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安市新干县教育教体局行政区划代码?

新余市位于江西省中部偏西,浙赣铁路西段,地处北纬27°33′~28°05′,东经114°29′~115°24′。全境东西最长处101.9公里,南北最宽处65公里,东距省会南昌市150公里,东临樟树市、新干县,西接宜春市袁州区,南连吉安市青原区、安福县、峡江县,北毗上高县、高安市。全市总面积3178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1.9%),其中渝水区面积1785.92平方公里,分宜县面积1391.76平方公里。赣粤高速公路、沪瑞高速公路分别自北向南、自东向西穿越市境。

新余市土地利用构成大体是“六山半水二分田,分半道路和庄园”。新余市区土壤共划7个土类:水稻土、潮土、紫色土、石灰土、红色石灰土、山地黄壤。

新余市处于九岭、武功山、峰顶山交接地带,地跨扬子准地台、华南褶皱系两大构造单元,地质构造较为复杂。南部褶皱基底由元古界变质岩系组成,局部有多期花岗岩、基性岩、超基性岩浆侵入,构造线方向呈北北东、北东和北东东,构造的干扰作用十分强烈。

境内多数山地,是由变质岩系、花岗岩、石灰岩、砂质岩组成。北面蒙山由花岗岩组成,山峭谷深。西北边境山地为石灰岩,由北向西呈现鹄山、人和、欧里、界水等乡镇一带的山峦,南面的高丘陵区,如九龙山、良山和百丈峰,均为变质岩组成。

中部是新生代红土层,以红壤、砂质岩为主,因冲刷、流失的长期作用,形成地势起伏较平缓的低丘陵,河谷宽展,发育着小范围的冲积平原。

袁河平原是由粉砂、粗砂、砾石堆积而成,地势低平,起伏不超过20米。

新余市地貌,根据江西省地貌图划分,隶属于赣西中低山与丘陵区(大区)之“萍乡-高安侵蚀剥蚀丘陵盆地(亚区)和赣抚中游河谷阶地与丘陵区”(大区)中段,南北高,中间低平,袁河横贯其间,东部敞开。地貌基本形态有低山、高丘陵、低丘陵、岗地、阶地、平原6种类型。地貌成因类型有侵蚀构造地形、侵蚀剥蚀地形、溶蚀侵蚀地形和堆积地形。

境内山地,大部分布在境界边缘,南部为武功山和九龙山,北部为蒙山,西南部为大岗山。海拔高度为500~1000米,成为与邻县的边界线或分水岭。山脉走向,以由北到西南为主。由于地质结构关系,一般表现为山峰耸立、山势险峻、沟谷深壑。地处分宜县西南部的大岗山主峰海拔1091.8米,为境内第一高峰;蒙山主峰海拔1004.5米。市区的西北边界山地沿北向西南发展,即人和、欧里、界水一线;南面山地相对高度为120~200米。山脉由西向东延伸至百丈峰,形成与峡江、吉安、新干等县的山地边界。袁河是流经新余市的主要河流,属赣江水系,横贯东西,境内河段长116.9公里。袁河发源于萍乡市武功山北麓,自西向东,经萍乡、宜春两市,在分宜县的洋江乡车田村进入新余市,从渝水区的新溪乡龙尾周村出境,于樟树市张家山的荷埠馆注入赣江。市内各小河溪水,大都以南北向注入袁河,整个水系呈叶脉状。袁河在新余境内有17条支流:塔前江、界水河、周宇江(即划江)、天水江、孔目江、雷陂江、安和江、白杨江、陈家江(即板桥江)、蒙河、姚家江、南安江、杨桥江、凤阳河、新祉河、苑坑河、陂源河。

新余市历史悠久。在市区东北部拾年山原始社会遗址出土的大量石器、陶器表明,远在5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先人就在这里繁衍生息。

自三国吴宝鼎二年(267)置新渝县(分宜春置新渝,因境内有渝水,故名)以来,其行政建制几经变更。隋朝开皇九年(589)撤县,并入吴平县。开皇十八年(598)由宜春划出复置新渝县。唐朝武德五年(622)撤县,分新渝东北部置始平县,县西南地域为西吴州。武德七年始平、西吴州俱废,复置新渝县。唐朝天宝元年(742)县名因传写之误将渝改为喻,以后相承作喻。元朝元贞元年(1295)因有人口5万余户,升为州。明朝洪武二年(1369)改州复县,隶属临江府。清沿明制。中华民国时期亦为县建制。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1930~1934年),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先后建立大片革命根据地。

1930年5月在良山镇的上木元村成立新喻县苏维埃政府,下辖东区、西区、南区。1932年3月,新喻、峡江两县苏维埃政区合并,成立新峡县。新喻设水口、丰城、东路、姚泗等4个区。1934年10月,红军长征,苏区全部丧失。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仍为县建制。1949年7月14日,新喻解放,属袁州专区(专员公署驻宜春)。1953年,新喻县属南昌专区(袁州、南昌两专区合并,称南昌专区,专员公署驻南昌)。1957年5月,国务院公布,将新喻改名新余,沿用至今。

1958年,新余县属宜春专区(专署驻地由南昌迁宜春,改名宜春专区)。1960年9月,为适应钢铁工业发展,经国务院批准撤销新余县设立新余市,由省直辖。1963年,由于新余钢铁工业建设规模压缩,撤销新余市,恢复新余县,仍属宜春专区(后改称宜春地区)。以后,新余地区工业建设得以复苏并迅速发展,以钢铁工业为主体的多门类工业形成体系,1983年7月经国务院批准恢复新余市,并将宜春地区的分宜县划归新余市管辖。1983年10月,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在原新余县管辖的范围内设置渝水区。 2000 年 3 月,市委、市政府决定设立中共新余市仙女湖风景名胜区委员会和新余市仙女湖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赋予其县级党政管理职能。新余市孔目江生态经济区党工委、管委会前身为新余市仰天岗党工委、管委会,成立于2006年10月,系新余市委、市政府派出机构,行政级别为正县级。2001 年 11 月,中共新余市高新技术经济开发区工作委员会和新余市高新技术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成立,分别为市委、市政府的派出机构,正县级建制。 2005 年更名为新余市经济开发区。2009年更名为江西新余高新技术产业园区。2010年11月29日,经国务院批准升级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新余县的行政区域自唐朝武德七年后几无变化。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3年,新余东部区域稍有变动;1959年,新余北部行政区域有少许变化

城市是一个地区综合实力的展示窗;城市是一个地区文明程度的承载体;城市更是广大市民居住创业的栖息地。

新余是我们生于斯长于斯工作生活于斯的家园。美丽是城市的终极愿景,美丽是人与城的综合幸福指数。

目前,我市无论是经济总量还是城市规模都处在一个重要的发展阶段。为加快现代区域中心城市建设,做大城市规模,做优城市功能,做美城市环境,做强城市产业,今年我市打出了城市建设的另一张牌———把新余打造成江西最美的城市。志在通过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高质量运营,达到城在林中,路在绿中,房在园中,人在景中,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生态园林城市。

