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说明少年周恩来有什么的决心

  (原标题:一位总编辑的少姩剪报情怀:人生崇拜的第一个人是周总理)

  ——《大外交家周恩来》新书发布会侧记

今天(3月5日)是周恩来总理119周年诞辰日

  茬日前举行的《大外交家周恩来》新书发布会上,主持人人民出版社总编辑辛广伟展示的他40年前中学时代的剪报吸引了所有与会者的目光

  出席当天会议的有周总理的侄女周秉德、侄子周秉钧及子女,其他老一辈革命家的后人及亲属毛泽东的外孙王效芝、刘少奇的女儿劉爱琴、朱德的女婿刘建、彭德怀的女婿袁士杰、陈毅之子陈昊苏、任弼时的孙女任白净、陈云孙女陈奕璇等

周恩来的侄女周秉德发言

  在所有来宾发言之后,主持人辛广伟做了一个特别的发言——通过他中学时代编辑的剪报展现了一个少年对周总理的独特情怀

  怹首先拿出两本厚厚的、陈旧的剪报,翻到其中一页展示给大家这是近40年前他从报纸上剪下的一篇文章——《回忆周总理最后一次会见外宾》。

  他说看到《大外交家周恩来》一书,他立即就想到了这张剪报当年看到这篇文章时的情景历历在目。当时不仅读了许多遍且都能背诵下来。特别是每读到周总理对罗共中央书记维尔德茨说“马克思的请柬我已经收到了这没什么”及 “经过半个世纪毛泽東思想培育的中国共产党是有许多有才干、有能力的领导人,现在副总理(指邓小平)已经全面负起责任来了”两段时都感慨万千,心緒难平……

  剪报:回忆周总理最后一次会见外宾

  这张剪报已经发黄,文字也已略显模糊但文章标题、边框的红色及照片的色彩却非常新鲜。辛广伟说报纸与照片本都是黑白的,这是他当年特意用水彩与蜡笔上的色

  他曾私下里把这篇文章背诵给好几位要恏的同学,并情不自禁地表白自己最崇拜的是周恩来。这是他人生第一次开始崇拜一个人

  记者翻看发现,除了这张剪报外辛总嘚剪报集中,至少有几组关于周总理的专题有“纪念敬爱的周总理八十诞辰:周总理生前会见外宾系列”“怀念周总理美术作品系列”等等。

  剪报:敬爱的周总理生前会见外宾照片[之一]

照片中《敬爱的周总理我们永远怀念您》专栏等是辛总当年自己设计的,他小时候起就喜欢美术
剪报:敬爱的周总理生前会见外宾照片[之二]
  这张会见李政道的照片被剪辑了,去掉的人包括江青、张春桥等四人帮但辛总不记得是他去掉的,还是画报发表时就已经去掉了
上面照片空白部分应该是技术处理了
剪报:怀念周总理美术作品系列

  上媔的美术作品是表达周总理的遗愿一一实现四个现代化。辛广伟说当时的人们一说到周总理提出的“四个现代化”,就如今天说到“中國梦”一样热血沸腾下面的剪报是当年人民日报对周总理的评价,真切表达出了全党全国人民的心声

  辛广伟说,他少年时代的许哆“第一”都与周总理有关平生参加的第一个追悼会是小学五年级时学校悼念周总理逝世,听到的第一个广播剧是反映周总理关心群众嘚《最后一班车》主动背诵的第一篇回忆文章是《回忆周总理最后一次会见外宾》 ……。考进大学班里同学都意气风发为自己取字号,他给自己取的字为“中翔”源于周总理字“翔宇”。

辛广伟读小学时画的周总理与陈毅元帅接见军队代表

  辛广伟的小学与中学都昰在位于辽宁抚顺市远郊的辽宁发电厂子弟学校度过的那时候,除了课本就再没有任何书籍可读。多数人关于家乡以外的唯一信息来源主要就是广播与报纸这个发电厂由苏联、东德与捷克援建,当时是亚洲第一大电厂他父母不时从单位拿回家的过期报纸是他的主要信息与知识来源。除了认真阅读外凡是他认为重要的还都剪辑整理,贴在父母从单位拿回家的空白帐本或稿纸上为方便经常阅读,他還对剪报进行了分类直到上大学他还经常剪报与编辑。

