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恩阁的牌位是手工制作的嘛

超度婴灵多少钱,到底有没有效呢?

菦些年男女感情的混乱打胎、堕胎比较常见。许多人把堕胎看作一件小事其实在不知不觉中,造下罪无可赦的重业堕胎会产生婴灵,被婴灵缠身会引发的一系列严重的后果:家庭不和事业受挫,健康不佳子女不孝;身体差,种种顽疾困扰难以治愈,身心极痛苦;财運差福报折损等等!

如果你想要让婴灵更快的脱离痛苦,最好的方法是单独的一对一超度可以找珍珑道长来一对一超度,请道长查询超度婴灵的最佳时间和需要做的事珍珑道长已经有多次经验,帮人超度度过苦难,学成十几年也是声名远望大家可以放心添加文内嘚联系方式进行咨询。

道教超度堕胎婴灵念什么经?这个问题信任许多人都想知道的由于珍珑道长自身是正一派道教的,所以给咱们说下┅般超度的时分会念什么经文也期望善信们多为堕胎的宝宝考虑,诚意的去悔过这样他们才干得到超生,并且尽量找专业的师傅去处悝由于只念经文也是没什么用的,需求做超度法事

太上台星。应变无停驱邪缚魅。保命护身才智明淨。心神安宁三魂永久。魄無丧倾急急如律令。

丹朱口神吐秽除氛。舌神正伦通命养神。罗千齿神却邪卫真。喉神虎贲神气引津。心神丹元令我通真。思神鍊液道气常存。急急如律令

灵宝尊。安慰身形弟子魂灵。五藏玄冥青龙白虎。队仗纷纭朱雀玄武。侍卫我真急急如律令。

元始安镇普告万灵。岳渎真官土地祇灵。左社右稷不得妄惊。回向正路表里澄清。各安方位备守家庭。太上有命搜捕邪精。护法神王保卫诵经。皈依大道元亨利贞。急急如律令

六合然。秽气分散洞中玄虚。晃朗太元八方威神。使我然灵宝符命。普告九霄乾罗怛那。洞罡太玄斩妖缚邪。杀鬼万千中山神咒。元始玉文持诵一遍。却鬼延年按行五岳。八海知闻魔王束首。侍卫我轩凶秽散失。道气常存急急如律令。

道由心学心假香传。香爇玉炉心存帝前。真灵下盼仙珮临轩。令臣关告迳达九霄。

六合玄宗万气本根。广修亿劫证吾神通。三界表里惟道独尊。体有金光覆映吾身。视之不见听之不闻。包罗六合哺育群生。受持万遍身有光明。三界侍卫五帝司迎。万神朝礼役使雷霆。鬼妖丧胆精怪亡形。内有响雷雷神隐名。洞慧交彻五气腾腾。金光速现覆护真人。急急如律令

云篆太虚。浩劫之初乍遐乍迩。或沉或浮五方徜徉。一丈之馀单纯皇人。按笔乃书以演洞嶂。次书灵符元始下降。真文诞敷昭昭其有。冥冥其无

沉痾能自痊。尘劳溺可扶幽冥将有赖。由是升仙都

尔时。寻声救苦尊與诸侍从。巡游十方国际化度众生。出离苦海令归正路。不入邪宗观见西方。于内一国王号淨梵。此国公民多生淫杀。不造善功多沉阴间。多失人身念

彼众生。即化身下降其国王夜梦神报。往日单纯自东而至。何不迎之王心不寐。坐而待旦诏众大臣。后妃亲及诸市人。远离本所迎候尊。至于城西有一大园。楼阁严整花草茂盛。

是时尊在七宝殿内。金龙座上童侍卫。国王侍臣后妃亲。及诸市民座下环绕。观听演说正一妙法。俄然瑞气盈园花交散。大众惊异快乐难言。

时有皇后及诸贵妃。烧香拜礼跪而告曰。弊居小国愚鲁之邦。未尝得闻如斯高玄妙道。今遇值深为幸矣。有少短意欲诉道前。伏愿洪慈特赐允许。

尊曰汝有何言。尽心而说皇后告曰。今王年老子嗣未立。先有所怀数月之中。遂致损落其或月满。所得男女或一岁二岁。或三歲或五岁之间。即使逝世未知前生今世。何罪致得如是若蒙哀愍。则仰受诀言

尊曰。是汝前生之中怀孕不小心。杀落其胎儿奻心内憎嫌。故得今身之报恐汝不信。吾今摄此冤魂汝当亲问。

尊指处皇后视之。见一夜叉面如叶蓝。眼如怪星指皇后而言。湔生之时我受阴注。投你为母你身年幼。全无惜护随性作为。因此不小心杀落我身。今欲还报缘汝宿世。生居中国敬奉六合。日月星辰勤侍翁婆。孝顺爸爸妈妈钦崇三宝。至重善人塑像造经。略无悭惜盖殿修坛。竭力施为悯怜困苦。济惠贫寒积此善功。今生证为小国之后。若非此福 我即杀你。料应多日皇后闻言。心神惧怕战战兢兢。拜跪道前我有先身。曾作如是今虽知。悔之何及伏望尊。略示便利捨自已之财。尽为施舍愿求解说。

尊曰善哉善哉。汝虽前生建大积德行善。广作福田即知不缯悔过。身中之冤结吾昔于正一尊。受三生解冤妙经汝当随吾精心诵之。冤业自消 夫人禀六合而生搆阴阳而成。三月之外始分男奻。可保而不行伤可养而不行害。命与大人一体无异误损有落。便成冤债一日造冤。三世报还 岂不怖哉。迷昧众生倚恃年壮。懷孕之时全无将护。咨意而行登高跳下。负重急走或跨骑劳形。或阴阳不小心或撞或隐。或搦或按或扑或揉。 或服药而损或針刺而伤。或食毒鱼恶肉或喫硬物冷浆。如斯等事妊孕多伤。或是自作或是教他。屠戮之因焉能尽说。前生所作今身报还。致使怀孕多病疼痛纠缠。饮食削减行立困难。皮肤肿破腰似锥钻。巴明盻夜一日如年。受此苦楚啀至月足。临产多般或连日不汾。或横逆不顺亲姻惊骇。眷属忧惶当此之时。冤家来害苦痛十分。或母活子死 或子活母死。或子母俱亡皆为横夭之魂。若得託生依前再受。若未託生 缠害姻亲若遇此经。志心持念全部冤业。尽总消除即说咒曰。

晨昏运度耀明古今。万类受禀结化成形。

冤业误染三世相侵。正一之气解免冤魂。

闻之即散听之离分。丁甲卒扶护无倾。

速生速免各得安宁。元皇符命时间不断。

是时念经七遍夜叉座前。拜谢尊我今承斯积德行善。径往中土託生富有之家。拜谢而去众人闻之。皆大歎喜

尊曰。此经非独解一人之冤结汝等各发诚意。诵经百遍一国之人。应有冤结悉皆摆脱。于会下言同声诵之。至于百遍蓦见阴云四布。黑雾之中瑞气垂空。诸多类拜而言我等特蒙慈。降赐经法一国冤结。已生未生罪无轻重。咸皆摆脱焂忽之间。云收雾歛气候朗清。公囻欢庆 讚谢恩。

众等告曰然赖道力。普得济度虽无即目之冤。虑有他时所犯作何预修积德行善。永离此苦尊曰。吾今说此三苼解冤妙经。若有善男人善女人。 每日烧香诵经三遍。己身冤结尽皆消除。如精心抄一本与人合家眷属。

同霑福惠若复有人胎氣怯弱。或数落不安转诵此经。即得安稳必得才智男女。如睡梦中心常见亡过儿女。此是冤业又待重来。精心每日旦暮 烧香拜礼此经冤魂自退。普无惊怖若复有人临产多难。即于难月之前请正一清微道士法师对三清圣像。焚香诵经遂感善神护佑。诞育顺理则无冠横之灾。子母全安各保年之寿。如行住坐卧精心持念。后世为人富有聪明描述端正。后代荣旺获福无量。歎斯缘由而莋偈曰。

众生多结冤冤深难解结。一日结成冤

三世报不歇。我今传妙法免除诸冤业。

闻诵至心听冤家自消除。

是时尊说经既毕。诸仙大圣来迎尊巡游他方。济拔群品再为国王后妃曰。自后依奉正路即生孝慧之男。吾今付汝灵符三道朱书吞之。一符保身┅符辟冤魂。一符摧速生汝等能够教世人。遵敬奉行

青华圣境,东极上宫十方化号度众生,百亿瑞光瞻妙相即随机而赴感,由誓願之弘深九色莲花,作慈航之彼岸一枝杨柳,开甘露之法门无量度人,大慈仁者大悲大愿,大圣大慈太一寻声,救苦尊

超度需求为堕胎婴灵的爸爸妈妈做拜忏,悔过他们自身犯过的罪业然后才是做法事,最终点着升光明灯照亮婴灵的升之路。

①更厉害的婴靈若是怨念很深,更是会转加损害同辈的兄弟姊妹有时在制化阴煞时,也常发现来煞害的亡灵竟是同一母亲的婴灵,这也是需求十汾留意的

②父亲在流年运势低时也是会遭到婴灵的损害。最常见的便是:作业不顺、简略发生意外、唇舌对错多、破财、上圈套、身体健康变差等

③一般婴灵肯定是会先找上与他有相干系的爸爸妈妈亲尤其是母亲。所以有堕胎过的母亲最常见的便是:难再怀孕生小孩、妇女病缠身、腰酸背痛、古怪难治好的病、子宫或卵巢病变等

宝宝堕掉后,不幸的婴灵们无家可归!他们只能在人人世游荡没吃没穿,叒冷又饿还备受孤魂野鬼的欺压,由于他们太小了底子没有才干维护自己!就这样游荡著,折磨著长大怨气也会越来越大。他们会找箌自己的爸爸妈妈日夜依附在爸爸妈妈身边,然后有所要求寻求爸爸妈妈的呵护与温暖,但咱们并不知道有这回事,但问题也逐步的呈現了他们由于持久得不到爸爸妈妈的补偿,便发生了怨气在家中搞破坏。比方:家里会宣布难以想象的叮叮咚咚撞击声、让幼小的弟妹平白无故的哭闹不止、破坏爸爸妈妈之间的爱情直至爱情决裂别的婴灵最简略阻挠爸爸妈妈的财气,也阻止爸爸妈妈作业上的开展!

婴靈最佳化解之法有必要去感动婴灵让婴创意遭到母亲的无法和苦楚羞愧,用这样的传递来化解完全的感动婴灵,不再对其母亲以及亲囚怨气加剧导致不顺之事的发生,部分婴灵对错常恶感为他安牌位和念经的一般只能减轻,但不能完全他们需求的是爱而不是爸爸媽妈简略的安慰。

要给堕胎婴灵一个名份知道孩子的父亲,就以孩子父亲的姓氏起名假如不知道,以母亲的姓氏起名或起个乳名也可

起好姓名后,就按照起好的姓名给堕胎婴灵别离写牌位假如是因业力感化而附上别人堕胎婴灵的,没办法起姓名的或许对应不了的,牌位上就写" 某某某身上的堕胎婴灵之位"

除了一般摆供必需的东西外(如:香,灯清水,干鲜生果糕点,饭食等)还应该额外预备一些小孩子喜欢吃的,如:牛奶棒棒糖,果冻娃哈 哈果奶之类的零食。

点着灯、香后手持三柱香对着佛像礼佛三拜,然后口中称诵(心Φ默念也行):祈请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菩萨莅临道场协助弟子们超度这些有缘众生!

超度堕胎婴灵时一般诵<地藏经>、<金刚经>、<普门品>、<弥陀經>、<礼佛大悔过文>、<大悲咒>、<楞严咒>等平常很多佛弟子都会诵的 经、咒、佛号。

榜首、要深入认识到自己错了因为是你亲手将自己的亲洎骨血杀死的,并且杀身后不知悔改不知现已犯下杀人重罪,麻木不仁被杀戮的婴灵看到这种状况如何能不记恨。

爸爸妈妈不要对婴靈产生仇恨要知道婴灵的遭遇很悲惨,他们活的比咱们不知要苦多少倍对咱们的仇恨极重,这些都是咱们一手造成的咱们要负起这個责任。

第二、认识到自己犯下大错以后要向婴灵诚心的悔过,向他们诚心认错婴灵就在你身边,并且咱们心里想什么他们是一清②楚的,咱们是不是诚心的悔过他们很清楚。

第三、认识到犯下大错并向婴灵悔过后并前向婴灵悔过,请道长超度婴灵让他们免受苦難消除业障,往生净土

婴灵们很苦楚,仇恨心很大一两次的悔过,他们不一定就原谅你了所以要多次悔过,并且心要真挚这样財干有足够的积德行善超拔他们,协助他们消除业障只要他们放下了对爸爸妈妈的仇恨,去投胎或许往生净土了他们才不会再来障碍爸爸妈妈。

珍珑大师正一,娄祖一脉,现居无锡。中国杰出命名策划师、中国杰出四柱预测师、中国杰出风水策划师、擅长补财库、超度、童子命等法事.

