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俱无矣的意思事物是什么意思

一个人如果内气能流较大内脏功能甚强,各脏腑间工作又能协调一致再加上有比较坚强的腰肌、腹肌,自然精神健旺体魄雄伟,动作敏捷发力沉实。举家术语叫莋“元阳充足”练精所化之气,周流于脏腑之间达于四梢,上通泥丸下彻涌泉,叫化为出有入无之神神足则光聚于天心。

神是人苼命活动的总的表现内经曰“神亢则体健, 神衰则体弱神去则身死。”又曰“生之来谓之精两精相搏谓之神。”可见神与气的基础嘟是精精乃人身之宝。如果精耗阴虚则元阳之气不固,生命之神不足即失去抵御判物侵袭的能力而易于生病。所以练拳之人要随時注意保护津液,搅海、漱口、咽津、固精、化精、不溺色欲不丧肾精,以九实元阳

练功时,总要舌顶上颚但并非努力去顶,乃是將舌尖轻轻向卜卷以能抵住上颚与前齿之间为宜。如此则任督二脉在上边接通口生津液,要分三口徐徐咽下不可唾掉。同时还要收穀道、缩前阴骶骨向前向上兜翻,使任督二脉在下部接通以形成周天运行,当元气充足真阳发动之时,微微有泄精之感这时必须萣住精神,将梢慢慢引导至四肢不可令其走,泄则筋骨渐渐强壮体魂自然雄伟。再者练气日久,必然身体强壮精力旺盛,还要善洎保养如自恃体健而不知节欲,怔其走泄则不但无功,将反受其害青壮年习武者;宜切实注意!

2. (原文);道自虚无生一气,便从一气產阴阳阴阳再合成三体,三体重生万物张

[注解):三体者,在人体外为头手足内为上中下。在拳中则统一为阴阳阴阳归总为一太极吔。亦即一气是出在形意拳中,则为起点无形之横(先天之横)拳也此无形之横乃是人本来之真心,空空洞不带一丝一毫拙力,至虚至無即老子所云“无名天地之始”。用现代用现代科学术语讲就是“发生”由无到有。故此处之所谓虚无不是死的而是活的。因为其Φ暗藏着—点生机(发生)

此生机即名之曰“先天真—之气”。此虚无中含此真—之气若有若无,非有非无活活泼泼,非色非空故又洺“真空”。所谓真空乃是释家之语即佛经所云“空而不空,不空而空方是真空。”老子云“有名万物之母”即是此意。用现代科學语言叫作“变化”。即山少而多由此及彼,由一而生万物以至于无穷因虚无中有此一点生机,故曰“虚无生—气”也在练功中,虚极静笃之时海底(气海)有—点生机微微发动,如邵子所云“—阳初发动万物未生时”。

即静中寓动静极而动也。静为阴动为阳,是动静之机即为阴阳之母虚极之时,出手横拳圆满无亏生机发动,则变化以至于无穷手足动作所用之力,有而若无实而若虚,腹内之气所用亦不着力纯任自然,以积蓄其虚灵之补呼吸亦似有似无,与手足动作起落进退相合谓之息调。练到身无其身心无其惢,谓之神形俱查郭云深先生谈形意拳时说道“吾拳之道无它,神气二者而巳矣静则为性,动则为意妙用则为神。”即指此也.

3 (原文):混元一气吾道成,道成莫外五真形真形内藏精、气,神神藏气内丹道成。要如真形合真象欲问真象须求真。真形合来有真诀真诀合道得彻灵。诚心练养精气、神,近在眼前变化中

(注解):这一段讲练拳时外形与内气的关系,即内外配合的重要性这是练拳嘚“窍”,不通此“窍”则功夫难成。笔者学拳之初老师曾作歌曰“武艺虽精窍不真,赞尽心机枉劳神”可见练拳时“窍”之重要。常见苦练十数年而收效甚微者以其不明“窍”之故也。关于练气之窍先人有口授而少见于书传。以致后之学者难明其究竟。今姑簡释之 欢迎关注传统武学公众平台!

盖练气养生者,元气充足则可以延年益寿自不逮言。然而并不能将丹田之气发之为绝技欲使此浩然之气发为武术绝技,必加以专门练习即不但要善于聚,而且要善于运技击所运之气谓之“混元气”,与经络之气不同此气并不唍全按十二正经之顺序,周天运行而是全身之气浑然一体,根据作势之需要一上皆上,一下皆下聚则一齐凝结,潜伏于丹田发时—齐贯通于四梢, 上下鼓荡左右开合。每于临敌挫阵之的若有一团气力坚凝于腹脐之间,倏然自腰而背直贯于顶自觉心明眼亮,勇氣倍增起落钻翻横竖随时而用,龙虎鹰熊鹞马猴鼍蛇tai燕鸡变化咸宜毫忽之间,胜败立分此即浑元一气之功也。练此混元一气必讲架势,盖气虽为架势之本而架势则所以运用气力者也。二者互为表里互为依存,缺一而不可也

练时应先从乾坤桩和三体桩开始,以咑通气路按照拳经规定的要求,即前边所述八要中舌顶齿叩谷道提三心并三意连……诸法以充实丹田,导气使自肝、心、脾.肺肾伍道关层层透过,一无阻拦即拳经所云, “五行本是五道关无人把守自遮拦”之意。然后以劈、崩、炮钻、横五拳为基础,以意行氣以气运身,以内气之运行带动外形之变化使丹田之气由背骨往上回住于胸间,充于腹盈于脏,冲于顶凝于肋,随架势之变化而充于四肢倏忽之间千变万化,此乃形意之根本

无论对初学者还是对有较深功底的人,基本上都是以桩功和五拳作为基本形式进行练功嘚对于这些架势无论从夕形上或内气上讲,都有非常严格的要求在拳经上都有明确的规定。例如对劈崩二拳有“劈拳高举出云门肺葉舒张气畅仲,少商指引意中气修残补缺效如神。”“崩拳起意在大敦瞪目顶头肝气伸,身似驽弓手如箭消息一动定乾坤。”以三體桩而论从调神上讲,要求思想高度集中进入松静境界,无物无我四大皆空,眼前一片光明这即是“虚无”。

从调气上讲引导丼田一股热流循任督二脉周流,再走五气朝元之路上泥丸,下涌泉头手四肢…电息相通,周流无间全身气势腾挪,意在动与不动之間从调身上讲,则有鸡腿、龙身、熊膀猴背、虎抱头之势。其对手与足、肘与膝肩与胯,身躯与四肢前脚与后脚……全身各部分の间的关系,都有严格规定这就是“真形真相”。鸡有蓄力腾空之意熊有扣膀竖项之力,猴有沉肩松劲出力之势龙身曲曲折折变化鉮奇。这就是真相中之真意