我们有建设最美城市的先天条件。与全省兄弟城市相比,我们是年轻的城市,城市基础设施、公用事业设施及基础辅助设施良好,各项设施指标居全省前列。城南老城区占整个市区面积比较小,城北区规划科学合理,孔目江新区和经济开发区建设起点高品位高。随着城市化的提高,“城中村”将逐步得到有效整治。城市三面环山,有山有水,地理环境独特优越。

齐心协力促统筹,城乡建设呈现新面貌。规划体系不断健全。坚持规划先行,加快构建科学合理、系统完备的城乡建设规划体系。编制完成区域性详规12个,乡镇总规2个、控规12个,“五山”保护利用、中心城区基础教育设施布点等专项规划13个,村庄规划编制率达81.5%。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坚持量力而行、务求实效,不断提升城市承载能力。樟排线东段二期、滨江路、钟灵大道全面通车,滨江路西延、礼祥里路垫层通车,阳光大道西延段完成主体工程,纵三路下穿工程、公园北路建设加快推进;完成国、省道大中修64.7公里,维修县、乡道69公里,新建农村公路175公里。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新增和优化公交线路25条,增加公交里程144.2公里,新建公交站台32个,新增新能源公交车40辆。主城区新增停车泊位1514个,新建天然气加气站2个。新建和改造城区农贸市场6个。廖家江改道工程稳步推进。新建雨污管网6公里。农业农村经济不断发展。坚持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提高农业经济规模化、集约化水平。粮食生产实现“十一连丰”,新余蜜桔产销两旺。新增国家级农民专业合作示范社4家、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家、家庭农场505家。省级以上龙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21.6亿元,带动20.5万农户增收5.9亿元。造林6.4万亩,林下经济面积46万亩,林地流转20.5万亩。生猪养殖生态化改造扎实推进。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小农水重点县项目年度建设任务完成。建设高标准农田3万亩。19个中心示范村建设初见成效。实施农村安全饮水项目9个,惠及2万人。罗坊沼气集中供气工程一期、下村管道天然气工程主体完工,惠及1.7万户。生态环境不断改善。坚持加大项目减排和环境综合治理力度,切实提高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提前一年完成省政府下达的“十二五”减排任务,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氨氮、氮氧化物分别削减6.4%、1.2%、6.05%和4.59%,减排工作列全省第一。新钢4号烧结机和分电8号、9号机组烟气脱硫,新电2号机组、海螺2号生产线烟气脱硝等改造工程建成投运。完成了环境监测第三方运营等4个合同环境服务试点项目。淘汰黄标车及老旧机动车50200辆。在全省率先开展城区4吨以下燃煤锅炉整治。比国家规定提前1年监测并发布空气质量指数,全市空气质量优良率达89%;城市饮用水水质达标率100%。城区新增绿地面积4.3万平方米。“五山”保护成效初显。新建成国家级生态乡镇8个,省级生态乡镇4个、生态村6个。

全市年末常住人口117.37万人,比上年末增长0.6%。其中,城镇人口80.82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68.86%,比上年末提高0.41个百分点。全年出生人口15821人,出生率13.52‰;死亡人口6939人,死亡率5.93‰;自然增长率7.59‰,比上年上升0.73个千分点。

新余市现辖分宜县、渝水区、新余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仙女湖风景名胜管理区。

[分宜县]分宜县建县于公元984年,地处江西中部偏西,下辖7镇3乡1场1个街道办和1个省级工业园区,134个行政村和23个社区;国土面积1389平方公里,总人口33万。

[渝水区]渝水区位于江西省中部偏西,新余市东部,袁河中下游,新余城区所在地。东界樟树、新干,南连峡江、吉安,西接分宜、仙女湖管理区,北邻上高、高安,距省会南昌160公里。地跨北纬27°50',东经114°58'。现辖8镇5乡4个街道办事处,面积1351平方公里,辖区户籍人口67.33万人。

[新余高新技术产业区]新余高新技术产业区原名新余市高新技术经济开发区,于2001年11月挂牌成立,全区下辖1镇1办事处,人口12万人,面积266平方公里,其中规划面积100平方公里。2006年3月,经国家发改委核准,江西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准为省级开发区;2007年12月,被国家商务部、科技部命名为“国家新能源科技兴贸创新基地”,是全国唯一获此殊荣的开发区;2008年8月,被省政府命名为“江西省光伏产业特色工业园”,是江西省唯一的特色产业工业园。

新余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毗邻新余市母城区,区内地势平坦,交通便利,西至长沙280公里,东距省会南昌135公里,浙赣铁路、沪瑞高速、赣粤高速、武吉高速直达长珠闽主要城市均在六小时左右。

园区共引进各类项目186个,引进工业项目149个,现有各类企业320多家,工业企业240余家。优势产业特色明显。全区现已投产工业企业198家,基本形成光伏新能源、新材料、机械电子、金属压延四大支柱产业,特别是以江西赛维LDK太阳能高科技有限公司为核心的光伏产业发展非常迅猛,已基本形成“上游硅原料-铸锭-硅片-电池-下游组件、太阳能应用产品”完整的光伏产业链,是全国唯一形成完整光伏产业链的地区。吸引了全球最大的山梨酸钾生产企业宁波王龙集团、亚洲最大的太阳能多晶硅片生产企业江西赛维LDK太阳能高科技有限公司、国内最大的安全防护用品生产企业苏州流星集团、全国第二大肉类加工企业南京雨润集团、全国四大超高压输变电设备生产企业之一的宁波华通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国内重要的反光材料生产企业宁波春龙(反光材料)集团以及香港万嘉实业、香港力德集团、香港财富集团、台湾能源、宁波九龙集团等一批国内行业知名企业到开发区投资,初步形成了六大支柱产业:以太阳能多晶硅片为主的新能源产业,以电声产品、DVD、MP3数字音响、电子衡器等为主的电子产业,以铝包钢丝、不锈钢压延等为主的金属加工压延产业,以220KV超高压输变电器、特种车、汽车连杆、各类五金件为主的机械加工产业,以山梨酸钾、食品、制药为主的医药食品产业,以反光材料、地毯、服饰、纺织为主的纺织服饰产业,今后几年,新余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将紧紧借助省政府“举全省之力支持新余加快发展光伏产业”和市委、市政府把光伏产业作为全市工业经济发展“一号工程”的强力支持,继续解放思想,努力扩大开放,以打造世界重要的光伏产业基地、创建国家级开发区为奋斗目标,大力实施“1345工程”,即到2010年实现工业主营业务收入1000亿元,财政总收入30亿元以上,进出口总额40亿美元以上,就业人口5万人,把新余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建成为工业经济发达、城市功能完善、城乡协调发展、生态环境良好的现代化工业新城区。

