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哥姐姐能给“考后焦虑症”的高考毕业生一些建议吗?孩子怎么不难?

编者按:高考刚结束没多久,高中毕业生们又迎来一个关乎前程的重要节点:出分的日子。这意味着,填志愿、选专业等一系列动作将会随之而来。对于考生家长而言,不仅要在考前辛苦照顾孩子,考中心急如焚,而且考完了这接下来需要陪伴孩子做的事还很多——孩子估分,家长跟着揪心;分数下来了,无论高低,都要填报志愿;孩子的志愿填报是否合适,决定孩子能否上一所理想的大学和适合的专业。不能不说,这考前考后许多家长真的比孩子还紧张还操心。本期《教育视点》,记者专访了省城NLP(神经语言程序学)心理咨询师雯澜老师,请她就高考后家长的心理和情绪疏导问题,为家长们讲讲如何应对考后焦虑症。

记者:雯澜老师,我从近几年许多高考生家长那里获悉,孩子们填报志愿真的太难了,报高了怕去不了,报低了又怕委屈了孩子,所以好多家长因此寝食难安,产生了焦虑情绪。甚至有些家长在孩子上了大学都快一年了,还在纠结是不是给孩子报错了志愿。他们应该如何是好呢?

雯澜:在高考前前后后这段时间里,很多家长的心情要经历过山车一样的起伏跌宕。之所以家长们会出现这种现象,其所有的担心都出自一个原因,就是希望孩子能够做出最佳选择。这个心情可以理解!分数出来之后家长和孩子会出现情绪波动,这个时候常见的问题是焦虑型抑郁情绪。因为紧接着就是填报志愿,许多孩子因为成绩不理想而产生强烈的挫败感。有些孩子因此拒绝个人交流,甚至出现自杀倾向等严重问题!这个时候家长一定要注意警惕孩子的情绪变化,有些孩子突然变得特别听话,这很有可能是在为他之后的极端行为做准备。

无论成绩好坏,家长千万别打骂和责备孩子。要通过家长发自内心的爱的表达和沟通,让孩子感觉到无论成绩好坏妈妈爸爸都是爱你的,你永远是父母的宝贝。让孩子感觉自己没有被这个世界抛弃,父母对自己的在意远远大于成绩。这样孩子才能逐步接受高考失利的事实。然后根据实际情况做出下一步计划,可以在填报志愿的时候降低标准。这个时候可以给孩子讲一些励志故事。我身边有这么一个孩子,高考只考了一个三类本科,在别人眼里这个孩子是没有什么机会上清华大学的研究生的,但就这个孩子,从上大学开始就努力学习,并告诉父母不要打击他的积极性,他要考清华大学的研究生。在大多数人眼里这简直就是天方夜谭,就连他的父母也这样觉得。但这个孩子后来真的考上了清华大学的研究生。学习什么时候开始努力都不晚,信心胜过一切!

填报志愿最主要的是以分数为依据,以孩子的喜好为参考,和孩子一起以开心快乐的心情去填报。这个时候会有一些家长出来粗暴干预,打着为孩子好的名义,去强制孩子填报一些孩子不想去的学校和专业,这是万万不可取的。我们可以给孩子建议或者意见,但千万不要越俎代庖。每年因此让孩子产生焦虑型抑郁情绪的案例非常多。

对此我给大家几点建议:第一,高考结束后填报完志愿,无论家长还是孩子都不要再反复去想这件事情。第二,适度放松一下自己,和几个好朋友约一下玩一玩,或者听一些比较舒缓的音乐,或者制定一些小计划,可以是专业技术,娱乐活动,还可以是游戏竞技,但要把握好尺度。第三,好多家长在心里都把自己的孩子当成一个长不大的小孩,什么都想代劳,什么都想管,这也是一种不健康的心理现象。许多孩子因为不愿意接受家长的安排而产生许多抵触情绪甚至焦虑或抑郁。这个时候家长一定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不可发生冲突。你完全可以放心大胆地让孩子自己做出一些选择。人都是在不断的摸爬滚打中成长起来的,我们不可能一辈子跟着孩子,乘着这个假期时间比较长,又不用补课,让孩子多出去接触一下社会,为大学生活积累一些经验,更有利于他们健康成长和早日适应社会。这一点非常重要。

记者:有一种常见的现象,长期陪伴孩子学习生活的很多家长,总盼着孩子进入大学后自己可以放松一下。然而,当孩子真的走了,放松了一段时间之后,好多家长就出问题了,觉得空虚寂寥,心烦意乱,这是怎么回事呢?

