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小孩子吃饭很香,回味无穷,大人吃饭不香,味觉迟钝?

云南特殊的地理气候环境,众多的民族,悠久的历史以及灿烂的文化,造就了云南得天独厚的的美食特色!作为旅游大省,很多人只沉浸在云南美景中,却忽视了云南的美食。

以后,要是谁再说云南只有米线、没什么好吃的,我反手就是一巴掌!




小锅米线是昆明人常见的米线烹饪方法,主要特点是,米线都是在炭火上用小锅煮沸,里面加入鲜肉,米线。


豆花米线是云南昆明有名的汉族小吃。它源于民间,后逐渐成为小吃店中的一款独具特色的品种。香辣爽滑,价廉物美,人们戏称解馋食品。


“烧饵块”是云南当地的一种民俗小吃。是用煮熟的大米饭压成块状,通常是圆形薄饼状。在炭火上面烤制,然后涂上酱料和菜陷即可。


用脱脂奶粉加上米粉不断地在砂锅里,趁着火顺时针搅拌,待凝固以后而成。鲜甜爽滑顺着喉咙而下。


润滑的藕粉与雪白的米糕混合在一起,各式颜色的果仁相间其中,红糖透着粘稠,玫瑰酱散出芬芳,食客唇齿舌尖萦绕着香酥,沁着甜润,是备受云南人推崇的一道小吃。


味道又鲜又香,看上去油光透亮,口水流一地,是不可多得的云南山珍美食。


官渡的地方特产,面食,烘制而成,粑粑内含芝麻、花生、核桃等磨细果仁与白糖混合为馅,松软香甜,十分可口快意。


昆明酸腌菜是老百姓的家常腌菜,凉拌、爆炒,想怎么吃就怎么吃,有点酸酸的,很开胃。



凉鸡为楚雄元谋饮食风味中的名牌产品,具有近百年的历史。凉鸡的选料考究,以未生蛋或未啼鸣的仔鸡为最佳。


楚雄彝族的烤乳猪是一种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佳肴,元谋的烤猪很有名气。烤乳猪一般选用刚满双月的乳猪,宰杀汤褪去毛后,去掉肚杂和四蹄,涂上蜂蜜等各种佐料调制的汁水,然后将全猪挂在小土窑内,用文火烘烤至熟。元谋烤乳猪,则不用土窑,而是用一根铁棍穿在宰好的小猪上,架在木炭火上烘烤,边烘烤边翻弄边涂抹香料、佐料,直至皮黄肉熟。烤乳猪皮黄香酥,肉嫩骨脆,肥而不腻,味道鲜香回甜。


楚雄州,是云南野生菌的主产地之一,被誉为“中国野生菌美食之乡”。其中,尤以南华县为代表。野生菌品种占到全国600余种的33%、全省500余种的40%。年产野生食用菌约3000吨。得天独厚的资源使得楚雄的野生菌成为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一道菜肴。


彝香茅草“叫化鸡”又名富贵鸡,采用香茅草和味香肉嫩的珍珠鸡、经过腌制用民间目炭火煨烧三小时以上烹制而成,香味浓郁、美味可口。


选用上等五花肉切成大块,煮至七成熟,入油锅中炸至金黄,放入调好的豉油汁中煮2小时,起锅改刀成型入蒸箱中蒸4小时即可出笼,用原汁勾芡浇在五花肉上,用青白菜汆水后围边。整体色泽红亮、咸甜适中,肉肥不烂,肥而不腻,老少皆宜,风味独特。


彝人的苦荞粑粑制作非常简单,成团的荞面,切好后放入沸水中煮熟即食。苦荞粑粑保持微苦回甜的味道,最关键的是煮的过程中须掌握火候,一般煮九分熟更口可,能保持微苦回甜的风味。



选洱海鲜鲤鱼,油锅煎黄,加汤放料煮至鱼入味,自然冷冻,次日加入腌菜、芫荽,将碗中冻鱼扣盘便可上桌。


耙肉饵丝是大理巍山代表美食。肥肉要炖耙,汤汁要鲜。具有味清香,肉炖耙糯,汁浓不腻,味醇鲜美,饵丝筋润的特点。


乳扇是盛产牛奶的洱源出产的奶酪片。吃法有烤、煎、油炸等,最普遍的做法是油炸后撒上白糖,是下酒的好菜。


大理酸辣鱼,是云南大理传统美食之一。由于大理的气候、环境、地理以及民族习俗等原因形成了喜食酸、辣的习惯,酸能生津解暑,辣能祛湿开胃。而生活在洱海边的大理人对酸辣鱼的喜爱程度上不言而喻的。


