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跖骨基底部骨折恢复好后打篮球戴什么护具好?谢谢!

跖骨骨折一般情况下移位不是太明显的,可以采用护具保护固定治疗,这种护具一般以石膏托或者是塑料的管型护具是最好的,主要目的是限制,阻止踝关节过度的活动,来维持骨折在骨折原位能够完全愈合。

这种护具一般情况下,是根据脚的外形特质,固定上以后,能够限制阻止的活动,维持跖骨骨折在原位愈合,一般情况下负重或者护具或者石膏固定的过程中,尽量避免下地活动,减少骨折断端的微动。

}

跖骨骨折作为足部最常见的损伤之一,其中约有70%会涉及到第五跖骨,而第五跖骨骨折端的病例中约80%发生于基底部。

第五跖骨位于足的最外侧,是外侧纵弓及足横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足部应力传导、负重缓冲及维持侧方平衡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① 第三腓骨肌腱,止于跖骨干部;
② 腓骨短肌腱,止于跖骨粗隆部;③ 跖腱膜的外侧束止于跖骨尖部。
02 其损伤机制主要是前足的内翻和
(或) 暴力内收时的肌腱牵拉,常与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伴随出现,也常发于外踝尖部撕脱骨折:①、跖腱膜的外侧束所致 - 明显移位的几率小②、腓骨短肌腱引起 - 其移位的几率较大
多数患者患者可能这样描述病史:参加一定运动时,或在完成某个特殊动作后,突发足外侧缘出现急性疼痛。经观察多会在患足外侧缘有肿胀和瘀斑。触诊第五跖骨基底部时引发疼痛。03

Torg 等根据影像学检查和愈合潜力将第5跖骨近端骨折分为 3 型:

Ⅰ型:骨折线窄且清晰,没有髓内硬化现象(急性骨折或应力性骨折的早期);

Ⅱ型:骨折线增宽,骨折线周围有骨吸收且有髓内硬化的迹象(骨折延迟愈合);

Ⅲ型:骨折线很宽,骨折处的骨髓腔彻底被硬化骨封闭(骨折不愈合)。

Lawrence 等根据骨折部位把第五跖骨近端骨折分为3区(最常用):

Ⅰ区:骨折是跖骨粗隆部撕脱骨折,发生率最高;

Ⅱ区:骨折是干骺端与骨干连接部骨折,又称Jones骨折,因血运原因容易发生不愈合;

III区:骨折是跖骨干部的疲劳骨折,多见于运动员

第五跖骨Ⅰ区骨折分型:Ekrol等把第五跖骨Ⅰ区骨折按部位从近而远又分为3个类型:(如图所示)

1型:是粗隆尖部骨折;

2型:是从第五跖骨基底到第五跖骨-骰骨关节面的斜形骨折;

3型:是通到第四跖骨关节面的横行骨折。

过去,1区、2区骨折可以采取保守治疗,3区有症状的应力性骨折、骨不连应积极手术治疗。目前,非移位的1区、2区骨折保守治疗效果良好,对于移位的1区、2区骨折(涉及关节面或有台阶出现),手术治疗要优于保守治疗。虽然还存在争议,但大多认为,对于要求较高的患者(如运动员)即使无明显移位也提倡手术治疗。DeVries 等在10个冷冻尸体标本模拟第五跖骨基底部骨折,他们建议,足底筋膜的外侧束所致的Ⅰ区骨折,或许可以采用外固定和负重等保守治疗。对于由腓骨短肌腱引起II区和Ⅲ区骨折,可能需要进行严格的固定和非负重或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Polzer H 等进行的一项循证医学研究。推荐分型:干骺端骨折和干骺端-骨干骨折。治疗:①干骺端骨折指骨折线不超过第四-五跖骨间关节远端的骨折类型,这种骨折无论其粉碎、移位程度及关节内受损情况,以保守治疗为主;②而干骺端-骨干部位的骨折则相对复杂,无论骨折线到达第四-五跖骨间关节的远端平面还是仅局限于骨干部位,似乎早期手术固定都更能使患者受益。保守治疗方法:冷敷、抬高患肢、制动、外固定外固定方法:

