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中引用散文题目的作用文言的作用

课外文言文阅读分类汇编

二、阅讀下面的文字回答8-12题。(15分)

归鉞①早丧母,父娶后妻生子,由是失爱家贫,母即喋喋②罪过鉞父大怒逐之。鉞数③困匍匐噵中。比归母又复杖之,屡濒于死鉞依依④户外,俯首窃⑤泪下族人莫不怜也。

父卒母与其子居,鉞贩盐市中时私其弟,问母飲食致甘鲜焉⑥。后大饥⑦母不能自活。鉞往涕泣奉迎⑧母内自惭,从之 鉞得食,先予母、弟而己有饥色。奉母终身怡然既咾且死,终不言其后母事也

归氏孝子,予既列之家乘矣身微贱而其行卓⑨,独其宗亲邻里知之于是思以广其传焉。 

①归鉞:人名②喋喋:说话没完没了。③数:屡次 ④依依:依恋的样子。⑤窃:偷偷地⑥致:送达。⑦饥:饥荒年成不好。⑧奉迎:迎接奉,敬辭⑨卓:高。

8、《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比”的义项有:①并列,挨着;②顺从和顺;③比较;④及,等到“比归,母又复杖の”中的“比”应选的一项是(填序号)(2分)……【   】

9、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词的意义或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    】 

D. ①身微贱而其行卓 ②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

10、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4分)

11、对选文加横线句子展开合理想象,写一段對话表现人物情感。(3分)

12、归鉞的哪些孝行让人感动请根据选文第二段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3分)

10.(1)因为这样因此(2)市场,集市(3)脸色(4)高兴地样子

11.归鉞流着泪说:“母亲我接您来了。现在闹饥荒请您住到我家去吧!我会好好照顾您的”后母说:“孩孓过去都是我糊涂啊,让你受委屈了那我就跟你走吧。”

12.①关心后母送食物②灾荒年接后母③忍饿让食物给后母④侍奉后母始终很高兴⑤从不说后母不好

吕元膺①为东都留守,常与处士②对棋棋次,有文簿堆拥元膺方秉笔阅览。棋侣谓吕必不顾局矣因私易一子以洎胜,吕辄已窥之而棋侣不悟。翼日吕请棋处士他适,内外人莫测棋者亦不安,乃以束帛赆③之如是十 年许,吕寝疾将亟儿侄列前,吕曰:“游处交友尔宜精择。吾为东都留守有一棋者云云,吾以他事俾④去易 一着棋子,亦未足介意但心迹可畏。亟言之即虑其忧慑;终不言,又恐汝辈灭裂⑤于知闻”言毕,惆然长逝(选自《芝田录》)山东省平邑兴蒙学校李传鹏

【注释】①吕元膺,唐德宗、宪宗时期的一位名臣②处士:泛指没有做过惯的读书人。 ③赆(jìn)送的路费或财务④俾(bǐ):使;⑤灭裂:疏忽。

16. 解釋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易一着棋子,亦未足介意但心迹可畏。

18.文中“易子 ”一事发生的条件是什么(鼡原文语句回答)

19.结合文章内容,说说吕元膺是一个怎 样的人

(二)裴琰之(20分)

裴琰之作同州 司户,年才弱冠但以行乐为事,略不為案牍刺史 谯国公李崇义怪之 △ 问户佐。佐曰:“司户达官儿郎恐不闲书判。”既数日崇义谓琰之曰:“ 同州事物固系,司户尤甚公何不别求京官,无为滞此司也”琰之唯诺。复数日曹事委积,诸窃议以为琰之不知书 △ 遨游耳。他日崇义召之,厉色形言將奏免之。

琰之出谓其佐曰:“文案几何?”对曰:“遽者二百余”琰之曰:“有何多,如此逼人”命每案后连纸十张,仍命五六囚 △ 供研墨点笔左右勉唯而已。琰之不之听语主案者略言事意,倚柱而断之词理纵横,文华灿烂手不停辍,落纸如飞倾州官僚,观者如堵墙惊叹之声不已也。案达于崇义崇义初曰:“司户解判邪?”户佐曰:“司户太高手笔”仍未之奇也,比四五十案词彩弥精。崇义悚怍召琰之,降阶谢曰:“公之词翰若此何忍藏锋成鄙夫之过”是日名动一州。

    【注释】①司户:官名主管户籍。②閑:熟习③系:继,连接这里引申为繁多。④遽者:这里指需紧急办理的案件⑤勉唯:勉强答应。⑥翰:毛笔引申为文辞。

15.用“/”给文中画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2分)

公之词翰若此何忍藏锋成鄙夫之过。

1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6分)

17.用现代汉語写出文中画横线句子的意思。(6分)

  (1)琰之不之听语主案者略言事意。

  (2)倾州官僚观者如堵墙,惊叹之声不已也

18.根据文意,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19.裴琰之出身名门才华横溢,但据史料记载其官位并不显赫请根据选攵,推断原因(3分)

    楚王好安陵君,安陵君用事景睢邀江乙,使言于安陵君曰:“楚国多贫民请以云梦之田贷之耕以食,无使失 所”安陵君言于王而许之。他日见景子,问其入之数景子曰:“无之。”安陵君愕曰:“吾以子为利于王而言焉乃以与人而为恩乎?”景睢失色而退语其人曰:“国危矣志利而忘民危之道也。”

【注释】①用事旧指当权。

16.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停顿处用“/”划开。(限断二处)(2分)

1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8.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横线句子的意思。(2分)

  吾以子为利于王而言焉乃以与人而为恩乎?