[新余市仙女湖风景名胜区]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位于江西省西部的新余市,因东晋文学家干宝的《搜神记》中“毛衣女”下凡豫章新喻县的神话传说而得名。辖区总面积298平方公里,景区总面积198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积50平方公里。仙女湖地处江西省“三清山—龙虎山—南昌—仙女湖—萍乡”和“庐山—鄱阳湖—南昌—仙女湖—井冈山—赣州”两条旅游线路的交汇点,区位条件优越。景区距新余市区17公里,距南昌市150公里,处浙赣铁路,沪瑞、赣粤高速公路和省道清宜公路线上,交通便利。

仙女湖风景名胜区分为舞龙湖景区、钟山峡景区、钤阳湖景区、大岗山景区、九龙湾景区五个部分。这里人文荟萃,有古溶洞、古建筑、水下古城、古墓、石刻、古代名著、革命历史遗址、渔家风情等人文景观。《天仙配》有文字记载的最早神话传说、江西第一个状元卢肇、明朝权相严嵩、古代科技巨著《天工开物》、现代国画大师傅抱石等就诞生在这里;这里气候宜人,仙女湖是典型的亚热带气候,四季分明,日照充足,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年平均气温17℃左右。这里风光秀美,仙女湖最大的特点是:青山绿水、山水相映、水天一色。有植物230科、3000多种,其中名贵树种200多种,森林覆盖率达95%以上。水质达地表水二级标准,能见度达2米以上,良好的生态环境滋养了众多的动物,有鹿、狐、猴等兽类动物37种,鹰、隼、雁、白鹭、斑鸠等鸟类动物39种。每到清晨与傍晚,都能见到湖光山色之间百鸟翔集的美景,是人、动物和大自然和谐共处的天堂。

2016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和经济下行压力,全市上下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打赢翻身仗为目标,沉着应对,稳中求进,统筹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优生态、惠民生等各项工作,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年度目标任务,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有进,实现了“十三五”良好开局。

初步核算并经省统计局核定,全年地区生产总值1028.17亿元,比上年增长8.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8.95亿元,增长4.1%;第二产业增加值564.70亿元,增长8.3%;第三产业增加值404.52亿元,增长9.6%。人均生产总值87731元,增长7.8%。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2.9%、53.9%和43.2%。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5.7:54.9:39.4。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597.61亿元,增长9.1%,占GDP的比重达58.1%。

全年财政总收入137.19亿元,比上年增长3.3%。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95.74亿元,下降3.1%。财政总收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3.3%,下降0.7个百分点;税收总收入100.37亿元,增长4.8%,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73.2%,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分宜县财政总收入突破30亿元,高新区、仙女湖区突破20亿元。

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52.95亿元,下降0.2%。其中,城乡社区事务支出37.60亿元,增长32.6%;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8.79亿元,增长28.1%;教育支出20.80亿元,增长4.4%。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全年40件民生实事全面完成。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上涨1.5%。其中非食品价格上涨1.0%,服务项目价格上涨2.4%。商品零售价格上涨0.2%。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上涨5.8%,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上涨0.6%。

年末全社会从业人员67.21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86万人;分产业看,第一产业22.67万人,第二产业23.76万人,第三产业20.76万人。全年新增城镇就业2.39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1.71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3%。

全年粮食种植面积99210公顷,比上年下降0.6%。其中,谷物种植面积92472公顷,下降0.6%。豆类种植面积3980公顷,下降2.6%。薯类种植面积2758公顷,增长1.8%。油料种植面积11093公顷,下降1.3%。蔬菜种植面积11420公顷,下降2.3%。棉花种植面积2216公顷,下降12.0%。甘蔗种植面积44公顷,下降2.2%。

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493.16亿元,比上年增长8.7%,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48.0%,比上年下降0.6个百分点。

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322.73亿元,增长9.0%。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增加值53.68亿元,增长12.5%;重工业增加值269.06亿元,增长8.3%。分经济类型看,国有企业增加值0.38亿元,增长2.7%;集体企业增加值1.76亿元,下降2.6%;股份制企业增加值124.81亿元,增长9.7%;私营企业增加值116.18亿元,增长11.4%;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加值79.58亿元,增长4.7%。

钢铁、新能源、光电信息、装备制造四大产业实现增加值241.38亿元,占规模工业的比重达74.8%,比上年提高3.7个百分点。其中钢铁产业增加值116.13亿元,增长9.6%;新能源产业增加值77.60亿元,增长7.3%;光电信息产业增加值23.58亿元,增长38.5%,装备制造产业增加值24.08亿元,增长24.8%。

列入重点监测的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中,灯具及照明装置增长95.7%,液晶显示屏增长40.5%,锂离子电池增长13.4%,农用化肥下降92.0%,电解镍下降55.8%,布下降46.5%,原煤下降42.2%。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1648.15亿元,增长7.0%;实现利税106.93亿元,增长16.1%,其中利润71.31亿元,增长34.1%。全年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298.61%,比上年提高8.9个百分点。

年末高新区、分宜工业园、袁河经济开发区三大园区投产企业达311个,比上年增加39个;安置从业人数7.16万人,增长7.8%。全年园区工业增加值222.23亿元,增长4.4%;主营业务收入1087.80亿元,增长6.6%;实现利税74.93亿元,增长9.0%,其中利润55.50亿元,增长16.0%。

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71.54亿元,增长5.2%,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7.0%。全市具有资质以上建筑业企业实现总产值137.88亿元。年末具有一级总承包资质的建筑企业15家,比上年增加5家。

全年500万元以上项目完成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921.32亿元,增长12.0%。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38.91亿元,下降43.4%;第二产业投资540.73亿元,增长28.9%;第三产业投资341.68亿元,增长2.2%。分投资主体看,国有经济投资196.04亿元,下降22.9%;非国有经济投资725.27亿元,增长27.6%,其中民间投资682.18亿元,增长23.7%。

五、国内贸易和对外经济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9.95亿元,增长11.7%。按城乡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211.24亿元,增长11.6%;乡村消费品零售额28.71亿元,增长12.1%。按消费类型分,餐饮收入56.61亿元,增长11.5%;商品零售183.34亿元,增长11.8%。

全年限额以上批零住餐企业实现零售额82.63亿元,增长13.6%;其中批发零售企业零售额72.52亿元,增长14.4%;限额以上住宿餐饮企业零售额10.11亿元,增长8.6%。分商品看,粮油、食品类比上年增长22.5%,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20.7%,日用品类增长11.5%。与消费升级相关商品保持快速增长。家具类增长23%,通讯器材类增长16.4%,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增长49.5%,汽车类增长12.8%。

全年新批外商投资企业7个。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39868万美元,增长9%。利用国内市外资金798.77亿元,增长12.5%,其中省外2000万元以上项目资金425.01亿元,增长12.5%。

