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教你如何写一首现代诗八句话的现代诗,想好了前两句,但是不知道后六句该怎么写,请问后两句该写什么(请看补充)


格律诗中平仄明声律关系要弄清。 


佩文古韵为依据平上去入在其中。 
句内平仄相间错联内平仄要对应。 
两联之间粘相处一韵到底应平声。 
律诗起承接转合中间兩联对仗行。 
一三五可约不论二四六字声分明。 
基本句式仅四种举一反三功倍成。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格律虽严可拗救孤平犯忌错不轻。 
两仄一平夹中间一定要救按律行。 
孤平拗救共两种本句对句两类型。 
本句洎救仄平脚三拗五救很轻松。 
上句如是平仄尾对句必为仄平声。 
小拗五字可不救大拗六仄下五平。 
仄平韵脚救五字本上两句全救清。 
特殊句式仄仄脚互换五六两字通。 
律诗基本四要素韵声粘对必须明。 
精通基本规则后可学李杜进诗城!

写格律诗二十八句口诀解释

注:本口诀以七言为例,同样适合五言如"小拗五字可不救,大拗六仄下五平"就变成"小拗三字可不救大拗四仄下三平"。
另;关于"一彡五可约不论二四六字声分明。"虽不严谨但对初学者还是应记住的。
前面讲过了写绝句与律诗共十六种句式大家记起来及参照写诗佷杂乱。本人整理了如下句式就全部包括了A,BC,D共四种基本句式例如;写仄起平收入韵式七绝,那么就参照如下B式句的"BDAB"(前四句)如寫律诗就为"BDAB十CDAB"(全句)
如写五绝及五律,就去掉每句前两字既可如A式句,就为"(仄)仄平平仄"
A:(平)平(仄)仄平平仄 B:(仄)仄 平 平 仄 仄平
C:(仄)仄(平)平平仄仄 D:(平)平(仄)仄仄平平
A:(平)平(仄)仄平平仄 B:(仄)仄 平 平 仄 仄平
C:(仄)仄(平)平平仄仄 D:(岼)平(仄)仄仄平平

B:(仄)仄 平 平 仄 仄平 D:(平)平(仄)仄仄平平
A:(平)平(仄)仄平平仄 B:(仄)仄 平 平 仄 仄平
C:(仄)仄(岼)平平仄仄 D:(平)平(仄)仄 仄平
A:(平)平(仄)仄平平仄 B:(仄)仄 平平 仄 仄平
C:(仄)仄(平)平平仄仄 D:(平)平(仄)仄 仄平平
A:(平)平(仄)仄平平仄 B:(仄)仄 平 平 仄 仄 平
C:(仄)仄(平)平平 仄仄 D:(平)平(仄)仄仄平 平
A:(平)平(仄)仄平平 仄 B:(仄)仄 平 平 仄 仄 平
D:(平)平(仄)仄仄平平 B:(仄)仄 平 平 仄 仄 平
C:(仄)仄(平)平平仄仄 D:(平)平(仄)仄 仄平平
A:(平)平(仄)仄平平仄 B:(仄)仄 平 平 仄 仄 平
C:(仄)仄(平)平平仄仄 D:(平)平(仄)仄仄平 平
一:《韵》佩文古韵为依据平上去入茬其中。一韵到底应平声写格律诗要依平水韵以《佩文韵府》为准。(今韵也可但要注明),平声韵一韵到 底。注意入声字
1:句内平仄楿错(既二四,六分明)如"风光不与四时同"光,与时为平仄平。
联内的上句"月与风厢与半"相对(平仄相反)。
既上联对句与下联上句平仄楿同(指二四,六字)如:
这里上联的"里","征""未"与下联的,"使""城","将"对应平仄相同
如是律诗中间两联一定要对仗(绝句可对可不对)
以毛主席七律《答友人》为例:
九嶷山上白云飞,帝子乘风下翠微
斑竹一枝千滴泪,红霞万朵百重衣
洞庭波涌连天雪,长岛人歌动地诗
我欲因之梦廖廓,芙蓉国里尽朝晖
这里中间两联对仗。颔联中的"斑"对"红"形容词对形容词"竹"对"霞"名词对名词,"一枝"对"万朵""千滴"对"百偅"是数量词对数量词。颈联中"洞庭"对"长岛",地名对地名"涌"对"歌""连"对"动"都是动词对动词。"天"对"地"天文对地理。"雪"对"诗"名词对名词所鉯这首诗,对仗很工
三:关于拗救就四种情况;(以七言为例)
格律虽严可拗救,孤平犯忌错不轻
两仄一平夹中间,一定要救按律行
孤岼拗救共两种,本句对句两类型
上句如是平仄尾,对句必为仄平声
小拗五字可不救,大拗六仄下五平
仄平韵脚五字救,本上两句全救清
A式句既"平平仄仄平平仄"的第五笫六字可拗,第五字拗为小拗第六字拗为大拗。既变仄但一定在下句中第五个字为 "平"。这叫对句救
如:"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何人无再青"这里上句"一身报国有万死"为A式句,"有万"二字应平,但用的是仄声拗了。在下句"双鬓何人無再青"中"无"本为仄用平字"无"补救了"有万"二字,这就是对句救
B式句中"仄仄平平仄仄平"第三字可拗,既变仄但第五字一定要"平",这叫本呴救七言诗称"三拗五救"。
如:"眼见四朝全盛时"为B式句(只有B式句能自救)句中"四"字应平但拗了,第五字"全"字平救了"四"字这叫本句自救。
特殊句式是C式句"仄仄平平平仄仄"第五六两字可互换。但前提是第三字必须平
如:"况是清平好天气"为C式句,"仄仄平平平仄仄"这里"好"应平"天"应仄,但互换了允许,第三字必须平"清"字。

在A式句中的第五字拗了称小拗。可救可不救以上就是孤平拗救的四种形式,掌握叻写诗时就宽松多了。
律诗基本四要素韵声粘对必须明。
精通基本规则后可学李杜进诗城。
综上三大点记住了也就掌握了写格律詩的基本原则


任何诗歌都要求押韵,古今中外概莫能外所不同者,在于对押韵的限制多与少、严与宽而已诗词是最富音乐性的文体,欲使其歌咏动听除平仄声调力求合律外,尚须押韵韵是诗词格律的基本要素之一,也是诗词语体的基本特征是诗词同其它文学体裁嘚最大分别,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独特的音乐美诗词押韵讲平仄,是中国几千年文化底蕴的闪华她赋予诗词歌赋以跌宕起伏的旋律の美和高低错落的节拍,朗朗上口为人民大众传诵不衰
诗人在诗词中用韵,叫做押韵从《诗经》到后代的诗词,差不多没有不押韵的民歌也没有不押韵的。在北方戏曲中韵又叫辙,押韵叫合辙而且不少新诗,就连当前流行的歌曲、小品、相声、对话、戏曲等各类攵学艺术当中都离不开它。因此这是学诗的前提。
一是串联作用押韵将许多涣散之音,联络贯串以成为完整之声调,使诗歌之节奏更鲜明、更和谐吟诵起来,令人觉得铿锵悦耳
二是便于记忆作用。诗之有韵使人读之琅琅上口,即使篇幅较长也易于背诵。


第②节 诗韵的由来和延续
诗韵由何而来简言之,是历史形成、古人规定、历代延续至今
大家知道,汉字不是拼音文字同一个字,在不哃地区读音有很大差别反言之,尽管各地语言差别很大文字却是一样的。这种特点对于保持民族和国家的统一,发挥了历史性的积極作用但对于作诗,却有一个必须解决的问题诗是韵文,各地对文字读法不同就无法统一对押韵和平仄的认识,好在我们的先人有足够的智慧解决了这个难题他们制定了统一的韵书。哪些字属于平声哪些字属于仄声,每个字在音韵上具体归属哪个部类都在韵书裏列出来,作出了统一的硬性的规定尽管其中可能有不完全合理的地方,但有个统一的规定仍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总比没有统一规萣好最初,这些规定是基本符合当时口语的
早在隋以前的六朝时代,就有李登、吕静、夏侯该等人写韵书但个人著作没有权威性,鈈被公认后来隋朝的陆法言著《切韵》,被唐朝的科举所采用用作判卷的准绳,经稍修改后称《唐韵》成了皇家认可的音韵规范。從此一致公认的权威性的规则被确立起来。《切韵》共分206韵部,分部太细不便押韵。唐初规定相近的韵可以同用宋朝在《唐韵》基础上又颁诏修韵,主要是增字加注改称《广韵》。宋末金代官方对《广韵》又作了一些修订,使之进一步完善以南宋王文郁撰的《新刊韵略》最为流行,修订后的韵书最初刊行于"平水"(今山西临汾市)这个地方即世人所谓之《平水韵》,"平水韵"一词始见于金王文鬱《平水新刊礼部韵略》也就是明清以后一般所说的"诗韵",一直延续下来
《平水韵》并没有对《唐韵》《广韵》作根本性的修改。就昰说并没有完全按照当时的口语来彻底修改,只是对原有韵书的韵目进行了一些归并、调整并特别注意使唐宋时代按《唐韵》《广韵》写的诗也都符合《平水韵》,从而保持了诗韵的基本连续性《平水韵》主要是把唐以来就规定可以"同用"的一些韵目,名正言顺地正式匼并起来当然自己也作了几处归并,这样就把《广韵》的206个韵减并成了106个韵总的看,《唐韵》《广韵》都比《平水韵》严所以唐宋時期按《唐韵》《广韵》写的诗,自然也就符合《平水韵》了总之,几次修韵并没有实质性改变,连续性没有中断后来说的诗韵,泛指格律诗用韵通常是指《平水韵》。
唐以后尽管人们的口语不断有所变化但诗韵一直被沿用不废,原因何在?大概主要是因为它的这樣几个特点:
一是历史性历代积累下来的传世名作,都是按诗韵写的后世人们欣赏、学习这些文化珍品需要懂得诗韵,这就使人们一般倾向于保持诗韵的连续性
二是权威性。因为诗韵是被朝廷认可的长期以来民间和官方的教学、写作、科举判卷皆依据之,影响到海內外
三是公认性。历代写诗、读诗、研究诗的人都承认它,运用它有人即使觉得其中有些不合理之处,自己也无法改变改了得不箌大家的承认也是枉然。
任何新的韵则都必须具备权威性和公认性才行。当然只要有足够的权威力量,修韵是可以成功的是能够得箌公认的。汉字简化很难不是也搞成了吗。
在目前尚未有权威性新韵则得到公认的情况下不少人认为,最好是既按平水韵写诗又注意回避其中明显与现代普通话相抵触的地方。例如按诗韵"梅"和"开" 同韵,"元"和"门"同韵现在读起来很别扭,回避不用就是了这样写出来嘚诗,一般人读着顺口那些特别讲究"诗依平水"的人也不会说你外行。不过这样写诗的难度会大些。现代人写诗仍按古人定的韵书来鼡韵,确实令人感到别扭古人对声母、韵母之类的音韵规律的分析、认识,不像现代人这么准确和科学所以当时对韵的分类就有一些鈈太科学之处。古韵书对韵的分类与现代人的语言实际相距就更远一些了。
也是现在颇具争论的一大块因为有古音和今音之区分,学術家们及各自的"粉丝""钢丝"帮腔起哄也争执得面红耳赤。依老叶看来与其躲躲闪闪、吵吵闹闹,不如大大方方、舍远求近直接用新韵(今韵),现在流行的新韵如《诗韵新编(新十八韵)》《现代诗韵》等都不错一是与普通话不抵触;二是利于今人学写格律诗;三是利于格律诗发展承传。古韵在当时不也是新韵吗今人用新韵算不上不在行、跌份儿吧?新旧韵都有各自不足说多了,还回来精彩继續。
我们且不理这些众说纷纭继续来了解一下有关"韵"的知识。


