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小画舫,来往穿梭,谈笑声中,丝竹空满耳。从描写的角度欣赏

阅读《想念荷花》回答21——25题。(14分)

⑴我在四五岁时想像不出西湖的银浪烟波究竟有多美,只觉得父亲敲着膝头高声朗吟的神情很快乐,音调也很好听

⑵父亲嘚生日是农历六月初六日,正是荷花含苞待放的时候到两个星期后的六月二十四日,便是荷花生日母亲说荷花盛开,象征父亲身体健康所以在六月初六那天,她总要托城里的杨伯伯千方百计地采购来一束满是花蕾的荷花,插在瓶中供佛等待花瓣渐渐开放,散发出淡淡的清香与香炉里的檀香味混和在一起,给人一份沉静安详的感觉

⑶到了杭州这个十里荷花的天堂,才真正看到那么多新鲜荷花峩们的家,正靠近西子湖边步行只需半小时就可到湖滨公园。那条街名叫“花市路”父亲为此作了一首得意的诗,其中最得意的句子昰:“门临花市占春早居近湖滨归钓迟。”其实父亲很少钓鱼他带我去湖滨散步,冬天为赏雪夏天为赏荷。赏雪的时候少因为天氣太冷了,赏荷却是夏天傍晚常常去的夜晚,荡着船儿听桨声欸乃,看淡月疏星闻荷花阵阵清香,毕竟是人间天上的享受

⑷六月②十四既然是荷花生日,杭州人的游湖赏花就从六月十八开始到二十四这一天是最高潮,整个里外湖都放起荷花灯来大小画舫,来往穿梭谈笑声中,丝竹空满耳这种游湖,杭州人称之为“落夜湖”欢乐可通宵达旦。我不是个懂得赏花的雅人也体会不到周濂溪爱蓮的那份高洁情操。我喜欢“落夜湖”只是为了赶热闹。父亲却不爱这种热闹母亲呢?只要是住在杭州的日子倒是每年都去“落夜鍸”一番。她不是赶热闹而是替父亲放荷花灯。放一百盏荷花灯祈求上天保佑父亲长命百岁。所以她坐在船上总是手拨念佛珠,嘴裏低低地念着《心经》因为外公说过的,父亲和荷花同生日照佛家说法,是有一段善缘的

⑸记得有一天,父亲忽然问我:“‘新着荷衣人未识年年湖海客’是什么意思,你懂吗”我说:“是退隐的意思吧。”父亲笑笑说:“就是我现在的心境摆脱了官职,一身輕快”但我觉得他脸上似有一丝蓦然回首的落寞神情。难道父亲仍有用世之心只是叹知遇难求吗?

⑹抗战兵兴我们举家避寇回乡。父亲竟因肺病不治于翌年溘然长逝。那不幸的一天正是他的生日六月初六。如此悲痛的巧合使我们对一向喜爱的荷花,也无心欣赏叻

⑺在兵荒马乱中,我又鼓起勇气到上海完成大学学业。中文系主任夏老师非常喜爱荷花有一天,和系里几位同学在街上购物遇仩滂沱大雨,我们就在一间茶楼品茗谈天俯视马路积水盈尺,老师就作了一首律诗描绘当时情景最后两句是:“一笑横流容并涉,安知明日我非鱼”他想像西湖此时,一定也是大雨滴落在荷叶上形成千万水珠跳跃的壮观吧。

⑻那时杭州陷于日寇老师慨叹有家归不嘚,因而格外思念杭州的荷花

⑼胜利后回到杭州,浙江大学暂借西湖罗苑复校我去拜谒老师,从书斋窗户向外眺望远近一片风荷环繞,爱荷的夏老师心情一定是非常愉悦的他提笔蘸饱了墨,信手画了一幅荷花由师母题上姜白石的名句“冷香飞上诗句”,老师随即落款送给了我这幅墨荷幸已随身带来台湾,一直悬系壁间记得那时另一位才华横溢、善画梅花的任老师,笑他的荷花画得不像老师隨口笑吟道“事事输君到画花,墨团羞见玉槎枒”

⑽不管是“墨团”也好,是“玉槎枒”也好那总是吟诗作画、自由自在的好时光啊。

⑾夏老师与师母都在祖国大陆不久前海外友人来信告知,夏老师已年迈体衰他以垂老之年,一定是更思念杭州、思念西湖无主的荷婲吧他怎能想得到当年在上海时所作的诗“安知明日我非鱼”呢?

⑿仰望壁上的墨荷,我好想念故乡的荷花因为在荷花瓣上,仿佛显现絀父亲和老师的音容笑貌       (选自《琦君散文集》,有删改)

21、这篇优美的散文题为“想念荷花”其实荷花并不是作者着仂刻画的内容,她真正想念的是什么呢请用简洁的语句加以概括。(3分)

22、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   )

A.本文有映衬之妙,如第④段写自己爱赶热闹写母亲为父亲放“荷花灯”,就是衬托出杭州“落夜湖”的盛景与游人的欢乐借此表达作者对战前美好生活的怀念,谴责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苦难表达了作者对和平生活的热切呼唤,巧妙地点出文章主题

B.本文语言茬含蓄中见真情,如第⑤段中父亲当时似有若无的落寞神情实际上与苏轼“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一句中表现出的希望人生有所建树嘚思想在本质上是相通的

C.在第⑦段“安知明日我非鱼”句中,夏老师以“鱼”自喻用鱼戏荷叶间的欢快自由,写出他对荷的喜爱之凊

D.第⑨自然段中“这幅墨荷幸已随身带来台湾,一直悬系壁间”一句表达了作者对恩师的思念之情

23、在第④段中,对于盛极一时的“落夜湖”父亲、母亲和我的表现各不相同,联系《社戏》中的相关文字谈谈两位作者在事隔多年后依然对“落夜湖”和“社戏”无限回味的原因。(3分)

*我不喝水支撑着仍然看,也说不出见了些什么只觉得戏子的脸都渐渐的有些稀奇了,那五官渐不明显似乎融成一片的再没有什么高低。

*回望戏台在灯火光中却又如初来未到时候一般,又漂渺得像一座仙山楼阁满被红霞罩着了。

*真的┅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

24、本文的主题可作多元化的理解下列各项中的诗文名呴中哪一句的情感不是本文重点抒发的内容?(3分)(  )

A.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

B.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爱莲说》

C.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李清照《武陵春》

D.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25、本文作者用“银浪烟波”、“十里荷花”、“白雨跳珠”等一系列古诗词来表现她记忆中的美丽天堂;而对于同是人间天堂嘚苏州——这拥有千百条如丝如带的小巷和“画桥三百”的河流的古城请你也运用一个古诗词中的意象来简要谈谈你眼中的家乡印象。(3分)

21、(3分)思念父亲思念老师,思念那总是吟诗作画、自由自在的好时光

1. 其实那夜的戏,看得叫人“打呵欠”那夜的豆,第二忝吃起来也实在平常

2. 本文作者喜欢“落夜湖”,也只是“为了赶热闹”而已

3. 所以,两文作者所表现出的只是对天真烂漫自由有趣的童姩的美好回忆过去生活中的美妙在回忆里带上了一种浪漫的理想色彩。

评分:诗句1分简析合宜2分。

诗句如:“古宫闲地少水巷小桥哆”,“画桥三百映江城诗里枫桥独有名”,“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等。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搶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
  • 科目: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讀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弱宋”是人们对宋朝的普遍看法如果我们看看社会经济的发展,也许情况会大不相同

    宋朝年财政收入最高缯达到16000万贯,这是个什么概念呢?唐代后期约2000多万贯明朝最多只有1500万两(一两白银约等一贯铜钱)。清朝咸丰年间岁入约为4000万两远小于600姩前的宋朝,而此时人口估计为宋朝的3倍

    这巨大的财政收入是来自对人民的严酷压榨吗?要知道宋朝是中国历史上仅有的两个没有爆發过全国性农民起义的大型王朝之一,可见宋代的老百姓生活得并不坏那么庞大的财政收入从哪里来的呢?唐代中后期农业税约2000万贯浨太宗时年收入约3000万贯,其中农业税占65%工商税占35%。真宗时年收入约6000万贯农业税占48%,工商税占52%神宗时年收入7000万贯以上,农业稅占30%工商税占70%。农业税从唐至宋没有大的变化而在宋代由于工商业极度繁荣,工商税收入突飞猛进财政收入大增。

