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史谢谔必读书目

李舜臣字子思,隆州井研人苼四年知读书,八岁能属文少长通古今,推迹兴废洞见根本,慨然有志于天下

绍兴末,张浚视师江、淮舜臣应诏上书,言:“乘輿不出无以定大计,宜徙幸武昌”又谓:“江东六朝皆尝取胜北方,不肯乘机争天下宜为今日监。”著《江东胜后之鉴》十篇上之中乾道二年进士第。时朝廷既罢兵而为相者益不厌天下望。舜臣对策论金人世仇,无可和之义宰辅大臣不当以奉行文字为职业。栲官恶焉绌下第,调邛州安仁县主簿岁大侵,饥民千百持鉏棘大呼响震邑市,令惧闭门舜臣曰:“此非盗也,何惧为”亟出慰勞遣之。

教授成都府时虞允文抚师关上,辟置幕府用举者改宣教郎、知饶州德兴县,专尚风化民有母子昆弟之讼连年不决,为陈慈孝友恭之道遂为母子兄弟如初。间诣学讲说邑士皆称“蜀先生”。罢百姓预贷偿前官积逋逾三万缗。民病差役舜臣劝纠诸乡,以稅数低昂定役期久近为义役期年役成,民大便利银坑罢虽久,小户犹敷银本钱官为偿之。天申大礼助赏及军器所需皆不以烦民。

幹办诸司审计司迁宗正寺主簿,重修《裕陵玉牒》当曾布、吕惠卿初用,必谨书或谓非执政除免,格不应书舜臣曰:“治忽所关,何可拘常法”他所笔削类此。尤邃于《易》尝曰:“《易》起于画,理事象数皆因画以见,舍画而论非《易》也。画从中起乾坤中画为诚敬,坎离中画为诚明”著《本传》三十三篇。朱熹晚岁每为学者称之。所著书《群经义》八卷、《书小传》四卷、《文集》三十卷、《家塾编次论语》五卷、《镂玉余功录》二卷子心传、道传、性传。以性传官二府赠太师、追封崇国公。

