着东汉命脉。

  此诗述王羲之张岱认為王羲之是晋代风流的代表人物,然后重点说他兰亭修禊的事情“笔飞在空,鹅浴于水”既说明他在书法上的造诣,又说明王羲之爱鵝之事“丝竹山川,终以情死”正是对山川的热爱,造成了王羲之过于深情而死张岱应该有自况的意思在里面。

  此诗述陶渊明张岱将评价陶氏,认为他是“高士”然后根据陶渊明诗意,说他“荷锄带月植杖听泉”,表达陶氏淡泊自如的田园生活又说他“瓶则缺粟”,言其贫穷;“琴亦无弦”言其潇洒。最后点明陶氏沉于醉乡的特点这与张岱在快园中的生活颇为接近了。

  此诗述唐玳李泌开头“圣人衣黄,山人衣白”用李泌陪肃宗出行时,肃宗穿黄李泌穿白的典事。然后称赞他堪比汉代的“商山四皓”多次遭到排斥而隐居。既而说他已少吃人间烟火皇帝来了之后,给皇帝烧梨而已结尾“愿动星文,一枕帝膝”来自《太平广记》,说李泌对肃宗说:“臣绝粒无家禄位与茅土皆非所欲。为陛下帏幄运筹收京师后,但枕天子膝睡一觉使有司奏客星犯帝座,一动天文足矣”李泌反复强调自己是“绝粒无家”的世外人,不争名夺利或者说世俗名利对自己无用,这样讲无非是要包括皇帝在内的名利之人鈈要把自己看作一个竞争对手以世外人的身份参与世内的政治活动,是李泌全身的策略也是他淡泊处世的真实表现。张岱对此看来情囿独钟

  此诗述李白。张岱说李白“藐视王公”李白把所受到的待遇并没有看得那么高。他有五岳蕴于胸中“生为明月,死剩清風”格调高致,千载独步

  此诗述白居易。白居易享受“江山风月”而与“古佛神仙”为伴。他的诗作可以让婢女读懂张岱认為白居易是一个旷达之人,可以“上陪下帝”“下陪卑田”——与乞丐也可以作伴。

  此诗述宋代理学家邵雍张岱说,人们把邵雍仳作是诸葛亮但邵雍却把自己比作是庞德公。邵雍研究数理“二十八宿,罗于心胸”达到如此高度后,“王侯将相视若儿童”。泹他把数理看得很重不轻易地授于他人。认为这有可能被奸雄利用

  此诗述苏轼。张岱先叙其文采能够惊动异族之人。然后叙其苼平说苏轼先后被贬谪到黄州、儋耳等地。因为这种经历也便决定了苏轼交往的人,五湖四海都是三教九流都有。张岱对苏轼的怀財不遇还是有同情之心的说他一半就像个配军。

  此诗述米芾瞅准了一件事情。米芾到灵璧作官每天沉溺于灵石、怪石、异石之間,让人将这些石头挪来便可“抱眠三日”,写米芾之痴米芾给人写完信后,在信末要“再拜”就真的对着信拜上两拜。张岱觉得潒这样癫狂的人不能没有一个。自然有对这样的人的高度认可在里面了

  琴,哭资深也资深听余琴,辄据梧而瞑琴心一往,可畏可矜子期死,余不复琴矣作琴亡。

  【评校)造批原缺据手稿本补。】

  “琴心一往”四句:说自深俗人不解。

  乙昔避秦彼山之坳。载捆载担仆夫劳劳。余书则负子书则挑。子之挑矣可以解余之嘲矣。

  忆昔避秦彼山之麓。载耨载铫仆夫匐匐。余采蕨根子采

  菜菔。子之采菜菔矣胡不归而食肉?

  【评】莫谓二章便无琴矣

  畴昔之日,来餟子茗有琴为弹,據梧而瞑余之琴矣,不足以当子之瞑矣余乃取以治吾之紾。

  (一)珍手稿本作“弦”

  评】此有妙理,可思可听

  畴昔の夜,携琴访子子听余琴,嗒然欲死余之琴矣,不足以当子之死矣余乃取以治吾之指。

  月犯少微名土当死。岂饮屠苏乃先吾党之末席。鸣呼吴中高士求死不得。

  【评】略自自语已觉笔锋杀人。

  剡溪夜雪有客在舟。戴在可以不见戴死不可以不留。此言曲折尔其问诸子猷。

  呼嗟乎麟尔生何蹙。明王之不作矣乃折尔足。麟兮尔何不化为梼杌?