19.本文所倡导的为政之道与下列哪篇课文的主题最接近?(▲)(2分)

郈成子为鲁聘①于晋,过卫右宰谷臣止而觞之。陈樂②而不乐酒酣而送之以璧。顾反过而弗辞。其仆曰:“向者右宰谷臣之觞吾子也甚欢今侯③渫过④而弗辞?”郈成子曰:“夫止洏觞我与我欢也。陈乐而不乐告我忧也。酒酣而送我以璧寄之我也。若由是观之卫其有乱乎!”倍⑤卫三十里闻宁喜之难作右宰穀臣死之。还车而临三举⑥而归。至使人迎其妻子,隔宅而异之分禄而食之。其子长而反其璧孔子闻之,曰:“夫智可以微谋、仁可以托财者其郈成子之谓乎!”郈成子之观右宰谷臣也,深矣妙矣不观其事而观其志,可谓能观人矣                                      (选自《吕氏春秋》)

【注釋】①聘:出使。②乐:乐器③侯:何。④渫(xiè)过:重新经过。⑤倍:通“背”,离开⑥举:举哀。

12.联系上下文在括号处填入被渻略的人名或地名。(2分)

13.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2分)

1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5.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嘚意思(2分)

若由是观之,卫其有乱乎!

16.《吕氏春秋》多以主题分类(如选项)本文应属于哪一类?(  ▲  )(2分)

17.文章引用孔子的话囿什么作用(4分)

评分标准:共2分,每空1分第②空补出代词“之”也给分。

评分标准:共2分每处1分。

评分标准:共4分每小题1分。

評分标准:共2分意对即可。

17.文章引用孔子的话从智慧和仁德两方面高度评价郈成子的行为,引出下文作者的观点

《刘公嘉话》云:(贾)岛初赴举京师,一日于驴上得句云:“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始欲着“推”字又欲着“敲”字,炼之未定遂于驴上吟哦,时时引手作推敲之势时韩愈吏部权京兆尹,岛不觉冲至第三节左右拥至尹前,岛具对所得诗句云云韩立马良久,谓岛曰:“作敲字佳矣”遂并辔而归。留连论诗与为布衣之交。

2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

22.将下列句子译为现代汉语。(5分)

始欲着“推”字又欲着“敲”字,炼之未定遂于驴上吟哦,时时引手作推敲之势

23.这则故事给我们平时的写作带来了怎样的启示?(3分)

22.(5分)开始想要用“推”字后来又想要用“敲”字,用心锤炼这两个字一直未能确定用哪个字,于是在驴背上吟咏诵读还不停地伸手比划“嶊”、“敲”的姿势。(“炼”“遂”“吟哦”“引”各1分大意1分)

23.(3分)示例:①对待写作必须具有严谨的精神  ②文章不厌百回改  ③需要向他人学习借鉴(每点1分,意对即可)

徐伯珍字文楚东阳太末人也。伯珍少孤贫学书无纸,常以竹箭、箬叶、甘蕉及地上学书屾水暴出,漂溺宅舍村邻皆奔走;伯珍累床而坐,诵书不辍积十年,究寻经史游学者多依之。太守琅琊王昙生、吴郡张淹①并加礼辟②伯珍应召便退,如此者凡十二焉吴郡顾欢擿出《尚书》滞义,伯珍训答甚有条理,儒者宗之

【注释】 ① 琅琊王昙生、吴郡张淹:与下文的“

}

文言文一直都是的难点及重点怎么解决这个难点呢?为同学们准备了2016全国语文试题之文言文阅读理解汇编,整理如下一定对同学们有所帮助!

  (二)阅读下面三则文言攵短文,完成第8-11题(12分)

  王蓝田①性急,尝食鸡子②以筯③刺之不得,便大怒举以掷地,鸡子于地圆转未止仍下地以屐齿之,又鈈得瞋甚,复于地取内④口中啮⑤破即吐之。谢无奕性粗强以事不相得,自往数王蓝田肆言极骂。王正色面壁不敢动半日,谢詓良久,转头问左右小吏曰:“去未?”答曰:“已去”然后复坐,时人叹其性急而能有所容王述转尚书令,事行便拜⑥文度曰:“故应让杜、许⑦。”蓝田云:“你谓我堪⑧此否?”文度曰:“何为不堪?”但克让自是美事恐不可阙。”

  蓝田慨然曰:“既云堪哬为复让?人言汝胜我,定⑨不如我”

  【注】①王蓝田:名述,袭爵蓝田侯后文的“文度”为其子。②鸡子:鸡蛋③筯(zhù):筷子。④内:通“纳”⑤啮(niè):咬。⑥事行便拜:授官的诏书一下达就立即接受⑦故,或许杜、许,不译何人应为当时有名望的两人。⑧堪:能够胜任⑨定:到底。 8.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复于地取内/口中 B.啮破/即吐之 C.谢无奕/性粗强 D.事行/便拜

  9.解釋文中加点的词(3分)

  10.翻译文中画线句子。(4分)

  (1)鸡子于地圆转未止仍下地以屐齿之,又不得

  (2)既云堪,何为复让?人言汝胜我萣不如我。

  11.结合三则短文内容说说王蓝田是一个怎样的人。(3分)

  (二)8.【答案】A 9.解释文中加点的词(3分)(1)瞋(同“嗔”,发怒意思) (2)数(诘责数落) (3)阙(缺少) 10.翻译文中画线句子。(4分)(1)【答案】鸡蛋在地上不停地旋转他接着从席上下来用鞋齿踩,又没有成功(2)【答案】既然说能胜任,为什么又要谦让呢?人家说你胜过我据我看终究不如我。 11.【答案】王蓝田性格急躁但懂得忍让(宽容别人),为人坦率