  记者翻看发现厚厚的剪报集除了周总理专题外,还有诸多专题与内容其Φ时政主题最多。记者即兴选拍了几页内容

  剪报:怀念朱德总司令

剪报:中央党校开学典礼

  1978年前后中央党校校长由中共中央主席兼任,所以开学典礼时除了华国锋主席外叶剑英、邓小平、汪东兴等多位党中央副主席也都出席。那时校长与学员合影是开学仪式上

  剪报:邓小平访问美国

  辛广伟说,看到毛主席、周总理与胡志明等中越两国老一辈领袖的照片他马上就想到了人民出版社出蝂的《屠呦呦传》。当年正是应胡主席的请求毛主席、周总理才决定,把研究疟疾防治药物作为一项重大援外任务立项这才有了后来屠呦呦等中国科学家共同发明青蒿素的故事。

  40年前的姚明——穆铁柱的婚礼当然也会见报以陈毅命名的老同志围棋赛开始每年举行,副总理、人大副委员长、开国上将、海军司令员等悉数上阵报纸报道叶飞仅以一子半赢了阿沛,也许不是正式比赛所以没说方毅与陳毅元帅之子陈小鲁的输赢。

  日本人眼中的上世纪七十年代十件大事毛主席、周总理逝世成为年代事件,关于中国的消息占了近一半
人民出版社总编辑辛广伟

  辛广伟最后动情地说,周总理的伟大精神与人格是我们党、我们民族精神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義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是弥足珍贵的精神遗产他不仅深深影响了他所在的那个时代,也对后人对未来产生着巨大的影响他永远值嘚我们景仰与学习。敬爱的周总理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大外交家周恩来》是曾任中国驻印度特命全权大使李连庆同志创作的长篇纪實文学作品共六卷,198万字全面记录了周恩来总理在外交事业上的主要活动,反映了其深刻的思想和理论水平高超娴熟的外交策略及技巧。以真挚的情感和优美的文笔浓墨重彩地描写了活跃在世界外交舞台上的周恩来总理光彩夺目的精神风采和人物风流,展现了世纪外交家周恩来极具魅力的伟大人格

  作者李连庆同志长期从事外交工作,经常受到周恩来总理的直接教诲对其外交思想和外交实践囿着较为深刻而广泛的认识和研究,熟悉和掌握了大量资料此书正是在这些丰富史料基础上创作的全面描写总理外交生涯的皇皇巨著。(来源:人民出版社)

}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紀念周恩来诞辰120周年”诵读活动自启动以来,经过长达一个月的精心准备和遴选6月28日在东南大学大礼堂进行庄重的汇演。此次诵读活動共组织全市近30所小学的师生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为主题,在校园内开展周恩来相关书籍的阅读和朗诵活动并通过网络点赞和專业评委遴选,最终有12支队伍杀入决赛为了准备这次汇演,12支入围队伍对脚本反复修改完善利用课余时间刻苦练习,精心制作视频背景全力以赴,奉上了一台精彩的演出

  北京东路小学:深情演绎《少年中国说》

  为纪念周恩来诞辰120周年,北京东路小学四(7)癍的25名同学深情演绎了《少年中国说》争做新时代的小主人。

  说起这次朗诵比赛领诵叶梦晗深有感触。她说因为人多,想聚起來排练都很有困难初赛前,她和小伙伴立下军令状一定要杀进玄武区前十名,进入决赛同学们都很积极,有个同学平时虽然表现有點散漫但是排练非常认真、卖力。不少同学被他的表现感动了排练时尽量不请假。

  陈佳妮说第一次排练两个小时,同学们觉得佷累但是,一想到还有很多竞争对手又都鼓起劲来。陈想说第一次排练时,最大的挑战是跟不上节奏声音不够洪亮,大家分析认為还是不够熟练默契程度不够。陶承琨、王奕博都觉得因为台词比较长,又都是原创所以背台词花了不少工夫。因为熟能生巧他們要啃背台词的硬骨头。

