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学前儿童认知的整体性特点陈鹤琴先生创立了什么?

摘要:陈鹤琴先生是中国第一位运用近代科学方法研究儿童心理发展、进行儿童教育实验的教育家,是我国 现代幼儿教育发展的奠基人。他提出的“活教育”理论主要内容包括“活教育”的目的论、课程论和方法论。 该理论符合儿童发展的客观规律,符合儿童发展的年龄特点,符合当代中国教育发展的时代趋势,从不同角度指 导着今天的教育探索与实践。其历史影响主要体现在国难当头,教育救国;发现儿童,解放儿童;拨乱反正,重振 幼教。其现实意义体现在:以陈鹤琴先生所倡导的“五指活动课程”为基础,衍生出了我们当代学前教育领域所 提倡的五大领域课程;采用游戏法的形式来实施教学活动;在批判继承古今中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探寻中国特 色的学前教育道路。

关键词:陈鹤琴;“活教育”理论;历史影响;现实意义

陈鹤琴(1892 - 1982 年),中国著名儿童教育家、 儿童心理学家、教授,是我国现代幼儿教育发展的奠基 人,同时也是我国儿童心理学的开拓者,为我国学前教育 事业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而伟大的贡献。陈鹤琴先生为我 国教育事业的发展鞠躬尽瘁,尤其是对幼儿教育的发展 有自己伟大的理想抱负,并且付诸实践论证幼儿教育的 科学发展方向。陈鹤琴先生的一生就像是一盏奋进在逆 境中的明灯,用自己的双手将幼儿教育托举到新的高度。

一、陈鹤琴“活教育”理论的主要内容

(一)“活教育”的目的论

“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陈鹤琴赋予其五 个方面的要求:第一,“要有健全的身体”;第二,“要有 建设的能力”;第三,“要有创造的能力”;第四,“要能 够合作”;第五,“要有服务的精神”。陈鹤琴先生这五 条要求无一不体现其教育思想的先进性和科学性。陈鹤 琴先生注重人的身体发展,主张人首先要有健全健康的 身体素质,保持健康的身体才是个人发展的基础,拥有健 康的身体素质才能有建设祖国、建设社会、建设每一个小 家庭的能力。同時还要具备一定的创造能力,创造力代 表着一个人发展的可能性与潜能,代表着一个人在发展 过程中的可塑性程度,代表着一个人的创新性。同时,人 还要学会互助合作,只有团结协作才能在追求远大志向 与理想的过程中有所作为、有所成就、有所实现。最后, 最为关键的一条就是服务精神,要有服务精神的意识和态 度,懂得服务社会、服务国家最终才能够实现自己的价值。

(二)“活教育”的课程论

“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陈鹤琴先生认为自然、社会中的事物都可以成为儿童学习的内容,只有自 然、社会中的教育要素才最能促进幼儿自然的发展,让幼 儿感受自然状态下自然环境的魅力,感受伟大的大自然 给予我们宝贵的礼物。只有让儿童把自然、社会中的要 素当作所需要学习的书本,儿童才能在原生态环境中汲 取最为原生态的知识,在自然的环境下认识世界、感知世 界、理解世界、探索世界,再服务社会、服务人民、回报祖 国。陈鹤琴先生认为,传统书本上的知识较为分裂,知识 与知识之间没有任何联系,而是相互孤立的存在,不应该 将传统的课本看作唯一的教材,传统的教材过分拘泥于 课程上死板的知识,儿童如若不能亲身体验知识的趣味 性,那儿童学到的知识就将永远是不可利用的知识,不会 利用知识与知识之间的联系进行知识迁移,不能够学以 致用,导致知识本身的价值很难得到体现。儿童可以在 自然的环境下感受自然的教育,同时也可以激发儿童对 于大自然探索的积极性与好奇心。

“活教育”的教学组织形式打破了以往的学科中心 组织形式,对儿童的教育并不是传统分科进行教育,而是 将所有科目看作一个系统的体系,采取符合儿童身心发 展和生活特点的活动中心和活动单元体系——“五指活 动课程”。按照陈鹤琴先生“五指活动课程”的设想,儿 童是学习的主人,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着自己独特的思 维方式,有着独特的学习特点,并且这种自主性的活动代 替了以往的课堂教学,这样的学习方式能够让儿童更高 效的吸收所学的知识。“五指活动”是相互联系的一个 有机整体,并不是割裂开的独立部分,追求的是完整的儿 童发展过程,追求的是整体的儿童生活。

(三)“活教育”的方法论

“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做”是学生学习的 基础,也是“活教育”的出发点和切入点,强调的是儿童在 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和在活动中直接经验的获取 [1]。 “活教育”方法论的主要特点是:第一,强调儿童的 自主行为。也就是儿童的学习是以“做”为基础,确保

儿童的主动性与主体性,在教学中鼓励儿童独立去思考、 去探索、去发现、去实践,只有这样,儿童才能真正的消化 吸收这些书本上的知识。这才是激发儿童主体性与主动 性的最有效的手段。第二,需要教师积极适时的引导。 作为教师,要提高自己的教育能力,钻研自己的教育技 巧,仔细观察学习中的儿童,善于去引导、鼓励儿童,用积 极的引导语去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站在引导者和观察 者的角色进入课堂,进行朋友式教育,与儿童平等、民主 地进行对话、互动,主动激励儿童,而不是惩罚式和灌输 式的教学。

二、陈鹤琴“活教育”理论的历史影响

(一)国难当头,教育救国

1923 年,陈鹤琴先生萌发了一个想要进行教育探索 的想法,并于同年的秋天进行了一次中国化、科学化、本 土化幼稚教育的尝试与探索。他在江苏省南京市自己的 住宅内开办了鼓楼幼稚园,全身心地投入到了这场亲身 的实践中去,经过不懈的实践与实验,不断地摸索中国化 的幼儿教育之路。

20 世纪 30 年代,国内战事不断,国内时局的动荡和 国民政府的态度,让陈鹤琴先生清楚地意识到,战争已经 到了不可避免的境地。1935 年,在国家、民族和千百万 儿童的生存受到严重威胁的形势下,陈鹤琴先生发表了 著名的《对于儿童年实施后的宏愿》[2]。在文中,他提 出了充满温情的九条夙愿。陈鹤琴先生的夙愿不仅是对 儿童权益进行保护的体现,也是他投身于中国教育事业 发展的决心。这也是陈先生的肺腑之声,埋藏在心里最 急迫的宏愿,也是他对儿童真挚之情的体现,陈鹤琴先生 对儿童教育的关注淋漓尽致地体现到他这发自肺腑的夙 愿之中。

国难当头,陈鹤琴先生更感到了拯救民族危亡的责 任重大,他被推举为上海各慈善救济团体难民教育委员 会的负责人,为数十万难民的生活救济、生产自救和普及 教育而奔走,他的足迹遍布各租界的难民收容所 [2]。在 国难当头的时代境遇下,陈鹤琴先生毅然愤起,努力实践 教育救国。

(二)发现儿童,解放儿童

陈鹤琴先生很早就表示:“我素来喜欢小孩子,小孩 子也很喜欢我。”[3]  他在 1914—1919 年间受到美国的进步主义教育思想的影响和熏陶,系统地掌握了儿童心理 学的研究方法。这也为陈鹤琴科学儿童观奠定了一定的 理论基础,使其儿童观为大众所认可、被社会所认同,从 而有助于整个社会正确地看待儿童、教养儿童。

