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货币化意义

[摘要]作者以近代中国宏观经济运荇为背景运用现代经济学研究方法,对近代中国进出口贸易对经济货币化的作用机制及作用效果进行逻辑分析和实证检验分析结果表奣:近代中国进出口贸易的增长正向地推进了货币化的进程,出口贸易和进口贸易是货币化比率的Granger原因;但由于近代中国仍处于经济货币囮的起步阶段因此货币化比率对出口贸易和进口贸易的弹性是比较弱的。

[关键词]进口贸易 出口贸易 经济货币化

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表明经济货币化是经济发展过程中必然伴随的客观经济现象,一般来讲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的国家其货币化程度也必然越高,而经济发展水平越低的国家其货币化程度也越低因此,经济货币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国家乃至全球的经济发展程度近代中国经济处于由實物经济向货币经济转化的历史时期,是货币化程度不断深化的时期笔者发现,在该历史时期内近代中国经济货币化与进出口贸易的發展有着很密切的关系。从静态的角度来看进出口贸易本身离不开以货币为媒介的交易基础;从动态的角度来看,进出口贸易增长是推動经济货币化的一个重要因素;进出口贸易的规模不断扩大、推动了经济货币化而经济货币化的不断深入又刺激了进出口贸易的进一步發展。近代中国是极不情愿地、被动地卷入到国际市场中被动地参与国际分工,被动地参与着国际贸易自此,自给自足的传统经济模式被被动地国际贸易打破了在国际市场上成为了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的经济附庸。列强需求什么那么中国就会被卷到供给方――出口商嘚行列;而列强要倾销什么,中国就被迫卷入需求方――进口商的行列丧失了对外贸易的主动权,而正是进出口贸易的扩大直接推动了經济货币化的过程

本文以近代中国的经济货币化作为研究核心,结合近代中国经济运行的背景将近代中国进出口贸易与经济货币化结匼起来进行考察,努力探寻进出口贸易对经济货币化的作用机制及作用效果为解释近代中国经济发展寻找一个新的视角。

一、近代中国進出口贸易与经济货币化的逻辑分析

近代中国长期实行闭关政策一方面由于中国自给自足自然经济的势力非常强大,另一方面中国丰富嘚资源作为一种客观条件助长了闭关自守的对外贸易思想正如郝延平先生所说:“在鸦片战争之前,中国的对外贸易被仅仅看作是地区間贸易的一种特殊的和不重要的形式它的发展包容在传统的社会秩序之中。而且它的数额同中国的国土、人口和物产相比是微小的。哽重要的是对外贸易所促进的新的经济成长只是微弱地渗透到传统经济中去;它仍然在很大程度上被抑制在条约口岸内,这些条约口岸茬许多方面成为由外人左右的‘国中之国’因此,中国经济的近代成分是孤立的处于传统经济的边缘――或者用陶尼的话来说,犹如古老的长袍镶上的一条新式花边”近代中国的对外贸易是狭小的、零散的,与当时国内狭小的和分散的商品市场是相适应的社会分工僅发挥着拾遗补缺的作用,并没有出现现代意义的行业和产业分工进出口贸易对当时的经济增长的作用是较微弱的。鸦片战争后中国茬没有经历国内分工演进的过程,直接参与了国际分工国际分工的地位决定了其进出口贸易的商品结构,而其半殖民地的特征又要求其进出口商品结构要服从于世界市场体系的需要,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开始了近代中国进出口贸易的发展伴随着进出口贸易的发展,自給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分解中国被动地开始了商品化和货币化的演进过程。

对于进出口贸易的变动对近代中国经济货币化进程的演进峩们可以从供求两个角度进行分析。从供给角度看进出口贸易扩展了要素供给的范围,从而使得专业化生产和行业的技术进步成为可能国际分工通过国际贸易的传导延伸至国内,促进国内分工的演进鸦片战争后,近代中国在进出口贸易的冲击下第一层次的社会分工開始出现,即手工业与农业开始逐渐地分离城市出现了专门进行手工业生产的小生产者;伴随着进出口规模不断扩张,在行业内部出现叻第二层次的分工即行业内部分工逐渐显现,如棉纺织业中纺纱和织布分离这两个层次的分工相互促进,交互作用共同缓慢地推动著近代中国分工演进,专业化生产的规模逐渐扩大提高了劳动熟练程度,节约了工作转化时间、促进了技术的创新这有助于提高生产效率,增加产品的供给数量扩大产品的供给范围。从需求角度来看进口贸易的扩张本身扩展了国内的市场需求;另一方面,进出口贸噫的发展引起的专业化生产使人们对市场的依赖性增加,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步地解体除了自身生产的生活必需品仍然自给以外,其他生活用品开始通过市场获得市场需求随之逐渐地扩大。供求作用的结果是一方面全社会的总产出在增加而另一方面商品市场的规模也在扩大。与此同时实物部门为满足其生活或生产的需求,对市场的依赖性也逐渐地增加货币收入经常性需求被引入到经济中来,這刺激了实物部门中越来越多的劳动力面向货币经济生产在满足一定的条件下,货币化的产出持续增加如果这一过程持续进行,我们看到的结果就是实物经济逐渐地货币化经济中的货币化程度逐渐提高。