其中:①对无移位的第五跖骨基底部1区骨折的治疗可以选择使用步行石膏、空气靴或有保护负重的弹力绷带进行对症治疗,直到不适消退为止;②第2区骨折的非手术治疗包括短腿石膏外固定不负重或部分负重6-8周。过去,1区、2区骨折可以采取保守治疗,3区有症状的应力性骨折、骨不连应积极手术治疗。需要手术治疗的人群:

延迟愈合与不愈合患者;

骨折移位超过2 mm;

累及第五跖骨远端-骰骨关节面超过30%;

生活活跃或运动员对早期活动期待。

Shereff 指出当跖骨骨折矢状面移位>3~4 mm 及矢状面成角>10°时应手术复位。Rammelt 等指出,第 1、5 跖骨的移位性骨折无论发生在水平面还是矢状面,都应手术矫正,避免创伤性拇外翻或第 5 趾内翻引起的足底压力分布变化,因为其畸形愈合的不良影响会妨碍负重和穿鞋。手术治疗的目的:恢复长度、关节面平整,纠正移位、成角及旋转畸形,达到解剖复位。未及时手术治疗的后果:若不及时手术治疗,会造成严重的后遗症,如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顽固性疼痛)、畸形愈合(第 5 跖骨内翻)、足底压力分布异常(跖痛症)以及严重的创伤性关节炎等,从而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第二种手术治疗方法有:内固定伴植骨,空心钉、张力带、钩钢板等。1)传统内固定方式:

克氏针固定传统的固定方式,单纯克氏针固定操作简单,但无断端加压且固定不牢靠。经皮空心钉固定适合于骨折块较大,移位较少,骨质好的患者。具有微创损伤小、不干扰局部的血运、固定牢靠、恢复快等优点。操作要点:操作要在透视监视下进行,且导针一定要从尖端打入,且在第四、五跖骨间连接以远穿出对侧骨皮质,这样生物力学强度**。微型锁定钢板螺钉固定固定坚强,术后可以佩戴前足减压支具早期活动
,适用于骨块较大,要求较高的患者。弊端是费用较高,需二次取出。
操作要点:板钉直径以2.0 mm为宜,远近端至少保证2枚螺钉。骑缝钉固定固定强度可靠,且操作方便,有效避免了螺钉操作时骨折块爆裂的风险,其弊端有:

没有骨块间加压作用,适合小骨块;

不锈钢材质需二期取出。

操作要点:先以克氏针临时固定后再行骑缝钉固定,根据情况采用1-2枚,避免针穿入关节面。实心螺钉髓内固定——新的选择避免空心螺钉固定本身的不足:插入导针断裂、反复插入导针削弱皮质骨和松质骨、空心螺钉固定强度不足。可吸收钉固定适合骨质好、骨块较大的患者,无明显应力遮挡、避免二次手术是其优势,但其固定强度较金属螺钉差,骨质疏松患者应尽量避免使用以免螺钉松动或脱出。操作要点:直径以2.7 mm螺钉为宜,钉头要做埋头处理以免刺激皮肤,且在第四、五跖骨间连接以远穿出对侧骨皮质,这样生物力学强度**。微型钩钢板固定——一种新的有效手术方法适用于第五跖骨基底部I区和II区骨折(移位﹥2毫米)或者伴有小的粉碎型撕脱骨折块。第五跖骨基底骨折应用钩钢板固定法治疗更为牢固可靠,且应力性能好;对于粉碎骨折、移位较明显的骨折,钩钢板法尤其具有明显优势,钩钢板的尖头钩可牢固抓持粉碎骨块,实现可靠复位,能更有效缩短患者住院时间、促进骨折愈合、恢复患足功能、促进早期功能锻炼,疗效显著且安全性高,是治疗第五跖骨基底骨折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案。设计:微型管状的钩板的最后一个孔被设计成可充当用于压缩作用的钩,抓粉碎骨折块,防止移位,并且在基底部可以控制旋转稳定。05

拧钉暴力大,螺钉直径较大,骨折快较小、薄,以及骨质疏松①螺钉拧入后后骨块爆裂;②螺钉松动,固定不牢。补救措施: 1、螺钉固定术后一般需石膏或支具制动6周,根据复查X片情况决定何时下地;2、6-8周内,患者可活动关节并小心地进行力量锻炼,6-8周后复查X线,表现为骨折已愈合后方可去除保护靴及负重;3、锁定钢板固定,如术中觉固定坚强,术后不需制动,可以佩戴支具早期下地。4、前后位、侧位及斜位X线均表现为完全愈合后,可进行各种活动及竞技运动,恢复竞技运动时,应使用功能性护具进行防护。并发症:

再骨折和骨折不愈合多因为使用了较细的螺钉,生物力学证明,直径小于4.5mm的螺钉比粗螺钉更脆弱;

使用**直径的螺钉,并且所有螺纹都穿过骨折线,这种方式固定可以达到**的生物力学效果;

再骨折和骨折不愈合的常见原因包括患者过早负重,也见于专业运动员在骨折愈合前恢复进行竞技运动。

重视不足,尤其是Jones 骨折;

石膏、矫形支具、弹力绷带等外固定方法固定不牢;

由于解剖特点,近端血运较差,同时基底部是多种肌腱、韧带的附着点,容易再移位,导致骨折的延迟愈合和不愈合。

2.骨折不愈合的处理如骨折超过2个月,因断端分离及骨吸收而出现不愈合,因其骨质发生废用性疏松及断端骨缺损的因素,应使用锁定接骨板螺钉以达到坚强固定的目的,同时应根据情况进行断端植骨以促进骨折愈合。

内容整理于手足外科赵连伟老师的课件!


}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我在北京体育大学就读,学的是运动康复专业,刚刚考上研究生,虽然不大咖也不是学霸,但是看到这么多人因为崴脚而困扰,还是想要来说说。

崴脚学名为踝关节扭伤,习惯性崴脚学名为功能性踝关节不稳,还记得研究生备考的时候把这个名次解释背的滚瓜烂熟的,第一次听到老师讲踝关节扭伤时,很差异,觉得功能性踝关节不稳?这个阳性率应该很低吧,怎么有可能有那么多人因为崴个脚就导致这么严重的情况呢?但是我在知乎上发现很多人为这个而困扰啊,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话不多说,首先我们要清楚到底什么是崴脚?

踝关节扭伤,多由于行走时突然踏在不平的地面上或上下楼梯,走坡路不慎踏空, 或腾空向后足跖屈(即垫脚的动作)落地,足部受力不稳,而导致踝关节过度内翻或外翻造成的扭伤。一般分为内翻损伤和外翻损伤,那么以内翻损伤(外侧韧带的损伤)最为常见,这是由于踝关节解剖结构所决定的,外侧的韧带较内侧韧带薄弱,内翻肌群也比外翻肌群要强一些,内翻活动度比外翻大,而人在放松状态下就有内翻和脚尖向内的趋势。

内翻损伤一般损伤外侧的韧带距腓前韧带距腓后韧带和跟腓韧带,以距腓前韧带损伤最多(外踝前下方的凹陷处);外翻损伤则损伤内侧的三角韧带,三角形是最稳定的结构所以不容易撕裂,常常外翻损伤发生的是内踝的撕脱骨折。

扭伤时,损伤处的韧带遭受超过其生理限度的强大外力,紧张性增高或发生纤维断裂等病理改变。有事内翻损伤时,虽然外侧韧带损伤,但也可能引起内踝的挤压伤,要注意辨别。

可以用力,继续运动则疼痛加重并肿胀,这很可能是韧带损伤而不是骨折,踝部骨折,局部压痛明显,可有骨畸形、骨摩擦音等。局部疼痛青肿一般都是韧带损伤。此外,受伤程度越大,肿胀和青紫程度越大。

按损伤的严重程度可以分成三级:

I 级通常是距腓前韧带的扭伤;

II 级则距腓前韧带、跟腓韧带受伤;

