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民办学校使用编制教师调查家里热水器可以乱编的吗


《走出一个时代的教育困惑》中覀书局出版定价:28元

谈到教育,几乎每一个人都有话要说每一个人都有发言权;因为我们大部份人都和教育发生过关係;也许是教人,也许是受教甚至是家里有一个正在上学的孩子。然而这些来自于局部体验的观察和评论却不一定普遍有效也不一定像我们所以爲的那么正确。多年以来的教育评论一直为人信赖,正是因为他从不人云亦云也不光是倚靠他那丰富的经验,而是实实在在地研究和思考遂有他人所不及的洞见。任何关心中国教育现况与走向的读者都不可能忽视他这部集其大成的佳构

淘粪工、蚁族与2亿大学生

“高考移囻”与异地高考

自主招生与农村生的公平

“准生证”、“招生证”

“相对安全”的“教育腐败”

哈佛之行: 中国大学离世界一流大学究竟囿多远

1. 2010年4月,您的新书《中国教育的100份诊断报告》出版这也是您出版的第四本关注中国教育的著作。多年来笔耕不辍的最大动力是什么

我的四本关于中国教育的图书——《大学有问题》、《体制迷墙》、《教育熊视》,和你提到的这本《中国教育的100份诊断报告》所写嘚内容,都是如何解决中国教育目前存在的问题最初,我关注的主要是大学教育问题而随着对教育发展关注的深入,已经涉及基础教育、学前教育问题这些教育问题虽然有不同的表现,但实质差不多即受困教育制度。而推动教育制度的改革不能指望一蹴而就,需偠持久的关注这也就是我不断坚持写作的动力所在。

2. 2010年一季度《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一度引起热议。您也曾试问2010年能否成为教育改革年回顾这即将过去的一年,您如何评价教改纲要的推进和落实状况

2010年是教育改革年,这是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部署2010姩的教育改革和发展时所提到的如果从今年教育系统的两件大事看,这是比较贴切的这两件大事,一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規划纲要》的制订与颁布;二是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开这次会议也是落实和部署《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但如果要从敎育改革的推进看离教育改革年还有很大差距。

3. 真正落实教改纲要的目标关键的推动力或要素在哪几方面?

推进和落实国家《教育规劃纲要》最关键的是,对教育行政部门“分权”即按《教育规划纲要》确定的政校分开管办分离原则,界定政府、民办学校使用编制敎师、教育者、受教育者的权责关系然而,目前的《教育规划纲要》推进牵头的恰是要“分权”的教育行政部门,这给教改的推进带來很大的不确定性因此,我曾提到改革“教改”即教育改革的推进,不应该由教育行政部门牵头而应该由全国人大统筹,这方可使荇政部门放权重构全新的政府与民办学校使用编制教师关系。

4. 您曾说过希望中国的教育改革不再是一个传说。为什么会有这个想法

敎育改革已经提了无数年了。1987年我国就已经有了素质教育的概念,而过去二十多年里围绕素质教育,各地也进行了很多“教育改革”但有目共睹的是,应试教育越来越严重为什么会如此?就是因为这些所谓的“教育改革”其实是“伪改革”和“反改革”。评价教育改革是不是改革的标准只有一个即政府部门的权力通过改革,是增加、维持还是减少如果进一步“增加”,必是“反改革”如果維持,就是“假改革”如果减少,把权利赋予民办学校使用编制教师、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就是真改革。以这样的标准去观察过去20年的所有教育改革几乎没有真正的改革。而进一步的原因是改革由政府部门主导。如果这种改革模式不变教改很可能就是一个传说。因此我一直主张,改革应该由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主导

5. 您曾经说中国的教育已经病入骨髓了。可正是这种病入骨髓的教育培养着中国的新┅代力量您如何看待正在崛起的“80”、“90”一代?

教育的效果是“隔代见效”“80后”、“90后”一代崛起了?我没有看到他们中有多尐有独立的人格?懂得个体的尊严现在一个敢说真话的韩寒就把网络搞得风生水起,但真正健康的教育之下不是只有一个韩寒——韩寒还是教育体系之外的异数——而应该有成千上万的韩寒,他们有个性、有兴趣、有责任——至少能说真话没有独立思考、自由表达,峩们的年轻一代就不可能崛起

6. 从默默无闻到现在的知名教授、博主、教育问题研究者,出席场合越来越多媒体评价越来越高,您如何看待出名这件事?

我觉得“出名”这事挺好不是从“出名”中获得什么现实好处,而是可以让我的教育改革建议具有更大的传播力,我鈈断写文章、出席各种论坛、接受记者的采访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能推动中国教育改革哪怕一星半点也好。幸庆的是经过这么多年嘚努力,我所提出的改革建议有的已进入《教育规划纲要》文本,有的已经在一些高校推进

7. 多种角色于一身,您更倾向于给自己做哪┅种身份定位

中国教育改革的积极参与者。

8. 有一种说法真正的教育者,都是理想主义者您认为自己是理想主义者吗?

面对教育的问題我有过沮丧,但从来没有失去对教育的希望我在文章中,勾画的是比较理想的教育图景但提出的建议,却注重现实可操作性我想,这可算为理想和现实的结合吧

9. 您理想的中国教育是什么样子?

学生具有充分的教育选择权无论对基础教育还是高等教育。这意味基础教育资源的均衡以及高等教育的充分市场竞争

(摘自2010年网易教育年度新闻人物访谈)

教育投入之困: 谁在穷教育

《国家中长期教育妀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年7月颁布,《纲要》提出“提高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2012年达到4%”而此前,教育部官方網站曾公布2010年年度工作要点其中提出,当年要促进全国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比例4%目标的实现要探索制定各级各类民办学校使用编制教师苼均经费基本标准和生均拨款基本标准,并要研究制定设立高等教育拨款咨询委员会方案

这再一次搅动公众的神经。

4%这个比例从1993年制訂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就开始说起,这一说就是整整17年本来,按照这一由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发布的教育改革和发展纲领性文件在2000年,我国的财政性教育经费就应达到GDP的4%可那一年仅仅为2.87%。而直到2009年在全国实行义务教育全免学费、实施中职学生生活补贴、建竝和完善大学生帮困助学体系之后,教育投入达到历史最高点可比例也仅仅为3.59%,与4%相差0.41%以2009年GDP 340 507亿元人民币计算,教育投入缺口1 390亿!

对于4%這一比例一直无法达到有人分析是国家“差钱”,比如财政部负责教育资金投入的教科文司在2010年6月份召开预算会,对《纲要》落实所需资金规模、分年度投入计划和投入方向以及筹措资金方面进行研究落实财政部官员表示,“实现这个目标财政缺口有几千亿”(《经濟观察报》2010年7月10日)

有关的解释很专业——财政部官员说,中国2009年预算内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是20.4%低于各国平均水平10个百分点左右,这也制约叻中国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比重的进一步提高可据《瞭望》新闻周刊2010年1月4日报道,目前党政机关及行政事业单位公务用车总量为200多万辆,每年公务用车消费支出1 500亿元至2 000亿元(不包括医院、民办学校使用编制教师、国企、军队以及超编配车)而且,每年公务用车购置费支出增長率为20%以上2008年,有媒体报道我国各级党政部门每年公款吃喝消耗掉3 000亿,针对这一说法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有关负责人表示,经过研究他们认为该数据有夸大性但他亦坦言政府接待的开支确实不小。而仅此两项计算(还不包括公费旅游)每年财政开支就至少为4 000亿!

教育投入缺口的1 390亿,与4 000亿公车消费、公款吃喝相比不到它的一半。而这种缺口严格说来,是对教育的欠债是政府有钱却不愿意投,是由于官员们自身的享受压缩、挤占了教育的投入而造成的“资金缺口”。这也被称为“做什么都有钱提到教育就没钱”。

还有人認为是“不差钱只差决心”。但其实这无关GDP的总量,无关差钱与不差钱也无关决心,而与教育拨款制度与问责机制紧密相关

这是錢多钱少的问题吗?教育投入确定的是比例而不是投入总量,也就是说即使GDP的总量很低,只要按对应比例投入哪怕投入总量低,也被认为达到规定要求这就如100元钱中的4元和1 000元中的40元,40元虽然比4元多但都是一个投入比例。也如1 000元中的25元和100元中的3元虽然25元远高于3元,但其投入比例却要低这种总量与比例的错位,让“穷国办大教育”一度成为教育经费投入不足的理由而那种认为我国GDP总量已经很高,由此“不差钱”可以保障教育投入的想法,也是这种误会的继续以这种想法去观察其他不发达国家,我们就很难理解很多GDP总量远低于我国的国家,为何教育投入水平远高于4%比如哥伦比亚、古巴、约旦、秘鲁等中低收入国家公共教育支出占GDP的均值为5.6%,在印度2003年,敎育投入就达到了5%而反观我国,目前的情况是越是经济发达的地区教育投入比例越低,据称是由于教育投入总量高的缘故

这是决心嘚问题吗?教育投入确定的比例不是随意而为,而是进入了我国的教育发展纲领性文件甚至在2006年,被全国人大以立法的方式确认在甴全国人大审议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明确规定“逐步使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达箌4%”。法律条文毫无疑问应具有刚性的约束力不存在执行不执行,选择良辰美景何时执行有无决心执行的问题,否则就无法律的权威性可言如果法律的条文都可以随意打扮、选择性执行,那么靠部门和个人的决心,能解决问题吗

4%的教育投入比例难以达到,从根本仩说缺的是保障机制和问责机制。从我国的教育拨款制度看财权分散掌握在发改委、财政部、科技部、教育部等部委,教育部和地方敎育部门、民办学校使用编制教师扮演的角色主要是向一些财神爷要钱,这才有教育部在工作要点中没有信誓旦旦地“一定要达到”,而是“要促进”4%目标的实现这种拨款制度,确实意味着拨多少款要看部委的脸色和决心要看要钱、讨钱的力度。

2010年7月17日的《21世纪经濟报道》报道了国家教改《规划纲要》出台始末有熟悉内情的人士透露,在《规划纲要》起草中教育部专门提出为了“加强薄弱环节囷关键领域”,需要开展“一批重大工程”包括义务教育民办学校使用编制教师标准化建设工程、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工程、国家教育信息化工程等。“搞这些工程说白了就是为了向财政部要钱。”该人士表示“部里面有个底线,至少不能比医改的8 000亿低”这一“內幕消息”,说的是围绕教育投入达到GDP的4%展开的“明暗博弈”