陈鹤琴先生的儿童观充分体现了其辩证地看待事物 的科学方法,在学习西方先进教育思想的同时,有所利用 也有所摒弃,他结合了我国当时教育事业发展的境遇,提 出了中国儿童的三个特点。他把自己的儿童观建立在中 国儿童的“三个不同于”之上:即儿童不同于成人、儿童 不同于洋人、儿童不同于古人 [4]。这“三个不同于”,是 陈鹤琴儿童观的理论支撑,儿童对事物的认知是远不同 于成人的,我们应该尊重儿童的思维方式和学习特点,给 予他们独特的发展空间,不能揠苗助长。儿童是不同于 洋人的,国家社会制度不同,儿童从出生后所受到的思想 上的影响也就不同,与洋人是有区别的。儿童也是不同 于古人的,时代在发展、在变化,教育儿童的方法也要与 时俱进,跟随儿童发展而不断的变化,适应儿童的发展水 平、发展程度和发展特点。陈鹤琴先生的儿童观是完整 的、科学的,体现出了现代儿童观的一般特点,同时还反 映着当时中国儿童的现实发展状况。

(三)拨乱反正,重振幼教

1978 年 5 月 11 日,《光明日报》发表特约评论员 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后,全国范围内掀 起了一场热烈的讨论。这场热烈的讨论也引燃了陈鹤琴 心中的教育改革之火苗,为他的教育改革的想法带来了 无尽的希望与可能。此时,陈鹤琴先生已经进行了自己 的教育实验,也就是自己的长子陈一鸣,他记录了关于自 己教育一鸣的数百个案例,为自己的教育思想贡献了活 生生的案例。1979 年 11 月 3 日,全国幼儿教育研究会在 南京召开,陈鹤琴先生出席开幕式并当选名誉理事长 [2]。 陈鹤琴先生在这场激烈的讨论后,更是投入到苦心

研究教育的工作中去,怀着自己伟大的志向,拨乱反正, 重振幼教。

三、陈鹤琴“活教育”理论的现实意义

(一)“五指”活动,五大领域

“活教育”课程体系打破以往陈旧的教学组织形式, 打破了最传统的学科组织形式,也就是以学科为中心的 组织形式,追求儿童连为一体的完整生活,追求儿童在自 然环境下的自主性发展学习,追求儿童整体性、全面性的 学习与发展。

以陈鹤琴先生所倡导的“五指活动课程”为基础, 衍生出了当代学前教育领域所提倡的五大领域课程。陈 鹤琴先生指出,五指活动课程之所以称之为“五指”,是 因为儿童的这五大类课程是一个整体,是五根连为一体的手指,不可分割。儿童的生活也是整个的、连成一片的、 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如若按照以学科为中心的学科分 类形式去组织开展儿童课程,就会割裂知识与知识间密 切的联系,孤立、单独的认识新的事物,这样的教学方法 是不科学的。现如今,我们的五大领域课程也不可分割, 尤其是在不同领域课程中要相互交融五大领域的内容, 内容与内容之间的交叉点无形中促进了幼儿德智体美劳 的全面发展,在教育目标中要着重体现出促进了幼儿哪 一方面的能力,还要善于发现儿童能力发展的不平衡性 并且取长补短,要注重知识与知识之间的系统性与统整 性,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课程的组织实施要依据儿 童的身心发展特点与规律有系统的、有组织的、合理地安 排,教师要了解儿童的兴趣所在,抓住每一次活动中可能 存在的教育契机,发挥作为教师的教育机制,使得课程尽 量整合,给予儿童完整的发展空间与发展机会。这种完 整的课程才能够体现出完整的儿童,才能使儿童得到科 学、全面的教育。

(二)“游戏”精神,注入课程

陈鹤琴先生明确提出游戏对儿童发展的意义,他指 出“名义上虽说是游戏,但所学确是很好的学问,很好的 东西。”[1] 成人是如此,更何况是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儿 童呢?

陈鹤琴先生提倡采用游戏法的形式来实施教学活 动。众所周知,游戏就是儿童的生命,儿童生来就是爱好 游戏的、喜欢游戏的,采用幼儿喜爱的游戏形式进行教 学,更能够提高和培养幼儿的学习品质。陈鹤琴先生所 提倡的游戏法与当今社会幼教界所提出的课程游戏化是 不谋而合的,课程游戏化就是要把游戏融入到各个细节 中去,发挥游戏的积极作用,带动教学活动对幼儿产生的 积极影响。笔者认为,游戏法就是要将游戏精神注入到 儿童基本活动中去,将游戏精神融入到幼儿的生活、教学 活动中去,只有在游戏中,幼儿才会产生不一样的游戏性 体验与感受,不一样的游戏性思维与思考,因此要在游戏 中科学地看待儿童,科学地教育儿童。

(三)批判吸收,灵活运用

陈鹤琴的学前教育研究方法认为,凡是对中国自己 的学前教育有利的,都要充分有效地加以运用,凡是对中国自己学前教育不利的,要去其糟粕,从而探索我们中国 化的幼儿教育发展之路。陈鹤琴先生摸索出一条幼稚教 育中国化的道路,树立了一个融贯中西方的一个成功典 范。他的“活教育”的学前教育目的论就是在批判继承 古今中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的,是为了探寻中国特 色的学前教育道路而提出的。

陈鹤琴先生幼稚教育思想的诞生向科学化、本土化、 系统化的方向转变,对我国近现代的教育改革做出了伟 大贡献,更是推动了教育科学化的发展进程。特别是他 的“活教育”理论符合儿童发展的客观规律,符合儿童 发展的年龄特点,符合当代中国教育发展的时代趋势,从 不同角度指导着我们如今的教育探索与实践。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人们越来越重视幼儿 身心健康的发展,越来越重视学前教育的质量和发展水 平,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更是与日俱增。批判继承是我国 幼教之父陈鹤琴研究教育的最根本方法,辩证地看待一 些他国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结合本国状况加以利用, 他开创了我国学前教育所采用的新方法,对于当前建设 中国特色学前教育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及借鉴意义,值得 我们大力发掘。

[2] 郭亮 . 从拓荒奠基到幼教之父:儿童教育家陈鹤琴 [M]. 南京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

[3] 陈秀云 , 陈一飞 . 陈鹤琴全集 ( 第一卷 )[M]. 南京 : 江苏教 育出版社 ,2008.

[4] 王振宇 , 秦光兰 , 林炎琴 . 为幼儿教育发现中国儿童,为儿 童创办中国幼儿教育——纪念陈鹤琴先生诞辰 125 周年 [J]. 学前教育研究 ,2018(1).

作者简介:庞晓彤(1997—),女,蒙古族,內蒙古包头人,单 位为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研究方向为学前 教育、幼儿园音乐教育和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

【摘要】:《规程》第四章第二十四条对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作了法定性的阐述,即指出“幼儿园教育活动是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的、多种形式的教育过程”。根据《规程》对幼儿园教育活动所下的定义,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它。因此,《规程》中明确指出,幼儿园的教育“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游戏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

主题教学依据_学前原理

第八章 学前儿童教育活动

一、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含义

《规程》第四章第二十四条对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作了法定性的阐述,即指出“幼儿园教育活动是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的、多种形式的教育过程”。

从广义上讲,幼儿园一日中,凡是能促进幼儿各方面发展的,具有教育作用的活动都可以称为教育活动。狭义上的幼儿园教育活动以幼儿设计和组织的教育活动为主要活动。根据《规程》对幼儿园教育活动所下的定义,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它。

(一)幼儿园教育活动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地活动

幼儿园教育活动,不是幼儿自发的活动,而是有目的、有计划地。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受到幼儿园的任务,幼儿园保育和教育目标所制约的。