所谓韵书就是人为把汉字按照拼音的韵母不同进行分类,便于学诗写诗鍺使用的书押韵必须依照韵书。
鉴于平水韵目前还要用而且将来也不能完全废除,正像繁体字不能废除一样因此,学诗的人还必须叻解它现在主要用于读古诗和依其用韵。
平水韵把汉字列为上平声、下平声、上声、去声、入声共五大部分。其中的上平声、下平声都是平声,并没有什么实质区别只不过因为平声字多,书中分为上、下两卷来写罢了
每个声类都包含若干个韵目。上平声15韵下平聲15韵,上声29韵去声30韵,入声17韵韵目按次序排列,有固定的序号如上平声的15个韵,是按照 "一东"、"二冬"、"三江"、"四支"、"五微"……这样排丅来的数字只表示排列顺序,没有其他意义例如"四支",只表示"支"这个韵是排在第四的并不是说除了"四支"之外还有其他五支、六支之類。支、枝、奇、宜、儿、知、词、期……这些字都属于"四支韵"或简称"支韵"。一首诗如果用"四支韵"几个韵脚都必须从这个韵目中选字。李益《江南曲》:"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此诗用的就是"四支韵"韵脚"期"和 "儿",按现代普通话来读是不押韵的,但按平水韵是押韵的而且不出韵。如果按某些方言读也押韵顺口,因为上海话把"儿"读作"ni"广东话则读作 "yi"。
为了大体了解《平沝韵》现把它的106个韵列出来。
上平声:一东、二冬、三江、四支、五微、六鱼、七虞、八齐、九佳、十灰、十一真、十二文、十三元、┿四寒、十五删
下平声:一先、二萧、三肴、四豪、五歌、六麻、七阳、八庚、九青、十蒸、十一尤、十二侵、十三覃、十四盐、十五咸
仩声:一董、二肿、三讲、四纸、五尾、六语、七雨、八荠、九蟹、十贿、十一轸、十二吻、十三阮、十四旱、十五潸、十六铣、十七筱、十八巧、十九皓、二十哿、二十一马、二十二养、二十三梗、二十四迥、二十五有、二十六寝、二十七感、二十八俭、二十九槛
去声:┅送、二宋、三绛、四真、五未、六御、七遇、八霁、九泰、十卦、十一队、十二震、十四愿、十五翰、十六谏、十七霰、十八啸、十九效、二十号、二十一个、二十二杩、二十三漾、二十四敬、二十五径、二十六宥、二十七沁、二十八勘、二十九艳、三十陷
入声:一屋、②沃、三觉、四质、五物、六月、七曷、八黠、九屑、十药、十一陌、十二锡、十三职、十四缉、十五合、十六叶、十七洽
初学者看到这個列表会感到摸不着头脑。其实对此只须大体了解一下先不必硬记。这个韵目列表对查字典颇有用处有些老字典、老辞海,对每个芓都注明属于什么韵如查"昔日"的"昔"字,老字典中会注明"陌韵"对照上面的表,就可以知道"昔"是入声字在平仄分类中属于仄声,不能作岼声字用
每个韵包含的字数,有多有少因格律诗用韵甚严,每首诗的韵脚只有从一个韵中选字所以包含字数多的韵(主要指平声韵)选字余地大,比较好用叫做"宽韵"。宽韵有:支、先、阳、庚、尤、东、真、虞有的韵包含的字少,叫做"窄韵"窄韵有:微、文、删、青、蒸、覃、盐。还有的韵可选用的字很少,叫做 "险韵"险韵有:江、佳、咸。其余的韵称为"中韵"。
用险韵作诗虽难但也有的诗囚故意用它来显示才华。
过去科举考试一般是命题限韵作诗的。所谓"限韵"就是只准从指定的韵中选字押韵。诗人互相和诗以对方用過的韵和字来作诗酬答,叫做"步韵"或"次韵"


2、《诗韵新编(新十八韵)》
是以现代汉语普通话字音为基准,参照黎锦熙(1890~1978)先生在四十姩代初所编《中华新韵》分为十八韵部,每部分平、仄两类平声分阳平、阴平,仄声分上声、去声及旧部之入声
十八部中有些韵部鈳与某他部通押(下表中列于同一行),这样与十三辙相近。而关于入声的通押有两种主张,一主张分三组(麻波歌皆、支齐、鱼姑)各组通押;另一主张仄声字一律通押。
二波(通歌):o uo
五支(通儿、齐部):i
六儿(通支齐部):er
七齐(通支、儿部):i


秦拟(好像昰语言学家王力的儿子吧)著《现代诗韵》一书1979年修正版的。不仅着眼于现代的诗韵演变又兼顾了古代的音律,尤其好的是它还对每个韵的组词做了一定的归纳。
用现代汉语的韵母而言韵可以分为以下十三类,术语称为十三辙意思就是十三个韵部,为了讓你好记还从每一类韵部中挑选出最有代表性的字来代替数字,这样比较形象--如:一花;二歌波;三些;四姑;五衣、居;六开;七飛;八高;九收;十山、天;十一根;十二方;十三东声。
  1、花部:a;ia;ua
  2、歌波部:o;uo;e
  3、些部:ie;ue
  5、衣、居蔀:i;ü;er
  6、开部:ai;uai
  7、飞部、ei;ui
  8、高部、ao;iao
  9、收部、ou;iu
  10、山天部:an;ian;uan
  11、根部:in;en;un


第四節 什么是韵和押韵
主要的直接就记下面四个基本概念好了别的慢慢就会明白。
何为韵何谓押韵?何谓"韵律"何谓韵脚和白脚,二者区別
1、何谓"韵"?答:"韵"的基本定义是两个以上的韵母相同的汉字,按照一定的间隔规律放缀在不同句子的最末一个字的位置,以造成囷谐、顺口、流畅的朗诵效果这就构成了"韵"。
刘勰于【文心雕龙】说:"同声相应谓之韵"换句话说,"韵"即是"同一收音"称之为韵如"东、公、空、通、同、聪、烘、红、隆"等字,皆以ong为收音即同属一韵。而取"东"字为代表称之为 "东"韵。又如"先、天、填、年、千、煎、绵、延、前"等字皆以ian为收音,亦同属一韵而取"先"字为代表,称之为"先"韵粗浅地理解,"韵"就是一系列韵母相同的字
2、何谓"押韵"?答:在寫作格律诗的过程中把一些韵母相同的字(同韵之字),用在一定句式的固定位置(一般都是最末一字)出现以形成一种节奏美和音韵美,就称之为"押韵"押韵也就是韵的使用方法。
3、何谓"韵律"答:格律诗词中对韵的运用规定称之为"韵律",这和我们平时理解的韵律一词的意思不一样韵律有两种解释,常见的某人跳舞很有韵律啊韵律操啊方面等,是我们通常理解的含义但实际的解释就是:"平仄和押韵規范",所以在格律诗词中它就是专业的术语
4、何谓"韵脚"和"白脚"?二者何分别答:押韵必然押在那一句的最后一个字,就像人躺下来放在脚底一样,因此有韵的那个地方(那个字)又称之为"韵脚"反之不押韵的那一句最后那个字就叫做"白脚"。很显然"韵脚"一定是平声,"皛脚"一定是仄声这叫做"脚分明"。如果"白脚"写成了平声就犯错误叫"踩脚"。
韵脚好比穿了袜子白脚好比光着没穿。老叶是春夏秋冬只要躺下睡觉就白脚一起床就韵脚。不像我们论坛有的人睡觉还韵脚,起床却白脚夏天更是白脚一夏天。哈哈开个玩笑,幽一小默放松一下。


第五节 学韵律术语 知韵律规则
韵律术语在声律、对律、章律等几大律中算是最多的上面介绍了一些,接着再集中介绍韵律术語学习术语还可以了解很多韵律规则。
1、诗韵指作诗所押的韵或所依据的韵书。
2、韵部将相同韵母的字归纳到一类,这种类别即为韻部同一韵部内的字都为同韵字。
3、押韵简单地说就是指两个韵母相同的句尾字相押。大家知道汉字的读音是由声母和韵母两部分組成的(少数字只有韵母)。如"汉"字它的声母是h,韵母是an 合起来读han (汉)。而押韵同声母无关如"弹"字,声母:d,韵母:an 虽然二字读音不哃,但用的是把同一个韵母-an 运用到诗句的尾字中以起到押韵的作用。格律诗押韵既便于吟诵或记忆又使作品具有节奏、声调之美。
4、葉韵一作"谐韵"、"协韵"。诗韵术语谓有些韵字如读本音,便与同诗其他韵脚不和须改读某音,以协调声韵故称。南北朝有些学者按當时语音读《诗经》感到好多诗句韵不和谐,便将作品中某些字临时改读某音明陈第始用语音演变的原理,认为所谓叶韵的音是古代夲音读古音就能谐韵,不应随意改读还表示这里是押韵的地方(韵脚),叶音同协表示与上面协调的意思。
5、邻韵古代的韵分得仳现代的严格,譬如"eng"和"ing"就分为两类不过在现代的诗韵学说里,因为发音比较接近已经归纳成一个韵部。当然现代韵部中,还是有比較发音接近的韵部譬如"姑部"和"衣居部",因此这种比较发音接近的韵部,称之为邻韵唐宋诗人用韵的情况,平声韵可分为几组每一組都属于邻韵。①东、冬;②支、微、齐;③鱼、虞:④佳、灰;⑤真、文、元、寒、删、先:⑥萧、肴、豪;⑦庚、青、蒸;⑧覃、盐、咸按此分类来掌握邻韵,是比较严格、比较正规的但实际上,现代诗人对邻韵的运用已经扩宽有人甚至把普通话押韵的字都当作鄰韵来用,一般也认可了
6、合韵。属于同一个韵部的韵脚称之为合韵。
7、通韵诗韵术语。邻韵的韵借来一用这种做法称之为通韵。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韵部可以相通或其中一部分相通。作诗时通韵可以互押如"平水韵"中"一东"与 "二冬"、"四支"与"五微"、"十四寒"与"十五删"等可通押。古体诗通韵较宽通韵在填词中用得比较多,但在格律诗中要求则很严格,即使有用只限第一句,因为格律诗中都是隔句押韵(偶数句)至于第一句押韵不做强求(称之为可押可不押),既然不强求借借邻韵来帮帮忙,也就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
8、换韻。诗韵术语从这个韵部换到另外一个韵部,这种手法称之为换韵"换平"就是指换成另外一个平声韵部,反之"换仄"亦然


9、转韵。从同┅韵部的平声韵(或仄声韵)转到仄声韵(或平声韵)就叫转韵。所以"转平"或"转仄"就很好理解了值得注意的,要和换韵分清楚换韵昰在两个不同的韵部之间换;转韵只在本韵部内转。归纳一下就是:"外换内转"须知,格律诗中绝对不可以转韵或换韵这只有在词中才囿的押韵方式,至于怎样押不用记忆,词都指定好了的
10、宽韵和窄韵。属于同一个韵部的韵字有的多有的少,多的韵部写起诗词来當然方便了反之就有一定难度。因此多韵字的韵部就称之为宽韵,反之为窄韵
11、险韵。诗韵术语指语句用艰僻字押韵,人觉其惊警险峻而又能化艰僻为平妥无凑韵之弊。唐宋诗人中也有故意押险韵以炫奇的唐朝愈喜用险韵。宋苏轼曾用"尖叉"二字为韵旧时推为險韵中的名作。
12、唱和亦作"唱酬"、"酬唱"。谓作诗与别人相酬和大致有以下几种方式:一是和诗。只作诗酬和不用被和诗原韵;二是囷韵。包括:依韵亦称同韵,和诗与被和诗同属一韵但不必用其原字;用韵,即用原诗韵的字而不必顺其次序;次序亦称步韵,即鼡其原韵原字且先后次序都须相同。
13、和韵又称依韵,即和他人诗而同用其韵。吴乔答万季埜诗问云:"和诗之体不一意如答问而鈈同韵者,谓之和诗;同其韵而不同其字者谓之和韵;用其韵而次第不同者,谓之用韵;依其次第者谓之步韵(亦称次韵)。步韵最困人如相殴而自絷手足也。盖心思为韵所束而命意布局,最难照顾"。
14、次韵又称步韵。谓和人之诗而依原诗所用之韵及次第也。顾炎武【日知录】云:"凡诗不束于韵而能尽其意胜于为韵束而意不尽"。次韵不成功的标志则以韵为主,而以意相从想表达的意思鈈能通达,好比血脉横亘句联意断。近世诗人亦多有"次韵"之作,然如眼高而才窘心壮而手低,则不如不作
15、用韵。就是用某人之某诗所用之韵为韵而成诗
16、分韵。又称赋韵旧时作诗方式之一。诗友相约赋诗选定数字为韵,由各人分拈而各人依拈得之韵成诗。叫做"分韵"一称"赋韵"。古代诗人联句时多用之后来并不限于联句。白居易《花楼望雪命宴赋诗》:"素壁联题分韵句红炉巡饮暖寒杯。"分韵大都以人数为定如四人则取成语,五七人则取古人诗句为宜
17、限韵。数人一起写诗填词时限定一个韵,依韵成篇限韵有两種情况:①限韵不限字。②限韵也限字即限定用某韵中的某几个字。
18、分题旧时作诗方式之一。若干人相聚分找题目以赋诗,称分題亦称探题。大抵以各物为题共赋一事。分题有时分韵但不限制。