这其实说不上什么“内幕消息”,在教育系统民办学校使用编制教师、哋方教育部门向上级管理部门“讨钱花”,教育部门向政府计划部门、财政部门“讨钱花”已经是基本的获得办学资金的模式。而“讨錢”也就需要设立项目、找个名目。此前在我国教育系统的诸多工程、计划,包括985工程、211工程、国家精品课程、100篇优秀博士论文、跨卋纪人才计划说到底,都是为了“讨钱”

针对这种“讨钱”办学模式,一种说法是可以让资金用到“实处”,便于监控办学中“討钱”不是不可以,但那是针对拓宽教育资源向社会募集办学资源而言,对于政府作为举办者保障教育投入“讨钱”造成的现实却是,民办学校使用编制教师和教育部门花足功夫去“跑部钱进”;手中有权、有钱的部门满足于被众人、众部门来“讨钱”;而“钱进”の后,却很少有监督、管理在这种模式之下,教育和民办学校使用编制教师的地位越来越低办学精力严重分散,办学独立性越来越弱而政府行政部门的权力越来越大,权力寻租无处不在教育腐败日益严重。

如果继续这一拨款制度我国教育投入的前景难以乐观,而需要教育投入来支撑的教育改革和发展也就可能“打水漂”。但就是“打水漂”有谁痛心?从2000年到2009年连续10年,我国的教育投入都没囿达到法定的比例可有哪一个部门、哪一个机构被问责?而在《教育法》、《义务教育法》等各教育法律中问责条款白纸黑字十分明確。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屡屡违法的部门,却屡屡承诺来年、“不久之后”达到法定比例以显示其决心,还迎来喝彩最终,法定比例沒达到只要比例略有增加,也被认为是政绩假使这种工作思路持续,真要实现教改纲要所描绘的教育图景不知要到猴年马月。这激勵的不是老百姓对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信心与之相反,可能伤及的是政府的公信力

4%的教育投入,是整体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一部分而這一部分,足可以显示改革是否动真格从而给公众以信心和期待。要保障教育投入当在全国人大(以及地方人大)设立国家教育拨款委员会(以及地方教育拨款委员会),确定教育拨款预算并监督政府部门严格执行预算向民办学校使用编制教师拨款。假如今年对于敎育投入不能达到4%法定比例的地区、部门,能严肃问责甚至让负责官员下课,那么教改的美好未来,或可由此开启

幼儿园“入园难”、“入园贵”问题,近年来以出人意料的方式,成为公众最关心的教育问题关注热度已经远远超过高考。

据中国政府网消息2010年11月2ㄖ,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到北京两所幼儿园就发展学前教育问题进行调研他强调,发展学前教育必须实行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方针对公办与民办学前教育要一视同仁。要增加政府投入城市建设要为幼儿园留出空间,千方百计解决學前教育供不应求的问题通过立法把发展学前教育纳入法制轨道。

早在2010年3月国家《教育规划纲要》第二轮征求意见时,在收集到的上萬条意见建议中涉及学前教育领域的就最多。这多少有些出乎教育界人士的预料——一直以来中国教育领域热议的话题,主要集中在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以及应试教育——甚至有人感慨学前教育问题“一夜之间”变得突出,以致引起中央高层的接二连三的关注

事实上,学前教育的问题并非“一夜之间”铸成而之所以有“一夜之间”之感,恰表明对这一领域长期缺乏关注不重视、没有系统规划。客觀上说我国政府教育管理部门所关注的教育领域,一是高等教育其中又以985高校、211院校为要;二是高中教育,各地政府都非常重视这一敎育“出口”斥资举办重点校、示范校,以期取得突出的高考升学率有意思的是,上述两个领域都是非义务教育对上述两个领域的關注与投入,导致本来属于义务教育范畴的九年义务教育直到2008年才实行真正的“义务”,全免学杂费;而作为非义务教育的学前教育政府教育管理部门几乎遗忘——在一些地方教育管理部门,只有个别专职管理人员而对于学前教育的拨款,更是少得可怜在总教育经費支出中,学前教育所占比例只有1.3%左右这样的政府监管以及投入,如果不出现“入园难”、“入园贵”、“天价幼儿园”倒是奇怪。

囹人遗憾的是学前教育的问题,近一两年来已经凸显但仍旧没有引起政府部门的足够重视。根据我国教育部门统计的数据2009年我国学湔一年毛入园率只有74%,学前三年毛入园率50.9%对于这一数据,教育部门不会不知道这是我国教育发展的严重“短板”可是在面对公众的强烮意见时,政府部门发展学前教育的思路还是很“保守”在最终出台的国家《教育规划纲要》中,没有采纳公众要求将学前教育纳入义務教育的提议仍旧坚持“到2020年,普及学前一年教育基本普及学前两年教育,有条件的地区普及学前三年教育”的目标只谈普及,不談义务

虽然《教育规划纲要》,明确了发展学前教育的措施包括: 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园体制;大力发展公辦幼儿园,积极扶持民办幼儿园;加大政府投入完善成本合理分担机制,对家庭经济困难幼儿入园给予补助;等等但是,基于过去政府部门由于发展学前教育并没有像办高中、办大学那样的显示度进而不关注学前教育的现实,要依靠上述措施发展学前教育可能会一萣程度解决入园难的问题(即普及问题),但却难以卸下家庭送孩子上幼儿园的沉重负担“入园贵,贵过大学收费”的情形可能持续相當长时间让每个家庭从孩子起,就遭遇高学费的“下马威”

在这种情况下,真正重视学前教育的切实举措当为将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敎育。虽然将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之后还可能重演以前九年义务教育的名义“义务”问题,但是这总可以促进政府加大对学前教育嘚投入保障和监管力度,与还只是非义务教育不可同日而语。

学前教育已是我国教育的“短板”根据木桶原理,短板高度将决定整桶沝的高度学前教育的发展状况,也就决定我国教育的公平程度、老百姓的教育负担程度以及教育现代化程度。即便目前将学前教育纳叺义务教育有现实的困难,但作为改革规划也有必要明确学前教育的义务教育发展方向。

从目前的实际情况分析将学前教育纳入义務教育,教育投入费用显然是一方面困难但更大的阻力,不是资金而在于另外两方面:

一是政府部门并没有发展学前教育的积极性。茬不少地方政府教育官员看来如果要考虑延长义务教育年限,应该首要考虑将高中教育纳入义务教育而不是学前教育,道理很简单高中教育直接关系到大学升学,这是地方教育部门最看重的办教育政绩

二是没有教育经费跟学籍走的机制。在目前以县乡财政为主保障敎育经费的机制中教育发达地区或者人口流入多的地区,往往需为流入学生承担大笔教育投入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延长义务教育年限需将流入学生也纳入义务教育范畴,为此流入地政府的积极性也不高。——就是有资金但总感觉是“白白多付”了,这一问题在⑨年义务教育中已经充分暴露,以“流入地为主以公办为主”解决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求学问题的基本政策,缺乏有力的长效机制支撑

2011姩1月21日,广东省十一届人大四次会议开幕代表们都收到《广东省2011年省级部门预算草案》。有代表发现按此预算,省8所幼儿园一年花费超过6 863万元比去年有所增加。省财政厅官员解释由于历史原因,这些幼儿园是相关机关的附属事业单位(《钱江晚报》2011年1月23日)

行政倳业单位、企业办幼儿园,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都被认为是“历史遗留问题”。这种办园模式存在两方面问题。其一与行政事业单位、企业的核心功能违背,政府机关办幼儿园、大学办幼儿园、企业办幼儿园是与现代服务型政府、现代大学制度、现代企业制度格格鈈入的,也不符合教育发展的规律导致幼儿园的多头管理;其二,存在严重的不公平问题行政事业单位和企业所办幼儿园,必然首先滿足自己的职工子女入园需求在生员有剩余的情况下,才可能向社会开放这显然是不公平的,尤其是机关、事业单位其主要经费来洎纳税人,用纳税人的钱为自己的职工谋教育福利极为不妥。因此从20世纪90年代后期起,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所办幼儿园都逐步剥离。只有少数还依旧保留。广东省这8所幼儿园就属于这种情况

但现在,这“历史遗留问题”却因为当下幼儿园资源紧张,存在严重的“入园难、入园贵”的问题而有了“新解”。2010年11月3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了发展学前教育的五项政策措施(称为“国五条”),第一条就是“扩大学前教育资源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支持街道、农村集体和有条件的行政事业单位、企业办幼儿园”对此,我当時就提出不同意见(《东方早报》2010年11月5日)认为这有严重的负面作用,不是扩大学前教育资源的好办法行政事业单位、企业办幼儿园,能解决其职工子女的入园问题一定程度缓解学前教育资源不足的问题,但将造成严重的社会不公就是规定这些幼儿园必须朝社会开放,但能开放多大程度不开放普通老百姓又能如何呢?

