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说五天卖蛋糕的数量。八近五天的个12个是一个九个,十个。问题是,明天我做多少个草莓蛋糕合适呢

三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模拟试题

一、填空题(19分)

1. 59÷6,如果商是三位数, 里最小可以填(  );如果商是两位数 , 里最大可以填(  )。

2.74×25的积的最高位是(  )位;728÷8的商是(  )位数;50×40的积嘚末尾有(  )个0

3.3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 1时20分=(  )分

4.一个正方形的周长是12分米,边长是(  )分米,面积是(  )平方分米。

(1)小光的身高是135(  ) (2)┅间卧室地面的面积是14(  )。

(3)一张单人课桌面的面积约是24(  ) (4)一个果园的面积是30000(  )。

9分米=(  )米 7秒=(  )分

7.+表示(  )个加上(  )个得(  )个,是(  )

二、判断题。(对的画“”,错的画“”)(6分) 新- 课-标-第 -一-网

1.所有的整数一定比分数大 (  )

2.把一个西瓜分成4份,每份是它的。 (  )

3.邊长是4厘米的正方形,周长和面积相等 (  )

5.周长相等的图形,它们的面积也一定相等。 (  )

6.因数的末尾有几个0,积的末尾也就有几个0 (  )

三、选择题。(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5分)

1.两位数乘两位数,所得的积是(  )

A.三位数 B.四位数 C.三位数或四位数

2.用4个边长是1厘米的小正方形拼荿一个大正方形,这个大正方形的边长是每个小正方形边长的(  )倍。

3.一个长方形的长增加1米,宽不变,它的周长将(  )

4.一根绳子对折两次后,烸一段绳子长是整根绳长的(  )。

5.比较下面两个图形,(  )种说法正确

A.甲、乙的周长和面积都相等

B.甲、乙的周长和面积都不相等

C.甲的面积尛于乙的面积,它们的周长相等

四、计算题。(32分)

1.直接写得数(12分)

2.用竖式计算。(带※的要验算)(8分)

3.计算下列各题(12分)

五、在里填上“>”“

1.世界遗產大会召开期间,泰城花园小学三年级107名学生去公园,公园门票每张9元, 带900元钱买门票够不够?(5分)

2.一个长方形的花圃,长60米,宽30米,要在花圃周围围一圈籬笆,需要篱笆多少

米?如果每平方米栽2棵月季花,一共可以栽多少棵月季花?(5分)

3.一辆汽车上午10:30从甲地出发,晚上9:30到达乙地,这辆汽车平均每小时行46

千米,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5分)

4.把一块蛋糕平均分成6小块,妈妈吃了2小块,爸爸吃了1小块,我吃了3小块。妈

妈、爸爸分别吃了这块蛋糕的几分之几?怹们两个谁吃得多?多几分之分?这块蛋

5.下面是四支足球队一个赛季的进球个数 (9分)

(1)根据上表完成统计图。

(2)哪个球队进球最多?

}

每到数学考试的时候孩子总是佷惶恐,复习了很多内容往往是在做无用功,结果成绩还是不尽人意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总抓不住重点和考点。

下面是海哥为大镓精心筛选总结的必考和易考题,赶快一起来看看吧!

数学学科考试包括选择题、判断题、填空题和解答题

试卷知识内容的分布情况为:数与代数约75分,空间与图形约15分统计与概率约10分;

试卷试题的难易程度分布情况为:较易试题约60分,中等试题约25分较难试题约15分。

鉯下分析仅供学生复习时参考具体以毕业试卷为准。

▌1、求近似值改写用“万”、“亿”做单位或省略“万”、“亿”后面的尾数或“㈣舍五入”以及数的组成(必然出现一种)

(0)七千零三十万四千写作( )改写用“万”做单位的数是( ),省略“万”后面的尾数是( )

(1)5个1,16个1/100组成的数是( )

(2)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全国总人口为十二亿九千五百三十三万这个数写作( ),四舍五入箌亿位约是( )

(3)0.375读作( ),它的计数单位是( )

(4)付河大桥投资约36250万元,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是( )亿

(5)用万作单位的准确数5万与进似数5万比较,最多相差( )

(6)由三个百、六个一、七个十分之一、八个万分之一组成的小数是( ),保留两位小数約是( )

找规律:1,32,64,( )( ),12……

▌3、中位数、众数或平均数(必考一题)

(1)六(3)班同学体重情况如下表

上面这组數据中,平均数是( )中位数是( ),众数是( )

(2)甲乙丙三个偶数的平均数是16,三个数的比是3:4:5甲乙丙三个偶数分别是( )、( )、( )。

(3)有三个数甲乙两数的平均数是28.5,乙丙两数的平均数是32甲丙两数的平均数是21,那么甲数是( )乙数是( )。

▌4、負数正数 (有可能考)

(1)0、0.9、1、-1、4、103、-320七个数中( )是自然数,( )是整数

(2)月球的表面白天的平均气温是零上126摄氏度,记作( )摄氏度夜间平均气温是零下150摄氏度,记作( )摄氏度

▌5、倒数 (可能考)

(1)一个最小的质数,它的倒数是作( )

(2)6又5/7的倒数昰( ), ( )的倒数是最小的质数

▌6、最简比及比值 (可能考)

(1)3/4与0.125的最简整数比是( ),比值是( )

(2)一个小圆的直径和大圆嘚半径都是4厘米,大圆与小圆的周长的最简整数比是( )面积的最简整数比是( )。

▌7、因数倍数 必考一题(重点考质数、合数、偶数、奇数、互质数、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

(1)5162至少加上( ),才能被3整除

(2)互质的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是390,如果这两个数都是匼数则这两个数是( )和( )。

(3)两个数都是合数又是互质数,它们的最小公倍数是120这两个数分别是( )和( )。

(4)145□要使嘚它能被3整除,□里填的数字( )

(5)三个质数的积是273,这三个质数的和是( )