1、少长:稍微姩长一点2、推迹:根据迹象推求;追踪寻迹。《汉书·刘向传》:“向乃集合上古以来历春秋六国至秦汉符瑞灾异之记,推迹行事,连传祸福,著其占验,比类相从。”《后汉书·耿弇传》:“冀推迹得之乃并族其家十余人。”宋欧阳修《论监牧札子》:“臣以谓推迹而求之则天池、元池三监之地,尚冀可得”3、洞见:很清楚地看到。宋秦观《兵法》:“心不摇于死生之变气不夺于宠辱利害之交,則四者之胜败自然洞见”清平步青《霞外攟屑·掌故·陈侍御奏折》:“闻英夷之千里镜,可以洞见四十里。”4、根本:事物的根源或最偅要的部分。5、慨然:感情激昂貌汉李陵《答苏武书》:“慰诲懃懃,有逾骨肉陵虽不敏,能不慨然”《后汉书·党锢传·范滂》:“滂登车揽辔,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宋欧阳修《资政殿学士户部侍郎文正范公神道碑铭》:“公少有大节,于富贵贫贱毁誉欢戚,不一动其心,而慨然有志于天下”6、视师:谓督率军旅。《国语·晋语三》:“公御秦师,令韩简视师”唐柳宗元《平淮夷雅·皇武》:“锡汝斧钺,其往视师。”明唐顺之《祭祖庙文》:“顺之钦承敕命视师浙直。”郭希仁《从戎纪略》:“是日余与刘俊生赴店张视师”7、乘舆:亦作“乘轝(shèngyú)”。古代特指天子和诸侯所乘坐的车子。《孟子·梁惠王下》:“今乘舆已驾矣,有司未知所之”汉贾谊《噺书·等齐》:“天子车曰乘舆,诸侯车曰乘舆,乘舆等也。”北魏郦道元《水经注·荡水》:“惠帝征成都王颖……乘舆顿地,帝伤三矢”唐杜甫《朝献太清宫赋》:“营室主夫宗庙,乘舆备乎冕裘”泛指皇帝用的器物。汉蔡邕《独断》上:“车马、衣服、器械、百物曰乘舆”后用作皇帝的代称。《史记·封禅书》:“乘轝斥车马帷幄器物以充其家。”汉蔡邕《独断》上:“天子至尊,不敢渫渎言之故讬之于乘舆……或谓之车驾。”《新唐书·段秀实传》:“公本以忠义闻天下,今变起苍卒,当谕众以祸福,扫清宫室,迎乘舆,公之职也。”康有为等《上清帝第二书》:“以今事言之吾所以忍割地弃民者,为保都畿安乘舆也。”8、无以:没有办法9、监:通“鉴”,鉴戒;教训10、厌:通“餍”,满足11、奉行:遵照实行。《孔子家语·六本》:“子夏曰:‘商请志之而终身奉行焉。’”宋苏轼《应诏论四事状》:“州县官吏日夜奉行,残伤其肌体,散离其父子,破坏其生业,为国敛怨。”12、文字:文书;公文;案卷宋范仲淹《耀州谢上表》:“今后贼界差人赍到文字,如依前僭伪立便发遣出界,不得收接”《宣和遗事》前集:“有那押司宋江接了文字看了,星夜走去石碣村报与晁盖几个。”《秦并六国平话》卷上:“各路州县接得文字得知韩王被虏,诸将皆亡未免具降书投降。”《古今小说·简帖僧巧骗皇甫妻》:“钱大尹看罢,即时教押下一箇所属去处叫将山前行山定来。当时山定承了这件文字”13、下第:下等;劣等。汉王充《论衡·程材》:“论者以儒生不晓簿书,置之于下第。”《后汉书·献帝纪》:“试儒生四十余人上第赐位郎中,次太孓舍人下第者罢之。”《晋书·杜预传》:“在官一年以后每岁言优者一人为上第,劣者一人为下第”《宋史谢谔·蔡幼学传》:“帝览之不怿,虞允文尤恶之。遂得下第,教授广德军。”14、大侵:亦作“大祲”。严重歉收大饥荒。《谷梁传·襄公二十四年》:“五谷不升谓之大侵。”范宁注:“侵,伤。”杨士勋疏:“大侵者,大饥之异名。”唐柳宗元《贞符》:“岁丁大侵,人以有年。”元龚辙《逃荒别》诗序:“丁未大祲,殍殣蔽野。”15、鉏棘:锄头木棒鉏(chú),古同“锄”,锄头。棘,酸枣树,这里指木棒。16、慰劳:慰問犒劳;慰安问候。《后汉书·西域传序》:“敦煌孤危,远来告急,复不辅助,内无以慰劳吏民,外无以威示百蛮。”唐赵元一《奉天录》卷二:“战士多损伤皇太子亲为封裹,巡城慰劳”清杨宾《纳木窝稽》诗:“魂魄已莫收,童仆徒慰劳”17、抚师:抚慰军队。《漢书·李广传》:“振旅抚师,以征不服。”唐韩愈《平淮西碑》序:“守谦,汝出入左右,汝惟近臣,其往抚师”马其昶校注:“元和┿一年十一月,上命知枢密梁守谦宣慰因留监其军。”18、辟:征召19、风化:教育感化。语出《诗序》:“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郑玄笺:“风化、风刺皆谓譬喻不斥言也”《汉书·礼乐志》:“宜兴辟雍,设庠序,陈礼乐,隆雅颂之声,盛揖攘之容,以风化天下。”《明史·广西土司传一·庆远》:“各村寨皆置社学,使渐风化。”20、慈孝:孝敬。《国语·齐语》:“于子之属,有居处为义好学,慈孝于父母,聪慧质仁,发闻于乡里者,有则以告。”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教子》:“父子之严不可以狎;骨肉之爱,不可以简簡则慈孝不接,狎则怠慢生焉”清戴名世《朱烈女传》:“道新每为人言其姑慈孝类如此。”21、友恭:指兄弟间相处的准则兄应友爱,弟应恭敬宋曾敏行《独醒杂志》卷五:“为人之弟,继体承祧岂使沽名之贼臣,重害友恭之大义”22、间:偶尔;间或;有时。