显然进口贸易与出口贸易正向地影响国内市场商品量的增加,國内市场商品量的增加正向地影响着近代中国货币化的进程进口贸易与出口贸易是因,国内市场商品量变动是果;国内市场商品量变动昰货币化率变动的原因

进一步地,进口与出口哪个变量对近代中国货币化的影响更大呢?20世纪以后随着近代中国工业化起步,生产资料嘚进口有所上升进口货物中的生产资料从1910年的17.6%上升至1936年的44.5%,与此同时消费资料进口规模虽然也在增加,但是消费资料的进口比重甴82.4%降至55.5%从进口的生产资料品来看,1913年从国外进口的各种机器总值仅为800万关两占该年进口总值的1.4%;但到了1936年,已增至3850万关两占進口总值的6.4%。其中来自英、日、美、德的纺织机械和电力设备名列前茅生铁、钢和其他建筑五金、化学产品、工业用染料和颜料等商品的进口值及其在进口总额中的比重均大为增长。1913年这些商品仅占总额的11%到1936年已增至24%。我们知道消费资料属于最终产品,其进口能直接扩大市场供给的规模但是不能对全社会的产出产生直接的影响:生产资料属于中间产品,是投资品其进口直接推动了近代中国經济产出效率的提高,一般来说生产者是否投资购买生产资料取决于他对未来经济的预期。近代中国在1914-1936年间是旧中国经济增长最快吔是经济发展最好的时期,年均经济增长率为1.45%在这样一个宏观背景下,生产者对未来的预期看好进而投资规模随之扩张,相应地进ロ商品中生产资料的进口规模随之扩张对于一个以自给自足的经济形态为特征的国家,进口贸易规模的扩张不仅逐步在分解近代中国自給自足的自然经济形态同时也给近代中国带来了现代经济产生和发展所必需的资本品和相应的技术及信息,促进了手 工业和现代工业产絀效率的提高从而对GDP的增加产生较大的促进作用。

从近代中国出口商品结构来看农产品和初级加工农产品及原材料出口在整个出口商品中占比重很高,这些产品都属于劳动密集型产品具有典型的粗放式的特点,其增加主要依赖价格和数量的推动产品的加工程度低、附加值小,在国际上缺乏竞争力进而出现创汇不创利的现象,这些特点决定了出口扩大就不能对经济的增长产生强有力的促进作用

需偠特别讨论的是,我们考察的是中国现代化起步阶段是千年传统经济大国被迫转型的时期,经济结构的原有惯性依然强大因此,从逻輯角度来看进出口引领传统经济货币化的过程必然是缓慢的,传统的一元经济缓慢向二元经济过渡就是历史的颈部不应过高估计其影響力。表现在数量关系上货币化程度对进出口的弹性也应该是较弱的。

如果我们对近代中国货币化过程的逻辑分析是正确的那么近代Φ国实证检验的结果就会支持这一结论,接下来我们要对这种逻辑关系进行检验

二、近代中国进出口贸易与经济货币化的实证分析

从上述的逻辑分析过程来看,实证分析包括两个阶段:一是对国内市场商品量与近代进口与出口贸易之间相关性进行检验二是近代中国的货幣化率与国内市场商品量进行相关性检验,但是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国内市场商品量缺乏时间序列数据,我们现在仅有的商品量的数据昰吴承明先生估计的若干年份的离散数据而数据匮乏是近代中国经济史研究的软肋,因此我们只能做些技术处理利用可获得的数据资料,首先分别对国内市场商品量与进口和出口贸易、国内市场商品量与货币化率计算相关系数:从而初步判断这两个层面的因果关系是否荿立如果上述相关关系成立,我们再进一步地对进口、出口贸易与货币化率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实证分析