幼儿园的教育活动是根据幼儿园任务,保育与教育的目标,根据幼儿发展的实际水平,有目的、有计划地设计教育活动,并通过具体的教育活动,促进每个幼儿在原有水平上全面和谐地发展。由此可见,幼儿园的教育活动是有明确具体目标,周密计划和具体内容要求的活动。

(二)幼儿园教育活动是教师引导幼儿主动活动的教育过程

教师把幼儿当作活动的主人,重视幼儿在教育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幼儿主动活动,并通过活动得到发展,这是教育过程的核心。所谓幼儿主动活动是在教师指导下,幼儿积极参与,在与物,与人交互作用过程中,促进身体、认知、性、情感的发展的活动。

二、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形式

幼儿园教育活动实际上是指幼儿园一日中的各项活动,而活动是多种多样的。按不同的标准、从不同的角度归类如下:

(一)按一日活动的性质分类

(1)生活活动:入园、盥洗、如厕、饮水、进餐、、离园。

(2)游戏活动:创造性游戏、规则性游戏。

(3)教学活动:、语言、、社会、五大领域的教学活动。

(二)按活动的内容分类

可以分为节日活动、自由活动、亲子活动、户外活动、主题活动、领域活动、区域活动。

(三)按活动的组织形式分类

(1)集体教育活动:全班幼儿同时在一个单位时间内的共同活动。

(2)分组教育活动:根据幼儿的能力、兴趣、知识经验、特长或年龄差距、分成若干小组进行活动。

(3)个别活动:指幼儿自由地按自己的意愿独自活动或结伴活动。

幼儿园各种教育活动形式是相互结合,形成整体的,教师在整体观的指导下,将各方面的教育内容、手段建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无论是集体形式,还是小组形式,个别形式;无论是生活活动、游戏活动,还是教学活动;无论在领域活动,还是区域活动,都要相互联系,融为一体,综合地运用。

三、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特殊性

幼儿园教育活动具有活动和教育活动的一般特征,但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幼儿园教育的特殊性决定了幼儿园教育活动具有自己的特点。

(一)幼儿园教育活动具有明确的社会目的性和计划性

幼儿园教育活动是在专门的机构中,由社会培养和指派的专职幼教人员实施的教育活动,它体现了国家或阶级的意志和要求,是一种依据社会要求来培养人的活动。因此,具有明确的社会目的性,并由此约定这种教育活动具有极强的规定性、组织性和计划性。这一特点,使幼儿园教育活动不仅与活动不同,而且与其他幼儿社会教育活动也有明显的质的区别。

(二)活动不仅重视幼儿的,而且也重视教师的主导性

●活动目标:了解感冒的明显症状,知道看病、体检对人的健康有益,并能配合医生进行治疗。

●活动准备:①木偶,小狗毛毛,牛医生,角色游戏小医生的几套用具。②与医务室大夫联系参观事宜。

(1)教师利用本班幼儿生病的事例,导入活动,引导幼儿想一想生病了应该怎么办,为什么要吃药打针?

(2)观看情景表演:毛毛感冒了。

提问:毛毛为什么感冒了?感冒后,毛毛和以前有什么不同?毛毛是怎样治好感冒的?引导幼儿了解看病对人健康有益,应听从医生的话,必要时要吃药打针,病才好得快。

(3)请幼儿讨论你以前感冒过吗?有什么感觉?怎样做才好得更快?请幼儿交流自己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地方做得差。

(5)角色游戏“小医生”,让幼儿通过角色游戏扮演,巩固对防病、治病的认识。

(6)参观医务室,大夫为幼儿体检,使幼儿了解到体检对身体的意义,并向大哥哥大姐姐学习,积极配合医生的工作。

(7)利用接种疫苗的机会,培养幼儿勇敢的精神,评选出“勇敢娃娃”给予鼓励。

该项活动的内容是与幼儿的生活紧密相关的,通过由“小狗毛毛感冒了”引出的一系列教育活动,通过角色扮演、交流唤起和体验儿童已有的直接经验,通过同伴间、师幼间的充分互动,教师引导幼儿整理和提升经验,形成了一些简单的、粗浅的、系统化的有关感冒的知识经验:知道犯感冒病很难受,往往出现鼻塞、打喷嚏、流鼻涕、发烧等症状,要治好感冒就要听从医生的话,要按时吃药,需要打针时要勇敢,积极配合治疗,病才好得快。同时也使幼儿知道看病、体检对人的健康有益,平时要讲卫生、不吃不干净的东西、饭前便后要洗手、不挑食,冷热要懂得增减衣服,等等。

4.领域活动强调促进儿童素质的提高,着眼于终身可持续发展

新《纲要》中各领域的目标、内容和要求以及组织和实施、评价等所有部分,均一致地将培养幼儿终身学习的基础和动力放在了核心位置,强调领域活动要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各领域都强调良好的习惯形成,强调合作、参与、探索,强调“幼儿每天有适当的自主选择和自由活动时间”;强调通过“引发、支持幼儿与周围环境之间积极的相互作用”来学习。新《纲要》把情感和态度作为幼儿发展最重要的发展列在前位,各领域的目标表述较多地使用了“体验”“感受”“喜欢”“乐意”等词汇,且在五个领域的具体阐述中也处处渗透了“尊重意愿、满足需要、培养兴趣”一类的表达,突出了领域活动中情感和态度的培养。总之,新《纲要》各领域的目标、内容和要求以及组织和实施、评价等都明显着眼于儿童终身持续发展所需要的最基本的重要的素质,如积极主动的态度、强烈的学习兴趣、有效地与环境互动的能力、初步的合作意识、责任感、学习和培养科学的精神和方法等,强调促进儿童基本素质的培养,使儿童获得愉快的、真实的、全面的、可持续的发展,而不是情感缺失的、表面的、片面的、暂时的知识技能的获得。

(三)领域活动的主要功能

1.领域活动有利于落实促进儿童体、智、德、美全面发展

儿童的学习与发展范畴按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健康、语言、社会、科学和艺术五大学习领域作相对划分,这是比较成熟的学习内容的分类,是广大教师所熟悉、所认可的,实施起来相对容易。学前教育机构全面组织实施领域教育,有利于保证儿童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教育得以贯彻落实。

2.领域活动便于教师根据各领域不同的知识性质引导儿童学习

由于各领域知识的性质有较大的不同,儿童学习这些知识内容时的方式方法也有所不同,这就决定了教师教的方法要与之相适应。领域活动有利于指导教师根据知识内容的性质选择相应的教育教学方法来组织教育教学活动,也便于教师理解和把握儿童的学习,增强学习效果。例如,社会领域中的知识,很多是约定俗成的社会性知识,像社会文化、社会规则等属于陈述型的知识,可以通过教师结合具体的事例用语言来传授,并通过潜移默化地影响儿童获取。而科学领域很多属于程序性的知识,靠教师直接教儿童是学不会的,它就需要教师创设相适应的环境,提供必要的学习材料和支持手段,引导儿童动手、动脑直接体验等活动才能习得和建构知识经验。因此,领域活动便于教师根据各领域内容的性质特点来设计教学,以提高教学的效果。

3.领域活动有利于促进儿童知识经验的整理和系统化

苏联的研究表明,能够引起儿童智力重大发展的,不是个别的、零散的、偶然的知识。只有以一定的方式和结构原则组织起来的完整的知识体系,才能扩大儿童认识活动的范围,从本质上改造儿童的认知方式,使他们能更自由地运用知识,更深刻地理解新知识,并逐渐掌握认识新事物、获得新知识的智力活动方式。另有的研究还表明,掌握系统化的知识对尚不具备抽象逻辑思维的学前儿童来说不仅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因为,知识体系可以有不同的深度和概括程度。它可以是以科学概念为核心组织起来的理论层次的学科体系,也可以是以表象或初级概念为基础和核心组织起来的经验层次的“前学科”体系。学前儿童能掌握的,并对其心理发展有促进作用的知识体系正是后一种。领域活动以各领域本身的相对系统性为教师指导儿童学习的抓手,使教师在儿童自身与外部世界、与物体、与同伴和成人相互作用获得直接经验基础上,引导和帮助儿童整理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经验,使之系统化构建起自己的经验层次的认知体系,并促使儿童将其迁移到更广阔的范围里去解决认识上的新问题。