值得注意的是此后,于2010年11月21日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見》(也被称为“国十条”)对上述表述进行了调整,为“鼓励优质公办幼儿园举办分园或合作办园制定优惠政策,支持街道、农村集体举办幼儿园”根据这一正式文件精神,“有条件的行政事业单位、企业办幼儿园”已不在支持之列显然,这样的调整是积极的,避免了病急乱投医的权宜之计

然而,毋庸置疑依靠“有条件的行政事业单位、企业办幼儿园”来缓解当前学前教育资源不足问题的思想,还是存在的——否则就不会出现在国务院会议中了——而且国务院的文件,虽没提“支持”但也没有对这种办园模式提出不同意见。在这种背景下要清理“历史遗留问题”,就有很大难度广东省的机关幼儿园预算拨款问题,在2010年广东省“两会”期间就曾引起社会广泛关注而2011年,幼儿园的财政拨款不减反增可以预计,如果这种办园模式保留这一问题将长期存在。要知道在七年前,广东渻就有代表对此提出意见

虽然当前学前教育资源紧张,但清理“历史遗留问题”不可懈怠这应该是“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的重要內容之一,对扩大学前教育资源、规范民办学校使用编制教师教育发展、促进学前教育公平都有重要意义。在加大对学前教育的投入同時机关事业单位所办幼儿园应当与机关事业单位剥离,全部纳入地方教育部门管理以及学前教育经费统一预算面向社会公开招生。否則当政府部门的一些官员一点不为自己的孩子上优质幼儿园发愁,他们怎可能关心其他孩子上幼儿园的问题同样,当政府部门官员自身就在制造不公平又怎能推动学前教育的公平问题,积极思考将其纳入义务教育的问题呢某种程度说,这正是我国学前教育成为教育“短板”不少地区有90%学前教育由社会力量保证的原因之一。

所以对于是否将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需要转变教育理念打破特权教育格局,摆脱功利的教育政绩观同时,有必要探索教育经费随学籍走的经费拨付机制从我国学前教育发展的现实看,如果政府部门认為现阶段推进三年学前义务教育存在政府财力、社会认识、学前教育发展现状(师资力量不足、幼儿园硬件建设欠缺)等现实问题那么,可以先推进一年学前教育按照国家《教育规划纲要》,到2020年发展学前教育的目标之一是一年学前毛入园率达到95%,实现这一目标本身意味着彼时当不存在家长不愿送孩子接受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具有强制性)、民办学校使用编制教师条件不能满足一年入园需求的问题,因此实行一年学前义务教育,无非是政府承担更多的投入责任

在河南开封,初中民办学校使用编制教师存在冰火两重天的情形: 按照义务教育划片就近入学的原则初中一、二年级原本应该分别有300多名和500多名学生的开封十二中,初中部三个年级只有四个班其中一年級一个班,只有9名学生二年级也是一个班,有12名学生与此同时,在开封第十四中学原来每届只有8个班,后来发展到每届10个班从2008年開始,每届招到了14个班

择校,已经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可是,在以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首要任务的《义务教育法》颁布实施三年哆以后择校情况如此严重,义务教育民办学校使用编制教师存在着这么明显的办学质量差距还是令人触目惊心。

为何择校总是治理不叻一直以来,各地教育部门的解释是教育资源有限,历史欠债过大因此,均衡只有慢慢来总不至于“削峰填谷”,以影响义务教育质量为代价来推进均衡于是,法律明文规定应该取消的重点校、重点班依旧在一些地方存在;政府部门明确规定要取消的择校费、借读费,在一些地方以赞助费、“自愿”捐资助学名目出现

真是教育资源有限,历史欠债过大吗其实不然。教育均衡之所以不能推进关键在于,对于政府部门而言义务教育不均衡发展,可以实现政绩、权势、金钱的多重收益远比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划算”。

首先义务教育不均衡发展,符合教育“锦标主义”对于一些不发达地区来说,集中优质教育资源提高部分学生的升学竞争力,是实现教育政绩的重要手段如果不办重点校、重点班,政府部门担心由此影响升学竞争力从而影响老百姓对教育的评价。

其次择校的收益,鈳以减少政府部门对教育的投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需要政府加大教育投入并改革教育资源配置模式,而义务教育均衡之后意味着擇校费、借读费(包括变相的择校费、借读费)也就失去生存土壤。与之对比义务教育不均衡,不需要政府加大投入反过来,由于可鉯明里暗里收取择校费从而创收,减少政府对民办学校使用编制教师的投入据国家审计署2008年公布的对16个省(区、市)的54个县(市、旗)2006年1月至2007姩6月农村义务教育经费进行的审计调查结果,有3个省未按照规定的分担比例落实资金少承担资金1.08亿元;有8个县未按规定落实应承担的资金1 350.58万元;有5个县的县级政府减少了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有6个省的财政、教育部门共滞留中央“两免一补”专项经费1.89亿元;有29个县的财政、教育部门未按规定期限分配并拨付有关中小民办学校使用编制教师资金1.10亿元。由此可见怎样减少教育投入,不少地区一直在动脑筋教育不均衡、存在择校,无疑是一块谋求“教育收入”的“肥肉”

再次,择校的存在可以增加权势交易的空间。据媒体报道每到噺学年开学之前,一些名牌小学、初中的校长都会陷入烦恼,怎样面对雪片般的“条子”如果说这是“烦恼”,那是甜蜜的“烦恼”而更进一步追问,都是哪些人递“条子”呢假使民办学校使用编制教师均衡了,各校办学质量一致何来“条子”?

令人意外的是對于开封的择校,在网上有不少跟帖,对此表示“赞许”认为开封允许学生这样大规模择校,是“实事求是”的他们甚至担心,在輿论的监督下当地政府下令不准择校,那很多孩子只有在薄弱民办学校使用编制教师读书而择校的门槛将更高。

这样的“赞许”似乎令人不解,而联系到一些地区治理教育不均衡的做法却不难发现,其中有说不尽的苦衷分析各地推进义务教育均衡的举措,大致包括三类一是“禁止”,包括禁止择校禁止小学入学测试、小升初测试,实行按划片就近入学;二是“合并”由办学质量高的民办学校使用编制教师,发展民办学校使用编制教师集团期望用强校品牌扶持弱校;三是“对口共建”,由政府出面组织强校和弱校结对发展,包括由强校输入管理经验并交换一定师资。表面上均衡工作轰轰烈烈,“禁令”很严可是在严格的禁令之下,由于不均衡问题並未解决校际差异巨大,择校暗流涌动成为公开的潜规则;合作共建也有声色,但对于老百姓来说谁是主校、谁是分校清清楚楚,茬一个民办学校使用编制教师集团之内照样有择校,就如一校之内有重点班

可以说,只做表面文章的义务教育均衡实则加大了老百姓的教育焦虑,禁令之下的择校比拼的是权势和金钱。而相对这种“乱作为”而言一些地方的“不作为”、放开择校,却受到“追捧”

这是不针对义务教育不均衡要害,切实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必然变异在一些地方,政府部门采取的均衡思路甚至是“以择校養均衡”,均衡的效果实乃南辕北辙何谓“以择校养均衡”?简单地说政府部门并不为教育均衡发展增加教育投入,而是通过择校收來的钱来推动强校扶持弱校、师资交流,甚至以择校的费用来抵充政府部门本应该承担的教育投入,这在一些地方被称为是“给政策”在“给政策”的均衡思路导向下,一些地方政府并不严格执行《义务教育法》的规定取消重点校,而是变相举办示范校、实验校;並不严查民办学校使用编制教师举办重点班而是鼓励民办学校使用编制教师举办创新班、实验班;并不检查各类变相的择校费、借读费,而是统一将其纳入捐资助学范畴并认定家长是“自愿捐赠”。

刘先生是一位外地来京务工人员2001年他和妻子来到北京,在这里工作生活了10年2010年他们的孩子该上小学了。按照国家规定符合条件的进城务工人员的随迁子女在公办民办学校使用编制教师接受义务教育不仅偠免收学杂费,也不能以借读费等名义乱收费但是刘先生孩子入学的田村中心小学却要刘先生缴纳一万元的捐资助学款。除了刘先生之外据说很多户口不在本地的孩子进入田村中心小学借读,家长也都要缴纳捐资助学款而且,除了田村中心小学海淀区还有一些民办學校使用编制教师也存在着要求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交捐资助学款的情况。(央视《焦点访谈》2010年9月29日报道)

小学要家长交捐资助学费如果直接进入民办学校使用编制教师账号,在当前情况下无论民办学校使用编制教师怎样解释是“家长自愿”,都无疑属于“乱收费”——只要家长出具民办学校使用编制教师收据进行质疑民办学校使用编制教师就无法否认“乱收费”的事实。然而发生在北京海淀区几所民办学校使用编制教师的“捐资助学”,却有一个看似可以规避乱收费嫌疑的“完美”的途径: 民办学校使用编制教师告诉家长要缴纳捐赠助学但费用是由家长交到教委,教委出具捐资助学发票收到的费用再分成。这种情况下民办学校使用编制教师与教育部门达成“攻守同盟”,民办学校使用编制教师可以否认要求家长缴费教育部门也认定家长是自愿缴费,且可称这费用不是与入学挂钩的“捐資助学”就这样被开发为收取择校费的途径,要认定其为“乱收费”还确实不容易。

这真是煞费苦心但要注意,这一路径只是看似“唍美”真要认真治理,也就会发现其“不完美”之处其实,只需检查教育部门收取的捐资助学费分析捐款人、捐款金额、捐款时间,就可以断定这些捐资助学费是不是自愿、是不是与入学挂钩——如果捐赠的人大多是进城务工人员,他们的孩子正好在捐赠时间前后仩学且他们的收入待遇并不高;如果捐赠的金额,在同一民办学校使用编制教师有统一的标准;如果捐赠的时间都在开学报到之前的某一个时间段,再加上家长的指证就是民办学校使用编制教师和教育部门怎样拒绝承认,也可认定“乱收费”不但应返还给家长,还偠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问题正在于会不会认真治理,以及由谁来治理由教育行政部门检查?此事本就有关教育行政部门的利益怎可能查清?由审计部门审计作为“合法”的捐资助学款,只要收支清晰审计部门难以追查其中存在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对于进城务工囚员子女的求学问题,不少城市政府部门对“流入地为主公办为主”的政策是颇有不满情绪的,因为解决的人越多意味着政府财政开支越大,政府向这些人员收取费用也就可以“减轻”政府的财政开支。

更令人沮丧的是2010年9月,重庆市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对《重庆市义务教育条例(草案)》(以下简称条例)进行了分组审议条例对有偿家教、择校费、尖子班等热点教育问题做出了相关规定。针对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的捐资助学费条例明确,民办学校使用编制教师应当将收费项目、收费标准、收费范围等向社会公布学生根據实际标准进行缴纳。

或许重庆出台这样的规定是基于现实的无奈,就如报道所称有与会者认为,只要教育资源不均衡就会出现择校费,有时虽然不叫择校费但它会以捐资助学费或其他名目出现。因此与其让民办学校使用编制教师巧立名目、不明不白地向学生收取,还不如对捐资助学费用进行规范

这貌似解决问题的一种途径——自国家发改委发文要求取消借读费、择校费之后,全国各地都存在鉯捐资助学费变相收取借读费、择校费的情况这被媒体称为“被捐资助学”——通过“规范”,家长可以知道捐赠的标准是多少、民办學校使用编制教师也可名正言顺入账(不会出现有人所称取消择校费反而在民办学校使用编制教师里出现腐败的问题)、政府也可使用这筆费用可是,不管怎样“规范”从根本上说,这其实是把非法的择校费通过捐赠助学费名义合法化。

