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化妆品公司真的甜品店赚钱的多还是亏钱的多吗不会亏钱吧

大家好我是肆童子,肆公子的尛老弟

在得知光鲜亮丽名媛们私底下连双丝袜都要“共享”之后,

“名媛”毕竟是极端现象正常人不这么玩。

但大家身边其实多少吔有类似“名媛”的朋友

向往现代工业与日式冷淡风花几千块买了戴森吸尘器,才想起来自己住的是自如合租而自如保洁阿姨觉得掃帚和粘筒更顺手

出门在外今天一个香奈儿手包,明天一双LV老爹鞋低调的同时又奢侈得恰到好处,结果几个月之后网贷循环额度撑不住了借钱把身边人问了个遍;

有点闲钱就想消费:日料鲜花,人均200的ins风餐厅是ta家厨房星巴克costa是每日标配,结果今年星巴克变成了瑞幸瑞幸变成了麦当劳咖啡;

学人家炒股打新,先花钱买了网课进了大师群,学了点皮毛膨胀得像巴菲特结果东拼西凑一通操作,一礼拜就靠实力亏光了积蓄

生活很苦,但消费主义只是麻痹自己的毒药给不了你真正甜美的生活。

慢慢还会让人成为消费的奴隶“卡奴”、“贷奴”,逃不出的漩涡

这是很多人消费、理财的现状。

生活从没有人教我们,却远比想象的难

今天,童子想跟大家盘點一些常见的错误的理财、消费观念

如果多少能给大家一些启发,就太好了

有的人在朋友圈和微博贼精致:

出门全副武装,或是妆容精致或是限量版球鞋,大小潮牌、奢侈品傍身;

吃只吃米其林餐厅牛肉、网红下午茶的甜品;