(一)初步确定适合本班儿童实际的领域教育目标

1.学习领会新《纲要》的精神

新《纲要》中制定的各大领域的培养目标是领域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师在设计领域活动时,要体现新《纲要》中各大领域的培养目标,并围绕该培养目标制定出每种领域活动适度、明确、具体的目标。在领域活动中,教师和幼儿活动的指向、活动的内容、活动的方式方法、活动结果的评价,都受到该目标的制约。因此,教师要认真钻研新《纲要》全文的理念和精神,对幼儿园教育有一个整体认识和宏观把握,领会各领域目标所重点追求的价值。

2.本班儿童发展情况的分析

领域教育目标的确立除了要以新《纲要》的指导为前提,还应对本班儿童的发展情况进行分析,结合本班儿童的发展水平、兴趣、经验和需要来确定。一方面,“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是新《纲要》的突出特征。在新《纲要》中明确提出了“满足幼儿多方面的发展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等等。这就要求教师在制定领域教育目标时也要“以人为本”,也就是要“以本班儿童发展为本”,要对本班儿童的发展情况进行分析,尊重本班儿童的发展水平、兴趣、经验和需要。另一方面,儿童的学习具有主观能动性,他们并不是消极被动地接受外界刺激作用的。每个儿童都是独立的生命实体,有自己的兴趣、需要,有自己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状态,他们总是主动地对外界刺激加以选择,接受自己所需要的东西,拒绝不需要的东西。这就要求教师在确定领域教育目标时,要考虑到儿童的主观能动性,要结合他们的兴趣和需要来确定教育目标。

3.教师自身、当地、本园、家庭、社区可利用教育资源的综合分析

教育资源是教育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要素,它影响着我们的教育活动和教育效果,因此,教师在确定本班儿童领域活动目标时,必须要对可利用的教育资源进行综合分析,尽可能充分地利用周围的教育资源。教育资源包括的范围很广,如师资水平、教学设备、家庭、社区、当地的环境资源等,教师要善于发现和利用教育资源。在家庭、社会、教育机构、街道、市场、田野,在儿童自身和儿童群体中,在看电视、听广播、交谈、游戏、旅游等各种活动中,都存在着丰富的教育资源,都在对儿童发挥着强大的影响作用,其广泛性、灵活性、多样性、即时性,是我们不可忽视的。因此,教师应当有意识地去开发、利用这些资源,如与家庭、社区合作,充分利用当地的环境资源,利用大众媒体等,使我们的教育更丰富、更有效。例如,城市的孩子每天都要走马路,但是每个孩子对马路观察、感知的角度不可能完全一样,教师在引导儿童谈谈“热闹的马路”时,孩子们的回答各有差异。有的儿童对马路上来回奔驰的各种车辆十分感兴趣,他能告诉别人好多种汽车的特点,包括汽车的标志、汽车车灯的位置、形状、车型等;有的儿童可能对马路上的各种标记感兴趣,他能给大家讲讲各种标记的具体意思等;还有的儿童会告诉大家如何安全地过马路等。通过这样的谈话,儿童可以吸收别人认识中有价值的部分,充实自己,丰富自己的认识。

4.初步确定适合本班儿童实际的领域教育目标

在学习领会了新《纲要》的精神,并对本班儿童的发展情况和可利用的教育资源进行综合分析后,就可以此为依据初步确定适合本班儿童实际的领域教育目标。

教师在确定领域教育目标时要避免犯以下几种错误倾向:①重知识、技能,轻情感、能力;②重传授讲解、训练,轻感知、体验;③重已有知识,轻生成性经验;④重学科体系,轻领域整合;⑤重教师主导,轻儿童主体。

为避免这些错误,在确立目标时要注意教育目标的“一般发展”性,即要使学前教育的领域活动应服从并服务于儿童的一般发展,即基本素质的提高,而不以掌握学科知识和专门技能为主要目的,防止教育的小学化、成人化。如在新《纲要》中提出了幼儿园艺术教育的目标主要是:能初步感受并喜爱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而并不要求儿童对美从逻辑上进行过多的理解和分析,更不是以训练技能技巧为主。此外,还应考虑到领域目标的整合性和教师与儿童的“双主体性”,使儿童获得愉快的、真实的、全面的、可持续的发展,而不是情感缺失的、表面的、片面的、暂时的发展。此外,在目标的难易程度上,不宜太难,也不宜太简单,应尽可能使之保持在维果茨基所谓的“最近发展区”内,这样可充分调动儿童的学习潜能,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

(二)初步拟订本班学期或学年领域活动计划

1.便于教与学,促进儿童发展,初步划分领域内容的项目

教师在明确领域教育目标后,可以从如何便于教师设计和实施教育方案,更有利于促进儿童发展的角度,对该领域的知识经验进行分析,划分为若干类或若干项。例如《福建省幼儿园教师教育用书·领域活动指导》是这么分的:

健康领域内容的划分:卫生保健、心理健康、生活自理、自我保护、精细动作、运动与体能。

语言领域内容的划分:听说活动、讲述活动、文学活动。

科学领域内容的划分:人体、动物、植物、气候与季节、环境保护、科学现象、材料工具和科技产品;集合、数与数的运算、量、形、时间、空间。

社会领域内容的划分:社会认知、情感体验和行为养成。

艺术领域内容的划分:欣赏、歌唱、律动和舞蹈、演奏、音乐游戏、绘画、手工、美术游戏。

把领域内容按照内容的内在联系,如何有利于促进儿童学习与发展、有利于教师选择和编排具体内容、便于设计与实施教育活动划分为若干项后,教师就可以根据领域目标和儿童的生活实际和已有经验选择内容和课题。

2.密切联系儿童生活实际和已有经验初步拟出活动课题

教师在整理好领域活动内容的类别后,就要密切联系儿童生活实际和已有经验初步拟出与之相应的活动课题。因为儿童是在生活中学习,在生活中发展的,所以拟定的活动课题必须密切联系儿童生活实际和已有经验。在此过程中,要注意使教育目标和内容“需求化”。幼儿是自身学习的主体,幼儿的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因此,教师在领域活动的设计过程中,应尽可能将教育目标和内容转化为孩子内在的需求,让幼儿感觉是“我要学”而不是“要我学”。将教育目标和内容转变为幼儿的需求有两条途径:一是从儿童的兴趣与需要中发现有价值的教育内容;二是将教育目标与内容转化为幼儿的需求。

如小班上学期健康领域的“生活自理”就可以拟定“学着做”课题,包括学着自己洗手、喝水、吃饭、大小便、睡觉。语言领域的“听说活动”可以拟定“找找老师在哪里”的课题,“文学活动”拟定儿歌《老师早》。科学领域的“科学现象”可拟定“颜色真有趣”的课题,“动物”可拟定“可爱的小兔”的课题,“植物”可拟定“美丽的叶子”的课题。艺术领域的“歌唱”可拟定学唱歌曲《我上幼儿园》,“欣赏”可拟定欣赏“大班哥哥姐姐的画”这一课题。