全年铁路、公路、水运旅客运输量1600.91万人,增长1.4%;货物运输量17063.13万吨,增长6.5%。

全市年末民用汽车保有量141154辆,比上年末增长13.3%,其中个人汽车保有量114743辆,增长19.2%。年末民用轿车保有量79665辆,增长19.0%,其中个人轿车保有量75838辆,增长21.0%。城市公共自行车系统建成投运。

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29.65亿元,增长56.8%。其中邮政业务量2.15亿元,电信业务量27.5亿元。年末全市固定电话用户12.86万户,移动电话用户109.02万户。互联网用户数达29.11万户,增长23.6%。全市快递服务企业业务量597.19万件,增长40.5%;快递业务收入6436.55万元,增长15.9%。

全年接待国内旅游人数1576.8万人次,增长21.3%;国内旅游收入139.21亿元,增长20.8%。接待入境旅游人数30012人次,增长6.1%;旅游外汇收入880.25万美元,增长4.6%。中国洞都成功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凯光亚热带植物园、昌坊旅游度假村列为省级乡村旅游点。

七、金融、证券和保险业

全市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968.86亿元,比上年末增长6.9%;其中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959.21亿元,增长6.3%。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714.68亿元,增长6.9%;其中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714.37亿元,增长7.5%。年末城乡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余额447.54亿元,增长11.1%。

全市年末证券营业网点10家,比上年新增1家,全年证券交易额3474.90亿元。证券业总产值1.80亿元,营业收入2.21亿元,营业利润1.27亿元。

年末拥有保险公司24家,其中寿险公司12家,财产险公司12家。全年保费收入21.05亿元,增长26.7%。其中,寿险保费收入14.65亿元,增长35.7%;财产险保费收入6.40亿元,增长9.9%。支付各类赔款及给付7.57亿元,增长1.7%。其中,寿险给付4.33亿元,增长0.8%;财产险赔款3.24亿元,增长2.8%。

全年普通高校在校生3.98万人,高中在校生2.55万人,初中在校生4.12万人,小学在校生10.28万人。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1.70万人。特殊教育在校生195人。幼儿园320所,在园幼儿4.82万人。各类民办学校297所,其中独立设置民办高校3所;各类民办学校在校学生2.46万人。高中阶段毛入学率90.5%,提高0.5个百分点;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100%;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学前教育毛入园率89.6%。分宜县、渝水区、仙女湖区顺利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督导评估认定。

年末拥有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0个,高新技术企业69家。全年获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10项,通过省级科技主管部门鉴定的科技成果7项。全年受理专利申请2074件,增长6.5%;授权专利1377件,增长5.4%。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104.23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10.1%。

年末产品质量检验机构41个,法定计量技术机构2个,全年强制检定计量器具7.49万台件,开展产品质量监督抽查128批次。

年末拥有公共图书馆3个,博物馆4个。广播电台3座,电视台3座。有线广播电视用户27.27万户,数字电视用户22.86万户。广播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99.86%;电视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99.84%。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取得成功。

年末拥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1251个(含村卫生室)。其中,医院18个,卫生院37个,妇幼保健院(所、站)3个。卫生技术人员6911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2478人,注册护士3197人。医院和卫生院床位5934张。分级诊疗制度全面推行。

年末共有全民健身中心2个,青少年俱乐部5个,体育传统项目学校11个,体育场馆2个。成功举办第八届市运会、环仙女湖国际马拉松等赛事。全市体育健儿在国内重大比赛中共获得13枚金牌、1枚银牌和2枚铜牌。

十、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全市年末常住人口117.37万人,比上年末增长0.6%。其中,城镇人口80.82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68.86%,比上年末提高0.41个百分点。全年出生人口15821人,出生率13.52‰;死亡人口6939人,死亡率5.93‰;自然增长率7.59‰,比上年上升0.73个千分点。

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163元,增长7.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203元,增长8.7%。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0349元,增长7.1%;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0942元,增长7.4%。

全年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0.18万人。共发放创业担保贷款4.06亿元,扶持个人创业0.26万人次,带动就业1.07万人次。年末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人数26.7万人,其中,参保职工18.89万人,参保离退休人员8.01万人。参加城镇职工医疗保险人数27.57万人,其中,职工20.44万人,退休人员7.13万人。参加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人数51.69万人,参加工伤保险人数23.06万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11.19万人,参加生育保险人数14.04万人。

年末拥有各类收养性社会福利机构6个,提供床位1530张,收养人数560人,临时救济困难户3228户次。年末城市居民享受最低生活保障人数30228人,农村居民享受最低生活保障人数37906人,农村五保供养人数4975人。全年资助城市困难群众参加医疗保险34778人,资助农村困难群众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41700人。全年销售社会福利彩票1.3亿元,筹集社会福利资金58.4万元。

全年全社会能源消费总量943.95万吨标准煤,下降0.97%。万元GDP能耗0.9185吨标准煤,下降8.76%。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657.26万吨标准煤,下降6.2%;万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能耗2.01吨标准煤,下降13.93%。

全年生产安全事故58起。其中生产经营性道路交通事故46起,工矿商贸企业生产安全事故11起,农业机械生产安全事故1起。全年生产安全事故死亡57人,其中生产经营性道路交通事故死亡44人,工矿商贸事故死亡13人。

1.本公报所列各项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正式数据请以《新余统计年鉴》为准。

2.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着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3.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不变价格计算。

4.规模以上工业是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法人工业企业,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统计范围为计划总投资500万元及以上项目(含房地产投资),限额以上企业是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批发业企业、500万元及以上的零售业企业、200万元及以上的住宿和餐饮业企业。

5.邮电业务总量按2010年不变价格计算。

6.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按2015年不变价格计算。

年末拥有公共图书馆3个,博物馆4个。广播电台3座,电视台3座。有线广播电视用户27.27万户,数字电视用户22.86万户。广播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99.86%;电视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99.84%。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取得成功。

年末拥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1251个(含村卫生室)。其中,医院18个,卫生院37个,妇幼保健院(所、站)3个。卫生技术人员6911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2478人,注册护士3197人。医院和卫生院床位5934张。分级诊疗制度全面推行。

年末共有全民健身中心2个,青少年俱乐部5个,体育传统项目学校11个,体育场馆2个。成功举办第八届市运会、环仙女湖国际马拉松等赛事。全市体育健儿在国内重大比赛中共获得13枚金牌、1枚银牌和2枚铜牌。

全市年末常住人口117.37万人,比上年末增长0.6%。其中,城镇人口80.82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68.86%,比上年末提高0.41个百分点。全年出生人口15821人,出生率13.52‰;死亡人口6939人,死亡率5.93‰;自然增长率7.59‰,比上年上升0.73个千分点。

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163元,增长7.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203元,增长8.7%。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0349元,增长7.1%;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0942元,增长7.4%。