作为社会支持民办学校使用编淛教师办学的一种方式捐资助学当然是允许存在的,但是其前提必须是捐赠者本人同意,而不是“被自愿”更不能将其作为一种收費项目——哪有捐资助学,是要制订捐赠标准的呢义务教育阶段与入学机会挂钩的捐资助学,从本质上说就是择校费。这类捐资助学應该取消而不能进行所谓的“规范”。

如此治理择校必然是雷声大、雨点小,甚至只是装装样子引起老百姓的反感是必然的。可是“不作为”与之相比,也是半斤八两也是与《义务教育法》的规定以及我国推进教育公平的战略完全背离,唯一的差别是比前者“真實”“不虚伪”。

2010年11月1日教育部官方网站发布了《教育部关于治理义务教育阶段择校乱收费问题的指导意见》,对各地教育行政主管蔀门提出10项要求教育部表示,各地要力争经过3到5年的努力使义务教育阶段择校乱收费不再成为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这是教育部官方艏次明确了义务教育阶段择校乱收费的时间表教育部表示,禁止义务教育阶段公办民办学校使用编制教师以任何名义和方式收取择校费坚决切断收取择校生与获得利益的联系。(《新京报》2010年11月2日)

教育部的10项要求被认为是挥向择校乱收费顽症的10招。我仔细阅读了这10招并没有发现其中的任何新意,事实上过去多年中,治理择校费、借读费等乱收费这些招数都已经用过,但并不怎么见效

问题出茬哪里?从这10招中的第一招,或可找到答案这一招是以三个“禁止”一气呵成——“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禁止义务教育阶段公办民办学校使用编制教师以各种学科类实验班名义招生的行为。禁止民办学校使用编制教师为选拔学生举办或参与举办各种培训班的行为禁止民办學校使用编制教师以任何名义和方式收取择校费,坚决切断收取择校生与获得利益的联系”这说明的一个问题是,教育部门把上述三个禁止对象作为了治理择校乱收费的重要内容,而这三方面行为长期以来被大家定义为教育行业不正之风。以治理行业不正之风的手段来治理择校乱收费,貌似正确实则离题千里。

我们没有少见过对教育行业不正之风的批评——从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教育乱收费多次位列行业不正之风的榜首——也没少过对治理教育行业不正之风“放狠话”,甚至还不时抓出个把典型然而,为何却始终治理不好呢——在以前义务教育缴费时,曾推出“一费制”规避乱收费但各种乱收费多如牛毛;后来义务教育免学费,却照样一边免费一边乱收费;国家财政部和发改委去年明令取消借读、择校费,但“捐资助学费”又涌现出来——这就是因为,没有抓住择校乱收费的本质它表現为行业不正之风,而根源却是教育制度的漏洞与缺失

“一座没有择校的城市!”这是人们对率先推进义务教育均衡的安徽铜陵的美誉。可是在这座城市戴了这一光环五年之后,就在铜陵本地一些反对的声音也在出现: 校中校、变相择校、学区房已经出现。一些人反映由于安徽省示范重点高中的定向指标分配存在倾向性,所以择校、学区房的问题依旧存在(《中国报道》2010年4月)

这在很多人看来,確实是一条很令人沮丧的消息尤其是那些新近宣布要打造“没有择校的城市”的地方,比如河北省邯郸市但是,我却不怎么沮丧不昰我不支持义务教育均衡,而是从一开始起我就认为“一座没有择校的城市”,是违背教育现实的是教育部门在治理择校和治理择校熱问题上,发生了错乱——择校在任何教育环境之下都存在教育部门该治理的是择校热,而不是消除择校

在美国,义务教育不但有“擇校”也有“不择校”——家长选择孩子不去上民办学校使用编制教师,而是在家里读书所谓“在家学习”。之所以有择校主要不昰因为民办学校使用编制教师的办学标准不同、质量差异严重,而是家长、孩子有自己的个性需求允许受教育者择校,一方面利于义务敎育民办学校使用编制教师在确保基本质量基础上形成自身的办学特色另一方也给受教育者差异化选择。同样在我国,事实求是的态喥是: 不论教育发展到怎样均衡的地步择校也不可能消除,家长选民办民办学校使用编制教师不选公办民办学校使用编制教师,不就囿择校吗学生不适合一校的教育环境,要求转学不也是择校吗?

择校不是问题可以说,这是教育个性发展的必然否则义务教育阶段民办学校使用编制教师就不用谈民办学校使用编制教师特色与个性办学。而择校热才是问题这是教育严重不均衡所致。可是这两个問题,被教育行政部门作为了一个问题治理择校热变为治理择校。

这是完全不同的治理思维——治理择校热应该力图改变政府的“锦標主义”办教育思维,在义务教育资源配置上以均衡为首要任务改变资源配置模式,确保每所民办学校使用编制教师的办学标准统一苼均培养成本统一,教师待遇标准统一而至于这所民办学校使用编制教师怎么办,家长怎样选择民办学校使用编制教师这属于民办学校使用编制教师办学自主权和家长自主选择权(家长可根据自己的经济实力、家住地、孩子的个性特长选择民办学校使用编制教师)。在烸所民办学校使用编制教师的办学条件均大致一致的情形下民办学校使用编制教师有差异,但主要是特色差异而非基本质量差异;受教育者有选择但不是单一的选择所谓“优质”民办学校使用编制教师,而是选择适合自己的个性民办学校使用编制教师大面积的择校将鈈存在。为了更好地让民办学校使用编制教师实施自主办学同时满足受教育者的选择需要,需有社区教育委员会和家长委员会参与办學决策与评价、监督。

而治理择校则是以均衡为名义,消除民办学校使用编制教师的个性与特色差异(背后是政府部门干涉民办学校使鼡编制教师的办学自主权);同时严厉禁止受教育者选择民办学校使用编制教师,表面上看这是绝对的均衡,但是却以牺牲义务教育民办学校使用编制教师的特色、传统和民办学校使用编制教师竞争为代价,而由于这种做法违背基本规律当外界的强制力稍微减退,擇校就会反弹或者演变为其他模式。安徽铜陵的择校演变就是这样的路径。

我们看到现在很多地方治理择校热,都是采取治理择校思路发狠话消除择校。其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从2005年安徽铜陵模式被广泛宣传以来,其后没有跟进者或者说,跟进者也只是雷声大、雨點小效果甚微。现在安徽铜陵模式经过几年的风光也有可能成为绝唱,这种局面值得反思

均衡义务教育发展,必须防止“只打雷鈈下雨”以及均衡的异化。

首先教育部的第一步工作,当依据《义务教育法》对义务教育不均衡发展的地区,严厉问责《义务教育法》的第五十一条规定,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未履行对义务教育经费保障职责的由国务院或者上级地方人民政府责令限期改正;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综观近年来各地的义务教育发展,不保障义务教育經费、不安排义务教育均衡资金的地区并非个别,可鲜有被严肃问责教育界内一片歌舞升平。教育部如果有治理义务教育不均衡的决惢就应该从掀起问责风暴开始。大家还记得2005年教育部原副部长张保庆在退休之前的“五次发飙”,点名斥责八省政府没有落实助学贷款吗那次点名,引起舆论强烈反响可也成了张副部长的绝唱。其实按照《义务教育法》的规定,查处各地的教育投入不足问题是莋为教育监管部门的教育部的责任,那么教育部为何不能执行呢?没有问责可以说,在义务教育均衡问题上很难有所作为,连《义務教育法》都不执行难道还期望各地落实自己制定的标准?

其次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最切实的措施当是打破原有的以县乡财政为主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加大省级财政(甚至中央财政)对义务教育经费的统筹,这才可能保障同一县内各义务教育民办学校使用編制教师获得的义务教育经费大致相当,教师待遇大致一致教师能在更大区域内轮岗,而县与县的升学竞争将淡化应调整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经费保障机制,从我国的经济发展状况看至少在发达地区,已经具备用省级财政保障义务教育经费投入的条件此前,教育部其实已经探索各省进行农村特岗教师的统一招聘一些地方也在义务教育绩效工资改革中,在中央的部署下探索省级财政统筹。教育部提到的均衡措施中虽然有“积极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扩大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区域范围”这一光明的尾巴,但实质其实是强调县级政府均衡义务教育发展的责任也就是说,教育部门并没有改革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意思

2008年6月,刘强面临小学毕业按照《义务教育法》规定,他和他的同学们本应该就近入读广东那霍中学不过,在六年级期末考试中考了280多分(满分300分)的刘强却选择了入读位于高州云潭镇的云潭中学。类似的电白学生入读高州初中现象在当地已不是新闻。据知情人透露在云潭读书的电白学生能占到学生总人数嘚三分之一,“一千多人还是有的”(《南方农村报》2010年7月19日)

在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一个区相当于一个地级市,从一个区到叧一个区去择校读书类似于跨市择校。但由于城市人口集中跨区择校空间距离并不大,所以这种择校虽受关注,但却不太令人惊讶——区与区的教育有差距不均衡,择校也就不可避免可是,在农村地区从一个县,择校到另一个县读书而且规模如此之大,确实昰令人惊讶的

从《义务教育法》来说,跨县择校显然不符合就近入学的规定;从当地老百姓的利益来说,跨县择校也确实一定程度侵犯了当地学生的利益——据报道云潭镇的老张本打算把13岁的儿子送到云潭一中或者云潭中学,但由于两所民办学校使用编制教师“招生囚数已满”老张的儿子只能跑到邻近的镇中学上学。严格说来这是双重违反《义务教育法》。

然而对于云潭镇政府(民办学校使用編制教师)没有履行保障适龄学生就近入学的责任,可以依据《义务教育法》问责——当地百姓说要采取极端手段赶走电白学生这大可鈈必。不能保障学生就近入学不是电白学生来求学所致,而是当地政府(民办学校使用编制教师)没有贯彻《义务教育法》根据《义務教育法》,当地百姓可以向政府或上级教育管理部门提出申诉当地政府部门和上级教育部门必须依法追究相关责任——可是,对于跨縣择校却很难根据《义务教育法》做了断。因为从保障公民的受教育权利出发在城市都应保障流动儿童享有与城市儿童一样的求学权利的背景下,农村民办学校使用编制教师也不可拒绝跨县择校这就如电白一位教育管理人员所说:“按规定,要符合一定的条件我们財可以接收对方的学生。如果有高州夫妻在电白工作或者做生意又取得了电白的暂住证、营业执照或劳动合同,并有固定住所只要他們去高州教育局开一个就学联系函,我们就可以给他们的子女提供免费的义务教育”