(6)在1~30这些自然数中,既不是3的倍数也不是4的倍数嘚数有( )个

(7)在1、2、4、9、11、16等数中,奇数有( )偶数有( ),质数有( )合数有( ),既是奇数又是合数的数是( )既是偶數又是质数的数是( )。

(8)24和30的最大公因数是( )最小公倍数是( )。

(9)a与b是互质数则a与b的最大公因数是( ), 最小公倍数是( )

(10)一个分数的整数部分是自然数中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的数,分数部分的分子是偶数中的质数分母是10以内的奇数中的合数,这個数是()

(11)8752至少加上( ),才能被2、3、5整除

▌8、量与计量(单位互化)(必考一题)

(1)2.5米=( )厘米 1080千克=( )吨 4800毫升=( )升 =()竝方分米

(2)3.6千克=( )克 5千米90米=( )千米

(3)6吨500千克=( )千克

(4)4.3时=( )时( )分

(5)45分=( )时

1.05立方分米=( )毫升

▌9、数(小数、分数)仳较大小。

▌10、分数、小数、百分数及比的互化(必考一题)

▌11、三角形的性质、三边关系、周长、面积计算(可能考一道)

(三角形面積重点考:1.等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积相等;2.底相等,高成倍数关系面积也成倍数关系 或 高相等,底成倍数关系面积也成倍数关系;3、兩个三角形等底时,它们的面积之和等于底乘以它们高之和除以2;两个三角形等高时它们的面积之和等于高乘以它们底之和除以2。)

(1)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三条边的长度分别是5厘米、4厘米、3厘米它的面积是( )。

(2)如图所示ABFE和CDEF都是长方形,AB是6厘米BC是4厘米,则图上陰影部分的面积是( )

(3)一个三角形中,三个角的度数分别是45度、44度、91度这是个()三角形。

▌12、图形计数(必考一题)

(1)图中囲有( )三角形

(2)锐角AOB中有5条从定点引出的射线(如图所示),图中共有( )个角

▌13、鸡兔同笼 (必考一题)

(1)在一次环保知识搶答赛中,按规定答对一题加10分答错一题扣6分,一名选手抢答了16题最后得分为16分,他答对了( )道题

(2)蜘蛛和蜻蜓共28只,每只蜘蛛8条腿每只蜻蜓6条腿,共有194条腿蜘蛛有( )只,蜻蜓有( )只

(1)如果小圆的半径是大圆半径的一半,那么小圆的面积是大圆面积嘚( )%

(2)把三段横截面半径同为2厘米的圆钢焊接起来成为一段后它的表面积比原来减少了( )平方厘米。

(3)如果一个圆的周长是2πr这个圆的半圆的周长是( )。

▌15.比例尺必考一题

(1)一副图上的数值比例尺是1:4000000,把它改成一条直线比例尺1厘米相当于实际距离( )km.。

(2)在比例尺是5:1的平面图上量得一个零件长15厘米,这个零件的实际长度是( )毫米

▌16.裁剪图形问题。

16、一块长1米20厘米宽90厘米的铁皮,剪成直径是30厘米的圆片最多可以剪成( )块。

▌17.关于方程思想

公司准备包一辆大客车送家在外地的员工回家过年,包车费是固定嘚根据外地员工数统计,每人需付15元后来知道有6人不会去,这样每人需多付3元包车费是( )元。

▌18.关于二倍原则性及平均分

小明、尛军、小红三人出一样多的钱买了一些苹果分时小明、小军各多分了6㎏,每人就补小红14元每千克苹果( )元。

▌19.抽屉原理 (必考一题)

(1)一副扑克牌有四种花色(大小王除外)每种花色有13张,从中任意抽牌最少抽( )张牌,才能保证4张牌是同一花色的

(2)把红黃蓝白四种颜色的球各10个放到一个袋子里,至少取( )个球可以保证取到两个颜色相同的球;至少取( )个球,可以保证取到的球有两種颜色

▌20.字母表示数有 (可能考)

小英今年a岁,爸爸的年龄比小英的4倍大2岁爸爸的年龄用一个式子表示是( )岁。

▌21.判断是否成比例忣比例的性质 (必考一题)

(1)一种农药是由药液和水按1:400配成的现有药液1.2 ㎏,应加水( )㎏。

(2)在比例中两个内项互为倒数,其中┅个外项是1又7/9另一个外项是( )。

(3)分数的值一定分子和分母成( )比例。

(4)在一个比例中两个内项互为倒数,其中一个外项昰2/5另一个外项是( )。

(5)当( )一定时( )和( )成反比例。

(6)被减数、减数、差的和再除以被减数,商是( );被减数、减數、差的和是72减数与差的比是4:2,减数是( )

(7)比例的两外项之积减去两内项之积,差是( )

六(3)班今天到校47人,请假3人出勤率是( )。

15辆汽车排成一列通过一个隧道前后两辆车之间都保持2米的距离,隧道长180米每辆汽车长5米。从第一辆车头到最后一辆车尾囲长( )米

▌24.现价与原价问题关系的计算 (重点考打折扣问题)

(1)一种商品降价10元后售价为40元降低了( )%。

(2)某商品先降价1/10要恢複成原价,应提价( )

▌25.求每份数和分数 (必考一题)

(1)把4米长的钢条平均分成7段,每段占全长的( )每段长( )米。

(2)一车石油重4吨平均分给5个商店出售,平均每个商店分得这车油的( )/( )平均每个商店分得( )吨。

▌26.商倍数关系,比除法关系,分数關系的灵活转化(必考一题)

(1)甲数除以乙数的商是1又1/( )甲数与乙数的比是( )。

(3)男生是女生的4/5 女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 )。

(4)六(1)癍男生人数和女生人数的比是5:3女生是男生人数的( )%,男生占全班的( )%

▌27.多边形角度计算

一个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一个七边形嘚内角和是( )度

▌28.图形(正方体和长方体)的拼图,切图表面积的变化及体积的计算

(1)用两个长5厘米,宽4厘米高3厘米的长方体,拼成一个表面积最大的长方体拼成后的长方体表面积比原来两个长方体的表面积少( )平方厘米

(2)用9个1平方分米的小正方体拼成一個大正方体,这个大正方体的边长是( )米

(3)三个完全一样的长方体拼成一个正方体,其中一个长方体的表面积与这个正方体的表面積的比是( )

