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老人可以送去那里养老呢?

80多岁的伯伯去世5天了,弥留之际未层留下一句话。伯母已去世半个世纪了,一对双胞胎儿子在小时候夭折了。孤苦的他瘫痪已经一年多了,唯一的女儿在农村也自身难保。伯伯一直以来与我爸爸妈妈住在一起,瘫痪之前一直独门独户、生活自理,自己做饭吃,自己种田种菜。瘫痪后,70多岁的爸爸妈妈尽管身体不好,却主动承担了照顾义务。我弟弟妹妹都成家立业,家里只剩下三位老人,成了空巢。他临走前我爸爸刚好在菜地里。而我正在与弟弟通电话,探讨他的窘境和如何延长老人的寿命和有尊严的活着。刚刚放下电话,噩耗就传来。身为村干部的弟还在城里兼职,对农村现状和相关政策很了解。政府对农村老人无能为力,这类孤寡老人太多了。 

每次接家里打来的电话之前,总是很紧张,总是担心接到伯伯离世的消息。每次出国之前,总是嘱咐家人和朋友,如果伯伯离世,如何应对。今年过年返青前给老人告别的时候,老人坐在椅子上紧握着我的手。或许知道来日不长,或许预感到从此天各一方。他期盼着看着我,说道:“荣昌,靠你了”! 

    由弟弟亲自操办伯伯的丧事,在堂姐、我弟妹们和亲朋戚友的努力下,伯伯的丧事还办得比较体面。堂姐和爸爸妈妈很满意。 

    家里还有一个单身的年过六旬的叔叔,他如果生病,谁来领他看病,照顾他的起居? 

    侄儿侄女没有法定的赡养义务。只有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才有可能尽力而为。如果没有侄儿侄女,农村老人们的命运又如何? 

    目前,在湖南农村丧葬费用一般在2万左右,老人们如何积攒如此多去天国的买路钱?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曾荣昌科学网博客。

}

路的陈女士近日来特别烦,因为婆婆偏瘫,一直卧病在床,四五位家人在床前侍候,累得筋疲力尽。在老人节到来之际,她提出建议把婆婆送到老年公寓,一来老人家能得到较好的服侍,二来家人也可以放松一下累得快顶不住的身躯。却遭到弟弟的激烈反对。“把老人送到老年公寓,不是让人看咱们的笑话吗?” “把老人送到养老机构就是不孝吗?”陈女士发出了心底的疑问。与陈女士家人有相同想法的家庭其实为数不少。

笔者认为,老年人进入养老院是大势所趋,这是步入老龄化社会的国情所决定的。据有关部门统计,近年来我国老龄化发展迅速。六十五岁以上老年人占总人口的比例从百分之七提升到百分之十四,一般发达国家大多用了四十五年以上的时间,而中国只用二十七年就可以完成这个历程,并且在今后一个很长的时期内都保持着很高的递增速度,中国已经属于老龄化速度最快国家之列。还呈现城镇的老龄化水平才将超过农村,并逐渐拉开差距。女性老年人口数量多于男性。发达国家是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条件下进入老龄社会的,属于先富后老或富老同步,而中国则是在尚未实现现代化,经济尚不发达的情况下提前进入老龄社会的,属于未富先老。而中国目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才刚刚超过一千美元,仍属于中等偏低收入国家行列,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经济实力还比较薄弱。

在我国农村,绝大部分地区尚未建立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目前还处在试点阶段,农民的养老、医疗都缺乏必要的社会保障。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农村的养老、医疗等方面的压力相对城镇将更加突出,西部和贫困地区尤为严峻。养老问题日益突现的同时,养老机构依然受到冷遇。陈女士的故事并非个案。有关统计数据显示,全国现有的养老机构设施使用率相当低,大多数老年公寓、养老院、托老所的入住率只有30%-40%。分析认为,主要原因是大部分社会化养老机构所提供的服务,与社会需求相脱节,低档的硬件设施和低质的服务令不少老人及其子女对养老机构望而却步。进入养老机构生活的老人中,89%出于无子女、配偶去世、家人无力照顾、家庭关系不和等原因。而养老机构人员工资低,招不进人,专业的护理人员不愿来,服务水平差,入住率低,入住率低的另一个因素是认为把家里的老人送到养老机构是遗弃老人是不孝的行为。由此形成了恶性循环。

另外,老人属高发意外伤害和突发死亡率较高的人群,比如老人不慎摔伤,经抢救无效死亡,如果发生在家里,会追究谁的责任?恐怕谁也不会有责任,但是如果发生在老年公寓,老年公寓就会被巨额赔付款拖得直接关门。可见,给予养老机构的政策援助、资金投入保障机制必不可少。国家应承担相应的责任,加大对养老投入。据悉,北京、上海、青岛等地已开始对社会力量建设养老机构给予财政补贴。青岛对每个床位一次性补贴1000元。上海浦东除了一次性补助15-30万元外,还对符合条件的机构给予每人每月100元的运营费补贴。但愿这一模式能够得到逐步推开,让“上为政府分忧,下为子女尽孝”的社会化养老机构能够健康发展。送到养老机构的老人将会越来越多,把老人送到养老机构成为越来越多人的选择。

}

80多岁的伯伯去世5天了,弥留之际未层留下一句话。伯母已去世半个世纪了,一对双胞胎儿子在小时候夭折了。孤苦的他瘫痪已经一年多了,唯一的女儿在农村也自身难保。伯伯一直以来与我爸爸妈妈住在一起,瘫痪之前一直独门独户、生活自理,自己做饭吃,自己种田种菜。瘫痪后,70多岁的爸爸妈妈尽管身体不好,却主动承担了照顾义务。我弟弟妹妹都成家立业,家里只剩下三位老人,成了空巢。他临走前我爸爸刚好在菜地里。而我正在与弟弟通电话,探讨他的窘境和如何延长老人的寿命和有尊严的活着。刚刚放下电话,噩耗就传来。身为村干部的弟还在城里兼职,对农村现状和相关政策很了解。政府对农村老人无能为力,这类孤寡老人太多了。 

每次接家里打来的电话之前,总是很紧张,总是担心接到伯伯离世的消息。每次出国之前,总是嘱咐家人和朋友,如果伯伯离世,如何应对。今年过年返青前给老人告别的时候,老人坐在椅子上紧握着我的手。或许知道来日不长,或许预感到从此天各一方。他期盼着看着我,说道:“荣昌,靠你了”! 

    由弟弟亲自操办伯伯的丧事,在堂姐、我弟妹们和亲朋戚友的努力下,伯伯的丧事还办得比较体面。堂姐和爸爸妈妈很满意。 

    家里还有一个单身的年过六旬的叔叔,他如果生病,谁来领他看病,照顾他的起居? 

    侄儿侄女没有法定的赡养义务。只有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才有可能尽力而为。如果没有侄儿侄女,农村老人们的命运又如何? 

    目前,在湖南农村丧葬费用一般在2万左右,老人们如何积攒如此多去天国的买路钱?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老人不愿去儿子家养老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