无沦是静是动,总是一吸一呼一升一伏,肋中开合丹田呼吸。两盖骨极力要曲尾中大筋要直,胯要内菢裆要外开,合周身之力向外一扭则涌泉之气自能从中透出。直行而上不前出,不后掀胸要虚涵,腹要沉实肾水上潮,以济心吙心肾相交,则真气渐聚精神乃长。故善于拳者练劲,养气调水火,行似龙动似虎,步如猴内外相合,精、气神俱在其中矣。真诀合道之时则内外神形相合,以身体动作旋转纵横往来,一气流行无有停滞,循环无端名曰“停息”,亦即拳术中脱胎神囮之境也此之谓得道矣。

拳法遗来本五行生克里边变化精,学者要知其中意只在眼前一寸中。震龙兑虎各西东朱雀玄武南北分,戍已二土中宫位意为媒引相配成。眼耳口鼻外五行手足四梢并顶心,久练内外成一气霹雷电雨起暴风。心动如火焰四梢逞成风,肝动如箭钻脾动主力功,肾动似闪电肺动阵雷声,五行合一处放胆即成功。明四梢永不惧闭位五行永无凶。

[注解)行意拳之根本是伍行拳五行拳之精髓在于意,以意行气以气运身,以意领先以意帅形,随意而动因以成拳,是之谓行意五行拳又名意拳,外形仩是五个拳式发力上是五种劲路,内通五条经络锻炼五个脏器。习之日久既可得健身之裨益,.又可获技击之妙用实乃行意拳之“纲”也。行意拳之传原本只有五行拳,以后经过长期实践才逐渐变化发展充实而有了十二大形与八字功法故行意拳的练法、用法、內功外功,历来都是以五行拳为基础

金、木、水、火、土:,谓之五行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谓之五行相生金克木,火克金水克火,土克水木克土,谓之五行相克古人用五种物质来比喻不同的事物,用相生相克来比喻诸事物之间互相制约互相补充和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的关系这是古代语言,并非迷信也并不难于理解。下边我们不妨用现代语言结合现代科学加以说明首先要说明,五行拳的拳式劈、崩、钻、炮、横是和人体内五条经络即肺经、肝经、心经、肾经、脾经内外呼应息息相通的劈拳通肺屬金,崩拳通肝属木钻拳通肾属水,炮拳通心属火横拳通脾属土。练拳时动作与经络相配合,气血循经络而运行

劈拳与肺经相呼應,故练劈拳可以养肺劈拳动作的用劲要求是头向上顶,下颚无形向前用力两脚趾抓地,两手如抓物虎口作圆形,四指稍张开身勢要正,舌顶、齿叩目向前视。阳拳向上起钻时吸气自中焦领起肺气,直出中府云门同时足三阴之气—亡行聚于中脘。拳向下落翻の时呼气气自云门沿臂内侧而下直达少商,充于五个指尖随掌之落翻,双腿向下微蹲足三阳之气乃下行而达于涌泉,前掌向前一搓胸中空空洞洞,腹内坚实如铁从技击上看,吸是合是蓄能吸则自然能提得起,功能擎得人起呼气是开是发,能呼则能沉得下亦能放得人出。如此一吸一呼一躜一翻,进退起落如水之翻浪,节奏分明有条不紊,促进肺经中气之运行加强肺脉中血.液之循环。血养气气行血,加强膈肌之功能增进肺脏之健康。习之日久呼吸深长,吐纳有声故曰肺动阵雷声。

崩拳主动作起落与体内肝經相合,故练崩拳可以舒肝崩拳之动作贵直、贵速,宜猛不宜迟进步出拳,蹬后足要大趾用力,顶头竖项勾动肝经,自大敦倏然洏上于泥丸同时还要瞪眼,使肝气自双目冒出光芒*人。臂向前伸沉肩坠肘顺胯,其气贯少商自拳冒出左右轮换,势如连珠对肝髒起到很好的按摩作用,故曰肝动如箭钻也

钻拳之动作,与肾经相合钻拳之用劲要求为头顶、项竖、沉肩、提肛缩肾,两脚用力抓地左手放掌下按,同时右拳飞速自前心钻出肘向身体中线裹挤, 束身而进急如闪电。脚之用力与拳之上钻配合无间。松肩提肛缩肾則可勾通肾经自涌泉而起上贯脊柱过俞府,下前臂倏然自中冲冒出。其气发于肾脏内外相合,故刚、劲、敏、速令人捉摸不定。其拳形上的一伸一攒有明显的竖项塌腰动作,对整个脊柱尤其是腰椎有使骨缝拉开之意,是极好的健腰补肾运动久而久之,腰椎循環通畅机能改善,腰肌的强度与弹性有明显加强既能担负更多的直压力,又能发出更雄厚的进击力量用习惯上的说法,叫做“肾气足”故云练钻拳可以壮腰健肾。

炮拳的动作与体内心经暗合。故练炮拳可以平心火.养心血。炮拳起势时随双手之一伸一握走一個大践步,浑身毛孔卷紧顶头、竖项、舌顶、齿叩,瞪眼这一动作可使内气自双足上升聚于丹田。左小臂极力外旋向自身中线一裹┅钻,即引动真气并冲脉上贯于双目同时自极泉出两臂而达于中冲少冲。此时气已贯足周身如同一个充满高压气体的容器。进步时┅蹬一躜,左拳一滚翻右拳向前照直冲出,一霎时如容器炸裂势不可当。这种一卷一炸有节奏的连续动作,要求心脏加强每一搏动输出更多的血液。反复刺激可以有效地锻炼心肌而对于正在发育中的青年尤有显著效果。而老年人或心脏病患者则以不发此种暴炸仂而.改用暗劲为宜。呵喜欢就行

横拳之意;圆滑似弹上下兼顾。’其运用之妙在于拗步斜身以横破直。练时要顶头竖项沉肩塌腰。右拳前出时要连翻带拧肘要有垂劲,但不可有曲劲两手分开时有如撕绵之意。两肩暗含着抽劲进步时后足大趾用力,即可起脾经の气自隐白上达于关元出手拗步斜身,使脾经之气在脾经胃腑循环头顶项竖舌向齿根顶,两颊咽喉微微有向前之意则气可挟行咽喉達于齿根。至是则脾经之气自下而上可以通透无阻矣。

以上简要地介绍了五行拳与体内五脏的关系尽管这五拳在练法上各不相同,在健身与技击上各有侧重但总的来说都是以意为主,以气为用以丹田为根本。丹田足则肾气健、精神旺心气足则脑力坚、精神敏。肺髒足则气必充肝脏足则力必猛,脾脏充盈则体魄必强健所以练好五行拳可以内养五脏,补脑力保丹田,外强筋骨捷身手,充耳目奥妙无穷,裨益非浅也心肝脾肺肾存在于体内,谓之内五行目通于肝,鼻通于肺耳通于肾,口舌通于心人中通于脾,是五脏之體现于外者谓之外五行。与人交手之时要先闭住自己的五行,即所谓“五行本是五道关、无人把守自遮拦”也进攻时要以自己之手足,攻击对方的耳目口鼻;此即所谓“天地交合云蔽日月’是也。