白语又叫“黑格”,即生的猪皮和猪肉。白族人总会以凉拌生皮作为自己的招牌菜和特色菜。最地道的生皮是生的,没有经过任何熟化加工。吃生皮的地区多温泉,猪杀后,一般用松毛烧掉毛,然后用热水洗尽。这样猪皮金黄,肉质细嫩。


产自于大理云龙县癿诺邓镇。每年的冬季,诺邓村民把自家用包谷喂养的猪杀了,其制作的重点在于自制的诺盐和诺邓的特殊气候,使得火腿入味后鲜美无比,存放时间赹长香味越浓。其实诺邓火腿的产量却是极小,在当地,几乎都是家庭小作坊的自产自销,小规模生产诺邓火腿的厂家只有一家,这更让诺邓火腿珍贵。


大理白族凉粉做法多样,内容丰富,口感清爽。主料有卷粉、豆粉、抓粉、凉面、米线,食客可根据自己的爱好随意组合。再加上韭菜、腌渍的白菜,调料根据个人喜好加干红辣椒、花椒、姜汁、蒜水、酱料和醋、白糖、味精、花生粉或豌豆粉等调料调味,可以针对不同食客的口味来调出不同的口感。


喜洲粑粑是著名历史名城喜洲的一种特色小吃。口味有甜、咸两种。制时皆用上下两层炭火,上层炭火为猛火,下层炭火为文火。在做好的面胚上刷上猪油之后入锅烘焙,在烤制过程中繁复刷几次油脂,烤香直至烤酥。喜洲粑粑外皮香酥而内在绵软,倍受人们喜爱,且层次分明,宛若苍山十九峰十八溪,实为美色可餐。


在大理说起“第一名菜”,人们首先联想到的便是“永平黄焖鸡”,据说这道菜已经有了一千多年的历史。黄焖鸡采用永平山区土鸡搭配多种辅料焖制而成,色鲜味佳,香气扑鼻,油而不腻,味道独特。民间曾有传言,永历皇帝在品尝过“永平黄焖鸡”后,大加赞赏,曾称其为“滇中第一佳肴”。



腊排骨下锅清炖,不用加任何调料,炖至排骨软烂但肉不离骨,这个时候浓浓的腊排骨的香味已充满整个屋子了。


“纳西烤肉”是纳西人的最爱,是丽江茶马古道上流行起来的一道传统的马帮菜,将新鲜五花肉经过香料腌制后放在自制的烤炉内,用当地特有的栗碳文火精心烤制而成。可直接烤熟食用或烤半熟后储藏,想食用时用油炸一炸再放入薄荷炸焦即可。


丽江粑粑是纳西族独具的风味食品,分为咸甜两类,可以根据各自口味任意选用。丽江粑粑其色泽金黄,香味扑鼻,吃起来酥脆可口,有的加喝酥油茶,更是其味无穷。


米灌肠是丽江特有的一种风味食品。由猪血、米饭及各种香料按配比拌在一块儿,然后灌入加工过的猪肠子而制成的米饭肠。制作米灌肠是纳西族的传统习惯。等到杀年猪时,几乎每户纳西人家都要做米灌肠。如果家人在外学习或工作,还要想方设法请人到家制的米灌肠捎去。


鸡豆凉粉是用取自丽江产的一种鸡豆(又名“鸡碗豆”)磨面滤浆做成的一种小吃。因鸡豆富含黑色素,做成的凉粉呈黑色,所以人们又称做“黑凉粉”,旧时吏官不知个中就里,在乾隆《丽江府志》中,曾把这种风味小吃称作“食黑豆腐”,其实“黑豆腐”就是今天的“黑凉粉”。


雪水滋养,可以吃生鱼片,也可以在锅里涮着吃。在丽江一般是一鱼三吃:鱼头鱼骨做汤,鱼皮油炸沾椒盐,鱼肉生吃沾芥末。



宰杀后的猪刮毛洗净,开膛取出内脏,剔去骨头,然后撒上用花椒、胡椒、草果、盐等调制的佐料面,抹上烧酒,用线把刀口缝好。在猪耳朵里塞上核桃,小木棍塞严鼻孔。放几天之后,取出木棍,灌一些盐水进去,再塞严木棍。


藏区的特色饮料酥油茶多作为主食与糌粑一起食用,作用是御寒提神醒脑、生津止渴。用酥油和浓茶加工而成。先将适量酥油放入特制的桶中,佐以食盐,再注入熬煮的浓茶汁,用木柄反复捣拌,使酥油与茶汁溶为一体,呈乳状即成。


牦牛因其常年生活在海拔几千米米以上地区,这些地方生长着许多野生药种如贝母、虫草等,牦牛常食这些药材,其肉鲜美无比,其味独特。牦牛肉脂肪含量特别低,热量特别高,对增强人体抗病力、细胞活力和器官功能均有显著作用。


