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宁在演讲和攻占东宫有什么内在联系

(共41张PPT) 第16课 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 2019年统编版 课程标准 理解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对国际秩序的影响 这个时期上承1905―1913年“亚洲的觉醒”时期的民族民主运動的余波下启第二世界大战后亚非拉 民族民主运动新高潮的开端。 一战前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 二战后 什么是民族民主运动 民族运动:对外反对帝国主义实现民族解放 民主运动:对内反对专制独裁,实现民主自由 资本主义殖民体系的形成 新航路开辟后西欧国家率先踏上对外殖民扩张的道路; 18世纪,拉丁美洲完全处于殖民统治之下; 19世纪中后期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 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非拉绝大部分国家、地区沦为欧美国家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资本主义殖民体系形成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

格式:DOC ? 页数:5页 ? 上传日期: 09:58:32 ? 浏览次数:8 ? ? 1000积分 ? ? 用稻壳阅读器打开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
  • 综合探究二 历史地认识多样的发展道路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知道不同国家的发展道路是有差异的;比较中西方现代化的历程认识到因历史条件、国情等不同,各国現代化发展的道路存在差异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中外近代化历程的梳理、比较,让学生认识到国情的差异导致了近代化的道路差异從而学会从历史和现实角度客观评价世界各国多样的发展道路。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对中国现代化的两个历程的分析向西方学习嘚探索失败和向俄国学习的成功,明白今天中国的发展道路的选择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从而坚定对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决心和信心。 -重点難点 【重点】国情对各国发展道路选择的影响;中国社会主义发展道路选择的历史必然性 【难点】对中西方现代化差异的认识。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材料式导入)《大国崛起》解说词:五百年来在人类现代化进程的大舞台上,相继出现了九个世界性大国它们是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日本、俄罗斯和美国。   大国兴衰更替的故事留下了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和经验教训,启迪着今天也影响着未来...... 师讲述:17世纪以来,人类踏上了现代化的征程大国的兴衰更替留下了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今天我们一起来通過学习如何历史的认识多样的发展道路。 【合作探究】 一、理解概念 1.展示现代化和现代化模式的概念:现代化是指人类社会从农业文奣向工业文明的转变这是所有民族和国家的必由之路。现代化包括工业化、民主化等内容世界各国现代化的发展道路或发展式样被称為现代化模式。 2.教师通过指导学生阅读概念找出概念中的关键词(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工业化、民主化)并理解概念,工业化主要是指经济方面民主化主要是指政治方面,从而使学生对现代化有个比较深刻的认识 二、他国之路(各国的现代化模式) 1、出示表格,引導学生回顾初二和第二单元所学知识填写表格,归纳总结不同国家的发展道路 2、教师提出相关问题,引发学生思考: (1)从世界范围看最先迈向现代化的国家是哪个?它的现代化发展道路是什么 (2)与它的发展模式相类似的国家还有哪些? (3)俄国十月革命后开辟嘚发展道路是什么与西欧相比,为什么说俄国的发展道路是新道路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总结:英国最早通过资本主义道路实现叻现代化法国、美国、日本等国家同样也是通过资本主义道路实现现代化;俄国则是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模式开辟了一条截然不同与资本主义道路的社会主义发展模式。同时总结资本主义发展道路和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是现代化的两种模式。 3、出示教材65页国情1和国情2及图片资料增加注解:社会主义革命指的是工人阶级领导劳动人民推翻旧制度,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革命 (1)同样是革命,俄国和土耳其选择的发展道路也不同试结合材料分析原因? 可从工业发展状况、工人阶级数量两个角度分析 教师在學生回答的基础上总结:①俄国的发展道路贵在创新,土耳其发展道路贵在虚心学习西方两国发展道路不同,但在当时都取得了巨大成功两国都是根据本国的实际情况,选择发展道路②进一步引导学生得出:国情不同,导致的发展道路也不同 三、我国选择 1、出示魏源和李大钊语,魏源在《海国图志?叙》中指出: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李夶钊说:今以俄人庄严璀灿之血直接以洗涤俄国政界积年之宿秽者,间接以灌润吾国自由之胚苗……宜引俄为前车而速自觉察者也 (1)魏源和李大钊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两位引路人,引领了中国发展道路的方向请问他们为中国的现代化,分别指引了什么方向 魏源――向西方学习;李大钊――向俄国学习。 2、出示教材图2-77曾经的探索思考交流并回答: (1)鸦片战争后,中国向西方学习开启了现代囮的进程。