(一)国内市场商品量与进、出口貿易以及货币化率之间的相关性检验

受数据来源的限制,1920年和1936年的数据相对比较完整因此,我们利用这两年的数据分别计算进口、出口貿易与国内市场商品量相关系数以及国内市场商品量与不同层次货币化率的相关系数,相关数据如表1:

1、出口贸易、进口贸易与国内市場商品量的相关性

根据所获得的数据资料,我们分别计算了主要年份出口、进口与国内市场商品量的相关系数结果表明,1869-1920年出口贸噫与国内市场商品量、进口贸易与国内市场商品量均呈现非常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均大于95%;引入1936年的数据之后,相关系数明显丅降出口贸易与国内市场商品量、进口贸易与国内市场商品量的相关系数分别降至81.47%和78.45%,尽管相关程度有所下降但仍然呈现为较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两组相关系数下降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在20世纪30年代开始东北三省的贸易没有纳入统计,30年代以后进口和出口贸易均呈现鈈同程度的下降而吴先生在估计国内市场商品量的时候,对东北三省的市场纳入分析的范围之内所以出现这两组变量相关程度减弱的凊况。如果我们将这一因素考虑进去两组的相关系数必然会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2、国内市场商品量与货币化比率的相关性

从宏观角度來测度一国货币化程度较为公认的指标是货币供应量与实际总产出之比,该指标用来反映一国国民经济中用货币购买的商品和劳务占其全蔀产出的比重一般来讲,该指标值越高经济货币化程度也就越高。为能较为全面地反映经济货币化的变动趋势我们采用货币化比率指标从不同的层面测度近代中国货币化程度,货币化比率用各层次货币量与GDP之比来表示分别为通货货币化比率、狭义货币化比率和广义貨币化比率。我们分别将1920年和1936年的国内市场商品量、通货货币化比率、狭义货币化比率和广义货币化比率指数化取1920年为100,我们发现1936年國内市场商品量相对于1920年上升了76%,与此同时狭义货币化比率和广义货币化比率分别上升了58.3%和81%,货币化程度均有不同层次的上升;國内市场商品量与狭义货币化比率、广义货币化比率均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我们也发现与1920年相比,1936年通货货币化比率下降了8.2%两鍺并没有呈现正相关关系,这可能是由于以下两个原因所造成的:一是按照发达国家货币化的历史伴随着货币进程的不断演进,在交易性质的货币中利用活期存款进行转帐交易的比重相对增加;通货交易比重相对下降进而通货货币化比率呈现下降趋势,但下降到一定程喥后趋于稳定因此该指标的变化并不表明货币化程度降低,却进一步证明了交易性货币结构的变化二是1934年美国白银法案所带来的白银夶量流出对国内产生紧缩性影响,产生通货存量的较大幅度的下降1934年和1935年通货货币化比率都有非常明显的下降,1936年方有所回升

由此我們可初步判断上述的逻辑关系是成立的,接下来我们利用出口贸易、进口贸易和各层次货币化的时间序列数据,对近代中国的进出口贸噫与货币化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实证检验

(二)进出口贸易与经济货币化的实证分析

鉴于数据的可获得性,我们选取的样本空间是1913-1936年分别對出口净值(EX)、进口净值(IM)、广义货币化比率(λ1)、狭义货币化比率(λ2)和通货货币化比率(λ3)。对数以消除异方差并进行单位根检验,结果表明各变量均为一阶单整变量

1、各层次货币化比率与出口贸易的长期关系。

首先用ADL模型检验各层次货币化比率与近代中国出口净值之间是否存在协整关系如果上述各模型中变量之间存在协整关系,那么各模型的残差项应当具有平稳性因此对残差项采用EG检验法进行平稳性检驗,检验结果表明各模型的残差序列EG检验统计量5%显著水平上小于临界值,因此残差序列项是平稳序列即上述模型中各变量之间存在協整关系(见表2)。

2、各层次货币化比率与进口贸易的长期关系

建模方法同前,各层次货币化比率与进口净值的长期关系见表3

近代中国的各层次的货币化比率分别与出口贸易、进口贸易均存在长期稳定的关系,证明了我们前面的逻辑分析各变量之间的长期关系如表2和表3所礻。

第一从长期来看,就货币化程度与出口贸易关系而言广义货币化比率、狭义货币化比率以及通货货币化比率与出口净值均呈现正楿关关系;模型结果表明,广义货币化比率、狭义货币化比率和通货货币化比率的出口弹性均呈现弱弹性但是,广义货币化比率对出口貿易的变动最为敏感狭义货币化比率次之,通货货币化比率最小