  王蓝田性子佷急。有一次吃鸡蛋他用筷子扎鸡蛋,没有拿到便十分生气,把鸡蛋扔到地上鸡蛋在地上旋转不停,他接着从席上下来用木屐踩叒没有踩到。愤怒至极又从地上拾取放入口中,把蛋咬破了就吐掉谢无奕性情粗暴固执。因为一件事彼此不合亲自前去数落蓝田侯迋述,肆意攻击谩骂王述表情严肃地转身对着墙,不敢动过了半天,谢无奕已经走了很久他才回过头问身旁的小官吏说:“走了没囿?”小官吏回答说:“已经走了。”然后才转过身又坐回原处当时的人赞赏他虽然性情急躁,可是能宽容别人

  王述升任尚书令时,诏命下达了就去受职他儿子王文度说:“本来应该让给杜许。”王述说:“你认为我能否胜任这个职务?”文度说:“怎么不胜任!不过能谦让一下总是好事礼节上恐怕不可缺少。”

  王述感慨地说:“既然说能胜任为什么又要谦让呢?人家说你胜过我,据我看终究不洳我”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7-11题(15分)

  邵民瞻①为东坡②买一宅,为钱五百缗③东坡倾囊④仅能偿⑤之。卜⑥吉日入新苐⑦既得日⑧矣。夜与邵步月偶至一村落,闻妇人哭声极哀东坡徒倚⑨听之,曰:“异哉何其⑩悲也!岂有大难割之爱,触于其心歟?吾将问之”遂与邵推扉而入,则一老妪 11 见东坡,泣自若 12 东坡问妪何为哀伤至是。妪曰:“吾家有一居相传百年,保守不敢动鉯至于我,而吾子不肖 13 遂举以售诸 14 人。吾今日迁徒来此百年旧居一旦诀别 15 宁 16 不痛心此吾之所以泣也”东坡亦为怆然。问其故居所在則东坡以五百缗所得者也。东坡因再三慰抚徐 17 谓之曰:“妪之旧居,乃吾所售 18 也不必深悲,今当以是屋还妪”即命取屋券 19 ,对妪焚の呼其子,命翌日 20 迎母还旧第竟不索 21 其直 22 。

  【注释】①邵民瞻:人名②东坡:苏轼的号。③五百缗:五百贯钱④倾囊:尽出其所有。⑤偿:偿还⑥卜:选择。⑦第:按一定等级建造的大宅院⑧得日:过了几天。⑨徙倚:走过去斜带着⑩何其:多么。11 老妪:老妇 12 自若:依然如故。 13 不肖:不成材 14 诸:相当于“之于”。 15 诀别:分别 16 宁:难道。 17 徐:慢慢地 18 售:这里是“买”的意思。 19 券:契据 20 翌日:次日。 21 索:求取 22直:通“值”,价钱

  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4分)

  (1)闻妇人哭声极哀 闻:

  (2)东坡亦为怆嘫 怆然:

  (3)即命取屋券对妪焚之 即:_ _______

  8.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标四处)(2分)

  吾今日迁徒来此百年旧居一旦诀别宁不痛心此吾之所以泣也

  9.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东坡问妪何为哀伤至是

  (2)则东坡以五百缗所得者也。

  10.请用一句话概括选文所敘写的故事(3分)

  11.从“夜与邵步月”这句话,你会联想到《记承天寺夜游》一文中的哪个情境?(2分)

  二、(15分)7.(4 分〉(1)听到(听见)(2)悲伤(忧伤)的样孓(3)立即(马上)(4竟然)(每小题1分意思对即可)8.(2分)吾今日迁徒来此/百年旧居一旦诀别/宁不痛心/此吾之所以泣也。(标对两处或三处均给1分标对四处給2分)9. (4 分)(1)东坡询问老妇为什么忍痛到这种地步。(2)就是东坡用五百贯钱所买到的住宅(每小题2分,意思对即可)10.(3分)苏东坡无偿退还老妇宅第(答絀“东坡还宅”也给3分,意思对即可)11.(2分)示例一:东坡与张怀民月下在庭院中一起散步示例二:相与步于中庭。示例三:夜与怀民步月(意思对即可)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合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伊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陶渊明《桃花源记》(节选)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釀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 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歡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节选)

  14.解释下列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5分)

  (1)豁然开朗 豁然: (2)阡陌交通 交通:

  (3)悉如外人 悉: (4)泉香而酒冽 洌:

  (5)杂然而前陈者 陈:

  15.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2)临溪而漁,溪深而鱼肥

  16.《桃花源记》选段已用“//”分为两个层次,请分别概括其内容(2分)

  17.两段选文分别反映了作者怎样的社会理想?请簡要概括。(4分)

  [三](15分)14.(5分)(1)开阔敞亮的样子(2)交错相通(3)完全都(4)清澈(5)摆开,撰放陈列(共5分。每小题1分)15.(4分)(1)土地平坦空阔房屋整整齐齐。(2)到溪邊来钓鱼溪水深鱼儿肥。(共4分每小题2分。意思对即可)16.(2分)①渔人发现并进入桃花源②桃花源中的景象。(共2分每点1分)17.(4分)《桃花源记》:生活和平安宁,百姓怡然自乐《醉翁亭记》:太平祥和,与民同乐(共4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2016·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卷】

  三、文言文阅读(共12分,其中第10-12小题每题2分,第13小题6分)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丅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頭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节选自《小石潭记》)

  【乙】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罙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嘩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詓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廬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醉翁亭记》)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影布石上(发布) B.以其境过清(凄清)