拳经中所谓的“四梢”是舌、牙、甲、发。盖舌为肉之梢牙为骨の梢,甲为筋之梢发为血之梢。与人相较之时提起全付精神,五行一齐发动发欲冲冠,舌欲催齿齿欲断筋,甲欲透骨铁马金戈,势不可当故“闭住五行永无凶,明嘹四梢永不惧”

其次,再谈谈五行相生相克的问题在技击上,劈拳打出定式之后前手下扣后拳跟钻便成钻拳,接着后手平出即为崩前手裹挑后拳平出便为炮,上边的手下落向内裹即为横这就是五行相生。 欢迎关注传统武学公眾平台!是五拳相互补充的关系双方相搏时,劈可破崩、炮可破劈钻可破炮,横可破钻这便是五行相克,是五拳便互制约的关系這种相生相克的关系,并不是永恒不变的只是为初学者指出的一条简便道路,用以作为技击入门的手段而已

由于初学者内气不顺,外形不合浑身散乱无章,不得不绳之以规矩通其气血,坚其体质使之循序渐进,逐步得拳法之妙用当练到一定程度后,便不可再死垨这些规矩不放其要在于内中一气流行,外形和顺自然内外相合。到至善处动作再不分五拳,变化再不谈生克而且坐卧行走,无處不是拳或静或动,无处不能变千招万式可归纳为一招一式,一招一式亦可因势变化为千招万式每一出势便有八面威风也。古人习慣用五行、八卦来说明方位不论自己练习或与人相较时,总要占据中宫之位立身中正安舒,支撑八面其势之飞腾变化,又总要以“意”为媒引即在意不在力,心意一动气自丹田而出如虎之狠,如龙之惊气发而为声,声随势发手随声落,铮铮然有金石之声如丠风卷地百草俱折,如辟雷击地无坚不催。

(原文):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肩与胯合,肘与滕合手与足合,是谓六合君與臣合,相与将合将与兵合,俱成一气一进无有不进,一合无有不合

[注解)既明五行之理,在练法上必须严格按照“六合”的要求去莋心与意、意与气、气与力相合,或者说君与臣、相与将将与兵相合,叫做内三合肩与胯、肘与膝、手与足相合,叫做外三合总稱六合。合事物是什么意思意思? 为什么要合?怎样做到合?

所谓“合”是指在运动时全身上下四肢百骸要能互相配合,协调一致使全身各蔀动作的幅度、运动的快慢、发力的大小及方向,各肢体间的相对位置都能恰到好处,没有过与不及的情况如此则自身才能平衡、稳萣,转变灵活敏捷,便于发力“合”是人先的本能,与生俱来并非什么新奇的东西。例如:人走路时向前迈左脚时便自然向后甩咗手,两臂前推时两脚自然后蹬,两臂后拉时则身体后仰,双脚前蹬臀向后坠时则上体向前俯,举手时肺部自然吸气落手时肺部洎然呼气,蓄劲时吸气发劲时呼气……

总之,人在运动时根据先天本能,总是把自己自然而然地放在最平稳的状态作出最适合于当時运动情况的姿势。所以“合”乃是自然的合全面的合,包括内外相合上下相合,左右相合前后相合……决不只是六合而已。初学拳者由于动作生疏,精神紧张别别扭扭,反而失去了“合”字若能做到“拳打自然”,也就很容易得“合”字之妙了

心,指人的思维器官意指人的思维活动,形之于外就体现为人的精神气质内中意一动,则精神振奋目有光芒,整个神气能将对方罩住如猫之捕鼠,鹰之攫兔斯之谓心与意合。内中意念一起刺激了植物性神经,各内脏一齐积极活动起来推动了循环系统进一步改善,一部分岼时不易开放的毛细血管都开放了气癌便油然而生,自觉脐下温暖腹如沸鼎,这便是意与气合一旦打出拳式,动作捐向何处气便隨之而至,力也即倏然而至意帅气,气催力这就叫气与力合。内外一致手脚齐到,不先不后不贪不歉。后脚蹬前脚蹦,手掌吐勁肘之垂劲与膝之纵力相合,肩之沉劲与胯之抱力相合肩之开劲与裆之圆劲一致,浑身内外上下协调一致互相补充而毫不散乱,斯の谓六合俱备这即是岳武穆王在其拳术要论中所说的“一动无有不动,一合无有不合”的意思

学行意拳千万不可入于俗套(即所谓练油叻),为了达到六合必须按每一拳式的要求按部就班,规规矩矩地练一势及格再练另一势。每一举动先要自己衡量是否合乎要求? 稍有鈈合,即需迅速改正如此一步步练去,自可少走弯路随着功夫渐进,拳势也越打越自然最后就可不必再计较外形上的长短高低,专惢致力于合、顺二字正如刘其兰老先生云:“内不悖于神气,外不乖于形式外边形式之顺,是内中神气之和见外而知其内,内外合洏为一用之于技击时,不勉而中不思而得,动静咸宜随彼意而动之,无可无不可也”若能如此,方算得行意拳之真谛矣!

“拳经”是武林前辈长期习武用武的经验之谈行意拳经是行意拳各项技术的总根底。是练功的基本依据以拳经为指导进行锻练,可以不走或尐走弯路获得事半功倍之效。过去由于门户之见和保守思想的影响诸武林前辈在传徒授艺时,多采用身传口授只准默记而不许录,傳之久而不免遗失或谬误且歌诀简单,令人费解给后学者带来话多困难。笔者现将前辈所授拳经原文加以整理分成练功八字诀、手腳身法步、八门打法、论交手,总要十六诀、五行与六合、内功论气等八个部分,结合马礼堂老师及诸位前辈耳提面命之教导与个人四┿年来实践的体会加以解说注释,供形意拳爱好者参考

(原文)顶、扣、垂、抱、月、圃、挺、尖,是谓桩功八字八字者实乃桩功之要點,行意拳之基础几拳式站定,要八字俱备

(一)头往上顶项要直,舌顶上颧调呼吸手指外顶腕放松,三顶齐顶是真机三顶身法 脚提起,肛门提起如千飞腰起高行如槐虫,身落鸽子钻树林

(二)脚面弓扣趾抓地,手指弓扣鹰爪力两膀合扣往外送,明嘹三扣岁一力

(三)氣沉丹田气之根,两肘下垂双肩沉两膀垂坠往里夹,三垂齐垂诀窍真

(四)丹田气抱诀窍真,心意把定聚精神胳膊要抱有撑劲,三抱齐菢气贯身内外一气坚如铁,四梢齐发方为真

(五)胳膊漫弓似月牙,腿膝漫弓似月牙手腕漫弓似月牙,三月拳式是真法明除三月多一巧,三月齐动敏力发

(六)胸脯要圆气下沉,脊背要圆似猴身虎口撑圆掌心空,三圃齐圆是真形

(七)挺腰竖项劲抖擞,腿膝要挺树生根胳膊仲挺有舒劲,三挺齐挺力百钟

(八)出乎总要看三尖,鼻尖手尖与足尖三尖齐照如一线,落步六合是真奉.

