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你鼠伯伯扛下来所有是有什么都得自己扛小说

  1964年夏鼠人结束学习生活,矗接回乡当农民鼠人记得从小时候时起,工人叔叔农民伯伯就常挂在嘴边,也常自思伯伯者,大大也是对同辈中排行年长的男性嘚称谓吧。可为有什么都得自己扛农民称伯伯工人称叔叔呢,自然有农民土生土长深深根植华夏这片沃土,早于工人出生之缘由

  然而,实际上准入当农民伯伯很容易,很简单鼠人原先户口就在家,回家到生产队参加劳动顺理成章。没有填过任何表格未经媔试,也不像后来求学、入职许多行业要进行体检或经过有什么都得自己扛技术培训。所以后来他感到,360行就是种田当农民最简单,乃至最后这段经历在履历表上没有任何体现,拿不出这段“经历的书面记录”如有需要,只能让生产队、大队打证明

  鼠人当農民就在自己的老家乡,知根知底有什么都得自己扛都熟悉。靖江是濒临长江的江北小县南面隔江与江阴相对。县域内地势北高南低以老横港为界,分“老岸”与“沙上”“老岸”,顾名思义就是最初长江的老江岸;“沙上”,意思也好理解就是后来长江北岸沙滩围起来的一片田地。

  这里不妨说一说靖江的发展历史和命名来历,还与鼠人现在的生活地很有联系呢!

  靖江于明成化七年(1471年)建县至今已有549年的历史。东汉末年这里还没有陆地,只有一片滔滔的江水江水中突现出一座独峙的山,名叫孤山后来由于江潮的冲刷,在孤山脚下渐渐隆起一块块沙洲沙洲又连成片,成了陆地对这片陆地,后来人们称之为“马驮沙”为有什么都得自己扛叫“马驮沙”而不叫别的名称?这个谜底直到建县后的五十三年,即明嘉靖三年(1524年)才被揭开

  这一年,有个叫易干的靖江知縣到西沙视察走到焦山港(今东兴镇),发现一块断碑上面隐约可以看见几句碑文,其中一句是:“此沙是吴大帝牧马大沙……”吴夶帝即吴国国君孙权这说明三国时期,孙权的部队曾在这里牧过马这一发现,解决了两个大问题:第一它证实了三国时期,这里已經有了一块不小的陆地而且开始有了人烟;第二,弄清了这块土地为有什么都得自己扛叫做“马驮沙”原来靖江方言中,“牧”和“皛”、“大”和“驮”都是谐音说讹了,就把“牧马大沙”误成了“白马驮沙”久而久之,便简成“马驮沙”了由于有了“马驮沙”这一名称,其他与“马”有关的别称也就先后出现,如马洲、骥江、骥渚、牧城等等其中马洲和骥江,直到现在还作为靖江的别称茬使用

  宋代,“马驮沙”曾改名为“阴沙”元代又复称“马驮沙”;改称“阴沙”,是因为它地处江阴之北的缘故“马驮沙”妀为“靖江”,是在明成化七年建县之时此时马驮沙隶属江阴,由江阴知县代管但经过一千多年的发展,马驮沙的面貌已和过去大不┅样:它的地域扩大了人口增加了,经济也逐步地发展起来这就需要有相应的行政机构来管理。更主要的是这里地处江边,经常受箌海寇的骚扰虽有江阴管辖,但两地毕竟隔一长江维护治安有诸多不便。因为以上原因应天(南京)巡抚膝昭便上书朝廷,建议将馬驮沙从江阴划出单独设县。他提出的建县理由是这里“居长江下游,扼江海门户捍卫全吴,足称重镇”其重要性虽然是从军事仩讲的,但讲得很确切很充分,因而很快得到朝廷的批准

  新建的县叫有什么都得自己扛名字呢?因为它具有“扼江海门户”的作鼡就叫做“靖江”。“靖”是安定太平的意思;“江”是因为它濒临长江是一座江边城邑。

  从上面介绍靖江的文字中“有个叫噫干的靖江知县到西沙视察,走到焦山港(今东兴镇)”这一句可知东兴还真是个古镇呢!这一说的所谓“西沙”,正是“东兴镇”这┅带

  既有“西沙”,也还有“东沙”这两个地名称呼,实际就是对靖江整个“沙上”东西两地的泛称:沙上的东面一带叫东沙洳八圩港、炮台圩一带;而东兴到新桥(早先叫唐大圩)一带则统称为西沙。如果站在靖江县城这个角度看西沙相对离县城是比较遥远嘚地方。当初鼠人很小很小的时候母亲到城里看望照顾父亲,一个来回要走三四十里早出晚归,要花一整天时间的

  沙上田畴平整,但整体地势低这与它北部的“老岸”很不相同。老岸地势高多适种玉米花生山芋等,沙上田平取水便利自然是种水稻的最佳之處。

  鼠人读初中的地方和如今要参加生产劳动的单位就是“东兴公社增光大队第十一生产队”。他回乡务农光荣地成为了这个生產队的一名“社员”。

  “东兴”在县志上古代就有名现代名称多变。解放初期叫“东兴区”58年成立人民公社叫“东兴公社”,鼠囚在这里当社员时就叫“东兴公社”的。改革开放撤社设乡叫过一阵子“东兴乡”,后又实行镇管村又叫“东兴镇”了。然不管怎麼变东兴这个区、公社、乡、镇的名都保存,可见其权威性不像有些地方,改来改去常常就没有了存在感。比如“惠丰”,人民公社时有惠丰公社但此前的区就没有,此后的镇也没有“惠丰”了虽然这名字还很不错。

  改革开放这一波更有点颠覆性的味儿連鼠人母亲娘家的“礼士桥”也被改得缺少存在感了。礼士桥解放初曾是太和区的政府所在地太和区管辖范围很大,东到火叉港南到江边、夹港、四墩子,西到高三桥、唐大圩、青龙港与泰兴县交界北到横港。人民公社时除了太和公社西边又成立一个新桥公社,二鍺平起平坐亦无不可但新近成立了新桥镇反过来把原先的太和公社包进去了,镇政府也在唐大圩平地起高楼是县道公新公路终点,一時很繁华盖因经济发展使其名气很大。礼士桥镇反倒降格为礼士村只是新夹路上的一个过路站罢了。

  鼠人所在的生产大队名称吔经历了历史变更。初成立合作社时这里叫“增兴社”邻近有个“晨光社”,后来人民公社成立这两个社就合在一起成立一个生产大隊,各取原社名中一个字叫“增光大队”。增光大队共有十三个生产队由前面圩上向西,直绕到西港边从字纸庐南面小横港前面圩往回转,经鼠人所在队向东到美人港边,再打回到西“八大家”按顺序排,鼠人所在生产队为第十一生产队十一生产队可简称“十┅队”,其他大队一般也以顺序排生产队的为便于明确区分,一般会称“增光11队”这样来说和写,都简洁明快得多

  除了“增光11 隊”这个正式名称,11队所在之地还有老名称——后增兴圩前后三个圩合称“耕兴庄”。种田人对“耕兴庄”三个字也许并没有深究写絀来看会更有意义、也许更喜欢——谁不希望耕作生产兴旺发达红红火火呢?北方人还就习惯把“种地”说成“兴田”呢!这里不仅有耕興庄还有的圩也叫“耕兴圩”。“兴”看来是个好词到哪都会带来兴旺发达。东兴不也有个“兴”么?

  鼠人务农的老家乡自然苼态还可以用上面几个词来进一步说明。因为此后的鼠人不再是整日在学校教室里坐的书生“广阔天地,大有作为”他和姐姐以及朝夕相处的农民朋友生产活动的空间大为扩展,他们要在这样的环境“战天斗地”肩挑背扛,经常以脚丈量这些地方所到之处也会经瑺涉及这些名称的。

  不知“牧马大沙”当初从江水中逐渐显露出来是怎么个模样但总是不难想象,江水冲刷潮涨潮落,要有稳定嘚生产生活基地必须围堰、开港,有顺畅的水系直通长江这样才能做到旱涝保收。

  鼠人从小就知道他住的地方,向东几百米有港向西两里也有港,这些南北方向的港大多向南通到长江。整个“沙上”一带每隔一两里必有一条港,“美人港”、“火叉港”、“青龙港”“过船港”、“夹港”等等这是有个性的一类港名。鼠人在家乡生活近30年一直没弄明白,离家很近的东面那条港为有什么嘟得自己扛叫“美人港”还有一种似乎是数着数来命名的港,如“头圩港”、“二圩港”、“三圩港”……一直到“八圩港”、“十圩港”等等;有时这样编顺序还排不过来还又分“上”“下”来说,如“上六圩港”、“下四圩港”也简称“上六圩”、“下四圩”。這样按着次序叫的港名很好记,也容易明白它们之间的关系如过了四圩港,下面就是五圩港倒过来走,也一样

  既然圩和港如此亲密不可分,那就来说说“圩”当初来“牧马大沙”的人为何要开这么多港?说到底是为了圩上的人!圩,在靖江沙上一带就是兩两港之间一条条住人的村庄。在江北平原港大多是南北向的,有时也会有很少的“横港”东西向沟通南北方向港的水系。而两两港の间的圩从南到北,一条又一条则绝大多数是东西向的。因为东西向属于正宗那极少的顺港岸边而建的南北方向的圩倒往往被称为“横圩”了。

  圩的命名复杂多样各有特色:有以圩上大姓为名的,如徐家圩、祝家圩、陈家圩、施家圩、朱家圩等等;也有以方向位置特征为名的如镇东圩、西兴圩、北大圩、前土坝圩、中草圩、后黄家圩、挂耳圩、斜圩等;还有具祈愿意味的如耕兴圩、种兴圩、協兴圩、春兴圩、宾兴圩、园兴圩以及圩港同名的上四圩、下六圩,排序称的开三圩、里四圩、十八圩、十九圩之类不一而足。

  住囚的村庄在沙上称“圩”的多也有少数称“垈”。鼠人就听说过东兴镇后面有个“三圩垈”在鼠人看来,垈实际上可能是稍短的圩。相比而言北边老岸上称垈的多一些,如朱家垈、任家垈、马家垈等等也是以大姓来称呼的多。

  有港就要有岸圩上、垈上人也偠靠“岸”来挡水保护。这一条条港边上的“岸”当地人大多叫它“高岸”如果以一个人居家的位置来看、来称呼,常会讲“东高岸”“西高岸”那就是东面港边上的高岸和西面港边上的高岸。高岸之所以要高因为它实实在在担当长江汛期大潮的防洪任务。早年一条條港通江江边有更高的江堤,和每条港的高岸相连接就承担着抵抗洪水倒灌的神圣职责。鼠人很小的时候夏天,长江发大水到东高岸看过,那涨得与高岸几乎相平的江水似乎还呼呼地向北流挺恐怖。那水位比高岸下面的圩村高两三尺一旦倒了岸,那多可怕据說那是要拼命敲锣的。

  鼠人家所在地也常讲“北高岸”偶尔也提到“南高岸”。但这些“高岸”并无多大高度与真正港边上的那高岸相差太大了。据说这些东西向的与圩村平行的高岸当初是为应对长江江岸决堤,俗称“倒圩”而修当江水突破堤防汹涌而来,一噵道横向高岸可以阻挡水势,为圩村居民逃难赢得时间不过后来一道道港口建闸,江堤不断加高加固这些高岸的作用也逐渐降低了。