内容的选择和课题的拟定要根据本班的领域目标,密切联系儿童生活实际和已有经验。这项工作在开学之前就要把一个学期的内容或课题初步选好拟出,并编排好序列。

所有的课题不可能一次完成,需要对课题序列进行科学的编排,确定先开展什么、后开展什么,这样才有助于儿童逐步建构经验,使之系统化。在编排课题序列时应注意以下两点:

(1)需充分考虑领域内各课题间和各领域间的联系和渗透,并根据人的认识的基本规律——由近及远、由易到难进行初步编排。

(2)各种类型的领域活动应更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贴近儿童的实际生活,注意各领域学习内容以及类别项目适当的比例与均衡,以确保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

学期课题序列编排首先按领域内在的系统进行初步编排,而后再根据儿童发展和班级的实际情况考虑领域间的联系、渗透和整合,形成各阶段的预设性计划。

教师设计阶段教育计划时,要进一步考虑五大领域的课题序列之间的横向联系和渗透、整合。

(三)预设阶段教育活动计划

领域活动设计通过上述几个步骤逐步具体化到阶段教育目标的确定和具体内容的安排,体现为周教育计划表。周计划是在学期计划的指导下,根据初步编排的课题序列,制定出一周的教育要点,并将教育教学活动安排到周内的每天当中。在周计划中同样要考虑各种领域活动所占比例的平衡性,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三、领域活动的组织与指导

(一)活动计划的弹性化和活动过程的灵活性

首先,当今的课程改革愈来愈主张:课程不仅是预成的,而且具有过程性,是复杂的综合活动,是学习者、教育者、教育情境相互作用的动态生成。陈鹤琴先生曾说过“幼儿园的课程须预先设定,但临时可以变更”。他强调“每学期应该有一个总设计,以决定本学期应该注意的目标,每星期又要有一个预定的课程表”,但“此课程预定表并不是固定的、不能变换的,儿童或社会上发生临时的事情,老师就可以采用为课程内容,可以把一切预先设定的暂时搁起,重新再来做一番筹备的工作。倘若新发生的事情与预定的有些相像,那就把它容纳进去”。因此,我们的活动计划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有弹性的、灵活的。在活动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儿童活动的具体情况和需求及时进行调整,要关注“生成课程”,将预设课程与生成课程相结合,最大限度地促进儿童的发展。

其次,在具体的活动过程,教师应站在儿童的立场思考问题,要具有灵活性。例如,在一次美术活动中,教师引导儿童认识红色,让孩子在五颜六色的花中选一朵红色的花送给小熊。可是一小朋友上来后却选了一朵黄色的小花,并说:“我就是不喜欢红色!”听了他的话,老师并没有提出反对意见,而是根据他的话判断他已经认识了红色,于是就另外拿了一只小狗,并说:“小狗喜欢黄色的花,你把小黄花送给小狗,好吗?”从案例中可以看出这位老师灵活地处理了活动过程中的突发情况,而且做到了尊重儿童。

教师不仅要尊重儿童的思想感情、兴趣、爱好、要求和愿望,还要认识、接纳和尊重儿童在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根据儿童活动的具体情况和需求调整计划。

(二)充分发挥领域活动的教育功能增强活动效果

由于各领域活动内容的性质和特点的不同,各领域的教育功能也随之不同。例如,从培养儿童的能力来看,每个领域都可提炼出一个关键经验、关键能力,健康:保健、自我保护、体能;语言:倾听与表达能力;社会:交往;科学:感知、探索、思维、方法;艺术:感知、表现、想象、创造,这就使得每个领域中的教学方法和活动方式也有所不同。如能充分发挥各领域的教育功能,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和活动方式,就能使领域活动的效果得以增强。

此外,在儿童充分获取直接经验基础上,引导帮助儿童整理已有经验,使之系统化。教师要充分发挥这一功能,使儿童所学到的知识和经验进一步系统化。如,儿童在日常生活中认识了苹果、梨子、西瓜、桃子、橘子、小猫、小狗、狮子、老虎、鸽子、白兔……但这些知识和经验都是零乱的,不成体系的,教师就应通过教育活动引导儿童梳理日常经验,使之系统化,以表象、初级概念为基础组织其经验层次的“前科学”体系,知道哪些属于水果,那些属于动物。

(三)注重内容的联系、渗透与整合

新《纲要》指出:“各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儿童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强调实施领域活动课程要加强领域与领域间的相互渗透,方能实现全面的和整体的教育。

一是要注重前后内容之间的联系,加强现有的学习内容与儿童已有经验的联系,即内容的纵向联系。

二是不同的、相关内容之间的联系,即内容的横向联系、整合。横向联系和整合的方法形式很多,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和儿童学习的需要而选择。如,可以在实施某一领域活动过程中有意识地引用其他领域的形式,例如,科学领域活动认识菊花,教师在引导儿童观察菊花的同时,可以鼓励和引导儿童写生。儿童不仅要观察各种菊花的形态,还要把所观察的用绘画表现出不同形态、颜色的菊花。通过绘画、欣赏和分享的过程,儿童的情感和认识得以交融。也可以将某一领域的内容渗透到其他学科领域,使之渗透与整合,例如,当学习儿童文学作品涉及科学方面的知识,教师就可以提醒或引导儿童关注其中蕴含的科学内容,交流对这些内容的认识,这就以隐含的方式巧妙地把科学内容的学习巩固与语言领域相渗透,同时又加深了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同样,在开展语言文学活动时,当音乐、美术活动的主题涉及相关科学内容时,教师可适当加以提示,以促进儿童经验的迁移,或鼓励幼儿讲述已有的科学经验,并用艺术手段表现科学经验。还可以通过开展“主题”活动把各领域中有机联系的内容进行渗透和整合,使之通过教育的开展,使儿童获得生活化的整体性认识和全面发展。也就是可以引进主题活动,使之与领域活动相互补,增强教育的整体性。

(四)充分发挥一日活动的整体教育功能

儿童一日生活中的各项活动都对他们的发展有重要的价值,应有机地整合各项活动,努力提高各项活动的整体成效。教师可通过资源的充分发掘和利用、环境的创设、多样化的活动以及一日生活各环节教育作用的发挥,使各领域综合地统整地呈现在儿童的生活和各种活动中。一日生活包括了游戏活动、生活活动和学习活动等多种多样的活动。这些活动在儿童的发展中都具有特殊的价值,起着特定的作用,要防止重教学活动轻生活活动,重有组织的活动轻儿童自由活动的倾向。如何把教育目标渗透到各种活动中,或者说,每个活动怎样围绕目标来展开,就成为实践中应当特别关注的问题。如培养儿童独立性,就需要在生活中注意逐步培养儿童自己吃饭、穿衣、自己上厕所等自理能力;在教学活动中,启发儿童独立思考、有困难自己多动脑筋、想办法解决,教师根据儿童的实际情况,给予适宜的支持与指导。

教师还要注意各类活动之间的有机联系,发挥这些活动的互补作用,做到在生活中学习,在游戏中学习,学习联系生活、利用生活,游戏反映生活、反映学习,使一日生活成为一个真正的教育整体。

(五)优化整合各种因素,综合影响和有效促进儿童发展

学前教育实践过程有很多因素:教师、儿童、教育环境、方法和手段以及家长和社区等。教师在实施课程、组织教育活动时,应深入分析这些因素与儿童发展间的关系,充分发挥其有利的方面,互补与优化利用并使之有效地作用于儿童,使儿童在与之有效相互作用中获得充分发展。教师应为儿童创设与儿童生活、学习活动相适应的丰富、适宜的良好活动环境和平等尊重的人际氛围。发掘和综合利用幼儿园、家庭及社区丰富的教育资源,充分发挥各种教育资源的整体性影响。应有机、灵活、综合地利用学前教育各种方法、形式和手段,确保教育整合取得应有成效。