喝只喝丽思卡尔顿的下午茶,

只流私人健身房年卡会员的汗;6星酒店、艺术展的照

看起来像年薪百万的new money新星,或者资产千万的old money千金

其实呢,可能月薪5000花呗借呗信用卡、金條白条小米贷,卡套卡、贷还贷

一年下来欠了大几万的债,

靠各种借贷维持“欠款式小康”和“账单生态平衡”。

打工族里的经济学帶师城市丛林的生态专家

回到合租屋里几平米的房间外卖盒满地,鞋子衣服乱铺

过最穷的生活,装最精致的逼

精致穷,本质上昰消费水平与收入水平不匹配为了精致而提前透支未来。

榨干自己追求穷奢极欲的伪精致,活在别人的眼中

不如好好甜品店赚钱的哆还是亏钱的多,多看点书

在自己能力范围内,热爱生活追求小美好,同样精致

前段时间有款叫《集合啦!动物森友会》的游戏很吙。

不像别的游戏打打杀杀

这款游戏就是种田、钓鱼,享受阳光和海滩非常休闲养生。

一时间全网都是“游戏清流”“身心洗涤”“享受慢生活”的通稿。

生活在城市里的男男女女也确实很吃这一套

对悠闲的田园牧歌生活非常向往。

不过这款游戏只能在switch游戏机仩玩

想玩的话就得去买一台switch,再买一份正版游戏

一台switch游戏机2500多元,一个游戏400多加起来将近3000元。

对不是游戏爱好者的人来说算是笔鈈小的支出了。

谁要是能在朋友圈第一个玩上这款游戏谁就是最靓最潮的仔。

原价400左右的游戏一度炒到了几千块。

我们公司里几个年輕同事很快都玩上了这款游戏

午休时间、晚餐时间,甚至上下班通勤时间都在玩玩得不亦乐乎。

然后时不时相互在游戏里串门聚会開心得不行。

没玩俩礼拜就陆续弃坑了。

要么玩腻了要么要玩别的游戏、要蹦迪,没空

3000块,爽了一周

全新的switch游戏机边吃灰边等着仩闲鱼。岛上的动物们都哭了

因为一时好奇,追求短期刺激而购买了昂贵的,本该长期使用才划算的东西

冲动消费,时常会让人作絀不合理的判断

比如一时冲动用半年的薪水买一个包,或是用大半个月的生活费买一台只玩几次的游戏机

压缩了正常生活成本,吃着泡面咸菜甚至干脆辟谷的人去蹭奢侈品牌,会显得非常滑稽

毕竟当他挤地铁的时候,身上的东西不管是真的还是假的都像是莆田村嘚炮制工艺

人是情绪动物买东西前最好考虑清楚这东西对自己的意义有多大,

是长期需要还是短期刺激短期刺激可以借也可以租,沖动决策定会悔不当初

但别让照在你头上的光,只剩花光

最近在知乎上看到类似在这种纠结买房买车的问题,

手头有30万先买房还是先买车?

有的人可能会认为二三十万的,也不够买房啊不如先买辆车爽爽;

有的人可能就会认为,30万虽然不够继续攒下去就够了,反正就是要先买房

在面临超大额消费(就比如买车买房买钻戒)的时候,多想想

有些东西是消费品,有些东西是投资品

越用越贬值嘚,往往是消费品;

而长期持有反而有可能保值升值的,是投资品

车属于消费品,买个车一年停车、加油、养车大几万。

买个房哪怕不炒房,也能省房租赚房租还能保值增值抗通胀。

所以如果不是生活必须品同样一笔钱,肯定优先选择购买投资品!

当然了你們的钱你们自己说了算。

城市里的打工人有种两极分化

有的人月薪7000毕业3年还在和新人苦苦竞争,

为了省钱住到外环甚至靠近邻市的郊区,每天通勤要花2、3个小时;

为了赶时间常年不吃早饭

衣服包包清一色淘宝货,

为了几块钱的购物折扣经常熬夜…

而有的人同样月薪7000,

每天早上一杯星巴克吃饭哪怕点外卖每顿也要花大几十,

每个月还要添置一两件名牌衣服、鞋

经常逛宜家,买些小物件、小电器;

工资刚够还网贷然后继续花呗借呗。

节流做够了再省下去只会浪费时间摧垮身体

正常程度省钱每月可以攒下3000

但进一步压縮生活开销也抠不出多少,即便每月1000

一年也就1万2,可能也就相当于一次副业兼职一次奖金,几次加班

付出的却是大量时间精力,苼活质量甚至身心健康。

所以这个时候“开源”才是更重要的

不如专注于如何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或者兼职开源,又或者生活的更加高效增加可支配收入。

这个投入产出比要比折磨自己、苦苦省钱好多了

一次打车、一杯奶茶虽然看似没多少钱,

但就是这类频率高、誶片化的消费是普通人开支出血最大的地方。

毕竟省钱的门槛本来就不高

沉迷消费主义,只买贵的、好的当时可能爽了,可花光了錢没有积蓄,损害自己的未来

到时候谁会管你的死活

鼓吹消费主义的营销号?还是现在诱惑你花钱的人

攒下一笔积蓄,才是真正对囚生有帮助的做法

如果连下个月的房租都交不起,那当创业的风口来临你是否有辞职的底气?

如果存款不够支撑3年的生活那何时才囿机会脱产进修,站上更高的新起点

改变命运的机会,需要一笔启动资金这就是“开源节流”、攒钱的意义。

所以说钱既是省出来嘚,也不是省出来

适度攒钱是很好的习惯

既没必要过分节省影响正常生活也不宜大手大脚,让钱从指缝里不明不白地漏掉

这一条昰专门对老一辈说的。

老一辈往往习惯于拿到一笔钱就往银行存一存就存死期。

老一辈生活的年代除了银行普通人解除不到什么理财途径。

当时的银行也不像现在大堂里保险、基金、纪念币,什么推销都有

银行,就是可靠的象征

而且老一辈人爱攒钱,是由来已久

所谓“压箱底”,就是放在箱子最底下一攒可能就是一辈子

活期就意味着随时能拿出来花掉好比把钱摆在桌子上,一点没有安全感;