雯澜:在孩子离开家进入大学校园之后,家长们和孩子们很容易发生情绪波动。由于之前长时间的陪伴孩子学习、生活,家长们都希望孩子进入大学后自己可以放松一下。所以,当孩子接到录取通知,开始准备入学用品,家长就开始憧憬孩子进入大学后自己在家里如何放松,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比如约几个朋友出去玩,再也不用担心孩子在家吃饭上学的琐碎之事。然而,放松一段时间之后,好多家长就出问题了。去年来问诊的一位家长是妈妈,得了情绪焦虑症。原因是这样的:这位女士原来有工作,因为孩子初中成绩非常优秀,考入我市最好的高中,为了陪伴孩子,她把工作辞掉在家做全职妈妈,每天的工作就是打理家务、陪孩子学习。儿子聪明好学且非常努力,终于考上了他自己理想的大学。看起来一切都是那么的圆满成功。孩子上大学走后第一周,这位妈妈感到非常轻松惬意,也好好享受了一把自由自在的生活。到了第二周她开始给孩子打电话,儿子在军训期间,电话总是不能及时接通。这位妈妈就老是失落,或开始胡思乱想,担心孩子不接电话是不是出了什么事。即使孩子晚上回过来电话,她的心情也无法放松。整天天马行空各种想象,为了压抑这种情绪和转移注意力,这位女士开始暴饮暴食,拼命吃东西。以至于她在一个月的时间里胖了20斤。由于这样的情绪没有宣泄出口,她开始和老公吵架。老公以为她是更年期,去医院查没有问题,最后周围的亲朋好友都建议她去看心理医生,才到了我们的心理工作室来咨询。  针对类似的个案,我的建议是:第一步,转移注意力。学习是最好的转移注意力的方法。现在的生活太方便了,可以在网上看书、听书、瑜伽、健身,想学什么就学什么。有句话说的对:学习是一件只赚不赔的事情。第二,走出去。约几个朋友,可以到书店看书,也可以到茶店学学茶艺,还可以学习养花、插花,陶冶一下情操,充实自己的生活。甚至可以自己去学一点心理学,以免不该发生的事发生在自己身上。第三,可以出去找份自己喜欢又可以做得得心应手的工作。只要把时间和精力都占用了,就没有时间胡思乱想了,自己的生活就会非常充实。如果这样还是不能达到释放情绪的目的,那就赶紧去找专业人士帮你解决。  中考也结束了,我还想对中考生的父母说几句话。孩子过了16岁就到了承担法律责任的年龄了,不要把他们当成儿童来对待,总认为他们不成熟,什么事都想包办。事实上,大部分孩子想的比你都多,家长们要多尊重孩子的意见和建议,不要武断地给孩子做主选学校、选补课班,选各种各样你认为的好事,这样做其实是把你的理想加在了孩子身上。把你的注意力离开你的孩子,不要一天盯着孩子的缺点,想让他全部改掉,想让他活成你认为的样子。首先他们是人,是人就有思想,就有逆反心理。如果你想让你的孩子在未来活成什么样子,那你自己去做出样子来,然后孩子就会学习你的样子,成为你想成为的人。有句名言:每个问题孩子背后都有一个问题家长。你自己做好了,孩子自然就不用教了!  我们现在生活水平比以前大大提高了,没有了生活压力,闲暇时间越来越多,人们就开始出现这样那样的心理问题。要知道我们工作不仅仅是为了赚钱,更是为了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够充实起来。奉劝那些全职父母,当孩子离开你的身边,不再需要你的精心呵护,就赶紧找点事去做,这样你每天都会觉得非常充实,你的心理和情绪出问题的概率就不大了。

记者:雯澜老师,针对以上提到的家长们常见的焦虑情绪,请您给大家讲一讲,有什么具体方法可以解除这种焦虑情绪。

雯澜:这种现象确实比较常见,我教给大家一个传统心理学清理方法——感统清理法。首先,当这种情绪来临的时候,我们需要先找一个比较安静舒服的椅子坐下来,连续深呼吸多次,直到整个身体感觉放松下来。想想今天引起焦虑的这件事,在身体哪个部位有非常明确的感觉。如果这个感觉在大脑上,就通过意念让这个感觉慢慢移动、移动,移动到口腔,然后深深地吸一口气,再让这个感觉随着深深地呼气吐出去。反复多做几次,直到这个感觉没有为止。如果这个感觉在胳膊上,那么就深深地吸气,再深深地呼气,吐气的时候努力让这个感觉随着手臂向手指移动,当移动到手指尖上时,用力把它甩出去。当这个感觉在腿上时,同样让它移动到脚趾头上,然后用劲踢出去。当这个感觉在胸腔和腹腔里面时,我们就想象这个感觉随着食道慢慢移动到口腔,然后继续深深地吸气,深深地吐气,随着吐出去的气流,这个感觉也被吐了出去。多做几次,直到这个感觉减轻或者消失为止。然后站起来,想想刚才那个焦虑的情绪还在不在。这个方法再配合视觉调整,效果会更好。视觉调整就是站起来,心里想着这件让你焦虑的事,眼珠向上沿着上眼眶从左往右滑,然后从右往左滑,多滑几次,直到眼睛酸胀,到你所焦虑的事有点想不起来为止。这两个方法配合使用,用以调整比较轻微的焦虑症非常有效,大家可以试试看。

}

关注孩子高考前的焦虑症

高考在即,一些孩子因心存焦虑,直接影响备战高考,应引起家长的高度重视。

学习没劲头,身体时常不适,吃饭没胃口,睡觉不踏实。

寒窗苦读12年,万一高考失败或没有考上理想中的名校,多年的努力等于付之东流。

模拟考试、日常测试,成绩忽高忽低,增加了高考不确定因素,自尊心与信心受挫。

班主任老师、家长经常唠叨“离高考还剩几十天了,形势逼人,竞争残酷”之类的话,让孩子长期处于紧迫感,危机感之中,甚至产生厌烦情绪。

看到身边学生如此的刻苦用功学习,总觉得自己的努力始终不够,身心俱疲,逼得自己喘不过气来……

一是帮忙减负,让孩子将心中的不满与看法宣泄出来,引导孩子自主意识到学校采取各项措施的积极方面。

二是让孩子主动认识到学习需要根据自己的心理状态、身体状态控制节奏,战胜自我最重要。

三是提醒孩子提高学习效率,合理安排作息时间,以充沛的精力进行高效的学习,教会其运用动机理论更有效的学习,对高考充满信心。

阅读了本文的用户还阅读以下文章:

[让考生考前不再焦虑] [高考考前心理克服焦虑]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高三孩子焦虑家长要怎样做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