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有景区使用亿航216开展低空游览吗?

目前亿航216机型的售价大约是200万人民币,请各位猜猜这个机型的BOM物料成本大概是多少。

}

【环球网科技综合报道】日前,中国智能自动驾驶飞行器制造商亿航宣布旗下旗舰产品载人级自动驾驶飞行器亿航216已获得日本国土交通省所颁发的试飞许可,并在日本冈山县仓敷市完成首次空载自动飞行演示。

亿航官方透露,亿航216自动驾驶飞行器是日本第一个获得户外试飞许可的载人级自动驾驶飞行器。亿航通过本次成功试飞全面展示了安全自动、绿色环保的城市空中交通解决方案。

本次亿航216自动驾驶飞行器成功试飞引发了日本媒体广泛关注。据介绍,日本政府于2018年制定了《空中交通革命的发展蓝图》,计划到2023年开始使用“飞行汽车”进行货物和人员的空中运输业务,并逐步从农村地区扩展到城市地区。根据该蓝图,日本国土交通省航空局正在研究和完善飞行汽车的型号和适航安全标准、驾驶员的技能证明标准等相关制度。

亿航方面表示,未来亿航智能将与冈山县仓敷市水岛地区航空宇宙产业集群实现研究会共同合作,进一步在日本开展新型的空中交通应用。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 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布后的30日内与 新浪网联系。
}

第三季度以来,美股市场迎来eVTOL公司上市热潮,多个公司相继通过SPAC方式上市筹资,市值达20亿美元至60亿美元。而国内的早期成熟玩家亿航智能也早在2019年12月就登陆纳斯达克,成为空中交通上市公司第一股。

老虎证券研究发现,电动垂直起降(eVTOL)技术作为通航界一个全新的技术,eVTOL产品与传统民航产品不尽相同,赛道内的玩家们都面临技术研发和革新的阻碍,同时也面临适航认证的挑战。但同时这个市场也拥有巨大潜力,摩根士丹利预测,预计到2040 年和2050 年,城市空中交通的总市场规模将达到1 万亿美元和9 万亿美元。所以近年来也有越来越多的玩家进入这个新兴的市场,空中交通时代大幕已经缓慢拉开。

亿航智能业绩平稳,适航审定与试运行协同发力

在刚刚过去的第三季度财报季,作为国内空中交通行业的龙头企业,也是目前唯一一家进入适航取证程序的企业,亿航智能披露了最新的财务数据、产品进展、适航和试运行进展。

财务方面,三季度亿航总收入1296.5万元,环比增长6.6%。毛利为801万元,毛利率为61.8%,继续维持高毛利水平。三季度亿航销售载人级自动驾驶飞行器8架。经营亏损和调整后的经营亏损均环比改善。

财报显示, 亿航216已经在11个国家完成了超20000次的安全试飞,相比国外eVTOL公司才进入原型机测试阶段,亿航216已经是一款相对成熟的产品。也公布了长航程复合翼产品VT-30的更多信息:亿航创始人及CEO胡华智在财报电话会议中表示, VT-30已经具备飞行能力,最近数月都在不断的进行试飞工作,准备以成熟的产品形态适时公布VT-30的飞行成果。

适航方面,亿航三季度适航审定进程良好,适航审定团队与中国民航局的专家积极合作,共同制定亿航216型号合格审定的相关标准。而就在亿航公布财报的第二天,中国民航局官网发布了就《亿航216-S型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型号合格审定项目专用条件征求意见稿》,拟作为亿航216的适航审定基础。这份专用条件中,民航局明确了亿航216主要用于城市空中交通(UAM)环境的商业载客运行。这意味着亿航216朝着取得适航证的目标又迈进了坚实的一步。亿航在财报中也表示,同步制定亿航216审定的符合性验证方法,已规划出所需的测试科目,并正在开展相关测试。

只有成熟的产品还不足以拼凑起空中交通的版图,此次亿航适航审定之路的最终目标是完成商业化的布局,只有完成商业化布局才能成为亿航价值重估的催化剂。

所以亿航在推进适航审定的同时,推出了“空中交通百线计划”,主要聚焦于粤港澳大湾区,在特定的运营点开启试运行,为取证之后大规模铺开商业化运营奠定基础。亿航三季度财报披露,亿航已经与中国民航局就适航审定工作方针达成共识,可以按照“审运结合”的基本原则,陆续开展试运行工作。也就是说亿航在中国尤其是粤港澳大湾区的多次运行试飞都是遵照与民航局达成的基本原则展开的。在这个基本原则下,亿航可以在中国更多地区开展试运行活动。如果一切进行顺利,亿航将有可能成为全国首个完成无人机载人适航审定和开展商业化运营的公司。

