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物质越来越发达,人类越来越不幸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谢伏瞻、北京大学教授顾海良、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张占斌在人民日报撰文,深入探讨共同富裕的重要意义与深刻内涵。本号予以转载。

如何理解促进共同富裕的重大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我们要充分认识促进共同富裕的重大意义,推动共同富裕持续取得新进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奠定坚实基础。

共同富裕是我们党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

让人民过上好日子、实现共同富裕,是中国共产党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朝着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不懈努力。改革开放后,我们党深刻总结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认识到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允许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并确立“小康”目标接续推进,人民生活质量和社会共享水平显著提升。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更加重要位置,对共同富裕道路作了新的探索,对共同富裕理论作了新的阐释,对共同富裕目标作了新的部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采取有力措施保障和改善民生,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朝着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迈进了一大步。

在此基础上,党中央根据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针对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向往,提出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要求和战略部署:“十四五”时期,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到2035年,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到本世纪中叶,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党中央的重大战略部署,完整勾画了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间表、路线图,既体现了历史发展的延续性,又顺应了新时代发展的要求和方向,符合全体人民的共同利益和根本利益,反映了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彰显了党的初心使命,必将凝聚起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智慧和力量,为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创造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而不懈奋斗。

促进共同富裕丰富了人类现代化的内涵

我们党在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实践中,不断深化对促进共同富裕规律的认识,共同富裕思想不断发展,内涵也越来越丰富。把共同富裕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和重要目标,表明我们党对共同富裕的认识达到了新的理论高度,深刻反映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的深邃认识和准确把握,开拓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是中国共产党人对科学社会主义的重大贡献。

纵观500多年社会主义发展史,还没有哪个社会主义国家成功实现共同富裕。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彰显了社会主义的强大生机活力,宣告了“历史终结论”的破产;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将进一步增强人们对社会主义的信心,也将为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发展提供借鉴和示范,对社会主义制度在全世界的创新发展作出重大贡献。

富裕是各国现代化追求的目标。一些发达国家搞了几百年工业化和现代化,把人民生活总体上提高到相当高的水平,但由于社会制度原因,到现在不仅没有解决共同富裕问题,贫富差距问题反而越来越严重。我国有14亿多人口,如此巨大的人口体量整体迈入现代化进而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在世界发展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将彻底改写人类社会高收入国家的版图,在整体上极大提升人类福祉,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作出积极贡献。我国实现共同富裕,也将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推动共同富裕、实现现代化提供全新选择。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促进共同富裕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高度统一起来,不断筑牢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为人类社会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作出中国贡献、提供中国启示。

准确把握促进共同富裕具有特殊重要意义

我国仍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促进共同富裕,必须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最大国情,牢牢把握正确方向,把党中央决策部署贯彻落实好。

坚持在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上,推动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经越过1万美元大关,但仍远低于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发展仍然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没有高质量发展,实现共同富裕就无从谈起。共同富裕也是高质量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只有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才能更广泛地激发全社会推动发展的动力和活力,才能更有效地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才能更持久地保持社会和谐稳定,为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坚持尽力而为与量力而行。要在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上,拿出更大的力度、更实的举措,一个时间节点一个时间节点往前推进,一步步实现党中央提出的目标要求和战略部署。同时,也要深刻汲取一些国家超出发展水平搞过度福利化、导致公平效率不能兼顾、影响经济发展和公平分配的深刻教训。要始终坚持在经济发展和财力状况具备的条件下,逐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把那些有能力和条件办的、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事情扎扎实实地办好,循序渐进、脚踏实地、久久为功,不吊高胃口、不搞“过头事”。

坚持物质富裕与精神富裕一体推进。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涵盖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环境等各方面。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的富裕,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要在缩小城乡、区域、居民收入差距、提高城乡居民收入的同时,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树立文化自觉,增强文化自信。

坚持及早着手,有序推进。共同富裕是一个长期目标,需要一个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对其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要有充分估计。办好这件事,等不得,也急不得。要把总目标分解为阶段性目标,把每个阶段的任务分解成一项项具体任务,根据现有条件把能做的事情尽快做起来,积小胜为大胜。促进共同富裕,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既要打攻坚战,更要打持久战。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2021年10月8日10版】

深刻理解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对“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这一重要理论命题作出深刻阐释,彰显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的精神境界和思想智慧。

共同富裕作为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丰富了新发展阶段的目标内涵。新发展阶段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阶段。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发展的要求,也是我国社会主义从初级阶段向更高阶段迈进的要求。在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进程中,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从“全面建设”到“全面建成”,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是中国共产党百年辉煌的华彩乐章。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这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光荣!这是中国人民的伟大光荣!这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光荣!”进入新发展阶段,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新征程上,必须深刻把握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上,采取有力措施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为促进共同富裕创造良好条件。把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作为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聚焦点,进一步明确为人民谋幸福的着力点,对于凝聚人心、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对于团结奋进、夯实党长期执政基础,都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共同富裕作为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彰显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显著特征。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是基于我国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基本国情走出来的。在这条道路上,到本世纪中叶我国将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特征。在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上实现的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的富裕,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是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富裕,要靠全体人民共同奋斗,遵循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循序渐进,脚踏实地、久久为功。