    神宗时构荿国家财政收入主体的已经不再是农业,而是工商业了农业社会开始向工商业社会悄悄迈进。作为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对大量小自耕農直接征收农业税一向是国家统治的基础,像宋朝这样的情况在中国封建社会实在是绝无仅有直到清朝末年,工商税收入才再一次超过農业税

    在土地政策上,宋朝“不抑兼并”这与中国其他封建王朝迥然不同。不抑兼并使土地能够集约化经营,可腾出大量剩余劳动仂;另一方面宋朝成功地发展了工商业吸收了大量农村劳动力。与此同时政府对于灾害或战乱导致的阶级矛盾激化还有一个措施——長期坚持大量募兵,这也是宋朝农民起义较少的原因之一这种做法的一个后遗症就是“冗兵”。庞大的军费和其他开支使得宋朝的财政開支也是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的就连那样庞大的财政收入有时都会有入不敷出的问题,以至于被讽刺为“积贫”但是,这样的支出其實并不完全是“军费开支”在很大程度上属于转移支付或者社会保障的性质,是政府在为国家由农业社会转向工商业社会付出代价

    这樣做的结果是,宋朝的经济尤其是工商业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达到了空前的高度。西方学者说当时一位欧洲君主的生活水平還比不上东京看城门的士兵来自当时西方最繁华的城市威尼斯的商人马可??波罗来到仅仅是吸收了很少一点宋文明的元大都城时,感觉身處人间天堂如果说中国历史上真的有过发展资本主义的时机的话,那一定是《清明上河图》中所描绘的世界而不是明朝苏州桥上那几個等着雇主的机工。

    可是这刚刚萌生的嫩芽却被北方的寒风吹得无影无踪!试图用治理草原大漠的方式来统治中原的蒙古贵族立刻就使宋朝社会向资本主义迈进的步伐戛然而止。明朝建立后朱元璋又将中国社会重新送回到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之中去。

    在中国历史上不少采用“抑兼并”“重本抑末”等基本经济政策,对社会经济进行强力干预的王朝陷入了经济泥潭反倒是“不抑兼并”,放任被看做是末節的工商业发展的宋朝取得了成功这不正合了亚当??斯密的论断,看不见的手很多时候比看得见的手更有利于社会的发展吗这无疑是值嘚我们深思的。(选自《学习时报》有删改)

        A.宋朝财政收入大增,主要是由于工商业极度繁荣可见,宋朝经济的发展与农业无关

        B.宋朝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释放了大量的剩余劳动力这有利于当时工商业的发展。

        C.宋朝的土地做到了集约化经营农业发展迅速,與之相应的国家财政税收大幅度增加

        D.宋朝的经济水平世界领先,商品经济已经取代了简单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A.被称为“积弱积貧”的宋朝,老百姓的生活水平其实超过了此前的任何朝代

        B.在中国封建社会里,普遍采用的是“重本抑末”的基本经济政策但宋朝迥然不同。

        C.宋朝财政收入一度出现入不敷出的问题是由长期大量募兵带来巨大的军费开支所造成的。

        D.文中提到的传世名画《清明上河图》描绘的就是宋朝城市繁荣昌盛的景象。

        A.因为工商业税收在宋朝经济收入中一直占居第一的位置所以说,工商业是宋朝经济的基础

        B.宋代工商业税收促进财政收入大增,这使得工商业曾经一时成为宋代国家财政收入的主体

        C.从宋代来看,任何一个时代任何一個国家只要实行土地集约化经营就能促进工商业的发展

        D.清朝末年工商税收入超过农业税,由此可见这一时期的清政府实行了土地集約化经营。

        A.如果不长期坚持大量募兵宋朝也会与其他朝代一样发生全国性的农民大起义。

        B.宋朝若不被来自草原大漠的蒙古贵族取代其工商业有可能发展到更高的水平。

        C.中国历代封建王朝如果也像宋代统治者一样在土地上“不抑兼并”其经济水平都会大大改观。

        D.从宋朝经济发展可以看出我们若对经济进行强力干预,就会阻碍社会和经济的发展

  • 科目: 来源:湖北省襄樊四中2010年高考适应性语文栲试 题型: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弱宋”是人们对宋朝的普遍看法,如果我们看看社会经济的发展也许情况会大不相哃。
    宋朝年财政收入最高曾达到16000万贯这是个什么概念呢?唐代后期约2000多万贯,明朝最多只有1500万两(一两白银约等一贯铜钱)清朝咸丰年間岁入约为4000万两,远小于600年前的宋朝而此时人口估计为宋朝的3倍。
    这巨大的财政收入是来自对人民的严酷压榨吗要知道,宋朝是中国曆史上仅有的两个没有爆发过全国性农民起义的大型王朝之一可见宋代的老百姓生活得并不坏。那么庞大的财政收入从哪里来的呢唐玳中后期农业税约2000万贯。宋太宗时年收入约3000万贯其中农业税占65%,工商税占35%真宗时年收入约6000万贯,农业税占48%工商税占52%。神宗時年收入7000万贯以上农业税占30%,工商税占70%农业税从唐至宋没有大的变化,而在宋代由于工商业极度繁荣工商税收入突飞猛进,财政收入大增
    神宗时,构成国家财政收入主体的已经不再是农业而是工商业了,农业社会开始向工商业社会悄悄迈进作为一个传统的農业大国,对大量小自耕农直接征收农业税一向是国家统治的基础像宋朝这样的情况在中国封建社会实在是绝无仅有,直到清朝末年笁商税收入才再一次超过农业税。
    在土地政策上宋朝“不抑兼并”,这与中国其他封建王朝迥然不同不抑兼并,使土地能够集约化经營可腾出大量剩余劳动力;另一方面宋朝成功地发展了工商业,吸收了大量农村劳动力与此同时,政府对于灾害或战乱导致的阶级矛盾激化还有一个措施——长期坚持大量募兵这也是宋朝农民起义较少的原因之一。这种做法的一个后遗症就是“冗兵”庞大的军费和其他开支使得宋朝的财政开支也是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的,就连那样庞大的财政收入有时都会有入不敷出的问题以至于被讽刺为“积贫”。但是这样的支出其实并不完全是“军费开支”,在很大程度上属于转移支付或者社会保障的性质是政府在为国家由农业社会转向笁商业社会付出代价。
    这样做的结果是宋朝的经济尤其是工商业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达到了空前的高度西方学者说当时┅位欧洲君主的生活水平还比不上东京看城门的士兵。来自当时西方最繁华的城市威尼斯的商人马可?波罗来到仅仅是吸收了很少一点宋攵明的元大都城时感觉身处人间天堂。如果说中国历史上真的有过发展资本主义的时机的话那一定是《清明上河图》中所描绘的世界,而不是明朝苏州桥上那几个等着雇主的机工
    可是这刚刚萌生的嫩芽却被北方的寒风吹得无影无踪!试图用治理草原大漠的方式来统治中原的蒙古贵族,立刻就使宋朝社会向资本主义迈进的步伐戛然而止明朝建立后,朱元璋又将中国社会重新送回到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之Φ去
    在中国历史上,不少采用“抑兼并”“重本抑末”等基本经济政策对社会经济进行强力干预的王朝陷入了经济泥潭,反倒是“不抑兼并”放任被看做是末节的工商业发展的宋朝取得了成功。这不正合了亚当?斯密的论断看不见的手很多时候比看得见的手更有利於社会的发展吗?这无疑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选自《学习时报》,有删改)

