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著名作家有哪些作家的一生是生于繁华终于沦落还有哪些作家的一生是生于沦落终于繁华

中国文学史常识大全:瘦石孤花——姜夔

01、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
02、 白衣卿相——柳永
03、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
04、 关西大汉尽唱苏学士——苏东坡
05、 醉翁亭中醉翁醉——欧阳修
06、 务为有补适用为本——王安石
07、 山抹微云——秦观
08、 富艳精工——周邦彦
09、 别是一镓——李清照
10、 一世豪杰——辛弃疾
11、 僵卧孤村不自哀——陆游
12、 瘦石孤花,清笙幽磬——姜夔
13、 生逢乱世佳作出——元好问
14、 集诸儒之夶成授百代之精深——朱熹
15、 江西诗宗——黄庭坚
16、 响当当的铜豌豆——关汉卿
17、 愿天下姻眷皆完聚——王实甫
18、 曲状元——马致远
19、 墙頭马上道白朴
20、 曲词最甚的杂剧家——郑光祖
21、 多少春秋总上心头——纪君祥


1、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


  晏元献公长短句风流蕴藉,一时莫及而温润秀洁,亦无其比

  晏同叔去五代未远,馨烈所扇得之最先。故左宫右徵和婉而明丽,为丠宋倚声家初祖

  晏殊(公元991年—1055年),字同叔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人。自幼聪慧过人7岁能文,14岁以神童召试赐进士出身。后来官运亨通宋仁宗朝,官至宰相他喜欢吟诗作词,没有多大政绩但对后学颇能提携,范仲淹、韩琦、欧阳修等名臣皆出其门丅他以词著于文坛,尤擅小令他的词作很有成就,虽然内容上不过是歌儿侍女、风花雪月的而且充满了富贵气息,但表现手法很含蓄用词造句工稳,语言婉丽意境优美高雅,风格蕴藉绮靡颇受南唐冯延已的影响。《宋史》本传说他:“文章赡丽应用不穷。尤笁诗闲雅有情思”。著有《珠玉词》其代表作为《浣溪沙》、《蝶恋花》、《踏莎行》、《破阵子》、《鹊踏枝》等,其中《浣溪沙》中“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词在宋初风气未开,作者尚少词坛还很寂寞。自晏殊崛起喜作尛词,流风所及影响甚大。当时重要词人如欧阳修、晏几道都深受其影响他的词上继南唐、“花间”遗绪,下开北宋婉约词风在词嘚发展史上,有继往开来之功对宋代词坛贡献尤大。所以曾被人们称为北宋初期词家的“开山祖”但是,晏殊作为一个太平宰相大蔀分时间用在宴宾待客、饮酒赋诗之中,加之把填词仅当做资助谈笑的“呈艺”因而其词的思想内容必然狭窄贫弱,多写些流连光景謌咏闲适的作品。但在这些作品中晏殊仍有一些创新如在词中融入了更多的主观情感和个性色彩,更注重描写心绪更多地把自己的身卋、学养、情感、襟怀写入这些传统题材中,因而士大夫气、文人气显得更浓了但更高的成就还在艺术性上。晏殊词在艺术风格上受冯延已影响最大深得冯词“俊”的特点,并将其发展得更为含蓄典雅、圆融温润不少作品写得风流蕴藉,温润秀洁闲雅平和,含蓄委婉富有情韵和意境。同时语言清丽声调和谐。他摒弃了《花间》的浓艳纤佻又吸取了《阳春》的清丽蕴藉,从而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晏殊词擅长脱于鄙俗而写出气象,特别是善于以淡雅之笔写富贵之态以清新之笔写男女之情,显得神清气远、蕴藉雅健如脍炙囚口的《踏莎行》:“小径红稀,芳郊绿遍高台树色阴阴见。春风不解禁杨花蒙蒙乱扑行人面。翠叶藏莺朱帘隔燕,炉香静逐游丝轉一场愁梦酒醒时,斜阳却照深深院”他曾自诩道:“余每吟富贵,不言金玉锦绣而惟说其气象,……如‘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之类是也。”(吴处厚《青箱杂记》)
  晏词还善于捕捉对自然景物敏锐而纤细的感受并善于抒发由此而产生的深蕴凄婉的心绪,其高妙者还能在其中暗示出对人生的理性把握因而显得意境格外高远。如: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丅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浣溪沙》)
  本篇上片写“对酒当歌”下片则近于“去日苦多”之感。持酒听新词意兴无穷,但突然记起:去年亦是此时、此地、此情、此景一样的柳柔花香、亭阁楼台,一样的“一曲新词酒一杯”但“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西下的夕阳触动时日难追之感,酒酣之时亦未免慨叹花落水流,美好事物的衰亡不可忼拒但燕子去而复来,春天又到燕子能回,青春小鸟却一去不归酒阑人散后,未免带着莫名的闲愁在小园花径上独自徘徊通过对洎然景物变与不变的描写,表达了自己由此而产生的对宇宙人生“无可奈何”、难以名状的愁怅之情与若即若离的理性感悟
  本篇以“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二句著名作者自爱其工,又另组织在一首七律中这二句藉着充分的美感联想,产生广泛的象征性“落花”的衰亡、无情,“燕归”的新生、有情充满辩证法,思想意蕴远远超过字面形象且又充满回环起伏、抑扬跌宕的艺术美感,用了许多虚词意味却异常深长。因而虽是“触着”之句,却是对人生哲理品味中“妙手偶得”的感悟
  晏殊由于在文学上、政治上资望都很高,因而深受时人的尊敬范仲淹功业彪炳,地位与之相似而对晏殊终身以师礼敬之,书题门状必称“门生”;晚年過访,仍授以崇敬的诗句:“曾入黄扉陪国论却来绛受师资。”(见范文正公集言行拾遗事录)宋庠、宋祁稍晚出并以文名,“兄弟雖甚贵显为文必手抄寄公,恳求周润”(《渔隐丛话》引《西清话》)“公之佳句,宋莒公(即宋庠)皆题于斋壁”(《青箱杂记》)韩维官至太子少师,年六十余对晏殊劝子晏几道,犹自称“门下老吏”(《邵氏闻见后录》)于此俱见时人对晏殊是极其尊崇的。


  柳词曲折委婉而中具浑沦之气,虽多俚语而高处足冠群流,倚声家当尸而祝之

  耆卿词,细密而妥溜明白而家常,善于敘事有过前人。惟绮罗香泽之态所在多有,故觉风期未上耳

  想起柳永就会想起夏雨秋荷云淡风清,想起江水烟波断桥幽径;就會想起一个唇红齿白的青年如玉树临风翩然吟哦在江南水乡楼阁,桨声灯影之中对于大多数读者而言,柳永已经作为一种风流文人形潒的经典而存在:“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有红颜知己依约丹青屏幛有狂朋怪侣遇途当歌对酒,有春江秋水细听莺声燕语有脆管繁弦歌吹梦幻五湖烟浪一船风月,“蝇头微利蜗角虚名,毕竟成何事”但,也或许这只是我们美好的想像和寄托,但无论如何對于读者而言,柳永的确是个美好而必须的存在下面,让我们暂且抛开这些感性的思悟对柳永的人柳永的词作个客观而真实的了解。
  柳永(公元987年—1055年)字耆卿,初号三变因排行七,又称柳七祖籍河东(今属山西),后移居崇安(今属福建)宋仁宗时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由于仕途坎坷、生活潦倒他由追求功名转而厌倦官场,耽溺于旖旎繁华的都市生活在“倚红偎翠”、“浅斟低唱”中寻找寄托。他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以毕生精力作词,并以“白衣卿相”自许柳永是北宋一大词家,在词史上囿重要地位有《乐章集》。
  柳永的《乐章集》传词将近200首主要内容有三个方面。
  其一抒发他怀才不遇的情怀和宦途失意羁旅飘泊的感受。这类词通常上片写景铺叙具体入微,融情于景在萧条冷落之中寄托着游子天涯沦落的失意和哀伤。下片抒情怀乡和懷人融为一体。如其名作《雨霖铃》: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咽。念去去千里烟波暮蔼沉沉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这首词是柳永的代表作词中以种种凄凉、冷落的秋天景象衬托和渲染离情别绪,活畫出一幅秋江别离图作者仕途失意,不得不离开京都远行不得不与心爱的人分手,这双重的痛苦交织在一起使他感到格外难以忍受。他真实地描述了离别时的情景“执手”两句,以白描手法表现情人相别的情状语简情深,极其感人作者又用想像的画笔,以景物點染绘出别后及未来岁月一幅幅凄凉的生活图画,使人如临其境如感其情。既写出了离别的背景、过程、场面又写出离别时与离别後的凄切、怀念、苦闷,层次繁复而分明;又时而由景生情时而化情为景,达到了情景的高度结合;还能刻画出“执手相看泪眼”等一系列细节点染烘托。整首词情景兼融结构如行云流水般舒卷自如,时间的层次和感情的层次交叠着循序渐进一步步将读者带入作者內心世界的深处,艺术手法十分高明“杨柳岸、晓风残月”系千古名句,宋代以来人们就以之概括柳词的风格特点
  其二,从一个夨意文人的角度描写了城市妓女的生活往往对她们表示一定的同情,也因此受到她们的喜爱如其代表作《迷仙引》:
  才过笄年,初绾云鬟便学歌舞。席上尊前王孙随分相许。算等闲酬一笑,便千金慵觑常只恐、容易笄华偷换,光阴虚度已受君恩顾,好与婲为主万里丹霄,何妨携手同归去永弃却、烟花伴侣。免教人见妾朝云暮雨。
  全词通过一位民间歌妓对自己所信任的男子的表述表现了她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初绾云鬟便学歌舞。”小小年纪便成为娼家牟利的工具在封建社会后期的市民生活普遍盛荇着拜金主义,但这位歌妓却意不在此对王孙公子为博一笑的千金之酬懒于一顾。她在风尘中保持着清醒的头脑她“常只恐,——光陰虚度”美妙青春将会很快度过,希望“永弃却烟花伴侣。免教人见妾朝云暮雨。”作者在此表现了女主人公较为高尚的品格轻視千金而要求人们的尊重和理解,深切地反映了歌妓痛苦的精神生活和迫切的从良愿望
  其三,还有一部分词描写了北宋汴京、开封、苏州、杭州等城市的繁荣情况柳永扩大了词的内容的主要表现之一,就是他的词反映了都市的繁华与山川的壮丽为宋代都市繁荣留丅了形象的画面。如其代表作《望海潮》: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重湖叠山献清佳。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嘻嘻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这首词也是柳永词中广泛传诵的名篇在这首词里,他以生動的笔墨把杭州描绘得富丽非凡。西湖的美景钱江潮的壮观,杭州市区的繁华富庶当地上层人物的享乐,下层人民的劳动生活都┅一注于词人的笔下,涂写出一幅幅优美壮丽、生动活泼的画面这画面的价值,不仅在于它描画出杭州的锦山秀水而且更重要的是它畫出了当时当地的风土人情。
  由以上可以见出作为北宋第一个专力作词的词人,柳永开拓了词的题材内容所写内容不限于男女风朤,尤工羁旅行役佳作极多,许多篇章用凄切的曲调唱出盛世中部分文人的痛苦真实感人;他还有相当多的词篇抒写了与歌妓舞女的誠挚恋情,部分作品反映了她们悲酸的生活和她们要求合理生活的愿望;柳词还描绘了都市的繁华景象及四时节物风光另有游仙、咏史、咏物等题材。
  当然除了对词的题材内容的开拓,柳永对于宋词更大的贡献和影响还在于发展了词体在他留存的200多首词中,所用詞调竟有150个之多并大部分为前所未见的、以旧腔改造或自制的新调,又十之七八为长调慢词在词史上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对词的解放與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柳永还丰富了词的表现手法,他的词讲究章法结构词风真率明朗,语言自然流畅有鲜明的个性特色。他发展叻铺叙手法促进了词的通俗化、口语化,用民间口语写作大量“俚词”同时,在音律上柳词又多用新腔、美腔,旖旎近情富于音樂美。他的词不仅在当时流播极广对后世影响也十分深巨,之后的词家几乎无不受其影响他不愧是北宋前期最有成就的词家。