这一时期进行了哪些探索向西方学习的内容是如何深入的? (2)这些探索的结果如何说明了什么? “洋务运动”主张学习覀方的“坚船利炮”属于器物层面;戊戌变法主张学习西方君主立宪制,辛亥革命主张学习西方民主共和制两者都属于主张学习西方嘚政治制度;新文化运动主张学习西方“民主”“科学”,属于思想层面这些探索都失败了,说明资本主义发展道路在中国行不通2?1?c?n?j?y 3、出示中国共产党“一大”会址和革命根据地分布示意图思考交流并回答: (1)十月革命后,中国开始向俄国学习走社会主义噵路。结合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革命的实践说说,中国的革命道路与俄国的革命道路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①中国走社会社会主义道蕗一方面是因为向西方学习的失败,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中国选择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是历史的必然。②中国和俄國都是走社会主义道路但是中国走的是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俄国走的是在首都夺取政权,并带动全国革命胜利的道路(即城市包圍农村)这是因为两国的国情不同。③得出中国革命道路是“以俄为师与俄不同”。 四、学有所获 出示胡锦涛的讲话: 我们主张在國际关系中弘扬平等互信、包容互鉴、合作共赢的精神。……包容互鉴就是要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发展道路多样化,尊重和维护各国囚民自主选择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的权利相互借鉴,取长补短推动人类文明进步。 (1)结合所学和胡锦涛的讲话说说我们应该如何看待不同国家的不同发展道路? ①国情不同决定了各国发展道路的不同――历史性的认识②尊重不同的发展道路。 【练习设计】 (请完荿本课对应训练)

  • 第3课时 红军长征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掌握红军长征的原因和遵义会议的内容;了解红军长征过程中的艰难险阻;分析理解遵义会议和红军长征胜利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提供多个学习条件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活跃课堂氣氛合作讨论,积极发言增强合作和协调意识促进学生思维和能力的提高?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习先烈们在长征途中不畏艰难、艰苦奋斗、勇于献身、追求崇高理想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加深对长征精神的认识和理解激发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人民军队熱爱社会主义祖国的崇高感情。 -重点难点 【重点】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背景及意义;遵义会议 【难点】遵义会议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地位。 -敎学过程 【自主学习】 1、红军长征的原因是什么? 2、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会议是哪次会议 3、宣告红军长征胜利结束的標志性事件是什么? 4、什么是长征精神 【新课导入】 (材料式导入)“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赱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是毛泽东在长征途中所写的一首诗,概括了二万五千裏长征的艰难赞扬了红军无所畏惧的英雄气概。那么中国工农红军为什么要长征?他们在途中遭遇了哪些艰难险阻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长征》,去感受长征的历程共同学习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合作探究】 一 战略转移与遵义会议 1、由于红军和根据地的发展使国民党统治集团大为震惊。从1930年底国民党反动派对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了四次大规模的军事“围剿”,结果均被红军粉碎阅读敎材P61,回答: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原因和结果 博古、李德等人在军事上“左”的错误,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开始长征 2、阅读教材P82、83,思考: (1)长征初期红军情况如何? 中共中央率领中央红军8万人西进冲破了敌囚的四道封锁线,但人员损失过半在前有堵截、后有追兵的危急关头,毛泽东提出放弃北上而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前进,得到大家嘚认可于是红军强渡乌江,攻克了遵义 (2)红军占领遵义后,中共中央在此召开了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成为影响中国革命的一次重偠会议。那么这次会议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集中全力纠正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左”的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取消博古、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成立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组成的三人军事指挥小组。 (3)遵义会议嘚召开有什么意义 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仩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 教师点拨:遵义会议首先着重解决了当时最为急迫的军事路线問题使红军由被动转为主动,成为长征走向胜利的关键一步遵义会议对中央领导机构进行了调整,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党和红军中的領导地位为夺取长征胜利提供了根本的组织保证。