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中你有遇到过强制购物的经历吗?

  央广网北京10月24日消息据中国之声《央广夜新闻》报道,10月19日,内地游客苗某在香港一家珠宝店因为购物问题与导游发生争执,后两名男子加入殴打,苗某不治身亡,香港警方随后以误杀罪拘捕涉案4人。

  此前,“零负团费”旅游团强迫游客购物就频频引发冲突。内地发往港澳购物团更是被曝近九成为零负团费,强制购物问题究竟症结何在?消费者应该如何应对?今后出境游购物团该如何加强监管?对此记者进行了调查。

  零负团费港澳游的奇葩经历

  近年来,有旅行社打出0团费的超值团队游。这种旅行团在旅行过程中会在旅行社的安排下进入各种购物场所进行购物。旅游与购物打包捆绑,旅行社也不再以收取团费为主要盈利手段,而是与旅行目的地商家合作赚取游客购物返点。参加了零负团费港澳游,究竟会遭遇哪些奇葩事件?

  河南某市市民马女士今年5月份在家门口的宣传栏上看到了一则旅游信息,港澳港澳双飞5日游只要699元,正想出门旅游的她和几位好友就报了名,满怀期待的开始了自己的港澳双飞游。

  马女士回忆自己的“旅行”:“住的跟地下室一样,天天也吃不饱,说是5天的旅游,到了之后只有一天自由行,其他时间全在购物。说多了都是泪,活受罪。”

  和马女士一样,张阿姨也有这样吃亏上当的经历。相比马女士,张阿姨的团费还算高些,港澳双飞5日游1189元,虽然吃住条件没有马女士那么槽糕,但是出游感受和心情却不怎么样。

  张阿姨说,在香港的导游盯住你,入港后让你签字,给你说这是购物团。在珠宝店,他们把每个人的身份证复印,拿表格,买一个东西打一个钩:“有的不想买,他都在那骂人,没钱来这白吃白喝呢,把团费交出来,听见心里不好受。”

  南京市民陈女士介绍,前段时间,某保险公司业务员向她推销10月9号的香港三日游,并声称是与旅游社合作,优惠幅度很大,9名游客的共计团费才3800元,并一再声称没有强制购物,陈女士便与其他8名女性游客组成了一个旅游团。让陈女士奇怪的是,该旅游团并不是南京直飞香港,而是10月9号从深圳中转,再前往香港。抵达香港后,陈女士便遭遇了一系列的委屈。

  陈女士介绍,他们旅游行程需要前往珠宝店、巧克力店、手表店等购物点,其中,在珠宝店遭遇的强制消费让她心有余悸:“刚刚进去的时候,买了2000块钱的东西。他说你们买的不够,9个人必须要消费3万块钱才可以走。那个店都是在地下室,门都是都反扣,服务员都守在那边,不让出去。”

  因为一系列不愉快的经历,陈女士将组织旅游团的业务员投诉到相关的保险公司,结果,却遭遇了被“甩团”――9个人全部被扔在了珠海。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参加零负团费港澳游的多数是年纪稍大些的中老年人,其中大部分人抱有侥幸心理,明知存在陷阱,但是仍然抵挡不住低价的诱惑,觉得钱在我兜,花不花我说的算:“去之前,就是想着总要买点东西,就是上当也就上这一次。”

  零点指标数据在2013年对北京、上海、广州等10个城市的1015位20周岁以上的居民进行了随机电话访问。超过一半的受访者对于禁止强迫购物表示支持;同时也有30.9%的受访者表示,团费上涨太快,还不如有一些强迫购物。

  零负团背后的利益链条

  到底是一家什么样的旅行社,或者说哪几家旅行社,他们在用零负团费招揽生意呢,这里面那些所谓的江湖规矩与分账规律又是如何的呢?

  低至几百元甚至不要钱的港澳游想想也有点不太靠谱,某旅行社经理买先生给记者算了笔帐:“从郑州出发,坐飞机的话应该是4000多元,坐火车3000多元,这才是正常的报价。因为香港的酒店是一晚350一个人,700一间。三晚酒店就1000多块钱,再加上景点门票等,应该是在4000块钱左右。”

  业内人士赵女士向记者透漏,现如今为了拉拢客源,一些旅行社确实在做零负团费港澳游:“不做的话,就没有生意,没有业务量,客源就流失掉了。”

  除了部分旅行社以外,一些商家和企业,也打着中奖和买赠的幌子吸引消费者购物。而这些看似占了便宜的港澳游,其实都是由三地旅行社导演的 “零负团”,当地一些微小旅行社注册空壳公司并伙同商场或企业以“中奖”、派发等形式揽客,然后在深圳或广州寻找一家合作旅行社,通过这家旅行社寻找到香港的地接社;由深圳或广州的旅行社垫付车票,将游客送出去,赚取人头费或是游客返程后,再分享利益。游客从拿到“免费旅游券”起,即面临被转手3、4次的命运。