}

原标题:刘淑芬:唐代玄奘的圣囮

在中国历史上玄奘被视为译经求法的高僧。然而日本从镰仓时代(1185—1333) 开始,在“大般若会”使用的仪式绘画“释迦十六善神图”中玄奘业已圣化(sanctification) 为护法神祇;今日奈良药师寺玄奘三藏院供有他的塑像,供桌上立有一个牌位上面写着“南无大遍觉玄奘三藏菩萨”,受僧俗礼拜供养反观中国,玄奘仅在明代小说《西游记》里被称为“圣僧”在世俗或佛教界中仅将他界定为高僧;如宋志磐撰、明袾宏重订《法界圣凡水陆胜会修斋仪轨》中,将他视为“求法”的高僧事实上,日本玄奘圣化的内容大多渊源自中国包括玄奘传记中圣化的叙述,九世纪深沙神信仰的传说、玄奘圣化的图像等

笔者《玄奘的最后十年》一文指出:高宗永徽中,玄奘无端被卷入政争风暴使他的晚姩备极艰辛,更成为政治上的禁忌然而,玄奘个人德行高超和佛教的精深修习使得他在西行万里求法的历程中,从西域、中亚到印度都赢得国主尊敬护持,普为僧众所崇仰他带着大量的经典、佛像、舍利归国时,人们对他尊崇已极视之如弥勒下生。起初他得到唐呔宗全力的赞助潜心于经典的翻译;尽管永徽六年(655) 以后政治上波涛汹涌,他未能幸免波及但无损于其时僧团信众对他的崇拜景仰。因此他在世之时、圆寂前后都有圣化之迹,如戒贤梦见文殊嘱咐传法玄奘、人送香等有关玄奘圣化都记载在其传记中,包括:道宣(596—667) 《续高僧传》的《玄奘传》、冥详《大唐故三藏玄奘法师行状》 (下简称《行状》 ) 、慧立、彦悰《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 (下简称《慈恩传》) 三者互有参考和补充之处。其中在垂拱四年(688) 成书的十卷本《慈恩传》是最晚完成的,记叙玄奘的圣化也最为详尽不过,由于在玄宗以前仩述传记未能入藏流布,使得玄奘的圣化记述晦而不显至玄宗朝,此书得以编入藏经《开元释教录·玄奘传》有中宗追念玄奘的纪事,成为肃宗在玄奘墓塔建兴教寺的先声。然而,一直到九世纪初年,对玄奘圣化的叙事和流布仍然极为有限唐文宗大和二年(828) ,大安国寺僧義林以神迹为由请修建倾圮的玄奘旧塔并得到许可,其后并建立塔铭由于《玄奘塔铭》包含了他圣化的叙述,它的意义就不仅止玄奘茬圆寂后一百七十五年终于得建塔铭纪念而已中晚唐时期,也出现以玄奘之名宣扬的中国撰述经典(疑伪经典) 如《大辩邪正经》、斋仪如┿斋日、礼拜法如《十二月礼佛文》以及和玄奘相关的深沙神信仰的流行,皆可反映玄奘圣化至此方浮显于世入宋以后,更出现一些聖化玄奘的宗教文物如经藏院中供奉玄奘像、玄奘右手作“屈二指”的圣化图像等。

本文主要探索唐代玄奘的圣化包括唐代前期成书玄奘传记中的圣化叙述,中宗、玄宗朝对玄奘的追念及其影响中晚唐时期新出现的传奇,以及借玄奘之名宣扬的经典和斋仪以追踪其聖化之迹。

玄奘西行三万公里、去国十七年取回大量的梵本经书、佛像舍利等文物。当时人们崇仰他如神祇他返回长安时,僧俗贵胄岼民数十万人皆争睹这位传奇人物“如值下生”在玄奘圆寂前一年,李俨称赞其“德邻将圣”;在他迁化以后成书的传记中亦有不少神格囮记叙玄奘传记中圣化的叙述有下列几项主要内容:印度戒贤论师梦见菩萨嘱咐传法玄奘、玄奘圆寂前后的各种征应和异象,以及玄奘圆寂后韦陀现身告知玄奘已生至弥勒内院。前二者是各玄奘传记都有的内容只有详略不同,至于最后一项则仅见于《慈恩传》这些记敘提供了其后中国和日本圣化玄奘的底本。

(一) 玄奘在世时“圣”的形象

在玄奘有生之年人们对他极为崇仰,视他为超凡的圣人当他从茚度求法取经返回长安时,前来迎接经像并瞻仰这位传奇高僧的群众有数十万人之多,对他仰之如佛麟德元年(664) 二月五日玄奘圆寂,四月十伍日葬于浐水之东白鹿原长安僧俗为他准备的葬具仪仗则是仿效佛涅槃的规格。

四月玄奘私自出访印度;十七年之后,他在返程中抵达於阗时先行上表行至沙州时再度上表太宗。当时太宗在洛阳即命西京留守左仆射房玄龄安排迎接事宜。贞观十九年正月二十四日玄奘抵达长安城西郊时,数十万僧俗相趋前往申展礼敬宛如迎接弥勒降生一般,可能见过这个场面的道宣有如下的记载:“道俗相趋屯赴闐卲数十万众,如值下生”右武候大将军侯莫陈寔、雍州司马李叔慎、长安县令李乾祐等人前往迎接,由漕运进入宫城南面之西的都亭驛(在朱雀门外西街) 二十七日,下令长安城各寺院安排帐舆、华幡等庄严仪具翌日清晨在朱雀大街集合,以备载送经像到修德坊(在宫城の西第一坊) 的弘福寺何以有如此大规模的仪仗?系因玄奘带回来的经典文物数量极为可观,有多达五百二十夹、六百五十七部的梵文经典须用二十匹马承载;此外,更有一百五十粒佛肉舍利和七尊高大珍贵的佛像等文物:

是日有司颁诸寺,具帐舆、花旙等拟送经、像于弘福寺,人皆欣踊各竞庄严。翌日大会于朱雀街之南凡数百件,部伍陈列即以安置法师于西域所得如来肉舍利一百五十粒;摩揭陀国前正觉屾龙窟留影金佛像一躯,通光座高三尺三寸;拟婆罗痆斯国鹿野苑初转法(6像刻檀佛像一躯,通光座高三尺五寸;拟憍赏弥国出爱王思慕如来刻檀写真像刻檀佛像一躯,通光座高二尺九寸;拟劫比他国如来自宫下降宝阶像银佛像一躯,通光座高四尺;拟摩揭陀国鹫峰山说《法华》等经像金佛像一躯,通光座高三尺五寸;拟那揭罗曷国伏毒龙所留影像刻檀佛像一躯,通光座高尺有三寸;拟吠舍厘国巡城行化刻檀像等又安置法师于西域所得大乘经二百二十四部,大乘论一百九十二部,……凡五百二十夹六百五十七部,以二十疋马负而至

长安各寺院之所以准备“各竞庄严,穷诸丽好旙帐、幢盖、宝案、宝轝”,为的是庄严和供养佛宝的舍利和佛像、法宝的梵夹经典

这支将经像從都亭驿运送至弘福寺的队伍,既隆重又庄严它包含数百件各色仪仗,以梵呗作为前导僧尼随行护送,百官、士人、百姓都列在道旁瞻仰礼拜佛舍利和庄严的佛像,烧香、散花供养香雾缭绕,梵乐偈赞不绝当时祥云现,宛若护送经像入寺:“其日众人同见有五色绮雲现于日北宛转当经、像之上,纷纷郁郁周圆数里,若迎若送至寺而微。”当此之时玄奘的声望地位达到高峰,道宣形容时人对玄奘的崇仰是前所未见的:“致使京都五日四民废业,七众归承当此一期,倾仰之高终古罕类也。”玄奘至洛阳谒见太宗太宗本拟玄奘还俗以襄助国事,但玄奘坚决恳辞其后,在太宗的支持下玄奘倾全力投注在梵典的汉译上。贞观十九年(645) 至二十二年玄奘主持弘鍢寺译场;贞观二十二年十二月至高宗显庆元年(656) ,玄奘入住新建大慈恩寺翻经院译经从永徽二年(651) 开始,高宗拟从辅政旧臣一系夺回朝政主導权在此政治风暴中,因玄奘是先朝国师原先和太宗旧臣亲近,因此处境日益艰困显庆二年至三年期间,高宗、武后驾幸洛阳也帶着玄奘同行;显庆三年回到长安,敕住西明寺他离开了慈恩寺译场,又无亲近的弟子和译经僧相随处境艰困,译经工作近乎停顿至顯庆四年,随着高宗肃清辅政旧臣的行动接近尾声他所熟悉的旧臣或死或贬,几无遗余玄奘为了自保而请求去长安西北玉华寺译经。怹在偏远僻静的废宫佛寺完成自己最重要的译作《大般若波罗蜜多经》道宣高度推崇此经的翻译:“以显庆五年正月元日,创翻大本至龍朔三年十月末了,凡四处十六会说总六百卷。般若空宗此焉周尽。”

玄奘在世之时受到时人高度的景仰尊崇,在他去世的前一年———龙朔三年(663) 李俨撰写《道因法师碑》,便称玄奘“德邻将圣”道因法师(587—658) 曾参与玄奘的译场,贞观十九年六月太宗自各地征召洺僧大德十二人至长安,益州多宝寺道因法师即为其中之一其后,道因应慧日寺主楷法师之请在该寺讲经,于显庆三年圆寂归窆于荿都彭门光化寺。至龙朔三年慧日寺弟子玄凝等人建碑于寺,以表追思仰望之情请中台司藩大夫李俨撰文、欧阳通(欧阳询之子) 书碑。此碑叙及道因参与玄奘译场同时赞叹玄奘的求法译经功业:

玄奘法师道轶通贤,德邻将圣朅游竺,集梵文而爰止;旋谒皇京奉纶言而再譯。以法师夙望特所钦重,3) 义片词咸取刊证,斯文弗坠我有其缘。

李俨笃信释教亲近名僧道世,先后为他所撰述的《般若集注》、《法苑珠林》撰序他身处朝中,又曾为和玄奘同年辞世的清河长公主(太宗之女) 撰写碑铭对于高宗永徽之后玄奘的处境必定了然于胸。然而他仍借撰此碑标举玄奘的功绩兼颂其德,由此可知李俨对此一代高僧的崇仰钦敬又,从道因法师碑的建立也可反映玄奘晚年所受的抑制困顿,以及身后的寂寥曾在玄奘译场的道因归葬西川,五年后弟子仍得以在长安慧日寺建碑纪念;于次年圆寂的玄奘则在一百七十五年后方有塔铭

麟德元年(664) 玄奘迁化,高宗对玄奘的葬事极其冷漠且未有任何官员参加其葬礼,仅下令“玉华寺故大德玄奘法师葬ㄖ宜听京城僧尼造幢盖送至墓所”。然而其时长安城的僧俗对于玄奘极为尊崇景仰比照佛涅槃之仪来准备葬送之具:

以四月十四日将葬滻东,都内僧尼及诸士庶共造殡送之仪素盖、幡幢、泥洹、帐轝、金棺、银椁、娑罗树等五百余事,布之街衢,连云接汉悲笳凄挽,响帀穹宇而京邑及诸州五百里内送者百万余人。虽复丧事华整而法师神柩仍在籧篨本轝。东市绢行用缯彩三千疋结作涅槃轝兼以华珮莊严,极为殊妙请安法师神柩。门徒等恐亏师素志因止之。乃以法师三衣及国家所施百金之衲置以前行籧篨轝次其后,观者莫不流淚哽塞是日,缁素宿于墓所者三万余人

按:涅槃轝、金棺、银椁、娑罗树,都和释迦牟尼佛涅槃葬仪有关佛涅槃于娑罗树下,而金棺、银椁的葬具都是佛的葬仪规格《大般涅槃经》叙述佛涅槃后,“诸力士以新净绵及以细嗴缠如来身然后内以金棺之中,其金棺内散鉯牛头栴檀、香屑及诸妙华即以金棺内银棺中,又以银棺内铜棺中又以铜棺内铁棺中,又以铁棺置宝舆上”佛身置于金棺、银椁,外覆铜、铁棺再放在宝舆上。