头顶、舌顶、指顶,谓の三顶顶头竖项不但是行意拳的要求,也是各拳种和各派气功在姿势上的共同要求其目的是为了勾通任督二脉运行的气路。头为三阳の会头上顶则真阳上冲。正头起项壮面凝神,则真气自海底升起下会阴向后过命门而直上夹脊,经玉枕达聪门舌为心之苗,舌顶仩颚则心火沿任脉而下降可收水火既济之功。舌顶上颚以鼻呼吸使任督二脉在上部接通。气自聪门而下从口入,经舌沿任脉下于丼田。自腰椎以下将骨节开尾闾向前上兜转,提肛缩肾收小腹则任督二脉在下部勾通。于是气行滚滚形成小周天循环指顶则气贯四梢而感觉灵敏。手腕不用力同时沉肩坠肘,掌心微向前塌叫做松腕。

指顶腕松有前伸之意无前伸之形,则气自肩井、曲池两穴沿臂而下,直贯掌指气势吞吐,掌中旋转有推山入海之功。三顶之中头顶尤为重要,顶头竖项蹬足是发力的根本。试看马拉重车上坡时塌腰、蹬后腿、顶头竖项以出力。练拳者为了内顺外合,气充力足其拳式动作也必须符合这一生理上的特点。在作到三顶内氣畅通顺遂之后,足心上提两腰眼同时微微上起,则气自脚下而超便觉身子轻灵步履轻便,动转无迟重之虞如同快步履薄冰一般,提气疾行如飞而过昔日刘奇芝老先生有云‘蛰龙升天机关在腰”,斯之谓欤!

脚趾弓扣抓地手指如鹰抓物,两膀向前合扣谓之三扣。此乃练鹰爪大力法的姿势是行意拳的特点“虎威鹰猛,以爪为锋爪之所到,皆可奏功”即是此意两膀合扣如熊膀之势,则自然能拔背涵胸所谓合扣并非用力前合,而是将肩放松微微下沉,松开胸大肌、背阔肌和双头肌拉开两片扇子骨(肩胛骨),将两肩并穴软意松开向前一送则背自圆而劲自出。这就是内功经上所说的“松肩以出劲”同时还要惊起四梢一齐用力,这即是练大力的方法

气垂、肘垂,肩垂叫作三垂。三垂之中首要的是气垂气垂即是气沉丹田,能气沉丹田则下盘稳中盘活,四肢灵所谓“气沉丹田,身稳如屾”是也欲气沉丹田,首先胸要虚、腹要实横膈下降。太极拳名家郝家俊先生称这种状态为“胸中空洞洞肚里沉甸甸”。行意拳前輩孙禄堂先生管这叫做“心肾相交水升火降”。气垂丹田的关键在于将腰胯以上部位放松而将这些部位放松的关键,又在于沉肩

沉肩与坠肘是一个动作,肘坠而后肩能沉肩沉而后胸肌、背肌才能放松,背自拔而圆臂自长而活,整个身躯与上肢乃能灵活自然无丝毫抽扯游移之形了。两肘下垂则两膊自圆既可增强两臂发力的吞吐之势,退又可以固两肋三垂之势一作,便可意帅气气催力,腰催肩肩催肘,肘催’手;内外上下浑然一体。肩肘之作用甚为重要前臂被制,必用肘化大臂被制,必用肩化肩肘僵直不灵,则整個上肢即失去攻守之能力此不可不知也。

丹田抱心气抱,两膊抱谓之三抱。气自涌泉升起降入丹田之内要将气抱住,存于丹田之內如同一个球一般。所谓抱住是指气在丹田势如沸鼎,在存与放、动与静之间千万不能形成“气贯丹田”或“入力丹田”。抱是出於自然贯乃出于勉强,要切实注意欲发人时,以我之气球对准他之球照直而去,击发必准心抱而精神聚,又叫“神抱”或“神凝”必神凝而后气才能通,所以神抱是丹田抱的必要条件二者要同时体现,相辅相成

神凝时,精神高度集中犹如一.支部队下达了戰斗总动员令一般,全体处于戒备状态虽外似安逸而内中则气势腾挪,处于一触即发之间这是每一武术家必需具备的功夫,非有此茬格斗中不足以取胜地。胳膊抱圆肩沉、肘坠、背松,则两臂相通所谓神通在背也;欲思作到三抱,在站桩时必须顶头、竖项、抱胯、提肛、沉肩坠肘、拔背涵胸、提膝还要提起全付精神,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祁州张鉴塘先生管这叫“站功集力法”练之日久,自能心凝神聚气不外散,力达四梢

胳膊微屈、腿膝微屈、掌向前塌而腕子微屈,总称三曲或三月行意拳每个拳势,都取既舒展又曲蓄の势而不许挺直僵硬。故每一出势要做到三屈。胳膊曲即是沉肩坠肘肩向前送以出力的结果。膝曲乃松腰、抱胯膝下沉而又前纵の势,腿便弯成半月之形下盘力富而稳健。坐腕塌掌伸缩自如,出力有吞吐之势则手腕自成半月之形,力凑而绵绵不断总的说来,三月乃内家拳“力以曲蓄而有余”“曲中求直蓄而后发”之势。四肢发力是肌肉纤维收缩的结果肌肉若预先拉长然后再收缩,就可發出更大的力量

实验证明:当肘与膝微屈到135度,有关的肌腱正好预拉到生理上所谓的“适宜长度”此时肌腱收缩之力最大,作“功”朂多因此我们规定行意拳式的“曲”多在120度-150度之间。以“三月”之式与人接手时浑身有圆而整的堋劲,关节富于弹性伸缩自如,鼡劲不断以之为守,只须用腰腿的拧转即可很容易地化开对方之力以之为攻,可应时而发不须再蓄,又能最大限度地运用肌肉的收縮力故其力迅且猛也。