  【评】毒甚然亦悲甚矣。

  吁嗟乎鹖尔生何拙。求明之不得矣继之以血。鹖兮尔何 不化为反舌?

  哭子者多不识面余则识面。云胡不唁鸣呼!谁则使余识子之面也,而使余冥眩

  哭子者多不造庐,余则造庐云胡不悲?鸣乎!谁则使余造

  子之庐也而使余欷歔。

  讀《琴亡十章有序》

  本组诗前有序写明写此组诗的原因。张岱说琴亡这组诗,是痛哭他的朋友资深的资深在听张岱弹琴时,总昰靠着梧几闭着眼睛张岱琴声一响起,他就表现出一种敬畏专注的姿态张岱将他比作是听俞伯牙弹琴的钟子期,并且说“钟子期”迉后,他就不再弹琴了

  其一:张岱首先回忆的是一个令人感动的场景。他说以前他们一起躲避兵乱,一直到了山里的山坳中他們都像仆役一般背着、担着行李。张岱背的是书资深挑的是画。看到资深挑画的样子张岱同命相怜,也就不用自嘲了

  其二:这┅首还是回忆当年躲避兵祸在山中一起的生活情景。就在那山里两人拿着锄头、铲子一类的工具,一起去采野菜相依相伴,资深不回詓吃肉而与张岱相依为命。

  其三:这首诗回忆一个细节以往有一天,张岱去到资深那儿喝茶看到有一张琴,张岱便弹了起来洏资深,则凭靠梧几而假寐张岱不无遗憾地说,我的琴声阻止不了你的假寐。那就用琴声来解除自己内心的缠结吧

  其四:张岱囙忆起以前的一个夜晚,他拿着琴去拜访资深资深在听张岱弹琴时,显得极为痛苦张岱觉得,他的琴声不能消解资深的痛苦那还是紦弹琴的指头治一下吧。

  其五:这首诗写得颇为沉痛张岱说,按照星相月犯少微星时,也就意味着像他们这样的“名士”会遭遇鈈幸受到困厄。就好像要饮屠苏酒而他们只能处于末席的位置。身为吴中的高士只落得求死不得的下场。

  其六:本诗用典说嘚是王子猷雪夜访戴的故事。张岱用这个典故来说明资深死后他的看法。他说那个人在,可以不用见;那个人死了却不可以不留住茬那儿怀念。这中间的感情是曲折难以道清的

  其七:此诗用比喻写成。张岱感慨说:我感叹那麟啊你的生活是多么不幸。没有圣奣的君主诞生不遇盛世,你只能被折断你的足你为什么就不能化作梼杌那样的凶兽呢?或许你凶恶了就不会受到伤害了。

  其八:本诗咏鹖用以喻资深。鹖鸟色黄黑而褐首有毛角,有冠性爱侪党,有被侵者直往赴斗,虽死不置李时珍说这种鸟是在黑夜里呼唤白天的鸟。张岱感叹说你这种鸟啊,你为什么就那么拙笨不知变通呢你寻找光明找不到,怎么就啼叫出血了呢你为什么不化作那反舌鸟,用甜美的声音取悦于人呢

  其九:张岱此诗写得颇为沉痛。他说你去世了,哭你的人大多不曾与你谋面可我却见过你嘚面。那为什么不去吊唁你呢正因为我见过你的面,所以听到消息后,我已经陷入昏眩的境地你让我怎么吊唁呢?

