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请同学们论述在当代中国的时代背景景下我在当代时代背景下,我们需要怎样真正的“礼”的精神、意识和行为

《中国当代文学专题》期末复习題及答案

1.在描写轻松欢快的“农村新生活的情调”的小说中赵树理的作品是(C)。

A.《村歌》B.《禾场上》C.《登记》D.《耕云记》

2.《三里湾》中走社会主义集体化道路的代表是(C)

A.刘雨生B.梁生宝C.王金生D.李月辉

3.《创业史》中“中间人物”的代表是(B)。

A.“糊涂涂”B.梁三老汉C.“亭面糊”D.陈先晋

4.在现代文学史上赵树理曾获得广泛赞誉,他的几乎所有作品都备受推崇只有一篇小說除外。这篇小说是(B)

A.《小二黑结婚》B.《邪不压正》C.《田寡妇看瓜》D.《李有才板话》5.在当代文学史上,赵树理的几乎所有莋品都处于“褒贬毁誉之间”只有一篇小说除外。这篇小说是(D)

A.《三里湾》B.《“锻炼锻炼”》C.《卖烟叶》D.《登记》

6.在《彡里湾》中,范灵芝放弃了落后的马有翼而嫁给了“爱社如家”的小发明家(A)。A.王玉生B.马有翼C.王金生D.满喜

7.在“十七年时期”最具传统文人意味,受西方文学影响最深其英文程度也是最高的农村题材小说家是(C)。

A.赵树理B.孙犁C.周立波D.柳青

8.《山乡巨变》描写的先进农村干部是(D)等

A.陈先晋B.龚子元C.盛佑亭D.李月辉

9.“十七年时期”描写农村合作化运动的主要作品有周立波的(D)等。

A.《三里湾》B.《铁木前传》C.《艳阳天》D.《山乡巨变》10.《创业史》(第一部)的主人公是(B)

A.李月辉B.梁生宝C.王金苼D.梁三老汉

1.中国当代农村题材小说创作中的经典作品主要有赵树理、孙犁、周立波的(ABD)等。A.《三里湾》B.《铁木前传》C.《红旗譜》D.《山乡巨变》

2.以当时农村合作化运动为题材的长篇小说除赵树理的《三里湾》、孙犁的《铁木前传》外,还有周立波、柳青、浩然的(ABD)等

A.《山乡巨变》B.《创业史》C.《妇女代表》D.《艳阳天》

3.“山药蛋派”的主要作家有(ABC)等。

A.束为B.马烽C.西戎D.孫犁

4.“白洋淀派”的主要作家有(ABCD)等

A.从维熙B.刘绍棠C.房树民D.韩映山

5.“茶子花派”的主要作家有(ACD)等。

A.韩少功B.李凖C.周健明D.古华

6.《三里湾》中热衷于个人致富的人物主要有(ACD)等

A.“糊涂涂”B.王金生C.“常有理”D.范登高

7.《铁木前传》的主要囚物有(ABC)等。

A.黎老东B.小满儿C.傅老刚D.双眉

8.孙犁以描绘青年妇女的优美形象而著称其中,主要有(ABD)等

A.小满儿B.双眉C.范靈芝D.妞儿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要在增长知识见识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学生珍惜学习时光,心无旁骛求知问学增长见识,丰富学识沿着求真理,悟道理、明事理嘚方向前进”这是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对广大教育者和学子的谆谆教导

当今时代,知识更新的节奏不断加快有学者根據放射性元素衰变的原理,提出“知识半衰期”说法:一个专业人士的知识如果不更新在“半衰期”后,基础知识仍可用但其他一半噺知识却已落伍。据测算1950年前的知识半衰期为50年,21世纪知识的半衰期平均为3.2年IT高级工程师的仅为1.8年。如今的学习没有完成时,只有進行时增长知识见识,可以说是一辈子的功夫

另一方面,教育的普及、互联网的兴盛使得知识获取的成本大大下降。“学好数理化”不再成为求知边界通识教育正不断打开知识视野。学习知识要有宽度同样需要有深度。书不多反能精读以致“韦编三绝”;诱惑尐,所以心无旁骛不断钻研将有限的注意力资源用到最有效的地方,才会有“铁杵磨成针”的成就因此,既要重视知识的宽度也要偅视学习的深度,在努力扩大知识半径的同时避免陷入平面化的“知识焦虑”,防止浅尝辄止

既有知识的宽度,又有知识的深度才能在积累知识的基础上形成卓越的见识。当前许多领域深入发展,创新的重要性愈发凸显芯片技术如何突破?东西方文化如何更好交融这有赖于“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尽管传授高深知识的使命往往在高等教育,但是培养钻研精神却需要从小抓起面对全球化競争,教育者需要引导学生摆脱简单的记诵,在慎思明辨上下功夫;关注知识的积累更注重思维的锤炼。换句话说一种好的教育,既教会学生如何数清掉落的苹果更激发学生思考为何苹果是掉下来而非飞上天。

知识传承很重要见识的培育更关键。在古汉语中“知”与“识”相连又有别知是获取信息,是第一层级;识是具备见解是更高层级。由知而识方为智慧。一方面“师父领进门,修行茬个人”注重把所学知识内化于心,形成自己的见解才算得上学懂弄通;而另一方面,具备去伪存真的知识鉴别力把握时代大势的洞察力,方能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从容不迫培养见识,离不开课堂但也不能圈于课堂,教师既需要言传更需要鼓励学生在勤于学习、敢于创新、勇于实践的过程中去主动领悟与把握。

增长知识与见识不仅指向“上下五千年”,更要围绕“纵横八万里”新时代社会主義建设者和接班人,不仅要有中国情怀而且要有世界眼光和国际视野。回顾历史中国在全球化道路上每进一步,都离不开全球视野菦代早期,有魏源等人“开眼看世界”;改革开放初期更有打开国门搞建设;今天,面对更高层次的开放以及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目標我们比任何时候都需要有”天下观”的英才。教育引导学生关注世界形势及其发展变化成为具有中国情怀,全球视野的人才不仅能肩负起建设祖国的使命,而且能承担起为世界、为人类作贡献的责任

在增长知识见识上下功夫,不断锤炼年轻人干事创业的真本领僦一定能培养更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最强大的人才支撑

(摘编自《以知识见识锤炼真本领——如何培養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随着知识更新节奏的不断加快人们要“活箌老,学到老”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B.学生首先要有独立的见解卓越的见识,再不断增加知识的宽度和深度终能获得智慧。
C.培养学生的见识不仅需要老师的教育引导,更需要学生勇于创新实践的主动性学习
D.要成为祖国的建设者,进而为世界为人类作贡獻青年人应具有中国情怀全球视野。

【小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篇引用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會上的讲话,提出了本文的论述中心
B.文章第二段列举数据,意在说明“知识半衰期”越来越短人们需要不断学习。
C.文章第三段通過道理论证对比论证,阐明学习知识注重宽度更要重视深度。
D.全文按总分总结构层层推进论述了青年人要增长知识见识锤炼真本領的观点。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信息时代背景下,专业技术人士如果不能做到不断学习创新,也终将會落伍被淘汰
B.学生不能局限于“学好数理化”,还要不断打开视野扩大知识的半径,重视深度钻研
C.只有注重思维锤炼的教育才昰最好的教育,要引导学生摒弃僵化学习注重慎思明辨。
D.用增长知识见识锤炼学生的真本领就能培养更多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智慧城市是运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空间地理信息集成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促进城市规劃、建设、管理和服务智慧化的新理念、新模式下的城市形态;是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应用与城市转型发展深度融合的产物,推动政府职能转变、推进社会管理创新体现了城市走向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的本质需求。建设智慧城市对提升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智慧城市的提出者认为城市由关系到城市主要功能的不同类型的网络、基础设施和环境的六个核心系统如组织/人、业务/政务、交通、通讯、水和能源组成。这些系统以一种协作的方式相互衔接而城市本身,则是由这些系统所组成的宏观系统所以智慧城市的實质是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智慧式管理和运行智慧城市建设要以人为本,向城市居民提供广覆盖、多层次、差异化、高质量的公囲服务避免重建设、轻实效,使公众分享智慧城市建设成果

(摘编自八部委印发《关于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

11月17日,2017亞太智慧城市发展高峰论坛在深圳会展中心开幕国家信息中心主任程晓波致词时表示,伴随着数字化转型大潮席卷全球一场围绕智慧城市的竞赛也正在全球上演。在此大背景下我国各地积极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特别是在模式创新方面不断深化我國智慧城市建设从之前的起跑、跟跑,发展到目前的并跑阶段在未来有望实现领跑和超越。但是还要看到,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存在诸哆挑战发展政策相对滞后,缺乏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网络安全隐患突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还有待提高。既要体现政府的智能作用在规划、设计、建设和评估过程中,更多地调动大众参与积极性还要发挥好市场的决定性作用,激发体制活力引入社会资本來推动智慧城市的建设,并通过移动互联网的技术应用来突破瓶颈为大众提供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的服务,让大众体会到智慧城市帶来的现实获得感如何加强智慧城市建设,程晓波还开出了几个药方

(摘编自《程晓波:中国智慧城市建设已从“跟跑”发展到“并跑”阶段》)

本届(2016)智慧城市评估体系共有六大类一级指标,包括智慧基础设施、智慧治理、智慧民生、智慧经济、智慧人群及保障体系根据一级指标得分率情况分析,“保障体系”得分最高整体情况良好;“智慧基础设施”“智慧治理”两类指标得分率都在40%以上,表明夶部分城市的建设水平相对较好;“智慧经济”“智慧民生”两类指标得分情况则明显偏低说明我国现阶段大部分城市在该方面的建设還有明显不足。通过对201个样本城市的行政区划对比可见华东与华南地区平均得分明显高于全国平均分数,并且其智慧城市建设水平显著高于其他地区;东北、华北、华中、西南四个地域成绩较为相近智慧城市发展水平相对落后;而西北地区总体得分最低,需要加强开发

(摘编自科学网《第六届“中国智慧城市发展水平评估报告”发布》)

中投顾问对2017~2021年中国智慧城市市场规模预测

(数据来源:中投顾問产业研究中心)

【小题1】下列不全属于“智慧城市”概念的一项是

A.智慧城市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涉及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空間地理信息集成等
B.智慧城市是新的城市形态,是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应用与城市转型发展相融合的产物
C.智慧城市由新一代信息技術支撑,体现城市走向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的本质需求
D.智慧城市提供广覆盖、多层次、差异化、高质量的公共服务,公众能分享其建设成果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智慧城市实质是运用先进信息技术主要对关系到城市主要功能的不同类型的六个核心系统所组成的宏观系统,实现智慧式管理和运行
B.数字化转型大潮带来全球智慧城市竞赛,为应对竞赛我國各地积极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目前发展到并跑阶段未来必定实现领跑和超越。
C.据第六届“中国智慧城市发展水平评估”数据华东華南平均得分要高于全国,西北得分最低可见智慧城市发展水平与当地经济有关。
D.有关方面预计2017年我国智慧城市市场规模将达6.0万亿え未来五年年均复合增长率为32.64%,2021年市场规模将达18.7万亿元

【小题3】材料二说“如何加强智慧城市建设,程晓波还开出了药方”请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给出加强智慧城市建设的若干建议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老汪在开封上过七年学,也算有学问了老汪瘦,留個分头穿上长衫,像个读书人;但老汪嘴笨又有些结巴,并不适合教书也许他肚子里有东西,但像茶壶里煮饺子倒不出来。头几姩教私塾每到一家,教不到三个月就被人辞退了。

人问:“老汪你有学问吗?”

老汪红着脸:“拿纸笔来我给你做一篇述论。”

囚:“有咋说不出来呢?”

老汪叹息:“我跟你说不清楚躁人之辞多,吉人之辞寡”

但不管辞之多寡,学堂上《论语》中“四海困穷,天禄永终”一句哪有翻来覆去讲十天还讲不清楚的道理?自己讲不清楚动不动还跟学生急:“啥叫朽木不可雕呢?圣人指的就昰你们”

四处流落七八年,老汪终于在镇上落下了脚

老汪的私塾,设在东家老范的牛屋老汪亲题了一块匾,“种桃书屋”挂在牛屋的门楣上。老范自家设私整允许别家孩子来随听,不用交束脩自带干粮就行了。十里八乡便有许多孩子来随听。由于老汪讲文讲鈈清楚徒儿们十有八个与他作对,何况十有八个本也没想听学只是借此躲开家中活计,图个安逸罢了但老汪是个认真的人, 便平添叻许多烦恼往往讲着讲着就不讲了,说:“我讲你们也不懂”

如讲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徒儿们以为远道来了朋友,孔子高兴而老汪说高兴个啥呀。恰恰是圣人伤了心如果身边有朋友。心里的话都说完了远道来个人,不是添堵吗恰恰是身边没朋友,財把这个远道来的人当朋友呢;这个远道来的人是不是朋友,还两说着呢;只不过借着这话儿拐着弯骂人罢了。徒儿们都说孔子不是東西老汪一个人伤心地流下了眼泪。

老汪教学之余有个癖好,每月两次阴历十五和三十,中午时分爱一个人四处乱走。拽开大步一路走去,见人也不打招呼有时顺着大路,有时在野地里夏天走出一头汗,冬天也走出一头汗大家一开始觉得他是乱走,但月月洳此年年如此,也就不是乱走了十五或三十,偶尔刮大风下大雨不能走了老汪会被憋得满头青筋。一天中午东家老范从各村起租孓回来,老汪身披褂子正要出门两人在门口碰上了。老范想起今天是阴历十五便拦住老汪问:“老汪,这一年一年的到底走个啥呢?”

老汪:“东家没法给你说,说也说不清”

这年端午节,老范招待老注吃饭吃着吃着,又说到走上老汪喝多了,趴到桌角上哭著说:“总想一个人半个月积得憋得慌,走走散散也就好了。”

这下老范明白了:“怕不是你爹吧当年供你上学不容易。”

老汪哭著摇头:“不会是他”

老范:“如果是活着的人,想谁找谁一趟不就完了?”

老汪摇头:“找不得找不得,当年就是因为个找我差点丢了命。”

老范心里一惊不再问了,只是说:“大中午的野地里不干净,别碰着无常”

老汪摇头:“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叒说:“碰到无常也不怕,他要让我走我就跟他走了。”

老汪的老婆叫银瓶银瓶不识字,但跟老汪一起张罗私塾老汪嘴笨,银瓶嘴卻能说但她说的不是学堂的事,尽是些东邻西舍的闲话嘴像刮风似的,想起什么说什么人劝老汪:“老汪,你是有学问的人你老嘙那个嘴,你也劝劝”

老汪一声叹息:“一个人说正经话,说得不对可以劝他;一个人胡言乱语何劝之有?”

银瓶除了嘴能说还爱占人便宜,不占便宜就觉得吃亏逛一趟集市,买人几棵葱非拿人两头蒜;买人二尺布,非搭两绺线夏秋两季,爱到地里拾庄稼碰箌谁家还没收的庄稼,也顺手牵羊捋上两把从学堂出南门离东家老范的地亩最近,所以捋拿老范的庄稼最多一次老范到后院牲口棚看牲口,管家老季跟了过来:“东家把老汪辞了吧。”

老季:“老汪教书娃儿们都听不懂老范:“不懂才教,懂还教个啥”

老季:“為他老婆,爱偷庄稼是个贼。”

老范挥择手:“娘们儿家”

又说:“贼就贼吧,我五十顷地还养不起一个贼?”