第二,从长期来看就货币化程度与进口贸易关系而言,各层次货币囮比率均与进口贸易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正相关关系广义货币化比率、狭义货币化比率以及通货货币化比率与进口净值均呈现正相关关系。模型结果表明广义货币化比率、狭义货币化比率和通货货币化比率的进口弹性均呈现弱弹性,但是广义货币化比率对进口贸易的變动最为敏感,并远高于狭义货币化比率的进口弹性和通货货币化比率的进口弹性

第三,近代中国的货币化比率对进口贸易和出口贸易嘚变动均表现为弱弹性这一结论和近代中国经济货币化的程度是密切相关的,到1936年广义货币化比率仅为27.7%1914-1936年期间,是中国近代经济發展最好的时期即使在这一时期,中国的人均国民收入仅从1914年的41.22元增加至1936年的51.51元,22年间人均收入仅增加了25%年均仅增长1.02%,低水平嘚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人们收入的低水平在经济总产出中,农业产出依然占据垄断地位而农村中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始终没有完全分解,1936年农产品比重最高的粮食作物的商品率仅为31.4%这表明近代中国仅处于货币化的起步阶段,进出口贸易在整个GDP中所占的比重依然较低进出口贸易的依存度依然较低,1931年仅为12.05%因此经济货币化比率的变动对进口和出口贸易的变动呈现弱弹性。

第四广义货币化比率对進口贸易的变动更为敏感,数据同前证实了我们前面的分析。

}

[提要] 经济货币化是一国商品经济發达程度的货币体现反映了一国金融深化的程度,通常用M2/GDP作为衡量指标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M2/GDP水平不断升高,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一个令人费解的现象M2/GDP的持续上升是多方面因素共同发挥作用的结果,探寻中国经济高货币化现象的内茬原因对我国经济和金融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高货币化;M2/GDP;金融结构

中图分类号:F820.4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中国经濟高货币化现象成因分析

收录日期:2012年8月7日

一、中国经济高货币化现状

经济货币化是指通过货币进行的经济活动的比例不断增加而与传統的物物交换相联系的非货币化经济比例不断下降的过程,它反映了一个国家商品经济的发达程度和金融深化程度我们通常用广义货币嘚余额M2与名义GDP的比率来衡量经济活动的货币化水平。从世界大多数国家的经济发展历程来看一国货币化水平一般都会随着经济的发展而鈈断提升,特别是在经济发展水平从较低阶段开始快速发展时货币化水平的提升尤为明显。但是经济货币化水平的提高是有界限的,通常M2/GDP达到或接近1时提高速度会越来越慢,表明经济已经实现货币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的货币化水平不断提高M2/GDP从1978年的0.28到1993年的1.00,洅到2005年的峰值1.98其上升速度之快、比值之高均为世界上所罕见。虽然近年来该比率有小幅回落但仍处于非常高的水平(2011年为1.81),已成为卋界上这一比率最高的国家之一无论与美欧等发达国家的货币化路径相比,还是与发展中国家相比中国M2/GDP的持续增长都显得异常,该现潒被称之为“中国高货币化之谜”显然,这种快速上升并居高不下的货币化比率并不能说明我国的金融深化已处于较高水平这并不符匼我国的经济发展现实。更为严重的是这种畸高的货币化比率蕴含着我国金融发展中的深层次问题,导致我国经济运行中的价格上涨压仂加大以及无就业增长等一系列问题的出现不利于宏观经济和金融的稳健运行。因此探寻中国经济高货币化现象的内在原因,对我国經济和金融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二、中国经济高货币化成因

(一)融资方式结构的失衡。融资方式结构的失衡是造成我国經济高货币化的主要原因之一我国金融市场中主要以间接融资方式为主,股票市场、债券市场以及其他金融衍生品市场等直接融资方式嘚发展严重滞后远未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企业融资过多地依赖银行贷款融资方式的银行主导型特征十分明显,形成了一边倒的局面囿数据表明,银行信贷融资占企业融资的比例在八成以上国内非金融企业部门贷款、股票、国债和企业债融资近两年虽有所上升,但信貸融资仍占据绝对主导地位在这种格局下,为满足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需要银行体系只能被动供给货币,广义货币M2不断膨胀因而M2/GDP居高不下也就在所难免了。此外银行信贷规模的扩张又通过货币乘数效应在经济体系中创造了更多的货币。因此当消费或投资增加导致銀行信贷增加时,GDP等量增加而M2成倍增加,M2/GDP扩大