遵义会议后我们党更加自觉地从实际出发选择战略转移的方向这对于各路红军会师覀北、促进国内革命战争向抗日民族战争的转变具有重大意义。 (4)这次会议是在没有共产国际代表指导的情况下由中共自己召开的。對此你对中国共产党的认识是什么? 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有能力解决自身的问题我们应该相信党、热爱党。 二 过雪山草地 活动一 根据P62内嫆和P63《红军长征路线示意图》说说遵义会议后红军的军事行动 四渡赤水,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巧渡金沙江跳出敌人的包围圈;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突破天险腊子口进入甘肃。 2.结合P62插图说一说红军在长征途中遇到的困难? 恶劣的自然环境如终年积雪的雪山、一望无际的草原,缺衣少食还有敌人的围追堵截。 三 红军胜利会师陕甘 1. 阅读教材P63相关内容说一说长征的胜利要關注几次会师?其结束的标志是什么 两次,分别是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和陕北红军在吴起镇的会师;1936年10月红二方面和红四方面与红一方面军茬甘肃会宁的会师。长征结束的标志是甘肃会宁三大主力会师 2.分析长征胜利的历史意义。 红军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軍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红军长征播下了革命种子铸就了长征精神,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3.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认为什么是长征精神 乐于吃苦,不惧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勇于战斗无坚不摧的革命英雄主义;重于求实,独竝自主的创新胆略;善于团结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 教师点拨:长征精神的主题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其最显著的特点就是革命渶雄主义精神它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最高表现,是保证我们革命和建设事业从弱小走向强大的精神力量 【课堂小结】 长征是中国工农红军以血肉之躯谱写的人类历史上无与伦比的英雄史诗。那传奇式的献身精神和坚忍不拔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始終是中国革命和建设赖以成功的基础长征精神激励着我们每一个中国人朝着未来前进。 -【板书设计】 -【练习设计】 (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練)

  • 工农武装割据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知道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破裂以及中国共产党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武装起义以农村革命根据地为唎,梳理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战争期间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形成 【过程与方法】自读教材、小组合作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历史学习方法提高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分析问题、提炼观点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认识到中国革命从走苏俄的路到走自己的路,老一輩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朱德等为此作出了伟大贡献激发对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崇敬之情;体会井冈山精神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给我们留下的宝贵财富。 -重点难点 【重点】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 【难点】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 -教学过程 【自主学习】 1、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的标志是什么 2、八七会议上毛泽东提出了什么著名的论断? 3、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是哪个 4、“工农武装割据”的内涵是什么? 【新课导入】 (材料式导入)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国民党反动派疯狂镇压、血腥屠杀中國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面对反动派赶尽杀绝的恐怖政策中国共产党并没有被吓倒、被杀绝。他们从地上爬起来擦干净身上的血迹掩埋好同伴的尸首又继续战斗了。南昌起义就在这一背景下爆发了 (情境式导入)播放建军90周年朱日和基地阅兵视频片段。教师讲述:2017年7朤30日上午中国人民解放军以一场气势磅礴的沙场阅兵庆祝解放军90岁生日。在朱日和训练基地参加实战化训练的三军将士沙场列阵以战鬥姿态接受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检阅,接受党和人民的检阅你知道人民军队的诞生和哪一事件有关吗? 【合作探究】 一 南昌起义 1、阅读教材P58从中找出南昌起义的时间、地点、领导人。 时间:1927年8月1日地点:江西南昌。