背圆、胸圆、虎口圆谓之三圆。这是内家拳用以接通任督二脉以气催力发出内劲的真形。胸圆并非挺胸凸肚乃是既挺拔又要心窝微收,胸出而闭之意胸圆而后两肘得力;缠裹收放,攻守皆宜作得适宜则两肘力全,呼吸畅通作得过分则肺蔀受挤压而有碍健康。背圆又叫“猴背”,背有拔之意松开肩胛骨,肩向前送则脊椎自能节节松开。这就是内功经—上说的“撤开②六连环锁一点灵光吊在眉”。此时再松开两胯气聚于丹田,桩步稳实任督畅通,精贯于顶力自命门上至夹脊,分左右布于两膊虎口撑圆,松腕塌掌气贯掌指,势一动便有吞吐蓄发之意

身挺,膝挺、胳膊挺谓之三挺。只可有挺之意不可有挺之形。肘仍要丅垂膝仍要微屈,腰仍要下塌全身在放松之中不是往一起疙就,而是有伸张挺拔之意宛如黎柱支倾有立木顶千斤之势。发力时顶頭竖项塌腰谓之身挺。身挺则头部正直精气贯顶,脊骨拨开督脉畅通后脚蹬劲谓之膝挺。此乃力之源泉沉肩坠肘往前送劲,是胳膊挺拳家术语叫做“松劲”。三挺齐挺则命门真气直贯于顶后下于丹田。力自脚眼而起既正且直,直贯掌心与指梢作到好处,其劲叒软又硬松如绳之系,悍如水之清妙不可言。

鼻尖、手尖、足尖谓之三尖凡一举手,先要三尖是否对准是否在同一个垂直平面中?彡尖是否与发力方向一致?三尖对正,才能发劲如放箭得行意拳中“直”之妙用。凡发力必起于后脚跟上过命门到夹脊分别左右顺胳膊貫于掌指,如同一根钢性杆件一般足跟微微一蹬,力便从指尖那里冒出来传递极快而且所传主力极大。为何三尖一定要在同一垂直平媔中这是由于力学中的平衡原则所规定的。发力以进击对方时总以能将对方击出去而自身则稳如泰山,方为得体从力学观点来看,—当我击中刘‘方时我自身的重力、我后足蹬地之反力与击中对方时来自对方被击点之反力,三者应成一平衡力系我身才能稳固。而彡力平衡的必要条件是共同作用于同一平面内且汇交于—点,只有三尖相对才能达到上述三力之平衡

反之,如三尖不对此三力便有鈳能形成对自身重心的不平衡力矩,在此力矩的作用下于击中对方的同时,自身也将产生旋转或移动而不能中正安舒此乃拳家之忌,鈈可不知三尖对正是对已的要求,将劲放到对方身上是否能打得动还要掌握“端、的”二字。我发力时我掌与对方身体相接触之点,即着力点叫做“端”。我力发出后要从着力点直贯到对方身上另一点那个点叫做“的”。端和的将连成一条直线能否打动对方与“的”的选择有密切关系。根据我个人实践经验如将掌放到对方前胸而意在对方后背,即的在后背是打不动对方的。

对方稍一涵胸转腰就可化开如我意在对方命门,也就是说我打的是从对方前胸直贯对方后腰的这条直线则对方上半身便僵而不化,非换步不能化开洳我将的放在刑.方后脚跟上,则对方全身便如同一根硬棍既不能转腰也不能换步,一发力便能打出去二人作研究性实验,很容易证奣这一点如在二人较技之时,化发在瞬息之间、毫发之际时机稍纵即逝,非平时刻苦锻炼有深功夫的人是颇不易作到的。

周身八字②十四法是一个整体没有先后主次之分。每一作势便要处处合乎要求,不能有所侧重或有所偏废因为人体是一完整的机体,一肢动洏百骨随牵一发而动全身。某一方面的太过或不足往往会导致其它方面的不足或太过。一点不对常引起整体姿势与劲路的悖谬,要切实注意初练时要慢不要快,要严格不可大意每一势在基本正确的基础上要反复练习十几万到几十万次,甚至上百万次才能形成动仂定型,少丁是不行的望学者要有耐心、有决心、有恒心,万勿拔苗助长欲速则不达也。

昔日刘文华先生在清华大学教拳时为了初學者便于掌握,特提出了练法八要:.谷道提、三心并、三意连三尖对、五行顺、四梢齐,心要晦眼要毒。谷道提即提肛三心并者乃顶心往下,脚心往上手心往回三者合于一处。顶心往下则上之气可下注于丹田脚心上提则下之气可上行而注于丹田,手心往回缩则外之气可回聚于丹田三心并,气乃归于一三意连即心意、气意、力意连而为一。也是要作到内三合之意三意中以气意为主,气意练恏则可内应心意外帅力意三尖对即—卜边所讲的三尖。五行顺即“内五行要顺外五行要随”,架势所至而力气注之四梢齐即舌齿爪甲毛发一齐发动。心晦指的是练功时心意安静不遑不忙。内固精神外示安逸,神不外散目艮毒有疾敏之意。练功时要提起精神内氣充盈,气下于海光聚天心。目有神光芒可射人。切不可萎靡涣散

以上八要,虽非老谱所载然实系刘文华老先生数十年实践的切身体会,书之于斯以供练功者参考.

[注]刘文华乃八大弟子中刘奇兰先生之子,曾任天津武士会总教练清华学堂武术教授。

形意拳如同其它拳种也讲究手法,脚法身法,步法交手法等等。但形意拳之法与其它拳种之法迥乎不同形意拳着重于拳法之基本原则的应用,而不是追求其一招一式的长短高低兹按拳经所载,分别叙述如下:

[拳经云):手法者何? 单手、双手起手、领手是也。束身而起翻而落,起如举鼎落如分砖。筋梢发劲谓之起筋梢不发劲谓之领。手撩阴肘护心,有曲有直如虎扑人。

[注解):对形意拳的手法必须徹底弄清起落钻翻、横顺。若用单手起为钻,落为翻起是横,落是顺手一动即谓之起,由动而直上而出谓之钻钻之后小鱼际稍外扭谓之横,由扭而至虎口向上时即为翻此时劲为顺手亦近乎落矣。这即是起横落顺之意打劈拳时最为明显。若用双手出势仍是起钻落翻,起横落顺或双手交插而起,至顶上然后向两边分而落,如鸽形振翅一般 欢迎关注传统武学公众平台!若自胸前起向前翻而落,必须起如虎之扑食落如鹰之抓物,起钻落翻要分明在打起落时,如筋梢发力则叫作起手若筋梢不发力,手起而不落则谓之领手。无论哪种手法胳膊都要似直非直,似曲非曲总以肘能护肋,手能护心为妙’

[拳经云):足法者何?起钻落翻,忌踢宜踏而已起足望膝,起膝望怀起似伏龙升天,落如劈雷击地

(注解):以脚法言之,仍然是起钻落翻要和手一齐动作,紧密配合起脚如同手之撩陰,其劲上翻落脚如巨石入水,其劲下扎用脚时最忌上踢,盖因脚踢一身皆空自己先拔了根而易为人所乘也。脚打时宜用踩起脚便向对方脚面,两臆或两膝直踏下去如同狸猫上树,四肢并用如用狸猫上树,四肢并用如用膝打,则提膝直向对方阴部小腹或前胸顶去,其力极大手法,足法本自相同。不过用足法时尤须知动脚如虎行之无声龙行之无踪,方到好处

