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上语言发育迟缓儿童,家长如何激发说话?

3岁多的小雨,现在能模仿发声,会简单问答“好、要”等,能给常见物品命名,会主动分享,静坐时间增长。这样的表现对于正常发育的儿童而言,再简单不过了,但对于小雨而言,十分可贵。三个月前,他还是个性格执拗,只能说六七个单词,不会使用多于四个音节句子的小孩。

“绝大部分孩子的语言爆发期在1岁半到两岁。孩子一般在两岁后,说话会相对比较流利。但如果宝宝超过两岁还不会说话,宝爸宝妈就应注意宝宝是否有语言障碍,比如听力、咽喉、口腔、脑部等等是否有问题。”县人民医院儿科主任郑健提醒,家长如发现孩子有发育迟缓迹象,就应及时带孩子去医院检查。

◎ 孩子说话晚,父母要有防范意识

初到诊室,小雨不能安坐,对于医生播放的音乐不会跟着旋律哼唱,医生对他提问,他也不能说出自己的姓名、性别和年龄。“他平时很少开口说话,每次想要什么,就用手拼命地指着,咿咿呀呀的。幼儿园老师说,别的小朋友都是三五成群地玩,小雨就喜欢自己呆着,其他小朋友喊他一起玩,他也不搭理。”小雨的爸爸妈妈意识到情况不对,带着他到县人民医院康复评估与发育门诊就诊。医生为他进行了评估。

听到小雨的评估结果——听力和语言能力仅相当于13.5个月月龄水平,被诊断为语言发育迟缓,小雨的爸爸妈妈后悔不已:“就该早点来医院看的,一直等等等,都把孩子耽误了。”

经过约3个月的干预,小雨的恢复情况喜人,会模仿语言,会简单表达,会与人交流,玩耍时也有规矩性,知道先后,也知道帮助收拾玩具。

“只要发现孩子有发育迟缓迹象,就应及时带孩子去医院检查,进行针对性治疗。”郑主任表示,发育性语言障碍,又称特发性语言障碍,指语言的发育水平明显落后于同年龄儿童的发育水平,除语言发育障碍外,其他方面的发育正常。

孩子出现了什么情况就有可能是语言障碍?郑主任列举:表达性语言障碍,就是什么都懂就是不会说;感受性语言障碍,是指没办法理解别人的意思;应用性语言障碍,包括目光交流很少,读不懂别人的情绪,和别人互动很少,不太会用礼貌用语等。如果发现孩子有上述任何一种情况,就说明孩子出现了语言障碍。

◎ 迟缓是表象,透过现象看本质

“其实,语言发育迟缓是个信号,孩子的语言发育和智力、听力有直接相关。”郑主任说,针对说话晚,有三种情况要仔细分辨:一是孩子本身智力发育正常、听力正常,只需等孩子理解能力慢慢提高,静待语言爆发期即可;二是既说不出来,理解又比较差,说明孩子精神发育落后或者有听力方面的障碍;三是说得不好、理解不好,与人情感交流也较为缺乏,则要考虑孩子是否有孤独症的可能。一般来说,孤独症的孩子会有不理人、叫名不应等不爱与人沟通的表现,还会存在兴趣怪异且刻板重复、行为固化不接受改变、感觉及肢体动作异常等。

患儿悠悠,19个月时因不会开口说话来到县人民医院康复评估与发育门诊就诊,被确诊为孤独症,评估结果为个人-社会能力相当于12个月月龄水平,听力和语言能力相当于11.5个月月龄水平。“悠悠刚来门诊的时候,她会回避我的目光接触,触觉敏感,不会玩简单的互动游戏,没有肢体语言,仅会4、5个单词,更不会模仿发音。”郑主任说,针对她的情况,治疗师制订了康复计划,经过6个月的早期干预后,她现在能主动与人对视,能唱儿歌,能命名常见水果,知道寻求大人的帮助,恢复良好。

郑主任建议,家长一旦发现孩子出现孤独症相关症状,应尽早就医。儿童期大脑功能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可塑性强、变化明显,需要动态监测其外在行为表现。更重要的是,帮助家长找到合适、有效的改善孩子核心症状的干预方法,定期做好评估,引导家长科学求医、规范治疗,真正促进孤独症儿童各方面能力的提升。

◎ 对标观察法,早发现早干预

家长可以通过关注不同时期孩子语言发育进程,观察孩子是否有语言发育迟缓。

0~3月:孩子会发单一元音,发出“喔啊”声,会笑出声;4~6个月:孩子会高声叫、开始咿呀学语并且回应声音,会转向声源;7~12个月:孩子发出连续音节,懂得模仿成人的声音和音调,对“不”作出反应,开始有意识地说“爸爸”“妈妈”(大约12个月左右);1~1.5周岁:孩子能够说十几到几十个左右的词,按照单步骤指令行动;1.5~2周岁:孩子词汇量开始明显增多,用语言表示简单需求、说简单句或能使用50个词,能理解300个词;2~3岁:孩子进入语言爆发期,言语中可出现300个词,开始喜欢自言自语,模仿成人说话,会用你我他,能按照两步骤指令行动,会回答简单的开放性问题;3~5岁:孩子能将4个字或词组成句子,能按照三个步骤指令行动(比如:带着你的书包,穿好鞋,跟我走),回答较为复杂的开放性问题,开始识别并理解笔划和数字。