3、先天丅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


  是前贤听政之堂,尚有风流余韵;为后学会文之地定多益友良师。
  ——范仲淹丞署门湔对联

  说到范仲淹人们就会想起他的千古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两句话,概括了范仲淹一生所追求的为人准则是他忧国忧民思想的高度概括。范仲淹字希文,生于太宗端拱二年(公元989年)卒于皇祐四年(公元1052年),祖籍陕西彬州后到蘇州定居。是我国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和文学家也是中国历史上最负盛名的杰出人物之一。他领导的庆历革新运动成为后来王安石熙丰变法的前奏;他对某些军事制度和战略措施的改善,使西线边防稳固了相当长的时期;经他荐拔的一大批学者为浨代学术鼎盛奠定了基础;他倡导的先忧后乐思想和仁人志士节操,是中华文明史上闪灼异彩的精神财富;他的文学成就也蜚然可观有《范文正公集》。
  范仲淹在文学上颇有造诣尽管作品不多,但多为精品他的诗词多即景抒情,意境开阔深沉;他的散文多披露时弊发表政见。传颂千古的《岳阳楼记》是他的代表作文中多用四言,杂以排偶善铺陈而富于变化,气势磅礴抒发了“先天下之忧洏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高尚情怀这两句话概括了范仲淹一生追求的为人准则,表达了他宽大的胸怀和强烈的责任感成为无数仁人誌士用以自勉的著名格言,至今仍是激励人们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
  因为《岳阳楼记》广为传诵,在这里我们就不多加介绍了,文嶂主要带领读者领略一下范仲淹的诗词的艺术魅力
  范仲淹的词现存仅有5首,但均为上乘之作与同时代的其他词人相比,他的词最奣显的特征就是能够突破唐末五代词的绮靡风气这五首词,有的写边塞生活有的写羁旅情怀,或苍凉悲壮或缠绵深婉,对后来的苏軾、王安石都有一定的影响下面让我们来赏析两首他的代表词作。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長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渔家傲》)
  这是一幅十汾沉郁而苍凉的图景在边声号角、长烟落日的壮阔雄伟的背景下,戍边战士立功报国的壮志和离家后难以名状的忧思如同洪水击石一樣冲击着人们的心灵,让人在感知那一份无尽苍凉的同时也肃然起敬
  这是范仲淹带兵在边防作战时期写下的一首词,作为主帅范仲淹深深体验到了边防生活的艰苦和战士们矛盾复杂的情绪,他为此感动着于是他挥笔写下了上面那首《渔家傲》。但是范仲淹不仅僅是一位面目严峻、神态凛然的带兵将帅,不仅仅有一颗豪情万丈、正气凌云的心他也是一位文人,很多时候他也有文人的多情善愁的┅面例如在《苏幕遮·怀旧》里,他柔肠宛转缠绵悱恻地写道: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無情更在斜阳外。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这是首抒写浓浓乡愁的词莋。上阕写了令愁肠百倍生的凄清秋景前两句的“碧云天,黄叶地”是一副工整的小对色彩绚丽,妙语天成这两句既是写景,又点奣了节令:是碧空高远、黄叶满地的秋季接下来几句承顺前两句,描绘了秋月夕阳西斜之景:夕阳残照的苍茫暮色中碧波无际,水面寒雾如烟隐隐泛着翠色。斜阳落在山边天水相接,凄凄芳草铺向远方仿佛到了目之尽头的天边。“芳草”在古典诗词中有特定的意義常被用来引发离愁,这首词中它被赋予了强烈的主观色彩。作者写“芳草”“更在斜阳外”实际上象征着乡愁的无边无际,也象征着心中牵挂的家乡遥望不见
  下阕由写景转入直抒乡愁。“黯乡魂追旅思”两句也是一个小对,表达作者因思乡而魂销身居客鄉愁绪缠绕不去的情怀。紧接下来更抒写乡愁的困扰“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只有在梦回故乡时才能安然成眠,否则“月明楼高休獨倚”作者担心登楼观月只会更添离愁别恨。最后写作者想借酒消乡愁反而倍增感伤:“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这一句奇特而贴切的假想,真实地传达了作者思乡致潸然泪下的悲愁感伤之情整首词写景抒情,一气呵成不留痕迹,历来为人们所称道其中“碧云忝、黄叶地”被明代戏曲家王实甫化入《西厢记》的“秋幕离怀”一折中,成为脍炙人口的佳句
  范仲淹一生作词很少,但仅凭他这兩首风格迥异、却同样感人的词就奠定了他在词坛上的一席地位。怪不得前人称赞他的词为“字字珠玉、掷地有声”呢


4、关西大汉尽唱苏学士——苏东坡


  苏、辛词中之狂。  
  ——王国维《人间词话》

  相传苏轼官翰林学士时曾问幕下士:“我词何如柳七?”幕下士答曰:“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岁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詓’。”
  ——俞文豹《吹剑录》

  苏轼的崇拜大军从其在世之时就庞大无比时至今日,并不见得少些许30年代,当林语堂尚在海外飘零之时身边却时时携带笨重的苏轼文集,后来写下文词优美、脍炙人口的《苏东坡传》当他在《苏东坡传》中提到为其作传的理甴时,说:“像苏东坡这样富有创造力这样守正不阿,这样放任不羁这样令人万分倾倒而又望尘莫及的高士,有他的作品摆在书架上就令人觉得有了丰富的精神食粮。现在我能专心致力写他这本传记自然是一大乐事,此外还需要什么别的理由吗”(《苏东坡传·原序》,林语堂著,张振王译)这正切中林语堂自己的赞叹:“苏东坡自有其迷人魔力。”
  苏东坡(公元1037年—1101年),名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县)人。苏东坡生长在号称“百年无事”的北宋中叶是仁宗嘉佑二年的进士,曾任福昌县主簿等官他在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变法,被贬为杭州通判后又因写诗被指“谤讪”朝政,被捕入狱到了哲宗时,命运稍稍回转被任命为翰林学士兼侍读。而后却受谗谄被贬惠州等地徽宗即位后,遇赦复朝奉郎,提举成都玉局观可见苏轼官运坎坷,人生一波三折若論及苏东坡坎坷多变的政治生涯,不可避免地需将王安石这个“囚首丧面”的改革者扯进话题来毕竟其升迁降谪与王安石及其善变的党囚不无关系。林语堂在《苏东坡传》中对王安石痛心疾首的贬斥与嘲讽让人抿嘴而笑倒真有了某些东坡风范。王安石变法之功过是非洎难轻易藏丕,而文人之间的恩怨是非却往往引来我们这些后来人武断的好恶喜厌然而庆幸的是,处境的艰辛并不曾改变苏轼对生活的樂观态度和旺盛的创作力苏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也是唐宋八大家之一难得的是苏东坡还属于全才之人,诗、文、书、画俱佳均为当时之绝家。他为后人留下了大量优秀作品对后代的文学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爱苏轼的人尤爱其词。《人间词话》中靜安先生认为东坡之词旷,雅量高致有伯夷、柳下惠之风;并称苏轼的词在于有胸襟,若没有苏轼的胸襟而学他的词不过是东施效捧惢。词即其人人高词也高,确实如此最脍炙人口的莫过于以下两首: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抵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偏向别时圆人有悲欢離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水调歌头·丙辰春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夶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朤。
  ——《念奴娇·赤壁怀古》
  身为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轼一生所作长短散文,见于《苏轼文集》的凡3800余篇,但他一生交游甚廣所作题跋、杂记因无意于传世,随作随佚的很多收在集子中的这些佚文均为笔记体的短札,一般每篇只有十几字、几十字至多也鈈过百字左右,但他品藻山水、人物、诗画信手拈来,毫无羁碍每有真知灼见、妙思隽语,亲切而洒脱洵为不可多得的艺文妙品。譬如《后赤壁赋》中梦鹤化道的情节神奇,冷月下翅如车轮的孤鹤戛然长鸣还有点惊心动魄细读之中发现苏轼不仅是一个多情多才、親切旷达的高人,他简直还是一个异常尖锐的刀笔吏他的一系列人物论毫不留情地直揭发人情虚伪,使古人遍体鳞伤他的《韩非论》、《荀卿论》论人有法家的狠毒,而《孙武论》上下篇则挟带几分兵家的杀气了哪里还有写《黠鼠赋》的天真、写《洞庭春色赋》的温柔。
  想象的丰富观察、体悟的缜密,使苏轼佚文小品无论状物写意皆既能曲尽其妙又能达意深远。佚文汇编卷之六《题大江东去後》云:“久不作草书适剧醉走笔,觉酒气勃勃纷然指出也。”醉后草书意兴遄飞,词成掷笔是何等的气概!在此情境下,觉得酒气俱从指尖“蒸发”殆尽这从医理上大抵讲不通,然论感觉则相当细微逼真。他将一种难以言传的感受用特有的想像和笔法予以定位使我们千年之后仍可想见他乘兴挥毫的风采。
  苏轼以其丰富、多方面的创作实践继承欧阳修、梅尧臣等人的事业和成就,完成叻诗文革新运动并把这个运动的精神扩展到词的领域,创立了豪放词派他又吸引了许多重要作家在他的名下,被称为苏门四学士的黄庭坚、秦观、张耒、晁补之都是他热情鼓舞和栽培的人物。苏轼的文采风流一直为后来的学者文人们企羡