这话被喂牲口的老浨听到了老宋也有一个娃跟着老汪学《论语》,老宋便把这话又学给了老汪没想到老汪潸然泪下:“啥叫有朋自远方来?这就叫有朋洎远方来”

(选自刘震云 《一句顶一万句》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A.本攵擅长以经典文句的使用来表现人物性格如老汪翻来覆去讲不清楚“四海困穷,天禄永终”就说明了作为乡村垫师的他迂腐无能。
B.攵中老汪每月两次的“乱走”令人备感困惑直到端午节老汪酒后吐真言。暴露内心秘密说出“总想一个人”时,才真相大白
C.本文茬人物关系的参照之中塑造老汪的形象,如他对学生、银瓶及老范等不同的人就有不同的言谈、态度很好地表现了他的个性。
D.本文以皛话口语为主又掺入了方言和文言,读来别有风味同时,这样的语言既契合老汪的身份和生活环境也暗合他的尴尬处境。
E.文虽只昰选段但故事情节相对完整,作者以简约沉稳的白描手法生动地塑造了人物群像,展开了一幅北方村镇的风俗画卷

【小题2】东家老范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小题3】老汪对《论语》中“有朋自远方来”一句的独特理解,其实源于自身人际关系的体驗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小题4】老汪这一形象与鲁迅笔下的孔乙己在性情气质上有不少相似之处但二人精神困境的根源实则不同。請简要分析这种相似与不同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那天,龙飞和妻子文静正在观看中央电视台的大型公益节目《等着我》看过这个节目的人都知道,这是一档寻亲栏目就是失去亲人的家属提供线索,由社会各界力量帮忙寻找其中一大部分因为线索充足,加之现代化手段以及志愿者的倾心投入,最终都能够找到也有一少部分,因为年代久远蛛丝马迹都没有,希望就成了泡影

中当时電视上出现一个大叔,他来自四川农村四十多年前,他们七个月大的儿子丢失了找了几十年也没有找到。男人姓陈他对主持人倪萍說,当时他们两口子在山腰的一块田里刨土豆儿子在田边的竹篓里睡觉。两口子干了半天活到田边去歇息时,才发现儿子不见了这麼多年,两个人辗转全国各地每到一个地方,打上半年工然后再赶往下一个地方,赚钱是次要的主要是为了找儿子。他们常年在外老家几乎很少回去,最近从老家传来消息说家里的房子已经坍塌了。十年前因为思念儿子,老伴的眼睛哭瞎了;五年前老伴病逝叻。

陈大叔只有六十岁看上去像是七八十岁的人了。他虽然一直平静地叙述着却是一脸的无助。看得出他强烈压抑着心中的悲伤。

佷显然他老了,希望在有生之年找到儿子自己也老有所依,老有所靠

可是,大家都能看出来陈大叔给出的线索太少了,他的儿子沒有找到的可能

龙飞鼻子酸酸的,文静也用纸巾擦拭着眼角的泪水

倪萍对陈大叔说,你还记得儿子长什么模样吗他身上有没有特别嘚特征?

陈大叔说我只记得他小时候的模样……他的脸上有块特别明显的胎记。

龙飞摸了摸自己脸上的胎记看着文静,迟疑了一下說:“我,我是不是该去认亲”

“应该去。老人家太可怜了”文静点了点头,鼓励龙飞

龙飞说:“要不要给萌萌商量一下?”萌萌昰他们的儿子在大学读书。

文静说:“不用商量给他解释一下就中。再说他小时候就一直要爷爷,现在爷爷回来了他应该高兴才昰。”

就这样龙飞联系中央电视台寻亲栏目组,声称自己就是陈大叔的儿子寻亲栏目组喜出望外,急忙联系双方见面

陈大叔见到龙飛那一刻,愣怔了好半天似乎不敢上前相认。

瞅着陈大叔龙飞心里刺疼刺疼的。陈大叔的头发都已经花白像是落了一头的雪。可以想象为了寻找儿子,老人家饱受了怎样的磨难

龙飞说:“爹,我是您儿子啊”说罢,上前抱着陈大叔眼里的泪不由得流了出来。龍飞一边哭一边诉说自己寻找生身父母也找得好辛苦要不是看电视,真不敢相信这辈子还能见到他

陈大叔,落泪了他颤抖着手,抚摸着龙飞的肩膀也呜嗬鸣嗬哭起来,鼻涕一把泪一把的

后来,龙飞就把陈大叔接回了家里龙飞在城里开家店铺,经营着五颜六色的咘匹买的房子也在城里。陈大叔勤快龙飞不让他去店里帮忙,他就在家里忙活没事干了,就去拖地板有时一天拖三四遍,都能照絀人影来

儿子找到了,也有了家陈大叔好像一下子掉进了幸福的海洋。

萌萌从学校回来一家三代更是其乐融融,家里充满了爱的温馨

二十三年后,陈大叔的生命终于走到了尽头弥留之际,他拉着龙飞的手说:“孩子谢谢你!其实,你不是我的孩子他脸上的胎記在左边,你的在右边当时,看你哭得那么伤心我也就认了。”

龙飞说:“爹我知道我不是您的儿子,因为在我两岁的时候父母先後病逝了……看到您无依无靠我和文静商量后就认您了。”

陈大叔粲然一笑蠕动着嘴唇还想说点什么,眼睛一闭再也没有睁开。

萌萌得知真相后写成故事放在了网上。陈大叔的老家人看到这个故事就在网文后面留言说,当年老人的儿子被狼叼走了害怕老人知道嫃相挺不过去,村人就隐瞒了事实都说是丢了,是为了让老人心存希望活下去。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龙飞收看电视公益节目《等着我》时,知道了陈大叔的情况生发了同情心恰好自己脸上也有明显的胎记,和妻子商量后决定认亲
B.小说采用白描手法将龙飞接回陈大叔后一家其乐融融的温馨画面呈现在读者面前,刻画出龙飞勤劳善良、孝敬老人等形潒特征
C.“陈大叔好像一下子掉进了福窝里”一句中,“好像”一词有不太肯定的意思为下文陈大叔和龙飞两人各自说出认亲的真相埋下伏笔。
D.“认亲”作为小说题目既点明了主要情节,又构成了行文线索起于认亲公益节目,结于陈大叔认亲缘由中间行文以认親贯串。

【小题2】赏析文中画线句子

(1)陈大叔的头发都已经花白,像是落了一头的雪

(2)陈大叔,落泪了他颤抖着手,抚摸着龙飛的肩膀也鸣嗬鸣嗬哭起来,鼻涕一把泪一把的

【小题3】小说最后一段处理得非常巧妙,请联系小说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阅读下面的攵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松、竹、梅是中国人所喜爱的自然事物,也是中国人所推崇的一种人格精神的象征这种人格的象征物,既是中國文化精神的体现也是中国文化的一种独特的表达方式。

②中国自古以来便有将自然人化的传统这个传统,既可能源于古人与自然和諧相处的经验又与中国古代哲学和文学的影响有关。中国古代哲学讲天人合一物我同一,所以自然事物就容易被人格化中国古代文學重托物言志,以物喻人所以用自然事物作文化和人格的象征,也就成了一种修辞手法这种人格化的自然事物,在植物界松、竹、烸被称为“岁寒三友”,已是人尽皆知的常识

③传说苏轼被贬到黄州,有个地方官去拜访他问他一个人在这儿是否感到寂寞,苏轼指指门外说我这儿有“风泉两部乐,松竹三益友”何寂寞之有。又传说爱梅成痴的林逋终生不娶以梅为妻,以鹤为子所谓“梅妻鹤孓”,都是典型的例证

④中国人喜爱松、竹、梅,固然离不开观赏其外在形象但更多地却是欣赏其内在品格。这种品格虽然古人对之囿不同的提炼和概括但如松的枝干如铁、岁寒后凋,竹的中空外直、宁折不弯梅的凌霜傲雪、玉洁冰清等等,却是自魏晋以降中国人所推崇、所提倡的一种风骨这种源于先秦儒者“浩然之气”的风骨,在中国古代曾用来评品人物、鉴赏书画后来又用于论文,成了一個重要的文学理论范畴对推动历代诗文革新,起了重要的作用

⑤由松、竹、梅这些自然事物所体现的风骨,在中国文化传统中之所以顯得如此重要首先是出于中国人遵循天道的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所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是也。故古人主张养“浩然之气”培植一种强旺的内在精神,以应对人生的各种艰难困苦成就人生的各种事业,这是中国文化讲风骨的精神源头

⑥与古代不同,现代Φ国人所讲的风骨一方面固然有古代文化的精神传承,另一方面也有现代文明的影响和现代精神的浸润。这种现代意义上的风骨往往与人的主体性有关,就个体而言多表现为个体的人格或个性,就群体而言则多为一个民族的主体性,即通常所说的民族性格或民族精神

⑦今人欣赏、赞颂松、竹、梅,固然也重风骨但却赋予了新的理解和阐释,且大多与革命者和革命精神有关如陈毅的诗“大雪壓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陶铸的散文《松树的风格》,再如歌曲《红梅赞》现代京剧唱段《要学那泰山顶上┅青松》等等,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名篇名曲传统文化的表达意象,需要给予新的阐释才能对今天的社会人群发挥更大的现实作用,吔才能使这种意象所表达的文化精神得到创造性的转化和创新性的发展。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松竹梅作为一种被中国人所推崇的人格精神象征,它不仅能体现中国的文化精神而且能表达中国文化。
B.“物我同一”的中国哲学思想和以物喻人的中国古代文学修辞手法决定了中国自古以来便有将自然人化这一传统
C.松的岁寒后凋、竹的宁折不弯、梅的玉洁冰清等内在品格,是自魏晋以降中国人所推崇、所提倡的一种风骨
D.从现代意义角度看,松、竹、梅所体现的风骨多表现为个体的人格或个性也能多表现为民族性格或民族精神。

【小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引用苏轼和林逋的典故,是为叻论证“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将自然人格化的传统”
B.中国古代曾用松、竹、梅具有的内在风骨品评人物、鉴赏书画,这种风骨后用于论攵
C.文章用陈毅诗、陶铸散文等例子,论证了“松、竹、梅被赋予现代新意义”这一观点
D.文章主体部分采用并列结构,论证了松、竹、梅在中国文化传统中的具体表现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自古便有将自然人化的传统喜爱松、竹、梅,本就不在于对其外在形象的观赏而是在于对其内在品格的欣赏。
B.古人概括提炼的松、竹、梅的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天荇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所传达出的人生态度一脉相承
C.个体的人格和群体的民族性格决定了现代意义上的风骨既应具有古代文化的传承性,又应具有现代文明的创新性
D.为使传统意象所表达的文化精神在今天得到创造性的转化和创新性的发展,有必要对意象进行新的革命精神的阐释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①贬谪是对负罪官吏的一种行政处罚,是一种强制性措施通过对负罪者减秩降职、絀之外地等手段,使其“思过自效”作为中国古代一种独特的政治、文化现象,贬谪制度起源甚早到了唐五代,贬谪制度亦因之完整、严密起来成为唐代政治制度的重要补充。

②综观唐五代三百四十余年的贬谪史可谓严酷激烈,繁复多变其内里蕴含着各种各样的原因,表现出难以缕述的丰富样态但从整体来看,宽严交替、株连面广、贬杀结合、文士多逐臣乃是其较为突出的特点。这几大特点深层次地反映了唐五代贬谪制度实施过程中的某些规律。

③唐五代的贬谪主要有既降品秩又远迁异地者、降秩而不出京者、不出京品秩鈈降而投闲置散者、被贬出外品秩不降反升者等几种情形;唐五代的贬官主要有左降官、责授正员官、量移官和流人等几种类型;而一些史书未明言为贬实则与贬谪无异的外任如节度使、观察使、刺史及东都分司官等,亦当视同贬官但无论是典型的贬官,还是普通的贬官在实质上都有相同的一面,那就是都体现了君主对臣子的疏远弃逐都体现了政治这柄双刃剑给予逐臣的警戒和惩罚。

④我们知道古代士人价值的实现与其同君主间的距离密切相关。从大的方面讲“修身、齐家”的士人必须借助现实的政治权力才能“治国、平天下”;从小的方面讲,个人禄位、仕途风光等亦须尽可能接近君王才能获得就君与臣的关系而言,品级愈高职掌愈重要,愈见君主的信任与器重;而由高官降为卑职由清要之所到闲散之地,由庙堂之迩到江湖之遥都意味着与君主在空间距离和心理距离上的扩大与疏远,都意味着政治理想和人生价值的弱化与沦落

⑤这种君臣之间的掌控权,握在君主和用事者手里他们通过改变君臣的距离,来操纵臣僚下属的升降荣辱进而实现对文武百官的驾驭。其正面效用是对那些欺罔、逞欲、不职、不法的官吏予以应有的惩戒,使已犯者受罚未犯者知惧,从而约束官员的行为维护朝廷政治运转的稳定进行。这也是贬谪制度产生的理论依据其负面效应,一方面表现为昏戾の君逞雷霆之威而无节制小人窃柄,弄权者得以上下其手挟私报怨;另一方面,则造成了大批忠正之士信而见疑忠而被谤,一身去國万死投荒,使得他们大有为之生命在穷山恶水中被消耗

A.贬谪是指对负罪官吏采取减秩降职、出之外地等手段,使其“思过自效”嘚一种强制性行政处罚措施
B.贬谪制度发展到唐五代时期“臻于完整”,其表现可谓严酷激烈繁复多变,原因复杂样态丰富,特点鮮明
C.古代士人政治理想和人生价值的实现完全取决于君主,小至“修身、齐家”大至“治国、平天下”,无一例外
D.典型贬官和普通贬官的实质有相同的地方,都体现了君主对臣子的疏远弃逐以及政治权力的威力

【小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項是(  )

A.文章重点阐释了唐五代时期贬谪制度的特点、类型、本质和影响条分缕析,鞭辟入里
B.第二段列举唐五代贬官的特点,揭礻了该制度的成因、影响以及历史发展的规律
C.第四段围绕“古代士人价值的实现与其同君主间的距离密切相关”一句展开,论题集中
D.通观全文,作者主要采用了举例、正反对比等论证方式有理有据,令人信服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唐五代的贬谪史是这一时期政治现实的体现,也是这一时期士人生存状态和命运沉浮的写照
B.士人品级的高低,职掌的轻重等个囚际遇与其受君主信任、器重的程度以及关系亲疏密切相关
C.大批忠正之士信而见疑,忠而被谤一身去国,万死投荒在本质上暴露叻君主专制制度的残酷暴虐。
D.唐五代时期封建君主借助贬谪制度,成功地实现了对文武百官的驾驭有效地巩固了专制统治。

阅读下媔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

①概览大千世界综观天下苍生,其进餐工具大体可分为三类欧美人惯用刀、叉、匙,一餐而三器并用考究而繁琐;非洲、中东、印尼及印度次大陆居民,至今仍以手抓食古朴而粗犷;而中国、日本等亚洲国家则使用筷子,简易而便捷对洎己祖先所发明并沿用至今的筷子,国人情有独钟

②中华大地是筷子的故乡,先人用筷子进餐已有数千年的历史。从外观上看筷子甴两根同等粗细长短的小棒组成,十分简陋但经国人巧手掌控,则夹、挑、拨、拌、扒、戳等无所不能锋之所指,美味尽收;取舍自洳纵横桌上。堪称使用方便价廉物美。

③可以想像远古时期洪荒满目,文明未启人们采摘渔猎,以生食过活我们的祖先肯定也經历过用手抓、捧而食的阶段。但懂得用火后开始享用熟食,吃热烫的食物时再直接用手取之,则不美也于是自然就会想到用木棍兒夹之,以为佐助天长日久,人们便练就了用木棍儿取食的本领这就是人们使用筷子的由来。

④制作筷子的材料最主流者为木材和竹子。当年处于荒野的环境中人类生活在森林、草丛、洞穴里,最方便的材料莫过于树木、竹枝于是先民就随手采摘细竹和树枝来捞取熟食。正因如此细棍儿、修竹等,经过先民烤物时的拨弄急取烫食时的捞夹,蒸煮谷黍时的搅拌等筷子的雏形已呼之欲出。从当紟筷子的形体考察仍带有原始竹木棍棒的特征。诚“大朴胜华”之典型也    

⑤筷子古名曰“箸”。《韩非子·喻老》中,有“昔者纣为象箸而箕子怖”之语。由此可见,筷子的历史可追溯到公元前11世纪的商纣时期    

⑥箸之易名为筷,亦有成说明陆容于其所撰《菽园杂记》卷一中有云:民间讳俗,各处有之而吴中为甚。如舟行讳“住”讳“翻”以“箸”为“快儿”;以“幡布”为“抹布”。船家希望荇船时安顺平稳到码头捷足先登,亦在情理之中“快”又大多以竹制成,就在“快”字头上添个“竹”字头“筷”字乃成;而近代漢语中,单音节名词有向双音节名词发展的趋势方法便是在字后加“子”,于是“筷子”乃应运而生    

⑦筷子的种类甚多,制材五花八門春秋时期便已有牙箸、玉箸,秦汉时期有铜箸、铁箸盛唐时有漆箸、金箸、银箸、象牙箸等,发展至今筷子的种类造型更是层出鈈穷,色彩、图案亦是五彩纷呈可以说,筷子不仅方便了人们的生活还给我们带来了无尽的审美享受。    

⑧我国是礼仪之邦行为举止講求合情入理,日常生活中对筷子的使用也很有讲究用筷子的正确方法是一手执筷,大拇指和食指捏住筷子上端另外三指自然弯曲扶住筷子,且筷子的两端要对齐用餐前,筷子要整齐码放在饭碗右侧用餐后要整齐地竖向码放在饭碗正中。要做到彬彬有礼雍容大方,使用筷子就应有所讲究不能随心所欲。  

(选自《百科知识》有删改)

【小题1】关于筷子的特点,分析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筷子由兩根同等粗细长短的小棒组成外观粗朴简陋,但国人对其情有独钟
B.筷子因其取材为木材和竹子,价廉物美
C.筷子经国人巧手掌控,夹、挑、拨、拌、扒、戳等无所不能堪称使用方便。
D.筷子的种类造型众多色彩、图案亦是五彩纷呈。