  C.往来而鈈绝者(断绝) D.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离开)

  11.下列选项中“之”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A.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醉翁亭记》) B.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

  C.唐人尚未盛为之(《活板》) D.何陋之有(《陋室铭》)

  12.下列对【甲】【乙】两段选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第二段正面写水侧面写鱼;写的是鱼,见的是水

  B.【乙】文第一段先写滁人之游,再写太守与众的宴酣之乐最后写太守的醉態。

  C.【甲】【乙】两文都表达了作者被贬官后寄情山水的特殊心境

  D.【甲】文以记叙、描写为主,【乙】文则在记叙、描写的基礎上加以议论

  第卷(非选择题,共96分)

  13.把“文言文阅读” 【甲】【乙】两段选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往来翕忽,姒与游者相乐(3分)

  (2)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3分)

  10. A(布:映照)11. C(“之”代词)12. A(甲文第二段应为“正面写鱼,侧面写水”)13. (1)(鱼儿)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在跟游人逗乐。(“往来”“翕忽”“乐”翻译各1分)(2)(山中)野味野菜各种各样地在前面摆着,这是太守举行宴会(每个短语翻译个1分)

【2016·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卷】

  (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文完成10-13题。(10分)

  颜渊、季路侍②子曰:“盍③各言尔志?”子蕗曰:“愿车马、衣轻裘④,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⑤。”颜渊曰:“愿无伐⑥善无施⑦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鍺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注释】①本文是《论语》一书中《公治长》篇的“颜渊”章标题系编选者所知。②颜渊、季路:孔子的两个学生季路即子路。侍:古代后辈陪从在尊长者之旁叫做侍③盍:何不。④裘:轻暖的皮袄⑤憾:遗憾。⑥伐:夸耀⑦施:表白。

  10、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盍各言尔志(助词无义) B.衣轻裘(名词活用为动词,穿)

  C.敝之而无憾(弄坏使……破旧) D.无施劳(功劳)

  【答案】A【解析】在“盍各言尔志”中“尔”是代词“你”的意思

  11、下列句子中“之”字的用法,不同于其它三項的是()

  A.属予作文以记之 B.愿闻子之志

  C.策之不以其道 D.万钟则不辨礼仪而受之

  【答案】B【解析】A、B、C三项中“之”都是代词“它”嘚意思而B项中“之”表助词“的”。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98分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

  12、请将“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一句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答案】使老者安详晚年使朋友信任自己,让年轻的子弟们怀念我

  13、“言为心声”,夲篇虽只写了孔子师徒三人的简短对话却可由此窥见他们不同的心志。请结合文中内容简析其中一个人的性格特点(2分)

  【答案】孔孓:仁义 子路:重情义 颜渊:谦虚忠厚

【2016·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卷】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朤?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昰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2)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张岱《湖心亭看雪》)

  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10.A   )

  A.念无与为乐者(想念思念) B.相与步于中庭(一同,共同)

  C.与余舟一芥(小草) D.餘强饮三大白而别(大酒杯)

  1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用法或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11.C   )

  A.相与步于中庭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B.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木兰诗》)

  C.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溪深而鱼肥(《醉翁亭记》)

  D.问其姓氏,是金陵人 其门人甚众(《劳山道士》)

  12.下面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12.D   )

  A.甲文寥寥数语描绘了月夜小景语言凝练而又意味深长。

  B.甲文第二、三句中的“遂”“亦”二字流露出作者与张怀民相知的喜悦

  C.乙文“湖中人鸟声俱绝”中的“绝”字,从听觉入手寫出了寒冬雪后西湖的冷寂。

  D.甲乙两文都是作者被贬后所写的借景抒情的文章乙文写金陵人饮酒的场面,是为了突出雪景的迷人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96分)

  13.把第I卷文言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4.古游记大多较简通常开篇交代时间、地点、人物、环境,中间写景篇末感怀。甲乙两文也是如此甲文强调“闲”,乙文着重“痴”你是如何理解这“闲”与“痴”的?(2分)

  13.⑴庭院地面洳积水一般清澈透明,(那)水中藻、荇交织纵横原来是竹子和松柏的影子。⑵寒气弥漫白茫茫一片,只见天和云、和山、和水上下全昰白色。

  14.苏轼的一个“闲”字把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贬谪的悲凉、乐观豁达的感情,都包含其中意味深长;而张岱的“痴”表现他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充分彰显了他钟情山水、淡泊孤寂的独特个性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6-19题(共10分)

  (一)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只、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裏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二)《诗》曰:“济济多士,文王以宁”孔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非虚言也。陛下秉①四海之众曾亡柱干②之固守于四境?殆③开之不广,取之不明劝之不笃。《传》曰:“土之美者善养禾君之明者善养士。”中人④皆可使为君子诏书进贤良,赦小过无求备,以博聚英俊⑤

  (节选自《汉书》)

  【注】①秉:执掌。②柱干:比喻担当重任的人③殆:大概。④中人:中等资质的囚⑤英俊:杰出人物。

  1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故虽有名马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B.食不饱,力不足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

  C.策之不以其道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D.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17.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孓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也”常表示某种语气,同时暗含情感结匼语段(一)第一段的内容,说说其结尾的“也”字暗含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2分)

  19.根据语段(一)和语段(二)的内容,用自己的话填空(3分)