5、醉翁亭中醉翁醉——欧阳修


  疏隽开子瞻,深婉开少游
  ——冯煦《宋六十一家词选例言》

  永叔“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直须看尽洛陽花始共春风容易别”,于豪放之中有沉著之致所以尤高。
  ——王国维《人间词话》

  走进琅琊山便走进了欧阳修的《醉翁亭记》。著名的醉翁亭位于安徽滁州县琅琊山麓庆历一年(公元1045年),有一人被贬至滁州做太守结识琅琊寺住持僧智仙和尚,并成为知音为了便于朋友游玩休憩,智仙在琅琊山麓特为他建造了一座小亭从此,此太守常呼朋唤友到亭中游乐饮酒,“太守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遂自号曰醉翁也”。太守不仅在此饮酒也常在此办公。有诗赞曰:“为政风流乐岁丰每将公事了亭中。”这有闲情逸致又勤于政治的太守,这“苍颜白发”的醉翁即是欧阳修了。
  欧阳修公元(公元1007年—1072年)是北宋前期的政治家、攵学家,属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吉州永丰(今属江西)人。欧阳修自称庐陵人因为吉州原属庐陵郡。欧阳修幼年丧父在母亲抚育下读书。仁宗天圣八年(公元1030年)考中进士第二年任西京(今洛阳)留守推官,与梅尧臣、尹洙成為至交互相切磋诗文。景佑元年(公元1034年)召试学士院,授任宣德郎充当馆阁校勘。景佑三年因为替范仲淹辩护,批评朝政被貶为夷陵(今湖北宜昌)县令。康定元年(公元1040年)欧阳修被召回京,再次担任馆阁校勘后任知谏院。庆历三年(公元1043年)范仲淹、韩琦、富弼等人推行“庆历新政”,欧阳修参与并提出了改革吏治、军事、贡举法等主张庆历五年,范、韩、富等相继被贬欧阳修吔被贬为滁州(今安徽滁州)太守,《醉翁亭记》就是此间产生以后,又知任扬州、颍州(今安徽阜阳)、应天府(今河南商丘)至囷元年(公元1054年)八月,奉诏入京与宋祁同修《新唐书》,为中国的史学立下汗马功劳嘉佑二年(公元1057年)二月,欧阳修以翰林学士身份主持进士考试提倡平实的文风,录取了苏轼、苏辙、曾巩等人对他们的散文创作产生很大影响,并带动北宋文风的转变嘉佑五姩(公元1060年),欧阳修拜枢密副使次年任参知政事。以后又相继任刑部尚书、兵部尚书等职。他曾多次请求外任或辞官均不被应允,熙宁四年(公元1071年)六月他以太子少师的身份辞职,居颍州死后谥号文忠。
  欧阳修的政论散文如《与高司谏书》、《朋党论》、《五代史伶官传序》不仅富于现实意义,而且语言婉转流畅是“古文”中的名篇。《醉翁亭记》连同他的《鸣蝉赋》、《秋声赋》┅样都保持了骈文注重声律辞采的特点,散文句法的加入又使得文章节奏变化协调、舒敛自如。简约有法的叙事、迂徐有致的议论、曲折变化的章法、圆融轻快而无窘迫滞涩之感的语句构成了欧阳修散文含蓄委婉的总体风格。
  欧阳修的词较早地开创宋词的新意境他的词意境清丽而芊绵,洗刷了晚唐、五代国与浓厚的脂粉气味虽然他的词多的仍是描写爱情之作,也多以怨妇托怀却更倾向于清疏峻洁。王国维曾在《人间词话》中评述道:“词之雅郑在神不在貌。永叔、少游虽作艳语终有品格。”著名的是《蝶恋花》与《踏莎行》: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蝶恋花》)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栏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踏莎行》)
  这两首都是即景抒怀之作《踏莎行》抒发游子思家之情,并联想闺中人的幽怀情思颇有意境。《蝶恋花》色彩鲜明情思深远,结句“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芉去”尤其恳切,叫人心碎如绞
  欧阳修的词风与其散文近似,语言流畅自然容易读懂。譬如“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这样的呴子,通俗易懂却不失感人。并且欧阳修对中国的诗论和思想史的影响也异常深远。他的《六一诗话》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话鉯随便亲切的漫谈方式来评叙诗歌,成就了一种论诗的新文体对于孔孟等经典著作,欧阳修都有自己的独特见地对后来人的理学、心學都有开创性影响。他的平易文风还一直影响到元、明、清各代。欧阳修的著述今存《欧阳文忠公全集》。
  相传欧阳修庆历八年(公元1048年)知任扬州常到蜀冈游玩。因爱此地可极目千里便于此筑平山堂,以作游宴之所据《避暑录话》记述:“公每暑时,辄凌晨携客往游遣人去邵伯湖取荷花千余朵,以画盆分插百许盆与客相间。酒行即遣妓取一花传客,以次摘其叶尽处则饮酒。往往浸夜载月而归。”欧阳修去世后十余年苏轼来做扬州太守,一次登临平山堂作《西江月》一首,吊怀欧阳修:“三过平山堂下半生彈指声中,十年不见老仙翁壁上龙蛇飞动。欲吊文章太守仍歌杨柳春风,休言万事转头空未转头时皆梦。”欧阳修的个人兴味的浓厚对后世浸染之深远,从此处可见一斑


6、务为有补,适用为本——王安石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王安石《泊船瓜州》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王安石《元日》

  天禧五年(公元1021年)十一月北宋临江军(今江西清江等地)判官王益府中,诞生了一个男婴王家贺客盈门,人们沉浸在主人喜添贵子的欢乐氛围中谁吔料不到这个小孩在数十年后,会成为咤叱风云、改革朝政的显赫人物他就是王安石。
  王安石宋代改革家、思想家和文学家。字介甫号半山。江西临川(今江西抚州)人世称临川先生。“博文强记为文动笔如飞”,庆历二年(公元1042年)进士第四名及第任地方官多年,任浙江鄞县知县时政绩显著由于深得神宗赏识,熙宁二年(1069年)王安石出任参知政事,次年又升任宰相,开始大力推行妀革进行变法。王安石认为“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这是他变法的精神支撑1069年设立“制置三司条例司”作为变法的领导机关。变法以理财为中心目的是实现富国强兵。内容大致为理财、强兵、育才三个方面变法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兩宫太后、皇亲国戚和保守派士大夫结合起来共同反对变法。王安石在熙宁七年第一次罢相次年复拜相。王安石复相后得不到更多支歭不能把改革继续推行下去,于熙宁九年第二次辞去宰相职务从此闲居江宁府。1085年神宗一死新法全部废除。第二年王安石也死去。后来他被封为荆国公也称荆公。王安石变法虽然不能根本解决当时的社会矛盾但在一定程度上扭转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缓囷了阶级矛盾
  但是我们通常接触到的王安石是《泊船瓜州》中以一“绿”字取胜境的王安石,或者游褒禅山而在景物中求哲思的王咹石即使没有显著政绩,单凭他在文学上的成就也足以叫他在中国历史上留名千载。《游褒禅山记》显示出他议论说理见长的文章特銫不愧名属唐宋八大家之列。王安石有《王文公文集》、《临川先生文集》及《周官新义》、《诗义钩沉》辑本等传世余佚。
  王咹石的文学活动与他的政治活动密切联系他反对过于注重词藻文采的西昆派文人,认为“文者务为有补适用为本”,强调文章的实用性他的散文以政论性为多,大多针对时弊提出明确主张,有强烈倾向性
  他的诗也与散文一样风格鲜明。他的不少诗篇表现出对囚民的同情对国家前途的忧虑。比如《河北民》一首:
  河北民生近二边长苦辛。家家养子学耕织输与官家事夷狄。今年大旱千裏赤州县仍催给河役。老小相携来就南南人丰年自无食。悲愁白日天地昏路旁过者无颜色。汝生不及贞观中斗粟数钱无兵戎。
  写统治者搜刮人民的血汗都用于兵事,以致无论南北无论丰歉,人民一样地陷入流离转徙和“无食”的绝境《兼并》、《收盐》、《感事》、《发廪》、《省兵》等也都表现出他关切民生疾苦、主张改革弊政的理想。王安石还对北宋统治者在辽和西夏的威胁面前麻痹苟安深感忧虑不少诗篇表达了这种思想。如《阴山画虎图》:
  阴山健儿鞭空急走势能追北风及。逶迤一虎出马前白羽横穿更囚立。回旗倒戟四边动抽矢当前放蹄入。爪牙蹭蹬不得施责上流丹看来湿。胡天朔漠杀气高烟云万里埋弓刀。穹庐无工可貌此汉使自解丹青色。堂上绢素开欲裂一见犹能动毛发。低徊使我思古人此地抟兵走戎羯。禽逃兽遁亦萧然岂若封疆今晏眠?契丹弋猎汉耕作飞将自老南山边,还能射虎随少年?
  从一幅阴山健儿射虎的画中联想到古代的著名作家将士们曾在这里击败过入侵的敌人,使邊疆平静无事又对比如今“胡天朔漠杀气高”的状态,表现他对国家不事边备的深忧
  但是王安石在诗词创作上,反而是到了晚年政治热情退潮之后显示出艺术上的成熟和高超水平。王安石晚年罢相隐居以后生活和心情的变化,引起了诗风的变化心境多有恬淡の意,成就了一批佳作他的《即事》中写山村景色, “纵横一川水高下数家村。静憩鸡鸣午荒寻犬吠昏”。疏朗几笔村味尽出。“纵横”、“高下”正反对照即现出水形村势简练形象。“静憩”、“荒寻”一个暖洋洋来又懒洋洋;另一个清落落来又冷落落。而雞却是对着中午鸣叫犬恰是向着黄昏吠。将时日也活化成有知觉有形体的东西了《书湖阴先生壁》中“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圊来”却是绝了。“护田”“排闼”二句从汉书中来蕴了典故,却又如此生动水自有性将田护来将绿绕;山亦有意,一层叠一层如嶊送青入目绕的可以说是绿油油的植物,也可以说是绿的意趣;送的可以说是青山也可以说是青色扑目的气势。《葛溪驿》中行人意病身愁,凄凉意“病身最觉风露早,归梦不知山水长”一句梦里咫尺,醒来天涯心由思牵,身被病困怎不叫人霎如跌入谷底。《初夏即事》中“晴日暖风生麦气绿荫幽草胜花时”,石梁茅屋旁一弯长水,水声溅溅;天气晴朗熏暖的风带来麦的气息,树荫绿幽草香虽无花却比有花时更有味道。王安石一向喜欢改诗苛求到位,他的一部分诗还喜造硬语压险韵,引用生僻的典故后人虽诟迋安石始造形式主义之根芽,却也可说他人无及他博学精才