(六)保教结合,促进全体儿童全面发展

保育和教育是在同一过程中实现的,领域活动必须要做到保教结合。学前儿童正处在长知识、长身体的时期,其自身诸方面的发展是彼此依存、协调统一的,任何一方面的障碍都可能影响其他方面的发展。只有保教结合,儿童身心的全面发展才可能实现。如儿童画画时,教师除了指导绘画之外,还必须在幼儿的用眼卫生、坐姿等方面给以高度重视。只有保教融合在一起,才能取得好的效果。比如,体育活动时,只考虑对儿童基本动作的要求,只重视运动技巧的提高,而全然不顾运动量的大小、运动时间等对儿童身体的影响;集中教学活动长时间地让儿童坐着听讲,连续地进行智力活动,不顾及儿童身体和脑神经系统的疲劳等都是只重视教育而忽略了保育,未在同一过程中实现保育和教育。

在领域活动中要促进全体儿童全面发展。教育必须面向每个儿童,要保证每个儿童有同等的受教育机会,这就需要教师必须平等地、一视同仁地对待所有的儿童。教师决不能只关注学习好、能力强的儿童,而使那些既不出众又内向的儿童基本上难以进入教师的视线,而应该让儿童享受平等的受教育权利。根据皮格马利翁效应原理,尤其要给相对弱的、自信不足的、需要帮助的儿童传递积极的期望,引导他们往好的方面进取。教师要面向全体儿童、关注每一个儿童,重视儿童的个别差异,因人施教,有针对性地采取最有效、最合理的方式促进每个儿童的发展。根据每个儿童的特点和发展的可能性,充分发挥他们各自的潜能,让不同的儿童在不同的方面能够实现自己有特色地发展,在自己原有的水平上得到应有的发展。

第四节 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

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幼儿园课程在西方先进的儿童心理学理论、教育学理论及各种教育思潮的冲击下进行了轰轰烈烈的教育改革,特别是自《纲要》颁布以来,大多数幼儿园开展了主题教学研究与实践的相关活动,开始尝试把主题活动引入幼儿园课程,给予幼儿在课程中更多的自主性。主题活动因其对各领域教育内容的融合性、系统性以及较强的计划性而受到幼儿园教师的青睐。

一、主题教学活动理论依据

杜威针对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美国教育现状,结合其经验主义哲学,批判了当时课程与儿童、教师与儿童作为对立面存在的现状,并在消解传统儿童与课程二元论的基础上,提出了课程与儿童以及教师之间是一种相互依赖与彼此维系的关系存在,并通过经验把具有个人兴趣、完整性与生成性的儿童的生活世界与以事实与规律为核心的学科及教材联系起来。

杜威提出,人最初的知识,最能永久不忘的是关于怎样做的知识。为此,要遵循这种获取知识的“自然途径”,为儿童准备相当的环境,使儿童“由做事而学习”。因此,杜威强烈反对以既有知识为中心的教材和由这种教材组成的学科课程,极力强调教材的中心应是各种形式的活动作业,如木工、缝纫和各种服务性劳动等。同时,他还提出了以集体的活动教学为教学组织形式,反对教师所具有的专断性的作用,提出以儿童主导活动为中心的教学过程。

新皮亚杰理论认为儿童是通过一种控制结构来解决各种问题的,这种控制结构有三个要素构成:一是儿童遇到的特定问题情景;二是改变这一情景的愿望或目标;三是儿童改变这一情景所采取的策略和手段。所以,教师在开展主题活动、发展儿童智力时,应着重在日常活动中为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这个环境须充满疑问、材料丰富,能为幼儿提供多种选择可能和探索机会、表现机会和创造机会,教师的任务就是指导幼儿解决问题,激发幼儿攻克难关的信心和不断提供新的环境。教师应注意本地区社会环境、幼儿发展水平,科学合理地设计主题活动,最大限度地促进幼儿主动发展。

瑞吉欧教育经验运用了方案教学的方式处理幼儿园课程设计与实施的矛盾关系。瑞吉欧教育经验的本质在于,认定幼儿教育既要顺应儿童的自然发展,又要将儿童的发展纳入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轨道,通过教学去促进儿童的发展,即要处理好幼儿自发的学习与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教学之间的关系。瑞吉欧教育经验强调教师在设计活动的过程中充分顾及儿童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重要性,主张让儿童在游戏状态中主动地去建构知识。教师在实施方案教学时,从主题的设计、方案活动的展开和实施到方案的总结,整个过程通过积极的师生互动,给予儿童自由探索、尽兴表达的机会。

(四)陈鹤琴“整个教学法”理论

陈鹤琴认为,编制幼儿教育课程时,要注意联系、发展的原则。他建议把儿童所应该学的东西整个地、有系统地去教儿童。这种教学法就是把各门功课打成一片,所有的功课是无规定时间学的;所有的教材是以故事或社会或自然为中心或出发点的,而且是以儿童的生活、儿童的心理为依据的。他提倡“单元制”,各项活动都围绕着单元进行教学。

二、主题活动内涵与特点

幼儿园主题活动是指在一定的时间里,围绕一个中心内容(主题)组织的教育教学活动。主题活动打破了学科之间的界限,将各种学习内容围绕一个“中心”有机地连接起来,从孩子的兴趣和需要出发,紧密跟随现实生活发生的新变化和新形势,围绕着一个主题展开一系列的活动,让幼儿通过对这一主题的探索和学习,获得与该中心相关的比较完整的经验。主题活动由于其在内容和形式上的开放性以及对儿童发展需要的切实关注,故被普遍认为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课程模式。

1.教育资源的有机整合

主题教学并非原先的几门传统学科的拼盘或混合,而是在一定程度上打破或超越了各学科的逻辑界限,采用一种有机整合的方式,使得幼儿园教育系统中分化了的各要素及其各成分之间形成有机的联系。教师一方面要通过多种途径来寻找不同知识之间的关联,使其成为具有关联的知识网;另一方面则要从文化与历史的教育出发,注重课程中社会文化的价值与个体价值的有机组合,注重学科知识、儿童认知、情感与价值观发展的相互制约与有机整合。

2.计划性与生成性的辩证统一

无论主题教学活动有多么大的灵活性,对于教师和幼儿园而言,每一个主题教学的设计、开发和实施都应当是有计划进行的。在此历程中,教师在主题设计、内容选择与活动实施的过程中需要考虑不同学科知识的关联性及其与儿童的关系,进而达到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主题教学的设计、开发和实施。同时,主题活动是建立在对儿童已有经验和学习活动过程的学习状况有充分了解的基础上而展开的。主题活动具有生成性,教师要细致考虑到与主题有关的各种可能性,在活动中及时捕捉儿童活动的信息,并及时做出反应,调整计划。

3.需要遵循学科知识建构规律

主题教学只是幼儿园教学组织的一种形式与手段,其本身并不是目的。从幼儿园主题教学的设计初衷出发,为了促进儿童获得完满的学习经验和健全的人格,主题教学的内在目的与价值功能须得到认可。在主题教学活动中,需要以学科知识的整体性作为有用的和必要的基础,因为比较系统的学科知识是进行主题教学活动的基础与前提。主题教学强调在尊重分科结构的基础上,注重课程领域内知识结构的重组以及在统一原理的基础上重新建构课程形态。在主题教学活动中,应将学科知识视为资源,处理好学科知识之间的自然的、相对的和灵活的关联关系,进而配合主题情境、相关的探索活动以及儿童的学习需求,进行适当的安排,让学科知识进入生活,使得学习内容与儿童学习之间呈现一种有机关联的状态。