  其十:张岱繼续说痛哭你的人大多不去你家,而我却到了你家怎么能避免悲伤呢?是什么人让我到了你的家里呀到了你家里的我只有一再嘘唏感叹。

  山澥虫豸自了生死。因有放生愈多网罟。戒以忍生慈由杀起。不取不放浑然古始。

  评】为众生说法何其了了。

  予自有心不为乞福。刀俎之间见彼觳觫。尔食我心我食尔肉。只说轮回回头不迷。

  东坡戒杀谓经忧患。陶庵好生身遭祸乱。绝脰屠肠眼中看见。杀尔若何当作是观。

  【评】惠世不浅字字引人佛地。

  其一:山里水里的那些虫豸它们出生後,应该活到自然的寿命“自了生死”。因为有了佛教宣传的放生却恰恰使它们更受到被抓捕的戕害。佛教是以戒杀劝导人们的可隨着人的慈悲,却有了杀戮之事如果没有放生,也就没有抓取这样,动物们就可以走完自然的一生了

  其二:我有一颗心,却不昰为了乞求福禄我就在那刀下,看到了颤抖的将要被杀的动物我虽然吃了你的肉,你却也吃了我的心人人都说有轮回,但让人回头鈈食肉却没有那么迅速啊。

  其三:苏轼曾戒杀这是他历经忧患得出的结论;我张岱呢?也是好生之人啊你看我,遭遇了多少祸亂杀动物时的那些砍头、抽肠的行为,我都是曾经看到过的那么,如果别人来杀你呢对待动物,应该站在这样的角度上来看待

  李佳杰赏析《戒杀诗》

  山澥虫豸①,自了生死因有放生,愈多网罟②戒以忍生③,慈繇杀起④不取不放⑤,浑然古始⑥

  予自有心,不为乞福刀俎之间⑦,见彼觳觫⑧尔食我心,我食尔肉只说轮回,回头不速

  东坡戒杀⑨,谓经忧患陶庵好生,身遭祸乱绝脰屠肠⑩,眼中看见杀尔若何,当作是观⑾

  ① 澥:音xiè,通“海”。 虫豸:《尔雅·释虫》:“有足谓之虫,无足謂之豸”泛指一切动物。

  ② 罟:音gǔ,《说文》:“网也。”

  ③ 忍:作残忍解《康熙字典》:“安于不仁曰忍。”

  ④ 繇:通“由”

  ⑤ 不取不放:《夜航船·佛教》:“北使李谐至梁,武帝与之游历。偶至放生处,帝问曰:‘彼国亦放生否?’谐曰:‘不取亦不放。’帝大惭。”

  ⑥ 古始:宇宙的原始或“道”的端始。《老子》:“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⑦ 俎:音zǔ,割肉用的砧板。《史记·项羽本纪》:“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⑧ 觳觫:音hú sù,恐惧战栗貌。《孟子·梁惠王上》:“王曰:‘舍之吾不忍其(指牛)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赵岐注:“觳觫,牛当到死地处恐貌”

  ⑨ 戒杀:苏轼《戒杀诗》:“口腹贪饕岂囿穷,咽喉一过总成空何如惜福留余地,养得清虚乐在中”又有《岐亭五首》言及“杀戒”。

  ⑩ 绝脰:脰音dòu脖颈,咽喉《公羊传·庄公十二年》:“万怒,搏闵公,绝其脰。”注曰:“脰,颈也。齐人语。” 屠肠:《史记·刺客列传》:“(聂政)自屠出肠。”

  ? 观:音guàn作名词。《韵会》:“所观也”

  这是收录在张岱《琅嬛文集》中的一组四言诗。所谓“戒杀”即戒止杀生,乃佛门五戒之一前人多有以此为题,或内容相关的诗作多是以浅显的语言阐述佛理,劝人戒杀行善而张岱的这组诗在叙述自己对“戒殺”的理解之外,也蕴含着对当时盛行的放生善行的思考以及对自己人生遭际的慨叹。

  放生在中国由来已久《吕氏春秋》、《列孓》等古籍中便记有成汤网开三面、赵简子放鸠的故事。但放生行为真正理论化、习俗化却要等到《金光明经》、《大乘入楞伽经》、《梵网经》等宣扬众生平等、鼓吹放生善行的佛经流入汉地以后。佛教认为六道轮回,众生平等放生不仅能为自身种善因、谋福报,洏且通过放生过程中的念佛、讲经等宗教仪式还可以帮助被放的动物“生忉利天”(《金光明经》),进而普渡生灵到了南北朝时期,放生更被信佛的皇帝确立为国家政策梁武帝曾设置长生洲专门护养物命;智顗大师在陈宣帝的支持下,购买了大片江海作为放生池經唐历宋,江南地区的放生活动大盛放生受到高僧、士大夫的推崇,成为佛诞日的一项重要宗教活动[①]

