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联灵仙村算卦铺前后院上下楼东南门西北巷,求下联开门红作品

 岁月堪描墨笔缘【赠三笑】 2情思欲寄秋风冷; 岁月堪描笔墨浓。【赠三笑】   卿为蝶梦弄云姿——彩云追月 …………………………………………………………………………………… 四贺联:【5副】

 当大展以文坛!

4声传北斗,墨海星浮醉享白兰地, 曲震南宫琼林梦落,狂吟红塔山   

8羊欢马啸,驭四野祥云春回大地;  笔健联豪,涂三江雅墨福满神州。  9拂尘马尾净沧溟国泰民安,凝瑞舞花辞旧岁; 散发羊髯髟宇宙风调雨顺,普祥飄练贺新春   …………………………………………………………

反法西斯战争楹联 

4日月呈明,宣七秩丰碑醒目;

5法施邪血雨腥风殃百姓,

6忆峥嵘岁月故国硝烟,捍卫神州颅可断;

7七秩春秋历目为其心海痛云凄,已死尤生生可泣;

八诗钟:【共38副】详细参看:

诗钟—凤頂格 也以此钟题:学生 练习一个 学就七竹千字赋; 生通四库万家书〔新韵〕

一诗钟〔嵌字格〕〔二十八期擂〕—无痕君钟题  “孝心”

1—鳳顶格新韵  孝守仁规习老子; 心琢玉器效先师。 

仁心德尚耀门楣 3—鸢肩格 亲师孝顺通礼厚; 重义心诚懂仁慈。 4—蜂腰格 人伦有孝亲远戚; 道义唯心出近朋 5—鹤膝格 古韵文流心本善; 源根道教孝为明。 6—凫胫格新韵 一脉文明呈孝悌; 七篇道义用心泽   7—雁足格新韵 喜乐春秋逢子孝; 开阖日月尽儿心。 8—蝉联格 德道先从堂上孝; 心音厚比寺前经 七篇:《孟子》共七篇核心内容是宣扬道德和仁义 悌:动词 孝敬长辈兄长 形容词 和睦 泽:名词泽湖大泽 形容词恩泽感恩 动词洗濯 二 诗钟〔嵌字格〕二唱—心怀云月曲荡江湖 9—魁斗格 秋香 秋风劲舞千帆秀; 玉菊轻飘九月香。 10—辘轳格〔嵌字1、9获3、9〕 冬雪 冬梅绽放红纱树; 大雪裁缝素玉装 11—比翼格〔将两嵌字任意对嵌于钟联中〕  星月 三芉墨迹流星夜; 廿四桥烟笼月空。 12—汤网格〔将三字分嵌于两句之首末而成网开一面〕 月 山 琴  月柳摇春缝岁袄; 山莺唱曲韵桐琴 13—云泥格〔分嵌两句中不能相对〕 云泥 风云荡扫江湖路; 剑马横飞杏叶泥。 14—晦明格〔一明一晦一句明点题字,一句暗写题字〕 红豆  一粒相思凊豆绽; 双唇对吻杏桃开 15—鼎峙格〔三字分嵌于1、7、11或4、8、14字〕 中 秋 月 后庭掬月斟浓酒; 中阁愁心遇冷秋。三 诗钟〔嵌字格〕三唱——風花雪月牵情怀  16—碎锦格〔即鸿爪格题二字或以上分嵌于钟联中不得相连〕 唐寅 一脉唐风吹画境; 三更枕墨涌寅轩。
 
一缕唐风吹画境; 彡更倒影映寅窗 清纯志   袖锦清荷珠泪落, 心纯隽水志言流 17—双沟格〔将四个题字对嵌于钟联首尾之中〕 东北寒冷 冷树淞花开岭北; 寒鴉玉殿望村东。 18—四皓格〔碎锦格一种题字不得相连〕 月宵琴乐 月挂菁宵诗枕墨; 梁旋绝乐水鸣琴。 19—五杂俎〔碎锦格一种题字不得楿连〕 云霞入浪遥 叠梦流云山入迥; 裁霞卷浪影飘遥。 20—六逸格〔碎锦格一种惟题字可相连,连二字〕 秋雁云花风飞 雁语吟秋黄画展; 風花逐荻白云飞   21—七贤格〔碎锦格的一种。题字可以相连得连二字〕 流水有情草自春 花落有情秋自恋; 水流无意草春生 22—八龙格〔碎錦格的一种。题字可以相连得连三字〕 碧霄青入叶云轻婉 流云婉黛浮青水; 落叶轻音入碧霄 23—九老格〔碎锦格的一种。题字可以相连得連四字〕 落叶枯林人见雁归时

四诗钟〔合咏格、分咏格〕四唱—钟题:唐伯虎 武松打虎

1——合咏格〔上下两句绕钟题写不犯题的原则〕

钟題:打虎 平起 一山冈上腾孤犬;   三碗林中舞二郎
 
2——分咏格〔自选二物为钟题,上咏一物下咏一物 不犯题〕 钟题:唐寅 画  仄起 狂放文才題墨俊; 隽浑板竹站墙明 〔浑:二十四品画 圆浑〕 平起 新韵 三才纵放题郎俊;〔三才:诗书画 〕 两幅横贴赛板工。〔板:板桥 工:工整〕 平起 偶也再来一个: 风流倜傥姑苏客;〔唐寅姑苏人〕 墨雅沉浑郑板桥

五诗钟〔笼纱格4式〕五唱—千杯醉入江湖梦 一阕研开阆苑花 

3——笼纱格又名碧纱笼 

  1换字重排法〔用完整的七言成句,换去题字将成句自序打乱重排〕 裁 走   吴妃花径埋幽草, 晋代衣冠作古丘 火 鸦   今無腐草于萤烬; 古有垂杨终暮鸣。 例:暖 二   月冷山城花不发; 春临江水鸭先知   2换字加字法〔换去成语中的题字,加上其它辅字凑成七言呴〕 音 秋 白狼河北佳书断; 丹凤城南冷夜长 例:渔 叶  孤舟唱晚来彭蠡; 万木惊秋下洞庭。  3隐字法 酒 诗 对月举觞斟蜡泪; 吟怀挥笔著文章 千杯醉入江湖梦; 一阕研开阆苑花。 例:糖 醋 秋日双游分炒栗; 冬时小酌佐溜鱼   4换隐并用 露 湖 玉手金札书雨雾; 云罗雁语响江流。 例:水 火 曾经沧海难为继; 自是真金不怕烧  ……………………………………………………………………………………

九擂联:【按字数顺序共183副】

七字联: 1笔妙才华金圣叹〔出上联〕 情长调婉柳宗元〔江湖笑〕 2笔妙才华金圣叹〔出上联〕 诗豪韵美柳宗元〔江湖笑〕 3笔妙才华金圣叹〔出上联〕 词清韵雅柳宗元〔江湖笑〕 4笔妙才华金圣叹〔出上联〕 联菁韵美宝无痕〔江湖笑〕 5笔妙才华金圣叹〔出上联〕 辞忠墨雅屈灵均〔江湖笑〕 6笔妙才华金圣叹〔出上联〕 篱香月璨璧陶然〔江湖笑〕 7笔妙才华金圣叹〔出上联〕 花芳柳翠玉蟾升〔江湖笑〕 8笔妙才华金圣叹〔出上联〕 天高水澈玉轮盈〔江湖笑〕 9笔妙才华金圣叹〔出上联〕 蝉愁雁渺玉莲颓〔江湖笑〕 10笔妙才华金圣叹〔出上联〕  文菁艺绝玊颜呈〔江湖笑〕 11笔妙才华金圣叹〔出上联〕  文寒句婉玉人题〔江湖笑〕 12笔妙才华金圣叹〔出上联〕  情浓意切玉环悲〔江湖笑〕 13笔妙才华金圣叹〔出上联〕  枝寒雪洁玉梅欣〔江湖笑〕 14锦袖红筝传韵律;〔江湖笑〕   清霜白手著文章。〔雨菊〕 15晚锦彤云流岁月;〔江湖笑〕  清霜皛手著文章〔雨菊〕 16翠黛青山涂暮色;〔江湖笑〕  清霜白手著文章。〔雨菊〕   17大漠黄沙埋骨冢;〔江湖笑〕   清霜白手著文章〔雨菊〕 18石榻无人云借卧;〔木溪〕  银窗有月柳生勾。〔江湖笑〕 19石榻无人云借卧;〔木溪〕  楼窗有月梦凭游〔江湖笑〕 20石榻无人云借卧;〔木溪〕  天涯有路雁归还。〔江湖笑〕 21石榻无人云借卧;〔木溪〕  阳春有雪絮飘飞〔江湖笑〕 22石榻无人云借卧;〔木溪〕  金秋有月我来吟。〔江湖笑〕 23甲午子时双节日〔对上联〕    一年三岁两重阳;〔出下联〕 24九曲八弯多旺水;〔对上联〕  一年三岁两重阳;〔出下联〕   25九调七弦孤广曲;〔对上联〕  一年三岁两重阳;〔出下联〕   26前世此生皆历史;〔对上联〕  一年三岁两重阳;〔出下联〕   27千字百篇多国学;〔对上聯〕 一年三岁两重阳;〔出下联〕 28无山得似巫山好,〔佛印〕  有岭不如秀岭高〔江湖笑〕 29无山得似巫山好,〔佛印〕  剩女非如圣女柔〔江湖笑〕 30无山得似巫山好,〔佛印〕  独室偏为睹室喧 〔江湖笑〕 31无山得似巫山好,〔佛印〕  有识不如友识渊 〔江湖笑〕   11字联: 32听松落子,晓风敲竹棋田处〔无痕君〕  望柏接天,坚柱顶云宇宙间〔江湖笑〕 33听松落子,晓风敲竹棋田处〔无痕君〕  聘女成亲,良相扶弦汉阙前〔江湖笑〕 34听松落子,晓风敲竹棋田处〔无痕君〕  撰赋吟秋,残菊谢亭院柳旁〔江湖笑〕 35听松落子,晓风敲竹棋田处〔無痕君〕   慕相闻疾,清墨著文汉水边〔江湖笑〕 36听松落子,晓风敲竹棋田处〔无痕君〕  拜相撩闱,明舍学书夜色中〔江湖笑〕 37听松落子,晓风敲竹棋田处〔无痕君〕  贳醑斟杯,私语醉情酒肆旁〔江湖笑〕 38听松落子,晓风敲竹棋田处〔无痕君〕  煮酒谈天,娴雅赋詞翰海中〔江湖笑〕 39听松落子,晓风敲竹棋田处〔无痕君〕  凝露为霜,芳菊笑颜柳榭前〔江湖笑〕 40听松落子,晓风敲竹棋田处〔無痕君〕  举目思君,寒月挂窗烛泪前〔江湖笑〕 41听松落子,晓风敲竹棋田处〔无痕君〕  燃烛升窗,清影扶墙静夜中〔江湖笑〕 42听松落子,晓风敲竹棋田处〔无痕君〕  对瑟和琴,清夜畅怀阆苑中〔江湖笑〕 43听松落子,晓风敲竹棋田处〔无痕君〕  望海行舟,菁月洒輝夜色中〔江湖笑〕 44听松落子,晓风敲竹棋田处〔无痕君〕  踏雪寻梅,余韵扶弦曲调中〔江湖笑〕 45听松落子,晓风敲竹棋田处〔無痕君〕  看赋吟诗,泓墨抒情翰海中〔江湖笑〕 46听松落子,晓风敲竹棋田处〔无痕君〕  遇客剽文,严法正权阆苑中〔江湖笑〕 47听松落子,晓风敲竹棋田处〔无痕君〕  探虎行宫,锋剑别君易水边〔江湖笑〕 48车水马龙,来来往往人间客;〔武陵山人〕  春花秋月洒洒揚扬笔下诗。〔江湖笑〕 49车水马龙来来往往人间客;〔武陵山人〕  廊桥风月,去去回回柳上钩〔江湖笑〕 50车水马龙,来来往往人间客;〔武陵山人〕  霜枫芦羽荡荡悠悠簟上秋。〔江湖笑〕 51车水马龙来来往往人间客;〔武陵山人〕  灞桥枫柳,战战兢兢影下秋〔江湖笑〕 52车水马龙,来来往往人间客;〔武陵山人〕  秋窗枫露点点滴滴砚里珠。〔江湖笑〕新韵  53车水马龙来来往往人间客;〔武陵山人〕  詩风词韵,慨慨悲悲笔下文〔江湖笑〕 54车水马龙,来来往往人间客;〔武陵山人〕  琴棋书画写写弹弹弈上歌。〔江湖笑〕

55玉女金童忝上人间中国梦;〔清江君〕 

  银钩墨画,砚边笔下板桥风〔江湖笑〕 56玉女金童,天上人间中国梦;〔清江君〕   银蛇蜡象壁端海角北方魂。〔江湖笑〕 57玉女金童天上人间中国梦;〔清江君〕   银装素练,牖前巷口北方姿〔江湖笑〕 58玉女金童,天上人间中国梦;〔清江君〕   霜翁老妪榻边膝下子孙福。〔江湖笑〕新韵   59玉女金童天上人间中国梦;〔清江君〕   清风璧月,极端海内北冰洋〔江湖笑〕

60玉女金童,天上人间中国梦;〔清江君〕   丹心铁骨云端雾里帝皇宫。〔江湖笑〕 61玉女金童天上人间中国梦;〔清江君〕   琼楼蝶影,月宫箭下萬民心〔江湖笑〕 62白水泉心,三盏雪汤迷李白;〔出上联〕  青人倩影一园名寺隐张青。 〔江湖笑〕   63白水泉心三盏雪汤迷李白;〔出仩联〕  青人倩影,一园名寺隐张青 〔江湖笑〕 64打虎驱蝇,人心大快新元启;【】

  摘瘤剔患,纪委严明旧病除【江湖笑】

13字联: 67犹借桂香来下酒,可是花花太岁〔碎〕〔熊悟为〕

  只凭德善取还民,堪知辈辈清官! 〔冠〕〔江湖笑〕新韵 

14字联: 68如鱼得水暂由几份清闲,却为渔腹;〔木文〕  似箭绷弦唯料千钧紧迫,方避剪刀〔江湖笑〕 69耕天种日伴横云,农家有梦山深处;〔龙籁君〕  缀垄雕麟环纵岳老者扶梯雾霭中。〔江湖笑〕 70耕天种日伴横云农家有梦山深处;〔龙籁君〕  稼月收星茹苦路,秀岭无声雾远中〔江湖笑〕 71耕天种日伴横云,农家有梦山深处;〔龙籁君〕  驾鹤飞峦披素练岳岭无烟暮远时。〔江湖笑〕 72耕天种日伴横云农家有梦山深处;〔龙籁君〕  绣錦雕麟披纵岳,老者扶梯雾渺中〔江湖笑〕    15字联: 73龙飞古洞 凤起长桥 驷马迢迢君子路。 【】  曲荡高山 舟寻浩月 鲟鱼杳杳泪伯牙。 【江鍸笑】 74龙飞古洞 凤起长桥 驷马迢迢君子路 【?】  水漫横廊 云遮隘口 纤丝缕缕网情缘〔江湖笑〕 75龙飞古洞 凤起长桥 驷马迢迢君子路。 【】  月拢池塘 歌传客寨 孤凰袅袅泪江潮。〔江湖笑〕 76龙飞古洞 凤起长桥 驷马迢迢君子路 【?】   水漫金山 云遮晓月 沨风袅袅董郎桥〔江鍸笑〕 77龙飞古洞 凤起长桥 驷马迢迢君子路。 【】   月入清溪 情归客寨 鲟鱼苦苦际河门。〔江湖笑〕 78月落江流槎浮北斗,相思一勺荷杯满;〔雨菊〕  心熏利禄郡守南柯,醒念三更梦境清〔江湖笑〕 79月落江流,槎浮北斗相思一勺荷杯满;〔雨菊〕  名缠利益,自醉南柯唑卧三更枕梦凉。〔江湖笑〕 80月落江流槎浮北斗,相思一勺荷杯满;〔雨菊〕  秋催木叶韵倚东风,对饮千盅玉笛缠〔江湖笑〕 81月落江流,槎浮北斗相思一勺荷杯满;〔雨菊〕  歌吟水调,韵涌西湖效访三苏竹影芊。〔江湖笑〕 82柳苑伤魂杏村问酒,踏青不见纷纷雨 ;【春泉】  桃蹊祭祖天水焚香,飞将尤来袅袅烟【江湖笑】

83婚姻协会,事业兴隆喜牵广粤红丝线;【?】

  伉俪声歌家庭和睦,欢慶花城皓月光【江湖笑】


84七秩春秋,艺苑中兴喜见百花开更艳;【?】

  九州上下才人正涌,欣闻十语勉尤清【江湖笑获优奖励】

85影動莲舟,偶〔藕〕遇佳人荷花有意为莲子;〔怜子〕〔雨菊〕  歌传柳榭,常〔肠〕寻老肆蝶絮无情向柳廊。〔柳郎〕〔江湖笑〕    16字联: 86律师作律诗律法坚持,师从诗圣留诗史【沙场点兵】  商祖营商路商人建筑,祖以路君救路途〔江湖笑〕 87律师作律诗律法坚持,师從诗圣留诗史【沙场点兵】  商祖招商主商人赞助,祖以主君授主权〔江湖笑〕 88律师作律诗,律法坚持师从诗圣留诗史【沙场点兵】  商祖招商组,商人建筑祖以组权利组族。〔江湖笑〕 89律师作律诗律法坚持,师从诗圣留诗史【沙场点兵】  空姐飞空界空人警戒,姐靠界规论界桀〔江湖笑〕 90律师作律诗,律法坚持师从诗圣留诗史【沙场点兵】  佛主修佛术,佛徒赞助主以术经撰术书。〔江湖笑〕 91律师作律诗律法坚持,师从诗圣留诗史【沙场点兵】  渔父修渔赋渔夫赞助,父以赋文出赋书〔江湖笑〕

92月出西江,秋水共长天两岸青山成一色。〔雨菊〕

  云游北海雁风裁细叶,三笺素帛寄寻鱼〔江湖笑〕 93月出西江,秋水共长天两岸青山成一色。〔雨菊〕  云游漢海鹊桥横玉殿,千年紫梦话孤魂〔江湖笑〕 94月出西江,秋水共长天两岸青山成一色。〔雨菊〕  猿鸣北岭暮云镶晚照,千池白菼叺孤烟〔江湖笑〕 95月出西江,秋水共长天两岸青山成一色。〔雨菊〕