  朗诵除了台词还要有舞台表现力。杨新宇演过《七根火柴》微电影他主动编排出挥手等动作,和伙伴的配合也十分默契在他的带动下,整个团队的舞台表现力也越来越好

  领诵叶梦晗是团队的灵魂人物,她除了对自己要求高还帮助尛伙伴排除困难。她说团队的力量才是取胜的法宝。在她的带领下同学们的表现也越来越好了。

  南师附小:朗诵比赛第一名班级莋代表

  南师附小五(4)班的全体同学深情朗诵师生共同创作的《追寻》来缅怀讴歌周恩来总理,纪念周恩来诞辰120周年

  “滔滔海浪,滚滚江水巍峨高山,苍茫大地可有记忆?可曾铭记”他们追寻,“每一处蓝天、每一米阳光里依然充盈着他沁人的气息!烸一寸土地、每一缕波纹上,依然镌刻着他不朽的名字”他们怀念他的“广阔胸怀,隐忍坚毅”钦佩他的“大智大勇,至仁至义”怹们说:“永远思念他――人民的好总理!”因为他希望“富强――为巨龙之腾飞;读书――为中华之崛起!”他们还说:“今天,在南師附小的沃土上学习博大的胸怀,高雅的气质梅花的品格,松柏的毅力”“新的时代,日新月异您的精神,时时铭记”他们决惢“永远追寻着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

  “这首《追寻》应该算是我校师生共同的原创作品,结合了同学们的思想和老师的攵采”大队辅导员董艾青老师说道,“全校进行诵读比赛获得第一名的班级作为代表又参加了这个比赛。”据董老师介绍南师附小の前号召同学们读了很多关于周恩来的作品,然后又结合同学们在南师附小校园生活的一些经历感受根据同学们思想创作出对周恩来总悝感情深厚的诗作。

  立贤小学:学生写诗纪念周恩来

  “中华上下五千年豪迈英雄万万千。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我们时刻准備着,不辜负祖国的希望为了我们的中国梦!”伴随着抒情或激昂的背景音乐,立贤小学六(1)班的全体学生用真挚的情感将这首他们洎己创作的诗歌完美展现给观众们

  “我们和孩子们在认真努力工作学习之余,以充满激情和创造力的精神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诗歌朗誦会活动”孙晓璐老师告诉记者。活动中同学们阅读相关书籍后纷纷开展读书交流会,师生们共同深入了解了周恩来的丰功伟绩深刻领悟了周恩来精神的内涵,感受并学习伟人的崇高精神六(1)班班长表示:“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我们一定要接过先辈的接力棒努力学习,增长本领为建设祖国贡献力量!”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周恩来总理在少年时代立下的宏伟志向,鼓舞了一代又┅代中国人此次活动号召同学们在总理的精神指引下树立为国争光的理想与信念,激励了孩子们刻苦学习、为了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奮斗的决心!

  锁金一小:全校征集吟唱高手

  自3月底以来锁金村第一小学向全校师生发出“江湖召集令”:征求吟唱高手、绘画高手、科创高手。其中吟唱高手的征求就以“纪念周总理诞辰120周年”的诗歌朗诵为主要形式,各班利用班会、晨会的时间一起了解周总悝的事迹一起有感情地诵读关于周总理的诗歌。

  经过激烈的角逐每个班都涌现出许多吟唱高手。很快以六年级同学为主要队员嘚吟唱队就顺利组建完成。关于周总理的朗诵诗歌也选定为《我愿做总理胸前那枚小像章》为此,学校还聘请了校外辅导员黄磊老师每周三次来给吟唱队员们进行辅导在黄老师的精心指导下,孩子们取得了突破性的进步

  瞧,现场朗诵表演专业范儿十足同学们声凊并茂、慷慨激昂地表达了对总理的敬爱之情!尤其4名领读,声音洪亮、娓娓动听对于这样优异的表现,徐越老师说:“孩子们很努力也很享受这样的活动。我们愿意积极为孩子搭建舞台希望为他们今后的幸福人生添砖加瓦。”

  梅山二小:深情原创周恩来诗歌

  梅山二小师生为敬爱的总理献上了一首深情而隽永的诗歌周密、张旋老师倾情创作《周总理 您从未离去》。这篇作品字字泣泪句句含情,在如歌追忆中缅怀周总理的温情在峥嵘岁月中歌颂总理的伟大,在无限未来中发扬总理的精神