酸奶是中甸地区藏族家里特有的一种奶制品,藏语叫“说”,是牛奶经过糖化作用以后的食品,营养更为丰富,用提炼过酥油的奶制作,有助于消化,生津止渴,最适合老人和小孩吃。


藏族人民传统主食之一。将青稞晒干炒熟、磨细,这样制成的炒面便是可以食用的糌粑了。


迪庆牦牛因其常年生活在海拔3500米以上地区,这些地方生长着许多野生药材如贝母、虫草等,牦牛常食这些药材,因而肉质十分鲜美。用牦牛肉作为火锅底料,也可煮配菜,有点类似北方的羊蝎子的吃法,无论是从营养还是口味上来说都非常好。


在香格里拉藏区饲养的家禽都是放养的,藏香猪、藏香鸡都是天然的绿色家禽。而用尼西土陶加工的藏香鸡,就是著名的尼西土锅鸡。用尼西土陶煨制出来的鸡原汁原味,味道非常鲜美。是香格里拉不可多得的大众美食。



漆油炖鸡是生活在怒江峡谷的傈僳族喜爱的传统食品。逢年过节或远方的朋友到来,傈僳人都会做上这道菜来庆贺佳节、招待贵宾。这道菜的关键在于配料漆油,又称漆蜡,营养价值比较高,是怒江当地一种独特的配料。当遍山生长的漆数结籽成熟后,当地人把籽采回家,从中榨出油来食用,待油冷却后便会凝固成块。


在怒语的食谱中,"阿表"是一个最常见的名称,译成汉语就是荞砂饭。这是生活在福贡等地的怒族人民最喜欢的食物。它不仅适合老人和病人食用,也常被用来招待客人。


酸笋是将鲜笋密封在竹筒里,用笆蕉叶封口,放在有细小泉溪处淋滴,数天后发酵变酸。酸竹菜,独龙语为“美皓”,光听名字就让人有想去品尝的欲望,在炎炎夏日吃上一口,清新爽口,去热解暑,是夏季适宜的汤食。


“布汁”傈僳语,即用小甑子蒸出来的酒之意。此酒用玉米、小麦、青稞加上高粱、籼米和稗子等作原料酿成。此酒酒精度为34—45度之间,口感好,只要不过量,饮后一般不醉人,醉后亦未显头痛、全身无力等不良反应,是酒中佳品。


“斜拉”,怒语,即肉酒之意。一般用鸡肉和上好烧酒作原料。用漆油或酥油煎炒,稍退火再倒入烧酒,盖上锅盖焖片刻。经过这种特殊烹调方法的肉酒,味道鲜美,香气扑鼻,甜中带辣,特别可口,是滋补身体,强壮筋骨和治疗风湿病、妇科病的营养上品。


制作方法古老简单,摊入面浆烙制而成,香甜适口,风味独具,营养丰富。



火瓢牛肉采用老式的风炉,不用煤气或是电磁炉,用原生态烧环保炭烹煮,可算作牛肉火锅的一种另类。采用高黎贡山生态黄牛肉,肥瘦适合,加上绝密的煮炖、调味,嫩滑爽口。锅底还配时蔬, 皆可口宜人。


下村地处保山城北近郊,昔时村里半数以上农户为“豆粉世家”,堪称老字号的“豆粉专业村”。正宗的下村豆粉,用豌豆磨浆熬制,特点是筋骨好、色泽亮、口感柔韧鲜爽。


此乃保山盛筵上的一道大莱,又以河图乡人所烤最有名,外皮香脆酥润,肉质鲜嫩含香。


云南腾冲的大薄片已成为滇西名菜,工于火候,长于刀法,用特制的猪头肉片成薄如蝉翼的大片,调料齐全,具有咸、酸、辣、麻、香多种滋味,肉脆嫩,嚼时有劲,回味无穷。


大救驾是云南腾冲县最出名的小吃之一。据传,清初,吴三桂率清军打进昆明,明朝永历皇帝逃往滇西,清军紧追不舍。农民起义军大西军领袖李定国命大将靳统武护送永历皇帝至腾冲,当时天色已晚,一行人已疲惫不堪,饥饿难忍。找到一处歇脚之地,店家图省事,炒了一盘饵送上。永历皇帝吃后赞不绝口,说:“炒饵救了朕的大驾。”从此,腾冲炒饵改名为“大救驾”。


火烧肉是用最新鲜的猪肉简单过火灼烧而成,半生半熟,生猛鲜嫩。这种原始而粗犷食物,正像保山人豪爽而不拘小节的性格一样,正宗的火烧肉是用茅草烧制的。


独特的瓷坛焖制,神秘的药物融合腾冲当地原材料配制而成。坛子鸡因为中药秘方的卤制,有活血舒筋,清肺、健胃之功。



这道菜来源于云南西双版纳傣族当地民族危杀鸡祭鬼的习俗,菜名听起来诡异,味道却是好极了!火红的辣椒,味道浓重的大蒜,加上富有柔韧感的鸡丝,使这道菜的色彩犹如夜晚霓虹灯般缤纷,而其浓郁香辣的地方风味更是让夏日昏睡的味蕾马上醒神!