与东部通航合作在马峦山开展的试运行示范模式可以说为亿航的运营版图开创了一个标杆的项目。东部通航是华南地区的低空通用航空运营商和直升机服务提供商,从东部通航的官网了解到,其业务覆盖应急救援、空中游览、飞机销售等,且在大湾区部署了多个直升机基地。亿航智能表示,在战略合作框架下,亿航可以快速接入东部通航的基础设施,在深圳马峦山启动空中游览常态化试运行,初期每天每架216执行6个架次的试飞航班。未来,亿航可以利用东部通航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已有直升机起降点网络的优势,马峦山试运行模式可以复制到其他的直升机基地和运营点。

亿航预计,随着运行规模逐渐扩大,马峦山基地每年的服务乘客数量将超过3万人次。按照亿航216两座版计算,每年马峦山基地的航班架次是15000次,平均下来每天执行约40架次的航线任务。

找到运营增长动力,景区空游运营年收入或将超100亿元

综合以上分析不难推断,未来亿航的营收来源于两个方面。

一是飞行器销售,产生产品销售和后期维护收入。从过去两年的销售数据看,亿航的毛利率维持在50%至60%之间,在成本端和定价端都有行业龙头的优势。

二是商业化运营,产生持续性收入。亿航216飞行器采用自动驾驶技术,减少了飞行员的培训和薪资成本,可以大大减少运营成本。目前专业飞行人员缺乏,培训周期长,成本高。以飞行学院培训4年为例,每次架机训练,成本大约是3000元每小时,4年下来飞行时长超过260小时,只算明面上的成本就要接近80万元。

需求端上看,越来越多的景区开始涉足低空游览项目,中国航空运输协会发布预测称,2020年全国百强旅游景区游客数量将达到8.34亿人次,其中适宜低空旅游的自然型景区游客约占50%以上,低空旅游潜在游客或将达到4.2亿人次,有望形成585亿元的市场规模。

但目前低空旅游也存在设备设施购置与运行成本高、人员成本高、淡旺季落差明显等亟待解决的问题。亿航216自动驾驶飞行器解决了这些痛点,是一个比较理想的替代方案。首先亿航216自动驾驶飞行器节省了飞行员成本,然后造价、维护成本、噪音比直升机设备要低得多。在降低成本方面,对低空旅游项目运营方来说可能更在意的,这等于直接提升了运营方的收益,这种互惠共赢的解决方案,相信有很多景区愿意合作。

那么,亿航业务可以潜在拓展的景区有多少?根据中国文化和旅游部发布的《中国旅游景区发展报告()便览》,我国共有景区12402家,其中,5A级景区280家,4A级景区3720家,4A级以上景区4000家。自然生态类景区数量最多,4507家。

目前亿航空中游览试运行模式在深圳马峦山铺开,预期运力可以达到30,000人次/年。若仅考虑亿航的空游运营模式复制到国内的5A+4A级景区,按照25%的市场份额以及单人直升机空游普遍价格800元的五折来估算,粗略估计,仅景区空游的年营收便可以达到120亿元。

结语:大浪淘沙沉者为金

摩根士丹利在空中交通行业研究报告中写道:“如果你关注自动驾驶汽车,那是时候关注自动驾驶飞行器了。”正如此前受到资本热烈追捧的新能源汽车行业一样,投资者也在积极寻找空中交通行业的头部玩家,寻找低估值、高壁垒的确定性标的。

通过业绩分析不难看出,亿航智能无疑是走在行业最前列的玩家,也是国内目前唯一一家与中国民航局合作制定行业标准和适航审定的企业。加上目前亿航在美市值不到10亿美元,尚未计入亿航未来产生运营收入的增长价值。

总结来看,空中交通行业公司的技术和适航进入壁垒比较高,投资期和回报周期也都相对较长。但所谓大浪淘沙,沉者为金,投资者需要寻找真正引领行业向前推进的龙头企业,耐心等待行业的爆发,终将会迎来回报。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亿航公司情况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