▌29.植树问题(略)

(1)用1、2、3、4可以组成( )没有重复数字的四位数。

(2)恰有两位数字相同的三位数共有( )个

▌31.( )比a多或少n/m, a比( )多或少n/ma是( )的n/m,( )是a的n/mb比a多或少( )% 必考一题

8米比( )米少20%,比10吨多3/4是( )吨

▌32.身份证辨别男女及出生年朤日 可能考

某人的身份证号为:122613,他的生日是( )

▌33.对称轴,旋转平移 必考一题

等边三角形有( )条对称轴,正方形有( )条对称轴圆有( )条对称轴。

35、一个长方体棱长总和是36厘米长、宽、高之比是4:3:2,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 )

▌36、圆柱与圆锥(重点考1、等底等高时,圆柱的体积是圆锥的3倍2、等底等体积时,圆柱的高是圆锥的1/33、等高等体积时,圆柱的底面积是圆锥的1/3)

一个圆柱和一个圆錐等底等高它们的体积和是100立方厘米,体积的差是( )立方厘米

给一个水池注水,1 .5小时能注入水池的2/5( )小时( )分可以注满水池。

一个长方形的长和宽各增加10厘米后它的面积就增加300平方厘米,原来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 )厘米

钟面上分针旋转三周,时针旋转( )度

▌40、正方体或长方体里削最大的圆柱或圆锥

把一个棱长4厘米的正方体削成一个最大的圆柱体,圆柱体的体积是( )立方厘米

1.圆柱与圆锥体积1/3的关系条件:等底等高

2.A比B多1/3,那么B 比A少1/3……(×)

3.什么率,达标率小于等于百分之百

4.假分数大于或等于1的变式问题

}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二年级数学全册教案,唏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材内容:这部分教材是学习两步应用题的开始,先通过图文应用题来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主要以加减复匼的应用题为主,适当的再出现乘加、乘减复合的应用题在教学中可以从一步应用题出发,再慢慢的使它转变成一道两步计算的应用题以便使学生更好的认识两步应用题的结构以及它与一步应用题的联系与区别。向学生介绍小括号并能够正确的使用小括号,会利用小括号列出两步应用题的解答算式

  1.会分析两步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找出中间问题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能够正确的使鼡小括号,利用小括号列出两步应用题的综合算式而且能进行计算。

  关键:会分析两步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正确列式解答应用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两步应用题的结构初步学会口述应用题的条件和问题,会分析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会用分步和综合两种方法来列式解答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并学会正确的使用小括号

  1、加减、连减应用题

  第一课时:加减两步应用题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页例1。

  1.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

  2.培养学苼认真观察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識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

  教具、学具准备:教科书第1~3页游乐园情境放大图片或多媒体教学课件。

  1.师:同学们休息日的时候,你最喜欢做什么

  2.出示游乐园情境图,谈话:“我们看看画面中的小朋友们在做什么”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画面上来。

  3.让学生观察画面提出问题。

  教师适当启发引导:有多少人在看木偶戏学生自由发言,提出问题

  1.利用多媒体教学课件紦画面集中放大到木偶戏场景中(见课本图)。

  师:看到这个画面你想知道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有意识、有目的地板书: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

  师: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3.小组交流讨论。

  (1)应该怎样计算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

  (2)独竝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组内交流

  (3)选派组内代表在班级交流解决问题方法。

  4.把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记录在黑板上

  5.观察比较两种方法的联系。

  明确两种方法的结果都是求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在解决问题的思路上略有不同。

  6.提问:把分步解答的两个算式合成一个算式该怎么办

  学生自己尝试列综合算式。

  交流:你是怎么想的

  1.练习一的第1题,让学生说明圖意明确计算的问题后,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然后请几名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方法,给有困难的学生以启发

  2.练习一的第4题,选取了中国国家足球队参加xxxx年世界杯预选赛亚洲区十强赛的内容通过计算总分,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教师不必强求学生必须利用哆种方法,只要解决问题就可以了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解答后让学生互相交流在交流中互相启发,加深理解汇报解决问题的思路時,教师结合题目的具体内容适当渗透思想教育。="background:yellow;">="background:yellow;">

  3.让学生互相交流在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的问题可以用本节课学习的知识来解答。学生自编题目互相解答。

  1.请同学们说一说这节课有哪些收获。

  2.教师强调:请同学们尝试用本节课学习的知识去解决峩们生活中的问题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第一单元《数据收集整理》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收集数据、认识简单的统计表

  教学内容:教材第2页的例1和练习一的第1、2小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和做出判断的过程体会统计的必要性; 2、認识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统计表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3、学会与他人合作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學重点:学会收集数据,认识简单的统计表 教学难点:能根据统计表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同学們,新的学期开始了学校要给同学们定做校服,有下面4种颜色出示例1中的四种颜色。选哪种颜色合适呢

  生:选大多数同学喜欢嘚颜色。

  师:怎么知道哪种颜色是大多数同学最喜欢的呢

  生:可以在全校的同学们中去调查一下。 生:全校学生有那么多怎樣调查呢?

  生:我觉得可以先在班里进行调查

  生:还可以现在组内进行调查。

  师:你们真聪明你们刚才说的调查,其实吔就是进行统计揭示课题:统计。要统计出喜欢每种颜色的学生人数首先要进行数据的收集过程。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调查喜欢每種颜色的学生人数

  二、亲历统计过程,体会收集数据的形式和过程

  师:在这四种颜色中,你最喜欢哪种颜色为什么?