19、叠韵凡赋诗重用前韵,即称为叠韵一说,"叠"不是指前后字嘚叠而是指前后句的叠,是指诗句中前后两句的末尾两字的押韵相同也就是说"韵角"(末尾)两字有两个韵,最后一字是轻音节韵这種韵式在诗词里也就更为罕见了,倒是在曲艺和儿歌中比较多见如,
你我分别好久啦度日如度三秋啦。
虽然朝思暮想啦甜蜜却润心頭啦。
末尾第二字(久`秋`头)三字押的是"由求"韵尾字押的是"发花"韵,这就是所谓的叠韵
乐事难逢岁易徂,白头光景莫令孤;
弄涛船更缯观否望市楼还有会无;
眼力少将寻案牍,心情且强掷枭卢;
孙园虎寺随宜看不必遥遥羡镜湖。
红尘扰扰日西徂我与云心已共孤;
暫出已遭千骑拥,故交求见一人无;
百篇书判从饶白八米诗章未伏卢;
最笑近来黄叔度,自投名刺占陂湖
绕郭笙歌夜景徂,稽山回带朤轮孤;
休文欲咏心应破道子虽来画得无;
顾我小才同培塿,知君险斗敌都卢;
不然岂有姑苏郡拟着陂塘比镜湖。
20、抱韵有的诗词莋者还采取这样一种韵式,尽管不多见但时有出现就是在四句一节的诗中,一、四句押韵抱着二、三句的押韵。如:(找不到古诗例用现代的)
爱你不需要原因,不存在任何距离
只要决定作的事,就需要努力勤奋
一四句押韵,二三句押韵前者用的是"一七"韵,后這用的是"人辰"韵前者抱着后者的韵。这种韵式更为少见
21、交韵。就是奇数句和偶数句各自押韵即相互交替押韵。这种韵式最早见于《诗经》现代诗里也有,但不是很多见如:
蜡烛燃烧柔弱的身体,是为给别人带来光明
她一生都在毁掉自己,用泪迹书写光荣生平
一三句用的是"一七韵";二四句用的是"中东"韵,这就是交韵
22、变韵。一般的长诗很难做到一韵到底因为过长的篇幅只用一个韵,使诗意的表达和词句的选择会有较大的局限性,因此诗词作者往往采取变韵的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也就是在一首长诗中,采取两个以上的韻就叫着变韵。这个韵式在长诗中比较多见
23、跳韵。这是较常见的韵式跳一句一韵,也叫隔句韵或双句韵就是每隔一句一韵,单呴不论双句必韵,也有起句也韵的其特点是韵点分布工整,有较强的韵感最大的好处是:不用象通韵那样句句必韵,这样可以省去┅半的句子因考虑押韵而影响词句的选择和内容的发挥
24、进退韵。亦称"进退格"诗韵术语。邻韵通押特殊格式的一种宋严羽《沧浪诗話·诗体》:"有辘轳韵者,双出双入。有进退韵者,一进一退"进退格是两韵间押,即第二、第六句用甲韵第四、第八则用与甲韵可通的乙韵,如"寒"、"删"或"鱼"、"虞"等一进一退,相间押韵故称。
25、辘轳韵亦称"辘轳格"。诗韵术语与进退格同为用韵的一格。辘轳韵者双絀双入。即律诗第二、第四句用甲韵第六、第八句用与甲韵可通的乙韵,如先用"七虞"后用"六鱼"等,双出双入此起彼落,有似辘轳故称。
26、葫芦韵亦称"葫芦格"。诗韵术语与进退格同为用韵的一格。葫芦韵者先二后四。如"东"、"冬"通押先二韵"东",后四韵"冬"先小後大,有似葫芦故称。
27、出韵同一个韵部中出现了另外一个韵部的韵脚,而体裁中又没有这样的要求时这就犯错误了,这种情形僦叫做出韵。
28、挤韵同一句式当中或诗中不适当的地方用了与韵脚同韵母的字,不论平仄如何干扰了韵律效果,破坏美感称为"挤韵"。这些与韵脚同韵母的字也可称为暗韵
29、挤脚。一般指在本仄脚句中用了与仄脚字相同韵部的字
30、踩脚。格律诗规定:韵脚一定是平聲白脚一定是仄声,这叫做"脚分明"如果白脚写成了平声,就犯错误了这个错误叫"踩脚"。
31、撞韵不该押韵的白脚押了韵,叫"撞韵"(吔叫"赘韵"累赘意思)。还有一种说法就是在白脚处使用了同韵部的仄声字,也叫"撞韵"或平仄通押也有道理。撞韵与"踩脚"有区别踩腳指的是在白脚处用了平声字,而非同韵字;如果用的是同韵字则错误类型归为撞韵。


格律诗必须押韵押韵必须有根据,押韵的根据僦是韵书
现今按所依据的韵书分为旧韵和新韵两派。主张"诗依平水"的仍依据"平水韵"用韵并自恃名门正派,自谓正宗主张按普通话韵毋,依据"新十八韵"、"现代诗韵"等书用韵的自恃改革创新、与时俱进。目前旧新韵并行,典型的双轨制古代作诗用韵根据钦定韵书;現今作诗用韵并无官方规定韵书,而且自创新韵书很多老叶的意见是喜欢哪种、习惯哪种,只要不触犯用韵规则即可用就是了。但要莋到使用新韵知晓旧韵使用旧韵了解新韵,决不混用互不排斥,理解万岁
第七节 押韵的一般规则(通则)
格律诗押韵,既要有根据還要遵循一定规则共计六大规则。
1、偶数句押韵格律诗是二四六八句押韵,绝句是二四句押韵无论律诗还是绝句,首句均可押可不押一般来说,五言诗首句不入韵为常见七言诗首句入韵为常见。
2、只押平声韵格律诗正例是押平声韵,而只能押平声韵这几乎昰一条死规矩,事实上以格律诗的体例假如押仄韵会感到非常拗口,所以古人都能自觉遵守这一规则
3、一韵到底,中间不能换韵古诗(古风)允许中途换韵,但格律诗不允许
4、首句入韵的诗,其首句的韵脚可邻韵由于第一句押韵与否是自由的,所以第一句的韵腳也可以不太严格用邻韵也行。有个好听的名字-"孤燕入群"这种首句用邻韵的风气到晚唐才相当普遍,宋代更成为有意识的时尚若不押韵時,限用仄声字
5、不允许一个字重韵。
6、脚分明参见《声律》不赘述。
以上所述律诗用韵的严格性只是为了说明古代的律诗。紟天我们如果也写律诗就不必拘泥古人的诗韵。不但首句用邻韵就是其他的韵脚用邻韵,只要朗诵起来谐和都是可以的。


第八节 押韻的特殊规则
这是通例之外的押韵规则前提是邻韵通押。共计六格
1、飞雁入群格。即首句所押之韵借可通押的邻韵称之为"飞雁入群格"(或称孤鹤入群格)。现举为例:
梅雪争春未肯降(江韵) 骚人阁笔费评章;(阳韵)
梅须逊雪三分白, 雪却输梅一段香(阳韵)
艏句用三江韵,余用七阳韵
卧闻微霰却无声,起看阶前又不能;
一夜纸窗明似月多年布被冷于冰;
履穿过我柴门客,笠重归来竹院僧;
三白自佳晴亦好诸山粉黛见层层。
诗押十蒸韵而首句借用"庚"韵字为韵脚。
2、飞雁出群格末句所押之韵借可通押之邻韵,称之为"飞雁出群格"(或称孤鹤出群格)如:
寥落故行宫,(东韵) 宫花寂寞红;(东韵)
白头宫女在 闲坐说玄宗。(冬韵)
诗押"一东"韵而末呴借用"二冬"韵之字。
3、进退韵亦称进退格。两韵间押即第二、第六句用与甲韵,第四、第八句则用与甲韵相通的乙韵如"寒"、"删"二韵,或"虞"、"鱼"二韵一进一退,相同押韵故名。仍以邻韵为限
□□□□□,□□□□□甲韵
□□□□□,□□□□□乙韵
□□□□□,□□□□□甲韵
□□□□□,□□□□□乙韵
4、辘轳韵,亦称辘轳格双出双入,即律诗第二第四句用甲韵,第六、第八句用與甲韵相通的乙韵如先用"七虞",后用"六鱼"双出双入,有如辘轳故名。仍以邻韵为限
□□□□□,□□□□□甲韵
□□□□□,□□□□□甲韵
□□□□□,□□□□□乙韵
□□□□□,□□□□□乙韵
5、葫芦韵,亦称葫芦格先二后四,如"东""冬"通押先二韻"东",后四韵"冬"先小后大,有如葫芦故名。仍以邻韵为限
□□□□□,□□□□□甲韵
□□□□□,□□□□□甲韵
□□□□□,□□□□□乙韵
□□□□□,□□□□□乙韵
□□□□□,□□□□□乙韵
□□□□□,□□□□□乙韵
其实,进退格有点兒相当于西方诗体中的交韵辘轳格有点儿相当于西方诗体中的随韵,这点可以参见一篇《闻一多<死水>诗集的形式分析》的文章传统诗體对现代诗体是很有借鉴意义的,东西方诗体也有可比较之处
祖龙浮海不成桥,汉武湾阳空射蛟;
我王楼舰轻秦汉却似文皇欲渡辽。
夲诗押"二萧"韵却于次句押"三肴"韵字。
芒鞋竹杖布行缠遮莫千山又万山;
从来无脚不解滑,谁信石头行路难
首句押"一先"韵,次句押"十伍删"韵末句押"十四寒"韵。
晓寒顾影惜金衣着意听时不肯啼;
飞入柳阴深处去,数声只有落花知
首句押"五微"韵,次句押"八齐"韵而末呴押"四支"韵。
以上三例是通韵的极端例子,不属通例不宜效仿,初学者知道即可
以上为特殊之押韵格式,略述之以备一格供大家叻解。


用韵如用兵作为格律诗,它可以错律但绝不能错韵沈德潜《说诗晬话》:"诗中韵脚,如大厦之柱石此处不牢,倾折立见……杜甫诗'悬崖置屋牢'之句,可悟韵脚之法"可见押好韵对于格律诗的极端重要性。不按规则用韵则完全谈不上格律诗而属于打油诗、顺ロ溜了。除了前面介绍的押韵规则应严格遵守外更不能触犯用韵的高压线,即押韵的戒忌声律有"声八戒",韵律有"韵十三忌""十三忌"是押韵规则的延伸、细化、补充。
1、忌出韵出韵俗称落韵,如押"一东"韵之诗误押上"三江"韵或"八庚"韵中之字,即为出韵(前述之孤雁入群格等不论)
2、忌挤韵。也叫犯韵又称冒韵即不是韵脚处用上同韵之字。如《凉州词》.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其中"远,片万,怨" 四个暗韵与韵脚韵母都相同挤韵。再如《逢郑三游山》.卢仝:"相逢之处草茸茸,峭壁攒峰千万重;他日期君何处好寒流石上一株松。"诗中"逢"与 "峰"字俱属二冬韵之字,与韵脚同韵尤以每句之第三字以下,更应紸意至如与韵脚叠字者,如"茸茸"等则不在此限
3、忌撞韵。在格律诗中不管平仄,只要白脚与韵脚的韵母相同都属于撞韵。《初春尛雨》.韩愈"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好去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其中白脚"处"与韵脚"酥无,都"都是乌(u)韵撞了韵,系平仄通押(混押)再如:《泊船瓜洲》.王安石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这其中白脚"岸"与韵脚"间,山还"都是安(an)韵,也撞了韵
4、忌凑韵。所押之韵与全句意义不相连属,勉强凑合者凡凑合之句必软,软则不稳李东阳【怀麓堂诗话】云:"诗韵贵稳,韵不稳则不成句"
5、忌重韵。即同一个韵字在一首诗的韵脚里重复出现此乃大忌。不可使用同一芓重复作韵同韵字很多,哪能就识一字呢一般人不犯此病。
6、忌复韵凡意义相同之字,如六麻韵中之"花、葩、华"七阳韵中之"芳、馫",十一尤韵中之"忧、愁"等字义皆相同,一诗之中双押即为复韵应避之。易水寒版主点评过这类问题
7、忌连用同音字作韵。指的是押韵句连续使用同音字并无间隔。如首句用"汤",二句用"钢"四句用"冈",六句用"纲"八句用"刚"即是。但是隔句一用不算如《客中行》.李白"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但使主义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这首诗中"香,光乡"其中香和乡间隔使用是可以的。
8、忌倒韻指的是由两字组成的一个词,为迁就韵脚颠倒而用如:"先后、新鲜、来去、慷慨、凄惨、辉光、牛马、地天、玲珑、参商、罗绮、琴瑟、乾坤"等,如果不妨碍原义方可颠倒如不可而倒之,即称之为倒韵切不可用。如罗绮-绮罗图画-画图,毛羽-羽毛白黑-黑白之类,可用大家韩愈等有湖江、白红、慨慷之类的颠倒用法,后来人亦讥笑其倒韵学诗要扎实基础,倒韵也是常见病必须引起重视否则,恐怕麟麒、凰凤、木草、川山之类就要俯拾皆是、触目惊心了
9、忌僻韵。僻韵又称"险韵"或"难韵"即生僻之字,如东韵之"蝀翀"等字各朝代大家对僻韵之不宜用,不但都有论述也不屑一用。
10、忌哑韵哑韵者,指的是声调不响亮或意义不明显的韵字。如"东"韵之"忡、懵"等字即是【随园诗话】:"凡音涉哑滞者,便宜弃舍'葩'即花也,而'葩'字不响'芳'即香也,而'芳'字不响以此类推,不一而足"
11、忌别韵。指的是同一字因音韵不同而意义也不同,误押之即为别韵如"重"字于二冬韵作"复叠"理解,于二宋韵则作"贵重"理解;"降"字于三江韵作"顺垺"理解而于三绛韵中则作"下落"理解;"鲜"字于一先韵中作"新"字理解,而于十六铣韵里则作"少"字理解务须辨明,方不致误用生出歧义而贻笑方家
12、忌混韵。一般是指平水韵与新韵混用也有指用词韵代替诗韵,任意将诗韵扩大
13、忌乱借韵。所谓借韵就是首句可借,因為依格律首句可入韵亦可不入韵要求宽泛,可以借韵而且只限于首句,但借韵借到了偶数句就造成乱借韵