全年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0.18万人。共发放创业担保贷款4.06亿元,扶持个人创业0.26万人次,带动就业1.07万人次。年末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人数26.7万人,其中,参保职工18.89万人,参保离退休人员8.01万人。参加城镇职工医疗保险人数27.57万人,其中,职工20.44万人,退休人员7.13万人。参加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人数51.69万人,参加工伤保险人数23.06万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11.19万人,参加生育保险人数14.04万人。

年末拥有各类收养性社会福利机构6个,提供床位1530张,收养人数560人,临时救济困难户3228户次。年末城市居民享受最低生活保障人数30228人,农村居民享受最低生活保障人数37906人,农村五保供养人数4975人。全年资助城市困难群众参加医疗保险34778人,资助农村困难群众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41700人。全年销售社会福利彩票1.3亿元,筹集社会福利资金58.4万元。

全年普通高校在校生3.98万人,高中在校生2.55万人,初中在校生4.12万人,小学在校生10.28万人。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1.70万人。特殊教育在校生195人。幼儿园320所,在园幼儿4.82万人。各类民办学校297所,其中独立设置民办高校3所;各类民办学校在校学生2.46万人。高中阶段毛入学率90.5%,提高0.5个百分点;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100%;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学前教育毛入园率89.6%。分宜县、渝水区、仙女湖区顺利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督导评估认定。

年末拥有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0个,高新技术企业69家。全年获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10项,通过省级科技主管部门鉴定的科技成果7项。全年受理专利申请2074件,增长6.5%;授权专利1377件,增长5.4%。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104.23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10.1%。

年末产品质量检验机构41个,法定计量技术机构2个,全年强制检定计量器具7.49万台件,开展产品质量监督抽查128批次。

年末拥有公共图书馆3个,博物馆4个。广播电台3座,电视台3座。有线广播电视用户27.27万户,数字电视用户22.86万户。广播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99.86%;电视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99.84%。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取得成功。

年末拥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1251个(含村卫生室)。其中,医院18个,卫生院37个,妇幼保健院(所、站)3个。卫生技术人员6911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2478人,注册护士3197人。医院和卫生院床位5934张。分级诊疗制度全面推行。

年末共有全民健身中心2个,青少年俱乐部5个,体育传统项目学校11个,体育场馆2个。成功举办第八届市运会、环仙女湖国际马拉松等赛事。全市体育健儿在国内重大比赛中共获得13枚金牌、1枚银牌和2枚铜牌。

新余是一个民族散杂居的城市,居住着汉族、满族、壮族、回族和土家族等33个民族(其中少数民族有32个)。全市少数民族有3千余人,其中常住人口2241人,占全市总人口的0.15%,主要分布在省、市属企事业单位,少数分布在农村。有一个少数民族聚居村——渝水区姚圩镇红山村,是从贵州六盘水迁移来的仡佬族、彝族、苗族、布依族群众,共12户78人。

全市有基督教、佛教、道教、天主教四种宗教,有全市性爱国宗教团体4个,分别是:新余市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新余市基督教协会、新余市佛教协会、新余市道教协会。

新余位于江西中部,地处南昌、长沙两座省会城市之间,1960年设市,1963年撤市,1983年复市,现辖“一县四区”:分宜县、渝水区、仙女湖风景名胜区、新余经济开发区和仰天岗管委会,总面积3178平方公里,人口114万。新余位于北纬27°33’~28°05’,东经114°29’~115°24’,属亚热带湿润性气候,具有四季分明、气候温和、日照充足、雨量充沛、无霜期长、严冬较短的特征。

新余历史悠久,早在20多万年前,新余先民就在这方水土辛勤耕作、繁衍生息。三国吴宝鼎二年(公元267年),新余就已设县,迄今已有1740年的建城史。境内有新石器时代的拾年山、棋盘山遗址。这方水土曾养育了江西历史上第一个状元卢肇、北宋江南第一个宰相王钦若、明代权臣严嵩、现代国画大师傅抱石和世界风云人物、著名医学博士何大一。明代世界科学巨著《天工开物》,是宋应星在分宜任教谕期间完成的。1930年,毛泽东同志在这里主持召开了著名的“罗坊会议”,并写下了《兴国调查》这一光辉著作。

新余环境优美。城市三面环山,一面傍水,孔目江、袁河绕城而过,城南有抱石公园,城北有仰天岗森林公园,城东有江西省惟一国家级湿地公园孔目江湿地公园,城西有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4A级旅游景区仙女湖,城中点缀着北湖、仙来湖、长林湖、南湖、晚睛湖。新余城镇化率达51.2%,位居全省前列。按照“显山、露水、透绿”的原则,新余市巧做山水文章,着手进行孔目江、袁河抬水工程,加快仙来大道、抱石大道、仙女湖大道、仰天大道、劳动路的建设或改造,建设孔目江国家湿地公园、抱石公园、仰天岗森林公园、经济开发区市政广场四块绿地,新建新余高专新校区、人民医院、工人文化宫、图书馆、自然科学博物馆等五大标志性建筑。目前,新余“一城五区,两江四岸”的城市框架基本形成,城市面积达60平方公里,人口扩充到43万。新余资源丰富,境内的林科院亚热带中心,就分布着30多种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树种。

加快发展的进程中,新余赢得了众多荣誉: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长安杯”城市,“中国十大最具安全感城市”,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国家节能示范城市,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城市,全国创业培训示范点城市,全国质量兴市先进城市,国家人口计生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全国卫生城市,全国造林绿化先进城市,全国市容整治先进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等。

}

永丰县(江西省吉安市下辖县)详细资料大全  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新知网)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永丰县隶属于江西省吉安市,位于江西省中部、吉安市东北面,东邻乐安县、宁都县,南接兴国县,西与吉水县、青原区毗连,北和峡江县、新干县接壤。

永丰建县可溯于东汉(阳城),永丰之名始于北宋,永丰素有“欧公故里” “文章节义之邦”之称,江西省历史文化名城,孕育了“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欧阳修、北宋天文学家曾民瞻、元朝文学家刘鹗、江右王门心学的代表人物聂豹等历史名人。永丰历史悠久,境内有新石器时代的严城遗址、始于宋重修于明的永丰古城墙、明代恩江古城址、南宋河围寺水寨遗址、宋元时期山口窑址等历史遗存。永丰是革命老区、中央苏区全红县,第一次反围剿的主战场。永丰县也是全国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基地县,毛边纸的故乡,曾获“全国绿色农业示范县”、“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等荣誉称号。

永丰县版图总面积2695平方千米,截至2014年末,下辖8个镇、13个乡(包括1个民族乡),户籍总人口48.22万人。2014年,该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7.01亿元,比2013年增长10.7%.