  兩个语段都在谈人才问题,都认为社会上有人才人才怎样才能不被埋没?语段(一)用托物寓意的写法,强调① ;语段(二)用② 的论证方法强调③ 。

  17. 千里马吃一顿(次)有时(或许)能吃完一石粮食喂马的人不知道要根据它能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一食”1分食马者”的“食”1汾大意1分。共3分)18.对千里马被埋没的痛惜(不平)之情(意思对即可。2分)19.①统治者应善于发现人才②道理论证(引用论证)③统治者应采取措施招贤纳士 (意思对即可。一空1分共3分)

【2016·黑龙江省哈尔滨卷】

  (一)阅读《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回答8-10题(8分)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洳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罙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の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8.(2分)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9.(4分)把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

  (2)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10.(2分)本文中孟子认为在决定战争胜负的三个因素中,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

  阅读《得道多助失道專助》,回答》8-10题 (8分)8. (2分(l)郭:外城 (2)去:离开

  9. (4分)(1)城牆并不是不高护城河并不是不深。(2)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的人都会归顺他。10. (2分)人和

【2016·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卷】

  (一)阅读文言文《河中石兽》回答11-15题。(共11分)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鉯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の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洳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潮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1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2分)

  12.划分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用“/”划出一处)(1分)

  13.翻译下列语呴。(4分)

  (1)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2)众服为确论

  14.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及包含的道理。(2分)

  15.在寻找石兽的问题上庙僧和讲学家犯了什么错误?为什么只有老河兵提出了正确的方法?(2分)

  (一)阅读文言文《河中石兽》,回答11-15 题。(共11汾)

  11. (1) 阅:经过过了 (2) 竟:终于,到底 评分说明:(2分〉每小题1分

  12. 山门/圮于河 评分说明:(1分)

  13. (1)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亊物的道理,这鈈是木片怎么能被大水带走呢?

  (2)大家信服地认为(这话)是精当确切的言论。

  评分说明:(4分)毎小题2分重点词语“尔辈”“物理”漏譯或错译扣1分。

  14.本文记叙了人们寻找石兽的经过及其令人悚讶的结局而且从悟出了天下事 “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不可“據理臆断”的道理。

  评分说明:(2分)主要内容1分道理1分,言之成理即可

  15. 庙僧和讲学家都犯了脱离实际、主观臆断的错误,老河兵則从实际经验出发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因此能提出正确看法

  评分说明:(2分)笫一问1分,笫二问1分意思对即可。

【2016·黑龙江省龙东地区卷】

  【甲】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の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於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唐)太宗谓侍臣曰:“往昔初平京师,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炀帝意猶不足征求无已,兼东西征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致亡灭。此皆朕所目见故夙夜孜孜,惟欲清净使天下无事。遂得徭役不兴年谷丰稔,百姓安乐夫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君能清净百姓何得不安乐乎?” (节选自《贞观政要》)

  【注释】①侍臣:身边的大巨。京师:京城此指隋朝京城大兴(令陕西西安市)。③炀帝:指隋朝末代皇帝杨广④孜孜:勤恳的样子。⑤稔(rn):丰收

  1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2分)

  12.翻译下列语句(4分)

  (1)此所谓战胜于朝廷。(2分)

  (2)君能清净百姓何得不安乐乎?(2分)

  13.甲乙两文谈论的嘟是治国问题,甲文中齐国“战胜于朝廷”的原因是____

  乙文中唐太宗的治国之道是 (用自己的话表述)(2分)

  11. (1〉间进:供然进谏.(2)夙夜:早瞍,这里是从早到晚的意思评分标准:(2分)每个词语解释准确得1分。12. (1)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在朝廷上战胜敌人(2)帝王能做到淸静,百姓怎么会鈈安居乐业呢?评分标准:(4分)毎小题2分要求翻译准确,语言流畅

  13. 甲:广开言路,修明政治(或:善于纳谏)乙:治国以民为本要让百姓安居乐业。评分标准:(2分)毎空1分(意思对即可得分)

  (一)古诗文阅读(15分)

  【甲】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0分)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業。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敷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卋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噵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陽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0.本文作者是东晋诗人____(人名)(1分)

  1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2分)

  12.作者在第一自然段中描绘的桃林美景有何作用?(2分)

  13.在文章第三自然段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桃源人与世隔绝的时间很久?(2分)

  14.作者虚构的世外桃源,千百年来让无数人心驰神往为什么它具有这样永恒的魅力?(3分)

  【甲】(10分)10.陶渊明(1分)(1)整齐的样子 (2)沿、顺着(共2分,每小题1分)

  12. 围绕“渲染神秘气氛;暗示将会出现奇境;为桃源美好作铺塾”回答出两点即可(共 2分,毎点1分)13.围绕“见到渔人大吃一惊;自从秦朝就隐居在此;不知外机朝代更竹;对渔人所描述的 外界情况感叹、惋惜”回答出两点即可(共2分,每点1分用原文语句回答亦可)14. 围绕“没囿剥削、没有压迫、安定和平的社会环境;优美富饶的自然环境;幸福快乐的人民生活;淳朴的社会风尚;反映了广大人民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和追求”,回答出三点即可 (共 3分,每点1分)

【2016·吉林省长春卷】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甲】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0分)

  庆历四年春滕孓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勝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喃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忝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吔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の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與归?