共同富裕作为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昭示了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价值追求。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这一重要论述丰富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内涵,体现了新时代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智慧。马克思在概括以往各种社会文明形态特征时指出:“一方的人的能力的发展是以另一方的发展受到限制为基础的。迄今为止的一切文明和社会发展都是以这种对抗为基础的。”与中国式现代化相结合的人类文明新形态,以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鲜明价值取向,开辟了人类文明发展的新道路和新方向。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对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贯彻落实,昭示了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崇高价值追求。

共同富裕作为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升华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意蕴。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百年奋斗、初心不改,砥砺前行、主题不变。如何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主题奋进新征程,是中国共产党在新发展阶段面临的新课题。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上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升华了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意蕴。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征程上,续写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的历史篇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发展阶段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的一个阶段,同时是其中经过几十年积累、站到了新的起点上的一个阶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是一个静态、一成不变、停滞不前的阶段,也不是一个自发、被动、不用费多大气力自然而然就可以跨过的阶段,而是一个动态、积极有为、始终洋溢着蓬勃生机活力的过程,是一个阶梯式递进、不断发展进步、日益接近质的飞跃的量的积累和发展变化的过程。”牢牢抓住共同富裕这一社会主义本质要求不懈努力,凸显了这一过程的特点和要求,必将对我国社会主义从初级阶段向更高阶段迈进起到强有力的推动和保障作用。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2021年10月11日 10版】

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上强调:“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深刻认识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有助于在发展进程中揭示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规定”,更好理解中国式现代化新在何处,认清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与西方现代化道路的重大区别,对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重要意义。

追求共同富裕贯穿于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形成和拓展的历史过程。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源于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创造,是党团结带领人民探索开创的,党的领导是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独特的政治优势。“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在追求现代化的历史过程中实现共同富裕,体现着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不变的初心使命。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在探索现代化道路过程中,向着共同富裕目标不断迈进。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同志指出:“现在我们实行这么一种制度,这么一种计划,是可以一年一年走向更富更强的,一年一年可以看到更富更强些。而这个富,是共同的富,这个强,是共同的强,大家都有份。”改革开放后,邓小平同志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一个公有制占主体,一个共同富裕,这是我们所必须坚持的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追求的发展是造福人民的发展,我们追求的富裕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我们必须把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接续践行初心使命,追求共同富裕贯穿于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形成和拓展的历史过程。

追求共同富裕体现在中国式现代化不断丰富发展的奋斗目标中。在开辟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人持续探寻实现共同富裕的实践路径,在小康社会与现代化建设中不断为实现共同富裕而奋斗。改革开放新时期,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而是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们从中国所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具体国情出发,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为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坚持在发展中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如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这意味着我们在共同富裕道路上迈出了坚实一步。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到2035年“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到本世纪中叶“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我国人民将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了更为具体的要求,提出到2035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中等收入群体显著扩大,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人民生活更加美好,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这些重要决策部署,指明了实现共同富裕的前进方向,描绘了实现共同富裕的宏伟蓝图。

追求共同富裕明确了走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必然要求。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伟大创造。马克思主义科学揭示了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发展规律,为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了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具体而言,马克思主义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历史趋势,明确提出“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马克思、恩格斯设想,在未来社会中,“生产将以所有的人富裕为目的”,“所有人共同享受大家创造出来的福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作为经济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党的十九大提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着力解决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就要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我们党将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作为为人民谋幸福的着力点,致力于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正因为如此,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得到广大人民的真心拥护。

追求共同富裕彰显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深厚文化底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传承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理念和理想追求,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包含丰富的关于小康、和谐、大同社会的思想。《诗经》里就有关于“小康”的记载;《礼记·礼运》描述的“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反映了关于大同社会的理想;孔子讲过“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管仲所言“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说明了物质基础与文明进步的关系;出自《左传》的“民生在勤,勤则不匮”,说明了勤劳奋斗的重要性;孙中山提出“民生为社会进化的重心”,表达了改善民生的要求。然而,由于缺乏制度基础和物质条件,这些思想理念只能停留在对美好社会的憧憬之中。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开辟,才能为实现共同富裕奠定扎实的生产力条件和社会发展基础,使得共同富裕理想能够在中华大地上一步步成为现实。