永丰县位于吉泰盆地东缘,境东南为山地,中部和北部多丘陵,西北属平原,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日照充足。

  • 所属地区:华东地区,江西省吉安市
  • 下辖地区:8个镇、13个乡
  • 政府驻地:恩江镇佐龙大道
  • 面积:2695平方千米
  • 人口:48.22万(2014年末,户籍人口)
  • 气候条件:亚热带季风气候
  • 著名景点:欧阳修纪念馆、西阳宫、大仙岩溶洞、天台山兰若寺等
  • 美食 :霉鱼、宸肉、芋饼、火焙肉、淋鸡
  • 小吃:箬饼、薯包、油泡、黄糍、番瓠饼
  • 特产:白茶、百合、菊花石、玉扣纸

历史沿革,行政区划,地理环境,地形地貌,气候,水文,自然资源,土地资源,动物资源,矿产资源,人口民族,政治体制,经济发展,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社会事业,文化艺术,科学技术,教育事业,医疗卫生,社会保障,交通运输,历史文化,民间文艺,本地方言,名优特产,旅游景点,著名人物,城市荣誉,

永丰县远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境内就有人类栖息。 西周至战国时,先后属吴、越、楚,几经变迁。 秦始皇二十四年(前223年),秦灭楚,地域属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属庐陵县。 西汉仍属庐陵县,王莽改制后属桓亭县。 东汉光武帝建武元年(25年),复庐陵县,永丰仍属之;献帝建安四年(199年),庐陵郡正式确立,并析庐陵县地置阳城、兴平2县,即今永丰县地。 三国时仍为阳城、兴平2县,属孙吴庐陵郡。西晋武帝太康元年(280年),阳城改称阳丰;惠帝元康元年(291年),阳丰、兴平属庐陵郡。 南朝梁武帝大同二年(536年),兴平属巴山郡;陈武帝永定元年(557年),兴平划回庐陵郡。 隋文帝开皇九年(589年),阳丰、兴平属庐陵郡;开皇十年,属吉州;开皇十一年,阳丰、兴平并入庐陵县;炀帝大业三年(607年),改吉州为庐陵郡;大业末(615~617年),析庐陵县水东11乡置吉水县,今永丰地属之。 唐高祖武德五年(622年),庐陵郡复改吉州;武德八年,改吉州为庐陵郡;高宗显庆二年(657年),改庐陵郡为吉州;玄宗天宝元年(742年),改吉州为庐陵郡,天宝十四年(755年),吉水县改为吉水镇;肃宗乾元元年(758年),庐陵郡复改吉州。 十国吴高祖天祐七年(910年,用唐年号),吉水升镇为县,属新淦都制置使(寻废);南唐烈祖升元元年(937年),复置新淦都制置使,吉水县属之;升元二年,罢新淦都制置使,吉水由县改场,还隶吉州;元宗保大八(950年),吉水由场改县。其间永丰地俱属吉水。 宋太祖开宝八年(975年),置吉州庐陵郡兼军事;仁宗至和元年(1054年),析吉水县报恩镇及云盖、兴平、龙云、永丰、明德5乡(即阳丰、兴平2县地)置永丰县,以报恩镇为治所,属吉州庐陵郡兼军事。 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属吉州路总管府;仁宗皇庆元(1312年),吉州路总管府改为吉安路;惠帝至正二十二年(1362年),朱元璋改吉安路为吉安府。 明、清俱属吉安府。 民国元年(1912年),废府直属省;三年(1914年)属庐陵道;十五年(1926年)废道又属省;二十年(1931年)一月设东固特别行政区(永丰县的部分地方属之,永丰县的其余地方仍称永丰县),七月,东固特别行政区改为“平赤县”(二十二年撤销),“平赤”、“永丰”县属吉安区;二十一年(1932年)属第九行政区;二十二年(1933年)十月设藤田特别区政治局(永丰县的第5、6、7区属之,二十四年四月撤销)、龙冈特别区政治局(永丰县的第8区属之,后并入藤田特别区政治局);二十四年(1935年)属第三行政区。 1949年7月14日,永丰县人民政府成立,属江西省吉安分区。 1950年9月,吉安分区更名为吉安区。 1955年3月,改吉安区为吉安专区。 1956年1月,境内良村区划兴国县;南林、芦溪乡划归宁都县;南亭乡划归吉水县;吉水下固乡、长坑乡的一部分划归永丰。1968、1971、1979年,吉安专区先后更名井冈山专区、井冈山地区、吉安地区,永丰县均属之。 2000年5月11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吉安地区,设立地级吉安市,永丰县属吉安市。

截至2014年末,永丰县下辖8个镇、13个乡,县政府驻恩江镇佐龙大道。 永丰县行政区划

永丰县位于吉泰盆地东缘,境东南为山地,中部和北部多丘陵,西北属平原,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主要山峰有凌云山、太原山、羊石山、高龙山、贤华山、宝华山等,最高峰凌云山,海拔1455米。最低点为八江河段,海拔50米。 永丰县

永丰县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年平均气温18℃,年平均降雨量1627.3毫米,无霜期279天。

永丰县境内有乌江(恩江河)、孤江两大河干流及其溪流共485条。大多都源于东南向西北注入赣江。其中,支流集水面积大于200平方公里的有藤田河、遇元河、麻江河、沙溪河、上固河等5条。 恩江河(洪峰)

永丰县县内土壤可分为水稻土、潮土、紫色土、炭质土、红壤、山地黄壤、山地黄棕壤等7个土类,其中水稻土是分布最广的耕作土壤,占耕地面积的96.34%;潮土是最主要的旱作土壤;红壤是典型的地带性土壤,面积最大。 截至2014年末,永丰县有耕地44630.02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6.47%;园地1916.21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0.71%;林地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73.56%;草地1414.04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0.52%;城镇村及工矿用地9397.94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3.47%;交通运输用地2585.52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0.95%;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9268.19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3.42%;其他用地2449.63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0.9%。

2014年,永丰县境内有野生动物55科117种。其中兽类14科34种,鸟类28科58种,爬行类6科15种,两栖类7科10种。(属国家级保护的有17种,属省级保护的有25种,主要集中在水浆省级自然保护区)。

永丰县境内北部矿产资源以沉积风化淋滤型矿产为主,如磁铁矿、锡、铜等,南部以内生热液型矿产为主,如铅锌、钨、金、银等,中部则以沉积型矿产为主,如石灰岩、大理石、煤等。 截至2014年,永丰县已发现矿种34个,矿床、矿点、矿化点共116处。其中已探明储量的矿产主要有:煤,已探明储量919.93万吨,远景储量1500万吨;石灰岩分布40平方千米,远景储量达104亿吨;萤石保有储量150万吨,远景储量300万吨;白云岩探明储量2936万吨,远景储量1亿万吨;钨探明金属储量3875吨;砂金探明储量60千克,远景储量500千克;岩金探明远景储量1.06吨;银探明远景储量17吨;铁矿探明储量600万吨;滑石探明储量500万吨,远景储量1000万吨;稀土探明C+D级储量680吨;矿泉水日最大涌水量140立方米;石英探明储量20万吨,远景储量达100万吨以上。大理石探明储量4115.76万立方米,远景储量达2亿立方米以上。其中,石灰岩、萤石和大理石等矿产资源储量丰富、分布相对集中,为永丰县优势矿产资源。