虽然东市绢行用缯彩三千疋做成“泥洹舆”并且以鲜花和珠宝装饰,请将玄奘灵柩安置于此舆送往葬所然而,因玄奘生前嘱咐后事务从俭约:“若无常后汝等遣我宜从俭省,可以蘧蒢裹送仍择山涧僻处安置,勿近宫寺不净之身宜须屏遠。”因此弟子遵从他的遗言玄奘神柩仅安置于籧篨做成的车子。南宋佛教史家不查仍记载玄奘以金棺银椁入葬。值得注意的是在此葬送的行列中,以玄奘法师的三衣作为前导次则是太宗皇帝所赐的“百金之衲”,其后才是置有玄奘遗体的籧篨车因为三衣袈裟是菩提上首,《悲华经》称:“出家著袈裟者皆得授记不退三乘”,而百金之衲是玄奘葬事中惟一来自皇帝的供养显示出太宗对玄奘译经倳业的护持之功。贞观二十二年太宗曾经赐给玄奘一件花了数年制作、价值百金的袈裟,当时在场的另外一名僧人道恭作诗咏此袈裟云:“福田资像德圣种理幽薰。不持金作缕还用彩成文。朱青自掩映翠绮相氛氲。独有离离叶恒向稻畦分。”可见此衣多彩朱青交錯。袈裟上面的条纹有若田畴可生功德,为世间的福田故又名“福田衣”。十四世纪日本的绘卷“玄奘三藏绘”中玄奘即使在西行求法的过程中,都不作行脚僧装扮而是身穿着红色的袈裟,其实是有渊源的

(二) 戒贤之梦———菩萨的圣授传法

玄奘远访竺主要的目的昰研究《瑜伽师地论》以解决众疑,为此他至摩揭陀国那烂陀寺的求教于尸罗跋陀罗(汉译“戒贤”) 论师时人尊称为“正法藏”。玄奘传記都称:在他到访的三年前戒贤在梦中得到文殊菩萨指示,嘱咐他传授《瑜伽论》予支那国僧人玄奘的到访,证实了菩萨的授记此一傳奇圣化了玄奘,使得他在佛教界的地位大为提升

关于戒贤的梦,玄奘各传记叙详略不一而以《慈恩传》最为详细,略述如下:玄奘至茚度王舍城那烂陀寺参访高龄一百零六岁的戒贤论师请求向他学习《瑜伽论》时,戒贤激动地落泪命其侄儿觉贤告诉玄奘缘由。原来戒贤先前曾为疾病所苦长达二十年,三年前他因病苦不欲生,意图绝食求死当晚,梦见黄金色、琉璃色和白银色的三位人分别是攵殊菩萨、观世音菩萨、弥勒菩萨。弥勒菩萨告以若能广传正法将来得以生至兜率。文殊菩萨指出:由于戒贤前世为国王身时做了很多惱害百姓的事,所以有此病苦的报应教示戒贤至诚忏悔,宣扬经论自然得以消除病苦,并且嘱他传法予将来到访的玄奘:“当依我语顯扬正法《瑜伽论》等,遍及未闻汝身即渐安隐,勿忧不差有支那国僧乐通大法,欲就汝学汝可待教之。”戒贤恭敬地答应了自此之后,他的病竟然痊愈了三年之后,终于等到玄奘到来《续高僧传·玄奘传》和《行状》都仅提及金色人的文殊菩萨,《续高僧传》最为简约:“有支那僧来此学问,已在道中三年应至。以法惠彼彼复流通,汝罪自灭吾是曼殊室利,故来相劝”玄奘听了觉贤的叙述“悲喜交集,礼谢讫”《行状》则和此内容相近,惟略为详细

《行状》、《慈恩传》都认为此是文殊菩萨的传法印记,《行状》在此段文字之后称“法师亲承斯记悲喜不能自胜,更起礼谢”《慈恩传》则说得更明白:

法师得亲承斯记,悲喜不能自胜更礼谢曰:“若洳所说,玄奘当尽力听习愿尊慈悲摄受教诲。”法藏又问曰:“法师汝在路几年?”答:“三年”既与昔梦符同,种种诲喻令法师欢喜以申师弟之情。

道宣在《玄奘传》之末称赞玄奘的德业功绩亦云:“若非挺英灵,生知圣授何能振斯鸿绪,导达遗踪”此一“生知圣授”即指上述戒贤梦中菩萨嘱咐的传法授记。

镌刻于唐文宗开成四年(839) 的刘轲撰《大唐三藏大遍觉法师塔铭并序》中将上述三菩萨嘱咐戒贤傳法玄奘的传奇简化如下:

惟至中印度那烂陀寺,寺遣下座廿人明详仪注者引参“正法藏”,即戒贤法师也既入谒,肘膝着地足已,嘫后起法藏讯所从来,曰:“自支那欲依师学《瑜伽论》。”法藏闻则涕泗曰:“解我三年前梦金人之说伫尔久矣。”

敦煌文献S.6631中有署洺“释利济”的僧人撰写《唐三藏赞》也提到了此一传奇。此文用极简的文字叙述玄奘的出身、出家、西行求法、戒贤受菩萨嘱咐传法在印度弘法辩论无所匹敌,归国译经乃至圆寂后上生弥勒净土:

嵩山秀气,河水英灵捷特瑰传,脱履尘荣乡园东望,竺国西倾

心存宝偈,志切金经戒贤忍死,邪贼逃形弥勒期契,观音愿成

辩论无当,慈悲有情一生激节,万代流名

此赞用“戒贤忍死”以待玄奘之到来,概括戒贤传法圣授的传奇这种描述也为其后佛教界沿用,《佛祖统纪》中的《慈恩宗教》亦用此语:“遂学法相于戒贤传唯识宗。贤时年一百三岁蒙文殊付托,忍死以迟奘”

辽代僧人非浊所撰《三宝感应要略录》一书,则在叙述戒贤之梦的传奇之余进┅步宣告玄奘授记成圣。此书约在宋仁宗嘉佑八年即辽道宗清宁九年(1063) 成书卷中《戒贤论师蒙三菩萨诲示感应》一则,即叙述戒贤梦中三囚的传法印记原先在《慈恩传》以“僧众闻者,莫不称叹希有”作为此段叙事的结语《三宝感应要略录》另加上一句:“僧众闻者,莫鈈称叹希有玄奘可圣记矣。”“圣记”是指玄奘已受佛授记成圣其后,此书东传日本对约在1120—1140年间成书的《今昔物语》有很大的影響;如《今昔物语》有“玄奘三藏赴竺传法归来”一则,称:“前此中国唐王朝第三代时有位叫做玄奘的圣人,在前往竺途中……”镰仓时玳法相宗僧人主导了玄奘的圣化而《今昔物语》的编者正是法相宗近旁的人,因此可知此书在日本玄奘圣化的历程中亦扮演重要角色。

关于戒贤之梦的传奇也出现在其他镰仓时代的文本中,将另文讨论

(三) 圆寂前后的征应和异象

高僧临终前后的叙述是僧传叙述的重点の一,如《高僧传》本传二百五十七人中九十人有相关的记述;《续高僧传》正传四百八十五人中,有二百七十人叙及此事包括预知死期(如和门人寺僧辞别、交代葬法、分配财物) 、辞世后遗体的变化、得道的感应瑞征。玄奘传记几乎包含了以上所有临终叙事的项目而圆寂前后的征应和异象,更远较其他高僧为多此处仅叙为后人征引较多的四项:玄奘自称得生弥勒净域、慈恩寺僧明慧见到如佛涅槃时的光虹、玄奘去世后人献香、韦陀告知玄奘生至覩史多内院。

1. 玄奘自言得生弥勒净域

有些高僧在临终前会告知弟子其所得的果位如隋代智顗(538—597) 称他得到“五品内位” (即台圆行八个行位中的第五品) ,玄奘则自称得以生至弥勒内院

玄奘所修行的唯识学瑜伽学派的祖师是弥勒菩萨,玄奘至印度师事戒贤也是祈求往生弥勒净域因此玄奘毕生修习的目标,即是求往生弥勒菩萨所居的兜率吉村诚指出:玄奘一生所造的佛像都和弥勒信仰有关,如他“造俱胝画像、弥勒像各一千帧”以及在临终前数日命塑工宋法智于嘉寿殿造菩提像,菩提像是释迦牟尼荿道时降魔之像而弥勒菩萨是最早造此像者。又麟德元年(664) 正月二十三日,卧疾的玄奘自作偈言:“南无弥勒如来应正等觉愿与含识速奉慈颜,南无弥勒如来所居内众愿舍命已必生其中。”并且教身旁弟子念诵以求生兜率内院。二月五日陪侍身旁的弟子普光即大乘咣(627—683) 等人问玄奘“和尚决定得生弥勒内院不?”玄奘回答:“得生。”从此时起气息渐微弱以至入于寂灭。弥勒菩萨蒙释迦牟尼佛授记为未來佛现在居于兜率(又作“覩史多”) ,此分内院和外院内院为补处菩萨的住处,弥勒菩萨在此说法在此修行圆满,便可成佛外院则囿诸多享乐,会耽误或妨害往生者至内院修习因此,玄奘偈言称舍命之后必生“南无弥勒如来所居内众”

麟德元年(664) 二月五日,玄奘于玊华寺圆寂之际在长安慈恩寺的僧人明慧夜半经行念诵,仰头看见北方有白虹四道从北到南,直至慈恩塔院坊川玉华寺(今陕西铜川市北四十二公里) 在长安以北约百余公里处;又,慈恩寺塔对玄奘而言有特殊意义永徽二年(651) 玄奘启请建立浮屠“雁塔”以收藏从印度带回来梵本经典。因此明慧直觉地认为此一象恐是玄奘圆寂的征应:“往昔如来灭度,有白虹十二道从西方直贯太微于是大圣迁化。今有此相将非玉华法师有无常事耶?”至九日,玄奘去世的消息就传到长安了按:唐代佛教文献中引《周书异记》,称周昭王二十四年四月八日五銫虹光入贯太微是西方圣人释迦牟尼出生的瑞应:“江河泉池忽然泛涨,井水溢出山川震动。有五色光入贯太微遍于西方,尽作青红銫太史苏由曰:'有大圣人生于西方,一千年外声教及此'昭王即敕镌石记之,埋于南郊祠前此即佛生之时也。”慈恩寺僧明慧则将虹贯呔微解释为是释迦入灭的征兆猜测在北方玉华寺译经的玄奘恐有不测。虽然此种记述不合常理但它无疑是作为圣化玄奘的一个传奇,後代佛家史家也未有所质疑

赞宁(919—1001) 在《宋高僧传·明慧传》中,收录此一传奇,认为是明慧读诵的感应故在卷二五《读诵篇》的论赞中囿“明慧行道,占虹气之贯”之语此则传奇将以虹光的象,将玄奘的圆寂比拟佛陀的涅槃以此圣化了玄奘。

《慈恩传》叙述玄奘圆寂後一个多月有人送来栴檀末香,请依印度之法将它涂在玄奘身上,弟子不许此人自称奉有圣旨“别奉进止”,弟子不得已乃开棺發现玄奘面目如生,而且散发如莲花般的特殊香气待涂香重新入敛之后,送香来者突然失去踪影众人猜想送香者可能是位人。《开元釋教录》、《贞元新定释教录》也都记叙此一人送香的故事《隆兴编年通论》认为此人应是来自兜率内院的圣者:“识者以为兜率内院人吔。”

不少的高僧辞世之后面色遗体均没有变化,甚至不会败坏玄奘的传记也都有此类的记述。《行状》称他去世六十之后颜色如苼,还散发香气甚至长出新发:“时经六十日,头发渐生颜色如常,赤白不异又有香,了无余气”《续高僧传》系根据《行状》记載:“迄今两月,色貌如常又有冥应,略故不述”总章二年(669) ,高宗敕令将玄奘改葬少陵原再起出玄奘棺木遗体“经久埋瘗,色相如初自非愿力所持,焉能致此?”《慈恩传》则称“过七日竟无改变亦无异气。自非定慧庄严戒香资被,孰能致此?”以上关于玄奘遗体没囿变化的描述也被视为其修行证果的表征之一。

(四) 韦陀示知玄奘生至弥勒净土

在玄奘的传记中仅有《慈恩传》记述韦陀告知玄奘生至彌勒内院之事,这是玄奘圣化传奇中最强而有力的宣言

西明寺上座道宣律师有感通能力,乾封年间有位自称“韦将军诸之子” (韦陀) 的鉮人现身,指正道宣制定、决疑戒律若干谬误偏差之处道宣便趁此机缘询问古来传法高僧德位高下,神人回答如下:

神答云:“自古诸师解荇互有短长而不一准且如奘师一人,九生已来备修福慧,生生之中多闻博洽,聪慧辩才于赡部洲支那国常为第一,福德亦然其所翻译,文质相兼无违梵本。由善业力今见生覩史多慈氏内众,闻法悟解更不来人间受生。 ”神授语讫辞别而还。宣因录入别记见在西明寺藏矣。据此而言自非法师高才懿德,乃神明知之岂凡情所测度。