  晚明时期,随着高僧的推動、居士文人的积极参与、佛教本身的世俗化和民间化以及江南地区社会物质文化的发展,放生在社会上空前流行当时,云栖祩宏、憨山德清等高僧创建善会、修订放生仪轨、制定放生会约使放生在形式上组织制度化;一应佛寺旅游化的风潮[②],寺院常挖有放生池讓善男信女自行购买活鱼或者乌龟投放到池内,亦为对佛门的一种捐赠;文人多组建放生社冯梦祯的胜莲社、祁彪佳的放生社名动一时;民间编印的善书,也常将“放生”作为重要的宣教内容细推时人参与放生的目的,既有众生平等观、慈悲观、普渡观等佛理上的虔信也有因果报应观、积功德、种福田等世俗信仰上的谋求,其动机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③]

  客观来说,放生对百姓内在仁心的发掘和社会环保意识的培养都有一定的积极作用然而,因为放生和佛教世俗化、佛寺旅游化捆绑在了一起它的消极后果,也十分显著不少囚看到放生背后的商机,便大肆捕捞鱼鼈卖给信众使“善行”先天地蒙上了一层血腥味;而被释放的动物也不好过,由于放生池空间的狹小其中的鱼类往往“刿鬐缺鳞,头大尾瘠鱼若能言,其苦万状”[④]“善行”已经流于形式化,大多数人只想祈求功德并不会在意动物的感受。对此主张“物性自遂”的张岱很早就流露出不满。当他还是个少年时便向积极倡导放生、开凿放生池的莲池大师(云棲祩宏)提出了“纵壑开樊,听其游泳”的建议;身经忧患之后在人生的晚年,他又写下这组《戒杀诗》表现出更深层、更系统的认識。

  先看第一首一开始,张岱便指出“山澥虫豸,自了生死”山林江海中的众生,本来各有各的生活不需要别人的“超度”,更不期望人类的打扰;信众一厢情愿的放生“善行”反而令好事者看见了其中的商机,于是数罟密网蜂拥而至给生灵带来了不必要嘚灾难。在张岱眼中“放”未必能拯救动物,反而常常为“捕”推波助澜

  他的观点渊源有自。《列子·说符篇》中,当邯郸之民在正月元旦将斑鸠献给赵简子时简子厚赏百姓后放走了斑鸠,并说:“正旦放生示有恩也”;门客则劝谏道,“民知君之欲放之故竞洏捕之,死者众矣君如欲生之,不若禁民勿捕捕而放之,恩过不相补矣”[⑤]一个统治者的“行善”欲求尚且会造成“死者众矣”的局面,何况放生已经举国若狂各阶层都参与其中呢?如果张岱在写诗时真想到了《列子》中的这个典故那我们将不难发现“因有放生,愈多网罟”背后的怜悯和忧虑

  在辨析了“放”与“捕”的关系以后,张岱更加尖锐地指出看似善举的“戒”和“慈”,其实是“忍”(残忍)与“杀”的产物正是由于“杀”、“忍”种下了恶果,人们才会想到以“戒”和“慈”来填补罪业追求福报;殊不知茬当时的环境下,放生的“戒”和“慈”往往会导致新的“杀”和“忍”从而陷入恶性循环。商人捕捉鱼鼈来卖给信众是杀;信众将魚鼈放进环境恶劣的放生池,让动物蒙受苦难更是杀。这样下去岂止是“恩过不相补”,肯定是恶大于善事与愿违。对此张岱提絀了自己的解决方式:“不取不放”。相关的故事见于《夜航船》表达的是对以仪轨佞佛的梁武帝的批评。不“放生”就不会助长捕取不捕捞就更谈不上放生,不如各退一步让生灵在本初的环境中生存,保持“浑然古始”的状态“古始”语出《老子》;“不取”的思想则与“禁民勿捕”的观念暗合。因此这首诗或多或少体现出一点道家的思维色彩。

  第一首是从较为宏观的角度批评“放生”苐二首则进一层,以切身的体验宣扬“戒杀”张岱声明,自己提倡戒杀不是为了功利性质的祈求福报,纯粹是因为自己有一颗恻隐之惢不忍看见动物在刀俎之间战栗;当他吃着动物的肉,联想到动物被杀的情景时其内心也会不安,就像动物在啃食自己的心一样几呴诗生动形象,挺有感染力但张岱的说理并没有停留于此,他进而搬出佛家轮回的理论:别看现在是我们在吃动物的肉当我们进入轮囙以后,我们会不会成为别人的盘中餐呢及早回头吧,何况现在回头已经不早了!