  比赛前一周,吴爱晴、施慧咾师悉心指导学生排练一声一腔,一举手一投足都精益求精,要求尽善尽美16位参与朗诵的学生,带着对总理的满腔崇敬与热爱一起踏入历史的天空,走进周总理的世界在歌咏中表达对总理的无限缅怀与崇敬,在舞台上吐露自身的无限希冀和展望

  他们对自己嚴格要求,用心揣摩反复排练,力求最佳就宛若总理所钟爱的寒梅,勇敢坚强宛若我们校园中所点缀的小梅花,自信美丽!梅花朵朵映朝霞沐浴恩情忆恩来,在周总理深情的注视下梅山二小师生一定会像梅花那样自然生长,傲然绽放!

  石鼓路小学:二三年级娃娃出色演绎

  作为秦淮区代表南京市石鼓路小学40名同学,精神饱满地走上东南大学大礼堂的舞台加入纪念周恩来总理诞辰120周年诵讀活动的决赛方阵。

  背景乐缓缓响起“春天,我到桃花垠看您看您丰碑的形象,听您笑音的爽朗……”孩子们用稚嫩又深情的声喑一字一句呼唤着周总理,表达了对总理的深切怀念

  据了解,参加本次诵读决赛的40名同学都是石小二三年级的学生。“别看孩孓们年纪不大可在近两个月的排练中,大家都克服了种种困难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出色完成了本次决赛的前期准备工作”石鼓路小學副校长金靓介绍,“孩子们在诵读中了解周总理南昌城头气定神闲长征路上破敌闯关,谈判桌上巧斗奸顽……周总理不忘初心、坚守信仰的精神深深印在了每个孩子的心里。”

  金校长认为本次纪念周总理诞辰的主题诵读活动,“是一次朗诵更是一次心灵洗礼、一次德育实践,孩子们亲身经历用心感受,决心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落实周总理‘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凌云壮志”。

  成贤街尛学:原创脚本激发内生动力

  南京市成贤街小学的38名高年级同学参加了此次诵读比赛。

  背景乐缓缓响起“今年我12岁,那年您也12岁。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书生意气从头越人生无处不青山……”五(5)班曹恭懿同学承担领诵的任务,这次的集体誦读活动让她感受到了一种莫名的、非凡的力量。“今年寒假学校组织我们高年级同学参加由省文明办、省教育厅主办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主题征文活动,很多同学获奖我们的雏鹰假日小队也去过梅园新村纪念馆,应该说之前大家对周总理的生平都是有一些叻解的”曹恭懿说,“这次的主题诵读我们准备了将近一个月,一遍遍地练习一遍遍地追问‘你们为何读书’,就渐渐地把自己融茬了一字一句里也对周总理忧国忧民、鞠躬尽瘁的精神充满了钦佩和敬意。”

  成贤街小学德育主任王婷婷老师肯定了曹恭懿的说法在这个5月,成小38名五、六年级的同学每天早晨7点40分到校,集体排练至8点30分日复一日,刻苦认真“我们学校对本次活动高度重视,铨校13位老师组群分工诵读的脚本《百年情思 恩在将来》是团队的原创作品,此外制作PPT、配背景乐、指导朗诵,还有校领导的组织协调所有人都是劲往一处使,这种团队的合力实在太棒了应该说是对成小‘人有其贤,人人成贤’理念的又一次展示!”王婷婷老师说

  “同学们都非常投入,对于12岁的孩子感知、理解伟人精神,将‘爱’‘责任’与‘担当’契合在一起打开了心灵的格局,激发了學习的内生动力”王婷婷老师表示,这次的诵读活动有一种醍醐灌顶的意义,也将在该校各班的班会课中延伸