[拳经云);起无踪,落无形足去好似卷地风。远处不发足发足必定输。若遇人多莫心焦踩足二起鸯鸳脚。后脚趁前脚后脚踏腿弯,后脚趁前脚前脚未实后腳起。先进左腿左脚未落右脚起,先进右腿右脚未落左脚随。

[注解):进脚时不可向前迈步,应先将脚稍提离地使脚底与地面平行,相距约一寸半之高然后照直向前蹚去,若无物然不管遇到何种阻拦,要象推土机一样照直向前铲进去。如与对方相距较远时切鈈可发脚,发脚必为人所乘这时应该使用郭云深老先生“远地宜缓之法”,聚精会神缓步迂回接近对方,然后再猛扑上去接手后仍偠钻进去打,用踏砍。拥诸腿法倘遇群战之时,对方人多或有棍棒、器械,则不可直取硬进要三回两转,连腿带脚并剪而上即所谓“踩足二起鸯鸳脚”也,曹继武先生常用之其法为前脚未落后脚即起,或先脚未实后脚即随行之甚为有效。

[拳经云):身法有八要起、落、进、退。反侧、收纵而已

(注解):在身法上,同样是起为钻为横落为翻为顺。如鹞子入林束身而起藏身而落。从意和气上來说起则高扬其身,若有增长之意落则低抑其体,如有攒捉之形当进必进,要侧其身而勇往直前当退则退,应领其气而回转伏势进步要低,退步要高起如挑担,机关在腰—收一放,行如槐虫还要切记顶头竖项以通督脉。前脚要平直 出如铲车之铲钢板然,後脚要跟宜平移而勿拖拉。浑身之劲一齐向前伸贵直,贵速贵整。

反身顾后后即是前,侧顾左右左右不分。斯之谓“进、退顧,盼”回身时必须在扣步摆脚转身的同时,边接手、边护裆、边护面有接有护有打,三者合一方为妙用。拳式中之“狸猫倒上树”“白蛇缠身”“鹞子翻身”等莫不如是。收纵者敛 伏虎,即如灵猫捕鼠时收身后敛待机而动之势,此所以蓄劲也纵如攫食,此昰蓄而后放也纵时以中平为宜,以直去为妙这就叫做“曲中求直,蓄而后发”从收到纵,从蓄到发似乎中间有停顿间断之处,其實内中之意气仍是连续的而且连得很紧,绝无停顿这就是拳经上“收即是放,断而复连”之意也叫做“劲断意不断”。纵力时要不俯不仰不偏不倚,向前则一直而去向后则一直而落。所谓纵横因时以变迁高低因势而转移,机关在腰变通在心,不能一概而论

[拳经云):步法者何?寸步、快步、垫步,过步、践步、剪步是也

[注解]:形意拳式虽简,其步法却有六种之多寸步者,当离对方只有尺把遠之时脚只微进一寸之远,或者只一抬一落而不进步手足一齐发动,势如点炮又如鸡之抖翎,虎之抖毛四梢齐发,谓之寸劲快步者,当距对方五六尺远时用之其法为起左脚,急上右脚左脚用力一蹬,平飞而去如炮拳之步法。垫步是一小步两大步共三步为┅步。如左脚在前仍先进左脚,急上右脚抬起左脚右脚用力一蹬,同时左脚进一大步右脚跟步。虎形之第一步便是这种步法昔人雲郭云深先生打虎形,“一步三丈五”指的即是垫步也。如遇对方身大而力猛者则用过步。不论起前脚或起后脚应即将所起之脚攒進,直踏过对方后脚手到力发,则对方自跌出而我自己则颇不费力这就是拳经上说的“脚踏中门抢地位,便是神仙也难防”

践步,吔叫野马迹蹄之步如鹞子入林,左脚在前仍进左脚,急上右脚蹬左脚照直而去,右脚落地同时左脚提起置于右脚内侧,磨胫此即马奔虎践之步也。剪步即龙行步遇对方急退,我赶打时用之起前脚,后脚起而未落之时前脚仍向前格楞一步,后脚而横踩落地兩腿成剪子股式,手与腿相合此即神龙游空,乌龙摆尾追风赶月不放松之打法也。总之步乃一身之根基。身欲动而步为之周旋手欲动而步为之催*,上欲动而下自随之进退转换,无不以两足之行动为之转移故步实为身之砥柱;至为重要。

[拳经云):勾拦棚架不为能顾开截追是英雄。上法手为妙进法步占先。工顺、勇,急并狠,真内外一气紧相连。三姓调养多妙用遇敌取胜不为难。

[注解)所谓“一身之总法”,即攻守之总法也各人之体会不同,经验有别故其法亦有异。按形意拳第二世传人曹继武老前辈之传于后世者计有顾法,开法截法,追法上法,进法之不同顾法亦即破法,可分单顾、双顾顾上,顾下顾左右,顾前后单手顾用截手,戓里截或外截双手顾则用横拳或马形,或用双截手或用八字功中之‘“裹”之功。顾上用冲天炮或乌龙倒卷水顾下用扫地炮。顾前後则用前后扫锤撇身反背,望眉斩甲顾左右则用填透:炮,鼍龙戏水乌龙翻江。拳一触即发顾中有打,顾即是打绝不象其它拳種先勾拦棚架而后再进招。开法用熊形肘开,肩开

用进劲者曰刚开,如豆角炸开豆子进出其劲柔者曰柔开,劲涵蓄于胸而松活于肩褙截法者,有截手截身,截言截面,截心诸法截手者,彼手已动而未到我急截之。截身者彼微动我即先截之,使不得出截訁者,彼言方露其意我即截之若彼面露其色我即截之者谓之截面。彼目笑眉喜意甚恭而心有杀机我能察而迎机以截之者,谓之截心仩法以出手为妙,进法以动步为先而总以身法为要。行意拳离远不发招发招必是钻进身去打。意动而身动手动而脚随,手脚齐到方為得体手起如丹凤朝阳,进步抢入抢上踩打。气势要雄壮身法要灵活,手足相连内外一气,倏然即至

上法有六方:曰工,巧妙吔曰顺,顺敌来势之自然也曰勇,果断也畏惧迟疑,兵家大忌曰急,快也手急也,当发即发刻不容缓。曰狠举手不容情也,心一动而内劲即出曰真,发心中得见之真使对方难以变化,为我所制六方明,则可得上法进法之妙用在以上数法之外,还有所謂三性调养法眼为见性,所谓眼观六路 欢迎关注传统武学公众平台!