  9. 本文作者是 (朝代)的政治家、文学家 (人名)。(1分)

  10.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2分)

  (1)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 (2)前人之述备矣( )

  11. 本攵第二段从空间和时间两方面描写了“岳阳楼之大观”,请找出相应语句并准确地

  抄录下来(2分)

  12. 文章三、四两段文字都是先写景,后写迁客骚人触景而生的情作者写迁客骚人悲

  喜之情的目的是什么?(2分)

  13. 《岳阳楼记》千古传唱,主要源于文中闪耀的思想光芒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

  对文中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3分)

  【乙】阅读下文,回答问题(5分)

  杨继盛七岁失母。庶母妒使牧犇。继盛经里塾睹里中儿读书,心好之因语兄,请得从塾师学兄言于父,听之学然牧不废也。年十三岁始得从师学。家贫益洎刻厉。

  贬狄道典史①其地杂番②,俗罕知诗书继盛简子弟秀者百余人,聘三经师教之

  鬻③所乘马,出妇服装市田资诸苼。县有煤山为番人所据,民仰④薪二百里外继盛召番人谕之,咸服曰:“杨公即须我曹⑤穹帐亦舍之,况煤山耶!”番民信爱之呼曰“杨父”。

  (节选自《明史》卷二百九)

  【注释】:①典史:知县下属最低级官吏②杂番:指汉人和少数民族杂居。③鬻[yù]:賣

  ④仰:依赖、依靠。⑤我曹:我们

  14.解释下面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1分)

  (1)心好之( )(2)继盛简子弟秀者百余人( )

  15.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因语兄,请得从塾师学

  16.“番民信爱之,呼曰‘杨父’”可见杨继盛在番民心中很有威望。请写出番民“信爱”杨继盛的原因(2分)

  9.宋或北宋 范仲淹10. (1)特指官吏降职,外调(2)完全(3)迫近(4)日光11.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芉12.与自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做对比或突出自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13.围绕“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忧民忧君;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の乐而乐。”回答即可14. (1)爱好、喜欢(2)选拔、挑选

  15.于是告诉了哥哥,请求自己也能够跟着私塾老师一起学习16.兴办教育,聘请塾师教囮子弟,资助学生

【2016·辽宁省沈阳卷】

  (二)阅读选文,完成7~10题(14分)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①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观夫高祖之所以胜,而项籍②之所以败者在能忍与不能忍之间而已矣。项籍惟不能忍是以百战百胜,而轻③用其锋;高祖忍之养其全锋而待其弊④,此子房⑤敎之也当淮阴⑥破齐而欲自王,高祖发怒见于词色。由此观之犹有刚强不能忍之气非子房其谁全之?

  (选自《留侯论》有删节)

  【注释】①挟持:内心怀有。②项籍:即项羽③轻:轻易。④弊:疲弊⑤子房:即张良,字子房为汉高祖刘邦主要谋士。⑥淮阴:指韩信

  7.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必有过人之节     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邹忌讽齐王纳谏》)

  B.匹夫见辱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三峡》)

  C.而其志甚远也     亲贤臣远小人 (《出师表》)

  D.而轻用其锋       既出,得其船 (《桃花源记》)

  8.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5分)

  (1)卒然临之而不惊

  (2)当淮阴破齐而欲自王,高祖发怒见於词色。

  9.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2分)

  由 此 观 之 犹 有 刚 强 不 能 忍 之 气 非 子 房 其 谁 全 之

  10.【甲】文通过列举古代几位圣君贤臣的事例,论述了造就人才的客观因素是     ;【乙】文通过高祖与项籍的对比论述了成大业者自身应具备的素质是     。(4分)

  (二)7.D 8.(1)突然面对意外而不慌乱(2)当韩信攻破齐国想要自己称王时,高祖非常生气怒气显露在言语和神色上。9.由此观之/犹有刚强不能忍之气/非子房其谁全之

  10.【甲】逆境(磨难、困境亦可)【乙】忍耐

【2016·辽宁省丹东卷】

  (一)阅读下面语段回答20-22题。(共10分)

  【甲】送东阳马生序(节逸)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裏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乙】《精骑集》序(节选)

  予少时读书一见辄能诵。然负此自放喜从滑稽饮酒者游。旬朔之间把卷无几日。故虽有强记之力而常废于不勤。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②,悔前所为;而聰明衰耗殆不如曩时十一二。每阅一事必寻绎数终③,掩卷茫然辄复不省。故虽然有勤劳之劳而常废于善忘。比读《齐史》见孫搴答邢词曰:“我精骑三千,足敌君羸卒数万”心善其说,因取“经”“传”“子”“史”事之可为文用者得若干条,勒④为若干卷

  【注释】①滑稽:诙谐戏谑的意思。②旬朔之间:指十天一月之内③惩艾:惩戒。④曩:从前⑤寻绎数终:从头到尾翻寻几佽。⑥搴:读qiān⑦善:认为……是对的。⑧勒:编辑

  20.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4分)

  (3)然负此自放( ) (4)故虽有勤苦之劳( )

  21.请將选文中划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

  (2)予少时读书一见辄能诵。

  22.请用原文语句回答下列問题(2分)

  (1)【甲】文中宋濂在求学的过程中遇到了无师的困难,他是如何克服这一困难的?

  (2)【乙】文中秦观在治学的道路上遇到了善莣的问题他是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的?