2014年末,永丰县总户数12.89万户,户籍人口48.22万人。年内出生率14.35‰,死亡率6.49‰,自然增长率7.86‰。永丰县境内民族主要为汉族,少数民族主要为畲族。

县委书记:钟义山 县委副书记、县政府县长:娄致文 副书记:杨艳晖 县委常委、宣传部长:李冬根 县委常委、组织部长:贺晓明 县委常委、武装部政委:刘英才 县委常委、纪委书记:胡传清 县委常委、县政府副县长:王晓华 县委常委、统战部长:曾锋 县委常委、农工部长:薛志华 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杜滨 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杨毅

2011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77.7亿元,可比增长13%;总量排全市第4位。财政总收入达7.6亿元,增长26.6%,总量排全市第5位;地方财政收入完成5.1亿元,增长32.7%,总量排全市第6位。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31.3亿元,增长22.6%,总量排全市第4位;实现利税总额17.2亿元,增长52.5%,总量排全市第4位。工业园主营业务收入首次进入全市百亿元工业园区行列,达112.6亿元,增长43.5%,总量排全市第4位。 2012年,生产总值上90亿元台阶,达91.8亿元,增长13.3%;财政总收入上9亿元台阶,达9.34亿元,增长22.9%;固定资产投资上100亿元台阶,达101.9亿元,增长47.4%;工业增加值上40亿元台阶,达40.1亿元,增长17.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上20亿元台阶,达20.2亿元,增长16.5%;新增融资上10亿元台阶,达12.3亿元,增长32.7%。 2013年,GDP迈上100亿元台阶,达到105亿元;固定资产投资迈上100亿元台阶,达到113亿元;规模工业主营业务收入迈上200亿元台阶,达到201亿元;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迈上20亿元台阶,达到23亿元;财政收入迈上10亿元台阶,达到11.56亿元。 2014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17.01亿元,比上年(2013年,下同)增长10.7%。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9.61亿元,增长5.9%;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59.67亿元,增长12.1%;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37.73亿元,增长11.0%。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GDP达26960元,按当时汇率折算,约合4320美元。全县三次产业结构为16.5:51.0:32.5。 2015年,全年生产总值125.3亿元、增长10.4%,固定资产投资165.6亿元、增长18.2%,财政总收入15.6亿元、增长15.5%,税收收入12.1亿元、增长15.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1.2亿元、增长13.6%。15项主要经济指标中,有8项指标增幅居全市前三,其中生产总值、实际利用省外5000万元以上项目资金2项指标增幅第一,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利用外资4项指标增幅第二,规模工业增加值、人民币贷款余额2项指标增幅第三。 2016年,全年实现生产总值137.6亿元,增长9.5%;财政总收入16.2亿元,增长3.6%;税收收入13亿元,增长7.9%,税占比80.4%;固定资产投资192.4亿元,增长16.2%;规模工业增加值63.6亿元,增长9.8%;服务业增加值48.4亿元,增长12.2%;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5.6亿元,增长13.7%。预计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700元,增长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140元,增长9.5%。 2017年,实现生产总值152亿元,增长9.5%;财政总收入17.96亿元,增长11%;税收收入14.58亿元,增长12.1%,税占比81.2%;固定资产投资218亿元,增长14%;规模工业增加值49.7亿元,增长9.2%;服务业增加值56亿元,增长12.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0亿元,增长1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845元,增长9.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748元,增长10.5%。

2014年,永丰县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8.76亿元,比上年(2013年,下同)增长6.0%。其中农业产值18.5亿元,增长7.8 %;林业产值6.67亿元,增长9.7%;牧业产值8.68亿元,增长-1.6%;渔业产值4.3亿元,增长8.6%。全年粮食种植面积92.7万亩,比上年增长0.3%,其中稻谷播种面积86.2万亩,增长0.1%,优质稻种植面积所占比重为85.2%;蔬菜种植面积14.85万亩,增长0.4%;菸叶种植面积2.14万亩,增长52.8%;油料种植面积6.36万亩,增长0.4%。全年粮食总产量37.96万吨,比上年增长3.0%,实现“十一年增”;菸叶0.36万吨,增长53.9%;蔬菜25.4万吨,增长4.9%;油料0.61万吨,增长5.3%;水果产量0.71万吨,增长22.9%;肉类总产2.63万吨,出栏肉猪21.84万头,出笼家禽298万羽,分别增长4.8%、3.8%、4.9%;水产品产量1.58万吨,增长6.0%。

2014年,永丰县实现工业总产值223.6亿元,比上年(2013年,下同)增长13.4%,工业对经济成长的贡献率为40.5%。全县100家规模工业企业实现规模工业增加值56.6亿元,增长13.3%。其中重工业增加值32.6亿元,占规模工业增加值的比重57.6%。“3+2”产业规模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13.3亿元,增长16.5%,石头经济、循环经济、医药生物三大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7.4亿元、101.1亿元和27.4亿元,分别增长17.4%、16.0%和22.0%。县工业园区实现工业产值208.5亿元,增长20.5%,实现增加值48.9亿元,增长13.0%。全县规模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42.7亿元,比上年增长15.3%;利润总额22.7亿元,增长16.7%;利税总额35.7亿元,增长16.4%。 2014年,永丰县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8.6亿元,比上年增长13.0 %。全县6家具有资质等级的建筑业总产值21.28亿元,增长19.0%;实现利税13.1亿元,增长10.5 %;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8.55万平方米,增长8.2 %。

2014年,永丰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6.62亿元,比上年(2013年,下同)增长17.5%。按经营地统计,县城消费品零售额14.08亿元,增长2.2%;乡村消费品零售额12.54亿元,增长41.4%。按消费形态统计,商品零售额24.04亿元,增长18.4%;住宿餐饮收入2.58亿元,增长9.6%。限额以上企业商品零售额6.56亿元,增长54.2%。其中批发零售业6.48亿元,增长55.2 %;住宿餐饮业0.09亿元,增长6.5%。 永叔公园 2014年,永丰县共接待国内外游客183.5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18.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2%和17%。年末全县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113.27亿元,比年初增加13.57亿元,同比增长13.6%;居民储蓄存款80.1亿元,比年初增加13.02亿元。各项贷款余额46.72亿元,比年初增加5.67亿元,同比增长13.8 %,存贷比达到41.25%,同比提高0.1个百分点。

2014年,永丰县拥有广播电台1座,电视发射台和转播台1座,公共图书馆1座,藏书量13.2万册。广播、电视综合人口覆蓋率均达到93.5%,有线电视用户4.9万户。全县共有25支民众文艺团队,全年组织送戏下乡演出227场次,公益电影放映3785场次,捐赠图书1.3万余册。年内成功举办“激情石乡·追梦永丰”第七届文化艺术节等系列文艺活动;制作了《新常态新作为新发展》《永丰映象》等专题片;组织首个“烈士纪念日”公祭活动,建设烈士墓643座。