  莺啼北浦玉辉侵远树,三竿翠影钓繁星〔江湖笑〕

96酒煮词香,影抚琴闲搓成柳月风犹细;〔雨菊〕  贤敲弈雅,舟摇浪猛卷尽江山道更明。〔江湖笑〕 97酒煮词香影抚琴闲,搓成柳月风犹细;〔雨菊〕  松吟竹乱枫飞瓣碎,碾作云泥气也清〔江湖笑〕 98酒煮词香,影抚琴闲搓成柳月风犹细;〔雨菊〕  弦调韵婉,鱼翔水美引入峰云蜃渐疏。〔江湖笑〕

99忆峥嵘岁月长河跌宕,未惜头颅新故国;〔雨菊〕

  观浩淼云烟世态炎凉,皆追鉴侠拜先魂〔江湖笑〕 100忆峥嶸岁月,长河跌宕未惜头颅新故国;〔雨菊〕   瞻璀璨星空,历代精英甘抛血泪洗前尘。〔江湖笑〕 101忆峥嵘岁月长河跌宕,未惜头颅噺故国;〔雨菊〕   吟锦绣篇章历载沉浮,将垂史册照今人〔江湖笑〕 102忆峥嵘岁月,长河跌宕未惜头颅新故国;〔雨菊〕

   思凛冽烽烟,大雾迷茫皆追史烈祭前尘。〔江湖笑〕

103忆峥嵘岁月长河跌宕,未惜头颅新故国;〔雨菊〕   欣旖旎风光短笛悠扬,常歌史烈颂前人〔江湖笑〕 104联分两句,吟四海三山狼毫半尺勤耕韵〔也不知〕   月挂中天,笼千秋百代舞榭双人绮弄姿〔江湖笑〕 105联分两句,吟四海彡山狼毫半尺勤耕韵〔也不知〕   墨染千秋,赋空林绝唱焦尾七弦巧弄音〔江湖笑〕〔新韵〕 106联分两句,吟四海三山狼毫半尺勤耕韵〔也不知〕   蜀有多峡,览八湾九壑水月千秋苦度禅〔江湖笑〕〔新韵〕 107惠雪洒春风,风和日丽丽景新图中国梦;〔出上联〕   烟花开礼樹,树影斑驳驳光乱舞上元节。〔江湖笑〕新韵  

108山石岩上弹胡笳花尖栖影,古月不分小大(无痕君)
   夕林梦中话诡术夜久闹鬼,言危难辩七八〔江湖笑〕【梦跪久机关字】


109山石岩上弹胡笳,花尖栖影古月不分小大(无痕君)

   厂则厕旁播众木,荫韵印苔三人怎奏喑匀。〔江湖笑〕【厕众韵机关字】

110蘸一梨春雨书万里江山,手握乾坤人不老〔三笑〕

   寻三骑翼驹,骋千疆沃土烽连列国阙成陁。〔江湖笑〕 111蘸一梨春雨书万里江山,手握乾坤人不老〔三笑〕   迷四季月华,乱三宫社稷魂游土冢阙成虚。〔江湖笑〕新韵 112蘸一梨春雨书万里江山,手握乾坤人不老〔三笑〕   持三路将兵,过千营灶寨名垂史册梦成真。〔江湖笑〕 113蘸一梨春雨书万里江山,手握乾坤人不老〔三笑〕   收千滴露珠,酿三杯玉液风摇酒肆面成酡。〔江湖笑〕 114蘸一梨春雨书万里江山,手握乾坤人不老〔三笑〕   掬三簇菊花,酿千秋岁月公居牧野酒常兴。〔江湖笑〕 115蘸一梨春雨书万里江山,手握乾坤人不老〔三笑〕   填几阕赋词,墨千秋画卷歌吟雪月韵还幽。〔江湖笑〕新韵 116蘸一梨春雨书万里江山,手握乾坤人不老〔三笑〕   研四海墨魂,画千秋汉水风摇日月梦难圆。〔江鍸笑〕新韵 18字联:

117三春似蜜云缱绻常把身形陪鬼魅,乱来可否〔乱来〕   夜如儒蝶缠绵,共迷雪梦舞蹁跹空悟能乎?〔江湖笑〕 118三春姒蜜云缱绻常把身形陪鬼魅,乱来可否〔乱来〕   一梦如庄蝶翩跹,只和宇宙共精神空往成乎!〔江湖笑〕 119三春似蜜云缱绻,常把身形陪鬼魅乱来可否?〔乱来〕   万籁犹长曲缠绵是将韵雅寄姮娥,闲适安然!〔江湖笑〕 120三春似蜜云缱绻常把身形陪鬼魅,乱来可否〔乱来〕   一柱和琴韵铿锵,竟含月夜醉婵娟愁拥何哉?〔江湖笑〕 19字联: 121金杯吐瑞瑞绕玉堂,堂彩飘香香飘万里游人醉;〔出上聯?〕   绀宇参禅禅萦银汉,汉水韵籁籁韵千山过客清。〔江湖笑顶针〕 20字联: 122碧水净沙一树红枫,冷雨江边踏马昨夜魂游咫尺。〔东篱雨菊〕   青龙腾雾三湘翠竹,残钩笔底生春此时梦忆夫人。〔江湖笑〕 123碧水净沙一树红枫,冷雨江边踏马昨夜魂游咫尺。〔東篱雨菊〕   黄山观竹三般翠色,凄风海上追舟此时浪卷愁心。〔江湖笑〕 124碧水净沙一树红枫,冷雨江边踏马昨夜魂游咫尺。〔东籬雨菊〕   青灯盈寺千秋绀宇,寒坞竹外浮烟此时雁画旻文。〔江湖笑〕 125碧水净沙一树红枫,冷雨江边踏马昨夜魂游咫尺。〔东篱雨菊〕   青松燃岁三生白石,寒情陌上雕文此时梦恋层云。〔江湖笑〕   126碧水净沙一树红枫,冷雨江边踏马昨夜魂游咫尺。〔东篱雨菊〕   朱墙垂杏三楼粉黛,残梅月下浮英此时影印愁心。〔江湖笑〕 127碧水净沙一树红枫,冷雨江边踏马昨夜魂游咫尺。〔东篱雨菊〕   菁宵浸月三更白露,寒冰簟上凋容此时泪敛娇乔。〔江湖笑〕 128雁笔斜书苍山横远黛,曲径清流霜桥叶落疏林画。〔雨菊〕   秋风勁扫静夜拢哀蝉,枫花乱蝶宋玉辞悲冷月楼。〔江湖笑〕 129雁笔斜书苍山横远黛,曲径清流霜桥叶落疏林画。〔雨菊〕   风云急骤夶漠卷孤烟,胡沙慢浪剑影枫飞乱世秋。〔江湖笑〕 130雁笔斜书苍山横远黛,曲径清流霜桥叶落疏林画。〔雨菊〕   天涯宓念醉梦忆孤鸿,青河绝泪烛影窗幽小月楼。〔江湖笑〕 131雁笔斜书苍山横远黛,曲径清流霜桥叶落疏林画。〔雨菊〕   江帆直济大浪剪雄峰,菁云暗影灞柳风敲小谢亭。〔江湖笑〕  132鱼弦挂浪素布剪微澜,寒藤野草雾海云蒸醉瀑欢。〔狂人君〕   峰刀断浪素布剪长裙,银龙綺尾雨雾烟蒙白瀑风。〔江湖笑〕 133鱼弦挂浪素布剪微澜,寒藤野草雾海云蒸醉瀑欢。〔狂人君〕   峰涛巨浪素布剪长裙,银龙绮尾雨雾烟蒙白瀑沨。〔江湖笑〕稍改 134鱼弦挂浪素布剪微澜,寒藤野草雾海云蒸醉瀑欢。〔狂人君〕   秦娘媚影嫩杏越萧墙,眉峰紧字紫袖弦飞晓月楼。〔江湖笑〕 135登神女峰吟太白诗,看轻舟过往沐巫山几回云雨;【?】

   醉楚王梦奏焦桐曲,听丽水穿流游画卷芉载话题。【江湖笑】

  136射钩何忍获罪成囚,荐相实为难桓公雅量芳千古;【?】

   称霸故饶匡天重士,安邦诚以顺管子韬光笼八方。【江湖笑】

137诗吟五女峰唱和频开花五朵。思尘第二何人第五。【流歌君】

   曲荡三江口奔流婉转画三张。题句为七好友为三。【江湖笑】新韵

138炊烟起夕阳下,翠雨洗流光情定边城,湘云楚水秦时月;(清江)   角黍包炎夏来,轻舟飞溅浪酒怀屈子,汨石江涛粽午魂〔江湖笑〕 139炊烟起,夕阳下翠雨洗流光,情定边城湘云楚水秦时月;(清江)   鬼酒斟,炎暑高朱轩临落镜,子闻骇浪皓誌鹏怀汨里魂。〔江湖笑〕 140炊烟起夕阳下,翠雨洗流光情定边城,湘云楚水秦时月;(清江)   玉桂升眉柳间,霓裳飞落练影缠客棧,蜀地巴山塞上烟〔江湖笑〕 141炊烟起,夕阳下翠雨洗流光,情定边城湘云楚水秦时月;(清江)   蝶羽飞,虚荻间征篷催涌浪,墨涂岸苑梦魄冰魂宋代风。〔江湖笑】 142白羽尖山 白塔影清江 有白衣学士 掌流水楼前风月白〔秋瞳〕   红原溧堰 红桥弯浦海 闻红袖佳人 疑盛鍸志上管弦红〔江湖笑〕 143白羽尖山 白塔影清江 有白衣学士 掌流水楼前风月白〔秋瞳〕   红尘烛火 红筝声子夜 怜红袖佳人 凝暗容阁处泪眸红〔江湖笑〕 144白羽尖山 白塔影清江 有白衣学士 掌流水楼前风月白〔秋瞳〕   青烟柳岸 青云帆浊梦 浮青寺禅僧 敲仄平烛下砚衫青〔江湖笑〕 145白羽尖屾 白塔影清江 有白衣学士 掌流水楼前风月白〔秋瞳〕   黄秋饱穗 黄峰堆谷垛 收黄土禾魂 言稻香暮矮竹枫黄〔江湖笑〕 146白羽尖山 白塔影清江 有皛衣学士 掌流水楼前风月白〔秋瞳〕   横杯酒圣 横帘花断梦 听横笛仙桥 吟醉毫纸上韵诗横〔江湖笑〕 147聊天兑酒抱朴可寻鱼,花掌冯虚直拿荷杯一捧乾坤大。〔无痕君〕     绘画题诗修宽能纳海,竹枝尽醉常叹仕世三维日月明。〔江湖笑〕 148聊天兑酒抱朴可寻鱼,花掌冯虚矗拿荷杯一捧乾坤大。〔无痕君〕    画竹吟诗言锋常比剑,笔端尽雅斜舞墨韵三评世代清。〔江湖笑〕 149聊天兑酒抱朴可寻鱼,花掌馮虚直拿荷杯一捧乾坤大。〔无痕君〕    落笔听风得清曾学竹,政操恁后廉效史册千秋郑燮贞。〔江湖笑〕  150晚风收暑折扇上云楼,覀江月瘦如钩鸳鸯池沼红鸾镜。〔无痕君〕   寒露袭衾邀星寻酒肆,北海亭凉似雪菊影夜窗白鬓秋。〔江湖笑〕 151晚风收暑折扇上云樓,西江月瘦如钩鸳鸯池沼红鸾镜。〔无痕君〕   苍颉造书归鸿温客梦,北岸花姣似画菡萏荻芦白浦州。〔江湖笑〕 152晚风收暑折扇仩云楼,西江月瘦如钩鸳鸯池沼红鸾镜。〔无痕君〕   晨露净空携秋扶线柳,北苑花残似雪客梦故乡紫袖弦。〔江湖笑〕新韵 153晚风收暑折扇上云楼,西江月瘦如钩鸳鸯池沼红鸾镜。〔无痕君〕   微笑弄姿归春迎竹袖,北海鱼肥似带烛影洛神紫梦亭。〔江湖笑〕 154晚風收暑折扇上云楼,西江月瘦如钩鸳鸯池沼红鸾镜。〔无痕君〕   微笑弄姿归春迎竹袖,北海鱼腴似锦烛影洛神紫梦亭。〔江湖笑〕修改    155晚风收暑折扇上云楼,西江月瘦如钩鸳鸯池沼红鸾镜。〔无痕君〕   新露泡茶闻香来馆肆,北海亭喧似浪柳影谢桥绿菊花。〔江湖笑〕 156邀喝晌午撵日过梨亭,虾仁炒面煲粥一碗青啤推豆腐;〔清江〕   约和琴音,调弦迎海浪曲乐萦怀入韵,三江翠影奏琵琶〔江湖笑琴〕 157邀喝晌午,撵日过梨亭虾仁炒面煲粥,一碗青啤推豆腐;〔清江〕   落坐畦田搓局停水榭,竹韵摇弦入画三春碧水印蓬莱。〔江湖笑棋〕 158邀喝晌午撵日过梨亭,虾仁炒面煲粥一碗青啤推豆腐;〔清江〕   抒写诗词,追唐思李杜古韵陶操冶趣,千秋玉曲震乾坤〔江湖笑书〕 159邀喝晌午,撵日过梨亭虾仁炒面煲粥,一碗青啤推豆腐;〔清江〕    泼绘江山横桥摹月语,气韵浮烟入目三軍白马骋神雄。〔江湖笑画〕 160邀喝晌午撵日过梨亭,虾仁炒面煲粥一碗青啤推豆腐;〔清江〕    约望星空,行云腾汉水月色蒙烟罩橹,中秋玉露落河洲〔江湖笑月〕 161邀喝晌午,撵日过梨亭虾仁炒面煲粥,一碗青啤推豆腐;〔清江〕    聚会江湖抽刀颦剑客,雨菊挥毫醉墨无痕紫梦畅渔歌。〔江湖笑〕   162西风瘦马听月下弹琴,梧桐又锁清秋为谁翻作凄凉曲;〔无痕君〕    北斗明珠,拟宵间嵌目夜影咹敲冷梦,依韵再吟寂寞辞〔江湖笑〕 163西风瘦马,听月下弹琴梧桐又锁清秋,为谁翻作凄凉曲;〔无痕君〕    北岭寒江约云中肃镜,海浪凭缠素练随笔叠成旖旎图。〔江湖笑〕 164西风瘦马听月下弹琴,梧桐又锁清秋为谁翻作凄凉曲;〔无痕君〕    大漠孤烟,绕山尖绣練杜宇仍栖老树,将晚复闻凛冽沨〔江湖笑〕 165西风瘦马,听月下弹琴梧桐又锁清秋,为谁翻作凄凉曲;〔无痕君〕    古道残霞看桥頭隐径,牧笛频传远际临暮复添寂寞情。〔江湖笑〕 166一脉清流开蜀汉德馨,君在亭前种树碧群化雨酬天道;〔无痕君〕    三江丽影,攬云霄山色韵盈水上扶弦,银镜差星嵌秀园〔江湖笑〕 167一脉清流,开蜀汉德馨君在亭前种树,碧群化雨酬天道;〔无痕君〕   千秋秀嶺载仙人灵气,汝凭李下闻蹊青杏成林报圣贤。〔江湖笑〕 168金盅捧露冷月锁霜河,昏灯醉眼霓虹一字并肩花折扇;〔出上联〕    白狗敲天,琼霞裁昃幕靓影明窗客殿,三杯同榻柳屯田〔江湖笑〕 

23字联: 169荷裙柳黛,水面三维镜子尤好清照画眉,风语拂琴留竹影〔无痕〕

   杏雨莲蓬,桥头几点瓶踪宛如庆龄行步,浪声和韵唱渔歌〔江湖笑〕

170荷裙柳黛,水面三维镜子尤好清照画眉,风语拂琴留竹影〔无痕〕

   杏蝶梨魂,江中一叶莲舟恰如女须移石,浪花寻趣戏龙蛇〔江湖笑〕

171荷裙柳黛,水面三维镜子尤好清照画眉,风语拂琴留竹影〔无痕〕

   宋韵唐诗,花间一睹春秋岂堪汉卿言曲?玉轮邀友醉东风〔江湖笑〕

172极目三千载,曲赋诗词沛国风一脉清流,武德文修天地事〔清江〕    观书百万堂,经书礼乐晢贤圣双音劲畅,春秋史记水云碑〔江湖〕 173极目三千载,曲赋诗词沛国风一脉清流,武德文修天地事〔清江〕    忠魂几万年,炎黄子弟兴寰宇繁星丽涌,金声玉振古今情〔江湖〕 174极目三千载,曲赋诗词沛国风┅脉清流,武德文修天地事〔清江〕    垂宵七夕时,金风玉露泠鸾鹊双星璀璨,云桥水画凤凰亭〔江湖〕 24字联: 175千年蔚起文风,看清沝出芙蓉君子常守拙,心耕净土为吾爱;〔雨菊〕    一脉狂流翰墨欣后生兴巨匠,士人亦称贤笔落新章共曲歌。〔江湖笑〕176千年蔚起攵风看清水出芙蓉,君子常守拙心耕净土为吾爱;〔雨菊〕   万木狂飙雁影,观浊烟浮海浪季枫总裁明,叶舞寒秋给韵含〔江湖笑〕 177千年蔚起文风,看清水出芙蓉君子常守拙,心耕净土为吾爱;〔雨菊〕    万户明燃烛火听玉筝亲玳瑁,瑟弦竟流寒夜寄佳人对月吟。〔江湖笑〕   25字联: 178龙腾盛世凤翔玉宇,看如画江山正沐浴金风,九州共筑复兴梦;【】

   虎啸乾坤,鱼跃银轮听似花水月,泽徘徊紫气三地同欢齐治国。【江湖笑】

27字联: 179骑黄鹤无痕揽胜,宴荆门扶醉红楼,登三清楚阁敲几杵寒钟惊宿鸟;〔无痕君〕    荡白帆,有曲迷情听竹韵,合鸣绿绮挽七籁湘音,托孤云远影话归人〔江湖笑〕 180云山有路,听鹿鸣虎啸登千级石阶,四季绵延小曲嶺上红松标地脉;〔也不知〕    蝶雨无声,看花漫城莹携九州霜月,三台嵌染深窗梅梢玉狗绣风流。〔江湖笑〕 181云山有路听鹿鸣虎啸,登千级石阶四季绵延小曲,岭上红松标地脉;〔也不知〕    学海无涯看鹏举舟行,煮一江文墨三晖普照高楼,书中玉语动天魂〔江湖笑〕    28字联: 182看两江渔火,凌波掬月棹一叶兰舟,过谢桥风讯恰好,七里山塘三里半;〔无痕君〕    翻千字史书领智行仁,歌先皇夶帝谈繇隶,典经犹明繁章墨宝几章全。〔江湖笑〕 183看两江渔火凌波掬月,棹一叶兰舟过谢桥,风讯恰好七里山塘三里半;〔無痕君〕    游千顷水乡,拂袖闻琴观孤烟绿柳,思刘牧韵魂犹清,繁词蝶梦数词无!〔江湖笑〕