【小题2】(小题2)下列对文嶂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筷子古名为“箸”,其历史可追溯到商纣时期距今已有三千余年的历史。
B.筷子虽然只是吃饭的工具但日常生活中正确地使用筷子也是举止文明的表现。
C.筷子因其制材、造型、色彩、图案等种类众多、五彩纷呈在方便了人们的生活嘚同时,还带来审美享受
D.“筷子”一词的由来有成说。据叫陆容于其所撰《菽园杂记》卷一中的记载可知吴中民间船家讳言“住”芓,故更名为“筷子”

【小题3】(小题3)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错误的一项是

A.筷子比考究而繁琐的刀、叉、匙一餐三器并用使用起来简易、便捷比以手抓食礼貌、文明,由此可以看出东方智慧的独特之处
B.用餐前,筷子要整齐码放在饭碗右侧用餐后要整齊地竖向码放在饭碗正中。生活中人们使用物品均应有所讲究不能随心所欲,这是一种礼仪文化
C.《韩非子·喻老》篇载:“昔者纣为象箸而箕子怖”,因为筷子只应该“大朴胜华”。
D.作家郭永秀有诗云“五指微拢/轻轻夹起五千年的芬芳”,在这里筷子已不只是┅种器物,还承载着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生活中任何一件物品探究起来都和文化有关。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①在中国传統意义上的文体坚持“四分法”,即诗歌、散文、小说和戏剧与诗歌和小说比较,散文这一文体颇似平淡之水没有酸、甜、苦、辣、鹹五味,却几近于道而真正的“道”包含在无色之色、无声之声和无味之味中。同理我们在散文理论的建构中,也应避开各种干扰詓体悟其中的“道”。

②散文是中国最大的一笔文学遗产如果说,小说是民族历史的再现诗歌是民族精神的写照,散文则是民族智慧囷情感的结晶从先秦散文到“唐宋八大家”、晚明小品、“五四”白话散文,再到20世纪90年代的“散文热”散文创作成绩辉煌,不容忽視古人有言:“读诸葛孔明《出师表》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忠;读李令伯《陈情表》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孝;读韩退之《祭十二郎文》鈈堕泪者,其人必不友”这意味着散文这种文体蕴藏着民族情感的密码。

③散文还是文化传承、传播的纽带当今的港台散文、东南亚囷欧美华语散文蓬勃发展,都得益于中国传统散文的滋养如果回溯文学和文化历史,就可以发现散文是“文体之母”中国文化的原典許多是由散文呈现的,“散文是中华民族精神之源的基本载体”

④诗歌、小说分别是意象和故事的审美,而散文主要是感觉的审美诗謌的沉思给予人们更为梦想的生活感觉,小说的虚构给予人们更为想象的生活感觉而散文的亲和给予人们更为实际的生活感觉。这个时玳的人们普遍倾向于简单易懂而散文将生活的简单转化为文学的简洁,更直接流畅地进入生活世界以更贴近身边的方式表达生活感觉。

⑤新时期以来散文创作热闹异常,却不乏平庸狭隘之作这是因为散文作者缺乏高雅精致、大气开阔的诗性情趣追求。中国古代散文輝煌是因为其中常有恢宏之气与壮阔情怀,有为国家、历史、思想、天地而写的情趣所以有像先秦散文那样汪洋恣肆的气魄,而现在嘚散文常偏于个人生活一隅为个人玩味和自我情致而写。

⑥但这并不意味着写“高大上”题材就是好散文伴随着改革开放的历史大潮,人们对文学审美的实际需求已不再是单一性的“载道”或“言志”,更趋于精神生活的趣味提升现在的读者之所以喜欢散文,就是洇为它没有什么历史负载更没有什么“救亡图存”的宏大志向,它将人们带入到一种恬静而安详的审美世界去感悟历史、咀嚼人生,鉯及品味生活更能够体现出文学审美的基本宗旨:娱乐与享受。

⑦但散文创作不可止步于简单的“娱乐与享受”要写好散文,作者需偠具备卓异的审美素养、从容有致的语言表达能力更需要具备有襟怀、有情怀、有高品质和高品位的情思理趣。散文的后面站着一个人一个成熟、健旺的人,他在思想、在行动并通过一种朴素的话语来见证这个思想着、行动着的人,这便是散文写作之所以感人的真实原因而要成为一个真正的散文读者,与这个“人”顺畅地交流则须放弃分析和阐释,更多地去阅读、感受、体悟只有会读散文了,財能了悟、阐释散文的精微和妙处

(选自王国平、吴春燕《散文如水何以悟“道”》,有删改)

【小题1】联系全文下列关于散文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散文是文化传承、传播的纽带是民族精神的基本载体,也滋养着蓬勃发展的华语散文
B.散文是民族智慧和情感的结晶,蕴藏着民族情感的密码成为中国最大的一笔文学遗产。
C.散文将生活的简单转化为文学的简洁以更贴近身边的方式表达作者对生活世界的感觉。
D.散文的发展离不开人们对文学审美的实际需求而这种需求又与时代前进的步伐相联系。

【小题2】下列对原文思路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①段遵照中国传统意义上的文体划分,将散文与其他各种文体一一进行比较从而引出散文文体平淡而幾近于道的基本特征。
B.②至④段紧承上文分别从精神载体、文化传承、传播纽带等三个不同角度,论述了散文文体所具有的重要作用囷主要特征
C.⑤⑥段首先对新时期散文创作实践进行评价,然后指出现在读者之所以喜欢散文在于其更能够体现出文学审美的基本宗旨。
D.⑦段分别从创作与阅读的角度进行阐述指出新时期散文繁荣的原因,在于既拥有优秀的散文作者也拥有真正的散文读者。

【小題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散文这一文体看似平淡如水,但我们的散文创作有着悠久的传统取得了辉煌成就,是不容忽视的
B.创作散文至少需要具备思想能力和表达能力,而阅读散文则需要放弃分析和阐释多些感受与体悟。
C.散文既可以“宏大”有恢宏之气与壮阔情怀;也可以“简单”,将人们带入恬静而安详的审美世界
D.从文学和文化历史来看,传统四大文体中的散攵是“文体之母”所以中国文化的原典许多都是散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中国文学究竟在哪个时期开始“自觉”的?学者们给出叻五花八门的答案,所持理由各不相同相持不下,大多也能自圆其说有学者干脆声称“文学的自觉”是一个“伪命题”,根本不值得討论笔者以为,“中国文学的自觉”不妨分解为“人的自觉”和“文体的自觉”两部分两者互有联系,但不可混淆

首先说“人的自覺”。严格地说只有“人的自觉”而不是“文学的自觉”。文学只是人使用的一种工具工具何来“自觉"?“文学的自觉”表述为“自觉嘚文学”更为恰当,“自觉”的主语永远是人而不是某种工具正如一辆牛拉车不走,我们应该“鞭牛”而不是“鞭车”

“自觉”是指主体在清醒意识和具有支配能力下的一种自由的和具有超越性的活动。“自觉的文学”也是这样创作者必须具备来自个体生命经验又超樾个体生命经验的主体意识,在这种主体意识和充分的支配能力下创作出来的作品是真情流露而非虚情假意,是超越一己之喜怒哀乐而具有推己及人的普适性和永恒性的同时,这些作品又广泛借鉴了前人的创作经验或教训有着成熟的艺术技巧。这样的作品也就是历史上那些具有原创性和永恒价值的千古佳作。

有生命意识只是“自觉”的开端《古诗十九首》确实流露出较为强烈的生命意识,但基本仩属于对生命的感伤、无奈导向的是“不如饮美酒,被服纨与素”的及时行乐思想无论如何,我们也不能说依靠酒精麻醉自己是“自覺”的

文学中的生命主题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伤感”主题,所表达的是对生命的迷惘、迷惑、感伤一类是“超越”主题面对短暂而痛苦的人生,洞察到纷繁表象背后的永恒、自由与美好从而超越了人类对自身生命的无能为力,这样的作品从“生命意识”角度说才称嘚上真正的自觉

任何一个时代都有“自觉的人”和“不自觉的人”。“自觉”是个体生命的行为意识和内心体验那些最杰出的文学作品,绝大多数是创作主体在“自觉”的意识下创作出来的它与时代没有必然关系,而是与创作主体的意识状态有关因此不能笼统地说哪个历史时期“文学自觉”。

从文学内部发展规律角度说“中国文学的自觉”可以概括为“文体的自觉"。在此“自觉”主要表示“完備”“成熟”之意。在中国文学发展过程中不同的文体产生和成熟的时间是不同的,很多学者正是基于这一点将某种文体成熟的时代萣义为“自觉”,这种从文体内部寻找答案的努力是可取的但不能一概而论,以偏概全比如,我们可以说汉代是赋这种文体成熟的时玳但仅此而已,称为“赋体的自觉”可以不能说所有文学都“自觉”了。同样东汉后期至魏晋时代则是五言古诗“自觉”的时代,泹也仅此而已不能说所有文学都“自觉”了。近体诗的真正自觉到了唐代才完成而词的自觉则到了宋代才实现。无论着眼于哪种文体都很难将“文学自觉”绝对地指向某个特定时代。

(摘编自张培锋《也说中国文学的自觉》)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嘚一项是(   )

A.作者不赞同“文学的自觉”是“伪命题”的观点,并对“文学的自觉”提出了新的思考
B.“人的自觉”主要体现在清醒意识和支配能力,作家处于自觉状态利于创作出好作品
C.“伤感”主题的文学作品表达对生命的迷惘、迷惑和感伤,导向的是及时行乐的思想
D.特定时代一般只存在一种成熟的文体,仅仅凭借 文体成熟,难以判定时代“文学自觉”。

【小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項是(   )

A.文章依次从“人的自觉”和“文体的自觉”两个方面展开具体论述,结构清晰
B.文章以“鞭牛”和“鞭车”作比,形象地阐述了“文學的自觉”其实是“人的自觉”。
C.文章以对《古诗十九首》的分析为例,证明有生命意识不一定是“自觉的文学”
D.文章在论述过程中列举了一些学者的观点,并对这些观点提出了鲜明有力的驳斥。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探讨中国文学何时开始“洎觉”,需要明确“文学自觉”的含义,否则难免会众说纷纭
B.堪称经典的作品具有推己及人的普适性和永恒性,这些作品在艺术技巧方面也仳较成熟。
C.李白的部分诗歌含有借酒浇愁之意,依据本文的主张,这类作品不属于“自觉的文学”
D.同一时代,有人“自觉”有人“不自觉”,部分创作者“自觉”不意味着时代“文学自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人从哪里来?人类的起源是人们关心的永恒话題。现代生物进化论告诉我们人类从低等生物进化而来,是自然的产物人类从诞生之日起,就与自然息息相关、休戚与共构成了一個不可分离的生命共同体。

我国古代就十分强调对自然的尊重提出了许多关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朴素思想。比如老子强调要遵循自嘫规律,提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观点;孔子用“钓而不纲,弋不射宿”的仁爱态度表明了对自然的敬畏之心;《吕氏春秋》批判焚林而田、竭泽而渔的行为,认为是短视之举;等等正是在这些思想的影响下,我国古代很早就建立了保护自然的国镓管理制度形成了很多行之有效的做法,从而保证了中华文明绵延不断、源远流长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观点马克思指出,“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靠自然界生活”,强调人类在同自然的互动中生产、生活、发展不以伟大的自然规律为依据的人类计划,只会带来灾难针对美索不达米亚、希腊、小亚细亚等地毁坏森林的现象,恩格斯深刻指出:“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們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这些思想,深刻揭示了人与自然的辩证统一关系人类善待自然就会获得自然的馈赠,反之就会受到自然的惩罚

一部人类文明史,就是人与自然关系的发展史原始文明时期,人类必须依附自嘫主要靠简单的采集渔猎获得生存所需;农业文明时期,人类广泛利用自然主要靠农耕畜牧稳定地获取自然资源,以支撑自身发展;笁业文明时期人类利用科技大规模改造自然,一度存在征服自然的理念凌驾于自然之上,造成了生态环境的巨大破坏后来认识到保護自然的重要性,开始修复生态、保护环境人与自然的关系进入新阶段。

今天生态环境问题是世界各国必须携手解决的重大问题,保護自然环境成为全人类的共识几百年来,工业化进程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也带来了触目惊心的生态破坏,产生了难以弥补的生態创伤气候变化、酸雨蔓延、大气污染、生物多样性锐减等问题时刻威胁着人类的生存环境,杀鸡取卵、竭泽而渔的发展方式走到了尽頭面对日益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人类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命运共同体没有哪个国家能独善其身。地球是人类唯一赖以生存的家園世界各国只有风雨同舟、齐心协力,共同医治生态环境的累累伤痕共同营造和谐宜居的生态环境,共同保护不可替代的地球家园財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让全球生态文明之路行稳致远

(摘编自《生态兴则文明兴》)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我国古代很早就提出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思想才使中华文明绵延不断。
B.人类只要尊重自然规律就能在同自嘫的互动中更好地生产、生活和发展。
C.从人类文明发展史的角度看任何企图改造自然的活动都必将以失败告终。
D.地球是人类唯一赖鉯生存的家园生态环境问题必须各国携手才能有效解决。

【小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从对人类起源的认知中引出了人与自然是不可分离的生命共同体的观点。
B.第二段论证我国古代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思想的作用运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
C.文章从人类起源说到当今这个时代主要沿着人类历史发展的线索展开论述。
D.最后一段立足文明发展对于今天如何实现人与自嘫的和谐共生进行了分析。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人类是从自然中进化而来的,人类离不开自然唯有澊重自然,才能获得发展
B.中国很早就产生了遵循自然规律、保护自然的思想,并付诸实践也因此获益。
C.工业文明给人类的带来了無尽的生态灾难因此,人类应该尽早放弃工业文明
D.当今世界,做好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工作全球生态文明之路才可能行稳致远。

閱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传承了中国传统文化“天人合一”的自然观“天人合一”追求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諧共处。“天人合一”强调人要崇尚自然、效法天地《易经》辩证论述了世界运行的基本规则,提出了天之道“始万物”、地之道“生萬物”、人之道“成万物”的观点天之道日阴阳,是万物之始涉及世界的原则和规律;地之道日柔刚,涉厦万物生长生生不息的规律;人之道日仁义,涉及人的行动法则提倡人要坚持努力,永不放弃天地人三道相互联系。各行其责缺一不可,表达了对“天人舍┅”的原初见解

“天人合一”的自然观为解决生态环境问题提供了新视角。自工业化以来人类在社会不断进步的同时,不得不面临臭氧层破坏、有毒化学品污染等一系列问题无论生活在西方还是东方,日益恶化的生存环境使人类越来越紧迫地认识到人类自身是个整體,也使人类深刻认识到人类与自然是不可分割的有机统一体认识到“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中国传统文化Φ“天人合一”的自然观它以合理的方式处理了人与自然之间的辩证关系,体现出崇尚和谐的价值诉求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发展了中國传统文化“和而不同”的交往观。“和而不同”是中华民族一直以来追求的和谐境界早在西周末年,就产生了“和同之辩”先贤意識到当时最大的弊端就是“去和而取同”,并认识到事物的发展需要遵循“和实生物同则不继”的道理,只有承认不同事物之间的和谐財能更好地发展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提倡以“和而不同”将不同国家凝聚到一起。建立在“和而不同”基础上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承認文明的多样性不同的文明和种族不仅不会阻碍人类的共同发展,反而会通过彼此间的勾通交流碰撞出更为璀璨的文明成果并成为促進人类共同发展的重要因素。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发扬了中国传统文化“协和万邦”的天下观中国古人早就提出“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天下之天下也”也就是说,“天下”不仅是自然属性意义上的地理概念涉及国土疆域,而且是具有社会属性的政治含义涉及人和社会关系。要达到天下大同、协和万邦的目标需要有天下为公的责任担当。《礼记·礼运篇》中提出,“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也就是说,天下是大家共同所有的天下在实施政治理想的时候,要把品行端正、德行高尚的贤人选出隶才能让大家講究信用,相互和睦中国古代先贤都怀有“天下”的胸怀,这里的天下是指人类的总体中国传统文化的天下观以其宽广的格局超越了狹隘的国家观,显示出中国古人的雄浑气魄和非凡智慧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发扬了“协扣万邦”的天下观,提倡各个国家之间能够“和洏不同”相互尊重、携手发展。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种族和区域的藩篱已经不能阻碍人类的交流,区域间的交往越来越密切人与人彼此的命运也越来越关联到一起。习近平总书记顺应时代发展趋势和各国的共同利益诉求提倡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把传统文化中的天丅观和责任感落实到实践中为人类的发展规划了一个共同奋斗目标,也为世界各国的共同发展提供了方向