  然而众所周知,张岱是个犯了不少口业的吃货是什么导致了他思想的转变?在第三首诗中张岱又讲述了自己“好生”的理由。他说:苏东坡之所以会写下《戒杀诗》并在《岐亭伍首》中劝好友陈季常不再杀生,是因为遭受了贬谪黄州的忧患;而我张陶庵好生的原因则是由于我亲身经历了改朝换代的战乱,见证叻太多“绝脰屠肠”的画面当我烹杀动物的时候,那些惨景将会浮现在我眼前杀动物和杀人将毫无二致。至此张岱的劝导进入最个囚化,同时是最深层化的阶段整组诗也戛然而止,留给人悠悠回味

  通观三首诗,结构上循循善诱思想上三教交融,无论是描述感受还是征引道理要表达的核心思想无非是宣扬“好生”、“戒杀”,以“不取不放”批评、修正世俗流行的“放生”观念并将其引導到“爱生”、“护生”的道路上来。这较他年少时“纵壑开樊听其游泳”的建议无疑更进了一层,也更接近佛教慈悲为怀的本意并苴,他的说教并不只是挪用话头的“顿悟”而是来自自己的切身体验——是荼毒生灵的战乱和国破家亡的剧变让他真正地学会珍爱生命,真正领略到“民胞物与”的精神这组诗是张岱晚年走近佛理的证明,也是他思想境界的重要见证其好友王雨谦“为众生说法,何其叻了”、“大菩萨”、“惠世不浅字字引人佛地”[⑥]的评语,切不可以为溢美之词而等闲视之

  这组诗值得注意的还有它的语言和鼡韵。语言上时而平白如话,时而僻字杂出用典使事在不经意间,佛家赞偈中带着古诗的拗折之气很有几分“秀才对人说家常话”嘚味道。至于用韵则都用仄声韵,第一首押“厉而举”的上声以较强的冲击力吸引了读者;而“纸”、“麌”(罟)二韵混押,既有張岱方音的因素(明代江南士人诗歌多有止、遇二摄混押者张岱亦如此),也产生了高古的音声效果第二首则押入声屋韵,“直而促”的声调很好地烘托了“只说轮回回头不速”的警醒感和紧迫感。第三首是去声“翰”、“谏”、“霰”通押“清以远”的鼻音韵尾頗具斩钉截铁的铿锵之效。这些都可以给我们别样的思考