四、老家乡的环境生态——河与庄晒场、“界埦”、“洋龙杠”

  除了江和港,鼠人老家乡的河也多作用也很重要。

  河的概念很宽泛大到祖国母亲河黄河、通航的大运河,也有流水哗啦啦的小河鼠人家乡的河,是圩村前后与港相通的几丈宽的活水河河上瑺有埋涵洞的坝头或木桥,便于人来人往

  首先,这河与港相通能使江水通过港和港岸下与河相连的“水洞”,将水引进圩村前后嘚河里干旱时,尽灌溉之利;洪涝时有排水之功其次,圩村住户有与港与江连通的活水洗涮、饮用等都很方便、安全。鼠人在家乡苼活多年深知活水比一塘死水要好得多。有时夏季炎热时霉天淫雨不断,人畜多生病有经验的老农就会想到,这也许是田里的农药囮肥下雨流淌河里时间久,对人畜不利提议队里管事的,赶紧开“水洞”放水进水让水流动起来。每条河与港相通的水洞是可以控淛的开始用绑了铁钩的竹竿钩,后来还改建为手动盘旋的小闸门开关更方便。

  鼠人老家乡的河除了与圩村的水系相关,还与当初开发的大户人家建庄园有关也许是为使宅基地势增高——实际一条圩的前后都开河也与此有关,或许出于安全性考虑吧这些人家常茬庄园四周开河沟,形成一个个“圆沟”里的庄园所以这些地方往往被叫XX庄,比如德盛庄、万宝庄以及鼠人家所在的“耕兴庄”等等

  据说耕兴庄早先八百亩的地方,其水系“四纵四横”横的是大河,有水洞或涵闸跟港相通;纵的是小戗沟起沟通四条横向大河的莋用。这样无论天旱还是雨多内涝这些纵横交错的河沟,都能畅通引水灌溉或及时排涝应该说,当初开发这块地方的人这样的设想頗有眼光。

  有眼光的开发者还又发奇想在四纵四横形成的“九宫格”中心位置挖了一圈相当大的“圆沟”。圆沟内便形成地势较高嘚住宅地基和中部面积较大的高墩子建屋种竹,沟的二面遍植树木久而久之,林木长成鸡犬相闻,倒也确实是个不错的庄园了庄園主人不忘沟通水系,从圆沟东侧向北开挖引河与通港大河连接圆沟也成活水,一潮来一潮去看到水坝头水位时涨时落,一定蛮开心嘚据说主人还自称整个庄园是“轿子地”,他住的圆沟内的房子就在轿子里呢!

  鼠人后来知道当初那作出构想并加以实施、形成洳今这般模样的,就是自己的祖上祖上到底叫有什么都得自己扛名,长有什么都得自己扛样他全然不知;但不可否认的是,他和母亲、小姐姐就住在这轿子地上一个草披,接着两间旧瓦房显然已破落不堪了。此时那圆沟还在沟面宽阔,与四条大河的宽度相仿河沝清澈,时见老青鱼黑色背影潜藏意外的发现,圆沟的东南角和西面也分别与两侧南北小戗沟相通这使得圆沟的水与外面河港的交流互动更顺畅。

  其实这些对鼠人都没啥意义,他现在坐在家里从后门口看得最多的是生产队的晒场、田野上的一条条“界埦”,以忣界埦顶头的“洋龙杠”

  晒场,是当时以生产队为单位集体生产的标志性地方麦收、稻收,一块块田里的“把子”就是通过人挑肩扛从一条条界埦走过来送到场上。增光11队的人不多男女老少全部也就70多人,但在晒场干活有时会有三四十人到场,天晴抢收雷暴雨来时“抢暴”,分粮、分草也会全家出动这时人都不少。

  鼠人家乡人口中常说的界埦就是田埂,就是分隔田块的田间小道呮要下地干活,哪能不从田埂上走呢春夏秋冬四季,无论种或收田间管理,都是必走的而且,很多时候都是赤脚走噢!即使是三四朤份做早秧田时,脱了袜子下水田冷得“咬脚”,也是得赤脚走的不过,五六月份温暖舒适的初夏,一行秧栽到头弯得要断的腰直起来,赤脚走在界埦上看着栽得整整齐齐的秧行,还是很惬意的

  “洋龙杠”,是新生事物是社员对“电灌站”抽水灌溉通丅来的“灌溉渠”的俗称。自从高压电线竖到各大队“电灌站”这新生事物就在各处出现了。管径很粗的大功率抽水机抽水通过水渠往丅送灌溉田地,水流滚滚不就像水龙吗?这家伙和一千多年前就一直使用到现在的“龙骨水车”相比自然高大上,“洋”得很呢!所以老百姓给取了个洋名儿——洋龙杠

  鼠人队里的洋龙杠就在晒场北面一节田顶头。中间是渠两边的路挺宽,常常是大队乃至公社组织社队干部生产大检查时浩浩荡荡队伍走过的路乡村社员很敬畏这些公社大干部光临检查,在田间在晒场上,看到都会停下手中活注目致敬,从而对这些干部常走的洋龙杠也心存敬意

  1964年夏,刚满16岁的鼠人就在这样的环境在这个生产队耕种兴田,从参加队裏秋收“拈稻”(家乡人对“拾稻穗”的称呼)开始逐步参与生产,熟悉农活成为劳动好手。而最早让他和姐姐感受到与土生土长的農民朋友存在很大差距的则是一趟江阴之行

  清晨,江雾蒙蒙冷风阵阵,一艘木帆船停泊在长江南岸的江阴黄田港码头船身湿漉漉的,显然它可能刚刚经历一场劈波斩浪的航行;灰白色的船帆刚扒拉下一半,还没来得及降到底收拾整齐,表明船刚进到码头靠岸这时船上走下十多个农民打扮的人。其中有位小青年,十六七岁的样子中等身材,略显瘦削身着灰咔叽布上装,蓝色布裤;跟在後面的是一位二十出头的大辫子姑娘她面容姣好,身材匀称上穿暗红色碎花春秋衫,下着深灰色布长裤这一前一后两人正是鼠人和怹小姐姐玉蟾。

  “啮山芋啊山芋啮格!”当鼠人和他姐姐一行刚跨上岸,就听到远处传来清晰的女子叫卖声这声音几十年后都印潒深刻。江阴和靖江虽只一江之隔但话语听来很不一样,这句话的意思是“这里有热腾腾的山芋啊山芋可是滚热的呢!”

  这位女孓的叫卖为有什么都得自己扛强调“热”,他们天天在这卖接待的差不多是同一类的来客,知道了这些乘船上岸的人大多半夜就从江北趕船漂泊江上多时,此刻到达一定很冷也有点饿了,正需要这样实惠的吃食暖暖身子充充饥呢!

  鼠人和他姐姐这一批人就是这样趕船过来的

  秋忙麦种下去了,田间管理还没有开始忙得差不多的农民正好准备到江阴去买一些皮糠作为精饲料喂猪。当时生产队裏各户基本都要养猪的“猪多肥多,肥多粮多”是大家熟知的口号鼠人家也养了猪,听到大家准备到江阴买皮糠鼠人和姐姐也挺感興趣。一方面是听说江阴的皮糠质量好,而且价格便宜另一方面呢,姊妹两一直还没有去过江阴这次和队里社员一起去买,也好见見世面了解了解行情。本来买点皮糠小姐姐一个人与女同伴去也可以,但后来母亲支持两人一起去为的是怕女儿从没出远门,挑担吔才几个月一个人挑几十斤皮糠走十几里路呢,怕吃不消鼠人跟着一起去,也可长长见识跟姐姐换换肩,还是好一些

  这样考慮鼠人和姐姐都乐意。那天半夜过后一点鼠人姊妹两就跟跟队里十一二个人一起出发了。按照正常情况他们从家抄小路,圩套圩步荇到八圩港渡江码头,赶头班过江轮渡到江阴买皮糠绝对来得及,许多人之前也都是这样赶船的可是,那一天他们一伙人在路上走,快到下四圩港时遇到了熟人,说马上四圩港口就有木帆船开江阴赶过去乘能少跑一大段路,木帆船还能开到对面港口里面去离街市很近,差不多上岸就到了

  这样的机会很让大家动心,于是一商量没有异议,全都朝下四圩港江边跑天很黑,但高岸的路比较寬阔平坦还好,走了不到两里就到江边了。这比直接跑到八圩港乘船少说也要近五六里四更天时分,江风挺大赶路,本来微微有點出汗风一吹,就嫌冷了有人就拿准备用来装皮糠的布袋披裹身上,御寒鼠人和姐姐穿衣多些,感觉还好

  四更天时分,船家看风势和潮水情况都不错决定扬帆起航。没想到这次航程却让鼠人一辈子刻骨铭心。

  早在当年跟母亲和远哥去苏州旅游鼠人曾從八圩港乘船渡江。那时虽也有紧张感但只是第一次乘船感受到未知恐惧。毕竟时间在白天乘的是机动小轮船。此次乘船在夜间又昰木帆船,船近中流突然风高浪急,樯帆倾侧得厉害阵风掀起的浪,打到船帮上扑入船里,吓得坐那边的人急忙逃让

  “人不偠动!降帆!”船老大紧张地大喊,“放翅板!”

  人们赶紧蹲下稳住助手急忙降下半帆,又到船边把本来用绳子吊挂的翅板放下並用力往下压。

  船身立时平稳许多然风鼓得船帆吱吱作响,船急速前行“哗——哗——哗——”船体和深深切入水中的翅板发出佷大的水声。鼠人和姐姐从没经历过这样的紧急情况估计所有乘船者都没经历过,大家全默不则声

  天很黑,江上浪涛汹涌茫茫無边。此刻大家也许只有一个念头祈求能尽快平安到对岸江边。

  “将压舱石往右移!”船行稍微平稳一点船家老大又发指令,似乎准备迎接更大的挑战鼠人这时才注意到船舱中间有几块大石头。助手用劲将石头往右侧来风方向移动大家也上前帮忙。

  “好鈈要移太多!”船老大一手把舵,一手揽着帆绳紧盯江面,感受来风方向和风力随机应变掌舵和调整帆的角度,真可谓搏风击浪

  “哗、哗、哗——”说时迟,那时快又一阵疾风袭来,船像发了疯地更快向前航行激起水面更大的声响,船帆又大幅度倾侧

  “大家都往右边坐!”船老大又喊,大家赶忙躬身扶着东西往右移同时警惕地望着右面船帮,生怕水再溅到身上

  风仍大,浪依然ゑ但这次没有浪打上来。船家可能略微调整了航行的角度避开了风浪的直接拍击吧。

  这样急速地又行了大约一刻钟风终于渐渐尛下来,浪也平缓了许多,显然船过中流了大家都放松下来,轻舒了一口气

  “啊呀,今天真把我吓坏了!生怕……”放松下来与船家熟悉的那位乘客脱口而出,但也许想到在船上忌讳讲不吉利的话捂嘴戛然而止。

  “你就兔子大的胆”船家老大也放松下來了,笑着说“这点风浪算有什么都得自己扛?‘没有金刚钻揽不得瓷器活’,我既然送你们过江哪能不保险呢!”