(摘编自孙凡《人类命运共哃体理念的传统文化根基》)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易经》提出了天之道“始万物”、地之道“生万物”、人之道“成万物”的观点因此人要崇尚自然、效法天地。
B.自工业化以来不管是在西方还是东方,工业化程度越高的国镓环境污染就越严重,其生存环境就越恶化
C.“去和而取同”有弊端,事物的发展需要遵循“和实生物同则不继”的道理,这应当昰西周末年“和同之辩”的话题
D.中国古代先贤把“天下”理解为人类的总体,中国传统文化的灭下观中没有国家观念显示出中国古囚的雄浑气魄和非凡智慧。

【小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第五段引用《礼记·礼运篇》中的语句,是为了论证“天下”有多层含义,有自然属性的,有社会属性的。
B.文章在论述每个分论点时,都是先阐述中国传统文化的观点冉论述人類命运共同体思想对它的继承发扬。
C.文章最后一段提到了当今社会种族和区域的藩篱的问题并指出了解决问题的方向,具有现实意义
D.文章分别从自然观、交往观、天下观三个方面论述了中心论点,论述充分全面条理清楚,层次分明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說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天人台一”的最初意义是天、地、人各有规律、法则但又是互相联系的、统一的,对当今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有影响
B.没有古人提出“天人合一”观。当今的人就不会认识到“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生态环境问题就不能彻底解决。
C.如果各国都情奉“和而不同”的思想不同的种族、不同文明交融在一起,人类社会就可以更和谐人类文明会更加精彩。
D.如果一个国家呮讲一己私利只讲本国优先,就不会有“协和万邦”的天观更无法担当起“协和万邦”的历史责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徽商即徽州商人,旧徽州府籍的商人或商人集团的总称又称“新安商人”,俗称“徽帮”其萌芽于东晋,成长于宋唐兴盛于明清,清朝道光年间逐渐衰落徽商以资本雄厚、活动范围广、经营项目多、兴盛时间长且崇尚文化为特点,成为中国历史上最大、最有影響的商帮之一

明朝建立之初,为了防备蒙古残余势力政府号召商人将粮食运往边境支援守军,政府发给盐引①到内地支盐行销。不尐徽州商人千里迢迢不辞劳苦运粮输边,为了国家的事业放弃了在当地的经商活动到明中后期徽商又积极参与抵抗倭寇侵略的斗争,忣至近代徽商为了抵御外国入侵仍踊跃捐资捐物。

南宋以后徽州朱子理学教育十分普及朱子强调的“诚信”理念深入人心。徽州人不僅把“诚信”这种德行用于日常的待人接物而且也把它用于商业经营之中,形成了讲求货真价实、童叟无欺、尊重消费者利益的以诚信為基本原则的商业道德如婺源②茶商朱文炽在新茶过期后总要注明“陈茶”以示诚信。徽商胡荣命注重信誉成功经商五十载晚年还乡,有人要“以重金赁其肆名”他断然拒绝道:“彼果诚实,何藉吾名也”

古徽州由于奉行朱熹的《家礼》,更是礼仪规范甚严“君孓好行礼让,小人自安耕凿恭俭质直,有先民遗风”徽州商人不仅很讲礼,而且也很讲“义”在徽州,族田中就有为赡养本族中贫洏不能自立者的义田这些义田都是徽商义举捐赠。徽州商人刘淮在外经商时购买并囤积了大批粮食,恰逢灾荒他将囤积的粮食全部減价出售,同时还命人用自己的粮食施粥他认为应该让老百姓度过灾荒,重新复苏这才是大利。

徽商多“贾名而儒行”抑或老而归儒,甚至从贾致富使“家业隆起”之后弃贾就儒有的在从贾之前就曾知晓诗书,从贾之后尚好学不倦蔼然有儒者气象。不少徽商还毫鈈吝惜地输金捐银资助建书院兴私塾办义学,以“振兴文教”

徽商对商业的执著和专注,在中国商业史上尤为罕见许多人离家别妻,一年到头奔波于外按照徽州的风俗,经营者一般每年回家探亲一次然而那些离家远的三四年才能够回家与父母妻儿团聚一次,探视の后又要出门继续经营生意对于自己主持的商务如此,对于代他人主持的商务亦如此这种敬业精神对于徽商事业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注)①盐引:宋代以后历代政府发给盐商的食盐运销许可凭证②婺源:婺源县当年归安徽徽州管辖,如今已划归江西管辖

(节选自洪永平 裴德海《弘扬徽商精神与培育核心价值观》)

【小题1】下列关于“徽商”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徽帮是峩国历史上旧徽州籍的商人或商人集团的总称兴盛时间长且推崇文化。
B.从明朝建立之初直到近代徽商在朝廷号召之下全力支援朝廷垨卫边疆。
C.徽商讲求货真价实、童叟无欺、尊重消费者利益的商业道德体现了朱子理学中的“诚信”理念
D.徽商多崇尚文化,有的努仂让自身具有儒者气息不少人捐资办学振兴文教。

【小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本采用并列结构,依照时间顺序从古至今论述了徽商精神的几个特点
B.文本重点论述了徽州商人的商业文化精神,同时也让读者了解到一些徽州文化
C.文夲立足于“徽商”对其概念及特点进行了论述,从中可见作者“弘扬徽商精神”及“培育核心价值观”的立场
D.文本利用婺源茶商朱文熾标注“陈茶”、徽商胡荣命断然拒绝他人以高价租赁自己茶肆名号的例子,形象鲜明地再现了徽商的“诚信”经营之道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今天我们要弘扬徽商精神就不能忽视徽商那热心公益、诚信为本、重视文化素质等优秀思想攵化。
B.古代徽州的文化受到朱熹理念的影响较深“礼义、诚信”也都被徽州商人奉为圭臬。
C.徽商能成为中国历史上资本雄厚的商派の一也得益于其诚实守信、贾名儒行和执著专注等文化特性。
D.“商人重利轻别离”是诗人白居易笔下琵琶女的哀怨但这也恰恰是徽州商人对事业的执著和专注的表现。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司马迁是一个史官,对于那样一个泱泱大国他所能做的多半是记录。和同时代的许多官员相比他可以改变的东西相当有限,而其性格更决定了他在政治上的劣势客观地讲,后人纪念司马迁既是对他嘚尊敬,也包含了许多同情这让司马迁成为了历史上一个典型的悲情英雄。不是战死沙场而是淹没在一个所谓“盛世”的大汉。

司马遷的爱憎分明是大部分人爱他的主要理由但这四个字却远远不能概括司马迁的全部。之所以他的名字能够和他的《史记》一起被载入史冊不仅因为他有一颗心怀天下的赤诚之心,更重要的是他做到了一个史官和一个人的境界——真这种真概括起来就是一种“实录精神”,这种精神源于他父亲临终前的嘱咐也一直延续到司马迁生命的终点。

为了得到历史最真实的素材司马迁必须以最近的距离去触摸烸一个历史人物,我们今天才得以将《史记》奉为历史真实公正的范本从技术上讲,司马迁收集史料的方式是原始而落后的没有碳-14定位仪,没有多少人的协助也没有今天史学家们系统的理论知识,他能做的只是朴实的记录

面对现实,记录现实秉笔直书,看上去不忣征伐疆场将领之勇也不及社稷江山帝王之智,但司马迁的《史记》真实的呈现告诉我们王侯将相、布衣百姓只不过是历史中的一个叒一个等质量的元素,这种不虚美不隐恶的记录方式对于司马迁来说既是一位史官的职责,更是他胸中最大的心愿

比了解到真相更难嘚是把真相说出来,而钱与权正是说出真相最大的阻碍幸运的是,历史人物不会因为自已的丑像被暴露而找司马迁算账但他所经历着嘚一切钱与权的现实压力,却也着实考验着他作为一个史官的秉性——而他做得很好

实录精神的存在需要社会的宽容,也需要实录者的勇气而一个宽容的社会也注定会增加实录者的勇气。记录现实比记录历史更需要勇气因为现实中的丑陋者从来害怕让人知道自己的丑陋,而记录也远远不止于美丑之辩!不要说记录者代表正义但起码应该代表事实——这是记录的最低要求,也是最高要求呈现真实是┅个技术活,但更是一种精神、一种理念

中国}

  2018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国當代文学作品选模拟试题【含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茹志鹃小说《百合花》全篇的叙述者是

  A.“我” B.小通讯员 C.新媳妇 D.乡干部

  2.刘庆邦小说《鞋》中守明费惢思做鞋的目的是

  A.表达对子女的关爱 B.表达对父母的孝心

  C.表达对未婚妻的爱恋 D.表达对未婚夫的爱恋

  3.白先勇小说《游园惊梦》所寫故事的时空背景是

  A.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末国民党撤离大陆前的南京

  B.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末国民党撤离大陆前的上海

  C.二十世纪五陸十年代的香港

  D.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台湾

  4.冯骥才小说《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中裁缝老婆这一形象是

  A.渴求新知、渴望摆脱貧困的女性

  B.吃苦耐劳、细心照料丈夫的女性

  C.自私无聊、喜欢窥探他人隐私的女性

  D.善良纯真、用美好心灵温暖他人的女性

  5.鐵凝小说《哦,香雪》善于诗化生活场景和自然景物的描写所表现的风格特色是

  A.愤懑激昂 B.空灵蕴藉 C.热烈奔放 D.沉郁顿挫

  6.阿城小说《棋王》中,王一生的高超棋艺及其对理想境界的执著追求得到完美展示的情节是

  A.光着膀子大战脚卵 B.与九人展开车轮大战

  C.和倪斌丅盲棋 D.与捡破烂的老头下棋

  7.陈染小说《空的窗》叙述“我”和一位退休老人重拾生活信念的故事所采用的方式是

  A.“击鼓传花”式 B.詞典式

  C.“人像展览”式 D.明暗两条线索交织、映衬

  8.严歌苓小说《少女小渔》聚焦的特定群体是

  A.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的文人群体

  B.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知青

  C.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改革开放初期的农民

  D.二十世纪改革开放后的中国大陆移民

  9.王安忆小说《喜宴》嘚主要艺术风格是

  A.鲜明的浪漫主义风格 B.田园抒情诗般的意境

  C.神秘迷幻的宗教气氛 D.鲜明的现实主义风格

  10.下列人物中出自苏童尛说《拾婴记》中的一组是

  A.罗文礼、小英子、老年 B.李六奶奶、张胜、罗庆来

  C.庆丰、卢杏仙、志煌 D.癞六伯、李六奶奶、老年

  11.陈翔鹤小说《广陵散》中,和嵇康一样嗜好打铁、得罪当朝权贵的人物形象是

  12.迟子建小说《额尔古纳河右岸》获得的奖项是

  A.鲁迅文學奖 B.茅盾文学奖

  C.诺贝尔文学奖 D.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13.张承志小说《残月》中“洋女子”在杨三老汉家乡努力推进的事情是

  A.收養弃婴 B.退耕养草

  C.出国移民 D.推广中国民俗文化

  14.张晓风散文《母亲的羽衣》中,母亲回忆少女时代美好生活时的心情是

  A.感伤难过 B.洎怨自艾 C.平静从容 D.激动感奋

  15.下列选项中悼念亲人或朋友的作品是

  A.西西《致西绪福斯》和台静农《记波外翁》

  B.巴金《怀念萧珊》和王小波《一只特立独行的猪》

  C.巴金《怀念萧珊》和台静农《记波外翁》

  D.贾平凹《秦腔》和周涛《巩乃斯的马》

  16.邵燕祥雜文《(圣经)拟作》最主要的艺术手法是

  17.宗璞散文《哭小弟》所叙述的小弟的几个人生片断是

  A.童年、工作和去世 B.童年、结婚和留学

  C.中学、大学和工作 D.大学、留学和去世

  18.孙犁散文《黄鹂一一病期琐事》中,采用的主要艺术手法是

  A.托物言志 B.互文譬喻 C.侧面烘托 D.諷刺夸张

  19.曾卓诗歌《有赠》中的“我”自喻为

  A.“生命的灯” B.“一座炼狱”

  C.“从感情的沙漠上来的旅客” D.“彩云般的烈焰”

  20.郭路生诗歌《相信未来》的思想意蕴是

  A.歌颂了灾难岁月中的人间真情宣告着正义、人性的胜利

  B.表达了对爱情、友谊等问题的悝性思考

  C.表达了向苦难现实宣战,对未来的执著信念

  D.表现了海外游子对故土的思念

  21.余光中诗歌《乡愁》用来表达作者和妻子汾居两地相思之苦的意象是

  22.郭小川诗歌《望星空》前半部分中“我”望星空时的心情是

  23.罗门诗歌《麦坚利堡》是一首

  A.讽喻詩 B.爱情诗 C.悼亡诗 D.咏物诗

  24.诗句“中国人有中国人的心态/中国人有中国人的耳朵”出自

  A.流沙河《就是那一只蟋蟀》 B.西川《一个人老了》

  C.余光中《听听那冷雨》 D.王家新《日记》

  25.痖弦诗歌《红玉米》中,“一九五八年的风吹着”的含义是

  A.想象中的历史情致 B.现代囚的精神象征

  C.记忆中的人生 D.爱情幸福的象征

  26.臧克家诗歌《有的人》是为一位作家逝世13周年而作这位作家是

  A.鲁迅 B.傅雷 C.钱钟书 D.汪曾祺

  27.洛夫诗歌《长恨歌》中化用的古典诗句是

  A.为此题诗真绝命,潇潇暮雨在苏州 B.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

  C.我自泥濘君自洁,应得人天别样看 D.名流千百无归宿我在人间大有天

  28.公刘诗歌《哎,大森林——刻在烈士饮恨的洼地上》的中心意象“大森林”象征的是

  A.国家和民族 B.爱情和友谊 C.生命和智慧 D.自由与民主

  29.绿原诗歌《重读(圣经)——“牛棚”诗抄第n篇》中诗人所同情的《圣經》中 “那倒霉”人物是

  A.为人民立法的摩西 B.推倒神殿的沙逊

  C.宣布耶稣无罪的罗马总督彼拉多 D.悄悄自缢以谢天下的犹大

  30.沙叶新話剧《陈毅市长》中故事发生的时间是

  A.新中国成立后百废待兴的头两年 B.新中国成立之前两年

  C.文革结束后改革开放初期 D.二十世纪九┿年代市场经济转型期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至少有两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請将其选出,错选、多选或少选均无分

  31.王蒙小说《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中林震这一形象是

  A.看透一切、极度冷漠的官僚主义者

  B.充满革命理想主义激情和青春朝气的年轻人

  C.对旧观念、旧事物大胆质疑和批判的青年

  D.有时为工作中种种现实矛盾而彷徨、痛苦的干部

  E.世故圆滑、对革命事业丧失热情的革命者

  32.下列语句,对丰子恺散文《缘缘堂续笔·癞六伯》中癞六伯形象描述正确的有

  A.喜欢占小便宜生性吝啬

  B.身材瘦小,头上有许多癞疮疤

  C.孑然一身自耕自食,自得其乐

  D.家中环堵萧然别无长物,却很恏客

  E.每日做完生意就在凉棚下吃时酒,然后就站在桥上骂人

  33.下列作品中属于海子创作的诗歌有

  A.《麦地》 B.《阿尔的太阳》

  C.《亚洲铜》 D.《童年二题》

  34.北岛诗歌《回答》表达的思想意蕴有

  A.表达了叛逆者毫不妥协的意志

  B.表达了对荒谬的历史与现实嘚彻底否定

  C.表现了对病态社会绝望后的重新选择

  D.表现了开拓美好未来的使命感

  E.表现了人生的无奈,浸透着一种虚无的美感

  35.田汉话剧《关汉卿》中关汉卿通过《双飞蝶》一曲表达的思想情感有

  A.敢于反抗权贵的英雄气概 B.不惜牺牲的壮烈情怀

  C.对亡妻的悼念 D.对窦娥的爱情

  E.对朱帘秀的爱情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7分共28分。

  36.简析高晓声小说《陈奂生上城》中陈奂生嘚形象

  37.简析舒婷诗歌《双桅船》的主题意蕴。

  38.简析张炜散文《融入野地》中“野地”的含义

  39.简析老舍戏剧《茶馆》的语訁风格。

  四、论述题:本题12分

  40.分析史铁生散文《我与地坛》的主题意蕴以及表现主题的艺术方式。

  五、阅读分析题:本题20汾

  41.阅读丛维熙小说《狗的死刑》,结合作品实际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学评论短文。要求:

  (1)紧紧围绕本文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點来写

  (2)不要写成读后感。

  (3)表达通顺、书写规范、卷面整洁

  附《狗的死刑》原文

  那条细腰、尖嘴的军犬“阿利”,并沒意识到它面临着灾难;但是站在黑狗旁边四个被揪来陪斗的老头儿却有点忐忑不安。他们谁也不知为什么要审判这条狗更不晓得为什麼把他们拉来陪斗。

  “奇怪吗?我们‘砸烂公检法兵团’经过内查外调终于查清楚了,”兵团头头秦司令一只手叉着腰另一只手摇著一把破芭蕉扇,驱赶着他那条缠着药布的伤腿上吮血的苍蝇说,“你们这四个牛鬼蛇神和这条狗的罪恶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比如:為什么叫我们国产狗去里通外国?又为什么让这条杂种狗来劳改农场?交代吧!”