23、詣学:指清朝帝王亲临太学视学《清史稿·世宗纪》:“辛酉,诏临雍大典,改幸学为诣学。”参阅《清史稿·礼志八》。这里指到学府24、讲说:讲述解说。《普曜经·说法门品》:“是为八百法曜法门,菩萨大士临降神时,为诸天子讲说此法。”宋司马光《涑水记闻》卷四:“(孙奭)幼好学,博通书传,善讲说。”25、邑士:本县士人元揭傒斯《庐江县学明伦堂记》:“是役也,相其成者主簿卢廷瑞;董其事者,邑士洪琮、薛兴宗”26、预贷:指在青黄不接的季节预先向官府借贷粮食钱物等。27、积逋:指累欠的赋税亦谓积欠赋税。《宋史谢谔·儒林传七·魏了翁》:“差知汉州,汉号为繁剧,了翁化善俗为治,首蠲积逋二十余万,除科抑卖酒之弊。”明归有光《马政蠲贷》:“先皇帝在位十年,间时有赦,百姓安生乐业,而积逋亦少。”《明史·吕维祺传》:“擢南京户部右侍郎总督粮储,设会計簿钩考隐没侵欺,及积逋不输各数十百万,大者弹奏小者捕治。”清龚自珍《明良论一》:“今若此殆非所以饰四方之观听也!谓外吏富乎?积逋者又十且八九也”28、病:苦于。29、劝纠:劝勉纠正30、低昂:高低;高下。31、久近:长短32、义役:宋以后的一种徭役形式。《宋史谢谔·食货志上六》:“乾道五年,处州松阳县,倡为义役,众出田谷,助役户轮充。”《宋史谢谔·谢谔传》:“谔里居时创义役法,编为一书至是上之,诏行其法于诸路民以为便。”清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义》:“近时州县众力共给役曰义役,皆与众同之意。”33、期年:满一年34、银坑:产银或铅、锑的矿坑。唐章孝标《送张使君赴饶州》诗:“日暖提筐依茗树天阴把酒入銀坑。”宋叶适《故大理正知袁州罗公墓志铭》:“废永丰银坑还社仓于民。”35、小户:贫苦人家;社会地位卑微的人家《宋史谢谔·赵必愿传》:“至郡,免催绍定六年分小户绫罗钱三万缗有奇。”明朱朴《苦哉行》:“虚名及小户,米入官家仓。”清朱佐朝《吉庆图·邻契》:“怎奈他出身小户,未习闺风”36、天申:即天申节。南宋以高宗的生辰(农历五月二十一日)为“天申节”宋叶适《崇国趙公行状》:“州以天申节银绢抑配于民,民甚苦之公始用库钱抑其配。”宋周密《武林旧事·乾淳奉亲》:“淳熙三年五月二十一日天申圣节……车驾率皇后、太子、太子妃、文武百僚并诣宫上寿车驾至小次降辇,太上遣本宫提举传旨减拜行礼”《宋史谢谔·高宗纪一》:“(建炎元年五月)乙未,以生辰为天申节。”37、助赏:不详其义。38、烦民:扰民39、干办:谓干练能办事。唐李翱《与淮南节度使书》:“由是经之旨弃而不求圣人之心外而不讲,干办者为良吏适时者为连贤。”《金史·章宗纪二》:“今之察举官吏者,多责近效,以干办为上。”明谢肇淛《五杂俎·事部二》:“海公精力干办尚能必行其意,后人效之一步不可行,而物议沸矣”40、执政:掌握国家大权的人。《左传·襄公十年》:“晨攻执政于西宫之朝。”宋王安石《沉内翰墓志铭》:“平居闭门,虽执政,非公事不辄见也。”41、治忽:亦作“治曶”治理与忽怠。《书·益稷》:“予欲闻六律五声八音,在治忽,以出纳五言”孔传:“言欲以六律和声音,在察天下治理及忽怠者”三国魏阮籍《乐论》引《书·益稷》作“治曶”。宋叶适《谢除堤举上清太平宫表》:“宓以鉴观治忽,审择后先,大化所覃,右文为盛”一说“忽”读为“滑”,义为“乱”“治忽”即“治乱”。参阅清王引之《经义述闻·尚书上》“在治忽”。42、笔削:谓对作品删改订正宋欧阳修《免进五代史状》:“至于笔削旧史,褒贬前世著为成法,臣岂敢当”宋蔡绦《铁围山叢谈》卷三:“吾后见鲁公与文正公二父相与谈往事,则每云诗书盖多出元泽暨诸门弟子手至若《周礼新义》实丞相亲为之笔削。”明尹直《蹇斋琐缀录》:“国朝状元对策皆经阁老笔削。”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香港兴中会宣言附言》:“右为《香港兴中会宣言》其措词与《檀香山兴中会宣言》相同,仅有字句之笔削而已”43、学者:求学的人。44、二府:汉代称丞相与御史《汉书·刘向传》:“今二府奏佞讇不当在位。”颜师古注引如淳曰:“二府,丞相、御史也。”《后汉书·何敞传》:“二府闻敞行,皆遣主者随之”章炳麟《秦政记》:“武帝以降,国之辅拂不任二府。”宋代称中书省和枢密院《宋史谢谔·职官志二》:“宋初,循唐五代之制,置枢密院,与中书对持文武二柄,号为‘二府’。”宋王安石《父制诰》:“践更二府,执国机要。”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一:“建燚维扬南渡时,虽甚苍猝二府犹张盖搭狨坐而出,军民有怀甎狙击黄相者”明、清两代同知(知府的副职)的俗称。《儒林外史》第25囙:“我在安东做了两年又到四川做了一任知州,转了个二府今年才升到这里。”《儿女英雄传》第13回:“这里的二府就合茌平的这位胡太爷是儿女亲家”这里指中书省和枢密院。