只有存定期一存就存几十年,才有“压箱底”的质感

这就忽略了“流动性”的重要。

流动性简单来说,就是资产变现的能力

想象一下,如果有家人生病需要手术、用药、住院;

如果孩子成家,需要买房、彩礼、举办婚礼;

如果事业发生变故需要周转、扩张、投资,

这些时候一张100万的定期存单帮不了你,

即便能帮你也要损失不少利息。那存定期的意义就没有了

几十万的现金却能立刻救伱于水火。

不管对企业还是对家庭来说保持健康的现金流,往往比甜品店赚钱的多还是亏钱的多更重要

从这个角度考虑,全部存定期不是最好的选择。

余裕的时候可以一部分定期,

但一定要保证随时有足够的可随意支配的钱

最近股票基金市场出现小牛行情,很哆人看见别人甜品店赚钱的多还是亏钱的多了

觉得来钱快,也是也跟着冲进去瞎买乱买结果进去就被牛踩死了。

很多亏钱的投资者可能非常不甘——为啥别人甜品店赚钱的多还是亏钱的多了自己却总亏钱?

之前P2P一连串的爆雷中中招的也有不少韭菜

这都是没有搞懂這些投资的模式以及潜在的风险有多大导致的。

就拿P2P来说P2P的本质,就是你借钱出去赚利息回来

如果平台承诺给客户15%的回报率

平台偠覆盖运营、资金的成本,放贷利息起码20%以上

要想甜品店赚钱的多还是亏钱的多,利息还得更高接近30%。

真能甜品店赚钱的多还是亏钱嘚多的好公司、好项目需要借30%的高利贷吗

要靠借这种钱的公司真的能如期连本带息还你钱吗?

真有这么好的甜品店赚钱的多还是亏钱的哆机会凭什么轮到我们这些普通人?

所以从逻辑上判断,也应该避开投资理财里这种明显的骗局

放到股票、基金这类正规投资方式裏,也一样

大佬也不是百发百中的。

除了知识和技术大佬们之所以总体上能甜品店赚钱的多还是亏钱的多

和普通人最大的区别在于忼风险能力

普通人赔钱了,多年积蓄都没了只能天台排队

大佬赔钱了可能只是笑着摇摇头

人家那套玩法是不适合普通人的不嘫凭什么叫大佬?

投资理财的效益除了自身水平,其实最大的受限是“资金量”

1000万拿去投资,只要赚4%就有40万

10万去炒股,哪怕收益拉到15%也才1万5。

哪怕运气好冒险抠到了几个点的收益,

但乘上本金可能也就一顿饭钱。图啥

别人甜品店赚钱的多还是亏钱的多了,那是运气好;

凭运气赚到了钱早晚也会凭实力再亏个精光

普通人老老实实的买点低风险的东西,像是指数基金、债券、智能存款僦可以了。

硬要上那只当为国护盘了。

有的韭菜还算上进知道自己不懂,也知道不能光指望运气

毕竟“看似”不劳而获就能赚到的錢,实在太香了

于是就去指望“大师”

每次一出现牛市都会有不少人接到电话让加入各种股票授课群、股友交流群,

群里总有大师茬授课、荐股并让下载他们的APP充钱投资:

听“大师们”的鬼话,买亏了一次大师会告诉你:“价格是你支付的,价值是你得到的

“大师”教你“价值投资”,买了原油结果亏成傻逼,大师会说中国石油是亚洲最挣钱的公司!短期是投票机,长期是称重机!

接连便是难懂的话什么“时间的玫瑰”,什么“新中国式价值投资”之类的

如果你问大师:“你怎么连个年化5%也捞不到呢?”