煮鸡的汤用来煮稀饭,把鸡骨头剁碎放入,酸扒尖也切碎倒进去,再加入豆豉、小米辣、香尖、大蒜、烤焙好的砂仁煮制。


在不少地方,傣味餐厅大多是人山人海。风味独到的傣味,可谓是云南餐饮文化的一道亮丽风景线,而傣味中最具代表性的一道菜首推“撒丕”。由于取新鲜牛肉材料的缘故,要吃到真正爽口地道的“撒丕”,还是到傣家的竹楼里去。撒丕还分为柠檬撒和苦撒两种,前者汤汁主要成分为柠檬水,后者汤汁主要成分如上所述。撒丕味苦、辣、麻、酸,口感清新,鲜味十足,是消暑佳品。同时撒丕也具一定药效,可清热解毒。


把肉剁成肉泥,拌上腌菜、盐、辣椒等作料搓成团,用芭蕉叶包严实放蒸笼里蒸,或者埋进浅土里,上面烧上一堆火“蒸”熟,野味十足,特别鲜香。


景颇族的舂菜,干巴、芫荽的香味加上小米辣的辣味,酸辣爽口解腻。还有舂豇豆!用的是绿色的小米辣,加上绿色的豇豆,清新去热降火。


过手米线是阿昌族以手抓食的品种之一。这种进食方式,在云南众多民族吃米线中尚属鲜见,不但用手抓食,而且还要用米线做皮,包入馅料,这与阿昌族所食米质油润软糯,宜于用手指捏成坨而食有关。景颇族也有过手米线。


著名的缅甸、泰国甜品。从缅甸、泰国等东南亚国家流行,逐渐传到云南德宏芒市、德宏瑞丽、景洪等地方。正宗的泡鲁达需12种配料合制而成。用西米、大西米、紫米、木瓜冻、缅甸炼乳、特制奶油面包干、新鲜椰丝加上碎冰块做成,甜中带有椰香,神清气爽。其中的奶油面包干,泡在奶香浓郁的冰水中,入口即软,酥脆香甜,可口甜蜜。


热带地区天气炎热,人们喜食酸辣的凉菜,当地盛产各类蔬果,因此也爱把蔬果还未成熟酸味足时候采摘下来腌制,酸泡出来的果子开胃生津,还自带解暑功能,不喜欢都难!



火腿木瓜鸡以云县、临沧交界地羊头岩一带最为有名,这里头道水和蚂蚁堆的山地子鸡源充足、盛产木瓜。


像裹小被子一样,把卷粉和佐料严严实实裹在锅巴里面。


这是一道临沧凤庆风味小吃。将豌豆粉搅拌成浆加以过滤除去渣,放在铁锅里煎成薄张锅巴,又将饵快切成薄片在炭火上烤熟,抹上麻辣酱料。吃时,用豆粉锅巴卷卷裹饵块呈圆条形即可。锅巴香脆,饵块柔软,佐料味佳,特别可口。


鸡肉烂饭不同于普通的米饭,它即可以当饭又可以当菜,一般情况下,是作为一道菜来食用的,鸡肉烂饭比普通米饭要软得多,特点就是“烂”。


卤子米线最讲究“卤子”的制作,“卤子”制作时是将一锅猪肉汤烧涨,放上青蚕豆米,大炖豆腐、腊肉小块,菠菜,煮熟后再加上调伴好的粉子面浆(糯米面粉也可以用淀粉代)再加放各种佐料,煮涨熟后,以勺打在装好米线里调拌均匀,再加酱油、蒜油、辣子油、味精等便可食用,风格独特,味道可口。卤子米线过去一般在清明上坟时才可食到现在米线馆里随时可以买到。


在镇康一直流传着“只吃笋子不吃鱼”的小故事,讲的就是酸扒菜,它是镇康地地道道的风味菜,从县城到农村,镇康人都有做酸扒菜的历史,酸扒菜是镇康人的拿手菜,是镇康人的招牌菜之一。