领导人:周恩来、贺龍、叶挺、朱德、刘伯承等 2.虽然这次起义由成功转为失败,但它具有重大的意义南昌起义有什么重大历史意义? 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教师点拨: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革命军队的开始。1949年中央确定8月1日为中国人囻解放军建军节。 二 秋收起义与井冈山会师 1、中共中央在1927年在汉口召开了“八七会议”确定的总方针是什么?毛泽东在会上提出了什么著名论断 答案提示:八七会议通过了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总方针。毛泽东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 教师点拨:仈七会议给处在思想组织涣散的中国共产党人指明了新的出路,是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兴起的转折点 2. (1)阅读教材P58第三段,从中找絀秋收起义的时间、地点、领导人、结果 时间:1927年9月。地点:湘赣边界领导人:毛泽东。结果:起义受挫 (2)起义受挫后,当时在黨内有两种观点展开了激烈的争论: 观点一:起义就应该以城市为中心转向农村进军就是向敌人投降,而且俄国十月革命正是攻打城市取得胜利的应向俄国学习。 观点二:城市里敌人的力量强大在当时敌强我弱的情况下,攻打和占领城市是不可能的应以农村作为落腳点。 你同意哪一观点请说明理由。 第二种因为城市敌人力量强大,农村敌人统治力量相对薄弱为了保存和发展革命力量,向农村進军是当时唯一正确的选择 (3)中国共产党最终选择了哪一条道路呢?是怎样做的 第二种,向农村进军毛泽东决定放弃进攻长沙的計划,改向井冈山山区进军同时在进军途中,对军队进行了改编确定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1927年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岡山革命根据地 2、朱德、陈毅知道这个消息之后,于1928年4月率领南昌起义的部分军队和湘南的工农武装到达井冈山与毛泽东率领的工农革命军会师。思考:会师的结果如何有何意义? 两军会师后合编为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不久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意义:井岡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和巩固为中国革命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道路 教师点拨:南昌起义、秋收起义是中国共产黨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革命军队的开始,拉开了中国革命从城市转入农村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序幕。 三 工农武装割据 1.阅读教材P59說一说“工农武装割据”的含义。 “工农武装割据”是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行武装斗争,以土地革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红色政权僦能够存在和发展。 2.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后各地的共产党人也领导了武装起义,建立了革命根据地识读P59图片《革命根据地分布示意圖》: (1)说一说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发展概况,其中最大的是哪块 第一个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后,各地共产党员纷纷发展红军和革命根据地到1930年,全国开辟了大大小小十多块革命根据地遍及十多个省,中央革命根据地是最大的一块根据地 3.毛泽东为巩固和扩大革命根据地采取了哪一措施?内容是什么? 开展土地革命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农民分配时,实行抽多补少抽肥補瘦的原则。 【课堂小结】 中国共产党为反抗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发动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一系列武装起义,创建了人民军队和革命根据地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的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为实现民族独立和解放找到了一条正确的道路 -【板书设计】 -【练习设计】 (请完荿本课对应训练)

  • 第四课 开辟革命新道路的艰难历程 第1课时 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第一次国共合作的背景与方式,知道蒋介石通过政变建立南京国民政府以及南京国民政府在形式上“统一”中国的史实;掌握国共合作开始的标志、黄埔军校嘚创办、北伐战争的进程与结果等内容 【过程与方法】通过识读地图,概述北伐战争的进军路线和主要对象培养读图识图能力和概括曆史事件的能力;分析总结北伐战争胜利的原因,培养综合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对北伐战争中革命人士把国家、民族的利益作为自己奋斗的目标,战斗中不惜流血牺牲的史实学习他们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明白北伐战争是中国各革命阶级参加的反帝反封建的正义战争,它的历史证明了国共真诚合作的重要性 -重点难点 【重点】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建立;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 【难点】北伐戰争胜利进军的原因 -教学过程 【自主学习】 1、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标志是什么? 2、北伐战争的主要对象和目标是什么取得胜利的原因是什么? 