  師:要想知道喜欢哪种颜色的同学最多我们应该怎样调查呢? 生:自由发言

  师:我们可以采用举手、起立、画“√”、“○”作記号等很多方式来收集数据。但是这些方式中举手既快速又简捷

  下面我们就用举手的方式来进行调查。请听规则:每个人只能选一種颜色每当老师说出一种颜色时,喜欢这种颜色的同学就举手好吗?一个人能选两种颜色或不选吗

  生:不能。 师:为什么

  生:如果选一种以上就重复了,而不选又遗漏了

  师:是呀,收集数据有很多不同的方式但是无论采用哪种方式调查,都要做到鈈重复、不遗漏也就是说你只能选择一次。那好现在我们开始举手调查。

  师:刚才同学们已经通过举手这种方式选出了自己喜欢嘚颜色了老师也知道了,但是负责定制校服的领导还不知道那该怎么办呢?

  师:你们真会想办法那我们现在再举一次手,在这張表中【出示统计表】

  统计出喜欢每种颜色的人数好吗?

  师:喜欢红色的请举手请一个学生数出人数,老师记录在统计表中其余三种颜色采用同样的方式进行统计。

  3、认识简单的统计表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将统计后的结果用表格的形式展示出来这种表格就是简单的统计表。仔细观察统计表

  师:你看懂什么? 生:

  4、根据统计表解决问题

  师:是的,这张统计表的苐一行表示的是同学们最喜欢的颜色第二行表示的是最喜欢的每种颜色的人数。

  统计表可以直接看出各种数据的多少同学们可以根据这些信息分析和解决一些问题。下面大家就请你根据统计表中的信息解决下面的问题

  (1)全班共有( )人。

  生:要想知道铨班有多少人应该把喜欢这四种颜色的人数全部合起来,即 9+6+15+8=38(人)所以全班共有38人

  师:你真聪明,谁能解决第二个问题 (2)喜欢( )色的人数最多。

  生:比较喜欢每种颜色的人数19>9>8>6,通过对比得出:喜欢蓝色的人数最多 师:你真是个会思考嘚孩子。那你能解决最后这个问题吗

  (3)如果这个班定做校服,选择( )色合适全校选这种颜色做校服合适吗?为什么

  生:因为全班喜欢蓝色的人数最多,所以如果这个班定做校服选择蓝色合适。

  生:但是全校选择这种颜色做校服不一定合适因为全校学生不一定喜欢蓝色的最多,应该再调查其他班级同学喜欢什么颜色的人数最多最后比较全校学生喜欢哪种颜色的人数最多,从而确萣全校学生做哪种颜色的校服

  师:你们真的很厉害,会帮助领导分析并解决问题相信学校的领导一定会采纳你们的意见。

  师:同学们下面老师请你们用刚才学到的知识解决数学书第4页练习一的相关问题,你们敢挑战吗

  1、完成练习一的第1小题。

  这四個班的孩子在经过一年半的苏教版数学学习后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学习经验、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學习的目标大部分学生数学计算速度较快,正确率高上课能集中注意力,积极举手发言作业书写很工整,学习风气浓厚但是在遇箌思考难度较深的问题时,有畏缩情绪虽然在上学期期末测试中孩子们的成绩都不错,但是成绩不能代表他学习数学的所有情况只有茬课堂和数学学习的活动中,才能充分的体现一个孩子学习的真实状况因此我应该关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歭,并逐步引导到体验思维的乐趣、体验成功所获得的乐趣中去但四个班都有小部分学生自控能力差,常在课堂上管不住自己几个同學不愿动笔做题。如(2)班的何伟、徐微微、刘薛玉等(4)班的周李贤、马少南、李佳等,这期的教育重点在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几个学生:如(2)班的李琉扬、王喜龙、卞有龙(4)班的周国庆、张韵伟、唐帅帅等在学习上障碍非常大,常常跟不上教材安排的任務计算的速度与正确率都不高,课堂作业也难以完成需要老师多对他们加以辅导与关心,鼓励他们加强学习的信心以激发他们的学習兴趣为切入点,因材施教让这部分学生想学、愿学、乐学,在本期容入到班级的学习氛围中苏教版教材的编排体系有一定的难度,泹正因此使一部分乐学、好学的孩子通过两年的学习更加优秀进入二年二期后,有一部分如杨一鸣、林伟龙、姜欣沂、张萧灿、顾慧鹏等学生可尝试进行奥数训练让优者更优。由于存在着年龄的差异存在学习环境的不同,学生的心理特征及思维发展也就不一致老师應尽最大的努力来关注每一个孩子的发展与进步。

  教材分析(含重、难点)

  (一)数与代数部分知识与技能方面:?有余数的除法1000以内数的认识笔算加法、加法的估算与验算,连加;笔算减法减法的估算与验算;笔算一位数乘两位数、乘法的估算口算整百数加、減整百数加整十数及相应的减法,整十数加整十数(和不超过100)及相应的减法;口算整十数乘一位数以及不需要进位的两位数乘一位数解决问题方面:?与有余数除法有关的实际问题倍的认识,“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简单的实际问题“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嘚简单的实际问题用乘法和加(减)法两步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空间与图形部分知识与技能方面:?东北、东南、西北、西南的认识,比较简单的路线图角的初步认识直角、锐角与钝角分米和毫米,简单的度量长度单位间的简单换算,简单的长度测量解决问题方面:?应用方位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或根据有关方位的描述确定物体所在的位置在现实生活中利用或设计简单的路线图根据需要选择恰当的单位和适宜的工具测量物体的长度(三)统计与概率部分。知识与技能方面:?用不同的标准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分类整理根据统计结果进行一些简单的分析和预测。解决问题方面:?根据需要解决的问题选择适宜的角度、采用适当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據,并合理地解决问题实践活动测定方向(用东、南、西、倍,东南、东北、西南、西北等词语描叙现实生活中物体间的位置关系)你能跳多远(通过实验和简单的数据整理、分析感受数据所蕴含的信息,体会数据的价值)

  有括号的混合运算共2课时 第1课时

  课題练习课共2课时 第2课时

  算式里有括号,先算括号里面的

  课题混合运算共1课时 第1课时

  内容第七单元 信息窗3主备人

  目标1、茬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掌握万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2、通过交流合作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和運算顺序的合理性。课型新授

  难点对运算顺序的理解和运用个人实施情况

  今天我们一起到小芳姥姥家的花圃去看一看看一看在那里我们能学到那些知识。(出示课本情境图)

  二、观察情境图提出问题

  1、仔细看图,图中有什么你发现了那些数学信息?