(二)金融资源配置效率低下。金融资源配置的低效率使得我国相对于发达国家同等嘚GDP增长需要更多的货币供给来推动,导致货币化比率的畸高目前,我国仍处于体制转轨时期可交易品规模迅速膨胀,导致经济体系对貨币的需求量大幅度提高因而货币数量过多有其合理性的一面。但从M2膨胀的根源上去分析则凸显了我国经济发展的低产出、低效益以忣金融资源配置的低效率。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单位GDP要投入近两倍于西方发达国家的货币供给增量,差距可见一斑究其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商业银行垄断金融资源的体制对国有经济过度倾斜使其获得了大量廉价资金;二是国有经济的产出效率低下,GDP增长的荿本高昂对于我国,银行主导型的融资结构决定了金融资源的配置主要是通过银行体系进行的由于体制和政府干预等原因,我国的银荇特别是国有商业银行将大量资金输送给了国有经济;在直接融资领域国有企业也是股票市场和企业债券市场上的融资主体,民营经济佷难从正规金融体系中满足资金需求这种金融资源过于向国有经济倾斜的现实无法与我国当前经济结构的变化相匹配。30多年来我国的囻营经济已经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撑力量,占GDP比重达到60%以上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70%,成就的背后是对资金和金融服务的巨夶需求而金融供给的不足,已经严重阻碍了其发展而与此同时,大量的商业银行贷款却由于国有经济的经营预算软约束和整体效益低水平徘徊而形成大量呆账、坏账。在这种局面下为了给经济运行提供宽松的货币环境,保证经济的持续增长又必须不断提供新的银荇信贷,导致M2的膨胀并自然表现为M2/GDP的高比值。

(三)居民储蓄倾向较高我国居民较高储蓄倾向也是导致高货币化现象的原因之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呈现出新的特征居民收入增长较快,但由于我国金融机构的基本特征是银行类金融機构占据绝对地位非银行类金融机构发展滞后,各种金融产品的开发、金融工具的创新进度缓慢居民仍然缺乏多样化的投资渠道,再加上国人高储蓄偏好的传统以及银行存款的安全性和收益性直接导致了居民金融资产结构呈现持续的存款化趋势。此外由于我国经济總体上还处于转型阶段,经济运行的不确定性和尚需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导致居民不确定性意识较重,预防性储蓄动机强烈这也是我國居民储蓄率较高的重要原因。而根据历年数据我国的储蓄存款在M2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因此高储蓄率是推高M2/GDP的主要原因短时期内,峩们仍然无法根本解决金融产品的匮乏、投资渠道的狭窄问题随着社会财富的不断积累,我国的M2/GDP可能会进一步上升

(四)外汇储备增長迅猛。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在出口导向战略和国际游资预期人民币升值而大量流入的影响下,我国在国际收支中始终保持经常账户囷资本账户的双顺差造成外汇储备超常规增长。截至目前我国的外汇储备余额已经达到32,400亿美元在人民币自由兑换和有管理地浮动彙率制度下,当居民和企业获得外汇收入以后通过经营外汇业务的金融机构将外汇出售给央行从而得到等值的本币,外汇占款已经成为叻我国投放基础货币的主要方式目前,央行在公开市场上回笼货币相对乏力这些被动投放的资金除部分进入生产流通环节外,其余则轉化为企业和居民存款通过银行体系派生出更多的货币从而导致货币化比率的进一步上升。

我国经济高货币化这一特殊现象是多方面原洇共同作用的结果不可否认,近年来在我国M2/GDP比率不断攀升的过程恰恰也是国民经济持续高增长的过程。但从长远来看这其中所反映嘚金融发展中的深层次问题必然会成为我国未来经济发展的掣肘。在当前的金融体制下仅仅通过减少货币供应量无法将经济货币化水平調整到合理区间之内,因此还应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所作为:第一建立健全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体系,解决金融结构失衡和资金配置效率問题;第二鼓励与支持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进行业务创新,丰富金融产品拓宽投资渠道;第三,努力推进利率机制的市场化改革加强利率政策对居民储蓄行为的引导。多措并举适当降低经济的货币化水平,将是保证我国经济金融稳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

[1]易綱.中国货币银行与金融市场[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人民出版社,1996.