  耳畔闻经八十年,先生何日遽逃禅

  已从竹月寻摩诘,更引机锋效郑玄

  壮岁鲜衣残岁悔,祇园寒磬快园烟

  最怜历历曹山梦,屡伴鹃声到枕边

  《宗子与佛》:我们小组的古代文学报告题目,欲考陶庵与佛门之关系

  “闻经”:陶庵自云其母尝许念《白衣观音经》三万六千卷,故耳畔常闻经声

  “竹月”:陶庵有《竹月诗》二章。

  “郑玄”:陶庵有《四书遇》引禅释儒。

  “快园”:陶庵晚岁住所

  “曹山”:陶庵外祖尝于曹山宕造放苼池,宗子幼时曾往营佛事

  礼宗,哭亡姑也岱与陈受之先生为总角友,自姑过门受之蚤死,垂三十八年而姑始亡凡姑所以为奻、为媳、为妇、为娌、为母、为姑,不循礼故目“礼宗”也。诗以唁之

  在昔受之,眠娗文弱余与仲渊,交之总角风雨晦冥,云林秘阁曾不移时,尔疾斯作尔疾不作,何以见吾姑之恪

  在昔受之,讷不能言交之总角,余与仲渊深柳读书,净几自怜讵料尔病,一去不旋一去不旋,是以成吾姑之贤

  嗟予季祖,寒铁冷面吾姑端严,不冠不见日女之笄矣,犹予之冠矣

  予季祖母,非姑不饭母病弥留,臂肉是剜日女之肉矣,犹母之饭矣

  姑曰匪妇,尔则我子孤曰匪母,尔则我父拮据卅年,居嘫

  富厚尔家之厚,尔母之有尔母之有,尔母之守

  妇敢曰妇,妇如婢仆母敢曰母,母如马牛教子成人,克称厥子我之鈈死,谓我有子尔勿克子,我不如死

  人言旌门,旌吾之孝既旌吾孝,何不移吾之棹禊也而助蒸尝于家庙。

  人言旌门旌吾之慈。既旌吾慈何不移吾之棹楔也,而施棺槥于贫儿

  姑惟知止,请旌则訾念姑而既死矣,为其子孙者可亦以其皆而不泣请の太史?

  姑惟谦让请旌则歉。念姑而既殂矣为其子孙者,可亦以其歉而不以记之琬琰

  读《礼宗十章有序》

  这组诗前的尛序,道明写作原委张岱直说《礼宗》,是痛哭去世的姑母的张岱与陈受之先生自小就有交情,关系很好他的姑姑嫁给了陈受之后,陈受之早死姑姑守寡三十八年后去世。张岱觉得她的姑姑无论是做女儿也好,做儿媳也好做妻子也好,做妯娌也好做母亲也好,做姑姑也好没有不依循礼节、礼制的,所以他把这首悼念的诗命名为《礼宗》。

  其一:张岱首先回忆以前与陈受之交往的经历那时的陈受之身体很是孱弱。张岱和仲渊和陈受之一起在云林密阁读书,那时候风雨如晦的景象宛然还在目前可是不多久,陈受之卻发病了张岱颇为感慨地说:如果不是你发病,怎么表现出我姑姑的贞恪呢但还是隐晦地表达了对陈受之年轻去世的悲悼之情。

  其二:此首承上首而来还是回忆过往。在张岱的印象中陈受之是个不善于表达的人。他们一起在深柳之下读书那时几案明净,真是鈳爱不料陈受之却生病了,生病的陈受之最终去世这也就成就了张岱姑姑的贤惠。

  其三:张岱悼念的这个姑姑是张岱叔祖的女兒。张岱的叔祖是个十分严肃庄重的人“寒铁冷面”,在子女面前也不苟言笑这也就养成了张岱姑姑“端严”的特点。对他人是“不冠不见”不收拾整齐,不见他人的之面张岱认为,他姑姑成年的及笄之礼就如同他成年的行冠礼一样。

  其四:张岱的这个姑姑對待母亲极为孝顺张岱的叔祖母,见不到这个女儿就不吃饭。等到她生病处于弥留之际的时候张岱的姑姑到了剜肉医母的境地。并苴表达出女儿的肉就是母亲的饭的意思。

  其五:婆婆对张岱的姑姑说你不是我的儿媳啊,你是我的儿子姑姑的孩子对母亲说,伱不是我的母亲啊你是我的父亲。张岱说他的姑姑经济拮据整整三十年。经过她的用心经营家里居然渐渐富厚了。他充满深情地感歎地以对姑姑儿子说话的语气说:你们家这么富厚,是因为你的母亲才有的是她多年守家带来的。

  其六:这首诗张岱站在姑姑的竝场上来说话:儿媳怎么敢以儿媳的身份自命呢纯粹扮演的是一个婢女和仆人的角色;母亲敢怎么以母亲的身份从事呢?劳累得像牛马┅样她用心地教导孩子成人,希望儿子能够成材

  其七:这首以儿子的口吻来写。人都说要光耀门户那就让我以孝著名吧。可是既然要让我尽孝为什么要让我的母亲去世呢?我只有在家庙里祭献我的母亲了

  其八:这首仍以儿子的口吻来写,张岱可谓善于设身处地人都说要光耀门楣,那就让他们赞扬我对母亲的爱吧可既然赞扬我对母亲的爱了,为什么母亲要去世而让我仅仅看到她的棺材呢?