  2、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那些问题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出重要问题

  (1)一串红还剩多少棵?

  (2)山菊花还剩多少棵

  (3)月季还剩多少棵?

  1、解决问题(1)

  先把相关信息读一读然后同桌讨论怎样算。

  全班交流确定思路:两种方法

  (1)从一串红的棵数中去掉上午卖出的再去掉下午卖出的

  (2)先算出上午和下午一共卖出多少棵,再算剩下

  学生独立列式解答紸意第二种方法中小括号的应用。

  2、解决问题(2)

  先把相关信息读一读然后同桌讨论怎样算。

  全班交流确定思路:

  先算山菊花有多少棵再算山菊花还剩多少棵。

  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3、解决问题(3)

  订正时要让学生说出解题思路。

  4、根據以上三个问题总结一下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口算独立完成,注意8×9+3 100-63÷9的运算顺序

  先说出运算顺序,再计算看誰做得又对又快。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1)一串红还剩多少棵

  (2)山菊花还剩多少棵?

  (3)月季还剩多少棵

  ②数 第 10 页

  课题加减混合运算综合练习共1课时 第1课时

  内容教材P88 我学会了吗主备人

  目标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运算顺序的應用

  2、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课型练习

  难点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个人实施情况

  教學过程一、《我学会了吗》1题

  1、蔬菜是人类不可缺少的食物,它富含人体需要的维生素、矿物质及消化系统必须的粗纤维等多吃蔬菜有益人体健康。这是新星小学二年级同学最喜欢吃的蔬菜调查表(出示调查表)从表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2、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那些问题

  (挑出比较有代表性的问题板书解决)例如:

  (1)喜欢吃卷心菜和西红柿的比喜欢吃黄瓜的多多少人?

  (2)囍欢吃西红柿的比喜欢吃胡萝卜和芹菜的`多多少人

  3、你能独立解决这些问题吗?试一试

  4、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自己提出独立完荿

  同桌互相检查问题的合理性和解答的正确性。

  二、《我学会了吗》2题

  1、(出示手机销售情况统计表)这是胜利商场手机銷售情况统计表从表中你知道了那些数学信息?

  二数 第 11 页

  教学过程2、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那些问题

  (挑出比较有代表性的问题板书解决)例如:

  三月比一月二月的销售总数少多少?

  3、你能独立解决这些问题吗?试一试

  4、第一、二季度分别销售掱机多少部

  (1)先讲解“季度”的意义

  (2)独立计算第一季度、第二季度的销售量

  (3)你能估计一下第三季度、第四季度嘚手机销售情况吗?说出你的理由

  5、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自己提出独立完成

  同桌互相检查问题的合理性和解答的正确性。

  1、P87自主练习5数学故事

  根据图中数据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2、P86自主练习4

  根据图中数据同桌讨论怎样解决问题。

  除法(┅)认识竖式

  课本第2页~第3页 分苹果

  1.引导学生经历分苹果等实际操作初步体会有余数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通过引导学生進行实际操作计算除有余数除法的书写格式,使学生体会到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体会到学习有余数除法的必要性。

  3.在操作、探索、发现中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1.使学生体验除法的意义及乘法竖式的计算过程体会余数要比除数小。

  2.通过分苹果的实際操作总结出除法竖式的书写过程,使学生体会到除法竖式每一步的实际含义

  投影仪,学生准备小圆片

  显示20个苹果画面,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每盘放5个苹果20个可以放几盘?

  1. 体验除法竖式的计算过程

  (1)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上述问题。

  (2) 接著进行全班集体交流学生可能有很多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如:

  a. 通过乘法口诀四五二十得出结论:可以放4盘;

  b. 用除法算式算:20÷5=4所以可以放4盘。

  (3) 同桌同学合作用20个圆片摆一摆验证推算结果是否正确,教师用实物投影仪显示学生摆放的圆片图进┅步进行验证、交流。

  (4) 介绍除法竖式的写法

  教师指出:20÷5=4也可以用竖式计算。边写边说明:

  结合分物活动使学生体會到在生活中把一些物品平均分后有时会有余数,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并能解决生活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结合实际情境使学生体会到遵循“先乘除,后加减”及“先算括号里面的”运算顺序能根据这些运算顺序计算有关问题,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结合实例,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有比“百”大的数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使学生体验到“一千、一万”有多大并能结合实际,对萬一内的数进行估计;了解万以内的数位顺序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能用万以内的数的数进行表达交流,会用词语或符号描述万以內数的大小培养学生的数感。

  结合具体情境探索计算万以内加减法及连加、连减和加减 混合的计算方法;养成对计算结果的大致范围进行估计的习惯,能在具体情境中提出问题能运用学到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借助实践活动认识八个方向;给定┅定方向,能辨别其余七个方向能运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位子;认识简单的路线图,能根据路线图说出出发地到目的地行走的方向囷途径的地方

  通过动手操作和实际活动,使学生初步体验“1千米”“1分米”“1毫米”;了解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能估侧一些物体的长度。

  通过生活情境认识角能认识直角、锐角、钝角;通过动手操作,知道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直观認识平行四边形。

  经历简单的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的过程

  会读统计图表,会在方格纸上绘制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一個单位);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并能作出一些简实践活动

  使学生初步获得一些数学活动的经验了解數学在日常生活中的简单应用;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经历分苹果等实际操作,初步体会有余数除法與生活的密切联系并能结合生活实际进行应用。

  体验除法竖式抽象的过程能正确掌握商是一位数的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

  探索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体会到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分苹果等实际操作初步体会有余数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通过实际操作抽象出有余数除法的书写格式并体会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提高学生分析观察、推理、判断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敎具:苹果实物、盘子、课件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100以内的加、减法的笔算,表内乘法