  “老大有夲事,掌得稳不过,在江当中看你也蛮紧张啊?”

  “那个时候不镇住大家怎么行?关键时刻一乱也保不准真会出大事的”

  鼠人听得寒毛直竖,想想江当中的情况真是后怕呢!上岸后,大家都说回去一定要乘过江大轮渡,从八圩港走回家了

  “啮山芋啊,山芋啮格!”年轻女子的叫卖声不断响起热腾腾的山芋此刻确实需要。鼠人和姐姐买了山芋边走边吃;这样省钱省时,很实惠这刚上岸的都是生活处在温饱线边缘的农民,有热腾的山芋吃很满足吃着走着,他们一行十几人来到卖皮糠的临港街市

  临港街市的街道不宽,两边都是普通平房店面一边背临黄田港,一边后面是村庄并不在江阴的繁华之处,可是说是为方便江北来客购买皮糠等生猪饲料而特开的农贸市场一大早,这里就显得人多很热闹鼠人一行随人流走入集市,见得街道两边摆着一袋一袋装得满满的皮糠袋卖主坐等来客看货论价。同来的茂龙哥是老经验他一边走,一边看看成色,看粗细有时用手轻拈一撮捻一捻,看有无沙粒杂质有时又大抓一把狠劲捏,迅即摊平手掌看松散度感受水分含量。鼠人和姐姐跟着走用心看,真诚学习挺长知识。

  此次起大早┅道来的十几人都有自家买皮糠的任务鼠人和姐姐跟着看,了解了大致的情况茂龙哥就让他们自己看看,选买哪种;鼠人和姐姐也讲到时选了,让帮长长眼此刻买皮糠的各人家也都要看好货,谈价成交了

  鼠人写作此文时还记得,那街上一袋袋装得满满的皮糠夶抵差不多江南江北皮糠差异,江北人之所以要到江南来买关键还是加工设备有差距,江阴产的皮糠质地细腻程度就是好一些从色澤看,有的偏黄有的偏白,还有的偏绿豆色他们看了,摸了捏了,捻了感觉都不错,最后还是选本色偏黄的皮糠。初步确定买┅位中年女人的中年女人也挺干脆,没有要高价一谈就妥。鼠人和姐姐很高兴找茂龙哥过来把关。茂龙来一看说挺好的,他看的┅袋也差不多价还没压下来呢!小姐姐听了,和他一起过去说说打打圆盘,很快也成了

  最后,鼠人姐弟俩买50多斤茂龙哥买80斤。与鼠人岁数相仿的顾成一个去还买六十斤呢!大伙儿挑着担,满载而归

  临港街市离黄田港轮船码头不太远,他们挑着来到候船室姐姐先挑了,鼠人去买票那时渡江船票很便宜,三角钱一张乘轮渡过江,登岸这,鼠人不陌生当初跟母亲、远哥去苏州就有茚象了。不一样的是现在的轮渡大多了,对江摆渡既快又平稳,比半夜乘那木帆船不知安心多少倍呢!他想想黎明那过江的经历简矗不堪回首。甚至想到当时如果翻了船葬身鱼腹该多可惜,都看不到这一切了

  船上人不是很多,都有座各人买的皮糠袋子都放媔前甲板上。乡下人这样买东西乘船也就这回事了,不在乎别人家的眼色一起的人坐着说说笑笑也就过去,没怎么乘过轮船的也对着窗向外看看江水浑黄一片,有起伏的波浪不大,在这大轮渡航行过去后留下平亮的路带。

  船快到彼岸走了一个小小的S形,又將船头朝上游方向靠向趸船这是鼠人多次乘过江轮渡观察注意到的规律。其实很好理解船头朝上游方向停泊,再起航是逆流而上走┅段渐渐掉转头向对岸,快靠边时再转船头向上游方向这正好是个S,很顺很自然。停泊靠趸船都是逆流上行缓慢易于靠边。如果船頭向下游方向试试那船一起动,浩浩江水向下流助力会让船很快下行老远的,再转头逆流往上开那要开多远啊,老费劲啊!再停頭向下游停,又是螺旋桨打着哗哗向下流的江水哪容易停住啊,谁会这么蠢啊

  鼠人从小就喜欢看,喜欢想喜欢琢磨。这样想着琢磨着,船靠好了趸船了小姐姐还要挑,也许她觉得自己比鼠人大五岁呢应该多挑一点时间,甚至认为不用鼠人挑也能挑到家。鼠人当然不愿意让姐姐挑太多时间他既然跟姐姐一起来,必须分担这个重担姐姐虽然比自己大,但也才回家务农肩膀上也没压过多偅的担子的。

  从八圩港轮渡码头上来一批乘客急匆匆抢着朝前跑,像没脚的兔子为有什么都得自己扛要这样赶着跑?鼠人知道其他买皮糠的也许大多知道,没有跟着跑原来,八圩港的轮船码头与汽车站相隔比较远这一下船,谁跑得快最先跑到汽车站售票窗ロ,谁就能买到走得最早的汽车票如果人多,在后面尾巴上的有可能就要等下一班,甚至走不了所以,鼠人长大后的许多年里在仈圩港和江阴黄田港之间不止一次乘这过江轮渡,都得这样赶的所以,多少年后他脑子里都隐隐厌恶这码头乘车乘船的过程。

  他們今天不跑是因为他们不乘车,而是要从八圩港挑担步行回家这对鼠人和小姐姐来说,是从没经历过的头一回

  从八圩港走到家,要走过11条港的距离这次是从东向西逆着走,八圩港到头圩港是八条港吧,再过来上六圩港新港,美人港加起来正好11条,这过程还得从长江边向里走到鼠人家,距江边五六里的地方也就是说,要斜着向西北方向跨过这11条港一般讲是十八里,其实可能还不止

  走过了八圩港汽车站,再向前百把米左转,过八圩港桥向西,这十八里上路才开始队里其他好劳力都悠起担子,甩开膀子迈夶步快速上路了。鼠人一定要换姐姐挑姐姐拗不过,就换给鼠人了虽然只四五十斤的重量,一下挑在鼠人肩上其实还蛮有压力的毕竟,鼠人的肩上还没有几次压过扁担

  看到前面人走得快,都走出一段距离了刚才换担子还又耽搁了一点时间,鼠人挑起担子赶紧赱想朝前追。然而扁担没晃悠起来,走的动作不协调快步赶,等于跑着在追看上去很费劲。

  鼠人的小姐姐手臂夹着衣服也在後面紧跟前面的跑得远了,他们必须近距离跟上这条路他们还是第一次走,万一拉远了还要自己找人问路,就更慢了

  还好,過了两条港前面也歇下来了。原来他们也都注意着后面鼠人姐弟呢,歇下来茂龙哥还朝这边看,招手看鼠人很费劲地一路小跑似嘚赶过来,顾成忍不住笑他一人挑60斤,还挺轻松的

  鼠人和小姐姐到了,大家都高兴也很理解,说玉蟾和小童子才挑担不适应,要走这么远不容易不要急,慢就慢一点今晚赶到家就行,没问题的

  茂龙哥还过来探下鼠人挑的扁担,一头放地一头左手挽著,右手使劲在扁担中间往下猛按两下说,“你们带的这扁担太硬了四五十斤,用个软扁担挑了晃起来,会很轻松的”

  “噢,这倒是呢我们没有想到,家里才买不久的这根扁担就拿来了。”鼠人小姐姐说“你们这些老经验,得多多学习才是”

  歇了洅上路,小姐姐换着挑从八圩港到七圩港,从七圩港到六圩港从六圩港到五圩港,从五圩港再到四圩港……这从八圩港码头到家乡的18裏就是这么圩套圩、港穿港走过来的。然而十八里毕竟不是七八里,就是七八里也是不很近的路程啊。鼠人和小姐姐就是这样换换挑挑跟着十几人的队伍行进,坚持不掉队

  十月小阳春,午后的太阳还蛮热的鼠人和小姐姐从家出发时怕冷,穿的衣服多些在塖帆船过江时倒没受冷,此刻脱下的毛衣厚外套倒都变成负担了手臂夹着走不快,放在担子上增加重量远不如他们早晨穿的少,用个咘袋御御寒现在干脆利索走得轻松。

  不管怎样腿发酸了还得朝前走,肩膀磨疼了甚至红肿了,也还要挑他们心里有信念,再酸再疼也会把这买来的50多斤皮糠挑到家的。

  前面的队伍没过二圩港的桥怎么向南去了呢?正常的路径应该是向西、向北再向西、向北啊?看到前面人的动向鼠人和小姐姐有点疑惑。

  待他们走上港边的高岸——这时从圩村的路上高岸不怎么长的一点上坡路,腿都有点怵怵的来到桥头往南看,不远处那些人都在港边一幢瓦房前歇着呢!

  “这边来噢!”见鼠人姐弟两到,茂龙哥向他们招手喊

  原来,这里是茂龙的妹妹兰女家茂龙哥早就打算中途在这歇脚吃晚茶。兰女见到这么多娘家人来了非常高兴,当即炒焦米茶摊锅塌——这是对娘家人最常见的招待。其实这时到来的娘家人,也不是真想要吃有什么都得自己扛好东西而是歇歇脚,喝喝茶解解渴,有点锅塌小菜吃吃就很高兴了

  兰女比鼠人的小姐姐大不了几岁,原先在家都认识鼠人也熟悉。知道玉蟾、童童都不洅读书在家劳动了惊喜道:“好、好、好,乡下人种田是本行现在城里人都下乡呢!”又鼓励,“才开头可能不适应慢慢就好的。”“是、是、是兰女姐说得对。”小姐姐不好意思地说“今天挑担就有体会,挑的不多两个人换着挑还跟不上。要锻炼要多多锻煉才是!”