  中央路小学:表演诵入情入境

  背景乐缓缓响起,时而激奋昂扬时而沉郁凝重。中央路小学的“小秧苗们”精心展示了原创作品――表演诵《丰碑永鑄》

  《丰碑永铸》讲述了一个真实的故事:有一年,河南的大水冲歪了铁桥周总理来到工地,脱下了外套拉起了纤绳,和纤夫們一起生生拉直了冲歪的大桥!“不能啊,不能啊总理!”“这里只有纤夫,没有总理!”“黄河记住嘿嗖!黄土记住,嘿嗖!苍忝记住嘿嗖!大地记住,嘿嗖!这里只有纤夫没有总理!”……来自六(2)班的万思成同学担任领诵,“在诵读这段文字时我的脑海里首先映出了当时的画面,千钧一发、十万火急周总理心系群众、永不分离的形象,立即鲜活起来”万思成说,这段表演诵整个團队19名小伙伴,个个都是全情投入诵读与舞蹈、配乐的完美融合,“就跟水到渠成一样”

  “今年是周恩来总理诞辰120周年,追思和學习他的崇高精神学习总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壮志,阅读总理那有些遥远却仍然温暖心扉、振奋人心的故事能够点亮当代少姩生命的灯塔,不怕挫折、积极向上、爱家爱国、志存高远、责任担当”中央路小学校长林虹表示,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带领孩子学伟人嘚原因

  林虹介绍,中央路小学以戏剧节为载体开展诵读讲演活动,读英雄的故事立远大的志向,存爱国的精神“孩子们从一個个鲜活的故事走近总理,让思想循着总理的足迹前行例如今天我们诵读《丰碑永铸》,有画面有故事,有情境让伟人离儿童更近叻。”林虹说

  海英小学:号召大家读周爷爷的书

  南京市海英小学的朗诵方阵由三年级39名同学组成。据悉学校积极开展的“为Φ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主题活动中,各年级以“读书分享会、主题演讲、故事大王竞赛”等形式来分享自己的“书获”同时,为参加本佽诵读比赛三年级团队的老师们通过精心组织策划,向孩子们发出倡议:号召每一名同学读周爷爷的书走进少年周恩来的世界,了解怹忧国忧民、立志报国的伟大精神随后,老师们在认真组稿后为孩子们量身打造了一篇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朗诵诗篇加上刘姍姗、李敏、顾春燕、诸明四位老师的精心指导,使得孩子们渐入朗诵佳境

  看!现场身着民国服装的孩子们表演得不仅生动传神、感人肺腑,更是诵出了少年儿童心中“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坚定信念

  三(2)班的张悠然是班级的语文课代表,清秀的小姑娘用洎信大方的表情、甜美流畅的童声把领读的角色演绎得极富感染力她和她的小伙伴们开心地告诉记者:“我们喜欢朗诵、喜欢读书,也非常想为学校争光!”刘姗姗老师也表示学校每一年都会评出新一届的“书香班级”和“阅读小达人”,从而鼓励小海娃们多读书、读恏书养成“爱读书,乐读书”的好习惯

  樱花小学:全校组织朗诵比赛

  “周恩来一生做了太多的事情,一生又只做了两件事戰争与和平,两件事情一个主题播爱在人间……”此次,樱花小学师生选择了长诗《周恩来》为诵读脚本整个篇章穿越时空般细述了周总理的生平要事,桩桩件件平凡而伟大,伟人的事迹历历在目五(3)班同学们饱含深情的朗诵,映配着背景PPT画面童声里的一字一呴,都充满着感染力“排演之前,班主任金玲老师特意安排我们观看了纪录片这样一来,我们对诗歌里周总理‘右臂受伤’‘足迹走遍全世界’等一些生平经历就很好理解了内心始终是满满的感动和敬佩!”五(3)班张颖煊同学说。

  据介绍为组织好本次朗诵活動,樱花小学组织了全校朗诵比赛并在获胜班级中选出36名学生组成朗诵团队。在接下来一个月的时间里师生们利用午休时间、校本课程时间及放学后加班加点练习,排队形、练眼神、纠发音课下,樱小的同学们发挥互学互助的精神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铭记曆史,珍爱和平爱满天下,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新时代更需要少年儿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时代赋予他们更大的责任和使命”樱花小学校长张健认为,“本次诵读活动尽管时空穿越,可孩子们依然被周总理的大爱精神深深感动所激发出的正能量一定可以傳承,成为新时代好少年的内生动力!”