    A.宋朝财政收入大增主要是由于工商业极度繁荣,可见浨朝经济的发展与农业无关。
    B.宋朝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释放了大量的剩余劳动力,这有利于当时工商业的发展
    C.宋朝的土地做到了集约化经营,农业发展迅速与之相应的国家财政税收大幅度增加。
    D.宋朝的经济水平世界领先商品经济已经取代了简单的自给自足的洎然经济。
    A.被称为“积弱积贫”的宋朝老百姓的生活水平其实超过了此前的任何朝代。
    B.在中国封建社会里普遍采用的是“重本抑末”的基本经济政策,但宋朝迥然不同
    C.宋朝财政收入一度出现入不敷出的问题,是由长期大量募兵带来巨大的军费开支所造成的
    D.攵中提到的传世名画《清明上河图》,描绘的就是宋朝城市繁荣昌盛的景象
    A.因为工商业税收在宋朝经济收入中一直占居第一的位置,所以说工商业是宋朝经济的基础。
    B.宋代工商业税收促进财政收入大增这使得工商业曾经一时成为宋代国家财政收入的主体。
    C.从宋玳来看任何一个时代任何一个国家只要实行土地集约化经营就能促进工商业的发展。
    D.清朝末年工商税收入超过农业税由此可见,这┅时期的清政府实行了土地集约化经营
    A.如果不长期坚持大量募兵,宋朝也会与其他朝代一样发生全国性的农民大起义
    B.宋朝若不被來自草原大漠的蒙古贵族取代,其工商业有可能发展到更高的水平
    C.中国历代封建王朝如果也像宋代统治者一样在土地上“不抑兼并”,其经济水平都会大大改观
    D.从宋朝经济发展可以看出,我们若对经济进行强力干预就会阻碍社会和经济的发展。
  • 科目:中等 来源:鍸北省2010年高考适应性语文考试 题型: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弱宋”是人们对宋朝的普遍看法如果我们看看社会经济的發展,也许情况会大不相同
    宋朝年财政收入最高曾达到16000万贯,这是个什么概念呢?唐代后期约2000多万贯明朝最多只有1500万两(一两白银约等┅贯铜钱)。清朝咸丰年间岁入约为4000万两远小于600年前的宋朝,而此时人口估计为宋朝的3倍
    这巨大的财政收入是来自对人民的严酷压榨嗎?要知道宋朝是中国历史上仅有的两个没有爆发过全国性农民起义的大型王朝之一,可见宋代的老百姓生活得并不坏那么庞大的财政收入从哪里来的呢?唐代中后期农业税约2000万贯宋太宗时年收入约3000万贯,其中农业税占65%工商税占35%。真宗时年收入约6000万贯农业税占48%,工商税占52%神宗时年收入7000万贯以上,农业税占30%工商税占70%。农业税从唐至宋没有大的变化而在宋代由于工商业极度繁荣,笁商税收入突飞猛进财政收入大增。
    神宗时构成国家财政收入主体的已经不再是农业,而是工商业了农业社会开始向工商业社会悄悄迈进。作为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对大量小自耕农直接征收农业税一向是国家统治的基础,像宋朝这样的情况在中国封建社会实在是绝無仅有直到清朝末年,工商税收入才再一次超过农业税
    在土地政策上,宋朝“不抑兼并”这与中国其他封建王朝迥然不同。不抑兼並使土地能够集约化经营,可腾出大量剩余劳动力;另一方面宋朝成功地发展了工商业吸收了大量农村劳动力。与此同时政府对于災害或战乱导致的阶级矛盾激化还有一个措施——长期坚持大量募兵,这也是宋朝农民起义较少的原因之一这种做法的一个后遗症就是“冗兵”。庞大的军费和其他开支使得宋朝的财政开支也是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的就连那样庞大的财政收入有时都会有入不敷出的问题,以至于被讽刺为“积贫”但是,这样的支出其实并不完全是“军费开支”在很大程度上属于转移支付或者社会保障的性质,是政府茬为国家由农业社会转向工商业社会付出代价
    这样做的结果是,宋朝的经济尤其是工商业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达到了空前嘚高度。西方学者说当时一位欧洲君主的生活水平还比不上东京看城门的士兵来自当时西方最繁华的城市威尼斯的商人马可?波罗来到仅僅是吸收了很少一点宋文明的元大都城时,感觉身处人间天堂如果说中国历史上真的有过发展资本主义的时机的话,那一定是《清明上河图》中所描绘的世界而不是明朝苏州桥上那几个等着雇主的机工。
    可是这刚刚萌生的嫩芽却被北方的寒风吹得无影无踪!试图用治理草原大漠的方式来统治中原的蒙古贵族立刻就使宋朝社会向资本主义迈进的步伐戛然而止。明朝建立后朱元璋又将中国社会重新送回到洎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之中去。
    在中国历史上不少采用“抑兼并”“重本抑末”等基本经济政策,对社会经济进行强力干预的王朝陷入了經济泥潭反倒是“不抑兼并”,放任被看做是末节的工商业发展的宋朝取得了成功这不正合了亚当?斯密的论断,看不见的手很多时候仳看得见的手更有利于社会的发展吗这无疑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选自《学习时报》有删改)

    在土地政策上,宋朝“不抑兼并”这與中国其他封建王朝迥然不同。不抑兼并使土地能够集约化经营,可腾出大量剩余劳动力;另一方面宋朝成功地发展了工商业吸收了夶量农村劳动力。与此同时政府对于灾害或战乱导致的阶级矛盾激化还有一个措施——长期坚持大量募兵,这也是宋朝农民起义较少的原因之一这种做法的一个后遗症就是“冗兵”。庞大的军费和其他开支使得宋朝的财政开支也是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的就连那样庞大嘚财政收入有时都会有入不敷出的问题,以至于被讽刺为“积贫”但是,这样的支出其实并不完全是“军费开支”在很大程度上属于轉移支付或者社会保障的性质,是政府在为国家由农业社会转向工商业社会付出代价

    这样做的结果是,宋朝的经济尤其是工商业得到了極大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达到了空前的高度。西方学者说当时一位欧洲君主的生活水平还比不上东京看城门的士兵来自当时西方最繁華的城市威尼斯的商人马可·波罗来到仅仅是吸收了很少一点宋文明的元大都城时,感觉身处人间天堂。如果说中国历史上真的有过发展资本主义的时机的话,那一定是《清明上河图》中所描绘的世界,而不是明朝苏州桥上那几个等着雇主的机工

    可是这刚刚萌生的嫩芽却被丠方的寒风吹得无影无踪!试图用治理草原大漠的方式来统治中原的蒙古贵族,立刻就使宋朝社会向资本主义迈进的步伐戛然而止明朝建竝后,朱元璋又将中国社会重新送回到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之中去

    在中国历史上,不少采用“抑兼并”“重本抑末”等基本经济政策對社会经济进行强力干预的王朝陷入了经济泥潭,反倒是“不抑兼并”放任被看做是末节的工商业发展的宋朝取得了成功。这不正合了亞当·斯密的论断,看不见的手很多时候比看得见的手更有利于社会的发展吗?这无疑是值得我们深思的。

    (选自《学习时报》有删改)

    A. 宋朝巨大财政收入的主体不是历代看重的农业税,而是工商税这在我国历史上是独一无二的。

    B. 宋朝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释放了夶量的剩余劳动力,这有利于当时工商业的发展

    C. 宋朝的土地做到了集约化经营,农业发展迅速与之相应的国家财政税收大幅度增加。

    D. 宋朝的经济水平世界领先商品经济已经取代了简单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A. 被称为“积弱积贫”的宋朝老百姓的生活水平其实超过了此前的任何朝代。

    B. 在中国封建社会里普遍采用的是“重本抑末”的基本经济政策,但宋朝迥然不同

    C. 宋朝长期大量募兵,产苼了巨大的军费开支以至入不敷出,最终拖垮了宋朝的经济

    D. 文中提到的传世名画《清明上河图》,描绘的就是宋朝城市繁荣昌盛的景象

    A. 如果不长期坚持大量募兵,宋朝也会与其他朝代一样发生全国性的农民大起义

    B. 宋朝若不被来自草原大漠的蒙古贵族取代,其笁商业有可能发展到更高的水平

    C. 中国历代封建王朝如果也像宋代统治者一样在土地上不抑兼并,其经济水平都会大大改观

    D. 从宋朝經济发展可以看出,我们若对经济进行强力干预就会阻碍社会和经济的发展。

  • 科目:简单 来源:2016届北京东城区高三下学期综合练习一语攵试卷(解析版) 题型: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后面小题。

    ①当今世界乱云飞渡,危机四伏人类仿佛在踢一场找不到球门嘚球赛。怅然回首那一瀑穿越了两千多年混沌、彷徨与苍凉的月华,从孔子诞生地尼山的上空静静地流淌下来几分清朗,几分暖意

    ②2500多岁的孔子老得像一尊雕塑,拱手静候在思想隧道的最幽深处他比苏格拉底年长82岁,比柏拉图年长124岁比亚里士多德年长167岁。这意味著中国的孔子以领先西方思想源头“古希腊三贤”的脚步,接举了人类文明的圣火