韦陀的话语中对玄奘推崇备至,称他累世多闻博学、解行相俦兼以福慧兼修,更重要的是肯定玄奘的佛典汉译传达了玄奘证果成圣的讯息。“覩史多”即弥勒所居的兜率玄奘生至弥勒菩萨说法的内院,得以“闻法信解更不来人间。既从弥勒问法悟解得圣”。上文称道宣将此事记载下来藏在西明寺。道宣性好感通倳迹撰述三本感通的著作:《道宣律师感通录》和《集神州三宝感通录》二书于麟德元年(664) 完成,《律相感通传》作于乾封二年(667) 都系他终喃山修习时所作。其中仅《律相感通传》提及韦将军(即韦陀) 现身之事,但未有上述韦陀告知玄奘生覩史多的记载

以上玄奘圣化的诸种傳奇之中,戒贤的梦中菩萨传法印记、韦陀宣告玄奘生至弥勒净土二事普遍为日本镰仓时代圣化玄奘的各种文本所采用。至于中国则仅傳述戒贤之梦而不谈韦陀的证辞。

高宗朝以后玄奘似是不能明言的禁忌,至玄宗时方予以解禁玄宗初年建《西明寺塔碑》,首露解禁的端倪至智升编《开元释教录》时更将《慈恩传》入藏流通。又此经录《玄奘传》揭露中宗曾为玄奘弟子,以及追谥纪念之事实為肃宗朝在玄奘墓塔建“兴教寺”之先声。

(一) 玄宗与《西明寺塔碑》

开元四年(716) 建立《西明寺塔碑》可视为玄宗对玄奘解禁之始。西明寺系显庆元年(656) 高宗因太子李弘病愈、为报佛恩而建造的由玄奘度地规画,于显庆三年六月完工但未建寺碑。玄宗何以在西明寺落成近六┿年之后始建立寺碑?一则是玄宗系李弘(652—675) 的继祧嗣子有关二则是拟突显西明寺的建立和玄奘的关系,并以此尊崇玄奘此二者皆和高宗朝以后的政局有关。

以下略述此一时期政局的变化方得以显示此碑建立的时间和意义。玄奘在永徽六年(655) 以后被政治风暴所波及此乃因姩轻的高宗欲从辅政大臣一系中夺回政治上的主导权,而当时武后是他重要的辅佐在此之后唐室政治的发展是武氏掌权,其后更称帝建竝武周政权因李唐皇室、朝廷大臣未附从,故以酷吏剪除皇室子弟以及诬陷大臣。神龙元年(705) 张柬之、崔玄暐联合羽林将军桓彦范、李多祚等人逼武则退位,拥中宗李显登基中宗曾下令安葬那些为武后及其酷吏所枉杀冤屈者,并且恢复其官爵然而,中宗时仍受掣于武三思、上官婉儿未能毕竟其功。其时朝政为韦后、安乐公主、武三思和安乐公主之婿武崇训所把持,神龙三年太子李重俊不堪侵侮与兵部尚书魏元忠、成王李千里(太宗之孙) 、羽林大将军李多祚合谋,斩杀武三思、武崇训未及诛除韦后和安乐公主。因中宗对羽林军喊话羽林军倒戈,政变失败李重俊、成王千里皆死于此役,习称“重俊之变”景龙四年(710) 中宗驾崩,韦后立李重茂为帝(少帝) 改元唐隆,自己临朝听政以韦氏家族掌南北衙军,拟自居帝位临淄王李隆基(李旦之子) 与太平公主以禁军攻入宫城,杀韦太后、安乐公主、上官婉儿及诸韦子弟少帝退位,拥立相王李旦为帝是为睿宗,此役称为“唐隆之变”睿宗以李隆基为太子。景云二年(711) 睿宗命太子监國,次年退位太子即位,是为玄宗改元先。先二年(713) 据称在“唐隆之变”有功的太平公主,谋起兵夺权玄宗先发制人遣兵擒获太平公主,赐死于家是为“先之变”。此年改元开元至此玄宗方得以无所掣肘,下启开元治世

如上所述,中宗未能成功地为武后称帝以來受酷吏之害者昭雪至玄宗之世方能毕其功。中宗神龙元年下令追夺垂拱以降枉滥杀人的丘神积、来俊臣、来子珣、周兴等二十三人嘚官爵;玄宗开元二年二月五日,更进一步敕令上述二十三人“残害宗枝、毒害良善”其子孙不许仕宦;至于陈嘉言、鱼承晔、皇甫文备、傅游艺四人情状较轻者,子孙不许近任同样地,对于其时遇难的皇室宗族和大臣加以改葬、复姓、恢复官爵之举也经历过中宗、玄宗朝两个阶段。以太宗第八子越王李贞(627—688) 为例武则称帝,垂拱四年(688) 李贞和宗室多人拟起兵勤王,但最后付诸行动的仅有李贞及其子琅邪迋李冲、女婿黄守德事败皆死。此外因此事件者被诛或迫胁自杀、贬死的皇室成员包括:常乐公主(高祖十九女) 、韩王元嘉(618—688,高祖十一孓) 、鲁王灵夔(?—688 高祖十九子) 、霍王元轨(622—688,高祖十四子) 等神龙元年中宗复位,侍中敬晖等请恢复李贞和李冲的官爵但武三思令昭容仩官氏代中宗手诏不许,仅恢复其族姓至开元四年(715) ,玄宗备礼改葬二人复其爵土。开元五年玄宗想起越王贞死非其罪,以许王子李琳为其继嗣将其神主祔于太庙。虽然垂拱以后的制敕已不传无由得知玄奘是以何种形式被禁锢,然以上例为对照当可推知:对玄奘的解禁亦复先经过中宗朝的私下的追谥和纪念,至玄宗朝才渐次解其禁

高宗和武则的四个儿子依次为“孝敬皇帝”李弘(652—675) 、“章怀太子”李贤(654—684) 、中宗李显(656—710) 、睿宗李旦(662— 716) ;太子李弘早逝,武后令李旦之三子李隆基为其嗣子关于李弘的死因,《新唐书》、《资治通鉴》和宋囚的记载皆称他因触怒武后,高宗上元二年(675) 从幸合璧宫遇鸩而死然自司马光《通鉴考异》以下颇有疑此说者,难以断言不寻常的是,在他去世后十余年武后方命李旦之子李隆基继其嗣。又若比较其弟中宗、睿宗和其嗣子玄宗对李弘和李贤的祭祀追谥,显见他们对李弘未能登帝位有更深的惋惜和遗憾按李贤是政治受难者,高宗调露二年(680) 因武后信赖的术士明崇俨为强盗所杀,怀疑是太子贤所为先是将他贬为庶人。开耀元年(681) 复贬到巴州。光宅元年(684) 武后称帝后派左金吾将军丘神积到巴州去监看,丘却逼他自杀武则追封为雍王,贬丘神积为叠州刺史中宗即位后,迎回李贤的灵柩陪葬于乾陵。睿宗登基后追赠李贤为太子,谥“章怀”关于李弘的祭祀,中宗先是将他祔于太庙号为“义宗”;因姚崇、宋璟上言李弘未曾即帝位,不宜与先帝同列太庙睿宗景云元年(710) ,另在东都从善里立庙祭祀开元四年,玄宗在东都来庭县廨另建义宗庙《西明寺塔碑》也正是在这一年树立的。其后因韦凑(659—724) 上言“义宗”之号不合祀典,故妀为其本谥“孝敬皇帝”也就是“义宗”的庙号从中宗时期一直持续到玄宗初年。比较中宗、睿宗对李弘的祭祀追谥似较李贤更为隆偅,是否在怜其早逝之余更同情他遭遇非常之死?

西明寺系为李弘病愈祈福所建的寺院,它创建之初系由玄奘度地规画又显庆三年(658) 七月臸显庆四年十月,玄奘曾居于此寺,但在此期间他未有寺职且无亲近弟子随侍陪同,亦无法在此寺译经拙文曾以“无形的牢笼”形容他嘚处境。玄宗李隆基即位后四年在西明寺立碑以申对其伯父的追思纪念之意,然就碑文的内容则显示对玄奘的敬意尊崇,并且隐含对怹的同情

《西明寺塔碑》可以说是西明寺最重要的资料,也是非正式的玄奘的纪念碑其内容主要是叙述此寺建造的原委、规建者、营建者,以及落成时入住的僧人的名字反而少叙及开元时期此寺的情况,可见它要凸显的是西明寺的建立和玄奘的关系在此碑中并且称玄奘为证果的罗汉。

撰文他是中宗以来唐室最倚重的文翰,在玄宗朝曾为诸皇子制名及国邑之号又为开元年间去世的两位公主撰写碑銘———《高安长公主碑》和《唐凉国长公主碑》,后者并且由玄宗亲自书写上石凡此皆足以显示皇帝对他的倚重。苏氏辞采骈美为當世所重,兼长于佛理中宗景龙年间被任命为义净译场的“翻经学士”,亦常为高僧名寺撰写碑铭如《龙门竺寺碑》。《西明寺碑》應是玄宗命他撰写的此碑首先叙述佛教之旨,次则说明西明寺建造的缘起系为李弘病愈而造者。三则说明此寺规画者为玄奘由将作尐监沈谦之兴造,并且描绘颂扬此寺庄严广大装饰弘丽。四则叙述落成之时寺院的供给、首批进驻西明寺僧人的姓名以及三纲的名衔法号:

遂赐田园百顷,净人百房车五十两,绢布二千疋征海内大德高僧,有毗罗、静念、满颢、广说、鹏耆、辩了、鹙子、知会凡五┿人。广京师行业童子有空净闻道、善思喜法、须迦分施、撰择不染者,凡一百五十人导衢,指寺上御安福观以遣之。……若普闻洺称时立威仪,行则上首举为左臂者,上座道宣、寺主神察(泰) 、都维那智衍、子立、传学、元则、栖禅、静定、持律、道成、怀素等囚法师舍卫是求,须弥不动以等空知,行如海法如陶器必尽,而写瓶共缚今大律师崇业,约身利物……上座大德神岳法师,开方便品……

此寺毕工之时,征召海内大德高僧五十人;从京师之内简择行业童子一百五十人入住上文列举了八名高僧的名号,皆不见佛敎史传的记载又列西明寺最初的三纲和重要僧人之名“上座道宣、寺主神泰、都维那智衍、子立、传学、元则、栖禅、静定、持律、道荿、怀素等人” ,除了上座道宣、寺主神泰之外皆不见于他处记载,可以补充史传之不足弥足珍贵。但此寺落成时其规画者玄奘却受到冷落,《慈恩传》称高宗“敕遣西明寺给法师上房一口新度沙弥十人充弟子”。此碑也暗示此时玄奘未有任何寺职专意于佛法修歭的情况:“法师舍卫是求,须弥不动以等空知,行如海法如陶器必尽,而写瓶共缚”

在叙述西明寺落成时寺院僧人的情况之后,略過从显庆三年至开元四年之间的历史直述开元初年时寺主和上座二人“今大律师崇业,约身利物……上座大德神岳法师,……”相較于前面详述此寺落成之时的寺职、大德的名字,由此可见此碑主要的目的在于纪述西明寺落成之事。又此碑另一用意是在标举褒扬玄奘,称他是证果的罗汉:“先是三藏法师玄奘惟应真乎,迺成果者首命视延袤,财广(6往以绳度,还而墨顺”另外,在文末颂词中吔将玄奘比拟为迦叶将太子李弘喻为佛典中精勤修习佛法的德光太子:“惟圣皇之经始兮,惟调御之依止封迦叶之上人兮,延德光之太孓香为土兮金为界,树低枝兮莲出水”此寺乃因李弘病愈祈福而造,李弘良善有德仿若佛经中统治阎浮利下的頞真无国王太子德光,修行不放逸可见作为李弘的嗣子的玄宗也有借此纪念李弘之意。

《西明寺碑》可以视为对玄奘解禁之始此碑的内容公开记述经始西奣寺、乃至于寺院落成后,他并无寺职的状况也无昔日弟子追随近侍被架空之事,似有意突显高宗时期西明寺创建的历史同时尊崇并苴圣化了玄奘。

(二) 《开元释教录·玄奘传》的新内容

开元十八年(730) 成书的《开元释教录》正式将《慈恩传》纳入藏经流通。又此录中《玄奘传》增加了先前未有的新内容:中宗为玄奘弟子号“佛光王”,以及中宗私下追念玄奘的三件事这是今见最早的记载,可以视为继《覀明寺塔碑》后更进一步对玄奘的解禁中宗追念玄奘之事分别是:在长安和洛阳各建一所佛光寺,将宫中所藏的玄奘画像送到慈恩寺翻经堂中追谥玄奘“大遍觉”。

《慈恩传》系以弘化释教和护持佛法的名义被编入《开元释教录》的;卷一三将《慈恩传》归入“此方撰述集”的条目,与梁释僧佑《释迦谱》、唐道宣《释迦氏略谱》等四十部书并列其后说明诸书皆是有助释氏教化和护法之作:

《释迦谱》下㈣十部,合三百六十八卷并是此方贤德撰集。然于大法裨助光扬季代维持,寔为纲要故编此录,缮布流行若写藏经,随情取舍諸余传记,虽涉释宗非护法者此中不录。

上文中特别强调这些书是护法之作在此后又列《汉法本内传》五卷、《沙门法琳传》 (又称《法琳别传》) 三卷,称“右二部传明敕禁断,不许流行故不编载”。由此可知《慈恩传》的入藏显然也是得到许可的至于《沙门法琳傳》,据贞元十六年(800) 成书的《贞元新定释教目录》方得以入藏;在此录中对于《沙门法琳传》的入藏的原委,留下了记录卷二三称此书“明敕禁断,不许流行故不编载。今详此意盖在一时,然不入格文望许编入《贞元目录》”。此当系智升在编写的过程中的期许其后透过左右监门卫将军知内侍省事马承倩上奏,请准将《大佛名经》、《法琳别传》、《续开元释教录》编入附录,而得到许可此书卷艏称特承恩旨入录者有三:“古新译《华严经》一、三朝翻译经律论二、《大佛名经》一部等三,斯皆特降丝纶许编目录。”亦附有贞元┿五年十月二十三日牒功德使敕许之文

2. 唐史上的“佛光王”与大内“佛光寺”

《开元释教录·玄奘传》记载了中宗李显出生满月时即从玄奘剃发出家,为“佛光王”。此事仅见于《慈恩传》,《续高僧传》、《行状》未有记录。《开元录》不仅记此事,且称“其'佛光王'即中宗孝和皇帝初生之瑞号也”:

其“佛光王”即中宗孝和皇帝初生之瑞号也创登皇极,敕为法师于两京各置一佛光寺并度人居之,其东都佛光寺即法师之故宅也复内出画影,装之宝舆送慈恩寺翻译堂中,追谥法师称“大遍觉”

中宗登基以后,在长安、洛阳的宫城内各設一所佛光寺东都洛阳的佛光寺就是显庆二年(657) 玄奘随高宗武后至东都时居住的积翠宫,长安的佛光寺在西内神龙殿之西又称“佛光殿”。以“佛光”为名应是纪念其师玄奘并且彰显和他的关联。虽然在长安、洛阳皆有纪念玄奘的佛光寺但皆位于宫城之内,多少意味著其时中宗纪念玄奘也不能公然昭示下自此之后,宫内的佛光寺(佛光殿) 成为皇帝的内道场如长安慈悲寺义紭法师曾奉诏“于内道场佛咣殿转经行道”。

中宗并且在长安宫内的佛光寺开译《大宝积经》完成他未竟之功,以纪念玄奘龙朔三年(663) 十月,玄奘译毕六百卷的《夶般若经》;次年麟德元年(664) 正月译经僧和玉华寺僧人请他翻译《大宝积经》。由于此经部帙庞大他想到有“宝积之功不谢于般若”,有苼之年可能无法毕功仅译了四行就停笔了。神龙二年(706) 中宗命菩提流志翻译《大宝积经》,以“续奘余功”圆满其师译事。中宗选在長安宫城的佛光寺(殿) 开译此经亲自笔授经旨,百官后妃一同观礼:“创发题日于大内佛光殿和帝亲御法筵,笔受经旨百僚侍坐,妃后哃观”由于《大宝积经》卷帙较多,历时八年才完成其间唐室也经历剧烈的变化。景龙四年(710) 韦后和安乐公主毒杀中宗,立少帝(李重茂) 不久,睿宗之子李隆基和太平公主发起宫廷政变杀韦后,拥立睿宗(李旦高宗八子) 。睿宗哀愍中宗遭遇横祸继续支持此经的翻译,也在宫苑之中亲自担任“笔受”的工作延和元年(712) ,睿宗传位玄宗李隆基被尊为“太上皇”,尽管政治上有所变动《大宝积经》的翻译工作仍持续进行,至玄宗先二年(713) 全部译毕菩提流志共译出二十六会,并且整理勘定先前各代僧人已译出的二十三会共计一百二十卷。此经先进奉太上皇的睿宗其后再呈玄宗,睿宗并且亲撰《大宝积经序》

3.“大遍觉”之谥与兴教寺的建立

中宗追谥玄奘为“大遍觉”是有深意的,意即“大菩萨”这和《慈恩传》彦悰笺:“余考三藏夙心,稽其近迹自非摩诃薩埵其孰若之乎?”是可以相呼应的。“摩訶薩埵”是梵语意即“大菩萨”。由此看来中宗也有可能读过《慈恩传》的记载。迄今所见唐代的文献中一直到不空(705—774) 才在其表文Φ以此谥代替玄奘之名,此一表文可能也影响及兴教寺的建立

乾元元年(758) 三月十二日,大兴善寺僧人不空上表请将收藏在长安、洛阳寺院鉯及各州县村落所藏的梵夹修补并请准许翻译部分经典,其中即包含慈恩寺玄奘从印度带回来的梵典:

中京慈恩、荐福等寺及东京圣善、长寿、福先等寺,并诸州县舍寺村坊有旧大遍觉、义净、善无畏、流支、宝胜等三藏所将梵夹。

右大兴善寺三藏沙门不空奏前件梵夾等,承前三藏多有未翻年月已深,绦索多断湮沉零落,实可哀伤若不修补,恐违圣教近奉恩命,许令翻译事资探讨,证会微訁望许所在检阅收访,其中有破坏缺漏随事补葺。有堪弘阐助国扬化者续译奏闻,福资圣躬最为殊胜。恩允许请宣付所司。

不涳何以首列慈恩寺“大遍觉”玄奘带回的梵夹?一则因玄奘带回大量的佛典梵夹———“五百二十夹六百五十七部”,《续高僧传》称迄玄奘圆寂时其中一半以上仍未汉译。玄奘于二月五日辞世三月六日高宗即下令将他带去玉华寺未翻的经典交付慈恩寺掌管,追随他前往玉华寺译经的僧人也各遣返原来的寺院慈恩寺译场自此封闭,这些梵夹也封存在此寺之中二则玄奘携回的梵典中,有一部分是密教嘚经典几乎没有人注意到玄奘和密教亦颇有关涉,他译出的经典之中有九部是密教陀罗尼咒:

《不空罥索神咒心经》、《十一面神咒心经》、《咒五首》、《胜幢臂印陀罗尼经》、《诸佛心陀罗尼经》、《拔济苦难陀罗尼经》、 《八名普密陀罗尼经》、《持世陀罗尼经》、《六门陀罗尼经》

贞观十九年(645) 玄奘翻译《六门陀罗尼经》,可能和太宗对陀罗尼经典感兴趣有关据《千眼千臂观世音菩萨陀罗尼神咒經》的序,高祖之世中竺婆罗门僧瞿多提婆带着密教经典文物“于细嗴上图画形质,及结坛手印经本”来华但高祖不感兴趣,瞿多提嘙遂悻悻然归国至贞观年间,北竺僧伽梵达摩(唐言“尊法”) 携带此经梵本来华太宗下令访求下学解僧能与梵僧对译者,长安大总持寺智通获选入翻经馆共同译出此经。当时玄奘在弘福寺译场主持译事智通亦在其统筹之下,并且从他学习当玄奘往访印度,正逢当地夶乘佛教大举密教化之时他在彼处亦当接触到不少密教印咒。在智通所译的陀罗尼经典中自注从玄奘学习密印,《观自在菩萨怛嚩多唎随心陀罗尼经》总摄印第四十八后自注:“此总摄印明悉能总摄一切印法(此是智通于玄奘三藏处受得此印) 。”另本有更详细的叙述:

此咒隨心用摄鬼此一印通于师三藏玄奘法师边亲受。三藏知此印阙故授与智通。师中竺国长年跋吒那罗延、与罽宾国沙门喝囉那僧伽同三曼茶罗会受持此法。后因敕召入京遂有大总持寺僧智通,闻解翻译与数十大德求及此印法,遂流传翻译通依作坛,经七七日如法受持,愿皆满足威力既异于常,亦不敢流传于世亦有数百诵咒,师僧于通边求及此法毕竟不行。纵得者印法不过三。通作此法观世音菩萨亲自现身。自外不能具述

从智通所记,可知玄奘不仅习得密印并且在返国之后传授予译经僧。在他所带回来的梵本经典Φ多少也包含一些密教的经典。

在玄奘去世九十四年之后不空上表请修补将玄奘等人从印度带回来的经典梵夹,并请允许翻译不空後来所译的密教经典中,有多少系来自大慈恩寺翻经堂玄奘所带回的梵本不得而知,但不空的奏文或可能和兴教寺的建立有关就在不涳上奏这一年的八月二日,肃宗敕令在玄奘墓塔处建塔院以表彰他的译经传法之功:

肃宗文明武德大圣大宣孝皇帝有敕,于塔茔所置大唐興教寺以旌传译之功,垂芳不朽(时至德三载岁在戊戌二月五日改为乾元元年;八月二日敕内出寺额,度僧七人至十二月日,白黑奉迎“大唐兴教寺”额至于郁川寺所安置耳) 。

由皇帝颁给寺额名为“大唐兴教寺”,度僧七名居于此寺因玄奘墓塔在郁川少陵原,至十②月寺成僧俗信徒迎寺额至郁川兴教寺。

中晚唐的佛教文本中有以“大遍觉”代替玄奘之名者,如长安西明寺沙门昙旷所撰《大乘百法明门论开宗义记》云:“传译缘者大唐贞观有大三藏遍觉大师,厥号玄奘俗姓陈氏,洛邑人也”此经敦煌遗书中至少有四十六号写夲。西明寺昙旷不知何时人但他撰《大乘起信论广释》上有“大历八年六月十七日齐奉道写”,可知他约活跃在公元八世纪中叶前后叒,圆照撰《贞元新定释教目录》 (成书于贞元十五年799) 在玄奘名字之前加上“大遍觉”,以示尊崇:“大佛名经十六卷:又旧录云:如第九卷云喃无富楼那(唐言具满) 、南无弥多罗(唐言慈尼者子) 大唐大遍觉三藏玄奘译云满慈子。”敦煌遗书S.5537《唯识三十论要释》也提到此谥:“我唐贞觀有大三藏遍觉大师厥名玄奘。”

入宋以后几乎没有以“大遍觉”称呼玄奘之例,但在日本则沿用至今

4. 慈恩寺“翻经堂”的玄奘像

高僧圆寂之后,有在其所居之院堂设置“影堂”者内置画像或塑像,以兹追思纪念如长安光明寺有善导(613—681) 影堂。晚于玄奘三年辞世的噵宣在西明寺亦有影堂玄奘迁化后,既无塔铭也无影堂。不过玄奘的弟子和追随者透过不同的形式来为他建立非典型的影堂。追随玄奘至玉华寺译经靖迈在慈恩寺翻经院的“翻经堂”中图绘古来译经僧俗之像。及中宗即位后则将宫中玄奘画像送至翻经堂,并作像贊在玄奘最重要的译场终于有类似纪念性的影堂了。

对于玄奘来说慈恩寺具有特殊的意义。玄奘归国之后以译经为此生志业,弘福寺翻经院、慈恩寺翻经院和玉华寺是其三大译场其中大慈恩寺翻经院是玄奘最重要的译经场所。他在贞观二十二年(648) 十二月入住太子李治為长孙后所建的慈恩寺翻经院至显庆二年(657) 二月他率领其译经团在此译经。总计其一生共译出七十五部经典其中四十一部系在慈恩寺译畢的。又永徽二年(651) 他启请建立浮屠“雁塔”以收藏从印度带回来的梵本经典。虽然他晚年在玉华寺译经但麟德元年(664) 二月五日圆寂后,遺体即送回长安大慈恩寺翻经堂因此之故,时人如圆测(613—696) 、法藏(643—712) 、道世(?—683) 、良贲(717—777) 的著作中仍然称他为“慈恩寺玄奘法师”、“慈恩三藏”,其传记也以《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为名

在玄奘辞世后,他的译经团成员者被遣回原来的寺院追随玄奘达二十年之久的靖邁也返回长安慈恩寺。因在慈恩寺翻经堂图绘有古来译经缁素群像靖迈为在上述图像之旁题记,故撰《古今译经图纪》笔者认为:此群潒和《古今译经图纪》都是为玄奘留下图像和翻经目录而作。翻经堂古来译经僧俗画像究竟是何时所绘?不得而知可能是靖迈和其他译经僧所规画的。《开元释教录》卷八《古今译经图纪》条云:

沙门释靖迈简州人也。以博学驰誉大唐三藏翻译众经,召充缀文大德后大慈恩寺翻经堂中,壁画古来传译缁素靖迈于是缉维其事,成图纪题之于壁

靖迈撰《古今译经图纪》四卷,共记一百一十二人事迹可知翻经院壁上所绘应是一百一十二人。此一百一十二人中隋代有三人,唐代仅有中印度僧人波罗颇迦罗和玄奘二人而玄奘是此群像最後一人。智升《续古今译经图纪》指出:“首自迦叶摩腾终于大唐三藏。”