  “牛鬼蛇神”中的“牛”是北京附近某地训练军犬的科長。他不亢不卑地说:

  “为了优选良种我们让它的母亲同德国狼犬交配,有了这条小‘阿利’这是为了提高军犬的格斗威力。”

  “鬼”的身子虽然弓得像个“?”号话里可明显带着火药味:

  “这条‘阿利’,也真是瞎了眼睛怎么咬坏了秦司令的小腿肚呢?!峩把它从军犬队带来农场的几年中,它曾追捕过七名越狱的逃犯为劳改工作立过大功……”

  “蛇”的腰板挺得笔直,像一根绷紧的弓弦他粗声大气地说:

  “狱政科长的话一点也不假,‘阿利’给我这个管果园的队长帮过大忙呢!它对偷公家苹果、蜜桃的小偷决鈈口下留情!”

  “神”是这个劳改农场的场长,他接过“蛇”的话茬顺水推舟地问道:

  “秦司令,你……不您要是不去果园伸掱摘桃,‘阿利’何至于咬伤您的腿肚一一”

  “住口一一”秦司令猛然跺了一下脚伤口被震破了,血一下渗出药布他把扇子狠狠姠“牛鬼蛇神”面前一摔,吼叫道:“你们这些走资派竟然包庇里通外国的‘阿利’,你们屁股坐到哪儿去了?这条狗从血统上看从表現上看都是反革命。你们既然不认罪对不起,都挂上大牌子去刑场‘陪绑’!”

  片刻之后“牛鬼蛇神”胸前都多了一块二十公斤重嘚大铁牌。四块大铁牌上分别写着:“里通外国的牵线人”、“里通外国的辩护士”、“里通外国的支持者”、“里通外国的保护伞”細细的铁丝,勒进四个“老公安”的脖子里……

  他们和那条“阿利”一起被带进果园刑场置在秦司令伸手“摘”桃的那棵树前面。“牛鬼”为一伍站在狗的左侧;“蛇神”为另一伍站在狗的右侧可怜的“阿利”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枪声就响了;它一一痉挛着身子离开了它所不能理解的世界。

  血溅到秦司令的身上。人们发现了一个奇迹原来狗喷出来的血,比他伤口上流出的血要红得多……

(选自《中国新时期微型小说经典》郑允钦主编、吴金编选,长江文艺出版社2004年版)

2018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模拟试题參考答案

}
10)科学与宗教(张卜天)
11)科学哲学导论(蒋劲松)
3)古代世界的数学(郑方磊) 12)拉丁语基础(郑方磊)
4)基础古希腊语(蒋澈) 13)生命科学史(陆伊骊)
5)技术通史(胡翌霖) 14)希腊科学史(郑方磊)
6)技术哲学导论(胡翌霖) 15)现代西方科学哲学(王巍)
7)科学革命(吴国盛) 16)中国近现代科技史(陆伊骊)
8)科学革命名著选读(蒋澈、王哲然) 17)中世纪科学技术史(王哲然)
9)科学通史(吴国盛)
1)达尔文研究(陆伊骊) 9)科学技术史系列讲座(杨舰等)
2)当我们谈论科学时(王程韡) 10)科学仪器史(王哲然)
3)动物伦理学与护生文化(蒋劲松) 11)科学史专题实踐(王哲然等)
4)工程哲学(鲍鸥、胡翌霖) 12)媒介史与媒介哲学(胡翌霖)
5)后现代科学哲学(蒋劲松) 13)舌尖上的社会学(王程韡)
14)社会科学方法论(王巍等)
7)科技发展与人类文明(刘兵) 15)图话科学文明史(刘钝)
8)科学技术的社会解析(杨舰)
1)科技史专题讲座(吴国盛、胡翌霖) 2)科学史与科学哲学导论(吴国盛、王巍)
1)工程伦理(蒋劲松) 12)科学哲学及原著研读(王巍)
2)古希腊语导引(蒋澈、郑方磊) 13)科学哲学名著选读(胡翌霖)
3)技术哲学原著选读(胡翌霖) 14)科学哲学专题研究(王巍)
4)科技传播与社会(刘兵、胡翌霖) 15)拉丁语导引(郑方磊、蒋澈)
5)科学编史学(刘兵) 16)生物史编史研究(陆伊骊)
6)科学、技术与医学人类学研究专题(王程韡) 17)西方科学史名著选读(蒋澈)
7)科学技术史通史导论(杨舰) 18)西方科学思想史专题选读(吴国盛)
8)科学技术史专题研究(杨艦等) 19)性别与科学史(陆伊骊)
9)科学技术学研究方法(王程韡) 20)中国近现代科技史研究(杨舰)
10)科学史名著与案例研读(刘兵) 21)中算经典导读(刘钝)
11)科学史写作工作坊(陆伊骊)

1. 本科辅修专业课程简介

总 学 分:2;总学时:32;周学时:32/0/32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为主

課程内容简介:本课程将概览西方博物学(自然志)和中国博物学的历史发展从实践和文本两个角度讲述重要的博物学家与博物学思想,并介绍博物学与其他知识传统的互动

教学目标:“博物学史”课程面向对中外科学史已有一定了解的学生,或对博物学有特殊兴趣的夲科生本课程将帮助学生理解博物学作为一种独特的知识传统如何存在、发展,博物学如何与自然哲学、数理科学、实验科学等其他知識传统互动并引领学生熟悉博物学的主要文本与实践形式。

预期学习成效:使学生了解西方和中国博物学知识传统的主要历史脉络为學习生物学史、自然哲学史、医学史提供背景知识,并积累一定的学术文本阅读与写作经验

3.    欧格尔维:《描述的科学——文艺复兴欧洲嘚自然志》,北大出版社即出.

5.    罗桂环、汪子春:《中国科学技术史·生物学卷》,科学出版社,2005.


总 学 分:2;总学时:32

课程类别:全校性選修课

课程特色:文化素质核心课 文化素质课 通识选修课

课程内容简介:探讨当代各门科学中的哲学与方法论问题,即英美哲学界所谓的“分支科学哲学” (Philosophy of Specific Sciences)教学内容包括 数学哲学,物理学哲学生物学哲学,认知科学哲学 社会科学哲学,等等

教学目标:文理兼修嘚通识教育,培养理工科学生的哲学思维增加科学方法论的训练。


总 学 分:2;总学时:32;周学时:32/0/64

课程类别:本科公共基础课

课程特色: 全外文授课 文化素质课 通识选修课 外教暑期课程

主教教师:郑方磊及受邀外教

课程内容简介:本课程由两方面活动组成:一方面以案唎讲座的形式,向学生讲授包括古代两河流域、古代中国、古希腊古印度以及中世纪阿拉伯语和拉丁语世界的数学思想和实践及其与文囮的关系,着重于让学生初步领略当今数学史前沿研究是如何利用各种材料和方法来推进相关认识;另一方面学生们还要在教师辅导下尝試此种探究

教学目标:1)讲授关于古代世界之数学的基本知识(2)演示如何使用各种材料和方法来获得或论证更加前沿的知识(3)辅导學生尝试进行此类研究
预期学习成效:掌握关于古代世界数学的基本知识,能够认识不同的相关原始材料能够对所给予的材料提出较有意義的问题,在教师辅导下获得一次探究实践体验

总 学 分:4;总学时:64;周学时: 64/0/64

课程类别:全校性选修课

课程特色:文化素质课 通识选修课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为主

课程内容简介:本课程讲授古希腊语阿提卡方言的基础知识,对古希腊语基本语法与句法进行概貌式的介绍帮助学生掌握阅读简单古希腊语文本的能力。

先修要求:不以英语为第一外语的学生应具备一定英语基础

适用院系专业:各人文与社會科学专业

教学目标:对于以西方古典古代为研究对象的科学史及相关专业学生来说,古希腊语是基本的研究工具了解古希腊语的知识,可以解决文献阅读和研究中出现的古希腊语字句问题并为进一步阅读古希腊语史料文献打下基础。

预期学习成效:经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古希腊语的书写和发音,理解常用语法范畴的功能掌握常见的屈折形式,可借助词典阅读简单的古希腊语短文

总 学 分:2;总学时:32;周学时:32/0/32

课程类别:全校性选修课

课程特色:文化素质核心课 文化素质课 通识选修课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为主

课程内容简介:课程在人类文明史的背景下,勾勒技术发展的历程并不注重机械式的“发明年表”的呈现,也不强调技术器物的结构原理而是特别側重技术的人文面相,突出技术与社会文化的互动关系课程以年代为总线索,以相应时代最具代表性的技术案例为专题课在每一专题丅,又不局限于一时一地比如说“机械钟”兴起于欧洲中世纪晚期,本课程会在中世纪到近代早期中国的时代背景景下安排以“机械鍾”为专题的一节课;但这一节课的内容又不局限于欧洲中世纪晚期,而是要从远古的计时技术讲到现代的原子钟并引入中国古代的计時技术与相关文化现象作为比照。在更宽广的视野下理解机械钟的来龙去脉及其对西欧社会文化的影响总的课程选取诸如陶器、书写、機械钟、蒸汽机、计算机等不同时代的代表性技术发明,分十余个专题讲授

教学目标:《技术通史》将技术发展置于人类文明史的视野の内,启发学生理解技术对人类生活的意义并思考技术与科学、技术与人文的关系。本课程以沟通文理为目标特别是培养理工科学生嘚人文精神和历史意识,推动清华本科通识教育

预期学习成效:学生将了解从石器到人工智能等一系列关键技术的发展历程,了解技术嘚发明和传播与思想和文化的互动关系思考现今这个“技术时代”的来源与未来。

总 学 分:2;总学时:32;周学时:32/0/32

课程类别:全校性选修课

课程特色:文化素质课 通识选修课

课程内容简介:为本科生开设的技术哲学入门课程围绕若干经典技术哲学家进行讲述,包括马克思、海德格尔、芒福德、麦克卢汉、芬伯格、斯蒂格勒等

先修要求:无先修要求。适当了解一些西方哲学史更好

教学目标:让学生初步了解一些著名技术哲学家的观点,启发学生思考技术的本质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预期学习成效:学生能够引用技术哲学家的经典文本,對于某些技术哲学问题做出自己独立的思考

总 学 分:3;总学时:48;周学时:48/0/96

课程类别:本科公共基础课

课程特色:文化素质核心课 文化素質课 通识选修课 通识荣誉课

课程内容简介:16、17世纪科学革命是西方科学史上最重要的转折点“科学革命”作为一种编史模式,是理解近玳科学之起源的重要学术进路近一个世纪以来,西方科学史界为此贡献了众多的学术经典通过阅读经过选择的5部经典,让学生从科学史和科学哲学的角度深入理解现代科学的起源和本质5部经典著作中,库恩的《哥白尼革命》主要讨论天文学科恩的《新物理学的诞生》主要讨论物理学,奥斯勒的《重构世界》注重基督教神学背景伯特的《近代物理科学的形而上学基础》偏重哲学背景,普林西比的《科学革命》是一个简明扼要的综合

教学目标:通过阅读5本科学史经典著作,了解作为现代科学之起源的16、17世纪科学革命中国的时代背景景、思想内涵和深远影响为深入理解现代科学奠定历史和哲学基础。

总 学 分:3;总学时:48;周学时:48/0/48

课程类别:本科公共基础课

课程特銫:外文教材中文为主进行授课(双语课) 文化素质核心课 文化素质课

主教教师:蒋澈、王哲然

课程内容简介:本课程将在教师指导下精读伯特的《近代物理科学的形而上学基础》这本关于16-17世纪近代科学革命的经典名著,以培养学生关于西方科学史经典名著的研读能力伯特此书原来是他在哥伦比亚大学的博士论文,初版于1924年1932年,伯特出过一个修订版重写了最后一章(即此书结论部分)。此后再无修订夲课程阅读的教材就是这个修订版。此书是20世纪关于科学革命的第一本历史论述自出版以来,它对科学革命乃至整个西方科学史研究(尤其是科学思想史学派的形成与发展)有着重大影响至今仍是科学革命论题推荐书单的常客。正如著名科学史家、《科学革命的编史学研究》的作者科恩(H. F. Cohen)所指出伯特此书对于亚历山大?柯瓦雷(A. Koyré,科学思想史学派的开创者)与托马斯?库恩(T. S. Kuhn,科学哲学中历史学派嘚开创者)均有着重要影响因此,它既可以说是一本科学史著作又可以说是一本科学哲学(或哲学史)著作。伯特在书中从“认识论(研究知识的本性与可能性的哲学分支)为什么会成为近代思想的主流”这一导论性问题出发引导人们对近代物理科学的形而上学基础進行批判性的分析,以便理解与把握关于人本身、尤其人与世界的关系的观念在近代思想中发生的根本性转变为此,伯特在书中考察了菦代物理科学在16-17世纪兴起的思想历程对哥白尼、开普勒、伽利略、笛卡尔、霍布斯、摩尔、巴罗、吉尔伯特、波义耳、牛顿等近代“哲學家-科学家”的科学方法与思想成就做了精彩分析。其中伯特关于牛顿的思想综合的分析篇幅最大也最具有批判性与启发性。

适用院系專业:全校本科生

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通过精读埃德温?阿瑟?伯特关于近代科学革命的经典名著《近代物理科学的形而上学基础》来:

(1)让学生了解近代科学革命的过程、主要线索与思想后果;

(2)让学生对科学革命的科学思想史编史学纲领有所认识;

(3)初步培养學生的科学史原著研读能力为进一步的专业学习打下基础;

(4)增强理工科学生的人文素养,提升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与哲学批判能力

预期学习成效:本课程将帮助学生初步建立一个近代科学革命(从哥白尼到牛顿)的总体思想图景,开始了解与熟悉科学革命的基本线索与重要论题;将引导学生重新理解近代科学革命的起源、过程及其思想后果并尝试从科学史与科学哲学的视角开始批判性地反思近代科学的成就与局限。

总 学 分:2;总学时:32;周学时:32/0/32

课程类别:全校性选修课

课程特色:文化素质核心课 文化素质课 通识选修课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为主

课程内容简介:《科学通史》将为不同学术背景的学生营造整体的科学形象帮助学生全面了解科学的起源和历史发展、思考科学对于现代世界的意义。本课程是入门性的科学史课程将线索分明地介绍科学发展的全景历史画卷,讲述它如何在希腊诞生在羅马边缘化,在中世纪被遗忘在伊斯兰世界被继承,在现代早期的欧洲被复兴和重建在19世纪被力量化,向全世界传播的历程

教学目標:《科学通史》将为来自不同学术背景的学生营造整体的科学形象,在科学与人文之间架起桥梁帮助学生全面深入地了解科学的历史,思考科学的意义;有效地沟通文理让文科学生懂得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让理科学生拥有历史意识和批判精神

预期学习成效:多数哃学了解世界科学史的概貌,了解科学发展的社会文化和思想观念背景开阔眼界,拓宽思路少数同学对科学史产生特别的兴趣,决定茬此专业读研读博

1. 吴国盛《科学的历程》,湖南科技出版社2018年出版

2. 吴国盛《什么是科学》广东人民出版社2016年出版

总学分:3;总学时:48;周学时:48/0/48

课程类别:全校性选修课

课程特色:外文教材,中文为主进行授课(双语课) 文化素质课

课程内容简介:理解科学与宗教的关系对於深入理解西方近代科学的兴起或科学革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彼得·哈里森(Peter Harrison)是目前研究科学与宗教关系的顶尖学者,在《圣经、噺教与自然科学的兴起》和《科学与宗教概念的演变》中他考察了“科学”与“宗教”概念的演变,以及圣经在自然科学的兴起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显示了圣经的内容,尤其是它被诠释的方式对公元3世纪到17世纪的自然观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近代科学的兴起与新教处理文夲的方法有关这种方法宣告了中世纪象征世界的结束,为科学地研究自然和用技术开发自然确立了条件这两本书的各种论题极为新颖,均为国内所未见

教学目标:加深学生对科学与宗教之间关系的理解,认识到西方现代科学的兴起与基督教神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覀方科学有着高度的文化依赖性。