当竹笋破土而出时采挖,将笋皮剥洗净,分段切成簿片再切丝,丝越细越好,把切好的笋丝放入洁净的罐里压紧,放入凉水腌几天,就变成了酸笋子。



思茅市普洱县城的豆汤米干远近闻名,吃起来松软可口而鲜甜,享誉东南亚国家,凡到普洱出差或旅游的人,都要品尝一番。


鸡豆腐是普洱的一道传统名菜,原料主要是鸡肉和鸡蛋。成品状如水豆腐,撒上备好的蛋片丝、火腿丝、葱花等佐料即成。食用时用羹匙盛起品尝,味道鲜而微甜,男女老少均爱吃,营养价值很高,到思茅的人都喜欢尝一尝。


吹泡肝是无量山区的一道名肴,也是馈赠亲朋好友的佳品。


火烧猪肉具有酥脆、清香可口的特点,是彝族人民在喜庆或宴请贵客时才出手的一道佳肴。


在孟连傣族村寨中,每到暑夏,可以品尝到一道蛋白质极为丰富的佳肴,这就是酸辣爽口,和胃生津,驱暑气、祛病强身的凉拌酸蚂蚁蛋。酸蚂蚁蛋是世间最小最香的蛋。孟连傣家人常用来招待亲戚朋友,品尝后令人回味。


在景谷县傣族地区用来宴请宾客的世传名菜,称之为“牛撒撇”。“牛撒撇”最关键的配料就是牛粉肠水。城里人想吃“牛撒撇”没有牛粉肠水,就用五加叶来替代搅拌,味道口感相似。“牛撒撇”的特点是细腻可口,香味淳正,色泽诱人,具有健胃、消燥热、增食欲的功能,受人喜爱。


三尖角粑粑是思茅地区烩炙人口的食品,是民间待客的佳品,其状如菱角,薄如蝉翼,口感柔和,糯而不腻。若吃咸味的,就用火腿、鲜肉、韭菜末等做成咸馅。要吃 甜的,就用白糖、蜂蜜、核桃、花生、芝麻、鸡冠油做成甜馅,然后用筋面包裹,并用三指挤捏成三角状,形如菱角,再用芭蕉叶做垫,放在甑子内蒸熟后即可食用。


火灰焖鱼是思茅地区少数民族同胞喜爱的—道独特的菜肴,拉祜族尤喜欢这种不用锅灶,胜用锅灶而焖出来的美味。其做法是,将捕到的鱼拿回来后破肚除去杂碎内脏再晾干,将葱、姜、芫荽、蒜、辣椒拌上食盐、味精和少许猪油,塞进鱼肚内,再用嫩芭蕉叶包裹起来,捂进热烫的火灰堆中,焖上半小时即可取出食用,味道醇香可口,散发出一股股浓郁的香气十分诱人。是一道民族宴席上的珍品菜。


肉心水酥是普洱地区的传统名菜,以墨江的较有名,当地人称之为“压桌菜”。这道菜的特点是既泡又酥,又香又甜,既是菜又是汤,男女老少均爱吃。


将全鸡切分成若干大块,然后用锤将骨敲碎,而拉祜烤肉诀窍在于佐料要全,烘烤火色要好,制作出的烤肉才香气浓郁、麻辣开胃。


血拌肉是澜沧人的一道特色小吃,说是血拌肉,其实肉是事先煮熟的,但是血是生的。有的人看了会觉得害怕,其实血拌肉的味道是很好的,里面有很多作料,如姜、蒜、辣椒和一些野生香料等等。



包烧,傣称为“摩”。常见的包烧菜肴有包烧鱼、虾等水鲜、包烧野蘑菇、南瓜尖、甜笋等蔬菜;包烧畜肉、兽肉等。包烧的菜肴不会走味、养分不会挥发散失,堪称“原汁原味”俱在,是具有民族特色的美食。


腌牛脚筋,是傣族传统性的一道名菜, 深受人们喜爱。原料简单,操作方便,味道软嫩爽口。


菠萝紫米饭看起来就很诱人,整个菠萝很萌的样子。首先要将紫糯米浸泡7-8个小时,将菠萝顶端切一个盖,掏去菠萝心,放入紫糯米,盖上菠萝盖后放到甄锅里煮,闻到香味后,即可开盖食用。味道有点甜,而且有补血润肺的功效。


香竹饭,傣语称“考澜”,只能用具有特殊香味的香竹“埋考澜”煮制。


酸笋煮鸡是傣族传统名菜,西双版纳大小餐厅都吃得到。用特质的酸笋配上鲜嫩的鸡肉熬成汤,再加上傣家特有的香料香茅草,酸酸辣辣,很开胃的哦。


香茅草烤鱼也是一道经典傣族风味菜。一般将洗净的鱼裹上味道芬芳的香茅草,然后置于火上烧烤,并抹上适量的猪油,烤时香气四溢,这样烤出来的鱼香味扑鼻,鱼肉酥脆、味道鲜美独特。