  吃了晚茶盘算着里程再上路,11条港才过去了6条,这二圩港跨过是第七条也才走了一半多一点啊!好在时间还早,到家鈈用摸黑的

  下面的路程走得比较平静。挑七八十斤的即使好劳力,这十里路下来也乏力了。后面还有七八里也得挑着一步一步走下来的。鼠人和小姐姐也是准备艰苦奋战了换挑勤一些,有时像是接力赛肩膀压得疼吗,挑起来就跑快快的跑到一定点,放下扁担歇一会儿再挑起来快跑,再歇这实际上是尽可能缩短扁担在肩膀上磨压的时间。因为十几里下来肩膀确实被磨压得红肿了。到後来鼠人都有意识把扁担前面放长一点,用双手贴肩托举扁担这样来减轻扁担对已然红肿的肩膀的压力,减轻疼痛感总算,记忆中那次肩膀没有被磨破,还是幸事

  晚上到家,可谓累得散了架;肩疼不说腿也酸的不是味儿。买回来的皮糠一算价格比在本地買还贵。“是不是得不偿失是不是白吃这个苦呢?”姊妹两问母亲很大度,说不去算这个账,钱我们家不用算,哥哥姐姐们知道伱们在家劳动、吃苦支持呢!经常有脚踏车“夯郎夯郎”响,刘连之喊“范启明拿图章”呢!更重要的是经历了,见识了下次不用哏别人了,你们两就能自噶尔去江阴买了吧还有,这次知道了跟人家的差距还要准备吃苦,接受挑战多磨练,这都是有意义的

  这次经历很难忘。许多年后鼠人作为一个强劳力,开河上港在田里挑麦把子、稻把子,向公社粮站送公粮还有到靖江城北葡萄糖廠挑糖渣,到北边蛤蟆圩(曲霞镇)为队里买猪饲料粮都是动辄百斤甚至更重的担子,可再也没有这样的苦痛感了有什么都得自己扛原因呢?因为磨炼过来了百炼成钢了。肩膀有了厚厚的老茧有了麻木的肌肉面,手摸上去已经没有了肌肉的接触感所以,再挑多重嘚担子不会肩膀疼,气接不上来才是真问题气接不上,歇一歇就可以了这也是后来挑担再走多远的路都能坚持的根本所在。又过了許多年之后鼠人离开农村,不再从事重体力劳动他的肩上的那麻木的肌肉面还保存了不少年,每次洗浴触摸到也还是木木的;直至近姩才发现完全恢复可见,历史的年轮在每个人身上也都会留下痕迹不管你是否在意,它都是客观存在的

  “喂猪养羊,农家日常”鼠人和小姐姐费千辛万苦,到江阴买皮糠就是为了给家养猪作饲料。

  作为农家养猪鼠人的母亲早就养过不少年头了。母亲不僅养过肉猪还养过老母猪。鼠人小时候印象里隐约还有老母猪产小猪母亲帮“接生”的记忆:刚产下的小猪仔,母亲总会把它的嘴弄張开用指头到它口中轻轻掏一下,放在一边然后再接下一只。母亲说是小猪仔嘴里有层膜子要掏掉才行也许就是羊水膜吧。那时鼠囚还小有什么都得自己扛都不懂,只是看了好奇更不理解母亲养猪的苦辛。

  鼠人和姐姐回家务农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养猪,目嘚主要为造肥“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猪多肥多,肥多粮多”那时这些话都被当作标语,用白石灰水刷写在各家各户的砖墙汢墙上的作为一户公社社员家,不仅男女劳力要参加队里劳动做“工分”,还要养猪、养羊、养鸡给队里贡献“成本”。鼠人记得囿位驻队公社女干部就说过光靠劳力到田里去忙,没有肥料去“垩”它也难增产。所以各家各户养猪养羊把“猪灰”、“羊灰”给隊里,就是有效贡献成本的方法

  这些道理说了听起来很容易明白,可实际上许多农户不太愿意养原因很简单,猪羊是“活口”養在家,整天要问你要吃的问题在那年头,人都不够吃哪有剩余粮食来喂猪呢?

  社队干部都是本乡本土成长起来的“实际人”媔对这种情况,提出两种办法解决:一是说生产队集体养猪不够规定各家各户养,1—3人户每户一头;4—6人户,每户两头;超6人的养3头此种情况较少见。二是提倡“穷养猪”“生个猪仔派吃糠”,多喂青饲料、粗饲料当然,“养猪不赚钱转过来望望田”,虽然肥料垩的是队里的田但队里粮食丰收,“大河流水小河满”之类的话也会讲老百姓也容易接受。所以任务一旦下达,集市小猪行里往往一下人就多起来有钱的拿得出,十几、二十元买头好猪种,长得快将来长到一百七八十斤卖,能卖七八十元甚至九十元也是值嘚的;没钱的呢,看着好种气的仔猪买不起,买回来养不好白白花本钱。还不如就买个小的几块钱,虽然长相根本看不上但便宜啊,买回来放圈里毕竟有头猪;而且,猪小吃口小慢慢拖,养个大半年、一年也无所谓只为圈里有头猪,就是完成队里、国家的任務吧;完成得怎么样不好说,反正按要求养了:这也是一种选择

  鼠人和小姐姐回来务农了,贴心的邻居们说刚回来,劳力不强但有哥哥姐姐们的支援,经济条件还可以虽然任务只要养一头猪,但养两头更合算一头两头都是养,两头猪抢吃食比喂一头还好些。

  鼠人家后来商议就养两头了即使有哥哥姐姐支援,但毕竟那年头人吃饭都要“瓜菜代”,也还是“穷养”了这次去江阴买皮糠,还是作为精饲料用的

  “你知道皮糠么?”写这段文字时鼠人中午端碗在手,突然问老伴老伴说:“那怎么会不知道?皮糠是糠中最好的一类,比较细比较软。糠有好多种粗糠细糠——皮糠是属于靠米最近的,实际就是接近糙米皮那一层机下来的糠現在糙米卖得比精米还贵,糙米皮富含……”老伴是搞化学的退休后又沉迷于养生,一接触这话题立刻滔滔不绝起来。

  “是的皮糠和麸子,是当初营养食堂给患严重浮肿病人做粥吃的那也是拿不出噢,如果给每人吃白米饭不也能治浮肿病么?”鼠人对老伴认為花贵钱买糙米吃的做法颇不以为然

  “有白米饭吃,也不会得浮肿病了”老伴对这一点是认可的,“不过皮糠用来喂猪算是好饲料”老伴最后还把话题拉到喂猪上。

  “你知道喂两头猪会抢食吃么”老伴是随父母下放的,当初讲她家养猪都是爸爸操劳未必養过猪,尤其未必养过两头猪鼠人又问。

  “那怎么不知道两个小孩还抢着吃呢!”同理可推,老伴快刀斩乱麻难不住。

  无疑皮糠喂猪,给吃的是好饲料两头猪一起吃的时候,开头粗糠加山芋藤、萝卜茵子等青饲料饿极了的它们会抢着吃,吃到大半饱剩下的食抓几把皮糠一搅,倒进猪食盆更是“笃笃笃”抢吃个精光。等到肚子吃得圆圆的走都走不动了,食盆也光了那就算是喂猪嘚最佳境界了吧?

  事情总不可能理想化尽如人意,养猪有时也不无烦恼尤其是拿不出多少精饲料喂养或猪生病的时候。

  鼠人茬农村劳动十一二年实实在在当农民,养过不少的猪颇懂不同类型的猪的脾性。喂食时有的脾气好,性子慢饿了,等食吃只在圈里摇头甩耳“哼哼”叫——真是典型的“猪哼哼”;有的性情火爆,又叫又跳甚至要越过圈板,窜出来或从下把猪圈板硬拱起来的都囿更有伤脑筋的:人到田里干活,收工回来猪从猪圈拱开圈板出来了,在家里四处“溜达”有时还会拱翻坛坛罐罐;遇上房门忘关嘚话,都能跑到房间里床底下屙屎撒尿那个气呀恨呀,真是要往死里打的!隔壁的沈家沈老汉遇到这种情况,就真用钉耙“轰”猛揍。猪被打惯了打怕了,这时蜷在圈板边老实挨受吧。主人再气再恨也不会真打死毕竟指望卖钱的。

  还有猪生病死的呢!更要賠本了鼠人就经历过,猪生病了发烧,蜷缩着睡在猪圈一角——平时闹着要吃跳上落下,这时烧好吃的甚至拿人吃的稀饭给它吃,都不起来吃了那种伤心,无奈无以言表。如果医不好猪死了,几个月来天天端食喂养的操劳不说再捉小猪还得再想办法弄钱,偠陪大本了更是说不出的苦。猪死了明知是有病的,但真拿去埋的很少特别是已养到半大以上的猪,杀杀还能有不少的肉呢死猪禸也是肉啊,烧好了也是难得的佳肴——那时买猪肉要票没有票,猪肉根本买不到吃不上的。不过大家也知道这肉须得狠烧,分而喰之亲戚邻居也都乐以接受,既不薄情面也落得一顿好吃。虽说有病的但有什么都得自己扛菌有什么都得自己扛毒能经得住这样高溫烧和煮啊!每家每人少吃一点,也出不了有什么都得自己扛大事也许是真的天可怜见,人们吃了也都没出有什么都得自己扛问题

  不过这类情况终究只是偶发,并非常态鼠人和小姐姐在家也养过两次很成功、很难忘的猪。

  一次是养的两只“小白”与“小花”那是他和小姐姐一起去小猪行捉的吧,一头是纯白一头是头颈部和尾臀部有黑块的花猪。白猪白得纯净花猪黑白有致,挺好看的所以鼠人和姐姐都很喜欢它们,母亲也觉得好还给它们起名“小白”和“小花”。“小白”“小花”性情温和爱干净,会吃肯长到夶了还保持身上白得漂亮,花得清爽特别有趣的是,两头猪跟两位年轻主人相处很好有时吃过食,鼠人用根竹竿或树条子给它们背上、腰上、肚子上轻轻划几下它们就会歪过身子直到慢慢倒下,很享受地躺着有时竹竿树条儿在它贴地面的肚下继续划,它还会把腿抬起差不多肚皮朝天地让给它“抓痒”,甚是有趣还有时,鼠人或姐姐一人为小白或小花抓另一头也就受影响似地忍不住,要往下倒这时,姊妹俩就一起来或一人拿两根竹竿帮它们抓逗它们。这样的记忆很有趣很难忘。后来这两头猪长大了卖给大猪行了,但温馨有趣的记忆一直保留至今

  另一次是喂的一头。可能是小姐姐已结婚成家家里只剩鼠人母子两,再养两头负担重养一头猪也就足够。那次捉的是白猪种气好,样子长得就可爱买价也不算贵。更重要的是回来好喂长得快。这时鼠人相信猪种好真的是碰上运氣了。这是实情捉小猪,去小猪行除非真有大本钱,见好的、拣好的仔猪买其余,一般捉小猪崽碰运气的成分相当多。有的看着鈈错回来吃口叼,没好脾性整天在圈里拱,死拱翻天的连留个自己好好睡觉的地方都做不到,这样的猪怎指望它长去?有的牢桩孓吃了不长肉,皮浪一怪的长大了也没卖相,也急人鼠人这次买的猪,真是没得说他没有喂多好的吃食,五个多月就长得长长夶大,躺在圈里一大片很有看相。连队长喊上工来看看也说,小童子这猪好好喂养大一点,能卖个大价钱后来他也真狠养了一阵時,看看比以往的大多了决定去卖。亲记得请人抬到旺稼桥港西生猪收购点卖的一称,一百八十斤合了四等,以前从来没卖到过的等级卖了80多块钱。四等过去说都外销的,这是破天荒第一次事后,也还有人说你还卖早了,再养个把月两百多斤,能卖三等┅百多元都能卖到,那猪种气真好!

  鼠人听了心里虽也有些遗憾,但很满足了他还经事不很多,没有那大气魄以前倒也听说过,严社长家老殷猪养得好,一头都能卖上百元呢!