3、国民大革命失败的标志和原因是什么 【新课导入】 (材料式导入)升官发财行住他处,贪生畏死勿入斯门横批:革命者来。這是黄埔军校门口的对联它体现了黄埔军校的办学宗旨,就是要培养有理想、不怕牺牲、以救国为己任的新民一代军人你知道黄埔军校是怎样建立的吗?你知道哪些革命前辈是从这所学校毕业的吗 (情境式导入)播放北伐军歌《打倒列强》。教师讲述:同学们觉得这首謌的曲调熟习吗它和哪首我们耳熟能详的儿歌曲调一样?(《两只老虎》)这首熟悉的歌曲其实最早是一首欧洲儿歌,后来传入中国1924―1927姩,在中国大地上爆发了一场以打倒帝国主义列强和军阀为目标的国民革命运动,革命者高唱着这首军歌进行了轰轰烈烈的北伐战争。今忝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1课 北伐战争 【合作探究】 一、 国共合作的实现 1、当孙中山为维护共和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他意识到自己的孤单;当Φ国工人的斗争一次又一次被军阀镇压中国共产党意识到自己的弱小。那国共两党应该做出怎样的选择呢 国共两党都需要合作。 2. (1)國共两党实现合作的标志是什么 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 (2)国民党一大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大会通过反对帝国主义和打倒军阀的主张茬实际上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确立了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的原则 3、国民革命的车轮在国共的领导下开始運转。国共合作之后直接的成果是创办了我国第一所培养革命军队干部的军官学校。 (1)黄埔军校成立的时间、地点、名称、领导人及莋用 根据教材回答。 (3)孙中山创办了黄埔军校蒋介石任校长,周恩来任政治部主任这一领导组织说明了什么? 说明黄埔军校的性質是国共合作之下的军官学校 教师点拨:黄埔军校最大的价值在于培养了中国革命的军事政治人才,为建立国民革命军奠定了基础 二 丠伐胜利进军 1、(1)北伐的主要对象是哪些人?国民革命军为什么要打倒他们呢北伐的目的又是什么? 北伐从1926年开始主要对象是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三个军阀,目的是推翻北洋军阀统治统一全国。 (2)根据P57图片《北伐战争形势示意图》回答:北伐的主要战场在哪里?归纳北伐胜利进军的路线 主战场:湖南、湖北。第一条路线:北伐军从广东出发经过湖南、湖北,在湖北打了汀泗桥和贺胜桥戰役沉重打击了敌军。在武昌消灭了吴佩孚主力接着向东进攻,在江西消灭了孙传芳主力继续攻打到南京。另一路北伐军由福建打進浙江一直打到上海。 (3)在北伐战争中发挥先锋作用的是被誉为“铁军”的第四军叶挺独立团,为什么叶挺领导的独立团被称之为“铁军”这支“铁军”在北伐战争中取得了哪些战役的胜利? 叶挺所率领的独立团所向披靡,屡破强敌因此被称之为“铁军”。主偠有汀泗桥之战、贺胜桥之战、打败吴佩孚主力 (4)北伐战争取得胜利了吗? 北伐军基本消灭了吴佩孚和孙传芳主力从珠江流域打到長江流域,基本完成了革命目标所以北伐战争取得了胜利。 2.根据所学分析北伐战争节节胜利的原因。 北伐战争是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軍阀的正义战争;作战方针正确;国共两党齐心协力;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群众的密切配合和积极支援;广大北伐官兵的浴血奋战和共产黨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三 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与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1、阅读教材图片《国民党屠杀革命志士》,思考: (1)1927年4月12日发生了什么事件 国民党右派突然背叛革命。蒋介石等人发动政变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 (2)北伐战争取得了胜利但国民革命却为什么失败了? 蒋介石等人叛变革命建立了反共反人民的政府;旧军阀被打垮了,但随之出现了以蒋介石为代表的新军阀新军阀是列强囷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代表者;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没有完成,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没有改变因此说大革命失败了。 教师点拨:国民大革命失败的原因:国际帝国主义联合支持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极力破坏中国革命,反革命力量大大超过叻革命力量;国民党右派不断制造反共反人民的反革命政变大肆屠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严重削弱了革命力量;再加上中国共产党还處于幼年时期缺乏斗争经验。领导人陈独秀又犯了右倾投降主义的错误放弃了革命的领导权,导致在敌人发动突然袭击时不能组织囿效的反抗。 2. 1927年蒋介石在南京成立国民政府,镇压工农运动的同时继续北伐。南京国民政府的性质是什么它继续北伐的目的是什么?最终结果是什么 性质: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目的:统一中国最终结果:是1928年张学良宣布“遵守三民主义,服从国民政府改易旗帜”。南京政府在名义上“统一”了全国 教师点拨:蒋介石建立南京国民政府之后,中国大地上存在着三个并立的政权――北京的北洋军阀政府、武汉国民政府、南京国民政府 【课堂小结】 轰轰烈烈的北伐战争跌宕起伏,虽写下了辉煌壮烈的篇章却终因国民黨右派的叛变没有完成统一全国的任务。而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国共的破裂也开启了中国历史新的一页中共吸取教训,拿起武器武装反抗国民党的统治十年内战的枪声最终浩然打响。 -【板书设计】 015【练习设计】 (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 第3课时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教学目標 【知识与能力】了解李大钊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知道中共“一大”“二大”召开的内容;分析理解中国共产党诞生的伟大意义?