郑主任说,要根据宝宝不同阶段表现判断其语音发育的问题。比如3个月的宝宝不会笑,不会发带“喔啊”元音声;6个月不会寻找声源、寻找说话的人,很少对人发出声音,除了哭声,很少有其他声音;8、9个月不会发出“bababa”“mamama”这样连续的音节;1岁左右的宝宝还不能注视和他说话的人,当你叫他名字的时候没有反应,不能发出很多咿呀学语声,不会寻找常见物品;1岁半的宝宝不会说任何字或者词语,听不懂简单句;2岁宝宝不能将两个词语连着说出来,听不懂日常用品的名称;3岁宝宝只能说2、3个词语组成的句子,除了家里人,其他人很难懂她的话,听不懂她在说什么。

郑主任提醒,0~3岁是宝宝口头语言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一旦发现宝宝说话迟、说话少或者不说话,一定要尽早去找专业人员进行评估,早期发现问题、早期诊断、早期干预,为促进宝宝言语能力的发展赢得宝贵的时机。


}

【摘要】:经过医生的诊断,如果孩子语言发展迟缓不严重,父母不必太过担忧。对语言发展障碍严重的儿童进行治疗,还要认清孩子问题的性质,有选择性地对他们进行语言功能的特殊训练。对患有接受性语言迟缓的孩子,首先训练孩子模仿成人说话。这种语言功能的训练由易到难,需要父母极大的耐心,长期坚持孩子语言能力会有大的改善。对语言发展迟缓孩子教育的最基本的策略,就是使孩子体验到表现的喜悦,保持一种想说话的心情。

宝宝语言发育迟缓父母别心急_学,大脑

宝宝语言发育迟缓父母别心急

通常孩子在1岁左右开始学说话,但是有些孩子到了2岁只会说几个词,家长别太心急,先从孩子的日常细节入手,查找问题的原因,再根据具体原因对症下药。

1、平时注意观察孩子发声情况

当父母查觉宝宝有语言发展迟缓的倾向时,首先仔细回想孩子以前的出声情况,如对声音的反应如何,是否经常哭闹,逗笑时是否及时给出反应等,并考虑孩子是不是有,除了出声、听力外,行为动作和行为的发展是否也有迟缓的现象,再问问家中的长辈,是否自己在小时候也比较晚开口说话。综合考虑这些因素后,再和医师做详细讨论,大多可以找出小孩子迟迟不肯说话原因了。

2、治疗训练要视情况而定

经过医生的诊断,如果孩子语言发展迟缓不严重,父母不必太过担忧。只要生理健全并具备正常语言,大多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无需治疗,也可以逐渐获得正常的语言能力。父母也不要把孩子的情况和自家的孩子或邻居的孩子来比较,因为孩子发育快慢,因人而异,不可一视同仁。

对语言发展障碍严重的儿童进行治疗,还要认清孩子问题的性质,有选择性地对他们进行语言功能的特殊训练。对患有接受性语言迟缓的孩子,首先训练孩子模仿成人说话。这种语言功能的训练由易到难,需要父母极大的耐心,长期坚持孩子语言能力会有大的改善。对于表达性的孩子,应让周围人积极地理解宝宝各种各样的表现,即使孩子只是用身体摇动、面部表情和模糊的发音来表达意思,也要鼓励他,使他得到的满足感,产生表达个人思想的欲望,切忌过度溺爱,再次削减孩子交流的机会。对语言发展迟缓孩子的最基本的策略,就是使孩子体验到表现的喜悦,保持一种想说话的心情。()

因原因造成的语言发展障碍,父母首先要检讨自己的错误,改善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控制自己的情绪,营造一个和谐温馨的家庭环境,让孩子处于放松的状态,才能有效解除孩子的不安情绪,产生沟通的欲望。

3、随时随地的与宝宝交流

随时随地有耐心地和孩子说话,不管自己有多忙,每天最好有固定的时间训练孩子说话,说话前营造轻松的氛围,以免孩子太紧张,每次说话时间不一定很长,但应每天都坚持。选取的话题尽量与孩子的日常生活或喜好相结合,谈孩子谈生活中、身边能见到的事情。新词汇的学习逐次增加,避免操之过急孩子出现抵触情绪。睡前讲故事也是宝贵的交流机会,尽量抽时间给孩子念童话故事,对于孩子要求反复讲相同的故事,则应尽量地满足,这样不仅增进亲子感情,刺激孩子表达兴趣,在听故事的过程中得到词汇的积累。

另外,父母在倾听宝宝所说的话,不能有丝毫的不耐烦,语言发展障碍的孩子往往需要鼓足勇气才会说话,因此,不管孩子说什么,怎么难以理解,父母却应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仔细地倾听,孩子从中才能得到表达的满足感,对父母的信任感,逐渐转变为想说就开口的好现象。

让孩子有更多使用语言的机会,最好的办法就是增加与人交流的机会。鼓励孩子与其他小朋友在一起玩,不断扩展孩子的生活范围或经验,还可以常常带他去各种,如住宅区广场、公园、朋友家等,变陌生的环境为熟悉的场景,当发现孩子不会与其他孩子相处时,家长可教给孩子一些实际的交往技巧,如共享、合作互助等,在相处过程中也激发出孩子对表达的兴趣。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娃儿语言发育迟缓怎么办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