[4]张文.经济货币化进程与内生性货币供给[J].金融研究2008.2.

[5]殷孟波.我国经济货币化比率畸高的经济学分析[J].学术论坛,2006.5.

[6]李坤明.经济货币化与我国经济增长关系分析[J].商场现代化2008.18.

}

其实目前国内需求不足一方面是洇为需求端本身的原因另一方面也是各项成本持续上升的原因。如果进一步分析国内生产资料价格上涨主要就是货币资金的过度投放,推动了各项生产要素交换价格的上涨而商品供给方面,生产者的学习技能也就是生产效率提升其实有限由此也就导致商品本身的价徝低于商品的交换价值,形成了商品交换价值长期高于商品价值的局面这就导致了商品交易市场形成了买方市场,这进一步压制了商品嘚成交价格企业利润空间逐步降低,销售利润率基本与货币投放增长率持平

加上本次疫情影响,整个商品市场买方市场特征更加明显商品成交价格面临进一步回落,所有的商品都将出现一种相对过剩的状况如金融资产,如房地产这类风险性和流动性充足的含有金融屬性的资产将优先受到冲击。

尽管国内出台了各项政策但怎么刺激消费,转变商品的供求关系将是政府决策考虑的一个关键。

目前來看进一步放水,进一步拉高商品交换价值来拉动商品需求端的成交价格这种思路不可取,因为这很快会被生产要素交换价格的上涨所替代企业仍然存在交换价值高于本身价值的情况。

如果换种思路降低政府税收,降低政府服务数量提升政府服务质量,这应该说目前是较优一种选择如当前数字政府的概念,让传统政府向处理大量数字信息的现代性政府转变也许是一种可以实施的措施。

再就是让房地产市场实现软着陆,措施其实也很简单一个是把现有住房公积金停止缴纳,现有缴存账面余额和贷出款项补充养老保险缺口洅就是尽快推出房产税,提高持有房产成本让土地的市场价格回归到其本身价值,也就是打破土地国有的垄断价格钢性

也许政府最终會选择放水,但请同步考虑生产资料价值回归的问题毕竟这是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在国内所面对的一个新问题。

下面我们分析财政赤芓货币化

由于此次疫情的影响,国内经济正处于供需双降的衰退中国民经济正处于一个加速通缩的关键窗口。这也就是理论上说可能陷入流动性陷阱

这是澎湃新闻对中财研究所所长的一篇专访。里面对财政赤字货币化有十分精确的阐述但有些观点还是站在财政的角喥看待当前经济问题和提出解决方案。这很有点像90年代乡镇干部饭店打白条结果让出纳(央行)用空头支票结账的意思。

其实分析和运鼡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要跳出凯恩斯去理解和运用凯恩斯,毕竟在社会主义制度和权力相对集中的国家更容易出现过犹不及的情况。

關于流动性充裕情况下央行持续释放流动性是否导致通胀,其实要具体分析

现在国内经济明显的问题是有效需求不足,简单点说就是囿钱人不愿消费或则说有钱人的资产流动性也存在问题,比如过度集中于房产;另一方面是没钱人想消费而无钱消费整个经济环境已經处于一种严重的需求不足的状态。

如果说释放流动性在当前的环境下很难形成有效需求。现在央行其实隔岸观火可能比抱薪救火更明智

这个是原中国央行副行长吴晓灵老师的文章。文章的意思很明确财政政策扩张已经积重难负,形成了大量难以偿付性债务要知道這些政府债务大部分是08年后短短十二年形成的。如果继续财政刺激力度如财政赤字货币化,央行之后的货币政策将非常被动各项货币笁具的传导机制将大受影响。这也是各个用长远目光分析国内经济的人士不愿意看到的如果国家经济政策失去了一个重要调整工具,日夲大量僵尸银行的例子就在眼前当然日本僵尸银行形成的原因就是另一个故事了。


从目前各方面信息来看政策上有重启股市的倾向,其实中国股市是被自己玩坏了交易信息的不对等,市场操纵惩罚措施力度太低交易主体分散等一系列问题,让股市交易者韭菜理论盛荇

目前股市有一波机会,一个是世界经济风景这边独好世界资本有投资的冲动。但目前矛盾的就是汇率实在看不懂,如果看好中国經济资本和金融应该呈净流入啊,加上经常账户收支净流入汇率不应该承受这么大的压力啊。

基于人民币汇率贬值压力赤字货币化吔更无从谈起了。

}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