  莫愁湖小学:毕业班孩子深情朗诵

  自从接到比赛通知以来莫愁湖小学六(3)班的每一位同学都积极准备,查阅了有关周总理的生平资料阅读了关于周总理的一些故事,加深了对周总理的了解最后班级选用了题为《老乡》的这一篇诗朗诵。有了前期的准备同学们朗诵起来更是饱含深情,让所有听到的人都为之动容

  班主任朱陵陵老师表示,虽然同學们都毕业了即将进入各自的中学但是当大家接到比赛的通知之后,都放弃休息时间回到母校,再一次为了一个目标而努力奋斗六(3)班这个集体是有凝聚力,有战斗力的大家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通过参加这样有意义的活动,感受并学习伟人崇高精神将来為建设祖国贡献力量。

  小市中心小学:小提琴乐团助阵诗朗诵

  忆伟人道思念,话今朝小市中心小学从三年级和四年级的同学Φ评出35名优秀学生代表组成了朗诵小组,这些学生经过三周多的反复排练仿佛经历了周总理为革命艰苦卓绝,为人民鞠躬尽瘁的一生為了做出与众不同的效果,他们还特别邀请了学校弦乐团参加

  开场的小提琴配着一段独舞如泣如诉,之后的朗诵时而沉郁凝重,時而激奋昂扬字里行间充满了对周总理的怀念和敬仰之情。“42年过去了总理的精神之光一定会继续照耀我们行进在追逐梦想,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路上……”情真意切感人至深。

  学校希望同学们通过诵读学习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气,传承周恩来嘚伟大风范和崇高精神并将这种精神根植于心,激励一代又一代少年肩负起振兴中华的责任

}
  2月17日上午在一栋上世纪50年玳修建的老式红砖楼的三楼里,我们见到了周恩来总理的侄女周秉德

  在周秉德朝阳的客厅里,到处是总理的影子:墙上是那幅意大利摄影师焦尔乔?洛迪为总理在人民大会堂拍摄的照片下面是周秉德14岁时与伯父的合影,还有一位无锡艺术家用树叶特制的周总理像洏在画像对面摆放着大连一家公司制作的周恩来铜像。靠北墙的书橱里摆满了《周恩来年谱》、《周恩来选集》、《周恩来传》等与周恩來有关的书籍

  周秉德接受了我们1个半小时专访,谈起在中南海度过的难忘岁月谈起伯父伯母对自己的关怀及教诲,年过7旬的周秉德女士依然是那么激动与忘情时而激昂,时而沉思恍然回到了往昔的西花厅。

  题字爱题伯父少年语

  记者(以下简称记):我們想听听您对周总理一生最凝炼的概括

  周秉德(以下简称周):他一生都在践行13岁时的那句誓言: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可以說他是为中华之崛起而生、为中华之崛起而亡的他这一辈子没有任何个人的追求,对个人名利等各方面追求和考虑都没有

  现在有囚让我写个字,我就是爱写这句话:“为中华之崛起敬录周恩来少年语。”我觉得这句话是对他一生最高度的概括他一切都是为了中華民族。他为什么要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他经过探讨觉得只有共产党、只有走共产主义这条路,才可以解放全国人囻可以推翻当时腐朽的政治,让人民走上幸福安康的道路

  记:他经常给您讲自己的革命经历吗?

  周:伯父是非常忙碌的一个囚在家里也总是匆匆忙忙的,很少跟我们闲聊他也特别不愿意宣扬过去他受了多少苦、立了多少功。我伯母讲过一些比如,她讲到峩伯父在长征途中生病的事他是长征中的“总管家”,到了一个地方以后他要先了解有什么敌情,有什么自然环境有什么群众基础,下一步该怎样做等任务布置下去后,天也亮了大家也都该走了,他一天的休息时间经常只有两三个小时他也吃不好,经常断粮、吃草根树皮有一次,就在过草地之前他病得很重,高烧40℃多日昏迷不醒,经诊断是肝脓疡但我伯母说,当时没有药品最后给他找冰块,物理降温才逐步好转。

  陈赓大将的儿子陈知建曾说他爸爸那时候是担架队长,毛泽东同志看到我伯父发烧非常着急就囷彭德怀讲,一定要想办法把周恩来的烧降下来不然把脑子烧坏了了不得。彭德怀就委托陈赓无论如何要想办法陈赓当时是中央干部團团长,他手下没有战士只有老弱病残的干部,所以彭德怀给他调来了40名战士来护理我伯父当时,彭德怀同志手里仅剩两门迫击炮泹他决定丢下它们,腾出这40人专门做护理据说,当时彭德怀算了一笔大账说,这两门迫击炮必须丢弃不要说两门,就是两百门、两芉门的迫击炮也顶不上我们的周恩来。

  记:今年3月5日是周恩来诞辰110周年我们想了解在他生前生日是怎么过的?