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历史逻辑、实践逻辑、理论逻辑和文化逻辑,共同决定了共同富裕必然是其重要特征。是否坚持共同富裕,成为区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与西方现代化道路的一个重要标志。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2021年10月12日10版】

}

内容摘要:习近平奋斗幸福观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幸福观,为赓续永久奋斗的伟大传统,推动人的全面发展,提升人民的幸福生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了根本遵循。

  作者简介:谢守成,张淼,华中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9

  内容提要:奋斗幸福观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系统回答了怎样获得幸福及如何奋斗等一系列问题。其基本内涵为:幸福是社会劳动与主体享受的统一,是物质丰富和精神发展的统一,是个体幸福与人民幸福的统一,是社会发展与个体发展的统一。它详细阐述了奋斗与幸福的内在关联,即奋斗是幸福的实践基础和实现途径,而幸福是奋斗的主要目的。习近平奋斗幸福观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幸福观,为赓续永久奋斗的伟大传统,推动人的全面发展,提升人民的幸福生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了根本遵循。

  关 键 词:习近平奋斗幸福观;辩证关系;价值

  标题注释:本文系2016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专项工程项目“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治国理政的文化思想研究”(项目编号:16ZZD047)阶段性成果。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幸福的实质及奋斗与幸福的关系多次发表讲话。他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讲话中指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从斗争实践中懂得,中国社会发展,中华民族振兴,中国人民幸福,必须依靠自己的英勇奋斗来实现……民族复兴的使命要靠奋斗来实现,人生理想的风帆要靠奋斗来扬起。没有广大人民特别是一代代青年前赴后继、艰苦卓绝的接续奋斗,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今天,更不会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明天。”[1]这些重要论述形成了习近平奋斗幸福观。即个人幸福来源于自身奋斗,而奋斗本身就是一种幸福;个人只有在为实现中国梦不懈奋斗的过程中才能获得更高层次的幸福感。习近平奋斗幸福观包含着奋斗和幸福的辩证统一关系,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生动表达形式,为新时代青年成长指明了方向。

  一、习近平奋斗幸福观的基本内涵

  习近平奋斗幸福观内涵丰富,寓意深刻。幸福是现实的人在实践活动中创造产生的,它存在于奋斗之中。人们通过奋斗可以逐渐摆脱内在和外在的限制,实现自由全面的发展。此外,幸福的获得,既要有奋斗实践创造的物质丰裕,也要有精神发展带来的主观满足。同时,个人只有在奉献社会、服务他人的过程中,才能将个体幸福与人民幸福统一起来,实现最大程度上的幸福。只有社会发展与个体发展同向同行、齐头并进,才能真正实现人民的幸福生活。

  (一)幸福是社会劳动与主体享受的统一

  人们只有通过辛勤的劳动和永不停歇的奋斗,才能体味真正的幸福。不经过奋斗的索取和贪图享受的“幸福”都是异化的幸福观,是完全不可取的。幸福不是坐享其成,而是要通过不懈奋斗去努力获得。社会劳动作为奋斗的表现形式,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标志,是幸福的源头活水。幸福离不开现实的主体,也离不开社会劳动。主体只有发挥主观能动性,在正确意识的指导下,改造客观世界,创造人类生存必需的物质资料,以满足主体的生理需要;主体还要积极改造主观世界,提高道德素养,创造精神财富,以供精神享受。换句话说,主体通过社会劳动,创造物质消费资料和精神消费资料,享受到劳动的快乐,体味到精神的幸福。这种精神快乐又会激发人们的劳动热情,增强人们的斗志,促使人们参与新一轮的社会劳动,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人们就是在循环往复的劳动中,创造更多的劳动产品,拥有更多的精神养料,获得更长久的幸福。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幸福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也不是上天的恩赐。

  (二)幸福是物质丰富和精神发展的统一

  奋斗实践创造物质幸福,精神发展助推精神幸福,两者辩证统一,缺一不可。在西方哲学史上,曾经出现享乐主义幸福观和禁欲主义幸福观两种流派。它们割裂了物质和精神的关系,都是片面的、狭隘的幸福观。享乐主义幸福观认为,人生当及时行乐,今朝有酒今朝醉,追求纯粹感官的刺激和满足。这种幸福观是极端片面的、自私的,没有精神引领的幸福,是短暂的、浅薄的。而禁欲主义幸福观则与享乐主义幸福观刚好相反,它主张禁欲,克制物质的享受,片面追求精神的满足,发展成精神的完人,物质的矮子。这种幸福观有违人的本性,灭人欲,阻碍人的全面发展,也是不合理的。习近平奋斗幸福观高举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旗帜,坚持物质和精神的统一,指导人们追求真正的幸福。