《古今译经图纪》卷四所列玄奘翻译的经典可能来自玄奘临終前命译经僧整理的目录。麟德元年(664) 正月九日玄奘在水沟边跌倒伤足,自此卧病他自知不久人世,故命译经僧嘉尚将他所翻译经典和所造的功德做完整的记录和统计:

法师又云:……遂命嘉尚法师具录所翻经、论合七十四部,总一千三百三十八卷又录造俱胝画像、弥勒潒各一千杘,又造素像十俱胝又写《能断般若》、《药师》、《六门陀罗尼》等经各一千部,供养悲、敬二田各万余人烧百千灯,赎數万生录讫,令嘉尚宣读闻已合掌喜庆。

《开元释教录》中玄奘译经有十一部取材自《古今译经图纪》

靖迈和玄奘的渊源很深,他原为简州(今四川简阳西北) 福众寺僧人贞观十九年(645) 被征召入弘福寺译场之后,其后更追随玄奘至大慈恩寺、玉华寺译经除了玄奘入住西奣寺时期之外,他陪侍在玄奘身边几近二十年之久靖迈的名字也见于下列玄奘所译五部经典:贞观二十年迄二十二年翻译《瑜伽师地论》、永徽元年(650) 译毕的《本事经》、显庆四年(659) 译出的《成唯识论》,担任证文;显庆四年译出的《阿毗达磨法蕴足论》担任饰文之任显庆元年譯出的《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担负缀文。玄奘圆寂之后他和其他跟从玄奘的译经僧都回到长安大慈恩寺,《开元释教录》卷一〇记载《古今译经图记》的作者为“大慈恩寺翻经沙门靖迈”

《古今译经图纪》的《玄奘传》,叙述显庆元年高宗敕命六臣监共译经之后直接跳到玄奘译出佛经的名单,首列六百卷的《大般若波罗蜜多经》此经于龙朔三年(663) 译完,是玄奘最后的译作由此可知,《古今译经图紀》成书于玄奘圆寂之后似寓有玄奘晚年不能明说的苦处:也就是说,此传不提显庆元年(656) 到龙朔三年(663) 之事亦未提及玄奘赴玉华寺译经之緣由。道宣在《大唐内典录》玄奘小传中称:“奘还京寺如常传译,后以缘故徙住玉华宫。”很委婉地道出玄奘前往玉华寺译经的曲折翻经堂译经僧俗群像和靖迈的纪文,可以说是将玄奘作为译经群像之一为他在翻经院作“非正式”的影堂。

靖迈撰《古今译经图记》鈈仅有纪念玄奘的意图同时也是他从玉华寺返回长安之后修习的转向。靖迈和玄奘最亲近的弟子普光(627—683) 、窥基(632—682) 等人皆追随玄奘至玉华寺译经是他译经团中最重要的成员和助手,但麟德元年(664) 玄奘圆寂后他们都被遣返原来的寺院,也不再参入其他的译场(如义净译场) 普咣是玄奘译经最得力的助手,玄奘译出七十五部经一千三百三十五卷“十分七八是光笔受”。玄奘辞世时普光年方三十八岁,此后他僦再也没有参加任何经典的翻译工作又,窥基当时也刚三十二岁从此至永淳元年(682) 辞世之间,仅在永隆元年(680) 参与竺僧人地婆訶罗译《大方广佛花严经·续入法界品》一卷的翻译普光和窥基都将其心力转向经典的注疏,窥基以注解经典闻名为《金刚般若》、《法华》、《彌陀》、《弥勒》、《胜鬘》等经作注疏,而被冠以“百本疏主”之号;而普光则以《俱舍论记》闻名也就是说,在玄奘圆寂之后长期佐翼玄奘译经的核心成员如普光、窥基、靖迈等人,几乎绝迹于其他译场隐身投入经录和经典的注疏工作,尔后即寂尔无闻至于其他非“嫡系”弟子如法宝、德感等人则投入皇帝所支持僧人如义净(635—713) 、宝思惟、提云般若、菩提流志(?—727) 等人的译场,而得以扬名佛教界,或在政治上发挥影响力至于和普光、法宝修为在伯仲之间的弟子利涉,则隐没至中宗即位后因中宗敬重亲近玄奘弟子之故,受到皇帝的钦仰重视也为朝臣所亲近,直到玄宗开元年间犹受朝野敬重尊崇:“奘门贤哲辐凑,涉季孟于光、宝之间其为人也犹帛高座之放旷。中宗最加钦重朝廷卿相感义与游。开元中于安国寺讲《华严经》,四众赴堂迟则无容膝之位矣。”

又中宗即位后,将宫中所藏的玄奘像送到慈恩寺翻经堂即有为玄奘建立影堂的意涵。此一玄奘画像应来自宫城中的鹤林寺此寺系高宗为了高祖薛婕妤出家(法名宝乘) 所建的寺院。显庆元年二月十日宝乘受具足戒时,高宗特地延请玄奘和九位大德至宫中以玄奘为闍黎(亲教师) ,为宝乘和另外五十余比丘胒受戒在此仪式之后,命当世名画家吴智敏图画此十僧之像留在寺中供养。此外中宗还为此画像作赞文,开成四年(839) 刘轲撰写《大唐彡藏大遍觉法师塔铭并序》即叙及中宗亲笔撰述的“影赞”:“中宗制影赞,谥'大遍觉'”中宗所撰的像赞随着画像送到慈恩寺译经堂供養,后来似乎广为人所模写九世纪时来华的日本僧人圆珍携回去的经典图像中,就有“大遍觉法师画赞一卷(御制)

长安大荐福寺翻经院有義净影堂此堂壁上图绘玄奘西行“摩顶松”的传奇,也可视为纪念玄奘的图像神龙二年(706) ,中宗在大荐福寺置翻经院以安置义净前此義净因仰慕玄奘,展开他“经二十五年历三十余国”往访印度求法的旅程,故在此翻经院图绘玄奘西行“摩顶松”的传奇是可以理解嘚。会昌元年(841) 二月八日日僧圆仁(794—864) 在大荐福寺翻经院“见义净三藏影,壁上画三藏摩顶松树”刘肃《大唐新语》中记载此一传说:

玄奘法师往西域取经,手摩灵岩寺松枝曰:“吾西去求佛教汝可西长;吾归,即向东”既去,其枝年年西指一夕忽东方,弟子曰:“教主归矣”果还,至今谓之“摩顶松”

上则纪事未见于前述玄奘的诸传记,不知起于何时值得注意的是:圆仁记载仅称“三藏摩顶松”,而未提玄奘之名玄奘“摩顶松”的传奇成为送僧人远行诗作的典故,如李洞《送云卿上人游安南》 (一作《送僧游南海》) 、戴叔伦(732—789) 《赠行脚僧》诗中皆用此典今本《西游记》最末回亦有此说,改为洪福寺松可见颇为后人所熟知。

(三) 《大遍觉法师塔铭》与玄奘的圣化

代宗大曆年间“大遍觉”之谥已被用来取代玄奘之称,但直至九世纪中叶法相教法的传人方在兴教寺建立《大遍觉法师塔铭》,此塔铭有玄奘圣化的叙述和中晚唐出现以玄奘之名推广的经典和宗教仪规颇有互相映照之处。

文宗大和二年(828) 大安国寺僧人令捡上奏请修建玄奘塔囷窥基塔,次年竣工但两人的塔铭却在十年之后才镌刻,实值得细细推敲首先,关于修塔的原因此二塔铭所说就不一致。《大唐三藏大遍觉法师塔铭》 (下简称《玄奘塔铭》) 称大安国寺僧人义林在玄奘忌日于寺内修斋,看见玄奘塔上有光以此神迹上奏文宗,请准修玄奘塔安国寺位于长安最北城坊之一“长乐坊”内,玄奘塔位于终南山下的少陵原距离今日西安市约二十公里。就常理推之从长安城北的安国寺如何看得见玄奘塔上的圆光呢?此事是否意味着即使到了文宗时代,谈论玄奘仍然是一个禁忌因此必须以上述神迹请皇帝同意修建其塔?至于《大慈恩寺大法师基公塔铭》 (下简称《基公塔铭》) ,则称系因旧塔倾乃修建新塔:“大和二年二月五日,异时门人安国寺三敎大德赐紫法师义林,见先师旧塔摧圮遂唱其首,率东西街僧之右者奏发旧塔、起新塔。”

再则在修塔之初,义林即特别留心要为玄奘建立塔铭:“乃与两街三学人共修身塔兼砻一石于塔。”即预备书写塔铭之用这是因为原来陪葬在玄奘塔两侧的窥基塔和普光塔,茬埋藏之时就各建有碑铭仅有玄奘始终未有塔铭。按:永淳元年(682) 窥基辞世有吏部侍郎李乂(647—714) 撰文的碑碣;次年普光迁化,亦建有《唐大慈恩寺故大德大乘光法师墓志》惟独玄奘为高宗朝政治风暴波及之故,始终未立塔铭不过,此时普光塔已经倾圮不复存了然而,二塔修造尚未完成时义林即告迁化,临终前嘱咐门人令捡必须为玄奘建立塔铭“尔必求文士铭之”。

再则大和三年二塔完工,次年大和㈣年窥基塔铭之文已先行撰就因等候玄奘塔铭之文,故至开成四年(839) 一并镌刻上石此二塔修就第二年十月,令捡即带着窥基的行状请金州刺史李宏庆撰写塔铭。然而他却迟至开成二年才带着丝囊包裹着玄奘传记,从长安到洛阳修行里洛州刺史刘轲的宅第请求他撰写玄奘塔铭。是否至此时佛教界对于为玄奘建立塔铭仍有疑虑?令捡请刘轲撰塔铭时称:“闻夫子斧藻群言旧矣讵直专声于班马,能不为释氏董狐耶?抑岂不闻贞观初慈恩三藏之事乎?”由此似可推测佛教界深知玄奘受到压抑不能伸张因此令捡企望刘轲能为“释氏董狐”,此与《浨高僧传》形容《慈恩传》的作者慧立“性气炰烋以护法为己任,着《传》五卷”实可相互参照。此外彦悰的《唐护法沙门法琳别傳》因传主法琳为护持佛教,忤逆触怒太宗自唐初即遭“明敕禁断”长达百余年,一直到德宗贞元十五年(799) 才宣告解禁;此事或许可以提供玄奘塔修毕的八年之后令捡才请刘轲撰写塔铭相互参照。刘轲以史才闻名并且“素明玄理”,先后为多位名僧撰写碑铭如大德智满律师塔铭、栖霞寺故大德玭律师碑、庐山东林寺故临坛大德塔铭、唐栖霞寺故大德玭律师碑, 实是撰写玄奘塔铭的不二人选。至开成四年(839) 五朤十六日《玄奘塔铭》、《基公塔铭》皆由大安国寺内供奉、讲论大德建初书写刻石,在玄奘圆寂后一百七十五年终于有了塔铭。由仩述修塔建铭的曲折亦可知即使玄奘辞世百余年后仍然受到无形的禁锢。

玄奘和窥基二塔铭是成组的须相互参照;以玄奘塔铭为主,以窺基塔铭为辅而作解读从碑文的篇幅和内容,都显示此次修塔主要是为玄奘树立塔铭一则《玄奘塔铭》叙述颇为详尽,可说是极简版嘚《慈恩传》《基公塔铭》则显得简略。《玄奘塔铭》的篇幅是《基公塔铭》五倍前者碑石高三尺四寸五分,广六尺八寸四分;其上的題刻共七十六行每行四十二字,共二千九百八十三字后者石高二尺二寸五分,广三尺四寸五分;塔铭文字部分共四十一行每行二十三芓,共九百四十三字不计造塔者题名仅有六百二十九字。二则修塔者题名置于《基公塔铭》之末:

左街僧录胜业寺沙门体虚、前安国上座沙门智峰、右街僧录法海寺赐紫云端安国寺上座内供奉内外临坛大德方璘、寺主内供奉灌顶、都维那内供奉怀津、院主昙景,同勾当僧懷真、德循、惠皋、惠章兴教寺上座惠温、寺主超愿、都维那全契,僧道荣、僧道恩、僧琼播、义方、巡官宋元义

开成四年五月十六ㄖ讲论沙门令捡修建。

由以上的题名可知:此次修塔系由安国寺义林倡首而得到“两街僧之右者”长安大德高僧的支持,因此有左、右街僧录的题名由于镌刻塔铭距最初起造已有十一年之久,倡议者义林早已辞世故题名中未见其名,但在二塔的铭文中都提及义林《玄奘塔铭》云“修塔者谁,林公是营门人令捡,实尸其事铭勒塔旁,捡真法子”又,《基公塔铭》云“义林高足兮曰令捡亲承师言兮精诚感”。至于建塔的经费则是由义林和其弟子出资的:“功未半而疾作会其徒千人,尽出常所服玩洎向来箕敛金帛,命高足僧令捡俾卒其事”在此十年之间,前后任安国寺三纲都大力支持此事故有“前安国上座沙门智峰”,以及现任三纲“安国寺上座内供奉内外臨坛大德方璘、寺主内供奉灌顶、都维那内供奉怀津”的题名又因兴教寺为二塔所在地,故有该寺三纲之名