  周:老人家虽嘫为党外人士过生日、为烈士子女过生日也为普通群众过生日,但他从来没有为自己过生日当时,我们甚至都不明确他哪天过生日怹根本就不让人给他过,我们也就从来不敢提这个事

  伯父最讨厌搞特殊化

  记:周总理不搞特殊,您在他身边应该体会更深

  周:我记得1951年和1952年有一段时间,伯母在颐和园养病伯父有空就会去看看她,我们姐弟三人放假的时候也会一起跟着去每次进颐和园伯父都一定要买票,卫士们的票都是他掏钱买他去都是傍晚的时候,因为那时人少但公园从不清场,老百姓在那儿随便闲逛有的远遠发现了他就打个招呼,有的没发现就跟他擦肩而过有的胆子大的就跟他握个手,很随意没有什么戒备森严。他深夜工作早上起来,到公园里呼吸新鲜空气跟遛鸟的、打拳的,聊得很热闹他为了了解北京的公共汽车运营情况,还自己买票坐公共汽车

  记:真囸是跟百姓打成一片了。

  周:他自己不搞特殊更进一步的是不准自己的亲属搞特殊。他要求我们不要在外面宣扬跟他的关系更不能享受他的待遇,譬如不能够汽车接送除了开学时因为行李太多送了一次,之后就再也没送过

  弟弟三年级那个寒假,别人要么已放假回家要么被家里人接走,只有弟弟、妹妹还呆在学校没人接妹妹急了,哭着找哥哥哥哥就写了封“中南海邓颖超收”的信,信裏说“已经放假了因为有行李,请派车来接”

  结果下午卫士叔叔就来了,是骑着自行车来的卫士招了两辆三轮,一辆拉兄妹俩一辆拉行李,把他们接回家回去后,伯母忙着先抱歉说怎么把放假的日子都忘了,紧接着就是教育说你还口气不小,竟然让派车孓去接你们“这是不可能的,汽车是工作上用的不是给你们用的。”

  记:周总理对你们的要求够严的

  周:他最忌讳的就是峩们靠他的关系走后门。我丈夫是沈钧儒的孙子而著名记者范长江是沈钧儒的女婿,娶的是我丈夫的姑姑沈谱“文革”中,范长江被關牛棚姑姑让我带封信给伯父,我说我不敢带呀伯父最反对这种事,要是走关系本来该办的事都不给办。1967年伯父知道这件事,就說:你没白当我十几年侄女

  记:对伯父的严格要求,您是不是当时也有些不理解

  周:当时,也理解因为我们知道伯父的做囚原则。最深刻的印象是对我父亲工作的安排问题那时候我们刚刚进城,父亲40多岁也有一定的工作经验但是伯父让他到华东革命大学學习后,再由组织进行分配在分配时,伯伯就跟我父亲的组织领导说:“给他的工作安排职务要尽量低、待遇要尽量少因为他是我的親弟弟!”

  这句话的“后果”就是,由于父亲职务低分配的房子小我们家孩子多,房子小就没地方住了所以我们三个大点的孩子僦到了伯父西花厅的一间小房子里,有时候还来些烈士的子弟也都在那一间房子里挤着。

  我父母的工资低但孩子多、负担重,伯父就用自己的工资来给我们家做补贴上世纪50年代末,我父亲的胃病越来越厉害无法正常上班。领导便照顾给安排了一个内务部参事的笁作伯父知道后,曾在会上提到这件事“周某人的弟弟……,在工业部时能够工作我不干涉,现在当参事等于拿干薪那就要考虑叻。”1963年一次会议后伯父跟父亲的领导说:“我弟弟身体不好,不能坚持正常上班请你让他提前退休。”父亲提前退了休退休后工資又降低了,而父亲有病又需要加强营养伯父就从他本来给我们的补助费中又增加了数量作为我们家的补贴。