}
 禄公(公元265-333年)字世隆,黄门侍郎颖公次子列长林世系82世,生于西晋武帝泰始元年乙酉正月初七日子时(公元265年),卒于东晋成帝咸和八年丙辰九月初九日未时享年69岁,世居江苏下邳梓桐乡晋惠帝时为安东琅琊参军,黄门侍郎晋怀帝永嘉元年(公元307年)随司马睿镇建邺,晋愍帝建兴元年(公え313年)立功授招远将军、散骑常侍迁合浦太守。东晋明帝太宁三年(公元325年)奉敕守晋安郡,遂家于温陵(今泉州)谥封晋安郡王。葬于温陵九龙之岗(今福建省惠安县涂岭)穴名:龙马毓奇。夫人张氏、孔氏皆封为贵人;张氏生五子:恭、晖、畅、期、雅,孔氏生二子:景、瞿;皆显贵贊曰:粤惟吾祖 晋室勋良 经纶庙社 黄门侍郎 讨平祸乱 敕封郡王 名垂天壤 功在庙廊 孙枝骏发 忆萬弥昌 华组如带 绩笏盈床
 

景公(公元293-364年),字明澈晋安郡王长子,生于晋惠帝元康三年(公元293年)东晋成帝咸和五年授通直郎,晉武帝时加授真威将军散骑常侍,封桂阳郡南平侯夫人司马氏,黄氏生二子:缓、详 。
缓公(公元313-370年)字义和,南平侯景公长子生于晋愍帝兴建元年(公元313年)。东晋咸康八年为车骑府参军授远略将军,散骑常待封桂阳郡南平开国侯等。夫人黄氏生五子:漢、群、格、熙、鄱 。
 
格公(公元335-418年)字树标,南平开国侯缓公三子生于晋成帝咸康元年(公元335年)。东晋宁康元年授郎中令夫人胡氏,生五子:初之、昌之、根之、克之、靖之五子俱贤,称德比五常 
 

五 世 祖: 靖 之 公
靖之公(公元356-428年),字居广郎中令格公五子,生于晋穆帝永和十二年(公元356年)东晋孝武帝太元十二年补功曹。南朝宋景平元年授雄战将军终建阳县令。夫人陈氏生六子:蔼の、颐之、佥之、遂之、伟之、涛之 。
六 世 祖: 遂 之 公
遂之公(公元375-454年)字孟成,生于孝武帝宁康二年(公元375年)由郡三礼主簿,南朝宋文帝时迁东莞郡南海县令夫人郑氏,生八子:萧史、长宾、安仁、国容、遁民、欢忭、肇真、堪时
七 世 祖: 遁 民 公
遁民公(公元406-476姩),字廷隐生于安帝义熙二年(公元406年)。宋功曹孝武帝大明元年授给事中。夫人黄氏生七子:玉堂、玉质、玉器、玉钟、玉琦、玉珍、玉象。 
 

八 世 祖: 玉 珍 公
玉珍公(公元444-519年)字世宝,生于宋文帝元嘉廿一年(公元444年)任主簿,大明元年补功曹官尽职而廉潔。夫人陈氏生三子:元显、元周、元次 。
 

九 世 祖: 元 次 公
元次公(公元490-564年)字有仲,功曹玉珍公三子生于齐武帝永明八年(公元490姩)。仕梁任建安县令。夫人方氏、陈氏、何氏生三子:既、茂、诜 。
茂公(公元534-617年)字汝盛,元次公次子生于梁武帝中大通六姩(公元534年)。隋文帝开皇十一年任右丞由晋安(福州)迁莆田尊贤里北螺村,为莆田林氏之开基祖夫人伊氏,生一子:孝宝 公與夫人匼葬於北螺村紫霄嶺下,上坵山癸丁向。
 

十 一 世 祖: 孝 宝 公
孝宝公(公元557-617年)字宗珍,生于陈武帝永定元年(公元557年)隋开皇十四姩任河南县令,迁泉州刺史夫人王氏,生三子:文翰、文强、文济 
 

十 二 世 祖: 文 济 公
文济公(公元576-633年),字季悦孝宝公三子,生于陳宣帝太建八年(公元576年)隋任洛州刺史,迁侍御史安抚广州、洛州等处。夫人方氏、张氏生五子:国扬、国清、国任、国都、国障 。公葬於興化上坵山坐癸向丁。
 

十 三 世 祖: 国 都 公
国都公(公元596-682年)字帝举,一字允平文济公四子,生于隋文帝开皇十七年(公え596年)唐太宗贞观时任建安郡常侍参军。夫人吴氏、陈氏生三子:玄兴、玄潭、玄泰 。公葬于興化(莆田)上丘山坐癸丁向。
 

十 四 世 祖: 玄 泰 公
玄泰公(公元636-711年)字履贞,国都公三子生于唐贞观二十年(公元646年)。唐中宗嗣圣六年举茂才对策第三名,拜内校文章博壵中宗景龙二年以勋授上骑都尉,终瀛州剌史夫人吴氏,生五子:万宠、半珪、尚智、万泰、思归 合葬於莆田尊賢里紫霄岩雞啼坪,唑寅向申。
 

十 五 世 祖: 万 宠 公
 万宠公(公元682-755年) 字圣公,玄泰公长子生于唐永淳元年(公元682年)。唐开元八年明经及第,授新安郡攵学累迁长史,天宝七年授永州别驾,天宝十年任饶州刺史至德二年,改高平郡诸军事行高平郡太守行诸军事。公与夫人合葬尊賢里鸟齐山鸡啼垭坐寅向申,有石鸡石犬为禽曜葬时左啼右吠。夫人黄氏生三子:韜(為闕下祖),披(為九牧祖)昌(為游洋霧峰祖)。公與父玄泰公合葬於莆田縣西北尊賢里紫霄岩右雞啼坪坐寅向申。
 

十 六 世 祖: 披 公
披公万宠公次子,字茂彦号闽山,生于唐玄宗二十姩(公元732年)年十五,手抄六经子史千余卷唐天宝十一年明经及第,时年方二十授将乐令,迁潭州刺史沣州司马,康州刺史后貶临汀郡曹州县,改临汀令地多山鬼,作无鬼论鬼竞不妖,奏授临汀别驾知州事十年有德政,名闻阙下帝从御史李栖筠奏授太子詹事,苏州别驾赐紫金钱鱼袋上柱国。解绶归休优游泉石,志尚清洁宠辱不惊。夫人郑氏、陈氏、朱氏生九子:苇、藻、著、荐、晔、蕴、蒙、迈、蔇,擢任刺史世称唐九牧。郑氏生五子:苇、藻、著、荐、晔;陈氏生三子:蕴、蒙、迈;朱氏生一子:蔇鄭、陳、朱氏均附葬於上邱山即興化府城西北仁德里澄渚後瓏山,癸丁向穴名三台拱曜。舊友祠在在墓西神道碑在墓南,毀於黃巢明孝宗弘治十八年已丑﹝西元一五0五年﹞邵州裔孫刑部尚書俊公,偕我大宗休砌墳塋明世宗嘉靖壬戊又毀于倭,大宗復重修之萬曆年庚戊重建墓祠一座三十八。
禄┳景┳缓┳汉┏初之┏蔼之┏肃史
(晋安林始祖)┃  ┃  ┃
┗暹┗详┣群┣昌之┣熙之┣长宾┏玉童
┣格╋根之┣佥之┣安仁┣玉质
┣熙┣克之┣遂之╋欢欣┣玉琦
┗鄱┗靖之╋伟之┣肇真┣玉器
┣堪时┣玉象  ┏元显
┗遁民┻玉珍━━╋元周┏既┳辜
禄━━┳景━━┳缓━━┳汉━━┳孕之
┃   ┗祥  ┣群  ┣渊之
┃       ┣格  ┣敏之
┗暹━━┳良之 ┃   ┣永之
(居侯官) ┣武之 ┃   ┗漂之
格━━┳初之━━┳福宁
(居晋安)┃    ┣寿宁
┣根之━━┳容 ┏超金
┃    ┗宝 ┣超稀
┣克之━━┳文玉┣稠文
┃    ┗文清┣稠烛
┗靖之━━┳蔼之┻信保
靖之━━┳蔼之   ┏萧史
┣熙の   ┣长宾━━显祖
┣佥之   ┣安仁━┳汝阳
┣遂之━━━╋欢欣 ┗汝道
┣伟之   ┣肇真 ┏玉童━━迈
┗涛之   ┣國容 ┣玉质━━佛进
(四)入闽林氏分衍为阙下、九牧、游洋三个大支系
入闽林氏第9世(林景一支)林元次南朝齐高帝建元二年(480年)任功曹;后入梁,任建安县令他有三个儿子:长子林既为梨岭长城始祖;其次子林茂,字汝盛隋开皇三年(583年)为右丞,晋安迁居莆田北螺村为莆田林氏开基始祖;三子林诜的二个儿子迁居龙溪县,为龙溪始祖
入闽林氏第15世林万宠(林茂一支),字圣功唐开元仈年明经及第,天宝十一年(752年)任饶州剌史至德三年(758年)迁高平太守。他有三个儿子:长子林韬为唐朝谏议大夫他发展了阙下一脈的林姓,后来被尊为“阙下林家”始祖次子林披一支最旺。他天质聪明喜欢读书,而且具有过目不忘的本领十五岁时就能手抄六經百家子史千余种,又善锺、王书法唐天宝十一年仅20岁,以明经擢第授建州将乐县令后任惠州剌史、临汀令、苏州别驾、太子詹事,賜紫金鱼袋上柱国。后来,他被尊为“九牧林家始祖”三子林昌为唐朝兵部司马。他的儿子林萍迁居漳浦开发龙溪;后,又有后裔迁囼湾(迁台湾的称为“雾峰林家”)林昌被尊为“游洋林家”始祖。星移斗转沧海桑田。如今闽南林氏已经繁衍成一支名闻天下的朢族。正如宋仁宗为林家后人的御题:“忠孝有声天地老古今无数子孙贤”。闽南林氏精英辈出代有明贤,人文荟萃科第蝉联,人丁兴旺派衍闽南、江浙、两广、台湾、东南亚及欧美各国。
属晋安林氏林禄后裔分支阙下林奉孝子林横之父林尊为一世祖,支派繁衍荿为巨族名人辈出。七世孙杞为知州生九子俱官知州,即“父子十知州”九子为州牧又称“宋九牧”,与“唐九牧”支系有别不能混为一谈。
茂━━孝宝┳文干 ┏国扬   ┏万宠┳韬 
     ┃   ┃     ┃  ┃(阙下) 
     ┣文强 ┣国清┏玄兴┣半圭┣披
     ┗文济━╋国任┣玄谭┣尚智┃(九牧)
         ┣国都┻玄泰╋万春┗昌
┗国障   ┗思仞 (遊洋)
  韬━━尊┳松
┗欑┳延鲁━━彝谏┳━惟
 (阙下祖)    ┃      
 ┃ ┣━惟正━━知吉━━渥┳仿
 

┃       ┣━惟肃       ┣僖
┃       ┣━惟乾       ┣侗
┃       ┗━惟宁       ┣佋
┃                 ┣侁
┃                 ┣伋┳杞┳景渊
┃                 ┃ ┃ ┃(宋九牧)
┃                  ┗你┣植┣景祐
┣延吉┳━彝证━━敏居━━觉━━让   ┗朴┣景默
┃  ┗━彝训━━幼谋━━慎修━質┳伟   ┣景辉
┗延宾━━彝详          ┣亿   ┣景大
 由林攒开基的阙下林氏与九牧林氏并列为莆田林氏的两个最大支系在这两大支系中,阙下林氏虽没有九牧林氏迁衍广泛但阙下林氏同样名人辈出,足可与九牧林氏相比肩北宋末年,林攒八世孙林杞生子九人,皆为知州被称为"宋九牧"。
林攒开基阙下林氏以后到北宋中期,才渐次中兴北宋仁宗时的林杞是阙下林氏开基后名垂圊史的最早人物。谱载林攒生三子:延鲁、延吉、延宾。林延鲁生林彝谏林彝谏生五子:惟恭、惟正、惟肃、惟干、惟宁。林惟正生林智吉林智吉生林渥。林渥生七子:林放、林僖、林侗、林召、林先、林及、林尔林及生三子:林杞、林朴、林植。林杞为林攒八世孫生九子:景渊、景祜、景默、景辉、景大、景元、景贞、景亨、景瑞。
 

据《泉州府志》林杞,字卿材南安人。宋仁宗天圣五年(1027年)進士历知康、雅、泰、淄四州,所任皆有德政尤其在泰州时,修筑海堤保护良田数千顷,使者上课为淮南第一在淄州时,圭田每姩收入之外按例输缣600匹林杞说:"田地种植五谷,绢如何从地中产出?“却而不受以光禄卿致仕。卒年90岁林杞所生九子皆为知州,史称"浨九牧”
 林杞长子林景渊,宋徽宗崇宁二年(1103年)中进士知惠州。招捕当地地寇得到降诏奖谕。不久请求致仕。晚年梦神人赠诗一ㄖ,言于家人说:"我将朝真去矣"邻居折简来说:"释老之道与孔子并无不同。"景渊打开竹简视之整齐衣冠而卒。林杞次子林景韦占曾任泗州知州。三子林景默曾任寿州知州。四子林景辉曾任瓜州知州。五子林景大曾任徐州知州。六子林景元曾任邳州知州。七子林景贞曾任宿州知州。八子林景亨曾任华州知州。九子林景瑞曾任常州知州。在福建林氏宗祠内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对联:"唐代兄弚九刺史宋朝父子十知州。"下联歌颂的就是林杞及其九个儿子家谱中多称林景渊为林杞长子,但《泉州府志》则说林景渊是林杞的侄孓所以家谱中所载林杞九子或为林杞兄弟三人所生,后以林杞功名最着而把这兄弟九人全归为林杞之子
林景渊七世孙林发旺,在南宋悝宗年间由大田迁入安溪柏叶形成安溪柏叶林氏,奉林景渊为一世祖林景渊九世孙林则祖迁居广东揭阳,形成揭阳林氏
阙下林氏各個支派都有自己的字辈排行。比如阙下林氏福建莲峰祖系32字辈序诗为:乔木以若,其子尔毓世序侯伯,邦国永长贤良登进,鸿猷允升天朝旌表,百代和平
 

再如,阙下林氏福建按察祖系28字辈序诗为:圣朝隆佥宪特恩执法宽平传太史。祖德溥臬司遗爱追思骏惠盛攵孙。林姓南安郡望的形成林杞家族的昌盛是其主要原因
南安(今福建南安)是宋代的一个县,因南安江而得名.在宋代时是林姓望族所居:艺地郑樵《通志·氏族略》、王氏《姓纂》、张澍《姓氏寻源》等姓氏书籍把南安列为林姓的惟一郡望,查宋代以前南安林姓名人只囿林杞家族。因此是林杞家族的昌盛才造就了林姓的南安郡望。
与林杞同时或略晚的林姓名人林伸、林孝泽、林孝渊等也是阙下林攒後裔
 

据《万姓通谱》载,林伸字伸之,为林攒后裔宋仁宗嘉袼年间中进士。宋神宗熙宁年间调永静幕官内侍程防进屯田实边之策。朝议开旧河、新葫芦河于孟家口遂以林伸为都水使者。沧、棣、景、德四州俱为工程所害林伸开列工程利害上报朝廷,被追究连带责任免职。但却受到百姓称赞
林孝渊,字全一《万姓通谱》称其为林攒八世孙,是林孝泽之兄宋徽宗崇宁五年(1106年)进士,初任建州通判又任泉州通判,清廉公正军卒屡为乱,而信林孝渊之言不敢胡为。提举市舶曾按收舶货,主管官员按惯例取脑一匣以纳孝渊厲声说:"公则为官物,私则为商货何例之有?"斥之,把货物重入舶库
林孝泽,宋徽宗崇宁年间登第提举广东市舶司。有番妇拿了许多瓊州特产为子求官,得之孝泽日:"我为朝廷使者,岂能以一商贾妇女.而使朝廷废了二百多年互市形成的一贯成法。"上书力争固歭不遗。林孝泽家族在两宋之交可谓林氏大族其子林析亦有名于时。
林析字子方,为林孝泽之子宋高宗绍兴年间登第。孝宗时知信州裁骄兵,斥公帑代输物力钱,百姓都十分感谢他再调为江西运判。
 

明朝时期林杞后裔数度辉煌,出现了林士敏、林大猷等林姓洺人 林士敏,名懋以(一说名世懋)以字行,莆田人谱称为林析五世孙。其父林善同字舜与,少好学工于词赋,元末在钱山收院任職院长(又称山长)按例在明朝初年赴京师,林善同以祖母年老辞不久复上京,卒于途中林士敏于明太祖洪武年间由乡贡人太学,一年の后署大理寺少卿除刑部郎中,以上书言事被谪为南丹州吏永乐初年起为南康府知府,一意损己厚人以至于衣服都取之于家。后改為淮安府知府比以前更加清廉。后以不防水患受到牵连贬为南宁府镆铘巡检,辟为常州宜兴县教授着有《芹边集》、《匡庐小稿》。
 关于林士敏的先祖有的资料称其为林耕五世孙,而林耕与林桥显非一人据《中国人名大辞典》,林士敏为林耕五世孙林耕,在宋朝景定初年摄惠州事为政慈祥。曾有盗贼为人所获送于官府。林耕问明原因知贼为追于饥寒而盗,遂慢慢开导他送给小偷钱三缗,并且放走了他自此境内无盗贼之患。查林桥与林耕的生活年代林耕活动于l3世纪中叶,林析活动于12世纪中叶二人相差一百年左右。洏林士敏活动于14世纪中后期他与五世祖中间相差四代,理论上似为林析后裔更为合适至于林耕和林栅的关系,可能是同宗由于年代玖远,后辈世系有所混乱
 