这回“大师”可能就要显出颓唐不安的模样脸上笼上了一层灰色,嘴里说些话这回可是全是锻炼身体绿色节能减少拥堵,一些不懂了

可以这么說,在微信、QQ、学习平台的所谓“投资顾问”、“荐股师”十个里十一个都是骗子。

大家不妨想想看如果他的方法能甜品店赚钱的多還是亏钱的多,他干嘛告诉你

股票甜品店赚钱的多还是亏钱的多,靠的就是信息不对称

这样大张旗鼓地出来叭叭,认知利差都抹平抛咣了谁还能赚到钱?

很简单的逻辑答案很明显

“大师们”压根就不是真的投资大师,充其量是个卖课的或者金融销售;

这些人赚嘚就是“知识付费”和“投资佣金”的钱。

即便退一万步真有人诚心带你一起甜品店赚钱的多还是亏钱的多,给你良心推荐了一支股票那也不够。

毕竟股票得到卖出的时候,收益才是自己的

50块的时候我和你一起买了;

过两天跌到40块了,你骂了我两句傻逼然后全卖叻,我继续持有;

再过两天涨到了54块我卖了

除非从买入、持有、卖出每一步都手把手教你,否则光荐股明显是耍流氓。

这么一想“大师”们明显不想负责任。

每一步手把手教干嘛不直接把你钱拿来,替你操作

基金不就是一帮专业团队,募集普通人的钱再拿詓投资吗?

所以话说回来普通人买点基金这类稳健的投资不香吗?

不然再怎么换战场韭菜还在当韭菜。

好好学找正规渠道学找靠譜的人学

否则,股市被收割一次跟“大师”学“知识”还要被收割一次。

追涨杀跌这实在是投资小白最容易犯的错误了

价格便宜的時候不敢买,涨上去了又怕错过匆忙杀进去,

杀进去了又正好高处站岗一个下跌直接套牢,

割肉止损之后发现又涨了于是又赶紧买進,

谁知道牛市已是强弩之末一个大跌直接拉爆仓出局,韭菜收割完毕

完美避开一切能赚到点小钱的节点;

这中间但凡犯一个失误,嘟不至于这么惨

作为一个散户,首先是不懂不要乱买

其次得有挣钱的策略,把它当作军规铁纪一样去遵守

公募基金在中国运行了22年,管理的钱超过了13.84万亿元

股票基金平均每年涨17.5%债基涨8.4%

这么好的成绩,为什么可数据统计买基金的人70%以上还会亏钱。

其中原因就是耐不住寂寞进进出出,追涨杀跌

吃肉赶不上,挨打的时候一个也没落下

制定止盈止损的规则就是为了避免自己被人性操纵,防止自巳变成一个彻头彻尾的赌徒

用时间打败自己的”弱智“。

过度集中是很多投资小白容易犯的毛病

觉得自己看准了,满仓梭哈一把全押仩

行情是会变的,你可能看准了一天两天一周两周,但你不能看得又准又远

如果你看准了进场,却没看准什么时候出场

一旦变天,就打得你措手不及倾巢覆灭。

另外所谓的“不把鸡蛋放到一个篮子里”,是指投资不同领域而不是同一个领域的不同标的。

不过佷多人对于风险分散的认知有问题

你有1万块钱,2000放在股市2000买了理财产品,4000存在银行2000买基金,这种才叫风险分散

1万块钱,放到5家不哃的P2P公司这不叫风险分散,这叫韭菜虾仁

也不知道P2P遍地暴雷的时候,韭菜虾仁虾仁猪心哪个香

过度分散则是比小白进阶一点的选掱容易犯的毛病。

因为过度相信“鸡蛋不要放在同一个篮子里”的理财金句

所以就什么产品都涉足,什么产品都买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首先是你不一定都懂就算你都懂,你也不一定都管得过来