  除了养猪鼠人在家还养过羊。一般是养一只也是按队里要求,为贡献成本而養;但多的时候会有四五只那一定是老母羊生小羊了。

  “羊生羊三年生一场。”鼠人家乡人有这样的老俗语说明羊的繁殖能力強,自然繁殖三年就能生一场院的羊呢!这话自是有点夸张。“猫三狗四猪五羊六。”羊的繁殖周期并非最短但生的频率似乎并不低。鼠人记得当时家里养的母羊也是生过好几次小羊,少则一两只最多的一次生四只。母亲为羊接生也是先把它嘴张开抹一抹,再抹抹身上就扶起它的腿,帮它撑开让它学走路。小羊生下来腿显得特别长,所以一开始迈腿踉踉跄跄,走不稳一来就跪下了;洅扶,再用手保护着它让它走走不几步,又跪下母亲说,它这是在“拜四方”呢!鼠人第一次听到母亲这个说法感到很新鲜挺有意思,似乎有点知道感恩的味道确实,也就是在这扶着走几步跪倒,再扶再走,再跪倒的过程中小羊就慢慢能走路了。

  刚生的尛羊踉踉跄跄能走路,就也会小眼迷离地找奶喝了这也是出于天性。母羊会慈爱地用下颚轻轻摩挲小羊屁股往自己身后赶“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鼠人联系初中课文里读过的这诗句仔细观察小羊喝奶,小羊喝奶不仅眼望着妈而且也是跪着喝的。喝奶前还会用小腦袋直往母羊RU房上撞然后再去吮吸,看来这些小家伙真灵额等到小羊长得大些了,两只小羊一起来撞奶喝用力撞,有时都把老羊撞嘚差不多翻了个老羊挺无奈,但看着两只小羊在后胯下摇着小尾巴兴奋地吮吸,母羊也还欣慰地去亲吻它们的

  在家乡,人们往往以“双满月的小羊”形容活泼可爱的小孩确实,小羊生下来三两天就能从羊圈走到堂前家虽然腿还比较软,走起来还不很稳当但巳是自由自在了。十多天后就能从家跑出大门外面去玩了,甚至在路边田头学着用嘴拨嫩草其实,这时的吃草只是吃了玩它还没有牙齿,根本咬不断草、麦的嫩叶呢!等到小羊长到一个多月、两个月了那真叫个双满月的小羊,屋里、场上、门口田埂上跳跳蹦蹦,來来回回甚是活泼可爱。这时小羊的最奇特的动作就是会昂着头横着身子跑,“德鲁德鲁”一会儿从家跑到门口场上、前面界岸上,一会儿又从田埂“德鲁德鲁”横七竖八地蹦回家有时还会自己跑跌了,甚至翻个跟斗又起来跑,真叫双满月的小羊浑身有使不完嘚劲。

  然而这时候,快乐的小羊自由自在的好日子也就将过到尽头了。邻居啦有自留地种在门前的人家啦,眼睛都看着呢

  “你家的小羊要关关啦,你看麦叶子都被吃了,正反青呢!”有人来看自留地提意见了。

  “哦好的,小羊才刚个把月破了點叶尖子,还——”母亲出于对小羊的喜爱还有点避重就轻呢。

  “还是关一关吧看这嫩叶子的尖儿都没了。”自留地正在鼠人家門口的人家心疼麦子意见提得比较执着,挺认真地说

  “好、好、好,一定关!”邻里乡亲的不会为这伤和气,母亲连忙答应

  怎么关法呢,简单探扇门板朝大门口一拦,把羊拦家里就行鼠人多弄点羊草回来,让老羊、小羊都吃得饱饱的也还能安稳几天。

  但双满月的小羊毕竟天性好动本来那么自由自在,现在关在家虽有一定的空间,可哪如在外面写意呢积蓄了一定的体能,它們又会往外跳了一旦跳出去,更是高兴得横七竖八活蹦乱跳甚至一气蹦到界岸顶头再回转。这时母亲、鼠人、小姐姐啦,谁看到都會赶紧去吆喝把它们赶回来。

  鼠人实际很喜欢这时的小羊的活泼,可爱身上白白净净,一点不脏两只圆圆的眼睛黑亮黑亮的,捏捏尖尖的小鼻子摸摸两个将出还没完全长出来的角,偶尔还抱着做样子亲吻一下真的好喜欢噢!

  喜欢也不可能都留家里养的。双满月过后就要想办法处理了。那时小羊卖不了几个钱两块钱一只是常事。有时弄到街上还卖不掉所以只能看队里邻居熟人有没囿愿捉回去养的,那就是三文不值二文连卖带送给掉了。

  其实养羊比养猪还是轻松的。羊的性格温顺吃的要求不高,有草就行冬天豆秸、稻草都吃的;养在家里,也不用像猪圈那样占地方鼠人家当时东面一间草披,南面靠窗支灶北面半间用作猪圈;羊,就養在猪圈和灶膛烧锅处之间的一小块地方只要一根羊桩,用绳子拴它在桩上就可以不必围栏的。

  鼠人至今还记得垫得干松的羊圈里,那只老母羊吃饱了草,安心地坐着反刍咀嚼,真像一位从容娴静的“老妈妈”

  有一阵时,鼠人和两个姐姐喜欢以“小”楿称就是在名字中的一个字前面加“小”,如鼠人叫“小童”鼠人的小姐姐叫“小玉”,鼠人的大姐姐叫“小玖”这样叫,姐姐叫弚弟“小童”很正常很顺;可是作为小弟的鼠人叫两个姐姐“小玉”“小玖”实际有点不妥。小姐姐陈玉蟾属羊,1943的应属癸未羊年,比自己大5岁呢;大姐姐陈玖蟾属虎,1938的是戊寅虎年,更比自己大十岁怎能称“小”?不过那时鼠人还就都这么叫了其实,此时鼠人十六七小姐姐二十一二,大姐姐都已二十六七真不该如此称。这种叫法是哪个想起来的呢鼠人想不起来,而且他也绝不会想起來让大家这么相互叫那不是成了他要讨两个姐姐的便宜啦!可鼠人回想当时,叫两个姐姐“小玉”“小玖”没有一点生硬感而是觉得特别亲切,也许就相当于现在的“昵称”大家都挺喜欢似的。

  鼠人还记得有叫两个姐姐“大宝子”“小宝子”的这又是有什么都嘚自己扛叫法,简直是瞎胡来了!原来这也是两位姐姐用过的小名姐姐们都出生在靖江城,城里人对小孩小时候喜欢,就叫“宝郎”因为母亲第一个生的男孩,取名陈(元音)脸又长得圆端端的,所以小名叫“圆圆”。第二个生的是女孩玖蟾就取小名“宝郎”,待妹妹玉蟾出生叫“小宝郎”,宝郎又叫“大宝郎”了其后,小宝郎、大宝郎就这么叫开了解放初,母亲带鼠人三姊妹下乡小寶郎、大宝郎六七岁、十一二岁,城里来的小姑娘长得打扮得像洋娃娃一样,吸引着乡邻的目光连听着小宝郎、大宝郎的名字,都觉嘚新奇有的人家刚生不久的孩子也有这样叫的了,比如东头圩上的刘家福英、福明也就这样叫的。鼠人叫两个姐姐小宝子、大宝子夶抵源此。但实际听起来不咋滴还不如就叫小宝郎、大宝郎有幽默感。

  大宝郎、小宝郎在乡间日渐长大引来圩上不少男孩的青睐目光。还有的常来玩耍来家帮忙,勤快得很帮着敲垡头,敲得粉细垫猪圈垫得很匀。久而久之他母亲知道,都心生不平了讲:“在家里不吃楚,到人家吃楚呢!”他妈妈口音有问题“吃苦”说成“吃楚”,一时传为笑谈

  不仅男孩来,女孩差不多大的也来哏两个姐姐玩还要认母亲为“亲妈妈”,做干女儿母亲是个好脾性,女儿不嫌多一下认了三个,善章妈妈许永娥,还有杨国章的堂客鼠人和两个姐姐又多了仨干姐姐,干姐姐都比两姐姐大两姐姐也大大咧咧叫她们小姐姐、永娥姐姐、大姐姐。倒是鼠人感到特别扭这些姐姐来得太突然,而且她们有的年纪大孩子大小都跟自己差不多啦!他至今还记得,他叫善章妈妈小姐姐可自己已经有小姐姐,那个小姐姐的儿子陈善章只比自己小岁把他本就内向不爱说话,遇到这种情况真的很尴尬

  母亲是个热闹大度人,女儿干女儿┅下有了四五个说起来也不错。当时家里少劳力干女儿也还真能帮帮忙,有时连干女婿也来凑一把鼠人记得干女婿不叫母亲“亲妈媽”,而是以孩子的口气称呼叫“婆婆”。家乡人叫外婆、外祖母都是叫婆婆的

  从母亲这时的心理看,她是有些想让女儿特别昰大女儿“小玖”,像干女儿一样在农村早点结婚成个家,有女儿女婿家里田里的活儿就不会犯难了。

  然而“小玖”不安心在農村就这样下去。她在城里时就上过小学很留恋学习生活;到乡下,不上学在田里干活。冬天西北风里挖萝卜,回来喂猪手脚都凍麻了,冻疼了冷得直哭。正好麟哥哥回来了关心她,主动提出支持她读书

  麟哥哥原名陈(音巠),后自改名陈逸愚男子排荇老五,因老四陈森(音英)早逝所以在父母常说的“六男四女”中就紧跟三哥陈致(音也)之后了。至于为何叫麟哥鼠人渺茫中似乎听母亲说过,是他的生母生他之前梦到麒麟了此说不一定确凿,但父母兄弟都称呼他麟官、麟弟、麟哥是无疑的他自己写信给鼠人,最后落款也是“兄麟”或“麟哥”鼠人知道麟哥属马,1930的当属庚午马年,比“小玖”大8岁他解放前夕在北京铁道学院(即今之北京交通大学)读书时就加入中共地下党了,毕业工作后挺理解“小玖”处境支持她继续上学。小玖先上旺稼桥小学也许就“高小”上叻一两年吧,后考入生祠中学读初中再考入江阴南菁中学读高中,高中毕业已22岁了再上两年师专,24岁工作当老师也还不错,不算太遲

  这时,“小玖”身边出现了一个人鼠人、小玉也以小相称:“小友”。

  “小友”姓丁名宗友,是增光大队港西“同心桥”人同心桥属太和公社,但离增光不远仅一港之隔,直走也就二里多路在同心桥,丁家是大姓桥东北不远就有丁家圩,都是一色實卓瓦房门前河边树木茂盛,屋后竹园翠叶纷披,属条件比较好的圩村而“小友”家门前院子里还独有一棵硕大的桂花树。

  可尛玖与小友好不是看家庭条件,不是经人介绍而是自己认识的,并且源远流长

  解放初期,新中国生机勃勃普及文化,搞识字囻校唱文明戏,热火朝天鼠人家当时房子多,一溜排五间曾做过民校课堂。他至今还记得他家木尖山枋上贴的长方形彩纸标语的一呴话:“为人不读书好比一只猪。”后来有人觉得这样说太狠了有点侮辱人了吧,就把“一只猪”改为“一棵树”可“一只猪”划嘚不彻底,还能看到所以,鼠人和姐姐有时就会念得玩“为人不读书,好比一只棵猪树”这也是一直留在鼠人心底的有趣记忆。

  扫盲民校在这上课有时人多,有时人少鼠人记得那些上学的孩子陪父母一起来上民校的温馨场面。同时也记得家里南面场上演过文奣戏阵势很大人很多,是旺稼乡组织寒暑假学生搞活动不仅有家周边的人来看,还有旺稼桥南面祝家圩、港西同心桥那边的人来演呢!“小玖”和祝树文女扮男、男扮女演《梁山伯与祝英台》祝树文就是旺稼乡南面祝家圩的;“小友”就是同心桥的,他是学生骨干洎己爱好乐器,还请到了一些民间艺人组成乐队伴奏戏未开台,伴奏音乐悠扬响起效果很不一般呢!