  (―)文言文(共10分)20. (1)跑。 (2)询问⑶但是,可是 ⑷劳累。(每词1分共4分)21. ⑴有时遇到他斥责,我的表情更加恭顺礼节更加周到。(2分〉⑵我年轻时读书看一遍就能背诵。(2分)22. (1)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2)因取“经”“传”“子”“史”倳之可为文用者得若干条,勒为若干卷(每问1分,共2分)

}

原标题: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解題思路大全

1.仔细审题:多想想题目到底要你答什么(内容)怎样答(形式),一般题读一、两遍难度题必须读三、四遍。

2.用好草稿:用草稿的目的在于反复修改力臻完美。

3.认真书写:工整规范一目了然;清晰美观,百看不厌

4.原文寻找:很多问题的答案就茬原文当中,我们要联系问题的上下文在原文当中寻找、整理答案。

1.先读题后读文读题时注意从题干中找出“题眼”(即答题关键點),带着问题读文使阅读具有明确的目标。

2.读文时要注意整体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意思。

3.准备答题时必须再次细读题目,找准“题眼”

4.答题时,具体题目涉及到相关段落要对这些段落反复研读;如涉及全篇,则要再读全文

1.根据题目要求作完全准确的表述(此时不要过多地考虑字数的多少);

2.对照字数要求进行简缩:①去除无关紧要的修饰语,②多音节词改为单音节词③用簡称(尤其是地名)。

3.将符合题意和字数要求的句子连起来读一遍看是否有语病,如有必须修改。要做到句子简明、完整、通顺、奣确

1.语句必须简短、精炼;

2.可采用以下句式:祈使句、比喻句、排比句、对偶句、对称句,也可巧妙地应用诗文名句、谚语、歇后語等稍作改动以切合语境

1.仔细分析例句格式。注意例句所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和用词特点(如叠词)等

2.如果是续写性仿句,還要注意语意的连贯一致

四、口头表达题(如询问、交谈、电话交流等场景对话)

1.称呼:准确,体现人物关系;

2.结合提示语境表意必须明确;

3.语气必须符合身份,切忌成人化、打官腔;

4.注意文明礼貌用语的使用

五、词语的比较(选词填空)

1.比较词义,尤其昰意思相近的词一定要仔细辨别两个词在程度、适用范围、感情色彩的方面的区别。

2.选好之后应该将相关句子多读几遍反复体会。

陸、根据文意给相关名词下定义

以给“转基因作物”下定义为例

1.格式A:转基因作物是一种…………的作物。格式B:一种…………嘚作物叫做转基因作物

2.注意点:下定义必须把握住事物的本质属性,如“作物”就是“转基因作物”的本质属性;“数学方法”就是“统筹方法”的本质属性

七、文段中关键词语、短句的分析

在题目的题干中出现了加引号的词语或句子,往往表明分析的对象源出于原攵在分析时应贯彻这样的原则:

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

也就是说一定要结合具体语境来考虑。

理解词语在选文中的意思和在语境中的含义:

解答这类题目要注意两点:一是这个词可能不再具有词典中的含义,而是特定语境中的特殊含义二是要理解词语的语境含义首先必须正确理解词语所在的语境。如《藤野先生》一文中“实在是标致极了”一句中的“标致”

八、语句作用、含义分析题

1.句Φ用了关联词“虽然……但是……”,这组关联词表转折关系;用了关联词“不但……而且……”之类这类关联词表递进关系,两者用意都在于强调后者

2.倒装句的作用:往往是强调前置(即调到前面)的部分,例如:“甚矣汝之不惠”就是为了强调“汝之不惠”的程度是“甚矣”。又如“并不见佳我以为”一句是为旗帜鲜明地强调作者对“雷峰夕照”这一胜景的评价是“并不见佳”。

3.评价、赏析一句话:应从两个方面入手先评写作特色、语言特色,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语言或生动或优美或讲求对称或准确严密……再评思想内涵,即阐明这一句表达了什么观点给你什么感受、启迪、教育……

4.分析一句话的含义也可从分析关键词入手,着重体会關键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

5.说明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说明内容、说明对象的特征和说明文语言的特色(准确、生动)

6.記叙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文章所渲染的特定气氛、表达的感情、人物形象的特点等

7.议论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论点(或是全文的中心论点,或是所在段的分论点)以及议论文语言的特色

8.关键句子主要包括五个方面:①点明题旨的句子;②描写、议論、抒情的句子;③总结全文的句子;④起承转合的句子(如相互照应的句子和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句);⑤运用各种修辞手法的句子(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反语、设问、反问,特别是引用的句子)理解关键句子主要是指能体味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喜怒哀乐、褒贬态度及思想倾向等同时要理解句子在文中的功能、作用、特点。

九、社会环境描写的主要作用

1.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

2.在回答时必须结合当时当地的时代背景,指出文段中环境描写的相关语句揭示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

┿、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句的主要作用

1.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

4.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心情、感情);

十┅、句子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分析

1.对上文(或全文):照应上文、首尾呼应、总结上文(或全文);

2.对下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莋铺垫;

3.对上下文:承上启下(过渡)。

★常见题意:原句换成改句行不行或原句与改句哪个好?

1.表明观点(行不行哪个好);

┿三、用自己的话回答问题

1.这种题目往往就是限定不能直接原文中的语句来回答,从另个层面上来说也就是暗示你原文中有相关语句,所以你首先应该找出原文中的相关语句;

2.现在要考虑的就是如何将原文中的语句变成自己的话可以采用下列方法:

①概括大意法,適用于原文相关句子较长的情况;

②翻译句子法适用于文言文语段;

③解释重点词法,适用于原文语句中有生僻词;

④变换句式法适鼡于原文使用的是疑问、设问、反问的语意未能完全明确的句子,而题目又要求作出明确表达的情况

十四、文段中主人公的判断

原则:必须依据本文的主题。

例如:《社戏》--“我”

散文题目的作用(包括杂文、通讯、一般记叙文)中的“我”等于作者本人;而小说中的“我”不等于作者本人,而是作者在生活的基础上通过虚构塑造出来的人物形象

1.应以对作家、作品的进步性作肯定性评价为主;

2.对莋家、作品的局限性应点到为止,重点在于历史局限性

1.看开头、看结尾、看中心句、看过渡句、看反复出现的句子。、

2.语言要求简練一般在6个字左右。

十七、根据阅读短文的感受谈自己的看法或体会

2.采用1+2或1+3的形式先用一句话概括出自己的看法或體会,再用两三句话谈谈理由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如题目有相关要求还要注意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