顾名思义,舂鸡脚就是把鸡脚放入花生、豇豆、姜蒜、小米辣、香菜等放到石臼里捣碎。舂鸡脚口味酸酸甜甜微辣,配上小瓶啤酒,吃起来有滋有味。


傣味火烧干巴,出自傣家姑娘精心细致的烹制。以精选的上等牛肉,配以版纳独有的植物香料,采用火炭烧烤“并窝”的方法烤制而成,当牛肉烤至褐红油润,用木锤轻轻敲打成丝状,食之,喷香可口,其奇妙滋味是不可多得的牛肉佳品。


新鲜仔鸡一斤半左右,炭火烤制20分钟,皮焦肉嫩且多汁,香气扑鼻,一个人吃一只绝对没问题,再来上一条烤鱼,加上干蘸料,简直停不下来。



过桥米线是米线中的上品,是云南食品中最具地方风味的小吃,它以用料考究,制作精细,吃法特殊,营养丰富而深受群众喜爱。


建水烧豆腐又称临安豆腐是云南省建水县的汉族传统名吃。这烧豆腐的臭豆腐块,每个约一寸见方,小巧玲珑,以建水产为最好。在炭火上慢慢烧熟,一熟就鼓胀起来,疏松可口。烧时刷些油在豆腐表面,豆腐油黄油黄的,香气飘到很远,蘸以乳腐汁、烧煳辣子面、香菜末调成的汁或是辣椒面、盐、花椒面、味精拌成的干料吃,往往有人一气吃数十个还不够,佐酒特妙。


烂烀牛肉就是牛蹄、牛肠、牛肚子、牛肉、牛排骨等混杂烀做一大锅,不仅味道鲜美,而且芳香扑鼻,由于牛肉烀得软烂,老少皆宜。吃红河烂烀牛肉,喝红河哈尼焖锅酒,犹如熊掌和鱼兼得。


开远烧烤鲜香麻辣思味俱全,在烧烤摊上坐着等着老板端上桌来,一盘盘蔬菜或是肉食串成串大快朵颐,旁边是烟熏火燎的烧烤摊,一派人间烟火气。


将一个个生洋芋放在木炭火上烤,烤熟后用小刀把皮削去后从中间划成两半放在一个盘子里,取其中一半蘸上自家特制的佐料,或可根据个人喜好把十几种佐料用小碟子搅拌在一起后用洋芋蘸着吃。有的皮层酥松,里层香脆;有的里外都面乎乎的,香甜粘牙,味道十分可口。


汽锅鸡始创于建水,这是云南独有的高级风味名菜。早在清代乾隆年间,就在滇南地区民间流传。它以滇南建水出产的紫陶汽锅为专用炊具,选肥壮仔鸡烹成,汤汁全由蒸汽凝成,清澈澄明,香醇鲜美,紫陶汽锅能比较好的保存鸡肉的营养。



岜夯鸡,是文山州广南县壮族独有的一道独具风味的传统美味菜肴,被称之为“云南一绝。”


五色糯米饭是壮族地区的传统风味小吃,因糯米饭呈黑、红、黄、白、紫五种色彩而得名,又称“乌饭”。每年农历三月初三或清明节时节,文山丘北壮族的人们普遍制作五色糯米饭。壮家人十分喜爱五色糯米饭,把它看作吉祥如意、五谷丰登的象征。


菊花鸭是广南一道传统的佳肴名菜,以广南本地麻鸭和菊花为主料。用鸭肉汤汆菊花,辅以佐料、配菜称为“菊花鸭”,是一道传统名菜,味鲜、香、甜、美。既开胃可口,又清肺治病。


三七根炖鸡乃砚山的名特首选菜肴。早在清代乾隆年间,就在滇南地区民间流传。加入“三七”、天麻、虫草等名贵药材烹饪,便成为“三七”汽锅鸡、天麻汽锅鸡、虫草汽锅鸡,为云南具有独特风味的滋补名菜。


广南板鸭选用当地土产的麻鸭加工而成,广南麻鸭的营养价值高,属凉性,科学的食用具有滋润养胃,平肝去火,健体美颜,益气养血,除湿去烦,开胃健脾,醒目安神,滋阴益肾之功效,深受人们青睐。


文山人的餐桌上很少吃甜味的餐品,但在传统菜谱里却有一道以香甜为主的菜—豆沙肉。一道菜体现了内地文化与边疆少数民族文化在味觉上的交流与融合。因其晶莹透亮,味美香甜,油而不腻又肥嫩可口,在筵席上常为客人交口称赞。


由于红烧猪肉罐头,是当时部队特有的一种食品,而芭蕉花则属于驻地人民群众的经济作物。所以官兵们就把这道菜亲切的叫做"军民鱼水情",以此形容老山作战期间良好的军民关系。