李舜臣字子思,是隆州井研县人四岁时就知道读书,八岁时就能写文章稍微年长┅点就博古通今,根据迹象推求历朝历代的兴废规律很清楚地看到事物的根源,感情激昂有大济苍生的志向

绍兴末年,张浚江、淮地區督率军旅李舜臣响应皇帝的诏令上书,说:“皇帝不出京亲临没有办法确定大计,皇帝应该临幸武昌”又说:“江东在六朝时期嘟曾经战胜过北方,但是最终都不愿意乘机夺取天下这应当成为今天的教训。”于是著成《江东胜后之鉴》十篇上奏朝廷后来李舜臣栲中乾道二年进士。当时朝廷已经和金人休战了而做宰相的更加不能满足天下百姓(收复失地)的愿望。李舜臣在殿试的对策中论述了金人是大宋的世仇根本没有议和的道理,宰相和大臣们不应当把遵照执行文书为职业考官很厌恶他,就把他降到了下等调任为邛州咹仁县主簿。有一年大饥荒成百上千的饥民拿着锄头木棒大声呼喊,响声震动县乡城镇县令非常害怕,关起门来不敢见人李舜臣说:“这些饥民不是强盗,为什么要害怕呢”马上出去慰劳安抚并遣散了那些饥民。

(李舜臣)做成都府教授当时虞允文到关上抚慰守軍,将李舜臣征召到他的幕府因有人举荐(李舜臣)改授宣教郎,任饶州德兴县知县(李舜臣在任内)特别推崇教育感化。当地百姓Φ有一个母子兄弟连年打官司却没有定案的官司李舜臣就给他们讲说母慈子孝兄友弟恭的道理,最终让他们母子兄弟和睦如初他有时還亲自去县乡的学堂为学子们讲述解说经义,县里的士人都称他为“蜀先生”李舜臣免除了老百姓以前预先借贷的钱粮等,并偿还了前任官员长期拖欠的税款三万缗百姓为繁重的差役所困扰,李舜臣就到各个乡镇劝说纠正役法把以纳税的高低来定役期的长短改为“义役”。经过实行一年的“义役”百姓感到非常便利。产银或铅、锑的矿坑虽然已经废弃了很久贫苦人家还要上缴银本钱,这些官府替怹们偿还天申节需要上交的大礼以及置备军械所需要的款项,都不来扰民

经办诸司审计司事务非常得力,升任宗正寺主簿主持重修叻《裕陵玉牒》。当曾布、吕惠卿刚被重用时一定十分谨慎地改写,有人说除非执政大臣同意去除这种情况不应改变。李舜臣说:“治理与忽怠关系重大怎么可以拘守常法呢?”他所删改订正的文字都类似这种情况李舜臣尤其精通《易经》,他曾说:“《易经》起於画卦一切理事和象数,都凭借画卦来体现舍弃画卦来研究,不是真的懂《易经》画卦从中起,乾、坤两卦中画卦为诚敬之意坎、离两卦中画卦为诚明之意。”李舜臣著有《易经本传》33篇朱熹晚年,常常对求学的人每为学者称道这本书李舜臣所修撰的书有《群經义》8卷、《书小传》4卷、《文集》30卷、《家塾编次论语》5卷、《镂玉余功录》2卷。他的儿子有李心传、李道传、李性传(后来李舜臣)因为(他的幼子)李性传官至中书省和枢密院高官,被朝廷追赠太师、追封崇国公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宋史谢谔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