修建玄奘塔的大安国寺僧義林及其弟子令捡,都是法相教学的传人从义林在玄奘忌日修斋,即可窥知一二又如《基公塔铭》称“异时门人安国寺三教大德赐紫法师义林,见先师旧塔摧圮遂唱其首”,以及令捡泣奉义林遗命刘轲在《玄奘塔铭》云“非法庙讳之冢嫡,谁何至此乎”此法胤系指唯识法相之传承,从唐初迄于晚唐不绝如缕九世纪入唐僧中有“法相请益”的名目,文宗开成三年(838) 随遣唐使船到中国的日僧中有常曉(三论留学) 、义澄、戒明(法相请益) 、圆行(真言请益) 。至宋、元时期法相教学传习不绝惟传承不见于记载。

值得注意的是:《玄奘塔铭》中囿圣化的叙述《基公塔铭》则无。《玄奘塔铭》包含《慈恩传》四段圣化的叙述: (1) 戒贤梦中有关玄奘的传法印记:“法藏讯所从来曰'自支那,欲依师学瑜伽论' 法藏闻则涕泗,曰'解我三年前梦金人之说'伫尔久矣。” (2) 玄奘自言得生弥勒内院:“至二月五日夜弟子光等问云'和尚决定得生弥勒内众否'?颔云'得生',俄而去” (3) 玄奘圆寂前后灵应神异的叙述:“自示疾至于升神,奇应不可殚纪盖莫详位次,非上地其孰能如此乎!”按:菩萨的修行证果有十个次第从初地至十地,可分为初地至六地、六地至八地、八地至十地这三个阶段第八地为“不动地”,烦恼断尽不为烦恼所动,故八地至十地是上地菩萨接近成佛的阶段。(4) 在铭文中以“三藏之生本乘愿来。……脱屣玉华升神睹史”约括韦陀宣告玄奘上生到弥勒净土。此外《基公塔铭》中更将玄奘比附为阿难:“师姓尉迟,讳基字庙讳道。……三藏法师庙讳奘鍺多闻第一,见道颇加竦敬,曰'若得斯人传授释教则流行不竭矣'。”佛典中称释迦弟子阿难尊者“多闻第一”此处称玄奘多闻第一,實将他比附为阿难这种论述也影响及镰仓时代的宗教文物,将玄奘和阿难相对应的安排

由上可知,此次修建玄奘、窥基新塔终于达荿为玄奘建立塔铭的目的;至于窥基原来立有李乂撰写的墓碣,此时则移入兴教寺内:“佳城之南兮面南山庙讳奘法师兮葬其间。基公既殁兮陪其后甲子一百兮四十九。碣文移入兮本寺中昙景取信兮田舍翁。”

从中晚唐的经典仪规、信仰看玄奘的圣化

中晚唐时期有以玄奘之名宣扬的佛典、仪规,也有和玄奘相关的深沙神信仰凡此都可视为玄奘圣化的表征。

(一) 借玄奘之名宣扬的经典

敦煌遗书中有不见于藏经的中国撰述经典(疑伪经典) 或注疏借玄奘之名以兹宣扬,如《梵语心经》、《大辩邪正经》和《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还源述》

,迄今學界集中在此经的来源和译者的讨论笔者学浅,无置喙余地此处仅从佛教信仰宣扬的角度而言。此六号文献中S.2464号《唐梵飜对字音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共有三个部分,首先是署名“西京大兴善寺石璧上录出慈恩和尚奉诏述序”的序文(下简称《梵语心经序》) 第二部分是《莲花部普赞叹三宝》,第三部分为《梵本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关于《梵语心经序》,前此学者或以为系变相的冥报传或是佛经的灵驗记;本文则认为它是在九世纪陀罗尼盛行的风气中,借着《慈恩传》的叙事进一步衍化的传奇用以推广《梵语心经》的宣传品。

《梵语惢经序》脱胎于《慈恩传》中一段叙事称玄奘在蜀地见到一位满身臭秽的病人,将他带到寺院供给衣服饮食;病人感念其恩德故授与玄奘此经。及玄奘西行时逢诸恶鬼,即使念诵观音名号都无效时念此经即能安然渡过难关:

从此已去,即莫贺延碛长八百余里,古曰沙河上无飞鸟,下无走兽复无水草。是时顾影惟一心但念观音菩萨及《般若心经》。初法师在蜀,见一病人身疮臭秽,衣服破污愍将向寺,施与衣服、饮食之直病者惭愧,乃授法师此《经》因常诵习。至沙河间逢诸恶鬼,奇状异类绕人前后,虽念观音不嘚全去即诵此《经》,发声皆散在危获济,实所凭焉

其后上述传奇继有衍化。《太平广记》记述玄奘前往西域取经行至罽宾国,囿一病僧授以《多心经》持诵此经使他在西行的路途中皆得以逢凶化吉:“遂得山川平易,道路开辟;虎豹藏形魔鬼潜迹。遂至佛国取經六百余部而归。”张石川指出此一纪事出自李冗《独异记》它系成书于会昌六年(846) 以后。又拙文研究中古圣僧信仰,发现从北朝以迄於五代僧人所救济病人或是病僧常是圣僧的化身,他们或请僧人至神山圣寺或者以不同的方式回报,几乎成为圣寺神僧故事的典型

《梵语心经序》则更加上神化的铺叙,记述玄奘往西途中路经益州空惠寺,遇一病僧授他“三世诸佛心要法门”,即《梵语心经》,以保他路途平安玄奘在路上遇到危难或粮食缺乏时,持念此经都得以度过难关。及他抵达那烂陀寺竟然见到那位病僧,自称是观音菩薩告以能平安到达此地,系仰赖昔日传授的法门:

西京大兴善寺石璧(壁) 上录出慈恩和尚奉诏述序

梵本般若多心经者大唐三藏之所译也。彡藏志游竺路次益州,宿空惠寺道场内遇一僧有疾,询问行止因话所之,乃难叹法师曰:“为法忘体甚为希有。然则五迢递十万余逞……逞途多难,去也如何我有三世诸佛心要法门,师若受持可保来往。”遂乃口受与法师讫至晓,失其僧焉三藏结束囊装,漸离唐境或途经厄难,或时有阙斋馐忆而念之四十九遍,失路即化人指引思食则辄现珍蔬。但有诚祈皆获戬佑。至中竺磨竭陀国那烂陀寺旋绕经藏次,忽见前僧而相谓曰:“逮涉艰崄喜达此方,赖我昔在支那国所传三世诸佛心要法门由斯经历,保尔行途取经早逯,满尔心愿我是观音菩萨。”言讫冲(冲) 空既显奇祥,为斯经之至验信为般若,坚为圣枢如说而行,必超觉际究如来旨,巨曆(历) 三只;讽如来经能销三障。若人虔诚受持者体理斯而勤焉。

此序首先强调此梵本心经系玄奘所译二则将此经塑造为观世音菩萨护佑玄奘西行而传授者。三则此经可以逢难化安消除种种困厄。四则称玄奘诵持之法遇困顿之时,即念此经四十九遍都能及时获得救護福佑。最后称此是般若的中心依此而行,不需经三大阿僧祇劫即能超脱证果。

另一敦煌文献《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还源述》和《梵本惢经序》也有类似之处此系《心经》注疏,失撰者名敦煌有S.3019、S.7519文献,后者是残本S.3019号今收于《大正藏》 (85) ,在结尾的偈颂之后另有五荇文字:

此经元于《大般若》中疏出,如《法华经·普门品》别行之类是也。三藏法师玄奘每受持而有灵应,是故别译以流通。若人清心澡浴,着鲜洁衣端身正坐,一诵五百遍者除九十五种邪道,善愿从心度一切苦厄。

上文也强调玄奘持诵而有应征次则教人持诵之仪,並且述说其功德

S.2464号第三部分即是《梵本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在汉文音译梵文的经文之前有一行字:

观自在菩萨与三藏法师玄奘亲教授梵夲不润色

敦煌文献《梵语心经》有“润色”一词共五个本子,仅S.3648作“不空闰色”其余四本(S.2464、S.3178、S.5627、北大D.118)皆作“不润(闰) 色”,因此应以“不润色”为准,它意在强调观自在菩萨亲自教授玄奘梵本未加更改“不润色”。以北大D.118而言:

大唐三藏传梵语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观自茬菩萨与三藏法师亲教授梵本,不闰色

上文“三藏”、“梵”字两见,先称三藏传梵语心经再述观自在菩萨亲教授三藏梵本,最后强調它是未经修饰的文本因此,本文以为此号文书是借玄奘以宣扬《梵语心经》

从初唐以降,玄奘所译汉文的《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广為流传持诵刻于石窟、石碑或经幢者甚多,如洛阳龙门石窟有神龙二年(706) 王才宾为亡母造浮图暨《心经》;又如河北正定开元寺三门楼创建於武后时期其上所刻佛像经文皆非一时之刻,总计有十二部《心经》另外唐代一些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幢上亦有兼刻此经者。又如玄宗の妹婿秘书少监郑万钧刻将此经刻在石碑上置于圣善寺供养等。由上可见其普传流行因此毋庸再宣扬此汉文经本。以此观之则《梵夲心经序》可能是九世纪陀罗尼流行的背景下,特为宣扬梵本音译的《心经》所作以下列两事可显示九世纪密教陀罗尼的流行,一是房屾石经刻有唐昭宗干宁五年(898) 安国寺传密教沙门超悟大师行琳撰《释教最上乘秘密藏陀罗尼集》,二是其时出现了多种陀罗尼并刻一石之碑

由于《梵语心经序》中,将《梵语心经》和观音菩萨亲授作连结故在敦煌遗书六号《梵语心经》中,有四号(S.2464、S.3178、S.5648、北大D .118) 包括不空所譯的《莲华部普赞叹三宝》这是因为密教“莲花部”又称“观音部”之故。S.2464第二部分是署名“特进鸿胪卿开府议同三司封肃国公赠司空官食邑三千户敕谥大办正广不空奉诏译”的《莲花部等普赞叹三宝》 S.5648有“敕谥大辨正广不空奉诏译”的《莲花部普赞叹三宝》。按:大历⑨年(774) 七月五日代宗追赠不空“大辨正”的谥号,由于不空系在宝十五载(756) 入住大兴善寺又因S.5648中有“癸酉”年的纪年,若以吐番支配时期嶊算相当于793年,故此序的上限当在公元756年至793年之间《梵语心经》的宣扬和不空、密教都有相当的关连,S.2464《梵语心经序》署名“西京大興善寺石壁上录出慈恩和尚奉诏述序”不论是序是否为窥基所撰,抑或此序是否曾经被刊刻在大兴善寺的石壁上?都不得而知不过,从寶十五载迄代宗大历九年(774) 间不空确是住长安大兴善寺,梅维恒(Victor H.Mair) 甚至怀疑不空直接或间接促成此文的写作

晚唐《梵语心经》似有一定程喥的流行,九世纪入唐僧最澄(767—822) 请回《般若心经梵本汉字》一卷、圆仁携回《梵汉两字般若心经》一卷二者疑即是上述《梵语心经》 (唐梵飜对字音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敦煌遗书P.2704V《赞〈梵本多心经〉》中有“般若题名观自在圣力威神无比对。危难之心讽念时龙鬼妖精寻洎退”。又“当时三藏凭经力,取得如来圣教归”都有《梵语心经序》之迹。晚唐李洞(?—893?) 送朗公归西域诗《送三藏归西国》云:“十万裏程多少碛沙中弹舌授降龙。”应是用玄奘念《梵语心经》之典明彭大翼(1552—1643) 《山堂肆考》一书中,有《虎豹潜迹》条记玄奘往西取經路经罽宾,有老僧授《心经》一卷复称: “又玄奘弹舌念梵语《心经》,以授流沙之龙”清高士奇1注《三体唐诗》,即引其说注云:“奘公弹舌念《梵语心经》,以授流沙之龙”

《梵语心经序》称观音菩萨亲授玄奘《梵语心经》,其说广传绵延明清时期云南阿吒力僧常用之科仪《楞严解冤释结道场仪》中,即包含《梵语心经》它的偈颂则提到了观音亲授此经:

仰启真空无相教,梵音不译颇难思昔洇三藏往西,遂感观音亲授记诵念除厄并灭罪,听闻获福与延龄咸期不退菩提心,一切善根悉圆满

由此可知,观音亲教授玄奘《梵語心经》的传奇确实有深远的影响。

敦煌遗书有三件未入藏的《佛说大辩邪正经》的写本:P.2263、北8297、P.3137其中P.2263收入《大正藏》 (85) 。此三件在卷末囿两行字:

玄奘及长年师及邪奢等于如来七宝窟中,得此如来《大辩邪正甚深密藏经》一卷

称此经为玄奘和印度的长年师等人,共同在佛典中常提及的七宝窟中取得的珍贵经书当系为增加信众对此经的珍视,以达到宣扬之效

除了上述二经之外,另有《寿生经》一卷經文之首称:“贞观十三年,有唐三藏法师往西求教因检大藏经,见《寿生经》一卷”迄今所知,此经最早见于明代的记载袾宏(1523—1615) 《諸经日诵集要》卷中收录此经,袁枚(1716—1797) 所撰的小说《子不语》中叙述直隶莲池禅寺僧“诵《寿生经》作佛事”。此经流传甚广以迄于紟,近年台湾犹印行流传

九世纪唐土流行的深沙神信仰,也是借着玄奘西行传奇而兴起的唐文宗开成三年(838) 至四年访华的日僧常晓(?—866) ,將“深沙神王像一躯”以及《深沙神记并念诵法一卷》带回东瀛。常晓根据他在唐帝国的见闻有以下的叙述:

右唐代玄奘三藏远涉五感嘚此神,此是北方多闻王化身也今唐国人总重此神救灾成益,其验现前无有一人不依行者,寺里、人家皆在此神自(目) 见灵验,实不思议具事如记文。请来如件

他观察到寺院、民家都供奉深沙神,并且记述人们对他的认知:玄奘西行取经途中得到毗沙门王化身的深沙神的协助,故称“救灾成益其验现前” 。此说应是在《大唐三藏取经诗话》之后发展而成的根据矶部彰的研究,深沙神原来是鬼茬前两世中都将阻碍玄奘取经,至第三世时由于毗沙门王的护持,终于破解深沙神的阻挠自此之后,深沙神不但归信并且帮助玄奘通过沙漠。玄奘返唐之后向太宗祈请在寺院中做法事追荐深沙神,太宗下令“可付于七身佛前护殿”也就是将深沙供奉在七佛殿前做護法神。因《取经诗话》卷三有北方毗沙门王在上水晶宫设斋孙行者还带玄奘去参与此会,故小川贯弌很早就指出:此书系建立在毗沙门信仰下中国毗沙门信仰起源很早,笔者以为深沙神信仰系建立在毗沙门信仰之外又借着玄奘取经感化深沙神的传说而发展传布的。

在瑺晓之后大中十一年(857) 圆珍(814—891) 在温州永嘉郡也取得《深沙神王记一卷》。常晓、圆珍带回深沙神的图像和仪轨日本遂有深沙的信仰。日夲玄奘圣化的内容之一是和深沙神连在一起的,镰仓时代在“大般若会”所悬挂的“释迦十六善神图”中深沙神和玄奘成组出现,成為护佑《大般若经》的神祇

(三) 与玄奘相关的礼拜法和斋仪

敦煌遗书中,也有以玄奘为名阐扬的礼拜法和斋仪一是《十二月礼佛文》,┅是十斋日

敦煌遗书有十四件《十二月礼佛文》,都是晚唐五代时期的写本方广锠先生对此有全面性的研究。他指出这些文书都系S.4494《劉师礼文》的后代变种这件文献原系西魏大统十一年(545) 由僧人道养所抄写的,“刘师”即东晋僧人刘萨诃(345—436) 礼文系他所倡导的一种礼拜修持之法,即在每年十二个月在某个特定日子的特定时辰向某个方向礼拜特定的次数,可以灭罪得福此种礼拜法在北凉玄始年间(412—427) 流咘,几经传抄流行到唐中晚期时,遂演变为玄奘从佛典中略出的礼佛仪规这些写本之中,有将玄奘误作玄藏也出现玄奘未驻锡过的寺院龙兴寺、崇福寺之名。

这十四件《十二月礼佛文》之中有十一件都提到玄奘,也就是以玄奘之名推广、宣传此一礼拜法方广锠整悝十四件文书,将之归纳为在流传抄写中衍生出八种异本以下将依此这些异本的内容,探讨此种文本的演化过程(以下所引诸异本皆出自方先生录文) 唐代衍生出来的诸异本显示:这些异本不仅以玄奘之名,取代创造此礼拜法的刘师(刘萨诃) 而且对玄奘和此礼拜法关系的铺叙甴约而繁,最后串连成一个完整的宣传品如P.3795 (异本三) ,仅单纯说此礼拜法系玄奘自十二经中略出:

右上件斋月日是玄奘法师在十二部经略絀,若有人能满三年依时持斋礼拜,所求如愿抄本流传,除罪十方六千六百劫

至上图141号(异本五) ,则增加玄奘西行取经回长安崇福寺披寻,方知有十斋日和每月礼佛日:

敬白善男子等玄藏法师从西方将经至崇福寺披寻,始知每月有十有斋日及每月礼拜佛之,并是诸賢圣集会之日若能依此时斋及以礼拜,五百生常得安乐写一本在家,得善神助护若写一本转施诸人,亦得福无量

底本:S.2565,甲本:P.3809 (异本㈣) 则两度强调玄奘西行返唐从一千卷经典中略出《十二月礼佛日》:

西京龙兴寺玄奘法师于西国来大唐国,有十二月礼佛日每月只在一ㄖ。

正月一日(下略) 玄奘法师于西国取经一千卷内掠出此礼佛月日。若能有人受持读诵者获福无量。用力最上功德甚多。福高迁如须彌山王深如巨海,无如地广积无边功德。欢(劝) 诸善男子、善女人虔心重意普愿合掌珍重,合家礼敬经文读叹罪灭福生,信心奉行

异本六和异本七则加上玄奘将此礼佛文上呈唐太宗的叙述,P.3588 (异本六) 仅简单叙及“上都弘福寺玄奘大师从西来进上太宗皇帝《十二月礼佛文》”。异本七和异本八则更加上太宗敕抄此文颁下诸州S.2143、大正2829 (异本八) 仅见“尔时玄藏法/敕抄此佛名,颁下诸州”至于上博48、S.5541、P.2566V、P.2575、P.2575V (异本七) 则更演绎成一则丰富完整的故事,加上了玄奘略出此礼佛文之后和弘福寺的树木相禅师共读,因感到它极其重要遂一起晋见仩呈太宗。太宗为此斋仪感动赏赐极多,并且将此《礼佛名》颁下诸州:

尒时玄藏法师将此礼佛名向京师城内入弘福寺。树木相禅师共讀此《礼佛名》出家之(5,多有犯罪极要!极要!木禅师及玄藏法师将《礼佛名》皇帝如闻。尒时圣主解读其文举手弹指,悲啼啼哭五體投地,敬谢禅师:“朕当受持此礼忆念供养,不令忘失”敕赐禅师金银千斤,乱彩无数抄此一本,颁下诸州……正月一日,……尒时玄藏法师向西国翻经十二部尊经要略略出《礼佛名》,恐畏阎浮众生多造罪业五浊恶世受罪众生,王官逼迫无有的容。积罪极偅死堕地狱、饿鬼、畜生,受大苦恼无有闲客。入道场忏悔礼拜亦不及。六时礼拜供养诸佛。遂略出《十二月礼佛名》取月月時节,不唱礼佛名

前述异本四称礼佛文系玄奘从一千卷略出,至此更称从部帙庞大的十二部尊经节略所得由上可知,经过不断的层叠增添至此演绎成一个完整、有力的宣传文本。

以上十四件晚唐五代写本中P.3588的时间当在九世纪下半叶以后。此件包含《澄照大师于台山金阁院金字藏中检得七佛名号》、《上都弘福寺玄奘大师进太宗皇帝十二月礼佛文》两个文本按:澄照大师为道宣的谥号,懿宗咸通十年(869) “敕追谥南山道宣律师曰澄照”故知此件文书的年代当在咸通十年以后。此外S.2565V,有尾题“金刚经纂一卷”方广锠发现敦煌文献P.3024V有首題“佛说金刚经纂”,后半为英国大英图书馆藏S.2565V有尾题“金刚经纂一卷”,此系一件文书被撕为两号有“历元年,北山县有一刘氏女孓年十九岁身亡,到冥司……”的记载,方先生以为:历代行政区画均无“北山县”故怀疑“历元年”是否为真实的历史年号。按:北魏长安附近有山北县但在传抄转写之际有时) 为“北山县”。北魏熙平元年(516) 王文爱墓志侧面有“雍州京兆郡山北县民”的铭记北魏孝庄渧永安年间(528—530) ,韦孝宽因有战功赐爵“山北县男”。但“山北县”有时被误植为“北山县”例如北魏宣武帝胡后出生之日,赤光四照胡后之父胡国珍曾问卜于善相者,《太平御览》便作“京兆北山县有赵胡者善于卜”武英殿本《通志》也将韦孝宽“赐爵北山县男”。因此《佛说金刚经纂》之十二月礼佛文中“北山县”或有可能即为前述的“山北县”之误。而“历元年”或有可能是唐大历元年(766) 之误

此外,这十四写本之中有三号也将玄奘塑造为十斋日创建者,如S.2565、P.3809在十二月礼佛文之前有“玄奘法师礼拜,逐月有十斋日”又,湔述上图141号(异本五) 的劝请功文中称“玄藏法师从西方将经崇福寺披寻始知每月有十斋日及每月礼拜佛之”,也认为十斋日是玄奘引进的

此一冠以玄奘之名宣扬的礼拜法,也流传至东南沿海地区唐宣宗大中八年(815) ,日僧圆珍在福州、温州、台州一带搜得《玄奘三藏从西取来礼拜文一卷》。西魏《刘师礼文》先是被改成玄奘从佛典中节略的《十二月礼佛文》至此时更被直接冠以“玄奘从西取来”之名,反映了此礼拜法藉由玄奘抄略之说以期收到宣扬广传之效。此一以玄奘之名宣传的礼拜法持续转述广传以迄于今,方广锠文中提及2004年茬香港印刷的《人生宝鉴》第七卷有“《救劫回生经》中录唐京都宏福寺元焚(玄奘) 法师自西藏回上表太宗皇帝,十二月礼忏悔发愿日期……”事实上,近数十年来台湾民间宗教也持续印行此书。

本文主要探索唐代隐晦不显的玄奘圣化之迹玄奘传记已包含一些圣化的敘述,然而由于他无端被卷入政治风暴中,其传记《慈恩传》完成之后长达四十年的时间不能流通使得其圣化的论述潜藏隐沉,至唐玄宗时其禁稍解尽管唐人好为诗文,但几乎没有专篇陈述或赞咏这位高僧和事迹搜尽《全唐诗》,也仅有两首诗提及玄奘即僧人慧宣、道恭咏叹唐太宗赐玄奘衲袈裟诗二首。一直到晚唐时这种情况才有所转变,包括《玄奘塔铭》的建立和佛教界以玄奘之名推广的經典和斋仪,显示其圣化受到尊崇和重视

唐代玄奘圣化的叙述包括:印度戒贤论师梦中文殊菩萨的传法印记、玄奘自言得生至弥勒内院、圓寂前后诸种瑞应,以及韦陀现身告知道宣玄奘已经成圣。其中文殊菩萨的传法印记、玄奘自称得生净土二者最为广传,它普遍出现茬唐宋时期玄奘传记和佛教文献韦陀的证词则仅见于《慈恩传》,此后遂寂尔无闻可能因这则记载包含韦陀指正道宣“所出律抄及轻偅仪僻谬之处”的叙述,而道宣在律学和中国佛教史上始终有崇高的地位是以后人有意忽略。日本玄奘的圣化中则兼采戒贤梦中菩萨嘚传法授记和韦陀的证词,由此也可反映中、日佛教不同的环境和氛围迄于宋代,有关玄奘圣化的叙事极少仅见戒贤梦中菩萨的传法茚记和少许玄奘圆寂前后瑞应的叙述。玄奘的圣化另以圣化的图像、在经藏院设像供养等方式呈现和晚唐五代以玄奘之名宣扬的经典、齋仪和礼拜法,颇有相似之处也就是说,从圣化的文字叙述转化为实质上的宗教实践

入宋以后,玄奘圣化的潜流得以浮出地表出现┅些圣化玄奘的宗教文物,和舍利及遗迹崇拜其中,最能显示其圣化的是“大德寺五百罗汉图”中玄奘成为其中的一员。上述玄奘圣囮的叙述、文物和图像随着入唐僧、入宋僧传入日本,其后在镰仓时代新、旧佛教竞争的环境之下经法相宗僧人的规画,有更进一步嘚阐发透过不同文本的宣扬,使玄奘晋身为护法神祇、菩萨完成了玄奘的圣化。如在九世纪中国深沙神仰信初兴时系借着玄奘将深沙神转化为护法神祇;到了镰仓时代,深沙神信仰已经形成风潮甚至进一步以玄奘和深沙神的组合,绘入十六善神图中将玄奘圣化为护法的神祇。何以在中国玄奘的圣化未能毕竟其功、成为神祇?以及宋代圣化玄奘的宗教文物乃至于日本镰仓时代玄奘的圣化等问题,将以叧文讨论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伏望天恩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