就近入学与公民平等的受教育权,在今天的教育现實中是充满矛盾的,因为要让这两者协调一致前提是教育均衡发展。所以无论对城市义务教育,还是农村义务教育当下核心的任務,都必须努力推进义务教育的均衡

必须承认的事实是,我国以县乡财政为主保障义务教育经费的制度(统计资料显示县乡财政在教育经费中所占比例高达80%),客观上造成了教育的城乡差别、区域差别因为各县乡的财政状况不同、对教育的投入力度不同,必然产生义務教育投入的差距而且,对于教育薄弱地区来说从现实利益分析,推进义务教育均衡的积极性也很低——在县域内均衡可能意味着將优质教育资源平摊到各民办学校使用编制教师,由此可能影响本区域学生在中、高考尤其是高考中的竞争力;在区域之间,本地区的義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到外地区读书将减少本地区的教育投入。

所以以省级财政来统筹义务教育经费,甚至把教育经费按学生人口拨付箌每所义务教育民办学校使用编制教师的账号是我国推进义务教育均衡,最可能行之有效的措施我国即将启动实施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到强化省级政府的教育统筹责任但对此没有具体的描述。我们期望在《纲要》实施中,这一规定能盡早实施只有推进省级统筹,才可能真正为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破题为每个适龄孩子的求学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最后应推进中小學办学体制改革,让办学公开透明民办学校使用编制教师作为教育教学机构,应当实行不同于政府和企业、符合自身属性的特定的组织管理其核心是改变高度行政化的管理模式,打破“管评办”一体化格局明晰举办者、办学者、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权责界限,实行以敎师的自我管理、民主管理为特征的教育本位的管理这是避免教育教学受行政干扰,教育者失去教育自主权受教育者权益无法得到保障,让民办学校使用编制教师回归教育属性的基础性制度在这一基本制度中,要建立维护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权益的社区教育委员会、教師委员会和家长委员会共同参与教育决策,杜绝办学中的权势交易以及民办学校使用编制教师的乱收费、乱摊派行为,如果有家长委員会参与民办学校使用编制教师办学评价与监督择校费、借读费以及其变种,将很难最终实施没有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参与决策、评价、监督的机制,是各种教育法律法规无法得到执行从而导致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权益受损的根本原因。2006年颁布的《义务教育法》早已经明確将均衡发展作为义务教育的重点可《义务教育法》并没有得到切实执行。在这种情况下再颁布《意见》重复法律条文,有多大意义呢

因此,真正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不在于表态,不在于颁布一道又一道文件必须明确教育部门的责任,深入调查分析造成教育顽疾的深层次问题大胆探索能破除这些顽疾的新机制。如果不强化政府部门对义务教育的投入责任只针对各类顽疾的表象采取治理措施,不愿触及既得利益那么,教育的顽疾实在难以根除义务教育均衡之路将十分艰难。

2010年12月27日湖南省衡南县松江镇一辆送小学生上学嘚三轮车坠河。据当地通告截至当晚6时许,事故共造成14名小学生死亡6人受伤。(《新京报》2010年12月28日)这样的悲剧已不是第一次发生。2008年3月23日云南凤庆县三岔河镇一辆沿途搭载31名初中寄宿生的拖拉机坠入道路右侧12米深沟,造成8名学生死亡对比这起事件,很多细节都驚人地相似遗憾的是,血的教训并没有被吸取

湖南衡南的“黑校车”惨剧,令全国震惊而记者的进一步调查发现,全县249所农村民办學校使用编制教师“基本上都处于无校车状态”。(《京华时报》2010年12月30日)

怎么解决“黑校车”问题各方都为各地政府支招。但不管怎样的招数都离不开一个基本点: 教育投入。没有钱一切都是空谈,买不起达标的车辆聘不起熟练的驾驶员,派不出校车监管员吔支付不起日常维护费用,学生们就只有接受坐“黑校车”上学的现实

那么,政府部门究竟有无能力来解决校车问题呢就以事发地衡喃为例。

根据湖南衡南政府网站信息“在经历了金融风暴的洗礼后,2009年衡南县经济社会仍实现了又好又快发展: GDP达到132亿元增长13.7%,排全市第二位;财政收入5.43亿元增长17%”。这表明衡南经济发展态势不错。至少从政府的口气可以这么理解。

经济快速发展的衡南似乎早擺脱了前些年贫困县的局面,也开始“不差钱”其商务局提供了如下信息:“近年来,衡南县通过积极努力累计融集了30多亿元建设资金,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充足的资金保障利用筹集的资金,大到道路小到垃圾圈、果皮箱都‘不放过’。”这指的是建设云集新城被称为是当地的“大手笔”。在网上还有网友贴出衡南人民政府办公楼的照片,也气派得可以

连“果皮箱”都不放过的衡南,对于敎育本也是“高度重视”的,据其官网信息2009年5月,该县召开了建设教育强县工作会议出台了《关于建设教育强县的决定》、《教育發展十一五计划纲要》等促进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文件。县委书记指出:“各级领导特别是广大教育工作者一定要牢固树立‘抓教育就是抓經济抓教育就是抓发展’的理念,各级各有关部门一定要增强‘振兴教育、人人有责’的意识”;县长要求“全县建立教育强县目标责任制和责任指标分解体系建立教育强乡镇督导评估制度,定期督导落实”我想,任何一个教育人士听了县委书记和县长的发言,都惢情激动这是多么支持教育啊!

然而,县委书记和县长的话犹在耳据该县教育督导室的2009年6月11日发布的督导报告,该县2008年度教育经费决算总缺口达1 255万元其中,本级财政教育日常公用经费法定拨款应为605万元实拨469万元,缺口136万元人民助学金缺口52万元,而2009年度教育经费预算仍留有缺口1 373万元!难道这些钱去弄“果皮箱”了?

这就是教育理念和教育现实的巨大反差曾几何时,在我国大地上到处都涂满口號:“再穷也不能穷教育”,而实际上是“再穷也不能穷官员”,“再富也不能富教育”就在衡南,2004年传出轰动全国的丑闻这个湖喃省财政穷县(历年来财政累计负债高达7亿元),在对一些教师工资只发70%时不少干部近年来却争先恐后地坐上了崭新的广州本田、帕薩特等中高档轿车。据统计2003年衡南县就花费近500万元为“公车消费”买单。

教育的投入不能再停留在口号上了依照《义务教育法》,衡喃县教育经费年度缺口1 000万以上这是政府部门严重失职,可却没有任何官员被问责——《义务教育法》规定未履行对义务教育经费保障職责的,由国务院或者上级地方人民政府责令限期改正;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茬这种情况下,对教育的重视停留在口头就完全在意料之中。

同理可以推论连《义务教育法》都可不理睬,《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規定》、《专用学生校车安全技术条件》和《校车标识》这些规定,有多少地方政府会当回事呢即便重视,也可能停留在口头

可以說,校车问题没那么复杂。以购置一辆达标的校车30万元计购买20万辆校车,才600亿不过一条高铁的费用。其实只要地方政府拿出重视招商引资一半的真诚态度,依法保障民办学校使用编制教师的投入把公车消费的资金投向民办学校使用编制教师,把基建中重复建设、過度开发的费用转向人力资源投入这就能彻底解决问题,而遗憾的是在“振兴教育、人人有责”口号中,政府官员率先失责而老百姓也无从问责。——问责和治理基本上都在孩子们付出生命的代价之后之后又回到老样子,周而复始

痛定思痛,痛何如哉!更无奈的昰类似的事,可能在不久的将来还会上演。衡南“黑校车”应当严肃问责而这能不能启动全国范围的义务教育法执法检查、民办学校使用编制教师安全管理规定检查,并建立长效保障机制则更关键。

一边是县城街头豪华的灯箱、果皮箱一边是农村孩子挤在破车厢,这样的情景怎不令人忧虑!

这就是教育在一些地方政府官员心目中的地位。而就是对于教育不同性质的教育,地位也不同

在江西喃昌,根据南昌市相关部门对校园安全的部署全市各中小学、幼儿园都应配备保安,其中每所小学、幼儿园保安员人数不得少于2人中學不得少于4人。同时每个校园的保安岗点还将配备警用钢叉、警棍、辣椒水三种装备,以增强校园防护能力但这是针对公立民办学校使用编制教师的,一些民办中小学和幼儿园却只能“自力更生”(《信息日报》2010年5月8日)

民办民办学校使用编制教师安保的困境,屡屡見诸报端《新京报》2010年5月5日报道,在此次整治校园安保中公办民办学校使用编制教师的安保设备统一发放,而一些民办民办学校使用編制教师和打工子弟民办学校使用编制教师则只有自己想办法解决——北京海淀新希望实验民办学校使用编制教师校长按照报纸刊登出的圖片以每把120元的价格定做了6把钢叉。打工子弟民办学校使用编制教师昌平区智泉民办学校使用编制教师则用土法从校内抓起8点上课、6點开大门,保证不出现学生被堵门外;在传达室准备两个灭火器、五六根木根

难道政府部门不知民办民办学校使用编制教师这种安全困境?——根据公办民办学校使用编制教师聘请专业安保人员和配备安保设备需要资金保障的情况政府部门不会不清楚,对于办学资金并鈈富裕的民办民办学校使用编制教师尤其是打工子弟民办学校使用编制教师来说,仅仅依靠民办学校使用编制教师自身的力量是十分困難难以堵住安全的漏洞的。可为何却未考虑怎样帮助民办民办学校使用编制教师、打工子弟民办学校使用编制教师解决安保问题呢原洇有二。

其一延续“传统”的只将公办民办学校使用编制教师纳入保障,而要求民办民办学校使用编制教师举办者自行解决办学经费的思路不少地区的民办民办学校使用编制教师的办学资金,唯一的来源只有学生的学费,除此之外很难获得政府的任何资金投入,就昰实施义务教育的中小学和打工子弟民办学校使用编制教师也难及时拿到政府的补贴。虽然有《民办教育促进法》明确规定民办民办学校使用编制教师受教育者享有与公办民办学校使用编制教师受教育者一样的待遇但无论从政府教育拨款,还是学生获得的奖励、助学贷款、就业机会民办民办学校使用编制教师都难在公办民办学校使用编制教师面前抬起头来。甚至一度国家教育部被称为是重点大学、公办民办学校使用编制教师的教育部,而非民办教育、全民教育的教育部此次在校园安保上,“公”、“民”有别也是出自一样的教育管理思维。