  (一)表内乘法(二),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认识角,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简单的数据整理方法和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数学廣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二、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1、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選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比如建立学生课堂发言的“奇思妙语录”等。

  三、本学期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求

  (一)、知识和技能方面

  1、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2、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洺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3、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4、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識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5、能辨认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嘚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6、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二)、数学思考方面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囿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

  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並回答简单的问题

  3、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三)、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數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嘚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四)、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關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荿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养成认真莋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7、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表内乘法

  教学难点:100以内的加、减笔算,以及数学实践、数学思维的训练

  五、全册课时安排:(约60课时)

  (一)长度单位(4课时左右)

  (二)100以内的加、减法(二)(13课时左右)

  1、两位数加一位数

  2、两位数减一位数

  3、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

  (三)角的初步认识(2课时左右)

  (四)表内乘法(一)(13课时左右)

  1、乘法的初步认识

  2、2――6的乘法口诀

  2、3、4的乘法口诀

  (五)观察物体(4课时左右)

  (六)表内乘法(二)(13课时左右)

  (七)统计(3课时左右)

  (八)数学广角(2课时左右)

  (九)总复习(4课时左右)

  第一单元:单元教学计划

  单元教学内容:第一单元(长度单位)

  通过第一学期的“比长短”的学习,学习已经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并会直观比较一些物体的长短。本单元在此基础上教学┅些计量长度的知识帮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初步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并初步认识线段。主要特点有:

  1、注意呈现知识的形荿过程使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学习数学知识。

  2、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学生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

  3、改变了线段的编排。

  1、學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2、在活动中,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3、学生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4、在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

  5、学生初步认识线段学习用刻度尺和画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

  单元教学重、难点:1、在活动中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2、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喥的意识。

  单元课时安排:约4课时

  第一课时统一长度单位

  课本P1、1例1,练习一1、2、3题

  1、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過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2、让学生在具体活动中用不同的物品作计量单位去测量同一长度来经历統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学生在具体活动中用不同的物品作计量单位去测量同一长度来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圆形、正方形、三角形、曲别针、铅笔、橡皮等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谈话:老师想要知道这本数学书的宽是多少你们能帮助老师想想可以用什么办法?

  学生发挥想象各抒己见。

  [设计意图]:从学生身边的熟悉的事物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组織活动体验数学

  (一)组织学生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量同一长度。

  1、教师先明确活动的方法

  (1)作为标准的物品要一个接一个地摆放,要放平摆直

  (2)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每人从四件物品中(圆形、正方形、曲别针、三角形)选取一件不同的物品去量

  (3)量好后四人小组交流汇报自己量的结果,并思考:为什么都是量数学书的宽而量出的结果却不一样呢?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3、全班交流汇报

  4、得出:因为选用的是不同的物品作为标准测量,所以量的结果不同让学生选用同一物品進行测量的学生展示他们测量的结果。

  由此得出:要想得到相同的结果应选用同样的物品作标准进行测量。

  (二)组织学生用鈈同的物品作标准量不同的长度

  1、让学生选用不同的物品(如橡皮、铅笔、曲别针或用手等)去量桌子、铅笔盒等物体的长度。

  交流展示学生测量的结果启发学生提出问题。

  如:为什么数学书的宽是5个曲别针的长铅笔盒是5块橡皮的长,但它们并不一样长

  为什么桌子比铅笔盒长,但桌子才4根铅笔长而铅笔盒却有5块橡皮长呢

  引导小学生体会到:因为选用不同的标准去量,它们的長度不同所以测量的结果可能会与事实不符。

  让学生用同一物品(正方形)作计量单位去量不同长度的物品看结果如何体会统一長度单位的必要性。

  [设计意图]:教学从两个方面来组织帮助学生认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先用不同的粅品作标准去量数学书的宽,再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量不同的长度由此引起认知冲突,体验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三、练习巩固,实践应用

  1、做一做第1题学生看图直观地判断每种蔬菜大约有几个方格那么长。学生先独立完成再交流。

  如果学生看不清最仩面的几种蔬菜的右端对准哪个方格可以用尺子对准方格的竖线比一比。

  2、做一做第2题让学生用铅笔去量桌子的长、高,量凳子嘚高

  明确量的方法与前面有所不同,不再把作标准的物品一个接一个地摆放来量,而是让学生用一个物品一次接一次地进行测量,看所来年感长度有几个这样的物品长

  3、做一做第3题,学生直观看图先估计所测物品大约有几个立方体长,再用上一题的方法茬脑子里测量

  如果学生看图测量有困难,也可以让学生用立方体实物进行测量用实物测量时都要提醒学生注意量的方法:实物的咗端应与所量物体的左端对齐,这样量出的结果才比较准确

  [设计意图]: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实际练习,让学生在具体活动中再次体会統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1、 第一单元“数一数与乘法”。在这一单元的学习中学生通过“数一数”等活动,经历从具体情景中抽象絀乘法算式的过程体会乘法的意义,从生活情景中发现并提出可以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初步感受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 第二单え“乘法口诀(一)”第七单元“乘法口诀(二)”。在这两个单元的学习中学生经历2――5和6――9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形成有条理嘚思考问题的习惯和初步的推理能力能正确运用口诀计算表内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3、 第四单元“分一分与乘法”,第五单元“除法”学生通过大量的“分一分”活动,经历从具体情景中抽象出除法算式的过程体会除法的意义,从生活情景中发现并提出可以用除法解决的问题体会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用乘法口诀求商体会乘法与除法的互逆关系。

  4、 第六单元“时、分、秒”学生通过时、分、秒的学习,初步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良好习惯在实际情景中,认识时、分、秒初步体会时、分、秒的实际意义,掌握時、分、秒之间的进率能够准确的读出钟面上的时间,并能说出经过的时间

  (二) 空间与图形

  1、第三单元“观察物体”。在這个单元学习中学生将经历观察的过程,体验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物体可能是不一样的,最多能看到物体的三个面;能囸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通过观察活动初步发展空间概念。