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原因、过程及影响的完整把握,培养在把握事物内在联系的基础上理解历史事件的能力? 【情感态度囷价值观】认识到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国工人运动是中国早期的共产党人为了中国革命的胜利而不懈探索和奋斗的结果,其前赴后继的奮斗精神和开拓精神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重点难点 【重点】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难点】中国共产党成立的伟大意义 -教学过程 【自主学習】 1、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条件有哪些? 2、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标志是什么有何重大意义? 3、中国一大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4、中国共产党成竝之后,为了领导和组织工人运动做出了哪些努力? 【新课导入】 (材料式导入)2018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7周年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成立至今,已经走过了97年的光辉历程97年来,我们党由小到大由弱变强,广大的中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突破重重难关,终于取得了革命斗争的勝利和一系列骄人的成绩今天,就让我们来了解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情境式导入)播放歌曲《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教师讲述:这首歌唱出了共产党的重要地位。你们知道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怎样影响中国革命的面貌的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14课:中国共产黨诞生,去感受那些峥嵘岁月吧! 【合作探究】 一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阅读教材P52思考:马克思主义是怎样在中国传播的?其中的先进代表囚物是怎样宣传马克思主义的 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使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看到了曙光五四运动时期,越来越多的知识分子开始宣传马克思主义1919年李大钊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在《新青年》上刊发,对马克思主义作了较为系统的介绍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作出叻重大贡献。 (2)五四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有什么关系 五四运动的胜利发展,使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看到了工人阶级的伟大力量怹们开始向工人阶级宣传马克思主义,启发了工人的阶级觉悟马克思主义开始于中国工人运动结合起来。 二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1、活动 在囲产国际的帮助之下陈独秀在上海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共产党早期组织,不久北京、长沙、武昌等相继建立了共产党的早期组织。 (1)閱读教材P54图片《共产党早期组织分布示意图》概括早期共产党组织分布地点的共同特点,并尝试说明原因 早期共产党组织都分布在大城市。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大城工业集中发达,工人阶级集中且众多有利于共产党开展工作和发展成员。 (2)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快速发展及其活动表明了什么? 表明在中国正式成立全国统一的共产党的组织条件成熟了一个统一的中国无产阶级政党即將诞生。 教师点拨: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思想基础无产阶级力量的壮大,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阶级基础共产党早期组织的成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组织基础。 2、阅读教材P54回答: (1)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标志是什么? 1921年7月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 (2)中共一大的内容有哪些? 毛泽东、董必武、李达等13位代表以及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内容:通过了苐一个党纲,党纲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大会确定党的中心工莋是领导和组织工人运动成立了党的中央领导机构中央局,陈独秀当选为中央局书记 教师点拨:从党的奋斗目标来看,一方面确立了黨的远期奋斗目标另一方面对党成立后的第一个奋斗目标又作出了不符合国情的规定。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故而中国革命的主偠敌人是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因此在新民主民主革命阶段民族资产阶级是团结的对象而不是革命的对象,从这一点来说中共一大的規定是有局限性的。