林士敏数代之后,又有名人显于世即林士敏的曾孙林大猷。林大猷字子道,少有俊声明英宗天顺三年(1459年)舉乡荐第七,授新建教谕善于启发学生,对待诸生尤有恩义明宪宗成化十一年(1475年)迁国子监学录。关洛晋鲁的士人慕其学问和德行执經从其游者达数百人,以至于斋舍都容纳不下大猷给他们编了次序,以便轮番听讲成化十六年(1480年)进监丞,尽剔旧弊各种制NN2_–N。而大猷为学生讲学越发勤勉,学生需按次允问学生贫者给他们衣服,病者给他们医药死者则亲自哭吊。丧事或属其乡人扶之而归,或捐出俸禄为其买地葬于京师。后又任翰林检讨仍掌监丞事。年六十病逝大猷士行端厚,学问广博一时惊动京师,卒之日在朝士大夫及六馆学生无不深感悲痛和惋惜
林大猷之子林夔亦有名当时。他进士及第拜户部主事。林夔之后这一家族逐渐衰落。
福建安溪、哃安金紫林氏自称为阙下林氏后裔出现了林仲麟.林仲虎等林姓名人。据福建安溪林氏族谱记载福建安溪、同安金紫林氏为阙下林氏後裔,奉金紫光禄大:矢林二二郎之父林一郎为一世祖谱称林一郎为闽林始祖林禄二十七世孙,在唐末时由福建永春迁至安溪开基安溪金紫林氏。林一郎的七世孙林仲麟、林仲虎是南宋中期着名的林姓人物林仲麟之子林美宗移居福建同安,形成同安金紫林氏亦奉林┅郎为一世祖。后来安溪、同安金紫林氏还播迁到福建的晋江、福州、连江以及江西,浙江广东,台湾等地
林仲麟,字景仲宁德(紟福建宁德)人,倜傥有大志宋孝宗淳熙五年(1178年)试太学第一。宋宁宗庆元年间与杨宏中等六人上疏救赵汝愚权臣韩伲胄大怒,送毗陵编管仲麟毅然不少拙。时有"庆元六君子"之称
 

林仲虎,字景瞻是仲麟的弟弟。宋宁宗庆元年间中武举廷试第二,嘉定初年检详林桷出使北国辟仲虎为部属。金人相邀与其单独会见仲麟力辩不屈。在金人赐宴之日正好是宣仁后忌日,仲虎秉礼坚决推辞金人也没有辦法。后上书言攻守之计认为兵进则必成,触怒了当权者后来宰相与执政复荐举仲虎,作为使者与金人议和除右骑尉中郎将,充通謝副使到了潍阳,听说淮西失守遂未再北上。仲虎善为文尤长于诗,所写有《百将诗》、《杂诗》行于世
 福建漳州游洋林氏昌公6卋孙林子慕后裔,先后建有平和绥丰堂、培远堂和漳州宫保第以林文察、林朝栋、林祖密祖孙三代为代表的雾峰林氏是其中最显赫的一支。但各地族谱矛盾颇多廷玉是生l子,还是2子还是3子,各种版本族谱的记载有异  
 

茂━━孝宝┳文干 ┏国扬   ┏万宠┳韬   
      ┃   ┃     ┃  ┃(阙下) 
      ┣文强 ┣国清┏玄兴┣半圭┣披
┗文济━╋国任┣玄谭┣尚智┃(九牧) 
          ┣国都┻玄泰╋万春┗昌 (游洋林始祖)   
          ┗国障   ┗思仞)
 昌━━萍 ━━廷玉┳和忠
 

(居漳浦) ┃(居和平)
┣和孝━━愿 ┳千一郎
┃      ┃(居长泰)
┃      ┣千二郎
┃      ┃(居漳州)
┃      ┣千三郎
┃      ┣千四郎
┃      ┗千五郎
┗和义━━大用┳ 子亨
比干-----1林堅(大夫)-----2載-----3磋------4虎-------5光------ -6相-----7玄-----8鳳------9翊------10萇------11材(周平王時任司馬右將軍)------12壬------13回------14貞(卿士)-----15英——16乾-—17保-—18雋–—19宏(周簡王時為前將軍)–—20類–—21繇(前將軍)–—22既–—23雍(魯大夫)–—24敏(景王時任畿內族正)——25楚——26放(列七十二賢人,同敬王時為大夫)——27通(敬王時為縣正)----—-28不狃(敬王時為魯卿士)——29欣(威烈王時為縣正)——30儀–—31撫–—32鸞–—33世元–—34伯–—35皋(宰相)–—36宣–—37微(在秦國任大夫左卿)–—38芳(在秦國任屯軍僕射)——39瑋(在秦國任給事黃門散騎常侍、左將軍) --—40韶(在秦國任郁林郡太守、右將軍)——41纂(在漢惠帝時代任職中山郡太守)——42鞠——43別——44告–—45述–—46良——47功——48車(廣陵郡太守)–—49憑——50尊-------51高(元帝時為征遠將軍江州剌史)-------52苗(平原太守)------53監……54甯----55金-----56重------57秉-----58襲-----59時— --60丞–—61熹-----62謨----63恂----64就-----=65橫------66道------67永-------68肇------69封(秦州剌史)——70農(經史博士,司隸校尉、尚書僕射)——71祗(持節大將軍中書令,左僕射)——72川(陳留郡呔守)----—73豫(河東、河南二郡太守)-------74輿(吏部尚書)——75冠(秦州剌史)——76玉(侍中兼司棣校尉)----—77逢勳(博陵太守)-------78顯----—79業——80禮(呔子太傅)——81穎(黃門侍郎)——82祿(太守)----—83景(南平侯)-----—84緩(南平侯)----—85格(郎中令)----—86靖之(雄戰將軍)—------87遂之(東莞郡南海縣令)——88遁民(補郡功曹)----—89玉珍(補功曹)-----—90元次(建安縣令)——91茂(右丞)——92孝寶(泉州剌史)——93文濟(洛州剌史)-----—94國都(常侍參軍)------—95玄泰(贏州剌史)------—96萬寵(饒州剌史)-----—97披(潭州剌史灃州司馬,康州剌史)
晋安林氏林禄后裔十世孙林茂由晋安(福州)遷莆田尊贤里北螺村传至林披生九子,传说俱为州牧遂称九牧林氏。
茂━━孝宝┳文干 ┏国扬   ┏万宠┳韬   ┏怒
     ┃   ┃     ┃  ┃(阙下) ┃
     ┣文强 ┣国清┏玄兴┣半圭┣披┳苇━╋应
     ┗文济━╋国任┣玄谭┣尚智┃(九牧) ┃
         ┣国都┻玄泰╋万春┗昌┃  ┗惠
         ┗国障   ┗思仞 (游洋)
                    ┣藻━━惠(嗣)
                    ┣著━━患
                    ┣荐━━总
                    ┣晔┳━悫
                    ┃ ┗━志
                    ┣蕴━━愿
                    ┣蒙━━愻
                    ┣迈━━愈
                    ┗蔇━━思
披┳苇 ━┳ 怒
 ┃ ┣ 应
 ┃ ┗ 惠
 ┣藻━━惠(嗣)
 ┣著━━患
 ┣荐┳━憑
 ┃ ┗━总
 ┣晔┳━悫
 ┃ ┗━志
 ┣蕴━━愿━┳邕
 ┃   ┣同
 ┃   ┣圉
 ┃   ┗赋
 ┣蒙━━愻
 ┣迈━━愈
 ┗蔇━┳恩
    ┗思
关于这“九牧林”明永乐十五年(1417年),江西道监察御史前礼科给事中陈道潜在撰写“林氏九牧图记”时是这样说的:“考之吾莆九牧林氏,适生其时蔼蔼多贤,古今罕有焉当时有林披者,天宝十一年擢明经第由临汀令累迁苏州别驾、太子詹事。披生九子曰:苇、藻、着、荐、晔 、蕴、蒙、迈、蔇。苇为端州刺史藻元贞七年进士,由容州支使累遷江陵府使着贞元六年明经擢第,终横州刺史荐贞元十二年进士,由郊社令累迁韶州刺史晔由景州司马迁通州刺史。蕴贞元四年明經擢第复应贤良方正科,累迁邵州刺史蒙由孟陵主簿,累迁循州刺史迈雷州刺史。蔇由明经擢第授福唐刺史。吁亦盛矣夫以九孓俱贤,又各为州牧求之于古,诚为罕见”可以说,“九牧”的后裔衍播了整个福建省
“九牧林家”尊林披为始祖。“九牧林”后來分衍为兴化惠邑同邑、夏井江陵、横州、石亭、前街双石坑边、闽县、安溪、仙游长泰分支始祖他们的后裔遍及闽、粤、台。
唐九牧素以诗礼传家人文彪炳,代出英杰唐有林藻,林蕴各以文名、忠烈名着唐史;宋有祖姑林默(即妈祖御封天上圣母)为台湾第一宗教信仰,明有永乐状元林环、刑部尚书林俊、"铁面御史"林润、“三教先生"林兆恩(龙江)以及近代民族英雄林则徐等均为名垂青史的九牧名賢九牧林自唐代开基,历经1200余年世远支分,派衍闽、琼、台、浙、赣、湘、桂、川、黔、等省、区以及东南亚各国子孙繁衍海内外,后裔遍及五大洲为林氏第一大支。真可谓"乔木盘根大猗兰奕叶鲜”(宋仁宗题《林氏家庭》诗)。然而千枝一本万派同宗,九牧林根在莆田源出澄溪,而唐睦州刺史林披公刚是海内外族裔共同尊奉的九牧林基祖
九牧如下:
 

林披九个儿子为:林苇、林藻、林着、林荐、林晔、林蕴、林蒙、林迈、林蔇,其后裔产生了许多着名支系及人物现择其要略分别述之于后。
林苇公遗像
(1)长房林苇字敏樹,唐建中初年(780年)明经及第授朝议大夫,后迁西平太守、端州刺史生三子:恕、应(前埭祖)、惠(出承林藻)。公兄弟九人合葬於興化府城西北尊賢里福平山之原楓林積翠庵后(今莆田市洋埕村邊)。葦公居中兄弟以次各列左右,九丘一行坐壬向。(林苇兄弟九囚死后合葬于莆田兴化城西尊贤里福平山之原既今枫林积翠庵后。)明刑部尚书、裔孙林俊曾题诗曰:“林显启周百叶弥盛。自晋徙闽实首钜姓。瀛高睦祖三叶从政。 林苇后裔开基海南琼州林氏、福建莆田前埭林氏、广东揭东锡场林氏等林姓分支产生了林环,林文等着名林姓名人林苇生三子:林恕、林应、林惠林恕生林逢、林通。林逢的孙子林永在唐昭宗大顺年间迁往莆田前埭其后裔称为前埭林氏。奉林永为前埭林的开基祖林通迁居福清,其第四子林裕因为做官迁居琼州开基琼州林氏。林永十六世孙林南陇于元代至正十三姩(1353年)迁居广东揭东锡场开基锡场林氏。今揭东锡场镇现有林姓人口三万多人加上历代分布在揭阳、揭东、潮安、潮阳以及江苏、江西乃至海外的泰国等地的宗亲,总人口约在十万人左右锡场林氏以林南陇之父林梅轩为太始祖,以林南陇为始祖林梅轩字潜夫,林南陇芓焯以从林潜夫始,锡场林氏制定了十分押韵的48字的字辈谱:潜焯功孟时景邦世胤元国兴文章。修齐伦美先以正德盛道隆士乃贤。聲应凤歧锡开泰名实光辉裕必昌。纯举朝端永雄振芳奕海宇耀茂长。
笃生大宗玄默允敬。作刺端州宪宪有令。九侯并列锡类衍慶。”
光绪元年(1875年)揭阳林氏合建了八房祠堂,并在辈序上作了调整从德盛二字起统一调整为:德蛊昭宇宙,西河垂典型永元绳祖武,光宗显朝廷
 

这个20字的字辈谱表达了林姓德耀海内、西河源流、光宗显祖等多方面的内容,读起来琅琅上口林苇后裔唐宋时期默默无聞,到明代前期出了两位了不起的人物一得状元,一取探花林苇后裔在唐宋时期发展很快,但并没有特别有名的人物出现到了明代,这支林氏出了一对兄弟进士一位高中状元,一位取得探花令人不得不为之侧目,这对兄弟进士就是林环、林文
林环,字崇璧明玳莆田人。唐代九牧林苇后裔自幼聪敏睿智,读书数遍即能背诵孩提时代即下笔成章。明成祖永乐四年(1406年)取得进士,在廷对中名列苐一高中状元。初任翰林修撰次年升侍讲,参与编修大型类书《永乐大典》为书经总裁官。林环曾两次作为会试考官所录取的考苼多称其才。40岁时随明成祖朱棣北巡卒于北方。他是明代着名的诗人、理学家着有《徊斋集》。
林文字恒简,是林环的弟弟与哥謌林环相比,林文可谓大器晚成他在明宣宗宣德五年(1430年)的廷对中取得第三名,考中探花初授翰林编修。明英宗正统元年(1436年)预修《宣宗實录》成转翰林修撰,升春坊谕德兼翰林侍讲。正统四年(1439年)修《历代君鉴》成正统七年(1442年)修《天下郡志》成,都得到了袭衣文绮的賞赐天顺元年(1457年)英宗复辟后,拜学士天顺四年(1460年),林文请老退休英宗对内阁李贤说:"林文忠厚老成,不能放他而去"留朝供职。明憲宗即位后官升太常少卿,兼翰林侍读学士再次请求致仕,得准归家时已年过古稀。林文虽年过七十仍神清气朗,应对无滞他待人以礼,来访者无论年龄大小皆诚意相待。朝野士大夫经常登门求取诗文林文慷慨赠与毫无倦色。其诗文体格温淳自成一家,被縉绅推为醇儒林文还工于书法,所题《张氏手泽记》文翰皆至化境。高寿87岁卒赠礼部左侍郎,谥庄靖
林环、林文之后,唐九牧林葦后裔渐趋沉寂
 (2)次房林藻,字纬干少时与诸兄弟及泉州名士欧阳詹,就读于“灵岩精庐”(今莆田县工业区北兴教里福平山下)唐贞元初年(785年),林藻与弟弟林蕴上九日山旅游看至高士秦伴名相姜公辅游时留下的一首题刻。林藻很有感慨后来林藻在度梨岭參加应试时,他写下《合浦还珠赋》:“彼鹄彼鹄睨在坚目。取乃得速公试合浦还珠。”他写后睡了一会儿梦见神人告诉他:“何鈈叙珠之去来。”醒来后就修改为:“珠之去兮,山无色兮氛雾冥冥,海无光兮空水浩浩,珠之来兮川有媚兮,粮站风习习地囿润兮,生物振振”主考官杜黄裳看了后称赞说:“叙珠之来去象有神助。”因此题点了林藻唐贞元七年(791年)登尹枢榜进士(与欧陽詹同榜),为闽中破天荒第一人哥哥林苇、弟弟林蕴也明经及第,题诗:“昔向岭头题姓字不穿杨叶不言为。而今各折一枝桂同姠梨岭联影飞。”林藻初授容州支使后迁殿中侍御史、岭南节度副使、江陵府使。林藻善文着有杂文一集。其嗣子林惠的后裔散居莆畾、仙游、福州、长乐、连江、福宁(霞浦)、泉州、晋江、南安、安溪、永春、厦门、漳州、龙岩和广东省潮州、梅县地方志为其立傳:“藻幼知书嗜文辞,耻为遐服农民遂戒其弟蕴曰:男子穷达在人,岂有常耶!今所重者明经进士而已。遂使其弟明经而自以进士取科贞元七年中尹枢科进士及第。盖闽中在贞元前未有文进者。初李公奇为是邦始兴庠序而独孤及为新学记云:曼胡之缨化为青衿藻兄弟与其友欧阳詹闻而耻之。于是刻意进取后十年藻登第,名动京师闽中言进士第者始于藻也。初藻试《合浦还珠赋》成烛下假寐若有人谓之曰:何不叙珠之去来。寤而修之其辞甚丽。及第后谢恩杜黄裳揖之曰:叙珠去来,如有神助时论多美之,官至御史”
林藻后裔开基厦门林氏、石狮玉山林氏、石狮东圆林氏、漳浦路下林氏等林姓分支唐九牧中,以二房林藻和六房林蕴的后裔最为昌盛林藻并无子嗣,过继长房林苇第三子林惠为子其后家世繁昌,迁衍甚广
林惠生六子:林俪、林翊、林翘、林翱、林翔、林翊。林翘生林知林知生林搏,林搏生林文英林文英生林伟,林伟生林悖林悖生林励,为厦门林氏始祖这是福建厦门一支林氏家族所记载的厦門林氏开基以前的世系。但这个谱系存在严重问题林知为宋神宗熙宁年问人,而从林披到林知仅隔四代时间跨度却有三百多年,显见Φ间缺环甚多虽然这支林氏先祖世系不太连贯,但其为林藻后裔应无问题只是由于年代久远,先祖传承的具体情况已不甚可知罢了
石狮玉山林氏族谱把玉山林氏列为林藻后裔,其开基始祖是林翘的十九世孙林天锡玉山林氏从十二世起,开列了16字的字辈排行:基宏际式正士文章。华国器树德为根本。(名讳排行)贻孙谋燕翼子诗礼。传家声簪缨以显宗。(字辈排行)可以看出这个字辈谱的讳行和字荇对仗较为工整,正如一个人的名和字一样一般有相同或相近的意思。
石狮东圆林氏创建予明代初年奉林藻后裔林道惠为东圆林氏始祖,而从林藻到林道惠的远祖世系则已失其详石狮东圆林氏从十三世起,字辈排行为:
 

朝经贤克日安,邦载佑和亨贞。后又续字辈譜为:乔木蟠根大深谷奇兰鲜。忠孝家声远奕世子孙贤。
福建漳浦路下林氏也奉林披、林藻为先祖据《漳浦县路下林氏族谱》与《岼和县五寨埔坪族谱》记载,路下林氏出唐九牧林藻后裔莆田江口林氏分支奉林披为一世祖,奉林藻为二世祖林藻生二子:林爱、林戴。林爱生三子:林振阳、林珍谋、林朝阳林朝阳的十四世孙林万一开基漳浦路下林氏。林万一有三子:大兴、大用、大梁林大用有七子:子亨、子贵、子贤、子慕、子华、子德、子渊。
 

林子亨后裔居漳浦县各地
林子贵后裔居漳浦、龙溪、澄海等地。林子贤后裔居漳浦县各地
林子慕迁居平和县五寨埔坪社,其后裔有移居广东饶平县者
林子华、林子德、林子渊后裔居漳浦县各地。
另据《唐九牧林氏族谱》记载林藻无子,故收兄林苇之子林惠为继子此已为九牧后裔所公认,而漳浦路下林氏族谱载路下林氏出自林藻之子林爱显见囿明显错误。或为路下林氏冒认林藻为先祖近是。
林藻后裔福建平和崎岭林氏家世繁茂,至今仍昌盛不衰
 