4.根据儿童的学习经验发起活动

主题活动的设计必须具有允许幼儿发起活动以及回应幼儿生成活动的机制。幼儿园的主题活动涉及面很广,多与幼儿的生活经验相联系。主题是否为幼儿所喜欢,是否符合幼儿的兴趣与需要是教师开展主题活动之前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一个具有教育发展价值的主题应该是幼儿喜欢的、能够调动起他们参与积极性的。即主题应该是幼儿当前关心的、与他们的生活相关的问题或事物。因而容易引起幼儿的兴趣与学习的热情。

(三)主题活动的教育功能

学前儿童的思维是具体形象思维,对身边的事物充满着好奇,他们有无穷的求知欲,想要探索、想要学习的内容是广泛的而又相互联系的,而主题活动往往联系着多方面的学习内容。学前儿童又是通过生活及其各种活动来学习的,这些活动尤其是生活活动,往往是综合性的,涉及多方面的学习内容,具有促进幼儿多方面发展的价值。主题活动正符合儿童学习的这一需要,其教育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儿童所获得的知识经验是完整的

由于主题活动强调知识的横向联系,所以儿童所获得的知识经验是比较完整的,而非割裂的。主题活动在一段时间内围绕一个问题展开许多活动,引导儿童学习了解有关这个问题的方方面面,知识是完整的。

2.能促使儿童在生活中主动学习

主动学习的儿童发展更全面更和谐,主题活动会促使儿童在生活中主动学习。儿童的许多活动都是在他们的生活中完成的,如儿童和教师一起布置活动室,在阅读区中写出全班小朋友的名字,在自然区里饲养动物和种植植物,测量身高、制作元宵灯,一起到社区观赏灯会等,这些活动增强了儿童学习的主动性。

3.有利于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教师的专业化体现在:教师能从长远把握儿童的发展,为儿童设计对发展有持久价值、生动而又能使他们难以忘记的活动。教师能从整体协调幼儿园、家庭和社区的资源,能为儿童创设宽松、平等、鼓励的开放式教育环境,就要注意观察儿童,并在一日生活中自然地利用各种契机开展教育。

在主题教学活动中,“主题”处于中心位置,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因而选择合适的主题是开展主题教学活动的出发点。

在选择主题的之前,幼儿教师首先应该自我反问:“就发展上来看这主题是否合适?儿童能否了解其中的概念并发展出必要的技巧?它能否帮助儿童从生活经验中获得意义?其中心概念是否值得学习?”在主题的开发来源方面,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从幼儿自身着手是确定主题的主要来源,主要包括幼儿生活中的重要层面——“他们的家庭、文化社区或环境”,例如幼儿的民族、文化背景等;幼儿特别感兴趣的事物,如幼儿间的热点话题、矛盾争执等;幼儿日常的经验以及幼儿的需要等。教师要在平时的教育过程中对幼儿自身方面的这些因素多加留意和观察,以确定可能的主题。

幼儿教师本身具有极大的教育智慧,要善于从自身的特长、专业知识以及个人能力等方面来确定主题。例如可以利用怀孕幼儿园老师的现成资源,进行以“妈妈和宝宝的交流”为主题的活动。

家长在主题的开发过程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拥有不同的知识文化与职业背景、个性优势的家长会为主题的选择提供各种信息来源,教师要“采取丰富多样的方式和途径挖掘家长资源,使幼儿学习的时间、空间、材料、背景得以大幅度的拓展”。

4.幼儿园内以及附近的教育资源

幼儿在日常的生活学习中直接接触的环境就是幼儿园内的环境,幼儿园的设施设备、花草树木、人文景观、各班的主题墙饰等都是主题选择的来源。另外,对园所附近地区的走访也可获得有意义的主题。例如银行街学院儿童学校的做法,“当幼儿去参观人工海浪池时,老师会先和儿童讨论他们将看、将做的事情”,“在参观过程中,老师相当留意儿童的兴趣和问题,回到教室之后,他们可能会花上几天、几个礼拜对这次参观和孩子们的问题进行追踪活动”。

5.现有的学科知识方面

在主题活动中并不意味着学科知识是可有可无的,相反,现有的学科知识可以在幼儿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更好地帮助他们理解与领会知识的价值。因此,在选择合理的主题过程中,也应当考虑哪些学科知识是幼儿需要学习的。

确定了合理的主题之后,接下来的任务就是主题网的制作。主题网的制作过程主要包含以下几步。

(1)“脑力激荡”:在这一过程中,幼儿教师要尽量释放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可以由一个人或几个人进行。参与者随意将脑中和主题选择有关的见解提出来,在整个“脑力激荡”过程中,无论提出的见解多么可笑,其他人都不得批评和打断,以保证能产生新的观点和意见。

(2)归类:将“脑力激荡”中产生的观点和意见进行分类整理,以了解不同类别的特殊性质。

(3)命名:给已经归类的主题选择恰当的短语和句子进行命名。

(4)交流:这是对于由几个人参与的主题网的制作来说的,是指几个参与者之间的交流和分享。而如果只是一个人参与的话,这一步就可以省去。

(5)连网:将已经命名的主题按类别和相关性连接成网状图,使每个主题及其所涉及的活动跟内容更直观和丰富地表现出来。如图示主题活动“头发”主题网。

(三)确定主题活动的目标

虽然主题活动是围绕一个个主题进行的,但也绝不是漫无目的的,就像选择主题之前幼儿教师首先应该自我反问的那样,必须要有明确的教育目的和教育意识。教育的目标有不同的分类标准跟方法,如《纲要》的“健康、社会、科学、语言和艺术”五类,另外还有按体、智、德、美等类别的划分。之所以有不同的目的分类,是为了在确定教育的目标时更加清晰、明确。

在确定主题活动的目标时,要按照幼儿园课程总目标,各教学阶段的目标,主题中蕴含的教育目标,具体活动的教育目标的顺序来设计,次级目标要符合上一级的目标。另外由于主题活动的实施往往要持续一段时间,所以目标的制定要全面,充分考虑主题网中的各个具体活动所涉及的不同领域,并从这些领域中确定各自领域的教育目标。当然,主题活动目标的确定也要与幼儿的身心发展水平相适应。

主题活动《人·车·生活》的目标

1.认识生活中常见的汽车,初步了解汽车的标志、构造、产地、尾气污染、作用等,丰富有关汽车的知识,知道汽车与我们现代生活的重要关系,产生对汽车的探索兴趣。

2.认识并能正确区分常见的汽车行驶标志,知道行驶标志的重要性,提高幼儿安全意识。

3.在对汽车基本知识了解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想法和想象设计未来的汽车,发展幼儿的绘画表现力和想象力。

4.关心我们的生活环境,了解汽车尾气污染造成的污染后果,以及与我们生存、生活的关系。提高幼儿的环保意识。

5.认识生活中其他的交通工具,知道交通工具与我们生活的重要关系。

6.培养幼儿探索兴趣和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幼儿的观察、分析、比较、合作及语言表达能力。

(四)确定主题活动的思路安排

以主题活动的目标为依据,幼儿教师可以在开展主题活动之前运用表格的形式来梳理思路,以便使主题活动更好的展开,并做到心中有数。

(五)确定具体的主题活动方案

完整的活动方案应当包括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等部分,幼儿教师在设计主题活动方案时,要设计一些能让幼儿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表现的,能够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与体验的游戏活动。例如,大班主题活动:超级大眼镜

1.会用剪贴的技能进行手工制作活动,体验造型夸张的趣味。

2.能大胆发挥想象,并表达自己的奇思妙想

材料准备:神秘岛上大小颠倒的课件、背景音乐,每名幼儿硬卡纸一张、纸盘两个、剪刀一把、白板笔一把,夸张地超级大眼镜若干、制作流程图、水粉颜料若干等。

1.情境导入,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欣赏课件,引导幼儿感受神秘小岛上大小颠倒的有趣现象。