III 级则距腓前韧带、跟腓韧带、距腓后韧带相继受伤,还时常有胫腓前韧带的损伤。


这是踝关节扭伤中最常见的类型,是距腓前韧带拉伤。

表现为轻度的疼痛和功能丧失,负重能力不减弱;轻微肿胀,没有关节松弛不稳的现象。

康复措施:伤后1~2天——急性期price处理立刻冰敷或使用冷喷,

然后用弹力绷带进行包扎,外侧损伤在足稍外翻下包扎,或者在肿胀部位垫一个衬垫,增加压力控制出血,在绷带外继续冰敷

保护不要再产生损伤,休息限制活动尽量少负重,

冰敷每次15min左右,每天2~5次

在急性期内不要做热敷和手法治疗

急性期后当肿胀不再发展,疼痛减轻,就可以逐渐负重,开始负重活动时仍然要使用弹力绷带给人舒适的压力以及保护

当疼痛和肿胀消失后就可以进行日常生活活动,每日要进行踝关节活动度的练习,背屈(勾脚尖),跖屈(压脚尖),内翻,外翻以及环转,每个方向都要达到最大活动程度,

尤其是外翻,每次15~20次每日1~2次。

这种踝关节扭伤发病率高,经常产生较长时间的关节不稳现象。在踝关节处于跖屈、内翻、内收位置时,受到中等程度的力量作用,常常可引起踝关节II级损伤。

表现为踝关节外侧损伤时可能听到撕裂声。伤后有中等程度的疼痛和功能丧失,负重困难;

关节积液淤血,皮下可有淤癍。前抽屉试验可呈阳性(程度为轻度到中等程度的活动异常,相比健侧活动增大);此种损伤可出现关节持续的关节松弛的现象,从而导致创伤性骨关节炎的发生。可以通过X线明确诊断。

康复措施——伤后3内为急性期进行price处理

鼓励尽早进行踝关节的屈伸活动,可以早至伤后的48小时就开始活动,疼痛控制在可以忍受的范围内,15个左右/组,每天做多组。早期活动有利于保持正常的活动范围,减少粘连。

5~10内应该避免负重,足部继续绷带包扎,可以使用拐杖/严重者采用石膏固定2~4,可带着石膏进行行走练习,摘除石膏后接着用绷带90°固定2~4周。固定期要继续进行关节的活动度练习,各个方向都要达到;此外进行静力性肌肉收缩练习主要练习背屈肌(勾脚,小腿前侧的肌肉),外翻肌(小腿外侧的肌肉,腓骨肌),静力收缩10秒左右,休息4~5秒,每组做6次以上,一天2~3组。

固定后期做5分钟的神经肌肉本体感觉连通练习后,应用冰疗5-10分钟。神经肌肉本体感觉连通练习可以提高肌肉力量,保持正常活动范围,恢复本体感觉。练习活动应包括固定位的等张练习,渐进放松练习,平衡练习和走步练习,一直维持4周。............................

…………………….关节活动度练习

本体感觉连同练习,弹力带,D1,D2 模式

肌力练习,渐进放松练习:可以使用弹力带增加阻力,收缩后要缓慢的放松。

平衡练习,从单脚的睁眼练习开始,若超过90秒,进行闭眼的单脚站训练目标90秒。

在开始走步练习阶段要使用保护支持带,以保护踝关节。在开始负重的2-3周内应避免在不平的路面和斜坡上走或跑。

功能性训练 足掌走 足跟走等

PNF练习,可加弹力带给予阻力

踝关节III级内翻损伤相对来讲不常见,一旦出现,则功能完全丧失。踝关节III级损伤常出现严重的关节松弛和不稳现象,导致关节组织变性、退化。

康复措施——24~72小时内依旧使用price处理原则

一般会去医院石膏固定3~6周

固定期与固定后康复训练方法同II 级内翻损伤。

所以说,崴脚后不是消肿了就好了,还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康复训练以回到正常生活状态。

我尽量写的比较详细了,大家还有什么问题或者觉得需要补充可以问我

发展成习惯性崴脚了,怎么办?

有的患者为了节省时间和金钱,不顾医生的劝阻自己随意运动或强加负荷锻炼,结果适得其反;还有医院不管患者有没有到达做手术的程度,要求病人以手术治疗为主。这样不仅损害了机体,还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费。

什么是功能性踝关节不稳?踝关节不稳是指踝关节周围韧带受损后导致踝关节不稳定,而引起踝关节频繁扭伤的现象。是踝关节扭伤后较容易遗留的问题。患者经常形成扭伤-不稳-再次扭伤的恶性循环。因不稳定造成的踝关节反复扭伤可造成关节软骨的损伤,重者可形成创伤性关节炎,从而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大致分为功能性不稳和机械性不稳,功能性不稳定,并用以表示患者所诉的足打软或不稳的感觉状态,踝关节无解剖结构的松她,而是本体感觉功能受损,对力量和姿势的控制能力不足,跟关节本身并不超出正常活动范围;机械性不稳定则用于特指外侧韧带或关节囊的松弛,超出正常活动范围。