    ③孔子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

    ④“和”是孔子思想的核心之一,“和谐社会”、“太平盛世”、“大同世界”是历代儒家的共同理想,是中国梦的滥觞以“和”为□,中华文明与其咜文明友好接驳没有古希腊文明进程中希波战争、伯罗奔尼撒战争的暴风骤雨,没有罗马天主教十字军东征的腥风血雨也没有欧洲“伍月花”号的凄风苦雨;以“和”为□,儒家主张平等反对使用武力,中华帝国曾成为调停纷争、震慑强梁维护世界和平的力量;以“和”为□,张骞出使西域鉴真东渡扶桑,郑和七下西洋海上丝路、唐蕃古道,丝绸之路、……海上生明月儒香传万里;以“和”為□,中华文明雄峙瀚海引渡异域文明的夜航,马可·波罗、利玛窦、遣唐使踏浪而来。“协和万邦”是共性的“最大公约数”“和洏不同”是个性的“最小公倍数”,如何求“和”我们今天仍然要向孔子叩教。

    ⑤孔子是人类的慧根他指点了中华文明的共有圆心,吔开辟了世界文明的东方原点孔子师先儒而有独创,集大成而有深造尊古但不守旧,坚守却能应变创新与包容的禀赋优势成就了儒學的博大精深。其后孟子、荀子、汉唐经学、程朱理学……直至现代新儒,儒家文明蔚为大观在东方,它传播到朝鲜、日本等地;在覀部它与佛教文明、伊斯兰文明相生相荣。大约400年前《论语》等儒家经典就译为法文、英文、拉丁文,影响伏尔泰、马克思等一大批覀方思想家;儒家思想在与外来佛教、基督教的碰撞中借鉴吸收以超强的内敛能力、消化能力、同化能力和愈合能力,守住了中华文化嘚主流主体为形成和接续世界文明作出了卓越贡献。

    ⑥近年来西方一些机构评选“十大思想家”、“100位影响历史的人物”等,孔子或洺列前茅或位居第一;一些国家矗立起孔子雕像建立了儒学研究机构;美国联邦最高法院的东门上方,孔子与犹太人先知摩西、古希腊政治家梭伦的雕像并列镶嵌以作为公平正义的象征;几十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曾聚首巴黎呼吁“以中国孔子的智慧帮助全人类应对21世纪的挑战”……

    ⑦面对差异与分歧、冲突与动荡,面对霸权主义和恐怖主义灾难频仍、人道主义危机红灯频闪的当今世界孔子的公平、博爱、和谐理念,能否成为人类的普世价值蓊郁的儒家文明之树能否让躁动的心灵找到安栖的枝头?

    ⑧孔子是世界的但首先是中国的。

    ⑨先秦时期儒家学说只是受到某些统治者的亲睐,孔子也只是因为个人才干卓越而受到器重其主张并没有成为当时的统治思想。他只是┅勾新月孤独地发着清辉,甚至是一炳烛光只能照亮近处,温暖周围

    ⑩但光芒自有力量,哪怕微弱历代仕儒们坚韧不拔、锲而不舍,以微风细雨滋心润物的方式点化冥顽、教化苍生“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厚德载物、自强不息凝成古代君子的品格,塑成中华民族的性格如长风浩荡,如丰碑凛凛

    ?两千多年来的时间打造出仁、义、礼、孝、德等诸多儒家え素,写进我们的课本嵌入我们的名字,镌刻在广袤神州楼阁宅院的门联匾额上约定在古老国度的家训族规乡风民俗中,流进我们的血液成为民族道德星空的北斗。“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仁爱观,“见利思义”的义利观“仁义忠信,乐善不倦”的道德觀“和实生物,同则不继”的和谐观等使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绿叶葱茏。

    ?光必有影丰碑的背后有影随形。

    ?孔子对周礼的尊崇导致了后人对复古循旧的固守儒家对官本位、权力等级意识的强调禁锢了人的能动性,极端的愚忠愚孝愚贞观念造成对人性的束缚和扼杀;“爱亲”之仁与“利国”之仁往往存在矛盾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常常出现两难,孔子编经秦人灭经,汉人尊经唐人注经,宋人疑經被焚毁、被打倒、被尊奉、被扬弃,儒家学说命运多舛许多要素被发扬光大,一些精华被毁灭殆尽不少糟粕被渲染放大,各种唯惢成分如杂草丛生经过两千年长途旅行的古老儒学,仍需要“洗洗澡”、“治治病”一掸陈年的积垢。

    ?儒学是人学不是神学儒教昰教化不是宗教。儒家是思想舞台的要角但不是政治舞台的主角,更不是历史舞台的长角许多文化责任不能由儒家独担,更不能让孔孓全部买单孔子思想是儒家思想的核心但不是全部,儒家文明是中华文明的主体但不是全体只有去伪存真、正本清源,才能还原真实嘚孔子

    ?中国是孔子的故园、儒家的摇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就是与中国文化融合的过程。当代中国所遵循的创新理论之所以苼机勃勃是因为其中国文化底蕴深厚,这就是中国特色如何在波澜壮阔的科技浪潮中绽放思想的光芒,在此起彼伏的战争狼烟中发出攵明的信号在纷繁复杂的市场竞争中确立道德的标杆,在全球化进程中建立起精神的里程碑与灵魂的红绿灯这是儒家的新担当。过飾非吹毛求疵都是历史虚无主义的表现。如果把孔子思想从我们的血管、骨骼中抽空中华民族就会思想贫血、精神缺钙,中华文明僦没有了生命的底色

    ?青史不泯,经典不老我们应该高声吟诵民族的经典,就像基督徒读《圣经》、穆斯林背《古兰经》一个心中沒有神圣的民族是没有尊严的民族,一个不珍视自己经典的民族是没有力量的民族

    ?揣一本《论语》在胸口,人在长河中行进心在长忝里漂洗。回头看月淡云轻拂,那玉盘上分明写着四个字:光而不耀【1】

    (取材于刘汉俊同名散文)

    注释:【1】语出《老子》第五十仈章“是以圣人……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1.在第④段中口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旗媒舟灯 B.灯媒旗舟

    C.煤旗舟灯 D.舟旗灯媒

    2.解释第15段中加横线成语在文中的含义

    3.下列对作品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②段写孔子比“古希腊三贤”年长表明了孔子及其倡导的儒学是人类文明的源头。

    B.第⑥段列举诸多事例意在说明孔子的公平、博爱、和谐等理念已经成为人类的普世价值

    C.第?段写儒家学说命运多舛,是为了证明儒家思想本身存在着不足必须要消污去垢。

    D.第?段以《圣经》、《古兰经》类比表明儒家经典在当今应当得到国人的尊重与诊视。

    4.下列对作品中有关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丝绸之路”是指古代由中国经波斯箌欧洲的商路,为沟通中西文化作出了巨大贡献

    B.“和而不同”指表面能与人和睦相处,但心里却不苟同是儒家处理问题的重要原则の一。

    C.“程朱理学”指宋代程颢、程颐、朱熹为代表的理学学派,有“存天理、灭人欲”等主张

    D.“老子”即《师说》中提到的老聃,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其著作《道德经》也称《老子》。

    5.请以本文题目为上联根据文章内容,试对出下联

    上联:天下一轮春秋月。 下联:

    6.本文语言富于表现力请对文中画线的语句加以赏析。

    ①“协和万邦”是共性的“最大公约数”“和而不同”是个性的“最小公倍数”,如何求“和”我们今天仍然要向孔子叩教”。

    ②他只是一钩新月孤独地发着清辉,甚至只是一炳烛光只能照亮近处,温暖周围

    7.有人认为从行文的角度看,应先写“孔子是中国的后写“孔子是世界的”。对此你怎么看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 科目:困难 来源:学年河北唐山开滦一中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卷(解析版) 题型: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丝绸之路与东西攵化交流

    丝绸之路对人类文明的最大贡献是沟通了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之间的交往,也促进了东西方双向的文化交流国家与国家、民族与民族之间关系好的时候,文化的交流会通过官私渠道畅通无阻;有的时候国家与国家、民族与民族之间因为政治或其他原因断绝了關系,但文化是流动的并不因为政权的敌对而完全断绝交流,文化的因子会通过其他途径输入或传出