(在情境导入中,利用《地心历险记》神秘岛上有趣的大小颠倒现象作为情境引入,引起幼儿的共鸣,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也为夸张的大眼镜制作做好铺垫。)

2.感受超级大眼镜的造型美,引发幼儿的创作欲望。

(让幼儿从奇特造型、色彩、线条等方面欣赏眼镜,有效调动幼儿的已有经验,为后续活动提供支持。)

3.结合制作流程,引导幼儿自主学习眼镜的制作方法。

(本环节中,教师给幼儿呈现制作流程,并重点讲解制作流程中幼儿有困难的部分。)

4.幼儿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教师要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创作,大胆应用各种颜色、线条装饰眼镜。)

5.幼儿展示并相互欣赏作品。播放音乐,让幼儿带着自制的超级大眼镜随音乐自由舞蹈。

四、开展主题活动应注意的事项

主题活动因其具有较强的跨学科整合功能,能按幼儿的生活逻辑灵活、合理地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因而成为多数幼儿园课程设计的主要形式。要使设计的主题教育活动发挥其应有的教育价值,促进学前儿童综合性的发展,需要我们处理好以下问题。

(1)主题是否为幼儿所喜欢,是否符合幼儿的兴趣与需要。一个具有教育发展价值的主题应该是幼儿喜欢的、能够调动起他们参与积极性的。即主题应该是幼儿当前关心的、与他们的生活相关的问题或事物。因而容易引起幼儿的学习兴趣与学习热情。

(2)主题蕴含了怎样的教育价值,它可能会有助于达成哪些教育目标。一个有价值的主题应该蕴含丰富的教育意义,有助于达成多方面的教育目标,以增进幼儿在身体动作、认知、社会情感、语言及创造性等方面的全面和谐的发展。

(3)主题涵盖哪些教育内容,它与其他主题之间的关系如何,有无相关的经验进行衔接与连贯。可以给幼儿提供什么样的学习经验。一个有价值的主题应该涵盖比较广的课程领域,有利于幼儿获得均衡的学习经验,也有利于依主题安排各种不同的学习活动。

(4)主题的可行性如何,它所需要的材料是否容易获得。一个有价值的主题,其可行性应该是比较高的。即其所需要的活动材料容易获得,主题可以转化成具体的活动,使幼儿能够直接参与其中。

1.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设计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2.什么是主题活动?如何设计、组织与指导一个主题活动?

}

全国2021年10月高等教育学前教育原理试题

1.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注意事项: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认为儿童的心理具有“吸引力”和“敏感期”,教师应为儿童提供一个有准备的环境,这个观点的提出者是

2.被誉为“儿童的发现者”,认为儿童期的存在是自然规律,具有独特的意义,并非单纯地为成年生活做准备,这个教育家是

3.陈鹤琴反对分科教学,主张幼稚园的课程要以自然和社会为中心,采用

4.教师以学前教育情境中的实际问题为研究主题,与专家学者协作,在这一情境中边研究边反思,以解决问题。这种研究方法是

5.近代教育史上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教育起源说,认为教育起源于动物的本能,这是

6.“最近发展区"理论为以下哪一种教学模式奠定了理论基础

7.我国古代影响大、流行广的三部识字教材,它们是

A.《礼记》、《学记》《孟子》

B.《大学》、《论语》、《中庸》

C.《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

D.《孟子》、《千字文》、《弟子规》

8.《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提出,到2020年

D.基本普及学前三年教育

9.为儿童设计了系列玩具并取名为“恩物"的教育家是

10. 1965年,美国为贫困家庭儿童实行免费的学前教育计划,这一计划称作

11.皮亚杰认为,制约儿童发展的因素有四个:成熟、物理经验、社会经验和

12.认为生物本能即性本能对人格的形成和发展起重要作用,个体早期生活的经历和经验对人格发展有重要意义,这种观点属于

13.新中国成立后颁布的第一个幼儿教育行政法规是

A.《幼儿园管理条例》

C.《幼儿园工作规程》

D.《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14.创办了我国第一所乡村幼稚园一南京燕子矶幼稚园,对于推动现代中国学前教育平民化做出了重要贡献的教育家是

15.学前教育的性质主要受制于

A.社会经济发展水平B.政治制度

16.推动儿童发展的根本动力是

17.小班幼儿璐璐处于人园适应期,由于经常处于焦虑、不安的情绪状态中,身体免疫力明显下降。这种现象说明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

18.《幼儿园工作规程》所提出的学前教育目标中,在人的素质发展顺序结构上,放在首位的是

19.学前儿童体育活动的安排做到适度适量,按照学前儿童年龄特点和具体的体质情况确定一个适宜学前儿童锻炼的运动负荷,这种做法体现了

A.培养审美的情感兴趣为主

C.培养传授审美的概念为主

21.家庭教育中,对待儿童的不良行为,家长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提高儿童认识,而不是讽刺、挖苦甚至打骂,这种做法体现了

22.幼儿园以某一主题为中心组织课程,打破学科或领域的界限,建立各学科之间的自然的有机的联系,把学习内容融汇成一种新的体系,这种教学活动是

23.培养儿童良好的意志品质包括培养目的性和

24.我国幼儿园教育具有双重性质,即教育性和

25.有助于满足幼儿不同的兴趣需要,又能让幼儿有更多机会交流互动的活动组织方式是

26.“培养正确运用感官和运用语言交往的基本能力”这一学前教育目标属于

27.我国《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的结构框架中,体现出的基本理念是

28.某地区对照拟定示范性幼儿园的标准,对申请示范园资格的单位进行评判裁定,凡达到该标准的授予“示范幼儿园”称号,这种评价属于

29.大班下学期,李丽和王苹老师为了做好人学准备开始使用小学的教材,在班里开展写汉字、学拼音、做算术题的活动,这种做法

A.能培养幼儿的人学适应性

B.是幼儿教育“小学化”的表现

C.能促进幼儿更好地发展

D.有利于培养幼儿独立性

注意事项: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二、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35.简述学前教育与经济的关系。

36.学前教育对儿童发展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

37.简述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功能。

38.简述对学前儿童实施德育的意义。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39.试述当代幼儿园教育评价的理念。

40.结合实际分析家长在幼小衔接方面起到的作用。

五、材料分析题:本大题14分。

41.“请你跟我这样做。”“我就跟你这样做。”突然,真真举起小手说:“老师,我不想跟你那样做。”张老师心里一动,说:“那好,真真就和老师的不一样吧。”游戏再一次开始,真真每次和老师做的都不一样,张老师拍手,她就跺脚,张老师扮小猫,她就扮大老虎。这时候,又有孩子说:“老师,我也想做不一样的动作。”张老师拍拍手说:“好吧,现在我们改成“我不跟你这样做’,你们的动作都要和老师的不一样哦!”。接着,张老师和幼几一起讨论怎么做出不一样的动作会更有趣。张老师还和幼儿轮换着先后出示不同动作进行示范引导。游戏重新开始,他们做出了很多平时没有做出来的动作。张老师看到孩子们的反应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都得到了发展。游戏结束后,孩子们都说:“老师,这样真好玩。”

问题:请你用幼儿教师在幼儿学习活动中扮演的角色分析上述案例。

不懂制定学习计划?无法提炼教材考点?不妨跟随名师学习,2022年希赛自考网络直播班,让你有效提分!点击查看你的提分秘籍!【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某儿童认知结构中已经具有抽象概念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