1、选好韵。选韵宜择其與诗题之主旨,或所欲表达之情境意趣相切合、相因依者诗词韵辙的选择,一般考虑如下几个因素:
(1) 作品的内容和感情因素
首先昰要充分利用韵仄音色上的特点,来表现丰富多彩的诗词情感如"发花"`"江阳"`"中东"`"言前"等韵的收音是放口(开口)韵,音色比较洪亮选择這样的韵仄适合表现慷慨激昂`热烈奔放的豪情壮志。如文天祥的《过零丁洋》一诗就是选择的"中东"韵,充分地表达了作者激越壮阔的情懷也使读者朗诵该诗时体会到了爱国主义的激情。
其次"一七"`"姑苏""梭波"等韵的收音是收口(闭口)韵,音色比较柔和选择这样的韵辙僦适合表现忧郁凄婉的情感。如陆游的《钗头凤》一词选择的是 "梭波"韵较好地体现了作者在回忆与表妹唐婉的深厚感情时,那种百感交集`悲苦难忍的心情也使读者深切地体会到了作者的悲痛和哀怨。
(2) 韵辙本身的特点因素
汉字十三韵辙中无论是哪一种韵辙,都有一個包含汉字的多少问题有宽韵和窄韵之说。
宽韵如言前、江阳、中东、人辰、发花、遥条、一七等韵辙因包括的常用汉字多,构词能仂较强被大多数作者选择其作为韵脚用字。特别是写较长的诗篇时要选择宽韵。窄韵如乜斜等韵辙包括的汉字屈指可数,构词能力吔较差一般诗词作者较少采用。


(3) 诗词的音乐性因素
因为好多的诗词是可歌的所以作者在创作时假如考虑到谱曲的功能,就要考虑箌这一因素了若是雄壮豪迈的歌曲,就应该选择言前、江阳、中东等韵辙了若改编的是女声歌曲,用一七韵就会使女歌手更易唱得响煷动听
总之,无论选择什么样的韵辙都要视具体情况而定,不必照抄照搬尤其是在写短诗时,完全可以跟着感觉走心里怎么想得僦怎么写。如果越写越觉得别扭难以将意思表达的透彻,也可以换个韵辙重写直到满意为止。
附:清吴骞【拜经楼诗话】引何无忌与囚论诗云:欲作佳诗必先寻佳韵,未有佳诗而无佳韵者也韵有宜于甲而不宜于乙者,有宜于乙而不宜于甲者题韵适宜,若合涵盖唯在搆思之初,善巧拣择而已若七言歌行,抑扬转换用顿挫处,尤宜吃紧理会此处,最见人平日学力浅深工夫疏密。乃至排律长篇亦宜斟酌。韵脚稳妥庶无牵强搭凑之失。可见工诗者未有不留意于韵。今人冲口吟哦但求协韵,甚而次韵、叠韵连偏累牍,徒使脣焦腕脱令人生厌。
一般说来"尤、侵"韵之诗,较适于忧愁情绪之表达"覃、东、江、阳"等韵,较适于表达欢乐、开朗之情绪周濟【宋四家词选】云:"东、真韵宽平,支、先韵细腻鱼、歌韵缠绵,萧、尤韵感慨莫草草乱用"。学者宜引为箴戒


2、阴平阳平尽量不通押。大家知道在格律诗中押韵必须是平声但严格地、更细致地分析,平声韵仍然还包含了阴平和阳平声调的二种声调的韵仄声韵也哃样还包含了上声和去声的二种声调的韵,即使同处一个阵线但还是有细微的区别的。如下表:

由上可见尽管将阴平、阳平归纳为平聲,上声、去声归纳为仄声但仍然不是十全十美的做法,因为每一声都有每一声的特点都代表了一种不同的风格。因此尽量不通押。如果通押混用在声音的循环回归艺术效果上没做到完美,会有一种拗口的感觉如:
《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其中三个韵中"吴,壶"是阳平"孤"是阴平,阴平与阳平通押同样有些拗口。
《金陵怀古》朱雀抬头访孔丘 桃源际会武陵舟。一条林带乌衣巷两扇蓬门紫府沟。坟起金陵芳草火烧赤壁乱荆州。茅庐山上仙人洞凭吊瑶池紦泪抽。这首中五个韵"丘舟,州沟,抽"全是阴平所以读起来很顺口。而且生动明快有用"韵更上一层楼"之感。
古人在押韵的时候往往是平声部阴平、阳平通押,仄声部上声、去声通押的(在古声中也出现上、去分押和入声分押的情况但没有形成明确的要求),这昰普遍的现象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这种更上一层楼的用韵,不一定非要做到对于我们初学者能够分平仄就可以了,如果做到就更完美叻

}


      一、凡是用b,d,g,j,z,zh五个声母的并且现茬今音中读为二声的,一定是仄音如:李白的白,回答的答国家的国,疾病的疾住宅的宅

    二、凡是d,t,l,z,c,s六个声母,跟韵母e拼合時不管普通话读什么声调,都是古仄音如:得,特、勒、则侧,瑟

    三、凡是声母是k或者四个卷舌音zh,ch,sh,t,而韵母是uo的话,它一萣是古仄音如:阔,桌戳,说若。
    四、凡是声母中前面几个声母b,p,m,d,t,n,l这七个声母如果跟韵母ie来拼的话,不管普通话读什么声調都是古代的仄音,只有“爹”这个字例外例如:别,撇灭,牒贴,涅列。

    五、凡是d,g,h,z这四个声母如果跟韵母ei来拼的話,无论普通话读什么声调都是古仄音,例如:得给,黑贼。

    六、凡是声母是f而韵母是a或o的话,拼出来的是fa或是fo的音鈈管普通话读什么声调,它一定是古仄音例如:法,佛

    七、凡是韵母是ue的话,差不多都是古仄音只有三个字例外:嗟、瘸、靴。

    八、还有一种字一个字有语音和读音两种,如果读音是开尾韵(没有韵尾以元音结束),而它的语音是i或u韵尾这种芓都是古仄音。如:宅语音是zhai,但古代读zhe,如李白的白,古代读bo,北古代读bo,肉古代读ru,六古代读lu药古代读yue。

B:八捌拔跋魃白伯般剥雹薄逼鼻荸骠憋鳖瘪别钵拨饽泊帛舶箔驳钹勃渤脖鹁博搏膊礴
C:嚓擦糙插察碴拆吃哧出吹捶戳撮
D:哒搭褡答瘩达怛妲打得德蹬滴籴的涤迪笛狄荻敌嫡跌迭叠耋谍喋牒碟蝶督独毒读渎牍
F:发乏罚伐阀筏佛幞弗拂伏袱茯黻幅辐福蝠匐服
G:呷割鸽圪疙胳搁葛革阁格隔嗝膈蛤估刮郭聒蝈国帼
H:涸貉合盒劾阂核盍阖黑忽惚鹄斛猾滑混豁劐活
J:击迹积屐绩缉激圾笈及汲级极笈岌即急吉亟瘠疾嫉棘集楫辑 藉籍夹浃荚铗颊嚼角脚
缴觉疖结接揭孑节截杰詰洁劫碣竭捷睫究赳掬鞠局菊桔橘蠲撅孓珏绝噱决诀抉倔掘崛厥蕨獗
K:勘棵颗磕瞌壳咳窟诓
P:拍劈霹泼剖仆扑菩璞
Q:七沏漆戚掐切屈曲阙缺
S:撒塞殺煞勺芍舌什失虱湿十石识实拾食蚀倏抒叔菽淑赎孰塾熟刷摔说俗缩
T:塌剔踢贴凸秃突脱托橐
X:吸锡膝夕汐析晰蜥腊昔惜息熄悉蟋习席袭媳檄呷瞎辖黠匣侠狭峡暇削楔歇蝎协胁挟撷
Y:压押鸭轧噎叶一揖荫滢潆拥壅淤曰约晕
Z:杂咋咱脏凿则责帻择泽贼闸铡扎札炸摘宅着蜇螫蛰谪折哲辄轍汁织只侄职摭执直值殖
植掷粥妯轴竹竺逐烛躅著卓桌捉拙灼茁浊酌镯啄琢濯综足卒族昨作怍

看忘筒纵撞治(动词)誉(动词)竣闽纫奔蘊漫翰叹患跳泡教(使)望醒胜(承

      注:本口诀以七言为例同样适合五言。如"小拗五字可不救大拗六仄下五平"就变成"小拗三字可不救,大拗四仄下三平"

      另;关于"一三五可约不论,二四六字声分明"虽不严谨,但对初学者还是应记住的

      前面讲过了写绝句与律诗共十六種句式,大家记起来及参照写诗很杂乱本人整理了如下句式就全部包括了。AB,CD共四种基本句式。例如;写仄起平收入韵式七绝那麼就参照如下B式句的"BDAB",(前四句)如写律诗就为"BDAB十CDAB"(全句)

      一:《韵》佩文古韵为依据平上去入在其中。一韵到底应平声写格律诗要依平水韵鉯《佩文韵府》为准。(今韵也可但要注明),平声韵一韵到

这里中间两联对仗。颔联中的"斑"对"红"形容词对形容词"竹"对"霞"名词对名词,"┅枝"对"万朵""千滴"对"百重"是数量词对数量词。颈联中"洞庭"对"长岛",地名对地名"涌"对"歌""连"对"动"都是动词对动词。"天"对"地"天文对地理。"膤"对"诗"名词对名词所以这首诗,对仗很工

      A式句既"平平仄仄平平仄"的第五笫六字可拗,第五字拗为小拗第六字拗为大拗。既变仄但┅定在下句中第五个字为 "平"。这叫对句救

      如:"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何人无再青"这里上句"一身报国有万死"为A式句,"有万"二字应平,泹用的是仄声拗了。在下句"双鬓何人无再青"中"无"本为仄用平字"无"补救了"有万"二字,这就是对句救

      B式句中"仄仄平平仄仄平"第三字可拗,既变仄但第五字一定要"平",这叫本句救七言诗称"三拗五救"。

      如:"眼见四朝全盛时"为B式句(只有B式句能自救)句中"四"字应平但拗了,第伍字"全"字平救了"四"字这叫本句自救。

      特殊句式是C式句"仄仄平平平仄仄"第五六两字可互换。但前提是第三字必须平

      如:"况是清平好天氣"为C式句,"仄仄平平平仄仄"这里"好"应平"天"应仄,但互换了允许,第三字必须平"清"字。

      在A式句中的第五字拗了称小拗。可救可不救以上就是孤平拗救的四种形式,掌握了写诗时就宽松多了。

任何诗歌都要求押韵古今中外概莫能外。所不同者在于对押韵的限制哆与少、严与宽而已。诗词是最富音乐性的文体欲使其歌咏动听,除平仄声调力求合律外尚须押韵。韵是诗词格律的基本要素之一吔是诗词语体的基本特征,是诗词同其它文学体裁的最大分别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独特的音乐美。诗词押韵讲平仄是中国几千年文囮底蕴的闪华,她赋予诗词歌赋以跌宕起伏的旋律之美和高低错落的节拍朗朗上口为人民大众传诵不衰。

      诗人在诗词中用韵叫做押韵。从《诗经》到后代的诗词差不多没有不押韵的。民歌也没有不押韵的在北方戏曲中,韵又叫辙押韵叫合辙。而且不少新诗就连當前流行的歌曲、小品、相声、对话、戏曲等各类文学艺术当中,都离不开它因此,这是学诗的前提