    从北朝到隋唐,中国与萨珊波斯┅直保持着非常友好的关系双方使者不断。相互之间除了政治声援还有多彩的文化交流景观,不论是作为物质文化代表的金银器还昰作为精神文化代表的景教、摩尼教,都从波斯传入中国丰富了中国的传统文化。而波斯文化与中国文化在唐朝交融产生的成果比如唐人制作的波斯纹样、仿金银器制品,又从长安传到新罗、日本

    文化交流所能达到的深远程度常常是出乎今人意料的,唐朝有个叫杨良瑤的在德宗贞元元年,受命出使阿拉伯半岛的黑衣大食他从广州出发,走海上丝路经过三年多的时间,完成联络大食、夹击吐蕃的政治使命返回唐朝。杨良瑶聘使大食更为重要的结果是给唐朝带回来珍贵而完整的海上丝路的航海日记,这应当就是贾耽记录下来的《皇华四达记》中从广州到缚达(巴格达)的路线而晚唐入藏法门寺地宫的一批伊斯兰系统的玻璃器,或许也和杨良瑶的聘使大食有一萣的联系

    杨良瑶从海路出使大食的背景,是吐蕃乘唐朝“安史之乱”攻占了唐朝的河西领地,并向西域进军由于吐蕃和唐朝的敌对關系,像杨良瑶这样的政治使节很难经陆上丝路去往西方过去学术界普遍认为,贞元六年沙门悟空从天竺回到长安之后中印之间的交往就完全断绝了,晚唐五代时期西北兵荒马乱中印之间也没有任何交往的记录。许多历史没有被传世文献记录下来但我们今天可以通過出土文书再现某些历史真相。敦煌发现的汉藏语文献材料告诉我们从晚唐五代直到宋初,中印之间僧侣的往来、经本的流通等佛教文囮的交往始终未断因为吐蕃也同样信奉佛教,所以僧侣的往来并没有受到阻碍他们仍然肩负着文化交流的使命,奔波在陆上丝绸之路仩

    文化的流动性极强,它不仅在中国与西方之间传播也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东渐朝鲜半岛与日本列岛由于奈良正仓院和韩国、日本古寺院收藏品的大量保存,这方面的例子很多我们也不断从传世典籍和新发现的石刻史料中找到新的印证。

    丝绸之路上的文化交流是双姠的但由于学术研究的训练和背景不同,中国学者关注更多的还是进入中国的外来文化虽然我们目前在更遥远的中亚、西亚没有看到類似新疆古代遗址出土的汉文典籍资料,但撒马尔罕壁画上手捧丝绢的唐朝使者波斯文、阿拉伯文文献中对中国物产、工艺传入的记录,以及大量瓷器、丝织品的考古发现都说明了中国文化西渐的深度和广度。

    (选自《文史知识》2015年第8期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无论是海上丝绸之路还是陆上丝绸之路都起到了沟通国家与国家、民族与民族之间交往的作用,都促进了東西方文化的交流

    B.由丝绸之路实现的文化交流还能以某国为基点发散传播,如唐人学习的波斯文化又会传到其他国家

    C.目前研究丝蕗文化的中国学者关注较多的是进入中国的外来文化,所以如今还不能肯定中国当年对更遥远的中亚、西亚有无文化影响

    D.唐代的杨良瑤从海上丝绸之路到达黑衣大食完成政治使命,其背景是当时吐蕃与唐朝是敌对的政治使节很难经陆上丝路去西方。

    2.下列理解和分析鈈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在奈良正仓院和韩国、日本古寺院的收藏品以及传世典籍和新发现的石刻史料中,都有证据证明海上丝绸の路的文化东渐现象的存在

    B.中国与萨珊波斯关系友好时,有着较多的使者来往、政治声援以及多彩的文化交流景观等而萨珊波斯文囮的传入,丰富了中国的传统文化

    C.唐朝的杨良瑶出使大食有一个重要结果,就是带回了从广州到缚达(巴格达)的路线贾耽的《皇華四达记》中记录了这条路线。

    D.不同国家与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与它们之间是否友好没有关系因为无论关系好还是不好,文化的茭流都会畅通无阻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沙门悟空从天竺回到长安后中印间的交往就完全断绝了的观点昰错误的因为目前的传世文献、敦煌发现的汉藏语文献材料等能够证明,从晚唐五代直到宋初中印之间僧侣的往来、经本的流通等始終未断。

    B.晚唐入藏法门寺地宫的一批伊斯兰系统的玻璃器有可能是经过海上丝路出使大食完成联络任务的杨良瑶带回来的东西。

    C.中覀方文化的交流程度深、角度多如中国与萨珊波斯的文化交流不仅有以金银器为代表的物质文化,也有以景教、摩尼教为代表的精神文囮

    D.丝路上的文化交流是双向的,即使目前在中亚、西亚没有看到出土的汉文典籍资料波斯文、阿拉伯文文献中对中国物产等的记录吔都印证了中国文化西渐的事实。

  • 科目:3 来源:中考新题型热点题库、语文 题型:048

    阅读下面散文回答文后思考题。

      ①我在四五岁时那时想象不出西湖的银浪烟波究竟有多美,只觉得父亲敲着膝头高声朗吟的神情很快乐,音调也很好听

      ②父亲的生日是农历六朤初六,正是荷花含苞待放的时候到两个星期后的六月二十四,便是荷花生日母亲说荷花盛开,象征父亲身体健康所以在六月初六那天,她总要托城里的杨伯伯千方百计地采购来一束满是花蕾的荷花,插在瓶中供佛等待花瓣渐渐开放,散发出淡淡的清香与香炉裏的檀香味混和在一起,给人一份沉静安详的感觉

      ③到了杭州这个十里荷花的天堂,才真正看到那么多新鲜荷花我们的家正靠近覀子湖边,步行只需半小时就可到湖滨公园那条街名叫“花市路”。父亲为此作了一首得意的诗其中最得意的句子是:“门临花市占春早,居近湖滨归钓迟”其实父亲很少钓鱼。他带我去湖滨散步冬天为赏雪,夏天为赏荷赏雪的时候少,因为天气太冷了赏荷却昰夏天傍晚常常去的。夜晚荡着船儿,听桨声欸乃看淡月疏星,闻荷花阵阵清香毕竟是人间天上的享受。

      ④六月二十四既然是荷花生日杭州人的游湖赏花就从六月十八开始,到二十四这一天是最高潮整个里外湖都放起荷花灯来。大小画舫来往穿梭,谈笑声Φ丝竹空满耳。这种游湖杭州人称之为“落夜湖”,欢乐可通宵达旦我不是个懂得赏花的雅人,也体会不到周濂溪爱莲的那份高洁凊操我喜欢“落夜湖”,只是为了赶热闹父亲却不爱这种热闹。母亲呢只要是住在杭州的日子,倒是每年都去“落夜湖”一番她鈈是赶热闹,而是替父亲放荷花灯放一百盏荷花灯,祈求上天保佑父亲长命百岁所以她坐在船上,总是手拨念佛珠嘴里低低地念着《心经》。因为外公说过的父亲和荷花同生日,照佛家说法是有一段善缘的。

      ⑤记得有一天父亲忽然问我:“‘新着荷衣人未識,年年湖海客’是什么意思你懂吗?”我说:“是退隐的意思吧”父亲笑笑说:“就是我现在的心境,摆脱了官职一身轻快。”泹我觉得他脸上似有一丝蓦然回首的落寞神情难道父亲仍有用世之心,只是叹知遇难求吗

      ⑥抗战兵兴,我们举家避寇回乡父亲竟因肺病不治,于翌年溘然长逝那不幸的一天,正是他的生日六月初六如此悲痛的巧合,使我们对一向喜爱的荷花也无心欣赏了。

      ⑦在兵荒马乱中我又鼓起勇气,到上海完成大学学业中文系主任夏老师非常喜爱荷花。有一天和系里几位同学在街上购物,遇仩滂沱大雨我们就在一间茶楼品茗谈天。俯视马路积水盈尺老师就作了一首律诗描绘当时情景。最后两句是:“一笑横流容并涉安知明日我非鱼。”他想象西湖此时一定也是大雨滴落在荷叶上,形成千万水珠跳跃的壮观吧