  马克思指出:“对于一个忍饥挨饿的人……忧心忡忡的穷人甚至对美丽的景色都没有什么感觉。”[2]这句话揭示了物质资料的满足是一个人必不可少的生理需求。离开了由奋斗实践创造的物质,精神幸福将失去根基,人的幸福将变得残缺不全。人在奋斗实践中生产的物质财富,奠定了精神生活的基础。同时,精神的发展也会影响物质生活。因为,精神的发展不是亦步亦趋的,它也可以反作用于物质。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可以调动人们奋斗的积极性,推动物质生产的发展;相反,就会起阻碍作用。两者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幸福是物质和精神的统一,也是奋斗实践和精神发展的统一。具体而言,人们的奋斗实践创造了丰富的物质资源,满足了初步的生理需要,生成物质层面的幸福。这种幸福是基础性的、简单的,就像人饿的时候能吃饱饭就感到幸福,冷的时候能有衣服穿就会产生幸福感。由此可见,物质层面的幸福是最基础的生理需求,也是最简单的快乐。经过40余年改革开放的发展,我国物质财富积累较快,绝大部分人都拥有必需的物质资料,并开始追求精神层面的幸福,渴望过上幸福愉悦的美好生活。这种幸福是发自灵魂深处的,最大程度上的精神满足,它建立在精神不断发展的基础上。只有人们的道德素养不断提升,精神境界不断提高,精神得到充分地发展,人们才能获得最大的幸福,实现物质幸福和精神幸福的统一。

  (三)幸福是个体幸福与人民幸福的统一

  马克思早在学生时代就指出:“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谋福利而劳动的职业……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默默地,但永远发挥作用地存在下去。”[3]习近平总书记也强调,要“推动人们在为家庭谋幸福,为他人送温暖,为社会作贡献的过程中提高精神境界,培育文明风尚”。[4]个体只有为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为人民的幸福努力工作,才能完善自身,进而获得更大的幸福。习近平奋斗幸福观所指的幸福,不是单个人的、自私的、微弱的幸福,而是个体幸福与人民幸福的统一体。人民幸福是个体幸福的前提,个体幸福是人民幸福的应有之义和必然要求。就其现实性而言,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就决定了人不能离开社会独自生存,个体幸福和集体幸福都要在社会实践中实现。如果在战火纷飞的国家,人们流离失所,人民幸福得不到实现,个体幸福也无从谈起。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平安是人民幸福安康的基本要求,是改革发展的基本前提。”[5]在新时代,安定的社会环境,国家的快速发展,才使人民幸福得以实现。而彰显人民幸福,将为个体幸福的实现创造条件。当然,个体幸福也是至关重要的,它是人民幸福的必然要求。在不损害国家利益和人民幸福的前提下,要大力支持个体幸福的实现,它是幸福的一个重要方面。同时,只有为个人追求幸福创造更多的机会,帮助个人提升幸福感,才能调动个人奉献社会的积极性,才能促使个人为实现人民幸福而努力奋斗。习近平奋斗幸福观将个体幸福和人民幸福联系起来,成为统一的整体,揭示了幸福的真正内涵,为我们指明了追求幸福的方向。

  (四)幸福是社会发展与个体发展的统一

  幸福不同于快乐,它是人的类本质得到确证而获取的愉悦体验。它既依赖于社会发展所创造的客观条件,也有赖于个体发展所形成的主观认知。个体的发展促进社会的进步,而社会的发展为个体搭建更高的平台。只有两者保持一致、相互促进,人民的生活才能更加幸福美满。当前,我国社会发展主要是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个体发展主要是实现人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富起来再到强起来,取得了一系列举世瞩目的成就。经济更加发达,政治更加民主,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生态更加美丽。社会的快速发展为人民生活带来巨大的改变,人们腰包鼓起来了,脑袋充实了,个体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大大提升。社会的健康发展赋予人民幸福以新的时代内涵,加深了幸福的厚度。个体在奋进新时代的征程中,砥砺自我、顽强拼搏,推动德智体美劳协调发展,有效提高创造幸福的能力。正是个体的全面发展,促使幸福得以感知和分享,从而拓宽了幸福的广度。

  二、习近平奋斗幸福观的内在关联

  习近平奋斗幸福观是一个整体性概念,内在包含着系统性的结构,体现了奋斗和幸福的内在关联。把握习近平奋斗幸福观的本质联系,是理解这一观念的前提。奋斗是为了达成某个目标积极进取的实践形式,其价值归宿是获得幸福。而幸福是人们的合理需求得到满足时产生的一种愉悦的精神体验和情感认同,它不能须臾离开奋斗的实践。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幸福是奋斗出来的”,人民只有在奋斗中,才能收获幸福,实现美好生活。