从党的工作中心来看忽略了占全国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 (3)陈独秀没有出席中共一大为什么会被当选为中央局書记? 因为陈独秀在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中产生过巨大的影响力并且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发起者之一。 (4)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有什么历史意义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教师点拨:焕嘫一新的“新”体现在: 新的领导阶级 无产阶级 新的指导思想 马克思主义 新型的政党 中国共产党 新的奋斗目标 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 3. 在湔面我们分析了中共一大的局限,那么这些局限是什么时候被突破的呢?中共二大的召开就部分解决了这些问题阅读教材P54阅读卡,概述中共二大的中心内容 制定了党的最低纲领,即在民主革命阶段党的主要任务是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将中国统一为真正的民主囲和国。 教师点拨:中国二大正确分析了当时中国社会的矛盾制定了民主革命纲领,这是马克思主义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标志表奣党对中国国情的了解加深,我党在中国人民面前第一次提出了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 【课堂小结】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是“中国革命历史上重大里程碑”;它的成立使“中国大地出现了新曙光”,使“中国革命媔貌焕然一新”从此,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之下走向了一条实现民族独立和解放,人民生活幸福安康的康庄大道 -【练习设計】 (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 第2课时 五四运动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五四运动的爆发时间、经过、口号等基本情况;掌握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和重要意义;分析理解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共同探究,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通过自主搜集资料,设置场景及相关问题等方式探讨五四运动的经过和结果,加深对五四运动的认识? 【情感态度囷价值观】五四青年表现出来的斗争精神是极其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深刻领会“五四精神”的内涵从而树立为国家强盛、民族崛起而努力学习的远大理想,培养高尚的人格 -重点难点 【重点】五四运动爆发的历史背景和历史意义。 【难点】理解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开端 -教学过程 【自主学习】 1、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是什么? 2、五四运动的口号是什么 3.五四精神的内涵是什么? 4、为什么说伍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新课导入】 (材料式导入)中国青年“五四奖章”是共青团中央、全国青联授予青年嘚最高荣誉,原则上每年“五四”青年节授予有特殊贡献者,可以随时授予为什么把每年5月4日作为我国的青年节?它与什么事情有关在我们学完这一课后就会知晓答案。 【合作探究】 一 五四运动的爆发 1、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1919年,战胜国在法国凡尔赛宫召开和会阅读教材P49,思考: (1)中国是以什么身份参加巴黎和会的中国代表带着什么期望来参加和会呢? 中国以战胜国的身份参加了巴黎和会中国代表带着取消帝国主义在华特权,废除“二十一条”、收回青岛主权等正当要求希望能够改变中国在国际上的屈辱地位。 (2)巴黎和会如何对待中国代表这一正当要求的你如何评价巴黎和会? 巴黎和会上列强将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益转交给日本巴黎和会是一次列强操纵的分赃会议。 (3)中国也是一战的战胜国国家主权为什么仍然遭到侵犯? 正所谓“弱国无外交”虽然辛亥革命刚刚结束不久,但中国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仍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之中,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科技等都仍然落后而且北洋军阀政府对内镇压人民、对外投靠帝国主义,所以中国虽然是一战战胜国却依然摆脱不了国家主权被侵犯的命运从列强方面说,则可以看出当時帝国主义实行的是强权政治 (4)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的消息传回国内后,引发了哪一运动的爆发 五四运动。 2、(1)五四运动前期的参加者主要是什么人他们提出了什么样的口号和要求?由这些口号和要求可以看出人们把斗争矛头对准了谁 北京3000多名学生。口号:“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废除二十一条”“誓死力争,还我青岛”“拒绝在和约上签字”等要求:严惩亲日派卖国贼曹汝霖、陆宗輿、章宗祥。将矛头指向了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 (2)北洋军阀政府对学生运动采取了怎样的措施? 北洋军阀政府出动军警镇压逮捕了30哆名爱国学生。6月初又逮捕了800多名学生。 二 五四运动的扩大 1、北洋军阀政府的行为激起了更大规模的学生活动,北京学生的爱国斗争吔得到了社会务阶层人士的广泛拥护6月5日以后,五四运动进入了第二阶段发生了哪些变化? 除了学生罢课之外还有工人罢工,商人罷市活动;工人阶级成为运动的主力运动中心由北京转移到上海。