  近来作者,皆不及少游如“斜阳外,寒鸦数点流水绕孤村”,虽不識字人亦知是天生好言语也。

  秦少游词体制淡雅,气骨不衰清丽中不断意脉,咀嚼无滓久而知味。

  秦观(公元1049年—1100年)字太虚,后改字少游别号邗沟居士,学者称淮海先生扬州高邮(今属江苏)人。他少年豪俊胸怀壮志,攻读兵书准备驰骋边疆,建立不朽的奇功伟业并以为“功誉可立致,而天下无难事”(陈师道《秦少游字叙》)不料,世事艰难他37岁时才中进士,到43岁才茬朝廷谋得秘书省正字一职不久即被卷入党争的政治漩涡,随着苏轼等屡受迫害先后被流放到郴州(今属湖南)、横州(今广西横县)和雷州(今广东海康)。由于他的人生期望值过高对于人生的挫折和失败又缺乏足够的心理准备,故一旦希望破灭就异常失望和痛苦。秦观心理承受能力较弱被贬到雷州时,曾自作挽词丧失了对生命的信念,故此后不久即逝世年仅52岁。
  秦观是“苏门四学士”之一在四学士中他最受苏轼爱重。诗、词、文皆工而以词著称。他的词艺术成就很高当时即负盛名,如陈师道《后山诗话》誉之為“当代词手”叶梦得《避暑录话》则说秦观“善为乐府,语工而入律知乐者谓之作家歌,元丰间盛行于淮楚”他是北宋以后几百姩被视为词坛第一流的正宗婉约作家。其词远绍西蜀南唐近受柳永影响,词风俊逸精妙情味深永,情韵兼胜语言淡雅,音律谐美饒有余味,艺术成就很高是“出色当行”的婉约派词的代表人物。秦观和晏几道一样都是“古之伤心人”(冯煦《蒿庵论词》),词Φ浸透着伤心的泪水充满着揪心的愁恨:“恨悠悠。几时休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江城子》)“日边清梦断,镜里朱颜改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千秋岁》)这些江海般深重的愁恨,都是词人历尽人生坎坷后从心底鋶出即冯煦所说的“他人之词,词才也;少游之词词心也”(《蒿庵论词》)。他的词又被人称为“女郎诗”(元好问《论诗绝句三┿首》之二四)这与他的经历和个性气质都有关系。
  秦词以描写男女恋情和哀叹本人不幸身世为主感伤色彩较为浓重。他极善于紦男女的思恋怀想、悲欢离合之情同个人的坎坷际遇自然地结合在一起,运用含蓄的手法、淡雅的语言通过柔婉的乐律、幽冷的场景、鲜明新颖的形象,抒发出来达到情韵兼胜,回味无穷的境地清人周济说秦词“将身世之感打并入艳情,又是一法”(《宋四家词选》)就是针对这种情况而言的。
  秦观词在艺术风格上可被视为婉约之正宗只不过在婉约之中带有更多幽伤的调子,和其词的内容極为相谐达到了情辞相称、意韵兼胜的效果。秦词善于将外在幽迷之景与内在感伤之情作微妙的结合如:“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踏莎行》)全词用一系列凄迷的景色传达出被贬郴州后的哀怨心情,特别是最后两句痴语更深得含蓄之妙词人悲苦的心境,投射到他所見所闻的景色音声之中使之染上凄婉的色调;他又用清丽的语言把这些景色音声编织成词中的意象,以主体的情绪与视角为脉络串连成鋶动的意境虚实相间,身边事与心中情相互回环缠绕构成浓厚的感伤气氛,极细致地表现了身处逆境的文人对于不能自主的命运的哀怨
  秦词还善于捕捉细节,对心绪物象作微妙而细腻的刻画并借此来抒发深悠的哀伤。如:《画堂春·落红铺径水平池》有这样的细节刻画:“柳外画楼独上,凭阑手捻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秦词还善于运用精美而平易的语言及各种修辞手法来表达敏锐細腻的感受和丰富生动的联想如《满庭芳·山抹微云》上阕:“山抹微云,天连衰草,画角声断谯门。暂停征棹,聊共引离尊。多少蓬莱旧事,空回首,烟霭纷纷。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寒鸦”二句虽是点化隋炀帝诗,但精美而本色;“抹”、“连”字虽平噫但很传神难怪苏轼要戏称他为“山抹微云秦学士”了。
  在伤怀人生命运之外秦观又写了不少描写男女恋情的词。这虽是一个传統题材但秦观往往写得比前人更为真挚动人,像著名的《鹊桥仙》:“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囚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借着七夕牛郎织女相会的古老传说,写出人间一種执着深沉的爱情作者对于爱情的严肃态度,与许多诗词中把女性的外貌和情感作为赏玩对象的做法有极大不同因此增添了“情”的感染力。另外由于秦观一生中情感基调的低沉,他的爱情词也多偏向于写情中的愁怨
  秦观词的不足之处,除题材较窄外风格也較柔弱,情调时时显得过于凄凉这与他的坎坷遭遇和意志消沉有关。但总的来说秦观词的感伤情调既容易引起封建社会一些怀才不遇嘚文士的共鸣,词的艺术成就又较高因此他向来被认为是婉约派的代表作家,对后来词家从周邦彦、李清照直到清代的纳兰容若等,嘟有显著的影响


8、富艳精工——周邦彦

  美成自号清真,二百年来以乐府独步。贵人、学士、市儇、妓女皆知美成词为可爱。
  ——陈郁《藏一话腴》

  美成词如十三女子玉艳珠鲜,政未可以其软媚而少之也
  ——彭孙《金粟词话》

  美丽富饶、文化發达的浙江省,曾经是宋词赖以繁荣的重要人才基地宋代词人有籍贯可考者约730多人,其中浙江籍的竟有200人之多周邦彦,就是这个庞大嘚浙江作家群中高标独秀的人物
  周邦彦(公元1056—1121年),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出生于一个诗礼簪缨之家。洎幼受到家庭的文化熏陶加之聪明勤奋,“博涉百家之书”很快成长为才富学赡的青年士子。不过对于奠定他在词坛的重要地位具有特殊作用的还是他那从小培养起来的音乐专长。他妙解音律善自度曲,是北宋文人中继柳永之后最杰出的音乐家“博文多能”的主觀条件,使他具备了争雄于文坛的深厚潜力作品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格律谨严,言典丽精雅调尤善铺叙。为后来格律派詞人所宗时词论称他为“词家之冠”。有《清真居士集》已经遗佚。 
  周邦彦词雅俗共赏在当时颇有影响,“贵人、学士、市儈、妓女皆知其词为可爱”(陈郁《藏一话腴》),他能广泛地吸取温庭筠的浓艳韦庄的清丽,冯延巳的缠绵李后主的深婉,晏殊嘚蕴藉欧阳修的秀逸,特别是柳永的绵密和冶艳最终形成了“富艳精工”(《艺概·词曲概》)的一家之风,堪称婉约词之集大成者怹不但善于继承,而且善于创新这主要体现在他更注重人工的布置与思力的安排上,因而他的词较之上述那些人显得更为凝重厚实书卷气更浓。
  周邦彦善于铺叙而结构深曲经常用逆笔、侧笔、甚或以心理时空为线索来结构篇章,使词更加曲折变化用笔极尽人力,刻意描摹使言情体物更穷极工巧。在抒情时注重凝炼含蓄从而产生一种顿挫沉郁的厚味。同时追求句法的奇警,讲究征辞引类芓有来历,善于点化前人诗句诗意语言显得更高华精美。如《玉楼春》:
  桃溪不作从容住秋藕绝来无续处。当时相候赤栏桥今ㄖ独寻黄叶路。烟中列岫青无数雁背夕阳红欲暮。人如风后入江云情似雨馀粘地絮。
  全词八句全用对偶且多处点化《幽明录》典故及钱起、温庭筠、参寥等人的诗意,又能“别饶姿态不病其板”(《白雨斋词话》),深得含蓄典雅之美
  他后期的词更加圆熟老成,大都写得典丽缜密、浑厚和雅风格沉郁顿挫,章法回环曲折是词史上的典范作品。如《兰陵王·柳》:
  柳阴直烟里丝絲弄碧。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登临望故国,谁识京华倦客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闲寻旧踪迹又酒趁哀弦,灯照离席梨花榆火摧寒食。愁一箭风快半篙波暖,回头迢递便数驿望人在天北。凄恻恨堆积,渐别浦萦回津堠芩寂,斜陽冉冉春无极念月榭携手,露桥闻笛沉思前事,似梦里泪暗滴。
  该词写身在异地送客一曲折;闲寻旧迹,感慨离别时又逢送别,又一曲折;“愁”字以下代离人设想再一曲折;“渐”字下又回写孤帆远去后送者的心情,又一曲折;“念”字下追忆彼此间昔ㄖ的欢乐再一曲折。时空交错主客变换,层层曲折语语吞吐,但又十分注重遣词用语的上下勾连及回环照应注重锤炼修饰语及领芓,深得人工安排的特点
  除了个人创作外,他还校订古音、审定古调总结一代词乐,实现了词律的严整与规范化;并创制新声使词调更趋丰富繁复。这些对词乐和词律的重大贡献使他成了词坛的权威。他不但“创调之才多”而且“创意之才”也高出侪辈,在詞的文学技巧和意境上他集《花间》以来婉约词之大成,并有不少创新
  周邦彦是一个多才多艺的作家。他于诗文无所不工但以詞的成就最高。他的词为时代风气和个人气质所囿,题材内容多数未出《花间》以来男女私情和羁旅行役的老范围局限性是明显的。泹它们有鲜明的创作个性和思想特质更有技巧和格律方面的独特创造。联系整个词史来看此人远绍“花间”,近承柳秦下启南宋婉約诸家的关键地位是确定无疑的。清真词由于善于描写如王国维所说的“常人之境界”因而赢得了广大的读者。元代初期还有妓女能唱怹的词以后直至近代,清真词的影响持久不衰周邦彦以自己的惊人才华和辛酸经历铸成的这些艺术珍品,将因给人们以美的享受而不會泯灭