踝关节不稳的发病机制涉及韧带完整性、关节活动度、本体感觉、神经肌肉控制、平衡能力、姿势控制、协调性受损等诸多因素。

因此 ,我们要做的就是找到不稳的原因,针对性的强化相应的能力。

外周正常化 校正平衡 增强本体感觉促进稳定 增加协调运动的耐力

第一阶段:增加踝关节活动度训练,增强踝关节周围肌肉力量训练,神经肌肉控制PNF训练(每天6分钟~10分钟,连续做7天);

第二阶段:在继续第一阶段锻炼的基础上加强患肢的负重练习,步态训练,协调性训练,继续加强力量(每天6分钟~10分钟,连续做7天);

第三阶段:继续加强踝关节周围的力量和协调性训练,进行由双脚到单脚平衡本体感觉的训练,柔韧性练习(每天6分钟~10分钟,连续做7天);

第四阶段:加强踝关节的平衡本体感觉训练:单脚2级到3级平衡的进阶,(每天6分钟~10分钟,连续做六天)。

1、 关节活动度的练习:增加肌肉力量,牵拉韧带和黏连组织,增加关节活动度

一定要活动到最大范围,疼痛控制在可以忍受的范围内

2、 肌力训练:不抗阻的练习

3、 提踵练习,足跟走,足掌走

1、 负重力量练习:抗弹力带的屈、伸、内翻、外翻练习;绑沙袋5-10kg进行提踵练习,足跟走,足掌走

2、 步态训练:有意识的每天进行多次,行走时屈髋屈膝,足跟先着地,离地后足尖蹬地,行走时注意重心的转移。

3、 脚的协调性练习:踝关节环绕练习,每个方向都要达到最大范围,且能忍受动作缓慢,做10次/组;脚尖画米字练习;双脚站在平衡垫或bosu球上的平衡练习

4、 脚掌外侧行走(足内翻状态下),脚外侧用力行走时,脚处于内翻状态,在加强躁外侧经腓前朝带和跟腓韧带的同时,这样行走还可加强踝关节腓骨长肌、腓骨短肌和第三腓骨肌的力量。5m折返、三组、每组约20秒、每组间休息5秒。

1、 继续肌肉力量的练习

2、 单脚提踵练习;单脚支撑跳跃,以左、前、右、后四个方向为一组,练习5~7组。

3、 本体感觉练习:由单脚睁眼站立,到闭眼单脚站立,逐渐增加难度,站在平衡垫或bosu球上练习。

4、 进行踝关节周围肌肉的牵拉。

1、 进一步进行本体感觉训练,反应性平衡等,增加外界干扰,如在平衡垫或bosu球上接抛球,由平地跳到平衡垫上,在平衡垫上捡东西等。

2、 进行体育运动,增加脚下步伐的一些运动

为什么过了很久我还是有一些不适的症状,此时应该怎么办呢?

有些人崴脚过了几个月,依然感觉不舒适,有的出现了不敢用力的状况,出现这种情况原因比较复杂,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常见的原因有过早进行运动、关节黏连、血肿依然存在以及关节力线不正而导致的创伤性骨关节炎等。

关节黏连的话应该进行关节松动术和关节活动度的练习;若是血肿不消,进行按摩,理疗,踝泵,以及多做踝关节各个方向的活动等来促进肿胀的吸收;若是力线不正导致的炎症,可以首先注射封闭或服用消炎药,再通过针对性的功能训练使关节的力线恢复正常。

预防不崴脚及下一次崴脚

目前,踝关节的防护主要措施有绷带,贴扎和踝护具等,佩戴踝护具能有效避免再次受伤,因为踝护具一方面为足踝提供预防支撑,另一方面可以加强本体感受刺激,补偿神经肌肉系统的迟滞反应(也就是说防止你没反应过来就再次崴脚)从而提高运动知觉和传感反馈。

一般在运动前尤其是篮球,羽毛球等需要跳起后落地的运动进行踝关节的防护,扭伤后佩戴护具来防止第二次的崴脚。那么最常用的可以自我预防的方法就是绷带。

此外,要预防崴脚最终还是要从自身内部预防,加强薄弱环节,平衡肌肉力量,增强本体感觉等。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跖骨骨折要整天卧床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