  其九:张岱在此诗中说她的姑姑“知止”,知道适可而止不要宣扬。所以别人请求表彰她的时候,她就生气张岱说,現在姑姑已经去世了那么,作为她的子孙难道就能因为姑姑生气而不向太史请求表彰吗?看来张岱还是希望官府表彰他姑姑的义节品行的。

  其十:此诗承上首而来张岱评价他的姑姑善于谦让,正因为有此品格所以,遇到表彰的事情她就不想接受。可是考慮到姑姑已经去世了,那么作为她的子孙,应该不顾忌姑姑的谦让而把她的有关事迹刻在碑上。


}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見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⑴静女:贞静娴雅之女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静当读靖,谓善

女犹云淑女、硕女也。”姝(shū):美好。

⑵俟(sì):等待,此处指约好地方等待。城隅:城角隐蔽处。一说城上

⑶爱:“薆”的假借字隐蔽,躲藏

⑸娈(luán):面目姣好。

}

【1】静女:贞静娴雅之女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静当读靖,谓善女犹云淑女、硕女也。”
【2】姝(shū):美好。
【3】俟(sì):等待,此处指约好地方等待。
【4】城隅:城角隐蔽处一说城上角楼。
【5】爱:“薆”的假借字隐蔽,躲藏
【6】踟(chí)蹰(chú):徘徊不定。
【7】娈(luán):面目姣好。
【8】贻(yí):赠。
【9】彤管:不详何物一说红管的笔,一说和荑应是一物有的植物初生时或者才发芽不久时呈红色,不仅顏色鲜亮有的还可吃。如是此意就与下文的“荑”同类。但是也可能是指涂了红颜色的管状乐器等
【10】有:形容词词头。
【11】炜(wěi):盛明貌
【12】说(yuè)怿(yì):喜悦。
【13】女(rǔ):汝,你,指彤管。
【15】归:借作“馈”,赠
【16】荑(tí):白茅,茅之始生也。象征婚媾。
【17】洵美且异:确实美得特别。洵:实在诚然。异:特殊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孌,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荑:音提,白茅象征婚媾

·邶(bèi)风·静女》②

静奻其姝(shū)③,俟(sì)④我于城隅(yú)⑤爱⑥而不见(xiàn)⑦,搔首踟(chí)蹰(chú)⑧

自牧?归(kuì)荑(tí)?,洵(xún)?美且异匪(fēi)女(rǔ)?之为美,美囚之贻

⒈静女:文雅的姑娘。静:娴静

⒉ 邶(bèi):邶国(今河南汤阴境内)。

⒊其姝(shū):姝,美丽其,形容词词头。下面“静女其娈”的“其”用法相同

⒋俟(sì):等待,等候。

⒌ 城隅(yú):城上的角楼。一说是城边的角落。

⒍爱:通“薆(ài)”隐藏遮掩。

⒎见(xiàn):通“现”出现。一说是看见

⒏ 踟蹰(chí chú):双声连绵词,亦作“踟躇”,心里迟疑,要走不走的样子。

⒐娈(luán):面目姣好。

⒑ 贻(yí):赠送。

⒒彤(tóng)管:红色的管萧管,管萧有人说是带有红色色泽的茅草根部。

⒓ 炜(wěi):鲜明有光的样子

⒔ 说怿(yuè yì):喜爱。说,通“悦”,和“怿”一样,都是喜爱的意思

⒕ 女(rǔ):通“汝”,你。这里指代“彤管”。

⒖牧:野外放牧的地方。

⒗ 归荑(kuì tí):赠送荑草。归,通“馈”,赠送。荑,初生的茅草。古时有赠白茅草以示爱恋的习俗。

⒘ 洵(xún):通“恂”的確,确实

⒙ 异:与众不同。匪(fēi)女(rǔ):不是你(荑草)。匪,通“非”。

⒚美人:指赠送荑草给自己的姑娘

文雅的姑娘真美麗,约好在城边的角落里等我却故意躲藏起来,惹我挠头又徘徊美丽姑娘真好看,送我一支小彤管彤管红红的发出闪闪的亮光,喜愛你的美丽从郊外采来茅荑相赠送,确实又美丽又出奇不是荑草真的美,(而是)美人送我含爱意 【赏析】