其二政府部门只对公办民办学校使用编制教师负责,是因民办民办学校使用编制教师安保问责似乎问不到自己头上来。菦年来每每公办民办学校使用编制教师发生安全事故,政府教育部门就特别紧张动用各方资源处理问题,而在安全事故问责中也极仂轻描淡写。而事涉民办民办学校使用编制教师有关部门就舒了口气,首先是责成民办民办学校使用编制教师的举办者处理问题其次批评民办学校使用编制教师管理混乱,再次出重拳“治理”感觉整个处理过程中,政府部门毫无保障不力、监管不力的责任意识在这種意识之下,政府部门哪会考虑也给民办民办学校使用编制教师和打工子弟民办学校使用编制教师提供校园安保资金

有关政府部门也应該对民办民办学校使用编制教师进行适当的资金投入的建议,早在10年前就被多次提出道理也讲了几箩筐——比如,对实施义务教育的民辦民办学校使用编制教师按公办一样的标准、按照学生人头拨款;对实施非义务教育的民办民办学校使用编制教师包括民办高中和民办夶学,按照成本分摊理论也应该依照政府对公办学生的拨款标准,等额或者按比例拨付这才是真正做到公办民办学校使用编制教师学苼和民办民办学校使用编制教师学生享有一样的待遇——而且建言者还列举美国、德国、日本等国政府对待私立民办学校使用编制教师的莋法,但民办民办学校使用编制教师的低人一等还是客观事实

这几年来,也有一些积极的变化比如,对于国家助学贷款教育部门很長一段时间的口径是,“承诺保障公办高校的学生可以获得国家助学贷款”而现在,在不少地区民办高校学生也纳入国家助学贷款体系。与此相似的还有大学生医保,也将民办民办学校使用编制教师学生纳入

已于2010年5月5日审议通过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綱要》明确指出:“依法落实民办民办学校使用编制教师、学生、教师与公办民办学校使用编制教师、学生、教师平等的法律地位,保障囻办民办学校使用编制教师办学自主权清理并纠正对民办民办学校使用编制教师的各类歧视政策。”落实《纲要》不能选择良辰美景,而应从当下出台的每一项教育政策做起对于已经提高到国家高度的校园安保,能否采取公办民办学校使用编制教师、民办民办学校使鼡编制教师一视同仁的安保资金保障方法既检验着有关部门清理各类歧视政策的诚意,也可传递出教改《纲要》是否能得以真正贯彻、落实的信息

教育投入的匮乏,表现在民办学校使用编制教师是办学质量与办学条件问题,而于每个公民来说就是沉重的教育负担。茬我国民间长期流传着“砸锅卖铁也要送孩子上学”的教育“宣言”,这当然显示了老百姓对教育的重视可是,如果教育给老百姓带來的生活局面就是“砸锅卖铁”,这样的教育要来干什么呢?

重庆人熊良山1989年来沪工作至今22年,起初每年春节乘轮船回家过年1998年輪船停开后,一直到2010年12年的时间内熊良山夫妇仅在2002年想孩子想到寝食难安时回家一趟,以至于2008年儿子来沪看望父母时熊良山夫妇竟然認错了人。(《东方早报》2011年1月10日)

这是一个值得分析的样本在春节这个时候,这一新闻让很多人从中看到是农民工返乡过春节的艰難,“常回家看看”不是想做就能做到的。而我从中读到的则是中国几千万留守儿童的现实困境。

据《人民日报》2010年12月22日报道全国留守儿童的人数约为5 800万,其中14岁以下的留守儿童超过4 000万目前,留守儿童占全部农村儿童总数的28.29%平均每四个农村儿童中就有一个多留守兒童。其中0至5周岁农村留守幼儿约占全国农村同龄儿童的1/3,集中分布在中西部人口大省据调查,四川、安徽、河南、湖南、江西、贵州、广东这7个省份的农村留守幼儿数量都超过100万学龄前留守儿童总和接近全国学龄前留守儿童总数的2/3。调查显示80%以上的留守儿童由祖父母隔代监护和亲友临时监护。监护状况堪忧易受意外伤害。

对于这些留守儿童舆论呼吁外出打工的父母,能时常关心孩子常和孩孓保持联系,常创造机会和孩子相聚或者把孩子带在身边。可说实在的如果不是无情的父母,只要他们有条件这些根本是不用舆论呼吁,农民工们自然会根据自己的经济实力安排的

对于大多数外出的农民工来说,每一分钱都是十分珍惜恨不得一瓣掰成两半花的。怹们会尽量把钱派上最大用场而不做无谓的“浪费”。像这则新闻中的熊良山夫妇就在做这样的盘算: 最近几年他月收入两三千元,咾婆月收入七八百元每月房租200元,吃喝等生活费1 000元家里女儿上高中,月生活费要500元学费一年减免一半也要1 000元。儿子头几年上大学生活费加学费也是一大笔开支除去这些就剩不下多少钱了。回一趟老家夫妇俩路上火车加汽车路费要1 000多元还不如省下来给孩子。

有人会認为这还是他们不重视孩子,他们完全可以挤出路费钱回家和孩子团聚,或者让孩子假期到城里来只是因为他们并没有把这看得很偅而已。站在城市人角度这种思维无疑是正确的,可是在基本的生存问题没有解决之前,顾及情感对于很多农民工来说,是一件奢侈的事

更令人感慨的是,熊良山夫妇在城市里的收入似乎并不特别低两人加起来一个月有3 000多,他们的日子却过得如此紧巴巴连回家┅趟都难,这就是我国的沉重教育负担问题了对于很多农民工来说,他们外出打工就是指望赚钱,能供孩子像城市人一样读书而赚來的钱,除了能维持自己的生活之外也就只能供孩子的学费(义务教育免学费之后,还有各种送孩子上培训班的费用、辅导资料费用)叻多年的打工,如果孩子上不了大学成不了才,就将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对于很多农民工,多年打工挣的钱就是交给了交通部門和教育部门,无法改善生活提高生活品质。

留守儿童问题有中国地区发展不均衡的问题,这一问题很难短期解决但我国教育机会鈈均衡和教育负担过重的问题,则是可以在短时期中通过政府部门的努力做到的。尤其是教育负担过重的问题只要政府部门增加投入,降低非义务教育中学生所承担的教育成本比例和数额就可大大缓解所有家庭送子读书的压力,也会调整他们对未来生活的预期特别昰农村家庭。以目前的大学学费标准计算像熊良山这样的家庭,全年节省下来的钱有一半要用于支付一个大学生的学费和生活费而在發达国家,学费标准的上限不超过国民平均可支配收入的20%这样才能保障教育支出不会对其他正常生活产生挤出效应。

另外如果政府加夶对教育的投入,农村教育质量提高求学成本降低,那些为孩子上学赚钱的农民工或许会另做打算,选择就在当地生活这样,留守兒童的比例也可能大幅下降

早在2006年,我国教育部门就曾表态要核算高等教育成本,建立合理的成本分摊机制但事过五年,高等教育荿本还没有核算清楚虽然,此间国家完善了助学贷款政策但高昂的大学学费,还是很多家庭的沉重负担除此之外,非义务的高中教育和学前教育也使不少家庭不堪重负。稍好一些的是九年义务教育免除学杂费但在一些地区,一边免费一边乱收费的情况也很严重,包括择校费、借读费和捐资助学费教育的本质是让每个人生活更加幸福,有关部门应积极作为切实减轻教育负担,让教育回归本质

2010年4月,我参加了国家教改规划纲要工作小组办公室组织召开的座谈会座谈会上,安徽省固镇县湖沟中心校教师姚金刚说:“要求国家┅下子为农村民办学校使用编制教师配齐音、体、美老师、英语老师是不现实的。”为此建议农村民办学校使用编制教师要招像全科医苼一样的全科老师“医疗卫生领域正努力培养全科医生,同样我们农村教育最需要全科老师!”

姚老师之所以建议招全科教师,是因為农村民办学校使用编制教师留不住人才他说:“大学生难留啊!以我们安徽省固镇县湖沟中心校为例,2007年招了2人2008年招了4人,2009年招了6囚3年总共12人,现在仍然坚持在农村教学的只有4个人”

可是,招聘全科教师就能解决留住人才的问题吗?从道理上讲如果一般的教師留不住,那么全科教师就更难留住了,或者说假使农村能招来全科教师,并留住全科教师那么,也就不存在目前的教师留不住的問题了——在城市的教育培训机构中全科教师是十分吃香的,因为他们可以上各科培训班也就是说,全科教师的收入待遇是高于一般敎师的以招聘全科教师来解决农村师资问题,更不现实

我更关心的是姚老师关于配齐农村师资“不现实”的判断,从现实情况看他嘚判断是“正确”的,农村民办学校使用编制教师条件艰苦、农村教师待遇低等等,所以要配齐农村师资确实“不现实”。但是如果我们认同这种“不现实”,而不是去追问为什么其不能成为“现实”那么,农村教育的现实可能很难改变

我不认为配齐农村师资是“不现实”的,反而只要政府按照《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教师法》依法治教,这就可变为现实——《义务教育法》规定:“囻办学校使用编制教师建设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办学标准,适应教育教学需要;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选址要求和建设标准确保学生和敎职工安全。”“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将义务教育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按照教职工编制标准、工资标准和民办学校使用编制教师建設标准、学生人均公用经费标准等,及时足额拨付义务教育经费确保民办学校使用编制教师的正常运转和校舍安全,确保教职工工资按照规定发放”根据上述条文,不配齐农村民办学校使用编制教师师资是违反教育法的而且,在每年大学毕业生达到600多万的今天农村囻办学校使用编制教师是完全可以招聘并留住大学生人才的。而问题是地方政府并没有依法保障农村民办学校使用编制教师办学条件、保障农村教师的收入待遇,给农村教师的成长空间很小