  (一)奋斗是幸福的实践基础

  幸福是一种主观体验,奋斗构成了幸福的实践基础,使幸福由可能变成现实。在这里,实践是联系奋斗和幸福的纽带。所谓实践,是指人们为了满足某种需要而能动地改造主客观世界的社会历史活动。实践的过程就是人们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过程。实践是奋斗和幸福的联结点,通过奋斗的实践,可以使幸福从抽象的遐想中抽离出来,并赋予幸福以现实的因素和实践的基础。幸福本身是抽象的精神诉求,而奋斗的实践为其提供了不间断的动力,使幸福更加持久。

  奋斗是幸福的实践基础,内在包含着两层意思,即个人奋斗的实践经验成为个人幸福的现实元素,集体奋斗的实践经验构成人民幸福的现实根基。一方面,个人奋斗奠定了个人幸福的物质基础。每个人的幸福体验不同,需求层次不同,但幸福的实现都依靠脚踏实地的奋斗。在个人奋斗的过程中,可能苦乐参半、悲喜交加。无论是成功的奋斗实践经验,还是失败的奋斗实践教训,都是个人发展的宝贵财富。这些实践经验将成为个人幸福的现实元素,提高个人感知幸福和创造幸福的能力。另一方面,每个人的幸福如涓涓细流,最后汇合到一处,变成无边大海,即人民幸福,这是全体人民共同拥有的幸福。人民幸福的获得,要在共同目标的指引下,通过集体奋斗,积累实践经验才能得以实现。在新时代,就是要在中国梦的感召下,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勠力同心,通过共同奋斗,追求更高层面的人民幸福。只有集体奋斗的实践经验才能构成人民幸福的现实根基,使人民的幸福感更加强烈。

  (二)奋斗是幸福的实现途径

  幸福不是从天而降的馅饼,它需要依靠奋斗去实现,奋斗是幸福的实现途径。换句话说,幸福是在劳动中产生的,劳动创造幸福。马克思主义认为,劳动确认了人的本质,使个人的价值得以实现,促使个人实现生存的意义。同时,人的发展也是在劳动中实现的,劳动促使人的全面发展,实现人发展的意义。而劳动的成果使个人获得成功的喜悦,实现享受的体验。幸福总是在辛勤劳动和不懈奋斗中实现,“人世间的一切幸福都需要靠辛勤的劳动来创造”,[6]奋斗是实现幸福的重要途径。人们在奋斗中,不断挖掘自身的潜能,认清自身的需要,不断提升个人能力,增强个人的幸福感,并学会分享幸福,给其他人带来幸福。

  奋斗要有明确的目标、持久的动力。一方面,人们在奋斗之前,要明确为何奋斗,也就是为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及个人幸福而奋斗。目标明确后,就要不忘初心,朝着前方,奋勇前行。在实现个人幸福的同时,为他人创造幸福,提升人民的幸福感。另一方面,奋斗要有持久的动力,这种动力来源于坚定的理想信念,也就是要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坚持为人民服务的信念。秉持这样的理想信念,就可以获得源源不断的动力,让奋斗的脚步更加坚定。同时,在奋斗的过程中,也可以品味到奋斗果实的甜蜜,既收获人生的喜悦,又为他人的幸福创造条件。

  (三)幸福是奋斗的主要目的

  幸福作为奋斗的主要目的,内在关涉人的德性和奋斗的实践活动两个因素。幸福不是单一的主观体验和视觉冲击,它是有德之人通过奋斗的实践创造出的积极感受。亚里士多德指出:“幸福就是灵魂的一种合乎德性的现实活动。”[7]幸福是人们奋斗的最终目标之一,它指引了奋斗的方向。奋斗不是漫无目的的实践,它旨在追求物质幸福和精神幸福的统一。在奋斗的过程中,主体从物质生产的实践活动中,体验物质充裕的幸福,在精神文化活动、社交活动中,获得精神的满足。此外,对于个人而言,砥砺德行、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也是一种自我奋斗的表现。个人只有具备美好的品德,拥有较好的实践能力,才能把握幸福的真谛,探求真正的幸福。奋斗犹如在大海中驾船航行,幸福便是海上明亮的灯塔,引导着人们朝着幸福的彼岸驶来。而幸福往往不是轻易获得的,不经历风雨,就无法体验真正的幸福。另外,幸福有多个层次,通过初步的奋斗,可以浅尝幸福,但要获得高层次的幸福,还要持续不断地奋斗,把个人幸福融入人民幸福之中,在奉献中实现人生的最大幸福。

  唯有不断奋斗,才能拥有幸福的人生。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奋斗者是精神上最为富足的人,也是最懂得幸福、最享受幸福的人。”[8]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个人只要坚持正确的奋斗方向,立志为实现人民的美好生活、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就一定能创造辉煌、收获幸福。人们在奋斗中创造价值,在奋斗中体验幸福,在奋斗中分享幸福。毋庸置疑,新时代的奋斗者是最幸福的人。