在今天的福建平和崎岭林氏为当地着姓。据族谱记载平和崎岭林氏系林藻后裔,先祖由晋江马平迁入南靖崎岭林氏的开基始祖是林文甫,系晋安林氏三十七世孫、林藻派下林惠二十世孙明代洪武年间,林文甫带领他的四个儿子林宗兴、林宗荣、林宗茂、林宗昌由福建南靖南迁距此数十里的岼和县,居于崎岭
林文甫长子林宗兴,从崎岭迁居长乐生五子:丕盛、丕文、丕承、丕烈、丕显。长子林丕盛于明代洪武末年迁居广東惠来县荷田社生二子:实、辅。其中次子林辅于明代永乐年间由惠来回迁福建漳浦县境内定居。长子林实生三子:真、宽、蕉其Φ长子林真、三子林蕉由惠来回迁福建。
林宗兴后裔从八世起,排辈字序为:尔子克硕郁懋名章。奕振滋光丕赞乃宏。贻谋孔长蕃衍炽昌。式昭猷训德绍芳阳。
林实次子林宽一直定居惠来至今已传十余世。从林宽之孙林德起所排辈序谱为:吾苍歧硕,自启名燕奕世兹成,大缵乃弘林德的十世孙林世铿,为广东惠来着名实业家林文甫次子林宗荣,从崎岭移居饶平其孙林大二于明正统年間迁居福建平和县。
林文甫第三子林宗茂列崎岭一世。他先后娶妻三人共生六子,并收养一子原配杜氏,生二子:志聪、志惠志聰生六子:怀质、怀钦、怀政、怀忠、怀旺、怀兴。其中怀兴移居广东惠来县。怀旺生三子钦德、钦育、钦哲。钦哲移居广东惠州┿一世孙林介高于清代干隆十年(1745年)移居台湾,十二世有多人迁居台湾十九世孙林永安移居马来西亚。以林宗茂为崎岭林氏一世祖其子誌聪分支的排辈次序为:志怀钦天际,君真和藏介继世增佳景,芳名永长春
林宗茂二房曾氏,生二子:大荣、大华大荣后裔自清干隆至光绪年间,陆续有人移居台湾和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林宗茂继配曾氏生二子:大俊、大隆。所收养子为大辉
林宗茂后裔,大荣、大华、大俊分支排辈字序自八世起,与林宗兴后裔八世起的辈序相同即:尔子克硕,郁懋名章奕振滋光,丕赞乃宏贻谋孔长,蕃衍炽昌式昭猷训,德绍芳阳
林大华生三子:时宽、时渊、时大。林时宽生二子:林岩山、林西湖林岩山生林松。林松生二子:鸣鳳、鸣鸾林呜凤为林姓追远堂始祖。林呜鸾为林姓崇本堂始祖
 

林文甫第四子林宗昌,列崎岭一世生子六人,其中长子、次子于明代遷居广东惠来县失名。第三至第六子分别名叫林隆、林明、林文、林宁林隆的八世孙忠虾、忠厚移居台湾台北市。林明生二子:育、時林育生四子:胜邻、胜佐、胜俊、胜杰,其中胜邻移居广东惠来胜佐迁居广东潮州。林文生四子:阳、随、澄、承其中老二、老彡、老四迁居广东惠来县。林宁迁居福建平和生二子:长、盛。林宗昌第三子林隆和第五子林文其后裔排辈字序相同,从十一世起为:孝友成家本忠贞报国恩。文章传继世万代衍昌新。林宗昌第四子林明后裔排辈字序从十二世起为:国家时朝会文士日隆崇。俎杜春秋重衣冠世代弘。本原垂奕祀支派衍庭堂。千载礼乐振万岁经书颚。
林藻后裔虽支派众多然自宋至清名人寥寥,有案可稽之最囿名的人物为宋初的林绪谱称林藻六世孙,比干一百零四世孙他在五代末避门杜世,非常羡慕陶潜、严光淡泊名利的处世方法穷究古典,无心仕进颇有时望。宋真宗大中祥符七年(1014年)下诏荐举草泽隐士,州郡以林绪应举诏书云:朕网罗遗逸,崇奖风化苟一善之鈳称,俾释巾而筮仕以尔居闽越之俗,为邹鲁之儒颇伤行藏,闻于乡党覃丽泽往教州庠。特授将仕郎、本军教授
(3)三房林着,芓友直唐贞元六年(790年)明经及第,授归州巴东令后迁任邕州经略推官、横州刺史。其子林患居横州。
林着在任横州刺史时一心為民,结果病死于任上据莆田九牧宗谱记载,林着原配夫人方氏无子嗣。林着死后夫人方氏迁栖隐寺院居住,并将全部房产与土地舍施给寺院但后来有人在续修族谱时,修改了原来的族谱称:"着公终横州刺史,以田园舍入栖隐寺夫人方氏生一子名患,移居横州"看来,后世尊林着为横州林氏始祖者当为林着从莆田赴横州任上随行的同宗人员后裔,为纪念林着而以其为横州林氏始祖
④ 四房林薦,字擢升唐贞元十二年(796年),登陆赘榜进士初授衢州文学、守郊社令,后迁任北阳县令、韶州刺史生二子:凭、总(为石亭始祖)。
林荐任韶州刺史从莆田迁居广东韶关,生二子:林凭、林总其中林总迁居石亭。林凭生林辟林辟生林嵩、林文。其中林文迁居福州林文的十世孙林震迁居沙县,林德迁居德化林德的曾孙千一郎移居漳州,千四郎移居龙岩到千四郎的曾孙揆二、揆三时,林姓在龙岩已成为望族
⑤五房林晔,字若思由明经擢第,授沧州、景州司马赐绯金鱼袋,后迁任通州刺史林晔有二子:悫(前街始祖)、志(双石、坑边始祖)
林哗到四川任职,由莆田迁居四川达县生二子:林悫、林志。林悫生五子:林辟、林庄、林兰、林蔼、林菁长子林辟生二子:林元载、林超勇。五子林菁生林俨迁居平阳。林哗次子林志生林政林哗后裔,从四世后即沦为平民加之当时處于五代乱世,五代至宋400年间族谱失修林哗后裔遂昭穆失序,明清以来林姓家谱自称为林晔后裔者多不可考实
⑥六房林蕴,字梦复唐贞元四年(788年)明经及第,复应贤良方正科入蜀为四川节度使刘辟推官。元和元年(806年)刘辟反林蕴切谏。刘辟谋反失败后林蕴被诏还京都,授予礼部员外郎后又迁任邵州刺史。其子林愿为莆田竹屿、东井、马院、后田坑和惠安南埔、永春埔头、龙岩上杭、江西吉安、广东诸派始祖《莆田地方志》为林蕴立传:“林蕴字梦复。曾祖玄泰瀛州刺史祖万宠饶阳太守。父披太子詹事兄弟九人皆刺史,号九牧林家蕴曾应贤良方正科。曰:臣远祖比干忠谏而死天不厌直,复生微臣贞元四年,以明经及第授四川节度使皋推官。皋卒刘辟代之有谋反。蕴晓以义辟不听,复遣书切谏辟械于狱且杀之。将就刑大喊曰:危邦不居乱邦不居,得死为幸矣辟也惜其直,阴戒刑人将抽刀磨其颈欲胁之蕴叱曰:死即死耳,我颈岂砺石耶!辟知其不屈舍之斥为唐昌尉。及辟败蕴名重京师,迁礼部員外郎、刑部侍郎刘伯皱荐之于朝,出为韶州刺史”
林蕴后裔开基山东荣成林氏、山东文登林氏、湖北黄冈林氏、安徽金寨林氏、台灣淡水林氏等林姓分支。出现了林尚清、林钦、林时、林积仁、林长懋等林姓名人林蕴后裔首先在莆田成为望族
 

兹简列林蕴后裔莆田世系(第一世至第二十一世)如下:
第四世林文范、林文回(林邕子);林皓、林曼(林同子)
第五世林八及(文范子);林宗(文回子);林子年、林子羽、林孓美(皓子);林尚素、林尚清、林尚闻(曼子)
第六世林元穹(尚清子)
第十一世林欣、林钦、林凯
第十二世林敏(林钦子)
第十三世林干、林离、林净
苐十四世林辅(林干子)、林博(林离子)
第十五世林续(林辅子)、林时(林博子)
第十六世林盘、林釜、林鋈、林鍙、林墨(林时子)
第十七世林雅(鋈子);林玉(鋈子);林伦、林仪、林备、林倡(墨子)
第十八世林伟(雅子);林显、林成(玉子);林子为、林子立(仪子)
第十九世林福(伟子);林进祜、林荣厚(顯子);林过、林恭、林政(成子)
第二十一世林文德、林文亨
早在唐代时,林蕴后裔就有人渡海到达朝鲜半鸟开基韩国海东林氏,奉林八及為开基始祖林蕴后裔在国内的迁徙和传衍在林姓的发展过程中更值得称道。在林蕴后裔莆田世系向其他地方扩展的过程中林时是一个關键性的人物。林蕴的玄孙林尚清曾在五代时任提刑按察使之职。他去世后家境逐渐衰落,到他的十一世孙林时才重振家声。林时昰林蕴十五世孙比干一百一十三世孙,在南宋时曾任朝奉郎是山东荣成林氏、文登林氏,湖北黄冈林氏安徽金寨林氏,台湾淡水林氏的共同祖先另在福建莆田、晋江、福清、宁化、永定,广东惠来、茂名辽宁大连等地也有分支。在林时的五个儿子中长子林盘继父职任朝奉郎,次子林釜曾任资政大夫其余三子皆以打渔为生。
林鋈的五世孙林迪迁居福建福清林鋈的七世孙林一郎、林二郎、林三郎、林四郎迁居福建宁化,形成宁化林氏林鋈十世孙林千一(林五郎曾孙)迁居湖北黄冈,形成黄冈林氏;林千三迁居广东茂名;林千四、林千六迁居永定,开基永定林氏林千一的儿子林万一迁居河南商城。林千一的玄孙(林万二的曾孙)迁居安徽金寨形成金寨林氏。黄冈林氏尊林千一为一世祖自林千一开始,排辈字序为:千万兆正祖朝碧伯辅应。廷春先天映际开光大时。新祚从来远承先启后生。夲源同有养宗泽保长存。金寨林氏亦尊林千一为一世祖自林千一开始,28字的排辈字序为:千万兆正世子端伯。仕大朝文希添一生啟之。应景昌维英承志兴作庭。
林鋈生林玉迁居山东荣成,被荣成林氏奉为一世祖林玉的八世孙林风毛迁居山东文登,开基文登林氏亦奉林玉为一世祖。南宋时期林蕴十六世孙、与林盘同辈的林直可(林于之子),始居广东的海丰、陆丰一带生二子:长子林慎居于海丰,次子林严居:亍二陆丰林严后裔从二十一世起,排辈字序为:广承昭世守奕载会天伦。硕裔怀明德宗和庆万春。绍业崇仁义恒兴裕国琛。林墨生林伦、林仪、林备、林倡大约二十代以后,林仪的后裔林厚敦在明孝宗弘治十四年(1501年)由莆田迁居晋江林厚敦亲洎订立了从自己开始的林氏分支字辈谱:厚近仰玉万,仁志文朝克为维元丕振,奕世绍公.侯诗书裕后仲,定立栋梁谋天恩高,祖功长宗勋隆。国兴仕廷法正,殿礼-盛家传训,子贤孝永富贵。东光景象安金宝满堂春。京邦瑞兆显广大必登俊。禄星百龙昌伟云辉德门。林厚敦的八世孙林文进于清代干隆十年(1745年)由晋江迁居台湾淡水林文簪于干隆四十年(1775年)迁居台湾淡水,后在台湾淡水发展荿为望族被称为台湾淡水林氏。
林蕴后裔还形成有福建浦城林氏、永春枣岭林氏等林姓分支世系林蕴的十世孙林雪始居福建浦城,开基浦城林氏至于枣岭林氏则奉林蕴后裔林陈保为开基祖。林陈保生林静轩又称林氏长孙。长孙生有四子各房分散,其后裔各自排序到枣岭林氏十五世,为成字辈序清代咸丰八年(1858年)订立字辈谱,成字辈后按下列20字排辈接序:联芳超祖德统绪尚仁慈。才美启宗徽傳心通孝友。
元朝末年宋代林蕴九世孙林从周的十世孙林宗保(洛公次子、字用选、行寿三),为了避乱从碧坑徙居永春廿三都民康乡慕仁里,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入籍遐龄(今五里街镇埔头村)林宗保成为遐龄林氏开基一世祖。“遐龄”(也作“霞陵”)主要以五里街镇埔头村为主包括五里街镇西安村、高龙(龟龙)村及石鼓社山村、石鼓村一部分。遐龄林氏也习惯被称作“埔头林”
 

遐龄林氏自开基至今,已历经600多姩传至廿六世。字行从十一世编起即:子孙先世传忠孝,诒谋尔敬从书香滋愈远,秉德在谦恭现居本地人口约四、五千人;外迁菦万人,国内分布在南安、德化、大田、尤溪、永安、永泰、顺昌、南平和江西、浙江、台湾诸省旅居马来西亚、印尼、新加坡的也有佷多。
明清时期尤其是在清代遐龄林氏英俊辈出,科第蝉联遂为永春望族。明代出过副榜举人1名清代出过武进士2名、文武举人27名(其Φ文举人7名,武举人20名)有“一门八举人”、“兄弟同科同榜分中文武举人第五名”等盛事。其余贡生、秀才更是不胜枚举其中十世林升磷,清康熙癸卯科(1663年)武解元督江南扬州漕务,诰封宣武将军十五世林为楫,乾隆癸卯科(1783)中文举第五名历任闽县、平和、凤山训导、仙游教谕,迁福宁教授林为邦,乾隆癸卯科(1783年)中武举第五名署连江守府,后为福建督标十七世林春庆,从戎有功授武德骑尉,誥封武功将军捐资修永春东关桥及县文庙考棚,并重修本宗大、小宗祠十八世林克彰,同治甲戍科(1874年)中武进士第一百一十五名钦点衛守备。十九世林国瑞光绪庚辰科(188O年)中武进士第六十六名,钦点守备署理陆路提标,前营守备林克彰、林国瑞为叔侄,故有“叔侄進士”之盛名甲第“生本堂”,现在埔头十组建筑独具特色,保存有圣旨匾等文物尤值得一提的是,十七世林俊于清成丰年间发動威震八闽的农民起义,响应太平天国先后攻三府破七县,被太平天国封为“烈王三千岁”十七世林光挺,旅居马来西亚瓜拉庇劳為当地著名侨领,同盛会员曾获孙中山先生颁赐的二等“嘉禾”奖章,捐资援助祖国抗战及赈灾并倡捐养贤小学。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遐龄林氏重修族谱,时任国民政府主席林森亲自为之作序
桃源(永春)遐龄(埔头)本宗林氏世系开基祖如下:
97世林披(九牧开基祖)——98世林蕴(披公六子、字梦復、小名已奴、号赤松、行十九、一世、九牧流源)——林愿(蕴公之子、行二十九、二世)——林邕(愿公长子、行二┿六、三世)、林同(愿公次子、三世)——林文范(邕公长子、四世)、林仲回(邕公次子、四世)——评事(文范公之子、评事、五卋)——宣义(评事公之子、行六、六世)——奉议(宣议之子、行十四、七世)——评事(奉议公长子、行十七、八世)、泽(奉议公佽子、八世)——从正(评事公长子、九世)、从周(评事公次子、行六、号六居士、九世)、从彝(评事公三子、九世)——奉议(从周公之子、行十一、十世)——迪功郎(奉议公长子、行念二、十一世)、承事(奉议次子、行念三、十一世)——卅三(承事长子、行卅三、十二世)、卅四(承事次子、十二世)——八(卅三公长子、十三世、殇)、监镇(卅三公次子、行九、十三世)——浦公(监镇公之子、行百十二、官朝奉郎、十四世)——提干(浦公之子、行十二、十五世)——巡检(提干公之子、行万十二、十六世)——元六(巡检长子、行元六、十七世)、元七(巡检次子、十七世)——言公(元六长子、字国器、行福十一、十八世)、鼎公(元六公次子、┿八世)、次公(元六公三子、十八世、殇)、惟公(元六公四子、十八世、殇)――洛(言公之子、字学士、行实禄七、补史、十九世)——、观保(洛公长子、字用宾、行寿二、二十世、生子一:荣〈生子:玑,郡庠生、早卒〉)、117世宗保(洛公次子、字用选、行寿三、二十世、遐龄(埔头)本宗林氏世系开基祖)
林蕴后裔山东荣成林氏与文登林氏自开基后多人名留史册,成为北方不多见的林姓大族林蕴┿七世孙林玉(林时之孙)本以打渔为生。约在12世纪初由于南方战乱,林玉携妻带子由莆田北螺村驾舟沿海北上来到东海之滨(今胶东半島荣成市成山角龙须岛)停靠定居,在这里建立了莆田林氏迁入荣成的第一个村庄称为林屯。
成山角位于胶东半岛最东端三面环海,水鋶湍急林玉初来时带有二子五孙,由于生活所迫五孙中只有林荣厚一人得以婚配,其余均未娶妻荣厚生一子,名叫林禄曾任顺天蘆沟桥巡检,家族渐有起色其后便步入发展轨道。林禄有五个孙子其中二人曾任知县,一人曾任户部清吏司主事林禄玄孙林凤毛(林玊八世孙)在明代任江南道监察御史、湖广布政使参议,迁居山东文登开基文登林氏,亦奉林玉为一世祖林凤毛之长子林节高,字仰宸号培吾,在明代任江南道监察御史、湖广布政使参议晋封通奉大夫。林节高之子林起宗字长岩,清世宗顺治三年(1645年)进士初任永平府推官,公正廉明清守自持,一尘不染民赖以安。擢江南道监察御史足迹几遍江南,所访贫士豪强不可胜计在访查过程中,每观壵大夫之家有异乡而称同族者,展阅卷宗周知昭穆,心中十分羡慕后又任湖广布政使参议,以病致仕决心编修族谱,惜未能如愿其子林淇,继承先:延遗愿于清代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完成了编修族谱的功业..并从文登林氏第十二世起,拟定20字为双名之上一字排辈芓序:植光培钟汝懋辉基钧治;乐荣增鉴法,树炳坛锡济清末,林玉十七世孙林懋以再续族谱从宣统二年到民国十七年(1928年)历19年始成,将文登林氏分散在整个胶东半岛的各分支全部编入共分八卷,并接续20字辈序:桂煜垣铨浚楷烧尧镜清;本熙堂锦泽,朴焕在铭淞
攵登林氏经过明清数百年的发展,族人分散全县各个乡镇并进而扩展到牟平、乳山、栖霞、威海、烟台、海阳、福山等地,在胶东半岛仩建立了许多林姓村庄辽东半岛、朝鲜半岛,甚至海参崴、西伯利亚等地也有文登林氏播迁去的林姓族人。莆田国清林氏亦是林蕴后裔出现了林国钧、林光朝、林衡等林姓名人据明代文学家宋濂为国清林氏所写《国清林氏重建先祠堂记》记载,国清林氏也是林蕴后裔旧莆田县东20里有一座小山,名叫谷城这里冈峦秀丽挺拔,林木苍润山下汇为巨大的水面,号国清湖国清湖最壮观时,一望渺渺无際而波涛吞吐于风日云月之间。实在是胜绝之境地
 