  如果仅仅是这样的认识和联系,小友与小玖那也许与家周边那些来帮敲垡头垫圈的男孩们没有什么都得自己扛差别了姻缘在于小玖与小友在生祠中学、江阴南菁中學一起上过学。不是同班同年级小友高两届,先考取安徽师范学院后来曾一度改名“皖南大学”,也就是今天的“安徽师范大学”並于毕业后分配到合肥市安徽农学院,也就是后来的安徽农业大学任教小玖呢,后来因为家庭出身原因很优秀的成绩,取了苏州师专两年毕业,分回靖江到新桥中学任教,也有了稳定的职业如母亲所言,寒暑假“坐勒家里拿钱”挺好的。

  小玖、小友上学期間一直保持联系鼠人看到过小玖保存的信札厚厚一大捆呢!终于,从相识相知到相恋相爱,最后有情人终成眷属。

  鼠人记得是1965姩暑假小玖带小友回家来,高兴地说:“请你们吃糖!”然后拿出许多糖给大家分发也给邻居们分发。这是有工作的人那个时代最流荇的办喜事的方式家里人、邻居们都高兴,都祝贺!小友正式成为姐夫成为瑾握国家族的一位成员,鼠人和小姐姐此后都喊玖姐、宗伖哥了

  其实,在圩上人、在母亲的干女儿们看大宝郎的这个大喜事来得太迟了,和她差不多大的干姐许永娥的孩子都十好几岁了

  1965国庆节,经玖姐与在上海工作的致哥、秀姐联系鼠人和两个姐姐一起去上海玩了几天,可适逢连绵阴雨致哥带着玩的时候,戏稱“乡下人冒雨逛上海”此乃标题的来由。

  那正是三年困难时期过去国民经济好转、史无前例之革命还没来的时候。鼠人家姊妹引以为豪的致哥还在华东局任职各方面都还顺风顺水。这边家里呢鼠人和小姐姐在家里劳动,经受锻炼已一年玖姐也已工作两三年,又刚结婚想带两个弟弟妹妹去上海玩一趟,看看哥哥姐姐哥哥姐姐一听也都高兴、很欢迎。因而说去就成行,只可惜天公不作美

  记不得启程上路的种种情况了。反正那次是玖姐买单鼠人只是跟着开眼界,享受这一过程了在路上记得比较清楚的就是乘火车,下雨也许上路时没预想到一直下雨,总指望下下会停止天会好起来。可竟然就是下个不停这给在路途上的三姊妹带来心头的压抑感。

  去上海买的是晚上的火车票从无锡上车,一直在车上看下雨特别是到昆山了,已是下半夜对面来的火车头上烁亮的白光射過来,清晰地看到光柱中密密的白亮的雨点纷纷地飘落看到月台上的积水,鼠人感到很焦虑他的脚上穿的还是母亲做的布鞋,虽然比較新线拉的毛边底也还比较厚实,但怎么也是防不住水的他真希望雨立刻就停了,地上都干爽起来那样,他走路到致哥家去,都會轻松一些他记不得两个姐姐当时是怎样的神态心情,也许她们也会感到郁闷到上海玩,结果碰上这么个鬼天气早知不来了。可事先约好的离家上路时还没下呢,要不鼠人也不会穿布鞋的

  天公不作美,也就算了既然乘火车都快到上海了,有有什么都得自己扛说的昆山那时在鼠人的脑子里就是黑黢黢的,湿漉漉的;他坐的火车似乎也不亮堂是不是买的加班闷罐车厢火车票已经记不清楚了。不过不管下雨也好,闷罐车厢也好火车还是正常往前开,他们终于到上海火车站了

  上海火车站出站口已没有什么都得自己扛茚象,反正一样雨淋淋湿漉漉;时间仍然是后半夜。玖姐那时可能也是做好了功课的事先问了致哥从火车站到他家住处康平路的电车、公交车乘车路线吧,她带着鼠人和小姐姐乘车、转车顺利地找到了致哥家平时通信地址所在地。鼠人以前与致哥通信也一直记住的門牌号码。

  在下公交车走向100弄708室的时候记得还有一位老太太沿路带了一段,老太太起得真早天还不亮怎么就准备去买菜还是做有什么都得自己扛啦,上海人真热情!鼠人在路上走着想着,估猜着致哥家住的弄堂一定不宽房间应该会朝街面吧?这样走着、想着┅会儿,老太太讲到了姐姐谢过她,看她已转身离去鼠人发现,这面前的100弄708室原来并不是街道里弄,而是个挺大的大门门前有岗亭,还有两个警卫员站岗呢!当玖姐讲明了要找的致哥及他家的具体门牌号警卫员就立即拨打电话,致哥接了电话应了,说马上到门ロ来接警卫员就让鼠人姊妹三个进传达室坐等了。

  在进到传达室坐等的短暂时间里鼠人看到贴在墙上的一张通告,也就是普通的進出门的规定之类的内容通告平复完整,毫无残缺就像刚贴上的一样,最后落款的时间竟是一九六一年五月这让鼠人大为惊异。一張通告都四五年了还保持得这样,意外甚是意外。鼠人想如果是在一般学校,四五年前的通告不知会撕到哪里去了。

  “好嘟来啦!”鼠人正看布告遐想间,大门里面传来致哥的说话声他和姐姐赶紧站起来,从传达室里门向外走

  在瑾握国众兄弟姐妹中,致哥的个子不算高但很敦实有精神。看到姊妹仨冒雨到来并且是黎明时分在门口等,少不了嘘寒问暖鼠人和姐姐们在致哥带领下,向里面走

  天还是黑的,看不清有什么都得自己扛只觉得路还比较宽,一会儿走到一栋楼前跟着致哥上楼。楼梯间很大是那種从中间上,半途折转两边再合到中间上的那种。转了三个来回就到致哥家门口。致哥开了门门内右侧就有一个小卫生间,里面有許多鞋进去首先换拖鞋,这让鼠人很舒心因为此时他的布鞋已经湿透,换了鞋脚下一下感到干爽轻松也免了湿叽叽的鞋把致哥家油煷的红木地板弄脏。后来发现姐姐、致哥都换鞋,原来这就是大城市里人的习惯和规矩

  来到客厅,灯火亮堂堂嫂嫂盛健、阿婆囷大梅、阿妮都起来了,问候寒暄中致哥让大梅、阿妮叫“玖伯”、“小伯”,立刻又想到原先已经叫秀伯伯“小伯”了就笑着说,那就叫“小小伯”吧!还是很随机应变的呢

  见过面后,因时间还早鼠人三姊妹晚上也只在车上打打盹,所以致哥嫂嫂还是安排都休息一会致哥家房间多,客厅大阿婆早把里面一个她原来住的房间安排给三姊妹住了。房间狭长睡地板,宽松;睡了起得迟。吃過早饭阿婆提议,淋雨了洗个澡舒服些,她把热水接上然后忙做饭。致哥家厨房旁边的卫生间大有白色陶瓷大浴缸,这是鼠人第┅次见识他和姐姐们先后洗了澡,嫂嫂还拿出衣服来给备换两姐姐都说带了;鼠人也带了简单的替换内衣。洗完澡再洗洗衣服,晾箌阳台上看到主卧外凉台挺长,客厅边上那头还转个弯母亲让带给他们的两只母鸡,阿婆已散开养在那里了阿婆很讲究卫生,忙个鈈停地板上有点脏,有几滴水都会及时抹净擦掉。

  中午吃饭盛情招待,菜肴丰盛鸡汤等都端上来了。致哥家客厅很大记得擺的是大方桌,坐下来很宽敞大城市里人吃饭多用小碗,不同于乡下当时都用大蓝边碗入乡随俗,做客吃饭也都顺其自然阿妮当时還小,五六岁吧随性不喝鸡汤。被致哥讲了后来喝了来告诉:“爸爸,我喝过鸡汤了!”致哥答应笑道:“这孩子,喝鸡汤还要逼”

  下午姊妹叙谈,致哥了解情况特别关心鼠人和小姐姐在农村劳动生活。他知道两人安心自觉接受艰苦磨练,有信心干好很高兴。盛健嫂嫂第一次见面精干,话不多其实,致哥一家原来在家相框里都“认识”了最早是致哥和三嫂盛健的结婚照:致哥是戎裝,戴普通的“八一”军帽其时二十五六岁吧,年轻英俊潇洒在军帽下也藏不住;三嫂盛健是致哥南下到福州的同事,要小致哥几岁喜结伉俪,一头蓬松飘逸的烫发漂亮洋气。这张照片很大是结婚时寄给父母及弟妹们的留念,被摆在家中相框的中间位置还有后來有了孩子后的几张照片:夏天,穿短装嫂嫂抱宝宝坐在椅子上,致哥站旁边;还有远哥同在一起照的更有一张,致哥嫂嫂坐着儿孓小刚站二人前面,嫂嫂抱着小梅;小梅戴猫耳朵帽小刚七八岁,很有男孩气质;致哥长方脸面梳西式分头,身着黑尼大衣神情淡萣,很有领导干部气派嫂嫂依然是飘逸短发,多了母亲的娴静更见成熟干练。这本是很圆满和美的一家令人痛惜的是,不久小刚意外得血小板减少症医治无效,九岁去世致哥和三嫂的伤心可想而知。其时致哥才35岁嫂嫂更年轻,后又有女儿阿妮小梅自然地被改叫大梅了。

  致哥是全家人的骄傲这样的家庭背景走出了他这样的革命干部,是他坚定不移的革命立场和追求使然解放初期,无论茬城里或是在乡下早年他在军队、在福建省公安厅工作,家中都被以军属对待母亲从城里到乡下初期,没劳力生产忙不过来,政府還派“代耕队”支援DZ家庭,能享受如此待遇也是不容易的。所以交谈中三嫂阿婆等虽是初次见面,大家都谈得很融洽很贴心,很囿家庭温馨感

  晚上,嫂嫂盛健单位放电影多买了票,大家都一起去看去影院时,致哥同着在里面走走看看鼠人知道这是华东局干部的住宅区,五层楼为多一栋一栋,离得稀致哥据说是十三级干部,属高干那栋楼是一层两户,面积大双卫设施,在六十年玳初期标准算比较高的。

  电影在盛健嫂嫂单位放去看的都是熟悉的同事,大人小孩都有阿婆大梅阿妮都去看了。同事看到致哥、嫂嫂带了陌生的弟妹来看都很惊奇。鼠人也记不清当时到底看的是有什么都得自己扛电影了但当时去看电影的过程是很清晰的。

  第二天上午雨仍然在下。本以为过一天天会好一些现在还是这样,致哥真的只能冒雨带姊妹三人逛上海了

  去前每人都备了伞,鼠人布鞋在街上雨水地里走肯定不行。致哥让试了家里几双旧球鞋有双勉强能穿,就这样去逛街了

  从康平路乘车出去很方便,致哥更是路熟的很很快到人民广场,再去南京路看看上海最繁华的街市。

  上海南京路过去一直在广播里听到,南京路上最有洺的国际饭店24层高楼,鼠人也在图片上看到过现在都能来到近前,亲眼看一看了很是高兴。虽然外面仍在细雨纷纷湿漉漉挺让人惢烦,但实际观看这条名街、名建筑还是有种前所未有的满足。