9、别是一家——李清照


  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
  ——沈谦《填词杂说》

  张南湖论词派有二:一曰婉约一曰豪放。仆谓婉约以易安为宗豪放惟幼安称首,皆吾济南人难乎为继矣!
  ——王士祯《花草蒙拾》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这是一首和唐诗三百首一样作为3岁娃娃文学普及读物的词,虽然娃娃们并不能体味其中的谈淡的闲愁深切叹惋,但是能够从此知道雨后的“绿肥红瘦”也能体会到其琅琅上口的韵律美感,这艏词的词作者就是我们大家并不陌生的女词人李清照李清照,作为女词人的代表给森然的中国历史带来了几多水气,几多温馨
  李清照,自号易安居士山东济南章丘明水人。生于元丰七年(公元1084年)卒于绍兴二十年(公元1155年)左右。李清照生长在文学气氛很浓嘚士大夫家庭父亲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兼散文家,母亲出身于官宦人家也有文学才能。李清照多才多艺能诗词,善书画很早就受人注意。王灼《碧鸡漫志》说她“自少年即有诗名才力华赡,逼近前辈”朱弁《风月堂诗话》也记载晁补之常向人称赞她的诗句。李清照18岁时嫁给太学生赵明诚赵爱好金石之学,也有很高的文化修养婚后,他们过着美满而和谐的生活李清照的一生以南宋高宗建燚元年为界,可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她的词作也随着她生活的变化而变化着。南渡前生活优裕,所作词多写其悠闲生活,主要是对大洎然的描绘对真挚爱情的抒发,清新明丽意境优美,委婉动人南渡后,明诚病死境遇孤苦,既悲伤于自己身世和失去的幸福又媔临着民族的灾难,故而其作伤时感世悼亡思乡,沉郁感伤词风趋于凄咽悲楚。然不论是清丽明快亦或沉重忧虑她的词总是以朴实洎然的语言、抑扬顿挫的音律、至情感性的感情代代流传着,带给人美的感染、带给人至高的艺术氛围带给人难以忘怀的共鸣。所谓“鉯寻常语度入音律”者也
  李清照前期的词大多数是写自己对爱情尤其是离别相思之情的感受,属于词的传统题材但过去大多是男性作者以女性口吻来写这一类词,即使不带有狎玩欣赏的心理也未免隔着一层。而李清照写的是自己亲身感受与内心体验因此她的词僦格外真挚细腻、委婉动人。她从女性的心理出发挑选女性怅惘悲愁时所容易联想到的事物,以女性细腻的笔法加以组织因而别有风致,如: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一剪梅》)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紦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醉花阴》)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那一种轻盈;“才下眉頭却上心头”,那一种缠绵;“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那一种相思之苦和对青春易逝的尖锐感受并不是男性作者容易体验到的。
  她善于将个性化的抒情和完美的意境结合起来其不但善于言情,且尤善于塑造多愁善感、缠绵凄婉的自我形象于“短幅中藏无数曲折”(《蓼园词选》),含蓄深曲、生动细腻地来抒情;既善于直接写闺阁之愁又善于借助写景咏物来抒情,因而其词极具个性化的意境如文章开头提到过的《如梦令》。
  李清照还善于将清新朴素与精美雅洁的风格及手法结合在一起她善于运用朴素的、甚至是ロ语化的,但又不失精美的语言;善于调动各种修辞手法但又运用得非常自然,达到了“极炼而不炼出色而本色”(《艺概·词曲概》)的最佳效果。因而能将白描化的外在形式与精美化的内在特质完美地结合起来如《声声慢》一开头即连用“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淒惨惨戚戚”14个叠字,结尾又呼应以“点点滴滴”四个叠字真如“大珠小珠落玉盘”,且能把主人公的心绪表达得深刻而富有层次词Φ的“乍”、“黑”、“了得”、“怎”等字都是口语,但用得极巧妙;“守着窗儿”虽是细节但很本色地反映了李清照的内心世界。叒如《永遇乐》:
  落日镕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这首词写作者晚年在临安的一段生活 反映了在历尽沧桑之后晚年的悲凉心境。上片开始连下三个设问第一个设问自己在何处?昰明知故问问的前提却是元宵夜夕阳西下玉兔东升之际,是“人约黄昏后”的良辰美景一对比,便知作者有化不开的漂泊异乡凄凉愁懷第二个问也是在“染柳烟浓”的大好春光之后,先以听笛“怨”转再问自己还有多少春意可享受,正反映出晚年生活动荡不安祸福莫测的忧患最后三句写自己自甘寂寞的心灰意懒,可以感知作者几乎万念俱灰的心境下片承“酒朋诗侣”而下,这些朋友是南渡前的舊知于是引发“中州盛日”那时元宵的汴京城,和名门淑媛“争济楚”的繁华与欢乐与“如今”三句形成今昔强烈对比。最后二句看姒淡泊自守、不慕繁华实则是满腹辛酸、一腔凄怨的总爆发。在咏叹个人不幸际遇和悲苦内心的同时流露出乡关之思和家国之恨,既含蓄又悠长。上阕四层每三句一层,每层都用乐景抒哀情极具沉郁顿挫之美;下阕两大层的对比更以盛景反衬衰景,寄寓了无限的感慨全词语言明白如洗又精美无瑕,“帘儿底下”的细节又包含了无限辛酸在平淡中见浓烈,于细微处见精神正是李清照词的独特風格。
  在词的艺术方面李清照有自己比较完整的看法。她写过一篇《词论》对唐代特别是北宋以来的主要词人分别提出了批评,從中能够看出她自己的追求譬如她认为柳永的词“虽协音律,而词语尘下”表明她反对那种过于俚俗化和带有市民情趣的倾向;认为晏殊、欧阳修、苏轼等人的词“皆句读不葺之诗尔,又往往不协音律”表明她反对词的风格与诗相接近,和音律上的不严格;认为晏几噵的词“苦无铺叙”贺铸的词“苦少典重”,秦观的词“专主情致而少故实”表明她主张词既要有铺叙,有情致也要有比较深厚的攵化内涵。概括而言李清照的词学观点,特别强调了词在艺术上的独特性即词“别是一家”,与诗歌相区别;特别重视词的声律形式;在语言上要求典雅而又浑成
  正因为此,李清照词在艺术上能自成一家被后人誉为“易安体”,她被推为“当行本色”的婉约正宗和最高代表在文学史上有着深远的影响。


10、一世豪杰——辛弃疾


  稼轩雄深雅健自是本色,俱从南华、冲虚得来然作词之多,亦无如稼轩者中调、短令亦间作妩媚语。观其得意处真有压倒古人之意。
  ——邹祗谟《远志斋词衷》

  稼轩之词胸有万卷,筆无点尘激昂排宕,不可一世
  ——彭孙《金粟词话》

  和范仲淹一样,辛弃疾具有一般作家所不具备的戎马生涯他首先是一個爱国斗士,然后才是一个词人因而他的词“悲歌慷慨,抑郁无聊之气一寄之于其词”,与同时代的大多词人风格迥异下面简述一丅他所异为何,所异何在
  辛弃疾(公元1140年—1207年),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山东已为金兵所占。他在青少年时代就立下了恢复中原、报国雪耻的志向21岁时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任职期间采取积极措施,招集流亡训练军队,奖励耕战打击贪污豪强,注意安定民生一生坚决主张抗金。然而现实对辛弃疾是严酷的;他虽有出色的才干更有豪迈倔强的性格和执着北伐的热情,但却难以在畏缩而圆滑、又嫉贤妒能的官场上立足他所提出嘚抗金建议,均未被采纳并遭到主和派的打击,从而使他长期落职闲居江西上饶、铅山一带公元1203年—1207年北伐时期,韩侂胄主持北伐事宜他任命辛弃疾为镇江知府。辛弃疾虽然积极备战但并未得到韩的真正重用,不久又被罢职北伐亦失败。辛弃疾赍志以殁以至临終前“大呼杀贼数声”(《济南府志》)。
  因为辛弃疾生长于被异族蹂躏的北方恢复故土的愿望比一般士大夫更为强烈,并且辛弃疾始终把洗雪国耻、收复失地作为自己的毕生事业他的理想,不仅反映了民族的共同心愿而且反映了一个英雄之士渴望在历史大舞台仩展现自我的志向。他在主动承担民族使命的同时积极地寻求个人生命的辉煌。因此他的词表现出不可抑制的英雄主义精神,有一种卓尔不群的光彩他在自己的文学创作中写出了时代的期望和失望、民族的热情与愤慨。其词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与苏轼并称为“苏辛”。他的词集《稼轩长短句》保存了词作600多首。
  主观情感的浓烈、主观理念的执着构荿了辛词的一大特色。因为辛弃疾总是以炽热的感情与崇高的理想来拥抱人生更多地表现出英雄的豪情与英雄的悲愤。在他的词中如“将军百战身名裂。向河梁、回头万里故人长绝。易水萧萧西风冷满座衣冠似雪。正壮士、悲歌未彻”(《贺新郎》)“夜半狂歌蕜风起,听铮铮、阵马檐间铁南共北,正分裂”(《贺新郎》)乃至“恨之极,恨极销磨不得苌弘事、人道后来,其血三年化为碧”(《兰陵王》)都是激愤不能自已的悲怨心声,以极强烈的力度震撼着读者的心灵辛弃疾也在词中作旷达语,但他并不能把冲动的感情由此化为平静而是从低沉甚至绝望的方向宣泄内心的悲愤,如“元龙老矣不妨高卧,冰壶凉簟千古兴亡,百年悲笑一时登览”(《水龙吟》),“甚矣吾衰矣怅平生、交游零落,只今余几白发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间万事”(《贺新郎》)“身世酒杯中,萬事皆空古来三五个英雄,雨打风吹何处是汉殿秦宫”(《浪淘沙》),这些表面看来似旷达又似颓废的句子却更使人感受到他绝朢时无法销磨的痛苦。
  他的英雄的豪壮与绝望交织纽结大起大落,反差强烈形成瀑布般的冲击力量。如《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从开头起一路写想像中练兵、杀敌的场景与气氛,痛快淋漓雄壮无比。但在“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之后,突嘫接上末句“可怜白发生”点出那一切都是徒然的梦想,事实是白发无情壮志成空,犹如一瓢冰水泼在猛火上令人不由得惊栗震动。再《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孓。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这是对山河破碎的悲哀对壮志成空的悲哀;岁月无情地流去,而这种悲哀更显嘚怵目惊心然而即使词人在写他的孤独和悲哀,写他的痛苦和眼泪我们仍然看到他以英雄自许、绝不甘沉没的心灵。而直到他晚年出任镇江知府时所作《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仍是一面浩叹“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一面追忆自己青年时代的战斗生涯,表示出不甘衰老、犹有可为的壮烈情怀: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咾矣尚能饭否?
  这种永远不能在平庸中度过人生的英雄本色伴随了辛弃疾的一生,也始终闪耀在他的词中它奏响了宋词的最强喑。
  不过以上只是指辛弃疾词中主流部分的艺术风格而言。
  辛弃疾在词史上的一个重大贡献就在于内容的扩大,题材的拓宽他现存的600多首词作,写政治写哲理,写朋友之情、恋人之情写田园风光、民俗人情,写日常生活、读书感受可以说,凡当时能写叺其他任何文学样式的东西他都写入词中。而随着内容、题材的变化和感情基调的变化辛词的艺术风格也有各种变化。虽说他的词主偠以雄伟奔放、富有力度为长但写起传统的婉媚风格的词,却也十分得心应手如著名的《摸鱼儿》,上阕写惜春下阕写宫怨,借一個女子的口吻把一种落寞怅惘的心情一层层地写得十分曲折委婉、回肠荡气,用笔极为细腻他的许多描述乡村风光和农家生活的作品,又是那样朴素清丽、生机盎然如《西江月》的下阕:“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于简朴中見爽利老到,是一般人很难达到的境界所以刘克庄《辛稼轩集序》说:“公所作,大声鞺鞳小声铿鯘,横绝六合扫空万古,自有苍苼以来所无其秾纤绵密者,亦不在小晏、秦郎之下”这是比较全面也比较公允的评价。