  三、习近平奋斗幸福观的当代价值

  幸福是人类永恒的价值追求和终极目的,它是人们所追求价值的最高层次,作为内生动力推动着人和社会的全面发展。习近平奋斗幸福观在新时代的实践中产生,又反过来指导新时代的发展。新时代是奋斗者、搏击者的时代,我们要在实践中,与人民同在,为人民的幸福而努力奋斗。习近平奋斗幸福观厚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又融入了新时代的实践要素,日益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在当代,习近平奋斗幸福观为传承永久奋斗的传统提供价值依归和行动指南,有力推动了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指导了人类幸福生活的构建,推进了中国梦的实现。

  (一)为赓续永久奋斗的伟大传统提供基本遵循

  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五四运动以全民族的搏击培育了永久奋斗的伟大传统。早在80年前,毛泽东同志就指出:‘中国的青年运动有很好的革命传统,这个传统就是永久奋斗’。”[9]事实证明,新中国的成立,民族的振兴,都是一代代中国人接续奋斗的结果。迈入新时代,“两个一百年”目标的实现,更需要我们坚持永久奋斗的好传统。习近平奋斗幸福观赋予“永久奋斗”新的时代内涵,为我们传承永久奋斗的光荣传统指明了价值依归。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生命不息,奋斗不止。我们要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接力跑中跑出更好的成绩,用奋斗书写无愧于时代的绚丽篇章。永久奋斗不是漫无目的的蛮干,而是有明确方向的实践。奋斗幸福观告诉我们,实现人民幸福、推进民族复兴和国家富强就是永久奋斗的价值归宿。

  习近平奋斗幸福观为继承永久奋斗的伟大传统提供行动指南,为当代青年发扬光荣传统指明方向。新时代的青年要把“永久奋斗”作为青春最鲜亮的底色。一是要树立远大理想,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二是要勤学苦练,逢山开路,遇水架桥,造就过硬的本领,努力成为时代新人;三是要磨练意志,心存韧劲,将永久奋斗的精神落实到人生的各个阶段。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耽于享乐,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斗志,进而在习近平奋斗幸福观的指导下,将永久奋斗的传统发扬光大,以奋斗之我圆梦青春中国。

  (二)为推动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提供思想启迪

  现实社会中,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其他人发展的条件,只有实现了每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才能获得最大程度上的幸福。这种奋斗幸福观把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作为打开幸福之门的钥匙,引导人们在追寻幸福的过程中,推动自身的全面发展。这种奋斗幸福观告诉我们,要坚持人的类特性和社会性的统一。人作为现实的个体,自觉地参与创造性活动,这是人的类特性。个人只有通过自身实践的努力,促进自身的自由全面发展,实现其类特性,才能获得个人的幸福。而人作为社会的一分子,需要在社会实践以及和他人交往中,完成人的社会性,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人借助社会实践实现自身的发展,同时人的发展也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习近平奋斗幸福观提倡奉献社会、服务他人,把人对社会和他人的贡献作为幸福的评判标准。这有利于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奋斗观及幸福观。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从点滴小事做起,为社会多做贡献,那他就是一个有价值的、幸福的人。生活在新时代,每个人都不同程度地享受着国家、社会及他人的关爱,但同时,每个人在追求自我价值的过程中,也要学会奉献。因为自我价值的最高体现就是奉献社会,人们在为他人谋幸福的过程中,自己也将获得更大的幸福。

  此外,习近平奋斗幸福观告诉人们,在为幸福奋斗的过程中,要注意人的身心健康。健康的身心是人自由全面发展的前提和根基。人的健康不仅仅指身体健康,还包括心理健康,这两者是辩证统一的,缺一不可。当下社会快速发展,快节奏的城市生活给人们带来物质享受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生活压力。有的人为了获得物质幸福,而忽视了身体的健康;有的人面对工作、生活等方面的压力,产生心理问题。诸如此类问题的形成,究其原因之一,在于没有全面理解奋斗与幸福的深刻涵义。习近平奋斗幸福观要求我们要正确处理好奋斗与身心健康的关系,在为个体幸福和人民幸福奋斗的过程中,关注身心健康,坚持锻炼,强健体魄,有压力要学会释放,有心理问题要及时解决,从而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三)为构建人的幸福生活提供实践方案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习近平奋斗幸福观为人们创造幸福生活提供了科学的方案。实践证明,习近平奋斗幸福观最贴近人民生活,阐明了奋斗和幸福的关系,阐述了幸福的内涵及价值等,指导人们在奋斗中追求个体幸福和人民幸福,最终迎来人类的幸福生活。