麻栗坡的沙糕清香纯甜、松软润口。是馈赠亲友的常带礼品。


广南八宝米早在明清时代就被列为“贡米”,封为“皇粮”、“每岁贡百担”,专送京师供皇帝御膳和皇亲国戚享用,1981年被国家列为名贵米种,广南县也被农业部授予“中国八宝米之乡”的称号。八宝贡米色泽洁白微青,粒大质软,淀汾和蛋白质含量较一般米高,味香且口感好。



抚仙湖铜锅鱼,玉溪著名美食。抚仙湖的铜锅鱼之所以好吃,是因为抚仙湖水好,养的鱼就好,抚仙湖人配的佐料好,加上抚仙湖的铜锅好,四好合一好,造就了抚仙湖铜锅鱼的美味。湖内特产金线鱼、抗浪鱼,铜锅煮鱼就源于抚仙湖。铜锅煮鱼主要是以煮抚仙湖中的抗浪鱼出名。


通海甜白酒是云南省玉溪市通海县的特产。通海甜白酒主要采用糯米酿造而成,营养丰富,色泽金黄,清凉透明,口感醇甜,糯米甜酒特有的香气,风味独特,老少皆宜。


通海凉糕是用糯米做成的,入口软糯,外层是糯米的清香,不带甜味,但是轻咬一口,里面的夹层味道流露出来,着带有蜜饯清甜香味和芝麻香的凉糕,这样一来吃起来就别有一番风味了。


豆末糖是云南通海历史悠久的传统产品,以“香、甜、酥、脆,入口无渣”著称,选用优质黄豆作为主要原料,另加白糖、饴糖等精工制成。食用起来,甜而不腻,松酥、香脆 ,十分爽口。


漠沙,这个哀牢山脉东麓的小镇,素有“花腰傣之乡”的美誉,也是聂耳母亲彭寂宽的故乡,在这个以热带景观和傣族风情闻名的小镇上,如果还有什么是它地标的一种,那一定就是夜市摊上的麻辣炒田螺了。


玉溪冬瓜蜜饯分为红蜜饯和白蜜饯两种,红蜜饯用红糖加工,呈琥珀色,肉质脆嫩,味道芳香,清凉适口,有养肝润肺、化痰解暑的功能,被誉为“琥珀蜜饯”;白蜜饯用白糖加工制作,其色洁白晶莹,通明透亮,十分爽口,被誉为“水晶蜜饯”。玉溪冬瓜蜜饯,虽然并非以蜜糖制作,但吃后真有不是蜜味胜似蜜味的感觉。


鳝鱼米线是玉溪风味小吃的当家品种。鳝鱼米线以鲜鳝鱼为主料,配以各种辅料及调料,将锅坐火上,根据制作量放入植物油,待油温适当时,投入大蒜粒炸至金黄色,随即放入适量的面酱炒香,再放入适量的辣椒面,将三厘米段的净鳝鱼投入锅内炒至变色时,放入佐料,加入冷水淹没鳝鱼,待汤沸片刻用漏勺捞取。



沾益辣子鸡,是滇菜的代表作,其独特的原料、独特的配方、独特的加工工艺,辣而不辛、食和味醇,致使名振滇中,享誉海内外,是为西南乃至中国最出色的菜肴之一,招牌在中国西南地区乃至更远处都随处可见,可谓“不吃辣子鸡,白来彩云南”。


曲靖蒸饵丝的主料为当地产的筒子饵块。它是用曲靖沿江、珠街一带产的优质稻米,按传统工艺加工而成的。选用新鲜的韭菜和绿豆芽,还有专门熬制的甜酱油和精心炒制的肉酱。熬制甜酱油时,要配一定比例的香料,熬至浓稠且出味后,再起锅装入容器里备用。肉酱所选用的是新鲜的猪前夹后腿肉,剁细后再与酱料炒成肉酱。


陆良的麻衣馓子是用麦面作原料,和好面后扭成“千钧扣”油炸的糖果。色泽金黄,表层穿上芝麻糖衣,特点是香、 脆、酥、甜,特别是内里灌 满了糖饴,甜润柔腻。陆良“麻衣馓子”已有200年的历史,是地方传统风味食品。


形似琵琶,只大骨小,皮薄肉厚肥瘦适中;切开断面,香气浓郁,色泽鲜艳,瘦肉呈鲜红色或玫瑰色,肥肉呈乳白色,骨头略显桃红,似血气尚在滋润。其品质优良,足以代表云南火腿,故常称“云腿”。



鲜香美味,肥而不腻,滋补怡神”的云南特色天麻火腿鸡火锅,取“植物王国”中独有的药材天麻和植物香料,经多年潜心探索和研究,配以云南特制火腿及成长期较长的“老鸡”,精心炖制。