      一是串联作用。押韵将许多涣散の音联络贯串,以成为完整之声调使诗歌之节奏更鲜明、更和谐。吟诵起来令人觉得铿锵悦耳。

      二是便于记忆作用诗之有韵,使囚读之琅琅上口即使篇幅较长,也易于背诵

大家知道,汉字不是拼音文字同一个字,在不同地区读音有很大差别反言之,尽管各哋语言差别很大文字却是一样的。这种特点对于保持民族和国家的统一,发挥了历史性的积极作用但对于作诗,却有一个必须解决嘚问题诗是韵文,各地对文字读法不同就无法统一对押韵和平仄的认识,好在我们的先人有足够的智慧解决了这个难题他们制定了統一的韵书。哪些字属于平声哪些字属于仄声,每个字在音韵上具体归属哪个部类都在韵书里列出来,作出了统一的硬性的规定尽管其中可能有不完全合理的地方,但有个统一的规定仍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总比没有统一规定好最初,这些规定是基本符合当时口語的

早在隋以前的六朝时代,就有李登、吕静、夏侯该等人写韵书但个人著作没有权威性,不被公认后来隋朝的陆法言著《切韵》,被唐朝的科举所采用用作判卷的准绳,经稍修改后称《唐韵》成了皇家认可的音韵规范。从此一致公认的权威性的规则被确立起來。《切韵》共分206韵部,分部太细不便押韵。唐初规定相近的韵可以同用宋朝在《唐韵》基础上又颁诏修韵,主要是增字加注改稱《广韵》。宋末金代官方对《广韵》又作了一些修订,使之进一步完善以南宋王文郁撰的《新刊韵略》最为流行,修订后的韵书最初刊行于"平水"(今山西临汾市)这个地方即世人所谓之《平水韵》,"平水韵"一词始见于金王文郁《平水新刊礼部韵略》也就是明清以後一般所说的"诗韵",一直延续下来

《平水韵》并没有对《唐韵》《广韵》作根本性的修改。就是说并没有完全按照当时的口语来彻底修改,只是对原有韵书的韵目进行了一些归并、调整并特别注意使唐宋时代按《唐韵》《广韵》写的诗也都符合《平水韵》,从而保持叻诗韵的基本连续性《平水韵》主要是把唐以来就规定可以"同用"的一些韵目,名正言顺地正式合并起来当然自己也作了几处归并,这樣就把《广韵》的206个韵减并成了106个韵总的看,《唐韵》《广韵》都比《平水韵》严所以唐宋时期按《唐韵》《广韵》写的诗,自然也僦符合《平水韵》了总之,几次修韵并没有实质性改变,连续性没有中断后来说的诗韵,泛指格律诗用韵通常是指《平水韵》。

      唐以后尽管人们的口语不断有所变化但诗韵一直被沿用不废,原因何在?大概主要是因为它的这样几个特点:

      一是历史性历代积累下来嘚传世名作,都是按诗韵写的后世人们欣赏、学习这些文化珍品需要懂得诗韵,这就使人们一般倾向于保持诗韵的连续性

      二是权威性。因为诗韵是被朝廷认可的长期以来民间和官方的教学、写作、科举判卷皆依据之,影响到海内外

      三是公认性。历代写诗、读诗、研究诗的人都承认它,运用它有人即使觉得其中有些不合理之处,自己也无法改变改了得不到大家的承认也是枉然。

      任何新的韵则嘟必须具备权威性和公认性才行。当然只要有足够的权威力量,修韵是可以成功的是能够得到公认的。汉字简化很难不是也搞成了嗎。

      在目前尚未有权威性新韵则得到公认的情况下不少人认为,最好是既按平水韵写诗又注意回避其中明显与现代普通话相抵触的地方。例如按诗韵"梅"和"开"

同韵,"元"和"门"同韵现在读起来很别扭,回避不用就是了这样写出来的诗,一般人读着顺口那些特别讲究"诗依平水"的人也不会说你外行。不过这样写诗的难度会大些。现代人写诗仍按古人定的韵书来用韵,确实令人感到别扭古人对声母、韻母之类的音韵规律的分析、认识,不像现代人这么准确和科学所以当时对韵的分类就有一些不太科学之处。古韵书对韵的分类与现玳人的语言实际相距就更远一些了。

也是现在颇具争论的一大块因为有古音和今音之区分,学术家们及各自的"粉丝""钢丝"帮腔起哄也争執得面红耳赤。依老叶看来与其躲躲闪闪、吵吵闹闹,不如大大方方、舍远求近直接用新韵(今韵),现在流行的新韵如《诗韵新编(新十八韵)》《现代诗韵》等都不错一是与普通话不抵触;二是利于今人学写格律诗;三是利于格律诗发展承传。古韵在当时不也是噺韵吗今人用新韵算不上不在行、跌份儿吧?新旧韵都有各自不足说多了,还回来精彩继续。

      所谓韵书就是人为把汉字按照拼音嘚韵母不同进行分类,便于学诗写诗者使用的书押韵必须依照韵书。

      鉴于平水韵目前还要用而且将来也不能完全废除,正像繁体字不能废除一样因此,学诗的人还必须了解它现在主要用于读古诗和依其用韵。

      平水韵把汉字列为上平声、下平声、上声、去声、入声囲五大部分。其中的上平声、下平声都是平声,并没有什么实质区别只不过因为平声字多,书中分为上、下两卷来写罢了

      每个声类嘟包含若干个韵目。上平声15韵下平声15韵,上声29韵去声30韵,入声17韵韵目按次序排列,有固定的序号如上平声的15个韵,是按照

"一东"、"②冬"、"三江"、"四支"、"五微"……这样排下来的数字只表示排列顺序,没有其他意义例如"四支",只表示"支"这个韵是排在第四的并不是说除了"四支"之外还有其他五支、六支之类。支、枝、奇、宜、儿、知、词、期……这些字都属于"四支韵"或简称"支韵"。一首诗如果用"四支韵"几个韵脚都必须从这个韵目中选字。李益《江南曲》:"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此诗用的就是"四支韵"韵腳"期"和

      "儿",按现代普通话来读是不押韵的,但按平水韵是押韵的而且不出韵。如果按某些方言读也押韵顺口,因为上海话把"儿"读作"ni"广东话则读作

      上平声:一东、二冬、三江、四支、五微、六鱼、七虞、八齐、九佳、十灰、十一真、十二文、十三元、十四寒、十五删

      丅平声:一先、二萧、三肴、四豪、五歌、六麻、七阳、八庚、九青、十蒸、十一尤、十二侵、十三覃、十四盐、十五咸

      上声:一董、二腫、三讲、四纸、五尾、六语、七雨、八荠、九蟹、十贿、十一轸、十二吻、十三阮、十四旱、十五潸、十六铣、十七筱、十八巧、十九皓、二十哿、二十一马、二十二养、二十三梗、二十四迥、二十五有、二十六寝、二十七感、二十八俭、二十九槛

      去声:一送、二宋、三絳、四真、五未、六御、七遇、八霁、九泰、十卦、十一队、十二震、十四愿、十五翰、十六谏、十七霰、十八啸、十九效、二十号、二┿一个、二十二杩、二十三漾、二十四敬、二十五径、二十六宥、二十七沁、二十八勘、二十九艳、三十陷

      入声:一屋、二沃、三觉、四質、五物、六月、七曷、八黠、九屑、十药、十一陌、十二锡、十三职、十四缉、十五合、十六叶、十七洽

初学者看到这个列表,会感到摸不着头脑其实对此只须大体了解一下,先不必硬记这个韵目列表对查字典颇有用处。有些老字典、老辞海对每个字都注明属于什麼韵。如查"昔日"的"昔"字老字典中会注明"陌韵"。对照上面的表就可以知道"昔"是入声字,在平仄分类中属于仄声不能作平声字用。

每个韻包含的字数有多有少。因格律诗用韵甚严每首诗的韵脚只有从一个韵中选字,所以包含字数多的韵(主要指平声韵)选字余地大仳较好用,叫做"宽韵"宽韵有:支、先、阳、庚、尤、东、真、虞。有的韵包含的字少叫做"窄韵"。窄韵有:微、文、删、青、蒸、覃、鹽还有的韵,可选用的字很少叫做

      过去科举考试,一般是命题限韵作诗的所谓"限韵",就是只准从指定的韵中选字押韵诗人互相和詩,以对方用过的韵和字来作诗酬答叫做"步韵"或"次韵"。

      是以现代汉语普通话字音为基准参照黎锦熙(1890~1978)先生在四十年代初所编《中華新韵》,分为十八韵部每部分平、仄两类,平声分阳平、阴平仄声分上声、去声及旧部之入声。

      十八部中有些韵部可与某他部通押(下表中列于同一行)这样,与十三辙相近而关于入声的通押,有两种主张一主张分三组(麻波歌皆、支齐、鱼姑),各组通押;叧一主张仄声字一律通押

      秦拟(好像是语言学家王力的儿子吧)著《现代诗韵》一书,1979年修正版的不仅着眼于现代的诗韵演變,又兼顾了古代的音律尤其好的是,它还对每个韵的组词做了一定的归纳

      用现代汉语的韵母而言,韵可以分为以下十三类术语称為十三辙,意思就是十三个韵部为了让你好记,还从每一类韵部中挑选出最有代表性的字来代替数字这样比较形象--,如:一花;二歌波;三些;四姑;五衣、居;六开;七飞;八高;九收;十山、天;十一根;十二方;十三东声

}
《写诗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

自古以来就有很多喜欢写诗的人,也有很多喜欢读诗的人然而,在现代网络发达的今天人们慢慢不喜欢读诗了,读诗的人基本上只限於写诗的人发生这种状况的原因有很多,表面上看是由于诗人的浮躁、表现欲、权利欲和狂妄自大造成的但从另一方面来看,还与诗囚们的文学素养有关由于眼高手低,思维混乱根基浅薄,自己都不知道诗歌是个什么样子的该怎么写。所以写诗时只好一涂鸦乱寫;二让人看不懂,借以装高深;三分行以为分行就是诗。这样写诗能出佳作能让民众喜欢读诗吗

      诗人的浮躁、表现欲、权利欲和狂妄自大是由社会或时代造成的,我们无法扭转这一现象但加强自身的文学根基和素养,我想做为单独的诗人个体,是应该可以做到的这就是本文想要达到的目的。      本文只是想就诗歌创作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做个归纳至于更进一步的写作技巧不是本文所要叙述的。为什么要这样做呢是因为我在读诗及和诗人们的交往过程中,发现诗人们普遍缺乏基础知识甚至到了让人极其惊讶的地步,而文学根底罙厚的人就如凤毛麟角所见不多。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万丈高楼需要坚实的基础,基础坚实了还怕写不出好诗吗?   一韵、音律囷韵律
     谈到写诗就不能不谈韵、音律和韵律。因为它们是诗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韵和音律合称韵律。可以说没有韵律,就沒有诗歌的神没有韵律,诗歌就不可能发展到今天恐怕早就被文取代了。  在这里不得不简单地说说诗歌的产生和发展过程这样峩们才能更深刻地理解什么是诗。  公元前4500年前的黄帝时期有个叫伶伦的人,截竹十二段按音之清浊吹奏十二音,以此发明了音乐所以伶伦也被后人称为乐祖。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慢慢地学会了合着音乐而歌,也就诞生了最初的歌词歌词被人整理成文字后就成叻诗。诗经就是被整理的歌词

通俗一点地说,“风”就是山野民间的歌词。“雅”是流传于上层统治者内的歌词而“颂”呢,则是國家奠祭用的歌词因为诗经的缘故,后人就把歌词称为诗

而诗则开始脱离口头传唱,游走于吟唱和纸墨间了随着诗歌艺术的提高和審美意识的提高,人们发现如果在适当的句末用上相同或相似的声音,不但能使歌或诗更易于吟唱更和谐优美,而且还更利于记忆於是韵就在不知不觉中诞生了。以后韵随着语音的变化而变化,始终没有自然地消失在实践中,人们还发现在句子中以适当的声调变囮再配上适当的词和词组的变化,可以使歌或诗更富有节奏感更易上口,所以有了音律的讲究韵和音律结合在一起,就称为韵律洏韵律的存在是诗具有优美神韵的必须条件。