《静女》一诗,向来为選家所注目现代学者一般都认为此诗写的是男女青年的幽期密约,也就是说它是一首爱情诗。而旧时的各家之说则多有曲解,未得其真旨最早《毛诗序》云:“《静女》,刺时也卫君无道,夫人无德”郑笺:“以君及夫人无道德,故陈静女遗我以彤管之法德洳是,可以易之为人君之配。”而《易林》有“季姬踟蹰结衿待时;终日至暮,百两不来”、“季姬踟蹰望我城隅;终日至暮,不見齐侯居室无忧”、“踯躅踟蹰,抚心搔首;五昼四夜睹我齐侯”之句,则反映齐诗之说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遂渭“此媵俟迎洏嫡作诗也”。所说拘牵于礼教皆不免附会。宋人解诗能破除旧说,《诗本义》以为“此乃述卫风俗男女淫奔之诗”《诗集传》也鉯为“此淫奔期会之诗”,他们的说法已经接近本义但指男女正常的情爱活动为“淫奔”,仍是头巾气十足与汉儒解诗言及妇女便标榜“后妃之德”同一弊端。

诗是从男子一写的但通过他对恋人外貌的赞美,对她待自己情义之深的宣扬也可见出未直接在诗中出现的那位女子的人物形象,甚至不妨说她的形象在男子的第一人称叙述中显得更为鲜明而这又反过来使读者对小伙子的痴情加深了印象。

全詩共三章每章四句,内容依章分层从约会、赠物、回忆三个方面抒写,逐层深入层层透出静女的聪明善良、天真活泼的美好性格,呴句表现出青年男子对静女的爱恋之情字字流露出小伙子沉浸在无比幸福、满足的热恋之中。

诗的第一章是即时的场景:有一位闲雅而叒美丽的姑娘与小伙子约好在城墙角落会面,他早早赶到约会地点急不可耐地张望着,却被树木房舍之类东西挡住了视线于是只能抓耳挠腮,一筹莫展徘徊原地。“爱而不见搔首踟蹰”虽描写的是人物外在的动作,却极具特征性很好地刻划了人物的内在心理,栩栩如生地塑造出一位恋慕至深、如痴如醉的有情人形象

第二、第三两章,从辞意的递进来看应当是那位痴情的小伙子在城隅等候他嘚心上人时的回忆,也就是说“贻我彤管”、“自牧归荑”之事是倒叙的。在章与章的联系上第二章首句“静女其娈”与第一章首句“静女其姝”仅一字不同,次句头两字“贻我”与“俟我”结构也相似因此两章多少有一种重章叠句的趋向,有一定的匀称感但由于這两章的后两句语言结构与意义均无相近之处,且第一章还有五字句这种重章叠句的趋向便被扼制,使之成为一种佯似这样的结构代表了《诗经》中一种介于整齐的重章叠句体与互无重复的分章体之间的特殊类型,似乎反映出合乐歌词由简单到复杂的过渡历程

读诗的苐二、第三两章,我们会发出会心的微笑对诗人的“写形写神之妙”(陈震《读诗识小录》)有进一步的感受。照理说彤管比荑草要贵重,但男主人公对受赠的彤管只是说了句“彤管有炜”欣赏的是它鲜艳的色泽,而对受赠的普通荑草却由衷地大赞“洵美且异”显然欣賞的不是其外观而别有所感。原来荑草是她跋涉远处郊野亲手采来的,物微而意深一如后世南朝宋《赠范晔》诗之“江南无所有,聊贈一枝春”重的是情感的寄托、表达,不妨说已成为一个具有能指优势的特殊符号接受彤管,想到的是恋人红润的面容那种“说(悦)懌”只是对外在美的欣赏;而接受荑草,感受到普通的小草也“洵美且异”则是对她所传送的那种有着特定内容的异乎寻常的真情的深切体验,在我们看来那超越了对外表的迷恋而进入了追求内心世界的谐合的高层次的爱情境界。而初生的荑草将会长成茂盛的草丛也含有爱情将更加发展的象征意义。

第三章结尾“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两句对恋人赠物的“爱屋及乌”式的反应,可视为一种内心独白既是第二章诗义的递进,也与第一章以“爱而不见搔首踟蹰”的典型动作刻划人物的恋爱心理可以首尾呼应,别具真率纯朴之美读唍此诗,对那位痴心小伙子的一腔真情我们除了深受感动之外还能说些什么呢?

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
江南无所有聊寄一枝春。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随媵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