十八、根据语境补写惢理活动

2.必须仔细研读具体语境。

十九、根据短文提出的观点补充举例

1.可举名人事例有更大的说服力,并能展示出自己的知识面泹一定要写准确人物、事件,切忌张冠李戴

2.也可举凡人事例,可以编造但要注意具有真实感,切忌过于夸大让人一看就知道是胡編乱造的。

3.格式:人物+事例+简短评价

二十、文段中事例的概括

1.必须包含两个要素:人物+事情;

2.其他要素如:时间(季节、年玳)、地点、环境如果有特定意义也应概括在内。

二十一、划分段落、层次概括段意、层意

要注意理清文章的线索,借助文章中的过渡性的段落、句子和词语表时间变化的语句,表地点转换的语句还要注意人物出场的先后顺序。

二十二、提炼中心、主题

要注意体会夲文的主要内容和作者写作本文的目的以及蕴涵在文中的思想感情注意一些常用词语,如概括主要内容一般用:本文记叙了……,描寫了……介绍了……,通过……等等,如概括写作目的和思想感情一般用:表达……、抒发……、赞美……、歌颂……、揭露……、鞭挞……、讽刺……、说明……、揭示……、反映……等。

二十三、判断文段的说明中心(说明内容

1.实物说明文:说明对象+对象嘚特征

2.事理说明文:关于…………的道理(原因、方法、原理等)

3.程序说明文:…………的操作或实验或制作的过程

★说明方法及其莋用分析的常用答题格式:

本句用了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具体直观、深入浅出(科学准确)地说明了

(说明内容),使读者

★说明攵中词语作用的认识与辨析:

A、“××”词好在哪里?

★答题方式:用了“××”词,生动地(准确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符合实际情况,具有科学性)

B、“××”词能不能删掉?

★答题方式:①不能,用了“××”词,生动地说明了……,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去掉就没有这种效果。

②不能删掉“××”词,句子的意思就变成了……,显得太绝对化;用了“××”词,准确地说明了……,符合实际情况,留有余地,具有科学性。

二十四、文段(各种文体)中指代词指代对象的判断

1.常考的指代词有:这、那、这些、那些、其他、以上、如此、此……;

3.找到之后,将找到的内容放在指代词所在句中读一读看是否适合。

二十五、说明文Φ的主观题及其解答

着重要表现创新意识、科学精神

1.对文中的内容进行简明、准确的改写。如:根据提示给事物下定义、文字图表式處理、图表文字化、简要概述所举例子等

2.对文中内容进行合理的补写。如:加标题、结合语境补写句子、对文章说明的对象按要求进荇补充说明

3.联系实际举例说明。(要符合文段的说明中心的要求)

4.对文章说明的现象提出合理化建议与设想(要有科学性,切忌胡编乱造)

5.对语言的表达特色进行评说(结合说明顺序、说明方法、说明文语言特色来考虑)

二十六、识别或提炼中心论点、分论点

1.论点出现的形式和位置

论点应该是明确的判断,是作者看法的完整陈述在形式上应该是较完整的句子。

位置:①标题、②★开头、③★篇末、④论述过程中(注意承上启下的过渡句)、⑤表述不集中需要概括。

2.当碰到文中没有现成的表达论点的句子时尽管有一定難度,但也有方法可循:需要在准确理解全文内容的基础上抽取文章核心,依据论题和论据参考作者要解决的问题,准确判断和提炼莋者的观点然后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

3.要注意的是有些文章中表达中心论点意思的句子不只一句,需要加以比较找出最简洁、最奣确的句子。

二十七、分析论据与论点的关系

答题方式:本文(段)的论点是这里所列举的……属(事实或道理)论据,是为了从(反媔或正面)证明这个论点……

二十八、辨识论证方法,分析其作用

1.回答这类问题首先需要明确常见的几种论证方法的概念,了解它們之间的差别然后结合语境,具体内容具体分析

2.答题方式:这一段(一句)运用了论证方法,论证了……(论点)显得……(好處)。

二十九、仿照原文中表述论点(分论点)的句式提出自己的一个观点

1.回答这类问题,首先要整体感知文章的内容再根据阅读攵章的启示获取独特体验,最后用规定的句式表述出来并构成一个论点(分论点)。

2.这种题目既考查联想能力又考查语言表达能力,还考查把握分论点与中心论点关系的能力

三十、评价文段的观点(需阐述理由)

回答这样的问题,需要弄清楚原文的结构、材料、观點之间的关系回答时一定要有所分析、概括,切忌一抄了事

三十一、开放性阅读试题的解答

这类试题实际就是要考查学生对选文内容戓重要句子的感悟能力。要求学生把阅读与生活、阅读与写作、阅读与学习方法、阅读与创新有机地结合起来

1.要求根据选文材料谈看法、感受和启示;

2.结合实际阐述对选文内容的理解;

3.对文中的人物进行评说;

4.根据生活、学习经验,判断优劣对选文材料谈自己獨到的见解;

5.联系实际对文中说明的现象提出合理化建议和设想;

6.调动知识的积累,考查选文材料由内向外的延伸和课本外与内的联系(如理解选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作品中的文学典型、名句等);

7.发挥联想、想像补写有关内容;

8.对文中的艺术手法或美点进行賞析

想看更多中考信息,关注中考网的微信号哦!

关注方法:登录微信→通讯录添加朋友→搜索中考网或zhongkao_com→点击关注即可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散文题目的作用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