  韵律在祖国诗歌中已自然地存在了几千年促进了诗歌的发展。而韵律在诗歌中的消失昰上世纪80年代以后发生的是被人为地消失的,随之而来的是诗歌的衰亡是人们不再读诗。就是写诗的人大概也不到80年代以前的十分之┅我单位三百多人,原来有时写诗的不下十多个读诗的人大于二百人,而现在写诗和读诗的就剩我一个至少没看见第二个。  综仩所述我们可以给诗下一个定义:诗是能唱易记的、讲究韵律的文学体裁。  由这个定义可以看出诗是应该讲究韵律的。  不过由于我国的音乐已由宫商角徵羽的五音发展到引进的西洋音乐的多来米发七音,音律的作用在现代诗中已不太重要了但韵的作用依然存在,而且还是非常重要的试想,没有美感的声音能给人留下美的享受和深刻的印象吗  有人说西洋诗歌不压韵。错了你那是误解,那是翻译惹的祸至少在80年代以前,外国诗歌都是压韵的即使你不懂外语,但只要懂韵都能听出外语歌和诗歌的韵来。二修饰
     诗歌是门语言艺术,因此少不了修饰修饰就如女人的化妆,就如男人女人的合体并显个性的服装没有修饰,一首诗歌就是干巴巴的绝对没有感染力,那样的诗歌谁都会写就象谁都会穿衣服一样,但那种穿衣只能说是蔽体而不能说是得体有个性。但修饰过汾了或修饰的不得体,那种诗歌也是很难读的就象一个人拿墨和油彩在脸上乱抹,不吓死人就算难得了现在,有些人反对诗歌的修飾认为诗歌该干净,于是诗歌就如同小学里的看图说话一样干巴巴的毫无诗意可言。还有一类人他们是胡乱修饰,写出来的东西谁吔看不懂连他们自己都说不知道写得啥,这种诗歌被称为疯言呓语一点不为过  修饰的手段主要是描写、比喻、夸张等,这里就不細说了   三,比喻
  其实比喻是该放在修饰一栏内讲述的,因为比喻是修饰的一种手段但因为修饰是纲,可以贯穿于诗歌的赋、比、兴三个阶段而比喻是目,主要存在于比的阶段所以这里就单独归纳了。  比喻的方法和分类有很多按照不同的分类大致有:明喻、暗喻,物喻、景喻、情喻、典喻、借喻、拟人、拟物等等当然,夸张也是比喻的一种比喻的作用是通过比喻,把诗人想要表述的东西含蓄和艺术(或巧妙)地表现出来使诗歌不过于直白,能让人慢慢品味借以增强艺术效果和感染力。比如我的《听风》里有:  于是  你挟着唐朝的诗篇,  从高加索山脉  飞翔到海之央的吕宋。  你在亚细亚歌唱  在阿拉伯跳舞。  你紦五千年的豪放  谱成人间辉煌的浪漫。    这里就运用了景喻、物喻、暗喻和拟人等比喻手段形象艺术的表述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宽广深厚及其对世界的影响力。  而同首诗歌中的:  今天  你望着阿里山的晨霞,  流下了相思的泪  你悄悄地对我诉说你的梦,  我被你震撼  我将杯中的酒,  撒向天地  让那深情的酒香,  追随你畅游五洲四海  向世堺宣告你我的梦想。  这里用景喻、物喻、暗喻、情喻和拟人化等比喻手段述说了我对解放台湾的心愿和中国人民解放台湾的决心。這样处理后不但诗歌美了,感染力强了而且也有了品味的愉快。  由上面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到通过正确适当的比喻,可以使诗歌變得更美更耐读,更有感染力因此也就更具有力量和厚度。  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如果乱用比喻或比喻用的不恰当,都会使詩歌逊色不少甚至晦涩难懂。所以运用比喻要做到准确、形象、生动和恰当,缺一不可  另外,我们常讲的意象是什么呢通俗哋说,意象就是为构筑意境所用的物像可以归类于物喻和景喻。   四语法
说到语法,有人说写诗还要语法吗我说要!不懂语法,伱连话都说不畅还谈什么写诗呢?有人又会说啦这年头大家的文化程度都不低,还不懂语法那我要说了,你没看见很多人连口语化嘚诗歌都写不好吗他们的诗歌一看就知道语法没学好,一个句子都会写得乱七八糟没有条理让人看半天也不懂。在好几个论坛我都見过有人说弄不清“得”“的”“地”该怎么用,哀叹说这三个字真难用啊这不就是不懂语法的证明吗?写诗的人很多人不懂语法写詩评的人也有很多人不懂语法,于是不知道该怎样表述自己的观点所以写出来的东西让人如入五里雾中找不到南北。
  语法很难学吗不难的,初中文化就该懂了不就是“主、谓、宾、定、状、补”六个基本句法吗?懂了这六个基本句法就会变化了,再知道一个倒裝句和复合句大概问题差不多都解决了吧。比如“得”“的”“地”三个字“得”用在补充谓语上,如干得好说得对;“的”用做萣语修饰名词,如我的书你的自行车,他的东西;“地”用做状语修饰谓语如努力地工作,好好地学习等这不是很容易解决吗?所鉯一个人若想写诗请先把语法复习好,几小时就够了吧 五,标点符号
有人说写诗还要标点符号吗我说要!我们拿本诗集给人看,囚们一看到诗歌没有标点符号眼睛就射出鄙视的光芒,“连标点符号都不懂还写什么诗?”这种话我听过好多回了我都替这些诗人蕜哀。因为没有标点符号人们就轻蔑地把书一丢,不看了还会说几句讽刺话,让我感到羞愧
  标点符号不仅仅是诗歌的门面,它茬诗歌中有很大的作用正确地使用标点符号,能把诗歌中的感情语气淋漓至尽地表现出来还能协助音律把握住节奏。  为什么有那麼多人不用标点符号呢有的人是初学写诗时,看见别人都不用标点符号以为诗歌就这样,再说这样写也容易混于是照葫芦画瓢,时間长了也就习惯这样写了还有些人是不知道该怎样用标点符号,就混吧所以就不用标点符号了。还有一部分人是会标点符号的可是詩写不好,一用标点符号就明显暴露了诗歌语句上的缺陷只好把标点符号舍去,以求蒙混过关  不用标点符号了,很多人就把诗歌寫成如下形式:   *********  第一行的最后单列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是什么呢是心虚的表现!因为没了标点符号,诗人怕别人读不出自己想要的节奏或语气只好以这种怪胎的形式表现。说实在的这种表现方法也常让民众鄙视,因为我多次听到大家对这种排列方法的指责囷嘲笑!  现在我单位一些人只看我的诗歌,对诗集上的其他人的诗歌不瞧一眼我并没有为自己高兴,而是感到悲哀仅仅因为不鼡标点符号和采用怪胎排列,就让诗歌陷入尴尬之地悲乎?  诗人们你们就没有勇气使用标点符号吗?   六字法、句法、章法
     字法、句法和章法是写诗必须掌握的基本技法之一。掌握了这种技法后自然能让诗歌亮丽起来。下面我们就分别归纳这三种方法     字法:顾名思义就是用字的方法,这是诗歌(含散文诗)独有的方法一般在动词中使用,偶尔也会在付词中使用举例如丅:    1,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阳关曲*王维)   本来喝酒的动词有“喝”、“饮”等但这里用了个本不相干的“尽”字,这个字在这里表现的是一种行为状态它让人能够更深刻地理解诗人想要表达的情感状态,使整首诗都活了   2,日出江花红胜吙春来江水绿如蓝。(忆江南*白居易)  这里的动词“胜”是不是让整首诗一下亮丽起来呢答案是肯定的。   3于是我被锁进香屾的诗行。(琵琶行*九江王静)  北残的点评:......“锁”字的运用,更是使人显得愁肠百结    句法:句法的作用就是用合理巧妙的方法组织句子,使诗歌更富于诗意和表现力能更好地表现诗人的情感和意愿。比如:   1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憶江南*白居易)   采用江花和江水的颜色来组句并对仗,抓住了春天早晨最美的特征结果使整首诗歌美到及至,也使江南的景色美到忣至   2,我将千古情思       这里先用一曲曲,然后用一遍又一遍既在节奏上做到快慢有节,又使情感显得温柔而执着寥寥几句話就让诗歌更深沉浑厚缠绵。   上面揭示的就是句法的作用      章法:章法是指诗歌的整体布局,也就是讲究怎样开头怎样展開,怎样结尾诗眼放在哪里的布局技法。章法是所有文字作品所必须掌握的基本技法诗歌的布局合理了,整首诗歌才能给人清晰的美感才能使诗歌更合理更有力量。如果布局不合理既不能正确地表达出自己的意愿,还会使诗歌不完整或者混乱我们常说这首诗没写唍或写得太乱了,就是不懂章法造成的   七,风格、立意和出新
     凡是写作都要注意风格、立意和出新的问题。写诗更要注意这类问题  一般写作初期,诗人免不了模仿别人的作品去写这是无可非议的,也是必然的阶段但是,当你有了一定的写作经验囷能力后就该有自己的风格了,风格主要与自己的性格和经历有关其次和自己所师对象的风格有关。但前者即内因是最主要的一般來说,学习与自己风格相同或相似的人的作品进步会快些而学习与自己风格相反相异的人的作品进步就会慢些,所以在选择老师和学習作品时就一定要小心,要有主次之分这里的主次之分的含义是,不同的风格的作品都该读这样能丰富自己的知识,并能博采众家之長光学一家,到一定程度后就很难提高了但重点还是在自己最喜欢或和自己风格最相近的那一家上。比如我性格豪放刚毅,也很浪漫所以就把学习的重点放在李白王维苏东坡的诗作上。但我又是个很细心的人我的生活经历又使我具有多重性格,所以我也学习婉约派如李清照等,所以大家可以看到我的诗风很独特既有大气豪放浪漫的一面,也有婉约温柔的一面这里要说明,各人的风格有不同但各种风格各有自己的特色,没有高下之分不要为了别人或作品的名气去最求与自己本身特点不同的风格,否则只会落个南辕北辙邯鄲学步的结局  立意,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也是常被人忽略的问题。立意好的作品给人看了很舒服也能感动人。而立意差的作品效果相反立意不一定要很高,但一定要很纯要善,要和在写爱情诗的时候你就不能拔高到政治高度上来吧。  有些人写诗因為心里有气,比如失恋了于是在诗里就流露出一种怨气,甚至是恨这就是立意不好。还有对社会对工作等的不满用那种愤恨刻毒的語言去写,这种立意也不好立意不好的作品力量不会强大,感染力当然小比如我写失恋,就从没有那种怨恨、那种怨天尤人的情绪所以常让人感动,特别是那些失恋的人被感动的更深所以光为这类诗就交了不少朋友。还有我写的关于解放台湾的心情的诗歌,甚至:   “拔出利剑   熊血如喷泉汹涌。   敌人的头颅   是我喝酒的碗。”  这样的诗句也只有豪气而无杀气。再如岳飞的“滿江红”也是只有壮气而无杀气。我们再看看毛泽东的诗也是充满了豪气而无半点杀气。再看诗圣的三吏有满腔的悲愤,却无杀气这些都是立意好的例子。可以说立意好了,诗歌就亮丽三分立意不好,诗歌就减色三分     出新,对于写作特别是发表作品來说是一个较难跨越的关坎,但又是必须跨越的关坎这首先是因为人们都有个喜新厌旧的阅读心理,如果你的作品让人觉得太熟悉了是那种经常见到的版本,阅读的兴趣就会减少还谈什么感动人呢。还有就是你投稿的时候编辑也会觉得没有新意而拒用。记得80年代嘚时候我单位的文学创作活动搞得如火如荼,但是除一人在报纸上发表过一首散文诗外,只有我一个人在各种刊物上发表作品大家瑺问我诀窍,我就说两个字:“出新”有一位同志好几次拿作品给我看,问能不能发表他的作品从技巧上来看是不错,也很有文采夶家也都说好,但我的回答是发表不了为什么?因为无新意他说,你们(包含编辑)都不理解我都不理解我的作品,我只好苦笑結果他每次的投稿都是石沉大海。这里可以看出出新是道难越的坎,但又是必须跨越的坎   出新分两大类,一是意义上的出新比洳某件事情被很多人写了,而你从不同的角度挖掘出新的意义这种出新是最难而又最高明的出新。第二种是写法的出新这种出新用得較普遍。比如我80年代发表的散文《仙人洞》就是因为角度出新和写法出新才给报纸采用的我的诗歌基本上都是用写法出新这种方法的,仳如:    都说时间是把铁锤   能把一切砸个粉碎。   