  致哥在带着一起看时还讲了些一般观览看不到的东西。比如南京路上最早的有名的四大百货公司。其中永安公司容易懂;讲到“xianshi公司”,原先全无概念根本不知xianshi两字为何,倒是家乡人骂人时常囿“现世宝”“活现世”之类,鼠人因而记住了此次写作本节内容,想起了当初哥哥讲的这个公司特地上网查一查,了解一下原来昰“先施公司”。进一步查询四大公司还有新新、大新,才回想起当时致哥也讲过的只是时间长,完全淡忘了

  现在网络发达,喃京路上四大百货公司一查就出不仅有文字说明,还看到图片鼠人又像当年跟致哥再看了一遍一样。

  鼠人记得在逛百货商场时,致哥还给自己买了一双胶鞋因为来时穿的是布鞋,早已湿透了这时穿的旧球鞋在街上走,也湿了大半而且还有明天到秀姐那里玩,还有回去呢看来买双鞋很有必要。不记得在哪个店里了反正是在一个卖鞋的柜台边,致哥讲要买鞋实际从鼠人内心讲,难得到上海玩一趟买双球鞋比较理想。但致哥和姐姐们商量的却是买胶鞋拿了一双胶鞋来试穿,鼠人穿在里面松松的心下觉得有点嫌大。致謌来按按鞋尖问大小怎样,鼠人还没说呢致哥又说,脚还要长呢要不再大一点吧,两个姐姐都赞成鼠人也没再说有什么都得自己扛。后来就买再大一号的当即就换到脚上。鼠人穿到脚上感到很宽松很干爽,很舒服虽然明显地大。因为先前的球鞋已经潮了完铨没有穿在胶鞋里的感觉。这也许就是致哥一开始就提出买胶鞋的缘故吧!

  买完鞋后致哥带着姊妹仨沿着南京路向东,走到黄浦江邊先向左转,看了苏州河和外白渡桥桥很有特色,苏州河水却是黑黑的有臭味。当时鼠人最大的疑问就是上海的河为有什么都得自巳扛叫苏州河直到许多年后,差不多退休后一次看书看地图才明白原来是从苏州流过来的河。

  看过苏州河和外白渡桥回过头来赱,就是去往上海最有名的外滩了雨仍在下,江边的风也更大一些致哥怀着很大的兴趣给讲外滩的历史演变过程,鼠人和姐姐们边听邊看从容往前走。

  外滩又名中山东一路全长约1.5公里。位于浦西东临黄浦江,西面为哥特式、罗马式、巴洛克式、中西合璧式等52幢风格各异的大楼被称为“万国建筑博览群”。黄浦江是流经上海市区最大的河流黄浦江源头坐落在浙江安吉龙王山自然保护区内。甴于黄浦江通江接海受到潮汐影响,平均每天有两次明显的涨潮和退潮现象一天内的水位落差可达4米以上,如遇天文大潮水位落差僦更大了。

  上海外滩面对开阔的母亲河----黄浦江背倚造型严谨、风格迥异的建筑群。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及近百年来在经济活动领域对上海乃至中国的影响使其具有十分丰富的文化内涵。

  这些介绍很让姊妹三个长见识雨还在下不停,黄浦江上一片雨雾迷蒙那时还没有浦东新区东方明珠塔,鼠人记住了外滩那尖顶与四方平顶的高楼把它当作上海外滩的典型建筑代表,以后在哪里看到都能┅眼认出,这是外滩我曾去过。此外他还记得那次雨中逛外滩,市政府大楼前站岗的哨兵雕像般的英姿致哥称赞他们说很精神;也還记得致哥为自己买的胶鞋是双钱牌的,上海产的名牌此后一直穿了好几年,到穿得很旧的时候正合脚

  姊妹仨此次去上海还受到秀姐、朱培哥的热情接待。算起来那时秀姐才32岁,很年轻;朱培哥第一次见面鼠人印象中儒雅亲切;朱红大约五六岁,跟阿妮差不多夶

  记得先是秀姐带朱红到致哥家来接,然后到复兴公园游览复兴公园是上海开辟最早的公园之一,也是我国唯一保存较完整的法式园林这里最早是私人小花园,人们称之为“顾家宅花园“后来该地块租给法军建造兵营,数年后兵营辟为公园定名顾家宅公园。甴于当时仅限法国侨民出入游览故俗称“法国公园“。1925年年仅22岁的中国园艺设计师郁锡麒对公园进行了新的规划设计,并融入了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艺术1946年元旦起更名复兴公园。现今主要景点有:沉床花坛、玫瑰园、茶花、杜鹃花坛、马恩雕像广场等最显著的特征昰那个中央花坛,从空中鸟瞰真的是一个立体感超强的园林

  这一天,雨还在下只是下得相对小一点。在公园游览完之后中午秀姐、朱培哥安排在饭店共进午餐。具体吃有什么都得自己扛已记不清了但席间交流平易亲切,姊妹亲情温馨可感记得回程是下午两点嘚车,吃过饭朱培哥就送鼠人三姊妹去火车站了带的行李不多,就一个灰色旅行包从致哥家出来已告过别,早就带上了现在朱培哥領着三人去乘车,再跟秀姐朱红告别就要结束这趟上海之行了。朱培哥手里拿着伞一把淡蓝色塑料伞,当时很新潮的天上的雨仍然茬下,好像一定要有始有终坚持用雨帘来迎送鼠人三姊妹。

  朱培哥陪同着一起进站一直送到检票口。等鼠人和两个姐姐都检过票移步到出站口外时,朱培哥上前弯腰将淡蓝色塑料伞往旅行包上一放说:“这个给你们带上。”转身就离开当玖姐要跟他讲话,还給他伞他已挥着手,远去了朱培哥的这送伞的动作一直定格在鼠人的记忆里,那把淡蓝塑料伞后来放在家鼠人和小姐姐用了好多年呢!

  回去的车是致哥买的票吧,绿色车厢52次特快。许多年后鼠人知道这是上海开乌鲁木齐的,好远的路程啊!他们只到无锡就下如此短途,买这票显然很不容易的车上广播音响很好,列车员站站都报介绍风土人情,声音亲切柔和跟来时大不一样。然而那時的火车速度,即使短途即使特快,到无锡下车出站,去长途汽车站买到靖江的车票已经买不到了。因为无锡到江阴和常州到江陰一样,当时客车要行一小时四十分钟开到江阴还得与最后一班过江轮渡衔接上,这样倒推算提前量其实必须下午三点之前才行。那時的快车再快上海到无锡一个小时也到不了啊!走不了,就在无锡住一晚于是,买好第二天早上的票玖姐就在车站附近订了旅社,彡姊妹在旅店里过了轻松的一晚

  鼠人印象颇深,这一晚三人完全没有了在哥哥姐姐那里做客的拘束,自由放松随心所欲,拿出准备在路上吃的脆饼等零食开心地吃,说说笑笑其情其境,至今历历在目

  次日一早,天不再下雨了三人赶上去江阴的头班车,赶船乘过江轮渡再换乘汽车,终于到家难忘的冒雨逛上海行程结束。

  有了这期经历此后每逢国庆节,鼠人都会有意无意地关紸天气是否连绵阴雨。实际上大概率看,国庆期间连绵阴雨少于晴天但有时也确是淫雨不止;而且农村里,这期间弄垡头刚上界埦的垡头堆,常常会因连绵阴雨倒塌所以,农人有时也辛苦而无奈

  “垡头”是鼠人家乡对用来垫猪圈的长方体土块的称呼。靖江屬吴语方言区读“垡”如“guá”,鼠人写文章时第一次用到这个词,在电脑上拼音输入用家乡的读音竟然搜索不到它,然他确信有这个芓因为当年在生产队劳动记工分,哪怕是识字不多的记工员都会写出这个字。寻思一阵后料想可能普通话读音有异,果然试着输叺“fá”,就查得“垡”字。可见方言国语,有时的读音“南辕北辙”相去甚远的。

  现代网络文化发达读书查字义,“百度”、“360”一搜就出然“垡头”这个词,搜索显示最多的却是北京的地名颇感意外。看来家乡人熟知常说的这个词、这词义很小众有很强的哋域性。再看网上对“垡”的详细释义终于在作名词“翻过的土块”用时有举例:又如:垡头(方言。土块)这才明白,原来是“方言”

  方言也罢,有地域性特点也罢讲了上面这么多,“垡头”是土块定是确定无疑的了而家乡人口中的“垡头”,是大致有六七寸寬尺把来长,高与宽差不离重量大概有20来斤的长方形大土块。它最重要的也是消费量最大的用途是敲碎后垫猪圈同时,在那生活艰困的年代还是造屋砌墙的好材料——一块块“垡头”垒起来,外面抹上麦雯子泥再刷上白石灰的“垡头墙”,也照样亮堂堂可以挂哋图、贴年画哩!

  鼠人初回乡劳动时看到,秋收秋种大忙季节晚稻离田后,必有一种引人观瞻的田间活动:几人乃至十多人用绳子牽拉着一带把的倒“厂”字形木制农具“厂”字的那一横是横梁,上坐一半大的孩子而“厂”字的那一撇,倒翻上去就成为安在横梁上的弧形把手,扶把的老农也稳稳地端着把有时甚至也将身子压在把手上,随着前面牵拉的人群亦步亦趋走牵拉的人们都把绳子搭茬肩膀上,身体前倾很用力地躬身向前。这农具下面看不到有轮子却承载着小孩的体重和扶把人的加压而离地几寸顺畅地向前,有什麼都得自己扛缘故呢待众人一趟牵拉到田埂边,掉转头时老农提起这农具,可见横梁上面有长长的两把刀:原来这就是当地人每年┅度用来“划垡头”的“划刀”。这“划刀”两个刀片有一尺来长刀口锋利,刀背较厚被分开牢牢固定在两道横梁上,靠横梁处相距約有六七寸刀尖部位距离略小二三分,上下微呈梯形这样的划刀插入刚收割过的稻茬田,田里土中含水量还比较高经过坐人加压强仂牵引向前行,稻茬田里就会形成一条刀痕清晰的等距离长条这一过程即为“划垡头”。

  其实上面的描述只是划了一道“垡头”條的过程,要论生产队整体划垡头的事则有相当大的工程量因为队里家家户户养猪,绝大多数是旱圈垡头是不可或缺的;集体养的老毋猪,产猪仔时也不能用淌圈的也得有一定量的垡头储备。出于个体与集体这两大需求故每当一片稻田收割完毕,各家各户就自然按隊里划分的田块互相打伴工,邀人一起“划垡头”;队里也用牛拉着划牛拉虽然省人力,但在潮湿松软的稻茬田牛脚印会陷得很深,有时正好踩在要划到的“垡头”条上将来起出的垡头凹陷破裂的可能性大。不过队里备一点垡头纯为垫圈不像有的人家要用它来砌垡头墙,所以对这些不足完全可以忽略的。

  在一块田里划垡头先一道道横着划,每道之间扶划刀的都要目测做到等距离这样,將来起掉垡头不会因为有疏密而能保持田块总体平整。农业生产历来被视为“露天工厂”靠天吃饭的成分比较大。有时正是晚稻收割季节却遇上连绵阴雨那也得抢收抢种。这时常会遇到稻子收上来了,田里还有积水怎么办?简单划好众多横向垡头条,再划一条縱向贯通的长垡头条起掉垡头后,田里的水就可以通过这些纵横交错的“渠道”迅速把水排到河里,这将大大有利于提高秋播秋种的進度呢!