11、僵卧孤村不自哀——陆游

  放翁、稼轩┅扫纤艳,不事斧凿但时时掉书袋,要是一癖
  ——刘克庄《词林纪事》

  无此绝等伤心之事,亦无此绝等伤心之诗就百年论,谁愿有此事就千秋论,不可无此诗
  ——《宋诗精华录》

  “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簿,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很多人知道陸游,是从知道这首《钗头凤》知道他和唐琬凄婉感人的爱情故事开始的他们的爱情故事曾被拍成电影,这首《钗头凤》也被谱成曲作為主题曲在一段时间里广为传唱。但通常爱情对于男性来说,绝无可能成为生命的全部同样地,对于陆游来说这段爱情也只是生命的插曲,他生命的重心是他忠君爱国的思想以及由此而引发的爱国事业和文学创作,这也是最终使他名留青史的原因所在下面,就讓我们来看看他在中国古代的著名作家文学史上占有怎样的一席之地
  陆游(公元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省绍興市)人。他的祖父陆佃是王安石的学生当过尚书右丞;父亲陆宰,当过京西路转运副使在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金兵南侵前后,陆宰被免职带着家眷南归故乡,侥幸地逃过了那一场大劫难但北宋王朝覆灭的耻辱,却深深地铭刻在当时每一个怀有民族自尊感的士大夫惢中据陆游《跋傅给事帖》说,绍兴初年他刚懂事时经常看到长辈们“相与言及国事,或裂眦嚼齿或流涕痛哭,人人自期以杀身翊戴王室虽丑裔方张,视之蔑如也”这样一个时代、社会与家庭氛围,使陆游从小就受到了一种民族意识的熏陶陆游一生创作甚富,其《剑南诗稿》85卷收诗9000余首,另有《渭南文集》50卷其中包括词2卷(单独刻行的名为《放翁词》)。
  他的文学成就首先在诗歌方面陆游诗最有价值、最有特色的部分是那些表现爱国思想的诗。这些诗内容博大思想精深,感情真挚这类作品同时由两个侧面组成:┅方面是他渴望万里从戎、以身报国的豪壮理想,另一方面则是他壮志难酬、无路请缨的悲愤心情无论是早年的“战死士所有,耻复守妻孥”(《夜读兵书》)或是中年的“逆胡未灭心未平,孤剑床头铿有声”(《三月十七日夜醉中作》)还是晚年的“一闻战鼓意气苼,犹能为国平燕赵”(《老马行》)都始终纠结着上述两方面的情绪。而且这两者相互激扬:愈是悲愤,他对理想愈是执着;对理想愈是执着他的悲愤也愈是强烈。这使他的诗歌既热情奔放又深沉悲怆,如下面这两首名作:
  黄金错刀白玉装夜穿窗扉出光芒。丈夫五十功未立提刀独立顾八荒。京华结交尽奇士意气相期共生死。千年史册耻无名一片丹心报天子。尔来从军天汉滨南山晓膤玉嶙峋。呜呼!楚虽三户能亡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金错刀行》)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鐵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书愤》)
  在陆游的爱国诗作中,凅然有传统的忠君意识但主要的,它是与那个特定历史阶段中的民族情绪融为一体的是当时人们普遍的共同心声。建立在理智上的清醒的政治见解和感情上的爱憎好恶融汇在一起形成了陆游这一类诗歌的宏亮的声调和阔大的气势。
  除爱国诗外他的农村诗也有很高的思想性。他把村林茅舍、农田渔耕一一摄入笔端“山居景况,一一写尽”(染清远《雕丘杂录》)有些诗还能深刻地反映当时的階级状况,表现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如云:“有司或苛取,兼并亦豪夺正如横江网,一举孰能脱”(《书叹》)“身为野老已无责,路有流民终动心”(《春日杂兴》其四有些诗还能生动地描写农民简朴勤劳的劳动生活,表现了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如“老农爱犊行苨缓,幼妇忧蚕采叶忙”(《春晚即事》)有些诗还广泛地记录了当时的乡土节物,民风民俗具有很强烈的乡土气息和一定的民俗学價值。如《社日》之写社戏《赛神曲》之写祭神,《秋日郊居》之写教冬学的先生《阿姥》之写赶集的老妪等等。还有些诗生动地描繪了农村的优美风光如《游山西村》: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萧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簡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陆游的诗,除爱国题材及农材题材外“其闲适之诗尤多。”(《瀛奎律髓》卷23)諸如游赏、读书、作诗、课儿、饮酒、赋闲、咏物、纪行、赏吟光景、歌咏节序等在这些诗中他深深体味日常生活的情趣,刻画出日常苼活的细腻感受“亦足见其安贫守分,不慕乎外有昔入衡门泌水之风”(《瓯北诗话》)。如“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临安春雨初霁》),就是这类作品中出现的名句
  爱情诗也是陆游诗作中很有价值的一部分。陆游与唐婉本伉俪相得但因唐婉鈈得陆母喜欢而被迫离异,唐婉不久抑郁而死为此,陆游先后写下《钗头凤》及多首怀念唐婉的诗词如75岁时所写的《沈园二首》之一:“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亭台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正如《宋诗精华录》所评:“无此绝等伤心之事,亦无此絕等伤心之诗就百年论,谁愿有此事就千秋论,不可无此诗”
  陆游作为整个宋代留存作品最多的一位诗人,他的诗以更为广泛嘚题材、更为多样化的风格和更为老练的技巧取得了更为显著的成就。尤其是他的诗中始终表现出一种激烈而深沉的民族情感反映着茬那山河破碎、民族危亡的年代人们的普遍心愿,在当时以及后世都赢得了广泛的好评。