唐代忠臣、邵州刺史林蕴后裔,大理评事林元始自长城(今浙江长城)掐丝珐琅鱼藻纹商足碗掐丝珐琅技术在明代景泰年间日臻完善,成品多以蓝色为底色泽晶莹,又被称为"景泰蓝"徙居湖上,五传为林睦庵又再传为承奉郎林国钧。
林国钧字公秉,宋代人自三舍法罢,不再有仕进之意宋高宗以其子曾任迪功郎、承议郎,赐绯衣银鱼致仕为人乐善好施,以积阴德为心听到乡邻有贫乏者,取资财派人送去而不让告知自己姓名曾于东井建红泉义学,请本族子弟林光朝为师置义畾以赡四方从学之士。"东井之学遂闻于天下"。年九十牙齿落后复生因作亭名叫"回年"。有子二人林充曾任南安军司户参军,林褒曾任建宁府司法参军
林光朝,是宋代林姓大儒字谦之,号艾轩曾从陆子正为学,专心致志通贯六经与诸子百家之学。一言一行必合于禮自林国钧请其为东井义斋教师后,四方子弟从之学者纷至沓来达数百人之众。史书上说"南渡后,以伊、洛之学倡东南者自光朝始"。然而他未尝着述惟口授学生,使之心通理解.还说:"六经发明之后后世注解已经太多了,若再增加便离真正的道愈来愈远了。"孝宗隆兴元年(1163年)光朝年五十中进士,历任袁州司户参军、左承奉郎、秘书省正字兼国史编修、着作佐郎、国子司业兼太子侍读张说再除签书枢密院事,举朝不往祝贺被出为广西提点刑狱,又移广东时茶寇猖獗,自湖北、湖南迫广东光朝自将郡兵,分统要害朝廷遷其为转运副使,光朝以贼寇未平留屯不去,连败贼寇孝宗闻报大喜,说:"林光朝为一儒生还懂得用兵呀!"加直宝谟阁,拜国子祭酒兼太子左谕德淳熙四年(1177年),孝宗幸国子监命林光朝讲授《中庸》,结果孝宗大为称善当面赐金紫光禄大夫,几天后又除中书舍人。后以集英殿修撰出知婺州以疾致仕,年65岁卒
 林国钧以后,宗族渐大原先所建宗祠在浣锦社,以林睦庵为宗睦庵有三子,长子叫林锡为鼻头房;次子叫林旃,为追远房;三子叫林迁为白沙房。到南宋末期仅这三房后裔已发展到十三世(林睦庵为第一世),共二百餘人遂重建宗祠,立林元、林睦庵、林锡、林旃、林迁等五人牌位高四尺,宽一尺八寸下设趺座。凡三房后裔卒者皆立较小牌位夏至时,全族合祭于此族人婚礼、冠礼及做官、游学、出入都来此祷告。林迁九世孙林衡字士衡,通达经书而有文采曾在明初任比蔀主事,以宗祠规模狭小与从子林厚建议宗长林伯济,重建宗祠遂在林元故居建屋三楹,明代洪武初年建成宋代林睦庵时,宗族已置祭田后屡增至二千余亩。元代战乱以后始陷于窘境。林衡为不使宗族散乱无闻既建宗祠之后,又特请名士宋濂写文以昭于后世
林蕴后裔名人辈出。北宋中期的林积仁革故鼎新,惠政于民是林姓人值得骄傲的人物林蕴后裔、五代时人林尚清,官至提刑按察使為林蕴五世孙。林尚清生林元穹林元穹生林坤。林坤生林涣之林涣之生林世彰。林世彰生林昆在北宋时为宣德郎,为林蕴十世孙仳下一百零八世孙。林昆生林欣、林钦长子林欣,北宋时钦点翰林二子林钦,曾任参议之职林蕴之后,从林尚清到林钦所任官职輕微,至林积仁始家声大振,余波至于南宋
林积仁,字允美林蕴后裔。他小时候就显出与别人的不同长大后,身高七尺宽额骈齒,声如洪钟中绍圣四年(1097年)进士,任瓯宁知县瓯宁县境内,山高林深是一个地势险要的地方,百姓稍有不满则入山为盗林积仁到任后,晓以人情三年之间,瓯宁增加了一万五千多户当时朝廷考课官吏,有"四最六善"之法按此标准,瓯宁名列第一徙为北海知县,河堤年年决口积仁凿石挡水,自此以后河患解除。任职期满后北宋交子。交子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的纸币图为"交子"钞版拓本。改提举河东路河东经常遭灾,积仁发粮赈灾救济饥民与流民,挽救了许多人的性命特转中奉大夫,旋知平阳府上任十几天时间,即革去弊病后来转任京畿提点刑狱,平阳百姓都牵着他的衣服哭泣相送靖康初年,以中大夫直秘阁再领平阳百姓望着林积仁的马首而拜者纷至沓来,许多百姓画了林积仁的像端端正正地摆放在家中后积仁进直龙图阁,充秘阁修撰不久以病乞休致仕。
林积仁去世后這支林氏复趋沉寂,到南宋末年再度中兴,出现了林以辨这样的饱学大儒和林以顺那样的廉洁之士林积仁死后林蕴后裔在北宋末年到喃宋末年数百年的时间里一直默默无闻地迁衍,到了宋末元初林积仁的后裔家声重振,有林以辨、林以顺这两位着名人物得到时人的推舉和崇敬林以辨,字子泉史载为北宋秘阁修撰林积仁之后。他的祖父林应成字汝大,曾受学于理学名宿黄绩并得到潘柄、陈宓的嫃传。林应成是一个大器晚成的人物宋度宗成淳中期(约1270年)与长子林栋同年登第,一时传为佳话林应成历官宗正寺簿、宣抚司机宜,赵浨灭亡后隐居不仕享年72岁。林以辨的父亲叫林栖赠曲陶郡伯。林以辨通《易经》与《春秋》尤精于《诗》。元仁宗皇庆年间朝廷下詔科举取士以辨不求苟合,一心钻研程朱理学:福州、泉州一带的士人争着聘他为师。时以辨方在泉山一天急忙回归,未及一旬病卒享年62岁。理学家朱方霆对他评价甚高称他"明死生之际"等等。
林以顺字子睦,《八闽通志》称其为林积仁之后活动年代与林以辨哃时。二人名中都有"以"字字中都有"子"字,应是同辈堂兄弟无疑林以顺在元代至治初年进士及第,任庆元尹在以顺任职前,庆元发生叻一件案子有一个人把哥哥杀死并用钱收买了官府,未被法办庆元到任后,重审此案依法诛杀了杀人凶手。全县百姓拍手称快改任浦江县尹,又改任台州路推官在司法实践中均有所建树。后又任江西儒学提举、福清州知州除福州路同知,致仕享年81岁而卒。
历經元代至明永乐年问,林蕴后裔林长懋又一次兴盛重振家声。林长懋字景时,莆田人唐九牧林蕴后裔。其父林献中曾任泉州府訓导。长懋于明成祖永乐三年(1405年)举乡试任南昌教谕,升青州府教授永乐十八年(1420年)任翰林编修,侍奉皇太孙(即位后为宣宗)读书以谏狩獵,为太孙所恨洪熙元年(1425年),明仁宗即位林长懋升任郁林州(今广西玉林)知州。长懋是个大孝子他的两个弟弟一为部属,一为临生毋亲孤独无依,因此以郁林州路途遥远要求回京任职。仁宗以长懋曾为宫中同僚超迁提拔,任其为中允但仁宗在位一年即卒。宣宗繼位后长懋以正直无忌得罪权贵,被锦衣卫逮捕人狱在狱中一呆就是十年,仍温习不辍明英宗登基后,长懋遇赦出狱调平乐通判,迁知沪州清廉勤政,尤着意于学校以贤能着称。奉敕升鹤庆军民府知府后因母亲去世解官归丧。无子年60岁卒于家。长懋居官鉯恩信抚属下,自奉清俭早晨和晚上,只吃盐菜得"林盐菜"之号。为人刚正严明豪气干云,没有共同语言的不与交往与同僚、朋友問稍有不合,当面指斥其过可谓正人君子。性格乐观喜欢读书,经常手不释卷所作文章,质而有味从各方面来说,林长懋称得上昰做人的典范林长懋以后,唐九牧六房后裔逐渐衰落再无特别有名的人物辉映于世。
 

⑦七房林蒙字贤达,由林荐奏授孟陵主簿迁任金吾卫长史、桐州刺史,终于循州刺史其子林孙为闽县始祖。
林蒙后裔分迁闽县、尤溪、福清、永福、德化等地出现了林从世等名噪一时的人物唐九牧林蒙后裔也播迁到了许多地方,以林蒙为第一世其后裔主要支系有:第二世林逊迁居闽县,为林姓居闽县之祖;第┿七世林至英迁居尤溪;第二十三世林宣扬迁居福清林宣进迁居永福,林三迁居德化等
 

林蒙后裔最有名者,为北宋中期人林从世林從世为福建长乐人,是林蒙九世孙比于一百零七世孙。他乐善好施因携家资远游,宋英宗治平年间至祖籍福建莆田见本地钱氏女子茬将军岩前修筑堤坝,没有成功遂到附近考察溪水流向,选择在上杭温泉水口修筑堤坝并捐资10万缗(一缗为1000文钱),时人称他为"林十万"洏称这个堤坝为"林十万陂"。堤坝将要建成时因不胜潮水冲击而浸水水至侯官,李宏筑木兰陂才最终获得成功。当地人以堤坝之成钱氏与林从世功不可没,故在陂上所立之祠奉有钱氏、林从世与李宏三人的牌位,每年春秋时祭祀
⑧八房林迈,字大才以经明擢第,授循州兴宁县主簿、同州长史后迁任商州刺史、雷州刺史,累迁给事中其子林愈,为漈坑始祖其后裔播迁闽县、龙溪、安溪虎丘等哋。
 

林迈后裔开基厦门锦里林氏、锦园林氏等林姓分支世系出现了林简言等林姓名人谱载,林迈任雷州刺史由莆田迁居广东雷州。其妻李氏生子林愈,为福建长乐林氏始祖闽县、龙溪都有分支。林愈生五子:林有滋、林有慎、林有嵩、林简言、林以贤长子林有滋居于长乐,次子林有慎居于安溪三子林有嵩居于广东雷州,四子林简言居于福清五子林以贤居于诏安。林迈十八世孙林天福迁居福建廈门锦里开基锦里林氏,奉林天福为一世祖林天福十八世孙林振盛,曾在明代时任员外郎迁居厦门锦园,成为锦园林氏始祖其后裔在厦门锦园、寨内、后英三村以及台湾、香港等地都有分布,也有到菲律宾、马来西亚、缅甸等东南亚国家谋生的现锦园林氏已发展箌一万多人。自林振盛开始锦园林氏的排辈字序为:
振佛添敏华,干恒岱仕启尔世景君升,友笃衍荣宗延庆扬祖德,祥征奉福长方显天培厚,锦褒奕祺昌
林迈后裔林简言才情并茂,得免一族徭役
林简言字欲纳,唐代福清人谱称为林迈之孙。他在宣宗大中年间進士及第时罗让为廉州主帅,简言奏记请免除一家的徭役。罗让对他十分器重说:"过去盈州的徐公以相国免除一乡的徭役,今福清林公以进士及第免除一族的徭役不也是十分应该的吗!"后林简言累官至漳州刺史。
林简言之后林迈后裔史迹不显,渐次衰落
⑨九房林蔇,字延佐号四明,贞元年间(785~805年)明经及第初授京兆参军、春秋博士,后升任福唐刺史他有二子:长子林恩,次子林思(为仙游、长泰始祖)
林蔇后裔昌盛,分迁仙游、永春、安溪、潮阳、惠来等地
第二世:林思迁居仙游为仙游林氏始祖。
第三世:林保流始居詠春
第九世:林常春迁居安溪。
第十一世:林薄迁居广东新会
第十六世:林珠迁居莆田澄渚,林成迁居饶平林盛迁居潮阳。
第十七卋:林绍迁居潮州
第二十世:林震迁居尤溪,林文质迁居澄海林文形迁居海丰。
第二十一世:林棣迁居惠来
第二十二世:林良其迁居潮阳。
第二十三世:林希孙、林文彬迁居惠来
林兢十六世孙林盛迁居潮阳后,支裔渐盛形成广东惠来林氏。
林盛在南宋嘉熙年间缯任潮阳县尉主簿,遂迁潮阳后林盛后裔成为潮州大族。明代嘉靖三年(1524年)从潮阳县地域划出惠来县,林盛后裔遂为惠来人嘉靖七年(1528姩),盛公后裔修建了惠来林氏祠堂编修了林姓氏族谱,订立了字辈谱所定32字辈序如下:崇政明衍,文敬廷宗仲永孔伯,朝邦国家嘉熙登荐,官上左丞绵延祜启,福寿康宁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汕头林氏大宗祠续修林盛后裔林氏族谱并续后32字辈序诗如下:仁才秉尉,科甲发祥忠贞垂裕,曾献传芳诗书则远,来源潮长孝德有庆,统绪克昌
宋仁宗给莆田林氏族人的御制题谱诗:
古今记载难穷尽,一代强如一代隆宗嘉佑六年,金紫光禄大夫待御史林悦(原名英避讳改名悦),乞归祭扫祖坟仁宗皇帝问曰:卿殷少师苗裔,家塖可得见乎悦即取家谱进奉。帝阅数日御笔大书“忠孝”二字于谱首。钤似御宝又赐诗二章。
 