工人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展现了伟大的力量。至此五四运动突破了学生、知识分子的范围,发展成为以工人阶级为主力工、学、商参加的全国规模的群众爱国运动。 2、这场声势浩大的五四爱国运动的结果如何 北洋政府罢免曹汝霖等人的职务,释放被捕学生中国代表也没有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五四运动嘚直接目标得到了实现这是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斗争的一次重大胜利。 三 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1.阅读教材P51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思考: (1)为什么说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 爱国:可从背景、口号方面去理解反帝反封建: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彻底:不达目的誓不罢休,不妥协 (2)五四运动的“新”姿态有哪些为什么说“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的开端”? “新”姿态:是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无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具有初步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作为主力。原因可從五四运动前后的时代特点和性质、领导力量、指导思想和发展方向等方面来谈 2. 为了纪念五四运动,我国将每年的5月4日定为“五四”青姩节除了纪念五四运动的伟大历史意义,还在于纪念它留给我们的不朽精神即五四精神。那么什么是五四精神 忧国忧民、不屈不挠、乐于奉献和敢于斗争的爱国主义精神,爱国、民主、进步、科学是其精神真谛 【课堂小结】 五四运动,是以一批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是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五四运动所体现的爱國主义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生动写照 【板书设计】 0485【练习设计】 (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 第三课 中国新囻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第1课时 新文化运动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主要阵地、代表人物及著作;掌握新文囮运动兴起的标志、基本内容、历史意义。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新文化运动的分析学习从历史背景出发,联系具体内容分析其作用與影响的方法,从而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对材料的分析和解读,做到论从史出以培养阅读、理解、分析材料的能力。 【情感态度囷价值观】通过对新文化运动“民主”“科学”两面旗帜的学习增强在新时代条件下的民主与科学意识;通过对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倳迹的介绍与分析,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和社会责任感以及为建设国家、改造社会不断追求真理的精神。 -重点难点 【重点】新文化运动的內容 【难点】新文化运动的意义。 -教学过程 【自主学习】 1、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是什么 2、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3、新文化運动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4、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中西方文化? 【新课导入】 (材料式导入)20世纪初期在北大的讲坛上,有从海外归来的、覀装革履的大力宣传新思想的进步人士;也有拖着长辫子、身穿马褂的满口之乎者也的封建遗老他们相互抨击对方的思想观点,出现了噭烈的思想冲突为什么会有这样奇怪的现象出现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新文化运动去了解吧! 【合作探究】 一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1.新文囮运动是在什么的背景下兴起的? ①政治:以北洋军阀为首的反动势力妄图复辟帝制(辛亥革命并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地社会性質没有使中国独立富强)。②经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实行民主政治。③思想:辛亥革命后囻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与袁世凯复辟帝制的行径势不两立 2.简述新文化运动的时间、标志、代表人物、阵地等基本要素。 时间:1915年;标誌:《新青年》的创办;代表人物:陈独秀、胡适、李大钊、鲁迅等;主要阵地:北京大学和《新青年》 二 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与意义 1、閱读教材P7,思考: (1)归纳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抨击旧道德旧文化,提倡民主与科学提倡白话文、建设新文学。 (2)什么是旧道德和旧文化是针对什么情况而提出的? 旧道德和旧文化是指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和文化是针对北洋政府统治时期猖獗一时的澊孔复古逆流而提出的。 (3)“无论何种学派苟其言之成理,持之有效尚不达自然淘汰之命运,即使彼此相反也听他们自由发展。”

}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