  古往今来,追求幸福是人类永恒的话题。古人提出“大同”、君子及圣人等理想人格。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勾勒“理想国”,近代空想共产主义者构想出“乌托邦”及“太阳城”。这些思想家所勾画的关于幸福生活的理想图景,虽然美轮美奂,但脱离实际,回避现实问题,终成一座座空中楼阁。幸福来源于奋斗实践,而自觉的奋斗实践是建立在人们对追求幸福的渴望和全面理解的基础上。生活在新时代,人们希望拥有更幸福的生活。但如果人们不了解什么是幸福、如何追求幸福等问题,那人们就会在追求幸福的路上迷失自己,可能为了生活富足,片面追求物质幸福,而忽略了精神幸福。当下,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的物质财富越来越丰裕,但有些人幸福感却没有同步提升,这固然有社会分配不公、两极分化等原因,但也和对幸福的理解缺失有关。习近平奋斗幸福观作为一种科学的幸福观,对于我们追求幸福生活有着重大指导意义。只有在正确理论的指导下,明确的目标指引下,人们才能通过奋斗,去创造幸福生活。

  习近平奋斗幸福观立足于奋斗实践,有着科学的实践基础。它不仅关注人们当下的生活处境,力图改变现存的生活状态,而且鼓励人们去创造更加丰富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因为,幸福不仅仅指物质幸福,在物质满足的基础上,人们要努力奋斗,去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幸福。此外,幸福不是单个人的幸福,不只是自我的物质和精神满足,它还包含人民幸福。个人在实现幸福后,不要忘记为社会做贡献,为人民的幸福而继续奋斗。而人民幸福的实现将在更大程度上提升个人的幸福感和成就感。同时,习近平奋斗幸福观教导我们,要注重长远的幸福目标,为实现长远的幸福生活而努力实践。

  (四)为实现中国梦提供理论指导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10]中国梦是个体幸福、人民幸福和国家幸福的高度统一,蕴含着党对人民幸福的新见解。人民幸福与民族复兴紧密相连,人民的幸福感越强,那么一个民族的凝聚力、向心力就越强。亿万人民团结在一起,共同奋斗,就能迸发出强大的力量。人民作为勤劳的创造者,拧成一股绳,就能攻坚克难,创造一个又一个人间奇迹,加快民族复兴的步伐,助推中国梦的实现。

  习近平奋斗幸福观为我们揭示了一个道理:幸福只能靠自己的不懈奋斗来创造。同理,国家富强也要靠人民齐心协力的奋斗来实现,依赖别国的施舍,是不切实际的。实践证明,在这种正确的奋斗幸福观指导下,中国人民团结一致,朝着共同目标,顽强拼搏,取得了一系列伟大的成就。中国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二,科技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的精神生活明显提高,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为世界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正是在这种科学的奋斗幸福观指导下,我们日益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习近平奋斗幸福观告诉我们,在促进国家发展的同时,也要关注人民幸福,这是实现中国梦的内在要求。发展的成果由人民创造,幸福的果实理应由人民共享,让广大的人民群众都能获得幸福。当前,我们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举国上下都在为这个宏伟目标而奋斗。事实上,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的过程,也是追求人民幸福之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现,将带来社会的幸福,而社会幸福为人民幸福创造便利条件,加快人民幸福的实现。

  [1][9]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002).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四十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9,126.

  [3]陈国锋.论马克思主义的幸福观及其中国化进程[J].高校理论战线,2011,(6):57-60.

  [4]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11,355.

  [5]王比学,彭波.把人民群众对平安中国建设的要求作为努力方向 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N].人民日报,(001).

  [6]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1,4.

  [7]亚里士多德.尼各马科伦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21.

  [8]习近平.在新春团拜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002).

}

闭上眼睛想一想,会让你觉得幸福的场景是什么? 我用这个问题问过身边的很多人,回答千篇一律:高薪的工作,看了很久橱窗的包包,标榜着身份的名车豪宅……仿佛满足了这些条件我们的人生就会变得更加完美。 那么,如果我们真正拥有了这些渴望的东西,真的会更加幸福么? 为什么我们越来越不幸福? 在最近的一项全球人类幸福指数的调查中,中国排名极其靠后,这让很多人颇为意外。 中国人在过去飞速的发展的四十年里面,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升,国人的人均寿命和物质水平有了很高的提升,然而更多人却发现自己越来越感觉不到幸福。 将时光到回到90年代,我们很多人一年都添不了几件新衣服,最想要吃的食物只能在春节的时候享用,想要什么需要一分一分的攒很久才能够买到……我们想要的很多东西都仿佛遥不可及。 再看看如今的2020年,一切变得触手可得,有信用卡的我们不需要再忧愁买东西钱不够的烦恼,想要什么只要一个订单就立马可以快递到手上,我们不需要再纠结,也不需要再等待。 为什么25年之后,我们拥有的超出了曾经渴望的一切,却反而更加的不幸福了? 想想小时候,我们的幸福感总是来的格外容易,小到一个糖果,大到一个玩具。却也总是维持的并不长久,大概是一小时?一天?一个月?为什么我们的快乐和幸福感总是如此短暂呢? 或者应该说,物质带来的短暂有限的愉悦感真的能给予我们幸福么? 或许我们能从幸福指数排列前几名的北欧国家之中找答案。 与我们想象的不同,幸福排行榜前列的北欧国家并不美丽富饶,比如冰岛和夏威夷,这些国家的税金高到让我们难以想象的地步,国民手中所拥有的财产也并不是很多,甚至有的还不如我们自己。然而这些北欧人却都觉得自己的人生充满了幸福。 瑞典有一句老话:“钱是可以储存的,而时间是不能储存的,你怎么花时间,决定了你一生的生活质量。” 生活在这些国家里,你不必担心自己没钱追求高档奢侈品,也不必为了一栋别墅赔上自己的一生。 你索要珍惜的不是那些外在的标签,而是你自己的时间和精力。 由此看来,或许能够给我们带来幸福的并不一定是那些我们渴望的外在物品,而是安宁和谐的心灵温度。