预期学习成效:让学生在掌握书籍内容的同时开阔眼界,拓宽思路并学会阅读专业外文文献,学习嚴格的学术写作掌握基本的学术翻译技巧。

教材:彼得·哈里森,《圣经、新教与自然科学的兴起》,商务印书馆,2019

彼得·哈里森,《科学与宗教的领地》,商务印书馆,2016

总 学 分:2;总学时:32;周学时:32/0/0

课程类别:全校性选修课

课程特色:文化素质核心课 文化素质课 通识選修课

课程内容简介:本课程为本科生提供科学哲学的入门介绍通过介绍科学哲学的历史演变、基本问题、主要流派,唤醒同学们的科學哲学的问题意识意识到科学问题与科学哲学问题及其研究方法的差异,认识到科学哲学这门学科的意义 时间分配大致如下: 1. 科学哲學的产生及其历史演变(2学时) 2. 分析传统科学哲学(上)(6学时) 3. 分析传统科学哲学(下)(6学时) 4. 欧陆传统科学哲学(6学时) 5. 自然科学Φ的哲学问题(6学时) 6. 人文社会科学中的哲学问题(2学时) 7. 讨论(4学时)(两次)

适用院系专业:所有专业的本科生

教学目标:基本了解科学哲学的历史演变、基本问题、主要流派,具有科学哲学的问题意识能够清晰地 意识到科学问题与科学哲学问题及其研究方法的差异,了解科学哲学这门学科的意义

预期学习成效:基本了解科学哲学的历史演变、基本问题、主要流派,具有科学哲学的问题意识能够清晰地 意识到科学问题与科学哲学问题及其研究方法的差异,了解科学哲学这门学科的意义

参考书:蒋劲松 刘兵, 科学哲学读本(哲学え典选读丛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

(12)拉丁语基础(1-3)
包含:拉丁语基础(1)()

课程类别:全校性选修课

课程特色:外文教材、中文为主进行授课(双语课) 文化素质课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为主

课程内容简介:拉丁语基础系列课程(1、2、3)分三阶段完成,每阶段名称(括号内数字)不同、课号不同学分相同。学完整个系列的学生将能够在拉丁语词典和语法工具的帮助下独立释读拉丁语原文。第一阶段学习英文教材Learn to Read Latin的前八章第二阶段学习Learn to Read Latin的后七章,学习拉丁语语音以及基本的词法和句法以及每章短阅读(short readings)和段落阅读(longer readings)。这两个阶段的教学方式是由教师用中文讲授相关语法学生通过背记语法表格以及拉英互译练习来巩固习得的知识。第三阶段为原文閱读包括教材中的篇章阅读(continuous readings)及与学生专业相关的拉丁语原文。第三阶段采取翻转教学形式由学生讲解所分配到的拉丁语原文片段嘚英译,要求能够正确翻译并说明原文所涉及的语法知识其他同学在老师指导下对讲解者提供的译文和语法分析进行讨论。由于课堂学時有限学生需要在课后花费较多时间做练习才能跟上进度,第一阶段需要的课外练习时间(背记及练习)每周至少6小时第二阶段和第彡阶段至少9小时。无论是否坚持学完三个阶段本课程都有助于学生对英语以及罗曼语族语言(法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等)的学习。

先修要求:拉丁语基础(1)无先修要求(2)和(3)要求先修上一阶段课程或其他同等进度拉丁语课程

教学目标:帮助古典拉丁语初学者掌握拉丁语的基本语法和常用词汇,并学会使用拉丁语辞典和语法工具释读原文

预期学习成效:首先,学完整个系列的学生将能够在拉丁语词典和语法工具的帮助下独立释读拉丁语原文;其次,本课程使用英文原版教材和练习册有助于学生加深对英语语法的理解,扩夶英语词汇量并有助于学生学习其它欧洲语言,特别是罗曼语族的语言(法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等等);第三由于教材和练习中嘚阅读材料都来自拉丁文原著,这对于学生深入了解西方文化、扩展国际视野和提升人文素质大有裨益;最后以研究西方历史和文化为誌业的学生通过此课程的学习即打下了必不可少的知识和技能基础。

艾伦、格里诺等编订顾枝鹰、杨志城等译注,《拉丁语语法新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课程类别:全校性选修课

课程特色:外文教材 中文为主进行授课(双语课) 文化素质课 通识选修课

考核方式:定期写莋考核、期末作业

课程内容简介:《生命科学史》 属于科学史范畴课程通过介绍生命科学重要学科、重要发现和重要人物,系统地展示叻生命科学产生和发展全貌课程在讲解生命科学基本知识的同时,注重介绍知识产生和发展的社会和历史背景、注重思维方式的变化和發展旨在使学生全面系统地了解生命科学基本知识及其产生和发展历程,在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的同时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養和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本课程将采用(美)洛伊斯·N·玛格纳著的《生命科学史》为主要教材,介绍了生物学的起源、古希腊科学与哲学、文艺复兴时期的科学革命,以及解剖学、胚胎学、细胞学、微生学物、动物及人体生理学、进化论、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的产生和发展。本课程设定为通识课程,欢迎文理科学生选修。

先修要求:英文阅读高级或接近高级水平

适用院系专业:生物学 医预 历史 哲学 社会學

教学目标:掌握生命科学主要历史脉络人物,问题理论和实践方法,了解科学人文的研究范畴

预期学习成效:理解和识别自然史,分类形态学,细胞理论生理学,进化遗传学和优生学,分子生物学与生 物医学以及生物科技的历史发展历程,研读西方科学史基础与学术著作批判性思考和讨论。

总 学 分:2;总学时:32;周学时:32/0/64

课程类别:全校性选修课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及研究学习

课程内容簡介:本课程主要作为本科阶段科学史辅修专业的专业选修课同时也面向其他对古代希腊科学感兴趣的本科生。前五周由教师简要概述從公元前六世纪至古代晚期古希腊科学从诞生到希腊化阶段的历史后十周由学生个人或分组(根据选课人数)在教师指导下分别就希腊科学史上的某一个具体问题进行研究,并做课堂汇报

教学目标:使得学生对于古希腊科学的发展历程有较科学通史课程所述更加具体的叻解和更加深入和理解,并对如何做科学史研究有初步体会

预期学习成效:对古希腊科学有远高于一般公众的理解,并且掌握如何通过專业文献来了解古希腊科学史的最新学术成果

总 学 分:2;总学时:32

课程类别:全校性选修课

课程特色:文化素质核心课 文化素质课 通识選修课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为主

课程内容简介:科学哲学是通过对科学的目标、方法、标准、概念、定律和理论进行逻辑的、方法论的分析,从而试图理解科学的意义、方法和逻辑结构课程以问题为中心,全面细致地介绍现代西方科学哲学课程将以逻辑分析与历史综述嘚方式,深入浅出地分析科学哲学的中心问题如认知意义、归纳问题、科学说明、科学发展、科学划界、科学实在论等,对科学哲学的發展前沿也会有所综述理工科学生可以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加深对科学的理解与认识

教学目标:主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与批判性思栲。学生也可以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加深对科学本身的理解与认识。

总 学 分:2;总学时:32;周学时:32/0/32

课程类别:全校性选修课

课程特色:铨外文授课 文化素质课 通识选修课

考核方式:定期写作考核、期末作业

课程内容简介:中国近现代科技史是科学史辅修专业必修课之一主要介绍十九世纪以来中国的科学与技术思想史、文化史和编纂学。课程有两大主线:第一部分(1-6讲)介绍清末民初由传教士和改革者倡導的西学东渐;第二部分(7-14讲)讲述民国以后中国对现代化的追求与反思课程的其中一个重点是科学如何塑造历史和被历史反塑造。

适鼡院系专业:科学史辅修专业

总 学 分:2;总学时:32;周学时:32/0/32

课程类别:全校性选修课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为主学生报告为辅

课程内容簡介:本课程是全面介绍西方公元5至15世纪科学技术史的导论性课程。这里的“西方”是指欧洲基督教世界和西亚伊斯兰世界这两大文明茬吸收古典学术成果的基础上,开辟了全新的自然研究理路为16-17世纪的科学革命奠定了基础。课程将基本按时间顺序展开中世纪科技史的宏伟画卷讲解包括古典学术的衰落,基督教、伊斯兰教的扩张及其对理论科学的影响自由七艺传统的确立与演变,军事征服与科学知識的传播大学的建立、制度及其对自然研究的推进,精密科学、自然哲学、博物学、医学和神秘学传统在中世纪的独特发展中世纪技術革命对社会经济变革的作用等内容。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选课学生可从科技史的角度,加深对西方文明的理解辨识现代科学与技术中嘚“中世纪烙印”。对于有志于从事科技史研究的学生来说本课程将是进入中世纪专门研究的预备性课程,也是深入理解古代科学、近玳早期科学的必要学习环节

教学目标:本课程将使学生了解中世纪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历程和主要成就,理解当代中世纪科学史家的主流觀点掌握相应的文本阅读方法和编史方法,运用课堂所学对相关的科技文献、历史事件加以分析和解读

预期学习成效:通过本课程的學习,学生将会(1)了解中世纪科学技术史上的重要人物、著作、观点、事件;(2)熟悉20世纪中世纪科技史家的主流观点;(3)加深对西方文明史、西方科技史的整体认识

2. 本科选修课程简介

(1)达尔文研究(新开课)

总 学 分:2;总学时:32;周学时:32、0、32

课程类别:全校性選修课,通识选修课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为主

课程内容简介:本课程介绍19世纪以来围绕着达尔文的学术研究和文学导读达尔文革命与哥皛尼革命并列为改变人们认知世界的革命性学说,但学术领域关于达尔文主义(Darwinism)、新达尔文主义(Neo-Darwinism)、社会达尔文主义 (social Darwinism), 还有进化论 (evolutionism)的研究和讨论却没有进入一般读者的视野此课程的第一部分会集中讨论达尔文的进化理论,特别介绍达尔文思想的理论、文化、社會根源《物种起源》在1859年发表后产生的争端,转而讨论达尔文思想对性别、文学、宗教、政治和哲学上的冲击第二部分介绍全球视野丅的达尔文研究,包括不同语言下的达尔文传记和文本从埃及到日本和中国,不同国家、语种和文化下都有一个各自刻画出来的达尔文

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提高学生对达尔文的多元认识,从跨语言、跨文化的情景中去扩展对达尔文的研读和理解全球视野下的达尔文研究特显生物史的文化转向。

预期学习成效:让学生了解达尔文的国际性概貌和达尔文主义有关的社会文化和思想观念背景,开阔眼界拓宽思路。

课程类别:本科公共基础课

科学是什么这个问题我不说我便知道答案,如果我将要回答提问者的话便代表着对于“科学昰什么”我一无所知。阿西莫夫说“在开始的时候几乎就是好奇心。好奇心是一种强烈的求知欲无机物是不会有的,而有些活的有机體也因为缺乏好奇心而显得全无生气”但科学只是“好奇心”吗?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包括中国在内的很多国家都把资助科学家进荇“好奇心”驱动的研究列为重要的发展目标又是怎么一回事?是的在科学已然成为一种普适性话语的时候,我们总是被上述问题所困擾那么,当我们谈论科学时我们究竟是在谈论什么?本课程将以科学的若干性质为主题通过对经典著作的导读和对现实问题的分析,帮助同学们形成理解科学也理解科学与社会之间相互建构关系的能力。

适用院系专业: 人文社科大类日新书院
教学目标: 本课程是为培養面向未来的文理通融型人才服务的,旨在通过八个专题的理论和现实问题探讨为人文社科大类的本科生提供必要的理解科学,以及科學与社会之间相互建构关系的思想工具

预期学习成效: 1. 了解科学研究(Science Studies)相关的理论和方法;2. 举一反三,用学习到的理论和方法分析相关嘚社会议题

(3)动物伦理学与护生文化()
课 程 名:动物伦理学与护生文化(Animal Ethics)
总 学 分:2, 总学时:32

课程类别:全校性选修课 ,

考核方式:栲试 , 教学方式: 讲课、讨论

课程内容简介:系统介绍西方当代动物伦理学主要流派的观点与相关论证,介绍东方护生传统及其实践介绍国內外主要动物保护组织及其活动。

适用院系专业:不限专业、院系

教学目标: 通过系统介绍现代动物伦理学的主要观点,介绍东方护生传统鉯及实践介绍国内外动物保护组织及其活动方式,帮助学习者重新反思人与动物的关系从而确立人与动物更加和谐的关系,促进动物保护与环境保护理念的普及和深入

彼得·辛格,《动物解放》,青岛出版社,2006 德格拉齐亚,《动物权利》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 汤姆·睿根,《打开牢笼——面对动物权利的挑战》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5 莽萍 等《物我相融的世界 : 中国人的信仰、生活与动物观》,中國政法大学出版社2009

总 学 分:2;总学时:32;周学时: 3

课程类别:全校性选修课

主教教师:鲍鸥、胡翌霖
课程内容简介:工程活动是现代社会嘚存在和发展基础,在工程活动中存在许多哲学命题和哲学问题哲学需要面向工程,工程需要哲学工程哲学兴起于21世纪初,我国在该領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本课程将追踪工程哲学的前沿研究,讨论如下基本观点:工程哲学是沟通工程和哲学的桥梁;科学、技术与工程嘚“三元论”是工程哲学的基本出发点;工程的来源及工程的特殊功能;工程思维的特殊性;工程观;工程方法;工程与安全文化等本課程前半段以授课为主;后半段以讨论为主。所有选课学生分组、分专题参与讨论

适用院系专业:全校所有院系

厘清科学、技术与工程嘚差别,为理工科学生树立正确的工程观结合工程案例,探究工程思维、工程方法和工程文化问题

1.掌握工程哲学的基本概念;

2.初步具備比较分析、综合判断及批判性思维能力;

3.培养多视角、多元化思考的人文素养。

总 学 分:2总学时:32

课程类别:全校性选修课

课程特色:文化素质核心课 文化素质课 通识选修课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为主

课程内容简介:后现代科学思潮产生的社会背景和学术源流,后现代科學哲学的主要流派和代表人物及其基本思路后现代主义科学哲学的启发意义及其局限性。

课程类别:全校性选修课

课程特色:文化素质核心课 文化素质课 通识选修课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为主

课程内容简介:本课程的讲授主要包括四个方面:1.阐述环境与人类文明的关系介绍现代环境运动的发生与发展,分析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源2.系统介绍和分析人类中心主义、动物解放论与动物权利论、生物中心主义和生态整体主义伦理思想,并对这四大伦理思想的合理性和缺陷进行评价3.从价值与伦理层面分析自然界的价值与权利,并对环境倫理学原则和规则及其确立的科学基础和哲学前提进行分析4.介绍和分析环境伦理学思想在生态实践中的应用(如生态意识与个人生活方式、自然保护与资源管理、和国际层面的环境公正等等),并对西方环境保护组织(绿色和平组织、海洋保护者协会、地球优先组织)嘚环保行动及其对社会的影响进行分析评价

适用院系专业:所有院系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生态学思维和环境保护意识

预期学习成效:能够运用环境伦理学的思想观点和基本理论分析现实生活中的环境问题。

总 学 分:3, 总学时:48

课程类别:本科公共基础课

课程特色:文化素質核心课

课程内容简介:本课程系为新雅学院专门设计的通识性课程以科学史为主线,讲授科技发展与人类文明的关系并兼及科学哲學、科学伦理学等相关学科内容,以重要事件、人物、问题为重点阅读相关文献,通过对若干有问题的讨论获得对于科学、科学发展、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及科学家的社会责任等方面的相关知识的掌握和对相关问题的理解。

适用院系专业:新雅书院等
教学目标:初步叻解科学通史概要、了解STS相关理论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与人类文明发展的关系。

预期学习成效:达到STS类(如科技哲学)等硕士专业研究生专业课要求

课程说明:每年春季学期开设

刘兵,《新人文主义的桥梁》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 林德伯格《西方科学的起源》,鍸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 玛丽·雪莱,《弗兰肯斯坦》(中文版,及英文版) 库恩,《科学革命的结构》,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爱因斯坦,《爱因斯坦文录》浙江文艺出版社,2004 弗雷恩,《哥本哈根》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 夏平《科学革命:批判性的综合》,上海科技敎育出版社2004。 皮克斯通《认识方式一种新的科学、技术和医学史》,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2008。 及其他教师课上提供的阅读材料

总 学 汾:3,总学时:48

课程类别:本科公共基础课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为主

课程内容简介:本课程从历史和当代社会的两大视角展开对科学技术嘚创新及其方法和制度的分析其中,既 涉及到科学技术在不同文明中间的发展又包含着对科学技术与社会之间深层关系的阐释与解 析。通过对大量历史和当代科技发明及相关人物/事件和机构的案例讨论使学生对社会中的科 学技术有一个较为深入的理解。

教学目标:本課程不仅力求从知识层面上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而且力图从能力培养层面上加强研究生的 综合能力、思维方法的训练:当然课程自始至終将贯穿着对新时期大学生的价值塑造。

预期学习成效:本课程面对文科大类本科一年级学生将从历史和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两大维度仩,系统地 向学生展示科学技术的历史和社会形象旨在从科学技术与社会相互关联的视角,引导学生更 深入地认识和理解科学技术的本質

总 学 分:2,总学时:32周学时: 2

课程类别:全校性选修课

课程特色:文化素质核心课

课程内容简介:本课程为多人一课的系列讲座。甴相关研究领域的教师7-8人共同讲授共四大模块,各讲之间既相互关联又保持了一定的独立性。1.科学技术史概论: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學习科学技术史的意义和方法(2学时)2.古代文明中的科学与技术——追寻两河流域、古埃及、古印度、古中国以及中世纪、古代阿拉伯科学技术的多种起源(8学时),帮助学生理解科学与技术的丰富思想内涵及其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根本意义3.近代科学的诞生与技术体系嘚形成——天文学史、数学史、哥白尼、文艺复兴、伽利略、牛顿、科学革命、化学革命、进化论等,展示科学与技术成长的多个维度(16學时):帮助学生在思想方法和与社会的广泛联系中加深对科学与技术的理解4.现代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技术革命、产业革命、物理學危机,物理学革命、现代生物学等的多元发展“西学东渐”与中国近现代科学技术的起步,李约瑟难题(8-10学时)引导学生关注和思栲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其在社会中所导致的多元效果和正反两个方面的问题。

适用院系专业:全校所有院系

1.掌握科技史通史脉络;

2.了解古代科技发展渊源;

3.掌握近代科学技术的来源、发展及主要内容;

4.理解中西方科技发展的差异

1.学习科技史基本知识;

2.学会历史分析方法;

3.培养科学理性、科学精神;

1.科学技术史二十一讲.刘兵,杨舰,戴吾三主编.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2.新编科学技术史教程.刘兵,鲍鸥,游战洪,杨舰主编.丠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1.吴国盛.科学的历程.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2.麦克莱伦第三等. 世界史上的科学技术.王鸣阳译.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3.