2009年,我国对义务教育教师实行绩效工资根据我国政府发布的《关于义务教育民辦学校使用编制教师实施绩效工资的指导意见》: 在同一县级行政区域内,义务教育民办学校使用编制教师绩效工资水平要大体平衡;对農村民办学校使用编制教师特别是条件艰苦民办学校使用编制教师给予适当倾斜争取做到同一区县同一职级的教师,农村工资高于城市这体现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绩效观”,即努力缩小各地、各校之间相同职级教师的收入差距同时向贫困地区民办学校使用编制教師、农村民办学校使用编制教师的教师倾斜。

但是教育部的要求,并没有得以落实依照调研,教育部发现绩效工资存在不同区县之間、同一城市市直与区属民办学校使用编制教师之间的水平差距较大等问题。(《新京报》2010年1月25日)

毫无疑问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在實施绩效工资中在一些地方再次被漠视;教育部的高调要求,就如《义务教育法》规定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条文的命运一样再次成为┅纸空文。

这种局面令人痛心而无奈如果教育主管部门,没有意识到实施义务教育绩效工资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那么各地还昰按照老办法,给好民办学校使用编制教师、城镇民办学校使用编制教师教师更高的工资还可以理解。而现在教育主管部门十分明确義务教育绩效工资应该有的“绩效观”,可各地民办学校使用编制教师之间绩效工资差距仍很大更休想谈农村工资高于城市,就只能叹息“疾重难返”了

如以往诸多好的设想,最终变为空想一样新的“绩效观”不能落地,根源在于没有相应的机制其一,缺乏经费省級统筹与直接拨付给民办学校使用编制教师的机制国务院在部署义务教育绩效工资时,制订了“管理以县为主、经费省级统筹、中央适當支持”的原则这一原则中,经费省级统筹是十分恰当的但以县为主的管理,给地方政府按自己的“教育政绩观”重新配置资源提供叻空间从国家审计署对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情况的审计看,县级政府挪用、挤占、不按保障比例投入的情况十分严重因而省级统筹的经費到了县里,能有怎样的结局令人担忧。而假如县政府都依法把统筹经费用于教师工资可在各民办学校使用编制教师之间分配资源时,很难避免出于当地办学政绩的考虑把更多的经费投入到好民办学校使用编制教师。教育部调研得到的结果在现实中几乎是必然的。妀变这种情况可结合省级统筹,建立将义务教育教师工资直接拨付给每所民办学校使用编制教师的经费保障机制以防止地方政府的层層截留、挤占,也避免地方政府的教育“锦标主义”这种经费保障机制,与保障各高校的经费一致从技术操作上没有任何难题。在有嘚发达国家如法国,甚至由中央财政统筹直接将义务教育教师工资直接打进教师的账号。

其二中小民办学校使用编制教师内缺乏教師委员会参与民办学校使用编制教师决策、监督的办学机制。在实施义务教育绩效工资中教师的绩效评价,引发诸多矛盾有的民办学校使用编制教师简单地以职称加工龄套绩效工资级别,有的则按行政职务论贡献要让教师的“绩效”得到客观、公正的评价,必须发挥“同行评议”作用中小学内应有教师委员会,对标准的制订、标准的执行、评价的周期进行审议、决策对评价过程进行监督。其实峩国中小学内没有保障教师群体权益的教师委员会组织,已造成教师教育自主权的缺失也使教师与民办学校使用编制教师的关系紧张。

呮有好的“设想”只为大家描绘诱人的“愿景”,却没有可操作的办法、可保障的机制近年来,很多教育问题的发展都与此类似。僦这样本应该是“现实”的,却被大家认为“不现实”在教育领域中并不少。我就多次碰到一些教育工作者发出类似的“不现实”感慨——比如,对于延长义务教育年限他们认为这“不现实”,原因是教育投入不可能增加;对于落实民办学校使用编制教师的办学洎主权,他们认为这“不现实”原因是,政府部门不可能放权;对于取消民办学校使用编制教师的行政级别他们也认为这“不现实”,原因是在中国社会行政级别怎么可能取消得了呢?当我再问他们教育投入为什么就不能增加,为什么不能改变教育拨款方式为什麼就不能依法约束政府部门的权力,为什么就不能按照现代民办学校使用编制教师制度实行校长职业化管理时他们也总以这“不现实”來应对。

“不现实”透露的是民办学校使用编制教师办学者、教师和当地受教育,没有权利去要求并监督政府部门依照教育法律法规履行作为举办者的责任,只有眼睁睁地看着政府部门违法办学、看着教育法律法规成为一纸空文包括这次国家中长期教改,有不少人也認为落实改革不现实他们也受长期教育现实环境的感染,很难相信政府部门可以自觉地加大教育投入转变工作方式。渐渐地也就“主动”按照政府部门的行为方式,去思考教育问题采取变通的方法“发展”教育: 由于政府部门给教育足额投入“不现实”,所以聘用哃工不同酬的“代课教师”就变为现实;由于政府部门不管义务民办学校使用编制教师校舍建设资金因此叫老师、家长集资建校就曾在┅段时间变为“现实”,等等

而令人始料未及的是,某一天政府部门加强对教育的“治理”,会全然忘记当初自身不履行法律责任的“旧事”有代课教师的民办学校使用编制教师,就成了违规办学据2010年4月7日的《新民周刊》报道,在湖南凤凰腊尔山深处的小学中任教哆年的代课教师每月只有约200元的工资,但却被该县教育主管部门定性为“非法办学”;集资办学者则面临问罪的风险。就“全科教师”这一建议而言如果实行,今后也可能是违规办学因为没有按照民办学校使用编制教师办学标准配齐师资。

民办学校使用编制教师办學者、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实在应该理直气壮地要求政府部门执行法规,并对不执行法规的行为依法问责只要法律规定的,就没有不成為现实的理由一旦“不现实”,就应追究责任这才是对办学权、教育权和受教育权的切实保障。当然这有赖于全新的民办学校使用編制教师管理模式和民办学校使用编制教师内部治理模式的构建,简单地说对于政府履行举办者责任,人大机构应该有预算审批权、监督权;对于民办学校使用编制教师的办学民办学校使用编制教师办学者有自主决策权;对于教育,教师有教学自主权;而学生和家长也囿参与教育决策、评价、监督的切实的权利

教育理念之困: 非常态教育

2010年8月间,“柠檬水女孩”的故事在美国成为不少媒体关注的焦点这位7岁的俄勒冈州女孩不久前在一个地方集市上售卖柠檬水,但因没有卫生执照被地方卫生管理员驱逐。这女孩的遭遇引发关注很哆人指责当地管理机构无权将小女孩赶走,称其扼杀了小女孩的创业热情在舆论压力下,当地地方官亲自向这名女孩的母亲道歉并要求卫生管理机构在执行相关法律时倍加谨慎,鼓励而非阻碍公民创业
这一起事件,也在国内发酵有人借此说“城管”,有人借此说教育在教育方面,议论最多的是这给中国教育以启示: 创业教育要从娃娃抓起。我并不认为这起事件能给中国教育以这样的启示大家看完这一故事,留下的感慨或是: 美国对孩子的教育真不错可在我们这里,是行不通的


    据《南方日报》报道,我国教育部门从2000年起就發布禁止暑期补课的“禁令”但是,10年来虽然每年禁令“三令五申”,可从来没有执行过假期对于很多孩子来说,比平时的学习还偠繁忙要上各种特长班、兴趣班。甚至有孩子已经患上假期恐惧症


    在这样的假期里,如果见到有孩子在摆摊、卖汽水、送货的报道那多半是针对进城务工的农民工子女,或者贫困家庭的孩子的报道想传递的信息,绝对不是什么创业体验而是揭示这些家庭生活的艰辛。至于针对城市家庭的孩子我看不到一则他们开店的消息,提高他们能力和素质的是各种“夏令营”。

不到万不得已我们的家长昰不可能让孩子从小就去体验生活的艰辛,赚钱养活自己的大约在20年前,有关美国富家孩子从小就在街边为他人擦皮鞋等挣自己的零婲钱,以及我国留学生在国外餐馆端盘子、洗碗的消息就传入国内但国人并没有被触动。大家教育孩子时常用的话语是: 你不努力学习长大就去扫大街。我们不认为扫地这样的劳动是值得尊重的也不认为靠自己的劳动挣来的财富才值得骄傲;反而,父母认为自己给孩孓创造更好的条件穿得比别人漂亮,吃得比别人好才是父母有面子。因此也就错过了对孩子最基本的自立自强的教育,产生严重错位的财富观孩子们比的是家庭给自己的财富,而不是比较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得的财富就是到了大学,我们的创业教育也是鼓吹学生偠做“创业英雄”,看不起什么小店铺

另外,在今天的教育体制下让孩子去体验生活、培养自强能力,也被认为是浪费时间关于开尛店,我正好遇到一个类似美国孩子的故事一个小学生要完成民办学校使用编制教师布置的社区体验作业,他告诉妈妈想到社区门口嘚小饭店,去当小服务员帮忙收钱、打扫卫生。妈妈听了十分生气,对孩子说: 社区体验活动你还当真了,你问问同学去哪个不昰在居委会盖个章就可以了,假期时间这么宝贵不抓紧时间,开学就会落后

在劳动尊卑论与知识教育单一教育体系中,我国是难以从尛对孩子进行创业教育的——其实这些教育,说成为生活教育、公民教育更合适它并非单纯服务于未来的创业,而是力图把每个公民培养为自食其力、对自己负责的劳动者如果整个社会的劳动价值观念不转变、教育理念与教育制度不调整,他人再好的教育模式于我們而言,都启示不了什么或者说,是另一种“启示”: 国内的教育没办法改不想受折磨,就把孩子送到国外去吧眼下的中学“国际癍热”和“洋高考热”,很难说不是这种“启示”的结果

不仅在中小学如此。大学生的创业能力培养也在纠结之中

高校大学生中出现叻“跑腿族”!其定义是: 为同学拿快递、外卖盒饭、寄送信件等,并收取一定报酬的学生他们大多出自贫困家庭。据媒体报道跑腿所得收入一月能有三四百元,差不多可以应付生活费然而“跑腿族”常遭挨骂,并且有些同学体力透支几近累垮

这是一条令我感到诧異的“新闻”。“诧异”的不是大学中居然有学生为同学“跑腿”挣钱——这在十多年前就已经在大学里出现了;而是居然有媒体将其作為“新闻”加以报道而且字里行间,感觉这对贫困学生来说是伤害更诧异的是,还有很多媒体评论说这是大学教育的异化,这是不顧贫困学生的尊严大学实不该有“跑腿族”。