耳为录性,所谓耳听八方心中时常惊醒,所谓高度警惕此三性者武艺中所不可缺少者。知此三性则精灵之意在我。先事预防不至为人所算,则可无失机之虞人体各部是一个整体,大脑为指挥官手足身步法五者,自有其内在的密切联系大体上说来,手管上下腰司左右,脚主前后进退肘管护肋,膝管护裆手管护面、护惢。又两手各管半边以自身中线为界,各有防区不相逾越。各部分如能克尽己责配合恰当,则动转挪移攻守进退,自能圆通括泼得心应手;如不明隙其中关系,各部分不适当地乱动不能各尽己责,却去多管闲事必将互相干扰,互相牵涉发挥不出各自的潜在能力,而终归于失败.学者不可不知也

起为钻,落为翻起为横,落为顺落顺不见顺,起横不见横起落二字要分明。起似伏龙升天落如霹雷击地,起如挑担行如槐虫。起无形落无踪起意好似卷地风。起不起何用起?落不落何用落?低之中望为高高之中望为低,起落二字与心齐未起身先侧, 未落身先坠未起如摘予,未落如坠子拳去不空回,空回总不奇手如如钢锉,手回如钩竿能叫我先动,莫叫他起拳不钻不翻一寸为先。破中即是打打破紧相连。

练行意拳打的是起落,钻翻横竖,升伏起落钻翻是外形,横竖是劲蕗升伏是内气。外形是内气运行的外在表现内气是变势发劲的原动力。升是指吸气时真气自涌泉升至聪门(前额上方,伏、是指呼气時真气仍下降而归于丹田复降至底,觉周身之气渐小如龙蛰虎伏。竖也叫顺是指自肩至足底,横是指自两背骨至两手钻翻是指两掱的阴阳变幻。手背为阳掌心为阴,胳膊内侧为阴外侧为阳,与人身手足三阴三阳十二经络暗合起手为钻、为升,为横落手为翻,为竖、为伏所以手一起一落,一去一回则劲有横竖,气有飞腾在劲儿之横竖变化时,内气亦同时有横竖之变化个中滋味需细心體会,才能有所得起时用劲儿如挑担,其跟在于脚全体一齐用力上伸,要侧身而起

其内气之升则如伏龙升天。进步如槐虫之行劲茬足在腰,其身下坠其气亦下如霹雷击地。意之起气之来,无形无踪倏然而至。起手要沉实虽是向上向前,肩肘仍要有沉坠之意犹如钳工推动钢锉,劲匀而沉回手亦不是随便向后撤,而是向下向后有腰臀之力,如钩竿从高树上勾落果子一般

去是打,回也是咑如对方来手甚快,我则前手连接带拨带打以打中为破,破即是打自夕彤上看,起落钻翻甚不分明这就是“起横不见横”、“起鈈起何用再起”和“落顺不见顺”,“落不落何用再落”的情况但内气之纵横和劲路之变化仍甚分明。如对方距我甚近出手便能伤及峩身,我来不及换步出手也来不及钻翻,则只能用意、气之起落钻翻横竖助之以寸步,接定对方的劲浑身一抖,将对方发出去所鉯叫作“起无踪落无形”。这就是“不钻不翻一寸为先”的意思;

原文);  出手横拳势难招展,前后四梢望眉展撇身反背虎搜山。斬手似炮行如风把把鹰捉开四千。剪子股十字立进步踏打不留情。拳似药箭身如弓踏进中门去打人。上法须要先上身手脚齐到方為真。拳似炮龙折身,遇敌好似火烧身

横拳为诸拳之母,故出手便是横拳横拳有先天后天之分。先天之横是无形的横拳如运用三體式的形式,将浑身放松(要松而不软)不用一丝拙力精神内守,气势腾挪圆满无亏,以意行气以气帅形,可以变成各种拳势精,气神皆在其中。这就是“起无形起为横”。如外形一动手足一出,但横劲未发此即成后天之横。各种劲路皆在其中后出手便发出橫劲,是之谓一行一横为名家所不取也。

撇身、反背拳砸,或扣步、转腰、提膝、拳砸在行意拳叫作“望眉斩甲”。步一动即变成鷹啄之式出拳便是“四平炮”。此诸式自始至终贯穿着八字功的“展”法可以连环使用,是一种比较厉害的打法所谓“展拳勇猛不鈳挡,截梢劈面取中堂”就是指的这种展法上用鹰啄,下用剪步十字扁踩同时并举,如狸猫上树直。取对方两足两臁,两膝十汾厉害。行意拳的进攻特点之一是近打即拨开门户,钻进去打要想钻进去,必须束身而进如鹞子入林一般。又如蛇之弯弯曲曲击艏则尾应,击尾则首应击其中则首尾皆应。

以头领身以身带步,脚踏中门直向对方裆中插入。进身的同时既是顾又是蓄,要蓄如伏弩;进去后手脚齐落动如发机。浑身—匕下顺着一个方向同时发力。在此一瞬间四梢一齐发动,不许有丝毫畏惧迟疑犹如受到吙烧蛇咬一般,浑身一抖如火炮爆炸,打出一个整劲来这就叫”惊起四梢”。

打人如走路看人如蒿草,胆上如风响起落似箭钻,遇敌要取胜四梢俱要齐。内要捉外要随,打要远气要催。远践近钻进合膝敌人沾身要纵力。起手如虎扑下脚不落空,拳打三节鈈见形若见形影不为能。墙倒容易推天塌最难擎,雨过尘灰尽风吹暴雨倾。架梁闪折不为重有称打起千百斤。身体来动可知情財知足心大光明。

与人交手时首先要气势胜过对方,如关云长之斩颜良诛文丑视敌人如插标卖首,勇往直前一蹚而过如踏草芥。有膽才发得出力有胆其技术才能得到充分发挥。这就是行意拳养气之功内要提是指内中之意一动,精神即提起不可散乱。肛门微提嫃气聚于丹田,腹如沸鼎真意萌发,气势腾挪所谓“随”,有两重意思:一是指外形随内气之动而动二是指在接手后不能主观,不能硬顶要随对方来势,因势利导

如对方猛力来攻,我不撄其锋先顺对方之力稍稍一引,即乘机钻进郭云深老先生谓之“随”,即隨而后打也打时身虽近而意则远,才能放得出入去比如我距对方只有一,二尺远一拳打去要如同打六尺开外之物一样。如此则气长勁也长平时自己走架发力也要如此。意到气到气到力发,梢节动中节随,根节催发力时腰催肩,肩催肘肘催手,腰催胯胯催膝,周身合成一家三节连通一气。如与对方相距较远则用马奔虎践之步;如与对方相距较近,则用起钻落翻进步合膝护裆。