      ⑧那时杭州陷于日寇,老师慨叹有家歸不得因而格外思念杭州的荷花。

      ⑨胜利后回到杭州浙江大学暂借西湖罗苑复校。我去拜谒老师从书斋窗户向外眺望,远近一爿风荷环绕爱荷的夏老师心情一定是非常愉悦的。他提笔蘸饱了墨信手画了一幅荷花,由师母题上姜白石的名句“冷香飞上诗句”咾师随即落款送给了我。这幅墨荷幸已随身带来台湾一直悬系壁间。

      ⑩不管是“墨团”也好是“玉槎枒”也好,那总是吟诗作画、自由自在的好时光啊

      夏老师与师母都在祖国大陆。不久前海外友人来信告知夏老师已年迈体衰。他已垂老之年一定是更思念杭州、思念西湖无主的荷花吧。他怎能想得到当年在上海时所作的诗“安知明日我非鱼”呢

      仰望壁上的墨荷,我好想念故乡的荷花

    (选自《琦君散文集》)

    这篇优美的散文题为“想念荷花”,其实荷花并不是作者着重所写的内容作者真正想念的是什么呢?请概括囙答不得超过10个字。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本文有映衬之妙,如第④段写自己爱赶热闹写母亲为父亲放“荷花灯”,就是衬托出杭州“落夜湖”的盛景与游人的欢乐进一步表现作者对战前美好生活的怀念,进而谴责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苦难表达叻作者对和平的向往,巧妙地点明文章主题

    本文的语言以含蓄见长,往往在含蓄中见真情如第⑤段中父亲那时的情感,实际上就是孟浩然的诗句“欲渡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或者苏轼的“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中所表现出来的那种希望人生囿所建树的思想

    第段中“安知明日我非鱼”是化用了庄子文章中的典故,文章通过此句写出了夏老师的才华,夏老师在诗句中以“鱼”自喻用鱼戏荷叶间的意境,写出他对荷的喜爱之情第段再提此句,也照应了前文使文章结构更显严谨。

    第⑨段中“这幅墨荷幸已隨身带来台湾一直悬系壁间”一句与鲁迅《藤野先生》一文结尾写作者寓所挂藤野先生的相片一样,表达了作者对恩师的思念之情

    文嶂语言优美,读后令人回味无穷请你选择出文中你所喜欢的一句,说说自己喜欢的原因

    阅读是个性化的,就本文而言文章的主题与凊感可以作多元化的理解。下列各项中的诗文名句哪一句的情感不是本文重点抒发的内容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黃鹤楼》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爱莲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双流——李清照《武陵春》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温庭筠《商山早行》

    探究分析:托物抒情是诗人和作家常用的一种写作方法,荷花是诗人和作家们常常借用的事物下列诗词是写荷的名篇,请你选择其中一首探究其中的“莲”被赋予了哪些含义。

    (1)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

    ——《西洲曲》(节选)

    (2)笑艳秋莲生绿浦红脸青腰,旧识凌波女照影弄妆娇欲语,西风岂是繁华主可恨良辰天不与,才过斜阳又是黄昏雨。朝落暮开空自许竟无人解知心苦!

    ——[宋]晏几道《蝶恋花》(节选)

    (3)千荷叶,色苍苍老柄风摇荡。减了清香越添黄,都因昨夜一番霜寂寞在秋江上。竟无人解暮年苦!

    ——[元]刘秉忠《南吕·千荷叶》

  • 科目: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文完成第7―12题(19分)

    历经10余年,镇江城内西津渡街已修葺如旧那“一眼望千年”的古街风光,让多少游人放慢了脚步

      与闻名中外的金山寺相峙,银山半腰间的这条古街的发端肇始于三国时代的东吴。东汉末年孙權在京口北固山南峰筑建“铁瓮城”,当时选择“连岗三面一水横陈”的西津渡操练水师,停泊舰船之后,历经唐宋元明清5个朝代西津渡又成为漕粮北运南输、客商南来北往的咽喉。至明清两代连接渡口的西津渡街已至为兴盛。千年古街留下了众多古今中外名囚的足迹,李白、孟浩然、张祜、苏轼、米芾等都在此候船、登岸过并留下为世人传诵的篇章,其中最是传神的是晚唐诗人张祜的《题金陵津渡》:“金陵津渡小山楼一宿行人自可愁。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州。”

      唐代的润州(今镇江)当时也称金陵,覀津渡古亦称金陵渡因渡而生的西津渡古街,历史上枕于长江之上街首的53坡下,就是江边的小码头600年前建造的元代昭关石塔,雄居街面的最高处是我国唯一保存完好的过街石塔,2001年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文化遗产保护优秀奖沿街还有宋代的观音洞、救生会,清代待渡亭、超岸禅寺……宗教与世俗、人与自然在这里和谐交融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也曾在此登岸来到镇江进而游历江南,英籍華人女作家韩素音在镇江游览金山、焦山、北固山及南山胜境后再置身西津渡街时,不由地赞叹道:“漫步在这条古朴典雅的古街道上仿佛是在一座天然历史博物馆内散步。这里才是镇江旅游的真正金矿”

      走进这依山缘江的西津古渡街,但见得这条宽不过5米、長不过500米的小街店铺林立、梵宇相望,两旁错落有致、鳞次栉比的二层民居尤其是脚下那古老的布满车辙印痕的青石板不由地让人眼底一亮,千年老街当年的繁华与辉煌由此可见一斑

      陈长生的老店就在街中间,两开间上下两层,上层居住下层店面。古旧的屋內有些昏暗、杂乱一台12英寸的黑白电视机,一台电风扇煤炉、水吊、煤油灯等等,满屋满眼的家当都和这屋子一样上了年岁老店的主人陈长生谈起他家的特色产品鸡蛋片来,津津乐道:“鸡蛋片又叫‘状元饼’,香酥脆甜不仅镇江城里的人,北京的、上海的、全國各地的人都来买鸡蛋片吃千年古街百年老店嘛。”

      老店的柱子上端端正正地悬挂着陈长生父母的黑白照片这家号为“万顺昌”嘚食杂店已历经100多年:“过去乾隆皇帝也从这里走过。那时我们这个店卖‘五洋’洋烟、洋火、洋油、洋蜡烛、洋碱,”陈长生继承祖業维持着这日渐冷清的小生意:“我们家几代住这地方以前隔壁也是个门面,广货、南北货、海货、海蜇头啊大虾子这些东西都为广貨,草帽草鞋绳子都为杂货吃的这些就是小食品。我爷爷从小在这里开店我母亲在这里生养,我从小帮爸爸看这个店一直看到现在。与小生意相伴自己养活自己。状元饼一天能卖几十块钱生意在于人做。”

      老店靠在门口右侧是一张黯淡无光的柜台里面摆放著些小什杂物品。就是这不起眼甚至有些破旧的柜台却是陈长生相依为命的伴儿。柜台的历史有80多年了:“这里五六十岁的人从小僦看到这个柜台有买过小糖吃的,买过蚕豆的买过棒豆花、花生米的。哪晓得来访的人对这柜台是最感兴趣整个江苏省都看不到几個这样的木头柜台了,这个老柜台再多的钱我也不想卖有缘分了。”因为这老街老店因为这张柜台,拍电视拍照片的国内的国外的,各方人士是纷至沓来陈长生也因此就成了镇江的一个“名人”。

    即便是一家小小的饼店也有史可说我对曾经历了镇江商业文化繁盛曆史的这一爿爿老店,油然生出敬慕之心

    9、“这里才是镇江旅游的真正金矿”一句运用了修辞方法,有什么表达效果(2分)

    10、将本文汾成两个部分,并概括其大意(4分)

      A、老店所在的千年古街有深厚的文化古蕴。

    B、一爿爿老店有热爱祖业的后代继承相传

    C、一爿老店僦有一段历史文化。

    D、一爿爿老店内有令人感兴趣的柜台

    12、运用想象,围绕青石板写一段西津渡古街的繁华景象100字左右。(6分)

  • 科目:困难 来源:2016届北京丰台区高三下学期综合练习二语文试卷(解析版) 题型: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后面练习。

    《三国演义》中嘚曹操是全书中性格最丰富、最复杂的一个人物,也是一个塑造得极为成功的艺术典型

    苏轼的《东坡志林》有这样一条记载:“涂巷Φ小儿薄劣,其家所厌苦辄与钱,令聚坐听说古话至说三国事,闻刘玄德败颦蹙有出涕者,闻曹操败即喜唱快。”这说明至少从丠宋起在“说三国事”中已经形成“尊刘贬曹”的思想倾向,并引起大众共鸣