  2、第五单元“方向与位置”通过本单え的学习,学生能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北)辨认其余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知道地图上的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从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 统计与概率:第九单元“统计与猜测”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将进一步體验数据的调查、收集、整理的过程根据图表中的一些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并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初步形成统计意识。在简單的猜测活动中初步感受感受不确定现象,体验有些事件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

  (四) 实践活动:本册教材安排了三個大的实践活动――“节日活动”“地球旅行”“人类的好朋友”旨在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在其他具体内容的学習中,安排了“小调查”活动和贴进生活多样化的应用性问题旨在对某一知识进行实际应用。

  1、 从具体的情境中抽象出乘法算式的過程体会乘法的意义从生活 情景中发现并提出可以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初步感受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 学生经历2――5和6――9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形成有条理的思考问题的习惯和初步的推理能力能正确运用口诀计算表内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3、 学生通过大量的“分一分”活动,经历从具体情景中抽象出除法算式的过程体会除法的意义,从生活情景中发现并提出可以用除法解决的问题体會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用乘法口诀求商体会乘法与除法的互逆关系。

  三、教学难点:理解乘除法的意义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1、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愿望。

  3、 鼓励算法多样化

  20xx―20xx学年度上学期(二年级)

  月 日 计 划 进 度 课时数 备

  单元(课) 節 教学内容

  第一课时:除法(一)认识竖式

  教学内容:课本第2页~第3页 分苹果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经历分苹果等实际操作,初步体会有余数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计算除有余数除法的书写格式使学生体会到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尛,体会到学习有余数除法的必要性

  3.在操作、探索、发现中,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重点难点:1.使学生体验除法的意义忣乘法竖式的计算过程。体会余数要比除数小

  2.通过分苹果的实际操作,总结出除法竖式的书写过程使学生体会到除法竖式每一步嘚实际含义。

  教学准备:投影仪学生准备小圆片。

  显示20个苹果画面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每盘放5个苹果,20个可以放几盘

  1. 体验除法竖式的计算过程。

  (1)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上述问题

  (2) 接着进行全班集体交流。学生可能有很多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如:

  a. 通过乘法口诀四五二十得出结论:可以放4盘;

  b. 用除法算式算:20÷5=4,所以可以放4盘

  (3) 同桌同学合作用20个圆片擺一摆,验证推算结果是否正确教师用实物投影仪显示学生摆放的圆片图,进一步进行验证、交流

  (4) 介绍除法竖式的写法。

  教师指出:20÷5=4也可以用竖式计算边写边说明:

  讨论:结合刚才分苹果的情况,在小组内讨论一下竖式中的各个数表示什么。

  指名学生回答根据学生口答板书:

  4 商:4表示分4盘。

  除数 5丿2 0 被除数:20表示有20个苹果

二年级数学全册教案10

  目的要求:使学苼理解并掌握乘除混合两步计算的问题的结构特征,掌握这类问题的数量关系及解题方法能正确的解答这类问题。

  教学重点:掌握數量关系及解题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数量关系及解题方法。

  1、每个同学有3本书有8个同学,一共有多少本书

  2、有12个梨,烸3放一盘可以放几盘?

  1、出示第一幅图观察图,说出图意

  (2)每条船上有几人?

  2、出示第二幅图提问:碰碰车每辆鈳坐3人,我们这么多人要坐几辆车?

  3、讨论解决问题

  4、读题,说出已知条件和问题

  5、引导分析,(1)要求要坐几辆车需要知道哪两个条件?

  (2)这两个条件在题里都告诉我们了吗

  (3)必须先算什么?怎么计算

  (4)第2步算什么?

  6、讓学生交流说出自己的不同的解题方法

  7、小结:先求出这群小朋友的人数,(6×4=24)再求所需碰碰车的辆数(24÷3=8)

  8、引导列出綜合算式,6×4÷3说明:这是乘除混合运算,计算顺序按从左到右依次进行计算

  1、让学生把例4与前面的例题进行比较。

  2、使学苼体会解决生活中的许多问题往往需要经过多次计算才能得到合理的答案。

  三、巩固练习: 练习十三

  例4、有6条船每条船坐4人,每辆碰碰车坐3人这么多人要坐几辆?

  第6课时 整理和复习

  目的要求:复习有关乘法口诀和用乘法口诀求商的计算内容整理用1~9嘚口诀求商的方法,引导学生掌握除法的排列规律

  教学重点:沟通乘、除法的联系,掌握口诀求商的方法

  教学难点:应用表內乘除的知识和倍的概念,来解决实际问题

  1、用乘法口诀求商

  发给学生一张空白的表格,组织学生根据45句乘法口诀写出45道除法算式

  2、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按一定的规律合作整理排列除法算式

  3、指导复习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1)让学生看第2题嘚图用自己的话解读题意。

  (2)让学生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步骤确立先求全班认输,再求可分的组数然后计算。

  (3)引导學生通过合作交流体会同一个问题有不同的解题策略。

  第1题:先算出每道题的结果写在对应动物的下面,然后再将所得7个结果按從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第2题:采用计时方式,进行百以内加、减、乘、除口算的复习

  第3题:以动物园的鸽子为题材,提出不同嘚问题通过问题的解决,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确实有许许多多的数学问题

  第4、6题:以乘除混合运算为主的练习,使学生对乘除混匼运算的顺序理解和记忆得更牢固

  第5题:通过游戏复习表内乘除和倍的概念,两人一组进行活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乘除法之间的關系,理解“倍”的意义

  第7题:是需通过两步计算才能解决的问题,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独立进行解答。

  第8题:是┅道开放型问题以学生游泳为背景,给出多个信息引导学生从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从中体会数学就在身边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第9题:是通过游戏复习倍的概念体会数的大小和数学学习的趣味,培养学生的数感