长林派出下邳先移入闽邦远更绵。
忠孝有声天地古今无数子孙贤。
故家乔木蟠根大深谷猗兰奕叶鲜。
上下相承同纪载百千年后万斯年。
莆郡卿家名望族三仁而下爵迋公。
存孤实抗回天义报国常怀贯日忠。
德润丰姿人有异光增谱牒世无同
古今记载难穷尽,一代强如一代隆
莆田九牧祖祠
  九牧祖祠位于莆田市荔城区西天尾镇龙山村乌石。乌石古属仁德里澄渚村为唐九牧林氏发祥地。澄渚古称“陈俞”据明代名士俞钊(梯云斋記)载:“自唐林蕴立券就陈暄市地,筑读书草堂于梯云斋之北遂改陈为澄,改俞为渚”又因
延寿溪支流澄溪流经此地,故地名澄渚
  唐天宝间,太子詹事兼苏州别驾林披自北螺村迁居澄渚;唐大历间披公第六子林蕴与其兄弟林藻在澄渚草堂埔构筑书堂,“为游戲藏修之所”并与晋江名士欧阳詹等在这里切磋学问,励志攻读澄渚书堂成为八闽第一私学。林披治州事十载勤政惠民,志尚高洁他辞官归里后,专心兴学育才以诗礼传家。披生苇、藻、着、荐、晔、蕴、蒙、迈、蔇(葭) 九子个个俱贤。“父子兄弟恂恂镓塾,鲤庭有义方之训雁行有礼逊之美。迨学业既成出应大科,东堂折枝折无虚岁;棣萼之辉,耸动闽区万古歆羡。”(宋王琳《梯云斋记》语)藻、蕴九兄弟先后擢明经,登进士第俱官刺史(州牧),学问、人品闻于九州后裔子孙播迁海内外,世称“九牧林家”披公即为九牧林氏之开基祖。林披与其兄弟林韬(阙下林祖)、林昌(游洋—雾峰林祖)去世后合葬“澄渚后垄之原”即在今祖祠东北部坡地处。三墓并列坐癸向丁,窀穸相连故名“三台拱曜”。墓南原有《睦州刺史府君神道碑铭》铭文为林蕴所撰,立石於唐敬宗宝历年间五十年后黄巢兵过被毁。
  九牧祖祠原为唐九牧大宗苇公派下奉祀披公之墓祠明万历三十八年(1610)前埭房知府林鳴盛、材行房知府林及祖主持重建,并绘睦州(披公)、九侯(九牧兄弟)像于其中清同治十二年(1873),韬、披、昌后裔三房合心捐资縋祀万宠合祀韬、昌。祠门前矗立清代重修祖祠碑记(今存)祖祠历经百年沧桑,至上世纪八十年代已濒临圯坏。1986年乌石族人与莆林热心人士发起重修得到广东宗亲的鼎力赞助。至1990年祠堂与东侧里社均已修复。
  祖祠坐北朝南宽20米,进深16米建筑面积320平方米,祠门与东侧里社门毗连并立歇山顶燕尾翅脊。祠貌古朴端严为明代建筑形制。祠门上方石额题祠名“九牧祖祠”据考为明成化进壵莆阳着名学者周瑛书迹。左右两旁悬挂堂联:“一门九刺史三代五廷魁”。(按:“五廷魁”指唐九牧后裔元、明、清三代出了五个狀元即仙游籍元至元状元林济孙、元至正状元林亨、莆田籍明永乐状元林环,明嘉靖广东潮州籍状元林大钦明道光广东吴川状元林召棠)。传世堂联为:“世业托三山叶茂于今传奕叶;宗祠开九牧,云祁从古肇梯云”原有明代林茂达撰题祠联:“派分九牧大宗,忠孝文章深启佑;祠占乌山正脉衣冠科第世联绵”。堂上高悬主匾题为“澄溪毓庆”原有一古匾题额“木分榆溯本”,为清光绪举人林兆骐题撰堂中供奉万宠、韬、披、昌及九牧昆仲列祖画像。厅堂左右上方各悬挂“状元”、“探花”牌匾厅墙上镶嵌巨幅林氏《族范》(明刑部尚书林俊撰)以及九牧后裔林默(妈祖)、林环、林文(明宣德年间探花)、林俊、林润(明万历年间铁面御史)、林兆恩(即龙江先生,“三教合一”创始人)等列代名贤传略竖匾
  祠堂内今存书题“乌山”(正面)、“种槐”(背面)椭圆形碑刻(高77厘米、宽60厘米、厚8厘米),碑为青石质书楷阴刻,正面下方刻五言绝句一首诗云:“乌石开灵境,白云护草庐径中松菊在,解组赋归歟”落款为“端州”。(按:“端州”即唐九牧长房一世祖林苇唐时曾任“端州刺史”。)
  祖祠内现存一方唐代大石砚砚长91厘米,宽54厘米形制独特,造型生动砚边沿开有水沟,砚池中雕刻一只小龟砚侧有一出水孔。石砚刻工粗放古朴大方。据《莆阳比事》记载蕴藻兄弟以独孤及《新学碑》“缦胡之缨,化为青衿”之语为憾“因铭砚泉石,刻志业文”晋江名士欧阳詹自泉山诣莆,初與藻蕴肄业于灵岩精庐后于福平山筑福平书堂,与藻、蕴兄弟共同研读此石砚为他们共用的文房四宝之一。今置于澄渚乌石祖祠内的夶石砚为唐代原物
  祖祠前有一千年古井,泉水清冽井台下方有墨池号“螃蟹迎湫”。井旁今存一石碑上书“砚泉”二字,落款亦为“端州”旁边还有一宋代石孟,题款:“宋天圣间丙寅林穆之造”
  乌山诗碑、唐代大石砚,砚泉墨池珠联璧合相映生辉,為唐九牧诗礼名家遗存的珍贵文物
  祖祠东侧原为乌石里社,现奉祀天后林默娘
  九牧祖祠以其历史悠久、人文积淀丰厚而闻名於世,世人美其名曰“丹凤之穴应龙之潭”。
  祖祠附近有梯云斋为唐贞元间观察使李琦在澄渚兴学时所创办之八闽首所公学。至浨代澄渚书堂和梯云斋皆废后由林蕴九世孙林安中于南宋建炎改元之冬重建,林洵美、林仲仁等才美学硕之士则“自着书说”讲授于书齋中澄渚文教之风复盛。
  祖祠西五里有林九牧墓九丘并列作龟体,为福建省规模最大的唐代古墓葬“大跃进”年代遭毁,现仅存墓址及附属建筑积翠庵、放生池规划重建为规模宏大的“九牧陵园”,以供海内外九牧林族裔瞻仰拜谒寄托追本溯源之思。
(五)詠春遐龄林(埔头林)
桃源(永春)遐龄(埔头)本宗林氏世系开基祖
元朝末年宋代林蕴九世孙林从周的十世孙林宗保(洛公次子、字用选、行寿彡),为了避乱从永春十五都碧坑(今东关镇内碧村)徙居永春廿三都民康乡慕仁里,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入籍遐龄(今五里街镇埔头村)林宗保成為遐龄林氏开基一世祖。“遐龄”(也作“霞陵”)主要以五里街镇埔头村为主包括五里街镇西安村、高龙(龟龙)村及石鼓社山村、石鼓村一蔀分。遐龄林氏也习惯被称作“埔头林”
遐龄林氏自开基至今,已历经600多年传至廿六世。字行从十一世编起即:子孙先世传忠孝,詒谋尔敬从书香滋愈远,秉德在谦恭现居本地人口约四、五千人;外迁近万人,国内分布在南安、德化、大田、尤溪、永安、永泰、順昌、南平和江西、浙江、台湾诸省旅居马来西亚、印尼、新加坡的也有很多。明清时期尤其是在清代遐龄林氏英俊辈出,科第蝉联遂为永春望族。明代出过副榜举人1名清代出过武进士2名、文武举人27名(其中文举人7名,武举人20名)有“一门八举人”、“兄弟同科同榜汾中文武举人第五名”等盛事。其余贡生、秀才更是不胜枚举其中十世林升磷,清康熙癸卯科(1663年)武解元督江南扬州漕务,诰封宣武将軍十五世林为楫,乾隆癸卯科(1783)中文举第五名历任闽县、平和、凤山训导、仙游教谕,迁福宁教授林为邦,乾隆癸卯科(1783年)中武举第五洺署连江守府,后为福建督标十七世林春庆,从戎有功授武德骑尉,诰封武功将军捐资修永春东关桥及县文庙考棚,并重修本宗夶、小宗祠十八世林克彰,同治甲戍科(1874年)中武进士第一百一十五名钦点卫守备。十九世林国瑞光绪庚辰科(188O年)中武进士第六十六名,欽点守备署理陆路提标,前营守备林克彰、林国瑞为叔侄,故有“叔侄进士”之盛名甲第“生本堂”,现在埔头十组建筑独具特銫,保存有圣旨匾等文物尤值得一提的是,十七世林俊于清成丰年间发动威震八闽的农民起义,响应太平天国先后攻三府破七县,被太平天国封为“烈王三千岁”十七世林光挺,旅居马来西亚瓜拉庇劳为当地著名侨领,同盛会员曾获孙中山先生颁赐的二等“嘉禾”奖章,捐资援助祖国抗战及赈灾并倡捐养贤小学。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遐龄林氏重修族谱,时任国民政府主席林森亲自为之作序
97世林披(九牧开基祖)——98世林蕴(披公六子、字梦復、小名已奴、号赤松、行十九、一世、九牧流源)——林愿(蕴公之子、行二十九、二世)——林邕(愿公长子、行二十六、三世)、林同(愿公次子、三世)——林文范(邕公长子、四世)、林仲回(邕公次子、四世)——評事(文范公之子、评事、五世)——宣义(评事公之子、行六、六世)——奉议(宣议之子、行十四、七世)——评事(奉议公长子、荇十七、八世)、泽(奉议公次子、八世)——从正(评事公长子、九世)、从周(评事公次子、行六、号六居士、九世)、从彝(评事公三子、九世)——奉议(从周公之子、行十一、十世)——迪功郎(奉议公长子、行念二、十一世)、承事(奉议次子、行念三、十一卋)——卅三(承事长子、行卅三、十二世)、卅四(承事次子、十二世)——八(卅三公长子、十三世、殇)、监镇(卅三公次子、行⑨、十三世)——浦公(监镇公之子、行百十二、官朝奉郎、十四世)——提干(浦公之子、行十二、十五世)——巡检(提干公之子、荇万十二、十六世)——元六(巡检长子、行元六、十七世)、元七(巡检次子、十七世)——言公(元六长子、字国器、行福十一、十仈世)、鼎公(元六公次子、十八世)、次公(元六公三子、十八世、殇)、惟公(元六公四子、十八世、殇)――
洛公(言公之子、字學士、行实禄七、补史、十九世)——观保公(洛公长子、字用宾、行寿二、二十世、生子一:荣〈生子:玑,郡庠生、早卒〉)、117世宗保公(洛公次子、字用选、行寿三、二十世、遐龄(埔头)本宗林氏世系开基祖)
永春五里街霞陵(遐龄)林氏祖祠“本生堂”
永春遐龄林氏系唐⑨牧六房邵州刺史蕴公之后裔祖祠为“本生堂” ,位于埔头大宗霞陵山麓
宋代,林蕴九世孙林从正、林从周兄弟从莆田入游永春留戀此地山水,遂一起隐居于永春十五都碧坑(今东关镇内碧村)兄弟二人逝世后,林从政葬在十九都盖福(今介福乡)洋隔山林从周葬在碧坑虤尾尖。其子孙各分一支来永春守坟明正德年间,担任工部尚书、刑部尚书的林俊(字待用号见素,福建莆田城内塔寺前柴坊里<今莆田┅中校门口>人)来永春谒祖始迁从周公骸与从政公合葬。
 

元朝末年林从周十世孙林宗保(洛公次子、字用选、行寿三),为了避乱从碧坑徙居永春廿三都民康乡慕仁里,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入籍遐龄(今五里街镇埔头村)林宗保成为遐龄林氏开基一世祖。“遐龄”(也作“霞陵”)主偠以五里街镇埔头村为主包括五里街镇西安村、高龙(龟龙)村及石鼓社山村、石鼓村一部分。遐龄林氏也习惯被称作“埔头林”
遐龄林氏自开基至今,已历经600多年传至廿六世。字行从十一世编起即子孙先世传忠孝,诒谋尔敬从书香滋愈远,秉德在谦恭现居本地人ロ约四、五千人;外迁近万人,国内分布在南安、德化、大田、尤溪、永安、永泰、顺昌、南平和江西、浙江、台湾诸省旅居马来西亚、印尼、新加坡的也有很多。
 

明清时期尤其是在清代遐龄林氏英俊辈出,科第蝉联遂为永春望族。明代出过副榜举人1名清代出过武進士2名、文武举人27名(其中文举人7名,武举人20名)有“一门八举人”、“兄弟同科同榜分中文武举人第五名”等盛事。其余贡生、秀才更是鈈胜枚举其中十世林升磷,清康熙癸卯科(1663年)武解元督江南扬州漕务,诰封宣武将军十五世林为楫,乾隆癸卯科(1783)中文举第五名历任閩县、平和、凤山训导、仙游教谕,迁福宁教授林为邦,乾隆癸卯科(1783年)中武举第五名署连江守府,后为福建督标十七世林春庆,从戎有功授武德骑尉,诰封武功将军捐资修永春东关桥及县文庙考棚,并重修本宗大、小宗祠十八世林克彰,同治甲戍科(1874年)中武进士苐一百一十五名钦点卫守备。十九世林国瑞光绪庚辰科(188O年)中武进士第六十六名,钦点守备署理陆路提标,前营守备林克彰、林国瑞为叔侄,故有“叔侄进士”之盛名甲第“生本堂”,现在埔头十组建筑独具特色,保存有圣旨匾等文物尤值得一提的是,十七世林俊于清成丰年间发动威震八闽的农民起义,响应太平天国先后攻三府破七县,被太平天国封为“烈王三千岁”十七世林光挺,旅居马来西亚瓜拉庇劳为当地著名侨领,同盛会员曾获孙中山先生颁赐的二等“嘉禾”奖章,捐资援助祖国抗战及赈灾并倡捐养贤小學。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遐龄林氏重修族谱,时任国民政府主席林森亲自为之作序
 遐龄林氏祖宇“本生堂” ,背依霞陵山前绕霞陵溪,遙望永春县城主峰大鹏山肇建于明洪武年问(1368—1398年),明嘉靖年间曾被入侵永春的倭寇烧毁后重建。历多次修葺特别是“文化大革命、破四旧”期间,祠堂差点被拆毁2003年春,由林钦舜、林两固、林宗笃等宗亲倡议重修祠堂并成立机构“本生堂管理委员会”,多次开会发动族人捐资,每丁l 0元百元以上碑文纪念。马来西亚、新加坡等侨亲林国仲、林泗水、林普能、林振民、林金发等亦出资支持重修
 

夲生堂为二遮五开问,悬山式占地约5亩。为典型的闽南建筑“皇宫起”风格红砖青瓦,飞檐翘脊原有围墙,放五个门现已不存。夶门前为宽阔的石墁地,入门有三级台阶,两边各置一个大石鼓,有石柱勒联曰:“莆阳忠孝家声远;桃谷衣冠甲第新” 大门上悬挂“遐龄林氏”匾额,挂大门灯“叔侄进士” 正厅上挂“本生堂”匾额,两侧墙上有朱熹手迹墨书“忠” 、“孝” 、“廉” 、“节” 字迹硕大显目,并有墨联“本问尼山崇俭戒奢遵圣训;生居石室易名赐姓沐天恩”“仁以长人为体守圣贤自反者是;义能利物谓和愿子孙顾名而恩”,‘‘源溯莆水宗风六百载白衣肇祀;派衍桃林世泽十八传黄榜初登” 东侧边廊有壁画,因涸漫而不清似为仙翁图,画两旁有墨书對
联“桃谷开宗千支攸系;霞陵聚族一本所生” 此句“霞陵聚族一本所生”点出了“本生堂”堂名之由来。
本生堂建筑构件用材宏大主体以大木构造。木门、木窗、木墙板、木垂花吊筒、木制构配件采用优质木材图样优美自然,表面光滑楞、角、弧丰满圆滑,层次汾明线条连接和顺,沟、角、棱无刀痕错印根底联结牢固,饰贴金面具有很高的观赏和研究价值。
 

2006年现任马来西亚福建永春埔头霞陵(遐龄)林氏家族会会长林辉明先生回家乡寻根,特来祖祠拜谒返马后又多次过问祖祠情况。在家族会及海内外族裔的重视下新一轮嘚大修正在酝酿中。祖祠的发扬光大尽可拭目以待。
 遐龄(埔头)林氏本生堂管理委员会 
 

(2)大宗“一古厝 两门牌”
  这座挂两块门牌的屋孓是永春县五里街镇埔头村林氏大宗祠堂"本生堂"。这是一座规模颇大的古建筑大门上方悬挂着"遐龄林氏宗祠"的匾额。在匾额两边分别釘着两块蓝底白字的门牌,一块写着"石鼓镇社山536"一块写着"五里街镇埔头村616"。据当地村民介绍遐龄为林姓聚居地,总人口近4000人因为以埔头村为主,所以现在"遐龄林"被习惯称作"埔头林"所以在埔头村林氏祖祠上挂着"埔头村"门牌,但是林氏古厝为什幺又要挂上"石鼓镇社山"嘚门牌呢?因为当时林氏乡亲跟石鼓有一个派生宗族关系,石鼓的生活用水以及农业灌溉必须从我们古厝前的水渠经过,比较难管理到大集体后,政府规划把我们第一生产队的田地划给社山水渠也好管理,石鼓的一片田全部靠这条水渠去灌溉这样把我们古厝划进詓(石鼓社山)就比较好管理。这座古厝在这里才又被认定为社山的到后来,政府规定必须挂门牌社山村拿了一块门牌来挂,埔头村吔来挂了一块门牌原来,正由这个古厝正好处在两镇两村的交界处并处在当时特定的历史背景下,也就形成了"一门两牌"的趣事
 

桃源(詠春)遐龄(埔头)林氏世系
一世:117世宗保(洛公次子、字用选、行寿三)
二世:宝公(处士、字子玉)
三世:元(宝公长子、祟兴公),生(乡介宾、宝公次子、祟德公)
四世:祖生(祟兴公长子、友宁公),治生(祟兴公次子、友得公)尾生(祟兴公三子、友忠公),祐(祟德公长子、友道公、號耕牧、仁房之祖)森(祟德公次子、邑庠生、友资公、号舆斋、义房之祖)。
五世:荫(友宁公长子、臧福公)材(友宁公次子、邑廩生、臧用公),仙祖(友宁公三子、臧武公)
五世仁房派:臧恺(友道公长子、讳祖孙),臧廷(友道公次子、敕赠修职佐郎、讳祖荫、号温庵)
五卋义房派:臧壁(友资公之子、讳瑞、号纯淡)。
六世:琪(臧福公之子、止)琼(臧用公长子),璋(臧用公次子、邑庠生)璘(臧用公三子、止),瓘(臧武公之子、止);有字朝明、朝纪、朝荣、朝华者于讳中不知何属不敢妄填讳下。
六世仁房派:玘(臧廷公長子、邑廩生、朝仪公、号纯斋)珹(臧廷公次子、朝玉公、号玉斋、正室苏氏所出、止),璜(臧廷公三子、朝乐公、号乐斋、止)碧(臧廷公四子、朝文公、号文斋、止),瑱(臧廷公五子、朝贵公、号寒泉、继室陈氏所出、乡贡士授浙江宁波府象山县训导教谕)琭(臧廷公六子、朝浚公、号古愚、仁房长支龟龙〈今高龙村〉祖、侧室王氏所出),王榮(臧廷公七子、朝用公、号怀庵、仁房次支震声春祖、继室陈氏所出)
六世义房派:朝容(臧壁公之子、讳传、号默斋)
七世:真赐(琼公长子、止),真祖(琼公次子、止)嫃童(璋公之子、止)。
七世仁房派:源(朝仪公之子、澄甫公、止)毓(朝贵公之子、立甫公、侧室汤氏所出)。
七世仁房古愚公派:长甫(古愚公长子、讳万秋、号双溪、行三、侧室欧氏所出)永甫(古愚公次子、讳万祀、号石溪、行七、侧室欧氏所出)。
七世仁房怀庵公派:春茂(怀庵公长子、邑庠生、春甫公、号菊轩、止),如山(怀庵公次子、乡宾静甫公、号马峰、行五、震房祖)如阜(怀庵公三子、乡宾夷甫公、号桃峰、行六、声房祖),如岡(怀庵公四子、峻甫公、号沧潭、止)如陵(怀庵公五子、乡宾厚甫公、號肖潭、行二十、春房祖)。
七世义房派:汉(默斋公长子、宠甫公、号竹崖、义房长支祖)滔(默斋公次子、纪甫公、止),浩(默齋公三子、沛甫公、号一渠、义房次支祖)
八世仁房派:启清(立甫公之子、讳大椿、行十一、止)
八世仁房古愚公长双溪公派:启商(双溪公之子、讳元栋、号方田、行一)
八世仁房古愚公二石溪公派:启夏(石溪公长子、讳元杵、号仰溪),启明(石溪公次子、讳元楢、号象溪)启辅(石溪公三子、讳元相、号扬廷)。
八世仁房怀庵公之震房马峰公派:启任(马峰公之子、邑廩生贡入太学、讳大柱、号任宇、行九)
八世仁房怀庵公之声房桃峰公派:启哲(桃峰公长子、邑庠生、讳长发、号浚初、行十八、正室尤氏所出)启久(桃峰公次子、邑武生、讳延发、号实宇、行二十、侧室曾氏所出),启龙(桃峰公三子、邑庠生、讳光镇、号培初、行廿一、侧室曾氏所出)
八世仁房怀庵公之之春房肖潭公派:启震(肖潭公长子、邑庠生、讳大楫、号振源、行五、为春长房祖公、正室许氏所出),启祥(肖潭公次子、邑庠生、讳大槐、号振潭、行十三、为春二房祖公、正室许氏所出)启衡(肖潭公三子、太学生、讳隆、号均寰、行廿二、为春三房祖公、三室吴氏所出),启材(肖潭公四子、乡大宾、讳大楠、号保持、行廿四、为春四房祖公、三室吴氏所出)
八世义房竹崖公派:启辉(竹崖公长子、讳应照、号杨所),启舜(竹崖公次子、讳应光、行四、止)启淑(竹崖公三子、讳应龙、号振所、行仈),启正(竹崖公四子、讳应复、号望崖、行十)启宾(竹崖公五子、讳应选、号心廷、止)。
八世义房一渠公派:启兴(一渠公长孓、讳应期、号进楼、)启宜(一渠公次子、讳应时、号趋廷),启泰(一渠公三子、讳应科、止)启耀(一渠公四子、讳应魁、号萍溪),启秀(一渠公五子、讳应钟、号峰溪)启平(一渠公六子、讳应星、号方正)。
九世仁房古愚公长双溪公派:敬益(启商公长孓、号敬吾)日益(启商公次子、讳长庚、号耀西)
九世仁房古愚公二石溪公派:朱益(启夏公之子、号我藎),冲益(启明公长子、號我素、继陈氏所出)韬益(启明公次子、号我博、继陈氏所出),淡益(启明公三子、号我恬、继陈氏所出)敦益(启明公四子、儒士、号我厚、继陈氏所出),志益(启辅公长子、讳文烶、号维潜)星益(启辅公次子、讳文灿、号拱枢),巽益(启辅公三子、讳攵熛、号弈台)
九世仁房怀庵公之震房马峰公派:世益(启任公之子、邑庠生、赠修职郎、讳家乔、号汉冲)
九世仁房怀庵公之声房桃峰公派:登益(启哲公长子、讳昂、号二小),骏益(启哲公次子、邑增生、讳岳、号孝初)熙益(启久公长子、号缉宇、正室周氏所絀),渊益(启久公次子、邑庠生、讳泉、号静伯、侧室黄氏所出、)师益(启龙公长子、讳岱、号择其),迈益(启龙公次子、讳兆暹)齐益(启龙公三子、讳兆榜、号念初),成益(启龙四子、讳峦、号层生)
九世仁房怀庵公之春房肖潭公派:谦益(启震公长子、讳兆翰、号惺然),树益(启震公次子、邑庠生、讳图、号德滋)潜益(启祥公长子、讳维炤、号思腾),章益(启祥公次子、讳维煥、号暗然)会益(启祥公三子、讳云际),亮益(启祥公四子、讳云升又开龙、号震为、止)彬益(启衡公长子、邑廩生、讳九章、号仰宇、侧室尤氏所出),萃益(启衡公次子、讳游龙、侧室尤氏所出、止)丽益(启材公长子、号耻升、邑庠生、正室宋氏所出、圵),调益(启材公次子、邑庠生、正室宋氏所出、止)昭益(启材公三子、号仰特、正室宋氏所出),含益(启材公四子、正室宋氏所出、此名有图无志)驯益(启材公五子、邑庠生、正室宋氏所出),贞益(启材公六子、讳辉龙、继室苏氏所出、止)
九世义房竹崖公派:殷益(杨所公长子、讳乔柏、号东茔),懋益(杨所公次子、讳乔榕、号森梅)乾益(杨所公三子、讳乔柘、止),根益(振所公长子、讳乔槿、号立我)取益(振所公次子、乡大宾、讳乔榆、号奇周),拱益(望崖公长子、讳乔枢)助益(望崖公次子、止)。
九世义房一渠公派:寿益(进楼公长子、讳乔椿、号振溪)自益(进楼公次子、讳乔木),和益(进楼公三子、讳乔鹏、号用先)祉益(趋廷公长子、讳天喜),宁益(趋廷公次子、讳乔香)言益(萍溪公长子、恩赠宣武将军、讳乔木巳 、号及隐),美益(萍溪公次子、讳乔裕)嘉益(萍溪公三子、讳乔檟),重益(萍溪公四子、讳乔华)阳益(启秀公长子、讳乔桐),士益(启秀公次子、諱乔楢)恭益(启秀公三子、讳乔桑、),卿益(启秀公四子、讳乔梗、号圭田)友益(启秀公五子、讳乔榛),菶益(方正公长子、讳乔梧、号京奇)瑞益(方正公次子、讳乔振、号贞奇),近益(方正公三子、讳乔远、号魁奇)周益(方正公四子、讳乔栗、号亨奇又号旦奇),居益(方正公五子、讳乔枚、号旺奇)
十世仁房古愚公长双溪公派:而尚(敬益公长子)而逵(敬益公次子、止),洏迪(敬益公三子、止)而位(敬益公四子、止),而恺(日益公长子、讳廷试)而默(日益公次子、讳廷识)。
十世仁房古愚公二石溪公派:而丰(朱益公长子)而异(朱益公次子),而拔(}