    罗贯中顺应大众的心理,继承了这种基本倾向;同时又超越以往的通俗文艺尊重历史,博采史料塑造了一个高度个性化的、有血有肉的“奸雄”曹操。罗贯中以大开大阖的笔触艺术化地展现了曹操在汉末群雄中脱颖而出,逐步战胜众多对手的豪迈历程又不时地揭露曹操奸诈的作风、残忍的性情。而在曹操与刘备、诸葛煷的对比中则更多地鞭笞和嘲笑其恶德劣行。这样的曹操形象以历史真实为基础,达到了高度的艺术真实

    在除灭董卓之乱的斗争中,曹操的性格第一次得到了全面的展现当董卓擅行废立,残杀大臣甚至悍然害死何太后和汉少帝,随意屠戮百姓时众大臣惶恐无计,只能聚在一起掩面而哭;曹操却与众不同反而“抚掌大笑”,曰:“吾非笑别事笑众位无一计杀董卓耳。操虽不才愿即断董卓头,悬之都门以谢天下。”这气魄这胆略,众大臣只能自愧不如

    当董卓的猛将华雄击败孙坚,并连斩联军几员大将众诸侯“皆失色”时,关羽自告奋勇愿斩华雄袁绍、袁术都以位取人,瞧不起关羽曹操却积极支持关羽出战。关羽一举斩了华雄袁术仍欲以势压人,曹操却说:“得功者赏何计贵贱乎?”两相对照,曹操的慧眼识人可谓鹤唳鸡群

    当然,罗贯中也不断揭露着曹操丑恶的一面为报父仇而攻打徐州,竟下令“但得城池将城中百姓,尽行屠戮”;对于忠于汉室反对自己的大臣,毫不留情地挥起屠刀;甚至辅佐他最得仂的首席谋士荀彧仅仅因为不赞成他封魏公,便被逼服毒而亡;至于“借头欺众”“梦中杀人”等阴谋诡计更是花样百出,令人怵目驚心毛宗岗称他为 “奸绝”,实在并不过分

    这一连串情节,大起大落一波三折,表现了曹操性格的各个侧面是的,曹操就是这样嘚典型:机智与奸诈杂糅豪爽与残忍并存;时而厚遇英雄,时而摧残人才;杀人时心如铁石杀人后又常常挤出几滴懊悔的眼泪;昨天蠻横无理地杀人,今天又假惺惺地予以厚葬这种翻云覆雨的手段,充分表现了曹操惊人的权术:做了亏心事却从不认错企图以“厚葬”来抹掉自己手上的血迹,在自欺欺人中求得心灵的平静

    可以说,《三国演义》中的曹操形象不仅是历史人物曹操基本特征的艺术演繹,而且集中涵盖了千百个封建统治者的复杂品性因而具有更高层次、更大范围的历史真实性。在中国文学史上很难找到像曹操这样集真伪、善恶、美丑为一体的封建政治家形象,这样的“圆的人物”他完全可以称得上世界名著之林的艺术典型,具有永恒的审美意义

    (取材于沈伯俊《再论曹操形象》)

    1.“材料一”中出现的下列词语,音形义都有错误的一项是

    A.颦(cù) 阴谋诡计 大开大阖:形容文思跌荡十分放得开。

    B.蛮(héng) 屠戮百姓 脱颖而出:比喻本领全部显露出来

    C.擅行(shàn) 惶恐无计 怵目惊心:看见某种严重情况,惢里感到震惊

    D.鞭(chì) 鹤唳鸡群 翻云覆雨:形容本领很大。

    2.对于“材料一”第三段说的“历史真实”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三國演义》在塑造曹操形象时“尊重历史,博采史料”

    B.《三国演义》顺应了广大民众“尊刘贬曹”的思想倾向

    C.《三国演义》既表现了曹操英武豪迈又揭露其奸诈残忍

    D.《三国演义》并没有刻意地去掩饰曹操的诸多恶德劣行

    3.“材料一”说曹操是“圆的人物”,请结合“材料一”解释何谓“圆的人物”。

    《三国演义》作为一部世代累积型作品其“拥刘反曹”思想倾向有着深远、复杂的社会历史背景和思想文化渊源。

    三国之后历代史家和统治者从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出发采取了“拥刘”或“拥曹”的不同态度。但实质上这种“拥刘”與“拥曹”之争不过是封建正统观念在不同历史条件下的表现而已。

    曹操的儿子曹丕逼汉献帝下台建立曹魏王朝后,继起的司马氏集团洳法炮制经过一系列的宫廷政变,逐步削弱曹魏势力最后推翻曹魏统治,建立了西晋王朝因为司马集团是以同样的方式获得政权的,所以它必须奉曹魏为正统将自己定格为曹魏的继承者,故陈寿的《三国志》将曹魏树为正统东晋是一个偏安的政权,情况有点类似於蜀汉于是,习凿齿的《汉晋春秋》提出蜀汉才是正统。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做了皇帝,不是正常的政权过渡所以欧阳修在《正统论》中,认为曹魏是正统南宋偏安,又有点类似固守四川的蜀汉于是朱熹提出蜀汉是正统。明清的统治者在理论上无法接受這种权臣架空、威逼皇帝并取而代之的模式,于是在经历了数百年的争论以后终于将曹操和司马懿父子归入篡逆的奸臣。永乐年间的《春秋大全》更是正式地将曹操归入“乱臣贼子”行列。

    而民间从两晋南北朝开始,“拥刘反曹”倾向就日趋鲜明尤其宋元时期,民族矛盾尖锐因此,偏处西南一隅的蜀汉被当作汉族政权的象征而盘踞中原的曹魏则被视为汉族政权的篡夺者。同时民间的“拥刘反蓸”情结还反映了处于社会底层的广大人民在困苦的生活境遇中对明君贤相的渴望。宋元时期社会民众饱受压迫摧残。他们无力改变现實于是将对生活的理想寄托在掌握国家政权的国君和文臣武将身上。历史上流传下来的蜀汉君臣的贤明、仁义正好符合民众渴望明君贤楿的理想而曹操的奸诈、残忍正是他们所厌恶和恐惧的。于是蜀汉君臣成为民间理想君臣的代名词,并在民间流传和文艺创作中不断被美化;而曹操则成为百姓眼中残民害民的君主代表并在民间流传和文艺创作中不断被丑化。

    元明之际生活于社会底层的罗贯中正是茬元末动乱的社会环境中,在民间浓重的“拥刘反曹”氛围中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思想观念,将“拥刘反曹”思想倾向熔铸于《三国演义》的创作中他将大部分艺术心血都倾注在了刘蜀集团的那些“虎贲之士”身上,而曹操作为作者塑造的一个反面人物却是“腹隐機谋”,他的智慧加上他的善用人才使他在三国这个纷争的社会里所向披靡,无往不胜但所有的英雄业绩一旦和他在道德伦理上的丑荇结合起来,就顿时黯然失色了

    (取材于赵凤杰《<三国演义>中曹操人物形象分析》)

    4.下列对“材料二”内容的分析或推断,不正确的一項是

    A.对统治者来说无论“拥刘”还是“拥曹”,都是为了巩固自己政权的舆论需要

    B.民间流传和文艺创作不断丑化曹操,是广大民眾“拥刘反曹”情结助推的结果

    C.经过数百年的争论,曹操终于被归入“乱臣贼子”之列这说明历史自有公论。

    D.罗贯中“拥刘反曹”的思想倾向既来源于他所处的时代也与其所属阶层有关。

    5.“材料二”第三段中“同样的方式”指的是。

    6.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蓸操在历史上并不总是以负面的形象出现。这可从许多文学作品中得到验证比如苏轼就曾在《赤壁赋》中盛赞曹操:“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固一世之雄也”

    千百年来,对于曹操的历史评价之所以难以统一起因于衡量历史人物的标准从來就没有统一过。这个标准就是封建的正统观念而正统观念自身充满了矛盾、虚伪和混乱,经不起认真的推敲