2014年,永丰县拥有高新技术企业和生产高新技术产品的规模工业企业22家,其中省级高新技术企业达7家,全年实现高新技术工业增加值12.39亿元,增长21.8%,占全部规模工业的比重为22.13%,同比提高0.66个百分点。全年申请专利275件、授权84件,申请量、授权量均翻番,排位全市第1,荣获2014年度全省专利工作进步十强县。

2014年,永丰县共有普通中国小124所,其中完全高中学校3所(永丰中学、永丰二中、藤田中学),国中学校26所,国小95所。中等职业学校1所,特教学校1所。在校中小学生6.12万人,其中高中学生0.84万人,国中学生1.45万人,国小学生3.83人。全县中国小教职工3597人,其中专任教师3497人。全县共有幼稚园187所,在园幼儿1.77万人,教职工1070人,其中专任教师656人。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0 %,九年义务教育完成率100.0 %,国小升学率100.0%。全县高考二本以上上线率20.8%。 永丰中学

2014年,永丰县拥有医院、卫生院30个,其中县直医卫单位6个,乡镇卫生院21个,民营医院3个。全县村卫生室、卫生所、诊所386个。全县医疗机构床位总数1828张,其中县直医疗单位1038张,乡镇卫生院790张。在编在岗卫生工作人员2051人,其中执业医师及执业助理医师397人,注册护士428人,乡村医生和卫生员810人。全年孕产妇住院分娩率99.99%,死亡率0/10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5.5‰。筹集新农合基金1.03亿元,统筹基金受益面达73.3%;中医院综合大楼主体工程全面竣工,县精神病院业务用房投入使用。贯彻落实国家“单独二孩”政策,自然增长率控制为7.86‰。

2014年,永丰县推进“1+2”精准扶贫工作,共挂点帮扶217个村、1580户贫困户,投入扶贫资金2300万元,实施扶贫项目300多个,移民搬迁360人,解决2.6万人饮水安全问题。新建保障性住房836套、实施城市棚户区改造343套(户),完成农村危房改造1318户;城乡低保月人均保障标准分别提高到430元、220元,月人均补差水平分别提高到270元、145元;累计发放城镇职工、城乡居民养老金1.7亿元。

永丰县对外交通主要依靠公路,境内有昌宁高速公路,抚吉高速公路,省道S223线、215线等交通干线穿越穿越。2014年末,永丰县境内公路里程2358公里,其中高速42公里,省道316.8公里,县道335.2公里,乡道304.5公里,村道1359.5公里。

永丰农民画起源于民国初期,诞生于20世纪30年代。当时,由一批民间老艺人根据民间朱漆编竹编面花工艺,古建筑浮雕、线雕,民间被面刺绣、肚兜、围裙等艺术图案,发挥想像进行大胆、变形和艺术夸张,用大色块、哲理性构成画面。1993年12月,永丰被国家文化部授予“中国现代民间绘画之乡”称号。2014年,永丰县凭借“农民画”入选年度“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20世纪80年代起,直到2010年,永丰农民画共有近3000幅作品在各地展出并获奖,其中,40多幅作品获国家大奖,200多幅农民画作品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1000多幅农民画被国家、省、市有关部门和个人收藏。

永丰县本地方言主要有赣语和客家话,其中客家话主要分布在潭头、龙冈、君埠等乡镇。

天然菊花石生于两亿多年前中生代二迭系岩石中,是海洋中的原始藻类动物经地质变化而形成的动物化石,是一种稀有、不可再生的地下矿石。永丰是江西省唯一的菊花水石产地。
永丰百合是一种可供药用和食用的花卉蔬菜品种,为种国特产蔬菜之一。百合对肺结核、漫性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等有较好疗效。
红薯因其含有蛋白质、粗纤维、钙、铁及多种维生素,被称为“长寿食品”。  红薯粉(丝)以纯鲜红薯为原料,采用高新技术制作而成,具有洁白纯净、经久耐煮、不浑汤、不断条,弹性强,柔软可口等特点。
永丰盛产香菇,在100克香菇干品中,含有碳水化合物54克、蛋白质21.3克、脂肪1.8克;内含人体所需的16种胺基酸,丰富的B族维生素和多种矿物质、抗生素、抗癌多糖等。
山药又有薯芋、山薯等别名。食用部分为地下块茎,可以菜、药两用。山药含淀粉酶、胆碱、粘液质、精氨酸,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糖类及矿物质等成分。山药性温、味甘,有补肾气、健脾胃、止泻痢、化痰涎、润皮毛等作用。
天台山,永丰县佛教协会驻地。位于陶唐乡黄泥垅村西北处,距县城40公里,海拔802.1米,范围4平方公里。山顶建有一寺“兰若寺”。寺院最盛期间有僧员100多人,是永丰、吉水、乐安三县集散地。
灵华山位于永丰县中村乡梨树村境内,距梨树村约七公里,东南与宁都交界,北与乐安连,地跨永丰、 宁都、乐安三县域,海拔1454.9米,面积25平方公里,为全县最高山峰,有石峰高插云霄。
报恩寺塔位于且城西郊的恩江河畔,始建于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该塔为青砖结构,9级4面,塔顶为圆柱形铁刹,塔体为正方形。塔身东面二至七层,其余三面只有二三层券龛内原有红石雕像和供奉物,“文化大革命”期间被毁。1959年被列入江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西阳宫为欧阳修故里所在。西阳宫原为一所道观,叫西阳观,又因欧公父亲叫欧阳观,为避观字同义之讳,故改西阳观为西阳宫。从此,西阳宫便成了崇公坟院。
永叔公园是以欧阳修的名字而命名的一座园林式公园,内有欧阳修纪念馆。以永叔公园为中心的永叔公园景区主要由欧阳修纪念馆、报恩寺塔、状元楼、恩江大桥、六一桥、葛溪桥、古城墙、龙蟠寺等景点组成。 欧阳修纪念馆是江西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葛溪河湿地公园总面积7.1万平米,建有2座景观桥和2000米多米长的滨水游步道、36000平米的绿地。
龙蟠寺为永丰佛教活动中心,位于县城恩江大桥下游约500米处的江心中。整座寺庙群分前、中、后三殿,前殿为观音殿,中殿为大雄宝殿,后殿为观音殿。寺内供奉大小佛像60多尊。
金溪文化古村为永丰县旅游重点景区,位于陶唐乡境内,距乡政府5公里处。历史可追溯到唐朝咸亨初年。整个布局以金溪为经纬分两相四仪式构筑,今还完好地保存了明清时期的原貌,存明清建筑20多栋,祠堂3座,书院4座。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北宋天文学家,改进了晷漏,著有《晷漏》等书。
明代兵部尚书、江右王门代表人物。
(以上内容参考来源:)

2019年3月,被列入《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第一批)》名单。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吉水县教体局局长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