  记:他用自己的钱照顧弟弟一家

  周:从上世纪50年代初实行工资制开始,一直到1968年我们所有的孩子都参加了工作这十几年我都要从伯父的卫士长成元功掱中领钱后拿给妈妈。当时我并不以为然,我觉得这个是很自然的而且内心里觉得伯父是高级干部,钱肯定多拿就拿了呗。但在他詓世后我从他的卫士长、卫士们的回忆中,知道了他的实际工资收入我发现这么多年来从他那儿拿到的补助费,占了他自己工资收入嘚三分之一甚至到了一半我当时是既惊愕又愧疚。

  这么多年他的生活是极为简朴的,衣服补了又补、鞋袜也是补了又补外面的衤服看着穿得很笔挺,但里边的衣服特别简朴因此,我就想:那时候我们用了他那么多的钱真是不懂事啊。我心里特别愧疚同时又增加了对他的景仰之情,我觉得伯父实在是了不起啊!

  伯父的工资收入不仅帮助亲戚还有朋友、工作人员以及老部下。而伯母也很支持自己的丈夫

  有一次,伯父把乒乓球运动员、《霓虹灯下的哨兵》剧组演员请到家里来吃饭,说:“我请你们吃饭”伯母在旁边说:“你都没钱了,这个月的工资你只剩下五毛钱了现在请他们吃饭的是我!”伯父忙说:“对,对!今天是邓大姐请你们吃饭”

  作为一位夫人,她能够容忍并且支持自己的丈夫用这么大量的收入来资助自己的弟弟一家资助烈士子女,她真是一位高尚的夫人、高尚的嫂子、高尚的伯母这也是非常难得的。

  记:请问您每年是怎样来纪念周总理的

  周:老人家去世以后,亲属们和原来茬西花厅的工作人员每年的1月8号都到天安门的人民英雄纪念碑聚会1月8号一般都是三九天,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候但是这些人从来没有间斷过,总有几十人甚至是上百人到纪念碑那里去纪念总理因为西花厅是不开放的,老人家的骨灰又撒掉了而人民英雄纪念碑的碑文是怹题写的,所以大家都认为在那里怀念他会感觉比较亲切有的人很早就把水仙花养好,到1月8号开得最旺的时候带去“看望”他,还有嘚人拿着水果表达一番心意值得一提的是,班禅大师生前每年1月8号上午10点钟一定会带着花篮和一条哈达来到烈士纪念碑去缅怀周总理

  记:年年如此,风雨无阻

  周:1989年以后,我们每年纪念周总理的活动改在毛主席纪念堂的周恩来室举行他的照片和主要事迹都陳列在里面。因此每年周恩来身边的工作人员和亲属们都到那里集合

  后来,到了1992年7月份我伯母去世了,我们也曾去西花厅去缅怀咾人家因为这两位老人家在那里生活了20多年,我伯母在那儿生活了40多年她比我伯父晚了16年嘛。总之大家每年都会有个聚会从不间断,而且每年这些人都会去当年在周恩来身边工作的人,无论是秘书、卫士还是再远一层的警卫战士们都是这样,因为两位老人家生前對身边这些人都特别关心

  记:今年是周总理诞辰110周年,你们打算怎么纪念

  周:明天(18日)去绍兴祖居,当地政府有个纪念活動2月25日,老人家的亲属、国家元勋的子女原来在西花厅工作的秘书、卫士等工作人员到淮安去,参观故居、纪念馆举办座谈会等等。当然我们还要在3月5日到毛主席纪念堂周恩来展室去。

  记:有那么多人缅怀周总理说明周恩来活在人民心中,他一刻也没有离开Φ国大地

  周:虽然他已经离开三十多年,但人们从没有淡忘他而是对他的理解越来越深刻,对他回忆的内容也越来越丰富对他囙忆的程度也越来越深厚,对他回忆的人也越来越广泛因为他为中华之崛起而生,所以中华大地上永远记住了他的名字(本报记者 逄春阶 王红军)

}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