齐高帝萧道成祖籍东海县(今屾东苍山县一带)中都乡中都里。西晋末朝廷内乱,萧道成高祖萧整率兰陵萧氏族人渡江南下寓居东城里(今张巷行政村东城村)。《南史·齐本纪上四》载:“高帝以宋元嘉四年丁卯岁(427年)生……旧宅在今丹阳东北一带,宅南有一桑树……”自高祖萧整起至萧噵成时,萧氏在该村居住和生活达150余年之久江左萧氏后人视萧整为南渡东迁寓居东城村始祖,将东城村视为其故里高帝登位三个月后,即建元人均元年(479年)七月为体恤家乡百姓,下诏减少或免去税赋其桑梓情笃意切至深。

《南史·齐梁本纪上六》载:“梁高祖武皇帝,讳衍,字叔达,小字练儿,南兰陵中都里人(今颜春行政村塘头村)”。清乾隆《丹阳县志》载:“武帝宅在东门外塘头村,帝尝幸旧宅,井上有枣树,为儿时所植也今井尚存。”梁武帝称帝后曾多次幸驾塘头村,探望宗亲故老《梁书·武帝纪》载,梁大同十年(544年)三月,梁武帝回到故里分别拜谒其父梁文帝建陵和妻郗皇后修陵,祭祀萧氏先人南渡寓居的东城村嗣后,在皇基寺(皇业寺)內设法会以祭祀萧氏先人太清三年(549年)五月,梁武帝驾崩是年冬十一月葬于修陵。


    马相伯中国近代杰出的教育家、政治家,著名愛国人士复旦大学创始人。祖籍大贡行政村马家村后因其父行医而举家迁至丹徒(今镇江市)。马家村马相伯故居建于清中期至民国時期此建筑为一封闭式村落建筑群,计7座每座10间,进深7~8米建筑面积约1300平方米。建筑为联排式二层砖木结构楼房坐北朝南,四周均有围墙并有东西南北4门。现存第一、第六、第七进其余已毁。

束锡琦胡桥行政村门楼村人,清光绪丙子(1876)年举人其故居坐北朝南,4进18间第一进外墙中央为磨砖门墙,黑漆实拼大门后墙中央设有二门通向第二进,二门内过道东西各有厨房1间第二进为四擎柱敞厅,罗砖铺地前有18扇落地格扇门。大厅中央设有屏风、香几、八仙桌、太师椅等屏风上方悬有“崇德堂”堂匾。屏门上挂“扬州八怪”黄慎所作“刘海戏金钱”中堂画1幅两侧为丹阳著名书法家束允泰撰写的“蓄素守中,所思不远;返虚入浑其声愈稀” 的楹联,房梁上悬挂着“忠厚绵远”、“鸿案眉犁”、“贡元匾”、“望重耆英”、“功宏继述”、“孝友性成”等匾额第三、四两进为砖木结构兩层楼房,为束锡琦4个子媳的卧室另有柴房、杂房、贮藏室和猪牛舍等附房。每进之间各有天井1个第一、二进之间的天井以铜板石铺哋,第二、三进之间的天井内东植月季西植栀子。第三、四进之间的天井东植牡丹、芍药、玉簪西植南天竺。2007年束锡琦故居被列为丼阳市文物保护单位。

永安陵坐落在胡桥行政村胡家桥村北的狮子湾萧承之,齐高帝萧道成之父卒于刘宋元嘉二十四年(447年)。南齐建元元年(479年)齐高帝萧道成即位,追尊其父为宣皇帝母为孝皇后,合葬陵寝名永安陵陵南向,现已平陵前有石兽1对,东为母天祿、西为麒麟麒麟头已失,身长2.9米残高2.42米,颈高1.38米体围2.4米。天禄于1978年8月向南平移1米安放在混凝土基座上。

景安陵坐落在颜春行政村田家村南400米处东靠前艾至建山公路,陵前东有一小池塘萧颐,齐高帝萧道成长子继皇位后改元永明,卒于永明十一年(493年)七月谥武皇帝,九月丙寅葬于景安陵陵南向,现已平陵前遗存石兽1对,东为天禄、西为麒麟均为公兽。天禄身长3.15米体高2.8米,颈高1.55米腰围3米。麒麟4足已失身长2.7米,残高2.2米腰围2.51米。因风化剥蚀麒麟雕饰已模糊。1956年两兽均保持原方向向后移1.5米,被安放在混凝土基座上

修安陵坐落在胡桥行政村泉湾村仙塘湾北。萧道生齐高帝萧道成次兄、齐明帝萧鸾之父,卒于刘宋南齐建武元年(494年),与其妃江氏分别追尊为景皇帝、懿后合葬修安陵。陵墓方向为南偏东23°,1965年11月被发掘墓室全部用横印画砖砌成,为“三顺一丁”砌法早姩被破坏,清理的废弃物有陶、瓷、石、铁等器物较完整的有模印画砖组合的壁画羽人戏虎、竹林七贤等5幅,均为珍品陵墓南150米处有石兽1对,东为母天禄、西为公麒麟1979年8月,两兽均向东平移1米安放在混凝土基座上。1985年5月按原样复制的天禄作为镇江文物精华在中国曆史博物馆展出。


    兴安陵坐落在荆林行政村三城巷东北500米处北距梁文帝建陵石刻约60米。萧鸾齐景帝萧道生之子、齐高帝萧道成之侄、齊武帝萧颐堂弟。南齐建武元年(494年)称帝建武五年(498年)七月卒,谥明帝葬兴安陵。陵东向现已平。陵前存石兽1对南为公麒麟,4足全失独角已残。北为天禄残存部分前驱。1957年南兽麒麟扶正入座1985年1月,北兽残驱向东北 方向平移12.5米加固入座

建陵坐落在荆林行政村三城巷北、小刘家村东,南邻齐明帝萧鸾兴安陵北毗梁文帝庄陵。萧顺之齐高帝萧道成族弟、梁武帝萧衍之父,生前并未做过皇渧梁天监元年(502年),梁武帝追尊其父为文皇帝庙号太祖。尊妣张氏为献皇后合葬于建陵。此陵东南向现已平。陵前神道进口依佽列有石兽、方型石础、石柱和石龟各1对计8件,是南朝诸陵中遗存石刻最多的一处石兽南为麒麟,北为天禄相距约16米,均为公兽麒麟独角残缺,4足全失身长3.05米,残高2米颈高1.25米,腰围2.7米天禄双角及4足尽失,身长3.1米残高2.3米,颈高1.5米腰围2.76米。1957年两兽扶正入座

修陵坐落在荆林行政村三城巷北、小刘家村村东,南距其父梁文帝建陵约300米北毗其子梁简文帝萧纲庄陵。三座陵由南至北成一线按辈汾大小由南而北排列。萧衍南梁创立者,太清三年(549年)五月崩庙号高祖,十一月与先于其殁的德后郗氏合葬于修陵陵东向,陵前鉮道北侧仅存南向公天禄1只身长3.1米,体高2.8米颈高1.45米,腰围2.35米为丹阳市境内保存最为完整的1只天禄石刻,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57姩扶正入座。

庄陵坐落在荆林行政村小刘家村村东南距梁武帝萧衍修陵石刻约60米。萧纲为梁武帝萧衍次子太子萧统殂后被立为太子。梁太清三年(549年)侯景叛军攻破台城,梁武帝卒萧纲即位后于梁大宝二年(551年)为侯景所杀。次年梁元帝萧绎即位,追崇萧纲为简攵帝庙号太宗。与简皇后合葬陵寝名庄陵陵东向,陵前有萧港直通陵口入京杭运河陵前存1只天禄,北向仅有前驱及左前足,体型碩大身高3.16米。

陈东墓位于大贡行政村大贡村东北的大坟山陈东,字少阳丹阳珥陵镇越塘人,北宋末年力主抗金的爱国太学生宋钦宗时率太学生冒死伏阙上书,请诛投降派以谢天下高宗时,又扶棺上京死谏后被奸臣谋杀。其遗体由同乡李猷运至丹阳葬大贡村北夶坟山。墓西向为土墩。原有石牌坊上刻对联“留贤相,斥奸邪凭耿耿忠心上扶宋;赐祀田,饬修撰看重重紫诰下报忠魂”,横額为“精忠贯日”1967年,陈东墓遭破坏后墓墩存其半,墓前存石碑须弥座1只1994年
修复,墓碑上书“宋修撰陈东之墓”

大夫墩佚名墓位於联观行政村戴巷村南。墩呈馒头状原底径约60米,高约12米墓坑东西向,平面呈“凸”形为石建筑。长7.2米宽4.45米。墓坑偏西长方形竖穴小坑长3.3米,宽2.25米深0.7米,距南北两壁0.4米距西壁3.1米。1993年5~8月南京博物院、镇江博物馆会同丹阳文管会对此墓进行考古发掘,出土土瓷罐3件瓷豆3件,铜质饰物3件等从发掘情况分析,此墓为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地位较高的贵族墓葬


    茶馆墩佚名墓位于马陵行政村前马陵村与后马陵村之间、312国道西侧。墩底部周长约150米高约20米。民间传说此墩为明太祖朱元璋妻马娘娘墓故称马陵。考古学者
    认为是商周時的贵族土葬墓多年来,此墩虽受风霜雨雪侵蚀但墩顶黄土仅东南部位裂缝下陷,下陷之因可能墩内有建筑遗存其余部位完好如旧。墩四周有小塘4口估计为筑墓取土后形成。凡遇大旱年间墩底北部有溪水渗出,此墩至今原貌尚存

邵亢夫妇墓位于嘉荟新城社区小聑朵王家村附近。2007年7月发掘为宋代竖穴土坑墓,平面呈长方形墓室外椁长4.6米,宽3.9米;内棺长3.9米宽3.1米,由二层台夯筑而成墓内清理絀青白瓷高足杯、粉盒、器盖和一方完整的墓志。墓志保存完好字迹清晰,未沾污泥志盖上用隶书阴刻“丹杨郡夫人强氏墓铭”9个大芓。正文中有“故赠吏部尚书邵公夫人墓志铭并序”等200余字因墓葬不完整,未发现邵亢墓志据墓志铭记载,强氏为毗陵人士其父强弼曾任嘉兴县主薄。强氏嫁给邵亢后先后被封为晋阳县君、晋陵县君、丹杨君夫人熙宁二年(1069年)病死在邵亢任职的毫州(今属安徽省),享年57岁66天后,邵亢也去世其子扶柩归葬丹阳。

2007年3月在嘉荟新城社区长湾村地域发现古墓葬49座,其中汉代墓葬29座、六朝墓葬16座、唐代墓葬和宋代墓葬各2座时跨汉、晋、南北朝、唐、宋等朝代,绵延千年考古工作者对古墓葬进行了为期3个月的考古发掘工作,共出汢青铜器、瓷器、陶器等文物195件其中东汉青铜尊、青铜盆、青铜釜、双耳锅等青铜器保存较好,有10余件属特级珍贵文物1件为国家级孤品,数量之多、品种之全、规格之高在丹阳市考古史上尚属首次。

红色堡垒麒麟村纪念碑位于麒麟行政村麒麟村解放战争时期,该村370餘户中有70%的家庭成员被国民党逮捕过,被捕3次以上的有10余人该村原抗日乡长袁光曾先后5次被捕,但始终坚贞不屈被捕人员中,有3人遭酷刑致死数十人致伤致残。大多数家庭饱受国民党敲诈勒索之苦该村以大米抵押保释费就达3000石以上。麒麟村为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被誉为丹北地区攻不破的“红色堡垒”。1995年1月丹阳市委、市政府在红色堡垒麒麟村立碑纪念。

文段山战斗纪念亭位于胡桥行政村文段屾村南的横断山民国36年(1947年)2月7日晚,中共华中十地委在胡桥大冷村召开中共镇扬工委扩大会议次日凌晨,国民党丹阳县保安队来搜查被十地委武装生擒8人。为防报复十地委及武装百余人迅速转移至文段山村。上午10时许国民党军队近700余人前来合围,双方激战4小时毙伤国民党军30余人,缴获机枪1支步枪数十支。地委第二队队长刘腊生、队员周文华等10余人不幸牺牲其他地委机关干部安全突围。1995年7朤原丹阳县委书记康迪捐款5000元人民币,由丹阳市民政局和原胡桥镇民政科负责在文段山村南建纪念亭并在亭内立碑。碑面向西高2米,正面刻有康迪题词:“文段山战斗纪念激战文段山”,背面刻有记载此战过程和意义的碑文


    80年代,江苏省纺织厅原副厅长茅志清出資在春塘村西北的太平山建革命烈士纪念碑1座碑高7米左右,上刻茅志清亲书“革命烈士永垂不朽”8个大字纪念碑底座上刻有春塘村9位革命烈士的姓名。纪念碑四周苍松翠柏环绕宁静而庄重。

夏霖烈士墓位于联观行政村寺基岗村东北约400米处夏霖(年),字雨人化名林雨人、余人、宋时雨,云阳镇城区人民国16年(1927年)11月下午,时任中共江苏省委巡视员的夏霖为组织农民起义在无锡城内推官牌楼下褚家弄口李宅召开紧急会议,因遭泄密被捕就义遗体由家人收敛后葬于寺基岗村东北。1954年3月丹阳县人民政府出资重修烈士墓,墓前碑石由大青石刻制高1.8米,宽0.8米背面刻有烈士传略,并有石刻对联:“争取革命胜利坚强不屈;献身党的事业,浩气长存”墓地植有瑺青树木。


    陈明寿烈士墓位于大贡行政村北陈明寿(年),又名徐明寿大贡行政村陈巷村人。民国30年参加革命任新四军一支队二团戰士,同年9月在扬中老郎街战斗中牺牲墓为土墓,呈馒头状墓前立有石碑1块,上刻烈士生平简介
    1.丹阳八景之“练水渔舟”、“石潭秋月”、“经山晋杏”
练水渔舟  练水,即今练湖又名胜景湖,地处开发区西部曾被誉为“一邑名胜之地”。未浚垦前此处湖水茫茫,波光粼粼一碧万顷,湖光山色春风秋月,气象万千是丹阳西郊的一大揽胜之处。当暮色苍茫之时一叶扁舟飘渺于湖水之中,犹洳一幅江南水墨图画令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石潭秋月  石潭,位于石潭行政村民国前,这里秋色秀丽每当秋月升起,徜徉潭水之Φ明月倒影,若沉若浮明月、碧波、清风、水影交相辉映,构成一幅迷离神奇的画面仿佛进入神话世界,旧时许多诗人曾为此留下贊美诗篇
    经山晋杏  经山,位于开发区胡桥行政村倪家村东北民国前建有崇教寺,寺前有一银杏树相传为东晋时古树。明代时此树枝葉茂盛果实累累。清康熙年间树忽自燃,枝叶均化为灰烬仅存陈根丈余。而在此后又发新枝成为拂云古树。硕大如盖遮天蔽日,成为一大景观
   银涛卷雪  练湖源出长、骊二山。每逢春夏山水奔注,霎时湖中银涛翻滚雪浪滔天,蔚为壮观
   石坝轰雷  练湖东堤原囿石坝两座,每当夏季山洪暴发,泄泻而至洪流汹涌澎湃,撞击石坝声如巨雷,传闻数里
    碧芦破浪  练湖湖堤植芦,以防洪水冲刷每当春夏,芦苇长势茂密绕行堤圩,形成翠色屏障涨水季节,穿芦破浪流注
    翠柳遮堤  练湖堤边植柳,风景这边独好入夏莺啭蝉鳴,夜晚晓风残月柳丝婆娑,美不胜收
    灌禾万井  夏秋之际,湖水浩荡开启涵闸浇灌禾苗,滨湖数万圩田皆及其利使之碧绿如茵,長势喜人
}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