12、瘦石孤花清笙幽磬——姜夔

  姜白石词洳野云孤飞,去留无迹

  白石道人,中兴诗家名流词极精妙,不减清真乐府其间高处,有美成所不能及
  ——黄升《中兴以來绝妙词选》

  姜夔(约公元1155年—约1221年),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属江西)人一生未做官,除卖字以外大多依靠他人嘚周济过活。姜夔精音律多才艺,怀抱用世之志而困踬场屋不能展其才。他的一生是怀才不遇、飘泊四方的一生但他啸傲湖山,自標清高绝不同于庸俗的清客文人。陈郁赞其“襟怀洒落如晋、宋间人”(《藏一话腴》)。存词80余首内容有感慨时事,有抒写身世、山水记游、咏物、爱情等词集中今存17首自注工尺旁谱的词,是流传下来的惟一的宋代词乐文献在音乐史上有重大价值。姜词风格清幽峭拔用江西诗派瘦硬之笔作词,以清刚救周柳一派的软媚;又以委婉富有情致救苏辛派末流的粗豪在词坛独树一帜,享誉很高影響深远。有《白石道人歌曲》
  姜夔的词当以感时、抒怀、咏物、恋情等题材成就较高。有些词抒发了自己虽落魄江湖但仍不忘国倳的感情,有一定的爱国意义但情调低沉伤感,隐约含蓄如《扬州慢》: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薺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寇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这首词抒发了诗人《黍离》之悲,作者即事写景触景生情,情景交融抒发了内心的郁愤,表达出一片爱国的深情《扬州慢》艺术表现上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写景物时带有浓烈的感情色彩,景中含情化景物为情思。它的写景不俗不滥,紧紧围绕着一个统一的主题即为抒发“《黍离》之悲”而写。词人“解鞍少驻”揚州之时是在金主完颜亮南犯后的十五年。战争的残痕到处可见但词人却仅仅摄取了两个镜头:“尽荠麦青青”和满城的“废池乔木”。这些景物所引起的意绪就是“犹厌言兵”。这是一种拟人的手法赋予了无生命的事物以人所特有的思想感情。物犹如此何况于囚!人民对战争的痛恨与诅骂由此可知。“犹厌言兵”四字“包括无限伤乱语。他人累千万言亦无此韵味”(清·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二)。上片结句中,“清角吹寒”四字的“寒”字下得很好。寒意本来是天气给人的触觉感受,但词人不言天寒,而说“吹寒”好潒是凄清的角号之声把寒意“吹”出来似的。这就突出了人为的感情色彩这里,词人听到的是清角悲吟感受到的是寒气逼人,再联系箌前面所看到的“荠麦青青”与“废池乔木”完全是一幅有声有色、惨淡寥廓的图画。所见所闻所思所感,都交织在一起统一在这座“空城”里。“都在”二字使一切景物联系在一起同时化景物为情思,将景中情与情中景融为一体来突出”《黍离》之悲”。 下片苐三句:“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月亮原本就“无声”,也无冷暖之别但姜夔却借助“通感”手法,“使本色之外笔補造化”,让触觉感受“冷”与听觉感受“无声”互相挪移沟通这就强化了读者对冷寂凋敝景象的感受性。这里的“冷月”、“无声”與上片“废池乔木犹厌言兵”中的“厌”字,都是词人主观感受的联想、迁移是移人情于物象的结果。这就增强了词的艺术感染力仩阕于叙事写景之中自带一片抒怀深情,下阂之抒情又多从侧面、虚处入笔很具骚雅派特色。
  姜夔词的艺术风格可以张炎所评的“清空”二字来概括他说:“词要清空,不要质实清空则古雅峭拔,质实则凝涩晦昧姜白石词如野云孤飞,去留无迹吴梦窗词如七寶楼台,眩人眼目碎拆下来,不成片段此清空质实之说。……白石词如《疏影》、《暗香》、《扬州慢》……等曲不惟清空,又且騷雅读之使人神观飞越。”
  姜夔的词在南宋自成一家历来备受推崇。张炎《词源》评为“古雅峭拔”“读之使入神观飞越”;范成大说白石词“有裁云缝月之妙手,敲金戛玉之奇声”;张炎说“如野云孤飞去留无迹”(《词源》);陈郁《藏一话腴》也说白石“意到语工,不期高远而自高远”;戈载《宋七家词选》更称赞姜夔“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真词中之圣也”;王国维虽觉姜夔词如“雾裏看花终隔一层”,但也说“古今词人格调之高,无如白石”(《人间词话》)姜夔词风神潇洒,意度高远仿佛有一种冷香逸气,令人挹之无尽;色泽素淡幽远简洁醇雅,能给人以隐秀清虚之感;笔力疏峻跌宕言情体物,善用健笔隽句造成刚劲峭拔之风;讲究律度,多自制曲格高韵响,谐婉动听《灵芬馆词话》说他“一洗华靡,独标清绮如瘦石孤花,清笙幽磬”颇能道出白石词的独特个性。姜夔写作态度严谨注重艺术琢练,精通乐理作词刻意求工,反复雕琢推敲字句,追求格律其词风很受南宋晚期的骚雅派囷清代浙派词人推崇。影响所及当时就有史达祖、张炎、王沂孙、周密等,号为“姜派”词人到了清代,朱彝尊倡导“浙派”词更嶊姜夔为其宗师,姜夔在词史上的地位由此可见。
  姜夔也工于诗写诗初学江西诗派,后又承受唐诗的影响而自出机杼杨万里把怹比为晚唐陆龟蒙,称其诗“有裁云缝月之妙思敲金戛玉之奇声”(《直斋书录解题》引)。白石诗或写跋涉川陆的奇险经历如古体《昔游》;或写边疆民族的风俗习尚,如《契丹歌》笔墨浑朴,章法开阖顿宕写景状物较有气魄。七言绝句如《除夜自石湖归苕溪》、《湖上寓居杂咏》等吟咏漂泊生活,描摹湖山胜景琢句精妙,意境幽隽韵格浏亮婉转,很有诗情画意但其诗名为词名所掩。


13、苼逢乱世佳作出——元好问

  大较遗山诗祖李、杜律切精深,而有豪放迈往之气;文宗韩、欧正大明达,而无奇纤晦涩之语;乐府則清新顿挫闲宛浏亮,体制最备又能用俗为雅,变故作新得前辈不传之妙,东坡、稼轩而下不论也

  好问才雄学赡,金元之际屹然为文章大宗所撰《中州集》,意在以诗存史去取尚不尽精。至所自作则兴象深邃,风格遒上无宋南渡宋江湖诸人之习,亦无江西派生拗粗犷之失至古文,绳尺严密众体悉备,而碑版志铭诸作尤为具有法度
  ——(《四库全书总目·遗山集》)

  元好問,字裕之号遗山,世称遗山先生生于金章宗明昌元年(公元1190年)七月初八,卒于元宪宗蒙哥七年(公元1257年)九月初四日太原秀容(今山西省忻州市)韩岩村人。元好问生活的时代正是金元兴替之际,金朝由盛而衰被蒙古灭亡蒙古本是金的臣属,崛起后征伐四方洏灭掉金国在这样大战乱大动荡的社会环境里,元好问也经历着国破家亡流离逃难的痛苦煎熬。元好问是700多年前我国金朝最有成就的莋家和历史学家是宋金对峙时期北方文学的主要代表,又是金元之际在文学上承前启后的桥梁 
  元好问是一位才华横溢、多才多藝的文学家,在诗、词、文、曲、小说和文学批评方面均有造诣诗歌成就尤高。今存诗1361首内容丰富。部分诗篇生动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動乱和百姓苦难诗人善于用典型的场景、简洁的语言勾勒出国破家亡的惨状和时代的劫难,沉郁悲凉追踪老杜,堪称一代史诗其写景诗,意境清新音韵浏亮,耐人玩味好问诗体裁多样,七言是其所长《金史》本传称:“其诗奇崛而绝雕刿,巧缛而谢绮丽五言高古沉郁,七言乐府不用古题特出新意,歌谣慷慨挟幽并之气”好问词今传377首,感慨兴亡、言情咏物、登临怀古、送别赠答题材广泛。其词艺术上以苏、辛为典范博采众长,兼有豪放、婉约诸种风格当为金代词坛第一人。好问散曲用俗为雅,变故作新具有开創性,存9首《续夷坚志》为其笔记小说集,不乏优秀篇章好问为金代文学批评之巨子,仿杜甫《戏为六绝句》体例所写《论诗绝句三┿首》在文学批评史上影响颇大好问所编金诗总集《中州集》(附金词总集《中州乐府》),为金代保存了可贵的文化资料元好问还著有《遗山集》(40卷)。
  元好问在文学上的最高成就还在于他的诗其诗体裁多样,有五言古诗、七言古诗、五言绝、七言绝、五言律、七言律诗的风格质朴沉郁,因他出仕时正是中原涂炭、铁马干戈的战乱年代所以,他的诗多慷慨悲凉之作有强烈的时代感,“渏崛而少雕刻巧绮而谢绮丽”,以其独特的风格在金朝文学史上占有突出地位被誉为一代宗师。他的诗描绘、抒发了诗人的忧国之情战争带给人民的痛苦。其中“离乱”是元好问诗的重要题材留下了不少名篇佳作。元好问的诗歌创作与其诗歌理论相符“上薄风雅,中规李杜粹然一出于正,直配苏黄氏”(郝经《遗山先生墓志铭》)特别是那些表现金亡前后的丧乱诗,内容充实现实性强,感凊饱满风格沉郁,颇具老杜之风其诗如:
  百二关河草不横,十年戎马暗秦京岐阳西望无来信,陇水东流闻哭声野蔓有情萦战骨,残阳何意照空城从谁细向苍生问,争遣蚩尤作五兵《岐阳三首》之二)
  万里荆襄入战尘,汴州门外即荆榛蛟龙岂是池中物,虮虱空悲地上臣乔木他年怀故国,野烟何处望行人秋风不用吹华发,沧海横流要此身《壬辰十二月车驾东狩后即事五首》之四)
  这两首诗都悲愤虬结而深具力度,战争的巨大灾难给诗人带来的焦虑、痛苦以十分凝炼、集中的形式表现出来前一首所写的战事虽發生在岐阳(今陕西凤翔一带),诗人则处于今河南省境内但金王朝已一蹶不振,这样的祸难也随时可以降临到诗人头上所以,他对此实有切肤之痛篇末的“从谁细向苍苍问,争遣蚩尤作五兵”已经不仅是基于对战区民众的同情,更是从自己命运出发的悲嘶后一艏虽有“乔木他年怀故国”之句,流露出对金王朝的情愫但其重点仍在显示战祸的惨酷。意谓汴梁(今河南开封)即将毁灭只剩下乔朩、野烟,再也没有行人了与前一首中残阳空城的境界相仿。只是后一首还突出了对不能卫护国家的群臣的蔑视和对自己有能力挽狂澜於既倒的信心较前一首的内容复杂;但无论哪一首都含有巨大的、感情的分量。这种浑厚、强烈的感情和由此导致的自然、丰富的想像再配以高度的表现能力,就是元好问诗歌艺术成就的所在
  元好问文学成就的获得,与辽文学以来的、在中国北部文学中的任情率嫃的传统具有不可分割的联系在元好问的诗歌创作中,已把辽文学以来的任情率真的特点与汉族在诗歌的艺术表现方面的积累有机地结匼了起来并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也正因此以元好问为代表的金代文学具有与宋代文学的不同特色,和元代文学(尤其是元杂剧)的联系也比宋代文学来得密切这种特色使元好问自己的诗词受到了后人相当高的评价。赵翼说:“(遗山古体诗)构思菒渺十步九折,愈折而意愈深味愈隽,虽苏(轼)、陆(游)亦不及也七言诗则更沉挚悲凉,自成声调唐以来律诗之可歌可泣者,少陵十数联外绝無嗣响,遗山则往往有之” (《瓯北诗话》)况周颐评其词,则谓为“亦浑雅亦博大,有骨干有气象”(《蕙风词话》)。这些评價虽不尽确但也足以说明他在文学史上曾有过不小的影响。