不是享受,而是体验生活

北欧人最大的特点就是:喜欢旅行。 你很少能够在假期里面看到一个北欧人在自己家附近出现,比起简单的放松,他们更喜欢寻找心灵的安宁和慰藉。 大多数北欧人都会购买两栋房子——一个用于正常生活,一个用来度假放松。 千万别误会,北欧人并不是“房产商”,他们度假的房子大多十分朴素,甚至在我们的眼里称得上是“简陋”。 那里不会有高档的电视机,不会有移动电源,甚至不会通电,一切都要依靠自己的双手,起床,砍柴,生活,做饭,一切都为了满足生活的本能。 这恰恰是我们人体最需要的,满足我们原始本性的生活。 一说到度假,我们大多数人的脑海中都会显示出豪华的酒店,柔软的床铺,美丽绝伦的景色,但是事实上,这些并不能够满足我们内心真正的需求,我们的身体所需要的,是自我的认同和生存本能的满足。 就像很多人会选择放松的时候宅在家里看一天的电视,这看起来是放松了你紧绷的大脑,但是事实上,这会把你整个假期时光消磨掉,而且在这之后你会开始进行毫无意义的自我谴责,你的心情反而会变得更加的糟糕。 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你觉得你一天什么也没干,内心深处就会特别的没有成就。 所以,比起满足物质欲望,我们更要注重自己精神层面的满足,不是去购买华美的服装,而是用心去阅读一本书籍,并且感受那种自我提升的满足感,你会惊奇的发现,这会让你觉得幸福,更加长久的幸福。 我们不需要和别人进行过多的比较,因为这些比较并不能够证明什么,只会让你更加的烦躁。试着改变一下自己的假期,比如换一个地方生活。在现在交通发达的今天,这些决定不需要花费很多的金钱和时间。租下一个小院子,种下一片小小的绿茵和花园,去试着生火煮饭,体验一下顺应本性的生活,你会有与以往不一样的更加放松的感受。 学会丢弃,摆脱生活习惯的惯性

每到过年的时候,我们家就会因为“收拾东西”出现一场“世纪大战”,父亲想要吧东西都丢掉,却每次在收拾出来要清理的物品之后都被母亲以“这个东西还有用”的话语放回原本的地方。 久而久之,我们家里的东西越来越多,慢慢的,仓库已经放不下,最后甚至把我们的生活区域都给堆满了。 这样的“节约”真的帮我们提高生活的幸福感了吗?我想并不是,东西越来越多之后,每一次我想找到自己需要的东西都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也难免会出现压根就找不到那个需要的东西之后不得已重新买了一件的事情。 由此可见,物品数量上的累计并不是我们提高生活质量的必要指标,而更加可能是我们的束缚。 我们的生活中到底需要多少东西呢?我们心心念念舍不得的真的是那些让我们赖以生存的东西么?其实不然,如果认真的整理起来,我们每天所需要的东西都十分简单,根本不足以堆满一个个空旷的房间。 一切都是我们的既定思想在作祟而已。 那些外在的荣誉和身份也是一样。想象一下,几十年以后当你离开工作岗位的时候,那些曾经让你豁出去一切去追求的光环又与你何干呢?很多人退休之后就惶惶度日,因为他们只是一味的追求并不持久的外在的荣誉,却忘记了自己内心的富足。 人们往往在高不可攀的权力阶层里面逐渐迷失,又在豪宅名车中不断逃亡。 要知道,真正能给我们带来满足的是内心的充实,当我们不再依赖外界事物来获得安全感的时候才能够得到精神的自由。 Less is more. 少即是多,不只是一个谚语,更 是一种生活哲学。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精神高于物质的诗句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