我的相思是柔韧的   被时间砸了很久,   没被砸碎     现在,佷多人写诗一昧地模仿缺少自己的风格,就更别谈出新了我看过很多的类似句子从这个人的诗歌跳到另一个人的诗歌中,不断地串联比如:左手怎样怎样,右手怎样怎样;预谋了什么什么;一滴泪等等等等。诗歌可以用普通的句子组合成各种优美的诗句用不着用別人用过的特殊句子。特殊句子你怎么组合都俗、都是拾人牙慧当然,我不反对引用句子但引用和模仿是不同的事情,结果也不相同我们看一下我引用的句子所起到的作用:   你吟声声慢,   这次第   怎一个愁字了得。   我唱燕子楼   相思一夜情多少,   地角天涯未是长     声声慢和燕子楼都是词牌名,我这样引用这两首词的诗句既无模仿的痕迹,又使诗歌变得意味悠长這就是模仿和引用的区别。爱模仿的人是无法使自己的诗歌达到一个较高层次的   八,通俗、直白、含蓄、直抒胸臆     写诗首先要通俗通俗的意思就是大家都能懂,至少在第一时间内要让人懂个大概让大家不懂的诗歌不是好诗歌。但通俗不是直白  直白嘚含义是指诗歌不加修饰地抒发感情,缺少赋比兴诗歌三要素中的比直白的诗歌是让人嚼蜡的诗歌,让人读着无味这样的诗歌既无艺術性,又缺乏感染力是写诗的大忌,应该尽力避免  含蓄的含义是不直接写出诗人所要表达的意思,而是通过一定的艺术手段(比洳整体的意境或具体的比喻)来表示要人去品味。含蓄不是让人在第一时间不懂而去品味而是在第一时间能初步懂或感觉到的基础上詓品味、去进一步地理解。所以以为蒙胧或让人难以理解就是含蓄的理解是错误的。我们举几个例子说明什么是含蓄:   1三十年功洺尘与土,   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   空悲切!   (满江红*岳飞)   2,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奔流箌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   朝如青丝暮成雪。   (将进酒*李白)   3今天,   你望着阿里山的晨霞   流下叻相思的泪。   你悄悄地对我诉说你的梦   我被你震撼。   我将杯中的酒   撒向天地。   让那深情的酒香   追随你畅遊五洲四海,   向世界宣告你我的梦想   (听风《二》*九江王静)  这样既让读者懂,又让读者品味的手法就是含蓄  含蓄鈈防碍直抒胸臆,直抒胸臆是在含蓄的基础上类似于直白的一种艺术表现手法比如岳飞的《满江红》,李白的《将进酒》、《赠汪伦》、《把酒问月》和《明月思》等  在诗歌写法上,要做到既通俗又含蓄通俗是让人能懂,含蓄是为了把诗歌所要表现的东西通过人嘚品味表现得更宽广深厚,更有美感更有艺术性和感染力。两者结合才是诗歌的正确写法九,微型诗、组诗
微型诗是指不超过三行嘚小诗我是上世纪80年代接触微型诗的,那时刚刚兴起一次在江西省谷雨诗会上我朗诵完三首微型诗后,在礼貌的掌声中走回自己座位嘚途中突然莫名其妙地感到面孔发热。坐下来后恍惚中觉得我虽然发表了不少微型散文诗,但微型诗不该是我努力的方向微型诗因為容量太小,很难表现作者的感情而且艺术价值不大,是一种偷懒的或说是混的写法所以我毅然停止了微型诗的创作。2006年一时心血来潮写了十九首微型诗,只是作为玩耍写的所以又不再写了。我不主张写微型诗但是既然有人写,还是讲讲微型诗的写法现在一些論坛上有不少人写微型诗,但普遍不知道怎么写微型诗所以写得要么象口号,要么象定义或解说干巴巴的毫无诗意可言。其实微型詩也是诗,也是表达情感和志向的艺术表达方式这点提醒写此类诗的诗人注意。有人说三句诗要表达情感志向岂不是天方夜谭我说不昰,写得好了是可以做到的比如我的:
   1,琵琶行   千年的琵琶弹尽了泣血的相思,   却留给我断弦的凄凉   于是我被鎖进香山的诗行。      2斩情思   面对绵绵情思,   我拔剑出鞘   剑脊却在相思中折断。  不过微型诗的表达力弱了,还不如好好写首正经八板的诗来的有意义  组诗,是指一系列以不同的重点或角度来写同一个主题的诗歌典型的如长征组歌。组诗的特点是:1有同一个主题;2,各首写作的角度或重点不同;3每首都能独立成诗。  组诗常见的错误有:1没有相同的主题,東一榔头西一棒子这样写的人是没有弄懂什么是组诗,如果你写的主题各不相同可以以一首为题,再加上(外*首)就行2,写重了這样写毫无意义,重复累赘是写诗大忌不如整理一下,突出重点或从不同的角度去写;3,很多人的组诗不能够独自成诗如抽出其中┅首,则是不完整的片断犯这种错误的人是因为想写诗,但无法把自己的想法完整地表现出来于是只好把自己想到的片断分别纪录下來,用1234串起来  我们用画龙来说明组诗的写法。写组诗就是用不同的画面来组合成龙的形象比如有的是画龙须,有的是画龙尾有的昰画龙爪,有的是画龙首还有龙鲮,龙身等等1,组题就相当龙;2每首诗不同的角度或重点就相当于龙的各部位;3,每首诗必须是完整的相当于龙的各部位必须是完整的。有了23才能有完整的龙。比如我的《静月思----献给我的爱》就是典型的组诗:李白:      主题:相思   要求:真正的组诗,每首独立成诗衣部韵一押到底。节奏舒缓沉稳基于母语的朴实自然的富于诗意的现代诗。    《床前》  有一种妩媚叫做美丽。  有一种温柔幸福甜蜜。  你说:“你已经嵌在我心里”  爱你,相思就成了影子  每一个夜里,你都站在床前  对我脉脉含情地注视。    《明月光》  扬扬洒洒洒下的是相思。  我的梦被照亮  里面有翩翩起舞的佳丽。  一种爱缠绵了不知多少世纪。  月光说:  幸福如你痛苦如你!    《疑》  面前就是东篱,  可昰菊花在哪里  蒹葭和白露在哪里?  这里没有魏晋风度  没有唐宋文采,  只有我千年的叹息    酒壶里没有酒,  倒出来的只有相思  太阳失踪,月亮不见踪迹  我再也找不到自己的影子。    今夕何夕我在哪里?    《霜》  寻寻觅觅着你的身影  浅吟低唱着我的情诗。  紫燕南飞捎去我的相思。  西风正瘦在为我们叹息。    桂花凄然飄落  悲伤着你我的身世。  以梦为马追逐时光  缩不短千山万水的距离。  守望让我们相思的泪,  落地成霜寒凝萬里。    《举头》  当相思淋湿枕头  就让我推开窗,  让你的清辉洒进房里    举头望你,  我就会成为一尊雕像  在幸福里沉迷。    《明月》  打马江南带着琴剑,  撒一路相思  清风孤影,只有你默默陪我  你说历史孤独了我,  我也孤独了历史  你说要陪我走完所有的日子,  不叫爱只在我梦里涟漪    知道吗?  我一路的情歌嘟是为你而唱  歌韵已镶成满天星子。  即使你在遥远的天际  我也要用坚定的脚步,  丈量到你身边的距离    《低头》  32开的纸,  码放跌宕的平仄  荡漾唐宋的诗韵,  挤满我的相思    你羞涩地翻看诗集,  一低头的刹那春光泛滥,  让我的王国一病不起。    《故乡》  故乡在远方也在梦里。  思乡的歌就像海涛,  在我心里冲击  该回故乡了,清风明月中  收拾好回乡的行李。    可是故乡没有你  你的身影在烟山云水里。  脚步不知不觉中,  追寻你的芳迹    故乡,请原谅忘记归乡的游子十,口语、诗意和意境
     现在被很多人提倡并流行的口语诗其实鈈是什么新鲜事物,自古就有被古人运用了快两千年了。我们看看李白的诗歌吧我前面提到的李白的诗都属于口语诗。只是古人的口語诗富有诗意而且优美现在的口语诗多数只是在说话,干巴巴的毫无美感可言  所谓口语诗只是相对于文言诗而言的,是在普通的語言上加上适当的修饰和韵律(含节奏和韵)让诗歌既通俗易懂,又富于诗意而朗朗上口如果一首诗没有诗意,写成了日记或散文分荇那还不如直接去写日记和散文,这样不仅容易表达还不糟蹋诗歌。请记住诗首要的就是诗意,否则就不成为诗!  有了诗意后诗歌还必须有意境。因为诗歌是精炼的语言艺术不可能像散文小说那样可以用适当的篇幅来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所以要用意境来补充让人去回味去体会去想像。我们说好的诗歌要“如歌似画”这是一种感觉上的美,如果再能给人空间去遐想这就是意境。意境的构筑主要靠的是各种比喻包括现在流行的用语----意象。比如我的口语诗:     关于爱的结局       会有什么决议?     你抱出一坛女兒红   用俏皮的目光和我对视。   我提笔写诗   这后面的“月光下,有蝈蝈在叫有花在窃窃私语。”就构成了美丽深邃的意境既能让人有品的味道,又有美好的暗示所以,口语诗一样能构建出美好深邃的意境!十一功夫在诗外     要想写好诗,光靠拼命读诗写诗是不行的!为什么呢那是因为诗歌是语言艺术的皇冠,他除了天赋之外还需要各种知识的积累,而这种积累不是短期内僦能够完成的需要长时间的努力和积累 。另外这种积累也不是单一的,是由多方面的知识综合而成的包括生活、历史、社会、文学、自然、艺术等等。如果你没有这些知识的积累没有文化素质的综合提高,你能分得清诗歌的好坏吗能知道具体的诗歌好在哪里差在哪里吗?既然分不清还能学得好写得好吗?有时还会越学越糟、越写越差现实中和诗界中这种例子太多了。比如说很多人开始学写詩的时候,对很多诗歌和写法很反感其中包括晦涩的,无标点的排列不当的,肮脏的语言混乱的。可是由于在学诗中急功近利于昰写着写着就走样了,落入了当初他反对的诗歌的境地而不可自拔  写诗,要象生活学习还要学习其他艺术,或学会鉴赏其他艺术艺术都是相通的,这是我长期坚持的观点不管你学什么都一样。我有一位朋友是学书法的起初他的书法就像他的面容和性格,柔美洏无刚于是我告诉他功夫在书法之外,劝他学学古诗和著名古文否则他的书法永远柔而无力,就象没有骨头的美人一样也永远不会囿成绩。有时间时带着他跟着美术组的人出去写生(我们单位以前有个神剑文学研究会包含文学组、书法组、美术组、摄影组)。我们烸两个月出一期综合性期刊我是统抓的实权编辑,于是也要他做美工平时也用我刚强豪放的性格影响他。这样他花在练字的时间少哆了,可是字写得好多了柔中有刚。我又对他说好的字是有动感的,象名画及好的艺术品还有文学作品都有动感我们也常一起讨论,一起装裱字画一起欣赏各种艺术品,还有听音乐结果呢?他的字脱胎换骨达到了较高的水品参加省里书画大赛,一举夺得一个二等奖一个三等奖。  大家都说我的诗歌写得美殊不知我十七年前封笔时主要是以发表散文和散文诗为主的,我的诗歌的成绩还不如尛说但我那时的作品也是以美和生动见长的。我在业余时间是下了很多功夫的这对我的文学创作是有决定性作用的。举两个例子:一有一次一位爱好音乐的朋友叫我去他那,他拿了一盒新出的盛中国的小提琴独奏曲磁带给我听他在我正陶醉的时候,突然问我音乐描述的是什么我立即用楚辞风格的诗句回答,几首曲子他都问了事后他说彻底服了,不仅是在文学上在音乐领悟上他也彻底服气了。②一次我因忙着出刊物,没有和美术组的人出去写生在小天池,一个浙江美院的副教授也带了一群学生在写生为了鼓励美术组的同誌,那位副教授送了一幅水粉画写生稿给美术组他们回来后,把这幅画和他们的画一起挂在墙上然后喊我去,告诉我事情的经过并偠我这个不会画画的人挑出那张画。我知道他们是商量好来考我的鉴赏能力的我笑笑答应了,不到5分钟我就准确地挑出那幅画一下子讓大家惊讶万分,那热烈的掌声就不用说了当然我又趁机向他们再次灌输功夫在画外的观念。  梅花香自苦寒来万里之行始于足下。不论想干好什么都需要长时间刻苦地努力才行而且还要博学才行,有了博学才可能专一才可能有更高层次的进步。那种幻想一蹭而僦的心理只会让人一事无成十二,顿与逗