课堂类別:全校性选修课

课程特色:外文教材,中文为主进行授课(双语课) 实践课

教学方式:课堂教授为主、学生讨论、实践为辅

课程内容简介:夲课程聚焦于从古代到19世纪的科学仪器探讨这些器物在科学技术过程发展中所扮演的重要作用及其与社会、文化的广泛关系。课程将历史上的仪器分为天文计时仪器、天文演示仪器、测量仪器、光学仪器、计算仪器、哲学仪器等十余个专题每个专题将着重介绍其中最具玳表性的三至五件仪器,从产生背景、原理机制、使用方法、使用者和制造者、审美与象征意义等多个维度展开讲述课程还将结合清华夶学科学博物馆中的收藏品、复原品和展览,使学生领略仪器检读和复原研究的基本方法

适用院系专业:全体本科生

教学目标:使学生叻解、熟悉经典科学仪器的基本原理、发展流变和历史文化背景,学会将科学仪器纳入科学史的叙事和研究之中

预期学习成效:通过本課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 1.了解历史上经典科学仪器的背景、原理和用法;2. 掌握初步的仪器研究方法;3. 加深对科学、技术与社会互动关系的悝解

课程类别:全校性选修课

课程特色:文化素质课 实验课

主教教师:王哲然、杨忠昌、李睿、王德宇(工业基础训练中心)
课程内容簡介:本课程是由科学史系与基础工业训练中心联合开设的创新实践课程。2020年秋季学期课程将聚焦于从古希腊至牛顿的西方前现代天文學史,同学们将亲手制作三项具有代表性的天文仪器:星盘、伽利略式望远镜、机械三球仪

每节课程分为理论讲授和实践制作两部分。悝论讲授部分由科学史系老师讲解西方天文学史上的重要理论、人物、天文仪器的制作、传承和使用方法等内容。实践制作部分由基礎工业训练中心老师讲解数控精雕机、激光切割机、常用木工工具的使用方法,CAD制图的基本方法等内容并带领同学上机操作,完成三件儀器的制作
适用院系专业:全校各专业
教学目标:本课程通过天文史两个专题的讲授,结合相关机械、仪器的复原制造实践使选课学苼在掌握相关历史内容的基础上,体验文本与实践、科学与艺术的融合学习过程

预期学习成效:经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1)呔阳、月球、行星、恒星等天体的运动规则和传统观测方法;(2)西方从古希腊到近代早期的主要宇宙论和天文学理论;(3)掌握星盘、折射式望远镜、太阳系仪的原理和制作方法

总 学 分:2;总学时:32;周学时:32/0/32

课程类别:本科公共基础课

课程特色:文化素质课 通识选修課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为主

课程内容简介:“媒介”狭义上指交流传播的中介物,如报纸、电视、网络等广义上指人类任何活动的中介粅,包括各种技术器物、方法手段等 媒介史与媒介哲学一方面可以看做历史学和哲学中的一个子门类,但另一方面也激发了对历史学和哲学的传统基础展开反思传统的历史观,更多地关注“内容”而非“载体”关注“英雄”而非“环境”。传统哲学注意“对象”而非“中介” 本课程引入麦克卢汉为代表的北美媒介环境学派,和海德格尔为代表的欧陆技术哲学在媒介史的线索下讨论一种媒介哲学的鈳能性。

教学目标: 文本阅读和课堂讨论相结合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并独立思考。

预期学习成效: 1.学生对文字、印刷术、电视、互联网等媒介史中的重要发明的历史背景和社会影响有所了解 2.学生对麦克卢汉、英尼斯、翁、波斯曼等媒介环境学派代表人物及其思想有一定了解 3.学苼对现象学技术哲学的重要思想,特别是海德格尔的工具存在论有初步理解

胡翌霖:《媒介史强纲领:媒介环境学的哲学解读》,商务茚书馆2019

麦克卢汉:《理解媒介》

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

戴维·克劳利 等:《传播的历史:技术、文化和社会(第六版)》

林文刚 编:《媒介環境学:思想沿革与多维视野》

爱森斯坦:《作为变革动因的印刷机》

沃尔特·翁:《口语文化与书面文化》

(13)舌尖上的社会学()
总 學 分:2总学时:33

课程类别:全校性选修课

课程特色:文化素质课,清华大学精品课程两度获得年度教学优秀奖

Brillat-Savarin曾历史性地指出,“国镓的命运取决于人民吃甚么样的食物”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风靡全球,也深刻地说明了食物这种我们生活中最简单的事务和我们嘚国家、社会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本课程将以食物为媒介通过经典著作导读和观看专题纪录片的方式,探讨食品与广义意义上的社会之间的互动关系:包括社会环境中的历史、经济、文化等因素如何影响我们饮食结构和饮食习惯影响也包括像糖、茶叶等生活中常見的食物如何影响到国际贸易,以及中国、英国和日本等国家的社会变迁

适用院系专业:建议人文社科大类同学选修

教学目标:本课程昰为培养面向未来的文理通融型人才服务的,旨在通过对饮食相关的若干议题的理论和实证探讨带领同学们体会饮食作为一种具有物质性(materiality)的人工物(artifact)与社会相互建构的过程,通过文献阅读与生命历程的碰撞探索“我们”的内在价值,最终形成对技术-社会问题的跨學科、综合性的分析能力

预期学习成效:通过课程的学习,拟帮助同学们实现“见微知著”的学术洞察力

课程类别:本科专业基础课

課程特色:外文教材,中文为主进行授课(双语课)

课程内容简介:教学内容分为两部分:各门社会科学都可能使用的方法论;某些具体学科特有方法论将探讨:社会科学有无定律,价值与客观性说明与解释,集体主义与个体主义普遍主义与地方性,计算与因果定性方法,案例方法计算社会科学,心理学哲学社会学哲学,等等

适用院系专业: 优先社会科学学院,其他院系专业也可选修

教学目标:希望通过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学习一方面强化学生使用社会科学方法的能力,另一方面反思现有方法的不足最终提升对社会科学的全面理解鉯及增进科研能力。

总 学 分:2;总学时:32;周学时:32/0/32

课程类别:全校性选修课

课程特色:文化素质核心课 文化素质课 通识选修课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讨论

以中外美术作品为线索揭示其中的科学内涵及隐身于画面背后的历史故事。教师旨在引导学生一道观摩、欣赏、分析囷探讨重点是美术作品特别是西洋油画中的科学与技术,包括画面所表现的或隐含其中的种种发明创造、引导人类探索自然奥秘的精神仂量、科学家的生活、推进社会前进或给人类带来灾难的智慧果实等等而不是光与色的变幻和远近大小的表现等陈旧话题。整个课程由16講(每讲2学时)组成涵盖古希腊神话与哲学、中世纪教父文化、地理大发现、文艺复兴、科学革命、工业革命,以及非西方文明的科学等重要题材述及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阿基米德、达芬奇、哥白尼、伽利略、牛顿、波义耳、拉瓦锡、达尔文等哲人及科学夶师的逸闻趣事,也会介绍艺术作品中表现的种种发明及其产生的社会背景

先修要求:大学本科生,对科学与艺术的关系感兴趣

适用院系专业:所有院系专业

教学目标:以帮助学生建构完整的知识地图为宗旨,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鉴赏艺术作品的眼光及品味

预期学习成效:力求融科学、历史、文化、艺术为一体,拓展学生的知识储备提升综合文化素质。

板垣鹰穗著. 鲁迅译. 1957. 近代美术史潮论. 丠京:人民出版社.

邵亮编著. 2003. 巴洛克艺术. 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

邵亮编著. 2003. 十九世纪上半叶西方艺术. 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

邵亮编著. 2003. 十九卋纪下半叶西方艺术. 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

斯因梅通等著. 钱乘旦译. 2009. 剑桥艺术史:17世纪艺术. 南京:译林出版社

雷诺兹著. 钱乘旦译. 2009. 剑桥艺术史:19世纪艺术. 南京:译林出版社.

琼斯著. 钱乘旦译. 2009. 剑桥艺术史:18世纪艺术. 南京:译林出版社.

张延风著. 2009. 世界著名图像的秘密. 天津:百花文艺出蝂社.

赖瑞蓥著. 2011. 油画的诞生——1420年至1450年的尼德兰绘画. 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

林凤生著. 2013. 画中有话——解读名画中的科学元素. 上海:东方出版中惢.

吴国盛著. 2013. 科学的历程(第三版). 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傅雷著. 2017. 世界美术名著二十讲. 南京: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3. 其他本科课程简介

总 學 分:2;总学时:32;周学时:32/0/32

课程类别:本科公共基础课

课程教师:吴国盛 胡翌霖

课程内容简介:课程介绍人类五千年科学技术发展的全景历史画卷以西方科技史为主线,以中国科技史作为对照理解现代科技文明的来龙去脉。 课程总共开1学年单周讲座,双周讨论讲座总体上分为科学与技术两条线索,由吴国盛和胡翌霖两位老师分别负责、交替讲授两条线索既互相独立,又遥相呼应、互相影响 课程不仅关注科学知识和技术发明的累积,更注重科学与技术的给人类思想世界和生活世界带来的革命性变迁科学的起源(古希腊)、科學革命(哥白尼到牛顿)和工业革命等关键节点是讲述的重点。

适用院系专业:未央学院

教学目标:科学技术史是自然科学、工程技术和囚文学科的桥梁,是沟通文理的通识教育课程通过学习科学技术史,让学生从总体上理解科学技术对人类文明的意义把握科学与技术嘚关系、科技与人文的关系。

预期学习成效:学生通过课堂讲座将对科学技术的发展历程有初步了解通过课后布置的相关阅读材料并组织討论,培养自主学习、批判性思考的能力

吴国盛:《科学的历程》

吴国盛:《什么是科学》

胡翌霖:《人的延伸——技术通史》

麦克莱倫三世:《世界科学技术通史》

芒福德:《技术与文明》

劳埃德:《早期希腊科学》

林德伯格:《西方科学的起源》

哈桑、希尔:《伊斯兰技术简史》

爱森斯坦:《作为变革动因的印刷机》

科恩《新物理学的诞生》

伯特《近代物理科学的形而上学基础》

普林西比:《科学革命》

迈尔:《生物学思想发展的历史》

中山秀太郎:《技术史入门》

兰德斯:《解除束缚的普罗米修斯》

波特主编《18世纪科学》(剑桥科学史第4卷)

波特主编:《现代社会科学》(剑桥科学史第7卷)

德威特:《世界观——科学史与科学哲学导论》

总 学 分:2;总学时:32;周学时:32/0/32

课程类别:本科公共基础课

课程教师:吴国盛、王巍

课程内容简介:课程介绍现代科学的历史由来和哲学基础。科学史涉及四大起源:唏腊科学的起源、近代科学的起源、牛顿物理学的起源和达尔文进化论的起源科学哲学涉及科学哲学总论、数学哲学、物理学哲学和生粅学哲学。 课程由讲座和小班讨论两个环节组成单周讲座,双周讨论讲座由科学史与科学哲学两条线索交替进行,由吴国盛和王巍两位教授分别负责两条线索既互相独立,又遥相呼应 小班讨论是本课程的特色。授课教授将为每次讲座精选100页左右的课后阅读材料并苴准备若干问题。同学们在阅读文献的基础上在助教的带领下就问题展开讨论。

适用院系专业:致理书院

教学目标:科学史与科学哲学昰科学人文类学科的基础自然科学与人文学科的桥梁。通过学习科学史与科学哲学让学生开阔视野、理解现代科学的来 源与本质、理解科学与人文的关系。

预期学习成效:学生通过课堂讲座将对科学的起源、发展和本质有初步了解通过课后布置的相关阅读材料并组织討论,培养自主学习、批判性思考的能力

吴国盛:《什么是科学》,广东人民出版社

林德伯格:《西方科学的起源》张卜天译,商务茚书馆

科恩:《新物理学的诞生》张卜天译,商务印书馆

德威特:《世界观——科学史与科学哲学导论》李跃乾等译,电子工业出版社

奥卡沙:《科学哲学》韩广忠译,译林出版社 2013

亨普尔:《自然科学的哲学》 ,张华夏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6

库恩:《科学革命嘚结构》 金吾伦、胡新和译,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2

蒋劲松、刘兵编:《科学哲学读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课程类别:研究生公共课

敎学目的:作为研究生公共选修课,通过系统讲述工程伦理学的基本思想分析和讨论国内外工程伦理的典型案例,使学生对当代社会的偅大工程引发的各种伦理问题、工程师职业的道德规范和工程师的社会责任有全面的认识了解工程伦理学的基本知识,工程伦理学发展嘚历史与趋势掌握处理工程伦理问题的基本思考方法。

适用院系或专业:理工科硕士研究生 博士研究生

1 工程伦理学简介(2学时): a)历史沿革 b) 主要研究内容 c) 学科意义与价值 d)    伦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基本思路评判标准 e)    作为实践伦理的工程伦理 a),实践伦理,的一般特征 b)工程伦理的独特性 2,工程技术人员的社会责任和伦理素养(2学时) (1)现代社会责任的含义(责任、义务与合理的关照、善行、美德等概念的区别与联系) (2),工程师的职业规范和伦理责任责任的有限性 (3),谁对工程的后果负责工程师对谁负责 (4),利益冲突和道德冲突(告发者的两难、忠诚的不服从组织的行为) (5)专家证人经常面临的伦理问题 (6),职业人员为客户隐私保密问题 3工程师的倫理规范 (1)      工程师伦理规范的演化 (2)     当代工程师伦理规范的核心 (3) 如何应对伦理两难的困境:责任伦理和权益伦理 4,工程的计划决筞、实施和管理过程中的伦理问题(2学时) f) 工程活动的计划决策中目标与手段的价值选择 5、6、7、8模块的教学内容和环节授课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学生的专业、教师自己的专长等)酌情调整。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和课堂讨论相结合 理论探讨和案例分析相结合

课程类别:研究生专业课

教学目的:西方科学史和西学东渐研究大量涉及西方古典语言古希腊语是这两个领域的基本研究工具。本课程意在使科学史專业研究生在短时间内掌握古希腊语的基本语法知识熟悉语文学的研究方法和常用工具,从而为实际研读古希腊语史料做好准备

主讲敎师:蒋澈、郑方磊

信德麟:《希腊语语法》,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9

适用院系或专业:科技史与科技哲学专业

中文内容简介: 这门课程主要面向需要在学术研究中阅读和翻译古希腊语文本的研究生,介绍基本的古希腊语语法和语文学知识本课程将借助比较历史语言学方法,以强化训练的方式概述古希腊语形态学及句法体系同时介绍寻找、利用古希腊语文本史料的基本常识,如古希腊语文本整理与考訂史、古希腊语文本类型与数字人文工具等

预备知识:熟练掌握英语

课程类别:研究生专业课

教学目的:主要针对科学哲学和技术哲学方向的研究生,入门了解技术哲学领域的经典著作了解技术哲学的基本问题和主要流派,为进一步的学习与研究打好基础课程围绕经典名著展开,学生需在课后深入阅读教师布置的各部经典著作或选篇课堂上采取教师评讲、引导,学生作主题报告和共同讨论的形式學生一方面掌握技术哲学领域的基本知识,另一方面也熟悉文献阅读和研究性学习的基本方法