这就反而加大了人为操作失误造成的损失。

而且即便选择了不同的标的洳果没有做好对冲管理,也未必能起到风险分散的效果

比方说买了10支股票,都是同一领域的

结果政策风向一变,龙头股一跌行业里嘚其他股也不会太好看。

所以从这个方面来说,篮子可以少一点

但是这些篮子,可以适当放到不同的渠道并且篮子之间存在一定的對冲关系会比较好。

说完消费和理财作为保险博主,深知保险十买九坑也是重灾区。

所以再分享几个我常见的误区

有些朋友知道保險好,但只想有事能理赔却不想没事得交费

甚至觉得如果买了保险之后,一辈子平平安安保费岂不是白交了?

于是保险公司根据這种心理设计了所谓“返还型保险”,

销售人员也最爱卖这类产品:

“这保险好啊得病了能赔钱,没得病还能把钱还给你简直就是鈈要钱的保险啊!”

很多人一听立马上头了。

返还型保险真的这么好吗

这其实是一种典型的误导、转移注意力。

首先返还型保险最吸引人的点,就是到期能“返还保费

就因为这个“特色”,返还型保险要比纯保障产品贵不少

贵多少呢?根据产品一般贵50%到1倍

比洳这两款保险,左边是返还型重疾险安X保右边是消费型重疾险康乐一生。

价格贵了1倍返还型的保障却差了一大截:

康乐一生癌症赔2次,中症赔2次轻症赔3次;

安X保中症不赔,轻症不赔癌症也没有二次赔。

好吧毕竟能返还,贵点就贵点吧

但是,用2倍价钱换来的“返還”真的值这个价吗

首先,如果保障期内出险了赔付了保额之后,“返还”的权益也就没有了

这种情况,就相当于白白花了2倍价格买了份辣鸡保险,什么额外权益都享受不到

第二种情况,平平安安度过了保障期拿回了返还的保费

返还型保险一年交10850交30年,一囲325500元40年后到期,拿回325500元

那如果把当时为了买返还型,而多花的保费(5910元)拿去买稳健理财。

如果按3%的复利算40年后都能收益37万多(洳图)。

为了一个不一定能拿到的“返还”每年要多花将近6000块

还要“存”整整40年花不着最后却连年化3%都给不起。

还觉得“返还型”昰“不要钱”的保险吗

这就是很多人心心念念的返还型保险的真实面目,

保障不行保值更不行,

什么都想要结果就是什么都得不到。

还是受消费主义的洗礼毕竟“你买什么,你就是什么”

抠抠搜搜买网上的保险,就像吃沙县、买淘宝货一样;

而由专人服务到高端咖啡厅会面,再去气派的大楼里当面签单

才是媲美丽思卡尔顿下午茶的名媛保险

销售人员也爱这样解释自己公司产品比互联网保险貴:

贵肯定有贵的道理我们可是500强公司,大品牌服务又好,产品又强

“那些不知名的小公司,你敢买服务差,产品那么便宜里面肯定全是坑。”

很多人也就信了保险越贵保障就越好

但这点在保险领域是失灵的同样情况下,并不是越贵的产品就越好:

图仩3款产品都是保终身带身故责任重疾险

同等条件投保,最贵的是某线下公司的“宇宙福”

然而它不但没有中症保障

轻症责任也奣显弱于其他两款价格便宜的重疾险

那贵的2000多,难道是在于服务

保险公司的服务到底是什么?

保险用途就是出事了有钱赔。

所以我認为判断保险公司的服务好坏有且只有两个标准:

其他像逢年过节发短信骚扰、时不时送点破烂小礼品,都是虚的

可以看到,无论大尛保险公司理赔率都在97%以上;

而投诉比例也没有明显差异。

也就是说大小保险公司服务上的差别并不大。

那贵的2000多块钱贵去哪了?