  据一些媒体报道,香港一些繁华区域近年开设不少珠宝店、药房等“消费点”,以方便内地团集中购物,而这些地点也成了零负团港澳游的必到场所。曾经在旅行社工作的小樊告诉记者,为了促进游客消费,一些旅行社或商家还在团里安排 “内鬼”,也就是所谓的“游托儿”:“他们以普通旅游者的身份加入到旅行团中,在随团购物时以引导强迫或者软硬兼施的手段促使其他团友消费购物。”

  拥有20年一线导游、领队从业经历的北京现代旅行社副总杨东给有出行计划的消费者们总结了辨别旅游团靠不靠谱的几点经验。

  他认为,即使是购物旅游团也应选择正规旅行社产品,并注意保护好人身安全。正规旅游团也有购物,但这个购物团是有限制的,必须要签旅游合同,而且还要填补充协议,把规定购物的时间、地点、名称都列举清楚,还要有质量保证。重要的一点就是不允许有强制购物,有购物店,你也可以不进去购物。

  杨东还建议,在选择旅行团时消费者要进行基本鉴别。一个合法的旅行社,是有经营力、经营执照的。报名旅游团要签订旅游合同、要提供旅游的发票、行程。这些都需要签字,还要盖章,消费者要保留原件。而且如果有购物,旅游合同里会写明时间地点和所购商品。如果说这些手续都没有,那就是很危险的。

  另外,千万不能贪便宜,如果说太便宜的话,比如说零团费、负团费,那这个肯定是有问题的。就算不慎参加了违法的购物团,也千万不要在现场理论,首先是要保护好个人的人身安全,然后取证。回来以后找相应的旅游局、工商通过法制的手段解决。

}

  杀熟,指的是专门拿熟人下手谋取利益的行为。以前坊间就有“老乡见老乡,背后来一枪”的说法。现如今,杀熟就是你在一家店里消费,结果越买越贵。尤其是各大电商平台,掌握着大数据的强大资源,杀熟起来可谓是得心应手。

  先前,就有网友发现,某知名电商平台VIP会员用户在购买商品时,看到的价格比普通用户还高,质疑这家电商平台存在大数据“杀熟”行为。随后,又有其他人反映,不只是电商平台,机票、酒店的订购平台,也存在大数据杀熟的行为。用户陈先生就曾表示,自己在携程App购票,首次搜索时,总价格为17548元,他重新搜索、选择,价格就变成了18987元,相差1500元之多。

  面对用户的质疑,各平台几乎都给出了相同的理由:系统bug,目前已修复。然而,这样的理由在用户们看来,是极其站不住脚的。即使是bug,如此普遍出现、频繁被投诉,各大平台的程序员竟无一人处理,直到舆论难压才出来撇清关系,不说是存心杀熟也难逃监管不力之责。

  而杀熟的具体表现还不单单只是价格的差异。大数据时代,你的消费偏好和过往订单都会被记录在案。如果只是按照你的个人信息,给你推荐你偏好的服务产品,那么属于合理的应用。可如果利用大数据的分析,暗地为消费者设置不公平的交易条件,那么就是在利用大数据谋私。

  例如,很多用户表示,苹果手机和安卓手机购买同一项服务,价格就有差异。还有网友反映,他总是购买同一班次的航班,价格在不断地上涨,而当他换用了其他的新账号来首次购买,价格就会降低。

  2020年9月1日上午,文化和旅游部公布《在线旅游经营服务管理暂行规定》,将于2020年10月1日起正式施行。规定要求,在线旅游经营者不得滥用大数据分析等技术手段,基于旅游者消费记录、旅游偏好等设置不公平的交易条件,侵犯旅游者合法权益。

  这也算是把杀熟这一恶意商业行为摆到了台面上,为消费者的利益发声。接下来,还要明确对大数据‘杀熟’的判断标准,加大对商家杀熟这一不正当经营行为的惩罚,并且公开透明到每一位消费者面前。

  商家敢如此杀熟,凭借的就是和用户们之间的信息不对等。他们可以利用大数据为用户们进行精准画像,从而给出有针对性的价格导向。而用户们看不到商品的价格,本身就处于信息弱势,而且处于习惯性购物的信任,也不太会去商家的价格体系提出质疑。然而,当用户们之间形成沟通,能够进行价格对比后,商家的这些小把戏便也水落石出了。

  不论是电商平台还是文旅订票,老用户的粘性都是极其重要的。而会购买平台vip服务的,更是有长期需求的客户。对于这些消费者们,平台不给予一定的福利和优惠留住他们,还凭借消费者的信任,肆意杀熟。久而久之,用户们会逐渐失去对平台的信任,从而转投别家,这都是商家在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在经营中,商家们都知道,吸引回头客比拉新客应该更有赚头。可不想着服务好回头客们,而通过对新老客户的差别待遇来吸引新客,迟早会遭到消费者们的唾弃。老用户怕现在被杀熟,新用户怕将来被杀熟。

  这样不诚信的商家,只怕杀熟杀到最后,无熟可杀。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导游强迫游客购物案例分析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