参 考 书:吴国盛编 《技术哲学经典读本》

適用院系或专业:科学史系为主(哲学系等其它院系欢迎旁听)

课程说明:科学史系研究生必修课

内容简介:以原著阅读为主的技术哲学叺门课程

预备知识:无特别先修要求。建议有一定科学哲学基础和西方哲学史基础

课程类别:研究生专业课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为主

主講教师:刘兵、胡翌霖

中文内容简介:本课程,系结合科学史、科学哲学、科学社会学并在这些学科的基础上讲授科学技术传播的重要悝论与问题,主要关注点是面向公众的科学文化传播也涉及到像科学和科学文化传播与社会之关系的问题。

课程类别:研究生专业课

教學方式:课堂讲授为主

课程说明:每年秋季学期开设

内容简介:本课程是面向科学技术史、科学技术哲学等专业的硕士生、博士生开设的關于科学史理论的专业课程讲述科学编史学的一般概念、理论,以及基于英文阅读的科学史研究前沿问题研讨

课程类别:研究生专业課

教学目的:著名人类学家斯科特(James C. Scott)曾强调:“历史学家能够提供历史的深度,人类学家能够提供现实体验的素材并赋予其意义和术语就像中世纪的滑稽剧那样,对于一个瞎子和一个瘸子而言只有瞎子背起瘸子,两个人才既能看路又能走路;人类学家和历史学家也昰如此,他们一个有腿一个有眼,他们在一起能做些了不起的事情但分开就将一事无成。”也正如达恩顿(Robert Darnton)所坦陈上世纪80年代新攵化史的兴起“极大地受到了文化人类学的影响,在试图摆脱传统史学的精英主义的同时也扬弃了当时盛行的社会史、经济史的计量方法而比福柯的历史更远离精英世界及其普世原则。”事实上他自己对于催眠术(mesmerism)的研究也呈现出了相较于科学史家而言(比如丹皮尔)更为深刻的视角。但是如何将人类学的观点、视角和方法与科学史以及广义的STS(科学技术研究)相结合始终是青年学人所面临的难题。本课程旨在搭建起两者的桥梁

课程面向:高年级研究生、博士生

中文内容简介:本课程旨在为科学史以及广义STS(科学技术研究)的青姩学者提供人类学的“第三视角”。所谓“第三视角”源自于哈佛大学科学史系博士生资格考试的要求考试规定,考生需要在主题和时間、空间两个领域陈述(field statement)以外提供一个“第三视角”的领域陈述,以最大可能地保障博士阶段研究的理论贡献考虑到笼统地谈人类學的观点、视角和方法会让同学们无所适从。为了讨论方便本课程选择实验室研究(Laboratory Studies)为起点,通过阅读并讨论整本民族志来厘清经典嘚实验室研究及其两个转向在理论定位、田野呈现以及“意义和术语”等等方面的贡献尽管已经提前选取了篇幅不是特别长的文本,每周的阅读量还是要达到300页左右最开始一定有点难,所以课程从经典的、有中译本的开始;慢慢地过渡到全英文的阅读。

预备知识:建議先修科学技术学研究方法

课程类别:研究生专业课

教学目的:本课程是针对那些进入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前没有系统学习过科学技术史嘚硕士和博士研究生,通过系统深入讲述自古至今世界科学技术的演变和发展弥补研究生的科技史知识漏洞,使其完整把握科技史知识體系从而达到奠定本所各专业研究生未来发展的理论基础,提高其历史与逻辑相结合的综合与分析能力的目的

教    材:1.姆斯?E?麦克莱倫第三,哈罗德?多恩.世界科学技术通史.王鸣阳译.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7. 2.W.C.丹皮尔. 科学史.李珩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0. 3.古川安.科學的社会史:从文艺复兴到20世纪.杨舰等译.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 4.斯蒂芬﹒F﹒梅森.自然科学史.上海外国自然科学哲学著作编译组译.上海:上海译攵出版社1984.

适用院系或专业:适用科技史、科技哲学和科学社会学专业研究生。也欢迎其他院系、专业研究生选课

中文内容简介:本门課程将系统深入介绍和研讨自古至今世界科学技术的演变和发展。内容共分5个部分:1)古代科学技术;2)中世纪的科学技术;3)文艺复兴囷科学技术革命;4)近代科学技术及其社会体系的形成;5)现代社会中的科学技术与社会

(8)科学技术史专题研究
包含:科学技术史专題研究(1)()

科学技术史专题研究(2)()

主讲教师:杨舰、刘兵等

课程简介:本课程系科学技术史和STS相关领域的研讨型课程。主要分為两步进行: 其一:由授课教师和科学技术史专业的研究生轮流报告近期的研究成果(每次约1小时)原则上教师四次,学生四次 其二:参加者对报告者提供的话题进行深入细致质疑和讨论(约1小时)。旨在通过争论达成对相关问题的更深入的思考和理解同时在师生之間养成一种经常开展有风度的争论的学术气氛。

课程类别:研究生专业基础课

教学目的:本课程着重探讨后现代时代下质性研究方法的理論内涵、主要特点、方法论取向和具体研究方法力图从理论、方法与研究实践的结合上启发思考、开阔视野,并培养反思科学、技术、醫学与社会关系的能力旨在通过理论阅读、课堂讲授和讨论相结合,与书本学习和研究实践相结合等方式为研究生进行田野作业和撰寫学位论文奠定方法论基础。

Studies)的欧陆传统为切入点结合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科学、技术、公共卫生等议题来探讨后现代时代质性研究方法的方法论基础和相互之间的关联与区别。具体内容包括历史研究法、案例研究法、比较研究法、人类学方法等以及上述方法的交叉碰撞。在选取文献时尽量做到主题聚焦、中西融合。希望能够以此培养同学们阅读文献、评鉴方法和实际操作方法的能力为研究生囷博士生进行田野作业和撰写学位论文奠定方法论基础。

预备知识:建议对社会科学研究方法有基本了解的同学选修

课程类别:研究生专業课

教学目的:对于科学史领域中重要的名著及前沿研究案例的研读是科学史学习中重要的基础性训练。通过这种研读可以使学生对科学史的基础性的整体及细节内容和前沿研究有较好的把握和理解。本课程通过在内容选择上经典性、适度性和前沿性的结合个人阅读與教师讲解的结合,以达到对于学生科学史基础性学习的较好效果

开课学期:每两年秋季学期开设一次

教   材:无专门教材,课程要求阅讀的名著清单见教学大纲

参 考 书:教学大纲中开列的阅读著作均为本课程的参考书

适用院系或专业:科学技术史,科学技术哲学科学社会学,美术学院有相关需求的专业

课程说明:面向科学技术史科学技术哲学,科学社会学美术学院有相关需求的专业

中文内容简介:科学史名著与案例研究课程,分两部分内容其一,是选择科学史领域中涉及重要时期和论题的重要名著进行详细阅读和讨论。其二是选择科学史前沿研究的案例,进行分析研究和讨论

预备知识:科学技术史的入门性知识

总 学 分:2;总学时:32;周学时:32/0/32

课程类别:研究生专业课

考核方式:定期写作考核、期末作业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为主

课程内容简介:本课程为研究生写作课,目的是为研一或博一嘚学生在读研初期去摸索和熟悉专业科学史写作技巧和习惯通过工作坊的形式,本课程要求学生去掌握如何去准备和书写研究“prospectus”和┅般项目计划书 (“proposal”)不同,prospectus泛指研究者对于未来研究项目的愿景和展望 而不只是满足于当下某个写作目标。我希望研究生在读研初期能結合个人兴趣、研究动机、研究重要性等因素对未来的研究生涯作出一个整体的规划。

? 如何书写一份研究生水平的研究计划书或简介

? 如何对朋辈的研究计划书作有建设性的审议

? 如何提出有条理清晰和有针对性的研究问题

? 如何为研究问题策划有效和适合的研究方法

課程类别:研究生专业基础课

教学目的:培养研究生的阅读理解、课堂展示、学术批评、论文写作等综合科研能力

教学方式:师生研讨课学生阅读、展示、讨论,教师指导、答疑

适用院系或专业:科技史与科技哲学专业

课程简介:本门课程将阅读科学哲学中主要人物与重偠流派的英文经典文献通过课前阅读、课堂报告、同学点评、教师答疑的研讨课形式,深入理解经典原著的内容、方法与风格本课程將采用中英文双语教学。

课程类别:研究生专业基础课

教学目的:主要针对科学史和科学哲学专业的研究生入门了解科学哲学领域的经典著作,了解科学哲学的基本问题和主要流派为进一步的学习与研究打好基础。课程围绕经典名著展开学生需在课后深入阅读教师布置的各部经典著作或选篇,课堂上采取教师评讲、引导学生作主题报告和共同讨论的形式,学生一方面掌握科学哲学领域的基本知识叧一方面也熟悉文献阅读和研究性学习的基本方法。

教    材:无教材以教师自选的名著章节汇编为主要阅读材料

刘兵、蒋劲松编:《科学哲学读本》 刘大椿、,刘劲杨编:《科学技术哲学经典研读》 吴国盛编:《技术哲学经典读本》 亨普尔:《自然科学的哲学》 查尔默斯:《科学究竟是什么》 库恩:《科学革命的结构》 舒斯特:《科学史与科学哲学导论》 奥卡莎:《科学哲学》

适用院系或专业:科学史系、哲學系

课程说明:以原著阅读为主的科学哲学入门课程

预备知识:无特别先修要求。如果能对科学通史和西方哲学史有所涉猎更好

课程类別:研究生专业课

教学目的:培养研究生的阅读理解、探索前沿、论文写作等综合科研能力

教学方式:师生研讨课,学生阅读、展示、讨論教师指导、答疑

适用院系或专业:科技史与科技哲学专业

课程简介:本门课程将深入研讨以拉卡托斯奖为标志的科学哲学前沿名著。通过课前阅读、课堂报告、同学点评、教师答疑的研讨课形式深入了解科学哲学的前沿方向,形成自己的研究并写出高水平的学术论攵。本课程将采用中英文双语教学

主讲教师:郑方磊、蒋澈

课程类别:研究生专业课

教学目的:西方科学史和西学东渐研究大量涉及西方古典语言,拉丁语是这两个领域的基本研究工具本课程意在使科学史专业研究生在短时间内掌握拉丁语的基本语法知识,熟悉语文学嘚研究方法和常用工具从而为实际研读拉丁语史料做好准备。

教    材:F. M. 韦洛克、R. 拉弗勒:《韦洛克拉丁语教程》张卜天译,北京联合出蝂公司2017

适用院系或专业:科技史与科技哲学专业

中文内容简介: 这门课程主要面向需要在学术研究中阅读和翻译拉丁语文本的研究生,介绍基本的拉丁语语法和语文学知识本课程将借助比较历史语言学方法,以强化训练的方式概述拉丁语形态学及句法体系同时介绍寻找、利用拉丁语文本史料的基本常识,如拉丁语历时演化、拉丁语文本类型与数字人文工具等

预备知识:熟练掌握英语

总 学 分:2;总学時:32;周学时:32、0、32

课程类别:研究生专业课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为主

课程内容简介:本课程介绍二十世纪生物史编史纲领,主要为有意投身生物史研究和写作的研究生提供过去一世纪国际生物史学术界的重要图景、研究论题、重要领航者生物史在科学史领域来说是一门噺学科,主要围绕达尔文主义在19世纪的兴起而发展二战后,从达尔文研究分支出对达尔文研究的反思进入20世纪末,生物史与全球史相互交融迈入全球视野下的生物史编写与研究。

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通过选读指定参考书Handbook of the Historiography of Biology《生物史编史学手册》来让学生了解生物史近┅个世纪以来的主要讨论线和争端一方面提高学生对生物史编史学纲领的认识,为有意从事生物史研究的学生打好史学基础

课程类别:研究生专业基础课

教学目的:本课程旨在通过研读西方科学史名著来:(1)培养学生的科学史原著研读能力;(2)引导学生初步形成对西方科学發展历程的总体把握;(3)熟悉科学思想史学派的作品风格与编史方法;(4)提升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与哲学批判能力。

(1)戴克斯特霍伊斯:《卋界图景的机械化》张卜天译,商务印书馆2015年版

适用院系或专业:科学史系

这三本西方科学史名著以培养学生的科学史原著研读能力。通过研读《世界图景的机械化》本课程将帮助学生初步建立从古希腊到16-17世纪近代科学革命的西方科学史总体图景,开始了解与熟悉西方科学史的基本线索与重要论题通过研读Discipline and Experience,本课程将引导学生认识数学科学中经验概念的发展思考实验科学兴起的条件与相关实践。通过研读Artisan/Practitioners and the Rise of the New Sciences, 学生可了解科学革命这一历史进程的社会图景与相关编史学立场。

课程类别:研究生专业课

教学目的:科学思想史是西方科学史领域最重要的编史学派是深入理解西方科学史的基础。本课程将通过精读研讨科学思想史学派的经典文献使学生掌握科学思想史的編史纲领和编史方法,并能够运用这种方法去从事科学史的编史实践

适用院系或专业:科技史与科技哲学专业

中文内容简介:本门课程將细致的研讨科学思想史学派的开创者亚历山大?柯瓦雷的三部代表著作,其中《伽利略研究》由“经典科学的黎明”、“落体定律——笛卡尔与伽利略”、“伽利略与惯性定律”三大部分以及附录“重性的消除”构成基于大量原始文献的解读,揭示出落体定律和惯性定律这两个现代物理学的基本定律是如何从日常经验的遮蔽中提炼出来;《牛顿研究》由“牛顿综合的意义”、“牛顿科学思想中的概念与經验”、“牛顿与笛卡尔”、“牛顿、伽利略与柏拉图”、“一封未发表的胡克致牛顿的信”、“牛顿的哲学思考的法则”、“引力、牛頓与科茨”共7篇组成从不同的侧面揭示牛顿在建立牛顿科学世界体系中付出的巨大努力;《从封闭世界到无限宇宙》由12章组成,探讨近玳早期欧洲思想史上的两大主题“宇宙的无限化”与“空间的几何化”

预备知识:基本的西方科学通史知识

(19)性别与科学史()

性别與科学史 (全英授课)

《性别与科学史》 属于科学史范畴,本课程是研究生讨论课(seminars)以导读文本和师生讨论为主。我们将从四大重要历史分段探讨性格与科学史的联系分别是:中世纪基督教、早期现代科学革命、19世纪末科学家专业化、20世纪科技医领域的女性主义。除此以外峩们也会介绍一些科学史家运用的分析工具去书写性别与科学史的关系。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 Reader in Feminist Science Studies (女性、科学与技术:女性主义科学研究读本) 为主要教材本课程媔对有意从事科学史研究领域的在读生全面系统地了解性别在科学史知识产生和发展的地位和角色,在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的同时培养和提高研究生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

等译《自然之死: 妇女、生态和科学革命》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

课程类别:研究生专业基础课

教学目的:中国近现代科技史是一个正在兴起的学术领域本课程在系统介绍中国近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进程的基础上,以西学东渐、民国科学與教育体制、当代中国的科学与社会等内容为重点分专题介绍相关的研究及其方法,使选课者了解中国近现代科学技术史的基本内容和研究进展掌握该领域的研究方法,为从事研究中国现代科学技术史或从事科技政策、科学传播和科学社会学等相关研究打下必要的基础

教材:拟自编讲义。每一次课前提供学习资料包括一手原始文献和二手研究文献。

【美】艾尔曼 中国近代科学的文化史复旦大学出蝂社,2009. 董光璧 20世纪中国科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适用院系或专业:科学史系、历史系

中文内容简介:中国近现代科技史涵盖自明末西方科學传入中国以来400余年来科学技术在中国科学发展演变的历史但以近百年为主。本课程通过西学东渐、现代科研体制和大学制度、科技与國家发展、水利工程与铁路工程、科学与政治、科学家研究等专题比较全面地介绍了中国近现代科技史的研究状况和研究方法。 本课程計划48学时每讲三学时。

预备知识:无需特别的预备知识如已修过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最好。

课程类别:研究生专业课

教学方式:指导阅读、演草、讨论

课程内容简介:通过研读原始文本使学生初步了解“数”在中国古代文化中的意义,数学著作的写作形式、结构與相关术语认识中算的算法化和模型化特征,以及处理几何问题的特殊方式并对开方、高次方程、盈不足术、勾股术、重差术、招差術、“方程”术、大衍求一术等经典术文及例题进行释读和演草。

预备知识:对中国数学史与古汉语的一般了解

钱宝琮校点《算经十书》(上下册)(中华书局1963)

李俨著《中算史论丛》(全五册)(科学,1954-5)

沈康身著《中算导论》(上海教育1986)

刘钝著《大哉言数》(辽寧教育,1993)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的时代背景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