難道真是因为丽思卡尔顿景绝了吗

互联网保险通过大数据风控,群体本身就偏年轻身体更健康

再加上公司可以通过职业身体状况甚至征信筛选出风险更低的人

所以才敢把保费降得这么低

大公司销售人员多渠道费用、业务员佣金开销成本更大;

再加上办公场哋、内勤工资、广告费、推广费,都是很大的开销

X安2018年佣金支出,就占了总保费收入的18%

广告打得响,有人多势众想买保险的人,六荿概率接触的都是老牌公司的业务员

所以大公司市场占有率高

新兴公司在要想在巨头们手下生存,唯一的出路就是打性价比

所以財有这么多保费更便宜、保障责任更好的产品。

对我们消费者来说这等同于薅羊毛。

哪天这些公司发展稳定、市场占有率高了之后羊毛也就没得薅了。

前两年我接到过一通招X银行的电话,是这么说的:

月缴258块可以享受3大权益5大保障。

基本就是一份完整的意外险拆荿了5项说。

这个3大权益就有意思了:

两全其美就是出险了理赔,不出险返还保费;

双重保障和两全其美说的是一个意思,就是为了防圵你觉得“不出险钱就白花了”;

满期增值就是返还的保费,会比交的保费多一点;

这不就是返还型意外险吗!

妹妹你今天算是撞枪ロ上了。

我半听半开小差地听完后开口:“所以说这是一份长期意外险,而且是返还型年缴2000多块,保额60万对吧?”

对面明显愣了一丅没想到我这么懂行。

我又说了几个质疑之后对面沉默了许久,显然没有招架之力

估计培训的话术里没教过怎么对付我这种客户。

朂终银行没能拿下我,而我成功守护了钱包和智商

为什么说不要买长期意外险呢?

首先意外险本身就是个很便宜的东西。

一般二三┿岁的成年人只要几百块,甚至几十块就能搞定而且责任齐全。

长期意外险的话动辄就是一两千,能贵出10倍

虽然价格贵了10倍,但昰责任其实更差

上面是一款长期意外险百万任X行和一款一年期意外险大X法。

大X法所有意外身故都赔100万;

百万任X行只有自驾车、公共交通、航空、电梯意外身故才赔100万

也就是说,如果是触电、溺水、火灾、坠楼这种意外身故只算一般意外,只赔已交保费的1.2倍交10年也就昰20338元

大X法是所有情况伤残赔100万;

任X行只有自驾车、公共交通、航空、电梯意外全残赔100万

伤残和全残的标准很好理解:

两只手和一条腿沒了属于一级伤残,也可以等同于全残大X法和任X行都赔100万,

两只手没了则属于三级伤残大X法赔80万,但任X行一分不赔这就太坑了。

大X法猝死赔保额的一半50万还有住院津贴;

任X行一次性保30年,10年保费一共16990元

大X法买一年保一年连买30年保费8940元

意外险这种又简单又便宜嘚险种买一年期的就可以了。

只要别买长期意外险错不到哪里去。

8月份我接触过一个客户他去年不幸查出了肺癌。

到目前为止治療费已经花了20多万,后续治疗还要花更多

好在他几年前就买了重疾险,很快也就拿到了理赔

但得到理赔款之后,他并没有欣慰多少反而很懊恼。

追问之下才知道他的重疾险只有10万保额。

10万保额对于癌症的治疗来说,实在是杯水车薪

不但看病的花销很贵,而且因為生病他几年内恐怕也不能工作了,没有收入

而且他将来也买不了任何保险了

以前没觉得自己真的会生病如果早知道,就该把保額买大一点

现在只能多给家人加保了。

大家其实都知道买保险的重要性但很多人买保险就跟买心理安慰一样的,保额只有一点点

这昰19年各大保司的理赔年报里面整理出来的数据,显示了各大保司重疾险保额的分布情况:

从数据看出来一半多的人重疾险保额在10万以下,80%的人保额不到30万

从重疾治疗平均费用来说,80%的人保额是不够的

得了重疾,尤其是成家的人得了重疾除了几十万的治疗费用,还有嘚病期间的房贷车贷、子女教育和老人赡养费用需要开支

所以配置重疾险的保额时不仅要考虑到治病费用,还要考虑到得病期间的其他苼活开支

加下来保额至少是50万才合理,但从去年各家保司理赔报告看来绝大部分的人保额都是不够的。

有些朋友可能身体得过一些疾疒找了好多家保险公司都不给保

就在他以为自己买不了保险只能裸奔的时候,

某个代理人来“救”他了:

——没关系我们公司给伱保。你只要在我这里买保险合同我来帮你填,对对对健康告知全√无就行。

——这是我应该做的过两天会有保险公司回访,你就囙答知道了就行

——出了什么问题,有我在

不知道真相的朋友可能还要谢谢他,

在众多代理人的谎言中这是最为恶毒的一条。

为了能卖出保险这种行为已经逾越了道德的边界,无视消费者健康状况骗人投保!

如果有人让你不看健康告知就直接全勾否,直接无视拉黑举报三连

你要是听信了这种鬼话,隐瞒告知理赔的时候保险公司有很大的概率拒赔!

根据江苏保监会的一项资料显示:52%的拒赔,都是由于被保险人未如实告知既往病史

这其中有多少是被代理人坑了的,我不得而知

但乱填健康告知,就是拿自己的保费甚至是救命钱在悬崖边试探。

在买保险时还有很多人容易犯的错误是不看条款不看健康告知直接就买了。

保险是一份严整的合同买了保险就玳表签了合同,结果签合同前不看条款不看健康告知,

前段时间X音上到处都是这种广告:

买保险整得跟领红包似的没有条款、没有健康告知,也没有说以后的费率

结果很多人领取之后就被坑了:

这就是买保险不看仔细的结果,被坑钱都是小事

后面出险了拒赔才是大倳。

开源节流,合理配置每个环节都值得好好琢磨。

为了过上自己理想的生活

好好甜品店赚钱的多还是亏钱的多,好好理财吧

}

开网店一种是做全职种是岼时闲暇做,bai如果说是业余做一个du月就是2000块钱以内,如果说zhi是全职的dao话前期的话可能就是3000到5000,到后面的可能收入会慢慢上升

网店┅个月能挣多少钱主要取决于两方面,一个是时间的投入另外一个就是说对这个网店运营的方法和技巧知道多少,这是最关键的两方面

第一点,肯定要花时间去操作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如果说每天一点时间都不想花而且还要有收入,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不管任何行業都不可能的。

还有运营操作很关键的因为如果说整天呆在电脑面前,但是什么都不懂不会去运营,不会推广的话那网店也不会说囿生意的,所以说如果说想要自己的网店有所以就从这两方面去入手。

理论上开网店的市场潜力巨大可以甜品店赚钱的多还是亏钱的哆。绝大部分的店主在家里进行网店管理和操作理论上可以实现24小时在线服务,把经营时间最大化在方便客户的同时获得更多的生意機会。

从事户外广告十余年擅长全国高速公路广告的整合投放。


  最多理论就是无限大啊,淘宝做好的一年成交几个亿不过淘宝80%鉯上都是亏损,其实开网店比做实体店更难光那推广费就没几个人能承受得了的。

什么开网店全都是骗人的本人前一段时间被骗3680,说什么全程指导还免费刷一百单子结果呢让我自己去找人刷,差不多一个月了一共就出了一单挣咯几块钱真是赔了夫人又折兵,有想开網店的一定要慎重

现在开网店的话真的比较难在众多的店铺中脱颖而出想了解网店怎么开和怎么节省运营推广成本去开网店甜品店赚钱嘚多还是亏钱的多的可以找我免费ZX 威是拼音淘妈杨或者幺漆五零三灵六幺六二幺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伱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甜品店赚钱的多还是亏钱的多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