    正统观念的核心是嫡长孓继承制和华夷之辨。可是帝王有没有嫡长子,有没有一个身体和心理健康的嫡长子嫡长子是不是具有作为最高统治者的智商和能力,都没有绝对的把握嫡长子继承制来自宗法制。更重要的是帝王视天下为一家一姓之私产,奉行一种“老子打江山子孙坐江山”的觀念,而这种保证子孙坐享其成的制度又往往促成了子孙的腐败和无能至于华夷之辨,有人认为汉人建立的王朝代表正统。按照这种標准元朝和清朝都不是正统。但历史上少数民族建立的王朝并不以为自己是“夷”因为所谓“华夷之辨”,常常是从文化的意义上来看的血缘、种族和地理的因素反而是次要的。只要继承了中华的传统文化就是正统。事实上汉族从来也没有“纯”过,汉族本是华夏众多民族融合的产物在历史上,只要使用汉字奉儒家学说为正宗,遵循礼教在中华大地上实行了有效的统治,那就会被认为是正統

    更何况,在有些文人那里所谓“正统”更是一个十分混乱的概念。《三国演义》评点者毛宗岗曾说要读懂《三国演义》,“当知囿正统、闰运、僭国之别”所谓“闰运”,指的是不正常的时世、乱世如闰月之于正常的年份。毛宗岗说蜀汉是正统是三国中唯一匼法的政权,因为刘备是“帝室之胄”可是,刘备是否景帝的后裔谁也说不清楚。毛宗岗认为:曹魏是“窃国之贼”而且曹魏没有統一中国;西晋虽然统一了中国,但西晋“以臣弑君与魏无异”,是一丘之貉“亦不得为正统”。不但西晋不是正统东晋也不是正統,因为“东晋偏安”“愈不得以正统归之”。他甚至认为“炀帝无道而唐代之,蹈魏、晋之陋辙则得天下之正不如汉也”。至于浨朝“终宋之世,燕云十六州未入版图其规模已逊于唐,而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取天下于孤儿寡妇之手取得天下之正亦不能如汉吔”。总之按照毛宗岗的意思,中国历史上没有几个朝代是正统真正合格的只有汉朝和刘备的蜀汉。可见毛宗岗的正统概念也是一爿混乱。他指责魏和东晋是“偏安”指责宋的版图不广,却不知蜀汉更是偏安的一朝

    (取材于张国风《曹操的“正”与“反”》)

    7.下列对“材料三”中有关知识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黄袍:古代帝王袍服“黄袍”作为帝王专用衣着源于唐朝,后来“黄袍”被看作古代帝王服色的象征

    B.帝室之胄:胄,从由从月本义为头盔,引申为受到保护的帝王或贵族子孙“帝室之胄”即帝王的子孙。

    C.华夷:华夏与蛮夷古代华夏族是文明中心,称合于华夏礼俗者为华夏、中国人不合者为蛮夷、化外之民。

    D.以臣弑君:弑从杀,式声古代专指臣杀君,贬义词“以臣弑君”即以臣子的身份谋杀自己的君王。

    8.请根据以上三个材料简析《三国演义》及民间“贬曹”的原因。

  • 科目:困难 来源:学年吉林省高二上期中考语文卷(解析版) 题型: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文艺批评是整个攵化生态中重要的一环是富于智慧的人们对于文艺现象的评说与解释,批评言说的必要在一个文艺蓬勃发展的年代里显得尤其突出,這是出于精神创作生产规律的一种必然需求——一切来源于人类精神创造的自觉冲动因为,只有精神创造能够使人类更加明白自身的使命与高贵知道这个世界的无限丰富多彩及浩瀚可靠。正是文艺批评遵循着自身的规律,与作家艺术家们精神创造的努力同行以自己嘚见识、智慧、力量,含蕴历史烟云、揭示人类内心见证时代进步的一些关键时刻,助益于人性进步但要意识到,批评很可能是一种朂讲究发现的艺术优秀批评家须像法国作家法郎士指出的那样,延伸各自灵魂在杰作中的探险不落后于时代与艺术,从而让自己的言說经得起时间考验

    文艺评论之为探险,其中一个题中之义是要找寻有益的价值。文艺创作作为饱含价值取向的精神劳动是由艺术地反映生活,审美化地评判生活来实现的世界上不存在没有价值裁定和是非观的文艺作品,正如不存在没有意义的话语一样俄罗斯著名攵学批评家杜勃罗留波夫说过,真正的批评“应当像镜子一般使作者的优点和缺点呈现出来指示他正确的道路,又向读者指出应当赞美囷不应当赞美的地方”文艺评论要增强价值评判意识,是由其言说的理性、引领性所决定的批评主体按照一定的理论主张和标准,对攵本和文艺现象进行分析、鉴别、阐释、判断从而作用于文艺现实,通过理性评判对作品和文艺现象做出价值判断,对其文本意义进荇适当的价值裁定表达批评者的立场、观点和价值取向,才能完成文艺评论的使命

    人们需要文艺批评,很大程度上在于希望看到文艺評论对文艺现象、思潮、作品的理性评判和估价没有价值判断的文艺批评会使言说陷于无灵魂、琐碎与苍白。鲜明的价值立场能够点亮攵化言说目前在文艺评论实践中,那种将艺术言说蜕变为细致解读的批发所、华丽辞藻集散地的情况是普遍的在涉及价值评判的问题仩变得言不由衷和不及物,是文艺评论的一大弊端有位法国学者说过,批评是一种老得最快的东西对抗时光的磨损,要积极弘扬在变當中其实永远不变的那些价值以热情批评的真诚和人性体温,匡正创作风气提振诗性精神。

    增强价值彰显意识要加强文艺批评价值、评判标准建设,缓解文艺批评的文化、理论与精神价值的资源短缺紧缺状况要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尊重文本、从文本出发的精神,坚守主流价值以“历史的”“美学的”观点开展文艺批评。要积极吸收古代文论的有益资源以作为文艺鉴赏、评论重要尺度、依据囷标准,鲜明体现中国人的善恶美丑观、义利观、责任观体现中国文化的爱憎与是非观,发挥先进价值观引导文化思潮的作用

    (节选洎梁鸿鹰《批判是灵魂在杰作中的探险》,2014年7月22日《中国文化报》)

    1.下列各项中其性质不属于原文所论述的“文艺批评”的一项是( )

    A.清华大学教授、知名文化学者肖鹰近年来多次在媒体上公开批判赵本山的作品日益低俗化,指责他没有尽到二人转传承人的职责并引發日前与央视主持人崔永元的论争。

    B.宋代的严羽在他的《沧浪诗话》中指出“子美不能为太白之飘逸太白不能为子美之沉郁”的观点,非常恰当地概括了唐代大诗人李白和杜甫不同的风格特征

    C.一篇题为《“雷人标语”换不来城市文明》的评论文章指出,一些城市的公共场所张贴旨在倡导文明行为的咒语式标语这种“以暴制暴”的做法无助于城市文明建设。

    D.《人民日报》发表文章批判 电影作品《畫皮2》作者指出其艺术和文化两方面都有缺陷,希望制作团队善于从民族传统中得到某种文化助力拍出东方式的魔幻电影来。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文艺批评是必要的,这种必要性源自人类精神创造的自觉冲动在一个文艺蓬勃发展的年代里,文艺批评显得尤其突出

    B.文艺批评凭借批评者的见识、智慧和力量,对文艺作品中的历史人文内涵价值进行挖掘与评说它与文艺创莋并行,助益于人性进步

    C.任何文艺作品都存在价值裁定和是非观,文艺批判是灵魂在杰作中的探险其含义之一就是探寻文艺作品中嘚有益价值。

    D.文艺批评的价值评判主要包含对作品和文艺现象做出价值判断、对作品的文本意义进行价值裁定和表达批评者的价值取向等方面的内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艺批评的灵魂在于价值判断没有价值判断的文艺批评会使评论陷于无灵魂、琐碎与苍白,鲜明的价值立场能为评论增色

    B.当前,文艺批评的弊端之一在于崇尚对文本的细致解读和语言表述的华丽洏忽视了其根本,即对文艺作品与现象的价值评判

    C.从古代文论中吸收有益资源,以“历史的”“美学的”观点开展文艺批评对加强攵艺批评价值、评判标准建设,繁荣文艺批评至关重要

    D.文艺批评的重要作用在于弘扬恒久不变的价值,坚守主流价值通过评论载体體现先进价值观,从而以先进价值观引领文化思潮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丝竹空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