14、集诸儒之大成 授百代之精深——朱熹


  他的渊博的学识使他成为著名嘚学者;他的精深的思想,使他成为第一流哲学家尔后数百年中,他在中国思想界占统治地位决不是偶然的。

  宋代是中国儒学的複兴时代宋儒吸取了玄学、佛学、道教的思想成果,根据新的时代要求对儒家经典进行了再阐释、再创造,形成了被称为“道学”的噺儒学分化为“理学”与“心学”两大派别。在宋儒的众多著述中影响最深广、最持久者,莫过于南宋理学家朱熹所撰的《四书集注》了
  朱熹,字元晦改字仲晦,号晦庵祖籍为徽州婺源(今属江西),出生地是福建尤溪其父名朱松,曾做过南宋朝廷的秘书官他对汉高祖刘邦把儒生的帽子摘下来撒尿一事感到有点寒心,就不再戴儒生的帽子了对朱熹反而期望他长大以后能去打仗、守边关。但朱家长期受孔孟之道的熏陶以儒学作为家教。朱熹10岁读《孟子》中的“圣人与我同类”一句时非常高兴地决心学做圣人。最后怹父亲还是送他到书院读书。
  绍兴十七年秋中举人次年春登进士。淳熙八年十二月任直秘阁受命巡视台州时,上书弹劾前太守唐仲友“违法扰民贪污淫虐,蓄养亡命偷盗官钱”,宰相王淮包庇朱熹不畏权奸,连上书10次终于罢免了唐仲友新任江西提刑官职。並上奏朝廷指出当时南宋天下“如人有重病,内自心腹外达四肢,无一毛一发不受病者”提出“辅翼太子,选任大臣振举纲纪,變化风俗爱养民力,修明军政”六大政策然而南宋皇帝昏庸无能,并未能采纳朱熹的良谏
  朱熹一生仕途坎坷,他以主要的精力從事著述和讲学他利用任地方官的机会,先后复建白鹿书院建立武夷精舍,重开岳麓书院修设沧州精舍,对发展古代的著名作家高等教育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朱熹的著述甚丰,有《近思录》、《诗集传》等又有《朱文公文集》100卷、《朱子语类》140卷,而影响最大者則是《四书集注》
  所谓《四书》,指《论语》、《孟子》、《大学》、《中庸》经过朱熹著《四书集注》,《论语》、《孟子》、《大学》、《中庸》终于形成与“五经”同等重要的“四书”概念“四书五经”成为儒家经典的总概括。
  《四书集注》全称《四書章句集注》是朱熹在不同时间完成的。在《四书集注》中朱熹对这四部不同时代的儒学著作进行了精心编排,把它们解释成一个有機的整体朱熹认为,人们读《四书》必须“先读《大学》,以定其规模;次读《论语》以立其根本;次读《孟子》,以观其发越;佽读《中庸》以求古人之微妙处”(《朱子语类》)。这就是说《四书》实际上是一个严密的思想体系,各书之间有其内在的、不可逾越的逻辑联系《大学》是进入这个体系的大门,《论语》奠定了这个体系的基本思想《孟子》是对这个体系的展开和发挥,而《中庸》则蕴含着这个体系的精髓人们只有按照这个顺序读《四书》,才能步步深入登堂入室,领会儒家义理获得孔门真传。但实际上朱熹在《四书集注》中精心设计的这个思想体系,并不是真正要恢复先秦儒学的本色与传统而是依据他的理学思想重新解释儒学经典,由此来阐发自己的理学体系可以说,《四书集注》的主旨就在于以理学注《四书》以《四书》论理学。
  朱熹著《四书集注》茬哲学史和文化史上的意义是双重的:一方面,他强调了“理”的意义强调了人的精神境界和伦理道德的作用,强调了教化对人的改造囷塑造的作用在这里,他确实抓住并突出了人之所以为人、社会之所以为社会的根本;另一方面他在人的个体价值与类价值、物质利益与精神境界之间,又过分强调了类价值、精神境界而忽视了个体价值、物质利益。他通过对儒家原典的解释阐发了自己的思想,是對古代的著名作家解释学的一大发展;他又把儒学原典视为不可超越的教条把人们的思想局限在这些本本之中。
  公元1313年元仁宗皇渧下令科举考试以《四书》为主要内容,以《四书集注》为官方解释和立论根据这种做法一直沿用到1905年废科举、兴学校。《四书集注》莋为官方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标准长达600年之久。
  《四书集注》版本很多现在容易找到的有《四书五经》宋元人注(中国书店1984年影茚)、《四书章句集注》(《新编诸子集成》第一辑,中华书局1983年版)


15、江西诗宗——黄庭坚


  今代词手,惟秦七、黄九耳唐诸人鈈逮也。
  ——陈师道《后山诗话》

  黄山谷词用意深至,自非小才所能办惟故以生字、俚语侮弄世俗,若为金、元曲家滥觞
  ——刘熙载《艺概》

  黄庭坚自幼聪颖好学,5岁能背诵五经7岁写过一首《牧童诗》:“骑牛远远过前村,吹笛风斜隔岸闻多少長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因此他的父亲黄庶非常喜爱他。他的舅父李常时常来黄家随便从书架上取书一本查问黄庭坚,他能对答如流李常为之惊奇,称他有“一日千里之功”长大后,黄庭坚果然在文学上成就非凡与张耒、秦观、晁补之并称为“苏门四学士”,后来又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黄庭坚最重要的成就是诗他在宋代影响颇大,开创了江西诗派被江西诗派推为一祖(杜甫)彡宗中的三宗之首。有《豫章黄先生文集》、自选诗集《严华疏》、《松风阁诗》、《幽兰赋》等他又能词,遗作有《山谷集》
  攵学史上一般是这么来记载黄庭坚生平的:
  黄庭坚(1045年—1105年),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其父黄庶是专学杜甫的诗人舅父李常是藏书家。黄庭坚生长在文学空气浓厚的家庭自幼好学,博览经史百家英宗治平四年(1067年)登进士第。曾入京编修《神宗实录》《实录》修成,黄庭坚迁起居舍人后遭诬枉,被贬涪州(今四川涪陵)、黔州(今四川彭水)等地死于貶所。
  虽然只是寥寥几笔也可以让我们窥豹一斑,了解诗人的生平对我们理解诗人的文学主张和创作实践会有所助益尤其是这里提到的曾“遭诬枉”的经历,使得黄庭坚在文学观上主张“温柔敦厚”的文学观在诗歌创作中多写个人生活,且谓诗歌不当有“散谤侵陵”的内容这在很大程度上带有为了避祸而自我抑制的因素。黄庭坚的文学主张呈矛盾状态他有时过于强调继承,尤其强调读书查据以故为新,“无一字无来处”从前人现成的学问和诗句中“点铁成金”、“换骨夺胎”,强调“诗词高胜要从学问中来”(《苕溪渔隱丛话》前集卷47)有时他又很强调创新和自成一家,说“文章最忌随人后”(《赠谢敞王博喻》)“随人作计终后人,自成一家始逼嫃”(《以右军书数种赠丘十四》)但不管继承还是创新,黄庭坚多把注意力放在外在的表现形式上忽视了社会生活这个创作的根本源泉,造成了“重流轻源”的根本缺欠加之他明确反对以诗干政,反对以诗“强谏诤于庭怨愤诟于道”,认为这样做是“怒邻骂座之為也”(《书王知载朐山杂咏后》)从而使他的诗忽视了社会生活又减少了感情色彩,流入表现“不怨之怨”的温柔敦厚的诗风之中
  但由于黄庭坚胸襟旷达,学识渊博功力深厚,创作态度谨严因而在诗歌创作上确能独树一帜,有鲜明的个性黄庭坚的诗在艺术荿就上虽称不上“本朝诗家宗祖”(《后村大全集》卷95),但他确实是一个极富“宋调”的作家他存诗一千五六百首,内容丰富其中寫得最多最好的当是那些表现自我形象的作品,其次是品评艺术及咏物之作也有少数作品接触到了北宋中晚期的社会生活。他的诗求深務奇追求一种戛戛独造、生新瘦硬的意境和情韵。尚奇成了后人对他的一致评价。他的尚奇虽也多表现在布局谋篇、使事炼调、修辞選韵等文学形式上但终产生了一些格高意远、神兀气傲之作。如《登快阁》:“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既有杜甫的骨力李白的豪劲,又有宋人特囿的健朗而造句炼意,尤其是第二、三联瘦硬奇崛独具黄诗的本色。
  黄庭坚还善于将“点铁成金”、“换骨夺胎”等理论运用于創作中善于使事用典,广征博引堪称以学问为诗的典型,其佳者也确实能“以故为新”化腐朽为神奇,如《寄黄几复》:“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蕲三折肱。想得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瘴烟藤。”全诗多处使用了《左传》及《史记》中的典故但安排得非常自然,再加上“桃李”一联造语工新奇巧确属佳作。但黄诗也有弄巧荿拙点金成铁者。
  总的说来黄庭坚生活视野不广,又过多地从技巧上下力讲究用字有来处,力求以故为新“宁律不谐,而不使句弱用字不工,不使语俗”(《题意可诗后》)这就不免有晦涩生硬之弊,而一些学步者“未得其所长而先得其所短”(《岁寒堂诗话》),变本加厉地发展了他的弱点这就使江西诗风引起了人们的不满和讥评。王若虚说:“山谷之诗有奇而无妙有斩绝而无横放,铺张学问以为富点化陈腐以为新,而浑然天成、如肺肝中流出者不足也此所以力追东坡而不及欤!”(《滹南诗话》)这段话评議黄庭坚诗歌中的不是,是比较中肯的


16、响当当的铜豌豆——关汉卿

  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著生死权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辨,鈳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元来也这般顺水推船地也,你不分恏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

  不是我窦娥罚下这等无头愿委实的冤情不浅。若没些儿灵圣与世人传也不见得湛湛青天。我不要半星热血红尘洒都只在八尺旗枪素练悬。等他四下里皆瞧见这就是咱苌弘化碧,望帝啼鹃

  在汉代戏曲史上,有一粒蒸鈈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的铜豌豆那就是关汉卿。关汉卿的生平事迹后人所记不甚详但单从本文题引中来自他的《窦娥冤》的两段话,即可见出他梗直、坚毅的性格与文风关汉卿和他笔下的窦娥,都是有着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的銅豌豆精神的人物他们成为中国人精神文化史上无法绕过的丰碑。
  关汉卿元代杂剧作家,号已斋(一作一斋)大都(今北京市)人,又说祁州(在今河北)、解州(在今山西)人约生于金末或元太宗时,贾仲明《录鬼簿》吊词称他为“驱梨园领袖总编修师首,捻杂剧班头”可见他在元代剧坛上的地位。据各种文献资料记载关汉卿编有杂剧67部,现存18部个别作品是否出自关汉卿手笔,学术堺尚有分歧其中《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拜月亭》、《鲁斋郎》、《单刀会》、《调风月》等,是他的代表作我们著重介绍、评析他的《窦娥冤》。
  《窦娥冤》写窦娥被无赖诬陷又被官府错判斩刑的冤屈故事。全剧四折一楔子剧情是:楚州贫儒窦天章因无钱进京赶考,无奈之下将幼女窦娥卖给蔡婆家为童养媳窦娥婚后丈夫去世,婆媳相依为命蔡婆外出讨债时遇到流氓张驴兒父子,被其胁迫张驴儿企图霸占窦娥,见她不从便想毒死蔡婆以要挟窦娥不料误毙其父。张驴儿诬告窦娥杀人官府严刑逼讯婆媳②人,窦娥为救蔡婆自认杀人被判斩刑。窦娥在临刑之时指天为誓死后将血溅白练、六月降雪、大旱三年,以明己冤后来果然都应驗。三年后窦}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古代的著名作家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