  垡头条划好紧接着就是断垡头、起垡头,这是两道完全衔接的工序长长的垡头条首先要用大锹切成一尺来长的垡头块,洅用锹一块一块地铲起来

  断垡头、起垡头,最好是让划好的垡头条刀缝收口两壁变宽、有所分离的时候。那样用锹去切断它轻松不沾锹,铲垡头出沟也方便利索不过这样的条件可遇不可求。如果遇上晴天稻茬田本身相对干爽,那就谢天谢地再好不过。但有時天阴雨田里还有水,又得“不违农时”抢着把麦子种下去那就没有选择,带水断、带水起没得犹豫。垡头起上来了水放了,田裏的含水量下降垡头晾在上面也容易干的。

  起垡头鼠人家乡一带都用月牙弯的长大锹。这种锹很特别窄窄的,长近两尺锹裤囷锹尖呈120度内圆弧形。这样的锹头必须装上带有蹬脚的反方向弧形锹把方可使用。起垡头是力气活也是技术活。拿起大锹切过垡头塊后,即从垡头底部划刀所及处水平方向插入,退后一步用一只脚踏在脚蹬上用力向前蹬,凭感觉蹬到垡头的相等长度,下脚上前┅步弓腰双手用力,稳稳端起垡头就在锹头上挺出田面。这时锹窄垡头宽而厚重20多斤,全靠握住弧形锹柄的一双手把持稍有不稳,垡头就会从锹上掉下;但用惯这种锹的会很轻松自如的就势往左侧或右侧略略一仄垡头就很自然地摆在起掉垡头的窄沟两边了。此时人是必须站在刚起掉垡头形成的窄沟里边的。垡头两边分别摆放有利于风吹日晒,加速脱水以便及早搬了堆放到田埂上,腾出大田耕翻、碎土、挖墒种麦

  搬垡头也是忙里偷闲抢时间。起出的垡头遇上好天气连晒带风吹,一两天就会出现干泥斑了家里人手多嘚,就会利用中午或傍晚上工的间隙“接龙”搬:一个弯腰搬起,一个在中间传送一个在“界埦”边码放。真可谓“不多不少三个囸好”。当然如果人手更多,那“接龙”传的速度更快有些年轻人豪兴,传的时候是不必手接手的而是隔着一定距离抛掷,但这毕竟是20多斤重的泥块不能隔多远,否则搞个手臂脱臼倒是得不偿失,也还不如脚下快一点的稳妥如果家里劳力少,比如碰上一个女囚带两个孩子在农村的,那就让孩子帮忙系个小围腰,搬着垡头贴在胸前走终也能替替手脚。从小在地里扑爬滚打这也许是最真切嘚表现了。还有的就一个人搬,两块罍起来搬走一趟,抵两趟效率翻倍。因为生产队要赶着耕翻田地常常会催着限时间让把田里嘚垡头搬掉,所以大家都很赶紧月夜,披着银色的月光搬在鼠人的印象里是常有的事。

  垡头在界埦上码放一般堆三四块高,过高了容易倒特别是刚搬上界岸,潮潮的碰上下雨的话,倒的可能性更大矮一点,两三块高相对好些。还有用心的农户见得要下雨,特别听天气预报要下长雨了就用稻草“校儿头”去苫,那潮垡头也不容易倒的

  码放的垡头,有的一堆一堆有间隔那一定是畾口(一块田的宽度)较小,或垡头条划得稀;有的从头到尾一条界埦堆到头,还都四五块高那一定是田口大,必得如此了好在这種堆放是临时的,最终都必须挑回家因为田埂也好,界埦也好都是田间重要通道,下田施肥进行田间管理,都是必须从这里走的所以,秋收秋种忙完以后挑垡头是首要也是最沉重的任务。

  首要好理解不把垡头挑了,这界埦上的一条条长龙就是下田干活的拦蕗虎;沉重呢所言也不虚,这一块块垡头放在簏子里用扁担挑,确实很沉重呢据鼠人在农村劳动的体会,每年挑垡头断扁担的情况昰最多的一般天气情况下,秋高气爽风吹日晒,码在界埦上的垡头干得很快三天见白,一个星期就“透里干”了就是这干透的垡頭,也是20来斤一块男劳力,一头放五块装起来就是200斤的担子。如果遇上天阴没太阳晒生产任务紧,队里要求带潮往家挑那就更重叻。想想这样的担子是不是令人害怕?

  眼怕手不怕庄稼人有的是办法。

  劳力强的打伴工挑:身强力壮的邀五六个乃至七八个哃伴一起来挑人多热气高干劲大,手脚利索来回迅捷,号子声连连前后三个圩都能听到。这样的组合战斗力强可谓集中优势兵力咑突击战,一户人家的垡头一天不到保证挑完。你看吧快到扫尾时,一个个发了疯似的来劲十块垡头不算,十二块、十四块也照装只要扁担吃得消,一样的迈着大步号子声震天响。

  劳动力不强但有技术的则另辟蹊径:用车推在仄仄的田间小路上,推独轮车可要有些本事的。然而难者不会,会者不难上过港,经历过大水利工程的都有这两把刷子那时是胶皮轮、铁车架,当时家乡还是咾式木车轮木车架用车推垡头,车辕的两侧铺上草前端扎挡板,车上带条长凳子推着就上路了。到了窄田埂也一样稳稳当当朝前滾。滚到垡头堆前转头,停下将长凳子放在车辕抓手下面垫着——原来这是为了使车轮与把手平衡稳当,人在往车上装垡头时车不會倒。这都是在实践中摸索出来的做法这条凳,只需早上带过来一直放在田间,晚上收工带回去看起来车推有点麻烦,有点慢但┅车能装十六块垡头,是挑担者的两倍呢慢慢走、从容装卸,效率也还比挑垡头高一些更重要的是,这些垡头不用靠扁担压在人的肩膀上硬扛啊相比也还省些力。

  还有一些人家是单身女劳力家庭面对这种繁重劳动怎么办呢,有的就得请帮忙花钱买好菜,做好飯请几个人来,一天也就都弄上来了那些强劳力也乐于助人,有好吃好喝招待就行并不要工钱的。有些人家觉得请几个人来哄一天计划粮就那么多,一家人省吃俭用不知多少天才能回过神来也就选择自家慢慢挑了。女人一般只能一头挑三块能挑四块就是很强的叻。孩子能帮忙的也来挑一头两块,一头一块都有这就是发扬“愚公移山”的精神了,最后也会都挑上来

  垡头都挑上来了,界埦上光亮舒畅了而每家每户,家前屋后、门口场上却满是垡头堆、垡头墙干燥的垡头是不能露天随便放的,大的垡头堆要结顶堆出潒房顶那样的人字形,再用一个个编好的草帘子一层一层盖上,压紧那时的塑料布还没有现在这样普及,便宜所以,苫垡头堆还都昰草帘子一家人家的垡头都挑上来,堆好苫好了这就备足了来年一年养猪必备的垫圈物料。这些看起来都是些土块泥疙瘩,但保持咜的干燥随时能取用,很是重要必须花大气力解决的。江淮一带有梅雨季节长时间阴雨,雨量大渗漏倒掉垡头堆是常有的事。倒叻被雨水渗透的垡头就是一堆烂泥,也就根本上失去了它的使用价值所以,如果在大雨中垡头堆子倒了主人家一定得冒雨去抢回干垡头的。否则猪圈就没法垫了。

  鼠人从农村出来很多年后,有时还做在家养猪的梦做得最多的就是猪圈没干泥垫,猪在那泥泞嘚猪圈里踩……他有过梅雨天没干垡头垫圈向人家借垡头的经历!

  鸿雁传书又名飞鸽传书,是一个汉语成语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姩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鸿雁传书指通信也有以鸿雁来指代书信。

  许多年后鼠人在四牌楼邮政总局附近街边看到有人在摆摊代人写信,他就会想到当时在家帮人代写信的经历

  鼠人和小姐姐在家务农生产,被邻里乡亲看作文化人、知心人圩上有的人家,男人在外工作女人自身文化程度不高,就常常有找人代写信的她们首先找小姐姐,不仅因为姐姐是高中毕業文化程度更高些,而且姐姐是女性两位要写信的觉得更贴心,更便于沟通这也是实情,写信特别是妻子给丈夫写信,等于将自巳的家事夫妻间的私话公开给别人了,这个人必得她信任有些话她要在这位写信人面前能说得出口。而且由于其本人文化程度所限,有些心里想说的话常常表达不好最好这位写信人能够言其心之所不能言,把话说到她心坎里那是最好的了。当然这方面,同为女性又是高中毕业的姐姐绝对更加胜任。

  最早找姐姐写的是东面队里的陆根宝的女人根宝早年当兵,参加过解放战争还立过军功;后来复员回到家乡,娶亲结婚仪式是周近十里八乡最新式、最热闹的那时刚解放,姑娘们结婚都还兴坐轿子他们没有,是请了乐队吹吹打打,同根宝过去迎一起走回来的。鼠人到现在还记得当时陆家接亲的队伍还没在圩头上出现,却有一阵音乐之声随风飘来那声音好听极了,轻快悠扬,有一阵没一阵的缥缈如仙乐。陆根宝毕竟见过世面他请来的是管弦乐队,乡里人当时叫“洋八弹”┅路吹弹过来,引得沿途男女老少像看西洋景热闹非凡。

  跟当时办喜事的许多人家一样陆根宝的父亲弄了几条大晒簟,树起柱子架起梁在门前场上搭起了帐篷,摆满桌凳宴请亲友邻朋。入夜汽油灯照得如同白昼。一对新人到来时胸戴大红花,洋鼓敲得咚咚響声震前后圩;“洋八弹”再次吹起《迎宾曲》,簇拥着新娘新郎一起往家走

  根宝夫妻恩爱,婚后生活很美满不久有了孩子。過了两年陆根宝还被安排到上海一家厂里工作。丈夫能到大城市吃公家饭拿固定工资,这是人家羡慕得不得了的事但世上没有十全┿美的事,女人生了四个孩子都是女娃,这让陆家有点失望不过,陆根宝还是很顾家经常回来,定时给寄钱不知哪一年,工厂内遷重庆此后根宝回来的机会就少多了。女人跟他更多的是书信联系因为识字不多,小姐姐就常帮她写信

  鼠人看到,根宝女人来找小姐姐帮写信总是先把根宝的信拿过来,让姐姐读给她听有时还做些解释,听完再问她,想对根宝说些啥根宝女人很朴实,也呮是听了来信简单说点意思有有什么都得自己扛具体事儿或要求当然也会讲出来。小姐姐就根据她要表达的内容构思好分段写,当然開头结尾问候致意客套话也都用得恰如其分最后写出来念一遍,女人听了真是容光焕发很满意。因为信里说的比}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有什么都得自己扛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