风味独特、地道的威信酸鱼,只产于威信县罗布河流域的鱼洞、白水、青龙、罗布等村寨。


牛干巴是云南比较常见的清真美食,在昭通也不例外。昭通穆斯林群众素有饲养菜牛腌制清真牛干巴的传统手工艺,由于牛干巴味道鲜美可口,易保存携带,食用方便,因而颇受青睐。


油糕稀豆粉是昭通人的传统特色小吃,金黄酥脆的油糕、清香四溢的稀豆粉的完美结合,让这一小吃经久不衰。


小肉串的精髓在于一个“小”字,细小的签子与小小的肉纠缠着,肥瘦相宜。因为小,肉易烤熟、容易入味,因为小,舌尖的注意力才会很集中,才能全方位立体化地品味它的香、辣、韧!一口一串,相当过瘾。


这仅仅只是云南各地具有代表性的美味,

小伙伴们以后就照着这些吃吧!

本文转载自昆明吃货部落,版权归其所有!

}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作文吧,作文是人们把记忆中所存储的有关知识、经验和思想用书面形式表达出来的记叙方式。你所见过的作文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家乡的美食作文800字(精选80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家乡的美食作文 篇1

  每个人都有一块生他、养他、伴他成长的土地,那块土地叫做“故乡”。

  自从几年前全家搬到省城后,就不怎么回老家了。因此,我非常怀念老家的美食。

  我的老家坐落在省城偏远的一个县城里,那里民风纯朴,风景优美,更值得一提的是当地的美食,让人吃了还想再吃,回味无穷。

  记得,每天清晨当我还处在迷迷糊糊、半睡半醒的时候,街道上就已然传来贩商的吆喝声“马拉糕,又香又甜的马拉糕”,顿时,睡意全无的我,翻身起来一个箭步就冲到窗户旁,大声的喊住贩商:“老板老板,我要1份马拉糕。”

  “好勒!”。贩商大声的回应道。我赶紧拿着钱跑了出去,深怕去晚了马拉糕就卖完了,要知道在当地,马拉糕可是早餐中的佼佼者,人们手中的抢手货呢!

  坐在家里,深棕色的马拉糕摆在桌子上,散发出淡淡的香味,像是在说,快吃我啊!快吃我啊!我迫不及待的拿了一块马拉糕吃了起来。吃在嘴里,马拉糕细腻无比,像酥化了的糯米一样,甜甜的、粘粘的、软软的,一大早美味就刺激着我的味蕾,让我吃完还想再吃。

  除了马拉糕之外,还有让我最想吃的那就是“向东街红汤牛肉面”。“向东街”是一条老街,盛产“红汤牛肉面”。如果你到我们这里来,想吃面的话,我首当其冲推荐的就是“向东街红汤牛肉面”。

  “向东街红汤牛肉面”做法简单,但想有好的汤底、红油却不容易,制作过程要细致、严谨才能成功做出这个面。面汤采用猪的筒子骨为主要材料,加上八角、桂皮等十余种香料配方组成,必须先猛火煮沸,文火慢熬至汤变白色,直到天然骨香熬出才算成功。而红油是“向东街红汤牛肉面”中必不可少的调色料,主要材料由香葱、本地红干椒粉、高档色拉油组成。然后把盐味,香料粉末,葱花,三胡椒油放到碗里,做成碗底,勺上一大勺滚烫的骨汤后放上适量的红油,最后再加上自己喜爱的“罩子”,就这样,一碗骨香浓厚、色彩红艳的“向东街红汤牛肉面”就出来了。

  除了这两个美食,当然还有很多,例如:油榨粑、杯子糕、蒿子粑、糁子粑、麻辣豆腐等等一系列小吃。

  家乡因这些美食让人留连忘返,而我因这样的家乡而感到自豪。

  家乡的美食作文 篇2

  在外翱翔的候鸟,总会不远万里回到家中。在外居住的游子,提起家乡时总会满脸怀念,话语中充满了对家乡的眷恋。仿佛还沉浸在家乡的回忆里,走不出来。

  家乡,是我们心中的美好回忆。无论大家身处何方,家乡仿佛都是自己的依靠,是自己放手一搏的支持力。无论将来你身居何位,家乡将永远无条件的支持着你的梦想蓝图。它永远都是你的避风港,是你温暖的家。

  人,都是恋家的高等动物,不论你身在何方,家乡都是你心中的甜蜜回忆,即使是那些平时不注意的小事,也变得无比有趣。不论你将来走到何方,遇到家乡的人或物就会特别高兴,特别兴奋,因为他们来源于家乡。

  而我的家乡有十分多好玩的和好吃的,因为我比较喜欢吃,所以介绍我们家的特色小吃――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孩子吃饭不香没食欲怎么办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