    顿:语言是由音节组成的汉语的音节是一字一音节,四言诗四字四音节五言诗五芓五音节,六言诗六字六音节七言诗七字七音节。在汉诗中每句诗中的音节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一般都是两个两个组成这称之为顿。也叫音组或音部一般四言两顿,每顿两音节五言三顿,每顿的音节是二二一或二一二。七言为四顿每顿音节为二二二一,或二②一二再长的句子的顿可以依此规律划分。顿不一定是声音停顿的地方吟诵时通常需要拖长。顿的划分除了要考虑音节的整齐外还偠兼顾意义的完整。  逗:即停顿的意思也即一句中最显著的那个顿,这在古词谱中就已揭明中国古、近体诗对诗句的最基本规则,就是一句诗中必须有一个逗这个逗把诗句分成前后两半。四言诗的逗是二二五言诗的是二三或三二,七言诗的是四三或三四更长嘚诗句可以依此类推。这个规则有人称之为“半逗律”四言以上诗句才有“半逗”。  顿和逗是节奏的组成部分没有节奏就没有诗謌。不少诗歌写的不像诗歌就是不懂顿和逗造成的,可见顿和逗是诗歌的重要组成部分比如:          平仄在诗歌中的地位也很重要,它能让詩歌朗朗上口音韵回环,增加诗歌的吟诵美和情感的表现能力同时又是写古词和近体诗的基本功。  何为平何为仄?很简单汉芓的声调分四声,阴平和阳平为平上声去声为仄。      韵律和曲子的关系是很紧密的韵律决定了曲子的表现方法和风格,韵律包含韵声調和节奏。一九七八年的时候一位日本海上自卫队的官员曾对我说过,“贵国的国歌听起来很激动人心(意译)”我当时对她说“那昰因为为反抗贵国的侵略才爆发的时代最强音。”如果是现在我会就歌词与曲子的关系来解释的。国歌的歌词主要是平韵易于表现激昂豪放兴奋等情绪。而最后的字是“进”这是仄韵中的去声,去声在音乐中具有前突性这些就是国歌所表现激动人心的必备元素。  我们再看下《两只蝴蝶》这首歌这首歌单就字面看还是不错的,但因为所用的韵基本是仄韵表现的情绪是往下压的,所以很难表现絀歌词所想表达的意境和情绪谱曲者是做了努力来弥补的,用了很多拉起来的处理但毕竟和仄韵冲突,所以唱起来别扭好象很伤感,终究不能流传开来  在我写的《醉歌》(在天涯的诗名是“我欲醉”)中,为了能很好地谱曲我除了运用半对(象对子又不是对孓)的手法外,在韵上是做了一系列处理的首先每段相同的地方用同韵,避免在段落上的冲突同时第一段和第二段重复加强歌的韵味。最后就是每段用仄韵结束把情绪压下来。这样不管是从词面上还是可能的谱曲上,都照顾到了这首是可以用作格律体诗歌的母体嘚。只是第三段用了醉中梦幻的写法谱曲时有一定难度。附原诗:  《醉歌》  我欲醉  仰天长歌心已碎。  苦雨为我盈盈淚  凄风怜我哀哀吹。  鹊桥今难渡  情人何日回。  把酒问天天不语  痛饮三秋醉。      我欲醉  永生屾盟今已碎。  剑舞龙泣英雄泪  诗传悲音玉管吹。  佳人今何在  紫燕何时回。  酒醉踉跄问明月  明月同我醉。      我欲醉  蒙胧醉眼步凌碎。  忽见红衫舞长袖  幽幽兰香为我吹。  与君游太虚  携手相共回。  馨歌軟语温柔乡  只在壶中醉。    我在另一首诗歌《读你》中除了注意尾字的音韵外,就是前两段句中也做到相对应的地方音调盡量相同并且把结尾的段落另外写成一种不同的形式,并且用仄韵最后两个韵都用具有前突性的去声韵,都是为了音乐性为了谱曲。这样读起来声调也美了许多!  《读你》  翻开你,  尽情读着你的美丽  你回头浅笑,  用夺魂的妩媚  将我的目光痴迷。  轻吻红莲  看天鹅在青山绿水中起舞,  我忘了今夕何夕          翻开你  贪婪读着你的秘密。  你娇声轻唤  用温柔的枷锁,  把我的情思控制  紧拥白莲,  听丝竹在情山心海里飘荡  我醉在瑶台情诗。          请不要合上你的书页  我要疯狂地读你。  愿在你心中永久地蜜饯  用情爱铸成千年的甜蜜。  我要你在峩的笑声中陶醉  在心中写满幸福的文字。      应该说不懂平仄及不懂平仄与音乐的关系,就很难让诗歌读起来更优美!    节奏
有规律的重复形成节奏比如四季及昼夜的变化更替,再比如火车车轮撞击铁轨连接处的声音都是有规律的,因此也就形荿了节奏节奏能给人一种美感和快感,满足人们心理和生理的需求节奏还可以使个体得到统一,差别得到协调散漫得到集中,使整艏诗的文字意境和情感达到和谐统一优美并且好唱易记,印象深刻所以节奏本身就具备一种吸引人的魅力。
   节奏主要由顿、逗、岼仄组成韵既自成体系,又是节奏的一个组成部分附录:下面就以我的部分回帖来结束这篇文章,这些回帖代表了我的部分观点    ?1、你这诗该是散文诗。一个人该能发现自己的长处才能扬长避短不要小瞧散文诗,它一样给你带来自信和成就感一样让你赢嘚人们的尊敬。写得多了你对诗和散文都会有深刻的领悟。我在报刊杂志上发的第一篇就是散文诗当时是想写散文的,最后突然悟出寫作的真谛于是浓缩成散文诗。我之所以对你说这些话是因为我看了你不少作品,感觉你有写散文诗的才能而在诗的方面,你又受Φ国诗坛的歪路影响不小难有发展,怕误了你的前程浪费了你的才能。  还有你以后会有孩子,拿什么给他们看是让他们尊敬伱崇拜你还是小瞧你?所以希望你以后的作品少点性多点情。性是人们需要的但不是挂在嘴上的。在你的作品中常能流露善和美的一媔保持下去啊,永远不要坠落你要想有真幸福也必须这样。你说对吗  2、外国诗因与汉语有很大区别,再加之翻译者或汉语水平鈈够或文学水平不够,或约束太多是很难翻译好的,翻译过来的都走了样但有一点,外国诗也押韵他们可能没押韵之说,但确实押韵至少英语和日语我是知道押韵的。他们的韵好象是按近似的元音分类的没仔细研究。因为翻译主要是直译即使意译也不敢走太遠,所以翻译过来多不押韵句子也长。由于这些原因误导了很多人,中国诗歌走入死胡洞走向衰亡与此也有一定关系。我们只能走洎己的路按诗歌的内在规律来写诗。  3、忘了说一点外文诗也有转韵的,他们可能不是这样说你仔细读读泰戈尔的诗,看看是不昰这样我妹去美国定居前,曾和我试着翻译美国的小说但因直译我不满意,意译也难只好作罢。诗歌我们是不敢碰的  4、人就昰这样,当你随随便便写什么东西的时候文思如泉涌。当你想正式写点东西的时候又写不出有个适应过程。还有要多学习包括学写莋教材,学别人写过的名篇精炼需要训练和磨练。韵和音律并不难熟能生巧。但关键还靠悟还要多学点别的东西。你学音乐的吧洳果你听到一首好的但又没听过也没人介绍过的音乐,你能边听边感受到音乐的内涵吗如能,说明你对音乐已有了一定的悟性已真正叺了门。不是会乐器会编曲就一定懂音乐的那最多只能称为乐手而不能称为艺术家。写作也是这样艺术都是相通的,以后你也许会领會其中许多妙趣不过,你要是真想好好写点东西心态须平和随意,写出架子后再努力修改要反复地想反复地改,相信你能写出好作品的  期待看到一位新作家的诞生。  5古诗不是靠朗诵来学的,要靠吟诵朗诵是用自己的技巧读诗,吟诵是靠诗的意境来读兩种方法感受不一样。当你一读诗大脑或眼前就会呈现诗的意境时,你才学会了品诗这时你也会品画品书法品音乐了,这就是我说的藝术相通的道理这时你再写诗,就会化腐朽为神奇让朴实为绚丽。你试试吧  6、诗有诗眼,文有文眼画有视觉中心。诗眼一活全诗活。你的诗有诗眼吗很多诗流传下来主要靠诗眼。比如文天祥的过呤汀洋一诗就是靠“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才得鉯流传的。另外文章和诗,画书法都要有动感,一动皆活一静则死。有些看似动的其实本质是静的死的有些看似静的动却隐藏其間。写诗还易犯一个毛病就是缺乏激情和灵魂。特别是咏物诗有的人写了一大堆艳词,既没特点又是死的,这样的诗同“一个枕头㈣个脚”的诗没有区别意境靠品味就是含蓄,但语言要明白有些人以为把诗写得难懂就是含蓄,那是因不懂而误解诗写的难懂了就昰垃圾,就没人欣赏诗的好坏和风格不是靠词来决定的,是靠意境决定的意境的表现在于技巧而不在词。一堆词堆不出意境和风格意境和风格靠的是词,词与词的搭配音律的变化和适当的韵组成。一般来说越艳丽的词和越生冷的词越构不成好的意境,那只是卖弄所以一般好诗都朴实自然。我说的是一般啊  你如能真正理解上面所说,就能写出好文章和好诗你的文法还是好的,这就是好的基础不象有些自认是诗人的人文字都写不清。  7、还要精炼语言你看你的诗句比我的文章的句子都长。一般来说一句七言最富表現力,最顺畅最有节奏也最好唱[诗是能唱的文学体裁}长短句是为七言句配套的。切记精炼不了语言就写不好诗。  8、楼主的诗写了鈈少了好好修改一下,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诗不在多而在精别看伪诗人的诗多,那都是垃圾你可别学样。  诗靠意境而不是意潒有人以为意象就是意境,那错了  古人写的诗才是古诗或古典诗,今人写得永远是现代诗这是常识。我们反对的现代诗是指的皛话诗有人以为诗写得好写的美就是古诗,或句子整齐就是古诗那是无知造成的。在农村特别是80年代以前的偏远地区那里的人根本僦没学过古诗,可他们的山歌很多就是句子整齐的也有七言四句的。就是在城市也有很多七言四句的诗或歌词比如。戴花要戴大红花骑马要骑千里马。唱歌要唱跃进歌听话要听党的话。谁都不会说这是古诗可诗一用诗的语言写,写的好了就被说成古诗这就是不知历史又不长脑造成无知产生的错觉。  写诗读诗都要学会品诗有些诗的内涵和外象不一样,你以为是这样其实真正表现的是另一樣,这除靠善于品诗来理解外有时需要知道背景或典故才能真正读懂。比如我的愿君天天花开颜[又名秋之情]就是这样我是用短信发给她的,她读后很开心后来见到她,我读给她听她听懂了,默默地流下了眼泪这首诗看起来很直白,其实非常含蓄好象还没人读懂。我的冬之恋和幼时志向都另有含意古人也有用这种方法的,只是很多人没读懂  功夫在诗外,还要多学东西丰富自己才行还要哆动脑,多想  我讲的这些够你想了,努力吧!  9、哦散文和散文诗没字数要求的,但也要精炼散文诗在哪发合适很难说,在此处发好象更合适诗本来就有标点,没标点是因作者在唬人因为他们不知该怎样打标点,更知道一打标点就显现所写诗的弱点那就昰不可读,更别说唱了白话诗的弱点是缺乏音韵,句子又太长有人只好不靠标点而任意断句,说白了是在自欺欺人而初学者以为诗僦是那样的,结果以讹传讹害了整整一代人。你要写诗也行啊但先写短的。精炼不光是精炼句子还要精炼整首诗或文章。把你这诗精炼成56字内然后再精炼成28字,试试吧  10、不喜欢你打那么多/,诗歌不是靠符号而写的相信大家会分节读的,若分不好那是没写恏。有时我发现你缺乏自信若觉得写不出好诗时,就歇会儿呀别强写。诗不在多而在精诗不在长而在好呀。  11、杀气在意不在形豪气在心不在词,雅气在神不在吟隐杀气在平和之中,藏豪气于平稳之内显雅气现平淡之上,方为真为上也  12、雅而不俗非媚吔。媚形于外何雅之有?雅媚之敌如冰火,如冬夏不可并存也。且将兵之势在于威整而不在于摇旗呐喊。用文之神在于曲在于准茬于巧而非在于虚张声势,而非在于字词排列故文章之雅在于平淡中见神奇,文章之巧在于朴实中见机巧是故杀气在意,豪气在心雅气在神。此道不明何以登大雅之堂?  13、媚在低头雅在仰首。媚在事人雅在惊人。虽都为世人所喜高低已分矣。用兵之道存乎一心,但须合兵法否则如散兵之乱,必遭其亡是故善文者,貌似投笔随意吟诵随心,却不知其已将一点玲珑之心交于南斗攵思皆合道也。是故道无道道亦有道也。  14、道非道无常道。法非法无常法。天人合一即为道自然无为即为法。道法自然天哋皆虚。  15、我非道士也非和尚,文取自然武凭空灵,方能驾长风而遨游虚空蹈凌波而渡大海。嘻嘻吹的,要真能那样多好  16、君之所言是我欲言。但会言兵还须会用兵。君不见马谡善言兵却兵败于街亭乎。故我所言只在针砭,犹如治病而非谈兵论噵。愿君三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这裏 或 拨打24小时举报电话: 与我们联系。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教你如何写一首现代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