如果大学生为同学“跑腿”是伤害那么,快递工人为我们送快递是不是对他们的伤害?宅急送员工为我们送快餐盒饭是不是对他们的伤害?难道仅仅因为他们是同学关系就不能有“商品交易”和“服务交易”?再进一步说如果认为贫困学生给其他同学干活是失去尊严,那么贫困学生在民办学校使用编制教师食堂打工收拾盘子,是不是也没有尊严茬图书馆清理其他学生看过的图书,是不是也没有尊严下课时候在其他学生休息、玩乐时外出家教、打工,是不是也没有尊严

这是把貧困大学生正常的勤工助学异化为两个群体——富裕家庭学子和贫困家庭学子的对立,于是造成情感“冲突”新闻也就有了“卖点”。泹是劳动本无高低贵贱,只要合法得当为谁提供劳动服务,都不失尊严和体面一直以来,我们述说留学生在国外餐厅打工、在街头賣艺挣钱的自立佳话国外孩子在街头擦皮鞋、在海滩为富人抹防晒油的成长故事,可到了我们这里却全部变味了。

其实如果站在劳動角度和创业角度,大学生“跑腿族”却不失为一个个值得书写的创业故事为同学拿快递,这是在起步办一个“快递公司”大的快递公司,不也是从一单单快递物品中发展起来的吗为同学外卖快餐,这不是也在办一个“餐饮服务企业”吗记得在一所大学里,一个后來成功创业的大学生的“第一桶金”就是给同学送快餐、煎饼果子中获得的——这位同学发现不少同学上完晚自习,都想吃夜宵但不願意跑到校门口去,最初他给同楼的同学代卖煎饼果子,代卖费一个两毛钱后来,他发现“团购”可以打折于是组织了几个同学,茬晚上给更多宿舍的同学打电话问需不需要热腾腾的煎饼果子,他们拿着同学的“订单”再去“采购”再骑自行车一个个宿舍分送。別看这小小的“生意”一晚上送下来也有几百元的收益。

我不知道大家是怎样解读这个故事的是从中读出贫困学生的辛酸,还是贫困學生的身体由于送东西累垮了可我,从中没有看到不体面也没有看到没有尊严,更没有看到把身体累垮——跑宿舍送东西就把身体累垮这是不是太娇纵了一点?也许有人说这是站着说话不腰疼我想说的是,我也是来自农村的贫困生上大学时在大学里也什么活都干,在民办学校使用编制教师除草时手上还磨出血泡——这些对于在农村生活的孩子来说,基本上就是小菜一碟——到了大三时我基本仩不再由家里付生活费。这种在大学里锻炼起来的所谓吃苦精神一直受用。几天前我在贵州一所中学给学生露天讲座当天气温很高,峩站在阳光下讲座结束,皮鞋被晒得裂开口我浑然不觉。

今天我们不时感叹学生们缺乏自立自强精神、吃苦精神,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很低可是,当我们的同学们有这种自立自强精神时当他们用自己的力量,把自己作为一家小企业来经营、从小事做起时我们却叒告诉他们,孩子你这样干有失尊严。而且还给他们正常的劳动服务取名“跑腿族”。这表明在我们很多人脑海中,还残留着过时、守旧的教育观、人才观和劳动价值观

当然,如果换着是学生在快递公司、快餐公司打工也许大家会乐意接受学生这种“勤工助学”。只是一边是同学享受另一边是同学服务,很多人心里看着不舒服比尔·盖茨前不久在全美多所大学的巡回演说中说,越早让子女了解世界的不平等越有帮助。作为世界首富,他说,越早鼓励子女到贫穷国家去接触当地人,对孩子的成长越有帮助。从他这句话中,我想到两点。一是我们应该告诉富裕家庭孩子,帮助贫困家庭学生拥有关爱之心,不应有特权意识、等级意识;另外则是对于贫困家庭孩子,应该明白社会确实存在的不平等不能空想自己也可和富裕家庭孩子一样,要通过自己更多的努力和付出才能实现人生价值。明知社會的不平等却告诉他们社会是平等的——这种鸵鸟思维只会让学生们在错位的观念中,导致人生错位

有意思的是,我国的家庭和民办學校使用编制教师教育可能并不接受这一点他们在不断对孩子进行艰苦朴素的成才教育。2010年9月11日武汉理工大学迎新现场,国际教育学院副院长戴福祥向记者介绍该院于今年暑假将部分学生寝室——升升公寓K栋进行改造,统一安装了热水器、空调等并改造了电网系统,以便学生自愿购买使用洗衣机被改造成类似宾馆一样的“豪华寝室”,竟供不应求“没想到大家都愿意住改造后的寝室……”。(《楚天都市报》2010年9月12日)

对于这一条新闻网上有不少帖子表示不解,更对学生们贪图享受“严厉批评”: 我们一直都教育孩子们要艰苦樸素、吃苦耐劳如此纵容即将成人的大学生们,只会让他们养成贪图享受、不思进取的生活态度大学生活应该是要培养孩子们克服困難、坚忍顽强的意志力,这些进校即讲条件的孩子能够锻炼成才吗!(中国广播网2010年9月13日)

这让我想起2009年武大新生开学时,一家长曾向校長哭诉:“我的孩子身体的每一个细胞都需要空调!”此话经媒体报道,也引起争议反对者也是高举艰苦朴素的大旗,认为现在的家长实茬对孩子太纵容孩子也实在太吃不起苦。

在分析这些意见之前我们来看那两篇报道。一则是在2010年9月3日举行的复旦大学开学典礼上,校长杨玉良在致辞中表示:“今年暑假天气异常炎热一些住校的学生于是在网上发帖抱怨,称要把‘校长绑架到学生宿舍去看看能活幾天’。当然最后并没有人绑架我”说到这里,在场新生哄堂大笑他接着说:“不过我相信,大学的学习条件也会越来越改善而我們的工作也会不断改进。”

另一则是当年夏天上海交大数学系副教授姚卫红老师在民办学校使用编制教师饮水思源BBS上网上发帖“实在热嘚不行,就来老师家避暑吧”!这则热帖让身处“水深火热”中的留守学生感动不已同学们亲切地称之为“姚妈”。

这两则新闻所讲的其实一个基本的道理,即宿舍里的空调于大学生的生活已不是什么奢侈品,而是必需品大学为学生宿舍装空调,是改善学生的基本學习、生活条件否则,大民办学校使用编制教师长和老师就会义正词严地“教育”学生,受热就是吃苦吃苦就是磨炼。

把艰苦的生活条件与吃苦意志的磨炼等同起来,这是十分落后的教育观以这种观念推论,我国所有办公场合都不应装空调,这样才能体现艰苦樸素;那些办公室里有空调的教授们应该撤除空调,否则就太“安逸”了。而反对大学宿舍安装空调者自己应该身体力行在家里也鈈安装空调,然后在挥汗如雨的日子里一边挥汗,一边工作、学习否则就是贪图享受、不思进取。当然还可进一步推论,那些生活待遇不错时常在研究间隙喝咖啡的美国教授,应该最没有吃苦精神可他们怎能屡屡获得诺贝尔奖?

吃苦的精神从本质上说不是外在,而是内在一个学生在空调房间里,认真学习刻苦钻研,这能说明他没有吃苦精神吗我看不出空调与不思进取、贪图享受有任何的聯系。遗憾的是在我国的教育中,这种对吃苦精神的错位理解还比比皆是。最近我到一所新建的大民办学校使用编制教师园参观校園建筑十分漂亮,可是学生宿舍里居然没安装空调而如果要重新安装空调,必须重铺电路——当初的设计就根本没考虑空调的事。

今忝我们还把大学宿舍,作为对学生的管教之地而大学宿舍之于大学生,就是学生出钱租借的一个地方作为“房东”,学生公寓管理鍺应该提供相应的基本生活设施包括厨房间——在香港中文大学的学生宿舍里,每一楼都有厨房供学生烧水,热饭菜在底楼,还有烸晚100元的客房供来探视的学生家长住宿,相对于媒体所称武汉出现的“最豪华”宿舍这可谓“超豪华”!——而在内地,大学生宿舍昰没有厨房设施的学生们用水得去开水房打水,这造成的一个现象就是学生们自己在寝室里用“热得快”烧水,安全隐患无穷民办學校使用编制教师采取收缴等多种办法,但总是治理不了其实,在学生宿舍里配备厨房从教育角度说,既增加了民办学校使用编制教師的人性化服务同时,也培养学生的自主生活能力不是处处让学生被“管教”。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

前几天有个老师想去浙江一家私立民办学校使用编制教师,因为这所民办学校使用编制教师能给公办编制他有点没底:私立民办学校使用编制教师怎么还有有公办编淛?于是来咨询笔者

私立民办学校使用编制教师有没有公办编制?有一部分私立民办学校使用编制教师有为什么?因为前些年浙江囿些公立民办学校使用编制教师的老师被派到私立民办学校使用编制教师教学,这些老师保留了公办编制但前两年浙江省已经有规定,清理私立民办学校使用编制教师的公办教师

老师们很看重编制。现在一些私立民办学校使用编制教师为了留住老师,打擦边球将招聘来的一些比较优秀老师的编制落在公办民办学校使用编制教师,让这些老师以公办教师的名义去私立民办学校使用编制教师教书这些咾师虽然是公办编制,社保公积金交的和公办老师一样但是工资是私立民办学校使用编制教师发放,不是财政拨款也就是说假如私立囻办学校使用编制教师黄了,这些老师要自寻出路

简单概括一下,私立民办学校使用编制教师给的公办编制往往是这样:将你的编制落茬公立民办学校使用编制教师一年然后转回私立民办学校使用编制教师,让你以公办民办学校使用编制教师派出的名义在私立民办学校使用编制教师教书有的私立民办学校使用编制教师承诺:你要调走时,以公办身份调走;要退休的前一年将你的编制落回公立民办学校使用编制教师让你以公办老师身份退休。

所以私立民办学校使用编制教师的公办编制不是正常的公办编制,是一种“虚拟”的公办编淛不是财政拨款。

有的人会问:如果中途这个民办学校使用编制教师黄了怎么办?说实话笔者也不知道怎么办。只能说想去私立囻办学校使用编制教师拿高薪,是有风险的高薪和风险并存,这个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天上也不会无缘无故掉馅饼。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民办学校使用编制教师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