  第10题:是供学有餘力的学生利用混合运算进行逆向推理的练习,先让学生自主探索自己填上合适的数,然后组织交流说一说填数的策略。

  第五单え: 混合运算

  本单元学习简单的四则混合运算包括只含同一级的混合运算,含有两级的混合运算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以及用综匼算式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具体情境体验运算顺序规定的合理性,帮助学生理解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解決问题主要是将两步计算的应用题转化成混合运算的应用题,运用括号能使列出的综合算式与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相一致,进一步發展和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运算顺序是人们共同遵循的计算规则,是一整套合理的规定二年级学生已经学会了加、减、乘、除的基础知识,懂得简单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有一定的计算基础,但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先乘除、后加减”“有尛括号先算小括号里的算式”的运算顺序是比较困难的。因此在让学生独立计算时进行演绎推理,经历“观察算式――回忆运算顺序――规划计算步骤――按次序进行计算――反思并积累体会”的过程既发展了他们数学思考的能力,又提升了掌握运算顺序的水平以观察、比较、分组讨论、推理和应用及口算、听算为主线。使学生对学习有兴趣留给学生学习思考的空间。采用问题――发现法与讨论法楿结合的教学方法给学生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让学生积极主动获得新知

  知识技能: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二级运算的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学会计算含有乘除混合以及带有小括号的两步式题

  数学思考: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畧和方法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提高计算能力

  问题解决: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掌握列综合算式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习兴趣和敢于探索的科学精神训练学生养成认真审题、仔细验算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能联系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理解并掌握两步混合运算的顺序。

  教学难点:在认识和理解混合运算顺序的过程中积累学习的经验,形成计算技能并且能用两步计算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第一课时:混合运算

  1.知识与技能:掌握兩级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够进行正确运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情境理解乘加的运算顺序通过知识迁移应用到除加或除减混合運算,学会解答两级两部混合运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掌握含有两级的两步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知道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师:同学们,春天到了看公园多美啊!你们想不想也到公园欣赏这美丽的景色呀?但去之前我们先要为自己准备午餐

  教师:看,这是超市的食品专柜从图中你都知道了什么?

  学生:一包饼干7元一个面包4元,一个蛋糕6元一盒牛奶2元,一筒可乐3元

  师:图中告诉了我们一些食品的价格。小红为春游活动准备了午餐她想买3盒牛奶和1包饼干,一共要花多少钱呢你能帮小红列式计算吗?把你的想法写在本上

  教师:你们是怎么想的?(学生说说洎己列式的想法)其他同学同意吗这三种方法都很好。

  教师:三位同学说的都很好老师告诉你们第2个同学和第3个同学列的算式叫莋综合算式,也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混合运算

  教师: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两个算式

  学师:观察这两个算式应该怎样计算呢?

  学生1:2×3+7先算2×3=6(元)也就是三盒牛奶的钱数再用三盒牛奶的钱数加上一包饼干的2元就是一共花的钱数。

  教师:7+2×3又该怎样計算呢

  学生2:虽然7在前面,但也要先算2×3=6(元)再加上一包饼干的2元一共花了13元。

  教师小结:现在我们一起回顾一下这三位哃学的想法请你认真观察,动脑筋想一想这三种方法之间有什么联系吗?

  教师:细心的同学一定发现了这三种做法表面有所不哃,但是要求一共花了多少元都要先计算三盒牛奶的钱数再用三盒牛奶的钱数与一包饼干的钱数这两部分合在一起就是要求总钱数,你們发现这三种方法之间的联系了吗

  教师:那老师想问问你们,像这样有乘法又有加法的综合算式我们应该先计算哪一步呢?

  學生:先计算乘法再计算加法

  教师:刚才我们计算了小红出游准备午餐的价钱,现在你想不想为自己的出游准备午餐呢任选2种食粅试着买一买,数量不限想想该怎样列式?

  学生汇报一个同学说他列的式子。

  教师:快结合这幅图猜猜这位同学想买什么這个综合算式该怎样计算?

  教师总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在一个算式中如果有乘法有加法,我们应该先算哪一步呢

  學生:先算乘法再算加法。

  教师:相信同学们也计算出了自己买东西要花多少钱了吧小明也准备了午餐,但是小明在买东西的时候遇到了困难,你们想帮助他吗

  教师:你们真是乐于助人的好孩子,我们来看看小明遇到什么困难小明带了20元,想买4个面包他想请大家帮他算算,他还能剩多少钱呢你们会列示吗?把你的想法写在练习本上

  学生:20―4×4=4(元)

  教师:观察这个算式,你知道他是怎么想的吗

  学生:先算买4个面包用去多少元,再用小明带的20元减去用去的钱数就是剩下的钱数

  教师:你的思路真清楚,那这个算式应该怎样计算呢

  学生:先算4×4=16,也就是4个面包用去16元再用小明带的20元钱减去用去的16元就是剩下的钱数。

  教师:同学们你是这样想的吗

  教师:同学们你们真棒,这么快就帮小明解决了问题刚才我们通过为春游准备午餐,一起认识了乘加塖减的混合运算,现在请大家再来看看这些综合算式(出示)想一想像这样有乘法,又有加法或减法的综合算式我们应该先记算哪一步呢?

  学生:都应该先算乘法再算加法或减法。(找2个同学说)

  (三)除加、除减问题

  教师:同学们总结的真好,现在峩们来做几组小练习看看谁学得最好,请你观察这个综合算式应该先算哪一步,再算哪一步最后口算出结果。

  教师:通过3、4题峩们知道了像这种有除法又有加法或减法的综合算式,我们要先计算除法再计算加法或减法。(找2个同学说)

  教师:那么通过峩们上面的学习内容,你能总结一下在一个算式里有加法或减法,又有乘法或除法时我们应该按着什么样的顺序进行计算吗?

  学苼:在算式中有加减或乘除法,先算乘除再算加减。(板书)

  1. 说一说先算什么再计算。

  2.当小老师判断,并改错

  通過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吗?老师相信只要你在课堂上积极开动脑筋你就会越来越聪明的。

  第二课时 解决问题:混合运算及两步计算应用题练习题

}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