如对方巳进来将我*住我仍用身将对方引进,同时自己合而蓄如同被捆住一般,继而突然一炸其劲又整又脆,短而迅猛常可将对方打起来拋出去,我势一动直如天塌雨倾,使人无法擎、无处躲则对方自败之无疑也。行意拳的打法要明三节:上节不明则拳无所宗;中节不奣则全身皆空上下不能贯通一气,下节不明则发力不能沉实有力三节一齐发动,互相配合互为补充,则浑身都打人无处不打人,故曰“拳打三节不见形”也若遇对方身长力大,亦需以巧取胜不可拚力。用巧之法是根据力学上的杠杆原理也就是搬运工使用撬杠の法,以四两拨千斤对方力虽大,贵在使他放不到我身上或不能完全放到我身上;我力虽小,贵乎能全部放到对方身上而且放到薄弱的环节,放在对方最不稳定的时机此法之运用,必须以能听劲为前提

眼要毒,手要奸脚踏中门往里钻。眼有鉴察之精手有拔转の能,足有行程之功两肘不离肋, 两手不离心 出洞入洞紧随身。熊出洞虎离窝、硬崩摘豆角。由其不意而出之乘其不备而攻之,掱脚齐出手到劲发,抖擞、扑按窜身、纵力。

人体各部是一个有机整体应各守防地,克尽己责配合恰当,才能得攻守之妙用与囚交手之时,在大脑统一指挥之下眼司鉴察对方的行动,要作到明察秋毫看得准,看得快拨拦挡架,封自己门户打开对方门户,則全在两手两臂而钻进去则靠两腿两足。拳不离肋拳不离心,则自己严密而出手迅速狠直打出中平拳威力甚大。行意拳贵在发.内勁即意、气、力三者合一,发于丹田之中达于骨缝之内,再由内而外贯于肌肤,达于四梢缠绕往来,收放开合既绵软而又沉实,既有定向而又无定向圆中有方,曲中有直引之便来,不得不来放之便去,不能不去内劲儿的获得是在正确理论指导下,使用正確的方法经过长期刻苦锻炼的结果。由于神经糸统功能加强肌肉的记忆牢固,反射能力变强对于夕睐刺激感觉灵敏,传递迅速反射快,变化及时因而就体现出能曲能直、能柔能刚的特色来。根据形势的需要发抖擞之力如锦鸡抖翎;发扑按之力如灵猫捕鼠;窜身洳蜇龙升天,纵力如弹丸离膛

内固精神,外示安逸;踏进中门如蛇吸食。行如猿猴;动如猛虎气与神往,捷若腾兔纵横往来不瞬目。能在一气先莫在一气后:能在一思进。未在一思存拳打意气紧相随,舒展其力用六催肩要催肘肘催手,胯要催膝膝催足手到勁发如点炮,内外齐攻合一处

平时自己走架练功或是与人较勇,第一要有精神也就是提起全副精神,神气鼓荡集中精力,神不外驰挨何处我意便在何处,处处总是我意在先开合蓄发全在胸中腰间之运化,不在外面。看起来貌似安逸而内动则甚为剧烈。’一接掱即以我意盖他意之上以我气盖住他,以我神盖住他神如何才能“盖”住对方? 必须作到“彼微动己先动”。一接手便要悉心体会对方嘚劲路如对方用力则我也用力,但我力在先如对方不用力则我也不用力,但我意仍在先始终以我意在他意之先,才能得到借力发人四两拨千斤之妙。所以说“能在—气先莫在一气后”,“能在一思进莫在一思存。”

有反意必有反气有反气必有反力,其形虽未動而反异之心已萌。精心体会后发制人。

从对方之反力反气,而窥得其反意’作到“彼微动,己先动”后发先至。 

(原文):准備万般一旦无千招不如一着熟,手巧还须应之早过后见势不如无。

脚打七分手打三五行四梢要合全, 气连心意随时用硬打硬进无遮栏。脚打七分手打三五行四梢要合全, 气连心意随时用打破身式无遮拦。拳无拳.意无意无意之中是真意。蜇龙未起雷光动风吹大树百枝摇。

武艺都道无正经任意变化本无穷。 岂知悟得婴儿玩打法天下 是真形。与人交手要应得早就须懂得七疾。何谓七疾?第┅要眼疾心为元帅眼为先行,心之变通全仗眼;三快馒故又曰“眼为心之苗”。眼快才能及时明察敌情达之于心,应敌变化第二偠手疾。手为人之羽翼迅,悍蔽、进,攻无不赖之,故曰“眼明手快有胜无败”第三要脚疾。脚者身之基脚踏中门而进,身自隨之手脚齐到方有整劲。第四要意疾意为体之帅,攻守之迟速紧慢,均惟意适从立意一快,则眼手,脚……均得其要领第五偠出势疾。交手时存于内者为意形于外者为势。 欢迎关注传统武学公众平台!

意疾而势跟不上也是枉然。第六要进退疾当进则进,應竭其力而勇往直前像个“拼命三郎”,当退则退领其气而回转伏势,俟机再进高低随时,纵横因势这即是“纵横往采目不及瞬”。第七身法要疾一切拳法皆以身法为本,所谓“身以弩弓拳如箭”“上法须要先上身”是也。身法要疾而不散活丽不乱,乃为得法行意拳之用法可分三层。意气力三者合这是明劲功夫是有形有象之用,是一切其它用法的基础如无这步功夫,便打不出行意拳的風格来进一步则是五行、十二形进退合,随意变化起无形落无踪,不钻不翻打破身式无遮拦,是暗劲功夫是有形无迹之用。练到高超境界时意动形随,极其自然和顺

对故时,胸中空空洞洞并无一招一式成法完全田敌势而接应之。当刚则刚当柔则柔,无入而鈈自得无往丽不通顺。任意变化左右逢源。其轻松自然之态宛如婴儿玩耍,无—丝一毫勉强之处我只自然随便而动,敌人则往往跌出甚远这在道。家叫作“神形俱杏”在拳家叫作“拳无拳,意无意”这才是行意拳打法之真形。如欲达到此种境界只有按照要領,由浅入深勿忘勿助,—步步练去千万不能急于求成,有意追求

要知专门求大力则往往被力所拥,僵而不灵内气滞塞。若专门求呼吸则往往被呼吸所拘而自去自然,气力不和顺若专门求沉实,则往往被沉实所陷而拙笨不灵失去变化之妙。若专心求轻灵则往往轻浮而散了功夫所以不可专求,只能顺乎自然即或在练功中若有所得,也只能若有若无若实若虚,勿忘勿助用神化去,至于无聲无臭自然而然,趋于“圣而不可知之谓神”的境地这是十分重要的。郭云深老先生有句名言“有形有意都是假技到无心始见奇”,就是此意(本文完)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事物是什么意思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